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29353B - 一种城市地下管网空间冗余度分析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城市地下管网空间冗余度分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29353B
CN115829353B CN202211641791.7A CN202211641791A CN115829353B CN 115829353 B CN115829353 B CN 115829353B CN 202211641791 A CN202211641791 A CN 202211641791A CN 115829353 B CN115829353 B CN 1158293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section
target
expansion
pipe
capacity expan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64179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829353A (zh
Inventor
张建清
刘佳明
苏婷
曾靖
马圣敏
徐涛
李屹
肖家豪
刘晓葳
吴家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jiang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 Testing Wuhan Co ltd
Changjiang Institute of Survey Planning Design and Resear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jiang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 Testing Wuhan Co ltd
Changjiang Institute of Survey Planning Design and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jiang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 Testing Wuhan Co ltd, Changjiang Institute of Survey Planning Design and Resear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jiang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 Testing Wu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64179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29353B/zh
Publication of CN1158293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293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8293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293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60Planning or developing 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

Landscapes

  • Pipeline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城市地下管网空间冗余度分析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基础资料收集;步骤二:管段扩容影响预判断、确定影响扩容管段;进行目标扩容管段选取并对当前考虑管段进行扩容影响预判断;若当前考虑管段不影响目标扩容管段的扩容,则重复步骤二,换取区域内其它考虑管段进行扩容影响预判断;若当前考虑管段影响目标扩容管段的扩容,则进入下一步骤;步骤三:管段中心线段间的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计算;步骤四:目标扩容管段冗余度计算。本发明解决了地下空间冗余程度难以量化与评估的问题;具有对研究区域内地下管网的空间冗余程度进行分析量化与评估,反应管网改扩建的可能性,便于内涝防治工程更加科学、高效的设计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城市地下管网空间冗余度分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设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是一种城市地下管网空间冗余度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受强降雨的影响,我国许多城市频繁发生内涝灾害,严重影响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海绵城市内涝防治系统的功能探析”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对城市内涝形成原因进行分析,自然因素主要是气候和城市地形因素导致了内涝的形成,而人为因素则主要是因为城市排水系统建设不完善,导致强降雨发生时,排水系统无法承载过重的负荷。同时,提出了建设海绵城市以及应积极优化排水系统的想法。而“系统思维下的北方城市内涝问题及防治对策”也认为极端降水超过城市雨水系统排水能力才是导致城市内涝发生的根本原因。同时,强调了城市内涝灾害应急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可以有效降低城市内涝风险。
城市内涝防治有两个重要方法:一是完善排水系统;二是智慧城市管理建设。两者都需要对城市地下管网空间的冗余度进行分析。目前国内外相关文献还鲜有该方面的研究。大多数相关研究者主要对管道的碰撞分析进行了研究。如“基于几何的三维地下供水管网碰撞分析”研究了基于几何的管道碰撞分析算法,并建立了三维地下供水管网碰撞分析系统原型。碰撞分析与冗余度分析类似,但碰撞分析的目的是在管网初步设计时,对管道布设位置的合理性进行判断,该方法只考虑了管道间是否发生了直接交叉碰撞,忽略了两管道发生软碰撞的情况,即实际并没有碰撞但管道间的距离小于设计规则中要求满足的最小距离,这样有可能危害管道安全,以及导致检修维修空间不足的问题。
针对由于管道管径过小,导致排水系统无法承载降雨量而引发的城市内涝问题,常采用将管径过小的管道更换为管径更大的管道的方式,而现有技术难以判断管道是否可以扩容到目标设计管径。
因此,开发一种能解决地下空间冗余程度难以量化与评估的问题的城市地下管网空间冗余度分析方法很有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城市地下管网空间冗余度分析方法,为一种基于空间几何的城市地下管网空间冗余度分析(计算)方法,对研究区域内地下管网的空间冗余程度进行分析与评估,并且提出了一个量化的指标,即空间冗余度数值,数值大小反应了管网改扩建的可能性,从而判断管道是否可以扩容到目标设计管径,如:当某管道冗余度数值为0时,即该管道空间冗余程度为零,无法进行扩容;当数值为1时,即该管道空间冗余程度充足,可扩容至目标扩容管径;当数值为0到1之间时,即该管道空间冗余程度不太充足,可进行适当扩容,但无法扩容至目标扩容管径;通过本发明方法,可对研究区域内地下管网的冗余程度进行分析与评估,解决地下空间冗余程度难以量化与评估的问题,支持内涝防治工程设计更加科学、高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城市地下管网空间冗余度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基础资料收集;
收集整理研究区域内地下管网的空间分布数据基础资料,并划分子区域,选取目标区域进行冗余度分析;研究区域内地下管网的空间分布数据基础资料包括起始点坐标、起始点高程、埋深及管径等;
步骤二:管段扩容影响预判断、确定影响扩容管段;
进行目标扩容管段选取并对当前考虑管段进行扩容影响预判断;
若当前考虑管段不影响目标扩容管段的扩容,则重复步骤二,换取区域内其它考虑管段进行扩容影响预判断;
若当前考虑管段影响目标扩容管段的扩容,则进入下一步骤;
步骤三:管段中心线段间的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计算;
步骤四:目标扩容管段冗余度计算。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步骤二中,管段扩容影响预判断的具体方法为:
步骤21:选取目标区域内的目标扩容管段,设置目标扩容管段的目标扩容管径;
步骤22:任选目标区域内其它任一管段作为当前考虑管段,根据空间分布数据进行扩容影响的预判断;预判断方法为:
设置两个立方体包围盒分别包围目标扩容管段和当前考虑管段;如果两个包围盒不相交,则当前考虑管段不会影响目标扩容管段的扩容;如果两个包围盒相交,则当前考虑管段可能会影响目标扩容管段的扩容;即如果不满足以下六个条件中的任意一条,则该当前考虑管段可能会影响目标扩容管段的扩容;六个条件分别为如下式所示:
max(x3,x4)+dK<min(x1,x2)-h0-Dmax(L)
min(x3,x4)-dK>max(x1,x2)+h0+Dmax(L)
max(y3,y4)+dK<min(y1,y2)-h0-Dmax(L)
min(y3,y4)-dK>max(y1,y2)+h0+Dmax(L)
max(z3,z4)+dK<min(z1,z2)-v0-Dmax(L)
min(z3,z4)-dK>max(z1,z2)+v0+Dmax(L)
其中,P1:(x1,y1,z1)、P2:(x2,y2,z2)分别为目标扩容管段L的中心线段的起止点坐标;Q1:(x3,y3,z3)、Q2:(x4,y4,z4)分别为当前考虑管段K的中心线段/>的起止点坐标;h0、v0分别为相关地下管网设计标准或规程中规定的目标扩容管段与当前考虑管段之间需满足的最小水平净距和垂直净距;Dmax(L)为目标扩容管段L的目标扩容管径;dK为当前考虑管段K的管径;
步骤23:若当前考虑管段经过预判断后,会影响目标扩容管段的扩容,则进入步骤三;
若当前考虑管段不会影响扩容,则换取目标区域内其它考虑管段,重复步骤22。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步骤三中,管段中心线段间的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计算的具体方法为:
步骤31:管段中心线段空间几何关系确定;
根据目标扩容管段的中心线段和当前考虑管段的中心线段的起止点坐标,计算二者的空间几何关系变量A、B如下:
其中,分别表示从点P1到点P2、点Q1到点Q2、坐标原点O到点P1、点O到点P2形成的向量;运算符×和·表示两向量的叉乘运算和点乘运算;
若A=0,则目标扩容管段L的中心线段和当前考虑管段K的中心线段平行,进入步骤32;
如果A≠0且B=0,则两中心线相交,进入步骤32;
如果A≠0且B≠0,则两中心线段属于空间异面关系,此时判断两中心线段的公垂线端点是否在两个中心线段上;若在,在进入步骤33;若不在,则进入步骤32;
步骤32:此时,两中心线段间的水平距离lH和垂直距离lV计算公式分别为:
lV=||dZ||
其中,||||为向量长度的运算符号;dX、dY、dZ分别是向量d在X、Y、Z轴方向的分量;目标向量d为集合F中拥有最短长度的向量:
而集合F可由下式获得:
其中,变量λ0∈[0,1]、λ1∈[0,1]、μ0∈[0,1]、μ1∈[0,1]分别表示0≤λ0≤1、0≤λ1≤1、0≤μ0≤1、0≤μ1≤1;变量λ0、λ1、μ0、μ1可由下式获得:
其中,||||为向量长度的运算符号;运算符·表示两向量的点乘运算;
步骤33:此时,两中心线段间的水平距离lH和垂直距离lV计算公式分别为:
其中,|B|表示变量B的绝对值大小;||||为向量长度的运算符号;AX、AY、AZ分别是向量A在X、Y、Z轴方向的分量。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步骤四中,目标扩容管段冗余度计算的具体方法为:
步骤41:根据相关标准或规程中规定的目标扩容管段L与当前考虑管段K之间的最小净距需求,计算目标扩容管段可扩容的最大管径DL(K),计算公式为:
DL(K)=max(min(lH-h0(K)-Diam(K),lV-v0(K)
-Diam(K)),Diam(L))
其中,h0(K)、v0(K)分别为相关标准或规程中规定的目标扩容管段与当前考虑管段之间的最小水平净距和最小垂直净距;Diam(L)、Diam(K)分别为目标扩容管段L和当前考虑管段K的实际管径;运算符max()、min()分别表示取最大值和取最小值;lH和lV分别为目标扩容管段的中心线段和当前考虑管段的中心线段之间的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
步骤42:遍历所有会影响目标扩容管段扩容的考虑管段,即可计算目标扩容管段的冗余度,公式如下:
其中,为所有考虑管段的集合;/>表示管段K取自集合/>Diam(L)为目标扩容管段L的实际管径;redn(L)为目标扩容管段的总冗余度;DL(K)为目标扩容管段可扩容的最大管径;Dmax(L)为目标扩容管段L的目标扩容管径。
本发明创新性提供一种基于空间几何的城市地下管网空间冗余度分析方法,本方法的创新点与有益效果具体包括:
(1)本发明结合工程实际,以及相关设计规则,提出了一种基于几何的城市地下排水管网空间冗余度方法;针对现有管网碰撞分析中未考虑管道间应满足的最小距离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基于几何的城市地下排水管网空间冗余度分析方法;本发明所提方法能对研究区域内地下管网的空间冗余程度进行分析与评估,并且提出了一个量化的指标,即空间冗余度数值,数值大小反应了管网改扩建的可能性,可为内涝防治工程的设计提供更科学、高效的依据;解决了地下空间冗余程度难以量化与评估的问题;
(2)针对城市内涝防治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地下排水管网空间冗余度分析方法,可为智慧城市管理建设中城市地下空间智能化分析提供算法支持;利用本发明中的空间冗余度计算方法,可针对待扩容的管道和目标设计管径进行空间冗余度计算:当数值为0时,即该管道空间冗余程度为零,无法进行扩容;当数值为1时,即该管道空间冗余程度充足,可扩容至目标扩容管径;当数值为0到1之间时,即该管道空间冗余程度不太充足,可进行适当扩容,但无法扩容至目标扩容管径,通过该方法判断管道是否可以扩容到目标设计管径,据此将管径过小的管道更换为相应的管径更大的管道的方式,从而解决由于管道管径过小,导致排水系统无法承载降雨量而引发的城市内涝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本实施例中三根管段的空间三维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情况,但它们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仅作举例而已。同时通过说明使本发明的优点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
参阅附图可知:一种城市地下管网空间冗余度分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基础资料收集;
收集整理研究区域内地下管网的空间分布数据基础资料,并划分子区域,选取目标区域进行冗余度分析;研究区域内地下管网的空间分布数据基础资料包括起始点坐标、起始点高程、埋深及管径等;
步骤二:管段扩容影响预判断、确定影响扩容管段;
进行目标扩容管段选取并对当前考虑管段进行扩容影响预判断;
若当前考虑管段不影响目标扩容管段的扩容,则重复步骤二,换取区域内其它考虑管段进行扩容影响预判断;
若当前考虑管段影响目标扩容管段的扩容,则进入下一步骤;
步骤三:管段中心线段间的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计算;
步骤四:目标扩容管段冗余度计算。
更进一步地,在步骤二中,管段扩容影响预判断的具体方法为:
步骤21:选取目标区域内的目标扩容管段,设置目标扩容管段的目标扩容管径;
步骤22:任选目标区域内其它任一管段作为当前考虑管段,根据空间分布数据进行扩容影响的预判断;预判断方法为:
设置两个立方体包围盒分别包围目标扩容管段和当前考虑管段;如果两个包围盒不相交,则当前考虑管段不会影响目标扩容管段的扩容;如果两个包围盒相交,则当前考虑管段可能会影响目标扩容管段的扩容;即如果不满足以下六个条件中的任意一条,则该当前考虑管段可能会影响目标扩容管段的扩容;六个条件分别为如下公式(1)-(6):
max(x3,x4)+dK<min(x1,x2)-h0-Dmax(L) (1)
min(x3,x4)-dK>max(x1,x2)+h0+Dmax(L) (2)
max(y3,y4)+dK<min(y1,y2)-h0-Dmax(L) (3)
min(y3,y4)-dK>max(y1,y2)+h0+Dmax(L) (4)
max(z3,z4)+dK<min(z1,z2)-v0-Dmax(L) (5)
min(z3,z4)-dK>max(z1,z2)+v0+Dmax(L) (6)
其中,P1:(x1,y1,z1)、P2:(x2,y2,z2)分别为目标扩容管段L的中心线段的起止点坐标;Q1:(x3,y3,z3)、Q2:(x4,y4,z4)分别为当前考虑管段K的中心线段/>的起止点坐标;h0、v0分别为相关地下管网设计标准或规程中规定的目标扩容管段与当前考虑管段之间需满足的最小水平净距和垂直净距;Dmax(L)为目标扩容管段L的目标扩容管径;dK为当前考虑管段K的管径;
步骤23:若当前考虑管段经过预判断后,会影响目标扩容管段的扩容,则进入步骤三;
若当前考虑管段不会影响扩容,则换取目标区域内其它考虑管段,重复步骤22。
更进一步地,在步骤三中,管段中心线段间的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计算的具体方法为:
步骤31:管段中心线段空间几何关系确定;
根据目标扩容管段的中心线段和当前考虑管段的中心线段的起止点坐标,计算二者的空间几何关系变量A、B如下:
其中,分别表示从点P1到点P2、点Q1到点Q2、坐标原点O到点P1、点O到点P2形成的向量;运算符×和.表示两向量的叉乘运算和点乘运算;
若A=0,则目标扩容管段L的中心线段和当前考虑管段K的中心线段平行,进入步骤32;
如果A≠0且B=0,则两中心线相交,进入步骤32;
如果A≠0且B≠0,则两中心线段属于空间异面关系,此时判断两中心线段的公垂线端点是否在两个中心线段上;若在,在进入步骤33;若不在,则进入步骤32;
步骤32:此时,两中心线段间的水平距离lH和垂直距离lV计算公式分别为:
lV=||dz||
其中,||||为向量长度的运算符号;dX、dY、dz分别是向量d在X、Y、Z轴方向的分量;目标向量d为集合F中拥有最短长度的向量:
而集合F可由下式获得:
其中,变量λ0∈[0,小λ1∈[0,小μ0∈[0,小μ1∈[0,1]分别表示0≤λ0≤1、0≤λ1≤1、0≤μ0≤1、0≤μ1≤1;变量λ0、λ1、μ0、μ1可由下面四式获得:
其中,||||为向量长度的运算符号;运算符.表示两向量的点乘运算;
步骤33:此时,两中心线段间的水平距离lH和垂直距离lV计算公式分别为:
其中,|B|表示变量B的绝对值大小;||||为向量长度的运算符号;AX、AY、Az分别是向量A在X、Y、Z轴方向的分量。
更进一步地,在步骤四中,目标扩容管段冗余度计算的具体方法为:
步骤41:根据相关标准或规程中规定的目标扩容管段L与当前考虑管段K之间的最小净距需求,计算目标扩容管段可扩容的最大管径DL(K),计算公式为:
DL(K)=max(min(lH-h0(K)-Diam(K),lV-v0(K)-Diam(K)),Diam(L))
其中,h0(K)、v0(K)分别为相关标准或规程中规定的目标扩容管段与当前考虑管段之间的最小水平净距和最小垂直净距;Diam(L)、Diam(K)分别为目标扩容管段L和当前考虑管段K的实际管径;运算符max()、min()分别表示取最大值和取最小值;lH和lV分别为目标扩容管段的中心线段和当前考虑管段的中心线段之间的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
步骤42:遍历所有会影响目标扩容管段扩容的考虑管段,即可计算目标扩容管段的冗余度,公式如下:
其中,为所有考虑管段的集合;/>表示管段K取自集合/>Diam(L)为目标扩容管段L的实际管径;redn(L)为目标扩容管段的总冗余度;DL(K)为目标扩容管段可扩容的最大管径;Dmax(L)为目标扩容管段L的目标扩容管径。
在步骤四中,目标扩容管段冗余度计算的具体方法还包括:遍历目标区域中的所有管段并求取相应管段的冗余度,即可对空间进行冗余度分析,获得区域内的最大冗余度、最小冗余度、均值冗余度等数值。
实施例
现以本发明试用于某城市项目区域的地下排水管网进行空间冗余度分析为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对本发明应用于其它城市项目的地下管网空间冗余度分析同样具有指导作用。
本实施例中,某城市项目区域中,由于地下排水管网中的某处管道发生破损,且该管道的管径过小,无法满足现在城市内涝排放需求,因此,需要将该管道更换成大管径的新管道,以满足现在城市内涝排放需求。目前的做法是按照该管道的原尺寸更换同等尺寸的管道,或准备一些不同管径的管道进行反复试验,尚未发现有效的管网空间冗余度分析方法,确定该管道的最佳扩容尺寸。
本实施例采用本发明方法对某城市项目区域的地下排水管网进行空间冗余度分析,具体方法如下:
利用本发明中的方法对排水管网真实数据进行处理,选取目标扩容管段L,L的中心线段起止点分别为P1和P2。经过预判断后,会影响目标扩容管段L扩容的管段有两根,分别为:K和M。K的中心线段起止点分别为Q1和Q2,M的中心线段起止点分别为Q3和Q4。三根管段的空间分布数据,包括起点坐标、终点坐标、管径等,如下表1所示。
表1三根管段的空间分布数据
管段编号 L K M
管段性质 排水 排水 排水
起点序号 P1 Q1 Q3
终点序号 P2 Q2 Q4
起点X坐标 444656.8 444653.7 444656.8
起点Y坐标 3258605 3258606 3258604
起点Z坐标 82.417 83.148 81.917
终点X坐标 444658.4 444658.1 444658.4
终点Y坐标 3258613 3258610 3258612
终点Z坐标 82.376 82.947 81.876
起点地面高程 83.417 83.448 82.737
起点埋深 1 0.3 0.82
终点地面高程 83.446 83.297 82.776
终点埋深 1.07 0.35 0.9
管径 0.2 0.25 0.2
备注 目标扩容管段 考虑管段 考虑管段
首先选取管段K为当前考虑管段,利用本发明中的方法的步骤三(管段中心线段间的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计算)和步骤41(根据相关标准或规程中规定的目标扩容管段L与当前考虑管段K之间的最小净距需求,计算目标扩容管段可扩容的最大管径DL(K))可得相关变量数据,如下表2所示。
表2管段K的相关变量数据
再选取管段M为当前考虑管段,利用本发明中的方法的步骤三(管段中心线段间的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计算)和步骤41(根据相关标准或规程中规定的目标扩容管段L与当前考虑管段M之间的最小净距需求,计算目标扩容管段可扩容的最大管径DL(M))可得相关变量数据,如下表3所示。
表3管段M的相关变量数据
再根据步骤42(遍历所有会影响目标扩容管段扩容的考虑管段,即计算目标扩容管段的冗余度)可求得选取不同目标管径时,管段L的空间冗余度数值,如下表4所示。
表4管段L的空间冗余度数值
本实施例最终选取0.5米作为扩容管径,进行管段L的扩建处理。
三根管段的空间三维示意图如图2所示,L所示的圆柱体表示管段L;K所示的圆柱体表示管段K;M所示的圆柱体表示管段M。参考《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1)相关规定可知,两根排水管道间的水平距离没有要求,所以图2中只标注了管段间的垂直距离。
验证试验
本实施例选取0.5米作为扩容管径,选用该扩容管径的管道,可无碰撞、顺利地更换管段L,且通过碰撞检测发现新更换管道与其他管道间的距离均大于等于标准所要求的最小距离,且满足城市内涝排放需求。
其它未说明的部分均属于现有技术。

Claims (2)

1.一种城市地下管网空间冗余度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基础资料收集;
收集整理研究区域内地下管网的空间分布数据基础资料,并划分子区域,选取目标区域进行冗余度分析;研究区域内地下管网的空间分布数据基础资料包括起始点坐标、起始点高程、埋深及管径;
步骤二:管段扩容影响预判断、确定影响扩容管段;
进行目标扩容管段选取并对当前考虑管段进行扩容影响预判断;
若当前考虑管段不影响目标扩容管段的扩容,则重复步骤二,换取区域内其它考虑管段进行扩容影响预判断;
在步骤二中,管段扩容影响预判断的具体方法为:
步骤21:选取目标区域内的目标扩容管段,设置目标扩容管段的目标扩容管径;
步骤22:任选目标区域内其它任一管段作为当前考虑管段,根据空间分布数据进行扩容影响的预判断;预判断方法为:
设置两个立方体包围盒分别包围目标扩容管段和当前考虑管段;如果两个包围盒不相交,则当前考虑管段不影响目标扩容管段的扩容;如果两个包围盒相交,则当前考虑管段影响目标扩容管段的扩容;即如果不满足以下六个条件中的任意一条,则该当前考虑管段影响目标扩容管段的扩容;六个条件分别为如下所示:
max(x3,x4)+Diam(K)<min(x1,x2)-h0(K)-Dmax(L)
min(x3,x4)-Diam(K)>max(x1,x2)+h0(K)+Dmax(L)
max(y3,y4)+Diam(K)<min(y1,y2)-h0(K)-Dmax(L)
min(y3,y4)-Diam(K)>max(y1,y2)+h0(K)+Dmax(L)
max(z3,z4)+Diam(K)<min(z1,z2)-v0(K)-Dmax(L)
min(z3,z4)-Diam(K)>max(z1,z2)+v0(K)+Dmax(L)
其中,P1:(x1,y1,z1)、P2:(x2,y2,z2)分别为目标扩容管段L的中心线段的起止点坐标;Q1:(x3,y3,z3)、Q2:(x4,y4,z4)分别为当前考虑管段K的中心线段/>的起止点坐标;h0(K)、v0(K)分别为相关标准或规程中规定的目标扩容管段与当前考虑管段之间的最小水平净距和最小垂直净距;Dmax(L)为目标扩容管段L的目标扩容管径;Diam(K)为当前考虑管段K的实际管径;
步骤23:若当前考虑管段经过预判断后,影响目标扩容管段的扩容,则进入步骤三;
若当前考虑管段不影响扩容,则换取目标区域内其它考虑管段,重复步骤22;
步骤三:管段中心线段间的水平距离lH和垂直距离lV计算;
步骤四:目标扩容管段冗余度计算;
在步骤四中,目标扩容管段冗余度计算的具体方法为:
步骤41:根据相关标准或规程中规定的目标扩容管段L与当前考虑管段K之间的最小净距需求,计算目标扩容管段可扩容的最大管径DL(K),计算公式为:
DL(K)=max(min(lH-h0(K)-Diam(K),lV-v0(K)-Diam(K)),Diam(L))
其中,h0(K)、v0(K)分别为相关标准或规程中规定的目标扩容管段与当前考虑管段之间的最小水平净距和最小垂直净距;Diam(L)、Diam(K)分别为目标扩容管段L和当前考虑管段K的实际管径;运算符max()、min()分别表示取最大值和取最小值;lH和lV分别为目标扩容管段的中心线段和当前考虑管段的中心线段之间的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
步骤42:遍历所有影响目标扩容管段扩容的考虑管段,即计算目标扩容管段的冗余度,公式如下:
其中,为所有考虑管段的集合;/>表示管段K取自集合/>Diam(L)为目标扩容管段L的实际管径;redn(L)为目标扩容管段的总冗余度;Dmax(L)为目标扩容管段L的目标扩容管径;DL(K)为目标扩容管段可扩容的最大管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地下管网空间冗余度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三中,管段中心线段间的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计算的具体方法为:
步骤31:管段中心线段空间几何关系确定;
根据目标扩容管段的中心线段和当前考虑管段的中心线段的起止点坐标,计算二者的空间几何关系变量A、B如下:
其中,分别表示从点P1到点P2、点Q1到点Q2、坐标原点O到点P1、点O到点P2形成的向量;运算符×和·表示两向量的叉乘运算和点乘运算;
若A=0,则目标扩容管段L的中心线段和当前考虑管段K的中心线段平行,进入步骤32;
如果A≠0且B=0,则两中心线相交,进入步骤32;
如果A≠0且B≠0,则两中心线段属于空间异面关系,此时判断两中心线段的公垂线端点是否在两个中心线段上;若在,在进入步骤33;若不在,则进入步骤32;
步骤32:此时,两中心线段间的水平距离lH和垂直距离lV计算公式分别为:
lV=||dZ||
其中,|| ||为向量长度的运算符号;dX、dY、dZ分别是向量d在X、Y、Z轴方向的分量;目标向量d为集合F中拥有最短长度的向量:
而集合F由下式获得:
其中,变量入0∈[0,1]、λ1∈[0,1]、μ0∈[0,1]、μ1∈[0,1]分别表示0≤λ0≤1、0≤λ1≤1、0≤μ0≤1、0≤μ1≤1;变量λ0、λ1、μ0、μ1由下面四式获得:
其中,|| ||为向量长度的运算符号;运算符·表示两向量的点乘运算;
步骤33:此时,两中心线段间的水平距离lH和垂直距离lV计算公式分别为:
其中,|B|表示变量B的绝对值大小;|| ||为向量长度的运算符号;AX、AY、AZ分别是向量A在X、Y、Z轴方向的分量。
CN202211641791.7A 2022-12-20 2022-12-20 一种城市地下管网空间冗余度分析方法 Active CN1158293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41791.7A CN115829353B (zh) 2022-12-20 2022-12-20 一种城市地下管网空间冗余度分析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41791.7A CN115829353B (zh) 2022-12-20 2022-12-20 一种城市地下管网空间冗余度分析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29353A CN115829353A (zh) 2023-03-21
CN115829353B true CN115829353B (zh) 2023-12-05

Family

ID=855170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641791.7A Active CN115829353B (zh) 2022-12-20 2022-12-20 一种城市地下管网空间冗余度分析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829353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10353A (zh) * 2009-12-03 2010-05-19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基于三维虚拟城市的地下管网布设方法
CN110135083A (zh) * 2019-05-20 2019-08-16 成都同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自带空间属性的三维管网自动化构建方法
CN111047136A (zh) * 2019-11-05 2020-04-21 西安理工大学 一种海绵城市管网设施部署评估方法
CN114117707A (zh) * 2022-01-24 2022-03-01 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城市降水空间分布特征的市政雨水管网规划设计系统
CN114266147A (zh) * 2021-12-14 2022-04-01 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地下管线分布分析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10353A (zh) * 2009-12-03 2010-05-19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基于三维虚拟城市的地下管网布设方法
CN110135083A (zh) * 2019-05-20 2019-08-16 成都同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自带空间属性的三维管网自动化构建方法
CN111047136A (zh) * 2019-11-05 2020-04-21 西安理工大学 一种海绵城市管网设施部署评估方法
CN114266147A (zh) * 2021-12-14 2022-04-01 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地下管线分布分析方法及系统
CN114117707A (zh) * 2022-01-24 2022-03-01 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城市降水空间分布特征的市政雨水管网规划设计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地下空间轴向包围盒树三维碰撞检测算法研究;郭亨波;倪丽萍;蒋欣;;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第04期);第707-710页 *
基于ArcEngine的城市地下管网碰撞分析研究;张著豪;李隆方;邓晓丽;马磊;;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第11期);第130-135页 *
基于ArcEngine的管线碰撞分析算法设计与实现;廉光伟;寇付友;翟林;赵虎川;;城市勘测(第06期);第96-99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29353A (zh) 2023-03-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83198B (zh) 一种综合管网的三维自动建模及调度渲染的方法
CN107886182B (zh) 油田集输系统优化设计方法及装置
CN108846089B (zh) 一种面向城市供水专业管线与综合管线的空间数据匹配方法
CN109344555B (zh) 一种集输管网设计方法及装置
US11326977B2 (en) Efficient method for localizing leaks in water supply pipe network based on valve operations and online water metering
CN106777460B (zh) 一种基于swmm水力模型确定城市雨水管网管径和坡度的方法
CN113701060B (zh) 一种基于排水模型的城市排水管网智能诊断方法
CN111102476A (zh) 一种基于三维地下管道的爆管搜索方法
CN111047136A (zh) 一种海绵城市管网设施部署评估方法
CN107563101B (zh) 电厂综合管廊及管线布置方法
CN113705019A (zh) 一种基于数字化设计过程的电缆敷设设计系统
CN115829353B (zh) 一种城市地下管网空间冗余度分析方法
CN112785141A (zh) 综合管廊全寿命周期规划设计本质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CN113435684A (zh) 一种管道缺陷非开挖修复决策方法
CN116011232A (zh) 一种考虑水质和水量指标的城市给水管网抗震韧性综合计算方法
CN108959638B (zh) 一种面向城市燃气专业管线与综合管线的空间数据匹配方法
CN108763807B (zh) 一种在管网设计中自动布置统计配件的方法
CN109027700A (zh) 一种漏点探漏效果的评估方法
CN114580126A (zh) 一种城市排水防涝系统的构建方法及构建系统
CN112380639B (zh) 一种沿交通线路的管道智能化分段建模的方法
CN116910951B (zh) 区域供热管网优化设计方法及其装置
CN112814111B (zh) 一种基于概率的排水管线定位方法
CN116227746B (zh) 一种管网风险预测系统
CN116561942B (zh) 用于城市排水系统拓扑数据的修正方法以及装置
CN116756885B (zh) 基于动态规划的排水管网缺陷修复设计及规模论证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