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26304A - 柔性显示面板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柔性显示面板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26304A
CN115826304A CN202211699337.7A CN202211699337A CN115826304A CN 115826304 A CN115826304 A CN 115826304A CN 202211699337 A CN202211699337 A CN 202211699337A CN 115826304 A CN115826304 A CN 1158263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electrode
light
substrate
potential differe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69933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826304B (zh
Inventor
张光晨
沈婷婷
吕立
刘运阳
王洁
魏光平
袁海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K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K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KC Co Ltd filed Critical HK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69933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26304B/zh
Publication of CN1158263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263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8263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263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柔性显示面板及其控制方法,柔性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和对置基板,阵列基板包括阵列分布的多个像素电极和位于多个像素电极朝向液晶层的一侧的公共电极,对置基板包括第一衬底基板、形成于第一衬底基板上的透光导电层,透光导电层包括第一电极层、可调透光层和第二电极层,第一电极层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层包括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二电极,且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交叉重叠区域与像素电极对应;控制电路根据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与公共电极之间的电位差值计算盒厚的变化值,并获取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对应的坐标位置,进而调整对应位置的可调透光层的透光率,以改善因盒厚不均造成的显示不良问题。

Description

柔性显示面板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柔性液晶显示器是通过柔性基板代替传统玻璃基板制备而成,具有可弯曲、卷曲、抗摔、便携以及低功耗等丰富优点,具备巨大的市场潜力。然而柔性液晶显示器件的制备依然存在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例如液晶盒厚的控制等。通常良好的液晶显示效果要求液晶层的厚度均匀,但是弯曲后柔性基板的形变会对液晶层带来影响,造成厚度不均匀,影响显示效果。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其控制方法,其可以有效改善柔性显示面板因盒厚不均造成的显示不良问题,提高显示效果。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对置基板和位于阵列基板与对置基板之间的液晶层,阵列基板包括阵列分布的多个像素电极和位于多个像素电极朝向液晶层一侧的公共电极,对置基板包括第一衬底基板及形成于第一衬底基板上的透光导电层,透光导电层包括第一电极层、可调透光层和第二电极层,且第一电极层靠近液晶层设置,第一电极层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层包括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二电极,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交,且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交叉重叠区域与像素电极对应;在不通电时第一电极与公共电极之间形成第一电位差,第二电极与公共电极之间形成第二电位差;还包括控制电路,控制电路根据第一电位差与第二电位差之间的差值计算盒厚的变化值,并获取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对应的坐标位置,根据盒厚的变化值及坐标位置调整对应位置的可调透光层的透光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可调透光层为电致变色材料。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阵列基板包括第二衬底基板和形成于第二衬底基板上的驱动阵列层、平坦化层和公共电极,像素电极与驱动阵列层的栅极层同层布置,像素电极与公共电极之间形成驱动液晶层的液晶分子偏转的电场;对置基板还包括位于第一衬底基板和透光导电层之间的色阻层和遮光层,色阻层包括与多个像素电极一一对应的多个色阻单元,遮光层包括位于相邻的两个色阻单元之间的遮光单元。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阵列基板包括第二衬底基板和形成于第二衬底基板上的驱动阵列层、色阻层、平坦化层和公共电极,像素电极与驱动阵列层的栅极层同层布置,色阻层包括与多个像素电极一一对应的多个色阻单元,像素电极与公共电极之间形成驱动液晶层的液晶分子偏转的电场;对置基板还包括位于第一衬底基板和透光导电层之间的遮光层,遮光层包括多个遮光单元,遮光单元在阵列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相邻的两个色阻单元之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透光导电层为电容式触控电极层。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如前所述的柔性显示面板的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对置基板的透光导电层在不通电时第一电极与阵列基板的公共电极之间形成的第一电位差以及第二电极与阵列基板的公共电极之间形成的第二电位差;根据第一电位差与第二电位差之间的差值计算盒厚的变化值,并获取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对应的坐标位置信息;根据盒厚的变化值及坐标位置调整对置基板对应位置的可调透光层的透光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根据盒厚的变化值及坐标位置调整对置基板对应位置的可调透光层的透光率包括:根据盒厚的变化值确定可变透光层的电压特征值大小;根据坐标位置向对应的第一电极输入与公共电极相等的电压信号,并向第二电极输入第一电压信号;通过控制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电势差为电压特征值来调整对应位置的可调透光层的透光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电位差与第二电位差之间的差值与盒厚的变化值之间正相关。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电位差与第二电位差之间的差值大于预设电位变化阈值时,控制对置基板的透光导电层执行盒厚检测功能;第一电位差与第二电位差之间的差值小于或者等于预设电位变化阈值时,控制对置基板的透光导电层执行触控功能。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电位差与第二电位差之间的差值发生变化时,优先执行盒厚检测功能,再执行触控功能。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及其控制方法,该柔性显示面板集盒厚检测功能及画面优化显示功能为一体,通过在对置基板一侧设置透光导电层,透光导电层包括第一电极层、可调透光层和第二电极层,第一电极层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层包括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二电极,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交,根据阵列基板一侧的公共电极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电位差来定位盒厚发生变化的坐标位置及盒厚的变化值,根据盒厚的变化值及坐标位置调整对应位置的可调透光层的透光率,从而可以有效改善柔性显示面板因盒厚不均造成的显示不良问题,提高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申请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和技术效果。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仅用于示意相对位置关系,某些部位的层厚采用了夸大的绘图方式以便于理解,附图中的层厚并不代表实际层厚的比例关系。
图1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图1中透光导电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的控制方法的流程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阵列基板;11、第一衬底基板;12、驱动阵列层;13、平坦化层;14、像素电极层;141、像素电极;16、公共电极;17、第二配向膜;
2、对置基板;21、第一衬底基板;22、色阻层;221、色阻单元;23、透光导电层;231、第一电极;232、第二电极;233、可调透光层;24、保护层;25、第一配向膜;X、第一方向;Y、第二方向;
3、液晶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本申请的全面理解。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的是,本申请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申请的示例来提供对本申请的更好的理解。在附图和下面的描述中,至少部分的公知结构和技术没有被示出,以便避免对本申请造成不必要的模糊;并且,为了清晰,可能夸大了区域结构的尺寸。此外,下文中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
图1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图1中透光导电层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1、对置基板2和位于阵列基板1与对置基板2之间的液晶层3,阵列基板1包括阵列分布的多个像素电极141和位于多个像素电极141朝向液晶层3一侧的公共电极16。
对置基板2包括第一衬底基板21和形成于第一衬底基板21上的透光导电层23,透光导电层23包括第一电极层、可调透光层233和第二电极层,且第一电极层靠近液晶层3设置。第一电极层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一电极231,第二电极层包括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二电极232,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交,且第一电极231与第二电极232之间的交叉重叠区域与像素电极141对应;在不通电时第一电极231与公共电极16之间形成第一电位差,第二电极232与公共电极16之间形成第二电位差。柔性显示面板还包括控制电路,控制电路根据第一电位差与第二电位差之间的差值计算盒厚的变化值,并获取第一电极231与第二电极232对应的坐标位置,根据盒厚的变化值及坐标位置调整对应位置的可调透光层233的透光率。
可选地,柔性显示面板的对置基板2的第一衬底基板21及阵列基板1的第二衬底基板11的材质均为聚酰亚胺PI。为了达到良好的显示效果,柔性显示面板一般要求液晶层3的厚度均匀,但是当柔性显示面板弯曲后,第一衬底基板21和第二衬底基板11的形变会对液晶层3带来影响,造成盒厚不均,影响显示效果,故抑制此类变形带来显示的影响对于柔性液晶显示面板的应用场景非常重要。
为此,如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对置基板2还包括透光导电层23,透光导电层23包括第一电极层、可调透光层233和第二电极层,第一电极层靠近液晶层3设置;第一电极层包括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多个第一电极231,第二电极层包括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多个第二电极232,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相交,多个第一电极231和多个第二电极232纵横交错,形成多个交叉重叠区域,且多个交叉重叠区域与多个像素电极141一一对应。
可选地,第一电极231、第二电极232可以采用透明导电材料形成,例如氧化铝锌(AZO)、氧化镓锌(GZO)、氧化铟锌(ITO)等,以使第一电极231与第二电极232之间的交叉重叠区域为透光区域。
进一步地,对置基板2一侧的透光导电层23不通电时,第一电极231和第二电极232处于悬浮(floating)状态。阵列基板1一侧的公共电极16与第一电极231之间形成第一电位差,公共电极16与第二电极232之间形成第二电位差。如果第一电位差和第二电位差之间的差值为预设阈值,说明柔性显示面板处于平直状态,没有发生弯曲变形,盒厚未发生变化。如果第一电位差和第二电位差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预设阈值,说明柔性显示面板处于弯曲状态,盒厚发生变化。同时,也可以确定盒厚发生变化的位置对应的坐标信息。预设阈值的大小根据具体的产品预先设置。
控制电路根据第一电位差与第二电位差之间的差值计算盒厚的变化值,并获取第一电极231与第二电极232对应的坐标位置,根据盒厚的变化值及坐标位置调整对应位置的可调透光层233的透光率。当柔性显示面板发生弯曲变形时,盒厚发生变化的位置有可能会发黄或者发蓝,影响该位置的显示亮度,通过调整盒厚发生变化位置对应的可调透光层233的透光率,可以补偿该位置因盒厚不均造成的显示不良问题,提高显示效果。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集盒厚检测功能及画面优化显示功能为一体,通过在对置基板2一侧设置透光导电层23,透光导电层23包括第一电极层、可调透光层233和第二电极层,第一电极层包括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多个第一电极231,第二电极层包括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多个第二电极232,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相交,根据阵列基板1一侧的公共电极16与第一电极231和第二电极232之间的电位差来定位盒厚发生变化的坐标位置及盒厚的变化值,根据盒厚的变化值及坐标位置调整对应位置的可调透光层233的透光率,从而可以有效改善柔性显示面板因盒厚不均造成的显示不良问题,提高显示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调透光层233为电致变色材料。可调透光层233可以根据第一电极231与第二电极232之间形成的电场大小调整自身的透光率,从而可以响应于柔性显示面板的弯曲变形而自适应地调整对应的可调透光层233的透光率,从而达到优化显示效果的作用。
进一步地,由于阵列基板1一侧的公共电极16与对置基板2一侧的透光导电层23之间的电场仅用于盒厚检测,不参与液晶层3的液晶分子的偏转,因此该柔性显示面板为平面转换型(In-Plane Switching,简称IPS)液晶显示面板。IPS柔性液晶显示面板采用水平转换技术改变液晶分子颗粒的排列方式,加快了液晶分子的偏转速度,保证在抖动时画面清晰度还能有超强的表现力,消除了传统液晶显示面板在受到外界压力和摇晃时会出现模糊及水纹扩散现象。由于液晶分子在平面内旋转,故IPS显示面板天生就拥有相当好的可视角度表现。
在一些实施例中,阵列基板1包括第二衬底基板11和形成于第二衬底基板11上的驱动阵列层12、平坦化层13和公共电极16,像素电极141与驱动阵列层12的栅极层同层布置,像素电极141与公共电极16之间形成驱动液晶层3的液晶分子偏转的电场。
相应地,对置基板2为彩膜基板,其还包括位于第一衬底基板21和透光导电层23之间的色阻层22和遮光层,色阻层22包括与多个像素电极141一一对应的多个色阻单元,遮光层包括位于相邻的两个色阻单元之间的遮光单元。
另外,阵列基板1还包括覆盖公共电极16的第二配向膜17;对置基板2还包括位于透光导电层23背离第一衬底基板21一侧的保护层24和第一配向膜25。第一配向膜25和第二配向膜17通常由聚酰亚胺(Polyimide,简称PI)制成,然后在摩擦滚轮表面贴附摩擦布,摩擦滚轮在配向膜上沿特定方向滚动时,利用摩擦布上的绒毛对配向膜施加摩擦力,在配向膜上形成微细条状沟槽,以使IPS显示面板的液晶分子产生定向排列以实现配向。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阵列基板1包括第二衬底基板11和形成于第二衬底基板11上的驱动阵列层12、色阻层22、平坦化层13和公共电极16,像素电极141与驱动阵列层12的栅极层同层布置,,色阻层22包括与多个像素电极141一一对应的多个色阻单元,像素电极141与公共电极16之间形成驱动液晶层3的液晶分子偏转的电场。
相应地,对置基板2还包括位于第一衬底基板21和透光导电层23之间的遮光层,遮光层包括多个遮光单元,遮光单元在阵列基板1上的正投影位于相邻的两个色阻单元221之间。
进一步地,透光导电层23为电容式触控电极层。具体来说,透光导电层23的多个第一电极231和多个第二电极232相互交叉,形成电容式触控层,包括自电容(selfcapacitance)和互电容(mutual capacitance)两种方式。当第一电极231和第二电极232分别与大地构成电容时,透光导电层23为自电容触控层。当第一电极231和第二电极232交叉的位置形成电容时,透光导电层23为互电容触控层。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以透光导电层23为互电容触控层为例进行说明。
互电容触控层的工作原理为:当手指靠近或触摸到柔性显示面板的出光面所在的平面时,手指相当于一个导体,手指的电容将会叠加到触控层的电容上,使触控层的电容量增加。在触摸检测时,触控层依次分别检测多个第一电极231和多个第二电极232,根据触摸前后电容的变化,分别确定沿第一方向X的坐标和沿第二方向Y的坐标,然后组合成平面的触摸坐标,相当于把触控层上的触摸点分别投影到X轴和Y轴方向,然后分别在X轴和Y轴方向计算出坐标,最后组合成触摸点的坐标位置。
由于透光导电层23的盒厚检测功能和触控功能的应用都是根据第一电极231和第二电极232之间的电位变化,为了避免两种功能混淆误用,可以在设计时提前设置两种功能的触发条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位差与第二电位差之间的差值大于预设电位变化阈值时,控制电路控制透光导电层23执行盒厚检测功能。第一电位差与第二电位差之间的差值小于或者等于预设电位变化阈值时,控制电路控制透光导电层23执行触控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电路在检测到第一电位差与第二电位差之间的差值发生变化时,优先执行盒厚检测功能,再执行触控功能。
也就是说,柔性显示面板初始发生弯曲变形时,优先调用盒厚检测功能,调整对应位置的可调透光层233的透光率,以改善显示效果;弯曲变形发生后未恢复原状之前,关闭盒厚检测功能,开启触控功能,不影响柔性显示面板的正常使用。
图3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的控制方法的流程框图。
如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S3。下面结合图1和图2描述该柔性显示面板的控制方法。
步骤S1:获取对置基板2的透光导电层23在不通电时第一电极231与阵列基板1的公共电极16之间形成的第一电位差以及第二电极232与阵列基板1的公共电极16之间形成的第二电位差;
步骤S2:根据第一电位差与第二电位差之间的差值计算盒厚的变化值,并获取第一电极231与第二电极232对应的坐标位置信息;
步骤S3:根据盒厚的变化值及坐标位置调整对置基板2对应位置的可调透光层233的透光率。
对置基板2一侧的透光导电层23不通电时,第一电极231和第二电极232处于悬浮(floating)状态,阵列基板1一侧的公共电极16与第一电极231之间形成第一电位差,公共电极16与第二电极232之间形成第二电位差。如果第一电位差和第二电位差之间的差值为预设阈值,说明柔性显示面板处于平直状态,没有发生弯曲变形,盒厚未发生变化。如果第一电位差和第二电位差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预设阈值,说明柔性显示面板处于弯曲状态,盒厚发生变化。同时,也可以确定盒厚发生变化的位置对应的坐标信息。预设阈值的大小根据具体的产品预先设置。
当柔性显示面板发生弯曲变形时,盒厚发生变化的位置有可能会发黄或者发蓝,影响该位置的显示亮度,通过调整盒厚发生变化位置对应的可调透光层233的透光率,可以补偿该位置因盒厚不均造成的显示不良问题,提高显示效果。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的控制方法,集盒厚检测功能及画面优化显示功能为一体,通过在对置基板2一侧设置透光导电层23,透光导电层23包括第一电极层、可调透光层233和第二电极层,第一电极层包括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多个第一电极231,第二电极层包括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多个第二电极232,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相交,根据阵列基板1一侧的公共电极16与第一电极231和第二电极232之间的电位差来定位盒厚发生变化的坐标位置及盒厚的变化值,根据盒厚的变化值及坐标位置调整对应位置的可调透光层233的透光率,从而可以有效改善柔性显示面板因盒厚不均造成的显示不良问题,提高显示效果。
进一步地,步骤S3中,根据盒厚的变化值及坐标位置调整对置基板2对应位置的可调透光层233的透光率包括:
步骤S31:根据盒厚的变化值确定可变透光层的电压特征值大小;
步骤S32:根据坐标位置向对应的第二电极232输入与公共电极16相等的电压信号,并向第一电极231输入第一电压信号;
步骤S33:通过控制第一电极231与第二电极232之间的电势差为电压特征值来调整对应位置的可调透光层233的透光率。
在实际设计中,可以预先选取不同盒厚的多个柔性显示面板进行显示效果的模拟。选取不同盒厚条件下相应的可变透光层233的电压特征值,并对选取的电压特征值与盒厚变化值之间建立联系,形成数值列表或者拟合形成函数预存起来,用于实际柔性显示面板应用时调节显示效果。这样,当控制电路获得盒厚的变化值时,即可根据列表或者拟合函数得出所需的电压特征值。
进一步地,根据坐标位置向对应的第二电极232输入与公共电极16相等的电压信号,从而可以使阵列基板1一侧的公共电极16与对置基板2一侧的第二电极232的电位相同,从而使公共电极16上方对应的液晶分子始终保持未偏转状态,起到遮光的效果。然后向对应坐标位置处的第一电极231输入第一电压信号,通过控制第一电极231与第二电极232之间的电势差为电压特征值,从而达到调整对应位置的可调透光层233的透光率的目的。
进一步地,第一电位差与第二电位差之间的差值与盒厚的变化值之间正相关。
当柔性显示面板发生弯曲时,盒厚d将会发生变化。例如,当盒厚d增大时,根据C=Q/U和C=εS/d可知,电容C就会减小。根据电荷守恒原理,电量Q不变,则电压U变大,即第一电位差与第二电位差之间的差值增大。当盒厚d减小时,电容C就会增大,根据电荷守恒原理,电量Q不变,则电压U变小,即第一电位差与第二电位差之间的差值减小。将具体的电位差值带入进行相应的计算,可以得到对应的盒厚d的变化值。
进一步地,透光导电层23的多个第一电极231和多个第二电极232相互交叉,形成电容式触控层,包括自电容(self capacitance)和互电容(mutual capacitance)两种方式。当第一电极231和第二电极232分别与大地构成电容时,透光导电层23为自电容触控层。当第一电极231和第二电极232交叉的位置形成电容时,透光导电层23为互电容触控层。
如图2所示,透光导电层23包括5个第一电极231和23个第二电极232,在触控时,通过检测各自电容电极的电容值变化以判断触控位置。可以理解的是,透光导电层23的个第一电极231和第二电极232的数量不限于图示,不再赘述。
具体地,第一电极231和第二电极232的交叉位置点可以构成检测用的电容变化量,为了检测出交叉位置互电容的大小变化,首先把X方向的第一电极231和Y方向的第二电极232中的任一者定义为触控驱动电极,然后将另一者定义为触控感应电极。当其中任意一个触控驱动电极工作时,控制芯片检测每一个触控感应电极的电流信号变化。
当手指未触碰显示面板时,显示面板的电容值不会发生变化。当手指触碰显示面板时,手指会与触控驱动电极及触控感应电极之间形成新的电容,引起触控感应电极中电流信号的变化,从而可以得出触摸位置的坐标(X,Y)。
例如,多个第一电极231作为触控驱动电极,多个第二电极232作为触控感应电极,依次通过脉冲信号逐行扫描触控驱动电极,在每个触控驱动电极施加脉冲信号的时间段内,依次扫描多个用作接收电极的触控感应电极,从而对每行第一电极231和每列第二电极232的交叉点都进行单独扫描检测。当交叉位置互电容的信号发生变化时,就可以准确辨别出手指的触控位置。
由于透光导电层23的盒厚检测功能和触控功能的应用都是根据第一电极231和第二电极232之间的电位变化,为了避免两种功能混淆误用,可以在设计时提前设置两种功能的触发条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柔性显示面板的控制方法包括:第一电位差与第二电位差之间的差值大于预设电位变化阈值时,控制对置基板2的透光导电层23执行盒厚检测功能;第一电位差与第二电位差之间的差值小于或者等于预设电位变化阈值时,控制对置基板2的透光导电层23执行触控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柔性显示面板的控制方法包括:第一电位差与第二电位差之间的差值发生变化时,优先执行盒厚检测功能,再执行触控功能。
应当容易地理解,应当按照最宽的方式解释本申请中的“在……上”、“在……以上”和“在……之上”,以使得“在……上”不仅意味着“直接处于某物上”,还包括“在某物上”且其间具有中间特征或层的含义,并且“在……以上”或者“在……之上”不仅包括“在某物以上”或“之上”的含义,还可以包括“在某物以上”或“之上”且其间没有中间特征或层(即,直接处于某物上)的含义。
文中使用的术语“衬底基板”是指在其上添加后续材料层的材料。衬底基板本身可以被图案化。添加到衬底基板顶上的材料可以被图案化,或者可以保持不被图案化。此外,衬底基板可以包括宽范围内的一系列材料,例如,硅、锗、砷化镓、磷化铟等。替代地,衬底基板可以由非导电材料(例如,玻璃、塑料或者蓝宝石晶圆等)制成。
文中使用的术语“层”可以指包括具有一定厚度的区域的材料部分。层可以在整个的下层结构或上覆结构之上延伸,或者可以具有比下层或上覆结构的范围小的范围。此外,层可以是匀质或者非匀质的连续结构的一个区域,其厚度小于该连续结构的厚度。例如,层可以位于所述连续结构的顶表面和底表面之间或者所述顶表面和底表面处的任何成对的横向平面之间。层可以横向延伸、垂直延伸和/或沿锥形表面延伸。衬底基板可以是层,可以在其中包括一个或多个层,和/或可以具有位于其上、其以上和/或其以下的一个或多个层。层可以包括多个层。例如,互连层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导体和接触层(在其内形成触点、互连线和/或过孔)以及一个或多个电介质层。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对置基板和位于所述阵列基板与所述对置基板之间的液晶层,所述阵列基板包括阵列分布的多个像素电极和位于所述多个像素电极朝向所述液晶层一侧的公共电极,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置基板包括第一衬底基板及形成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上的透光导电层,所述透光导电层包括第一电极层、可调透光层和第二电极层,且所述第一电极层靠近所述液晶层设置,所述第一电极层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层包括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二电极,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且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交叉重叠区域与所述像素电极对应;在不通电时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公共电极之间形成第一电位差,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公共电极之间形成第二电位差;
还包括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根据所述第一电位差与所述第二电位差之间的差值计算盒厚的变化值,并获取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对应的坐标位置,根据盒厚的变化值及所述坐标位置调整对应位置的所述可调透光层的透光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透光层为电致变色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基板包括第二衬底基板和形成于所述第二衬底基板上的驱动阵列层、平坦化层和所述公共电极,所述像素电极与所述驱动阵列层的栅极层同层布置,所述像素电极与所述公共电极之间形成驱动所述液晶层的液晶分子偏转的电场;
所述对置基板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和所述透光导电层之间的色阻层和遮光层,所述色阻层包括与所述多个像素电极一一对应的多个色阻单元,所述遮光层包括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色阻单元之间的遮光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基板包括第二衬底基板和形成于所述第二衬底基板上的驱动阵列层、色阻层、平坦化层和所述公共电极,所述像素电极与所述驱动阵列层的栅极层同层布置,所述色阻层包括与所述多个像素电极一一对应的多个色阻单元,所述像素电极与所述公共电极之间形成驱动所述液晶层的液晶分子偏转的电场;
所述对置基板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和所述透光导电层之间的遮光层,所述遮光层包括多个遮光单元,所述遮光单元在所述阵列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色阻单元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导电层为电容式触控电极层。
6.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柔性显示面板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对置基板的透光导电层在不通电时第一电极与阵列基板的公共电极之间形成的第一电位差以及第二电极与阵列基板的公共电极之间形成的第二电位差;
根据所述第一电位差与所述第二电位差之间的差值计算盒厚的变化值,并获取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对应的坐标位置信息;
根据盒厚的变化值及所述坐标位置调整对置基板对应位置的可调透光层的透光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盒厚的变化值及所述坐标位置调整对置基板对应位置的可调透光层的透光率包括:
根据盒厚的变化值确定可变透光层的电压特征值大小;
根据所述坐标位置向对应的所述第一电极输入与所述公共电极相等的电压信号,并向所述第二电极输入第一电压信号;
通过控制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电势差为所述电压特征值来调整对应位置的所述可调透光层的透光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位差与所述第二电位差之间的差值与盒厚的变化值之间正相关。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位差与所述第二电位差之间的差值大于预设电位变化阈值时,控制所述对置基板的透光导电层执行盒厚检测功能;所述第一电位差与所述第二电位差之间的差值小于或者等于预设电位变化阈值时,控制所述对置基板的透光导电层执行触控功能。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位差与所述第二电位差之间的差值发生变化时,优先执行盒厚检测功能,再执行触控功能。
CN202211699337.7A 2022-12-28 2022-12-28 柔性显示面板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158263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99337.7A CN115826304B (zh) 2022-12-28 2022-12-28 柔性显示面板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99337.7A CN115826304B (zh) 2022-12-28 2022-12-28 柔性显示面板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26304A true CN115826304A (zh) 2023-03-21
CN115826304B CN115826304B (zh) 2023-09-26

Family

ID=855190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699337.7A Active CN115826304B (zh) 2022-12-28 2022-12-28 柔性显示面板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82630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300182A (zh) * 2023-05-11 2023-06-23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80062826A (ko) * 2006-12-29 2008-07-03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CN105182586A (zh) * 2015-09-24 2015-12-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液晶显示面板、显示器、可穿戴设备及面板制作方法
CN109633999A (zh) * 2019-01-22 2019-04-16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US20200103717A1 (en) * 2018-09-28 2020-04-02 Dell Products, L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gional liquid crystal display back light unit dimming using electrochromic material
US20200348561A1 (en) * 2018-01-25 2020-11-05 Japan Display Inc. Display apparatus
CN112817171A (zh) * 2021-02-22 2021-05-18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组件、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CN215813643U (zh) * 2021-08-04 2022-02-11 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20220056814A (ko) * 2020-10-28 2022-05-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투과도 조절 소자 및 이를 이용한 액정 디스플레이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80062826A (ko) * 2006-12-29 2008-07-03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CN105182586A (zh) * 2015-09-24 2015-12-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液晶显示面板、显示器、可穿戴设备及面板制作方法
US20200348561A1 (en) * 2018-01-25 2020-11-05 Japan Display Inc. Display apparatus
US20200103717A1 (en) * 2018-09-28 2020-04-02 Dell Products, L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gional liquid crystal display back light unit dimming using electrochromic material
CN109633999A (zh) * 2019-01-22 2019-04-16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KR20220056814A (ko) * 2020-10-28 2022-05-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투과도 조절 소자 및 이를 이용한 액정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12817171A (zh) * 2021-02-22 2021-05-18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组件、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CN215813643U (zh) * 2021-08-04 2022-02-11 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300182A (zh) * 2023-05-11 2023-06-23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6300182B (zh) * 2023-05-11 2023-08-25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26304B (zh) 2023-09-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641804B1 (ko) 정전 용량 인셀 터치 패널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9405143B2 (en) Liquid crystal panel,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6501981B (zh) 复合型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KR101395223B1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CN107995959A (zh) 视角可切换的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6773176B (zh) 视角可切换的液晶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
CN105892758B (zh) 阵列基板、触控显示器及电子装置
US9250492B2 (en) In-cell touch panel structure of narrow border
US9671638B2 (en) High-accuracy in-cell touch panel structure of narrow border
GB2485865A (en)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ith a shield layer disposed over a region between common electrode pattern portions
CN101866249A (zh) 信息输入装置和显示装置
CN110673366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3049155A (zh) 一种内嵌式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CN102062964A (zh) 液晶显示设备
TWI546723B (zh) 透明電極層、觸控面板與電子裝置
CN102541333B (zh) 内置型触摸屏
CN115826304B (zh) 柔性显示面板及其控制方法
US11294519B2 (en) Touch panel
CN105786263A (zh) 一种内嵌式触摸屏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CN109324449A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WO2016145681A1 (zh) 液晶显示面板
CN105630238A (zh) 带触感反馈功能的触控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9766024A (zh) 一种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02275244U (zh) 液晶光栅及立体显示装置
CN108873417A (zh) 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