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55382A - 漏液检测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设备 - Google Patents

漏液检测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55382A
CN115855382A CN202211411104.2A CN202211411104A CN115855382A CN 115855382 A CN115855382 A CN 115855382A CN 202211411104 A CN202211411104 A CN 202211411104A CN 115855382 A CN115855382 A CN 1158553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conductive layer
liquid
conductive
leak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41110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康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Fusion Digital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Fusion Digital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Fusion Digital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XFusion Digital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41110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55382A/zh
Publication of CN1158553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5538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amining Or Testing Airtightnes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漏液检测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设备,涉及漏液检测技术领域,用于提高检测液体管路是否漏液的准确性。漏液检测装置包括漏液检测本体、第一电阻和检测单元。漏液检测本体包括第一导电层、第二导电层和第一绝缘层;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分别位于第一绝缘层的相背的两侧;第一导电层上具有多个第一漏液通道,第一绝缘层上具有多个第二漏液通道。第一电阻的一端与目标导电层电连接,另一端用于与第一电压端电连接;目标导电层为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中的一个;所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中的另一个用于与第二电压端电连接。检测单元用于检测第一电阻与目标导电层之间的导电线上的电信号。上述漏液检测装置用于电子设备中。

Description

漏液检测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漏液检测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产业已经进入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基础设施高密度服务器节点迎来了快速发展。随着服务器的计算密度的提升,服务器的散热需求逐渐增大,传统的风冷散热方式已经满足不了高密度服务器的散热需求。越来越多的服务器采用液冷散热方式进行散热。
其中,液冷装置包括液体管路,液体管路内部用于流通冷却液。其中,液体管路存在漏液的风险。若液体管路漏液不及时进行处理,将会影响服务器的运行。
在现有技术中,漏液检测装置可以对液体管路是否漏液进行检测,但漏液检测装置的准确性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漏液检测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设备,用于提高检测液体管路是否漏液的准确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提供一种漏液检测装置。所述漏液检测装置包括漏液检测本体、第一电阻和检测单元。所述漏液检测本体用于包覆在液体管路的外表面;所述漏液检测本体包括第一导电层、第二导电层和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层相背的两侧;所述第一导电层上具有多个第一漏液通道,所述第一绝缘层上具有多个第二漏液通道。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与目标导电层电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用于与第一电压端电连接;所述目标导电层为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中的一个;所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中的另一个用于与第二电压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压端与所述第一电压端用于传输不同的电压信号。所述检测单元电连接于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目标导电层之间的导电线上;所述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目标导电层之间的导电线上的电信号。
上述漏液检测装置中,漏液检测本体可以为片状或筒状,因此,漏液检测本体可以将液体管路的外表面覆盖的更加全面,进而可以提高漏液检测装置检测是否漏液的准确性。当漏液检测本体包覆在液体管路的外表面时,第一导电层与液体管路相邻。第一导电层与第二导电层之间设置有第一绝缘层,因此,液体管路未漏液的情况下,第一导电层与第二导电层之间绝缘。当液体管路漏液时,外漏的液体可以将第一导电层浸湿,并通过第一漏液通道和第二漏液通道扩散至第二导电层上,从而可以使得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可以通过漏液导电连接。
检测单元可以检测第一电阻与目标导电层之间的导电线上的电信号。在液体管路未漏液的情况下,第一导电层与第二导电层之间绝缘,而在液体管路漏液的情况下,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之间电连接,因此,检测单元在液体管路未漏液的情况下所检测到的电信号与检测单元在液体管路漏液的情况下所检测到的电信号不同。因此,通过检测单元检测第一电阻与目标导电层之间的导电线上的电信号,可以对液体管路是否漏液进行检测。
示例的,检测单元可以为ADC(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模/数转换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层包括第一金属网格层;所述第一漏液通道包括所述第一金属网格层的网口。
其中,第一金属网格层呈网状,因此,第一金属网格层中用于围成网口的结构在第一金属网格层中占用的面积较小,因此,第一金属网格层中的网口(即第一漏液通道)的面积较大。进而在液体管路漏液时,第一金属网格层可以使得更多漏液经过网口(第一漏液通道)扩散至第二导电层,从而可以增大第一导电层与第二导电层之间的导电连接的可靠性,从而可以提高漏液检测装置检测液体管路是否漏液的准确性。
示例的,第一导电层可以包括多条第一金属丝,多条第一金属丝可以交叉编织成第一金属网络层,此时,多条第一金属丝可以围成多个网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绝缘层包括第一绝缘纤维网层,所述第一绝缘纤维网层包括交叉编织的多个第一纤维条和多个第二纤维条;所述多个第二漏液通道位于所述多个第一纤维条与所述多个第二纤维条之间。
其中,在第一绝缘纤维网层中,第一纤维条的延伸方向和第二纤维条的延伸方向不同。由于第一纤维条和第二纤维条的直径较小,因此,在第一绝缘层中,第一纤维条和第二纤维条的占用的面积较小,进而第一绝缘纤维网层中的网口(即第二漏液通道)的面积较大,从而可以使得更多的漏液经过第二漏液通道扩散至第二导电层,从而可以增大第一导电层与第二导电层之间导电连接的可靠性,从而可以提高漏液检测装置检测液体管路是否漏液的准确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漏液检测本体还包括: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层背离所述第一绝缘层的一侧,所述第二绝缘层上具有多个第三漏液通道。
其中,当漏液检测本体包覆于液体管路的外表面,第二绝缘层可以位于液体管路与第一导电层之间。由于第一导电层由金属材质制成,因此,第一导电层较坚硬。通过在第一导电层的朝向液体管路的一侧设置第二绝缘层,可以避免第一导电层与液体管路直接接触,进而可以避免第一导电层划破液体管路,导致液体管路漏液。
此外,通过在第二绝缘层上设置第三漏液通道,漏液可以通过第三漏液通道扩散至第一导电层,并通过第一导电层上的第一漏液通道和第一绝缘层上的第二漏液通道扩散至第二导电层,使得第一导电层与第二导电层通过漏液导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绝缘层包括:第二绝缘纤维网层;所述第二绝缘纤维网层包括交叉编织的多个第三纤维条和多个第四纤维条。
其中,第二绝缘纤维网层呈网状,由于第三纤维条与第四纤维条的直径较小,第三纤维条和第四纤维条在第二绝缘纤维网层中占用的面积较小,因此,第三纤维条与第四纤维条所形成的网口的面积较大。因此,在液体管路发生漏液的情况下,第二绝缘纤维网层可以使得更多的漏液经过扩散至第一导电层,从而可以有更多的漏液可以通过第一导电层上的第一漏液通道和第一绝缘层上的第二漏液通道扩散至第二导电层,简言之,可以有更多的漏液可以扩散至第二导电层,进而可以增大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之间导电连接的可靠性,从而可以提高漏液检测装置检测液体管是否漏液的准确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电层包括第二金属网格层。所述漏液检测本体还包括:第三绝缘纤维网层。所述第三绝缘纤维网层位于所述第二导电层的背离第一绝缘层的一侧,所述第三绝缘纤维网层包括交叉编织的多个第五纤维条和多个第六纤维条。
其中,在液体管路发生漏液之后,漏液还可以蒸发,而第二金属网格层呈网状,因此,第二金属网格层中用于围成网口的结构在第二金属网格层中占用的面积较小,因此,网状的第二金属网格层中的网口的面积较大,进而可以增大漏液检测本体中漏液的裸露面积,以此提高漏液的蒸发速度,使得漏液检测装置可以快速再次使用。
此外,漏液检测本体应用于电子设备时,漏液检测本体设置于箱体的内部,箱体内部设置有多个电子器件,例如主板,其中主板上设置有多种电路,部分电路可能裸露在外部。而漏液检测本体设置于箱体内,因此,存在漏液检测本体的第二导电层与主板上裸露的电路接触的风险,若第二导电层与主板上裸露的电路接触,则会导致主板上裸露的电路短路,发生故障。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二导电层的背离第一绝缘层的一侧设置第三绝缘纤维网层,可以使得第二导电层与外部器件绝缘,若漏液检测本体与主板上的裸露电路接触,也不会造成主板上的裸露的电路短路。
此外,第三绝缘纤维网层呈网状和第二金属网格层均呈网状,因此,在液体管路发生漏液之后,漏液还可以蒸发,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通过使得第三绝缘纤维网层和第二金属网格层均呈网状,可以使得第三绝缘纤维网层和第二金属网格层均具有较大的网口,从而可以增大漏液的裸露面积,进而提高漏液的蒸发速度,使得漏液检测装置可以快速再次使用。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金属网格层可以包括多条第二金属丝,多条第二金属丝可以交叉编织成所述第二金属网格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漏液检测本体还包括:可溶性导电涂层,所述可溶性导电涂层包括导电粒子;所述可溶性导电涂层涂覆于所述漏液检测本体的目标层的至少一侧的表面上,所述目标层包括所述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二导电层和所述第一绝缘层中的至少一个。
其中,当液体管路漏液时,漏液可以将可溶性导电涂层溶解,进而可溶性导电涂层中的导电粒子可以溶于漏液中,从而可以增大漏液的导电能力,进而提高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通过漏液进行导电连接的可靠性。
在一些示例中,导电粒子可以包括电解质,示例的,可溶性导电涂层中的电解质可以包括NaCl、KCl、NH4Cl和Na2CO3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漏液检测本体呈筒状,所述漏液检测本体围成容纳通道,所述第一导电层相比于所述第二导电层更靠近所述容纳通道。
其中,漏液检测本体呈筒状时,液体管路可以设置于容纳通道内。此时,漏液检测本体可以将液体管路的外表面全面覆盖,从而提高漏液检测装置检测液体管路是否的准确性。此外,漏液检测本体呈筒状,将漏液检测本体套在液体管路外,从而便于安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漏液检测装置还包括:报警单元。所述报警单元与所述检测单元电连接,用于在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到的电信号达到预设值时,发出报警信号。
其中,当检测单元检测到的电信号达到预设值时,则表示液体管路发生了漏液。通过在漏液检测装置中设置报警单元,报警单元可在液体管路发生漏液时,发出报警信号,因此,可以根据报警信号了解到液体管路当前处于漏液状态,进而可以及时对液体管路进行处理,避免因液体管路漏液而影响电子设备的运行。
示例的,报警单元可以包括BMC(Baseboard Management Controller,基板管理控制器)、CPLD(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和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中的任意一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压端包括电源端,所述第二电压端包括接地端。
如此设置,第一电压端的电压高于第二电压端的电压,从而使得第一电压端和第二电压端可以传输不同的电压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漏液检测装置还包括:第二电阻。所述第二电阻串联于所述目标导电层和所述第一电阻之间;所述检测单元电连接于所述第二电阻和所述目标导电层之间的导电线上,或者所述第二电阻和所述第一电阻之间的导电线上。
其中,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可以避免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上的电流过大,导致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中的金属丝被烧断。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待散热器件、液冷装置和如上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漏液检测装置。所述液冷装置用于对所述带散热器件进行散热;所述液冷装置包括液体管路。所述漏液检测装置的漏液检测本体包覆在液体管路的外表面。
其中,待散热器件可以为中央处理器、加速处理器和图形处理器等。液冷装置可以对上述散热器件进行散热。上述电子设备具有与上述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漏液检测装置相同的结构和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主板。所述主板上设置有第一电压端和第二电压端。
其中,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中的一个可以作为目标导电层,目标导电层所电连接的第一电阻可以通过导电线与第一电压端电连接,而第一电压端设置于主板上,因此无需将第一电阻与第一电压端之间的导电线引出至电子设备的外部。而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中的另一个可以通过导电线电连接于第二电压端,将第二电压端设置于主板上,因此无需将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中的另一个与第二电压端之间的导电线引出至电子设备的外部。
又一方面,提供一种计算设备。所述计算设备包括:机柜和多个以上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设备,其中,多个电子设备设置于所述机柜内。
上述计算设备具有与上述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电子设备相同的结构和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的附图,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此外,以下描述中的附图可以视作示意图,并非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产品的实际尺寸、方法的实际流程、信号的实际时序等的限制。
图1A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计算设备的结构图;
图1B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图;
图2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内部的结构图;
图3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待散热器件的结构图;
图4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漏液检测装置的结构图;
图5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漏液检测装置的另一结构图;
图6为图4中的漏液检测本体的结构图;
图7为图4中的漏液检测本体的另一结构图;
图8为图4中的漏液检测本体的又一结构图;
图9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漏液检测装置的又一结构图;
图10为图4中的第一导电层的结构图;
图11为图4中的第一绝缘层的结构图;
图12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漏液检测装置的再一结构图;
图13为图12中的第二绝缘层的结构图;
图14为图12中的第二导电层的结构图;
图15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漏液检测装置的另一结构图;
图16为图15中的第三绝缘层的结构图;
图17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漏液检测装置的又一结构图;
图18为图17的漏液检测本体的结构图;
图19为图17的漏液检测本体的另一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所提供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除非上下文另有要求,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comprise)”及其其他形式例如第三人称单数形式“包括(comprises)”和现在分词形式“包括(comprising)”被解释为开放、包含的意思,即为“包含,但不限于”。在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些实施例(some embodiments)”“示例(example)”或“一些示例(some examples)”等旨在表明与该实施例或示例相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材料或特性包括在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示不一定是指同一实施例或示例。此外,所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以任何适当方式包括在任何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
以下,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公开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描述一些实施例时,可能使用了“耦接”和“连接”及其衍伸的表达。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术语“耦接”例如表明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有直接物理接触或电接触。术语“耦接”或“通信耦合(communicatively coupled)”也可能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彼此间并无直接接触,但仍彼此协作或相互作用。这里所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必然限制于本文内容。
“A、B和C中的至少一个”与“A、B或C中的至少一个”具有相同含义,均包括以下A、B和C的组合:仅A,仅B,仅C,A和B的组合,A和C的组合,B和C的组合,及A、B和C的组合。
本文参照作为理想化示例性附图的剖视图和/或平面图描述了示例性实施方式。在附图中,为了清楚,放大了层的厚度和区域的面积。因此,可设想到由于例如制造技术和/或公差引起的相对于附图的形状的变动。因此,示例性实施方式不应解释为局限于本文示出的区域的形状,而是包括因例如制造而引起的形状偏差。例如,示为矩形的蚀刻区域通常将具有弯曲的特征。因此,附图中所示的区域本质上是示意性的,且它们的形状并非旨在示出设备的区域的实际形状,并且并非旨在限制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范围。
图1A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计算设备的结构图。
请参阅图1A,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设备3000,该计算设备3000可以包括机柜2000和多个电子设备1000,多个电子设备1000设置于机柜2000内。
示例的,该电子设备1000可以为主机和服务器等。其中,服务器可以为塔式服务器、机架式服务器以及刀片式服务器中的任意一种。
其中,在一个计算设备3000中可以包括多个电子设备1000,从而可以提高计算设备3000的计算密度。
其中,在一个计算设备3000中,电子设备1000的数量可以为2个、4个、8个等。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不对电子设备1000的数量进行限制。
图1B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00的结构图。
请参阅图1B,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1000。本实施例以电子设备为服务器为例进行说明。
其中,电子设备1000可以包括箱体100,箱体100可以围设出容纳空间,容纳空间内设置有多个功率元件。
图2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00的内部的结构图。
请参阅图2,示例的,功率元件可以为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加速处理器(Accelerated Processing Unit,APU)、图形处理器(GraphicsProcessing Unit,GPU)、电源、风扇、主板110、硬盘等结构,在此不一一列举。其中,中央处理器和图形处理器可以设置于主板110上。
该电子设备1000还可以包括:待散热器件和液冷装置300。液冷装置300的至少部分结构可以与待散热器件接触,从而对待散热器件进行散热。
在电子设备1000中,待散热器件可以为中央处理器、加速处理器、图形处理器或电源等发热较多的器件。液冷装置300可以对上述散热器件进行散热。
在图2中,以液冷装置300对中央处理器进行散热为例,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进行了示意。
在一些示例中,电子设备1000可以包括两个中央处理器,液冷装置300可以对两个中央处理器进行散热。
液冷装置300可以包括液体管路310,液体管路310的部分可以与待散热器件接触,液体管路310的内部有冷却介质。此外,液体管路310还可以连接于水泵,而水泵可以驱动冷却介质在液体管路310内流动。冷却介质可以吸收待散热器件的热量并将热量带走,而低温的冷却液可以继续流动到液体管路310与待散热器件接触的位置,以继续吸收待散热器件的热量,对待散热器件进行散热。
其中,液冷装置300具有安静、降温稳定、对环境依赖小等优点。
图3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液冷装置300的结构图。
请参阅图3,在一些示例中,液冷装置300中可以包括多段液体管路310和液冷板320,其中,液冷板320内设置有流通管路,液冷板320的流通管路的两端可以分别与两个液体管路310连通。其中,液冷板320可以贴合于待散热器件的表面,从而可以使得液冷板320与待散热器件充分接触,进而可以增多液冷板320所吸收的热量,从而提高待散热器件的散热速度。
其中,液冷装置300中可以包括多个液冷板320和多个液体管路310,接下来以待散热器件的数量为两个为例,对液冷装置300的结构进行示例性介绍。
示例的,两个待散热器件可以为两个中央处理器,此时,液冷装置300可以包括两个液冷板320以及至少三段液体管路310。如图3所示,两个液冷板320分别为第一液冷板321和第二液冷板322,至少三段液体管路310包括第一段液体管路311、第二段液体管路312和第三段液体管路313,其中,第一液冷板321的流通管道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段液体管路311的一端和第二段液体管路312的一端连通,第二液冷板322的流通管路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段液体管路312的另一端以及第三段液体管路313的一端连通。
其中,两个液冷板320分别贴合于两个中央处理器的表面,从而可以增大液冷板320与中央处理器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以提高中央处理器的散热速度。
其中,液冷装置300的液体管路310存在漏液的风险。
在现有技术中,在液体管路310的外表面缠绕一圈漏液检测绳体,在液体管路漏液的情况下,漏液检测绳体的阻抗会发生变化,以此可以通过检测漏液检测绳体的阻抗来确定液体管路310是否漏液。其中,在缠绕漏液检测绳体时,可能会存在漏液检测绳体无法将液体管路310的外表面完全覆盖的情况,若恰好未被漏液检测绳体覆盖的部分发生了漏液,则会导致漏液无法被检测到,从而影响漏液检测的准确性。
基于此,如图4所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漏液检测装置400。
图4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漏液检测装置400的结构图。
请参阅图4,该漏液检测装置400可以包括漏液检测本体410、第一电阻420和检测单元430。
漏液检测本体410用于包覆在液体管路310的外表面。漏液检测本体410可以包括第一导电层411、第二导电层412和第一绝缘层413;第一导电层411和第二导电层412分别位于第一绝缘层413相背的两侧。其中,第一导电层411上具有多个第一漏液通道,第一绝缘层413上具有多个第二漏液通道。
其中,漏液检测本体410可以呈片装,其具有可弯折性,可以将漏液检测本体410进行弯折,以使得漏液检测本体410贴合于液体管路310的外表面的形状。示例的,液体管路310呈管状,因此,可以将漏液检测本体410弯折呈筒状。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导电层411和第二导电层412均可以由金属材料制成,其中,第一导电层411和第二导电层412可以由一种金属材料制成,也可以由多种金属材料的混合物制成。
示例的,金属材料可以包括金、银、铁、铜以及铝等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除此之外,金属材料还可以包括其他的材料,在此不一一列举。
当漏液检测本体410包覆在液体管路310的外表面时,第一导电层411可以与液体管路310的外表面接触。第一导电层411和第二导电层412分别位于第一绝缘层413的内外两侧,进而第一绝缘层413可以使得第一导电层411和第二导电层412间隔设置,在液体管路310未漏液的情况下,第一绝缘层413可以使得第一导电层411和第二导电层412之间绝缘。其中,第一绝缘层413的内侧指的是第一绝缘层413朝向液体管路310的一侧,而第一绝缘层413的外侧指的是第一绝缘层413背离液体管路310的一侧。
当液体管路310漏液时,外漏的液体可以将第一导电层411浸湿,并通过第一漏液通道和第二漏液通道扩散至第二导电层412上,从而可以使得第一导电层411和第二导电层412可以通过漏液导电连接。
请参阅图4,第一漏液通道可以与第二漏液通道直接连通,此时,第一漏液通道可以与第二漏液通道部分重合或完全重合,漏液可以直接由第一漏液通道和第二漏液通道扩散至第二导电层412。此外,第一漏液通道可以与第二漏液通道交错设置,此时,漏液可以沿着第一漏液通道以及第一导电层411与第一绝缘层413之间的缝隙扩散至第二漏液通道。
除此之外,还可以使得第一绝缘层413具有水溶性。当液体管路310漏液时,漏液可以通过第一漏液通道扩散至第一绝缘层413,此时,漏液与第一绝缘层413接触,而第一绝缘层413绝缘层具有水溶性,进而漏液可以将第一绝缘层413溶解,从而可以使得第一导电层411和第二导电层412导电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漏液检测本体410可以呈片状或筒状,因此,漏液检测本体410可以将液体管路310的外表面包裹的更加全面,因此可以提高漏液检测装置400检测液体管路310是否漏液的准确性。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漏液检测本体410呈筒状时,漏液检测本体410围成容纳通道,第一导电层411相比于第二导电层412更靠近容纳通道。
其中,液体管路310可以位于容纳通道内,此时,漏液检测本体410可以覆盖在液体管路310的外表面,因此,漏液检测本体410可以将液体管路310的外表面覆盖的更加全面,进而可以提高漏液检测准确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漏液检测本体410呈筒状的情况下,漏液检测本体410的内径略大于或等于液体管路310的外径,从而可以使得漏液检测本体410可以安装于液体管路310的外表面,并且可以使得漏液检测本体410的内壁可以与液体管路310的外表面接触,从而保证液体管路310任一处发生漏液均可以被漏液检测装置400检测到。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漏液检测本体410的内径略大于液体管路310的外径指的是,漏液检测本体410的内径可以大于液体管路310的外径,小于且等于液体管路310的外径的105%。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漏液检测本体410呈筒状的情况下,漏液检测本体410在轴线方向上的长度可以大于或等于液体管路310在轴线方向上的长度,以此保证漏液检测本体410可以将液体管路310的外表面全部覆盖,从而可以使得漏液检测装置400对液体管路310进行全方面检测。
其中,漏液检测本体410具有可弯折性,进而漏液检测本体410可以随着液体管路310形状发生变化。
第一电阻420的一端与目标导电层41A电连接,第一电阻420的另一端用于与第一电压端451电连接;目标导电层41A为第一导电层411和第二导电层412中的一个;第一导电层411和第二导电层412中的另一个用于与第二电压端452电连接,第二电压端452与第一电压端451用于传输不同的电压信号。
检测单元430电连接于第一电阻420与目标导电层41A之间的导电线上;检测单元430用于检测导电线上的电信号。
第一导电层411和第二导电层412中的一个为目标导电层41A。目标导电层41A可以通过第一电阻420与第一电压端451电连接。其中,目标导电层41A与第一电阻420之间可以通过一根导电线电连接。
除此之外,目标导电层41A与第一电阻420可以通过其他负载间接电连接,示例的,目标导电层41A可以通过第一根导电线电连接于上述其他负载,而其他负载则可以通过第二根导电线电连接于第一电阻420。此时,检测单元430则可以电连接于第一根导电线,以此检测第一根导电线上的电信号;或者,检测单元430可以电连接于第二根导电线,以此检测第二根导电线上的电信号。
请参阅图4,在一些示例中,目标导电层41A为第二导电层412,第二导电层412通过第一电阻420与第一电压端451电连接。而检测单元430电连接于第一电阻420与第二导电层412之间的导电线上。
图5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漏液检测装置400的另一结构图。
请参阅图5,在另一些示例中,目标导电层41A为第一导电层411,第一导电层411通过第一电阻420与第一电压端451电连接,而检测单元430电连接于第一电阻420与第一导电层411之间的导电线上。
其中,第一电压端451和第二电压端452可以传输不同的电压信号,例如,第一电压端451的电压大于第二电压端452的电压;又例如,第一电压端451的电压小于第二电压端452的电压。
检测单元430可以检测第一电阻420与目标导电层41A之间的导电线上的电信号。在液体管路310未漏液的情况下,第一导电层411与第二导电层412之间绝缘,而在液体管路310漏液的情况下,第一导电层411和第二导电层412之间电连接,因此,检测单元430在液体管路310未漏液的情况下所检测到的电信号,与检测单元430在液体管路310漏液的情况下所检测到的电信号不同。因此,通过检测单元430检测第一电阻420与目标导电层41A之间的导电线上的电信号,可以对液体管路310是否漏液进行检测。
其中,电信号可以包括多个参数,例如,多个参数中可以包括电压和电流,在此不一一列举。其中,检测单元430可以检测第一导电层411和第一电阻420之间的导电线上的电信号的电压值或电流值,下面以检测单元430可以检测第一导电层411和第一电阻420之间的导电线上的电信号的电压值为例,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进行示例性说明。
示例的,在液体管路310未漏液的情况下,检测单元430所检测到的电信号的电压值为第一电压值,其中,第一电压值可以理解为电信号的常态电压值。而在液体管路310漏液的情况下,检测单元430所检测到的电信号的电压为预设电压值。也就是说,当检测单元430检测到电信号的电压为第一电压值时,则可以表明液体管路310未漏液,当检测单元430检测到电信号的电压为预设电压值时,则可以表明液体管路310漏液,此时,则需要对液体管路310的漏液处进行处理,以避免影响电子设备1000(如图1B所示)的运行。
在一些示例中,检测单元430可以将其所检测到的检测结果发送至预设设备,预设设备可以对检测结果进行处理,从而使得用户可以通过预设设备了解到检测结果。其中,检测结果可以为上述的电信号的电压值。例如,预设设备可以显示设备,此时,显示设备可以对检测结果进行显示。又例如,预设设备还可以在检测结果为预设电压值时,发出告警信息,而在检测结果为第一电压值时,不发出告警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检测单元430可以为ADC(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模/数转换器)。
其中,第一电压值和预设电压值与第一电压端451的电压有关,下面以目标导电层41A为第一导电层411为例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进行示例性说明,此时,漏液检测装置400的结构可以参阅图4。
示例的,在第一电压端451的电压高于第二电压端452的情况下,在液体管路310未漏液的情况下,检测单元430所检测到的第一导电层411和第一电阻420之间的导电线上的电信号的电压值(即第一电压值)为第一电压端451的电压值。而在液体管路310漏液的情况下,第一导电层411和第二导电层412导电连接,此时,第一电压端451、第一电阻420、第一导电层411、第二导电层412以及第二电压端452之间可以形成电流,且电流由第一电压端451流向第二电压端452。此时,检测单元430所检测到的预设电压值为第一电压端451的电压值减去第一电阻420的电压,因此,预设电压值小于第一电压值。其中,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电阻420的电压等于第一电阻420的阻值乘以流经第一电阻420的电流。
在第一电压端451的电压低于第二电压端452的情况下,在液体管路310未漏液的情况下,检测单元430所检测到的第一导电层411和第一电阻420之间的导电线上的电信号的电压值(即第一电压值)为第一电压端451的电压值。而在液体管路310漏液的情况下,第一导电层411和第二导电层412导电连接,此时,第二电压端452、第二导电层412、第一导电层411、第一电阻420和第一电压端451之间可以形成电流,且电流由第二电压端452流向第一电压端451。此时,第二电压端452的电压值减去第二导电层412的电压、再减去第一导电层411的电压、再减去第一电阻420的电压等于第一电压端451的电压值,而检测单元430所检测到的预设电压值等于第二电压端452的电压值减去第二导电层412的电压、再减去第一导电层411的电压。因此,预设电压值要大于第一电压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压端451可以包括电源端,第二电压端452可以包括接地端。此时,第一电压端451的电压高于第二电压端452的电压,从而使得第一电压端451和第二电压端452可以传输不同的电压信号。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电压端451可以设置于主板110(如图2所示)上,第二电压端452也可以设置于主板110上。
其中,第一导电层411和第二导电层412中的一个可以作为目标导电层41A,目标导电层41A所电连接的第一电阻420可以通过导电线与第一电压端451电连接,而第一电压端451设置于主板110上,因此无需将第一电阻420与第一电压端451之间的导电线引出至电子设备1000(如图1B所示)的外部。而第一导电层411和第二导电层412中的另一个可以通过导电线电连接于第二电压端452,将第二电压端452设置于主板上,因此无需将第一导电层411和第二导电层412中的另一个与第二电压端452之间的导电线引出至电子设备1000的外部。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电阻420也可以设置于主板110(如图2所示)上。
主板110上还设置有连接器,连接器可以包括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其中,第一引脚可以电连接于第一电阻420,而第一电阻420可以电连接于第一电压端451。第二引脚则可以电连接于第二电压端452。
示例的,连接器可以包括连接本体,连接本体上设置有容纳槽,而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则可以设置于容纳槽内。
图6为图4中的漏液检测本体410的结构图。
请参阅图6,漏液检测本体410还可以包括第一导电连接部461和第二导电连接部462,其中,第一导电连接部461可以与第一导电层411通过导线电连接,而第二导电连接部462可以与第二导电层412通过导线电连接。
其中,第一导电连接部461和第二导电连接部462中的一个可以与第一引脚电连接,从而与第一电阻420电连接,从而通过第一电阻420与第一电压端451电连接;第一导电连接部461和第二导电连接部462中的另一个可以与第二引脚电连接,从而通过第二引脚与第二电压端452电连接。
示例的,在第一导电层411为目标导电层41A的情况下,第一导电连接部461与第一引脚电连接。
在第二导电层412为目标导电层41A的情况下,第二导电连接部462与第一引脚电连接。
图7为图4中的漏液检测本体410的另一结构图。
请参阅图7,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目标导电层41A可以通过第一电阻420电连接于与目标导电层41A对应的导电连接部。
示例的,在目标导电层41A为第二导电层412的情况下,第二导电层412可以通过第一电阻420电连接于第二导电连接部462。
图8为图4中的漏液检测本体410的又一结构图。
请参阅图8,在目标导电层41A为第一导电层411的情况下,第一导电层411可以通过第一电阻420电连接于第一导电连接部461。
当图7或图8所提供的漏液检测本体410应用于漏液检测装置400时,主板110(如图2所示)上的连接器中的第一引脚为第一电压端451,而第二引脚为第二电压端452。
图9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漏液检测装置400的又一结构图。
请参阅图9,在一些实施例中,漏液检测装置400还可以包括:报警单元440。报警单元440与检测单元430电连接,报警单元440用于在检测单元430检测到的电信号达到预设值时,发出报警信号。
其中,当检测单元430检测到的电信号达到预设值时,则表示液体管路310发生了漏液。通过在漏液检测装置400中设置报警单元440,报警单元440可在液体管路310发生漏液时,发出报警信号,因此,可以根据报警信号了解到液体管路310当前处于漏液状态,进而可以及时对液体管路310进行处理,避免因液体管路310漏液而影响电子设备1000的运行。
在一些示例中,报警单元440与检测单元430之间可以通过导线电连接。此外,在其他的一些示例中,报警单元440还可以与检测单元430信号耦接,其中,信号耦接指的是,报警单元440与检测单元430之间不通过导线电连接,但二者之间可以进行信号的传输,此时,二者之间可以通过无线传输单元电连接,示例的,无线传输单元可以为WIFI(WIreless-Fidelity,无线保真)单元和蓝牙单元。
下面以检测单元430可以用于检测第一电阻420与目标导电层41A之间的导电线上的电信号的电压值为例,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进行示例性的说明。
此时,预设值可以包括预设电压值,在检测单元430检测到的电信号达到预设电压值时,报警单元440可以发出报警信号,进而用户可以根据报警信号了解到,当前液冷水管发生漏液现象,可以及时对液冷水管进行维修,进而避免影响电子设备1000(如图1B所示)工作。
在该示例中,在检测单元430所检测到的电压值为第一电压值时,检测单元430可以生成第一电压信号,并发送给报警单元440,报警单元440则可以根据第一电压信号维持常态,其中,常态指的是不生成报警信号的状态。
而在检测单元430所检测到的电压值为预设电压值时,检测单元430可以生成预设电压信号,并发送给报警单元440,报警单元440则可以根据预设电压信号生成报警信号,进而报警单元440可以在检测单元430检测到的电信号达到预设电压值时,发出报警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报警单元440可以包括BMC(Baseboard ManagementController,基板管理控制器)、CPLD(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和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中的任意一个。
其中,BMC可以设置于主板110(如图2所示)上。在现有技术中,主板110上也设置有BMC,采用BMC作为报警单元440,可以避免在电子设备1000中增加额外的电子元件,从而可以避免主板110上的电路更加复杂。
FPGA具有可编程、灵活性高,且功耗低的优点。
CPLD在可编程、灵活性高,且功耗低的基础上,还具有成本较低的优势。
其中,CPLD可以设置于主板110(如图2所示)上。在现有技术中,主板110上也可以设置有CPLD,采用CPLD作为报警单元440,可以避免在电子设备1000中增加额外的电子元件,从而可以避免主板110上的电路更加复杂。
图10为图4中的第一导电层411的结构图。
请参阅图1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电层411可以包括第一金属网格层4110;第一漏液通道4111可以包括第一金属网格层4110的网口。
其中,第一金属网格层4110呈网状,示例的,第一导电层411可以包括多条第一金属丝4113,多条第一金属丝4113可以交叉编织成第一金属网络层,此时,多条第一金属丝4113可以围成多个网口,而网口即为第一漏液通道4111。
其中,由于第一金属网格层4110呈网状,因此,第一金属网格层4110中用于围成网口的结构(例如第一金属丝4113)在第一金属网格层4110中占用的面积较小,因此,第一金属网格层4110中的网口(即第一漏液通道4111)的面积较大,进而在液体管路310漏液时,第一金属网格层4110可以使得更多漏液经过网口(第一漏液通道4111)扩散至第二导电层412,从而可以增大第一导电层411与第二导电层412之间的导电连接的可靠性,从而可以提高漏液检测装置400检测液体管路310是否漏液的准确性。
此外,第一导电层411可以包括第一金属网格层4110,即第一导电层411可以呈网状,可以方便对漏液检测本体410进行弯折。
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电层411也可以具有其他的结构,示例的,第一导电层411上可以设置有多个第一漏液孔,其中,第一漏液孔即为上述第一漏液通道4111。
图11为图4中的第一绝缘层413的结构图。
请参阅图1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绝缘层413可以包括第一绝缘纤维网层4130,第一绝缘纤维网层4130可以包括交叉编织的多个第一纤维条4133和多个第二纤维条4134;多个第二漏液通道4131位于多个第一纤维条4133与多个第二纤维条4134之间。
在第一绝缘纤维网层4130中,第一纤维条4133的延伸方向和第二纤维条4134的延伸方向不同。由于第一纤维条4133和第二纤维条4134的直径较小,因此,在第一绝缘层413中,第一纤维条4133和第二纤维条4134的面积较小,进而第一绝缘纤维网层4130中的网口(即第二漏液通道4131)的面积较大,从而可以使得更多的漏液经过第二漏液通道4131扩散至第二导电层412(如图9所示),从而可以增大第一导电层411与第二导电层412之间导电连接的可靠性,从而可以提高漏液检测装置400检测液体管路310是否漏液的准确性。
此外,第一绝缘层413可以包括第一绝缘纤维网层4130,即第一绝缘层413可以设置成网状,进而可以方便对漏液检测本体410进行弯折。
除了第一绝缘纤维网层4130外,第一绝缘层413还可为其他的结构,示例的,第一绝缘层413上可以设置有多个第二漏液孔,其中,第二漏液孔即为上述第二漏液通道4131。
图12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漏液检测装置400的再一结构图。
请参阅图12,在一些实施例中,漏液检测本体410还可以包括第二绝缘层414,其中,第二绝缘层414位于第一导电层411背离第一绝缘层413的一侧。
图13为图12中的第二绝缘层414的结构图。
请参阅图13,第二绝缘层414上具有多个第三漏液通道4141。
请再次参阅图12,当漏液检测本体410包覆在液体管路310的外表面,第二绝缘层414可以位于液体管路310与第一导电层411之间。由于第一导电层411由金属材质制成,因此,第一导电层411较坚硬,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导电层411的背离第一绝缘层413的一侧设置第二绝缘层414,可以避免第一导电层411与液体管路310直接接触,进而可以避免第一导电层411划破液体管路310,导致液体管路310漏液。
通过在第二绝缘层414上设置第三漏液通道4141(如图13所示),进而漏液可以通过第三漏液通道4141扩散至第一导电层411,并通过第一导电层411上的第一漏液通道4111(如图10所示)和第一绝缘层413上的第二漏液通道4131(如图11所示)扩散至第二导电层412,使得第一导电层411与第二导电层412通过漏液导电连接。
请参阅图13,在一些示例中,第二绝缘层414可以呈网状。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绝缘层414可以包括:第二绝缘纤维网层4140。其中,第二绝缘纤维网层4140位于第一导电层411(如图12所示)的背离第一绝缘层413的一侧;第二绝缘纤维网层4140可以包括交叉编织的多个第三纤维条4143和多个第四纤维条4144。
请参阅图13,并同时结合图12,其中,第二绝缘纤维网层4140呈网状,在第二绝缘纤维网层4140中,第三纤维条4143的延伸方向和第四纤维条4144的延伸方向不同,且多条第三纤维条4143与多条第四纤维条4144之间形成了多个第三漏液通道4141。由于第三纤维条4143与第四纤维条4144的直径较小,因此,在第二绝缘纤维网中第三纤维条4143和第四纤维条4144的面积较小,进而第三纤维条4143与第四纤维条4144所形成的网口(即第三漏液通道4141)的面积较大。因此,在液体管路310发生漏液的情况下,第二绝缘纤维网层4140可以使得更多的漏液扩散至第一导电层411,从而可以有更多的漏液可以通过第一导电层411上的第一漏液通道4111(如图10所示)和第一绝缘层413上的第二漏液通道4131(如图11所示)扩散至第二导电层412,简言之,可以有更多的漏液可以扩散至第二导电层412,进而可以增大第一导电层411和第二导电层412之间导电连接的可靠性,从而可以提高漏液检测装置400检测液体管路310是否漏液的的准确性。
除了第二绝缘纤维网层4140外,第二绝缘层414还可以为其他的结构,示例的,第二绝缘纤维网层4140上还可以设置有多个第三漏液孔,其中,第三漏液孔即为上述第三漏液通道4141。
图14为图12中的第二导电层412的结构图。
请参与图14,并同时结合图12,在一些示例中,第二导电层412上可以设置有第四漏液通道4121。在液体管路310发生漏液之后,漏液还可以蒸发,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二导电层412上设置第四漏液通道4121,则可以增大漏液的裸露面积,进而提高漏液的蒸发速度,使得漏液检测装置400可以快速再次使用。
除此之外,在电子设备1000(如图1B所示)的外部的液体进入箱体100(如图1B所示)内部时,若液体接触到第二导电层412,此时,液体则可以通过第二导电层412上的第四漏液通道4121扩散至第一绝缘层413(如图11所示)上,并通过第一绝缘层413上的第二漏液通道4131(如图11所示)扩散至第一导电层411上,进而第一导电层411和第二导电层412可以通过液体导电连接,而检测单元430则可以检测到第一电阻420与目标导电层41A之间的导电线上的电信号发生改变,从而可以了解到电子设备1000内部是否进水,若电子设备1000内部进水,则可以及时对进水情况进行处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导电层412上可以呈网状。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导电层412可以包括第二金属网格层4120。
此时,第二金属网格层4120呈网状,示例的,第二金属网格层4120可以包括多条第二金属丝4123,多条第二金属丝4123可以交叉编织成第二金属网格层4120,此时,多条第二金属丝4123可以围成多个网口,而网口即为第四漏液通道4121。其中,第二金属网格层4120呈网状,因此,在第二金属网格层4120中用于围成网口的结构(例如第二金属丝4123)在第二金属网格层4120中占用的面积较小,因此,网状的第二金属网格层4120中的网口(即第四漏液通道4121)的面积较大,因此,可以增大漏液检测本体410中漏液的裸露面积,以此提高漏液的蒸发速度。
除此之外,由于第二金属网格层4120中的网口面积较大,因此,在外部的液体进行箱体100内时,第二金属网格层4120可以使得更多液体经过网口(第四漏液通道4121),扩散至第一导电层411,从而可以增大第一导电层411与第二导电层412之间的导电连接的可靠性,从而可以提高漏液检测装置400检测箱体100内部是否进液的准确性。
此外,除了第二金属网格层4120外,第二导电层412还可以为其他的结构,示例的,第二导电层412上设置有多个第四漏液孔,其中,第二漏液孔即为上述第四漏液通道4121。
图15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漏液检测装置400的另一结构图。
请参阅图15,在一些实施例中,漏液检测本体410还可以包括:第三绝缘层415。第三绝缘层415位于第二导电层412的背离第一绝缘层413的一侧。其中,漏液检测本体410设置于电子设备1000的箱体100的内部,箱体100内部设置有多个电子器件,例如主板110(如图2所示),其中主板110上设置有多种电路,部分电路可能裸露在外部。而漏液检测本体410设置于箱体100(如图2所示)内,因此,存在漏液检测本体410的第二导电层412与主板110上裸露的电路接触的风险,若第二导电层412与主板110上裸露的电路接触,则会导致主板110上裸露的电路短路,发生故障。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二导电层412的背离第一绝缘层的一侧设置第三绝缘层415,可以使得第二导电层412与外部器件绝缘,若漏液检测本体410与主板110上的裸露电路接触,也不会造成主板110上的裸露的电路短路。
图16为图15中的第三绝缘层415的结构图。
请参阅图1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绝缘层415上设置有第五漏液通道4151。在液体管路310发生漏液之后,漏液还可以蒸发,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三绝缘层415上设置有第五漏液通道4151,则可以增大漏液的裸露面积,进而提高漏液的蒸发速度,使得漏液检测装置400可以快速再次使用。
除此之外,请参阅图15,在电子设备1000的外部的液体进入箱体100内部时,若液体接触到第三绝缘层415,此时,液体则可以通过第三绝缘层415上的第五漏液通道4151(如图16所示)扩散至第二导电层412,并通过第二导电层412上的第四漏液通道4121(如图14所示)以及第一绝缘层413上的第二漏液通道4131(如图11所示)扩散至第一导电层411上,进而第一导电层411和第二导电层412可以通过液体导电连接,而检测单元430则可以检测到第一电阻420与目标导电层41A之间的导电线上的电信号发生改变,从而可以了解到电子设备1000内部是否进水,若电子设备1000内部进水,则可以及时对漏液情况进行处理。
请参阅图1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绝缘层415可以呈网状。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绝缘层415可以包括:第三绝缘纤维网层4150,第三绝缘纤维网层4150位于第二导电层412的背离第一绝缘层413的一侧,第三绝缘纤维网层4150可以包括交叉编织的多个第五纤维条4153和多个第六纤维条4154。
在第三绝缘纤维网层4150中,第五纤维条4153和第四纤维条4144的延伸方向不同。由于第五纤维条4153与第四纤维条4144的直径较小,因此,在第三绝缘纤维网中第五纤维条4153和第四纤维条4144的面积较小,进而第五纤维条4153与第四纤维条4144所形成的网口(即第五漏液通道4151)的面积较大,因此,在液体管路310(如图15所示)发生漏液的情况下,可以使得更多的漏液经过第五漏液通道4151扩散至第二导电层412(如图15所示),从而可以有更多的漏液可以通过第二导电层412上的第四漏液通道4121(如图14所示)和第一绝缘层413(如图15所示)上的第二漏液通道4131(如图11所示)扩散至第一导电层411,简言之,可以有更多的漏液可以扩散至第一导电层411,进而可以增大第一导电层411和第二导电层412之间导电连接的可靠性,从而可提高漏液检测装置400检测电子设备1000内部是否进水的可靠性。
除了第三绝缘纤维网层4150外,第三绝缘层415还可以为其他的结构,示例的,第三绝缘层415上还可以设置有多个第五漏液孔,其中,第五漏液孔即为上述的第五漏液通道4151。
请参阅图15,在一些实施例中,漏液检测本体410还可以包括:可溶性导电涂层。可溶性导电涂层可以包括导电粒子;可溶性导电涂层涂覆于漏液检测本体410的目标层的至少一侧的表面上,目标层包括第一导电层411、第二导电层412和第一绝缘层413中的至少一个。
当液体管路310漏液时,漏液可以将可溶性导电涂层溶解,进而可溶性导电涂层中的导电粒子可以溶于漏液中,从而可以增大漏液的导电能力,进而提高第一导电层411和第二导电层412通过漏液进行导电连接的可靠性。
在一些示例中,导电粒子可以包括电解质,示例的,可溶性导电涂层中的电解质可以包括NaCl、KCl、NH4Cl和Na2CO3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电解质还可以为其他化合物,在此不一一列举。
其中,可溶性导电涂层可以涂覆于目标层的至少一侧的表面上,示例的,可溶性导电涂层可以涂覆于目标层的内侧的表面上。此外,可溶性导电涂层还可以涂覆于目标层的外侧的表面上。其中,当漏液检测本体410包覆在液体管路310的外表面时,目标层的内侧指的是目标层朝向液体管路310的一侧,而目标层的外侧指的是目标层背离液体管路310的一侧。
其中,目标层包括第一导电层411、第二导电层412和第一绝缘层413中的至少一个,因此,可溶性导电涂层可以涂覆于第一导电层411、第二导电层412和第一绝缘层413中的至少一个的表面上。
示例的,目标层可以包括第一导电层411、第二导电层412以及第一绝缘层413中的任意一个。
示例的,目标层可以包括第一导电层411和第二导电层412的组合,或者第一导电层411和第一绝缘层413的组合,或者第二导电层412和第一绝缘层413的组合。
示例的,目标层还可以包括第一导电层411、第二导电层412和第一绝缘层413的组合。
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目标层还可以包括第二绝缘层414上,即可溶性导电涂层可以涂覆于第二绝缘层414的表面上。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目标层可以是第一导电层411、第二导电层412、第一绝缘层413、第二绝缘层414和第三绝缘层415中的至少一个。
图17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漏液检测装置400的又一结构图。
请参阅图17,在一些实施例中,漏液检测装置400还可以包括:第二电阻470。第二电阻470串联于目标导电层41A和第一电阻420之间;其中,第二电阻470与第一电阻420共同构成过流保护单元。其中,过流保护单元可以避免第一导电层411和第二导电层412上的电流过大,导致第一导电层411和第二导电层412中的金属丝被烧断。
此时,检测单元430可以电连接于第二电阻470和目标导电层41A之间的导电线上,或者第二电阻470和第一电阻420之间的导电线上。
而第一电阻420和目标导电层41A之间的导电线可以包括第二电阻470和目标导电层41A之间的导电线以及第二电阻470与第一电阻420之间的导电线。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电阻420和第二电阻470可以均设置于主板110上,此时,主板110上还可以设置有连接器,连接器还包括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其中,第一引脚可以电连接于第一电阻420,并通过第一电阻420电连接于第二电阻470,而第二电阻470远离第一电阻420的一端则可以电连接于第一电压端451,而第二引脚则可以电连接于第二电压端452。
此时,漏液检测本体410的结构可以如图6所示,第一导电层411可以通过导线电连接于第一导电连接部461,而第二导电层412可以通过导线电连接于第二导电连接部462,其中,第一导电层411和第二导电层412中的一个作为目标导电层41A,因此,第一导电连接部461和第二电连接部中的一个可以与第一引脚电连接,从而可以通过第一引脚以及第一电阻420电连接于第一电压端451,而第一导电连接部461和第二导电连接部462中的另一个则可以与第二引脚电连接。
图18为图17的漏液检测本体410的结构图。
请参阅图18,在另一些示例中,目标导电层41A可以通过导线电连接于第二电阻470,且可以通过第二电阻470电连接于第一电阻420,而第一电阻420远离第二电阻470的一端可以电连接于第二导电连接部462。
在目标导电层41A为第二导电层412的情况下,第一导电层411则可以通过导线与第一导电连接部461电连接。
图19为图17的漏液检测本体410的另一结构图。
请参阅图19,在目标导电层41A为第一导电层411的情况下,第一导电层411可以通过导线电连接于第二电阻470,且可以通过第二电阻470电连接于第一电阻420,而第一电阻420远离第二电阻470的一端可以电连接于第一导电连接部461。而第二导电层412则可以通过导线与第二导电连接部462电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漏液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漏液检测本体,用于包覆在液体管路的外表面;所述漏液检测本体包括第一导电层、第二导电层和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层相背的两侧;所述第一导电层上具有多个第一漏液通道,所述第一绝缘层上具有多个第二漏液通道;
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与目标导电层电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用于与第一电压端电连接;所述目标导电层为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中的一个;所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中的另一个用于与第二电压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压端与所述第一电压端用于传输不同的电压信号;
检测单元,电连接于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目标导电层之间的导电线上;所述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目标导电层之间的导电线上的电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液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电层包括第一金属网格层;所述第一漏液通道包括所述第一金属网格层的网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漏液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绝缘层包括第一绝缘纤维网层,所述第一绝缘纤维网层包括交叉编织的多个第一纤维条和多个第二纤维条;所述多个第二漏液通道位于所述多个第一纤维条与所述多个第二纤维条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漏液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漏液检测本体还包括:
第二绝缘层,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层背离所述第一绝缘层的一侧,所述第二绝缘层上具有多个第三漏液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漏液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漏液检测本体还包括:可溶性导电涂层,所述可溶性导电涂层包括导电粒子;所述可溶性导电涂层涂覆于所述漏液检测本体的目标层的至少一侧的表面上,所述目标层包括所述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二导电层和所述第一绝缘层中的至少一个。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漏液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漏液检测本体呈筒状,所述漏液检测本体围成容纳通道,所述第一导电层相比于所述第二导电层更靠近所述容纳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漏液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报警单元,与所述检测单元电连接,用于在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到的电信号达到预设值时,发出报警信号。
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待散热器件;
液冷装置,用于对所述带散热器件进行散热;所述液冷装置包括液体管路;
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漏液检测装置,所述漏液检测装置的漏液检测本体包覆在所述液体管路的外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主板,所述主板上设置有第一电压端和第二电压端。
10.一种计算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柜;
多个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电子设备,多个所述电子设备设置于所述机柜内。
CN202211411104.2A 2022-11-11 2022-11-11 漏液检测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设备 Pending CN11585538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11104.2A CN115855382A (zh) 2022-11-11 2022-11-11 漏液检测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11104.2A CN115855382A (zh) 2022-11-11 2022-11-11 漏液检测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55382A true CN115855382A (zh) 2023-03-28

Family

ID=856631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411104.2A Pending CN115855382A (zh) 2022-11-11 2022-11-11 漏液检测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85538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55211B (zh) 流体测漏装置
CN110568911B (zh) 服务器
US20070263362A1 (en) Heat dissipating type printed circuit board and structure thereof for conducting heat with heap pipe
CN111556692B (zh) 一种利用温差发电散热的服务器液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1696303B (zh) 感温线缆、包括其的感温火灾探测系统及温度探测方法
CN113884251A (zh) 一种液冷散热漏液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10996491B (zh) 电路板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15855382A (zh) 漏液检测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设备
CN210293575U (zh) 漏水漏油二合一检测线缆及检测系统
JPWO2020175477A1 (ja) プリント配線板
CN103048490A (zh) 接触端子的支承体及探针卡
TWI695973B (zh) 伺服器
US11041778B1 (en) Configurable leak detection system
CN210293574U (zh) 新型漏水检测线缆及漏水检测系统
CN211063853U (zh) 一种快速散热型hdi线路板
CN211236776U (zh) 一种云计算板卡及其冷却机构
CN218977137U (zh) 一种液冷服务器及边缘计算设备
CN113064007A (zh) 一种高速线缆治具
CN217985818U (zh) 液冷管连接组件、液冷管装置、冷却设备及服务器
CN114136551B (zh) 一种基于毛细原理的漏液检测装置与方法
CN205724004U (zh) 一种爆破片用电讯号装置
CN210774583U (zh) 一种漏液检测装置
TWI835298B (zh) 漏液檢測模組及漏液檢測裝置
CN115962899A (zh) 液冷散热系统的漏液检测装置、液冷散热系统及服务器
CN115901110A (zh) 一种漏液检测管、漏液检测装置、液冷系统、数据中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