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40868A - 一种改进的采油工程模型计算分析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改进的采油工程模型计算分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40868A
CN115840868A CN202211557649.4A CN202211557649A CN115840868A CN 115840868 A CN115840868 A CN 115840868A CN 202211557649 A CN202211557649 A CN 202211557649A CN 115840868 A CN115840868 A CN 1158408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liquid
pumping unit
power
pu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55764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斌
冉君帅
王安亚
宋志亮
梁宇
符传骥
陈泽熙
钟笠
魏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ramay Zhizhuo Oilfiel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Karamay Zhizhuo Oilfiel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ramay Zhizhuo Oilfiel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Karamay Zhizhuo Oilfiel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55764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40868A/zh
Publication of CN1158408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4086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进的采油工程模型计算分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计算泵充满度,步骤二:计算产液量与抽油机功率的关系,步骤三:计算理论产液量,抽油机的理论产液量是指泵内为油水两相混合物且充满时的井口产液量,步骤四:建立实际产油量计算模型,实际产液量是指井口原油脱气后的地面实际产液量,步骤五:计算功效比,根据产液量与抽油机功率的关系表达式可以计算出产液量所做的功,将电动机功率与产液量做一个比值,定义为功效比,来判断功效并对抽油机工况进行调整。本发明通过功效比公式,实现了可以根据抽油机的工艺参数和产液的变化自动匹配抽油机最佳的运行工况。

Description

一种改进的采油工程模型计算分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田石油采集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进的采油工程模型计算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大部分油田属于低渗透油田,其丰度低、渗透率低、单井产能低,导致目前采油机的抽油能力与油井底层供液能力难以精准匹配。在采油过程中,传统上企业常采用动液面来衡量油井的供液能力,但动液面的测量成本较高且在动液面深度较深时测量结果并不准确。随着示功图测试技术的不断进步,目前企业多凭借人工经验从示功图中计算油井的供液能力及工况的判断。该方法虽弥补了传统方法的不足,但仍存在实时性差、人工成本高和示功图类型较多等问题。因此,亟需一种新的计算模型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采油工程模型计算分析方法,通过功效比公式对井内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计算,从而实现根据抽油机的工艺参数和产液的变化自动匹配抽油机最佳的运行工况。
一种改进的采油工程模型计算分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计算泵充满度
泵充满度是指抽油泵一个冲程内吸入的油液与活塞让出的油液体积之比。地层供液能力的变化直接影响泵充满度的大小,当泵充满度高时,说明此时井下供液能力大,如果地层的供液能力与理排理论量匹配,泵充满度只会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因此如果能确立泵充满度变化的合理区间,结合当前泵充满度就能对抽油机进行相应的冲次控制
泵充满度可表示为:
Figure BDA0003983934060000011
式中:Vp为每冲次让出的油液体积(m3);Vy为每冲次吸入泵中的油液体积(m3);R为井下油气比(m3/m3);k为余隙系数。其中R值可根据地面所测得油气比Rs进行计算,计算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3983934060000021
式中:Rs为地面气油比(m3/m3);α为溶解系数(m3/(m3·Pa));Pc为泵入口压力(Pa);fw为含水率;Po为标准压力(Pa);bo为原油体积系数;T为泵入口温度(K);Y为天然气压缩因子;m为分离出的气体进入油套空间的比例,T0为地面温度(K)。将(公式1)代入(公式2)并忽略余隙系数k可得泵充满系数β。计算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3983934060000022
步骤二:计算产液量与抽油机功率的关系
抽油机工作过程中,电机输出的有功功率一部分用来提升油液,另一部分被抽油机系统所消耗,因此电机做的功率可由(公式4)所表示:
W=W+W+W (公式4)
式中W-提升油液所消耗的功,kW/h
W-系统损耗所消耗的功,kW/h
W-抽油杆的重力做功,kW/h
而游梁式抽油机系统的能耗损失主要表现在电机、皮带、井下摩擦力、惯性力、油液提升过程中产生的漏失和油液流经抽油泵和抽油管的水力损失,即:
W=W电损+W皮带+W+W+W+W (公式5)
式中W电损-电机内部损失的功,kW/h
W皮带-皮带消耗的功,kW/h
W-井下摩擦力消耗的功,kW/h
W-惯性力所消耗的功,kW/h
W-油液漏失所消耗的功,kW/h
W-油液的水力损失所消耗的功,kW/h
在抽油机未做调整并且历史数据与实时数据采集时间差不大的情况下,认为抽油杆皮带耗能、井下摩擦力、惯性力、油液漏失量和油液的水力损失恒定不变。
利用一个周期的下冲程的有功功率进行差值计算。然后将下冲程的电机有功功率的基准值与实时测量的有功、功率的面积积分进行差值比较,得到:
W电2W电1=(W液2+W损2+W杆2)(W液1+W损1+W杆1)
=(W液2 W液1)+(W杆2 W杆1)(公式6)式中W电2、W液2、W损2、W杆2为实时测量的对应的功
W电1、W液1、W损1、W杆1为历史测量的对应的功
产液量与抽油机功率的关系可以表达为:
Figure BDA0003983934060000031
步骤三:计算理论产液量
抽油机的理论产液量是指泵内为油水两相混合物且充满时的井口产液量。其计算表达式为:
Q=1440SNA (公式8)
式中Q:理论产液量,m3/d
S:悬点冲程长度,m
N:抽油机的冲次,min-1
A:柱塞横截面积,m2
步骤四:建立实际产油量计算模型
实际产液量是指井口原油脱气后的地面实际产液量,其计算表达式为:
Q=βQ (公式9)
式中Q:实际产液量,m3/d
β:泵充满系数
(公式3)已推导过泵充满系数,将(公式3)代入(公式9)中就可以得到实际产液量。
步骤五:计算功效比
电动机做功计算公式:
Figure BDA0003983934060000041
式中W:电动机功率,kW/h
U:额定电压,kv
I:工作电流,A
T:时间
cosα:电动机功率因数
根据产液量与抽油机功率的关系表达式可以计算出产液量所作的功,即W液1=Q实产H-W液0,开始时W液0为零,而
Figure BDA0003983934060000042
将W与W做一个比值,定义为功效比,来判断功效并对抽油机工况进行调整。
功效比公式:
Figure BDA0003983934060000043
当功效比≥80%时,抽油机工作状态优秀,效率高,计量地下抽出的油、气、水的质量,体积,密度等参数,如果油少水多,应该降低电功率,提高冲程,降低冲次(频率);如果油多水少,应该提高电功率,提高冲程,提高冲次。
当60%≤功效比<80%时,抽油机工作状态良好,需要加大功率。
当40%≤功效比<60%时,抽油机工作状态较差,需要适当加大功率,提高冲程冲次。
当功效比<40%时,抽油机工作状态极差,需要现场检查工作状况,使用间抽。
有益效果:
1.通过功效比公式,实现了可以根据抽油机的工艺参数和产液的变化自动匹配抽油机最佳的运行工况。
2.通过功效比公式,及时的根据产液量的变化,就可以对抽油机的电机功率进行调整,即时高效的运行抽油机,时效性高。对于抽油机的常见故障不用逐一分析便可调整抽油机的电机功率,简单便捷,极大的降低耗电量,提高效率,降低抽油成本。
3.通过功效比公式,对采油机的抽油能力与油井底层供液能力进行精准匹配,提高采油机泵效,减少耗电量,降低抽油成本。对采油机井的供液能力实时分析并制定冲次调节策略,实现采油机抽油能力与油井供液能力的准确匹配,达到节能增产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更清楚明白,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阐述,使本发明更清楚明白。
根据图1所示,一种改进的采油工程模型计算分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计算泵充满度
泵充满度是指抽油泵一个冲程内吸入的油液与活塞让出的油液体积之比。地层供液能力的变化直接影响泵充满度的大小,当泵充满度高时,说明此时井下供液能力大,如果地层的供液能力与理排理论量匹配,泵充满度只会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因此如果能确立泵充满度变化的合理区间,结合当前泵充满度就能对抽油机进行相应的冲次控制
泵充满度可表示为:
Figure BDA0003983934060000051
式中:Vp为每冲次让出的油液体积(m3);Vy为每冲次吸入泵中的油液体积(m3);R为井下油气比(m3/m3);k为余隙系数。其中R值可根据地面所测得油气比Rs进行计算,计算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3983934060000061
式中:Rs为地面气油比(m3/m3);α为溶解系数(m3/(m3·Pa));Pc为泵入口压力(Pa);fw为含水率;Po为标准压力(Pa);bo为原油体积系数;T为泵入口温度(K);Y为天然气压缩因子;m为分离出的气体进入油套空间的比例,T0为地面温度(K)。将(公式1)代入(公式2)并忽略余隙系数k可得泵充满系数β。计算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3983934060000062
步骤二:计算产液量与抽油机功率的关系
抽油机工作过程中,电机输出的有功功率一部分用来提升油液,另一部分被抽油机系统所消耗,因此电机做的功率可由(公式4)所表示:
W=W+W+W (公式4)
式中W-提升油液所消耗的功,kW/h
W-系统损耗所消耗的功,kW/h
W-抽油杆的重力做功,kW/h
而游梁式抽油机系统的能耗损失主要表现在电机、皮带、井下摩擦力、惯性力、油液提升过程中产生的漏失和油液流经抽油泵和抽油管的水力损失,即:
W=W电损+W皮带+W+W+W+W (公式5)
式中W电损-电机内部损失的功,kW/h
W皮带-皮带消耗的功,kW/h
W-井下摩擦力消耗的功,kW/h
W-惯性力所消耗的功,kW/h
W-油液漏失所消耗的功,kW/h
W-油液的水力损失所消耗的功,kW/h
在抽油机未做调整并且历史数据与实时数据采集时间差不大的情况下,认为抽油杆皮带耗能、井下摩擦力、惯性力、油液漏失量和油液的水力损失恒定不变。
利用一个周期的下冲程的有功功率进行差值计算。然后将下冲程的电机有功功率的基准值与实时测量的有功、功率的面积积分进行差值比较,得到:
W电2W电1=(W液2+W损2+W杆2) (W液1+W损1+W杆1)
=(W液2 W液1)+(W杆2 W杆1) (公式6)式中W电2、W液2、W损2、W杆2为实时测量的对应的功
W电1、W液1、W损1、W杆1为历史测量的对应的功
产液量与抽油机功率的关系可以表达为:
Figure BDA0003983934060000071
步骤三:计算理论产液量
抽油机的理论产液量是指泵内为油水两相混合物且充满时的井口产液量。其计算表达式为:
Q=1440SNA (公式8)
式中Q:理论产液量,m3/d
S:悬点冲程长度,m
N:抽油机的冲次,min-1
A:柱塞横截面积,m2
步骤四:建立实际产油量计算模型
实际产液量是指井口原油脱气后的地面实际产液量,其计算表达式为:
Q=βQ (公式9)
式中Q:实际产液量,m3/d
β:泵充满系数
(公式3)已推导过泵充满系数,将(公式3)代入(公式9)中就可以得到实际产液量。
步骤五:计算功效比
电动机做功计算公式:
Figure BDA0003983934060000081
式中W:电动机功率,kW/h
U:额定电压,kv
I:工作电流,A
T:时间
cosα:电动机功率因数
根据产液量与抽油机功率的关系表达式可以计算出产液量所做的功,即W液1=Q实产H-W液0,开始时W液0为零,而
Figure BDA0003983934060000082
将W与W做一个比值,定义为功效比,来判断功效并对抽油机工况进行调整。
功效比公式:
Figure BDA0003983934060000083
当功效比≥80%时,抽油机工作状态优秀,效率高,计量地下抽出的油、气、水的质量,体积,密度等参数,如果油少水多,应该降低电功率,提高冲程,降低冲次(频率);如果油多水少,应该提高电功率,提高冲程,提高冲次。
当60%≤功效比<80%时,抽油机工作状态良好,需要加大功率。
当40%≤功效比<60%时,抽油机工作状态较差,需要适当加大功率,提高冲程冲次。
当功效比<40%时,抽油机工作状态极差,需要现场检查工作状况,使用间抽。
实施例1
结合WZCYJ15-3-35Z型号液压传动抽油机,此型号抽油机冲程0-3m,电机功率2.5-7.5kw。在不同的产液量情况下,结合功效比公式:
Figure BDA0003983934060000091
Figure BDA0003983934060000092
进行工况判断及调整。
将电机功率和高度都取平均值,分别为4.5kw,1.5m。当产液量情况为1吨水,1吨油时,
Figure BDA0003983934060000093
结合表1,可知对此工况应该加大功率,提高产液量。
表1评价依据表
Figure BDA0003983934060000094
实施例2
结合WZCYJ15-3-35Z型号液压传动抽油机,此型号抽油机冲程0-3m,电机功率2.5-7.5kw。在不同的产液量情况下,结合功效比公式:
Figure BDA0003983934060000095
Figure BDA0003983934060000096
进行工况判断及调整。
当产液量情况为1吨水,2吨油时,
Figure BDA0003983934060000097
Figure BDA0003983934060000101
当产液量情况为2吨水,1吨油时,
Figure BDA0003983934060000102
Figure BDA0003983934060000103
根据表1所示,此时虽然数值相近,但是在此情况下进行特殊说明:如果油少水多,应该降低电功率,提高冲程,降低冲次(频率);如果油多水少,应该提高电功率,提高冲程,提高冲次。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6)

1.一种改进的采油工程模型计算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计算泵充满度
泵充满度是指抽油泵一个冲程内吸入的油液与活塞让出的油液体积之比,地层供液能力的变化直接影响泵充满度的大小,当泵充满度高时,说明此时井下供液能力大,如果地层的供液能力与理排理论量匹配,泵充满度只会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因此确立泵充满度变化的合理区间,结合当前泵充满度就能对抽油机进行相应的冲次控制;
步骤二:计算产液量与抽油机功率的关系
步骤三:计算理论产液量
抽油机的理论产液量是指泵内为油水两相混合物且充满时的井口产液量;
步骤四:建立实际产油量计算模型
实际产液量是指井口原油脱气后的地面实际产液量;
步骤五:计算功效比
根据产液量与抽油机功率的关系表达式可以计算出产液量所做的功,将电动机功率与产液量做一个比值,定义为功效比,来判断功效并对抽油机工况进行调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采油工程模型计算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具体包括:
泵充满度可表示为:
Figure FDA0003983934050000011
式中:Vp为每冲次让出的油液体积,m3;Vy为每冲次吸入泵中的油液体积,m3;R为井下油气比,m3/m3;k为余隙系数,其中R值可根据地面所测得油气比Rs进行计算,计算表达式为:
Figure FDA0003983934050000021
式中:Rs为地面气油比,m3/m3;α为溶解系数,m3/(m3·Pa);Pc为泵入口压力,Pa;fw为含水率;Po为标准压力,Pa;bo为原油体积系数;T为泵入口温度,K;Y为天然气压缩因子;m为分离出的气体进入油套空间的比例,T0为地面温度,K,将公式1代入公式2并忽略余隙系数k可得泵充满系数β,计算表达式为:
Figure FDA000398393405000002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采油工程模型计算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具体包括:
抽油机工作过程中,电机输出的有功功率一部分用来提升油液,另一部分被抽油机系统所消耗,因此电机做的功率可由公式4所表示:
W=W+W+W 公式4
式中W-提升油液所消耗的功,kW/h
W-系统损耗所消耗的功,kW/h
W-抽油杆的重力做功,kW/h
而游梁式抽油机系统的能耗损失主要表现在电机、皮带、井下摩擦力、惯性力、油液提升过程中产生的漏失和油液流经抽油泵和抽油管的水力损失,即:
W=W电损+W皮带+W+W+W+W 公式5
式中W电损-电机内部损失的功,kW/h
W皮带-皮带消耗的功,kW/h
W-井下摩擦力消耗的功,kW/h
W-惯性力所消耗的功,kW/h
W-油液漏失所消耗的功,kW/h
W-油液的水力损失所消耗的功,kW/h
在抽油机未做调整并且历史数据与实时数据采集时间差不大的情况下,认为抽油杆皮带耗能、井下摩擦力、惯性力、油液漏失量和油液的水力损失恒定不变;
利用一个周期的下冲程的有功功率进行差值计算,然后将下冲程的电机有功功率的基准值与实时测量的有功、功率的面积积分进行差值比较,得到:
W电2W电1=(W液2+W损2+W杆2)(W液1+W损1+W杆1)
=(W液2 W液1)+(W杆2 W杆1) 公式6式中W电2、W液2、W损2、W杆2为实时测量的对应的功
W电1、W液1、W损1、W杆1为历史测量的对应的功
产液量与抽油机功率的关系可以表达为:
Figure FDA000398393405000003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采油工程模型计算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具体包括:
理论产液量计算表达式为:
Q=1440SNA 公式8
式中Q:理论产液量,m3/d
S:悬点冲程长度,m
N:抽油机的冲次,min-1
A:柱塞横截面积,m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采油工程模型计算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具体包括:
实际产油量计算模型表达式为:
Q=βQ 公式9
式中Q:实际产液量,m3/d
β:泵充满系数
公式3已推导过泵充满系数,将公式3代入公式9中就得到了实际产液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采油工程模型计算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五具体包括:
电动机做功计算公式:
Figure FDA0003983934050000041
式中W:电动机功率,kW/h
U:额定电压,kv
I:工作电流,A
T:时间
cosα:电动机功率因数
根据产液量与抽油机功率的关系表达式可以计算出产液量所作的功,即W液1=Q实产H-W液0,开始时W液0为零,而
Figure FDA0003983934050000042
将W与W做一个比值,定义为功效比,来判断功效并对抽油机工况进行调整;
功效比公式:
Figure FDA0003983934050000043
当功效比≥80%时,抽油机工作状态优秀,效率高,计量地下抽出的油、气、水的质量,体积,密度等参数,如果油少水多,应该降低电功率,提高冲程,降低冲次、频率;如果油多水少,应该提高电功率,提高冲程,提高冲次;
当60%≤功效比<80%时,抽油机工作状态良好,需要加大功率;
当40%≤功效比<60%时,抽油机工作状态较差,需要适当加大功率,提高冲程冲次;
当功效比<40%时,抽油机工作状态极差,需要现场检查工作状况,使用间抽。
CN202211557649.4A 2022-12-06 2022-12-06 一种改进的采油工程模型计算分析方法 Pending CN11584086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57649.4A CN115840868A (zh) 2022-12-06 2022-12-06 一种改进的采油工程模型计算分析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57649.4A CN115840868A (zh) 2022-12-06 2022-12-06 一种改进的采油工程模型计算分析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40868A true CN115840868A (zh) 2023-03-24

Family

ID=855781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557649.4A Pending CN115840868A (zh) 2022-12-06 2022-12-06 一种改进的采油工程模型计算分析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840868A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43322A (zh) * 2017-07-04 2017-09-08 新疆敦华石油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以电参数计量单井产液量的装置及方法
US20190242242A1 (en) * 2018-02-05 2019-08-08 Yanxia Wang One-Way Flow Monitoring Device and Oil Well Liquid Production Capacity Calculation Method
US20200018140A1 (en) * 2016-09-27 2020-01-16 Geo Exploration Solutions Fzc Method for Increasing Petroleum Yield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00018140A1 (en) * 2016-09-27 2020-01-16 Geo Exploration Solutions Fzc Method for Increasing Petroleum Yield
CN107143322A (zh) * 2017-07-04 2017-09-08 新疆敦华石油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以电参数计量单井产液量的装置及方法
US20190242242A1 (en) * 2018-02-05 2019-08-08 Yanxia Wang One-Way Flow Monitoring Device and Oil Well Liquid Production Capacity Calculation Method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LUJAIN ALFILFIL ET AL.: "Highly dispersed Pd nanoparticles confined in ZSM-5 zeolite crystals for selective hydrogenation of cinnamaldehyde", MICROPOROUS AND MESOPOROUS MATERIALS, vol. 330, 16 November 2021 (2021-11-16), pages 1 - 5, XP086918414, DOI: 10.1016/j.micromeso.2021.111566 *
曲宝龙 等: "有杆泵充满度计算方法及影响分析", 石油机械, vol. 46, no. 11, 30 November 2018 (2018-11-30), pages 79 - 84 *
魏鹏 等: "强化空气泡沫体系的长期有效性", 油田化学, vol. 32, no. 4, 25 December 2015 (2015-12-25), pages 525 - 5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62584B (zh) 一种油井间抽控制系统及方法
US6640896B1 (en) Mechanical oil recovery method and system with a sucker rod pump
CN105093930B (zh) 一种适合超低渗油藏数字化抽油机最佳冲次工艺方法
CN107608940B (zh) 一种油井间抽周期确定方法
CN103498647A (zh) 一种提高抽油机井系统效率的参数调整方法及系统
CN206377007U (zh) 一种油井间抽控制系统
CN107387030B (zh) 一种利用本井气的接力举升采油设计方法
CN218844283U (zh) 一种改进的液压抽油机
CN109799105A (zh) 一种适用于高气液比油井的有杆抽油系统实验装置及方法
CN110778302B (zh) 油田区块内抽油机井群的整体化性能评价和技术整改方法
CN110761743A (zh) 一种稠油掺稀气举工艺管柱及实施方法
CN201963296U (zh) 油井动液面深度连续测量和采出液连续计量装置
CN113027387B (zh) 一种油井间抽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7269265A (zh) 一种优化调整油井产液量的系统及方法
Jiang et al. An efficient downhole oil/water-separation system with sucker-rod pump
CN115840868A (zh) 一种改进的采油工程模型计算分析方法
CN108335221B (zh) 一种油井抽油泵效提升潜力空间确定方法
CN114876445B (zh) 模拟抽油杆变形的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
CN112989721B (zh) 一种致密油藏体积压裂水平井改造体积的快速计算方法
CN212656816U (zh) 一种抽油机井井口产液量连续测量装置
CN115045642A (zh) 一种水井油井推拉联动的稠油开采方法
CN111364973B (zh) 一种适于掺稀抽油机井的系统效率测算方法
CN113357167B (zh) 一种基于双憋压曲线的电潜泵井异常诊断方法
CN117436319B (zh) 一种基于地面示功图的抽油机井生产气油比计算方法
CN203499650U (zh) 磁悬浮机泵一体化井下采油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