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83489A - 一种mlag协议表项同步方法、设备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mlag协议表项同步方法、设备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83489A
CN115883489A CN202211441851.0A CN202211441851A CN115883489A CN 115883489 A CN115883489 A CN 115883489A CN 202211441851 A CN202211441851 A CN 202211441851A CN 115883489 A CN115883489 A CN 1158834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quipment
identity
target
mlag
ro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44185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万红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pur Cisco Network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spur Cisco Network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pur Cisco Network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spur Cisco Network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44185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83489A/zh
Publication of CN1158834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8348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5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in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low power modes or reduced link rate

Landscapes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MLAG协议表项同步方法、设备及介质,方法包括:服务端基于目标设备发出的peerlink链路断开信号,获取RoCE‑SAN环境中目标设备的拓扑发现信息;获取目标设备的第一设备身份,根据拓扑发现信息以及设备身份,将目标设备的设备身份由第一设备身份变更为第二设备身份;通过RoCE‑SAN通道,获取目标设备学习到的表项信息;将表项信息通过RoCE‑SAN通道,发送给其他MLAG设备。无需再占用额外的端口资源建立另外一套独立的备份peerlink链路,极大地增加MLAG网络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MLAG协议表项同步方法、设备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网络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MLAG协议表项同步方法、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MLAG(Multi-Chassis LAG,多机箱链路聚合)技术是一种跨设备的链路聚合技术,两台接入交换机通过Peerlink链路同步arp、mac等协议表项,保持两台交换机的协议表项一致,两台接入交换机以完全相同的信息和状态与被接入的设备进行LACP链路聚合协商,被接入的设备可以将两台接入交换机当成一台设备来建立链路聚合关系。这种跨设备的链路聚合机制可以作为一个逻辑的链路聚合组,实现多台设备间的链路聚合。
现有技术中,MLAG主设备和备设备通过peerlink链路建立连接,将同一MLAG组下的mac、arp等协议表项通过peerlink链路互相同步,保持MLAG主设备和备设备上的mac、arp等协议表项一致,从而使host的业务流量无论hash到MLAG主设备还是备设备,业务流量都可以正常转发出去。如上图1中,MLAG主设备leaf1和备设备leaf2组建跨设备聚合组agg1,那么MLAG主设备Leaf1上agg1学到的mac、arp等协议表项会主动通过peerlink链路同步给MLAG备设备Leaf2上的agg1聚合口,MLAG备设备上agg1聚合口学到的mac、arp等协议表项也会主动通过peerlink链路同步给MLAG主设备上的agg1聚合口。
但是Peerlink链路作为MLAG组网的核心链路,如果MLAG环境中的peerlink链路故障,MLAG主设备和备设备上的mac、arp等协议表项将无法再通过peerlink链路同步,整个网络的业务流量将被迫中断。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MLAG协议表项同步方法、设备及介质,其中方法包括:
服务端基于目标设备发出的peerlink链路断开信号,获取RoCE-SAN环境中所述目标设备的拓扑发现信息;获取所述目标设备的第一设备身份,根据所述拓扑发现信息以及所述设备身份,将所述目标设备的设备身份由所述第一设备身份变更为第二设备身份;通过RoCE-SAN通道,获取所述目标设备学习到的表项信息;将所述表项信息通过所述RoCE-SAN通道,发送给其他MLAG设备。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根据所述拓扑发现信息以及所述设备身份,将所述目标设备的设备身份由所述第一设备身份变更为第二设备身份,具体包括:检查所述目标设备的所述拓扑发现信息中是否包含所述目标设备关于所述peerlink链路的对端设备;若不包含,且所述目标设备的第一设备身份为MLAG备设备,则将所述目标设备的设备身份由备设备变更为主设备。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根据所述拓扑发现信息以及所述设备身份,将所述目标设备的设备身份由所述第一设备身份变更为第二设备身份,具体包括:若所述目标设备的第一设备身份为主设备,则不对所述目标设备的所述设备身份进行变更。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将所述表项信息通过所述RoCE-SAN通道,发送给其他MLAG设备,具体包括:获取所述表项信息的信息数量;若所述信息数量超出预设阈值,则将所述表项信息封装成多条cJSON消息,并将所述多条cJSON消息进行发送。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若所述信息数量超出预设阈值,则将所述表项信息封装成多条cJSON消息,具体包括:创建一条cJSON的对象以及字符数组;将预设数量个所述表项信息封装进所述字符数组;将所述字符数组加入至所述对象。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将所述多条cJSON消息进行发送,具体包括:调用所述RoCE-SAN的发包接口将所述cJSON消息发送至所述其他MLAG设备,直至所述信息数量低于所述预设阈值。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将所述表项信息通过所述RoCE-SAN通道,发送给其他MLAG设备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服务端基于所述目标设备发出的peerlink链路恢复信号,对所述目标设备以及所述其他MLAG设备进行设备角色选举,以得到所述目标设备的第三设备身份;将所述目标设备由所述第二设备身份变更为所述第三设备身份。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表项信息至少包括mac表项或arp表项数组中的至少一种。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MLAG协议表项同步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
服务端基于目标设备发出的peerlink链路断开信号,获取RoCE-SAN环境中所述目标设备的拓扑发现信息;获取所述目标设备的第一设备身份,根据所述拓扑发现信息以及所述设备身份,将所述目标设备的设备身份由所述第一设备身份变更为第二设备身份;通过RoCE-SAN通道,获取所述目标设备学习到的表项信息;将所述表项信息通过所述RoCE-SAN通道,发送给其他MLAG设备。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设置为:
服务端基于目标设备发出的peerlink链路断开信号,获取RoCE-SAN环境中所述目标设备的拓扑发现信息;获取所述目标设备的第一设备身份,根据所述拓扑发现信息以及所述设备身份,将所述目标设备的设备身份由所述第一设备身份变更为第二设备身份;通过RoCE-SAN通道,获取所述目标设备学习到的表项信息;将所述表项信息通过所述RoCE-SAN通道,发送给其他MLAG设备。
通过本申请提出的方法能够带来如下有益效果:利用RoCE-SAN网络自带的Leaf之间信息同步机制和拓扑发现机制实现MLAG网络的peerlink链路的备份,防止peerlink链路故障导致整个业务被迫中断。无需再占用额外的端口资源建立另外一套独立的备份peerlink链路,极大地增加MLAG网络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RoCE-SAN+MLAG网络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MLAG协议表项同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MLAG协议表项同步方法的逻辑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MLAG协议表项批量同步过程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MLAG协议表项同步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RoCE-SAN是一种基于RoCE协议的高性能无损存储网络,具备替代FC-SAN和IP-SAN的可行性。
MLAG(Multi-Chassis LAG,多机箱链路聚合)技术是一种跨设备的链路聚合技术,两台接入交换机通过Peerlink链路同步arp、mac等协议表项,保持两台交换机的协议表项一致,两台接入交换机以完全相同的信息和状态与被接入的设备进行LACP链路聚合协商,被接入的设备可以将两台接入交换机当成一台设备来建立链路聚合关系。这种跨设备的链路聚合机制可以作为一个逻辑的链路聚合组,实现多台设备间的链路聚合。
如图1所示,RoCE-SAN环境中,Leaf1和Leaf2设备组建MLAG环境,它们与Host设备组建跨设备链路聚合组agg1。Leaf1和Leaf2设备同时作为RoCE-SAN环境的客户端,其上联端口port1和port2分别连接RoCE-SAN环境的服务端设备Spine1和Spine2。
正常情况下,通过MLAG角色选举流程,MLAG设备Leaf1角色为主设备,Leaf2角色为备设备,它们通过peerlink链路交互MLAG协议,包括主备角色选举、mac和arp等表项同步。同时Leaf1和Leaf2通过图1中箭头方向互相同步RoCE-SAN协议信息,包括leaf设备配置信息、leaf设备拓扑发现信息等。其中RoCE-SAN自带的拓扑发现功能是指任意一台Leaf设备可以自动发现RoCE-SAN环境中的其它所有Leaf设备以及它们跟Spine设备和Host的连接端口号等信息。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图2为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MLAG协议表项同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流程中的某些输入参数或者中间结果允许人工干预调节,以帮助提高准确性。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分析方法的实现可以为终端设备,也可以为服务器,本申请对此不作特殊限制。为了方便理解和描述,以下实施例均以RoCE-SAN环境下的服务端为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2及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方法,包括:
S101:服务端基于目标设备发出的peerlink链路断开信号,获取RoCE-SAN环境中所述目标设备的拓扑发现信息。
如果如果MLAG设备Leaf2或Leaf1检测到peerlink链路断开,会向服务端发出peerlink链路断开信号,从而获取RoCE-SAN环境中目标设备的拓扑发现信息。这里的目标设备指的是MLAG设备Leaf2或Leaf1。
S102:获取所述目标设备的第一设备身份,根据所述拓扑发现信息以及所述设备身份,将所述目标设备的设备身份由所述第一设备身份变更为第二设备身份。
然后获取目标设备的第一设备身份,这里的第一设备身份指的是目标设备在peerlink链路断开之前的设备身份,即目标设备是MLAG的主设备或是备设备。然后根据获取到的拓扑发现信息以及设备身份,将目标设备的由第一设备身份变更为第二设备身份,这里的第二设备身份指的是变更后的设备身份。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根据拓扑发现信息以及设备身份,将目标设备的设备身份由第一设备身份变更为第二设备身份时,首先要检查目标设备的拓扑发现信息中是否包含目标设备关于peerlink链路的对端设备,若不包含,且目标设备的第一设备身份为MLAG备设备,则将目标设备的设备身份由备设备变更为主设备。也就是说,若MLAG备设备Leaf2检测到peerlink链路断开,则检查RoCE-SAN中的拓扑发现信息是否包含MLAG peer对端设备Leaf1,如果拓扑信息中不包含Leaf1,则MLAG备设备Leaf2的角色切换为主设备。反之,如果拓扑信息中包含Leaf1,则MLAG备设备Leaf2的角色保持为备设备不变,直至Leaf2拓扑发现leaf1丢失,再将Leaf2的MLAG角色切换为主设备。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若目标设备的第一设备身份为主设备,则不对目标设备的设备身份进行变更。也就是如果MLAG主设备Leaf1检测到peerlink链路断开,则RoCE-SAN拓扑信息中无论是否存在MLAG peer对端设备Leaf2,Leaf1的MLAG角色将保持为主设备不变,即Leaf1设备MLAG角色维持peerlink链路故障断开之前的角色不变,MLAG设备仍然按照peerlink故障断开之前的逻辑流程工作。
S103:通过RoCE-SAN通道,获取所述目标设备学习到的表项信息。
将目标设备的设备身份变更为第二设备身份之后,目标设备作为RoCE-SAN的客户端将跨设备聚合口agg1学到的mac、arp表项信息通过RoCE-SAN通道发送给服务端,也就是Spine设备。
S104:将所述表项信息通过所述RoCE-SAN通道,发送给其他MLAG设备。
Spine设备作为RoCE-SAN服务端自动将这些表项信息通过RoCE-SAN通道自动发送给其它设备,使MLAG主设备和备设备上同一跨设备聚合组上的mac、arp表项始终保持一致,保证业务流量可以正常转发。
如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将表项信息通过RoCE-SAN通道,发送给其他MLAG设备时,如果MLAG设备有大量表项信息需要同步,则获取表项信息的信息数量,若信息数量超出预设阈值,则将表项信息封装成多条cJSON消息,并将多条cJSON消息进行发送。也就是MLAG设备将通过RoCE-SAN通道将多个表项批量封装到一条消息中发送,这里以50为例,如果需要同步的表项条数大于50,则取50条表项封装成一条cJSON消息并发送,剩余的表项条数如果仍然大于50,则继续执行以上流程,即再取50条表项封装成一条cJSON消息并发送,直至剩余表项条数小于50。
具体地,在将表项信息封装成多条cJSON消息时,RoCE-SAN网络中设计的批量消息封装流程为:先创建cJSON root对象,然后创建cJSON字符数组entrys,将指定数目的mac表项或arp表项数组封装进entrys,然后将该cJSON字符数组entrys加入root对象,完成这些流程后,指定的批量表项自动封装进一条cJSON格式的消息中。从而用最少的消息个数实现批量MLAG表项信息同步,有效防止RoCE-SAN通道拥塞。
进一步地,将多条cJSON消息进行发送时,调用RoCE-SAN发包接口将该消息发送给Spine,Spine依托其RoCE-SAN服务端特性,自动将该消息发布给所有其它leaf设备,直至信息数量低于预设阈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将表项信息通过RoCE-SAN通道,发送给其他MLAG设备之后,服务端基于目标设备发出的peerlink链路恢复信号,对目标设备以及其他MLAG设备进行设备角色选举,以得到目标设备的第三设备身份,最后将目标设备由第二设备身份变更为第三设备身份。这里的第三设备身份指的是MLAG设备通过设备角色选举之后所获得的设备身份。也就是说,当peerlink链路恢复正常时,则关闭RoCE-SAN同步MLAG表项通道,恢复正常的MLAG同步流程,MLAG主设备和备设备角色重新选举,跨设备聚合组学习到的mac、arp表项重新通过peerlink链路进行同步。
在一个实施例中,表项信息至少包括mac表项或arp表项数组中的至少一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的方法能够在peerlink链路故障时,无需启用MLAG双主检测功能,主设备和备设备仍然可以正常同步mac、arp表项,业务流量仍然可以在主设备和备设备上正常转发。且表项同步过程中利用cJSON技术将多个MLAG批量表项封装成1条消息,用最少的消息个数实现批量MLAG表项同步,有效防止RoCE-SAN通道拥塞,极大地提高了表项同步的效率。最后,巧妙地利用RoCE-SAN固有的leaf设备之间消息同步机制和拓扑发现机制,用最小的工作量实现MLAG peerlink链路的备份,无需再占用额外的端口资源建立另外一套独立的备份peerlink链路,极大地增加MLAG网络的健壮性和稳定性。
如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MLAG协议表项同步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
服务端基于目标设备发出的peerlink链路断开信号,获取RoCE-SAN环境中所述目标设备的拓扑发现信息;获取所述目标设备的第一设备身份,根据所述拓扑发现信息以及所述设备身份,将所述目标设备的设备身份由所述第一设备身份变更为第二设备身份;通过RoCE-SAN通道,获取所述目标设备学习到的表项信息;将所述表项信息通过所述RoCE-SAN通道,发送给其他MLAG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设置为:
服务端基于目标设备发出的peerlink链路断开信号,获取RoCE-SAN环境中所述目标设备的拓扑发现信息;获取所述目标设备的第一设备身份,根据所述拓扑发现信息以及所述设备身份,将所述目标设备的设备身份由所述第一设备身份变更为第二设备身份;通过RoCE-SAN通道,获取所述目标设备学习到的表项信息;将所述表项信息通过所述RoCE-SAN通道,发送给其他MLAG设备。
本申请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设备和介质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设备和介质与方法是一一对应的,因此,设备和介质也具有与其对应的方法类似的有益技术效果,由于上面已经对方法的有益技术效果进行了详细说明,因此,这里不再赘述设备和介质的有益技术效果。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 l ash 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 itory med 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MLAG协议表项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服务端基于目标设备发出的peerlink链路断开信号,获取RoCE-SAN环境中所述目标设备的拓扑发现信息;
获取所述目标设备的第一设备身份,根据所述拓扑发现信息以及所述设备身份,将所述目标设备的设备身份由所述第一设备身份变更为第二设备身份;
通过RoCE-SAN通道,获取所述目标设备学习到的表项信息;
将所述表项信息通过所述RoCE-SAN通道,发送给其他MLAG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拓扑发现信息以及所述设备身份,将所述目标设备的设备身份由所述第一设备身份变更为第二设备身份,具体包括:
检查所述目标设备的所述拓扑发现信息中是否包含所述目标设备关于所述peerlink链路的对端设备;
若不包含,且所述目标设备的第一设备身份为MLAG备设备,则将所述目标设备的设备身份由备设备变更为主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拓扑发现信息以及所述设备身份,将所述目标设备的设备身份由所述第一设备身份变更为第二设备身份,具体包括:
若所述目标设备的第一设备身份为主设备,则不对所述目标设备的所述设备身份进行变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表项信息通过所述RoCE-SAN通道,发送给其他MLAG设备,具体包括:
获取所述表项信息的信息数量;
若所述信息数量超出预设阈值,则将所述表项信息封装成多条cJSON消息,并将所述多条cJSON消息进行发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所述信息数量超出预设阈值,则将所述表项信息封装成多条cJSON消息,具体包括:
创建一条cJSON的对象以及字符数组;
将预设数量个所述表项信息封装进所述字符数组;
将所述字符数组加入至所述对象。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多条cJSON消息进行发送,具体包括:
调用所述RoCE-SAN的发包接口将所述cJSON消息发送至所述其他MLAG设备,直至所述信息数量低于所述预设阈值。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表项信息通过所述RoCE-SAN通道,发送给其他MLAG设备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服务端基于所述目标设备发出的peerlink链路恢复信号,对所述目标设备以及所述其他MLAG设备进行设备角色选举,以得到所述目标设备的第三设备身份;
将所述目标设备由所述第二设备身份变更为所述第三设备身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项信息至少包括mac表项或arp表项数组中的至少一种。
9.一种MLAG协议表项同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
服务端基于目标设备发出的peerlink链路断开信号,获取RoCE-SAN环境中所述目标设备的拓扑发现信息;
获取所述目标设备的第一设备身份,根据所述拓扑发现信息以及所述设备身份,将所述目标设备的设备身份由所述第一设备身份变更为第二设备身份;
通过RoCE-SAN通道,获取所述目标设备学习到的表项信息;
将所述表项信息通过所述RoCE-SAN通道,发送给其他MLAG设备。
10.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设置为:
服务端基于目标设备发出的peerlink链路断开信号,获取RoCE-SAN环境中所述目标设备的拓扑发现信息;
获取所述目标设备的第一设备身份,根据所述拓扑发现信息以及所述设备身份,将所述目标设备的设备身份由所述第一设备身份变更为第二设备身份;
通过RoCE-SAN通道,获取所述目标设备学习到的表项信息;
将所述表项信息通过所述RoCE-SAN通道,发送给其他MLAG设备。
CN202211441851.0A 2022-11-17 2022-11-17 一种mlag协议表项同步方法、设备及介质 Pending CN11588348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41851.0A CN115883489A (zh) 2022-11-17 2022-11-17 一种mlag协议表项同步方法、设备及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41851.0A CN115883489A (zh) 2022-11-17 2022-11-17 一种mlag协议表项同步方法、设备及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83489A true CN115883489A (zh) 2023-03-31

Family

ID=857601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441851.0A Pending CN115883489A (zh) 2022-11-17 2022-11-17 一种mlag协议表项同步方法、设备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883489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00415A (zh) * 2018-08-31 2018-11-27 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二研究所) Mlag接口故障下的主从设备切换方法及系统
CN111682927A (zh) * 2020-04-27 2020-09-18 浪潮思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mlag环境的报文同步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1988213A (zh) * 2020-07-16 2020-11-24 浪潮思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在evpn mlag环境下同步vxlan隧道的方法及设备、介质
CN113381929A (zh) * 2020-03-10 2021-09-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路由处理方法、网关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3395261A (zh) * 2021-05-19 2021-09-14 浪潮思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mlag环境下的生成树协议快速收敛的方法、设备及介质
WO2021238672A1 (zh) * 2020-05-29 2021-12-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表项同步方法、网关设备、组网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4172841A (zh) * 2021-11-30 2022-03-11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报文转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读存储介质
CN115022180A (zh) * 2022-05-18 2022-09-06 浪潮思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RoCE-SAN的拓扑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00415A (zh) * 2018-08-31 2018-11-27 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二研究所) Mlag接口故障下的主从设备切换方法及系统
CN113381929A (zh) * 2020-03-10 2021-09-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路由处理方法、网关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1682927A (zh) * 2020-04-27 2020-09-18 浪潮思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mlag环境的报文同步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WO2021238672A1 (zh) * 2020-05-29 2021-12-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表项同步方法、网关设备、组网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1988213A (zh) * 2020-07-16 2020-11-24 浪潮思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在evpn mlag环境下同步vxlan隧道的方法及设备、介质
CN113395261A (zh) * 2021-05-19 2021-09-14 浪潮思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mlag环境下的生成树协议快速收敛的方法、设备及介质
CN114172841A (zh) * 2021-11-30 2022-03-11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报文转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读存储介质
CN115022180A (zh) * 2022-05-18 2022-09-06 浪潮思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RoCE-SAN的拓扑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51CTO网工运维之家: "什么是M-LAG?为什么需要M-LAG?", Retrieved from the Internet <URL:https://zhuanlan.zhihu.com/p/433808524> *
刘亮, 周勤, 袁俊: "网络技术M-LAG在数据中心网络中的应用", 信息与电脑, no. 10, 25 May 2019 (2019-05-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8167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xpanding high-availability server cluster
CN111935315B (zh) 区块同步方法及装置
US6928467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data synchronization by facilitating data synchronization system design
CN111682927B (zh) 一种基于mlag环境的报文同步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02447624B (zh) 在服务器集群上实现负载均衡的方法、节点服务器及集群
US20150256436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amless sctp failover between sctp servers running on different machines
CN112737944B (zh) 一种基于bfd的peer-link链路状态检测方法、装置及介质
CN106899507B (zh) 一种报文发送方法和装置
CN111988213B (zh) 一种在evpn mlag环境下同步vxlan隧道的方法及设备、介质
US11218402B2 (en) Blockchain systems, and message transmiss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CN107181780B (zh) 通信通道处理方法和系统
EP3244587A1 (e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precision time protocol time synchronization in aggregation network
CN112019614B (zh) 双系统之间通信与通信同步的方法、系统与处理器
CN112787844B (zh) FlexE客户端状态处理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6614458A (zh) 一种基于RoCE-SAN的信息同步方法、设备及介质
CN115883489A (zh) 一种mlag协议表项同步方法、设备及介质
CN111092800B (zh) 一种eaps分布式以太环网保护倒换方法及设备、介质
CN114422427B (zh) 一种流量均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987871A (zh) 一种基于mqtt的拓扑关系保鲜方法、装置及介质
CN102843285A (zh) 一种分布式链路聚合方法及实现该方法的节点
CN110435722B (zh) 一种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跨区域数据交换的负载均衡实现方法
CN116886592A (zh) 一种mlag环境下的报文交互方法、设备及介质
CN110737505A (zh) 一种采用虚拟通道的虚拟存储访问方法
US20210367890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LACP Enhancements
CN112394951B (zh) 应用部署方法及服务器集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