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68937B - 睡眠监测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睡眠监测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68937B
CN115868937B CN202310009309.6A CN202310009309A CN115868937B CN 115868937 B CN115868937 B CN 115868937B CN 202310009309 A CN202310009309 A CN 202310009309A CN 115868937 B CN115868937 B CN 11586893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monitoring
transmission mode
monitoring data
clou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00930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868937A (zh
Inventor
代冲
谢宗宝
王海洋
王磊
代小亚
黄海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Baidu Netc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Baidu Netc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Baidu Netc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Baidu Netc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00930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68937B/zh
Publication of CN1158689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689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8689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689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Measured Signal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睡眠监测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和存储介质,涉及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物联网技术。具体实现方案为:获取待监测对象的至少一种监测数据;根据各所述监测数据所属类别,确定相应监测数据的目标传输方式;根据相应目标传输方式,向云端设备分别传输各所述监测数据,用于对所述待监测对象进行睡眠监测。根据本公开的技术,降低了睡眠监测的硬件成本,以及传输带宽需求。

Description

睡眠监测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物联网技术,具体设计一种睡眠监测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节奏的变快,睡眠问题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如何监测睡眠情况,成为关注自身健康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很多适合日常使用的睡眠监测产品不断问世,提高了睡眠监测的便捷性和普遍性。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睡眠监测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和存储介质。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睡眠监测方法,包括:
获取待监测对象的至少一种监测数据;
根据各监测数据所属类别,确定相应监测数据的目标传输方式;
根据相应目标传输方式,向云端设备分别传输各监测数据,用于对待监测对象进行睡眠监测。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存储器存储有可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指令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任意一种睡眠监测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睡眠监测设备,其中,睡眠监测设备中设置有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任意一种电子设备。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睡眠监测系统,包括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任意一种睡眠监测设备以及云端设备;
云端设备用于根据各监测数据对待监测对象进行睡眠监测。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存储有计算机指令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计算机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任意一种睡眠监测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技术,降低了睡眠监测的硬件成本,以及传输带宽需求。
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方案,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定。其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睡眠监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睡眠监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3A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睡眠监测系统的结构图;
图3B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雷达装置的结构图;
图3C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睡眠监测设备的软硬件技术架构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睡眠监测装置的结构图;
图5是用来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睡眠监测方法的电子设备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示范性实施例做出说明,其中包括本公开实施例的各种细节以助于理解,应当将它们认为仅仅是示范性的。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做出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会背离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同样,为了清楚和简明,以下的描述中省略了对公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睡眠监测方法和睡眠监测装置,适用于对待监测对象进行睡眠监测的场景中。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各睡眠监测方法,可以由睡眠监测装置执行,该装置可以采用软件和/或硬件实现,并具体配置于电子设备中,该电子设备可以是设置于睡眠监测设备中,且具备一定算力的数据处理芯片,本公开对此不作任何限定。
为了便于理解,首先对睡眠监测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参见图1所示的一种睡眠监测方法,包括:
S101、获取待监测对象的至少一种监测数据。
其中,待监测对象为用于进行睡眠监测的个体。
其中,监测数据可以是通过监测数据采集装置,对待监测对象在所处环境中采集到数据。其中,监测数据采集装置的种类为至少一种,相应的监测数据的种类为至少一种。本公开实施例对监测数据采集装置的具体类别不作任何限定,仅需保证所采集的监测数据能够作为睡眠监测的依据即可。
示例性地,可以直接从监测数据采集装置中获取监测数据,或者,从与监测数据采集装置具备通信连接的其他设备中,进行监测数据的获取,本公开对监测数据的具体获取方式,不作任何限定。
S102、根据各监测数据所属类别,确定相应监测数据的目标传输方式。
其中,监测数据所属类别可以是按照数据的功能类别或性质来划分,不同类别下的监测数据不同;目标传输方式用于表征向云端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时所使用的传输机制,不同类别的监测数据对应的目标传输方式不同。
在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可以根据监测数据的来源信息,确定各监测数据所属类别;根据所确定类别,确定相应监测数据的目标传输方式。
其中,来源信息用于表征监测数据对应的监测数据采集装置,不同监测数据采集装置所采集的监测数据,对应的目标传输方式不同。
示例性的,可以在监测数据中添加来源标识,用于区分不同监测数据的来源信息,并通过来源标识,确定该监测数据所属类别。其中,来源标识可以采用设定长度的字符串加以实现,本公开对来源标识的长度以及标识构成,不作任何限定,仅需保证能够区分不同监测数据即可。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区分监测数据的数据来源的方式,进行监测数据分类,从而确定不同监测数据所适配的目标传输方式,便捷性好,准确度高。
S103、根据相应目标传输方式,向云端设备分别传输各监测数据,用于对待监测对象进行睡眠监测。
示例性的,可以按照各监测数据对应的目标传输方式,向云端设备分别传输相应的监测数据;云端设备接收到各监测数据之后,根据各监测数据对监测对象进行睡眠监测,得到睡眠监测结果。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不同监测数据对应的目标传输方式不同,不同目标传输方式对应的数据传输时机也可能存在差异,因此,不同监测数据可能同时或先后传输至云端设备。
为了便于有效监控各监测数据的数据传输过程,可以针对各监测数据,创建不同的数据传输任务,独立完成不同监测数据的传输。
为了便于云端设备有效区分不同设备所传输的监测数据,还可以在每次进行监测数据传输时,在所传输数据中添加设备标识。其中,设备标识用于作为执行睡眠监测方法的电子设备的身份标识,唯一表征该设备的身份。为了便于进行设备标识和监测数据的区分,通常将设备标识设置为固定字节。其中,设备标识的字节长度可以由技术人员根据需要或经验进行设定或调整,或者通过大量试验进行确定。
为了避免出现数据恶意传输,给云端设备带来带宽资源的浪费,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还可以在向云端设备传输监测数据之间,建立与云端设备之间的可信传输通道。
示例性的,可以根据自身设备标识,和/或,基于自身设备标识和业务标识生成的注册密钥,建立与云端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仅在建立通信连接的基础上,进行后续不同监测数据的传输,否则,禁止向云端设备传输监测数据。
其中,业务标识用于表征该电子设备当前使用过程所使用的业务场景。业务标识可以由技术人员或设备使用方根据实际业务需求进行设置。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可以基于预设密钥生成算法,基于设备标识和业务标识,生成注册密钥,并将注册密钥作为执行睡眠监测方法的电子设备,后续与云端设备之间进行通信连接的基础。
在另一可选实施例中,还可以将业务标识作为注册密钥生成前的验证数据,用于验证该业务标识是否被授权;若是,则基于预设密钥升车鞥算法,基于设备标识,生成注册密钥;否则,禁止生成注册密钥。
在上述各可选实施例中,执行各注册密钥生成过程的设备可以是云端设备,或与云端设备具备通信连接的其他可信设备,用于进行设备注册。其中,前述预设密钥生成算法可以由技术人员根据需要或经验进行设置或调整,或通过大量试验反复确定。
具体的,向云端设备发送自身设备标识和/或注册密钥;若云端设备识别出接收到的数据,预先注册成功,且数据准确,则建立两者之间的通信连接,允许进行监测数据的传输;否则,不再建立两者之间的通信连接,禁止进行监测数据的传输。
为了避免重复建立通信连接,带来通信资源的浪费,可以仅在首次进行监测数据传输时,进行通信连接的建立,并在建立成功之后,不再重复建立连接,后续直接复用该通信连接即可。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引入设备标识和/或注册密钥,建立与云端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作为后续进行监测数据传输的基础,提高了监测数据传输的安全性,避免了监测数据的恶意传输给云端设备带来的带宽资源的占用和运算资源的浪费。
本公开实施例通过根据各监测数据所属类别,确定相应监测数据的目标传输方式,并采用相应目标传输方式,向云端设备分别传输监测数据,用于对待监测对象进行睡眠监测。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睡眠监测过程迁移到云端设备进行处理,降低了对睡眠监测方法执行设备的算力要求和硬件要求,从而降低了硬件成本。同时,不同监测数据采用不同的目标传输方式分别向云端设备传输数据,替代同步一致传输的方式,节约了与云端设备进行数据传输的传输带宽,且独立传输的方式,还便于进行数据传输过程的管理和维护。另外,根据监测数据所属类别进行目标传输方式的确定,便捷性好,准确度高,可操作性强。
在上述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公开还提供了一个可选实施例,在该实施例,将监测数据进一步细化为包括雷达数据、音频数据和环境数据中的至少一种,以提高监测数据的丰富性和多样性。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未详述部分,可参见其他实施例中的相关表述,在此不再赘述。
参见图2所示的一种睡眠监测方法,包括:
S201、获取待监测对象的至少一种监测数据;其中,监测数据包括雷达数据、音频数据和环境数据中的至少一种。
示例性地,可以采用不同的监测数据采集装置,进行不同监测数据的才。
其中,监测数据采集装置可以包括雷达装置,用于向待监测对象发射电磁波,并通过接收到的回波信号,生成雷达数据;监测数据采集装置可以包括音频采集装置,用于采集待监测对象所处环境的声音,并基于采集结果,生成音频数据;监测数据采集装置可以包括环境传感器,用于采集待监测对象所处环境的环境指标,并根据采集结果,生成环境数据。其中,环境指标包括温度、湿度和光强等中的至少一种;相应的,环境数据包括温度值、湿度值和光强度值等中的至少一种。其中,音频数据中可以包括鼾声等睡眠标志信息。
在一个具体实现方式中,雷达装置可以是毫米波雷达,提供了监测精度,同时缩小了硬件体积;音频采集装置可以是麦克风,提高了音频采集装置获取的便捷性和通用性;环境传感器可以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光强传感器等中的至少一种,便于进行不同环境指标下的环境数据的采集,提高了所采集环境数据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示例性地,监测数据可以包括前述雷达数据、音频数据和环境数据等中的至少一种,以提高监测数据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为睡眠监测结果的有效确定提供了数据支撑。
可选的,可以直接将回波数据作为雷达数据,供云端设备后续进行处理。或者可选的,还可以将回波数据进行预处理后,将预处理结果作为雷达数据,后续云端设备无需再对雷达数据进行预处理,直接可以采用雷达数据进行睡眠监测,得到睡眠监测结果。
其中,对雷达数据进行预处理可以由雷达装置自身实现,或者与雷达装置具备通信连接的其他设备实现。
在一个具体实现方式中,可以通过雷达装置中设置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 Processing,DSP),通过DSP对回波信号进行预处理,从而将大量睡眠监测的预处理运算,分散至众多的雷达装置中,减少了云端设备的运算量。
其中,预处理可以包括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 FFT)。由于FFT结果的数据量远小于回波信号的原始数据量,因此,还能够减少向云端设备的数据传输量,节约了数据传输带宽。
示例性的,可以采用相同或不同的数据传输协议,从监测数据采集设备中进行不同监测数据的获取。其中,数据传输协议可以由技术人员根据需要或经验进行设置或调整。例如,数据传输协议可以包括UART(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I2S(Inter-IC Sound,集成电路内置音频总线)、SPI(SerialPeripheral Interface,串行外设接口)、I2C(Inter-Integrated Circuit,同步串行总线)等通信协议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的,针对数据量较小的监测数据,如环境数据等,由于数据读取效率较低,可以直接通过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进行参与;针对数据量较大的监测数据,如雷达数据和音频数据等,可以通过DMA(Direct Memory Access,直接内存访问)来实现,不再由CPU参与,避免了CPU被大量通信功能的占用,从而减少了数据处理资源的浪费。
S202、根据各监测数据所属类别,确定相应监测数据的目标传输方式。
其中,目标传输方式可以包括定量传输方式、定时传输方式和被动传输方式等中的至少一种。定量传输方式可以理解为,在数据累计达到预设容量阈值的情况下,进行数据传输;定时传输方式可以理解为,按照预设时间频率,进行数据传输;被动传输方式可以理解为,收到传输指示的情况下,进行数据传输。其中,预设容量阈值、预设时间频率可以由技术人员或待监测对象根据需要或经验值进行设置或调整,或通过大量试验反复确定,本公开对两者的具体数值不作任何限定。其中,传输指示可以由待监测对象自身或待监测对象的关联用户触发生成,或者由云端设备自行下发,本公开对传输指示的生产方式不作任何限定。
S203、根据相应目标传输方式,向云端设备分别传输各监测数据,用于对待监测对象进行睡眠监测。
示例性地,针对数据量较多、且在睡眠监测过程中重要程度较高的监测数据,可以采用定量传输方式,向云端设备进行数据传输;针对数据量较多,且在睡眠监测过程之中重要程度相对较低的监测数据,可以采用被动传输方式,向云端设备进行数据传输;针对数据量较少或数值变化相对平稳的观测数据,可以采用定时传输方式,向云端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若监测数据为雷达数据,这将定量传输方式作为目标传输方式;相应的,当雷达数据累计达到预设容量阈值,将本次收集的雷达数据进行打包,并将打包结果传输至云端设备。
在另一可选实施例中,若监测数据为环境数据,则将定时传输方式作为目标传输方式;相应的,按照预设频率阈值,定时将未传输的环境数据进行打包,并将打包结果传输至云端设备。
在又一可选实施例中,若监测数据为音频数据,则将被动传输方式作为目标传输方式;相应的,当接收到传输指示,这将已收集的未传输音频数据进行打包,并将打包结果传输至云端设备。
可选的,可以获取云端设备发送启动传输指令;其中,启动传输指令由云端设备根据当前时段已上传雷达数据,确定待监测对象已入睡时生成;响应于启动传输指令,向云端设备传输音频数据中的入睡后片段。
由于雷达数据作为睡眠监测的主要数据,可以通过雷达数据直接分析出待监测对象是否已入睡。而音频数据中携带的鼾声等睡眠标志性信息,可以作为辅助数据,进行睡眠监测。因此,仅在待监测对象已入睡之后,所采集的音频数据,才具备监测意义。所以,首先由云端设备根据当前时段已上传的雷达数据,确定待监测对象是否已入睡,并在确定已入睡的情况下,向睡眠监测方法的执行设备,发送启动传输指令,用于指示向云端设备进行音频数据传输;执行设备接收到该启动传输指令之后,响应于该启动传输指令,确定音频数据中已入睡后片段,并向云端设备传输该入睡后片段。
可以理解的是,仅在待监测对象入睡后,进行音频数据中入睡后片段的传输,避免了进行大量入睡前的无效音频数据的传输,带来的传输带宽的浪费,节约了数据传输资源。
由于待监测对象入睡后的音频数据对睡眠监测才有意义,因此还可以通过避免进行入睡前部分的睡眠数据的采集,减少音频数据的采集量,从而提高所采集音频数据的有效率,提高音频采集设备的使用寿命。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还可以获取云端设备发送的启动采集指令;其追踪,启动采集指令由云端设备根据当前时段已上传雷达数据,确定待监测对象已入睡时生成;响应于启动采集指令,控制音频采集装置采集待监测对象的音频数据,并获取音频采集装置所采集的音频数据。
由于雷达数据作为睡眠监测的主要数据,可以通过雷达数据直接分析出待监测对象是否已入睡。而音频数据中携带的鼾声等睡眠标志性信息,可以作为辅助数据,进行睡眠监测。因此,仅在待监测对象已入睡之后,所采集的音频数据,才具备监测意义。所以,首先由云端设备根据当前时段已上传的雷达数据,确定待监测对象是否已入睡,并在确定已入睡的情况下,向睡眠监测方法的执行设备,发送启动采集指令,用于指示音频采集装置进行音频数据的采集。相应的,该执行设备在接收到该启动采集指令之后,响应于启动采集指令,控制音频采集设备采集待监测对象所处环境的音频数据,并从音频采集设备中获取所采集的音频数据。
其中,启动采集指令可以是与前述启动传输指令相同或不同的指令。为了避免多指令重复下发出现指令控制混乱的情况,还可以将启动采集指令和启动传输指令合并为同一指令,关联控制音频数据的采集和传输。
可以理解的是,仅在待监测对象入睡后,进行音频数据的入睡后片段的采集,避免了入睡前的无效音频数据的采集,带来的数据采集资源和存储资源的浪费,从而延长了音频采集装置的使用寿命。
由于音频数据中携带有辅助进行睡眠监测的标志信息,如鼾声等数据量较小,非标志信息等对应数据量较大,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还可以检测音频数据中的标志信息,并根据相应目标传输方式,仅向云端设备传输音频数据中的包括标志信息的片段。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可以避免进行全量音频数据的传输,减少了数据传输压力,同时避免了音频数据中关键信息的丢失,保证了睡眠监测结果的准确度。
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种检测方法,从音频数据中进行标志信息检测。例如,可以采用现有的鼾声检测算法,检测音频数据中的鼾声片段。
作为数据量较大,且重要程度较低的监测数据,在另一可选实施例中,还可以对音频数据进行压缩处理,并根据相应目标传输方式,向云端设备发送压缩后的音频数据,从而进一步减少向云端设备进行音频数据传输的数据量,节约数据传输带宽。
其中,对音频数据进行压缩处理所采用的压缩算法,可以由技术人员根据需要或经验进行设定或调整,本公开对此不作任何限定。例如,可以采用A律(A-Law)音频压缩算法。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针对雷达数据、音频数据和环境数据等,分别设置特定的目标传输方式,便于对上述各监测数据进行针对性传输,提高了上述各监测数据的传输有效性和丰富性,为睡眠监测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由于雷达数据和音频数据的数据量通常都较大,虽然两者采用的目标数据传输方式不同,但是仍旧存在雷达数据和音频数据中的至少部分,需要同时传输的情况。为了提高数据传输带宽不够的情况下,睡眠监测结果的准确度,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可以识别数据传输网络的网络性能;若网络性能较差,且至少部分雷达数据和音频数据需要同时发送,则根据相应目标传输方式,优先向云端设备传输雷达数据,和/或,延缓向云端设备传输音频数据。
示例性地,可以检测数据传输网络的网络性能指标;若网络性能指标的指标值小于预设指标值,则确定网络性能较差。其中,网络性能指标可以由技术人员根据需要或经验值进行设置或调整,本公开对所采用的网络性能指标的具体指标类别不作任何限定。其中,预设指标值可以由技术人员根据需要或经验值进行设定,或通过大量试验反复确定。不同网络性能指标对应的预设指标值可以相同或不同,本公开对此不作任何限定。在一个具体实现方式中,网络性能指标可以是网络信号强度或网络带宽等。
具体的,在网络性能较差,且存在至少部分雷达数据和音频数据的同时发送需求的情况下,根据雷达数据的定量传输方式,优先向云端设备传输雷达数据,并在雷达数据传输完毕之后,根据音频数据的被动传输方式,向云端设备继续传输音频数据。和/或,先延缓向云端设备传输音频数据,根据雷达数据的定量传输方式,向云端设备传输雷达数据,并在雷达数据传输完毕会后,根据音频数据的被动传输方式,向云端设备继续传输音频数据。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识别数据传输网络的网络性能,仅在网络性能较差,且存在至少部分雷达数据和音频数据的同时发送需求的情况下,根据相应目标传输方式,优先向云端设备传输雷达数据,和/或延缓向云端设备传输音频数据,避免了网络不佳情况下音频数据对带宽占用,导致对睡眠监测价值更高的雷达数据无法及时传输的情况发生,从而提高了网络不佳情概况下睡眠监测结果的准确度。
在上述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公开还提供了一个优选实施例,在该可选实施例中,对睡眠监测系统的硬件构成和软件架构,进行详细说明。
参见图3A所示的睡眠监测系统,包括用户端10、睡眠监测设备20和云端设备30。其中,睡眠监测设备20分别与用户端10和云端设备30通信连接。
其中,睡眠监测设备20用于采集待监测对象的至少一种监测数据,并将监测数据传输至云端设备30;云端设备30接收到各监测数据后,根据监测数据,对待监测对象进行睡眠监测,得到睡眠监测结果。该睡眠监测结果可以反馈至睡眠监测设备20进行输出,或者可以将睡眠监测结果发送至用户端10,通过用户端10的可视化界面,进行睡眠监测结果的输出展示。其中,睡眠监测结果可以包括不同睡眠阶段以及各睡眠阶段对应睡眠时长等中的至少一种。其中,睡眠阶段可以包括浅睡眠阶段、深睡眠阶段和快速眼动期阶段等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用户端10可以向睡眠监测设备20提供配网服务。示例性的,用户端10与睡眠监测设备20通过蓝牙等无线通信方式进行连接,并向睡眠监测设备20发送路由器的无线网络信息;睡眠监测设备20在接收到无线网络信息后,基于该无线网络信息连接无线通信网络,并在连接成功后,向用户端10发送自身设备标识,从而基于设备标识,进行用户端10与睡眠监测设备20的设备绑定。其中,设备绑定可以通过用户端10中的睡眠监测应用或小程序加以实现。其中,无线网络信息可以包括WiFi(Wireless Fidelity,无线保真)标识和WiFi密码等中的至少一种。
在另一可选实施例中,睡眠监测设备20需要预先在云端设备30中进行设备注册,从而避免未注册设备向云端设备30进行数据传输,带来的带宽资源的浪费。
示例性的,睡眠监测设备20将自身设备标识和业务标识发送至云端设备30;云端设备30在确定业务标识无误的情况下,根据睡眠监测设备20的设备标识生成注册密钥,并将注册密钥和相应设备标识进行留存,以供后续使用,同时将注册密钥反馈至睡眠监测设备20。睡眠监测设备20后续基于注册密钥和自身设备标识,向云端设备30发送通信连接建立请求;云端设备30根据注册密钥和设备标识,确定该睡眠监测设备是否预先注册,若是,则建立两者之间的通信连接,否则,禁止建立两者之间的通信连接。
示例性地,睡眠监测设备20,包括雷达装置21、声音采集装置22、环境传感器23以及功放装置24等监测数据采集装置;还可以包括主控装置25。
参见图3B所示的雷达装置结构图,其中,雷达装置包括雷达发射机、雷达接收机、MCU(Microcontroller Unit;微型控制单元)和DSP。其中,雷达发射机会向待监测对象发送线性调频波信号,经待监测对象反射后,由雷达接收机进行回波信号接收。其中,回波信号中携带有呼吸、频率和体动等特征信息,可以作为睡眠监测的重要数据。MCU将雷达接收机接收到的回波信号发送至DSP进行一维FFT变换,并将变换结果发送至图3A中的主控装置25,作为雷达数据发送至云端设备。其中,雷达装置可以是毫米波雷达。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雷达装置自身设置的DSP进行一维FFT,能够减少后续云端设备中的数据云端量,同时减少向云端设备的数据传输量,减轻了网络输出压力。
其中,雷达发射机内部会产生线性调频波信号,依次经过数/模转换器(将线性调频波数字信号转化为模拟信号)、功率放大器(将模拟信号放大)后,通过天线进行发射;雷达接收机可以通过内部设置的有低噪声放大器(将天线捕获到的微弱信号放大)、混频器(计算中频信号)、低通滤波器(降低信号中的噪声)、模/数转换器(将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后,得到回波信号。
示例性的,音频采集装置22用于采集待监测对象所处环境光的音频数据。其中,音频数据中可以包括鼾声,作为睡眠监测的重要数据;还可以包括环境噪声,用于辅助进行睡眠监测。在一个具体实现方式中,音频采集装置22可以是麦克风。
示例性的,环境传感器23用于采集待监测对象所处环境中不同环境指标对应的环境数据。其中,环境指标可以包括温度、湿度和光强等中的至少一种。相应的,环境传感器23可以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光强传感器等中的至少一种。
示例性的,功放装置24可以播放催眠音乐。其中,睡眠音乐可以在用户端进行设置或选取等。可选的,功放装置24还可以输出信息提示。其中,信息提示可以是配网信息提示等,如用户端与睡眠监测设备已连接、正在联网、联网成功、联网失败等提示信息。
示例性的,主控装置25作为睡眠监测设备的控制中枢,用于进行雷达数据、环境数据和音频数据等监测数据的收集,并将所收集的监测数据,通过预设通信协议,网络传输至云端设备,用于睡眠监测。其中,预设通信协议可以包括SPI、UART、I2C等协议中的至少一种。
以上将结合睡眠监测设备的图3C所示的睡眠监测设备的软硬件技术架构图,对睡眠监测设备进行详述。
参见图3C,睡眠监测设备中设置有硬件层、设备驱动层、端侧业务层和通信层。
示例性的,硬件层中包括雷达装置、音频采集装置、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强传感器和功放等。具体可参见前述实施例的相关表述,在此不再赘述。
示例性的,设备驱动层用于负责与硬件层的各硬件之间的通信,以及监测数据的存储。
可选的,主控装置只作为设备驱动层的核心,通过预设标准协议与硬件层的各硬件装置进行通信,收集不同类别的监测设备。其可以根据通信数据量的大小和格式,设置不同的预设通讯协议,包括不限于UART、I2S、SPI、I2C等通信协议。
示例性的,针对雷达数据和音频数据等数据量较大的监测数据,在通信过程中,如果CPU(也即主控装置)参与其中,需要消耗大量的CPU资源,CPU会被大量的数据通信功能占用,无法实现控制中枢作用。因此,涉及大量数据传输的协议,可以基于DMA来实现;针对环境数据等小数据量的监测数据,由于读取效率不高,可以通过CPU介入。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设备驱动层可以根据存储器属性的不同,设置有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和ROM(Read-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
可选的,RAM用于进行监测数据等与睡眠监测直接相关数据的存储。由于睡眠监测设备中涉及到大量的监测数据,主控装置自带的片上RAM容量有限,因此,在设备驱动层中还可以设置片外RAM,作为片上RAM的扩展。其中,片外RAM的数据读取效率较低,但是容量通常较大。为了保证睡眠监测设备的正常运行,还可以根据所存储数据的类型不同,将片上RAM划分为用于存储代码运行时的可在执行指令的IRAM(Instruction Random AccessMemory,命令随机存取存储器),以及专用于存储数据的DRAM(Data Random AccessMemory,数据随机存取存储器)。
可选的,ROM用于进行睡眠监测设备运行过程中附加功能相关数据的存储。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主控装置自带的片上ROM中,可以存储蓝牙配网的语音播报音频等。
为了有效应对非联网状态下,睡眠监测设备的监测数据存储问题,还可以在设备驱动层中设置可移动存储卡,以供线性进行监测数据的存储和使用。
示例性的,端侧业务层可以同软件实现雷达数据、音频数据和环境数据等的处理。可以按照功能逻辑划分为业务数据处理层和业务支持层。
针对业务数据处理层,可以分别针对雷达数据、音频数据和环境数据,分别设置独立的数据处理任务,单独进行数据打包和传输。
针对雷达数据,当雷达数据累计达到预设容量阈值时,将相应容量的累计数据进行打包,上传至云端设备。其中,预设容量阈值可以由技术人员根据需要或经验值进行设置或调整。
针对音频数据,当接收到启动传输指令后,开始控制音频采集装置进行音频数据采集,并对音频数据进行鼾声识别,仅将所采集的音频数据中的鼾声片段经音频压缩后,打包上传至云端设备。其中,启动传输指令由云端设备基于接收到的雷达数据识别出待监测对象已入睡时生成。
针对环境数据,包括温度、湿度和光强度等,按照预设频率阈值,向云端设备打包传输。其中,预设频率阈值可以由技术人员根据需要或经验值进行设置或调整。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环境噪声强度可以基于音频数据生成,并作为环境数据中的一种,进行后续的数据传输。
值得在注意的是,由于雷达数据的数量较多且重要程度较高,当网络不佳的情况下,还可引入优先级控制策略,也即在网络带宽无法同时支持进行雷达数据和音频数据传输时,可以优先保障雷达数据的传输,延后进行音频数据的传输。
为了保证各监测数据互不耦合互不干扰,雷达数据、音频数据和环境数据等均各自打包,互不影响。为了保证云端设备能有效区分不同睡眠监测设备的监测数据,可以在数据包开头添加固定字节的设备标识。
为了保证主控装置与云端设备的时间一致性,还可以在主控装置上采用片上或片外RTC(Real_Time Clock,实时时钟)芯片。在睡眠监测设备开机或每隔设定时段后,主控装置与云端设备的NTP(Network Time Protocol,网络时间协议)服务端交互获取网络时间,并同步到RTC时钟芯片中。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还可以引入OTA(Over-the-Air Technology,空中下载技术),实现云端设备和主控装置之间的数据交互,实现从云端设备下载最新版本的软件包,升级主控装置或雷达装置等的软件。
作为上述各睡眠监测方法的实现,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实施上述各睡眠监测方法的执行装置的可选实施例。
参见图4所示的一种睡眠监测装置400,包括:监测数据获取模块401、目标传输方式确定模块402和监测数据传输模块403。其中,
监测数据获取模块401,用于获取待监测对象的至少一种监测数据;
目标传输方式确定模块402,用于根据各所述监测数据所属类别,确定相应监测数据的目标传输方式;
监测数据传输模块403,用于根据相应目标传输方式,向云端设备分别传输各所述监测数据,用于对所述待监测对象进行睡眠监测。
本公开实施例通过根据各监测数据所属类别,确定相应监测数据的目标传输方式,并采用相应目标传输方式,向云端设备分别传输监测数据,用于对待监测对象进行睡眠监测。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睡眠监测过程迁移到云端设备进行处理,降低了对睡眠监测方法执行设备的算力要求和硬件要求,从而降低了硬件成本。同时,不同监测数据采用不同的目标传输方式分别向云端设备传输数据,替代同步一致传输的方式,节约了与云端设备进行数据传输的传输带宽,且独立传输的方式,还便于进行数据传输过程的管理和维护。另外,根据监测数据所属类别进行目标传输方式的确定,便捷性好,准确度高,可操作性强。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目标传输方式确定模块402,包括:
所属类别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各所述监测数据的来源信息,确定相应监测数据的所属类别;
目标传输方式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确定类别,确定相应监测数据的目标传输方式。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监测数据包括雷达数据、音频数据和环境数据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目标传输方式确定模块402,包括:
定量传方式确定单元,用于若所述监测数据为雷达数据,则将定量传输方式作为所述目标传输方式;
被动传输方式确定单元,用于若所述监测数据为音频数据,则将被动传输方式作为所述目标传输方式;
定时传输方式确定单元,用于若所述监测数据为环境数据,则将定时传输方式作为所述目标传输方式。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监测数据传输模块403,包括:
网络性能识别单元,用于识别数据传输网络的网络性能;
优先延缓传输单元,用于若所述网络性能较差,且至少部分所述雷达数据和所述音频数据需要同时发送,则根据相应目标传输方式,优先向所述云端设备传输所述雷达数据,和/或,延缓向所述云端设备传输所述音频数据。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监测数据传输模块403,包括:
启动传输指令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云端设备发送的启动传输指令;其中,所述启动传输指令由所述云端设备,根据当前时段已上传雷达数据,确定所述待监测对象已入睡时生成;
被动传输单元,用于响应于所述启动传输指令,向所述云端设备传输音频数据中的入睡后片段。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监测数据传输模块403,包括:
标志片段传输单元,用于检测所述音频数据中的标志信息,并根据相应目标传输方式,向所述云端设备传输所述音频数据中的包括所述标志信息的片段;其中,所述标志信息包括鼾声;
和/或,
压缩数据传输单元,用于将所述音频数据进行压缩处理,并根据相应目标传输方式,向所述云端设备发送压缩后的音频数据。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监测数据获取模块401,包括:
启动采集指令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云端设备发送的启动采集指令;其中,所述启动采集指令由所述云端设备,根据当前时段已上传雷达数据,确定所述待监测对象已入睡时生成;
控制采集单元,用于响应于所述启动采集指令,控制音频采集装置采集所述待监测对象的音频数据;
音频数据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音频采集装置所采集的音频数据。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雷达数据由雷达装置对自身采集的回波信号进行预处理得到。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预处理包括快速傅里叶变换。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通信连接建立模块,用于在所述根据相应目标传输方式,向云端设备分别传输各所述监测数据之前,根据自身设备标识,和/或,基于自身设备标识和业务标识生成的注册密钥,建立与所述云端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
上述睡眠监测装置可执行本公开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睡眠监测方法,具备执行睡眠监测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
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中,所涉及的监测数据的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和公开等处理,均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且不违背公序良俗。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和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
图5示出了可以用来实施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示例电子设备500的示意性框图。电子设备旨在表示各种形式的数字计算机,诸如,膝上型计算机、台式计算机、工作台、个人数字助理、服务器、刀片式服务器、大型计算机、和其它适合的计算机。电子设备还可以表示各种形式的移动装置,诸如,个人数字处理、蜂窝电话、智能电话、可穿戴设备和其它类似的计算装置。本文所示的部件、它们的连接和关系、以及它们的功能仅仅作为示例,并且不意在限制本文中描述的和/或者要求的本公开的实现。
如图5所示,设备500包括计算单元5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502中的计算机程序或者从存储单元5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503中的计算机程序,来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 503中,还可存储设备50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计算单元501、ROM 502以及RAM 503通过总线5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接口505也连接至总线504。
设备500中的多个部件连接至I/O接口505,包括:输入单元506,例如键盘、鼠标等;输出单元507,例如各种类型的显示器、扬声器等;存储单元508,例如磁盘、光盘等;以及通信单元509,例如网卡、调制解调器、无线通信收发机等。通信单元509允许设备500通过诸如因特网的计算机网络和/或各种电信网络与其他设备交换信息/数据。
计算单元501可以是各种具有处理和计算能力的通用和/或专用处理组件。计算单元501的一些示例包括但不限于中央处理单元(CPU)、图形处理单元(GPU)、各种专用的人工智能(AI)计算芯片、各种运行机器学习模型算法的计算单元、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以及任何适当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等。计算单元501执行上文所描述的各个方法和处理,例如睡眠监测方法。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睡眠监测方法可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其被有形地包含于机器可读介质,例如存储单元508。在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的部分或者全部可以经由ROM 502和/或通信单元509而被载入和/或安装到设备500上。当计算机程序加载到RAM 503并由计算单元501执行时,可以执行上文描述的睡眠监测方法的一个或多个步骤。备选地,在其他实施例中,计算单元501可以通过其他任何适当的方式(例如,借助于固件)而被配置为执行睡眠监测方法。
本文中以上描述的系统和技术的各种实施方式可以在数字电子电路系统、集成电路系统、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专用集成电路(ASIC)、专用标准产品(ASSP)、芯片上系统的系统(SOC)、复杂可编程逻辑设备(CPLD)、计算机硬件、固件、软件、和/或它们的组合中实现。这些各种实施方式可以包括:实施在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中,该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可在包括至少一个可编程处理器的可编程系统上执行和/或解释,该可编程处理器可以是专用或者通用可编程处理器,可以从存储系统、至少一个输入装置、和至少一个输出装置接收数据和指令,并且将数据和指令传输至该存储系统、该至少一个输入装置、和该至少一个输出装置。
用于实施本公开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编程语言的任何组合来编写。这些程序代码可以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或控制器,使得程序代码当由处理器或控制器执行时使流程图和/或框图中所规定的功能/操作被实施。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在机器上执行、部分地在机器上执行,作为独立软件包部分地在机器上执行且部分地在远程机器上执行或完全在远程机器或服务器上执行。
在本公开的上下文中,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有形的介质,其可以包含或存储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使用或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结合地使用的程序。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机器可读信号介质或机器可读储存介质。机器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子的、磁性的、光学的、电磁的、红外的、或半导体系统、装置或设备,或者上述内容的任何合适组合。机器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示例会包括基于一个或多个线的电气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快闪存储器)、光纤、便捷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学储存设备、磁储存设备、或上述内容的任何合适组合。
为了提供与用户的交互,可以在计算机上实施此处描述的系统和技术,该计算机具有:用于向用户显示信息的显示装置(例如,CRT(阴极射线管)或者LCD(液晶显示器)监视器);以及键盘和指向装置(例如,鼠标或者轨迹球),用户可以通过该键盘和该指向装置来将输入提供给计算机。其它种类的装置还可以用于提供与用户的交互;例如,提供给用户的反馈可以是任何形式的传感反馈(例如,视觉反馈、听觉反馈、或者触觉反馈);并且可以用任何形式(包括声输入、语音输入或者、触觉输入)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
可以将此处描述的系统和技术实施在包括后台部件的计算系统(例如,5作为数据服务器)、或者包括中间件部件的计算系统(例如,应用服务器)、或者包括前端部件的计算系统(例如,具有图形用户界面或者网络浏览器的用户计算机,用户可以通过该图形用户界面或者该网络浏览器来与此处描述的系统和技术的实施方式交互)、或者包括这种后台部件、中间件部
件、或者前端部件的任何组合的计算系统中。可以通过任何形式或者介质0的数字数据通信(例如,通信网络)来将系统的部件相互连接。通信网络的示例包括: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互联网。
计算机系统可以包括客户端和服务器。客户端和服务器一般远离彼此并且通常通过通信网络进行交互。通过在相应的计算机上运行并且彼此具
有客户端-服务器关系的计算机程序来产生客户端和服务器的关系。服务器5可以是云服务器,又称为云计算服务器或云主机,是云计算服务体系中的一项主机产品,以解决了传统物理主机与VPS服务中,存在的管理难度大,业务扩展性弱的缺陷。服务器也可以为分布式系统的服务器,或者是结合了区块链的服务器。
人工智能是研究使计算机来模拟人的某些思维过程和智能行为(如学0习、推理、思考、规划等)的学科,既有硬件层面的技术也有软件层面的技术。人工智能硬件技术一般包括如传感器、专用人工智能芯片、云计算、分布式存储、大数据处理等技术;人工智能软件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视觉技术、语音识别技术、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及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技术、大数据处理技术、知识图谱技术等几大方向。
5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指的是通过网络接入弹性可扩展的共享
物理或虚拟资源池,资源可以包括服务器、操作系统、网络、软件、应用和存储设备等,并可以按需、自服务的方式对资源进行部署和管理的技术体系。通过云计算技术,可以为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应用、模型训练提供高效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
0应该理解,可以使用上面所示的各种形式的流程,重新排序、增加或删除步骤。例如,本公开中记载的各步骤可以并行地执行也可以顺序地执行也可以不同的次序执行,只要能够实现本公开提供的技术方案所期望的结果,本文在此不进行限制。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公开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的是,根据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代。任何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7)

1.一种睡眠监测方法,包括:
获取待监测对象的至少一种监测数据;
根据各所述监测数据所属类别,确定相应监测数据的目标传输方式;
根据相应目标传输方式,向云端设备分别传输各所述监测数据,用于对所述待监测对象进行睡眠监测;
其中,所述根据各所述监测数据所属类别,确定相应监测数据的目标传输方式,包括:
若所述监测数据为雷达数据,则将定量传输方式作为所述目标传输方式;所述雷达数据由雷达装置对自身采集的回波信号进行预处理得到;
若所述监测数据为音频数据,则将被动传输方式作为所述目标传输方式;
相应的,根据相应目标传输方式,向云端设备分别传输各所述监测数据包括:
当雷达数据累计达到预设容量阈值,将本次收集的雷达数据进行打包,并将打包结果传输至云端设备;
若所述目标传输方式为所述被动传输方式,则获取所述云端设备发送的启动传输指令;其中,所述启动传输指令由所述云端设备,根据当前时段已上传雷达数据,确定所述待监测对象已入睡时生成;
响应于所述启动传输指令,向所述云端设备传输音频数据中的包含标志信息的片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根据各所述监测数据所属类别,确定相应监测数据的目标传输方式,包括:
根据各所述监测数据的来源信息,确定相应监测数据的所属类别;
根据所确定类别,确定相应监测数据的目标传输方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监测数据还包括环境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根据各所述监测数据所属类别,确定相应监测数据的目标传输方式,还包括:
若所述监测数据为环境数据,则将定时传输方式作为所述目标传输方式。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根据相应目标传输方式,向云端设备分别传输各所述监测数据,包括:
识别数据传输网络的网络性能;
若所述网络性能较差,且至少部分所述雷达数据和所述音频数据需要同时发送,则根据相应目标传输方式,优先向所述云端设备传输所述雷达数据,和/或,延缓向所述云端设备传输所述音频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若所述监测数据包括所述音频数据,则所述根据相应目标传输方式,向云端设备分别传输各所述监测数据,包括:
检测所述音频数据中的标志信息,并根据相应目标传输方式,向所述云端设备传输所述音频数据中的包括所述标志信息的片段;其中,所述标志信息包括鼾声;
和/或,
将所述音频数据进行压缩处理,并根据相应目标传输方式,向所述云端设备发送压缩后的音频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若所述监测数据包括所述音频数据,则所述获取待监测对象的至少一种监测数据,包括:
获取所述云端设备发送的启动采集指令;其中,所述启动采集指令由所述云端设备,根据当前时段已上传雷达数据,确定所述待监测对象已入睡时生成;
响应于所述启动采集指令,控制音频采集装置采集所述待监测对象的音频数据;
获取所述音频采集装置所采集的音频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预处理包括快速傅里叶变换。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根据相应目标传输方式,向云端设备分别传输各所述监测数据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自身设备标识,和/或,基于自身设备标识和业务标识生成的注册密钥,建立与所述云端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
10.一种睡眠监测装置,包括:
监测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监测对象的至少一种监测数据;
目标传输方式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各所述监测数据所属类别,确定相应监测数据的目标传输方式;
监测数据传输模块,用于根据相应目标传输方式,向云端设备分别传输各所述监测数据,用于对所述待监测对象进行睡眠监测;
所述目标传输方式确定模块,包括:
定量传方式确定单元,用于若所述监测数据为雷达数据,则将定量传输方式作为所述目标传输方式;所述雷达数据由雷达装置对自身采集的回波信号进行预处理得到;相应的监测数据传输模块,用于当雷达数据累计达到预设容量阈值,将本次收集的雷达数据进行打包,并将打包结果传输至云端设备;
被动传输方式确定单元,用于若所述监测数据为音频数据,则将被动传输方式作为所述目标传输方式;
所述监测数据传输模块,包括:
启动传输指令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云端设备发送的启动传输指令;其中,所述启动传输指令由所述云端设备,根据当前时段已上传雷达数据,确定所述待监测对象已入睡时生成;
被动传输单元,用于响应于所述启动传输指令,向所述云端设备传输音频数据中的的包含标志信息的片段。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目标传输方式确定模块,包括:
所属类别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各所述监测数据的来源信息,确定相应监测数据的所属类别;
目标传输方式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确定类别,确定相应监测数据的目标传输方式。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中,监测数据还包括环境数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目标传输方式确定模块,还包括:
定量传方式确定单元,用于若所述监测数据为雷达数据,则将定量传输方式作为所述目标传输方式;
被动传输方式确定单元,用于若所述监测数据为音频数据,则将被动传输方式作为所述目标传输方式;
定时传输方式确定单元,用于若所述监测数据为环境数据,则将定时传输方式作为所述目标传输方式。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监测数据传输模块,包括:
网络性能识别单元,用于识别数据传输网络的网络性能;
优先延缓传输单元,用于若所述网络性能较差,且至少部分所述雷达数据和所述音频数据需要同时发送,则根据相应目标传输方式,优先向所述云端设备传输所述雷达数据,和/或,延缓向所述云端设备传输所述音频数据。
15.根据权利要求12-14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监测数据传输模块,包括:
标志片段传输单元,用于检测所述音频数据中的标志信息,并根据相应目标传输方式,向所述云端设备传输所述音频数据中的包括所述标志信息的片段;其中,所述标志信息包括鼾声;
和/或,
压缩数据传输单元,用于将所述音频数据进行压缩处理,并根据相应目标传输方式,向所述云端设备发送压缩后的音频数据。
16.根据权利要求12-14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监测数据获取模块,包括:
启动采集指令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云端设备发送的启动采集指令;其中,所述启动采集指令由所述云端设备,根据当前时段已上传雷达数据,确定所述待监测对象已入睡时生成;
控制采集单元,用于响应于所述启动采集指令,控制音频采集装置采集所述待监测对象的音频数据;
音频数据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音频采集装置所采集的音频数据。
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预处理包括快速傅里叶变换。
18.根据权利要求10-14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通信连接建立模块,用于在所述根据相应目标传输方式,向云端设备分别传输各所述监测数据之前,根据自身设备标识,和/或,基于自身设备标识和业务标识生成的注册密钥,建立与所述云端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
19.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睡眠监测方法。
20.一种睡眠监测设备,其中,所述睡眠监测设备中设置有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子设备。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睡眠监测设备,还包括至少一种监测数据采集装置,用于采集待监测对象的不同监测数据。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睡眠监测设备,其中,所述监测数据采集装置包括下述至少一种:音频采集装置、雷达装置、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光强传感器。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睡眠监测设备,其中,所述雷达装置中设置有对回波信号进行预处理的数字信号处理器。
24.一种睡眠监测系统,包括权利要求20-23任一项所述的睡眠监测设备,以及云端设备;
所述云端设备用于根据各监测数据对所述待监测对象进行睡眠监测。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睡眠监测系统,还包括用户端,用于输出睡眠监测结果。
26.一种存储有计算机指令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睡眠监测方法。
27.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睡眠监测方法的步骤。
CN202310009309.6A 2023-01-04 2023-01-04 睡眠监测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158689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09309.6A CN115868937B (zh) 2023-01-04 2023-01-04 睡眠监测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09309.6A CN115868937B (zh) 2023-01-04 2023-01-04 睡眠监测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68937A CN115868937A (zh) 2023-03-31
CN115868937B true CN115868937B (zh) 2024-05-14

Family

ID=857580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009309.6A Active CN115868937B (zh) 2023-01-04 2023-01-04 睡眠监测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868937B (zh)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87279A (ja) * 1999-03-31 2000-10-13 Fujitsu Denso Ltd 遠隔監視システム及び遠隔監視方法
CN103536287A (zh) * 2012-07-11 2014-01-29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医学成像设备的远程监测维护系统及方法
CN104469903A (zh) * 2014-11-12 2015-03-25 成都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无线传感网络中数据存储减少数据冗余的方法
CN106165524A (zh) * 2014-01-29 2016-11-23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用于设备到设备发现或通信的资源选择
CN106572094A (zh) * 2016-10-31 2017-04-19 高峰 基于规范数据链格式的智能认证系统
CN107332860A (zh) * 2017-08-10 2017-11-07 上海梁维贸易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08937867A (zh) * 2018-06-29 2018-12-07 出门问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睡眠状态的监测方法及装置
CN111258725A (zh) * 2020-01-17 2020-06-09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US10826814B1 (en) * 2015-09-30 2020-11-03 Alarm.Com Incorporated Dynamic availability-based wireless data transmission
CN212211033U (zh) * 2020-07-14 2020-12-22 西安华谱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力电缆状态诊断系统的智能网关
CN112716474A (zh) * 2021-01-20 2021-04-30 复旦大学 基于生物微波雷达的非接触式睡眠状态监测方法和系统
CN112806975A (zh) * 2021-02-01 2021-05-18 深圳益卡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基于毫米波雷达的睡眠监测装置、方法及介质
WO2022035526A1 (en) * 2020-08-11 2022-02-17 Google Llc Contactless sleep detection and disturbance attribution
CN114153688A (zh) * 2021-11-15 2022-03-08 南方电网深圳数字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于云平台的分布式监控方法及装置
CN114176511A (zh) * 2021-11-03 2022-03-15 深圳绿米联创科技有限公司 睡眠监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2240843A1 (en) * 2021-05-11 2022-11-17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Wearable ultrasound imaging device for imaging the heart and other internal tissue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213309B2 (en) * 2008-12-22 2012-07-03 Broadcom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ducing latency and reservation request overhead in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CN107005461B (zh) * 2014-12-08 2020-08-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07171699A (zh) * 2016-03-03 2017-09-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KR20220034715A (ko) * 2019-07-12 2022-03-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를 송수신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11570712B2 (en) * 2019-10-31 2023-01-31 Cognitive Systems Corp. Varying a rate of eliciting MIMO transmissions from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s

Patent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87279A (ja) * 1999-03-31 2000-10-13 Fujitsu Denso Ltd 遠隔監視システム及び遠隔監視方法
CN103536287A (zh) * 2012-07-11 2014-01-29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医学成像设备的远程监测维护系统及方法
CN106165524A (zh) * 2014-01-29 2016-11-23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用于设备到设备发现或通信的资源选择
CN104469903A (zh) * 2014-11-12 2015-03-25 成都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无线传感网络中数据存储减少数据冗余的方法
US10826814B1 (en) * 2015-09-30 2020-11-03 Alarm.Com Incorporated Dynamic availability-based wireless data transmission
CN106572094A (zh) * 2016-10-31 2017-04-19 高峰 基于规范数据链格式的智能认证系统
CN107332860A (zh) * 2017-08-10 2017-11-07 上海梁维贸易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08937867A (zh) * 2018-06-29 2018-12-07 出门问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睡眠状态的监测方法及装置
CN111258725A (zh) * 2020-01-17 2020-06-09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212211033U (zh) * 2020-07-14 2020-12-22 西安华谱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力电缆状态诊断系统的智能网关
WO2022035526A1 (en) * 2020-08-11 2022-02-17 Google Llc Contactless sleep detection and disturbance attribution
CN112716474A (zh) * 2021-01-20 2021-04-30 复旦大学 基于生物微波雷达的非接触式睡眠状态监测方法和系统
CN112806975A (zh) * 2021-02-01 2021-05-18 深圳益卡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基于毫米波雷达的睡眠监测装置、方法及介质
WO2022240843A1 (en) * 2021-05-11 2022-11-17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Wearable ultrasound imaging device for imaging the heart and other internal tissue
CN114176511A (zh) * 2021-11-03 2022-03-15 深圳绿米联创科技有限公司 睡眠监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153688A (zh) * 2021-11-15 2022-03-08 南方电网深圳数字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于云平台的分布式监控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68937A (zh) 2023-03-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58483A (zh) 智能设备、语音唤醒方法、语音唤醒装置及存储介质
US10368312B2 (e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detecting device power
CN107005461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US11071905B1 (en)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llecting and utilizing big data for online gameplay
CN110535978B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系统及智能穿戴式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8093664B (zh) 无线功率发送方法和设备
KR20190021113A (ko) 전자 장치 및 그의 스트레스 측정 방법
CN109872710B (zh) 音效调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US9542837B2 (en) Ulifecare management service method and device using adaptive control protocol for USN interface
US11291024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monitoring
CN115868937B (zh) 睡眠监测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和存储介质
CN110209335A (zh) 智能终端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3961289A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WO2024022406A1 (zh) 一种MiFi设备及其功率调节方法、电子设备和系统
CN108925014B (zh) 一种光源亮度控制方法、系统以及设备
Grützmacher et al. Towards energy efficient sensor nodes for online activity recognition
CN115481650A (zh) 基于注意力检测的安全生产监控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873003B (zh) 物联网中存储端和通信端之间的数据传输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1091827B (zh) 语音导览方法及装置、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838477A (zh) 音频数据包的丢包恢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16209391A2 (en) Group management of devices methods, apparatuses, and systems
CN112201239B (zh) 目标设备的确定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CN103284700A (zh) 智能体温计及体温监测系统
CN110418245B (zh) 一种降低蓝牙音箱反应延迟的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7195924A (zh) 一种终端近场通信匹配方法、装置、智能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