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79832A - 区域农田建设需求的划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区域农田建设需求的划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879832A CN115879832A CN202310182107.1A CN202310182107A CN115879832A CN 115879832 A CN115879832 A CN 115879832A CN 202310182107 A CN202310182107 A CN 202310182107A CN 115879832 A CN115879832 A CN 11587983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armland
- construction
- farmland construction
- evaluation result
- feasibilit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9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9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5
- 238000013441 quality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5
- 238000013210 evaluation model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9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9
- 239000002689 soi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3
- 238000003973 irrig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2262 irrig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5000015097 nutrients Nutritio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13145 classification model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638 solvent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5000021049 nutrient content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4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8109 developmental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835 investi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271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5416 organic mat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047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139 quant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077 scor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331 s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272 crop prod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558 ferti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673 ground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606 normal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3715 nutritional statu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37 promo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496 root system develop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589 suppl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4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e.g. of flood or hurricane; Forecasting, e.g. risk assessment or mapping
Landscapes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区域农田建设需求的划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属于计算机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耕地质量评价模型、农田建设潜力评价模型、农田建设可行性评价模型和目标区域的多个农田指标因子;基于耕地质量评价模型、农田建设潜力评价模型、农田建设可行性评价模型和多个农田指标因子,对目标区域进行评价,获取目标区域的耕地质量评价结果、农田建设潜力评价结果和农田建设可行性评价结果;基于农田建设需求划分模型和各评价结果,获取目标区域的农田建设需求分类结果。通过农田建设需求划分模型,可以将各评价结果映射至农田建设需求分类,实现快速准确地确定区域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需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区域农田建设需求的划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高标准农田是指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电配套、土壤肥沃、生态良好且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且高产稳产,划定为永久基本农田的耕地。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发展现代农业以及促进农民增收的基本措施。但是,区域耕地质量、耕地建设的难易程度不同,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需求不同。如何确定区域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需求是目前业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区域农田建设需求的划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区域农田建设需求的划分方法,包括:
获取耕地质量评价模型、农田建设潜力评价模型、农田建设可行性评价模型和目标区域的多个农田指标因子;
基于所述耕地质量评价模型、所述农田建设潜力评价模型、所述农田建设可行性评价模型和所述多个农田指标因子,对所述目标区域进行评价,获取所述目标区域的耕地质量评价结果、农田建设潜力评价结果和农田建设可行性评价结果;
基于农田建设需求划分模型、所述耕地质量评价结果、所述农田建设潜力评价结果和所述农田建设可行性评价结果,获取所述目标区域的农田建设需求分类结果;
所述农田建设需求划分模型用于表征从区域的耕地质量评价结果、农田建设潜力评价结果和农田建设可行性评价结果映射至区域的农田建设需求分类结果的映射关系。
可选地,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区域农田建设需求的划分方法,所述耕地质量评价模型、所述农田建设潜力评价模型和所述农田建设可行性评价模型为采用加权指数和法的模型,所述多个农田指标因子包括:至少一个耕地质量类指标因子和至少一个农田建设可行性类指标因子;
所述基于所述耕地质量评价模型、所述农田建设潜力评价模型、所述农田建设可行性评价模型和所述多个农田指标因子,对所述目标区域进行评价,获取所述目标区域的耕地质量评价结果、农田建设潜力评价结果和农田建设可行性评价结果,包括:
基于所述耕地质量评价模型,对所述至少一个耕地质量类指标因子进行加权求和,获取所述耕地质量评价结果;
基于预设指标因子配置和所述农田建设潜力评价模型,对所述至少一个耕地质量类指标因子进行加权求和,获取改善后的耕地质量评价结果,以及基于所述耕地质量评价结果和所述改善后的耕地质量评价结果,通过分析改善前后的差异,获取所述农田建设潜力评价结果;
基于所述农田建设可行性评价模型,对所述至少一个农田建设可行性类指标因子进行加权求和,获取所述农田建设可行性评价结果;
所述预设指标因子配置用于在对所述至少一个耕地质量类指标因子进行加权求和的过程中,将一个或多个农田指标因子更新为各指标因子对应的预设改善值。
可选地,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区域农田建设需求的划分方法,所述至少一个耕地质量类指标因子包括:多个地形地貌类指标因子、多个土壤物理条件类指标因子、多个土壤养分类指标因子、多个基础设施类指标因子和多个地块属性类指标因子;
所述基于所述耕地质量评价模型,对所述至少一个耕地质量类指标因子进行加权求和,获取所述耕地质量评价结果,包括:
基于所述多个地形地貌类指标因子、所述多个土壤物理条件类指标因子、所述多个土壤养分类指标因子、所述多个基础设施类指标因子和所述多个地块属性类指标因子,进行加权求和,获取所述耕地质量评价结果。
可选地,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区域农田建设需求的划分方法,所述多个地形地貌类指标因子包括田面坡度,所述多个土壤物理条件类指标因子包括土层厚度,所述多个基础设施类指标因子包括灌溉保证率和排水条件;
所述基于预设指标因子配置和所述农田建设潜力评价模型,对所述至少一个耕地质量类指标因子进行加权求和,获取改善后的耕地质量评价结果,包括:
基于所述预设指标因子配置,将所述田面坡度、所述土层厚度、所述灌溉保证率和所述排水条件分别更新为预设田面坡度改善值、预设土层厚度改善值、预设灌溉保证率改善值和预设排水条件改善值;
基于所述多个地形地貌类指标因子、所述多个土壤物理条件类指标因子、所述多个土壤养分类指标因子、所述多个基础设施类指标因子和所述多个地块属性类指标因子,进行加权求和,获取改善后的耕地质量评价结果。
可选地,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区域农田建设需求的划分方法,所述至少一个农田建设可行性类指标因子包括:路网密度、与高路距离、与中心城镇距离、人均农业产值、单位面积产量和群众意愿度;
所述基于所述农田建设可行性评价模型,对所述至少一个农田建设可行性类指标因子进行加权求和,获取所述农田建设可行性评价结果,包括:
基于所述路网密度、所述与高路距离、所述与中心城镇距离、所述人均农业产值、所述单位面积产量和所述群众意愿度,进行加权求和,获取所述农田建设可行性评价结果。
可选地,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区域农田建设需求的划分方法,所述农田建设需求划分模型包括:第一映射关系、第二映射关系、第三映射关系、第四映射关系、第五映射关系、第六映射关系、第七映射关系和第八映射关系;
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为从耕地质量高,农田建设潜力高和农田建设可行性高映射至第一预设建设需求分类的映射关系;
所述第二映射关系为从耕地质量高,农田建设潜力低和农田建设可行性高映射至第一预设建设需求分类的映射关系;
所述第三映射关系为从耕地质量低,农田建设潜力高和农田建设可行性高映射至第一预设建设需求分类的映射关系;
所述第四映射关系为从耕地质量低,农田建设潜力低和农田建设可行性高映射至第二预设建设需求分类的映射关系;
所述第五映射关系为从耕地质量低,农田建设潜力高和农田建设可行性低映射至第二预设建设需求分类的映射关系;
所述第六映射关系为从耕地质量低,农田建设潜力低和农田建设可行性低映射至第二预设建设需求分类的映射关系;
所述第七映射关系为从耕地质量高,农田建设潜力低和农田建设可行性低映射至第三预设建设需求分类的映射关系;
所述第八映射关系为从耕地质量高,农田建设潜力高和农田建设可行性低映射至第三预设建设需求分类的映射关系。
可选地,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区域农田建设需求的划分方法,所述基于农田建设需求划分模型、所述耕地质量评价结果、所述农田建设潜力评价结果和所述农田建设可行性评价结果,获取所述目标区域的农田建设需求分类结果,包括:
基于第一阈值和所述耕地质量评价结果,确定所述目标区域的耕地质量等级,所述耕地质量等级为耕地质量高或耕地质量低;
基于第二阈值和所述农田建设潜力评价结果,确定所述目标区域的农田建设潜力等级,所述农田建设潜力等级为农田建设潜力高或农田建设潜力低;
基于第三阈值和所述农田建设可行性评价结果,确定所述目标区域的农田建设可行性等级,所述农田建设可行性等级为农田建设可行性高或农田建设可行性低;
基于所述农田建设需求划分模型、所述耕地质量等级、所述农田建设潜力等级和所述农田建设可行性等级,确定所述农田建设需求分类结果。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区域农田建设需求的划分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耕地质量评价模型、农田建设潜力评价模型、农田建设可行性评价模型和目标区域的多个农田指标因子;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耕地质量评价模型、所述农田建设潜力评价模型、所述农田建设可行性评价模型和所述多个农田指标因子,对所述目标区域进行评价,获取所述目标区域的耕地质量评价结果、农田建设潜力评价结果和农田建设可行性评价结果;
第三获取模块,用于基于农田建设需求划分模型、所述耕地质量评价结果、所述农田建设潜力评价结果和所述农田建设可行性评价结果,获取所述目标区域的农田建设需求分类结果;
所述农田建设需求划分模型用于表征从区域的耕地质量评价结果、农田建设潜力评价结果和农田建设可行性评价结果映射至区域的农田建设需求分类的映射关系。
第三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上述任一种所述区域农田建设需求的划分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种所述区域农田建设需求的划分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区域农田建设需求的划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通过耕地质量评价模型、农田建设潜力评价模型、农田建设可行性评价模型,对目标区域的多个农田指标因子进行分析,评价耕地质量、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潜力以及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可行性,可以获取目标区域的耕地质量评价结果、农田建设潜力评价结果和农田建设可行性评价结果,进而可以基于农田建设需求划分模型,将各评价结果映射至农田建设需求分类,以获取目标区域的农田建设需求分类结果,实现快速准确地确定区域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需求,能够保证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科学性和高效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区域农田建设需求的划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区域农田建设需求的划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二;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遂某县耕地质量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遂某县高标准农田建设潜力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遂某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可行性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遂某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需求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区域农田建设需求的划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区域农田建设需求的划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一,如图1所示,所述区域农田建设需求的划分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电子设备,例如服务器等。该方法包括:
步骤101,获取耕地质量评价模型、农田建设潜力评价模型、农田建设可行性评价模型和目标区域的多个农田指标因子。
具体地,为了确定区域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需求,可以构建耕地质量评价模型、农田建设潜力评价模型、农田建设可行性评价模型,并获取目标区域的多个农田指标因子,耕地质量评价模型可以用于对多个农田指标因子中全部或部分指标因子进行分析获取耕地质量评价结果,农田建设潜力评价模型可以用于对多个农田指标因子中全部或部分指标因子进行分析获取农田建设潜力评价结果,农田建设可行性评价模型可以用于对多个农田指标因子中全部或部分指标因子进行分析,获取农田建设可行性评价结果。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多个农田指标因子包括各评价模型进行评价分析所需的指标因子。
可选地,可以获取目标区域的基础数据,包括土地利用数据、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补充完善调查数据、耕地土壤性质、基础设施条件及各类养分含量等数据和农户调研数据等。基于目标区域的基础数据,可以提取用于评价耕地质量的指标因子、用于评价农田建设潜力的指标因子以及用于评价农田建设可行性的指标因子,以获取多个农田指标因子。
可选地,耕地质量评价模型可以用于基于目标区域的多个农田指标因子,对目标区域的耕地质量进行评价,获取耕地质量评价结果。
可选地,农田建设潜力评价模型可以用于基于目标区域的多个农田指标因子,对目标区域的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潜力进行评价,获取农田建设潜力评价结果。
可选地,农田建设可行性评价模型可以用于基于目标区域的多个农田指标因子,对目标区域的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可行性进行评价,获取农田建设可行性评价结果。
步骤102,基于所述耕地质量评价模型、所述农田建设潜力评价模型、所述农田建设可行性评价模型和所述多个农田指标因子,对所述目标区域进行评价,获取所述目标区域的耕地质量评价结果、农田建设潜力评价结果和农田建设可行性评价结果。
具体地,通过耕地质量评价模型对目标区域的多个农田指标因子进行分析,评价目标区域的耕地质量,可以获取目标区域的耕地质量评价结果;通过农田建设潜力评价模型对目标区域的多个农田指标因子进行分析,评价目标区域的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潜力,可以获取目标区域的农田建设潜力评价结果;通过农田建设可行性评价模型对目标区域的多个农田指标因子进行分析,评价目标区域的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可行性,可以获取目标区域的农田建设可行性评价结果。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从耕地质量、高标准农田建设潜力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可行性三个维度对目标区域进行评价,能够客观且全面地分析目标区域的状况,各评价结果能够用于准确地确定目标区域的农田建设需求。
步骤103,基于农田建设需求划分模型、所述耕地质量评价结果、所述农田建设潜力评价结果和所述农田建设可行性评价结果,获取所述目标区域的农田建设需求分类结果;
所述农田建设需求划分模型用于表征从区域的耕地质量评价结果、农田建设潜力评价结果和农田建设可行性评价结果映射至区域的农田建设需求分类的映射关系。
具体地,在获取到目标区域的各评价结果之后,可以基于农田建设需求划分模型,对目标区域的高标准农田的建设需求进行划分,将各评价结果映射至农田建设需求分类,以获取目标区域的农田建设需求分类结果,实现快速准确地确定区域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需求。
可以理解的是,区域的农田建设需求分类可以表征区域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所适合采用的建设方式,例如可以是多元化的建设方式(例如政府和社会共同投入建设资源的多元化建设方式),可以是以政府为主体的建设方式,还可以是以社会为主导的建设方式。各评价结果能够客观且全面地反映目标区域的农田状况,通过农田建设需求划分模型,可以准确地确定目标区域的农田建设需求,采用适合于目标区域的建设方式,能够有效提升目标区域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效率。
本发明提供的区域农田建设需求的划分方法,通过耕地质量评价模型、农田建设潜力评价模型、农田建设可行性评价模型,对目标区域的多个农田指标因子进行分析,评价耕地质量、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潜力以及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可行性,可以获取目标区域的耕地质量评价结果、农田建设潜力评价结果和农田建设可行性评价结果,进而可以基于农田建设需求划分模型,将各评价结果映射至农田建设需求分类,以获取目标区域的农田建设需求分类结果,实现快速准确地确定区域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需求,能够保证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科学性和高效性。
可选地,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区域农田建设需求的划分方法,所述耕地质量评价模型、所述农田建设潜力评价模型和所述农田建设可行性评价模型为采用加权指数和法的模型,所述多个农田指标因子包括:至少一个耕地质量类指标因子和至少一个农田建设可行性类指标因子;
所述基于所述耕地质量评价模型、所述农田建设潜力评价模型、所述农田建设可行性评价模型和所述多个农田指标因子,对所述目标区域进行评价,获取所述目标区域的耕地质量评价结果、农田建设潜力评价结果和农田建设可行性评价结果,包括:
基于所述耕地质量评价模型,对所述至少一个耕地质量类指标因子进行加权求和,获取所述耕地质量评价结果;
基于预设指标因子配置和所述农田建设潜力评价模型,对所述至少一个耕地质量类指标因子进行加权求和,获取改善后的耕地质量评价结果,以及基于所述耕地质量评价结果和所述改善后的耕地质量评价结果,通过分析改善前后的差异,获取所述农田建设潜力评价结果;
基于所述农田建设可行性评价模型,对所述至少一个农田建设可行性类指标因子进行加权求和,获取所述农田建设可行性评价结果;
所述预设指标因子配置用于在对所述至少一个耕地质量类指标因子进行加权求和的过程中,将一个或多个农田指标因子更新为各指标因子对应的预设改善值。
具体地,耕地质量评价模型、农田建设潜力评价模型和农田建设可行性评价模型,可以均为采用加权指数和法的模型。在构建各评价模型之后,可以基于耕地质量评价模型对上述至少一个耕地质量类指标因子进行加权求和,以评价目标区域的耕地质量,获取耕地质量评价结果。
可选地,可以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耕地质量类指标因子权重,然后将各耕地质量类因素所赋分值进行加权求和,获取耕地质量评价结果。
具体地,可以基于预设指标因子配置,将上述至少一个耕地质量类指标因子中指定的指标因子更新为该指定的指标因子所对应的预设改善值,更新之后可以基于农田建设潜力评价模型,对上述至少一个耕地质量类指标因子进行加权求和,以评价目标区域的改善后农田的耕地质量,获取改善后的耕地质量评价结果,进而可以分析改善前后的差异,以评价目标区域的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潜力,获取农田建设潜力评价结果。
可选地,耕地质量评价模型与农田建设潜力评价模型可以为同一模型。
具体地,可以农田建设可行性评价模型对上述至少一个农田建设可行性类指标因子进行加权求和,以评价目标区域的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可行性,获取农田建设可行性评价结果。
可选地,可以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农田建设可行性类指标因子权重,然后将各农田建设可行性类因素所赋分值进行加权求和,获取农田建设可行性评价结果。
因此,通过采用加权指数和法,对耕地质量、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潜力和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可行性进行评价,能够快速准确地确定区域的耕地质量状况、农田建设潜力状况以及农田建设可行性状况。
可选地,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区域农田建设需求的划分方法,所述至少一个耕地质量类指标因子包括:多个地形地貌类指标因子、多个土壤物理条件类指标因子、多个土壤养分类指标因子、多个基础设施类指标因子和多个地块属性类指标因子;
所述基于所述耕地质量评价模型,对所述至少一个耕地质量类指标因子进行加权求和,获取所述耕地质量评价结果,包括:
基于所述多个地形地貌类指标因子、所述多个土壤物理条件类指标因子、所述多个土壤养分类指标因子、所述多个基础设施类指标因子和所述多个地块属性类指标因子,进行加权求和,获取所述耕地质量评价结果。
具体地,可以基于耕地质量评价模型对多个地形地貌类指标因子、多个土壤物理条件类指标因子、多个土壤养分类指标因子、多个基础设施类指标因子和多个地块属性类指标因子进行加权求和,以评价目标区域的耕地质量,获取耕地质量评价结果。
可选地,上述多个地形地貌类指标因子可以包括:田面坡度和地下水位。
可选地,上述多个土壤物理条件类指标因子可以包括:耕层质地和土层厚度。
可选地,上述多个土壤养分类指标因子可以包括:有机质含量和酸碱度(PondusHydrogenii,PH)。
可选地,上述多个基础设施类指标因子可以包括:灌溉保证率和排水条件。
可选地,上述多个地块属性类指标因子可以包括:田块规整度和田块连片度。
因此,通过采用加权指数和法,对耕地质量进行评价,能够快速准确地确定区域的耕地质量状况。
可选地,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区域农田建设需求的划分方法,所述多个地形地貌类指标因子包括田面坡度,所述多个土壤物理条件类指标因子包括土层厚度,所述多个基础设施类指标因子包括灌溉保证率和排水条件;
所述基于预设指标因子配置和所述农田建设潜力评价模型,对所述至少一个耕地质量类指标因子进行加权求和,获取改善后的耕地质量评价结果,包括:
基于所述预设指标因子配置,将所述田面坡度、所述土层厚度、所述灌溉保证率和所述排水条件分别更新为预设田面坡度改善值、预设土层厚度改善值、预设灌溉保证率改善值和预设排水条件改善值;
基于所述多个地形地貌类指标因子、所述多个土壤物理条件类指标因子、所述多个土壤养分类指标因子、所述多个基础设施类指标因子和所述多个地块属性类指标因子,进行加权求和,获取改善后的耕地质量评价结果。
具体地,可以基于预设指标因子配置,将田面坡度、土层厚度、灌溉保证率和排水条件分别更新为预设田面坡度改善值、预设土层厚度改善值、预设灌溉保证率改善值和预设排水条件改善值,更新之后可以基于农田建设潜力评价模型,对多个地形地貌类指标因子、多个土壤物理条件类指标因子、多个土壤养分类指标因子、多个基础设施类指标因子和多个地块属性类指标因子进行加权求和,以评价目标区域的改善后农田的耕地质量,获取改善后的耕地质量评价结果,进而可以分析改善前后的差异,以评价目标区域的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潜力,获取农田建设潜力评价结果。
因此,通过采用加权指数和法,对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潜力进行评价,能够快速准确地确定区域的农田建设潜力状况。
可选地,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区域农田建设需求的划分方法,所述至少一个农田建设可行性类指标因子包括:路网密度、与高路距离、与中心城镇距离、人均农业产值、单位面积产量和群众意愿度;
所述基于所述农田建设可行性评价模型,对所述至少一个农田建设可行性类指标因子进行加权求和,获取所述农田建设可行性评价结果,包括:
基于所述路网密度、所述与高路距离、所述与中心城镇距离、所述人均农业产值、所述单位面积产量和所述群众意愿度,进行加权求和,获取所述农田建设可行性评价结果。
具体地,可以农田建设可行性评价模型对路网密度、与高路距离、与中心城镇距离、人均农业产值、单位面积产量和群众意愿度进行加权求和,以评价目标区域的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可行性,获取农田建设可行性评价结果。
因此,通过采用加权指数和法,对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可行性进行评价,能够快速准确地确定区域的农田建设可行性状况。
可选地,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区域农田建设需求的划分方法,所述农田建设需求划分模型包括:第一映射关系、第二映射关系、第三映射关系、第四映射关系、第五映射关系、第六映射关系、第七映射关系和第八映射关系;
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为从耕地质量高,农田建设潜力高和农田建设可行性高映射至第一预设建设需求分类的映射关系;
所述第二映射关系为从耕地质量高,农田建设潜力低和农田建设可行性高映射至第一预设建设需求分类的映射关系;
所述第三映射关系为从耕地质量低,农田建设潜力高和农田建设可行性高映射至第一预设建设需求分类的映射关系;
所述第四映射关系为从耕地质量低,农田建设潜力低和农田建设可行性高映射至第二预设建设需求分类的映射关系;
所述第五映射关系为从耕地质量低,农田建设潜力高和农田建设可行性低映射至第二预设建设需求分类的映射关系;
所述第六映射关系为从耕地质量低,农田建设潜力低和农田建设可行性低映射至第二预设建设需求分类的映射关系;
所述第七映射关系为从耕地质量高,农田建设潜力低和农田建设可行性低映射至第三预设建设需求分类的映射关系;
所述第八映射关系为从耕地质量高,农田建设潜力高和农田建设可行性低映射至第三预设建设需求分类的映射关系。
具体地,农田建设需求的分类可以包括:第一预设建设需求分类、第二预设建设需求分类和第三预设建设需求分类。农田建设需求划分模型包括上述八种映射关系,在获取到目标区域的各评价结果之后,可以基于各评价结果,从上述八种映射关系中选取合适的一项映射关系,将各评价结果映射至农田建设需求分类,以获取目标区域的农田建设需求分类结果,实现快速准确地确定区域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需求。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预设建设需求分类可以是采用多元化建设方式,例如,政府和社会共同投入建设资源的多元化建设方式,灵活资金来源,多源头资金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对于耕地质量高、农田建设潜力高和农田建设可行性高的第一类区域,耕地质量高、农田建设潜力低和农田建设可行性高的第二类区域,以及耕地质量低、农田建设潜力高和农田建设可行性高的第三类区域,这些区域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可行性水平较高,耕地质量和建设潜力总体也较好,适合于采用多元建设方式。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预设建设需求分类可以是以政府为主体进行建设。对于耕地质量低、农田建设潜力低和农田建设可行性高的第四类区域,耕地质量低、农田建设潜力高和农田建设可行性低的第五类区域,以及耕地质量低,农田建设潜力低和农田建设可行性低的第六类区域,这些区域的耕地土壤养分含量低,基础设施配套不足,耕地布局分散,高标准农田建设难度大,需要资金额度较高,通过社会投入建设资源的可能性不高,适合于采用政府投入建设资源的方式。
可以理解的是,第三预设建设需求分类可以是由社会为主导进行建设。对于耕地质量高、农田建设潜力低和农田建设可行性低的第七类区域,以及耕地质量高、农田建设潜力高和农田建设可行性低的第八类区域,这些区域的耕地质量条件好,容易进行连片流转和集中经营,相对容易找到建设主体,适合于采用社会投入建设资源的方式。
可选地,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区域农田建设需求的划分方法,所述基于农田建设需求划分模型、所述耕地质量评价结果、所述农田建设潜力评价结果和所述农田建设可行性评价结果,获取所述目标区域的农田建设需求分类结果,包括:
基于第一阈值和所述耕地质量评价结果,确定所述目标区域的耕地质量等级,所述耕地质量等级为耕地质量高或耕地质量低;
基于第二阈值和所述农田建设潜力评价结果,确定所述目标区域的农田建设潜力等级,所述农田建设潜力等级为农田建设潜力高或农田建设潜力低;
基于第三阈值和所述农田建设可行性评价结果,确定所述目标区域的农田建设可行性等级,所述农田建设可行性等级为农田建设可行性高或农田建设可行性低;
基于所述农田建设需求划分模型、所述耕地质量等级、所述农田建设潜力等级和所述农田建设可行性等级,确定所述农田建设需求分类结果。
具体地,可以通过比较第一阈值和耕地质量评价结果,确定目标区域的耕地质量等级为耕地质量高或耕地质量低,可以通过比较第二阈值和农田建设潜力评价结果,确定目标区域的农田建设潜力等级为农田建设潜力高或农田建设潜力低,可以通过比较第三阈值和农田建设可行性评价结果,确定目标区域的农田建设可行性等级为农田建设可行性高或农田建设可行性低,可以基于耕地质量等级、农田建设潜力等级和农田建设可行性等级,从上述八种映射关系中选取合适的一项映射关系,将各评价结果映射至农田建设需求分类,以获取目标区域的农田建设需求分类结果,实现快速准确地确定区域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需求。
以下为本发明的一个可选的示例,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可选地,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区域农田建设需求的划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二,如图2所示,所述区域农田建设需求的划分方法包括:步骤201至步骤206。
步骤201:获取基础数据,包括土地利用数据、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补充完善调查数据、耕地土壤性质、基础设施条件及各类养分含量数据和农户调研数据。
可选地,以某省遂某县为例,主要数据来源可以包括:1)遂某县土地利用图;2)遂某县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补充完善调查数据,包括耕地土壤性质、基础设施条件及各类养分含量等数据;3)遂某县统计年鉴;4)问卷调研数据。
步骤202:构建耕地质量评价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因子权重,然后将各因素所赋分值进行加权求和,测算耕地质量等级及分布。
可选地,以耕地地块为单元进行耕地质量评价。从地形地貌、土壤物理条件、基础设施、土壤养分和地块属性5个方面构建耕地质量评价模型,其中:
(1)地形地貌;
选择田面坡度和地下水位作为地形地貌评价指标(也即地形地貌类指标因子)。坡度对耕地利用有明显的限制作用,特别田面坡度对耕地的有较大的影响;地下水位对于保障耕地灌溉、维持酸碱平衡有较大作用。
(2)土壤物理条件;
选择土壤耕层质地和土层厚度作为评价指标(也即土壤物理条件类指标因子)。土壤耕层质地影响土壤的水分渗透与通气状况,对农业生产有重要作用;土层厚度是影响作为根系发展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作物生产。
(3)土壤养分;
选择有机质含量和PH值作为评价指标(也即土壤养分类指标因子)。有机质含量可以反映耕地的养分状况,对土壤肥力影响较大;土壤PH值对作物生产及品质影响较大。
(4)基础设施;
选择灌溉保证率和排水条件作为评价指标(也即基础设施类指标因子)。灌溉保证率和排水条件可以反映耕地的基础设施条件,是耕地灌排条件的重要保障。
(5)地块属性;
选择田块规整度和连片度作为评价指标(也即地块属性类指标因子)。耕地田块形状规则利于农田机械化运作,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耕地生产经营的高效性;田块连片度是反应地块条件的重要指标,也可以反映耕地整治的“优质集中”的目的。
可选地,可以采用层次分析法结合专家打分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综合权重,参评的评价指标体系、权重及标准化方式,如表1、表2和表3所示。
表1 遂某县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权重表
表2 遂某县耕地质量评价标准化表之一
表3 遂某县耕地质量评价标准化表之二
可选地,可以采用加权指数和法作为耕地质量评价模型,采用以下公式(1)对耕地图斑进行综合评价:
可选地,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遂某县耕地质量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可以通过比较第一阈值和耕地质量评价结果,若耕地质量评价结果高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则确定目标区域的耕地质量等级为耕地质量高,若耕地质量评价结果小于第一阈值,则确定目标区域的耕地质量等级为耕地质量低。
步骤203:构建高标准农田建设潜力评价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因子权重,然后将各因素所赋分值进行加权求和,测算高标准农田建设潜力等级及分布。
可选地,以遂某县已实施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为基础,分析遂某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对耕地的改善情况。高标准农田建设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改善耕地质量:平整土地,降低耕地坡度;提高灌溉保证率;增加有效土层厚度;加强排水条件。经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后,原来地势高低不平、排灌基础差、交通通达性欠佳的土地进行平整和配套的农田水利建设工作,根据在项目区的调研结果,高标准农田建设后,项目区的分等因素中得到改善的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平整土地,降低耕地坡度;提高灌溉保证率;改善排水条件;增加有效土层厚度。其中,经过灌水渠和排水沟的建设,灌溉保证率和排水条件都达到最好状况;经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后,坡度也都达到小于2度的最佳条件,而大多数区域的有效土层厚度也处于60-90cm之间。
基于以上分析,将农用地分等因素中的灌溉保证率、排水条件和坡度的分值都提高为100分(标准化值为1),将有效土层厚度的分值都提高到90分(标准化值为0.9)。
可选地,结合区域农用地利用系数提升程度,依照遂某县农用地分等技术规程对遂某县耕地质量等级进行重新评定,计算农用地分等因子提高后的利用等与原等别情况的差值,即为农田建设潜力评价结果。
可选地,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遂某县高标准农田建设潜力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可以通过比较第二阈值和农田建设潜力评价结果,若农田建设潜力评价结果高于或等于第二阈值,则确定目标区域的农田建设潜力等级为农田建设潜力高,若农田建设潜力评价结果低于第二阈值,则确定目标区域的农田建设潜力等级为农田建设潜力低。
步骤204:构建高标准农田建设可行性评价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因子权重,然后将各因素所赋分值进行加权求和,测算高标准农田可行性潜力等级及分布。
可选地,高标准农田建设可行性主要体现耕地建设的难易程度,从农田基础条件、区位条件、区域社会经济综合条件及群众意愿等方面进行评价指标的选取,这些指标能够反映各行政村的区域土地利用差异,同时也可反映各区域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限制因素以及农业发展的基本态势。遵循差异性、主导型等指标选取原则,可以选取路网密度、与高速公路距离、与中心城镇距离、人均农业产值、单位面积产量和群众意愿6个指标因子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可行性评价。
其中,路网密度可以反映农田道路通达情况,例如遂某县属于传统农业区,农田交通通达有利于发展现代农业;与高速公路和与中心城镇距离可以反映耕地产品运输的难易程度,距离高速公路、中心城镇越近,其交通便利性越好;人均农业产值可以反映当地农业发展水平及能力,人均农业产值越高,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可能性越大;粮食播面单产可以反映基本农田生产粮食的能力水平,也是耕地质量的最直接体现,粮食播面单产越高说明耕地质量及耕地基础设施条件越好;群众意愿可以反映群众对项目实施的意愿,群众意愿越高,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阻力越小,通过分村调研居民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意愿发现,群众对高标准农田建设都是处于非常支持和较为支持,特别是农业发达区域,群众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积极性较高。其中,与高速公路距离、与中心城镇距离为逆指标,其他指标为正指标。可以采用赋值法对指标因子进行量化处理,量化方法可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采用专家打分法。各指标具体量化方法及标准化方法如表4、表5和表6所示。
表4 高标准农田建设可行性评价指标表
表5 高标准农田建设可行性指标标准化表之一
表6 高标准农田建设可行性指标标准化表之二
可选地,可以采用上述公式(1)对耕地图斑进行综合评价,获取农田建设可行性评价结果。
可选地,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遂某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可行性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可以通过比较第三阈值和农田建设可行性评价结果,若农田建设可行性评价结果高于或等于第三阈值,则确定目标区域的农田建设可行性等级为农田建设可行性高,若农田建设可行性评价结果低于第三阈值,则确定目标区域的农田建设可行性等级为农田建设可行性低。
步骤205:采用高标准农田建设需求划分模型,划分高标准农田建设需求类型。
可选地,农田建设需求划分模型可以包括:第一映射关系、第二映射关系、第三映射关系、第四映射关系、第五映射关系、第六映射关系、第七映射关系和第八映射关系。这8个映射关系如表7所示。
表7 农田建设需求划分模型的映射关系表
可选地,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遂某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需求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可以基于耕地质量等级、农田建设潜力等级和农田建设可行性等级,从上述八种映射关系中选取合适的一项映射关系,将各评价结果映射至农田建设需求分类,以获取目标区域的农田建设需求分类结果。
步骤206:根据高标准农田建设需求类型,确定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的具体措施。
可选地,遂某县的归属于第一预设建设需求分类的面积为,占到遂某县耕地总面积的53.46%;多元需求型区域高标准农田建设可行性水平较高,耕地质量和建设潜力总体也较好,所以可以采用多元化的建设方式,灵活资金来源,多源头资金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
遂某县的归属于第二预设建设需求分类的面积为,占耕地总面积的27.57%。这类区域耕地土壤养分含量低,基础设施配套不足,耕地布局分散,高标准农田建设难度大,需要资金额度较高,通过社会投入建设资源的可能性不高,难度较大,因此需要政府为主体进行建设。
本发明提供的区域农田建设需求的划分方法,通过耕地质量评价模型、农田建设潜力评价模型、农田建设可行性评价模型,对目标区域的多个农田指标因子进行分析,评价耕地质量、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潜力以及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可行性,可以获取目标区域的耕地质量评价结果、农田建设潜力评价结果和农田建设可行性评价结果,进而可以基于农田建设需求划分模型,将各评价结果映射至农田建设需求分类,以获取目标区域的农田建设需求分类结果,实现快速准确地确定区域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需求,能够保证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科学性和高效性。
下面对本发明提供的区域农田建设需求的划分装置进行描述,下文描述的区域农田建设需求的划分装置与上文描述的区域农田建设需求的划分方法可相互对应参照。
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区域农田建设需求的划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所述区域农田建设需求的划分装置包括:第一获取模块701、第二获取模块702和第三获取模块703,其中:
第一获取模块701,用于获取耕地质量评价模型、农田建设潜力评价模型、农田建设可行性评价模型和目标区域的多个农田指标因子;
第二获取模块702,用于基于所述耕地质量评价模型、所述农田建设潜力评价模型、所述农田建设可行性评价模型和所述多个农田指标因子,对所述目标区域进行评价,获取所述目标区域的耕地质量评价结果、农田建设潜力评价结果和农田建设可行性评价结果;
第三获取模块703,用于基于农田建设需求划分模型、所述耕地质量评价结果、所述农田建设潜力评价结果和所述农田建设可行性评价结果,获取所述目标区域的农田建设需求分类结果;
所述农田建设需求划分模型用于表征从区域的耕地质量评价结果、农田建设潜力评价结果和农田建设可行性评价结果映射至区域的农田建设需求分类的映射关系。
图8是本发明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processor)810、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s Interface)820、存储器(memory)830和通信总线840,其中,处理器810,通信接口820,存储器830通过通信总线840完成相互间的通信。处理器810可以调用存储器830中的逻辑指令,以执行区域农田建设需求的划分方法,该方法包括:
获取耕地质量评价模型、农田建设潜力评价模型、农田建设可行性评价模型和目标区域的多个农田指标因子;
基于所述耕地质量评价模型、所述农田建设潜力评价模型、所述农田建设可行性评价模型和所述多个农田指标因子,对所述目标区域进行评价,获取所述目标区域的耕地质量评价结果、农田建设潜力评价结果和农田建设可行性评价结果;
基于农田建设需求划分模型、所述耕地质量评价结果、所述农田建设潜力评价结果和所述农田建设可行性评价结果,获取所述目标区域的农田建设需求分类结果;
所述农田建设需求划分模型用于表征从区域的耕地质量评价结果、农田建设潜力评价结果和农田建设可行性评价结果映射至区域的农田建设需求分类的映射关系。
此外,上述的存储器830中的逻辑指令可以通过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可存储在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计算机能够执行上述各方法所提供的区域农田建设需求的划分方法,该方法包括:
获取耕地质量评价模型、农田建设潜力评价模型、农田建设可行性评价模型和目标区域的多个农田指标因子;
基于所述耕地质量评价模型、所述农田建设潜力评价模型、所述农田建设可行性评价模型和所述多个农田指标因子,对所述目标区域进行评价,获取所述目标区域的耕地质量评价结果、农田建设潜力评价结果和农田建设可行性评价结果;
基于农田建设需求划分模型、所述耕地质量评价结果、所述农田建设潜力评价结果和所述农田建设可行性评价结果,获取所述目标区域的农田建设需求分类结果;
所述农田建设需求划分模型用于表征从区域的耕地质量评价结果、农田建设潜力评价结果和农田建设可行性评价结果映射至区域的农田建设需求分类的映射关系。
又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执行上述各方法提供的区域农田建设需求的划分方法,该方法包括:
获取耕地质量评价模型、农田建设潜力评价模型、农田建设可行性评价模型和目标区域的多个农田指标因子;
基于所述耕地质量评价模型、所述农田建设潜力评价模型、所述农田建设可行性评价模型和所述多个农田指标因子,对所述目标区域进行评价,获取所述目标区域的耕地质量评价结果、农田建设潜力评价结果和农田建设可行性评价结果;
基于农田建设需求划分模型、所述耕地质量评价结果、所述农田建设潜力评价结果和所述农田建设可行性评价结果,获取所述目标区域的农田建设需求分类结果;
所述农田建设需求划分模型用于表征从区域的耕地质量评价结果、农田建设潜力评价结果和农田建设可行性评价结果映射至区域的农田建设需求分类的映射关系。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区域农田建设需求的划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耕地质量评价模型、农田建设潜力评价模型、农田建设可行性评价模型和目标区域的多个农田指标因子;
基于所述耕地质量评价模型、所述农田建设潜力评价模型、所述农田建设可行性评价模型和所述多个农田指标因子,对所述目标区域进行评价,获取所述目标区域的耕地质量评价结果、农田建设潜力评价结果和农田建设可行性评价结果;
基于农田建设需求划分模型、所述耕地质量评价结果、所述农田建设潜力评价结果和所述农田建设可行性评价结果,获取所述目标区域的农田建设需求分类结果;
所述农田建设需求划分模型用于表征从区域的耕地质量评价结果、农田建设潜力评价结果和农田建设可行性评价结果映射至区域的农田建设需求分类的映射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区域农田建设需求的划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耕地质量评价模型、所述农田建设潜力评价模型和所述农田建设可行性评价模型为采用加权指数和法的模型,所述多个农田指标因子包括:至少一个耕地质量类指标因子和至少一个农田建设可行性类指标因子;
所述基于所述耕地质量评价模型、所述农田建设潜力评价模型、所述农田建设可行性评价模型和所述多个农田指标因子,对所述目标区域进行评价,获取所述目标区域的耕地质量评价结果、农田建设潜力评价结果和农田建设可行性评价结果,包括:
基于所述耕地质量评价模型,对所述至少一个耕地质量类指标因子进行加权求和,获取所述耕地质量评价结果;
基于预设指标因子配置和所述农田建设潜力评价模型,对所述至少一个耕地质量类指标因子进行加权求和,获取改善后的耕地质量评价结果,以及基于所述耕地质量评价结果和所述改善后的耕地质量评价结果,通过分析改善前后的差异,获取所述农田建设潜力评价结果;
基于所述农田建设可行性评价模型,对所述至少一个农田建设可行性类指标因子进行加权求和,获取所述农田建设可行性评价结果;
所述预设指标因子配置用于在对所述至少一个耕地质量类指标因子进行加权求和的过程中,将一个或多个农田指标因子更新为各指标因子对应的预设改善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区域农田建设需求的划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耕地质量类指标因子包括:多个地形地貌类指标因子、多个土壤物理条件类指标因子、多个土壤养分类指标因子、多个基础设施类指标因子和多个地块属性类指标因子;
所述基于所述耕地质量评价模型,对所述至少一个耕地质量类指标因子进行加权求和,获取所述耕地质量评价结果,包括:
基于所述多个地形地貌类指标因子、所述多个土壤物理条件类指标因子、所述多个土壤养分类指标因子、所述多个基础设施类指标因子和所述多个地块属性类指标因子,进行加权求和,获取所述耕地质量评价结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区域农田建设需求的划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地形地貌类指标因子包括田面坡度,所述多个土壤物理条件类指标因子包括土层厚度,所述多个基础设施类指标因子包括灌溉保证率和排水条件;
所述基于预设指标因子配置和所述农田建设潜力评价模型,对所述至少一个耕地质量类指标因子进行加权求和,获取改善后的耕地质量评价结果,包括:
基于所述预设指标因子配置,将所述田面坡度、所述土层厚度、所述灌溉保证率和所述排水条件分别更新为预设田面坡度改善值、预设土层厚度改善值、预设灌溉保证率改善值和预设排水条件改善值;
基于所述多个地形地貌类指标因子、所述多个土壤物理条件类指标因子、所述多个土壤养分类指标因子、所述多个基础设施类指标因子和所述多个地块属性类指标因子,进行加权求和,获取改善后的耕地质量评价结果。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区域农田建设需求的划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农田建设可行性类指标因子包括:路网密度、与高路距离、与中心城镇距离、人均农业产值、单位面积产量和群众意愿度;
所述基于所述农田建设可行性评价模型,对所述至少一个农田建设可行性类指标因子进行加权求和,获取所述农田建设可行性评价结果,包括:
基于所述路网密度、所述与高路距离、所述与中心城镇距离、所述人均农业产值、所述单位面积产量和所述群众意愿度,进行加权求和,获取所述农田建设可行性评价结果。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区域农田建设需求的划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农田建设需求划分模型包括:第一映射关系、第二映射关系、第三映射关系、第四映射关系、第五映射关系、第六映射关系、第七映射关系和第八映射关系;
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为从耕地质量高,农田建设潜力高和农田建设可行性高映射至第一预设建设需求分类的映射关系;
所述第二映射关系为从耕地质量高,农田建设潜力低和农田建设可行性高映射至第一预设建设需求分类的映射关系;
所述第三映射关系为从耕地质量低,农田建设潜力高和农田建设可行性高映射至第一预设建设需求分类的映射关系;
所述第四映射关系为从耕地质量低,农田建设潜力低和农田建设可行性高映射至第二预设建设需求分类的映射关系;
所述第五映射关系为从耕地质量低,农田建设潜力高和农田建设可行性低映射至第二预设建设需求分类的映射关系;
所述第六映射关系为从耕地质量低,农田建设潜力低和农田建设可行性低映射至第二预设建设需求分类的映射关系;
所述第七映射关系为从耕地质量高,农田建设潜力低和农田建设可行性低映射至第三预设建设需求分类的映射关系;
所述第八映射关系为从耕地质量高,农田建设潜力高和农田建设可行性低映射至第三预设建设需求分类的映射关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区域农田建设需求的划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农田建设需求划分模型、所述耕地质量评价结果、所述农田建设潜力评价结果和所述农田建设可行性评价结果,获取所述目标区域的农田建设需求分类结果,包括:
基于第一阈值和所述耕地质量评价结果,确定所述目标区域的耕地质量等级,所述耕地质量等级为耕地质量高或耕地质量低;
基于第二阈值和所述农田建设潜力评价结果,确定所述目标区域的农田建设潜力等级,所述农田建设潜力等级为农田建设潜力高或农田建设潜力低;
基于第三阈值和所述农田建设可行性评价结果,确定所述目标区域的农田建设可行性等级,所述农田建设可行性等级为农田建设可行性高或农田建设可行性低;
基于所述农田建设需求划分模型、所述耕地质量等级、所述农田建设潜力等级和所述农田建设可行性等级,确定所述农田建设需求分类结果。
8.一种区域农田建设需求的划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耕地质量评价模型、农田建设潜力评价模型、农田建设可行性评价模型和目标区域的多个农田指标因子;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耕地质量评价模型、所述农田建设潜力评价模型、所述农田建设可行性评价模型和所述多个农田指标因子,对所述目标区域进行评价,获取所述目标区域的耕地质量评价结果、农田建设潜力评价结果和农田建设可行性评价结果;
第三获取模块,用于基于农田建设需求划分模型、所述耕地质量评价结果、所述农田建设潜力评价结果和所述农田建设可行性评价结果,获取所述目标区域的农田建设需求分类结果;
所述农田建设需求划分模型用于表征从区域的耕地质量评价结果、农田建设潜力评价结果和农田建设可行性评价结果映射至区域的农田建设需求分类的映射关系。
9.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区域农田建设需求的划分方法。
10.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区域农田建设需求的划分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182107.1A CN115879832A (zh) | 2023-03-01 | 2023-03-01 | 区域农田建设需求的划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182107.1A CN115879832A (zh) | 2023-03-01 | 2023-03-01 | 区域农田建设需求的划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879832A true CN115879832A (zh) | 2023-03-31 |
Family
ID=857617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182107.1A Pending CN115879832A (zh) | 2023-03-01 | 2023-03-01 | 区域农田建设需求的划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879832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036986A (zh) * | 2023-10-10 | 2023-11-10 | 北京佰信蓝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以现状耕地空间分布预测农田集中连片度的方法 |
CN117689224A (zh) * | 2023-11-23 | 2024-03-12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一种面向国土规划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潜力区识别方法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10264575A1 (en) * | 2009-02-05 | 2011-10-27 | Paul Kanitra | Farmland index system |
CN106355334A (zh) * | 2016-08-30 | 2017-01-25 | 中国农业大学 | 农田建设区域判定方法 |
CN113822770A (zh) * | 2021-09-28 | 2021-12-21 | 北京师范大学 | 一种农田建设区域智能划定方法和系统 |
-
2023
- 2023-03-01 CN CN202310182107.1A patent/CN115879832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10264575A1 (en) * | 2009-02-05 | 2011-10-27 | Paul Kanitra | Farmland index system |
CN106355334A (zh) * | 2016-08-30 | 2017-01-25 | 中国农业大学 | 农田建设区域判定方法 |
CN113822770A (zh) * | 2021-09-28 | 2021-12-21 | 北京师范大学 | 一种农田建设区域智能划定方法和系统 |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李凯;赵华甫;吴克宁;: "基于GIS网格技术的城镇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研究――以江苏宜兴市为例" * |
杜昭阳;辛磊;李超;陈亚恒;薛剑;: "基于质量评价的耕地建设分区研究――以河北省望都县为例" * |
杨东方、苗振清: "数学模型在生态学的应用及研究26", 海洋出版社 *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036986A (zh) * | 2023-10-10 | 2023-11-10 | 北京佰信蓝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以现状耕地空间分布预测农田集中连片度的方法 |
CN117036986B (zh) * | 2023-10-10 | 2023-12-22 | 北京佰信蓝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以现状耕地空间分布预测农田集中连片度的方法 |
CN117689224A (zh) * | 2023-11-23 | 2024-03-12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一种面向国土规划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潜力区识别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334864B (zh) | 一种基于gis的多规合一城乡空间分区划定的方法 | |
Song et al. | Study on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evalu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armland ecosystems | |
CN115879832A (zh) | 区域农田建设需求的划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
Zuo et al. | Impacts of future land use changes on land use conflicts based on multiple scenarios in the central mountain region, China | |
CN111445116A (zh) | 国土空间规划辅助编制系统 | |
CN110298520A (zh) | 一种农田建设难度确定方法 | |
CN116129262A (zh) | 一种面向宜机化改造的耕地适宜性评价方法及系统 | |
CN113656515B (zh) | 耕地破碎度可视化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介质 | |
Getahun et al. | Surface irrigation potential assessment of Chacha River watershed, Jemma subbasin of upper Blue Nile, Ethiopia | |
CN111652521A (zh) | 一种整治后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方法 | |
CN113282572B (zh) | 一种耕地网格化划分的方法、系统及终端设备 | |
Guan et al. | Risk assessment and regulation strategy of farmland marginalization: A case study of mengjin county, henan province | |
CN115293664B (zh) | 基于gis的干旱绿洲县级农牧业生产适宜性细化评价方法 | |
Zhang et al. | Evaluation of development potential of cropland in Central Asia | |
Zuo et al. | Analysis of the gains and losses of ecosystem service value under land use change and zoning in Qiqihar | |
CN115561432A (zh) | 一种农田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图获取方法 | |
CN115271343A (zh) | 一种缺水区作物种植结构监测和调整决策的方法及系统 | |
Gao et al. | Spatial planning zoning based on land-type mapping: a case study in Changzhou City, Eastern China | |
Guo et al. | The Effects of Urban Landscape Pattern Evolution on Habitat Quality Based on InVEST Model A Case of Harbin City | |
Yang et al. | Reconstructing spatial pattern of historical cropland in karst areas of Guizhou, Southwest China | |
Xu et al. | Agricultural Land Suitability Assessment Based on GIS at the County Scale in Yibin, China | |
CN113988574B (zh) | 一种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 |
Yang et al. | Reconstruction of Cropland Spatial Pattern in Karst Area During Jiaqing Period of Qing Dynasty: A Case Study of Guizhou, Southwest China | |
Zudilin et al. | Geo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in land management projects on the agro-landscape basis | |
Dong | Village planning based on GIS land suitability--A case study of Longfenggou Village in Hebei Provinc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303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