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75915A - 双向开门制冷设备 - Google Patents

双向开门制冷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75915A
CN115875915A CN202111150264.1A CN202111150264A CN115875915A CN 115875915 A CN115875915 A CN 115875915A CN 202111150264 A CN202111150264 A CN 202111150264A CN 115875915 A CN115875915 A CN 1158759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door
connecting rod
handle
hinge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5026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翔文
吕福顺
冯秋凤
吴贤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5026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75915A/zh
Publication of CN1158759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7591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frigerator Hous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向开门制冷设备,包括:箱体、门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箱体和门体四角的铰链结构,所述门体具有门主体和相对设置于门主体两侧的把手;所述铰链结构包括:铰链座,设置在所述箱体上,并且具有铰链轴;轴套组件,设置在所述门主体上,并与所述铰链轴配合设置;驱动组件,包括作动件和连接在作动件和把手之间的连杆机构。本发明提供的双向开门制冷设备能够实现快速切换开门的方向以满足不同使用习惯的用户同时使用;同时本发明中铰链结构通过第一抱紧件和第二抱紧件之间的第一开口的开合进而实现铰链轴的进入或移出,完成门体的打开或关闭,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可行性较高。

Description

双向开门制冷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设备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向开门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在售的制冷设备,开门方式一般是单向开门,如在箱门右侧装有铰链轴,箱门从左侧打开,这样使得制冷设备的摆放位置受到限制,用户感到不便。虽然有些制冷设备的箱门左侧留有铰链轴孔,但是这需要售后工程师更换或调换铰链的位置。在日常生活中一家人也可能出现不同的习惯动作,有的习惯从左侧开门,有的习惯从右侧开门。随着家电越来越智能化的趋势,现有的单向开门的制冷设备只能满足部分人的开门习惯,降低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无法智能化地根据用户需求改变开门方式,不能满足智慧家庭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向开门制冷设备,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之一,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向开门的制冷设置,包括:箱体、门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箱体和门体四角的铰链结构,所述门体具有门主体和相对设置于门主体两侧的把手。
所述铰链结构包括:铰链座,设置在所述箱体上,并且具有铰链轴;
轴套组件,设置在所述门主体上,并与所述铰链轴配合设置,所述轴套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抱紧件和第二抱紧件、形成于所述第一抱紧件和所述第二抱紧件之间的容置空间、设置于第一抱紧件和第二抱紧件两端部之间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以及弹性机构;所述铰链轴可沿径向自第一开口进入或移出所述容置空间;
驱动组件,包括:作动件和连接在作动件和把手之间的连杆机构;所述作动件与所述轴套组件配合设置,在所述把手被向外拉动时,所述把手通过所述连杆机构带动所述作动件移动,使得所述第一开口的开口大小增大而解锁铰链轴,此时所述弹性机构与第一抱紧件和第二抱紧件相配合来保持解锁后的第一开口的开口大小。
作为上述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杆机构通过连接杆活动连接于所述门主体,所述连杆机构能够以所述连接杆为基点旋转;并且在所述把手被向外拉动时,所述连杆机构以所述连接杆为基点转动,进而驱动所述作动件朝向所述容置空间内侧移动。
作为上述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杆与所述连杆结构在连杆结构靠近所述把手的一侧活动链接。
作为上述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把手穿设固定于门体上,并且具有沿门体高度方向上延伸的操作部和自操作部向门体方向延伸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自门体上的把手穿孔与所述门体上同侧上下设置的连杆结构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抱紧件和第二抱紧件均为半环形结构,所述弹性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抱紧件和所述第二抱紧件之间的第二开口处,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一开口相对设置。
作为上述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作动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开口内,所述作动件的一端横截面积大于另一端的横截面积,并且在所述把手被向外拉动时,所述连杆机构驱动所述作动件在第二开口内朝向所述容置空间内侧移动,以使其在所述第二开口内的部分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在所述弹性机构的作用下,所述第一开口的开口大小逐渐变大,进而所述铰链轴能够自所述容置空间内移出。
作为上述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作动件沿所述轴套组件径向延伸,并且始终穿设于所述第二开口内。
作为上述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作动件的大头端朝向所述容置空间内侧设置,并且在大头端形成有与所述铰链轴相配合的配合面。
作为上述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作动件为沿所述轴套组件径向穿设于所述第二开口内的圆锥型结构。
作为上述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门主体靠近所述箱体的四角上设置有与所述轴套组件配合的容置槽以及供所述作动件移动的导向孔,所述导向孔与所述容置槽垂直相交且所述导向孔垂直于所述门体与所述箱体的接触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供的双向开门制冷设备能够实现快速切换开门的方向以满足不同使用习惯的用户同时使用;同时本发明中铰链结构通过第一抱紧件和第二抱紧件之间的第一开口的开合进而实现铰链轴的进入或移出,完成门体的打开或关闭,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实现局限小;铰链结构为纯机械结构,实现成本低,可行性比较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双向开门制冷设备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双向开门制冷设备的主视图。
图3是图2中沿A-A的剖面视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铰链结构的部分结构分解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作动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双向开门制冷设备除去门体右侧盖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图6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向开门制冷设备100,所述双向开门制冷设备100包括箱体200、门体300以及设置在所述箱体200和门体300四角的铰链结构400。其中,所述门体300具有门主体310和相对设置于所述门主体310两侧的把手320。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铰链结构400包括铰链座410、轴套组件420以及驱动组件430。其中,
所述铰链座410设置在所述箱体200上,具有铰链轴412。
所述轴套组件420设置在所述门主体310上,且与所述铰链轴412配合设置。所述轴套组件42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抱紧件421和第二抱紧件422、形成于所述第一抱紧件421和所述第二抱紧件422之间的容置空间423、设置于第一抱紧件421和第二抱紧件422两端部之间的第一开口424和第二开口425以及弹性机构426。其中,所述铰链轴412可沿径向自所述第一开口424进入或移出所述容置空间423。
驱动组件430包括作动件432和连接在所述作动件432和把手320之间的连杆机构434,其中,所述作动件432与所述轴套组件420配合设置。当所述把手320被向外拉动时,所述把手320通过所述连杆机构434带动所述作动件432移动,使得所述第一开口424的开口大小增大而解锁所述铰链轴412,此时所述弹性机构426与所述第一抱紧件421和第二抱紧件422相配合来保持解锁后的第一开口424的开口大小。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为了实现所述铰链轴412从容置空间423中移入或移出进而完成门体200的开合,所述第一抱紧件421和所述第二抱紧件422均设置为半环形结构,且在所述第一抱紧件421和所述第二抱紧件422之间的第二开口425处设置有弹性机构426。其中,所述第二开口425与所述第一开口424相对设置。可选地,所述弹性机构426可以设置为拉簧,也可以设置为其它的弹性元件。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开口425内不仅设置有弹性机构426,还设置有作动件432。所述作动件432穿设于所述第二开口425内,且所述作动件432的一端横截面积大于另一端的横截面积。在所述把手320被向外拉动时,所述连杆机构434驱动所述作动件432在第二开口425内朝向所述容置空间423内侧移动,以使其在所述第二开口425内的部分的横截面积逐渐变小,而在所述弹性机构426的作用下,所述第一开口424的开口逐渐变大,实现所述铰链轴412能够自所述容置空间423内移出,进而完成门体300的打开。
所述作动件432沿所述轴套组件420径向延伸,且所述作动件432在第二开口425内移动过程中,始终穿设于所述第二开口425内。在所述作动件432的移动过程中,所述作动件432在第二开口425内的移动距离大致相同,相应地所述第一抱紧件421和所述第二抱紧件422在弹性机构426的作用下移动距离也是一定的,进而保证了所述第一开口424的开口方向始终正对着所述铰链轴412。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作动件432的大头端朝向所述容置空间423内侧设置,并且在大头端形成有与所述铰链轴412相配合的配合面4322。如图5所示,所述配合面4322为与所述铰链轴412的外周面相配合的平滑曲面。当所述作动件432绕所述铰链轴412转动时,所述配合面始终与所述铰链轴412的外侧面紧密贴合,避免了所述门体300与所述箱体200的脱离,提高了用户使用满意度。
在门体300打开或关闭过程,需要保证工作过程的流畅,相应的所述作动件432需要在所述第二开口425内平滑移动,同时又要满足一端横截面积大于另一端的横截面积,那么所述作动件432可以设置为沿所述轴套组件420径向穿设于所述第二开口425内的圆锥型结构。当然所述作动件432还具有其它的实施方式,在此就不再一一举例赘述了。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作动件432的横截面积小的一端与所述连杆机构434活动连接。所述连杆机构434设置在所述作动件432与所述把手320之间,通过把手320的移动带动所述作动件432相对于容置空间423前后移动。其中,所述连杆机构设置在所述门体300上左右两侧。
参照图6和图7,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门体30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门主体310宽度方向两侧的容置腔330。所述容置腔330沿门体300高度方向延伸,开口朝向远离所述箱体200的一侧设置,用于容置所述连杆机构434。
所述连杆机构434通过连接杆436活动连接于所述门主体310,具体地,所述连杆机构434和所述连接杆436设置在所述容置腔330内。所述连杆机构434能够以所述连接杆436为基点旋转,并且在所述把手320被向外拉动时,所述连杆机构434以所述连接杆436为基点转动,进而驱动所述作动件432朝向所述容置空间423内侧移动。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把手320相对于门体300可发生相对移动的空间较小,因此所述连接杆436设置在所述容置腔330内靠近所述把手320的位置,相应地,所述连接杆436与所述连杆机构434在连杆机构434靠近所述把手320的一侧活动链接,可选地,所述连接杆436与所述连杆机构434的活动链接点可设置在所述连杆机构434靠近所述把手320的一端的1/4处。
参照图8,所述连接杆436的一端与所述门主体310连接,所述连接杆436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杆机构434铰接。所述连杆机构434上设置有一孔4342,所述连接杆436穿设所述连杆机构434的孔4342内。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杆436的一端与所述门主体310连接,所述连接杆436的另一端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连接杆436穿过所述连杆机构434上的孔4342,并在孔4342的两侧利用螺母定位以保证所述连杆机构434在转动过程中不会从连接杆436上滑出。
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杆436可以两端固定在所述容置腔330的左右两侧壁上,所述连接杆436穿过孔4342进而实现连杆机构434可以绕所述连接杆436旋转。同样地,所述连杆机构434与所述连接杆436的连接形式也可以是其它形式,能够保证所述连接机构434能够绕所述连接杆436转动。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门体300还包括用于遮盖所述容置腔330前侧开口的盖板360。所述盖板360可以通过焊接或卡扣结构设置在所述容置腔330前侧开口处。其中,所述盖板360上设置有沿垂直门主体310方向的把手穿孔362,所述把手320穿过所述盖板360与所述连杆机构434活动连接。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轴套组件420为四组,设置在所述门体300左右两侧的上顶部和下底部,相应地所述轴套组件420相匹配的驱动组件430也为4组,因此为了方便实现门体300能够从左侧或右侧实现开关,将同侧的两个驱动组件430中的连杆机构434与同一侧把手320相连接。具体地,所述门体300左侧的两组连杆机构434与所述门体300左侧的把手320连接,所述门体300右侧的两组连杆机构434与所述门体300右侧的把手320连接。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把手320固定于门体300上,并且具有沿门体300高度方向上延伸的操作部322和自操作部322向门体300方向延伸的固定部324。固定部324自所述门体300上的把手穿孔362与所述门体300上同侧上下设置的所述连杆机构434连接。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在所述把手穿孔362设置在所述盖板360上,所述把手可以设置为U型结构的把手。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门体300还包括位于门主体310角部且与轴套组件420相配合的容置槽340。所述容置槽340与所述容置腔330沿前后方向相连通以容纳所述轴套组件420。具体地,所述容置槽340设置在所述门主体310靠近所述箱体200的四角上,所述容置槽340与所述容纳腔330通过供所述作动件432移动的导向孔350连通,所述导向孔350与所述容置槽340垂直相交且所述导向孔350垂直于所述门体300与所述箱体200的接触面。可选地,所述容置槽340可设置为与第一抱紧件421以及第二抱紧件422相匹配的半环形滑槽。
在所述双向开门制冷设备100的使用过程中,当双向开门制冷设备100的使用者从左侧开门时,所述门体300绕安装在箱体200右侧的铰链结构400中的铰链轴412的轴线转动,此时用户往外拉动把手320,带动所述连杆结构434以所述连接杆436为基点转动,进而驱动所述作动件432向所述容置空间423的内侧移动,此时所述作动件432在所述第二开口425内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在所述弹性机构426的作用下所述第一抱紧件421与所述第二抱紧件422之间的第一开口424的开口宽度逐渐变大,直至所述铰链轴412能够从所述第一开口424完全移出。
当用户关门时,此时在弹性机构426的作用下,所述第一开口424的开口宽度能够通过所述铰链轴412,所述铰链轴412自所述容置空间423的外侧向内侧移动,进而与所述作动件的配合面4322接触,所述铰链轴412继续推动所述作动件432自所述容置空间423的内侧向外侧移动。此时所述作动件432在所述第二开口425内的横截面积越来越大,进而使得所述第一开口424的宽度越来越小,完成对所述铰链轴412的锁定,实现了门体300的关闭。在所述铰链轴412自所述容置空间423的内侧向外侧移动的过程中,所述把手320和所述连杆机构430逐渐回到开门前的状态。
在所述制冷设备100从左侧开门时,安装在门体右侧的铰链结构400中所述作动件432始终以平滑的配合面4322与所述铰链轴412的外周面紧密接触,且绕所述铰链轴412转动,避免在门体300打开或关闭过程中所述门体300与所述箱体200脱落。
同样,当用户从右侧开门或关门时,双向开门制冷设备中各部分的作动过程与从左侧开门或关门的过程相似,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供的双向开门制冷设备能够实现快速切换开门的方向以满足不同使用习惯的用户同时使用;同时本发明中铰链结构通过第一抱紧件和第二抱紧件之间的第一开口的开合进而实现铰链轴的进入或移出,完成门体的打开或关闭。铰链结构为纯机械结构,实现局限小,实现成本低,可行性比较高。在本发明提供的双向开门制冷设备中所述连接杆与所述连杆机构的连接点靠近所述把手的一侧使得用户开/关门过程更加省力,用户体验感更好。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双向开门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门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箱体和门体四角的铰链结构,所述门体具有门主体和相对设置于门主体两侧的把手;
所述铰链结构包括:
铰链座,设置在所述箱体上,并且具有铰链轴;
轴套组件,设置在所述门主体上,并与所述铰链轴配合设置;所述轴套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抱紧件和第二抱紧件、形成于所述第一抱紧件和所述第二抱紧件之间的容置空间、设置于第一抱紧件和第二抱紧件两端部之间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以及弹性机构,所述铰链轴可沿径向自第一开口进入或移出所述容置空间;
驱动组件,包括:作动件和连接在作动件和把手之间的连杆机构;所述作动件与所述轴套组件配合设置,在所述把手被向外拉动时,所述把手通过所述连杆机构带动所述作动件移动,使得所述第一开口的开口大小增大而解锁铰链轴,此时所述弹性机构与第一抱紧件和第二抱紧件相配合来保持解锁后的第一开口的开口大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开门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抱紧件和第二抱紧件均为半环形结构,所述弹性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抱紧件和所述第二抱紧件之间的第二开口处,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一开口相对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开门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作动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开口内,所述作动件的一端横截面积大于另一端的横截面积,并且在所述把手被向外拉动时,所述连杆机构驱动所述作动件在第二开口内朝向所述容置空间内侧移动,以使其在所述第二开口内的部分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在所述弹性机构的作用下,所述第一开口的开口大小逐渐变大,进而所述铰链轴能够自所述容置空间内移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向开门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作动件沿所述轴套组件径向延伸,并且始终穿设于所述第二开口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向开门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作动件的大头端朝向所述容置空间内侧设置,并且在大头端形成有与所述铰链轴相配合的配合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向开门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作动件为沿所述轴套组件径向穿设于所述第二开口内的圆锥型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开门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机构通过连接杆活动连接于所述门主体,所述连杆机构能够以所述连接杆为基点旋转;并且在所述把手被向外拉动时,所述连杆机构以所述连接杆为基点转动,进而驱动所述作动件朝向所述容置空间内侧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向开门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与所述连杆结构在连杆结构靠近所述把手的一侧活动链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开门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穿设固定于门体上,并且具有沿门体高度方向上延伸的操作部和自操作部向门体方向延伸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自门体上的把手穿孔与所述门体同侧上下设置的连杆结构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开门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主体靠近所述箱体的四角上设置有与所述轴套组件配合的容置槽以及供所述作动件移动的导向孔,所述导向孔与所述容置槽垂直相交且所述导向孔垂直于所述门体与所述箱体的接触面。
CN202111150264.1A 2021-09-29 2021-09-29 双向开门制冷设备 Pending CN11587591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50264.1A CN115875915A (zh) 2021-09-29 2021-09-29 双向开门制冷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50264.1A CN115875915A (zh) 2021-09-29 2021-09-29 双向开门制冷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75915A true CN115875915A (zh) 2023-03-31

Family

ID=857560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50264.1A Pending CN115875915A (zh) 2021-09-29 2021-09-29 双向开门制冷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87591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59477B2 (en) Refrigerator
EP1469147A2 (en) A device for locking and unlocking the door of an electric household appliance
CN115875915A (zh) 双向开门制冷设备
KR102063515B1 (ko) 오븐
CN208624946U (zh) 滑轨自锁结构
JP3597424B2 (ja) ドア開閉機構
CN112696107B (zh) 开门装置和具有其的家电设备
KR20130065591A (ko) 슬라이드 레일
WO2003018943A1 (en) Locking mechanism
CN212562851U (zh) 一种储物柜锁具
EP3067458B1 (en) Detergent box assembly for washing machine and washing machine
CN113914734B (zh) 双向开门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制冷设备
CN115875916A (zh) 双向开门制冷设备
CN217066038U (zh) 盖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7106553U (zh) 开关门结构及家用电器
AU2021290274B2 (en) Refrigerator
CN112146336A (zh) 冰箱抽屉及冰箱
CN220504748U (zh) 用于冷柜的把手组件及冷柜
CN115500688A (zh) 盖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7696052U (zh) 烹饪器具
CN211533902U (zh) 家用电器
CN208658818U (zh) 烹饪器具
KR0139233Y1 (ko) 냉장고 도어 개방장치
KR100390607B1 (ko) 도어 조립체 및 이를 구비한 진공청소기
KR100420339B1 (ko) 전자레인지의 인터록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