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11219A - 一种谐振母线变换器自适应软启动控制电路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谐振母线变换器自适应软启动控制电路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11219A
CN115811219A CN202211564357.3A CN202211564357A CN115811219A CN 115811219 A CN115811219 A CN 115811219A CN 202211564357 A CN202211564357 A CN 202211564357A CN 115811219 A CN115811219 A CN 1158112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or
transistor
pin
resonant
capaci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56435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俊
乔照洋
王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723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IC
Original Assignee
723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I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723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IC filed Critical 723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IC
Priority to CN20221156435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11219A/zh
Publication of CN1158112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1121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10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by using switched-mode power supplies [SMPS], i.e. efficient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sion e.g.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or reduction of losses in power supplies or efficient standby modes

Landscapes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谐振母线变换器自适应软启动控制电路及方法,用于半桥谐振母线变换器的自适应软启动控制,控制电路包括谐振腔初级电流采样和快速保护电路、自适应软启动控制电路和驱动控制电路,通过调节初次级开关管的导通内阻改变谐振变换器输出阻抗,在输入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实现谐振单元初级电流的调节,控制谐振单元的初级电流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保证启动过程中谐振变换器不出现冲击电流,实现电路软启动功能。发明电路结构简单,硬件成本低,提高母线变化器的功率密度和效率的同时,能够有效简化谐振母线变换器的设计,有提高谐振母线变换器可靠性和负载适应性。

Description

一种谐振母线变换器自适应软启动控制电路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源变换技术,具体涉及一种谐振母线变换器自适应软启动控制电路及方法,应用于通信、制导和电子对抗设备的电源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分布式供电系统在雷达、综合射频有源阵面系统中的大规模应用,对分布式供电系统中母线变换器的功率密度、效率、性价比等提出更高的要求。现有高功率密度谐振母线变换器采用LLC谐振拓扑,并且为了实现良好的负载动态特性和较高的效率,母线变换器谐振腔Lr/Lp的比值较小,线路增益范围窄,传统LLC通过调节频率实现软启动的方法不能实现初级电流控制,容易造成开机软启动过程中出现过流故障,或者发生炸机故障。结合调宽PWM和调频PFM能够实现确定电路的可靠软启动,但不同电路参数、负载环境需要适配不同的控制策略,不能实现自适应适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谐振母线变换器自适应软启动控制电路及方法。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法为:一种谐振母线变换器自适应软启动控制电路,用于半桥谐振母线变换器的自适应软启动控制,包括谐振腔初级电流采样和快速保护电路、自适应软启动控制电路和驱动控制电路,其中:
谐振腔初级电流采样和快速保护电路采集谐振单元的初级电流Ip,并经整流和负载电流分离处理后得到谐振单元电流信号Ipri送给自适应软启动控制电路;
自适应软启动控制电路根据电流信号Ipri与设定阈值Vref3比较放大处理后控制受控供电电压源,得到与电流信号相关的电压VDD送入驱动控制电路;
驱动控制电路隔离对VDD放大后送至半桥谐振母线变换器初次级开关管,通过VDD的变化调节开关管的驱动电压幅值,进而调节初次级开关管的导通内阻。
进一步的,谐振腔初级电流采样和快速保护电路包括谐振腔电流检测电路、负载电流分离电路和过流保护快速保护电路,其中
谐振腔电流检测电路由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三整流二极管组成;负载电流分离电路由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和第一运放组成;过流保护快速保护电路由第二运放、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三电容和第四二极管组成;
谐振单元的初级电流Ip流经谐振电容,谐振电容一端接地,另一端高压端接变压器的初级,谐振电容高压端产生电压信号Vcr;第一电容一端接谐振电容高压端,另一端通过第一电阻接第三整流二极管的中点3脚,第三整流二极管的K点2脚通过并联第二电阻和第二电容接地,第三整流二极管的A点1脚接地;
第二电阻端产生的信号I-sample通过第四电阻、第五电阻分压送入第一运放的正向输入端3脚,第一运放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第三电阻接预设基准Vref1,第六电阻跨接在第一运放的输出端1脚和反相输入端2脚;
第一运放输出信号Ipri通过第七电阻输入第二运放的正向输入端3脚,第三电容并联在正向输入端3脚和地PGND之间;第二运放的反方向输入端2脚接预设基准Vref2,第八电阻一端接运放供电电源VCC,一端接第二运放的输出端1脚,第四二极管的A点接第二运放的输出端,第四二极管的K点接第二运放的正向输入端3脚。
更进一步的,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一电阻、第二电阻串联形成交直流降压电路,第三整流二极管串联在回路中完成整流功能,将电压信号Vcr通过降压和整流得到低压电流信号I-sample,电流信号I-sample送入负载电流分离电路,与基准Vref1比较后得到表征负载电流大小的的电压信号Ipri,Vref1的大小表征谐振单元的空载电流,当电压信号Ipri超过基准信号Vref2时,比较得到过流故障信号Fault,并经二极管V4将故障信号Fault送回值正向输入端,形成故障自锁。
进一步的,自适应软启动控制电路由第三运放、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四电容、第五电容和第五晶体管组成,其中:
谐振单元电流信号Ipri通过第九电阻送入第三运放的反相输入端2脚,第三运放的正向输入端3脚接预设基准Vref3,第十电阻一端接第三运放的反相输入端2脚,另一端接第四电容,第四电容的另一端接第三运放的输出端1脚,第三运放的输出端1脚接第五晶体管的G极,第五晶体管的漏极通过第十一电阻接供电电源VCC,第五晶体管的源极通过第五电容接地PGND,第五电容两端得到电压信号VDD。
进一步的,初次级驱动产生电路由第六晶体管、第七晶体管、第八晶体管、第九晶体管、第二驱动变压器、第三驱动变压器、第六电容、第十二电阻、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和第十五电阻组成,其中:
第六晶体管的集电极接自适应软启动控制电路,第六晶体管的发射极接第七晶体管的集电极,第七晶体管的发射极接地,第六晶体管的基极和第七晶体管的基极相连,共同接外部控制器送入的信号PWM1;第八晶体管的集电极接第五晶体管的源极,第八晶体管的发射极接第九晶体管的集电极,第九晶体管的发射极接地,第八晶体管的基极和第九晶体管的基极相连,共同接外部控制器送入的信号PWM2;第六晶体管的发射极通过第六电容接到第二驱动变压器初级1脚,第二驱动变压器初级2脚接第三驱动变压器的1脚,第三驱动变压器的2脚接第八晶体管的发射极;第二驱动变压器次级绕组3脚通过第十二电阻接第一初级开关管的G极,绕组4脚接第一初级开关管的S极,驱动第一初级开关管的开通关断,同样的第二驱动变压器次级绕组6脚通过第十三电阻接第二初级开关管的G极,绕组5脚接第二初级开关管的S极;第三驱动变压器次级绕组3脚通过第十四电阻接第一次级同步整流管的G极,绕组4脚接第一次级同步整流管的S极,第三驱动变压器次级绕组6脚通过第十五电阻接第二次级同步整流管的G极,绕组5脚接第二次级同步整流管的S极。
更进一步的,第六晶体管采用NPN晶体管,第七晶体管采用PNP晶体管,第八晶体管采用NPN晶体管,第九晶体管采用PNP晶体管。
一种谐振母线变换器的自适应软启动控制方法,基于所述的谐振母线变换器自适应软启动控制电路,通过调节初次级开关管的导通内阻改变谐振变换器输出阻抗,在输入电压Vin不变的情况下实现谐振单元初级电流Ip的调节,控制谐振单元的初级电流Ip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保证启动过程中谐振变换器不出现冲击电流,实现电路软启动功能。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为:1)电路简单,提高母线变化器的功率密度和效率的同时,有效简化谐振母线变换器的设计、调试。2)采用自适应软启动控制方法,有效提高谐振母线变换器可靠性和负载适应性。
附图说明
图1是高压谐振母线变换器拓扑图。
图2是谐振腔初级电流采样和快速保护电路图。
图3是谐振母线变换器自适应软启动驱动控制电路图。
图4是谐振母线变换器自适应软启动控制时序图。
图5是MOSFET导通内阻与驱动电压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一种谐振母线变换器自适应软启动控制电路,谐振母线变换器采用半桥拓扑结构,包括初级半桥开关管V1、V2,串联T1和Cr作为母线变换器的谐振单元,VSR1和VSR2组成的同步整流单元103,以及变压器T1的励磁电感Lp和漏感Lr。自适应软启动控制电路通过谐振腔初级电流采样和快速保护电路104、自适应软启动控制电路105和驱动控制电路106实现。半桥谐振母线变换器100软启动工作时,自适应软启动控制电路通过谐振腔初级电流采样和快速保护电路104采集谐振单元102中的初级电流Ip,并经整流和负载电流分离处理后得到谐振单元电流信号Ipri送给自适应软启动控制电路105,自适应软启动控制电路根据电流信号Ipri与设定阈值Vref3比较放大处理后控制一个受控供电电压源,得到一个与电流信号相关的电压VDD送入驱动控制电路106,经驱动控制电路隔离放大送至半桥谐振母线变换器100初次级开关管,通过受控VDD的变化调节开关管的驱动电压幅值,利用低驱动电压下开关管导通内阻随驱动电压幅值改变的特性,调节初次级开关管的导通内阻。开关管的导通内阻是半桥谐振变换器100输出阻抗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调节开关管内阻改变谐振变换器100输出阻抗,在输入电压Vin不变的情况下,谐振变换器输出阻抗的调节实现变换器中谐振单元电流Ip的调节,控制谐振单元中电流Ip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保证启动过程中谐振变换器不出现冲击电流,实现电路软启动功能。
所述的谐振腔初级电流采样和快速保护电路104包括谐振腔电流检测电路107、负载电流分离电路108和过流保护快速保护电路109,其中谐振腔电流检测电路107由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和第三整流二极管V3组成,负载电流分离电路108由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和第一运放N1A组成,过流保护快速保护电路109由第二运放N2A、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三电容C3和第四二极管V4组成,谐振单元101电流Ip流经谐振电容Cr,电容Cr一端接地,另一端高压端接变压器T1的初级,在Cr高压端端产生电压信号Vcr;电容C1一端接Cr高压端,另一端通过电阻R1接整流二极管V3的中点3脚,整流二极管V3的K点2脚通过并联电阻R2和电容C2接地,整流二极管V3的A点1脚接地。电阻R2端产生的信号I-sample通过电阻R4和R5分压送入运算放大器N1A的正向输入端3脚,运算放大器N1A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3接预设基准Vref1,电阻R6跨接在N1A的输出端1脚和反相输入端2脚;输出信号Ipri通过电阻R7输入运算放大器N2A的正向输入端3脚,电容C3并联在正向输入端3脚和地PGND之间;N2A的反相输入端2脚接预设基准Vref2,电阻R8一端接运放供电电源VCC,一端接N2A的输出端1脚,二极管V4的A点接N2A的输出端,V4的K点接N2A的正向输入端3脚。电容C1、电容C2、电阻R1和电阻R2串联形成交直流降压电路,整流二极管V3串联在回路中完成整流功能,将电压信号Vcr通过降压和整流得到低压电流信号I-sample,电流信号I-sample送入负载电流分离电路108,与基准Vref1比较后得到表征负载电流大小的的电压信号Ipri,Vref1的大小表征谐振单元101空载电流,当电压信号Ipri超过基准信号Vref2时,比较得到过流故障信号Fault,并经二极管V4将故障信号Fault送回值正向输入端,形成故障自锁。
所述的自适应软启动控制电路105和初次级驱动产生电路106,其中自适应软启动控制电路105由第三运放N3A、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和第五晶体管V5组成,初次级驱动产生电路106由第六晶体管V6、第七晶体管V7、第八晶体管V8、第九晶体管V9、第二驱动变压器T2、第三驱动变压器T3、第六电容C6、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三电阻R13、第十四电阻R14和第十五电阻R15组成,负载电流分离电路108输出的信号Ipri通过电阻R9送入运算放大器N3A的反相输入端2脚,N3A的正向输入端3脚接预设基准Vref3,电阻R10一端接运算放大器反相输入端2脚,另一端接电容C4,电容C4的另一端接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1脚,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1脚接晶体管V5的G极,晶体管V5的漏极通过电阻R11接供电电源VCC,晶体管V5的源极通过电容C5接地PGND,电容C5两端得到电压信号VDD;NPN晶体管V6的集电极接晶体管V5的源极,晶体管V6的发射极接PNP晶体管V7的集电极,晶体管V7的发射极接地,NPN晶体管V6的基极和PNP晶体管V7的基极相连,共同接外部控制器送入的信号PWM1;NPN晶体管V8的集电极接晶体管V5的源极,晶体管V8的发射极接PNP晶体管V9的集电极,晶体管V9的发射极接地,NPN晶体管V8的基极和PNP晶体管V9的基极相连,共同接外部控制器送入的信号PWM2;晶体管V6的发射极通过电容C6接到驱动变压器T2初级1脚,驱动变压器T2初级2脚接驱动变压器T3的1脚,驱动变压器T3的2脚接晶体管V8的发射极;驱动变压器T2次级绕组3脚通过电阻R12接初级开关管V1的G极,绕组4脚接初级开关管V1的S极,驱动开关管V1的开通关断,同样的驱动变压器T2次级绕组6脚通过电阻R13接初级开关管V2的G极,绕组5脚接初级开关管V2的S极;驱动变压器T3次级绕组3脚通过电阻R14接次级同步整流管VSR1的G极,绕组4脚接次级同步整流管VSR1的S极,驱动变压器T3次级绕组6脚通过电阻R15接次级同步整流管VSR2的G极,绕组5脚接次级同步整流管VSR2的S极。
一种谐振母线变换器自适应软启动控制方法,工作流程如下:
驱动控制电路106负责将外部控制芯片送入的互补信号PWM1和PWM2放大并送至初级开关管V1、V2和同步整流管VSR1、VSR2,最终驱动电压信号SW1、SW2、SR1、SR2幅值受控于自适应软启动控制电路的输出电压VDD。软启动电路开始工作,负载两端电压由0开始增加,谐振单元中电流Ip增加,初级电流采样和快速保护电路104采集得到的电流Ipri增加,当Ipri超过预设软启动阈值Vref3时,运放N3A输出电压降低,送至晶体管V5的驱动电压同步降低,最后降低为驱动控制电路106供电的电压VDD(R11、V5、C5串联组成的受控电压源,晶体管V5输出电压VDD等于V5的1管脚电压减去晶体管自身开启电压)。由于V6、V7、V8和V9组成的驱动放大单元输出的最大值为电路供电电压VDD,导致驱动变压器T2和T3初级电压复制降低,并导致次级输出的驱动电压SW1、SW2、SR1和SR2的幅值降低。由于开关管特性:在较低驱动电压情况下,导通内阻随驱动电压降低而增加,当加在其驱动极上的驱动电压幅值降低,初级开关管V1、V2和同步整流管VSR1、VSR2导通内阻增加,流过V1、V2、VSR1、VSR2的电流减小,开关管导通内阻是谐振母线变换器输出阻抗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宏观上表现为谐振母线变换器输出阻抗增加,在输入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减小谐振母线变换器的输出电流,进而减小谐振腔单元电流Ip。相反的,当谐振腔单元电流Ip减小时,自适应软启动电路会增加VDD幅值,进一步增加驱动产生电路SW1、SW2、SR1和SR2的幅值,减小母线变换器输出阻抗,增大输出能力。整个软启动过程中,谐振腔单元电流Ip一直被控制在一个设定的范围内,不会出现电流过冲。当软启动完成时,变换器正常工作中,电流信号Ipri始终小于软启动阈值Vref3,VDD幅值最大,初级开关管V1、V2和同步整流管VSR1、VSR2进入饱和区工作,开关管导通内阻最小,并且不随VDD变化,满足高效导通要求,谐振变换器的输出阻抗基本不变。
综上所述,本发明软启动过程只和预设的初级电流阈值(给定基准Vref3)相关,与输出负载Iout和输出容性负载Cout无关,故能够实现电路参数的自适应需求。本发明简化谐振母线变换器的设计,通过谐振控制方法,提高母线变换器的功率密度和效率,实现高效自适应软启动和故障快速保护,降低硬件成本。
实施例
为了验证本发明方案,进行如下实验。
谐振母线变换器电路连接如图1所示,其输入电压范围240V~360V,采用半桥拓扑结构,母线变换器的初次级电压比例22比3,输入电压为300V时,输出电压为42V;电路谐振单元Cr选择20nF、Lr选择8.6μH,变压器T1初级匝数11匝次级3匝,励磁电感120μF,漏感2.7μH,谐振母线变换器的谐振频率300kHz;外部控制器输出互补的PWM1和PWM2信号至驱动器控制电路106,驱动器控制电路将驱动信号放大送至初级侧开关管V1、V2和同步整流管VSR1和VSR2
谐振母线变换器自适应软启动控制方法,电源软起启动过程中,外部控制器输出互补的PWM1、PWM2信号至驱动器控制单元106,驱动器控制单元将驱动信号放大送至初级侧开关管V1、V2和同步整流管VSR1和VSR2。初级侧电流采样电路107检测输出谐振电容Cr上的电压VCr,通过交直流分压整流电路得到谐振单元电流Ip采样信号I-sample,通过和电路108中设定的空载电流基准信号Vref1的比较放大运算,去除谐振腔空载电流,得到可表征负载电流的电流信号Ipri,同时增加过流保护快速保护电路,当发生负载电流超过阈值的情况,Ipri超过基准Vref2,电路快速产生故障信号Fault。
电流信号Ipri送入105自适应软启动控制电路,该电路由运放N3A、电阻R9、R10、电容C4、C5、晶体管V5、限流电阻R11组成,当电流信号增大超过阈值Vref3(软启动电流阈值)的时候,运放输出端电压信号降低,导致晶体管V5的驱动电压降低,驱动电压的降低直接导致R11、V5、C5组成的受控电压源输出VDD降低,进一步降低驱动控制电路106供电电压VDD;相反,当电流信号Ipri减小低于阈值Vref3的时候,增加驱动产生电路的供电电压VDD。
初次级驱动控制电路106负责将外部控制器送进来的的互补信号PWM1和PWM2放大,并送至初次级开关管。该电路由晶体管V6、V7、V8、V9、驱动变压器T2、T3、隔直电容C6、驱动电阻R12、R13、R14、R15组成,通过驱动变压器T2、T3产生初次级开关管驱动信号SW1、SW2、SR1和SR2。根据开关管的固有特性,在线性放大区间(驱动电压低于饱和驱动电压,高于开启阈值电压),开关管的导通内阻随栅极电压降低而增大,导通内阻随栅极电压增高而减小,如图5所示。当初级电流Ip增加,导致Ipri超过预设软启动阈值Vref3时,驱动控制电路106产生的驱动电压幅值降低,初级开关管V1、V2和同步整流管VSR1、VSR2导通内阻增加,减小流过的电流,宏观上表现为谐振母线变换器总的输出阻抗增加,负载输出电压降低,负载输出电流减小,进而减小初级谐振单元初级电流Ip。当初级电流Ip减小时,导致Ipri低于预设软启动阈值Vref3时,驱动控制电路106产生的驱动电压幅值增高,进一步增加SW1、SW2、SR1和SR2的驱动电压幅值,初级开关管V1、V2和同步整流管VSR1、VSR2导通内阻减小,减小母线变换器输出阻抗,增大输出能力,进而增加初级谐振单元初级电流Ip。
以开关管V1和VSR1为例,电源开机时,即t0时刻,由于开始时VDD电压幅值很高,初始SW1、SR1驱动信号幅值满足开关管高效导通的要求,初级电流信号Ip迅速增大,t1时刻自适应软启动电路开始工作并迫使VDD下降,导致SW1、SR1开关管驱动信号幅值下降,并进一步导致初级电流Ip信号幅值下降。直至t2时刻,初级电流信号Ip下降至设计电流(给定基准Vref3)以下,自适应软启动电路开始工作迫使VDD上升,降低电源输出阻抗,增大Ip。经过多次动态调整,电路进入动态平衡状态,初级谐振单元电流Ip被控制在设计值附近,实现对初级电流的自适应控制。t3时刻,软启动过程结束,变换器正常工作中,初级电流Ip始终小于软启动阈值,VDD幅值满足高效导通要求,提高电源效率。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7)

1.一种谐振母线变换器自适应软启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用于半桥谐振母线变换器的自适应软启动控制,包括谐振腔初级电流采样和快速保护电路(104)、自适应软启动控制电路(105)和驱动控制电路(106),其中:
谐振腔初级电流采样和快速保护电路(104)采集谐振单元的初级电流Ip,并经整流和负载电流分离处理后得到谐振单元电流信号Ipri送给自适应软启动控制电路(105);
自适应软启动控制电路根据电流信号Ipri与设定阈值Vref3比较放大处理后控制受控供电电压源,得到与电流信号相关的电压VDD送入驱动控制电路(106);
驱动控制电路隔离(106)对VDD放大后送至半桥谐振母线变换器初次级开关管,通过VDD的变化调节开关管的驱动电压幅值,进而调节初次级开关管的导通内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谐振母线变换器自适应软启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谐振腔初级电流采样和快速保护电路(104)包括谐振腔电流检测电路(107)、负载电流分离电路(108)和过流保护快速保护电路(109),其中
谐振腔电流检测电路(107)由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和第三整流二极管(V3)组成;负载电流分离电路(108)由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和第一运放(N1A)组成;过流保护快速保护电路(109)由第二运放(N2A)、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三电容(C3)和第四二极管(V4)组成;
谐振单元的初级电流Ip流经谐振电容(Cr),谐振电容(Cr)一端接地,另一端高压端接变压器(T1)的初级,谐振电容(Cr)高压端产生电压信号Vcr;
第一电容(C1)一端接谐振电容(Cr)高压端,另一端通过第一电阻(R1)接第三整流二极管(V3)的中点3脚,第三整流二极管(V3)的K点2脚通过并联第二电阻(R2)和第二电容(C2)接地,第三整流二极管(V3)的A点1脚接地;
第二电阻(R2)端产生的信号I-sample通过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分压送入第一运放(N1A)的正向输入端3脚,第一运放(N1A)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第三电阻(R3)接预设基准Vref1,第六电阻(R6)跨接在第一运放(N1A)的输出端1脚和反相输入端2脚;
第一运放(N1A)输出信号Ipri通过第七电阻(R7)输入第二运放(N2A)的正向输入端3脚,第三电容(C3)并联在正向输入端3脚和地PGND之间;
第二运放(N2A)的反方向输入端2脚接预设基准Vref2,第八电阻(R8)一端接运放供电电源VCC,一端接第二运放(N2A)的输出端1脚,第四二极管(V4)的A点接第二运放(N2A)的输出端,第四二极管(V4)的K点接第二运放(N2A)的正向输入端3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谐振母线变换器自适应软启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串联形成交直流降压电路,第三整流二极管(V3)串联在回路中完成整流功能,将电压信号Vcr通过降压和整流得到低压电流信号I-sample,电流信号I-sample送入负载电流分离电路(108),与基准Vref1比较后得到表征负载电流大小的的电压信号Ipri,Vref1的大小表征谐振单元的空载电流,当电压信号Ipri超过基准信号Vref2时,比较得到过流故障信号Fault,并经二极管V4将故障信号Fault送回值正向输入端,形成故障自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谐振母线变换器自适应软启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自适应软启动控制电路(105)由第三运放(N3A)、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和第五晶体管(V5)组成,其中:
谐振单元电流信号Ipri通过第九电阻(R9)送入第三运放(N3A)的反相输入端2脚,第三运放(N3A)的正向输入端3脚接预设基准Vref3,第十电阻(R10)一端接第三运放(N3A)的反相输入端2脚,另一端接第四电容(C4),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接第三运放(N3A)的输出端1脚,第三运放(N3A)的输出端1脚接第五晶体管(V5)的G极,第五晶体管(V5)的漏极通过第十一电阻(R11)接供电电源VCC,第五晶体管(V5)的源极通过第五电容(C5)接地PGND,第五电容(C5)两端得到电压信号VDD。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谐振母线变换器自适应软启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初次级驱动产生电路(106)由第六晶体管(V6)、第七晶体管(V7)、第八晶体管(V8)、第九晶体管(V9)、第二驱动变压器(T2)、第三驱动变压器(T3)、第六电容(C6)、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三电阻(R13)、第十四电阻(R14)和第十五电阻(R15)组成,其中:
第六晶体管(V6)的集电极接自适应软启动控制电路(105),第六晶体管(V6)的发射极接第七晶体管(V7)的集电极,第七晶体管(V7)的发射极接地,第六晶体管(V6)的基极和第七晶体管(V7)的基极相连,共同接外部控制器送入的信号PWM1;第八晶体管(V8)的集电极接第五晶体管(V5)的源极,第八晶体管(V8)的发射极接第九晶体管(V9)的集电极,第九晶体管(V9)的发射极接地,第八晶体管(V8)的基极和第九晶体管(V9)的基极相连,共同接外部控制器送入的信号PWM2;第六晶体管(V6)的发射极通过第六电容(C6)接到第二驱动变压器(T2)初级1脚,第二驱动变压器(T2)初级2脚接第三驱动变压器(T3)的1脚,第三驱动变压器(T3)的2脚接第八晶体管(V8)的发射极;第二驱动变压器(T2)次级绕组3脚通过第十二电阻(R12)接第一初级开关管(V1)的G极,绕组4脚接第一初级开关管(V1)的S极,驱动第一初级开关管(V1)的开通关断,同样的第二驱动变压器(T2)次级绕组6脚通过第十三电阻(R13)接第二初级开关管(V2)的G极,绕组5脚接第二初级开关管(V2)的S极;第三驱动变压器(T3)次级绕组3脚通过第十四电阻(R14)接第一次级同步整流管(VSR1)的G极,绕组4脚接第一次级同步整流管(VSR1)的S极,第三驱动变压器(T3)次级绕组6脚通过第十五电阻(R15)接第二次级同步整流管(VSR2)的G极,绕组5脚接第二次级同步整流管(VSR2)的S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谐振母线变换器自适应软启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第六晶体管(V6)采用NPN晶体管,第七晶体管(V7)采用PNP晶体管,第八晶体管(V8)采用NPN晶体管,第九晶体管(V9)采用PNP晶体管。
7.一种谐振母线变换器的自适应软启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权利1-6任一项所述的谐振母线变换器自适应软启动控制电路,通过调节初次级开关管的导通内阻改变谐振变换器(100)输出阻抗,在输入电压Vin不变的情况下实现谐振单元初级电流Ip的调节,控制谐振单元的初级电流Ip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保证启动过程中谐振变换器不出现冲击电流,实现电路软启动功能。
CN202211564357.3A 2022-12-07 2022-12-07 一种谐振母线变换器自适应软启动控制电路及方法 Pending CN11581121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64357.3A CN115811219A (zh) 2022-12-07 2022-12-07 一种谐振母线变换器自适应软启动控制电路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64357.3A CN115811219A (zh) 2022-12-07 2022-12-07 一种谐振母线变换器自适应软启动控制电路及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11219A true CN115811219A (zh) 2023-03-17

Family

ID=854851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564357.3A Pending CN115811219A (zh) 2022-12-07 2022-12-07 一种谐振母线变换器自适应软启动控制电路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811219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94698A (zh) * 2023-12-13 2024-01-12 深圳市芯茂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h桥电源电路控制方法、装置、介质
CN117477966A (zh) * 2023-12-22 2024-01-30 江苏巧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谐振变换电路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94698A (zh) * 2023-12-13 2024-01-12 深圳市芯茂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h桥电源电路控制方法、装置、介质
CN117394698B (zh) * 2023-12-13 2024-03-26 深圳市芯茂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h桥电源电路控制方法、装置、介质
CN117477966A (zh) * 2023-12-22 2024-01-30 江苏巧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谐振变换电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56868B2 (en) Controller for a resonant switched-mode power converter
US8908393B2 (en) Soft transi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witching power converters
US8488355B2 (en) Driver for a synchronous rectifier and power converter employing the same
CN115811219A (zh) 一种谐振母线变换器自适应软启动控制电路及方法
US20040047164A1 (en) Isolated drive circuitry used in switch-mode power converters
US6906930B2 (en)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an isolated boost converter
US9991799B2 (en) Switch mode power supplies including primary side clamping circuits controlled based on secondary side signals
US11451152B2 (en) Active clamp circuit with steering network
US11404959B2 (en) DC/DC power converter
TW201135391A (en) Tail current control method of isolated converter and control apparatus thereof
Padiyar et al.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universal input flyback converter
TWI580166B (zh) 交錯式升壓轉換器
US8711588B1 (en) Power supply device
Nagesha et al. Simulation and hardware implementation of 24 watt multiple output Flyback converter
US7548442B2 (en) Power converter with coupled inductor
US9564819B2 (en) Switching power supply circuit
US6239993B1 (en) Circuit associated with a power converter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thereof
Hwu et al. Ultrahigh step-down converter with active clamp
US9287791B2 (en) Switching power-supply device having control circuit controlling switching element to turn on-and-off
KR101721321B1 (ko) 하이브리드 방식 led 전원장치
KR101813778B1 (ko) 하이브리드 방식 led 전원장치
Hwu et al. DC-DC converter with large step-down voltage conversion ratio
CA3062530C (en) Dc/dc power converter
WO2022185404A1 (ja)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および電力供給システム
US20210384836A1 (en) Direct-current voltage conversion circuit and switching power-supply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