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71165A - 汽车内饰材料加工装置及汽车内饰材料 - Google Patents

汽车内饰材料加工装置及汽车内饰材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71165A
CN115871165A CN202310215248.9A CN202310215248A CN115871165A CN 115871165 A CN115871165 A CN 115871165A CN 202310215248 A CN202310215248 A CN 202310215248A CN 115871165 A CN115871165 A CN 1158711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e
mold
assembly
positioning
centr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21524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871165B (zh
Inventor
陈建林
赵小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Linquan Automotive Parts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LINGQUAN AUTO DECORATIVE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LINGQUAN AUTO DECORATIVE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LINGQUAN AUTO DECORATIVE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21524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71165B/zh
Publication of CN1158711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711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8711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711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内饰材料加工装置及汽车内饰材料。汽车内饰材料加工装置包括:框架(11);第一模组件(30);第二模组件(40);以及中心模组件(20),中心模组件(20)包括旋转台(21)和支撑柱(22),旋转台(21)设置在框架(11)上,支撑柱(22)固定设置在旋转台(21)上;支撑柱(22)具有四个侧面,每个侧面上设置有一套模具单元;并且旋转台(21)被配置为能够以90度的角度步进式地旋转,使得支撑柱(22)上的每一套模具单元都能与第一模组件(30)和第二模组件(40)相面对。本发明的汽车内饰材料加工装置具有更高的加工效率,并且合模精度高,产品质量高。

Description

汽车内饰材料加工装置及汽车内饰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塑料的成型或塑性状态材料的成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注射成型,具体地,涉及一种汽车内饰材料加工装置及汽车内饰材料,所述汽车内饰材料加工装置用于制造多层的或多色的制品。
背景技术
对于汽车设计而言,在追求外形和动力的同时,也越来越注重内饰的设计,内饰的选用力图提高汽车美观性和高级感,以让乘客感觉舒适。选用双色汽车内饰材料是提升感官品质的途径之一,例如,汽车内饰材料的内层为有色层、外层为透明层,还可以在内层和外层之间增加薄膜层,通过薄膜层提供图案设计。目前已有适用的双色汽车内饰材料加工装置,它包括第一前模、后模和第二前模,后模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后模和第二后模,且第一后模和第二后模背对背地连接在一起;第一后模与第一前模合模后,用于注塑形成半成品;然后,后模水平旋转使第一后模与第二前模合模,用于在所述半成品的基础上注塑形成成品。
这种双色注塑模具的加工效率不高,在实际生产中,在半成品形成后,对于某些内饰制品,需要将其适当冷却才能进行第二层的注塑,以免注射压力使第一层变形,因此,后模水平旋转后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将第一后模与第二前模合模,同时,成品形成后,需要从后模上卸载下来,这也中断了注塑过程,在前述等待时间和卸载制品的过程中,都不能进行半成品和成品的注塑。此外,在前述双色注塑模具中,第一前模为定模,后模和第二前模为动模,后模既要执行水平移动又要执行旋转运动,后模被设计为具有较大活动余度,而第二前模的移动路径较长,这些导致后模和第二前模的位置精度不佳,因而合模的精度不好,影响成品质量。
进一步地,现有技术的汽车内饰加工装置往往只能适用于安装一种模具,而在实际的汽车内饰生产中,生产同样形状的汽车内饰,根据目标产品的不同,可能所需要的模具厚度不同,特别是在生产同样规格的汽车内饰时,存在这样的需求,即一批汽车内饰为纯双层产品,另一批汽车内饰为中间具有薄膜图案的双层产品,此时,有更换不同厚度模具的需求。
此外,有的汽车内饰加工模具需要的人工参与程度大,例如锁模需要手动锁模,因而人工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并且存在锁紧力不可调等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至少部分地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汽车内饰材料加工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内饰材料加工装置,具有更高的加工效率。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内饰材料加工装置,以获得更好的合模精度,提高产品质量。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内饰材料加工装置,能够适应不同厚度的模具的安装,以生产不同规格的汽车内饰产品。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劳动强度低、锁紧力可调的汽车内饰材料加工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或目的之一,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一种汽车内饰材料加工装置,包括:
框架;
第一模组件,设置在框架内;
第二模组件,设置在框架内,并与第一模组件间隔开;以及
中心模组件,设置在框架内,位于第一模组件和第二模组件之间,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心模组件包括旋转台和支撑柱,所述旋转台设置在框架上,所述支撑柱固定设置在旋转台上;
所述支撑柱具有四个侧面,每个侧面上设置有一套模具单元;并且
所述旋转台被配置为能够以90度的角度步进式地旋转,使得所述支撑柱上的每一套模具单元都能与第一模组件和第二模组件相面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中心模组件的沿水平方向的位置被固定;
第一模组件被配置为能够沿朝向中心模组件和远离中心模组件的方向移动;
第二模组件被配置为能够沿朝向中心模组件和远离中心模组件的方向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在框架上设置有两个滑动支架,并且第一模组件和第二模组件中的每个上设置有矩阵型分布的四个滑动轨以及一个螺杆,所述螺杆设置在四个滑动轨所围成的空间的中心,四个滑动轨滑动地穿过滑动支架;
在滑动支架上设置有内螺纹转盘,所述内螺纹转盘的中心具有内螺纹,用于与螺杆配合,使得所述内螺纹转盘的旋转带动螺杆水平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在框架上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内螺纹转盘通过皮带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第一模组件和第二模组件均包括:
移动部;
模具安装台,设置在移动部的面向中心模组件的一侧上;和
模具,设置在模具安装台的背离移动部的一侧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心模组件的每一套模具单元包括:
中心模具安装台,设置在支撑柱的侧面上;和
中心模具,设置在中心模具安装台的背离支撑柱的一侧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在第一模组件和第二模组件的模具安装台上分别设置有两个间隔开的第一定位单元,在第一模组件和第二模组件的模具位于两个第一定位单元之间;
中心模组件的每个中心模具安装台上分别设置有两个间隔开的第二定位单元,中心模组件的每个中心模具位于两个第二定位单元之间;
其中,第二定位单元与第一定位单元相配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第一模组件和第二模组件的模具安装台上设置有多个滑道和螺栓孔,第一定位单元包括定位板,定位板上设置有多个滑柱,所述滑柱伸入滑道中,第一定位单元还包括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与螺栓孔配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心模组件的中心模具安装台上设置有多个中心模具滑道和中心模具螺栓孔,第二定位单元包括中心模具定位板,中心模具定位板上设置有多个中心模具滑柱,所述中心模具滑柱伸入中心模具滑道中,第二定位单元还包括中心模具调节螺栓,所述中心模具调节螺栓与中心模具螺栓孔配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第一定位单元的定位板上设置有母定位槽;第二定位单元的中心模具定位板上设置有公定位销,所述公定位销用于与母定位槽配合以将第一定位单元和第二定位单元锁定;
第一定位单元的定位板上还设置有竖直盲孔,所述竖直盲孔与母定位槽连通,所述竖直盲孔内设置有弹簧和滑动销块,滑动销块抵靠在弹簧上并被配置为能够在竖直盲孔内滑动,以使得滑动销块能够回缩入竖直盲孔内或伸入母定位槽中;
所述滑动销块具有梯形槽,梯形槽的竖直下侧面为斜面,并且在梯形槽内设置有能够沿斜面滑动的楔块;所述第一定位单元还包括致动气缸,所述致动气缸与楔块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公定位销包括卡钩,并且公定位销的面向母定位槽的一端具有锥形面。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内饰材料,所述汽车内饰材料由前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内饰材料加工装置制造。
根据本发明的汽车内饰材料加工装置,中心模组件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不变,因此被作为定模,中心模组件两端的第一模组件和第二模组件可以相对于中心模组件移动,中心模组件能够旋转。相对于背景技术中提到的注塑模具,中心模组件仅执行旋转运动而不执行水平移动,两端的模组件的移动路径变短,因此每一个模组件的位置精度得以提高,因而合模精度较好,因位置精度低而对成品质量造成的影响较小。
中心模组件被构造为具有四个侧面,每个侧面上都设置有一套模具单元,四个模具单元相同,利用旋转台使模具单元步进式地旋转,每次旋转90度,这样,当执行双色或双层汽车内饰的制造时,可以连续地进行注塑,具体地,首先,第一模组件和中心模组件的第一模具单元合模,注射第一材料,注射完毕后,第一模组件和第一模具单元开模,形成了第一个汽车内饰的第一层(半成品);然后支撑柱旋转90度,具有第一个汽车内饰的第一层的第一模具单元旋转到下一工位,第二模具单元与第一模组件接近,第一个汽车内饰的第一层在该工位冷却,冷却的同时,第一模组件和中心模组件的第二模具单元合模,注射第一材料,注射完毕后,第一模组件和第二模具单元开模,形成了第二个汽车内饰的第一层(半成品);然后支撑柱旋转90度,具有第二个汽车内饰的第一层的第二模具单元旋转到下一工位,第三模具单元与第一模组件接近,第一模具单元与第二模组件接近,第二个汽车内饰的第一层在第二模具单元上进行冷却,冷却的同时,第一模组件和中心模组件的第三模具单元合模,并向其中注射第一材料,同时第二模组件和中心模组件的第一模具单元合模,并向其中注射第二材料,注射完毕后,第一模组件和第三模具单元开模,同时第二模组件和第一模具单元开模,此时在第一模具单元上形成了第一个汽车内饰的成品,在第三模具单元上形成了第三个汽车内饰的第一层;然后支撑柱旋转90度,具有第三个汽车内饰的第一层的第三模具单元旋转到下一工位,第四模具单元与第一模组件接近,第二模具单元与第二模组件接近,第三个汽车内饰的第一层在第三模具单元上进行冷却,冷却的同时,第一模组件和中心模组件的第四模具单元合模,并向其中注射第一材料,同时第二模组件和中心模组件的第二模具单元合模,并向其中注射第二材料,与此同时,具有第一个汽车内饰的成品的第一模具单元在空闲工位上被卸载,当注射完毕后,第一模组件和第四模具单元开模,同时第二模组件和第二模具单元开模,此时在第二模具单元上形成了第一个汽车内饰的成品,在第四模具单元上形成了第四个汽车内饰的第一层;此后,支撑柱继续旋转90度,四个模具单元分别在不同的工位上,每个模具单元都在同时执行操作,一个执行半成品的注塑,一个进行执行半成品的冷却,一个执行成品的注塑,一个进行成品的卸载,由于每个工位都在连续作业,因此,可以连续地制作汽车内饰,因此具有更高的加工效率。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模组件和第二模组件通过矩阵型分布的四个滑动轨滑动支撑,由中心布设的螺杆推动水平移动,滑动轨滑动地穿过滑动支架,螺杆穿过滑动支架的中心,通过轴承固定,在滑动支架的外侧设置内螺纹转盘,内螺纹转盘与螺杆配合,使得内螺纹转盘的旋转带动螺杆水平移动,以这种方式,第一模组件和第二模组件可以精确地移动,并且位置精度好。
进一步地,为更精确地合模,第一模组件和第二模组件上设置第一定位单元,中心模组件的每一个中心模具安装台上都设置第二定位单元,利用第二定位单元与第一定位单元的配合提高合模精度。在具体实施中,第一定位单元和第二定位单元都能够相对于其所安装的模具安装台(或中心模具安装台)调节位置,通过滑柱(或中心模具滑柱),定位板(或中心模具定位板)能够靠近或远离模具安装台(或中心模具安装台),通过调节螺栓(或中心模具调节螺栓)固定,这样可以根据不同厚度的模具(或中心模具)调节定位板(或中心模具定位板)的位置,使定位板(或中心模具定位板)的表面始终与模具(或中心模具)的表面平齐。因此,本发明的汽车内饰材料加工装置能够适应不同厚度的模具(或中心模具)的安装,能够生产不同规格的汽车内饰产品,这在生产同样形状但厚度不同的产品时特别有利,例如有些双层产品中间夹有薄膜图案,有些没有薄膜图案,因而厚度有差别,使用本发明的汽车内饰材料加工装置,不需要更换模具安装台。
特别有利地,利用第一定位单元和第二定位单元实现了自动锁模,第一定位单元的定位板上设置有母定位槽,第二定位单元的中心模具定位板上设置有公定位销,在竖直盲孔、弹簧、滑动销块、楔块、致动气缸的配合下,公定位销能够卡入母定位槽中,二者也能脱离结合,从而使第一定位单元和第二定位单元锁定或分离,因此不再需要手动锁模,工人劳动强度低。此外,配合定位板或中心模具定位板的位置调节,可以实现锁紧力的调节,例如需要增大锁紧力时,可以将定位板或中心模具定位板调整的更突出一些,这样,第一定位单元和第二定位单元锁紧时锁紧力更大。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汽车内饰材料加工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汽车内饰材料加工装置的局部放大图,示出了内螺纹转盘的传动;
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汽车内饰材料加工装置的第一模组件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汽车内饰材料加工装置的第一模组件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汽车内饰材料加工装置的局部截面图,示出了第一定位单元的定位板的安装;
图6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汽车内饰材料加工装置的第一定位单元的滑动销块的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汽车内饰材料加工装置的局部截面图,示出了定位板的内部结构;
图8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汽车内饰材料加工装置的中心模组件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汽车内饰材料加工装置的中心模组件的第二定位单元;
图10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汽车内饰材料加工装置的局部截面图,示出了第二定位单元的中心模具定位板的安装;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汽车内饰材料加工装置的第一定位单元和第二定位单元的结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的实施例,其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另外,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披露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在其他情况下,公知的结构和装置以图示的方式体现以简化附图。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汽车内饰材料加工装置100的总体结构,它包括框架11、中心模组件20、第一模组件30和第二模组件40,框架11由支撑梁形成,底部具有支撑面,在框架11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设置有一个滑动支架12,第一模组件30设置在框架11内,依靠一个滑动支架12支撑,第二模组件40设置在框架11内,依靠另一个滑动支架12支撑,第二模组件40与第一模组件30间隔开,位于框架11的两端;中心模组件20设置在框架11内,位于第一模组件30和第二模组件40之间。所述中心模组件20包括旋转台21和支撑柱22,所述旋转台21设置在框架11的底面上,旋转台21能够围绕竖直轴线旋转,所述支撑柱22固定设置在旋转台21上;所述支撑柱22具有四个侧面,每个侧面上设置有一套模具单元。所述旋转台21被配置为能够以90度的角度步进式地旋转,使得所述支撑柱22上的每一套模具单元都能与第一模组件30和第二模组件40相面对。旋转台21受控地旋转,每次旋转90度,旋转后停止预定时间。
根据该实施例,所述中心模组件20的沿水平方向的位置被固定,第一模组件30被配置为能够沿朝向中心模组件20和远离中心模组件20的方向移动,第二模组件40也被配置为能够沿朝向中心模组件20和远离中心模组件20的方向移动。这样,第一模组件30和第二模组件40可以同步地接近中心模组件20,也可以同步地远离中心模组件20。
如前所述,在框架11上设置有两个滑动支架12,每个滑动支架12具有四个滑孔和一个中心孔,四个滑孔呈矩阵型布置,中心孔位于四个滑孔的中心,第一模组件30和第二模组件40中的每个上设置有矩阵型分布的四个滑动轨13以及一个螺杆14,所述螺杆14设置在四个滑动轨13所围成的空间的中心,四个滑动轨13滑动地穿过滑动支架12的滑孔;在滑动支架12上设置有内螺纹转盘16,内螺纹转盘16由轴承部18旋转支撑,所述内螺纹转盘16的中心具有内螺纹,用于与螺杆14配合,使得所述内螺纹转盘16的旋转带动螺杆14水平移动。在框架11上设置有电机15,所述电机15的输出轴与内螺纹转盘16通过皮带17连接。这样,通过控制电机15的启动和关闭可以精确地控制第一模组件30和第二模组件40的水平移动。
第一模组件30和第二模组件40均包括:移动部51,移动部51呈板样形状,其内设置有热塑性材料管路,用于供应热塑性材料,在移动部的边缘设置有注塑料入口91;模具安装台52,设置在移动部51的面向中心模组件20的一侧上;和模具53,设置在模具安装台52的背离移动部51的一侧上。模具53通过固定部54安装在模具安装台52上,如图所示,在该实施例中,固定部为四个,将模具的边缘固定在模具安装台52上。
同样地,中心模组件20的每一套模具单元包括:中心模具安装台152,设置在支撑柱22的侧面上;和中心模具153,设置在中心模具安装台152的背离支撑柱22的一侧上。中心模组件20的中心模具153也是通过中心模具固定部154安装在中心模具安装台152上。
参见图3-5,在第一模组件30和第二模组件40的模具安装台52上分别设置有两个间隔开的第一定位单元70,在第一模组件30和第二模组件40的模具53位于两个第一定位单元70之间;参见图8-10,中心模组件20的每个中心模具安装台152上分别设置有两个间隔开的第二定位单元80,中心模组件20的每个中心模具153位于两个第二定位单元80之间;其中,第二定位单元80与第一定位单元70相配合。
第一模组件30和第二模组件40的模具安装台52上设置有多个滑道59和螺栓孔61,第一定位单元70包括定位板55,定位板55上设置有多个滑柱60,所述滑柱60伸入滑道59中,第一定位单元70还包括调节螺栓56,所述调节螺栓56与螺栓孔61配合,调节螺栓56被设置为一端伸入螺栓孔61中,另一端位于定位板55内,该另一端可以在定位板55内旋转,但是不能进行轴向移动。这样,可以通过旋转调节螺栓56调整定位板55与模具安装台52之间的距离,如图3所示,在安装状态下,模具53的表面与第一定位单元70的表面齐平,当需要更换其他模具时,例如模具的厚度变化,可以通过调整定位板55的高度,从而始终使定位板55的表面与模具53的表面齐平。
相同地,中心模组件20的中心模具安装台152上设置有多个中心模具滑道159和中心模具螺栓孔161,第二定位单元80包括中心模具定位板155,中心模具定位板155上设置有多个中心模具滑柱160,所述中心模具滑柱160伸入中心模具滑道159中,第二定位单元80还包括中心模具调节螺栓156,所述中心模具调节螺栓156与中心模具螺栓孔161配合。
下面介绍第一定位单元70与第二定位单元80的结合方式,第一定位单元70的定位板55上设置有母定位槽57,参见图4、5、7,它是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槽,并且是贯穿定位板55的,在定位板55的前面和后面上都有开口;第二定位单元80的中心模具定位板155上设置有公定位销71,所述公定位销71用于与母定位槽57配合以将第一定位单元70和第二定位单元80锁定;所述公定位销71包括卡钩73,并且公定位销71的面向母定位槽57的一端具有锥形面72。锥形面72有利于公定位销71伸入母定位槽57中,并利用卡钩73卡在滑动销块64(后面介绍)的上端上。
第一定位单元70的定位板55上还设置有竖直盲孔62,所述竖直盲孔62与母定位槽57连通,竖直盲孔62位于母定位槽57的竖直下侧,竖直盲孔62只有上端开放,该开放上端与母定位槽57连通,所述竖直盲孔62内设置有弹簧63和滑动销块64,滑动销块64在上,弹簧63在下,滑动销块64的外形如图6所示,为长条形的滑块,滑动销块64的上端为倾斜面,滑动销块64抵靠在弹簧63上并被配置为能够在竖直盲孔62内滑动,以使得滑动销块64能够回缩入竖直盲孔62内或伸入母定位槽57中;当公定位销71伸入母定位槽57中时,滑动销块64的上端与公定位销71的卡钩73相接触,滑动销块64的上端的倾斜面正是为了方便公定位销71的插入,在插入过程中,公定位销71的锥形面72抵在倾斜面上,从而推动滑动销块64推动弹簧63向下移动,在卡钩73越过倾斜面后,滑动销块64在弹簧63的复位力的作用下复位,从而卡住公定位销71,防止公定位销71后退。
第一定位单元70与第二定位单元之间的结合的解除是通过如下设计实现的,具体地,所述滑动销块64具有梯形槽65,梯形槽65滑动销块64内部,梯形槽65在滑动销块64的侧面开放,位于梯形槽65的竖直下侧面为斜面67,从而在滑动销块64内形成了楔形部66,并且在梯形槽65内设置有能够沿斜面67滑动的楔块68;所述第一定位单元70还包括致动气缸58,所述致动气缸58与楔块68连接。楔块68的斜面与梯形槽65的斜面相适配,当楔块68向梯形槽65内部移动时,推动滑动销块64抵抗弹簧力下移,当楔块68向梯形槽65的开口侧移动时,滑动销块64在弹簧的复位力的作用下上移,如图7所示。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内饰材料,所述汽车内饰材料由前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内饰材料加工装置100制造。
根据本发明的汽车内饰材料加工装置,中心模组件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不变,因此被作为定模,中心模组件两端的第一模组件和第二模组件可以相对于中心模组件移动,中心模组件能够旋转。相对于背景技术中提到的注塑模具,中心模组件仅执行旋转运动而不执行水平移动,两端的模组件的移动路径变短,因此每一个模组件的位置精度得以提高,因而合模精度较好,因位置精度低而对成品质量造成的影响较小。
中心模组件被构造为具有四个侧面,每个侧面上都设置有一套模具单元,四个模具单元相同,利用旋转台使模具单元步进式地旋转,每次旋转90度,这样,当执行双色或双层汽车内饰的制造时,可以连续地进行注塑,具体地,首先,第一模组件和中心模组件的第一模具单元合模,注射第一材料,注射完毕后,第一模组件和第一模具单元开模,形成了第一个汽车内饰的第一层(半成品);然后支撑柱旋转90度,具有第一个汽车内饰的第一层的第一模具单元旋转到下一工位,第二模具单元与第一模组件接近,第一个汽车内饰的第一层在该工位冷却,冷却的同时,第一模组件和中心模组件的第二模具单元合模,注射第一材料,注射完毕后,第一模组件和第二模具单元开模,形成了第二个汽车内饰的第一层(半成品);然后支撑柱旋转90度,具有第二个汽车内饰的第一层的第二模具单元旋转到下一工位,第三模具单元与第一模组件接近,第一模具单元与第二模组件接近,第二个汽车内饰的第一层在第二模具单元上进行冷却,冷却的同时,第一模组件和中心模组件的第三模具单元合模,并向其中注射第一材料,同时第二模组件和中心模组件的第一模具单元合模,并向其中注射第二材料,注射完毕后,第一模组件和第三模具单元开模,同时第二模组件和第一模具单元开模,此时在第一模具单元上形成了第一个汽车内饰的成品,在第三模具单元上形成了第三个汽车内饰的第一层;然后支撑柱旋转90度,具有第三个汽车内饰的第一层的第三模具单元旋转到下一工位,第四模具单元与第一模组件接近,第二模具单元与第二模组件接近,第三个汽车内饰的第一层在第三模具单元上进行冷却,冷却的同时,第一模组件和中心模组件的第四模具单元合模,并向其中注射第一材料,同时第二模组件和中心模组件的第二模具单元合模,并向其中注射第二材料,与此同时,具有第一个汽车内饰的成品的第一模具单元在空闲工位上被卸载,当注射完毕后,第一模组件和第四模具单元开模,同时第二模组件和第二模具单元开模,此时在第二模具单元上形成了第一个汽车内饰的成品,在第四模具单元上形成了第四个汽车内饰的第一层;此后,支撑柱继续旋转90度,四个模具单元分别在不同的工位上,每个模具单元都在同时执行操作,一个执行半成品的注塑,一个进行执行半成品的冷却,一个执行成品的注塑,一个进行成品的卸载,由于每个工位都在连续作业,因此,可以连续地制作汽车内饰,因此具有更高的加工效率。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模组件和第二模组件通过矩阵型分布的四个滑动轨滑动支撑,由中心布设的螺杆推动水平移动,滑动轨滑动地穿过滑动支架,螺杆穿过滑动支架的中心,通过轴承固定,在滑动支架的外侧设置内螺纹转盘,内螺纹转盘与螺杆配合,使得内螺纹转盘的旋转带动螺杆水平移动,以这种方式,第一模组件和第二模组件可以精确地移动,并且位置精度好。
进一步地,为更精确地合模,第一模组件和第二模组件上设置第一定位单元,中心模组件的每一个中心模具安装台上都设置第二定位单元,利用第二定位单元与第一定位单元的配合提高合模精度。在具体实施中,第一定位单元和第二定位单元都能够相对于其所安装的模具安装台(或中心模具安装台)调节位置,通过滑柱(或中心模具滑柱),定位板(或中心模具定位板)能够靠近或远离模具安装台(或中心模具安装台),通过调节螺栓(或中心模具调节螺栓)固定,这样可以根据不同厚度的模具(或中心模具)调节定位板(或中心模具定位板)的位置,使定位板(或中心模具定位板)的表面始终与模具(或中心模具)的表面平齐。因此,本发明的汽车内饰材料加工装置能够适应不同厚度的模具(或中心模具)的安装,能够生产不同规格的汽车内饰产品,这在生产同样形状但厚度不同的产品时特别有利,例如有些双层产品中间夹有薄膜图案,有些没有薄膜图案,因而厚度有差别,使用本发明的汽车内饰材料加工装置,不需要更换模具安装台。
特别有利地,利用第一定位单元和第二定位单元实现了自动锁模,第一定位单元的定位板上设置有母定位槽,第二定位单元的中心模具定位板上设置有公定位销,在竖直盲孔、弹簧、滑动销块、楔块、致动气缸的配合下,公定位销能够卡入母定位槽中,二者也能脱离结合,从而使第一定位单元和第二定位单元锁定或分离,因此不再需要手动锁模,工人劳动强度低。此外,配合定位板或中心模具定位板的位置调节,可以实现锁紧力的调节,例如需要增大锁紧力时,可以将定位板或中心模具定位板调整的更突出一些,这样,第一定位单元和第二定位单元锁紧时锁紧力更大。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变化。本发明的适用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附图标记列表:
100 加工装置
11 框架
12 滑动支架
13 滑动轨
14 螺杆
15 电机
16 内螺纹转盘
17 皮带
18 轴承部
20 中心模组件
21 旋转台
22 支撑柱
30 第一模组件
40 第二模组件
51 移动部
52 模具安装台
53 模具
54 固定部
55 定位板
56 调节螺栓
57 母定位槽
58 致动气缸
59 滑道
60 滑柱
61 螺栓孔
62 竖直盲孔
63 弹簧
64 滑动销块
65 梯形槽
66 楔形部
67 斜面
68 楔块
70 第一定位单元
71 公定位销
72 锥形面
73 卡钩
80 第二定位单元
91 注塑料入口
152 中心模具安装台
153 中心模具
154 中心模具固定部
155 中心模具定位板
156 中心模具调节螺栓
159 中心模具滑道
160 中心模具滑柱
161 中心模具螺栓孔。

Claims (10)

1.一种汽车内饰材料加工装置(100),包括:
框架(11);
第一模组件(30),设置在框架(11)内;
第二模组件(40),设置在框架(11)内,并与第一模组件(30)间隔开;以及
中心模组件(20),设置在框架(11)内,位于第一模组件(30)和第二模组件(40)之间,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心模组件(20)包括旋转台(21)和支撑柱(22),所述旋转台(21)设置在框架(11)上,所述支撑柱(22)固定设置在旋转台(21)上;
所述支撑柱(22)具有四个侧面,每个侧面上设置有一套模具单元;并且
所述旋转台(21)被配置为能够以90度的角度步进式地旋转,使得所述支撑柱(22)上的每一套模具单元都能与第一模组件(30)和第二模组件(40)相面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内饰材料加工装置(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心模组件(20)的沿水平方向的位置被固定;
第一模组件(30)被配置为能够沿朝向中心模组件(20)和远离中心模组件(20)的方向移动;
第二模组件(40)被配置为能够沿朝向中心模组件(20)和远离中心模组件(20)的方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内饰材料加工装置(100),其特征在于:
在框架(11)上设置有两个滑动支架(12),并且第一模组件(30)和第二模组件(40)中的每个上设置有矩阵型分布的四个滑动轨(13)以及一个螺杆(14),所述螺杆(14)设置在四个滑动轨(13)所围成的空间的中心,四个滑动轨(13)滑动地穿过滑动支架(12);
在滑动支架(12)上设置有内螺纹转盘(16),所述内螺纹转盘(16)的中心具有内螺纹,用于与螺杆(14)配合,使得所述内螺纹转盘(16)的旋转带动螺杆(14)水平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内饰材料加工装置(100),其特征在于,第一模组件(30)和第二模组件(40)均包括:
移动部(51);
模具安装台(52),设置在移动部(51)的面向中心模组件(20)的一侧上;和
模具(53),设置在模具安装台(52)的背离移动部(51)的一侧上。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内饰材料加工装置(100),其特征在于,中心模组件(20)的每一套模具单元包括:
中心模具安装台(152),设置在支撑柱(22)的侧面上;和
中心模具(153),设置在中心模具安装台(152)的背离支撑柱(22)的一侧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内饰材料加工装置(100),其特征在于:
在第一模组件(30)和第二模组件(40)的模具安装台(52)上分别设置有两个间隔开的第一定位单元(70),在第一模组件(30)和第二模组件(40)的模具(53)位于两个第一定位单元(70)之间;
中心模组件(20)的每个中心模具安装台(152)上分别设置有两个间隔开的第二定位单元(80),中心模组件(20)的每个中心模具(153)位于两个第二定位单元(80)之间;
其中,第二定位单元(80)与第一定位单元(70)相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内饰材料加工装置(100),其特征在于:
第一模组件(30)和第二模组件(40)的模具安装台(52)上设置有多个滑道(59)和螺栓孔(61),第一定位单元(70)包括定位板(55),定位板(55)上设置有多个滑柱(60),所述滑柱(60)伸入滑道(59)中,第一定位单元(70)还包括调节螺栓(56),所述调节螺栓(56)与螺栓孔(61)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内饰材料加工装置(100),其特征在于:
中心模组件(20)的中心模具安装台(152)上设置有多个中心模具滑道(159)和中心模具螺栓孔(161),第二定位单元(80)包括中心模具定位板(155),中心模具定位板(155)上设置有多个中心模具滑柱(160),所述中心模具滑柱(160)伸入中心模具滑道(159)中,第二定位单元(80)还包括中心模具调节螺栓(156),所述中心模具调节螺栓(156)与中心模具螺栓孔(161)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汽车内饰材料加工装置(100),其特征在于:
第一定位单元(70)的定位板(55)上设置有母定位槽(57);第二定位单元(80)的中心模具定位板(155)上设置有公定位销(71),所述公定位销(71)用于与母定位槽(57)配合以将第一定位单元(70)和第二定位单元(80)锁定;
第一定位单元(70)的定位板(55)上还设置有竖直盲孔(62),所述竖直盲孔(62)与母定位槽(57)连通,所述竖直盲孔(62)内设置有弹簧(63)和滑动销块(64),滑动销块(64)抵靠在弹簧(63)上并被配置为能够在竖直盲孔(62)内滑动,以使得滑动销块(64)能够回缩入竖直盲孔(62)内或伸入母定位槽(57)中;
所述滑动销块(64)具有梯形槽(65),梯形槽(65)的竖直下侧面为斜面(67),并且在梯形槽(65)内设置有能够沿斜面(67)滑动的楔块(68);所述第一定位单元(70)还包括致动气缸(58),所述致动气缸(58)与楔块(68)连接。
10.一种汽车内饰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内饰材料由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内饰材料加工装置(100)制造。
CN202310215248.9A 2023-03-08 2023-03-08 汽车内饰材料加工装置及汽车内饰材料 Active CN1158711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15248.9A CN115871165B (zh) 2023-03-08 2023-03-08 汽车内饰材料加工装置及汽车内饰材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15248.9A CN115871165B (zh) 2023-03-08 2023-03-08 汽车内饰材料加工装置及汽车内饰材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71165A true CN115871165A (zh) 2023-03-31
CN115871165B CN115871165B (zh) 2023-06-02

Family

ID=857619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215248.9A Active CN115871165B (zh) 2023-03-08 2023-03-08 汽车内饰材料加工装置及汽车内饰材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871165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70635A (zh) * 2006-01-23 2009-02-18 弗伯哈制造有限公司 用于多成分注塑模制的传送系统
CN204487935U (zh) * 2015-03-30 2015-07-22 浙江天合车灯有限公司 汽车灯具双色注塑模具的水平旋转结构
CN209207959U (zh) * 2018-11-20 2019-08-06 台州市欧威家具有限公司 无障碍内抽芯机构
CN212097386U (zh) * 2020-04-02 2020-12-08 宝利根(成都)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插销式锁模机构
CN216732694U (zh) * 2021-04-20 2022-06-14 深圳市安盛模具有限公司 多模共注塑设备
CN217293226U (zh) * 2022-03-29 2022-08-26 佛山市嘉德业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注塑机的锁模机架
CN218557810U (zh) * 2022-08-24 2023-03-03 嘉兴晟亚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车灯壳体注塑成型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70635A (zh) * 2006-01-23 2009-02-18 弗伯哈制造有限公司 用于多成分注塑模制的传送系统
CN204487935U (zh) * 2015-03-30 2015-07-22 浙江天合车灯有限公司 汽车灯具双色注塑模具的水平旋转结构
CN209207959U (zh) * 2018-11-20 2019-08-06 台州市欧威家具有限公司 无障碍内抽芯机构
CN212097386U (zh) * 2020-04-02 2020-12-08 宝利根(成都)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插销式锁模机构
CN216732694U (zh) * 2021-04-20 2022-06-14 深圳市安盛模具有限公司 多模共注塑设备
CN217293226U (zh) * 2022-03-29 2022-08-26 佛山市嘉德业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注塑机的锁模机架
CN218557810U (zh) * 2022-08-24 2023-03-03 嘉兴晟亚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车灯壳体注塑成型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71165B (zh) 2023-06-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613262B1 (en) Molding system with movable mold modules
EP2032341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lding and assembling plural-part plastic assemblies
WO2007113305A9 (de)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von mehrkomponentigen kunststoff-formteilen
JP2000516168A (ja) 多層プラスチック部材を製造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KR20060025193A (ko) 다 색상을 갖도록 사출 성형된 도어 패널 및 그 공정
CN112060508A (zh) 一种旋转脱模的多色车灯注塑模具
CN115871165A (zh) 汽车内饰材料加工装置及汽车内饰材料
US4233021A (en) Plastic bottle forming machine
US20060186575A1 (en) Multi-material mold and method of making multi-material parts
US6751998B2 (en) Method for forming a three dimensional object
EP3743256A1 (en) Injection molding device
US7270535B2 (en) Disc-molding mold, molded product, molding machine and disk-shaped member
CA2695927C (en) A mold for one-step injection blow molding plastic hollow container with single station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US20230373153A1 (en) Rotatable Mold Apparatus
CN215969894U (zh) 橡胶件成型模具及硫化机
CN212021460U (zh) 一种用于双色、包胶类滑板式注塑机
US4673347A (en) Multiple station, multiple clamp assembly blow molding machines
CN201275850Y (zh) 用来注塑车辆装饰件的模具装置
CN114953495A (zh) 一种汽车内饰件整体式的覆膜电镀工艺
CN112172199A (zh) 一种超薄异形曲面壳体rtm模具一体式基准面定位结构设计方法
KR20020064859A (ko) 회전방식에 의한 다중사출 금형장치
KR200280820Y1 (ko) 전기모터를 이용한 회전식 다중사출 금형장치
KR20000049735A (ko) 다중 사출 성형용 금형구조
CN220548642U (zh) 一种便于脱模的汽车油泵注塑模具
CN220008635U (zh) 一种双色注塑模具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12300 Xinqiao Qunyi Industrial Park, Danbei Town, Danyang City, Zhenjia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ngsu Linquan Automotive Parts Co.,Ltd.

Address before: 212300 Xinqiao Qunyi Industrial Park, Danbei Town, Danyang City, Zhenjia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LINGQUAN AUTO DECORATIVE PARTS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