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49969A - 向日葵肥料增效剂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向日葵肥料增效剂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49969A
CN115849969A CN202310167595.9A CN202310167595A CN115849969A CN 115849969 A CN115849969 A CN 115849969A CN 202310167595 A CN202310167595 A CN 202310167595A CN 115849969 A CN115849969 A CN 1158499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rtilizer
sunflower
amino acid
magnesium
synergi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16759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849969B (zh
Inventor
董肖杰
何晓明
冀定磊
常冬
卢函姝
尤龙
王敏欣
李文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chem Agriculture Holdings
Original Assignee
Sinochem Agriculture Holding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chem Agriculture Holdings filed Critical Sinochem Agriculture Holdings
Priority to CN20231016759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49969B/zh
Publication of CN1158499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499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8499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499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20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in agriculture, e.g. CO2
    • Y02P60/21Dinitrogen oxide [N2O], e.g. using aquaponics, hydroponics or efficiency measures

Landscapes

  • Fertiliz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降低向日葵籽粒锈斑发病程度、提升向日葵作物品质及产量的肥料增效剂及其应用。所述向日葵肥料增效剂包括氨基酸和镁肥,所述氨基酸和镁肥的重量比为1:(4‑6);所述氨基酸包括精氨酸、赖氨酸、脯氨酸和甘氨酸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所述向日葵肥料增效剂利用特定配比的氨基酸和镁肥,可活化肥料中营养元素,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植株生长健壮,显著提高抗病能力,显著提升产量。将所述向日葵肥料增效剂用于向日葵农业生产,有助于解决在不合理施肥和常年连茬种植条件下,发生肥料养分利用率不高和病虫害危害导致籽粒表面产生锈斑,降低商品特性并影响收购等问题。

Description

向日葵肥料增效剂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降低向日葵籽粒锈斑发病程度、提升向日葵作物品质及产量的肥料增效剂,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向日葵具有极高的食用价值和使用价值,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向日葵籽粒锈斑是发生在向日葵籽粒外壳上的一种锈状病斑,俗称“水锈”,其对向日葵的生产安全形成严重威胁,制约了向日葵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是当前向日葵生产上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目前有关向日葵籽粒锈斑的防治研究较少,农业生产中亟需获得一种能够有效降低向日葵籽粒锈斑发病程度的产品及方法。
内蒙古五原县是我国最大的向日葵生产县,当地土壤为盐碱土,盐碱胁迫作为主要的非生物胁迫之一,可通过破坏生物膜透性,影响酶活性,降低光合速率等,直接影响作物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大面积单一种植,使表层肥沃土壤肥力下降,生产能力降低;肥料不合理施用不仅造成了肥料资源浪费,施肥效果下降,也导致了土壤退化、板结和环境污染问题;连年重茬种植,导致病虫害日益加重,籽粒锈斑逐年加剧,直接影响向日葵籽粒外观品质,降低商品性。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肥料增效剂及其应用,以至少解决在不合理施肥和常年连茬种植条件下,发生肥料养分利用率不高和病虫害危害导致籽粒表面产生锈斑,降低商品特性并影响收购等技术问题。
具体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向日葵肥料增效剂,所述向日葵肥料增效剂可用于向日葵作物种植过程中的底肥增效和追肥增效,通过活化底肥和追肥中的营养元素,提高肥料利用率。
在本发明中,所述向日葵肥料增效剂包括氨基酸和镁肥。所述氨基酸包括精氨酸、赖氨酸、脯氨酸和甘氨酸中的至少一种,优选为甘氨酸。本发明对所述氨基酸的来源不作特别限定,本领域常规市售的农用氨基酸产品均可。在本发明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氨基酸的纯度≥98%。在本发明中,氨基酸的营养补充可以刺激和调节植株快速生长,增强植株的代谢功能,提高光合作用,增强细胞活力,促进根系增加和伸长,增加对营养物质吸收,使植株生长健壮,促进产量提升,提高免疫力和抗病性,改善作物外观品质,提高商品性。
在本发明中,所述镁肥优选包括碳酸镁、氧化镁、氯化镁和硫酸镁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为硫酸镁。本发明对所述镁肥的来源不作特别限定,本领域常规市售的镁肥产品均可。在本发明中,镁肥的营养补充可以提高各种酶活性,促进叶绿素合成,有助于光合作用,促进产量提升,提高细胞硅质化,增强抗病能力,改善作物外观品质,提高商品性。
本发明研究发现,特定重量比的氨基酸和镁肥复配施用后,可活化向日葵肥料中的营养元素,提升向日葵植株对肥料的利用率;获得的植株生长健壮,产量高,对锈斑病的抗病能力显著增强。在本发明中,所述氨基酸和镁肥的重量比为1:(4-6),优选为1:5。相较于其他重量比例,上述重量比的氨基酸与镁肥复配获得的向日葵肥料增效剂可显著提升向日葵对肥料的吸收效率,提升作物产量并有效降低籽粒锈斑面积。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向日葵肥料增效剂中的氨基酸选择甘氨酸,且所述镁肥选择硫酸镁。相较于其他氨基酸和镁肥复配方案,甘氨酸和硫酸镁复配制得的向日葵肥料增效剂在提升向日葵作物产量和降低向日葵籽粒锈斑发病程度方面的表现更佳。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上述向日葵肥料增效剂在作物种植中的应用。
在本发明中,所述应用包括如下至少一种:(1)提升底肥肥效;(2)提升追肥肥效;(3)提升作物产量;(4)提升作物抗病能力。
在本发明中,所述向日葵肥料增效剂的在底肥或追肥中的施用量优选为0.4-0.9kg/亩,更优选为0.6kg/亩。
将所述向日葵肥料增效剂施用于作物种植的不同阶段,有助于促进向日葵对肥料中营养元素的吸收利用,提升肥效,提高作物产量,提升作物抗病能力(尤其是降低作物锈斑病发病程度)。
第三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向日葵种植方法,将含有上述向日葵肥料增效剂的增效配方肥作为向日葵种植的底肥和/或追肥(苗期追肥)施用,以发挥向日葵肥料增效剂的增产抗病作用。
在本发明中,所述增效配方肥优选包括底肥增效配方肥和追肥增效配方肥两种。当所述增效配方肥为底肥增效配方肥时,其按重量份计,优选包括:1-3份N、3-6份P2O5、0.1-0.3份氨基酸和0.3-0.6份镁肥,更优选包括:1.4份N、4.6份P2O5、0.1份氨基酸和0.5份镁肥;当所述增效配方肥为追肥增效配方肥时,其按重量份计,优选包括10-14份N、3-5份P2O5、2-4份K2O、0.1-0.3份氨基酸和0.3-0.6份镁肥,更优选包括:12份N、4份P2O5、3份K2O、0.1份氨基酸和0.5份镁肥。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底肥增效配方肥的施用量按各营养素亩含量计,优选为:N含量1-3kg/亩,P2O5含量3-6kg/亩,氨基酸0.1-0.3kg/亩,镁肥含量0.3-0.6kg/亩,更优选为N含量1.4kg/亩,P2O5含量4.6kg/亩,氨基酸0.1kg/亩,镁肥含量0.5kg/亩;所述追肥增效配方肥的施用量按各营养素亩含量计,优选为:N含量10-14kg/亩,P2O5含量3-5kg/亩,K2O含量2-4kg/亩,氨基酸0.1-0.3kg/亩,镁肥含量0.3-0.6kg/亩,更优选为N含量12kg/亩,P2O5含量4kg/亩,K2O含量3kg/亩,氨基酸0.1kg/亩,镁肥含量0.5kg/亩。
本发明对所述增效配方肥的具体组成不作特别限定,本领域常规来源的N、P2O5或K2O均可。在本发明可选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N选自硝酸铵、硝酸钙、硝酸钠、硫酸铵、碳酸氢铵、氯化铵或尿素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P2O5选自磷酸一铵、磷酸二铵、磷酸氢二氨、磷酸二氢钾、磷酸钙、过磷酸钙或钙镁磷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K2O选自硝酸钾、硫酸钾、氯化钾、磷酸二氢钾或碳酸钾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将含有上述向日葵肥料增效剂的增效配方肥作为向日葵种植的底肥和/或追肥施用后,还包括在现大蕾期喷施叶面肥和杀虫剂;和/或,在授粉结束后喷施叶面肥、杀虫剂和杀菌剂的步骤。在现大蕾期和授粉结束后进行叶面肥和药剂喷施,有助于提升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减少籽粒锈斑面积,改善外观品质,提高商品特性。
本发明在现大蕾期喷施叶面肥和杀虫剂。
其中,在现大蕾期喷施的叶面肥优选自有机无机复合(螯合)型叶面肥,如氨基酸叶面肥和/或腐殖酸叶面肥;更优选为氨基酸叶面肥。氨基酸叶面肥,可以刺激和调节植株快速生长,增强植株的代谢功能,提高光合作用,增强细胞活力,促进根系增加和伸长,增加对营养物质吸收,使植株生长健壮,促进产量提升,提高免疫力和抗病性,改善作物外观品质,提高商品性。本发明对所述有机无机复合(螯合)型叶面肥的具体来源不作特别限定,本领域常规市售产品均可。在本发明提供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氨基酸叶面肥选自市售产品,具体产品名称为:益施帮;生产厂家:意大利西捷集团;登记证号:农肥(2014)准字3632号;类别:含氨基酸水溶肥料。
在现大蕾期喷施的杀虫剂优选自联苯噻虫嗪、氟啶虫酰胺、乙基多杀菌素中的一种或多种,更优选为乙基多杀菌素。乙基多杀菌素有良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且对蜜蜂低毒,能有效保护当地生物的多样性。
在本发明中,现大蕾期喷施的叶面肥和杀虫剂的重量比优选为4-6:1,更优选为5:1。相较于其他重量比例,上述重量比的叶面肥与杀虫剂组合更有助于提升向日葵的作物产量,降低籽粒锈斑面积。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现大蕾期喷施的叶面肥按亩施用量计,优选为80-110g/亩,更优选为100g/亩;现大蕾期喷施的杀虫剂按亩施用量计,优选为10-30g/亩,更优选为20g/亩。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在现大蕾期喷施的叶面肥选择氨基酸叶面肥,且杀虫剂选择乙基多杀菌素。相较于其他叶面肥和杀虫剂组合的方案,氨基酸叶面肥和乙基多杀菌素的组合在提升向日葵作物产量和降低向日葵籽粒锈斑发病程度方面的表现更佳。
本发明在授粉结束后喷施叶面肥、杀虫剂和杀菌剂。
其中,在授粉结束后喷施的叶面肥优选自大量元素营养型叶面肥,如液态尿素、硝酸钾、磷酸二氢钾中的一种或多种,更优选为磷酸二氢钾叶面肥。磷酸二氢钾叶面肥不受营养元素在值物体内移动能力的大小所限,养分吸收速率快,肥效高,有助于促进新陈代谢和光合作用,提高产量并改善品质。
在授粉结束后喷施的杀虫剂优选自啶虫脒、吡虫啉、螺虫乙酯中的一种或多种,更优选为螺虫乙酯。螺虫乙酯具有双向内吸传导性能,持效期长,且对蜜蜂安全,能有效保护当地生物的多样性。
在授粉结束后喷施的杀菌剂优选自吡丙醚、唑醚代森联、乙蒜素中的一种或多种,更优选为乙蒜素。乙蒜素是植物源仿生杀菌剂,不易产生抗药性,无残留危害;且乙蒜素还有助于激活植物细胞,提升免疫力及部分机能,增加作物产量并改善作物品质。
在本发明中,授粉结束后喷施叶面肥和杀虫剂重量比优选为9-11:1,更优选为10:1;授粉结束后喷施叶面肥和和杀菌剂的重量比优选为1-2:1,更优选为1:1。上述重量比的叶面肥、杀虫剂和杀菌剂组合更有助于提升向日葵的作物产量,降低籽粒锈斑面积。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授粉结束后喷施的叶面肥按亩施用量计,优选为40-60g/亩,更优选为50g/亩;授粉结束后喷施的杀虫剂按亩施用量计,优选为4-6g/亩,更优选为5g/亩;授粉结束后喷施的杀菌剂按亩施用量计,优选为40-60g/亩,更优选为50g/亩。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在授粉结束后喷施喷施的叶面肥选择磷酸二氢钾叶面肥,杀虫剂选择螺虫乙酯,且杀菌剂选择乙蒜素。相较于其他叶面肥、杀虫剂和杀菌剂组合的方案,磷酸二氢钾叶面肥、螺虫乙酯和乙蒜素的组合在提升向日葵作物产量和降低向日葵籽粒锈斑发病程度方面的表现更佳。
第四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向日葵肥料组合,包括底肥和/或苗期追肥,还包括现大蕾期喷施药肥和/或授粉后喷施药肥;
所述底肥和/或苗期追肥为含有上述向日葵肥料增效剂的增效配方肥;
所述现大蕾期喷施药肥包括氨基酸叶面肥和乙基多杀菌素,所述氨基酸叶面肥和乙基多杀菌素的重量比为4-6:1,优选为5:1;
所述授粉后喷施药肥包括磷酸二氢钾叶面肥、螺虫乙酯和乙蒜素,所述磷酸二氢钾和螺虫乙酯的重量比为9-11:1,优选为1:1;所述磷酸二氢钾和乙蒜素的重量比为1-2:1,优选为1:1。
本发明提供的向日葵肥料组合用于向日葵农业生产,能够有效增加向日葵的作物产量,降低向日葵籽粒锈斑发病程度。
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向日葵肥料增效剂,包括氨基酸和镁肥,所述氨基酸和镁肥的重量比为1:(4-6);所述氨基酸包括精氨酸、赖氨酸、脯氨酸和甘氨酸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所述向日葵肥料增效剂利用特定配比的氨基酸和镁肥,可活化肥料中营养元素,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植株生长健壮,显著提高抗病能力,显著提升产量。
本发明提供了上述向日葵肥料增效剂在作物种植中的应用,具体提供了一种向日葵种植方法,在底肥和追肥中添加上述向日葵肥料增效剂,辅以叶面肥和药剂,将营养方案和植保方案相结合,形成一套整体的种植解决方案,解决当地籽粒锈斑的瓶颈问题。所述向日葵肥料增效剂及向日葵种植方法可显著降低籽粒锈斑面积,有效降低籽粒锈斑发病程度,提升商品特性,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不同比例复配的底肥增效剂处理试验结果,显示按不同复配比例配制的底肥增效剂处理后的株高、地上部鲜重、第一对真叶叶片直径;
图2为实施例2中底肥增效、底肥与追肥同时增效的试验结果,经处理后计算得到的产量和籽粒锈斑面积;
图3显示实施例3中底肥与追肥同时增效无药肥喷施处理、底肥与追肥同时增效不同药肥复配喷施的试验结果,经处理后计算得到的产量、籽粒锈斑面积;
图4显示实施例4中底肥和追肥同时增效相同药肥复配喷施的试验结果,经处理后计算得到的产量、籽粒锈斑面积;
图5显示实施例5中底肥和追肥同时增效相同药肥复配喷施的试验结果,经处理后计算得到的产量、籽粒锈斑面积;
图6显示实施例6中底肥和追肥同时增效相同药肥复配喷施的试验结果,经处理后计算得到的产量、籽粒锈斑面积;
图7显示实施例7中底肥和追肥同时增效相同药肥复配喷施的试验结果,经处理后计算得到的产量、籽粒锈斑面积;
图8显示实施例8中底肥和追肥同时增效相同药肥复配喷施的试验结果,经处理后计算得到的产量、籽粒锈斑面积;
图9显示实施例9中底肥和追肥同时增效相同药肥复配喷施的试验结果,经处理后计算得到的产量、籽粒锈斑面积;
图10显示实施例10中底肥和追肥同时增效相同药肥复配喷施的试验结果,经处理后计算得到的产量、籽粒锈斑面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不能把它们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若未特别指明,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均为常规方法;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实施例1 盆栽试验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含氨基酸和镁肥的底肥增效剂,由甘氨酸、硫酸镁按重量比例1:5复配得到。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组室内盆栽试验:
试验地点:山东省临沂市中化农业临沂研发中心
供试品种:SH361
试验时间:2021年11月8日--2021年11月28日
试验设计:盆栽土壤采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五原县向日葵种植田土壤;该土壤的化学性质是pH为9.26、EC为957us/cm、有机质11.3g/kg、碱解氮41.2mg/kg、速效钾97.6mg/kg、有效磷14.3mg/kg、盐分含量3.3g/kg;于人工气候室内培养。
试验设置8个处理,分别为:
处理1:空白对照CK,常规底肥(磷酸一铵11kg/亩);
处理2:ZX-1,常规底肥中添加甘氨酸(使甘氨酸施用量为0.1kg/亩);
处理3:ZX-2,常规底肥中添加硫酸镁(使硫酸镁施用量为0.5kg/亩);
处理4:ZX-3,常规底肥中添加甘氨酸、硫酸镁按重量比例1:5.3复配(使甘氨酸施用量为0.1kg/亩,硫酸镁施用量为0.53kg/亩);
处理5:ZX-4,常规底肥中添加甘氨酸、硫酸镁按重量比例1:5复配(使甘氨酸施用量为0.1kg/亩,硫酸镁施用量为0.5kg/亩);
处理6:ZX-5,常规底肥中添加甘氨酸、硫酸镁按重量比例1:7复配(使甘氨酸施用量为0.1kg/亩,硫酸镁施用量为0.7kg/亩);
处理7:ZX-6,常规底肥中添加脯氨酸、碳酸镁按重量比例1:5复配(使脯氨酸施用量为0.1kg/亩,碳酸镁施用量为0.3kg/亩);
处理8:ZX-7,常规底肥中添加赖氨酸、氯化镁按重量比例1:5复配(使赖氨酸施用量为0.1kg/亩,氯化镁施用量为0.7kg/亩);
注:盆栽试验的施肥量以一亩地15万公斤土与盆栽每个盆中的实际土壤质量折算得出。
试验结果如表1和图1所示:
表1:不同处理的试验结果
Figure SMS_1
实施例2 室内小区试验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组室内小区试验,参照实施例1中ZX-4处理进行底肥增效,并进行后续追肥处理。其中,ZX-8进行常规追肥,ZX-9进行增效追肥。
试验地点:山东省临沂市中化农业临沂研发中心
供试品种:SH361
试验时间:2021年12月1日--2022年3月10日
试验设计:
试验设置3个处理,分别为:
处理1:空白对照CK,常规施肥(常规底肥:磷酸一铵11kg/亩;常规追肥:磷酸一铵23.39kg/亩、尿素9.52kg/亩、氯化钾5.00kg/亩);
处理2:ZX-8,常规底肥中添加甘氨酸、硫酸镁按比例1:5复配(使甘氨酸施用量为0.1kg/亩,硫酸镁施用量为0.5kg/亩),常规追肥处理;
处理3:ZX-9,常规底肥中添加甘氨酸、硫酸镁按比例1:5复配(使甘氨酸施用量为0.1kg/亩,硫酸镁施用量为0.5kg/亩),常规追肥中添加甘氨酸、硫酸镁按比例1:5复配(使甘氨酸施用量为0.1kg/亩,硫酸镁施用量为0.5kg/亩);
每处理面积1亩。
试验方法:底肥在播种行开沟深施覆土,覆盖地膜,在施肥沟旁点播向日葵种子。采用大小垄覆膜种植,大行80cm,小行40cm,株距60cm。苗期进行追肥,在种植行外侧10cm处开沟深施覆土。每个处理三次重复,每个重复随机取5株进行产量、籽粒锈斑面积的测定。
其中,籽粒锈斑面积和发生程度的调查方法为:在向日葵成熟期每个小区(每个处理有3个小区)随机选取15盘,将葵盘籽粒脱粒混合去除瘪粒后,按四分法均等分成4份,在其中1份籽粒中随机抽取100粒,统计向日葵籽粒锈斑面积和发生程度。向日葵籽粒锈斑发生程度等级划分标准如表2所示:
表2:向日葵籽粒锈斑发生程度等级划分标准
Figure SMS_2
试验结果如附图2所示,试验表明:用ZX-9进行底肥和追肥的增效能够显著提升向日葵的产量并有效降低籽粒锈斑面积,较对照CK、ZX-8处理分别提升产量19.39%、10.62%,锈斑面积降低22.17%、8.77%。
实施例3 室外小区试验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组室外小区试验,参照实施例2中ZX-9处理进行底肥增效和追肥增效,另外添加ZX+ZB-1、ZX+ZB-2、ZX+ZB-3处理,在底肥增效和追肥增效的基础上进行不同叶面肥和药剂的喷施。
试验地点:山东省临沂市中化农业临沂研发中心
供试品种:SH361
试验时间:2022年5月1日--2022年7月30日
试验设计:
试验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
处理1:空白对照CK,常规施肥(常规底肥:磷酸一铵11kg/亩;常规追肥:磷酸一铵23.39kg/亩、尿素9.52kg/亩、氯化钾5.00kg/亩);
处理2:ZX-9,常规底肥中添加甘氨酸、镁肥按比例1:5复配(使甘氨酸施用量为0.1kg/亩,硫酸镁施用量为0.5kg/亩),常规追肥中添加甘氨酸、镁肥按比例1:5复配(使甘氨酸施用量为0.1kg/亩,硫酸镁施用量为0.5kg/亩);
处理3:ZX+ZB-1,在ZX-9处理基础上在现大蕾期进行氨基酸叶面肥:联苯噻虫嗪=5:1喷施(氨基酸叶面肥100g/亩、联苯噻虫嗪20g/亩),授粉结束后进行磷酸二氢钾:啶虫脒:吡丙醚=5:1:2喷施(磷酸二氢钾50g/亩、啶虫脒10g/亩、吡丙醚20g/亩);
处理4:ZX+ZB-2,在ZX-9处理基础上在现大蕾期进行氨基酸叶面肥:氟啶虫酰胺=10:1喷施(氨基酸叶面肥100g/亩、氟啶虫酰胺10g/亩),授粉结束后进行磷酸二氢钾:吡虫啉:唑醚代森联=5:2:5喷施(磷酸二氢钾50g/亩:吡虫啉20g/亩:唑醚代森联50g/亩);
处理5:ZX+ZB-3,在ZX-9处理基础上在现大蕾期进行氨基酸叶面肥:乙基多杀菌素=5:1喷施(氨基酸叶面肥100g/亩、乙基多杀菌素20g/亩),授粉结束后进行磷酸二氢钾:螺虫乙酯:乙蒜素=10:1:10喷施(磷酸二氢钾50g/亩、螺虫乙酯5g/亩、乙蒜素50g/亩)。
每处理面积1亩。
试验方法:底肥在播种行开沟深施覆土,覆盖地膜,在施肥沟旁点播向日葵种子。苗期进行追肥,在种植行外侧10cm处开沟深施覆土。采用大小垄覆膜种植,大行80cm,小行40cm,株距60cm。每个处理三次重复,每个重复随机取5株进行产量、籽粒锈斑面积的测定。
试验结果如附图3所示,试验表明:用ZX+ZB-3进行底肥和追肥的增效并在现蕾期和授粉结束后进行药肥喷施,能够显著提升向日葵的产量并有效降低籽粒锈斑面积,较对照CK、ZX-9处理分别提升产量20.52%、5.90%,锈斑面积降低52.33%、34.00%,防治效果达67.39%。
注:防治效果(%)=(对照病情指数-处理病情指数)/对照病情指数×100。其中,病情指数=[∑(病级籽粒数×代表级值)/(籽粒总数×最高代表级值)]×100。
实施例4 大田试验验证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组大田试验,参照实施例3中ZX+ZB-3处理,在底肥增效和追肥增效的基础上进行叶面肥和药剂的喷施。
试验地点: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五原县新公中镇永联五队
供试品种:SH361
试验时间:2022年6月10日--2022年9月25日
试验设计:
试验设置2个处理,分别为:
处理1:空白对照CK,常规施肥(常规底肥:磷酸一铵11kg/亩;常规追肥:磷酸一铵23.39kg/亩、尿素9.52kg/亩、氯化钾5.00kg/亩);
处理2:ZX+ZB-3,常规底肥中添加甘氨酸、硫酸镁按比例1:5复配(使甘氨酸施用量为0.1kg/亩,硫酸镁施用量为0.5kg/亩),常规追肥中添加甘氨酸、硫酸镁按比例1:5复配(使甘氨酸施用量为0.1kg/亩,硫酸镁施用量为0.5kg/亩);在现大蕾期进行氨基酸叶面肥:乙基多杀菌素=5:1喷施(氨基酸叶面肥100g/亩、乙基多杀菌素20g/亩),授粉结束后进行磷酸二氢钾:螺虫乙酯:乙蒜素=1:1:1喷施(磷酸二氢钾50g/亩、螺虫乙酯5g/亩、乙蒜素50g/亩)。
每处理面积10亩。
试验方法:底肥在播种行开沟深施覆土,覆盖地膜,在施肥沟旁点播向日葵种子。苗期进行追肥,在种植行外侧10cm处开沟深施覆土。采用大小垄覆膜种植,大行80cm,小行40cm,株距60cm。每个处理三次重复,每个重复随机取5株进行产量、籽粒锈斑面积的测定。
试验结果如附图4所示,试验表明:用ZX+ZB-3进行底肥和追肥的增效并在现蕾期和授粉结束后进行药肥喷施,能够显著提升向日葵的产量并有效降低籽粒锈斑面积,较对照CK产量提升12.41%,锈斑面积降低50.67%,防治效果达68.09%。
实施例5 大田试验验证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组大田试验,参照实施例3中ZX+ZB-3处理,在底肥增效和追肥增效的基础上进行叶面肥和药剂的喷施。
试验地点: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五原县新公中镇民利村
供试品种:SH361
试验时间:2022年6月12日--2022年9月28日
试验设计:
试验设置2个处理,分别为:
处理1:空白对照CK,常规施肥(底肥:磷酸一铵11kg/亩,追肥:磷酸一铵23.39kg/亩、尿素9.52kg/亩、氯化钾5.00kg/亩);
处理2:ZX+ZB-3,常规底肥中添加甘氨酸、硫酸镁按比例1:5复配(使甘氨酸施用量为0.1kg/亩,硫酸镁施用量为0.5kg/亩),常规追肥中添加甘氨酸、硫酸镁按比例1:5复配(使甘氨酸施用量为0.1kg/亩,硫酸镁施用量为0.5kg/亩);在现大蕾期进行氨基酸叶面肥:乙基多杀菌素=5:1喷施(氨基酸叶面肥100g/亩、乙基多杀菌素20g/亩),授粉结束后进行磷酸二氢钾:螺虫乙酯:乙蒜素=1:1:1喷施(磷酸二氢钾50g/亩、螺虫乙酯5g/亩、乙蒜素50g/亩)。
每处理面积10亩。
试验方法:底肥在播种行开沟深施覆土,覆盖地膜,在施肥沟旁点播向日葵种子。苗期进行追肥,在种植行外侧10cm处开沟深施覆土。采用大小垄覆膜种植,大行80cm,小行40cm,株距60cm。每个处理三次重复,每个重复随机取5株进行产量、籽粒锈斑面积的测定。
试验结果如附图5所示,试验表明:用ZX+ZB-3进行底肥和追肥的增效并在现蕾期和授粉结束后进行药肥喷施,能够显著提升向日葵的产量并有效降低籽粒锈斑面积,较对照CK产量提升13.77%,锈斑面积降低45.30%,防治效果达65.12%。
实施例6 大田试验验证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组大田试验,参照实施例3中ZX+ZB-3处理,在底肥增效和追肥增效的基础上进行叶面肥和药剂的喷施。
试验地点: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五原县新公中镇东杨六村
供试品种:SH361
试验时间:2022年6月10日--2022年9月29日
试验设计:
试验设置2个处理,分别为:
处理1:空白对照CK,常规施肥(底肥:磷酸一铵11kg/亩,追肥:磷酸一铵23.39kg/亩、尿素9.52kg/亩、氯化钾5.00kg/亩);
处理2:ZX+ZB-3,常规底肥中添加甘氨酸、硫酸镁按比例1:5复配(使甘氨酸施用量为0.1kg/亩,硫酸镁施用量为0.5kg/亩),常规追肥中添加甘氨酸、硫酸镁按比例1:5复配(使甘氨酸施用量为0.1kg/亩,硫酸镁施用量为0.5kg/亩);在现大蕾期进行氨基酸叶面肥:乙基多杀菌素=5:1喷施(氨基酸叶面肥100g/亩、乙基多杀菌素20g/亩),授粉结束后进行磷酸二氢钾:螺虫乙酯:乙蒜素=1:1:1喷施(磷酸二氢钾50g/亩、螺虫乙酯5g/亩、乙蒜素50g/亩)。
每处理面积10亩。
试验方法:底肥在播种行开沟深施覆土,覆盖地膜,在施肥沟旁点播向日葵种子。苗期进行追肥,在种植行外侧10cm处开沟深施覆土。采用大小垄覆膜种植,大行80cm,小行40cm,株距60cm。每个处理三次重复,每个重复随机取5株进行产量、籽粒锈斑面积的测定。
试验结果如附图6所示,试验表明:用ZX+ZB-3进行底肥和追肥的增效并在现蕾期和授粉结束后进行药肥喷施,能够显著提升向日葵的产量并有效降低籽粒锈斑面积,较对照CK产量提升8.32%,锈斑面积降低44.50%,防治效果达64.52%。
实施例7 大田试验验证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组大田试验,参照实施例3中ZX+ZB-3处理,在底肥增效和追肥增效的基础上进行叶面肥和药剂的喷施。
试验地点: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五原县新公中镇什巴村
供试品种:SH361
试验时间:2022年6月12日--2022年9月28日
试验设计:大田试验
试验设置2个处理,分别为:
处理1:空白对照CK,常规施肥(底肥:磷酸一铵11kg/亩,追肥:磷酸一铵23.39kg/亩、尿素9.52kg/亩、氯化钾5.00kg/亩);
处理2:ZX+ZB-3,常规底肥中添加甘氨酸、硫酸镁按比例1:5复配(使甘氨酸施用量为0.1kg/亩,硫酸镁施用量为0.5kg/亩),常规追肥中添加甘氨酸、硫酸镁按比例1:5复配(使甘氨酸施用量为0.1kg/亩,硫酸镁施用量为0.5kg/亩);在现大蕾期进行氨基酸叶面肥:乙基多杀菌素=5:1喷施(氨基酸叶面肥100g/亩、乙基多杀菌素20g/亩),授粉结束后进行磷酸二氢钾:螺虫乙酯:乙蒜素=1:1:1喷施(磷酸二氢钾50g/亩、螺虫乙酯5g/亩、乙蒜素50g/亩)。
每处理面积10亩。
试验方法:底肥在播种行开沟深施覆土,覆盖地膜,在施肥沟旁点播向日葵种子。苗期进行追肥,在种植行外侧10cm处开沟深施覆土。采用大小垄覆膜种植,大行80cm,小行40cm,株距60cm。每个处理三次重复,每个重复随机取5株进行产量、籽粒锈斑面积的测定。
试验结果如附图7所示,试验表明:用ZX+ZB-3进行底肥和追肥的增效并在现蕾期和授粉结束后进行药肥喷施,能够显著提升向日葵的产量并有效降低籽粒锈斑面积,较对照CK产量提升12.79%,锈斑面积降低41.17%,防治效果达62.79%。
实施例8 大田试验验证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组大田试验,参照实施例3中ZX+ZB-3处理,在底肥增效和追肥增效的基础上进行叶面肥和药剂的喷施。
试验地点: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五原县新公中镇永联一队
供试品种:SH361
试验时间:2022年6月11日--2022年9月30日
试验设计:大田试验
试验设置2个处理,分别为:
处理1:空白对照CK,常规施肥(底肥:磷酸一铵11kg/亩,追肥:磷酸一铵23.39kg/亩、尿素9.52kg/亩、氯化钾5.00kg/亩);
处理2:ZX+ZB-3,常规底肥中添加甘氨酸、硫酸镁按比例1:5复配(使甘氨酸施用量为0.1kg/亩,硫酸镁施用量为0.5kg/亩),常规追肥中添加甘氨酸、硫酸镁按比例1:5复配(使甘氨酸施用量为0.1kg/亩,硫酸镁施用量为0.5kg/亩);在现大蕾期进行氨基酸叶面肥:乙基多杀菌素=5:1喷施(氨基酸叶面肥100g/亩、乙基多杀菌素20g/亩),授粉结束后进行磷酸二氢钾:螺虫乙酯:乙蒜素=1:1:1喷施(磷酸二氢钾50g/亩、螺虫乙酯5g/亩、乙蒜素50g/亩)。
每处理面积10亩。
试验方法:底肥在播种行开沟深施覆土,覆盖地膜,在施肥沟旁点播向日葵种子。苗期进行追肥,在种植行外侧10cm处开沟深施覆土。采用大小垄覆膜种植,大行80cm,小行40cm,株距60cm。每个处理三次重复,每个重复随机取5株进行产量、籽粒锈斑面积的测定。
试验结果如附图8所示,试验表明:用ZX+ZB-3进行底肥和追肥的增效并在现蕾期和授粉结束后进行药肥喷施,能够显著提升向日葵的产量并有效降低籽粒锈斑面积,较对照CK产量提升9.11%,锈斑面积降低44.00%,防治效果达62.50%。
实施例9 大田试验验证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组大田试验,参照实施例3中ZX+ZB-3处理,在底肥增效和追肥增效的基础上进行叶面肥和药剂的喷施。
试验地点: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五原县隆兴昌镇前朴红村
供试品种:SH361
试验时间:2022年6月12日--2022年9月29日
试验设计:大田试验
试验设置2个处理,分别为:
处理1:空白对照CK,常规施肥(底肥:磷酸一铵11kg/亩,追肥:磷酸一铵23.39kg/亩、尿素9.52kg/亩、氯化钾5.00kg/亩);
处理2:ZX+ZB-3,常规底肥中添加甘氨酸、硫酸镁按比例1:5复配(使甘氨酸施用量为0.1kg/亩,硫酸镁施用量为0.5kg/亩),常规追肥中添加甘氨酸、硫酸镁按比例1:5复配(使甘氨酸施用量为0.1kg/亩,硫酸镁施用量为0.5kg/亩);在现大蕾期进行氨基酸叶面肥:乙基多杀菌素=5:1喷施(氨基酸叶面肥100g/亩、乙基多杀菌素20g/亩),授粉结束后进行磷酸二氢钾:螺虫乙酯:乙蒜素=1:1:1喷施(磷酸二氢钾50g/亩、螺虫乙酯5g/亩、乙蒜素50g/亩)。
每处理面积10亩。
试验方法:底肥在播种行开沟深施覆土,覆盖地膜,在施肥沟旁点播向日葵种子。苗期进行追肥,在种植行外侧10cm处开沟深施覆土。采用大小垄覆膜种植,大行80cm,小行40cm,株距60cm。每个处理三次重复,每个重复随机取5株进行产量、籽粒锈斑面积的测定。
试验结果如附图9所示,试验表明:用ZX+ZB-3进行底肥和追肥的增效并在现蕾期和授粉结束后进行药肥喷施,能够显著提升向日葵的产量并有效降低籽粒锈斑面积,较对照CK产量提升13.08%,锈斑面积降低59.00%,防治效果达69.07%。
实施例10 大田试验验证
取实施例3中ZX+ZB-3处理在底肥和追肥增效的基础上进行叶面肥和药剂的喷施。
试验地点: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五原县复兴镇复兴村
供试品种:SH361
试验时间:2022年6月10日--2022年9月30日
试验设计:大田试验
试验设置2个处理,分别为:
处理1:空白对照CK,常规施肥(底肥:磷酸一铵11kg/亩,追肥:磷酸一铵23.39kg/亩、尿素9.52kg/亩、氯化钾5.00kg/亩);
处理2:ZX+ZB-3,常规底肥中添加甘氨酸、硫酸镁按比例1:5复配(使甘氨酸施用量为0.1kg/亩,硫酸镁施用量为0.5kg/亩),常规追肥中添加甘氨酸、硫酸镁按比例1:5复配(使甘氨酸施用量为0.1kg/亩,硫酸镁施用量为0.5kg/亩);在现大蕾期进行氨基酸叶面肥:乙基多杀菌素=5:1喷施(氨基酸叶面肥100g/亩、乙基多杀菌素20g/亩),授粉结束后进行磷酸二氢钾:螺虫乙酯:乙蒜素=1:1:1喷施(磷酸二氢钾50g/亩、螺虫乙酯5g/亩、乙蒜素50g/亩)。
每处理面积10亩。
试验方法:底肥在播种行开沟深施覆土,覆盖地膜,在施肥沟旁点播向日葵种子。苗期进行追肥,在种植行外侧10cm处开沟深施覆土。采用大小垄覆膜种植,大行80cm,小行40cm,株距60cm。每个处理三次重复,每个重复随机取5株进行产量、籽粒锈斑面积的测定。
试验结果如附图10所示,试验表明:用ZX+ZB-3进行底肥和追肥的增效并在现蕾期和授粉结束后进行药肥喷施,能够显著提升向日葵的产量并有效降低籽粒锈斑面积,较对照CK产量提升6.84%,锈斑面积降低48.83%,防治效果达70.67%。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便于具体和详细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保护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向日葵肥料增效剂,其特征在于,包括氨基酸和镁肥,所述氨基酸和镁肥的重量比为1:(4-6);所述氨基酸包括精氨酸、赖氨酸、脯氨酸和甘氨酸中的至少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向日葵肥料增效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镁肥包括碳酸镁、氧化镁、氯化镁和硫酸镁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向日葵肥料增效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氨基酸为甘氨酸;和/或,所述镁肥为硫酸镁。
4.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向日葵肥料增效剂在作物种植中的应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包括如下至少一种:
(1)提升底肥肥效;
(2)提升追肥肥效;
(3)提升作物产量;
(4)提升作物抗病能力。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日葵肥料增效剂在底肥或追肥中的施用量为0.4-0.9kg/亩。
7.向日葵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含有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向日葵肥料增效剂的增效配方肥作为向日葵种植的底肥和/或追肥施用;当所述增效配方肥为底肥增效配方肥时,其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成:1-3份N、3-6份P2O5、0.1-0.3份氨基酸和0.3-0.6份镁肥;当所述增效配方肥为追肥增效配方肥时,其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成:10-14份N、3-5份P2O5、2-4份K2O、0.1-0.3份氨基酸和0.3-0.6份镁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向日葵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含有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向日葵肥料增效剂的增效配方肥作为向日葵种植的底肥和/或追肥施用后,还包括在现大蕾期喷施叶面肥和杀虫剂;和/或,在授粉结束后喷施叶面肥、杀虫剂和杀菌剂的步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向日葵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现大蕾期喷施氨基酸叶面肥和乙基多杀菌素,所述氨基酸叶面肥和乙基多杀菌素的重量比为4-6:1。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向日葵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授粉结束后喷施磷酸二氢钾叶面肥、螺虫乙酯和乙蒜素,所述磷酸二氢钾和螺虫乙酯的重量比为9-11:1;所述磷酸二氢钾和乙蒜素的重量比为1-2:1。
11.向日葵肥料组合,其特征在于,包括底肥和/或苗期追肥,还包括现大蕾期喷施药肥和/或授粉后喷施药肥;
所述底肥和/或苗期追肥为含有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向日葵肥料增效剂的增效配方肥;
所述现大蕾期喷施药肥包括氨基酸叶面肥和乙基多杀菌素,所述氨基酸叶面肥和乙基多杀菌素的重量比为4-6:1;
所述授粉后喷施药肥包括磷酸二氢钾叶面肥、螺虫乙酯和乙蒜素,所述磷酸二氢钾和螺虫乙酯的重量比为9-11:1;所述磷酸二氢钾和乙蒜素的重量比为1-2:1。
CN202310167595.9A 2023-02-27 2023-02-27 向日葵肥料增效剂及其应用 Active CN1158499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67595.9A CN115849969B (zh) 2023-02-27 2023-02-27 向日葵肥料增效剂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67595.9A CN115849969B (zh) 2023-02-27 2023-02-27 向日葵肥料增效剂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49969A true CN115849969A (zh) 2023-03-28
CN115849969B CN115849969B (zh) 2023-05-23

Family

ID=856590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167595.9A Active CN115849969B (zh) 2023-02-27 2023-02-27 向日葵肥料增效剂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849969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49782A (zh) * 2010-05-19 2011-11-23 訾兆举 一种氨基酸滴灌冲施肥的生产方法
US20140342915A1 (en) * 2001-12-20 2014-11-20 John Wayne Kennedy Bioavailable minerals for plant health
CN105272470A (zh) * 2015-11-02 2016-01-27 袁玉坡 一种向日葵种植的平衡施肥方法
CN109809921A (zh) * 2019-04-01 2019-05-28 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适用于环渤海湾产区苹果树专用叶面喷施肥及施用方法
CN114573394A (zh) * 2022-03-18 2022-06-03 新洋丰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促进光合作用、防生理黄化的肥料生物增效助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4605192A (zh) * 2022-03-18 2022-06-10 新洋丰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促转色的肥料生物增效助剂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342915A1 (en) * 2001-12-20 2014-11-20 John Wayne Kennedy Bioavailable minerals for plant health
CN102249782A (zh) * 2010-05-19 2011-11-23 訾兆举 一种氨基酸滴灌冲施肥的生产方法
CN105272470A (zh) * 2015-11-02 2016-01-27 袁玉坡 一种向日葵种植的平衡施肥方法
CN109809921A (zh) * 2019-04-01 2019-05-28 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适用于环渤海湾产区苹果树专用叶面喷施肥及施用方法
CN114573394A (zh) * 2022-03-18 2022-06-03 新洋丰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促进光合作用、防生理黄化的肥料生物增效助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4605192A (zh) * 2022-03-18 2022-06-10 新洋丰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促转色的肥料生物增效助剂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49969B (zh) 2023-05-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skari-Khorasgani et al.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and environmental requirements for production of true shallot seeds–a review
CN104761391B (zh) 一种香榧幼苗基肥专用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10301318B (zh) 富硒花生的种植方法
CN106882994A (zh) 一种半夏的种植方法
CN102992907A (zh) 一种氮肥增效控失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1233578A (zh) 一种生物防治列当的组合物及方法
CN106900305A (zh) 一种富硒草本咖啡豆的种植方法
US20080257000A1 (en) Plant Nutrient Reduction System
CN115067044A (zh) 一种有机栽培高寒牧区禾本科牧草的施肥方法和有机栽培方法
CN108069782A (zh) 水稻返青药肥及其应用
CN104876755A (zh) 一种苗木专用水溶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KR20120075061A (ko) 친환경 고칼슘 인삼 및 그 재배방법
CN111943755A (zh) 一种促进烟苗早生快发与防治地下害虫的烟草专用肥料
CN107409660A (zh) 一种提高蔬菜瓜果品质的种植方法
CN108130100A (zh) 一种绿植土壤调理剂制备方法
CN114904900A (zh) 利用真菌和生物炭促进甜高粱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方法
CN115849969B (zh) 向日葵肥料增效剂及其应用
CN109121982B (zh) 一种预防芒果流胶病的种植方法
Abd El-Aal et al. The effect of foliar application of GA3 and soil dressing of NPK at different levels on the plant productivity of potatoes (Solanum tuberosum L.)
CN106171109A (zh) 微生物土壤改良与环保种植技术
CN111373992A (zh) 一种盐碱地油葵的种植方法
CN111592404B (zh) 一种土壤修复型多功能生物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574751A (zh) 一种可以灭菌杀虫的酸性土壤调理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0800543B (zh) 一种沙枣育苗的方法
Ma et al. Fertility management of the soil-rhizosphere system for efficient fertilizer use in vegetable produc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