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63381A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63381A
CN115863381A CN202211733785.4A CN202211733785A CN115863381A CN 115863381 A CN115863381 A CN 115863381A CN 202211733785 A CN202211733785 A CN 202211733785A CN 115863381 A CN115863381 A CN 1158633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display panel
type
micro light
emi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73378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方丽婷
林艳
张亚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73378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63381A/zh
Publication of CN1158633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6338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方法及装置显示面板,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用于使显示面板实现双面显示,减薄显示面板的厚度。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出光侧和第二出光侧;驱动层包括第一驱动电路和第二驱动电路;显示层至少包括第一类微型发光元件和第二类微型发光元件,第一类微型发光元件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面积与第二类微型发光元件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面积不同;第一类微型发光元件与第一驱动电路电连接,第二类微型发光元件与第二驱动电路电连接;第一类微型发光元件由第一出光侧出光,第二类微型发光元件由第二出光侧出光;第一类微型发光元件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和第二类微型发光元件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错开。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包括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 Light Emitting-Diode,简称Micro LED)在内的发光技术因具有响应快、色域宽、视角大、亮度高等特点,逐渐成为手机、电视、电脑等显示器的主流显示技术。
如何对微型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的显示性能进行改进,成为相关技术人员的研究重点。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用以使显示面板实现双面显示,以及,减薄显示面板的厚度。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沿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出光侧和第二出光侧;
基板;
驱动层,位于基板的一侧,驱动层包括第一驱动电路和第二驱动电路;
显示层,位于驱动层远离基板的一侧,显示层包括多个微型发光元件,多个微型发光元件至少包括第一类微型发光元件和第二类微型发光元件,第一类微型发光元件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面积与第二类微型发光元件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面积不同;第一类微型发光元件与第一驱动电路电连接,第二类微型发光元件与第二驱动电路电连接;第一类微型发光元件由第一出光侧出光,第二类微型发光元件由第二出光侧出光;第一类微型发光元件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和第二类微型发光元件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相互错开。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通过设置第一类微型发光元件和第二类微型发光元件,并令二者分别从显示面板的第一出光侧和第二出光侧出光,可以使显示面板实现双面显示。
而且,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令第一类微型发光元件和第二类微型发光元件同层设置于显示层中,令第一驱动电路和第二驱动电路同层设置于驱动层中,一方面可以令第一类微型发光元件和第二类微型发光元件中的对应结构采用同一道工序制作,例如,可以令二者的电极结构采用同一道工序制作,和/或令二者的半导体材料采用同一道工艺制作,和/或,令第一驱动电路和第二驱动电路中的相同结构采用同一道工序制作,可以简化显示面板的制作工艺。另一方面,也可以减薄显示面板的厚度,有利于实现显示面板的薄型化设计。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令第一类微型发光元件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面积与第二类微型发光元件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面积不同,在显示面板的单位面积内,可以分别设置不同数量的第一类微型发光元件和第二类微型发光元件,即,能够使第一出光侧和第二出光侧分别以不同的分辨率进行显示,从而可以使第一出光侧和第二出光侧分别应用于不同的场景,以丰富用户体验。例如,在第一类微型发光元件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面积大于第二类微型发光元件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面积时,本发明实施例可以令第二出光侧的分辨率大于第一出光侧的分辨率,从而使第二出光侧可以用于需要高分辨率显示的场景,使第一出光侧可以用于需要低分辨率显示的场景,即双面显示面板可应用于需要分别展示不同精细度的双面显示场景,不仅丰富用户体验,且集成度高,成本节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截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4为图3沿BB’的一种截面示意图;
图5为图4沿BB’的另一种截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7为图6沿CC’的一种截面示意图;
图8为图6沿CC’的另一种截面示意图;
图9为图6沿CC’的又一种截面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截面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出光侧,但这些出光侧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各个不同的出光侧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出光侧也可以被称为第二出光侧,类似地,第二出光侧也可以被称为第一出光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如图1所示,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截面示意图,显示面板包括沿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z相对设置的第一出光侧101和第二出光侧102。如图1所示,显示面板还包括基板1、驱动层2和显示层3。驱动层2位于基板1的一侧,驱动层2包括第一驱动电路21和第二驱动电路22。示例性的,第一驱动电路21和第二驱动电路22可以包括薄膜晶体管。
示例性的,如图1所示,驱动层2包括缓冲层201、半导体层202、栅极绝缘层203、第一金属层204、第一层间绝缘层205、第二层间绝缘层206、第二金属层207、钝化层208和平坦化层209。沿第二出光侧102指向第一出光侧101的方向,缓冲层201、半导体层202、栅极绝缘层203、第一金属层204、第一层间绝缘层205、第二层间绝缘层206、第二金属层207、钝化层208和平坦化层209依次层叠设置。
可选的,第一驱动电路21和第二驱动电路22中的薄膜晶体管中的对应结构可以同层设置。例如,第一金属层204可以分别用于形成第一驱动电路21和第二驱动电路22中的薄膜晶体管的栅极,第二金属层207可以分别用于形成薄膜晶体管的源漏极。
继续参照图1所示,显示层3位于驱动层2远离基板1的一侧,显示层3包括多个微型发光元件,多个微型发光元件至少包括第一类微型发光元件301和第二类微型发光元件302,第一类微型发光元件301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面积与第二类微型发光元件302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面积不同,图1以第一类微型发光元件301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面积大于第二类微型发光元件302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面积作为示意。如图1所示,第一类微型发光元件301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和第二类微型发光元件302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相互错开。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类微型发光元件301与上述第一驱动电路21电连接,第二类微型发光元件302与上述第二驱动电路22电连接。如图1所示,驱动层2还包括第一过孔H1和第二过孔H2,第一过孔H1和第二过孔H2均贯穿平坦化层209和钝化层208。第一类微型发光元件301通过第一过孔H1与第一驱动电路21电连接。第二类微型发光元件302通过第二过孔H2与第二驱动电路22电连接。在显示面板工作时,第一驱动电路21和第二驱动电路22接收电信号,以驱动第一类微型发光元件301和第二类微型发光元件302发光。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类微型发光元件301由第一出光侧101出光,第二类微型发光元件302由第二出光侧102出光,以使显示面板实现双面显示。图1中以直线箭头示意出了第一类微型发光元件301的出光方向和第二类微型发光元件302的出光方向。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通过设置第一类微型发光元件301和第二类微型发光元件302,并令二者分别从第一出光侧101和第二出光侧102出光,可以使显示面板实现双面显示。
而且,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令第一类微型发光元件301和第二类微型发光元件302同层设置于显示层3中,令第一驱动电路21和第二驱动电路22同层设置于驱动层2中,一方面可以令第一类微型发光元件301和第二类微型发光元件302中的对应结构采用同一道工序制作,例如,可以令二者的电极结构采用同一道工序制作,和/或,令二者的半导体材料采用同一道工序制作,和/或,令第一驱动电路21和第二驱动电路22中的相同结构采用同一道工序制作,可以简化显示面板的制作工艺。另一方面,也可以减薄显示面板的厚度,有利于实现显示面板的薄型化设计。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令第一类微型发光元件301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面积与第二类微型发光元件302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面积不同,在显示面板的单位面积内,可以分别设置不同数量的第一类微型发光元件301和第二类微型发光元件302,即,能够使第一出光侧101和第二出光侧102分别以不同的分辨率进行显示,从而可以使第一出光侧101和第二出光侧102分别应用于不同的场景,以丰富用户体验。例如,在第一类微型发光元件301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面积大于第二类微型发光元件302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面积时,本发明实施例可以令第二出光侧102的分辨率大于第一出光侧101的分辨率,从而使第二出光侧102可以用于需要高分辨率显示的场景,使第一出光侧101可以用于需要低分辨率显示的场景,即需要分别展示不同精细度的双面显示场景,不仅丰富用户体验,且显示面板集成度高,成本节约。
示例性的,在制作该显示面板时,可以先将第一类微型发光元件301和第二类微型发光元件302形成于蓝宝石衬底、硅衬底、碳化硅衬底中的任意一者上,以及,先将第一驱动电路21和第二驱动电路22形成于基板1上以得到包括基板1、第一驱动电路21和第二驱动电路22的驱动背板10。然后再将上述第一类微型发光元件301和第二类微型发光元件302转运至驱动背板10上,并令第一类微型发光元件301和第二类微型发光元件302分别与第一驱动电路21和第二驱动电路22电连接。
示例性的,如图1所示,显示面板还包括封装层30,封装层30位于显示层3远离驱动层2的一侧。封装层30覆盖第一类微型发光元件301和第二类微型发光元件302的封装层30,封装层30的设置可以对第一类微型发光元件301和第二类微型发光元件302起到保护作用,能够降低第一类微型发光元件301和第二类微型发光元件302受到外界环境中的水氧侵蚀,有利于延长第一类微型发光元件301和第二类微型发光元件302的使用寿命,提高显示面板的可靠性。另外,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第一类微型发光元件301和第二类微型发光元件302同层设置于显示层3中,可以通过同一封装层30既对第一类微型发光元件301进行封装保护,又对第二类微型发光元件302进行封装保护,无需在显示面板中设置两层封装层30,可以进一步简化显示面板的制作工艺,减薄显示面板的厚度。
示例性的,如图1所示,显示面板还包括盖板31,盖板31位于封装层30远离显示层3的一侧。
可选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微型发光元件包括第一电极、半导体材料和第二电极。示例性的,半导体材料包括层叠设置的P型半导体材料、N型半导体材料和多重量子阱(Multi quantum Well,简称MQW),多重量子阱位于P型半导体材料和N型半导体材料之间。当向微型发光元件施加正向电压时,P型半导体材料中的空穴和N型半导体材料中的电子可以在电场的作用下移动至多重量子阱,并在多重量子阱中复合释放出光子,以使微型发光元件发光。示例性的,N型半导体材料可以和第一电极电连接。P型半导体材料可以和第二电极电连接。
如图2所示,在第一类微型发光元件301中,N型半导体材料401位于多重量子阱400靠近第一出光侧101的一侧,P型半导体材料402位于多重量子阱400靠近第二出光侧102的一侧。在第二类微型发光元件302中,N型半导体材料401位于多重量子阱400靠近第二出光侧102的一侧,P型半导体材料402位于多重量子阱400靠近第一出光侧101的一侧。
结合图1和图2所示,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截面示意图,沿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z,第一类微型发光元件301的第一电极41和第二电极42均位于半导体材料40远离第一出光侧101的一侧;即,第一类微型发光元件301为倒装结构。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令第一类微型发光元件301的第一电极41和第二电极42均位于半导体材料40远离第一出光侧101的一侧,不仅可以避免第一电极41和第二电极42影响半导体材料40所射出的光线由第一出光侧101出射,提高第一类微型发光元件301的出光效率。而且也可以采用共晶键合的方式令第一类微型发光元件301的第一电极41和第二电极42与驱动背板10上的电极电连接,一方面有利于散热,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使用金线连接,能够避免出现光淬灭问题。
结合图1和图2所示,第二类微型发光元件302的半导体材料40位于第一电极41和第二电极42之间,即,第二类微型发光元件302为垂直结构。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令第二类微型发光元件302的半导体材料40位于第一电极41和第二电极42之间,一方面可以避免第二电极42影响半导体材料40的出射光线由第二出光侧102出射,有利于提高第二类微型发光元件302的出光效率。另一方面,在第二类微型发光元件302发光时,垂直结构的设计可以令驱动电流几乎全部垂直流过半导体材料40,可以避免局部高温。
除此之外,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令第一类微型发光元件301为倒装结构,令第二类微型发光元件302为垂直结构,可以令第二类微型发光元件302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面积较小,小于第一类微型发光元件301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面积,因此,在显示面板的单位面积内,可以使第二类微型发光元件302的数量多于第一类微型发光元件301的数量,从而能够使第二出光侧102的分辨率大于第一出光侧101的分辨率,以使第二出光侧102用于需要高分辨率显示的场景,使第一出光侧101用于需要低分辨率显示的场景。
示例性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类微型发光元件301的第一电极41、第二电极42和第二类微型发光元件302的第一电极41可以通过一道共晶工艺实现和驱动背板10的电连接,可以简化显示面板的制作工序。
可选的,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类微型发光元件302的第二电极42可以通过连接线420与驱动背板10电连接。
示例性的,如图1和图2所示,驱动层2包括透光区TA,透光区TA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和第二类微型发光元件302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交叠。透光区TA的光线透过率大于驱动层2中其他区域的光线透过率。示例性的,透光区TA不包括上述第一驱动电路21和第二驱动电路22。第二类微型发光元件302的出射光线可以经由透光区TA从第二出光侧102出射,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令透光区TA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和第二类微型发光元件302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交叠,可以降低第二类微型发光元件302的出射光线在射出显示面板的过程中的损失,有利于提高第二出光侧102的亮度,降低显示面板的功耗。
示例性的,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类微型发光元件302的第一电极41位于半导体材料40靠近第二出光侧102的一侧。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电极41包括透明金属氧化物。可选的,第二类微型发光元件302的第一电极41包括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简称ITO)、氧化铟锌(Indium Zinc Oxide,简称IZO)、铟镓锌氧化物(Indium Gallium Zinc Oxide,简称IGZO)中的任意一种。如此设置,可以提高第二类微型发光元件302的第一电极41的光线透过率,在第二类微型发光元件302的半导体材料40的出射光线经第一电极41从第二出光侧102出射的情况下,可以减少光线在传播过程中的损失,有利于提高第二出光侧102的亮度,降低显示面板的功耗。
示例性的,本发明实施例可以令第一类微型发光元件301的密度与第二类微型发光元件302的密度不同。其中,第一类微型发光元件301的密度为单位面积的显示面板中的第一类微型发光元件301的数量,第二类微型发光元件302的密度为单位面积的显示面板中的第二类微型发光元件302的数量。
示例性的,如图3所示,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其中以第一类微型发光元件301的密度小于第二类微型发光元件302的密度作为示意。如此设置,可以令第二出光侧102的分辨率大于第一出光侧101的分辨率,从而使第二出光侧102可以用于需要高分辨率显示的场景,使第一出光侧101可以用于需要低分辨率显示的场景,即显示面板可应用于需要分别展示不同精细度的双面显示场景,不仅丰富用户体验,且显示面板集成度高,成本节约。
可选的,如图4所示,图4为图3沿BB’的一种截面示意图,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微结构51,第一微结构51位于第一类微型发光元件301靠近第一出光侧101的一侧。在显示面板工作时,第一类微型发光元件301所出射的光线在经第一出光侧101射出的过程中能够经过第一微结构51并被第一微结构51打散,打散后的光线可以从显示面板中未设置有第一类微型发光元件301的区域射出,从而可以增强从显示面板中未设置有第一类微型发光元件301的区域所射出的光线的强度。在从第一出光侧101一侧观察显示面板时,可以提高显示面板中各不同区域的光强一致性。而且,基于第一微结构51的设置,可以使第一出光侧101的视觉效果与具有较大密度的第二类微型发光元件302在第二出光侧102的视觉效果接近。
在设置第一微结构51时,示例性的,沿第一出光侧101指向第二出光侧102的方向上,本发明实施例可以令第一微结构51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的正投影面积逐渐减小。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可以令第一微结构51具有如图4所示的三角形的截面形状。
示例性的,显示面板包括可以多个第一微结构51,多个第一微结构51沿平行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排列。
示例性的,本发明实施例可以令第一微结构51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避开第一类微型发光元件301设置,例如,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可以令第一微结构51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上述第二类微型发光元件302交叠。如此设置,在从第一出光侧101一侧观察显示面板时,在增强从显示面板中未设置有第一类微型发光元件301的区域所射出的光线的强度的同时,也可以减弱第一微结构51对第一类微型发光元件301所发出的小角度光线的影响,有利于增大第一微结构51所接收到的第一类微型发光元件301所发出的大角度光线的光强。其中,小角度光线指的是第一类微型发光元件301所发出的与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z之间的夹角小于预设角度的光线,大角度光线指的是第一类微型发光元件301所发出的与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z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预设角度的光线,其中,预设角度可以根据第一类微型发光元件301的不同规格进行调整,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示例性的,如图4所示,第一微结构51的长度L1小于等于相邻两个第一类微型发光元件301之间的距离L2,以减弱第一微结构51对第一类微型发光元件301所发出的小角度光线的影响,增大第一微结构51所接收到的第二类微型发光元件302所发出的大角度光线的光强。其中,第一微结构51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相邻两个第一类微型发光元件301的排列方向。
示例性的,如图5所示,图5为图4沿BB’的另一种截面示意图,除上述第一微结构51外,本发明实施例还可以在显示面板中设置第二微结构52,第二微结构52位于第二类微型发光元件302靠近第二出光侧102的一侧。在显示面板工作时,第二类微型发光元件302所出射的光线在经第二出光侧102射出的过程中能够经过第二微结构52并被第二微结构52打散,打散后的光线可以从显示面板中未设置有第二类微型发光元件302的区域射出,从而可以增强从显示面板中未设置有第二类微型发光元件302的区域所射出的光线的强度。在从第二出光侧102一侧观察显示面板时,可以提高显示面板中各不同区域的光强一致性。
在设置第二微结构52时,示例性的,沿第二出光侧102指向第一出光侧101的方向,本发明实施例可以令第二微结构52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的正投影面积逐渐减小。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可以令第二微结构52具有如图5所示的三角形的截面形状。
示例性的,显示面板包括多个第二微结构52,多个第二微结构52沿平行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排列。
示例性的,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混光层和/或第二混光层,如图4和图5所示,图4以在显示面板中设置第一混光层61作为示意。图5以在显示面板中设置第一混光层61和第二混光层62作为示意。第一混光层61位于第一类微型发光元件301靠近第一出光侧101的一侧,第一混光层61包括上述第一微结构51。第二混光层62位于第二类微型发光元件302靠近第二出光侧102的一侧,第二混光层62包括第二微结构52。
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混光层61包括第一凹槽610,第一凹槽610的凹陷方向由第一混光层61远离第一类微型发光元件301的一侧指向靠近第一类微型发光元件301的一侧,第一凹槽610形成上述第一微结构51。
如图5所示,第二混光层62包括第二凹槽620,第二凹槽620的凹陷方向由第二混光层62远离第二类微型发光元件302的一侧指向靠近第二类微型发光元件302的一侧,第二凹槽620形成上述第二微结构52。
示例性的,上述封装层30可以复用为第一混光层61。在制备第一混光层61时,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先通过诸如化学气相沉积(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简称CVD)或物理气相沉积(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简称PVD)等成膜工艺形成具有完整膜层结构的封装层30,然后,通过对封装层30远离显示层3的表面采用包括曝光、刻蚀和显影等图案化处理,以在封装层30远离显示层3的表面形成上述第一微结构51。
或者,本发明实施例也可以先形成包括第一微结构51的第一混光层61和包括第二微结构52的第二混光层62,然后再将第一混光层61贴附于第一类微型发光元件301靠近第一出光侧101的一侧,将第二混光层62贴附于第二类微型发光元件302靠近第二出光侧102的一侧。示例性的,如图5所示,第二混光层62位于驱动背板10远离第二类微型发光元件302的一侧。
示例性的,如图6、图7、图8和图9所示,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图7、图8和图9为图6沿CC’的三种截面示意图,显示面板包括异形显示区YA和常规显示区RA,异形显示区YA的轮廓包括非直线形,常规显示区RA的轮廓包括直线形。可选的,上述第一类微型发光元件301和第二类微型发光元件302可以均位于常规显示区RA。图6以显示面板包括一个常规显示区RA和四个异形显示区YA作为示意,四个异形显示区YA对应常规显示区RA的四个角设置。
上述微型发光元件包括位于异形显示区YA的第二类微型发光元件302和/或第三类微型发光元件303。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三类微型发光元件303由第一出光侧101出光;第三类微型发光元件303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面积小于第一类微型发光元件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面积。图7以微型发光元件包括位于异形显示区YA的第二类微型发光元件302作为示意,图8以微型发光元件包括位于异形显示区YA的第三类微型发光元件303作为示意,图9以微型发光元件包括位于异形显示区YA的第二类微型发光元件302和第三类微型发光元件303作为示意。示例性的,第三类微型发光元件303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面积可以和第二类微型发光元件302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面积相等。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异形显示区YA中设置上述具有较小面积的第二类微型发光元件302和/或第三类微型发光元件303,便于使第二类微型发光元件302和/或第三类微型发光元件303的排布按照异形显示区YA的非直线轮廓进行调整,有利于对异形显示区YA的空间的充分利用,以及改善异形显示区YA的显示效果,避免出现锯齿现象。
如图8和图9所示,第三类微型发光元件303的半导体材料40位于第一电极41和第二电极42之间。即,第三类微型发光元件303包括垂直结构。如此设置,一方面可以避免第三类微型发光元件303的第一电极41影响半导体材料40的出射光线从第一出光侧101出射,有利于提高第三类微型发光元件303在第一出光侧101的出光效率。另一方面,在第三类微型发光元件303发光时,基于上述结构,可以令第一电极41和第二电极42之间的电流几乎全部垂直流过半导体材料40,可以避免局部高温。
示例性的,如图8和图9所示,上述第三类微型发光元件303的第一电极41位于半导体材料40靠近第二出光侧102的一侧,第二电极42位于半导体材料40靠近第一出光侧101的一侧。可选的,第三类微型发光元件303的第一电极41包括反射层;反射层可以对多重量子阱(图8和图9未示出)所射出的光线进行反射,以使光线可以经多重量子阱远离第一电极41的一侧射出,即,使光线可以从第二电极42远离第一电极41的一侧,即,从第一出光侧101射出显示面板。
示例性的,第三类微型发光元件303的第二电极42包括透明金属氧化物,可选的,第三类微型发光元件303的第二电极42包括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简称ITO)、氧化铟锌(Indium Zinc Oxide,简称IZO)、铟镓锌氧化物(Indium Gallium Zinc Oxide,简称IGZO)中的任意一种。如此设置,可以提高第三类微型发光元件303的第二电极42的光线透过率,在第三类微型发光元件303的半导体材料40的出射光线经第二电极42从第一出光侧101出射的情况下,可以减少光线在传播过程中的损失,有利于提高第一出光侧101的亮度,降低显示面板的功耗。
示例性的,如图3和图10所示,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单元组8,单元组8包括沿第一方向x交替排列的上述第一类微型发光元件301和单元80。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单元80包括至少两个沿第一方向x或第二方向y排列的第二类微型发光元件302。图3以单元80包括两个沿第一方向x排列的第二类微型发光元件302作为示意。图10以单元80包括两个沿第二方向y排列的第二类微型发光元件302作为示意。如图3和图10所示,多个单元组8沿第二方向y排列。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相交。图3和图10以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垂直作为示意。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可以令相邻两个单元组8中的第一类微型发光元件301在第二方向y交叠设置。图3以令相邻两个单元组8中的第一类微型发光元件301在第二方向y上对齐设置,相邻两个单元组8中的第二类微型发光元件302在第二方向y上对齐设置作为示意。在制作该显示面板时,通常是先将第一类微型发光元件301和第二类微型发光元件302形成于诸如蓝宝石、硅或碳化硅等衬底上,然后再采用巨量转移的方式将第一类微型发光元件301和第二类微型发光元件302批量转移至包括上述驱动层2的驱动背板10上。基于图3所提供的设置方式,可以使显示面板中的第一类微型发光元件301和第二类微型发光元件302的排列更加规整,更有利于第一类微型发光元件301和第二类微型发光元件302的巨量转移。
或者,如图10和图11所示,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也可以令相邻两个单元组8中的第一类微型发光元件301在第二方向y上错开。如图10和图11所示,相邻两个单元组8中的第二类微型发光元件302在第二方向y上也可以错开设置。基于图10和图11所提供的设置方式,可以令第一类微型发光元件301和第二类微型发光元件302在显示面板中的分布更加分散,在显示面板工作时,有利于提高第一出光侧101和第二出光侧102的出光均一性,改善显示面板的视觉效果。
示例性的,如图12所示,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截面示意图,显示面板还包括遮光层9,遮光层9包括第一遮光层91、第二遮光层92、第三遮光层93中的至少一者。图12以遮光层9包括第一遮光层91、第二遮光层92和第三遮光层93作为示意。
如图12所示,第一遮光层91位于上述第一驱动电路21远离第一出光侧101的一侧。外界环境光在射向第一驱动电路21中的薄膜晶体管的半导体层202的过程中可以被第一遮光层91所遮挡,从而可以避免半导体层202在光照的作用下形成光生载流子,进而能够保证第一驱动电路21中的薄膜晶体管地准确开启,改善第一类微型发光元件301的发光性能。
如图12所示,第二遮光层92位于第二类微型发光元件302远离第二出光侧102的一侧。外界环境光在射向显示面板后能够被第二类微型发光元件302的第二电极42所反射,反射光线在射出显示面板的过程中能够被第二遮光层92所遮挡,从而可以避免反射光线射至人眼,从而能够降低第二类微型发光元件302的第二电极42的可见性,可以改善第一出光侧101的显示画质。
如图12所示,第三遮光层93位于第二驱动电路22远离第一出光侧101的一侧。外界环境光在射向第二驱动电路22中的薄膜晶体管的半导体层202的过程中可以被第三遮光层93所遮挡,从而可以避免半导体层202在光照的作用下形成光生载流子,进而能够保证第二驱动电路22中的薄膜晶体管地准确开启,改善第二类微型发光元件302的发光性能。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如图13所示,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示意图,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100。其中,显示面板100的具体结构已经在上述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说明,此处不再赘述。当然,图13所示的显示装置仅仅为示意说明,该显示装置可以是例如手机、平板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电纸书或电视机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设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出光侧和第二出光侧;
基板;
驱动层,位于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驱动层包括第一驱动电路和第二驱动电路;
显示层,位于所述驱动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显示层包括多个微型发光元件,多个所述微型发光元件至少包括第一类微型发光元件和第二类微型发光元件,所述第一类微型发光元件在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面积与所述第二类微型发光元件在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面积不同;所述第一类微型发光元件与所述第一驱动电路电连接,所述第二类微型发光元件与所述第二驱动电路电连接;所述第一类微型发光元件由所述第一出光侧出光,所述第二类微型发光元件由所述第二出光侧出光;所述第一类微型发光元件在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和所述第二类微型发光元件在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相互错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微型发光元件包括第一电极、半导体材料和第二电极;
所述第一类微型发光元件的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均位于所述半导体材料远离所述第一出光侧的一侧;
所述第二类微型发光元件的所述半导体材料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层包括透光区,所述透光区在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和所述第二类微型发光元件在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交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类微型发光元件包括第一电极、半导体材料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位于所述半导体材料靠近所述第二出光侧的一侧,所述第一电极包括透明金属氧化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类微型发光元件的密度与第二类微型发光元件的密度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类微型发光元件的密度小于第二类微型发光元件的密度;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微结构,所述第一微结构位于所述第一类微型发光元件靠近所述第一出光侧的一侧;
沿所述第一出光侧指向所述第二出光侧的方向,所述第一微结构在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的正投影面积逐渐减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微结构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类微型发光元件之间,所述第一微结构的长度小于等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类微型发光元件之间的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微结构,
所述第二微结构位于所述第二类微型发光元件靠近所述第二出光侧的一侧,沿所述第二出光侧指向所述第一出光侧的方向,所述第二微结构在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的正投影面积逐渐减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混光层和/或第二混光层,
所述第一混光层位于所述第一类微型发光元件靠近所述第一出光侧的一侧,所述第一混光层包括所述第一微结构;
所述第二混光层位于所述第二类微型发光元件靠近所述第二出光侧的一侧,所述第二混光层包括所述第二微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所述第一混光层,所述第一混光层包括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凹陷方向由所述第一混光层远离所述第一类微型发光元件的一侧指向靠近所述第一类微型发光元件的一侧,所述第一凹槽形成所述第一微结构;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所述第二混光层,所述第二混光层包括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凹陷方向由所述第二混光层远离所述第二类微型发光元件的一侧指向靠近所述第二类微型发光元件的一侧,所述第二凹槽形成所述第二微结构。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异形显示区,所述微型发光元件包括位于所述异形显示区的所述第二类微型发光元件和/或第三类微型发光元件;
所述第三类微型发光元件由所述第一出光侧出光;所述第三类微型发光元件在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一类微型发光元件在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面积;
所述第三类微型发光元件的所述半导体材料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类微型发光元件的所述第一电极位于所述半导体材料靠近所述第二出光侧的一侧,所述第二电极位于所述半导体材料靠近所述第一出光侧的一侧,所述第一电极包括反射层;所述第二电极包括透明金属氧化物。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单元组,所述单元组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交替排列的第一类微型发光元件和单元,所述单元包括至少两个沿所述第一方向或所述第二方向排列的所述第二类微型发光元件;多个所述单元组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相邻两个所述单元组中的所述第一类微型发光元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错开。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遮光层,所述遮光层包括第一遮光层、第二遮光层、第三遮光层中的至少一者;
所述第一遮光层位于所述第一驱动电路远离所述第一出光侧的一侧;
所述第二遮光层位于所述第二类微型发光元件远离所述第二出光侧的一侧;
所述第三遮光层位于所述第二驱动电路远离所述第一出光侧的一侧。
16.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5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211733785.4A 2022-12-30 2022-12-30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586338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733785.4A CN115863381A (zh) 2022-12-30 2022-12-30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733785.4A CN115863381A (zh) 2022-12-30 2022-12-30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63381A true CN115863381A (zh) 2023-03-28

Family

ID=856565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733785.4A Pending CN115863381A (zh) 2022-12-30 2022-12-30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86338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50181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JP2024014952A (ja) 発光素子及びそれを有する表示装置
TWI289366B (en) Light source unit, illumination device us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TWI709791B (zh) 顯示裝置及電子裝置
EP2544232B1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array and backlight unit
JP7013902B2 (ja) 表示装置
US20200074940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CN112987423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637219B2 (en) Monolithic integration of different light emitting structures on a same substrate
US11960158B2 (en) Display device
WO2005017862A1 (ja) ディスプレイ
EP2530375B1 (en) Light guide design for edge-illumination in a backlight unit
CN213071143U (zh) 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TWI511334B (zh) 發光裝置
US10930630B2 (en) Backlight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112259571B (zh) 柔性背板及显示装置
CN110783433A (zh) 发光装置与液晶显示器
CN115863381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JPH09167860A (ja) 面状光源
CN111048655B (zh) 发光二极管芯片、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KR20130065096A (ko) 발광 소자
CN109244200B (zh) 倒装芯片、面光源及采用该面光源的显示装置
CN218602461U (zh) 一种发光二极管及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
EP4191667A1 (en) Layered light emitting element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WO2021233102A1 (zh) 发光模组、显示模组、显示屏及显示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