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23619A - 等离子体射流对撞喷雾装置 - Google Patents
等离子体射流对撞喷雾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823619A CN115823619A CN202310082742.2A CN202310082742A CN115823619A CN 115823619 A CN115823619 A CN 115823619A CN 202310082742 A CN202310082742 A CN 202310082742A CN 115823619 A CN115823619 A CN 11582361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ole
- jet
- plasma
- assembly
- fu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sma Technology (AREA)
- Fuel-Injec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雾化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等离子体射流对撞喷雾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等离子体装置无法很好地兼顾实现掺混和助燃效果,以及现有的等离子体装置的掺混、助燃的效果不佳,进而导致燃烧效率低的问题。本发明提供的等离子体射流对撞喷雾装置,包括燃料喷注组件、第一射流组件和第二射流组件;燃料喷注组件设置有燃料喷孔;第一射流组件设置有第一喷孔和第一激励器,第二射流组件设置有第二喷孔和第二激励器;以燃料喷孔的中轴线为参考轴线,第一喷孔的轴线和第二喷孔的轴线均与参考轴线形成夹角;第一喷孔用于将第一激励器产生的等离子体朝参考轴线喷射;第二喷孔用于将第二激励器产生的等离子体朝参考轴线喷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雾化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等离子体射流对撞喷雾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发动机的燃料在燃烧室内的停留时间短,燃烧效率不高,而掺混效果会影响燃烧效率。等离子体主动流动控制可以增强掺混效果,等离子体中包含的大量活性粒子可以强化燃烧。目前超声速条件下已有的等离子体促进掺混方法包括等离子体射流、直流电弧等离子体、激光等离子体等,此外滑动弧等离子体、微波等离子体等有报道被用于强化超燃冲压发动机中的燃烧。
已有的等离子体促进掺混方法中,直流电弧等离子体只能在电弧区域附近产生扰动,影响较小;激光等离子体激励系统复杂,目前尚不具备实用性;等离子体射流增强掺混方法中,可利用支板结构将等离子体射流装置放置于支板末端,实现对超声速混合层的主动控制;或者在燃烧室下游处放置等离子体射流装置,实现提高掺混效率;或者将等离子体射流装置放置于燃料喷口附近,通过等离子体射流自身的能量沉积效应影响流场。
但是,已有的等离子体射流增强掺混方法中,为了影响流场中心区域而将等离子体射流装置放置于支板上,这增加了燃烧室总压损失;等离子体射流装置放置在燃烧室下游处时,只能提高部分燃料的掺混效果,无法从源头即燃料喷口处开始提高掺混效率,等离子体作用过程较短;等离子体射流装置放置在燃料喷口上游和下游时,仅依靠装置自身效果影响流场,作用较弱,效率较低。且以上等离子体射流装置均存在灵活性较差、射流角度和穿刺深度不可控,无法根据来流和燃料条件调节等离子体射流方向的缺点。
同样的,利用滑动弧等离子体强化燃烧时,等离子体活性粒子只产生于滑动弧附近,在超声速的来流中很快被吹走,无法深入到燃烧室中心区域;微波等离子体的激励功率极高,耗能大,且激励系统复杂,目前不具备实用性。
因此,目前的等离子体装置往往只能侧重于实现提高掺混或助燃一种功能,不能很好地将两者兼顾,并且现有的等离子体装置的掺混、助燃效果还有待提升,进而导致燃烧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等离子体射流对撞喷雾装置,以解决现有的等离子体装置无法很好地兼顾实现掺混和助燃效果,以及现有的等离子体装置的掺混、助燃的效果不佳,进而导致燃烧效率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等离子体射流对撞喷雾装置,包括:燃料喷注组件、第一射流组件和第二射流组件;
所述燃料喷注组件设置有燃料喷孔,所述燃料喷孔用于将燃料喷射至燃烧室中心区域;
所述第一射流组件连接于所述燃料喷注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二射流组件连接于所述燃料喷注组件远离所述第一射流组件的另一侧;
所述第一射流组件设置有第一喷孔和第一激励器,所述第二射流组件设置有第二喷孔和第二激励器;
以所述燃料喷孔的中轴线为参考轴线,所述第一喷孔的轴线和所述第二喷孔的轴线均与所述参考轴线形成夹角,且所述第一喷孔和所述第二喷孔均朝向所述参考轴线倾斜设置;
所述第一喷孔用于将所述第一激励器产生的等离子体朝所述参考轴线喷射;
所述第二喷孔用于将所述第二激励器产生的等离子体朝所述参考轴线喷射。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第一射流组件还包括第一壳体;
所述第一壳体的顶部设置有所述第一喷孔,且所述第一壳体开设有第一腔体,所述第一激励器插装于所述第一腔体。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第一激励器包括第一外筒、第一高压电极、第一接地电极和第一激励电源;
所述第一外筒设置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与所述第一喷孔连通;
所述第一外筒的底部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
所述第一高压电极的头部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并伸入所述第一空腔;
所述第一接地电极的头部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并伸入所述第一空腔;
所述第一高压电极的尾部与所述第一激励电源的高压端相连,所述第一接地电极的尾部与所述第一激励电源的低压端相连,且与地线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第二射流组件还包括第二壳体;
所述第二壳体的顶部设置有所述第二喷孔,且所述第二壳体开设有第二腔体,所述第二激励器插装于所述第二腔体。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第二激励器包括第二外筒、第二高压电极、第二接地电极和第二激励电源;
所述第二外筒设置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与所述第二喷孔连通;
所述第二外筒的底部开设有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
所述第二高压电极的头部穿过所述第三通孔,并伸入所述第二空腔;
所述第二接地电极的头部穿过所述第四通孔,并伸入所述第二空腔;
所述第二高压电极的尾部与所述第二激励电源的高压端相连,所述第二接地电极的尾部与所述第二激励电源的低压端相连,且与地线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第一外筒的外壁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第一外筒与所述第一壳体螺纹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第二外筒的外壁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第二外筒与所述第二壳体螺纹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燃料喷注组件包括燃料喷注壳体;
所述燃料喷注壳体的顶部设置有所述燃料喷孔;
所述燃料喷注壳体设置有第三腔体,所述第三腔体与所述燃料喷孔连通;
燃料进气管插装于所述第三腔体。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燃料喷注壳体内壁设置有内螺纹,燃料进气管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燃料喷注壳体与燃料进气管螺纹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第一激励电源设置为脉冲电源或直流电源或其他类型的高压电源;
所述第二激励电源设置为脉冲电源或直流电源或其他类型的高压电源。
综合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能实现的技术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供的等离子体射流对撞喷雾装置,包括:燃料喷注组件、第一射流组件和第二射流组件;燃料喷注组件设置有燃料喷孔,燃料喷孔用于将燃料喷射至燃烧室中心区域;第一射流组件连接于燃料喷注组件的一侧,第二射流组件连接于燃料喷注组件远离第一射流组件的另一侧;第一射流组件设置有第一喷孔和第一激励器,第二射流组件设置有第二喷孔和第二激励器;以燃料喷孔的中轴线为参考轴线,第一喷孔的轴线和第二喷孔的轴线均与参考轴线形成夹角,且第一喷孔和第二喷孔均朝向参考轴线倾斜设置;第一喷孔用于将第一激励器产生的等离子体朝参考轴线喷射;第二喷孔用于将第二激励器产生的等离子体朝参考轴线喷射。
燃料经燃料喷孔喷射至燃烧室中心区域,第一激励器和第二激励器工作时,均释放等离子体,第一射流组件和第二射流组件内由于气体焦耳加热作用,温度和压力快速升高,到达一定程度时,混合等离子体的高温高压气体从第一喷孔和第二喷孔高速喷出,喷出后,第一射流组件和第二射流组件内部压力下降,从燃烧室内再次吸入来流气体进行下一次循环,以此逐渐产生稳定的等离子体射流,左右两侧的等离子体射流将富含活性粒子的来流混合气以一定角度射击到中间的喷注燃料上,增加喷出燃料的扰动程度和湍动能,使燃料裹携富含大量活性粒子的来流混合气流向下游,可以显著提升燃料与来流的掺混程度,同时活性粒子与燃料混合后向下游运输扩散,可以强化燃烧,解决了现有的等离子体装置无法很好地兼顾实现掺混和助燃效果,以及现有的等离子体装置的掺混、助燃的效果不佳,进而导致燃烧效率低的问题。
此外,两股等离子体射流与燃料射流形成的合成射流喷注入燃烧室时,通过调节第一激励器和第二激励器的参数可以调节两等离子体射流撞击点的高低,以及调节两股等离子体射流喷出的速度,以此影响总合成射流的方向和穿刺深度,实现适应不同运行条件等情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等离子体射流对撞喷雾装置的等轴剖视图;
图2为等离子体射流对撞喷雾装置的正视透视图;
图3为等离子体射流对撞喷雾装置带有第一激励电源和第二激励电源的正视剖视图;
图4为燃料喷注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燃料喷注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等轴透视图;
图6为燃料喷注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等轴剖视图;
图7为等轴剖视图的正视剖视图;
图8为第一激励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第一激励器的等轴视图;
图10为第一激励器的等轴剖视图;
图11为第一激励器的正视剖视图;
图12为带有螺纹结构的第一激励器的正视剖视图。
图标:100-燃料喷注组件;110-燃料喷孔;120-燃料喷注壳体;121-第三腔体;200-第一射流组件;210-第一喷孔;220-第一激励器;221-第一外筒;222-第一高压电极;223-第一接地电极;224-第一激励电源;230-第一壳体;231-第一腔体;300-第二射流组件;310-第二喷孔;320-第二激励器;321-第二外筒;322-第二高压电极;323-第二接地电极;324-第二激励电源;330-第二壳体;331-第二腔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目前,现有的等离子体装置无法很好兼顾实现掺混和助燃效果,以及现有的等离子体装置的掺混、助燃的效果不佳,进而导致燃烧效率低。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等离子体射流对撞喷雾装置,包括:燃料喷注组件100、第一射流组件200和第二射流组件300;燃料喷注组件100设置有燃料喷孔110,燃料喷孔110用于将燃料喷射至燃烧室中心区域;第一射流组件200连接于燃料喷注组件100的一侧,第二射流组件300连接于燃料喷注组件100远离第一射流组件200的另一侧;第一射流组件200设置有第一喷孔210和第一激励器220,第二射流组件300设置有第二喷孔310和第二激励器320;以燃料喷孔110的中轴线为参考轴线,第一喷孔210的轴线和第二喷孔310的轴线均与参考轴线形成夹角,且第一喷孔210和第二喷孔310均朝向参考轴线倾斜设置;第一喷孔210用于将第一激励器220产生的等离子体朝参考轴线喷射;第二喷孔310用于将第二激励器320产生的等离子体朝参考轴线喷射。
燃料经燃料喷孔110喷射至燃烧室中心区域,第一激励器220和第二激励器320工作时,均释放等离子体,第一射流组件200和第二射流组件300内由于气体焦耳加热作用,温度和压力快速升高,到达一定程度时,混合等离子体的高温高压气体从第一喷孔210和第二喷孔310高速喷出,喷出后,第一射流组件200和第二射流组件300内部压力下降,从燃烧室内再次吸入来流气体进行下一次循环,以此逐渐产生稳定的等离子体射流,左右两侧的等离子体射流将富含活性粒子的来流混合气以一定角度射击到中间的喷注燃料上,增加喷出燃料的扰动程度和湍动能,使燃料裹携富含大量活性粒子的来流混合气流向下游,可以显著提升燃料与来流的掺混程度,同时活性粒子与燃料混合后向下游运输扩散,可以强化燃烧,解决了现有的等离子体装置无法很好地兼顾实现掺混和助燃效果,以及现有的等离子体装置的掺混、助燃的效果不佳,进而导致燃烧效率低的问题。
此外,两股等离子体射流与燃料射流形成的合成射流喷注入燃烧室时,通过调节第一激励器220和第二激励器320的参数可以调节两等离子体射流撞击点的高低,以及调节两股等离子体射流喷出的速度,以此影响总合成射流的方向和穿刺深度,实现适应不同运行条件等情况。
以下结合图1-图12对本实施例提供的等离子体射流对撞喷雾装置的结构和形状进行详细说明。
关于燃料喷注组件100的形状和结构,详细而言:
如图1、图2所示,燃料喷注组件100设置有燃料喷孔110,燃料喷孔110用于将燃料喷射至燃烧室中心区域。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燃料喷注组件100包括燃料喷注壳体120;燃料喷注壳体120的顶部设置有燃料喷孔110;燃料喷注壳体120设置有第三腔体121,第三腔体121与燃料喷孔110连通;燃料进气管插装于第三腔体121。
具体而言,如图6所示,燃料喷注壳体120开设的第三腔体121可设置为圆柱形燃料通道,燃料通道上方连通有燃料喷孔110,燃料喷孔110方向垂直向上,用于喷出燃料。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燃料喷注壳体120内壁设置有内螺纹,燃料进气管设置有外螺纹,燃料喷注壳体120与燃料进气管螺纹连接。
具体而言,燃料喷注壳体120的下侧内部设置有内螺纹,用于连接进气管,进气管的外壁设置有与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
关于第一射流组件200和第二射流组件300的形状和结构,详细而言:
第一射流组件200连接于燃料喷注组件100的一侧,第二射流组件300连接于燃料喷注组件100远离第一射流组件200的另一侧;第一射流组件200设置有第一喷孔210和第一激励器220,第二射流组件300设置有第二喷孔310和第二激励器320;以燃料喷孔110的中轴线为参考轴线,第一喷孔210的轴线和第二喷孔310的轴线均与参考轴线形成夹角,且第一喷孔210和第二喷孔310均朝向参考轴线倾斜设置;第一喷孔210用于将第一激励器220产生的等离子体朝参考轴线喷射;第二喷孔310用于将第二激励器320产生的等离子体朝参考轴线喷射。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射流组件200还包括第一壳体230;如图6、图7所示,第一壳体230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喷孔210,且第一壳体230开设有第一腔体231,第一激励器220插装于第一腔体231。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射流组件300还包括第二壳体330;如图6、图7所示,第二壳体330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喷孔310,且第二壳体330开设有第二腔体331,第二激励器320插装于第二腔体331。
具体而言,第一壳体230和第二壳体330分别连接于燃料喷注壳体120的两侧,当然,如图4、图5所示,第一壳体230、第二壳体330和燃料喷注壳体120可以为一体成型的喷嘴外壳,第一腔体231和第二腔体331为预留腔,分别用于装载第一激励器220和第二激励器320,第一激励器220和第二激励器320均为等离子体射流激励器。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3、图8-图12所示,第一激励器220包括第一外筒221、第一高压电极222、第一接地电极223和第一激励电源224;第一外筒221设置有第一空腔,第一空腔与第一喷孔210连通;第一外筒221的底部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高压电极222的头部穿过第一通孔,并伸入第一空腔;第一接地电极223的头部穿过第二通孔,并伸入第一空腔;第一高压电极222的尾部与第一激励电源224的高压端相连,第一接地电极223的尾部与第一激励电源224的低压端相连,且与地线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激励器320包括第二外筒321、第二高压电极322、第二接地电极323和第二激励电源324;第二外筒321设置有第二空腔,第二空腔与第二喷孔310连通;第二外筒321的底部开设有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第二高压电极322的头部穿过第三通孔,并伸入第二空腔;第二接地电极323的头部穿过第四通孔,并伸入第二空腔;第二高压电极322的尾部与第二激励电源324的高压端相连,第二接地电极323的尾部与第二激励电源324的低压端相连,且与地线连接。
具体而言,第一空腔上方连通第一喷孔210,第二空腔上方连通第二喷孔310,第一喷孔210和第二喷孔310均用于喷出高温高压的等离子体射流,左右两个等离子体射流喷孔呈一定角度向燃料喷孔110中轴线方向倾斜,使喷出的等离子体能够与中间喷出的燃料产生撞击。
进一步地,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为等离子体射流腔,第一外筒221和第二外筒321的底部均开设有电极通孔,用于连接电极,电极尾部连接激励电源,电极头部位于等离子体射流腔内,头部可以呈一定角度向等离子体射流激励器中轴线方向弯曲,或不弯曲,用于产生等离子体。需要说明的是,附图中未单独列举出第二激励器320的结构,第二激励器320的形状和结构可与第一激励器220一致,具体可参考图8-图12。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激励电源224设置为脉冲电源或直流电源或其他类型的高压电源;第二激励电源324设置为脉冲电源或直流电源或其他类型的高压电源。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外筒221的外壁设置有外螺纹,第一壳体230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第一外筒221与第一壳体230螺纹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外筒321的外壁设置有外螺纹,第二壳体330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第二外筒321与第二壳体330螺纹连接。
具体而言,第一激励器220和第二激励器320可设置为圆柱体结构,外壁存在螺纹结构,用于与第一壳体230和第二壳体330牢固连接。
另外,本实施例除电极为导电材料制成外,其余部分均由绝缘材料制成。
本实施例基于等离子体射流原理和分股射流对撞理论,利用等离子体射流与燃料射流对撞产生的冲击促进燃料与来流强烈混合,提高掺混效果,同时大量活性粒子随喷出的燃料被输送到燃烧室中心区域,进一步强化燃烧。通过调节等离子体射流激励电源参数,可以实现主动控制等离子体射流与喷出燃料的撞击点、主动控制三股合成射流的入射角度和穿透深度,适应发动机不同运行条件。
本实施例提供的等离子体射流对撞喷雾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
第一步:将两个等离子体射流激励器分别安装至第一壳体230和第二壳体330,根据需要,可以通过螺纹调节等离子体射流激励器的安装位置,进而改变等离子体射流腔的大小;
第二步:将组装好的本装置安装在燃烧室壁面内;
第三步:将燃料进气管与燃料通道相连接;
第四步:将电线和激励电源分别与两组电极相连接,并根据研究需要调节激励电源相关参数;
第五步:本装置在工作时,燃料从燃料通道进入,经燃料喷孔110垂直喷出,左右两个等离子体射流激励器工作时,两个等离子体射流腔中的两组高压电极在激励电源作用下,分别与相应的接地电极间形成电弧放电,并释放等离子体。两个等离子体射流腔内由于气体焦耳加热作用,温度和压力快速升高,到达一定程度时,混合等离子体的高温高压气体从等离子体射流喷孔出高速喷出,喷出后,等离子体射流腔内压力下降,从燃烧室内再次吸入来流气体进行下一次循环,以此逐渐产生稳定的等离子体射流。左右两侧的等离子体射流将富含活性粒子的来流混合气以一定角度射击到中间的喷注燃料上,增加喷出燃料的扰动程度和湍动能,使燃料裹携富含大量活性粒子的来流混合气流向下游,可以显著提升燃料与来流的掺混程度,同时活性粒子与燃料混合后向下游运输扩散,可以强化燃烧。
另外,当两等离子体射流激励器的激励电源参数相同时,两股等离子体射流与燃料射流形成的合成射流将沿垂直方向喷注入燃烧室,且两激励电源参数的大小可以调节两等离子体射流撞击点的高低;当调节两激励电源的激励电压、或激励频率或其他参数,使左右两个等离子体射流激励器的工作条件不同时,可以调节两股等离子体射流喷出的速度,以此影响总合成射流的方向和穿刺深度,实现适应不同运行条件等情况。
本实施例提供的等离子体射流对撞喷雾装置有以下效果:
1.通过燃料射流和等离子体射流三股对撞,促进燃料与来流的充分混合,同时等离子体作用过程长,作用力强;
2.通过改变激励电源参数,可以调节两股等离子体射流与燃料射流的撞击点、调节三股合成射流的入射角度和穿透深度,适应发动机不同运行条件,可操作性强,灵活性强;
3.本装置将等离子体射流与燃料射流耦合,极大避免了燃烧室中产生额外的总压损失;
4.本装置在燃料刚喷出时即加入等离子体活性物质,随着燃料注入燃烧室核心区域,可以有效强化燃烧;
5.本装置中的部件,例如,第一激励器220和第一壳体230等,可通过螺纹连接,结构简单,连接牢固,拆卸装配方便;
6.本装置中除电极外,均由陶瓷,或聚四氟乙烯,或其他具有良好绝缘特性的结构性材料制成,可满足等离子体激励器放电时对载体的绝缘性要求,防止施加的高压电与燃烧室壁面及外部发生导通;
7. 本装置维护简单,维护工作包括检查等离子体激励器中高压电极的磨损与腐蚀等情况、检查构件损耗情况,维护时更换电极或相关构件即可;
8.应用场景广泛。本装置不仅适用于气体燃料,也适用于液体燃料;本装置不仅适用于在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中,也适用于火箭发动机、爆震发动机等其他发动机,同时适用于基础性实验研究。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等离子体射流对撞喷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燃料喷注组件(100)、第一射流组件(200)和第二射流组件(300);
所述燃料喷注组件(100)设置有燃料喷孔(110),所述燃料喷孔(110)用于将燃料喷射至燃烧室中心区域;
所述第一射流组件(200)连接于所述燃料喷注组件(100)的一侧,所述第二射流组件(300)连接于所述燃料喷注组件(100)远离所述第一射流组件(200)的另一侧;
所述第一射流组件(200)设置有第一喷孔(210)和第一激励器(220),所述第二射流组件(300)设置有第二喷孔(310)和第二激励器(320);
以所述燃料喷孔(110)的中轴线为参考轴线,所述第一喷孔(210)的轴线和所述第二喷孔(310)的轴线均与所述参考轴线形成夹角,且所述第一喷孔(210)和所述第二喷孔(310)均朝向所述参考轴线倾斜设置;
所述第一喷孔(210)用于将所述第一激励器(220)产生的等离子体朝所述参考轴线喷射;
所述第二喷孔(310)用于将所述第二激励器(320)产生的等离子体朝所述参考轴线喷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射流对撞喷雾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射流组件(200)还包括第一壳体(230);
所述第一壳体(230)的顶部设置有所述第一喷孔(210),且所述第一壳体(230)开设有第一腔体(231),所述第一激励器(220)插装于所述第一腔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离子体射流对撞喷雾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激励器(220)包括第一外筒(221)、第一高压电极(222)、第一接地电极(223)和第一激励电源(224);
所述第一外筒(221)设置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与所述第一喷孔(210)连通;
所述第一外筒(221)的底部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
所述第一高压电极(222)的头部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并伸入所述第一空腔;
所述第一接地电极(223)的头部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并伸入所述第一空腔;
所述第一高压电极(222)的尾部与所述第一激励电源(224)的高压端相连,所述第一接地电极(223)的尾部与所述第一激励电源(224)的低压端相连,且与地线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等离子体射流对撞喷雾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射流组件(300)还包括第二壳体(330);
所述第二壳体(330)的顶部设置有所述第二喷孔(310),且所述第二壳体(330)开设有第二腔体(331),所述第二激励器(320)插装于所述第二腔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等离子体射流对撞喷雾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激励器(320)包括第二外筒(321)、第二高压电极(322)、第二接地电极(323)和第二激励电源(324);
所述第二外筒(321)设置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与所述第二喷孔(310)连通;
所述第二外筒(321)的底部开设有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
所述第二高压电极(322)的头部穿过所述第三通孔,并伸入所述第二空腔;
所述第二接地电极(323)的头部穿过所述第四通孔,并伸入所述第二空腔;
所述第二高压电极(322)的尾部与所述第二激励电源(324)的高压端相连,所述第二接地电极(323)的尾部与所述第二激励电源(324)的低压端相连,且与地线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等离子体射流对撞喷雾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外筒(221)的外壁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第一壳体(230)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第一外筒(221)与所述第一壳体(230)螺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等离子体射流对撞喷雾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外筒(321)的外壁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第二壳体(330)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第二外筒(321)与所述第二壳体(330)螺纹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射流对撞喷雾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燃料喷注组件(100)包括燃料喷注壳体(120);
所述燃料喷注壳体(120)的顶部设置有所述燃料喷孔(110);
所述燃料喷注壳体(120)设置有第三腔体,所述第三腔体与所述燃料喷孔(110)连通;燃料进气管插装于所述第三腔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等离子体射流对撞喷雾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燃料喷注壳体(120)内壁设置有内螺纹,燃料进气管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燃料喷注壳体(120)与燃料进气管螺纹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等离子体射流对撞喷雾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激励电源(224)设置为脉冲电源或直流电源或其他类型的高压电源;
所述第二激励电源(324)设置为脉冲电源或直流电源或其他类型的高压电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082742.2A CN115823619B (zh) | 2023-02-08 | 2023-02-08 | 等离子体射流对撞喷嘴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082742.2A CN115823619B (zh) | 2023-02-08 | 2023-02-08 | 等离子体射流对撞喷嘴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823619A true CN115823619A (zh) | 2023-03-21 |
CN115823619B CN115823619B (zh) | 2023-06-02 |
Family
ID=855208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082742.2A Active CN115823619B (zh) | 2023-02-08 | 2023-02-08 | 等离子体射流对撞喷嘴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823619B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80173270A1 (en) * | 2005-09-01 | 2008-07-24 | Perriquest Defense Research Enterprises Llc | Fuel injection device including plasma-inducing electrode arrays |
CN102786201A (zh) * | 2012-08-04 | 2012-11-21 | 昆明理工大学 | 一种等离子体复合加热玻璃速熔方法及装置 |
WO2020045755A1 (ko) * | 2018-08-28 | 2020-03-05 | 주식회사 포스코 | 고로용 열풍로 |
CN112839730A (zh) * | 2018-12-14 | 2021-05-25 | 北京康肯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 废气的等离子体除害方法及废气的等离子体除害装置 |
CN114481003A (zh) * | 2021-12-30 | 2022-05-13 | 浙江大学 | 一种热阴级喷枪、纳米等离子体喷涂装置及方法 |
-
2023
- 2023-02-08 CN CN202310082742.2A patent/CN11582361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80173270A1 (en) * | 2005-09-01 | 2008-07-24 | Perriquest Defense Research Enterprises Llc | Fuel injection device including plasma-inducing electrode arrays |
CN102786201A (zh) * | 2012-08-04 | 2012-11-21 | 昆明理工大学 | 一种等离子体复合加热玻璃速熔方法及装置 |
WO2020045755A1 (ko) * | 2018-08-28 | 2020-03-05 | 주식회사 포스코 | 고로용 열풍로 |
CN112839730A (zh) * | 2018-12-14 | 2021-05-25 | 北京康肯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 废气的等离子体除害方法及废气的等离子体除害装置 |
CN114481003A (zh) * | 2021-12-30 | 2022-05-13 | 浙江大学 | 一种热阴级喷枪、纳米等离子体喷涂装置及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823619B (zh) | 2023-06-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RU2569861C2 (ru) | Система термического плазменно-дугового проволочного напыления | |
JP5690891B2 (ja) | アキシャルフィード型プラズマ溶射装置 | |
JPH04227879A (ja) | 粉末外部供給式プラズマ噴霧装置 | |
CN109084328B (zh) | 一种滑移弧放电增强超声速气雾掺混燃烧器 | |
CN111980825B (zh) | 一种超燃冲压发动机燃料掺混增强装置及方法 | |
JP5953534B2 (ja) | 内燃機関 | |
JP6152534B2 (ja) | プラズマ生成装置 | |
CN106414932A (zh) | 等离子喷嘴及具有该等离子喷嘴的等离子scr系统 | |
CN109578233B (zh) | 一种基于多阳极电极结构的烧蚀型脉冲等离子体推进器 | |
CN110792531B (zh) | 基于高压放电的智能雾化喷嘴及喷雾控制系统 | |
CN107327354A (zh) | 基于介质阻挡放电的同轴直流式等离子体喷嘴 | |
CN115823619A (zh) | 等离子体射流对撞喷雾装置 | |
CN109967460A (zh) | 一种基于低温等离子体的发动机喷嘴积碳去除方法 | |
CN111895450B (zh) | 燃料喷注设备和发动机 | |
KR101582627B1 (ko) | 플라즈마 노즐 | |
KR101779984B1 (ko) | 플라즈마 노즐 | |
CN101184555B (zh) | 粉体静电喷涂用的喷枪 | |
CN114483380B (zh) | 一种可多次起动的小型化燃气发生装置 | |
CN115789701B (zh) | 放电等离子体增强掺混喷嘴 | |
KR20150131865A (ko) | 플라즈마 요소수 에스씨알 시스템 | |
CN112555051B (zh) | 一种基于雷电电弧放电点火技术的超燃冲压发动机 | |
CN107614832B (zh) | 空化引擎 | |
JP3977998B2 (ja) | 霧化装置 | |
JP7156736B1 (ja) | アキシャルフィード式プラズマ溶射装置 | |
WO2013080031A1 (ru) |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высокоэнергетических потоков частиц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