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24613A - 车辆制动机的试验设备 - Google Patents

车辆制动机的试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24613A
CN115824613A CN202211648477.1A CN202211648477A CN115824613A CN 115824613 A CN115824613 A CN 115824613A CN 202211648477 A CN202211648477 A CN 202211648477A CN 115824613 A CN115824613 A CN 1158246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cavity
air
valve
const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64847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振芳
游金城
游泽
李浩华
赵士杰
张金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High Speed Rail Sanru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igh Speed Rail Sanru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igh Speed Rail Sanru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igh Speed Rail Sanru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64847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24613A/zh
Publication of CN1158246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2461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40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Valves And Accessory Devices For Brak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辆制动机的试验设备,包括:定压集控阀和控制装置,定压集控阀包括气体容纳装置、充风电磁阀、定压感测件、车辆连接管和供气装置,气体容纳装置具有容纳腔,容纳腔内活动连接有间隔件,间隔件将容纳腔体平均分隔形成定压腔体和制动腔体;充风电磁阀与定压腔体连接;定压感测件与定压腔体连接;车辆连接管一端与制动腔体连接,另一端与车辆制动机连接;供气装置,供气装置具有供气口,供气口处设置有供气阀,间隔件抵靠在供气阀上;定压腔体内的压力大于制动腔体内压力时,供气阀在间隔件的推动开启;定压腔体内的压力与制动腔体内压力相同时,供气阀关闭;控制装置分别与定压感测件和充风电磁阀连接。

Description

车辆制动机的试验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制动机的试验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铁路车辆需要专用试验设备进行试验,以使得铁路车辆制造厂、修理厂、车辆段能够对车辆制动机性能进行检修或验收,以确保车辆制动机的制造及检修质量。
现有技术中,试验设备中普遍采用的是集成式阀岛,即由6个电磁气阀组成,根据试验的功能不同,每个电磁气阀根据不同的流量配置与不同的孔径,以与风源管或车辆制动机的列车制动主管相连接。在试验时,根据不同需求开启不同的电磁气阀进行充风动作或减压排风动作,安装的压力传感器实时采集压力数据,完成各种需要试验的数据的采集,达到规定的压力值,关闭电磁气阀。该装置由于控制电磁气阀采用固定孔径,因此压力值控压精度不高,时常达不到规定要求,需要反复调整或者重做。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控压精度高的试验设备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制动机的试验设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制动机的试验设备,包括:
定压集控阀,所述定压集控阀包括气体容纳装置、充风电磁阀、定压感测件、车辆连接管和供气装置;
所述气体容纳装置具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活动连接有间隔件,初始状态下,所述间隔件将所述容纳腔体平均分隔形成定压腔体和制动腔体,所述定压腔体中心至所述制动腔体中心的方向为第一方向;
所述充风电磁阀与所述定压腔体连接,以向所述定压腔体供气,以提高所述定压腔体内的压力;
所述定压感测件与所述定压腔体连接,以用于感测所述定压腔体内的压力值;
所述车辆连接管一端与所述制动腔体连接,另一端与车辆制动机连接;
所述供气装置具有供气口,所述供气口处设置有供气阀,所述供气阀设置在所述间隔件的第一方向;初始状态下,所述供气阀关闭,所述间隔件的的一端抵靠在所述供气阀上,所述供气口与所述车辆连接管关闭连通;所述定压腔体内的压力大于所述制动腔体内压力时,所述间隔件沿第一方向运动,以使推动所述供气阀开启,所述供气口与所述车辆连接管连通,以将气体输送至所述车辆连接管内;所述定压感测件感测到所述定压腔体内的压力值达到第一预设压力时,所述充风电磁阀关闭。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定压感测件和充风电磁阀连接,以接收所述定压感测件感测的所述定压腔体内的压力值,并根据所述定压腔体内的压力值控制所述充风电磁阀,在所述定压腔体内的压力值达到第一预设压力时,所述控制装置关闭所述充风电磁阀。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定压集控阀还包括:
调压电磁阀,所述调压电磁阀与所述定压腔体连接,以对所述定压腔体进行排气,以减少所述定压腔体内的压力,所述调压电磁阀还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定压感测件感测到的所述定压腔体内的压力值控制所述调压电磁阀,在所述定压腔体内的压力值达到第二预设压力时,所述控制装置关闭所述调压电磁阀;
排风装置,所述排风装置与所述车辆连接管连接,所述排风装置具有排风口,所述排风口处设置有排风阀;所述排风阀开启时,所述车辆连接管与所述排风装置连通,所述车辆连接管内的压力通过所述排风装置的排风口排出;所述排风阀关闭时,所述车辆连接管与所述排风装置关闭连通;
在初始状态下,所述供气阀关闭,所述间隔件穿过所述排风阀抵靠在所述供气阀上;所述定压腔体内的压力小于所述制动腔体内的压力时,所述排风阀与所述间隔件连接,所述间隔件沿第二方向运动,以带动所述排风阀开启。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定压集控阀还包括:
保压电磁阀,所述保压电磁阀第一端与所述定压腔体连接,第二端与所述制动腔体连接,所述保压电磁阀开启时,所述定压腔体与所述制动腔体连通。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间隔件包括:
活塞,所述活塞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方向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以将所述容纳腔分隔形成定压腔体和制动腔体;
顶杆,所述顶杆沿第一方向设置,所述顶杆第一端与所述活塞固定连接,第二端抵靠在所述供气阀上。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排风阀设置在所述气体容纳装置与所述供气阀之间,所述排气阀上设置有沿第一方向的与所述顶杆相适配的贯穿孔,所述顶杆穿过所述贯穿孔抵靠在所述供气阀上;
所述顶杆上设置有卡钩,所述顶杆从初始位置沿第二方向移动时,所述卡钩与所述排气阀卡固连接,以带动所述排气阀沿第二方向进行移动,以使所述排气阀相对所述排风口开启。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定压集控阀还包括:
风源感测件,所述风源感测件与所述充风电磁阀以及所述控制装置连接,用于感测进入所述充风电磁阀的风源压力值,并将所述风源压力值发送至所述控制装置;
在所述风源压力值为第三预设值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充风电磁阀向所述定压腔体内供气。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计算机处理中心,所述计算机处理中心具有至少一个按键,按压所述按键以接收控制指令;
控制板,所述控制板与所述计算机处理中心连接,以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所述充风电磁阀向所述定压腔体内供气或通过所述调压电磁阀对所述定压腔体进行排气;以及所述控制板还与所述定压感测件、所述充风电磁阀以及所述调压电磁阀连接,以根据所述定压感测件感测到的所述定压腔体的压力控制所述充风电磁阀或所述调压电磁阀的供气率或排气率。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还包括:
车辆感测件,所述车辆感测件与所述车辆连接管连接,用于感测所述车辆连接管连接的压力值;
所述车辆感测件还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以将所述车辆连接管连接的压力值传输至所述控制装置。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充风电磁阀为脉冲宽度调制充风电磁阀;
所述调压电磁阀为脉冲宽度调制调压电磁阀。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供气装置还包括本体和弹性件,所述本体上设置有所述供气口,所述弹性件一端与所述供气阀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本体连接;
初始状态下,所述弹性件处于正常状态;
所述顶杆推动所述供气阀沿第一方向运动,所述供气阀开启时,所述弹性件处于拉伸状态;
所述顶杆沿第二方向运动时,所述弹性件带动所述供气阀回到初始状态。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制动机的试验设备,包括定压集控阀,定压集控阀包括气体容纳装置、定压感测件、充风电磁阀、车辆连接管和供气装置,气体容纳装置具有容纳腔,容纳腔内部活动设置有间隔件,初始状态下,间隔件位于容纳腔中间位置,间隔件将容纳腔平均分隔形成定压腔体和制动腔体,定压腔体和制动腔体通过间隔件的分隔形成不能够进行气体流通的两个密封空间,定压腔体中心至制动腔体中心的方向为第一方向,充风电磁阀与定压腔体连接,用于向定压腔体内供气,以提高定压腔体内的压力,随着定压腔体压力的不断升高,间隔件在定压腔体内压力的作用下沿第一方向推动抵靠的供气阀,使得供气阀沿第一方向进行移动,从而使得供气阀从供气口处进行移动,从而将供气阀打开,供气装置内的气体能够通过供气口进入与车辆连接管连接,从而将供气装置内的气体传输至车辆连接管内,而车辆连接管分别与制动腔体和实验车辆连接,从而能够将气体传输至制动腔体和车辆制动机内,以提升制动腔体和车辆制动机内的压力,在充风电磁阀向定压腔体充气的过程中,随着定压腔体内的压力不断的升高,供气阀打开的幅度越来越大,供气装置向制动腔体和实验车辆内的充风速率越来越快,在这个过程中与定压腔体连接的定压感测件实时感测定压腔体内的压力值,当定压腔体内的压力达到第一预设压力时,充风电磁阀停止向定压腔体内充风。而后供气装置在通过车辆连接管向制动腔体传输更多的气体,使得制动腔体内的压力与定压腔体内的压力相差减小的过程中,供气阀的打开的幅度也越来越小,直至制动腔体内的压力与定压腔体内的压力相同时,间隔件回到初始位置,供气阀关闭,供气装置不再向车辆连接管供气,此时,定压腔体、制动腔体以及车辆制动机内的压力相同,均为第一预设压力。
从而本申请提供的车辆制动机的试验设备,通过定压腔体与制动腔体压力相同的方式,使得制动腔体以及与制动腔体连通的车辆制动机达到第一预设压力,从而控压精度高,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控压精度差的问题,从而能够更好地对车辆制动机进行压力试验,进而提供了试验的准确性,保证了车辆制动机的制造及检修质量。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阅读下文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易于理解。在附图中,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示出了本申请的若干实施方式,相同或对应的标号表示相同或对应的部分,其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制动机的试验设备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定压集控阀1,气体容纳装置11,定压腔体111,制动腔体112,间隔件12,活塞121,顶杆122,充风电磁阀13,定压感测件14,车辆连接管15,供气装置16,供气阀161,调压电磁阀17,排风装置18,排风阀181,保压电磁阀19,风源感测件20,车辆感测件22,第一连接管2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如图1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辆制动机的试验设备,包括:
定压集控阀1,所述定压集控阀1包括气体容纳装置11、充风电磁阀13、定压感测件14、车辆连接管15和供气装置16;
所述气体容纳装置11具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活动连接有间隔件12,初始状态下,所述间隔件12将所述容纳腔体平均分隔形成定压腔体111和制动腔体112,所述定压腔体111中心至所述制动腔体112中心的方向为第一方向;
所述充风电磁阀13与所述定压腔体111连接,以向所述定压腔体111供气,以提高所述定压腔体111内的压力;
所述定压感测件14与所述定压腔体111连接,以用于感测所述定压腔体111内的压力值;
所述车辆连接管15一端与所述制动腔体112连接,另一端与车辆制动机连接;
所述供气装置16具有供气口,所述供气口处设置有供气阀161,所述供气阀161设置在所述间隔件12的第一方向;所述供气阀161开启时,所述供气口与所述车辆连接管15连通,以将气体输送至所述车辆连接管15内;所述供气阀161关闭时,所述供气口与所述车辆连接管15关闭连通;在初始状态下,所述供气阀161关闭,所述间隔件12的一端抵靠在所述供气阀161上;所述定压腔体111内的压力大于所述制动腔体112内压力时,所述间隔件12沿第一方向运动,以使推动所述供气阀161开启;
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定压感测件14和充风电磁阀13连接,以接收所述定压感测件14感测的所述定压腔体111内的压力值,并根据所述定压腔体111内的压力值控制所述充风电磁阀13,在所述定压腔体111内的压力值达到第一预设压力时,所述控制装置关闭所述充风电磁阀13。
如图1所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车辆制动机的试验设备,包括定压集控阀1和控制装置,定压集控阀1包括气体容纳装置11、定压感测件14、充风电磁阀13、车辆连接管15和供气装置16,气体容纳装置11具有容纳腔,容纳腔内部活动设置有间隔件12,初始状态下,间隔件12位于容纳腔中间位置,间隔件12将容纳腔平均分隔形成定压腔体111和制动腔体112,定压腔体111和制动腔体112通过间隔件12的分隔形成不能够进行气体流通的两个密封空间,定压腔体111中心至制动腔体112中心的方向为第一方向,充风电磁阀13与定压腔体111连接,用于向定压腔体111内供气,以提高定压腔体111内的压力,随着定压腔体111压力的不断升高,间隔件12在定压腔体111内压力的作用下沿第一方向推动抵靠的供气阀161,使得供气阀161沿第一方向进行移动,从而使得供气阀161从供气口处进行移动,从而将供气阀161打开,供气装置16内的气体能够通过供气口进入与车辆连接管15连接,从而将供气装置16内的气体传输至车辆连接管15内,而车辆连接管15分别与制动腔体112和实验车辆连接,从而能够将气体传输至制动腔体112和车辆制动机内,以提升制动腔体112和车辆制动机内的压力,在充风电磁阀13向定压腔体111充气的过程中,随着定压腔体111内的压力不断的升高,供气阀161打开的幅度越来越大,供气装置16向制动腔体112和实验车辆内的充风速率越来越快,在这个过程中与定压腔体111连接的定压感测件14实时感测定压腔体111内的压力值,并将压力值传输至控制装置,当定压腔体111内的压力达到第一预设压力时,控制装置控制充风电磁阀13停止向定压腔体111内充风。而后供气装置16在通过车辆连接管15向制动腔体112传输更多的气体,使得制动腔体112内的压力与定压腔体111内的压力相差减小的过程中,供气阀161的打开的幅度也越来越小,直至制动腔体112内的压力与定压腔体111内的压力相同时,间隔件12回到初始位置,供气阀161关闭,供气装置16不再向车辆连接管15供气,此时,定压腔体111、制动腔体112以及车辆制动机内的压力相同,均为第一预设压力。
从而本申请提供的车辆制动机的试验设备,通过定压腔体111与制动腔体112压力相同的方式,使得制动腔体112以及与制动腔体112连通的车辆制动机达到第一预设压力,从而控压精度高,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控压精度差的问题,从而能够更好地对车辆制动机进行压力试验,进而提供了试验的准确性,保证了车辆制动机的制造及检修质量。
如图1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还包括:
所述定压集控阀1还包括:
调压电磁阀17,所述调压电磁阀17与所述定压腔体111连接,以对所述定压腔体111进行排气,以减少所述定压腔体111内的压力,所述调压电磁阀17还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定压感测件14感测到的所述定压腔体111内的压力值控制所述调压电磁阀17,在所述定压腔体111内的压力值达到第二预设压力时,所述控制装置关闭所述调压电磁阀17;
排风装置18,所述排风装置18与所述车辆连接管15连接,所述排风装置18具有排风口,所述排风口处设置有排风阀181;所述排风阀181开启时,所述车辆连接管15与所述排风装置18连通,所述车辆连接管15内的压力通过所述排风装置18的排风口排出;所述排风阀181关闭时,所述车辆连接管15与所述排风装置18关闭连通;
在初始状态下,所述供气阀161关闭,所述间隔件12穿过所述排风阀181抵靠在所述供气阀161上;所述定压腔体111内的压力小于所述制动腔体112内的压力时,所述排风阀181与所述间隔件12连接,所述间隔件12沿第二方向运动,以带动所述排风阀开启。
在该实施例中,定压集控阀1还包括调压电磁阀17和排风装置18,调压电磁阀17与定压腔体111连接,用于将定压腔体111内的气体进行排出,从而使得定压腔体111内实现减压排气,在调压电磁阀17对定压腔体111进行减压排气作业时,定压腔体111内的压力减少,制动腔体112内的压力大于定压腔体111内的压力,间隔件12沿第二方向进行移动,定压腔体111的体积相对于制动腔体112的体积逐渐变小,间隔件12会带动排风装置18的排风阀181向第二方向进行移动时,从而打开排风装置18的排风口,随着定压腔体111内的压力不断的减小,排风阀181打开的幅度越来越大,而排风装置18与车辆连接管15连接,车辆连接管15与制动腔体112和车辆制动机连接,从而在排风口打开时,能够将制动腔体112和车辆制动机内的气体进行排出,从而降低制动腔体112和车辆制动机内的压力,在定压腔体111进行减压排气的过程中,定压感测件14实时感测定压腔体111内的压力,当定压感测件14感测到定压腔体111内的压力降低至第二预设压力时,控制装置控制调压电磁阀17进行关闭。在调压电磁阀17关闭后,制动腔体112和车辆制动机通过排风口会排出风多的气体,使得制动腔体112内的压力逐渐减小,间隔件12带动排风阀181沿第一方向进行移动,使得排风阀181打开幅度越来越小,制动腔体112内的压力与定压腔体111内的压力相同时,间隔件12回到初始位置,排风阀181关闭,制动腔体112和车辆制动机不再排出气体,此时,定压腔体111、制动腔体112以及车辆制动机内的压力相同,均为第二预设压力,从而通过以上方式实现对车辆制动机内压力的精准调节,使得车辆制动机的压力能够准确下降至第二预设压力,从而控压精度高,能够更好地对车辆制动机进行压力试验,进而提供了试验的准确性,保证了车辆制动机的制造及检修质量。
其中,第一预设压力大于第二预设压力。
如图1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定压集控阀1还包括:
保压电磁阀19,所述保压电磁阀19第一端与所述定压腔体111连接,第二端与所述制动腔体112连接;
所述保压电磁阀19还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保压电磁阀19的开启或关闭,所述保压电磁阀19开启时,所述定压腔体111与所述制动腔体112连通。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定压集控阀1还包括保压电磁阀19,保压电磁阀19的两端分别于定压腔体111和制动腔体112连接,且保压电磁阀19还与控制装置连接,在通过调压电磁阀17对定压腔体111进行排气减压后,定压腔体111内的压力与制动腔体112内的压力相同,间隔件12位于初始位置时,控制装置控制保压电磁阀19开启,使得定压腔体111与所述制动腔体112连通,从而进一步保证了定压腔体111与所述制动腔体112内的压力相同,即使得通过车辆连接管15连接的车辆制动机内的压力与制动腔体112和定压腔体111内的压力进一步保证了相同,进一步提高了对车辆制动机内压力的精准调节。
如图1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间隔件12包括:
活塞121,所述活塞121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方向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以将所述容纳腔分隔形成定压腔体111和制动腔体112;
顶杆122,所述顶杆122沿第一方向设置,所述顶杆122第一端与所述活塞121固定连接,第二端抵靠在所述供气阀161上。
在该实施例中,间隔件12包括活塞121和顶杆122,活塞121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方向设置在容纳腔的中间,在于将容纳腔分隔形成定压腔体111和制动腔体112,顶杆122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且顶杆122的第一端与活塞121连接,第二端抵靠在供气阀161上,初始状态下,活塞121将气体容纳装置11形成的容纳腔平均分隔形成定压腔体111和制动腔体112,且定压腔体111中心至制动腔体112中心的方向为第一方向,气体容纳装置11的第一方向依此设置有排风装置18和供气装置16,顶杆122的第一端与活塞121连接,第二端顶杆122穿过供气装置16抵靠在供气阀161上,在定压腔体111内气压发生变化推动活塞121进行移动时,会带动杆体以及推动杆体抵靠的供气阀161进行移动。在定压腔体111内压力增加时,在定压腔体111压力的作用下,活塞121会沿第一方向进行移动,从而带动顶杆122以及推动供气阀161沿第一方向进行移动,从而打开供气装置16的供气口,以实现对车辆连接管15、制动腔体112以及车辆制动机的供气。而当定压腔体111压力减少时,活塞121会带动杆体沿第二方向移动,从而顶杆122的第二端不再抵靠在供气阀161上,从而使得供气阀161不再受外力的作用,从而慢慢回到初始位置对供气口进行封堵。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排风阀181设置在所述气体容纳装置11与所述供气阀161之间,所述排气阀上设置有沿第一方向的与所述顶杆122相适配的贯穿孔,所述顶杆122穿过所述贯穿孔抵靠在所述供气阀161上;
所述顶杆122上设置有卡钩,所述顶杆122从初始位置沿第二方向移动时,所述卡钩与所述排风阀181卡固连接,以带动所述排气阀沿第二方向进行移动,以使所述排气阀相对所述排风口开启。
在该实施例中,排气阀设置在气体容纳装置11与供气阀161之间,且排风阀181上设置有沿第一方向的与顶杆122相适配的贯穿孔,从而排风阀181的设置不会影响顶杆122对供气阀161的推动。顶杆122上还设置有卡钩,在顶杆122从初始位置沿第二方向进行移动时,顶杆122上的卡钩会与排风阀181进行固定,从而顶杆122带动排风阀181沿第二方向进行移动,以将排风口打开,从而使得车辆连接管15、制动腔体112以及车辆制动机进行排气。
如图1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定压集控阀1还包括:
风源感测件20,所述风源感测件20与所述充风电磁阀13以及所述控制装置连接,用于感测进入所述充风电磁阀13的风源压力值,并将所述风源压力值发送至所述控制装置;
在所述风源压力值为第三预设值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充风电磁阀13向所述定压腔体111内供气。
在该实施例中,定压集控阀1还包括风源感测件20,风源感测件20用于感测风源压力,并将所述风源压力值发送至控制装置,在风源压力为第三预设值时,此时符合规定要求,控制装置控制充风电磁阀13向定压腔体111内供气,从而只有在风源压力达到第三预设值时才能控制充风电磁阀13进行供气,从而实现对车辆制动机内压力的精准调控,确保了制造和检修的质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计算机处理中心,所述计算机处理中心具有至少一个按键,按压所述按键以接收控制指令;
控制板,所述控制板与所述计算机处理中心连接,以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所述充风电磁阀13向所述定压腔体111内供气或通过所述调压电磁阀17对所述定压腔体111进行排气;以及所述控制板还与所述定压感测件14、所述充风电磁阀13以及所述调压电磁阀17连接,以根据所述定压感测件14感测到的所述定压腔体111的压力控制所述充风电磁阀13或所述调压电磁阀17的供气率或排气率。
在该实施例中,控制装置包括计算机处理中心和控制板,计算机处理中心上包括多个按键,按键包括开始键、制动感度试验键、缓解感度试验键、制动安定试验键、结束键等,通过按压任意按键来发送控制指令,控制板与计算机处理中心连接,接收计算机处理中心发送的控制指令,并根据不同的控制指令实施不同的动作,控制指令在接收到控制指令后,会控制定压集控阀1通过所述充风电磁阀13向所述定压腔体111内供气或通过所述调压电磁阀17对所述定压腔体111进行排气,从而实现定压腔体111内的供气或排气,进而实现对车辆制动机内的充气或排气。并且在充风电磁阀13向定压腔体111内供气,或者通过调压电磁阀17对定压腔体111进行排气的过程中,定压感测件14会将实时感测的定压腔体111内的压力值传输至控制装置,控制装置会在定压腔体111内进行充气作业,定压腔体111内的压力值接近第一预设压力时,减慢充风电磁阀13的供气速度,使得单位时间的充气量减少,保证了定压腔体111内充气后只到达第一预设压力,不会超过第一预设压力,从而提高控压精度;控制装置在定压腔体111内进行排气作业,定压腔体111内的压力值接近第二预设压力时,减慢调压电磁阀的排气速度,使得单位时间的排气量减少,保证了定压腔体111内充气后只到达第二预设压力,不会少于第二预设压力,从而提高控压精度。
如图1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还包括:车辆感测件22,所述车辆感测件22与所述车辆连接管15连接,用于感测所述车辆连接管15连接的压力值;
所述车辆感测件22还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以将所述车辆连接管15连接的压力值传输至所述控制装置。
在该实施例中,车辆制动机的试验设备还包括车辆感测件22,车辆感测键与车辆连接管15连接,用于感测车辆连接管15内的压力值,而车辆连接管15与车辆制动机连接,车辆连接管15内的压力值基本等于车辆制动机内的压力值,从而能够根据车辆连接管15内的压力值确认车辆制动机内的压力值,并将所述车辆连接管15内的压力值传输至控制装置,以得到车辆制动机的试验数据,方便控制装置根据车辆连接管15连接的压力值来进行车辆制动机的试验结果的得出。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充风电磁阀13为脉冲宽度调制充风电磁阀13;
所述调压电磁阀17为脉冲宽度调制调压电磁阀17。
在该实施例中,脉冲宽度调制充风电磁阀13和脉冲宽度调制调压电磁阀17具有控制简单,灵活和动态响应好的优点,当需要将定压腔体111充至第一预设压力时,通过脉冲宽度调制充风电磁阀13能够瞬间充气较快,在接近第一预设压力时,充气速度变慢。当需要将定压腔体111下降至第二预设压力时,通过脉冲宽度调制调压电磁阀能够瞬间排气较快,在接近第二预设压力时,排气速度变慢,从而具有更好地控压精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定压感测件14为定压传感器,风源感测件20为风源传感器,车辆感测件22为车辆传感器。
如图1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还包括:
第一连接管23,所述第一连接管23一端连接所述车辆连接管15,另一端连接所述制动腔体112。
在该实施例中,车辆连接管15与制动腔体112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管23进行连接,从而将车辆连接管15内的气体充入制动腔体112内,或者将制动腔体112内的气体通过车辆连接管15排出。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供气装置16还包括本体和弹性件,所述本体上设置有所述供气口,所述弹性件一端与所述供气阀16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本体连接;
初始状态下,所述弹性件处于正常状态;
所述顶杆122推动所述供气阀161沿第一方向运动,所述供气阀161开启时,所述弹性件处于拉伸状态;
所述顶杆122沿第二方向运动时,所述弹性件带动所述供气阀161回到初始状态。
在该实施例中,供气装置16包括本体/供气阀161和弹性件,本体上设置有供气口,供气口上设置有供气阀161,弹性件一端与供气阀161连接,另一端与本体连接。初始状态下,活塞121位于气体容纳装置11的中间位置,将定压腔体111和制动腔体112进行平均分隔,此时与活塞121连接的顶杆122的第二端抵靠在供气阀161上,在向定压腔体111供气后,定压腔体111内的压力增加,在压力的作用下,活塞121带动顶杆122沿第一方向进行移动,从而将供气阀161从供气口上移开,使得供气口打开能够对车辆连接管15和定压腔体111进行供气,而当定压腔体111不再被供气后,定压腔体111还在持续增加压力,此时活塞121会沿第二方向移动,使得活塞121回到中间位置,在这个过程中,顶杆122的第二端不再抵靠在供气阀161上,供气阀161会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回到初始位置,从而保证了供气阀161位置的回归。
其中,弹性件为弹簧。
在该实施例中,在通过车辆制动机的试验设备对车辆制动机进行压力试验时,车辆制动机的试验设备上电,计算机处理中心触控屏显示试验车辆的基本信息,试验人员输入车型、车号、制动机型号、制动缸规格型号完毕后,在试验车辆的车辆制动机的副风缸上和制动缸上安装无线压力传感器,在制动缸的鞲鞴伸出处安装无线长度测量传感器,将车辆制动机的试验设备的车辆连接管15与试验车辆的制动机的软管连接器相连接后,点击计算机处理中心上“空气制动机试验”的开始键“,控制板收到指令后,通过定压集控阀1采集风源感测件20压力数据,符合规定要求后,控制充风电磁阀13向定压腔体111内快速充风,随着腔内压力不断升高,活塞121推动顶杆122向第一方向移动,逐步顶开供气阀161,供气装置16的供气口的气源通过打开的供气阀161进入到车辆连接管15内,并通过连接的软管连接器向试验车辆的车辆制动机进行充风作业。随着定压腔体111内的压力不断升高,供气阀161打开的幅度越来越大,充风速率越来越快。控制板实时采集定压感测件14感测的压力数据与车辆感测件22感测的车辆连接管15的压力数据,并通过无线通讯模块接收试验车辆安装的无线副风缸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数据,并实时上传至计算机处理中心。当定压感测件14的压力数据接近达到第一预设压力后,控制板控制充风电磁阀13逐步减少供风量,当达到第一预设压力后关闭充风电磁阀13。随着车辆中车辆制动机的副风缸压力不断升高,连接车辆连接管15的制动腔体112内的压力在第一连接管23的作用下也在不断升高,对间隔件12向第二方向不断的实施推力,并带动顶杆122向第二方向移动,供气阀161不断减小与供气口间的间隙,使供风量不断减少。随着车辆的副风缸压力不断升高,达到定压值压力时,定压腔体111内的压力与制动腔体112内的压力相等时,供气阀161关闭。控制板实时采集定压感测件14的压力数据与车辆感测件22的压力数据,并通过无线通讯模块接收试验车辆安装的无线副风缸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数据,并实时上传至微机数据计算机处理中心,充风作业完毕。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试验人员在计算机处理中心触控屏试验项目“空气制动机试验”项目中点击“制动感度试验”按键。计算机处理中心发出试验指令,控制板收到指令后,通过定压集控阀1控制调压电磁阀17对定压腔体111内的压力进行减压排泄作业,间隔件12第二方向的压力降低,制动腔体112压力高于定压腔体111,活塞121带动顶杆12220向第二方向移动并通过顶杆122打开排风阀181,车辆连接管15内的压力通过排风阀181向外排泄。根据试验车辆的制动机型号进行40KPa或50KPa减压量,控制板实时采集定压感测件14的压力数据,当监测到减压量接近到定压值时,控制调压电磁阀17逐步减少排风量,达到定压值时关闭调压电磁阀17。当活塞121两端的压力逐步相等时,排风阀181关闭。控制板驱动保压电磁阀19打开,此时将定压腔体111与制动腔体112相连,保压一分钟,制动机不发生缓解作用,控制板实时采集定压感测件14的压力数据与车辆感测件22的压力数据,并通过无线通讯模块接收试验车辆安装的无线副风缸、制动缸上安装的无线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数据,并实时上传至计算机处理中心,作业完毕。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试验人员在计算机处理中心触控屏试验项目“空气制动机试验”项目中点击“缓解感度试验”按键。微机数据计算机处理中心发出试验指令,控制板收到指令后,通过定压集控阀1控制充风电磁阀13采用慢充模式向定压腔体111内充风,随着腔内压力不断升高,活塞121推动顶杆122向第一方向移动,顶开供气阀161,供气口的气源通过打开的供气阀161进入到车辆连接管15内,并通过连接的软管连接器向试验车辆的车辆制动机进行充风作业。控制板实时采集定压感测件14的压力数据与车辆感测件22的压力数据,及试验车辆安装的无线副风缸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数据,并实时上传数据。当定压感测件14的压力数据达到设定的定压值压力后,控制板控制充风电磁阀13关闭。当定压腔体111内压力与制动腔体112压力相等时,45S以内充风完毕。
在该实施例中,试验人员在计算机处理中心触控屏试验项目“空气制动机试验”项目中点击“制动安定试验”按键。微机数据计算机处理中心发出试验指令,控制板收到指令后,通过定压集控阀1控制调压电磁阀17对定压腔体111内的压力进行减压作业,根据试验车辆的制动机型号分别进行200KPa或170KPa或140KPa减压量,活塞121第二方向的压力降低,第一方向的制动腔体112压力高于第二方向的定压腔体111,活塞121带动顶杆122向第二方向移动并打开排风阀181,车辆连接管15和制动腔体112内的压力通过排风阀181向外排泄,控制板实时采集定压感测件14的压力数据,当监测到减压量接近到定压值时,控制调压电磁阀17逐步减少排风量,达到定压值时关闭调压电磁阀17。当活塞121两端的压力逐步相等时,排风阀181关闭。当压力稳定后,控制板驱动保压电磁阀19打开,将定压腔体111与制动腔体112相连,保压一分钟,车辆制动机管路间漏泄量不超标,制动机不发生缓解作用。控制板实时采集车辆感测件22、无线制动缸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数据及无线制动缸鞲鞴行程长度测量传感器的长度测量数据,并实时上传,作业完毕。试验人员将试验车辆上连接单车试验器制动主管一端的折角塞门关闭。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试验人员在计算机处理中心触控屏试验项目“空气制动机试验”项目中点击“结束作业”按键。计算机处理中心发出试验“结束作业”指令并将实验数据进行保存,控制板收到指令后,通过定压集控阀1控制调压电磁阀17对定压腔体111内的压力进行排空作业,并实时监测定压感测件14、车辆感测件22是否为零,完毕后试验人员将车辆制动机的试验设备的车辆连接管15的软管连接器与试验车辆的制动主管的软管连接器断开,并将安装在试验车辆上的无线副风缸压力传感器、无线制动缸压力传感器、无线制动缸鞲鞴行程长度测量传感器进行撤卸回收,并对设备进行关机处理。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车辆制动机的试验设备,包括定压集控阀和控制装置,定压集控阀包括气体容纳装置、定压感测件、充风电磁阀、车辆连接管和供气装置,气体容纳装置具有容纳腔,容纳腔内部活动设置有间隔件,初始状态下,间隔件位于容纳腔中间位置,间隔件将容纳腔平均分隔形成定压腔体和制动腔体,定压腔体和制动腔体通过间隔件的分隔形成不能够进行气体流通的两个密封空间,定压腔体中心至制动腔体中心的方向为第一方向,充风电磁阀与定压腔体连接,用于向定压腔体内供气,以提高定压腔体内的压力,随着定压腔体压力的不断升高,间隔件在定压腔体内压力的作用下沿第一方向推动抵靠的供气阀,使得供气阀沿第一方向进行移动,从而使得供气阀从供气口处进行移动,从而将供气阀打开,供气装置内的气体能够通过供气口进入与车辆连接管连接,从而将供气装置内的气体传输至车辆连接管内,而车辆连接管分别与制动腔体和实验车辆连接,从而能够将气体传输至制动腔体和车辆制动机内,以提升制动腔体和车辆制动机内的压力,在充风电磁阀向定压腔体充气的过程中,随着定压腔体内的压力不断的升高,供气阀打开的幅度越来越大,供气装置向制动腔体和实验车辆内的充风速率越来越快,在这个过程中与定压腔体连接的定压感测件实时感测定压腔体内的压力值,并将压力值传输至控制装置,当定压腔体内的压力达到第一预设压力时,控制装置控制充风电磁阀停止向定压腔体内充风。而后供气装置在通过车辆连接管向制动腔体传输更多的气体,使得制动腔体内的压力与定压腔体内的压力相差减小的过程中,供气阀的打开的幅度也越来越小,直至制动腔体内的压力与定压腔体内的压力相同时,间隔件回到初始位置,供气阀关闭,供气装置不再向车辆连接管供气,此时,定压腔体、制动腔体以及车辆制动机内的压力相同,均为第一预设压力。
从而本申请提供的车辆制动机的试验设备,通过定压腔体与制动腔体压力相同的方式,使得制动腔体以及与制动腔体连通的车辆制动机达到第一预设压力,从而控压精度高,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控压精度差的问题,从而能够更好地对车辆制动机进行压力试验,进而提供了试验的准确性,保证了车辆制动机的制造及检修质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车辆制动机的试验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定压集控阀,所述定压集控阀包括气体容纳装置、充风电磁阀、定压感测件、车辆连接管和供气装置;
所述气体容纳装置具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活动连接有间隔件,初始状态下,所述间隔件将所述容纳腔体平均分隔形成定压腔体和制动腔体,所述定压腔体中心至所述制动腔体中心的方向为第一方向;
所述充风电磁阀与所述定压腔体连接,以向所述定压腔体供气,以提高所述定压腔体内的压力;
所述定压感测件与所述定压腔体连接,以用于感测所述定压腔体内的压力值;
所述车辆连接管一端与所述制动腔体连接,另一端与车辆制动机连接;
所述供气装置具有供气口,所述供气口处设置有供气阀,所述供气阀设置在所述间隔件的第一方向;
初始状态下,所述供气阀关闭,所述间隔件的的一端抵靠在所述供气阀上,所述供气口与所述车辆连接管关闭连通;所述定压腔体内的压力大于所述制动腔体内压力时,所述间隔件沿第一方向运动,以使推动所述供气阀开启,所述供气口与所述车辆连接管连通,以将气体输送至所述车辆连接管内;所述定压感测件感测到所述定压腔体内的压力值达到第一预设压力时,所述充风电磁阀关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制动机的试验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定压感测件和充风电磁阀连接,以接收所述定压感测件感测的所述定压腔体内的压力值,并根据所述定压腔体内的压力值控制所述充风电磁阀,在所述定压腔体内的压力值达到第一预设压力时,所述控制装置关闭所述充风电磁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制动机的试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压集控阀还包括:
调压电磁阀,所述调压电磁阀与所述定压腔体连接,以对所述定压腔体进行排气,以减少所述定压腔体内的压力,所述调压电磁阀还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定压感测件感测到的所述定压腔体内的压力值控制所述调压电磁阀,在所述定压腔体内的压力值达到第二预设压力时,所述控制装置关闭所述调压电磁阀;
排风装置,所述排风装置与所述车辆连接管连接,所述排风装置具有排风口,所述排风口处设置有排风阀;所述排风阀开启时,所述车辆连接管与所述排风装置连通,所述车辆连接管内的压力通过所述排风装置的排风口排出;所述排风阀关闭时,所述车辆连接管与所述排风装置关闭连通;
在初始状态下,所述供气阀关闭,所述间隔件穿过所述排风阀抵靠在所述供气阀上;所述定压腔体内的压力小于所述制动腔体内的压力时,所述排风阀与所述间隔件连接,所述间隔件沿第二方向运动,以带动所述排风发开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制动机的试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压集控阀还包括:
保压电磁阀,所述保压电磁阀第一端与所述定压腔体连接,第二端与所述制动腔体连接,所述保压电磁阀开启时,所述定压腔体与所述制动腔体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制动机的试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件包括:
活塞,所述活塞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方向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以将所述容纳腔分隔形成定压腔体和制动腔体;
顶杆,所述顶杆沿第一方向设置,所述顶杆第一端与所述活塞固定连接,第二端抵靠在所述供气阀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制动机的试验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风阀设置在所述气体容纳装置与所述供气阀之间,所述排气阀上设置有沿第一方向的与所述顶杆相适配的贯穿孔,所述顶杆穿过所述贯穿孔抵靠在所述供气阀上;
所述顶杆上设置有卡钩,所述顶杆从初始位置沿第二方向移动时,所述卡钩与所述排风阀卡固连接,以带动所述排气阀沿第二方向进行移动,以使所述排气阀相对所述排风口开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制动机的试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压集控阀还包括:
风源感测件,所述风源感测件与所述充风电磁阀以及所述控制装置连接,用于感测进入所述充风电磁阀的风源压力值,并将所述风源压力值发送至所述控制装置;
在所述风源压力值为第三预设值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充风电磁阀向所述定压腔体内供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制动机的试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计算机处理中心,所述计算机处理中心具有至少一个按键,按压所述按键以接收控制指令;
控制板,所述控制板与所述计算机处理中心连接,以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所述充风电磁阀向所述定压腔体内供气或通过所述调压电磁阀对所述定压腔体进行排气;以及所述控制板还与所述定压感测件、所述充风电磁阀以及所述调压电磁阀连接,以根据所述定压感测件感测到的所述定压腔体的压力控制所述充风电磁阀或所述调压电磁阀的供气率或排气率。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制动机的试验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车辆感测件,所述车辆感测件与所述车辆连接管连接,用于感测所述车辆连接管连接的压力值;
所述车辆感测件还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以将所述车辆连接管连接的压力值传输至所述控制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制动机的试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装置还包括本体和弹性件,所述本体上设置有所述供气口,所述弹性件一端与所述供气阀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本体连接;
初始状态下,所述弹性件处于正常状态;
所述顶杆推动所述供气阀沿第一方向运动,所述供气阀开启时,所述弹性件处于拉伸状态;
所述顶杆沿第二方向运动时,所述弹性件带动所述供气阀回到初始状态。
CN202211648477.1A 2022-12-21 2022-12-21 车辆制动机的试验设备 Pending CN11582461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48477.1A CN115824613A (zh) 2022-12-21 2022-12-21 车辆制动机的试验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48477.1A CN115824613A (zh) 2022-12-21 2022-12-21 车辆制动机的试验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24613A true CN115824613A (zh) 2023-03-21

Family

ID=855173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648477.1A Pending CN115824613A (zh) 2022-12-21 2022-12-21 车辆制动机的试验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82461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06190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set pressure of pilot operated pressure relief valve
MXPA04006519A (es) Metodo de monitoreo de presion de aire en neumaticos.
CN101749304A (zh) 用于控制过程介质流的阀装置的磨损状态的诊断方法
EP0604713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as testing a hydraulic unit
CN115824613A (zh) 车辆制动机的试验设备
CN219084384U (zh) 车辆制动机的试验设备
CN205228741U (zh) 试风执行器和微控列车制动试验系统
CN203672599U (zh) 用于闸调器的疲劳测试装置
CN110823315B (zh) 一种非接触式高精度液位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
CN103048100A (zh) 全自动汽车发动机气缸盖气门密封性检测设备
CN112611540A (zh) 一种柔性充气风洞试验模型压力自适应调节装置及方法
CN210461020U (zh) 自动压力侦测充气及泄压之充气装置
JPH0523310A (ja) 電子血圧計
CN211401576U (zh) 一种高精度容积压降式气密性检漏仪
CN100507788C (zh) 采用弹性橡胶的气压缸及控制该气压缸的位置的系统和方法
CN109434425B (zh) 压力机系统
CN109115520B (zh) 一种智能车门密封调节系统的试验台架及测试方法
CN207908668U (zh) 用于六氟化硫密度继电器校验仪的检定装置
CN111562187A (zh) 一种压力交变执行系统及一体化压力交变试验机
CN111677661A (zh) 一种汽车辅助真空泵疲劳耐久测试系统
CN218973766U (zh) 一种汽车排气管检测气密性检具
JP2003166801A (ja) 変位測定装置
JPH07318401A (ja) 膨張試験方法及び膨張試験装置
CN203191215U (zh) 一种商用汽车自动踏步总成的寿命测试机构
CN112945462B (zh) 一种飞机轮胎压力表快速检定装置、系统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