CN115884117A - 一种指令发送、接收方法,通信节点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指令发送、接收方法,通信节点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84117A
CN115884117A CN202211700244.1A CN202211700244A CN115884117A CN 115884117 A CN115884117 A CN 115884117A CN 202211700244 A CN202211700244 A CN 202211700244A CN 115884117 A CN115884117 A CN 1158841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node
polling
instruction
sent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70024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边峦剑
戴博
胡有军
刘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221170024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84117A/zh
Publication of CN1158841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8411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指令发送、接收方法,通信节点及存储介质。指令发送方法包括:发送第一轮询指令或者第二轮询指令,第一轮询指令包括第一指令索引和第一轮询参数,第一轮询参数用于确定第一时隙取值范围,第二轮询指令包括第二指令索引和第二轮询参数,第二轮询参数用于确定第二时隙取值范围。

Description

一种指令发送、接收方法,通信节点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指令发送、接收方法,通信节点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无源物联网通信技术中,第一通信节点通常需要主动发起需求命令来获取第二通信节点信息,即第二通信节点在接收到需求命令后才能反馈相应的信息给第一通信节点,但是,由第一通信节点发起需求命令来获取第二通信节点信息的方式往往缺少一定的时效性。随着无源物联网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一些场景可能会需要第二通信节点主动上报信息,以便用户能够及时获取第二通信节点监测的物品状态,进而掌握物品的状态变化情况或针对实时状态进行相应的操作控制。例如,在农业场景中,第二通信节点可以将农作物肥料、土壤水分等信息在监测量不足的情况下主动上报给第一通信节点,进而通知到用户,用户在获知信息后可以及时进行相关的处理,保障农作物的良性生长环境。然而,现有的无源物联网尚未支持第二通信节点主动上报信息的功能。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指令发送方法,应用于第一通信节点,包括:
发送第一轮询指令或者第二轮询指令,第一轮询指令包括第一指令索引和第一轮询参数,第一轮询参数用于确定第一时隙取值范围,第二轮询指令包括第二指令索引和第二轮询参数,第二轮询参数用于确定第二时隙取值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指令接收方法,应用于第二通信节点,包括:
接收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第一轮询指令或者第二轮询指令,第一轮询指令包括第一指令索引和第一轮询参数,第一轮询参数用于确定第一时隙取值范围,第二轮询指令包括第二指令索引和第二轮询参数,第二轮询参数用于确定第二时隙取值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节点,包括:处理器;处理器用于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方法。
关于本申请的以上实施例和其他方面以及其实现方式,在附图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和权利要求中提供更多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组网示意图;
图2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指令发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指令接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指令交互的示意图;
图5是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指令交互的示意图;
图6是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指令交互的示意图;
图7是一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指令交互的示意图;
图8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指令发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指令发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指令接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指令接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指令接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UE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本申请提供的指令发送方法、指令接收方法可以应用于各类无线通信系统中,例如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th-generation,4G)系统、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generation,5G)系统、LTE与5G混合架构系统、5G新无线电(New Radio,NR)系统、以及未来通信发展中出现的新的通信系统,如第六代移动通信技术(6th-generation,6G)系统等。图1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组网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无线通信系统包括终端设备110、接入网设备120和核心网设备130。
终端设备110可以是一种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设备,可以部署在陆地上(如室内或室外、手持、穿戴或车载等);也可以部署在水面上(如轮船等);还可以部署在空中(例如飞机、气球和卫星等)。一些终端设备110的举例为:无缘终端、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手机、移动台、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Computer,UMPC)、手持计算机、上网本、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可以联网的用户设备,或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增强现实(AugmentedReality,AR)终端、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医疗(remote medical)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等,或物联网中的物联网节点,或车联网中的车载通信装置,或娱乐、游戏设备或系统,或全球定位系统设备等。本申请的实施例对终端设备所采用的具体技术和具体设备形态不做限定,另外,终端设备可以简称终端。
接入网设备120是终端设备110通过无线方式接入到该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接入设备,可以是读写器、基站(base station)、长期演进增强(Long Term Evolutionadvanced,LTEA)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ved NodeB,eNB或eNodeB)、发送接收点(transmissionreception point,TRP)、5G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或下一代基站(next generationNodeB,gNB)、未来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或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系统中的接入节点等。基站可以包括各种宏基站、微基站、家庭基站、无线拉远、路由器、WIFI设备或者主小区(primary cell)和协作小区(secondary cell)等各种网络侧设备、定位管理功能(location management function,LMF)设备。也可以是完成基站部分功能的模块或单元,例如,可以是集中式单元(central unit,CU),也可以是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DU)。本申请的实施例对接入网设备所采用的具体技术和具体设备形态不做限定,另外,接入网设备可以简称基站。
核心网设备130可以包括接入与移动性管理网元和会话管理网元。示例性地,终端设备110可以通过接入网设备120接入核心网,从而实现数据传输。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可运行于上述无线通信系统的指令发送、接收方法,通信节点及存储介质,能够使第二通信节点主动向第一通信节点上报信息。
下面,对指令发送方法、指令接收方法,通信节点及其技术效果进行描述。
图2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指令发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适用于第一通信节点。在本示例中,第一通信节点(也可以称为第一通信节点设备)可以是基站,第二通信节点(也可以称为第二通信节点设备)可以是终端设备。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10、发送第一轮询指令或者第二轮询指令,第一轮询指令包括第一指令索引和第一轮询参数,第一轮询参数用于确定第一时隙取值范围,第二轮询指令包括第二指令索引和第二轮询参数,第二轮询参数用于确定第二时隙取值范围。
第一指令索引和第二指令索引分别用于第二通信节点确定第一轮询指令和第二轮询指令,从而使得第二通信节点在接收到第一轮询指令或者第二轮询指令后,可以主动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上报信息或者第二通信节点的识别码。没有主动上报信息需求的第二通信节点可以认为第一轮询指令或者第二轮询指令无效。
第一轮询参数和第二轮询参数通常可以为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指令索引和第二指令索引不同。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轮询指令为周期性发送的指令,第一轮询指令的发送周期为T。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时隙取值范围的时长小于或者等于T。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时隙取值范围与第二时隙取值范围的时长之和小于或者等于T。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轮询指令还包括至少以下之一:周期指示、控制信息、第二通信节点集合指示信息。
周期指示用于指示第一轮询指令的发送周期;控制信息为针对上行数据传输的控制信息,控制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之一:码率、重复次数、调制方式、频域位置、扩展序列索引,第二通信节点可基于控制信息发送上报信息;第二通信节点集合指示信息对应一个第二通信节点集合,属于第二通信节点集合的第二通信节点可以发送上报信息,具体的,第二通信节点集合中有上报需求的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上报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在步骤S110执行完毕之后,还可以包括:接收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上报信息,上报信息包括第二通信节点的识别码和第一数据;若上报信息正确译码,则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第一响应信息,第一响应信息包括正确译码指示信息、第一命令信息、第二通信节点的识别码中的至少之一。
在一实施例中,在步骤S110执行完毕之后,还可以包括:接收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第二通信节点的识别码;若第二通信节点的识别码正确译码,则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包含第二通信节点的识别码的确认信息;接收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第一数据;若第一数据正确译码,则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第一响应信息,第一响应信息包括正确译码指示信息、第一命令信息、第二通信节点的识别码中的至少之一;在一实施例中,若第一数据未正确译码,则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第二响应信息,第二响应信息包括未正确译码指示、第二通信节点的识别码、重传指示、重传控制信息中的至少之一。
第二通信节点的识别码用于识别具体的第二通信节点。第二通信节点的识别码可以是长度为N的比特序列。第二通信节点的识别码可以是随机产生的比特序列,也可以是每个第二通信节点唯一的比特序列。
第一数据承载第二通信节点需要上报的具体内容。
在一实施例中,若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指令为第二轮询指令,在步骤S110执行之前,还包括:发送第一轮询指令;接收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第二通信节点的识别码或上报信息、且第二通信节点的识别码或上报信息未正确译码。
图3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指令接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适用于第二通信节点。在本示例中,第一通信节点(也可以称为第一通信节点设备)可以是基站,第二通信节点(也可以称为第二通信节点设备)可以是终端设备。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210、接收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第一轮询指令或者第二轮询指令,第一轮询指令包括第一指令索引和第一轮询参数,第一轮询参数用于确定第一时隙取值范围,第二轮询指令包括第二指令索引和第二轮询参数,第二轮询参数用于确定第二时隙取值范围。
第一指令索引和第二指令索引分别用于第二通信节点确定第一轮询指令和第二轮询指令,从而使得第二通信节点在接收到第一轮询指令或者第二轮询指令后,主动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上报信息或者第二通信节点的识别码。没有主动上报信息需求的第二通信节点可以认为第一轮询指令或者第二轮询指令无效。
第一轮询参数和第二轮询参数通常可以为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
在一实施例中,在步骤S210执行完毕之后,还包括:根据第一系数和第一轮询参数,确定第一时隙取值范围;或者,根据第二轮询参数,确定第二时隙取值范围。
也就是说,若步骤S210中接收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指令为第一轮询指令,则根据第一系数和第一轮询参数,确定第一时隙取值范围;若步骤S210中接收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指令为第二轮询指令,则根据第二轮询参数,确定第二时隙取值范围。
在一实施例中,根据第一系数和第一轮询参数,确定第一时隙取值范围的方法可以包括如下两种方法中的任一种:
方法一:确定第一轮询参数Q1对应的最大时隙值S1;根据第一系数k和最大时隙值S1,确定第一时隙取值范围为0至
Figure BDA0004023838860000041
0<k≤1。
方法二:根据第一系数k和第一轮询参数Q1,确定第一轮询参数Q1对应的最大时隙值
Figure BDA0004023838860000042
确定第一时隙取值范围为0至S1,0<k≤1。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系数k的取值与n有关,n表示第二通信节点为发送一个上报信息或第二通信节点的识别码所接收第一轮询指令的次数,n大于或等于1;例如,当n为1时,k=1。随着n的增加,k值减小或不变。如当n为2或4时,k等于1/2;又如,当n为4或8时,k等于1/4。
或者,第一系数k的取值与第一数据的数据量有关;例如,随着第一数据的数据量减小,k值减小或不变,或者,随着第一数据的数据量增大,k值减小或不变。
或者,第一系数k的取值与第一数据对应的业务类型有关;例如,高优先级的业务类型下k值小,低优先级的业务类型下k值大。业务类型可以包括盘点、定位、信息采集等中的至少之一。
或者,第一系数k的取值与第二通信节点是否有主动上报需求有关;例如,第二通信节点有主动上报需求,则k值小于1,否则,k值等于1。
或者,第一系数k的取值与第二通信节点的移动速度有关;例如,移动速度为0时,k值为1,随着移动速度增加,k值减小或不变。
在一实施例中,根据第二轮询参数,确定第二时隙取值范围的方法为:确定第二轮询参数Q2对应的最大时隙值S2;确定第二时隙取值范围为0至S2。
在一实施例中,在步骤S210执行完毕之后,还包括: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第二通信节点的识别码或上报信息,上报信息包括第二通信节点的识别码和第一数据。具体的,第二通信节点在第一时隙取值范围或者第二时隙取值范围内随机选择一个时隙值,并在所选时隙值对应的时隙上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第二通信节点的识别码或上报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若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是上报信息,在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上报信息后,如果未接收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包含第二通信节点的识别码的第一响应信息,但接收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第二轮询指令,则基于第二轮询指令重新发送上报信息;
或者,
若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是第二通信节点的识别码,在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第二通信节点的识别码后,如果未接收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包含第二通信节点的识别码的确认信息,但接收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第二轮询指令,则基于第二轮询指令重新发送第二通信节点的识别码。
在一实施例中,若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是上报信息,在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上报信息后,如果未接收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包含第二通信节点的识别码的第一响应信息,且未接收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第二轮询指令,则在接收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下一个第一轮询指令后,基于第一轮询指令重新发送上报信息;
或者,
若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是第二通信节点的识别码,在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第二通信节点的识别码后,如果未接收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包含第二通信节点的识别码的确认信息,且未接收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第二轮询指令,则在接收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下一个第一轮询指令后,基于第一轮询指令重新发送第二通信节点的识别码。
在一实施例中,在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第二通信节点的识别码后,还可以包括:接收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包含第二通信节点的识别码的确认信息;如果确认信息包含的第二通信节点识别码与自身存储的识别码相同,则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第一数据;接收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第二响应信息,以第二响应信息传输结束时间为起点,经过一个时延值D后,重新发送第一数据,第二响应信息包括未正确译码指示信息、第二通信节点的识别码、重传指示、重传控制信息中的至少之一。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通信节点针对一个上报信息或第二通信节点的识别码第m-1次传输失败,在第m次接收到第一轮询指令后,基于第一轮询指令来发送上报信息或第二通信节点的识别码。例如,第二通信节点第1次发送上报信息失败时,第二通信节点在第2次接收到第一轮询指令后,基于第2次接收的第一轮询指令来发送该上报信息;第二通信节点第2次发送上报信息失败时,第二通信节点在第3次接收到第一轮询指令后,基于第3次接收的第一轮询指令来发送该上报信息,以此类推。其中,基于第n次接收的第一轮询指令来发送上报信息或第二通信节点的识别码,包括:在第n次接收的第一轮询指令对应的第一时隙范围内,随机选择一个时隙值发送上报信息或第二通信节点的识别码。
结合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第一通信节点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指令为第一轮询指令或者第二轮询指令,第二通信节点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为第二通信节点的识别码或上报信息(包括第二通信节点的识别码和第一数据),即可以包括:1.第一通信节点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指令为第一轮询指令,第二通信节点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是上报信息;2.第一通信节点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指令为第一轮询指令,第二通信节点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是第二通信节点的识别码;3.第一通信节点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指令为第二轮询指令,第二通信节点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是上报信息;4.第一通信节点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指令为第二轮询指令,第二通信节点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是第二通信节点的识别码。共4种情况。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罗列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用于解释说明上述4种情况。在下述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均是以第一通信节点为基站,第二通信节点为UE为例进行描述的。
在第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图4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指令交互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301、基站向UE发送第一轮询指令。
第一轮询指令包括第一指令索引和第一轮询参数,第一轮询参数用于确定第一时隙取值范围。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轮询指令还包括至少以下之一:周期指示、控制信息、UE集合指示信息。
周期指示用于指示第一轮询指令的发送周期;控制信息为针对上行数据传输的控制信息,控制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之一:码率、重复次数、调制方式、频域位置、扩展序列索引,UE可基于控制信息发送上报信息;UE集合指示信息对应一个UE集合,属于UE集合的UE可以发送上报信息,具体的,UE集合中有上报需求的UE发送上报信息。
S302、UE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轮询指令。
S303、UE根据第一系数和第一轮询参数,确定第一时隙取值范围。
S304、UE根据第一时隙取值范围,向基站发送上报信息,上报信息包括UE的识别码和第一数据。
具体的,UE在第一时隙取值范围内随机选择一个时隙值,并在所选时隙值对应的时隙上向基站发送上报信息。
本示例中,UE发送上报信息所使用的频域位置为一个默认的频域位置,或者由第一轮询指令或其他指令指示。
S305、基站接收UE发送的上报信息。
基站接收到UE发送的上报信息后,首先对上报信息进行译码。
S306、若上报信息被正确译码,则基站向UE发送第一响应信息。
第一响应信息包括正确译码指示信息、第一命令信息、UE的识别码中的至少之一。
正确译码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上报信息已被正确译码。
第一命令信息用于指示UE下一步操作。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命令信息可以包括休眠指令,指示UE进入时长为M的休眠状态,例如,在休眠状态中,UE可以关闭上行信号发送功能,或关闭下行信息检测功能。
UE的识别码用于UE进行识别,若UE存储的识别码与第一响应信息包含的UE的识别码相同,则可确定发送的上报信息被正确译码,从而使得UE停止该上报信息的发送。
S307、UE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响应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当UE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响应信息后,若UE存储的识别码与第一响应信息包含的UE的识别码相同,且第一响应信息包括休眠指令,则UE可以在时长M内关闭接收和发送信号功能,以实现节约资源的作用。
需要补充的是,在一个UE发送上报信息时,有可能和其他UE发送的信息发生冲突(即多个UE同一时间在相同的频率资源上发送信号),进而导致基站无法正确译码该上报信息。或者,在信道条件较差时,基站不能正确译码该上报信息。在上报信息未被正确译码的情况下,可以包括如下步骤S308-310,或者步骤S310两种情况:
S308、若上报信息未被正确译码,则基站向UE发送第二响应信息。
第二响应信息包括未正确译码指示、UE的识别码、重传指示、重传控制信息中的至少之一。
S309、UE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二响应信息。
S310、UE在接收到基站发送的下一个第一轮询指令后,基于第一轮询指令重新发送上报信息。
如果UE在一个时间窗P内接收到第二响应信息,或者未接收到包含自身UE的识别码的第一响应信息,则在接收到基站发送的下一个第一轮询指令后,基于第一轮询指令重新发送上报信息。即在第一轮询指令对应的第一时隙范围内,随机选择一个时隙值发送上报信息。
随机选择一个时隙值发送上报信息,包括:UE将所选的时隙值作为时隙计数值,接收时隙递减指令对时隙计数值进行时隙值递减,或者根据自身时钟对时隙计数值进行时隙值递减,当UE的时隙计数值为0时,发送上报信息。
本示例中,时隙值可以是一个计数值,时隙取值范围可以是一个计数值范围。该时隙值的说明也适用于其他实施例。
在第二个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图5是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指令交互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401、基站向UE发送第一轮询指令。
第一轮询指令包括第一指令索引和第一轮询参数,第一轮询参数用于确定第一时隙取值范围。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轮询指令还包括至少以下之一:周期指示、控制信息、UE集合指示信息。
周期指示用于指示第一轮询指令的发送周期;控制信息为针对上行数据传输的控制信息,控制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之一:码率、重复次数、调制方式、频域位置、扩展序列索引,UE可基于控制信息发送UE的识别码;UE集合指示信息对应一个UE集合,属于UE集合的UE可以发送UE的识别码,具体的,UE集合中有上报需求的UE发送UE的识别码。
S402、UE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轮询指令。
S403、UE根据第一系数和第一轮询参数,确定第一时隙取值范围。
S404、UE根据第一时隙取值范围,向基站发送UE的识别码。
具体的,UE在第一时隙取值范围内随机选择一个时隙值,并在所选时隙值对应的时隙上向基站发送UE的识别码。
本示例中,UE发送UE的识别码所使用的频域位置为一个默认的频域位置,或者由第一轮询指令或其他指令指示。
S405、基站接收UE发送的UE的识别码。
S406、若UE的识别码被正确译码,则基站向UE发送包含UE的识别码的确认信息。
S407、UE接收基站发送的包含UE的识别码的确认信息。
S408、若UE存储的识别码与确认信息包含的UE的识别码相同,则UE向基站发送第一数据。
第一数据可以承载UE需要上报的具体内容。
S409、基站接收UE发送的第一数据。
基站接收到UE发送的第一数据并对第一数据进行译码。
S410、若第一数据被正确译码,则基站向UE发送第一响应信息。
第一响应信息包括正确译码指示信息、第一命令信息、UE的识别码中的至少之一。
正确译码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数据已被正确译码。
第一命令信息用于指示UE下一步操作。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命令信息可以包括休眠指令,指示UE进入时长为M的休眠状态,例如,在休眠状态中,UE可以关闭上行信号发送功能,或关闭下行信息检测功能。
UE的识别码用于UE识别,若UE存储的识别码与第一响应信息包含的UE的识别码相同,则可确定发送的第一数据被正确译码,从而使得UE停止该第一数据的发送。
S411、UE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响应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当UE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响应信息后,若UE存储的识别码与第一响应信息包含的UE的识别码相同,且第一响应信息包括休眠指令,则UE可以在时长M内关闭接收和发送信号功能,以实现节约资源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在基站未正确译码UE的识别码或第一数据的情况下,包含以下两种步骤情况:
步骤情况一:
在一个实施例中,若第一数据未被正确译码,则基站可以向UE发送第二响应信息。
第二响应信息包括未正确译码指示、UE的识别码、重传指示、重传控制信息中的至少之一。未正确译码指示用于指示第一数据未被正确译码。重传指示用于指示UE重新发送第一数据。重传控制信息,用于指示UE重新发送第一数据所采用的配置,配置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码率、调制方式、重复次数、时域位置、频域位置、扩展序列索引。
在一个实施例中,发送第一数据的UE在接收到基站发送的第二响应信息后,则以第二响应信息传输结束时间为起点,经过一个时延值D后,开始重新发送第一数据。
或者,UE在发送第一数据后的一个时间窗P内未接收到第一响应信息,则以第一数据传输结束时间为起点,经过一个时延值E后,重新发送第一数据,其中E大于或等于P。
步骤情况二: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基站未正确译码UE的识别码的情况下,基站可以发送未正确译码指示。
在一个实施例中,UE在发送UE的识别码后,如果在一个时间窗P内接收到未正确译码指示,或者如果未接收到包含自身UE的识别码的确认信息,则在接收到下一个第一轮询指令后,基于第一轮询指令重新发送第二通信节点识别码,即,在第一轮询指令对应的第一时隙范围内,随机选择一个时隙值发送UE的识别码。
随机选择一个时隙值发送UE的识别码,包括:UE将所选的时隙值作为时隙计数值,接收时隙递减指令对时隙计数值进行时隙值递减,或者根据自身时钟对时隙计数值进行时隙值递减,当UE的时隙计数值为0时,发送UE的识别码。
在第三个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图6是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指令交互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501、基站向UE发送第一轮询指令。
第一轮询指令包括第一指令索引和第一轮询参数,第一轮询参数用于确定第一时隙取值范围。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轮询指令还包括至少以下之一:周期指示、控制信息、UE集合指示信息。
周期指示用于指示第一轮询指令的发送周期;控制信息为针对上行数据传输的控制信息,控制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之一:码率、重复次数、调制方式、频域位置、扩展序列索引,UE可基于控制信息发送上报信息;UE集合指示信息对应一个UE集合,属于UE集合的UE可以发送上报信息,具体的,UE集合中有上报需求的UE发送上报信息。
S502、UE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轮询指令。
S503、UE根据第一系数和第一轮询参数,确定第一时隙取值范围。
S504、UE根据第一时隙取值范围,向基站发送上报信息,上报信息包括UE的识别码和第一数据。
具体的,UE在第一时隙取值范围内随机选择一个时隙值,并在所选时隙值对应的时隙上向基站发送上报信息。
本示例中,UE发送上报信息所使用的频域位置为一个默认的频域位置,或者由第一轮询指令或其他指令指示。
S505、基站接收UE发送的上报信息。
S506、若上报信息被正确译码,则基站向UE发送第一响应信息。
第一响应信息包括正确译码指示信息、第一命令信息、UE的识别码中的至少之一。
正确译码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上报信息已被正确译码。
第一命令信息用于指示UE下一步操作。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命令信息可以包括休眠指令,指示UE进入时长为M的休眠状态,例如,在休眠状态中,UE可以关闭上行信号发送功能,或关闭下行信息检测功能。
UE的识别码用于UE识别,若UE存储的识别码与第一响应信息包含的UE的识别码相同,则可确定发送的上报信息被正确译码,从而使得UE停止该上报信息的发送。
S507、UE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响应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当UE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响应信息后,若UE存储的识别码与第一响应信息包含的UE的识别码相同,且第一响应信息包括休眠指令,则UE可以在时长M内关闭接收或发送信号功能,例如,在休眠状态中,UE可以关闭上行信号发送功能,或关闭下行信息检测功能。
本实施例中,在基站未正确译码上报信息的情况下,可以包括如下步骤S508-509,或者步骤S510两种情况:
S508、若上报信息未被正确译码,则基站向UE发送第二轮询指令。
第二轮询指令包括第二指令索引和第二轮询参数,第二轮询参数用于确定第二时隙取值范围。
S509、UE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二轮询指令,并基于第二轮询指令重新发送上报信息。
UE在接收到基站发送的第二轮询指令后,根据第二轮询参数,确定第二时隙取值范围。具体的,确定第二轮询参数Q2对应的最大时隙值S2,例如,S2=2Q2-1;确定第二时隙取值范围为0至S2。进一步地,在第二时隙取值范围内,随机选择一个时隙值重新发送上报信息。
S510、UE在接收到基站发送的下一个第一轮询指令后,基于第一轮询指令重新发送上报信息。
UE在发送上报信息后,如果未接收到包含自身UE的识别码的第一响应信息,且未接收到第二轮询指令,则在接收到下一个第一轮询指令后,基于第一轮询指令重新发送上报信息,即,在第一轮询指令对应的第一时隙范围内,随机选择一个时隙值发送上报信息。
本实施例中,随机选择一个时隙值发送上报信息,包括:UE将所选的时隙值作为时隙计数值,接收时隙递减指令对时隙计数值进行时隙值递减,或者根据自身时钟对时隙计数值进行时隙值递减,当UE的时隙计数值为0时,发送上报信息。
在第四个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图7是一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指令交互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601、基站向UE发送第一轮询指令。
第一轮询指令包括第一指令索引和第一轮询参数,第一轮询参数用于确定第一时隙取值范围。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轮询指令还包括至少以下之一:周期指示、控制信息、UE集合指示信息。
周期指示用于指示第一轮询指令的发送周期;控制信息为针对上行数据传输的控制信息,控制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之一:码率、重复次数、调制方式、频域位置、扩展序列索引,UE可基于控制信息发送UE的识别码;UE集合指示信息对应一个UE集合,属于UE集合的UE可以发送UE的识别码,具体的,UE集合中有上报需求的UE发送UE的识别码。
S602、UE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轮询指令。
S603、UE根据第一系数和第一轮询参数,确定第一时隙取值范围。
S604、UE根据第一时隙取值范围,向基站发送UE的识别码。
具体的,UE在第一时隙取值范围内随机选择一个时隙值,并在所选时隙值对应的时隙上向基站发送UE的识别码。
本示例中,UE发送UE的识别码所使用的频域位置为一个默认的频域位置,或者由第一轮询指令或其他指令指示。
S605、基站接收UE发送的UE的识别码。
S606、若UE的识别码被正确译码,则基站向UE发送包含UE的识别码的确认信息。
S607、UE接收基站发送的包含UE的识别码的确认信息。
S608、若UE存储的识别码与确认信息包含的UE的识别码相同,则UE向基站发送第一数据。
第一数据可以承载UE需要上报的具体内容。
S609、基站接收UE发送的第一数据。
基站接收到UE发送的第一数据并对第一数据进行译码。
S610、若第一数据被正确译码,则基站向UE发送第一响应信息。
第一响应信息包括正确译码指示信息、第一命令信息、UE的识别码中的至少之一。
正确译码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数据已被正确译码。
第一命令信息用于指示UE下一步操作。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命令信息可以包括休眠指令,指示UE进入时长为M的休眠状态,例如,在休眠状态中,UE可以关闭上行信号发送功能,或关闭下行信息检测功能。
UE的识别码用于UE识别,若UE存储的识别码与第一响应信息包含的UE的识别码相同,则可确定发送的第一数据被正确译码,从而使得UE停止该第一数据的发送。
S611、UE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响应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当UE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响应信息后,若UE存储的识别码与第一响应信息包含的UE的识别码相同,且第一响应信息包括休眠指令,则UE可以在时长M内关闭接收或发送信号功能,例如,在休眠状态中,UE可以关闭上行信号发送功能,或关闭下行信息检测功能。
本实施例中,在基站未正确译码UE的识别码或第一数据的情况下,包含以下两种步骤情况:
步骤情况一:
在一个实施例中,若第一数据未被正确译码,则基站可以向UE发送第二响应信息。
第二响应信息包括未正确译码指示、UE的识别码、重传指示、重传控制信息中的至少之一。未正确译码指示用于指示第一数据未被正确译码。重传指示用于指示UE重新发送第一数据。重传控制信息,用于指示UE重新发送第一数据所采用的配置,配置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码率、调制方式、重复次数、时域位置、频域位置、扩展序列索引。
在一个实施例中,发送第一数据的UE在接收到基站发送的第二响应信息后,则以第二响应信息传输结束时间为起点,经过一个时延值D后,开始重新发送第一数据。
或者,UE在发送第一数据后的一个时间窗P内未接收到第一响应信息,则以第一数据传输结束时间为起点,经过一个时延值E后,重新发送第一数据,其中E大于或等于P。
在一个示例中,UE重新发送第一数据可以采用重复传输的方式,即第一数据重复R次后发送,R大于或等于1。
步骤情况二: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基站未正确译码UE的识别码的情况下,基站可以发送第二轮询指令。第二轮询指令包括第二指令索引和第二轮询参数,第二轮询参数用于确定第二时隙取值范围。
UE在发送UE的识别码后,如果未接收到包含自身UE的识别码的确认信息,但接收到第二轮询指令,则基于该第二轮询指令来重新发送UE的识别码。
具体地,UE在接收到第二轮询指令后,根据第二轮询指令所包含的Q值确定第二时隙取值范围,包括:根据Q值确定相对应的最大时隙值S2,例如S2=2Q-1,从而确定第二时隙取值范围为0至S2。进一步地,UE在第二时隙取值范围内,随机选择一个时隙值发送UE的识别码。
在一个实施例中,UE在发送UE的识别码后,如果未接收到包含自身UE的识别码的确认信息,且未接收到第二轮询指令,则在接收到下一个第一轮询指令后,基于第一轮询指令重新发送UE的识别码,即,在第一轮询指令对应的第一时隙范围内,随机选择一个时隙值发送UE的识别码。
本实施例中,随机选择一个时隙值发送UE的识别码,包括:UE将所选的时隙值作为时隙计数值,接收时隙递减指令对时隙计数值进行时隙值递减,或者根据自身时钟对时隙计数值进行时隙值递减,当UE的时隙计数值为0时,发送UE的识别码。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信息发送方法,包括: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第一多播指令。
第一多播指令包括一个多播指令索引、L个第二通信节点识别码和一个操作指令索引集合;其中,多播指令索引对应于第一多播指令,L大于或等于1。
操作指令索引集合包含的操作指令索引数量小于或等于L。
在一实施例中,在操作指令索引集合包含单个操作指令索引的情况下,单个操作指令索引对应L个第二通信节点识别码。即单个操作指令索引对应的操作指令适用于L个第二通信节点识别码对应的第二通信节点。
在一实施例中,在操作指令索引集合包含L个操作指令索引的情况下,L个操作指令索引分别对应L个第二通信节点识别码。即,在L个操作指令索引对应的操作指令和L个第二通信节点识别码对应的第二通信节点中,每个操作指令适用于一个第二通信节点。
在一实施例中,操作指令索引对应的操作指令可以是读信息指令、写信息指令或寻呼指令等。
在一实施例中,在操作指令索引集合包含写信息指令索引的情况下,操作指令索引集合包含单个操作指令索引,该单个操作指令索引对应写信息指令,且第一多播指令还包括写信息指令相关联的数据域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多播指令还包括第二通信节点识别码的数量指示。第二通信节点识别码的数量指示用于指示第一多播指令包含的第二通信节点识别码数量。
在一实施例中,针对L个第二通信节点识别码和一个操作指令索引集合,其中每个第二通信节点识别码和每个操作指令索引为一组指令组合,在多播指令内,传输顺序依次为第一组指令组合至第L组指令组合。或者,针对L个第二通信节点识别码和一个操作指令索引集合,在多播指令内,传输顺序依次为L个第二通信节点识别码和操作指令索引集合。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信息接收方法,包括:第二通信节点接收第一多播指令。
第一多播指令包括一个多播指令索引、L个第二通信节点识别码和一个操作指令索引集合。
第二通信节点可以根据多播指令索引确定第一多播指令。
在一实施例中,在第二通信节点存储的识别码与第一多播指令包含的任一第二通信节点识别码相同的情况下,第二通信节点根据第二通信节点识别码确定相对应的操作指令索引,即确定用于第二通信节点的操作指令。
在一实施例中,在第二通信节点存储的识别码与第一多播指令包含的任一第二通信节点识别码相同的情况下,如果操作指令索引集合包含单个操作指令索引,则第二通信节点确定自身相对应的操作指令索引为单个操作指令索引;或者,如果操作指令索引集合包含L个操作指令索引,第二通信节点的识别码在第一多播指令中为第i个识别码,则第二通信节点确定自身相对应的操作指令索引为第i个操作指令索引,1≤i≤L或0≤i≤L-1。
在一实施例中,在第二通信节点存储的识别码与第一多播指令包含的任一第二通信节点识别码相同的情况下,如果操作指令索引集合包含写信息指令索引,则第二通信节点确定自身相对应的操作指令索引为写信息指令索引;第二通信节点将写信息指令相关联的数据域信息贮存到相应的物理地址。
图8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指令发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可以配置于第一通信节点中,如图8所示,该装置包括:发送模块10。
发送模块10,设置为发送第一轮询指令或者第二轮询指令,第一轮询指令包括第一指令索引和第一轮询参数,第一轮询参数用于确定第一时隙取值范围,第二轮询指令包括第二指令索引和第二轮询参数,第二轮询参数用于确定第二时隙取值范围。
本实施例提供的指令发送装置为实现图2所示实施例的指令发送方法,本实施例提供的指令发送装置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与上述实施例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指令索引和第二指令索引不同。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轮询指令为周期性发送的指令,第一轮询指令的发送周期为T。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时隙取值范围的时长小于或者等于T。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时隙取值范围与第二时隙取值范围的时长之和小于或者等于T。
在一实施例中,结合图8,图9是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指令发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还包括:接收模块11。
接收模块11,设置为接收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上报信息,上报信息包括第二通信节点的识别码和第一数据;
发送模块10,还设置为上报信息正确译码,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第一响应信息,第一响应信息包括正确译码指示信息、第一命令信息、第二通信节点的识别码中的至少之一。
在一实施例中,接收模块11,还设置为接收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第二通信节点的识别码;
发送模块10,还设置为第二通信节点的识别码正确译码,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包含第二通信节点的识别码的确认信息;
接收模块11,还设置为接收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第一数据;
发送模块10,还设置为第一数据正确译码,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第一响应信息,第一响应信息包括正确译码指示信息、第一命令信息、第二通信节点的识别码中的至少之一;第一数据未正确译码,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第二响应信息,第二响应信息包括未正确译码指示、第二通信节点的识别码、重传指示、重传控制信息中的至少之一。
在一实施例中,发送模块10,还设置为发送第一轮询指令;
接收模块11,还设置为接收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第二通信节点的识别码或上报信息、且第二通信节点的识别码或上报信息未正确译码。
图10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指令接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可以配置于第二通信节点中,如图10所示,该装置包括:接收模块20。
接收模块20,设置为接收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第一轮询指令或者第二轮询指令,第一轮询指令包括第一指令索引和第一轮询参数,第一轮询参数用于确定第一时隙取值范围,第二轮询指令包括第二指令索引和第二轮询参数,第二轮询参数用于确定第二时隙取值范围。
本实施例提供的指令接收装置为实现图3所示实施例的指令接收方法,本实施例提供的指令接收装置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与上述实施例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实施例中,结合图10,图11是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指令接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还包括:处理模块21。
处理模块21,设置为根据第一系数和第一轮询参数,确定第一时隙取值范围;或者,根据第二轮询参数,确定第二时隙取值范围。
在一实施例中,处理模块21,是设置为确定第一轮询参数Q1对应的最大时隙值S1;根据第一系数k和最大时隙值S1,确定第一时隙取值范围为0至
Figure BDA0004023838860000141
0<k≤1;或者,根据第一系数k和第一轮询参数Q1,确定第一轮询参数Q1对应的最大时隙值/>
Figure BDA0004023838860000142
确定第一时隙取值范围为0至S1,0<k≤1。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系数k的取值与n有关,n表示第二通信节点为发送一个上报信息或第二通信节点的识别码所接收第一轮询指令的次数,n大于或等于1;
或者,第一系数k的取值与第一数据的数据量有关;
或者,第一系数k的取值与第一数据对应的业务类型有关;
或者,第一系数k的取值与第二通信节点是否有主动上报需求有关;
或者,第一系数k的取值与第二通信节点的移动速度有关。
在一实施例中,结合图11,图12是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指令接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还包括:发送模块22。
发送模块,设置为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第二通信节点的识别码或上报信息,上报信息包括第二通信节点的识别码和第一数据。
在一实施例中,发送模块22,还设置为在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上报信息后,未接收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包含第二通信节点的识别码的第一响应信息,但接收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第二轮询指令,基于第二轮询指令重新发送上报信息;或者,在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第二通信节点的识别码后,未接收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包含第二通信节点的识别码的确认信息,但接收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第二轮询指令,基于第二轮询指令重新发送第二通信节点的识别码。
在一实施例中,发送模块22,还设置为在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上报信息后,未接收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包含第二通信节点的识别码的第一响应信息,且未接收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第二轮询指令,在接收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下一个第一轮询指令后,基于第一轮询指令重新发送上报信息;或者,在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第二通信节点的识别码后,未接收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包含第二通信节点的识别码的确认信息,且未接收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第二轮询指令,在接收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下一个第一轮询指令后,基于第一轮询指令重新发送第二通信节点的识别码。
在一实施例中,接收模块20,还设置为接收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包含第二通信节点的识别码的确认信息;
发送模块22,还设置为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第一数据;接收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第二响应信息,以第二响应信息传输结束时间为起点,经过一个时延值D后,重新发送第一数据,第二响应信息包括未正确译码指示信息、第二通信节点的识别码、重传指示、重传控制信息中的至少之一。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通信节点针对一个上报信息或第二通信节点的识别码第m-1次传输失败,在第m次接收到第一轮询指令后,基于第一轮询指令来发送上报信息或第二通信节点的识别码。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节点,包括:处理器,处理器用于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具体的,通信节点可以为第一通信节点或者第二通信节点。第一通信节点包括:处理器,处理器用于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指令发送方法;第二通信节点包括:处理器,处理器用于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指令接收方法。示例性的,第一通信节点可以为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接入网设备,比如基站;第二通信节点可以为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终端设备,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示例性的,下述实施例分别提供一种通信节点为基站和UE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该基站包括处理器60、存储器61和通信接口62;基站中处理器60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图13中以一个处理器60为例;基站中的处理器60、存储器61、通信接口62可以通过总线或其他方式连接,图13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总线表示几类总线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包括存储器总线或者存储器控制器,外围总线,图形加速端口,处理器或者使用多种总线结构中的任意总线结构的局域总线。
存储器61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设置为存储软件程序、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处理器6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61中的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基站的至少一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的方法。
存储器61可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终端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61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61可包括相对于处理器60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基站。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网络、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通信接口62可设置为数据的接收与发送。
图14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UE的结构示意图,UE可以以多种形式来实施,本申请中的UE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诸如移动电话、智能电话、笔记本电脑、数字广播接收器、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平板电脑(Portable Device,PAD)、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Portable Media Player,PMP)、导航装置、车载终端设备、车载显示终端、车载电子后视镜等等的移动终端设备以及诸如数字电视(television,TV)、台式计算机等等的固定终端设备。
如图14所示,UE 50可以包括无线通信单元51、音频/视频(Audio/Video,A/V)输入单元52、用户输入单元53、感测单元54、输出单元55、存储器56、接口单元57、处理器58和电源单元59等等。图14示出了包括多种组件的UE,但是应理解的是,并不要求实施所有示出的组件。可以替代地实施更多或更少的组件。
本实施例中,无线通信单元51允许UE 50与基站或网络之间的无线电通信。A/V输入单元52设置为接收音频或视频信号。用户输入单元53可以根据用户输入的命令生成键输入数据以控制UE 50的多种操作。感测单元54检测UE 50的当前状态、UE 50的位置、用户对于UE 50的触摸输入的有无、UE 50的取向、UE 50的加速或减速移动和方向等等,并且生成用于控制UE 50的操作的命令或信号。接口单元57用作至少一个外部装置与UE 50连接可以通过的接口。输出单元55被构造为以视觉、音频和/或触觉方式提供输出信号。存储器56可以存储由处理器58执行的处理和控制操作的软件程序等等,或者可以暂时地存储己经输出或将要输出的数据。存储器56可以包括至少一种类型的存储介质。而且,UE 50可以与通过网络连接执行存储器56的存储功能的网络存储装置协作。处理器58通常控制UE 50的总体操作。电源单元59在处理器58的控制下接收外部电力或内部电力并且提供操作多种元件和组件所需的适当的电力。
处理器58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56中的程序,从而执行至少一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例如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的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的介质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非穷举的列表):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PROM)、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申请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数据信号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
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电线、光缆、射频(Radio Frequency,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公开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Ruby、Go),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网络(Local Area Network,LAN)或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术语用户终端涵盖任何适合类型的无线用户设备,例如移动电话、便携数据处理装置、便携网络浏览器或车载移动台。
一般来说,本申请的多种实施例可以在硬件或专用电路、软件、逻辑或其任何组合中实现。例如,一些方面可以被实现在硬件中,而其它方面可以被实现在可以被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它计算装置执行的固件或软件中,尽管本申请不限于此。
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通过移动装置的数据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来实现,例如在处理器实体中,或者通过硬件,或者通过软件和硬件的组合。计算机程序指令可以是汇编指令、指令集架构(Instruction Set Architecture,ISA)指令、机器指令、机器相关指令、微代码、固件指令、状态设置数据、或者以一种或多种编程语言的任意组合编写的源代码或目标代码。
本申请附图中的任何逻辑流程的框图可以表示程序步骤,或者可以表示相互连接的逻辑电路、模块和功能,或者可以表示程序步骤与逻辑电路、模块和功能的组合。计算机程序可以存储在存储器上。存储器可以具有任何适合于本地技术环境的类型并且可以使用任何适合的数据存储技术实现,例如但不限于只读存储器(ROM)、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光存储器装置和系统(数码多功能光碟DVD或CD光盘)等。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非瞬时性存储介质。数据处理器可以是任何适合于本地技术环境的类型,例如但不限于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以及基于多核处理器架构的处理器。

Claims (19)

1.一种指令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通信节点,包括:
发送第一轮询指令或者第二轮询指令,所述第一轮询指令包括第一指令索引和第一轮询参数,所述第一轮询参数用于确定第一时隙取值范围,所述第二轮询指令包括第二指令索引和第二轮询参数,所述第二轮询参数用于确定第二时隙取值范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令索引和所述第二指令索引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轮询指令为周期性发送的指令,所述第一轮询指令的发送周期为T。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隙取值范围的时长小于或者等于T。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隙取值范围与所述第二时隙取值范围的时长之和小于或者等于T。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发送第一轮询指令或者第二轮询指令后,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上报信息,所述上报信息包括第二通信节点的识别码和第一数据;
所述上报信息正确译码,向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第一响应信息,所述第一响应信息包括正确译码指示信息、第一命令信息、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识别码中的至少之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发送第一轮询指令或者第二轮询指令后,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第二通信节点的识别码;
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识别码正确译码,向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包含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识别码的确认信息;
接收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第一数据;
所述第一数据正确译码,向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第一响应信息,所述第一响应信息包括正确译码指示信息、第一命令信息、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识别码中的至少之一;
所述第一数据未正确译码,向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第二响应信息,所述第二响应信息包括未正确译码指示、第二通信节点的识别码、重传指示、重传控制信息中的至少之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所述第二轮询指令前,还包括:
发送第一轮询指令;
接收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第二通信节点的识别码或上报信息、且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识别码或所述上报信息未正确译码。
9.一种指令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二通信节点,包括:
接收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第一轮询指令或者第二轮询指令,所述第一轮询指令包括第一指令索引和第一轮询参数,所述第一轮询参数用于确定第一时隙取值范围,所述第二轮询指令包括第二指令索引和第二轮询参数,所述第二轮询参数用于确定第二时隙取值范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第一系数和所述第一轮询参数,确定第一时隙取值范围;或者,根据所述第二轮询参数,确定第二时隙取值范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第一系数和所述第一轮询参数,确定第一时隙取值范围,包括:
确定第一轮询参数Q1对应的最大时隙值S1;
根据第一系数k和最大时隙值S1,确定所述第一时隙取值范围为0至
Figure FDA0004023838850000021
0<k≤1;
或者,
根据第一系数k和第一轮询参数Q1,确定第一轮询参数Q1对应的最大时隙值
Figure FDA0004023838850000022
确定所述第一时隙取值范围为0至S1,0<k≤1。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系数k的取值与n有关,n表示所述第二通信节点为发送一个上报信息或第二通信节点的识别码所接收所述第一轮询指令的次数,n大于或等于1;
或者,所述第一系数k的取值与第一数据的数据量有关;
或者,所述第一系数k的取值与第一数据对应的业务类型有关;
或者,所述第一系数k的取值与第二通信节点是否有主动上报需求有关;
或者,所述第一系数k的取值与第二通信节点的移动速度有关。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接收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第一轮询指令或者第二轮询指令后,还包括:
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第二通信节点的识别码或上报信息,所述上报信息包括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识别码和第一数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所述上报信息后,未接收到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包含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识别码的第一响应信息,但接收到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所述第二轮询指令,基于所述第二轮询指令重新发送所述上报信息;
或者,
在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识别码后,未接收到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包含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识别码的确认信息,但接收到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所述第二轮询指令,基于所述第二轮询指令重新发送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识别码。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接收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第一轮询指令后,还包括:
在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所述上报信息后,未接收到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包含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识别码的第一响应信息,且未接收到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所述第二轮询指令,在接收到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下一个第一轮询指令后,基于所述第一轮询指令重新发送所述上报信息;
或者,
在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识别码后,未接收到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包含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识别码的确认信息,且未接收到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所述第二轮询指令,在接收到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下一个第一轮询指令后,基于所述第一轮询指令重新发送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识别码。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第二通信节点的识别码后,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包含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识别码的确认信息;
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第一数据;
接收到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第二响应信息,以所述第二响应信息传输结束时间为起点,经过一个时延值D后,重新发送所述第一数据,所述第二响应信息包括未正确译码指示信息、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识别码、重传指示、重传控制信息中的至少之一。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针对一个上报信息或第二通信节点的识别码第m-1次传输失败,在第m次接收到第一轮询指令后,基于所述第一轮询指令来发送所述上报信息或第二通信节点的识别码。
18.一种通信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所述的指令发送方法;或者实现如权利要求9-17中任一所述的指令接收方法。
1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所述的指令发送方法;或者实现如权利要求9-17中任一所述的指令接收方法。
CN202211700244.1A 2022-12-28 2022-12-28 一种指令发送、接收方法,通信节点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588411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700244.1A CN115884117A (zh) 2022-12-28 2022-12-28 一种指令发送、接收方法,通信节点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700244.1A CN115884117A (zh) 2022-12-28 2022-12-28 一种指令发送、接收方法,通信节点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84117A true CN115884117A (zh) 2023-03-31

Family

ID=857569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700244.1A Pending CN115884117A (zh) 2022-12-28 2022-12-28 一种指令发送、接收方法,通信节点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88411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1038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ng two stage side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JP6034885B2 (ja) データブロック伝送の処理時間依存制御
TW202114453A (zh) 資訊確定方法、裝置、第一通訊節點和儲存介質
US20200396690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terminal device thereof
AU2020385200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sidelink communication
Schotten et al. Availability indication as key enabler for ultra-reliable communication in 5G
US11323901B2 (en) Methods and network nodes for managing transmission of at least one channel quality report
WO2016019862A1 (zh) 基站、用户设备及相关方法
EP3958491A1 (e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US20210410080A1 (en) Power Control Method and Power Control Apparatus
US20220353948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sidelink communication
JP2023546846A (ja) Nr v2xにおけるリソースを決定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CN115396062A (zh) 应答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US20200367295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s device
US2022032127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feedback, and storage medium
WO2016172818A1 (zh) 应答消息传输方法和网络设备
EP4221450A1 (e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resource sel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5884117A (zh) 一种指令发送、接收方法,通信节点及存储介质
WO2021233127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EP3777431B1 (en) Feedback indication for continued transmission for wireless networks
WO2020107396A1 (zh) 蓝牙定位方法和蓝牙设备
KR20160117552A (ko) 기지국, 사용자 장비 및 적응 재전송 방법
CN111525988A (zh) 一种反馈方法及终端设备
EP4346301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17939643A (zh) 一种时域窗的确定方法、通信节点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