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75239A - 一种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875239A CN115875239A CN202111160870.1A CN202111160870A CN115875239A CN 115875239 A CN115875239 A CN 115875239A CN 202111160870 A CN202111160870 A CN 202111160870A CN 115875239 A CN115875239 A CN 11587523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il
- compressor
- heat insulation
- oil conveying
- chann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3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3921 oi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42
- 239000010687 lubricating oi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727 cylinder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212 insula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314 lubric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Compress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缩机及制冷设备,其中,压缩机包括具有内腔的压缩机壳体、设置在所内腔中的隔热件和设置在所述隔热件与所述压缩机壳体之间的输油通道。本发明在腔体内设置了隔热件,并且在隔热件与压缩机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输油通道,从活塞缸内出来的润滑油在通过输油通道的时候通过压缩机壳体向外释放热量,而由于隔热件的存在使输油通道内的润滑油在释放热量的时候单向的向压缩机壳体的方向进行释放,避免了润滑油的热量向内腔内的传递,从而降低了被加热后的润滑油在散热过程中对内腔内的润滑油的影响,提高了润滑油的散热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缩机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压缩机是制冷设备的重要元件,载冷剂进入到压缩机内,在活塞的作用下吸入活塞缸,并在活塞缸内被压缩后形成高温高压气体排出压缩机。在上述过程中为了保证活塞在活塞缸内运动的稳定性需要向活塞缸内添加润滑油,润滑油一般会存留在内腔的底部并且通过油泵供入到活塞缸内以为活塞润滑,部分使用后的润滑油最后再通过输油管排放到内腔内。由于经过活塞缸的润滑油会在活塞缸内的活塞运动过程中会被加热,因此,在润滑油排出内腔的过程中需要对润滑油进行冷却降温。
现有技术中一般将润滑油直接喷射到压缩机壳体的内壁上,通过压缩机壳体向外界释放热量,采用上述方案润滑油的热量在通过压缩机壳体向外释放的时候也同时会向内腔内进行释放传递,从而对内腔内存留的润滑油起到加热的作用,进而影响了散热效率。
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提升润滑油散热效率的压缩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压缩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它能够使输油通道内的润滑油在释放热量的时候单向的向压缩机壳体的方向进行释放,避免了润滑油的热量向内腔内的传递,从而降低了被加热后的润滑油在散热过程中对内腔内的润滑油的影响,提高了润滑油的散热效率。
本发明提供的压缩机,包括具有内腔的压缩机壳体、设置在所内腔中的隔热件和设置在所述隔热件与所述压缩机壳体之间的输油通道。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输油通道包括设置在所述隔热件上的输油槽,所述输油槽设置在所述隔热件上与所述压缩机壳体的内壁相对的一侧,且所述输油槽的槽口贴合在所述压缩机壳体的内壁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隔热件包括隔热板,所述输油槽凹设在所述隔热板上,且所述隔热板贴合在所述压缩机壳体的内壁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输油通道还具有与所述输油槽连通的进油口和连通所述输油槽的出油口;在竖向方向上所述出油口位置低于所述进油口,且所述出油口设置在靠近所述压缩机壳体底部的位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输油槽自上而下呈S型曲线延伸设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输油通道还具有设置在所述隔热件上的进油通道,所述进油口通过所述进油通道与所述输油槽连通;所述进油通道具有设置在所述输油槽内壁上的进油出口,且所述进油口的尺寸大于进油出口的尺寸。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输油槽包括若干沿竖向方向并列设置的输油分槽,所述输油分槽沿横向方向延伸设置,且相邻所述输油分槽在首尾处相互连通,以形成S型曲线的输油槽。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隔热件的材质为塑料。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压缩机还具有设置在所述内腔内的活塞缸体,所述活塞缸体上设置有缸体出油口,所述缸体出油口与所述输油通道的进油口之间通过输油管连通。
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制冷设备,包括箱体和设置在箱体上的制冷系统,所述制冷系统包括所述的压缩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创造性的在腔体内设置了隔热件,并且在隔热件与压缩机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输油通道,从活塞缸内出来的润滑油在通过输油通道的时候通过压缩机壳体向外释放热量,而由于隔热件的存在使输油通道内的润滑油在释放热量的时候单向的向压缩机壳体的方向进行释放,避免了润滑油的热量向内腔内的传递,从而降低了被加热后的润滑油在散热过程中对内腔内的润滑油的影响,提高了润滑油的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压缩机隔热件的第一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压缩机隔热件的第二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压缩机隔热件的第三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压缩机隔热件与输油管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压缩机隔热件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压缩机隔热件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附图标记说明:1-压缩机壳体,10-内腔,2-隔热件,21-隔热板,22-通道立柱,23-密封圈定位槽,3-输油通道,31-输油槽,310-输油分槽,311-连接槽,32-进油口,33-出油口,34-进油通道,4-活塞缸体,5-输油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压缩机,该压缩机应用于制冷设备内作为制冷系统的一部分,压缩机连接在与蒸发器和冷凝器之间用于将蒸发器出来的载冷剂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体,然后进入到冷凝器进行冷却。
具体的,如图1-3所示,所述压缩机包括具有内腔10的压缩机壳体1、设置在所内腔10中的隔热件2和设置在所述隔热件2与所述压缩机壳体1之间的输油通道3。
载冷剂进入到压缩机内进入到内腔10内,在内腔10内设置的活塞的作用下吸入活塞缸,并在活塞缸内载冷剂被压缩后形成高温高压的气体排出压缩机。在上述过程中为了保证活塞在活塞缸内运动的稳定性,需要向活塞缸内添加润滑油,润滑油一般会存留在内腔10的底部并且通过油泵供入到活塞缸内以为活塞润滑,部分使用后的润滑油最后再通过输油管排放到内腔10内。由于经过活塞缸的润滑油会在活塞缸内的活塞运动过程中会被加热,因此,在润滑油排出内腔10的过程中需要对润滑油进行冷却降温。
现有技术中一般将润滑油直接喷射到压缩机壳体1的内壁上,通过压缩机壳体1向外界释放热量,采用上述方案润滑油的热量在通过压缩机壳体1向外释放的时候也同时会向内腔10内进行传递,从而对内腔10内存留的润滑油起到加热的作用,进而影响了散热效率。
本申请创造性的在腔体10内设置了隔热板并且在隔热件2,并且在隔热件2与压缩机壳体1的内壁之间形成输油通道3,从活塞缸内出来的润滑油在通过输油通道3的时候通过压缩机壳体1向外释放热量,而由于隔热件2的存在使输油通道3内的润滑油在释放热量的时候单向的向压缩机壳体1的方向进行释放,避免了润滑油的热量向内腔10内的传递,从而降低了被加热后的润滑油在散热过程中对内腔10内的润滑油的影响,提高了润滑油的散热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6所示,所述输油通道3包括设置在所述隔热件2上的输油槽31,所述输油槽31设置在所述隔热件2上与所述压缩机壳体1的内壁相对的一侧,且所述输油槽31的槽口贴合在所述压缩机壳体1的内壁上。将输油槽31的槽口贴合在压缩机壳体1上实际上是使部分压缩机壳体1的内壁与输油槽31一起形成输油通道3的通道壁,也就是输油槽31直接向所述压缩机壳体1暴露。
输油槽31用于输送润滑油,从活塞缸内流出的润滑油在流经输油槽31的过程中实现热量的向外释放。由于,润滑油在流经输油槽31的过程中直接与压缩机壳体1接触,进而更高效的实现了通过压缩机壳体1向外释放热量。
当然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输油通道3内也可以通过设置输油管进行润滑油的传递,并且输油管设置成与压缩机壳体1的内壁相贴合,相比于润滑油直接在输油通道3内流动的方式通过输油管穿设输油通道3的方式散热效率偏低。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隔热件2包括隔热板21,所述输油槽31凹设在所述隔热板21上,且所述隔热板21贴合在所述压缩机壳体1的内壁上。隔热板21形状与压缩机壳体1的内壁的形状相匹配,压缩机壳体1的内壁的形状呈曲面的时候隔热板21也相应的设置呈曲面。输油槽31直接向内凹设在隔热板21上,上述结构的设置使输油槽31与压缩机壳体1在相互贴合的过程中能够贴合的更加紧密,避免润滑油从隔热板21与压缩机壳体1之间的缝隙中渗漏,同时也能够减少隔热件2在厚度方向上的尺寸节省空间。
当然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隔热件2包括隔热板21和自所述隔热板21向外凸伸形成的若干突筋,相邻两突筋之间形成所述输油槽31,在与压缩机壳体1的内壁贴合的过程中突筋与压缩机壳体1的内壁贴合。相比于输油槽31向内凹设在隔热板21上的方案,输油槽31向内凹设的隔热件2与压缩机壳体1的内壁贴合的紧密性更高。
所述输油通道3还具有与所述输油槽31连通的进油口32和连通所述输油槽31的出油口33;在竖向方向上所述出油口33位置低于所述进油口32,且所述出油口33设置在靠近所述压缩机壳体1底部的位置。
在现有技术中活塞缸一般位于相对较高的位置,从活塞缸内出来的润滑油通过输油管进入到进油口32,因此将进油口32设置在高于出油口33的位置能够更方便的实现油管的连接排布。
此外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压缩机壳体1的靠近底部的区域的温度低于压缩机壳体1靠近顶部的区域,因此将出油33设置在靠近压缩机壳体1的底部的位置能够更高效的实现散热,使从出油口33出来的润滑油的热量更高效的被压缩机壳体1带走,保证了从输通道3出来的润滑油得到充分的冷却。
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所述输油槽31自上而下呈S型曲线延伸设置。将输油槽31设置呈S型曲线延伸设置能够使润滑油在流经输油槽31的过程中尽可能多的与压缩机壳体1接触,从而提高冷却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输油通道3还具有设置在所述隔热件2上的进油通道34,所述进油口32通过所述进油通道34与所述输油槽31连通,所述进油通道34具有设置在所述输油槽31内壁上的进油出口,且所述进油口32的尺寸大于所述进油出口的尺寸。
所述隔热件2包括隔热板21和设置在所述隔热板21上的通道立柱22,所述通道立柱22设置在所述隔热板21上靠近顶部的位置,所述进油通道34设置在所述通道立柱22上,所述进油口32设置在所述通道立柱22的顶部,所述进油通道34的出口形成进油出口,进油出口设置在所述输油槽31的内壁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油出口的尺寸小于进油口32的尺寸,上述结构的设置能够使进入到输油槽31内的润滑油以少量流入,从而能够更充分的实现与压缩机壳体1的接触,以提升散热效率。
具体的,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输油槽31包括若干沿竖向方向并列设置的输油分槽310,所述输油分槽310沿横向方向延伸设置,且相邻所述输油分槽310在首尾处通过连接槽311相互连通,以形成S型曲线的输油槽。
输油分槽310设置有多个并沿竖向方向并列设置,每一输油分槽310均具有始端和末端,在本实施例中一共设置有七个沿竖向并列的输油分槽310,七个输油分槽310自上而下依次排布,第一层的输油分槽与第二层的输油分槽之间在末端通过连接槽311相互连通,第二层的输油分槽与第三层的输油分槽则在始端通过连接槽311相互连通,需要说明的是连接槽311沿竖向方向延伸设置并贯穿分隔相邻两个输油分槽之间的分隔板。按照上述规律则第三输油分槽与第四输油分槽之间在末端通过连接槽311相互连通,依次类推使所有的输油分槽310形成相互连通的S型曲线的输油槽310。
作为优选的方案,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隔热件2的材质为塑料。塑料具有较高的隔热性能够有效的阻挡热量向压缩机壳体的内腔10内扩散。
为了使隔热件2与压缩机壳体1具有更好的紧密贴合度,所述隔热件2与所述压缩机壳体1之间还设置有密封件,所述隔热件2上设置有密封圈定位槽23,所述密封圈定位在密封圈定位槽23内,密封定位槽23设置在所述输油槽310的外侧并且密封圈定位槽23形成对输油槽310所在区域的包围,以实现更好的密封效果。
所述隔热件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所述压缩机壳体1上,所述隔热板21上设置有螺栓穿孔,在所述压缩机壳体1上设置有与所述螺栓穿孔相对的螺栓座。
如图4所示,所述压缩机还具有设置在所述内腔内的活塞缸体4,所述活塞缸体4上设置有缸体出油口,所述缸体出油口与所述输油通道的进油口32之间通过输油管5连通。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更好的实现对润滑有的降温所述隔热件2设置有两个,两个隔热件设置在所述压缩机壳体1的内壁的相对两侧,所述输油管5设置有两个并分别与所述隔热件2上的进油口32连通。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制冷设备,包括箱体和设置在箱体上的制冷系统,所述制冷系统包括依次串联的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和蒸发器。所述压缩机为所述的压缩机。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冷设备可以是冰箱、冰柜或酒柜等。
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发明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发明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内腔的压缩机壳体、设置在所内腔中的隔热件和设置在所述隔热件与所述压缩机壳体之间的输油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油通道包括设置在所述隔热件上的输油槽,所述输油槽设置在所述隔热件上与所述压缩机壳体的内壁相对的一侧,且所述输油槽的槽口贴合在所述压缩机壳体的内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件包括隔热板,所述输油槽凹设在所述隔热板上,且所述隔热板贴合在所述压缩机壳体的内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油通道还具有与所述输油槽连通的进油口和连通所述输油槽的出油口;在竖向方向上所述出油口位置低于所述进油口,且所述出油口设置在靠近所述压缩机壳体底部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油槽自上而下呈S型曲线延伸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油通道还具有设置在所述隔热件上的进油通道,所述进油口通过所述进油通道与所述输油槽连通;所述进油通道具有设置在所述输油槽内壁上的进油出口,且所述进油口的尺寸大于进油出口的尺寸。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油槽包括若干沿竖向方向并列设置的输油分槽,所述输油分槽沿横向方向延伸设置,且相邻所述输油分槽在首尾处相互连通,以形成S型曲线的输油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件的材质为塑料。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还具有设置在所述内腔内的活塞缸体,所述活塞缸体上设置有缸体出油口,所述缸体出油口与所述输油通道的进油口之间通过输油管连通。
10.一种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和设置在箱体上的制冷系统,所述制冷系统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160870.1A CN115875239A (zh) | 2021-09-30 | 2021-09-30 | 一种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160870.1A CN115875239A (zh) | 2021-09-30 | 2021-09-30 | 一种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875239A true CN115875239A (zh) | 2023-03-31 |
Family
ID=857566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160870.1A Pending CN115875239A (zh) | 2021-09-30 | 2021-09-30 | 一种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875239A (zh) |
-
2021
- 2021-09-30 CN CN202111160870.1A patent/CN115875239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150159919A1 (en) | Heat pump unit | |
US20110203304A1 (en) | Heat pump unit and reciprocating compressor for refrigerant | |
CN213020380U (zh) | 一种用于储能设备的空调系统及储能系统 | |
CN210399600U (zh) | 气液分离器、空调系统和电动汽车 | |
KR101215607B1 (ko) | 열 소산 시스템을 구비하는 밀폐형 압축기 | |
CN108317759B (zh) | 制冷机组 | |
CN112432400A (zh) | 气液分离器及热管理系统 | |
CN106766401B (zh) | 双水程卧式直接接触凝结换热器 | |
CN205481963U (zh) | 一种用于空调制冷系统的微通道回热器结构 | |
CN115875239A (zh) | 一种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 |
CN217465051U (zh) | 制冷设备 | |
CN217641529U (zh) | 一种液冷储能电池柜散热系统 | |
JP5486174B2 (ja) | ヒートポンプ装置及び冷媒用往復動型圧縮機 | |
CN106918162B (zh) | 空调器 | |
JP5553628B2 (ja) | 往復動型圧縮機を具えてなるヒートポンプ装置 | |
WO2018176283A1 (zh) | 空调器 | |
JPH0317179Y2 (zh) | ||
CN212205158U (zh) | 一种空调用过冷装置 | |
CN211600909U (zh) | 一种一体式双系统制冷装置 | |
CN211261072U (zh) | 空调系统 | |
CN112556276A (zh) | 制冷系统及冷柜 | |
CN217274981U (zh) | 制冷系统和冰箱 | |
CN106958892B (zh) | 空调器 | |
CN217582443U (zh) | 一种卧式压缩机及空调系统 | |
CN217465054U (zh) | 制冷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