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33265A - 电力网络的综合智能监测调度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电力网络的综合智能监测调度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33265A
CN115833265A CN202310033144.6A CN202310033144A CN115833265A CN 115833265 A CN115833265 A CN 115833265A CN 202310033144 A CN202310033144 A CN 202310033144A CN 115833265 A CN115833265 A CN 1158332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module
power generation
central control
net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03314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833265B (zh
Inventor
汉京晓
孔祥飞
吴佳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Group Electromechanical Installation Co ltd
BEIJING DISTRICT HEATING GROUP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Group Electromechanical Installation Co ltd
BEIJING DISTRICT HEATING GROUP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Group Electromechanical Installation Co ltd, BEIJING DISTRICT HEATING GROUP,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Group Electromechanical Install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03314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33265B/zh
Publication of CN1158332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332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8332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332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供电协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力网络的综合智能监测调度系统,包括新能源发电模块、传统发电模块、监测模块、潮汐调节模块和中控调度模块,通过中控调度模块根据对电力网络电能消耗数据的分析判断电力网络的用电需求负荷以确定初步的供电方案,并根据系统中潮汐调节模块的实际存储电量以及电力网络的电能消耗趋势确定传统发电模块的开启时机以及发电功率以向电力网络提供电能,避免了电力网络需求电能与发电端发电电量之间存在误差导致的电能不足或电能浪费,有效的保证了发电站能够满足电力网络的用电需求能够满足,同时通过充分利用新能源电站的清洁能源优势,有效的保证了本发明的节能环保特点。

Description

电力网络的综合智能监测调度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供电协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力网络的综合智能监测调度系统。
背景技术
新能源发电具备较强的不稳定性,其中光伏发电是当今太阳能发电的主流,所以,现在人们常说的太阳能发电就是光伏发电。分布式发电是指在用户场地附近建设,运行方式以用户侧自发自用为主,多余电量上网,但在配电系统平衡调节为特性的光伏发电设施。但是光伏发电由于直接来源于太阳能源,因此,光伏发电量必然受阳光照度的影响而呈现出不稳定性和周期性,因而,光伏发电无法作为单一直接供电来源而普遍与储电电池一同作为一种具有延迟性的供电源。
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6786753B公开了一种多用户的区域能源互联网的系统及其调节方法,该技术方案中构建了基于电网、热网、冷网构成区域能源网,并通过区域能源网与区域外城市能源网协同互补、区域能源网间协同互补,区域能源网自身与蓄能协同互补实现多用户区域能源网自调节。通过气象预测模型、多用户能源需求预测模型、可再生能源预测模型、区域能源网优化模型实现区域能源网的运行优化。中国专利申请公开号CN115378048A公开了一种分布式POE供电自适应调度系统,该系统包括:供电检测模块、供电计算模块和供电调度模块,所述供电检测模块用于分别检测供电端设备和受电端设备的供电信息和受电信息,所述供电计算模块用于根据供电信息和受电信息计算供电余量,并根据供电余量对受电端设备生成供电分配指令,所述供电调度模块用于根据指令对受电端设备进行供电调度。免去了外设硬件的布置,能够保证检测精度,继而对POE供电系统的供电性能进行合理分配,达到负载均衡的效果。中国专利申请公开号CN114362268A公开了一种基于风光荷两级预测的综合能源供电系统优化调度方法,根据风电和光伏发电过程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实现对风光出力与用电负荷的精准预测,便于提前安排电网调度计划、配置燃料电池与电解水制氢功率,降低了供电系统随机调度的风险值和成本,实现对综合能源供电系统的优化调度。
由此可见,上述技术方案存在以下问题:在实际应用中,实际的能源需求与历史数据的趋势并不完全一致,因此,一方面需寻找一种能够实现区域内稳定供给且备有额外供能的能源供给站以使本区域能源实现稳定供应,使得能源供给与需求相匹配从而避免能源浪费,同时,采用一种实时监测的能源需求分析系统对本区域的实际需求进行分析能够避免仅依据历史数据进行能源供给带来的能源供给偏差。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力网络的综合智能监测调度系统,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依据历史能源数据对区域能源进行协调供应中存在的能源预测值与实际值存在偏差导致的能源供给不足或能源供应超量造成能源浪费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力网络的综合智能监测调度系统,包括:
新能源发电模块,其用以通过第一预设发电方式向电力网络提供电能供给;
传统发电模块,其与电力网络的电能输入口相连,用以通过第二预设发电方式向所述电力网络提供电能供给;
监测模块,其与所述新能源发电模块以及所述传统发电模块相连,用以采集电力网络的运行数据;
潮汐调节模块,其分别与所述新能源发电模块、所述传统发电模块以及所述监测模块相连,用以通过预设调节方式对电力网络进行调节;
中控调度模块,其分别与所述新能源发电模块、所述传统发电模块、所述监测模块以及所述潮汐调节模块相连,用以通过第一调节方式对所述潮汐调节模块以及所述传统发电模块进行调节,以及,通过第二调节方式对传统发电模块进行调节;
其中,所述第一预设发电方式为光伏发电、风力发电以及水力发电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二预设发电方式为火力发电以及核能发电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预设调节方式为存储所述新能源发电模块以及所述传统发电模块产生的电能并将储存的电能输送至所述电力网络,所述运行数据为所述电力网络的历史电能消耗数据、所述电力网络的电能需求数据、所述新能源发电模块的电能产能数据以及所述传统发电模块的电能产能数据;
其中,所述第一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调度模块根据所述运行数据调节潮汐调节模块的实际存储电量并调节所述传统发电模块的启闭,所述第二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调度模块在开启所述传统发电模块向电力网络供电时,通过电力网络的电能消耗趋势调节所述传统发电模块的发电功率。
进一步地,所述潮汐调节模块包括:
若干交直流转换单元,其分别设置在所述电力网络的电能输入口以及电能输出口,用以将电力网络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
储能单元,其以预设直流连接方式与所述交直流转换单元相连,用以储存或释放电能;
其中,预设直流连接方式为所述储能单元正极与所述交直流转换单元的正极相连,储能单元负极与所述交直流转换单元的负极相连,且在储存电能或释放电能的过程中,储能单元正极与储能单元负极不以任意一种方式进行调换。
进一步地,所述监测模块包括:
数据检测单元,其分别与所述新能源发电模块、所述传统发电模块、所述潮汐调节模块以及所述电力网络的电能输入口相连,用以对电力网络的电能消耗量、新能源发电模块电能产能、传统发电模块电能产能以及潮汐调节模块存储电量进行检测;
数据存储单元,其分别与所述数据检测单元以及所述中控调度模块相连,用以储存所述运行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中控调度模块根据所述历史电能消耗数据形成电能消耗统计函数P(t)并通过分析P(t)确定电力网络的电能需求负荷作为电力网络匹配初步的供电方案,设定所述电能消耗统计函数P(t)=pt,其中,t为电力网络的电能消耗数据采集时间,pt为在电能消耗数据采集时间t时,自t=0时起电力网络的总耗电量,中控调度模块设置有第一电能需求负荷电量标准PT1和第二电能需求负荷电量标准PT2,其中,0<PT1<PT2,中控调度模块将第i个预设统计周期的电力网络的电能消耗总量记为Pti,设定Pti=P(ti+1)-P(ti),其中,ti为第i个预设统计周期的起始时间,ti+1为第(i+1)个预设统计周期的起始时间,i为整数,
若Pti≤PT1,所述中控调度模块判定所述第i个预设统计周期处于第一电能需求负荷并采用第一供电方案,中控调度模块控制所述潮汐调节模块开启以对所述电力网络进行供电并控制所述传统发电模块关闭;
若PT1<Pti≤PT2,所述中控调度模块判定所述第i个预设统计周期处于第二电能需求负荷并采用第二供电方案,中控调度模块控制所述潮汐调节模块对所述电力网络进行供电并根据所述新能源发电模块的发电功率确定是否开启储能模式;
若Pti>PT2,所述中控调度模块判定所述第i个预设统计周期处于第三电能需求负荷并采用第三供电方案,中控调度模块控制所述传统发电模块对所述电力网络进行供电;
其中,所述第一供电方案为与所述第一电能需求负荷对应的供电方案,所述第二供电方案为与所述第二电能需求负荷对应的供电方案,所述第三供电方案为与所述第三电能需求负荷对应的供电方案,所述储能模式为开启传统发电模块向所述潮汐调节模块供电以使所述潮汐调节模块储备所述传统发电模块产生的电能;
其中,所述供电方案包括利用所述新能源发电模块、所述传统发电模块以及所述潮汐调节模块中至少一种进行供电的对应方案。
进一步地,所述中控调度模块在第一供电条件根据潮汐调节模块中储存的电量以及中控调度模块中设置的潮汐调节模块电能储备百分比标准确定所述潮汐调节模块是否具备供电能力,
若潮汐调节模块储存的电量大于潮汐调节模块电能储备百分比,所述中控调度模块判定潮汐调节模块处于第一预设供电能力;
若潮汐调节模块储存的电量小于等于潮汐调节模块电能储备百分比,所述中控调度模块判定潮汐调节模块处于第二预设供电能力;
其中,所述第一供电条件为所述中控调度模块采用所述第一供电方案并且所述潮汐调节模块向所述电力网络供电,所述第一预设供电能力为所述潮汐调节模块具备供电和储电能力,所述第二预设供电能力为所述潮汐调节模块具备储电能力。
进一步地,所述中控调度模块在第一供电调整条件根据电力网络电能消耗量与所述新能源发电模块的电能存储量计算电力网络的用电负荷参量并根据所述用电负荷参量确定所述传统发电模块的开启等待时长或关闭等待时长,中控调度模块设置有第一用电负荷参考标准A1和第二用电负荷参考标准A2,其中,0.5<A1<1<A2,所述监测模块监测所述新能源发电模块在预设检测周期TB内向所述潮汐调节模块存储的电量qb以及电力网络在预设检测周期TB内的电能消耗量qc,中控调度模块将所述用电负荷参量记为a,设定a=qb/qc,
若a≤A1,所述中控调度模块判定用电负荷参量低于第一用电负荷参考标准,中控调度模块以第一传统发电调整方式对所述传统发电模块进行调整;
若A1<a≤A2,所述中控调度模块判定用电负荷参量符合第一用电负荷参考标准,中控调度模块控制以第二传统发电调整方式对所述传统发电模块进行调整;
若a>A2,所述中控调度模块判定用电负荷参量符合第二用电负荷参考标准,中控调度模块以第三传统发电调整方式对所述传统发电模块进行调整;
其中,所述第一供电调整条件为所述潮汐调节模块处于所述第一预设供电能力,并向所述电力网络供电;
其中,所述第一传统发电调整方式为所述中控调度模块控制所述传统发电模块在开启等待时长Δta后开启以向所述电力网络供电并在传统发电模块开启后控制所述潮汐调节模块关闭向电力网络供电,设定Δta=0;
所述第二传统发电调整方式为所述中控调度模块控制所述传统发电模块在开启等待时长Δta后开启以向所述电力网络供电并在传统发电模块开启后控制所述潮汐调节模块关闭向电力网络供电,设定Δta=[0.5qa/(qc-qb)]×TB,1min<TB<60min;
所述第三传统发电调整方式为所述中控调度模块控制所述潮汐调节模块向所述电力网络供电并控制所述传统发电模块在关闭等待时长Δtb内保持关闭,设定Δtb=[0.3qa/(qb-qc)]×TB。
进一步地,所述中控调度模块在所述第一供电调整条件根据当前电能需求负荷确定针对所述开启等待时长或所述关闭等待时长的阈值调节方式以使所述传统发电模块的供电开始时间或供电结束时间符合电力网络的电能需求,中控调度模块设置有第一电能需求负荷调节参数α1、第二电能需求负荷调节参数α2以及第三电能需求负荷调节参数α3,其中,0<α3<0.6<α2<1<α1,
若系统处于第一电能需求负荷,所述中控调度模块采用第一电能需求负荷调节参数α1对阈值进行调节,中控调度模块将调节后的开启等待时长阈值记为ΔTA、将调节后的关闭等待时长阈值记为ΔTB,设定ΔTA=ΔTA0×α1,ΔTB=ΔTB0×α1,其中,ΔTA0为预设基础开启等待时长阈值,ΔTB0为预设基础关闭等待时长阈值;
若系统处于第二电能需求负荷,所述中控调度模块采用第二电能需求负荷调节参数α2对等待时长阈值进行调节,设定ΔTA=ΔTA0×α2,ΔTB=ΔTB0×α2;
若系统处于第三电能需求负荷,所述中控调度模块采用第三电能需求负荷调节参数α3对等待时长阈值进行调节,设定ΔTA=ΔTA0×α3,ΔTB=ΔTB0×α3。
进一步地,所述中控调度模块在第一供电修正条件根据所述开启等待时长与对应的开启等待时长阈值进行调整,以确定针对所述传统发电模块供电的调整方式。
进一步地,所述中控调度模块在第二供电条件根据所述新能源发电模块的发电功率确定是否开启传统发电模块向所述潮汐调节模块供电,同时,根据发电功率标准调节所述潮汐调节模块的供电模式,其中,所述第二供电条件为所述中控调度模块采用第二供电方案并且所述潮汐调节模块向所述电力网络供电。
进一步地,所述中控调度模块在第三供电条件根据所述电能消耗统计函数P(t)确定电力网络的电能消耗趋势以对所述传统发电模块的发电功率进行调节,中控调度模块设置有第一趋势比较参量D1、第二趋势比较参量D2、第一功率调节参量β1、第二功率调节参量β2以及第三功率调节参量β3,其中,0<D1<D2,0<β1<1<β2<β3,中控调度模块将电力网络的电能消耗趋势记为d(t),设定d(t)为P(t)的导函数,d(t)=P’(t),中控调度模块将电力网络在t时的电能消耗趋势记为d,d≥0,
当0≤d<D1时,所述中控调度模块判定电力网络电能消耗处于第一增加区间并将传统发电模块的发电功率调节至fr,设定fr=fr0×β1;
当D1≤d<D2时,所述中控调度模块判定电力网络电能消耗处于第二增加区间并将传统发电模块的发电功率调节至fr,设定fr=fr0×β2;
当d≥D2时,所述中控调度模块判定电力网络电能消耗处于第三增加区间并将传统发电模块的发电功率调节至fr,设定fr=fr0×β3;
其中,所述第三供电条件为所述传统发电模块向所述电力网络供电,fr0为传统发电模块的预设发电功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通过在发电站中设置有新能源发电模块、传统发电模块、监测模块、潮汐调节模块和中控调度模块,通过中控调度模块根据对电力网络电能消耗数据的分析判断电力网络的用电需求负荷以确定初步的供电方案,并根据系统中潮汐调节模块的实际存储电量、电力网络的电能消耗量以及电力网络的电能消耗趋势确定传统发电模块的开启时机以及发电功率以向电力网络提供电能,避免了电力网络需求电能与发电端发电电量之间存在误差导致的电能不足或电能浪费,有效的保证了发电站能够满足电力网络的用电需求能够满足,同时通过充分利用新能源电站的清洁能源优势,有效的保证了本发明的节能环保特点。
进一步地,所述监测模块包括用以对所述历史电能消耗数据以及数据检测单元实时检测的数据进行存储的数据存储单元和用以对电力网络的电能消耗量、新能源发电模块电能产能、传统发电模块电能产能以及潮汐调节模块存储电量进行检测的所述数据检测单元,通过设置有数据存储单元保证了对历史数据能够有效的记录,通过设置有数据检测单元能够对当前的电力网络的用电情况以及发电端新能源发电模块、传统发电模块的发电量进行检测并且对潮汐调节模块的电量存储情况进行检测,有效的保证了本发明能够根据电力网络的实际电能消耗状态调整发电量保证了发电电能的有效利用。
进一步地,本发明中控调度模块根据所述历史电能消耗数据统计形成电能消耗统计函数P(t)并通过分析P(t)确定电力网络的电能需求负荷,通过对历史数据中电力网络的电能消耗情况进行分析,初步得到预设统计周期内电力网络的电能消耗水平,有效的利用历史数据作为发电量的参考对采用何种发电方式进行发电进行初步规划,在电能消耗较少的预设统计周期仅使用潮汐调节模块进行电力网络供电,采用新能源发电模块进行储电,保证了本发明对清洁能源的有效利用。
进一步地,本发明中控调度模块根据所述潮汐调节模块中储存的电量确定潮汐调节模块是否具备供电能力,潮汐调节模块中的电量若低于标准则可能无法为电力网络提供需求电能,并且,在用户电能需求增加时也不具备电能供给能力,故而,通过检测潮汐调节模块中存储的电量,一方面,能够保证潮汐调节模块在为电力网络提供电能时保证其在一定时间内能有效提供电能,另一方面,通过检测,将不具备使用储电进行供电的潮汐调节模块提供燃料发电的方案,有效保证了本发明对储电的电能利用,避免供电量超出电力网络的使用水平,同时,能够保证供电端具有稳定的电能供应。
进一步地,本发明中控调度模块根据电力网络电能消耗量与所述新能源发电模块的电能存储量确定电力网络的用电负荷参量以确定所述传统发电模块的开启时间或关闭时间,通过检测新能源发电模块的发电量与电力网络电能消耗量,在使用潮汐调节模块存储的电能进行供电时,能够对潮汐调节模块的电能消耗做出预测,并根据储电与供电的电能差确定传统发电模块的供电开始时间,有效的保证了在使用潮汐调节模块进行供电使得储电电能消耗到设定值时能够通过预先设定传统发电模块开启供电将电力网络的电能供应由潮汐调节模块切换至传统发电模块时能够保证电力网络电能供应的平稳性。
进一步地,本发明中控调度模块根据系统当前对应的预设统计周期处于何种电能需求负荷确定针对开启等待时长或关闭等待时长的阈值调节方式以使所述传统发电模块的发电开始时间或发电结束时间符合电力网络的电能需求,并且中控调度模块根据计算得到的开启等待时长或关闭等待时长与对应的开启等待时长阈值或关闭等待时长阈值进行比对以确定针对所述传统发电模块供电的调整方式,通过对当前电能需求负荷的判定确定开启等待时长或关闭等待时长,由于不同电能需求负荷对应的电力网络的电能消耗值差距较大,因而,潮汐调节模块的电能供给时长也会相应变化,此时,通过调整开启等待时长或关闭等待时长能够避免潮汐调节模块电量消耗至预设值无法提供电能时传统发电模块仍处于发电等待阶段而造成电能供给中断的情况,进一步的保证了对电力网络的有效供电。
进一步地,本发明中控调度模块根据所述新能源发电模块的发电功率fg确定是否开启传统发电模块进行发电以使所述潮汐调节模块储备所述传统发电模块产生的电能,通过判断新能源发电模块的发电功率判断新能源发电模块是否能够提供足够的电能,并且在新能源发电模块的发电功率低于标准时通过采用传统发电模块进行补充储电,有效的保证了电能储备充足,进一步的保证了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能够为电力网络提供需求电能,避免了电能不足导致的供电需求不满足的情况。
进一步地,本发明通过电能消耗统计函数P(t)确定电力网络的电能消耗趋势对所述传统发电模块的发电功率进行调节,通过对电力网络电能消耗的分析,判断电力网络的电能消耗趋势,并调节传统发电模块的发电功率,有效的保证了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能够有效识别电力网络的电能需求对应提供需求量的电能值,保证了发电的有效利用,避免过量发电导致的能源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电力网络的综合智能监测调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传统发电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监测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电力网络的综合智能监测调度系统的供电逻辑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所示,其为本发明电力网络的综合智能监测调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力网络的综合智能监测调度系统,包括:
新能源发电模块,其用以通过第一预设发电方式向电力网络提供电能供给;
传统发电模块,其与电力网络的电能输入口相连,用以通过第二预设发电方式向所述电力网络提供电能供给;
监测模块,其与所述新能源发电模块以及所述传统发电模块相连,用以采集电力网络的运行数据;
潮汐调节模块,其分别与所述新能源发电模块、所述传统发电模块以及所述监测模块相连,用以通过预设调节方式对电力网络进行调节;
中控调度模块,其分别与所述新能源发电模块、所述传统发电模块、所述监测模块以及所述潮汐调节模块相连,用以通过第一调节方式对所述潮汐调节模块以及所述传统发电模块进行调节,以及,通过第二调节方式对传统发电模块进行调节;
其中,所述第一预设发电方式为光伏发电、风力发电以及水力发电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二预设发电方式为火力发电以及核能发电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预设调节方式为存储所述新能源发电模块以及所述传统发电模块产生的电能并将储存的电能输送至所述电力网络,所述运行数据为所述电力网络的历史电能消耗数据、所述电力网络的电能需求数据、所述新能源发电模块的电能产能数据以及所述传统发电模块的电能产能数据;
其中,所述第一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调度模块根据所述运行数据调节潮汐调节模块的实际存储电量并调节所述传统发电模块的启闭,所述第二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调度模块在开启所述传统发电模块向电力网络供电时,通过电力网络的电能消耗趋势调节所述传统发电模块的发电功率。
请继续参阅图1所示,以光伏发电以及火电为例:
新能源发电模块,用以通过光伏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以向电力网络提供电能供给;
传统发电模块,其与电力网络的电能输入口相连,用以将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转化为电能以向电力网络提供电能供给;
本发明通过在发电站中设置有新能源发电模块、传统发电模块、监测模块、潮汐调节模块和中控调度模块,通过中控调度模块根据对电力网络电能消耗数据的分析判断电力网络的用电需求负荷以确定初步的供电方案,并根据系统中潮汐调节模块的实际存储电量、电力网络的电能消耗量以及电力网络的电能消耗趋势确定传统发电模块的开启时机以及发电功率以向电力网络提供电能,避免了电力网络需求电能与发电端发电电量之间存在误差导致的电能不足或电能浪费,有效的保证了发电站能够满足电力网络的用电需求能够满足,同时通过充分利用光伏电站的清洁能源优势,有效的保证了本发明的节能环保特点。
请参阅图2所示,其为本发明实施例传统发电模块的结构示意图,传统发电模块包含并联设置的若干单类型燃烧单元以及与各单类型燃烧单元连接的若干热电发生单元,单个单类型燃烧单元用以燃烧单个燃料类型的燃料以提供热能,单个热电发生单元用以将对应的单类型燃烧单元产生的热能转化为电能,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煤气以及生物质燃料。
本发明传统发电模块包含若干单类型燃烧单元以及热电发生单元用以提供电能,通过采用环保的生物质燃料作为传统发电模块的燃烧燃料,进一步有效的保证了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环保优势,并且,由于传统发电模块中各燃烧单元及热电发生单元采用并联方式,其电能的产能具有任意裁剪的供能,能够通过控制单个燃烧单元的工作调节燃烧发电组的发电功率,保证了本发明电力网络的综合智能监测调度系统能够根据电力网络的用电情况对发电电能进行调节的有效性和可实施性。
请参阅图3所示,其为本发明监测模块的结构示意图,监测模块包括用以对历史电能消耗数据以及数据检测单元实时检测的数据进行存储的数据存储单元和用以对电力网络的电能消耗量、新能源发电模块电能产能、传统发电模块电能产能以及潮汐调节模块存储电量进行检测的数据检测单元,数据存储单元分别与数据检测单元以及中控调度模块相连,数据检测单元分别与新能源发电模块、传统发电模块、潮汐调节模块以及电力网络的电能输入口相连。
本发明通过设置有数据存储单元保证了对历史数据能够有效的记录,通过设置有数据检测单元能够对当前的电力网络的用电情况以及发电端新能源发电模块、传统发电模块的发电量进行检测并且对潮汐调节模块的电量存储情况进行检测,有效的保证了本发明能够根据电力网络的实际电能消耗状态调整发电量保证了发电电能的有效利用。
请参阅图4所示,其为本发明电力网络的综合智能监测调度系统的供电逻辑图,中控调度模块根据历史电能消耗数据形成电能消耗统计函数P(t)并通过分析P(t)确定电力网络的电能需求负荷以为电力网络匹配初步的供电方案,设定电能消耗统计函数P(t)=pt,其中,t为电力网络的电能消耗数据采集时间,pt为在电能消耗数据采集时间t时电力网络消耗的电量总量,中控调度模块设置有第一电能需求负荷电量标准PT1和第二电能需求负荷电量标准PT2,其中,0<PT1<PT2,中控调度模块将第i个预设统计周期的电力网络的电能消耗总量记为Pti,设定Pti=P(ti+1)-P(ti),其中,ti为第i个预设统计周期的起始时间,ti+1为第(i+1)个预设统计周期的起始时间,i为整数,
当Pti≤PT1时,中控调度模块判定第i个预设统计周期处于第一电能需求负荷并采用第一供电方案,中控调度模块控制潮汐调节模块开启以对电力网络进行供电并控制传统发电模块关闭;
当PT1<Pti≤PT2时,中控调度模块判定第i个预设统计周期处于第二电能需求负荷并采用第二供电方案,中控调度模块控制潮汐调节模块对电力网络进行供电并根据新能源发电模块的发电功率确定是否开启传统发电模块向潮汐调节模块供电以使潮汐调节模块储备传统发电模块产生的电能;
当Pti>PT2时,中控调度模块判定第i个预设统计周期处于第三电能需求负荷并采用第三供电方案,中控调度模块控制传统发电模块对电力网络进行供电。
本发明中控调度模块根据历史电能消耗数据统计形成电能消耗统计函数P(t)并通过分析P(t)确定电力网络的电能需求负荷,通过对历史数据中电力网络的电能消耗情况进行分析,初步得到预设统计周期内电力网络的电能消耗水平,有效的利用历史数据作为发电量的参考对采用何种发电方式进行发电进行初步规划,在电能消耗较少的预设统计周期仅使用新能源发电模块进行供电,保证了本发明对清洁能源的有效利用。
具体而言,中控调度模块在第一供电条件根据潮汐调节模块中储存的电量确定潮汐调节模块是否具备供电能力,中控调度模块设置有潮汐调节模块电能储备百分比标准E,其中,10%<E<30%,中控调度模块将潮汐调节模块中储存的电量实际值记为qa,将潮汐调节模块中最大储存电量记为qz,中控调度模块将潮汐调节模块电能储备百分比记为e,设定e=qa/qz×100%,
当e≥E时,中控调度模块判定潮汐调节模块的储备电量符合标准、潮汐调节模块具备供电能力,中控调度模块控制潮汐调节模块向电力网络供电并根据电力网络电能消耗量与新能源发电模块的电能存储量确定传统发电模块的开启时间以使传统发电模块向电力网络供电;
当e<E时,中控调度模块判定潮汐调节模块的储备电量低于标准、潮汐调节模块不具备供电能力并采用第三供电方案,中控调度模块控制传统发电模块向电力网络供电;
第一供电条件为中控调度模块采用第一供电方案并且潮汐调节模块向电力网络供电。
本发明中控调度模块根据潮汐调节模块中储存的电量确定潮汐调节模块是否具备供电能力,潮汐调节模块中的电量若低于标准则可能无法为电力网络提供需求电能,并且,在用户电能需求增加时也不具备电能供给能力,故而,通过检测潮汐调节模块中存储的电量,一方面,能够保证潮汐调节模块在为电力网络提供电能时保证其在一定时间内能有效提供电能,另一方面,通过检测,将不具备使用储电供电能力的潮汐调节模块提供燃料发电的方案,有效保证了本发明对储电的电能利用,避免供电量超出电力网络的使用水平,同时,能够保证供电端具有稳定的电能供应。
中控调度模块在第一供电调整条件根据电力网络电能消耗量与新能源发电模块的电能存储量计算电力网络的用电负荷参量并根据用电负荷参量确定传统发电模块的开启等待时长或关闭等待时长,中控调度模块设置有第一用电负荷参考标准A1和第二用电负荷参考标准A2,其中,0.5<A1<1<A2,监测模块检测新能源发电模块在预设检测周期TB内向潮汐调节模块存储的电量qb以及电力网络在预设检测周期TB内的电能消耗量qc,中控调度模块将用电负荷参量记为a,设定a=qb/qc,
当a≤A1时,中控调度模块判定用电负荷参量低于第一用电负荷参考标准,中控调度模块控制传统发电模块在开启等待时长Δta后开启以向电力网络供电并在传统发电模块开启后控制潮汐调节模块关闭向电力网络供电,设定Δta=0;
当A1<a≤A2时,中控调度模块判定用电负荷参量符合第一用电负荷参考标准,中控调度模块控制传统发电模块在开启等待时长Δta后开启以向电力网络供电并在传统发电模块开启后控制潮汐调节模块关闭向电力网络供电,设定Δta=[0.5qa/(qc-qb)]×TB,1min<TB<60min;
当a>A2时,中控调度模块判定用电负荷参量符合第二用电负荷参考标准,中控调度模块控制潮汐调节模块向电力网络供电并控制传统发电模块在关闭等待时长Δtb内保持关闭,设定Δtb=[0.3qa/(qb-qc)]×TB;
第一供电调整条件为潮汐调节模块向电力网络供电且e≥E。
本发明通过检测当前新能源发电模块的发电量与电力网络电能消耗量,在使用潮汐调节模块存储的电能进行供电时,能够对潮汐调节模块的电能消耗做出预测,并根据储电与供电的电能差确定传统发电模块的发电开始时间,有效的保证了在使用潮汐调节模块进行供电使得储电电能消耗到设定值时能够通过预先设定传统发电模块开启供电将电力网络的电能供应由潮汐调节模块切换至传统发电模块时能够保证电力网络电能供应的平稳性。
中控调度模块在第一供电调整条件根据系统当前电能需求负荷确定针对开启等待时长或关闭等待时长的阈值调节方式以使传统发电模块的供电开始时间或供电结束时间符合电力网络的电能需求,中控调度模块设置有第一电能需求负荷调节参数α1、第二电能需求负荷调节参数α2以及第三电能需求负荷调节参数α3,其中,0<α3<0.6<α2<1<α1,
当系统处于第一电能需求负荷时,中控调度模块采用第一电能需求负荷调节参数α1对阈值进行调节,中控调度模块将调节后的开启等待时长阈值记为ΔTA、将调节后的关闭等待时长阈值记为ΔTB,设定ΔTA=ΔTA0×α1,ΔTB=ΔTB0×α1,其中,ΔTA0为预设基础开启等待时长阈值,ΔTB0为预设基础关闭等待时长阈值;
当系统处于第二电能需求负荷时,中控调度模块采用第二电能需求负荷调节参数α2对等待时长阈值进行调节,设定ΔTA=ΔTA0×α2,ΔTB=ΔTB0×α2;
当系统处于第三电能需求负荷时,中控调度模块采用第三电能需求负荷调节参数α3对等待时长阈值进行调节,设定ΔTA=ΔTA0×α3,ΔTB=ΔTB0×α3。
具体而言,中控调度模块在第一供电修正条件将开启等待时长Δta与对应的开启等待时长阈值ΔTA进行比对,将关闭等待时长Δtb与对应的关闭等待时长阈值ΔTB进行比对以确定针对传统发电模块供电的调整方式,
当Δta≤ΔTA时,中控调度模块判定开启等待时长符合阈值标准,中控调度模块控制传统发电模块在开启等待时长Δta后开启以进行供电;
当Δta>ΔTA时,中控调度模块判定开启等待时长超出阈值标准,中控调度模块控制传统发电模块在开启等待时长ΔTA后开启以进行供电;
当Δtb≤ΔTB时,中控调度模块判定关闭等待时长符合阈值标准,中控调度模块控制传统发电模块在关闭等待时长Δtb内保持关闭;
当Δtb>ΔTB时,中控调度模块判定关闭等待时长符合阈值标准,中控调度模块控制传统发电模块在关闭等待时长ΔTB内保持关闭;
第一供电修正条件为中控调度模块对Δta和Δtb计算完成且对ΔTA和ΔTB的调整完成。
本发明中控调度模块根据系统当前对应的预设统计周期处于何种电能需求负荷确定针对开启等待时长或关闭等待时长的阈值调节方式以使传统发电模块的发电开始时间或发电结束时间符合电力网络的电能需求,并且中控调度模块根据计算得到的开启等待时长Δta或关闭等待时长Δtb与对应的开启等待时长阈值ΔTA或关闭等待时长阈值ΔTB进行比对以确定针对传统发电模块供电的调整方式,通过对当前电能需求负荷的判定确定开启等待时长或关闭等待时长,由于不同电能需求负荷时电力网络的电能消耗值差距较大,因而,潮汐调节模块的电能供给时长也会相应变化,此时,通过调整开启等待时长或关闭等待时长能够避免潮汐调节模块电量消耗至预设值无法提供电能时传统发电模块仍处于发电等待阶段而造成电能供给中断的情况,进一步的保证了对电力网络的有效供电。
具体而言,中控调度模块在第二供电条件根据新能源发电模块的发电功率确定是否开启传统发电模块向潮汐调节模块供电,中控调度模块设置有发电功率标准F1,其中,F1>0,中控调度模块将监测模块检测的新能源发电模块的发电功率记为fg,
当fg<F1时,中控调度模块判定新能源发电模块的发电功率低于标准且新能源发电模块发电量低于标准,中控调度模块控制传统发电模块开启以向潮汐调节模块供电;
当fg≥F1时,中控调度模块判定新能源发电模块的发电功率符合标准且新能源发电模块发电量符合标准,中控调度模块控制传统发电模块关闭向潮汐调节模块供电并控制新能源发电模块向潮汐调节模块供电;
第二供电条件为中控调度模块采用第二供电方案并且潮汐调节模块向电力网络供电。
本发明通过判断新能源发电模块的发电功率判断新能源发电模块是否能够提供足够的电能,并且在新能源发电模块的发电功率低于标准时通过采用传统发电模块进行补充储电,有效的保证了电能储备充足,进一步的保证了本发明技术方案能够为电力网络提供需求电能,避免了电能不足导致的供电需求不满足的情况。
具体而言,中控调度模块在第三供电条件根据电能消耗统计函数P(t)确定电力网络的电能消耗趋势以对传统发电模块的发电功率进行调节,中控调度模块设置有第一趋势比较参量D1、第二趋势比较参量D2、第一功率调节参量β1、第二功率调节参量β2以及第三功率调节参量β3,其中,0<D1<D2,0<β1<1<β2<β3,中控调度模块将电力网络的电能消耗趋势记为d(t),设定d(t)为P(t)的导函数,d(t)=P’(t),中控调度模块将电力网络在t时的电能消耗趋势记为d,d≥0,
当0≤d<D1时,中控调度模块判定电力网络电能消耗处于第一增加区间并将传统发电模块的发电功率调节至fr,设定fr=fr0×β1,fr0为传统发电模块的预设发电功率;
当D1≤d<D2时,中控调度模块判定电力网络电能消耗处于第二增加区间并将传统发电模块的发电功率调节至fr,设定fr=fr0×β2;
当d≥D2时,中控调度模块判定电力网络电能消耗处于第三增加区间并将传统发电模块的发电功率调节至fr,设定fr=fr0×β3;
第三供电条件为传统发电模块向电力网络供电。
本发明通过电能消耗统计函数P(t)确定电力网络的电能消耗趋势对传统发电模块的发电功率进行调节,通过对电力网络电能消耗的分析,判断电力网络的电能消耗趋势,并调节传统发电模块的发电功率,有效的保证了本发明技术方案能够有效识别电力网络的电能需求对应提供需求量的电能值,保证了发电的有效利用,避免过量发电导致的能源浪费。
以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电力网络的综合调度如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力网络的综合智能监测调度系统,其电力网络供电对象为区域内的各工业企业,所述系统包括:新能源发电模块、燃烧生物质的传统发电模块、监测模块、潮汐调节模块以及中控调度模块,中控调度模块中各参数设置为:
第一电能需求负荷电量标准PT1=0.2×历史统计平均全天电力网络的耗电量;
第二电能需求负荷电量标准PT2=0.3×历史统计平均全天电力网络的耗电量;
预设统计周期将一天中的24小时均分为2个统计周期,每个统计周期时长12小时,分别为:第1个统计周期6:00-21:00;第2个统计周期21:00-6:00;
潮汐调节模块电能储备百分比标准E=20%;
第一用电负荷参考标准A1=0.6;
第二用电负荷参考标准A2=1.3;
第一电能需求负荷调节参数α1=1.5;
第二电能需求负荷调节参数α2=0.8;
第三电能需求负荷调节参数α3=0.5;
发电功率标准F1=0.5×新能源发电模块的额定发电功率;
第一趋势比较参量D1=0.05;
第二趋势比较参量D2=0.1;
第一功率调节参量β1=0.6;
第二功率调节参量β2=1.1;
第三功率调节参量β3=1.5。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力网络的综合智能监测调度系统,其电力网络供电对象为单个电能需求对象,所述系统包括:新能源发电模块、燃烧天然气的传统发电模块、监测模块、潮汐调节模块以及中控调度模块,中控调度模块中各参数设置为:
第一电能需求负荷电量标准PT1=0.2×历史统计平均全天电力网络的耗电量;
第二电能需求负荷电量标准PT2=0.4×历史统计平均全天电力网络的耗电量;
预设统计周期将一天中的24小时均分为4个统计周期,每个统计周期时长6小时,分别为:第1个统计周期0:00-6:00;第2个统计周期6:00-12:00;第3个统计周期12:00-18:00;第4个统计周期18:00-24:00;
潮汐调节模块电能储备百分比标准E=15%;
第一用电负荷参考标准A1=0.8;
第二用电负荷参考标准A2=1.2;
第一电能需求负荷调节参数α1=1.5;
第二电能需求负荷调节参数α2=0.8;
第三电能需求负荷调节参数α3=0.5;
发电功率标准F1=0.5×新能源发电模块的额定发电功率;
第一趋势比较参量D1=0.05;
第二趋势比较参量D2=0.1;
第一功率调节参量β1=0.6;
第二功率调节参量β2=1.1;
第三功率调节参量β3=1.5。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做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力网络的综合智能监测调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新能源发电模块,其用以通过第一预设发电方式向电力网络提供电能供给;
传统发电模块,其与电力网络的电能输入口相连,用以通过第二预设发电方式向所述电力网络提供电能供给;
监测模块,其与所述新能源发电模块以及所述传统发电模块相连,用以采集电力网络的运行数据;
潮汐调节模块,其分别与所述新能源发电模块、所述传统发电模块以及所述监测模块相连,用以通过预设调节方式对电力网络进行调节;
中控调度模块,其分别与所述新能源发电模块、所述传统发电模块、所述监测模块以及所述潮汐调节模块相连,用以通过第一调节方式对所述潮汐调节模块以及所述传统发电模块进行调节,以及,通过第二调节方式对传统发电模块进行调节;
其中,所述第一预设发电方式为光伏发电、风力发电以及水力发电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二预设发电方式为火力发电以及核能发电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预设调节方式为存储所述新能源发电模块以及所述传统发电模块产生的电能并将储存的电能输送至所述电力网络,所述运行数据为所述电力网络的历史电能消耗数据、所述电力网络的电能需求数据、所述新能源发电模块的电能产能数据以及所述传统发电模块的电能产能数据;
其中,所述第一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调度模块根据所述运行数据调节潮汐调节模块的实际存储电量并调节所述传统发电模块的启闭,所述第二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调度模块在开启所述传统发电模块向电力网络供电时,通过电力网络的电能消耗趋势调节所述传统发电模块的发电功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网络的综合智能监测调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潮汐调节模块包括:
若干交直流转换单元,其分别设置在所述电力网络的电能输入口以及电能输出口,用以将电力网络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
储能单元,其以预设直流连接方式与所述交直流转换单元相连,用以储存或释放电能;
其中,预设直流连接方式为所述储能单元正极与所述交直流转换单元的正极相连,储能单元负极与所述交直流转换单元的负极相连,且在储存电能或释放电能的过程中,储能单元正极与储能单元负极不以任意一种方式进行调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力网络的综合智能监测调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模块包括:
数据检测单元,其分别与所述新能源发电模块、所述传统发电模块、所述潮汐调节模块以及所述电力网络的电能输入口相连,用以对电力网络的电能消耗量、新能源发电模块电能产能、传统发电模块电能产能以及潮汐调节模块存储电量进行检测;
数据存储单元,其分别与所述数据检测单元以及所述中控调度模块相连,用以储存所述运行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力网络的综合智能监测调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调度模块根据所述历史电能消耗数据形成电能消耗统计函数P(t)并通过分析P(t)确定电力网络的电能需求负荷作为电力网络匹配初步的供电方案,设定所述电能消耗统计函数P(t)=pt,其中,t为电力网络的电能消耗数据采集时间,pt为在电能消耗数据采集时间t时,自t=0时起电力网络的总耗电量,中控调度模块设置有第一电能需求负荷电量标准PT1和第二电能需求负荷电量标准PT2,其中,0<PT1<PT2,中控调度模块将第i个预设统计周期的电力网络的电能消耗总量记为Pti,设定Pti=P(ti+1)-P(ti),其中,ti为第i个预设统计周期的起始时间,ti+1为第(i+1)个预设统计周期的起始时间,i为整数,
若Pti≤PT1,所述中控调度模块判定所述第i个预设统计周期处于第一电能需求负荷并采用第一供电方案,中控调度模块控制所述潮汐调节模块开启以对所述电力网络进行供电并控制所述传统发电模块关闭;
若PT1<Pti≤PT2,所述中控调度模块判定所述第i个预设统计周期处于第二电能需求负荷并采用第二供电方案,中控调度模块控制所述潮汐调节模块对所述电力网络进行供电并根据所述新能源发电模块的发电功率确定是否开启储能模式;
若Pti>PT2,所述中控调度模块判定所述第i个预设统计周期处于第三电能需求负荷并采用第三供电方案,中控调度模块控制所述传统发电模块对所述电力网络进行供电;
其中,所述第一供电方案为与所述第一电能需求负荷对应的供电方案,所述第二供电方案为与所述第二电能需求负荷对应的供电方案,所述第三供电方案为与所述第三电能需求负荷对应的供电方案,所述储能模式为开启传统发电模块向所述潮汐调节模块供电以使所述潮汐调节模块储备所述传统发电模块产生的电能;
其中,所述供电方案包括利用所述新能源发电模块、所述传统发电模块以及所述潮汐调节模块中至少一种进行供电的对应方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力网络的综合智能监测调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调度模块在第一供电条件根据潮汐调节模块中储存的电量以及中控调度模块中设置的潮汐调节模块电能储备百分比标准确定所述潮汐调节模块是否具备供电能力,
若潮汐调节模块储存的电量大于潮汐调节模块电能储备百分比,所述中控调度模块判定潮汐调节模块处于第一预设供电能力;
若潮汐调节模块储存的电量小于等于潮汐调节模块电能储备百分比,所述中控调度模块判定潮汐调节模块处于第二预设供电能力;
其中,所述第一供电条件为所述中控调度模块采用所述第一供电方案并且所述潮汐调节模块向所述电力网络供电,所述第一预设供电能力为所述潮汐调节模块具备供电和储电能力,所述第二预设供电能力为所述潮汐调节模块具备储电能力。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力网络的综合智能监测调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调度模块在第一供电调整条件根据电力网络电能消耗量与所述新能源发电模块的电能存储量计算电力网络的用电负荷参量并根据所述用电负荷参量确定所述传统发电模块的开启等待时长或关闭等待时长,中控调度模块设置有第一用电负荷参考标准A1和第二用电负荷参考标准A2,其中,0.5<A1<1<A2,所述监测模块监测所述新能源发电模块在预设检测周期TB内向所述潮汐调节模块存储的电量qb以及电力网络在预设检测周期TB内的电能消耗量qc,中控调度模块将所述用电负荷参量记为a,设定a=qb/qc,
若a≤A1,所述中控调度模块判定用电负荷参量低于第一用电负荷参考标准,中控调度模块以第一传统发电调整方式对所述传统发电模块进行调整;
若A1<a≤A2,所述中控调度模块判定用电负荷参量符合第一用电负荷参考标准,中控调度模块控制以第二传统发电调整方式对所述传统发电模块进行调整;
若a>A2,所述中控调度模块判定用电负荷参量符合第二用电负荷参考标准,中控调度模块以第三传统发电调整方式对所述传统发电模块进行调整;
其中,所述第一供电调整条件为所述潮汐调节模块处于所述第一预设供电能力,并向所述电力网络供电;
其中,所述第一传统发电调整方式为所述中控调度模块控制所述传统发电模块在开启等待时长Δta后开启以向所述电力网络供电并在传统发电模块开启后控制所述潮汐调节模块关闭向电力网络供电,设定Δta=0;
所述第二传统发电调整方式为所述中控调度模块控制所述传统发电模块在开启等待时长Δta后开启以向所述电力网络供电并在传统发电模块开启后控制所述潮汐调节模块关闭向电力网络供电,设定Δta=[0.5qa/(qc-qb)]×TB,1min<TB<60min;
所述第三传统发电调整方式为所述中控调度模块控制所述潮汐调节模块向所述电力网络供电并控制所述传统发电模块在关闭等待时长Δtb内保持关闭,设定Δtb=[0.3qa/(qb-qc)]×TB。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力网络的综合智能监测调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调度模块在所述第一供电调整条件根据当前电能需求负荷确定针对所述开启等待时长或所述关闭等待时长的阈值调节方式以使所述传统发电模块的供电开始时间或供电结束时间符合电力网络的电能需求,中控调度模块设置有第一电能需求负荷调节参数α1、第二电能需求负荷调节参数α2以及第三电能需求负荷调节参数α3,其中,0<α3<0.6<α2<1<α1,
若系统处于第一电能需求负荷,所述中控调度模块采用第一电能需求负荷调节参数α1对阈值进行调节,中控调度模块将调节后的开启等待时长阈值记为ΔTA、将调节后的关闭等待时长阈值记为ΔTB,设定ΔTA=ΔTA0×α1,ΔTB=ΔTB0×α1,其中,ΔTA0为预设基础开启等待时长阈值,ΔTB0为预设基础关闭等待时长阈值;
若系统处于第二电能需求负荷,所述中控调度模块采用第二电能需求负荷调节参数α2对等待时长阈值进行调节,设定ΔTA=ΔTA0×α2,ΔTB=ΔTB0×α2;
若系统处于第三电能需求负荷,所述中控调度模块采用第三电能需求负荷调节参数α3对等待时长阈值进行调节,设定ΔTA=ΔTA0×α3,ΔTB=ΔTB0×α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力网络的综合智能监测调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调度模块在第一供电修正条件根据所述开启等待时长与对应的开启等待时长阈值进行调整,以确定针对所述传统发电模块供电的调整方式。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力网络的综合智能监测调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调度模块在第二供电条件根据所述新能源发电模块的发电功率确定是否开启传统发电模块向所述潮汐调节模块供电,同时,根据发电功率标准调节所述潮汐调节模块的供电模式,其中,所述第二供电条件为所述中控调度模块采用第二供电方案并且所述潮汐调节模块向所述电力网络供电。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力网络的综合智能监测调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调度模块在第三供电条件根据所述电能消耗统计函数P(t)确定电力网络的电能消耗趋势以对所述传统发电模块的发电功率进行调节,中控调度模块设置有第一趋势比较参量D1、第二趋势比较参量D2、第一功率调节参量β1、第二功率调节参量β2以及第三功率调节参量β3,其中,0<D1<D2,0<β1<1<β2<β3,中控调度模块将电力网络的电能消耗趋势记为d(t),设定d(t)为P(t)的导函数,d(t)=P’(t),中控调度模块将电力网络在t时的电能消耗趋势记为d,d≥0,
当0≤d<D1时,所述中控调度模块判定电力网络电能消耗处于第一增加区间并将传统发电模块的发电功率调节至fr,设定fr=fr0×β1;
当D1≤d<D2时,所述中控调度模块判定电力网络电能消耗处于第二增加区间并将传统发电模块的发电功率调节至fr,设定fr=fr0×β2;
当d≥D2时,所述中控调度模块判定电力网络电能消耗处于第三增加区间并将传统发电模块的发电功率调节至fr,设定fr=fr0×β3;
其中,所述第三供电条件为所述传统发电模块向所述电力网络供电,fr0为传统发电模块的预设发电功率。
CN202310033144.6A 2023-01-10 2023-01-10 电力网络的综合智能监测调度系统 Active CN1158332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33144.6A CN115833265B (zh) 2023-01-10 2023-01-10 电力网络的综合智能监测调度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33144.6A CN115833265B (zh) 2023-01-10 2023-01-10 电力网络的综合智能监测调度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33265A true CN115833265A (zh) 2023-03-21
CN115833265B CN115833265B (zh) 2023-06-16

Family

ID=855205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033144.6A Active CN115833265B (zh) 2023-01-10 2023-01-10 电力网络的综合智能监测调度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833265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72900A (ja) * 2002-08-06 2004-03-04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電力ネットワーク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電力ネットワーク管理方法
CN106972526A (zh) * 2017-03-20 2017-07-21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嘉兴供电公司 虚拟电厂根据供电能力和电网负荷进行自动调控的方法
CN113629758A (zh) * 2021-07-01 2021-11-09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多能源并网运行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15000943A (zh) * 2022-06-06 2022-09-02 山东建筑大学 一种应用于微电网的新能源储能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72900A (ja) * 2002-08-06 2004-03-04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電力ネットワーク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電力ネットワーク管理方法
CN106972526A (zh) * 2017-03-20 2017-07-21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嘉兴供电公司 虚拟电厂根据供电能力和电网负荷进行自动调控的方法
CN113629758A (zh) * 2021-07-01 2021-11-09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多能源并网运行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15000943A (zh) * 2022-06-06 2022-09-02 山东建筑大学 一种应用于微电网的新能源储能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黄海清 等: "综合能源微电网管理系统优化调度及能耗模式研究"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33265B (zh) 2023-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834061B1 (ko) 신재생 에너지 연계형 ess의 전력 관리 방법
JP6936179B2 (ja) 水素製造システム
CN102136734B (zh) 一种光伏微型并网逆变器最大功率点跟踪方法
CN112383088A (zh) 办公场所光储微电网的热电联供系统及其协同调度控制方法
US20230294544A1 (en) Method of Controlling of Battery Energy Storage System of Power System with High Dynamic Loads
CN113452044B (zh) 一种含氢与液态金属电池混合储能系统的风力光伏电网调度方法
CN113765130A (zh) 一种微电网的运行控制方法
KR102503382B1 (ko) 신재생 에너지 발전설비와 연계된 에너지 저장시스템의 관리방법
CN112803567A (zh) 基于智能楼宇光储供电设备的参数优化设计方法及系统
CN114908365A (zh) 一种离网型光伏制氢系统控制方法
CN115986821B (zh) 基于综合能源的智能监测分析系统
Sun et al. A Hybrid renewable DC microgrid voltage control
Zidane et al. A new fuzzy logic solution for energy management of hybrid photovoltaic/battery/hydrogen system
CN111211571A (zh) 一种基于用户侧储能的变压器负载率维护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0768303A (zh) 一种海岛型能源系统设备容量的优化配置方法
CN114156920A (zh) 一种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系统中电-热储能的容量配置方法
CN118100239A (zh) 一种光伏储能系统的运行方法及系统
CN116231764B (zh) 一种源网荷储协调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6544982A (zh) 一种光伏消纳与峰谷套利的光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6436056A (zh) 基于虚拟电厂中储能与互补供能的控制方法
CN115833265B (zh) 电力网络的综合智能监测调度系统
CN112994056B (zh) 离网型发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应用系统
CN111786419A (zh) 一种区域电网能源配置系统
CN116154974B (zh) 一种用于电气微电网的微电网监控系统
Wichert et al. Predictive control of photovoltaic-diesel hybrid energy system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