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99855A - 一种新型铝端子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铝端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99855A
CN115799855A CN202211129795.7A CN202211129795A CN115799855A CN 115799855 A CN115799855 A CN 115799855A CN 202211129795 A CN202211129795 A CN 202211129795A CN 115799855 A CN115799855 A CN 1157998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luminum
insert
terminal
hole
we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12979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超
苗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chun Jetty Automotive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chun Jetty Automotive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chun Jetty Automotive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chun Jetty Automotive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12979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799855A/zh
Publication of CN1157998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99855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118982 priority patent/WO2024056048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02Soldered or welded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58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 or material of the contacting members
    • H01R4/62Connections between conductors of different materials; Connections between or with aluminium or steel-core aluminium conductors

Landscapes

  • Connections Effected By Soldering, Adhesion, Or Permanent Deformation (AREA)

Abstract

本文公开了一种新型铝端子,所述铝端子电连接铝制线缆和用电装置并起到导通电流的作用,所述铝端子包括连接部和功能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铝制线缆的导电部分连接,所述功能部与所述用电装置连接,所述功能部的材质为铝,所述功能部上设置至少一个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嵌件,所述通孔与所述嵌件之间至少部分通过过渡连接层连接。本文的新型铝端子可以替代目前常见的铜质材料制作成接线端子,在电气连接领域,可以有效解决铜端子和铝线直接接触发生电化学腐蚀的问题,提高接线端子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铝端子
技术领域
本文涉及电气连接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新型铝端子。
背景技术
随着电连接端子的使用量越来越大,铜端子成为了常采用的一种连接线端子,而且,为了实现线缆的轻量化,人们采用铝、铝合金等相对存储量大且相对质量比较轻的导电性材料作为线缆导体材料,但是,由于铜铝之间的电极电位差较大,当铜端子与铝线缆的导体直接连接后,在空气和水的作用下,铜铝之间会产生电化学腐蚀,铝线缆导体易受腐蚀而导致铜铝连接区域的接触电阻增大,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容易引起停电事故,严重时可能会烧毁设备,引起爆炸或火灾,影响电力系统正常运作。
因此,电气连接领域继续一种能够减缓铜铝之间电化学腐蚀,延长电连接结构的使用寿命的新型铝端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减缓铜铝之间电化学腐蚀的新型铝端子,所述铝端子电连接铝制线缆和用电装置并起到导通电流的作用,所述铝端子包括连接部和功能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铝制线缆的导电部分连接,所述功能部与所述用电装置连接;至少所述功能部的材质为铝,所述功能部上设置至少一个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嵌件,所述通孔与所述嵌件之间至少部分通过过渡连接层连接。
可选地,所述过渡连接层为设置在所述嵌件上的镀层。
可选地,所述过渡连接层的成分含有铁、碳、镍、镉、锰、锆、钴、锡、钛、铬、金、银、锌、锡铅合金、银锑合金、钯、钯镍合金、石墨银、石墨烯银和银金锆合金中的一种或多种。
可选地,所述过渡连接层中包含不少于6wt%的铝基固溶体。
可选地,所述过渡连接层中包含不大于46.6wt%的铝基化合物。
可选地,所述嵌件的材质为金属,所述过渡连接层在所述嵌件与所述功能部的至少部分连接面用焊接方式形成的。
可选地,所述焊接方式为激光焊接或搅拌摩擦焊接或压力焊接或超声波焊接或电磁焊接。
可选地,所述嵌件突出于所述功能部表面。
可选地,所述嵌件上设置安装孔。
可选地,所述安装孔与所述通孔轴向重合或平行。
可选地,所述通孔为阶梯孔,所述嵌件外周设置阶梯台,所述阶梯台与所述阶梯孔匹配安装。
可选地,所述嵌件外周设置阶梯台,所述阶梯台较小尺寸一侧与所述通孔匹配安装。
可选地,所述嵌件为两个,两个所述嵌件外周相对设置阶梯台,所述阶梯台较小尺寸一侧分别从所述通孔两侧与所述通孔匹配安装。
可选地,所述嵌件上设置安装螺柱。
可选地,所述安装螺柱与所述通孔轴向重合或平行。
可选地,所述嵌件与所述安装螺柱一体成型。
可选地,所述嵌件径向尺寸大于所述安装螺柱的直径。
可选地,所述过渡连接层横截面形状为三角形、四边形、锥形、抛物线形或半楔形。
可选地,所述过渡连接层横截面沿从所述嵌件到所述功能部方向上,最宽位置的宽度为0.01mm-5mm。
可选地,所述连接部和所述功能部一体成型。
可选地,所述连接部为平板状结构或筒状结构或U型开口结构或V型开口结构。
可选地,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铝制线缆的导电部分采用压接或焊接或粘接或铆接的方式连接。
可选地,所述铝制线缆的导电部分为实心铝导体,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实心铝导体一体成型。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利用本文的新型铝端子替代目前常见的铜质材料制作成接线端子,在电气连接领域,可以降低端子成本,减轻端子的重量,并且能够有效解决铜端子和铝线直接接触发生电化学腐蚀的问题,提高接线端子的使用寿命。
在铝基材的基础上增加了金属材质的嵌件,并且由嵌件与用电装置连接,既能解决铝基材材质较软,容易变形的问题,又能减缓铝基材与用电装置之间的电化学腐蚀,延长铝端子的使用寿命。
在嵌件与铝基材之间设置过渡连接层,过渡连接层材质选用电势在铜铝之间的材料,可以有效的减缓铜铝之间的电化学腐蚀,在电气连接领域,可以有效解决嵌件和铝基材直接接触发生电化学腐蚀的问题,提高铝端子的使用寿命。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文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为本发明第一种实施方式的铝端子的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第二种实施方式的铝端子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三种实施方式的铝端子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第四种实施方式的铝端子的剖视图。
图中标示如下:
1、连接部;2、功能部;21、嵌件;22、过渡连接层;3、通孔;41、线芯;42、绝缘层。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本文提供一种新型铝端子,所述铝端子电连接铝制线缆和用电装置并起到导通电流的作用,所述铝端子包括连接部1和功能部2,所述连接部1 与所述铝制线缆的导电部分连接,所述功能部2与所述用电装置连接,所述功能部2的材质为铝或铝合金,所述功能部2上设置至少一个通孔3,所述通孔3内设置嵌件21,所述通孔3与所述嵌件21之间至少部分通过过渡连接层22连接。
根据本文的新型铝端子,如图1-图4所示,包括连接部1和材质为铝或铝合金的功能部2,分别将连接部1连接铝制线缆的导电部分,功能部2 连接用电装置,并在功能部2上设置至少一个通孔3,通孔3内设置嵌件 21,所述通孔3与所述嵌件21之间至少部分通过过渡连接层22连接。利用本文的新型铝端子替代目前常见的铜质材料制作成接线端子,在电气连接领域,可以降低端子成本,减轻端子的重量,可以有效解决铜端子和铝线直接接触发生电化学腐蚀的问题,提高接线端子的使用寿命。
在铝基材的基础上增加了金属材质的嵌件,并且由嵌件21与用电装置连接,既能解决铝基材材质较软,容易变形的问题,又能减缓铝基材与用电装置之间的电化学腐蚀,延长铝端子的使用寿命。
在嵌件21与铝基材之间设置过渡连接层22,过渡连接层22材质选用电势在铜铝之间的材料,可以有效的减缓铜铝之间的电化学腐蚀,在电气连接领域,可以有效解决嵌件21和铝基材直接接触发生电化学腐蚀的问题,提高铝端子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渡连接层22为设置在所述嵌件21上的镀层。过渡连接层22设置为嵌件21上的镀层可以提高铝端子的耐腐蚀性,同时过渡连接层22材质选用电势在铜铝之间的材料,可以有效的减缓铜铝之间的电化学腐蚀,在电气连接领域,可以有效解决嵌件21和铝基材直接接触发生电化学腐蚀的问题,提高铝端子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渡连接层22的成分为铁、碳、镍、镉、锰、锆、钴、锡、钛、铬、金、银、锌、锡铅合金、银锑合金、钯、钯镍合金、石墨银、石墨烯银和银金锆合金中的一种。为了论证不同镀层材质对端子耐腐蚀性的影响,发明人使用相同规格、材质及其所在位置镀层材质不同的铝端子样件放到盐雾喷淋试验箱内,对铝端子样件的各个位置喷淋盐雾,每隔20小时取出清洗观察表面腐蚀情况,即为一个周期,直到铝端子样件表面腐蚀面积大于总面积的10%时,停止测试,并记录当时的周期数。在本实施例中,周期数小于80次认为不合格。
表1:不同过渡连接层材质对铝端子耐腐蚀性的影响
Figure RE-GDA0004040598660000051
从上表1可以看出,当选用过渡连接层22材质为金、银、银锑合金、钯、钯镍合金、石墨银、石墨烯银和银金锆合金时,实验结果超过标准值较多,性能比较稳定。当选用过渡连接层22材质为镍、锡、锡铅合金、锌时,实验结果也是能够符合要求的,因此,发明人选择过渡连接层22材质含有铁、碳、金、银、镍、锡、锡铅合金、锌、银锑合金、钯、钯镍合金、石墨银、石墨烯银和银金锆合金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渡连接层22中包含不少于6wt%的铝基固溶体。在纯铝中加入合金元素,形成铝基固溶体,导致晶格畸变,阻碍位错运动,起到固溶体强化作用,提高铝基固溶体的强度,根据合金化的一般规律,当形成无限大固溶体或高浓度固溶体合金时,不仅具有较高的强度,而且具有良好的塑性和良好的压力加工性能。铝-铜、铝-镁、铝-硅、铝-锌、铝-锰等二元合金一般能形成有限的固溶体,具有很高的极限溶解性,固溶强化效果好。另外,嵌件21与功能部2的材料之间的较高的电势差会被铝基固溶体间隔开,过渡连接层22中铝基固溶体的含量越高,过渡连接层 22的电势越趋近与嵌件21与功能部2的材料电势之间,从而能够降低嵌件21与功能部2之间的电势差,减缓嵌件21与功能部2之间的电化学腐蚀。
为了论证不同含量铝基固溶体的过渡连接层22对嵌件21和功能部2 之间拉拔力和电压降的影响,发明人经过多次试验,考察了不同含量铝基固溶体的过渡连接层22的嵌件21和功能部2之间的拉拔力和电压降,结果参见表3。
表3铝基固溶体在过渡连接层22中的占比对嵌件21和功能部2之间拉拔力和电压降的影响
Figure RE-GDA0004040598660000061
从上表3可以看出,当过渡连接层22包含的铝基固溶体小于6wt%时,嵌件21和功能部2之间的拉拔力逐步降低,嵌件21和功能部2之间的电压降逐步上升,无法满足铜铝复合端子的力学性能和电气性能要求。随着过渡连接层22包含的铜铝固溶体占比逐渐增多,铝端子的力学性能和电气性能逐渐增强,因此过渡连接层22包含不少于6wt%的铝基固溶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渡连接层22中包含不大于46.6wt%的铝基化合物。如果添加到铝中的合金元素的量超过极限溶解度,则当加热固溶处理时,出现不能溶解在固溶体中的第二相的一部分,其被称为过剩相。在铝合金中,这些过量通常是硬且脆的金属间化合物。它们阻碍了合金中的位错运动并强化了合金,这被称为过相强化。此时过渡连接层22的脆性增加,不利于嵌件21与功能部2之间的力学性能。另外,过渡连接层22中金属间化合物的含量越多,由于金属间化合物的导电性较差,嵌件21与功能部2之间的电阻就越大,从而降低了嵌件21与功能部2之间的电学性能。
为了论证不同含量铝基化合物的过渡连接层22对嵌件21和功能部2 之间拉拔力和电压降的影响,发明人经过多次试验,考察了不同含量铝基化合物的过渡连接层22的嵌件21和功能部2之间的拉拔力和电压降,结果参见表4。
表4铝基化合物在过渡连接层22中的占比对嵌件21和功能部2之间拉拔力和电压降的影响
Figure RE-GDA0004040598660000071
从上表4可以看出,当过渡连接层22中的铝基化合物的总重量占比从 1%逐步增加时,由于铝基化合物的脆性大,电阻率高,因此嵌件21与功能部2之间的拉拔力会逐步减小,电压降会逐步增大。经过大量实验发现,当铜铝混合物中的铜铝化合物的总重量占比在46.6%时,铝端子初始的机械性能和电气性能都能满足要求,当过渡连接层22中的铝基化合物的总重量占比增加时,铝端子机械性能和电气性能都达不到标准要求值,并且性能会越来越低,因此,发明人设定过渡连接层22中的铝基化合物的总重量占比不超过46.6%。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嵌件21的材质为金属,所述过渡连接层22在所述嵌件21与所述功能部2的至少部分连接面用焊接方式形成。嵌件21 的材质可以选择铁、铜、金、银、镍、锡、锡铅合金、锌、银锑合金、钯、钯镍合金、石墨银、石墨烯银和银金锆合金中的一种或其合金,能够增加铝端子的导电性能,并且增强铝端子的硬度,与用电装置连接实现更好的电学性能和机械性能。利用焊接的形式将嵌件21与所述功能部2的至少部分连接面焊接后会形成过渡连接层22。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焊接方式为激光焊接或搅拌摩擦焊接或压力焊接或超声波焊接或电磁焊接。
激光焊接是利用高能量密度的激光束作为热源的一种高效精密焊接方法。
搅拌摩擦焊是指利用高速旋转的焊具与工件摩擦产生的热量使被焊材料局部熔化,当焊具沿着焊接界面向前移动时,被塑性化的材料在焊具的转动摩擦力作用下由焊具的前部流向后部,并在焊具的挤压下形成致密的固相焊缝。
压力焊是对焊件施加压力,使接合面紧密地接触产生一定的塑性变形而完成焊接的方法。
超声波焊接方式,是利用高频振动波传递到两个需焊接的物体表面,在加压的情况下,使两个物体表面相互摩擦而形成分子层之间的熔合。
电磁焊接方式,是两个被焊工件在强脉冲磁场作用下,产生瞬间高速碰撞,材料表层在很高的压力波作用下,使两种材料的原子在原子间距离内相遇,从而在界面上形成稳定的冶金结合。是固态冷焊的一种,可以将属性相似或不相似的传导金属焊接在一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嵌件21突出于所述功能部2表面。如图2-图4 所示,嵌件21突出于功能部2的表面,可以保证在利用螺栓固定功能部2 时螺栓不与功能部2表面接触,防止螺栓与功能部2表面发生电化学反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嵌件21上设置安装孔。如图2-图4所示,在通孔3内设置嵌件21,通过螺栓固定时将嵌件21和功能部2一同固定,因此,需要在嵌件21上设置安装孔,保证可以利用螺栓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孔与所述通孔3轴向重合或平行。如图2 所示,在一些使用场景中,利用螺栓通过通孔3将功能部2与用电装置连接,嵌件21上的安装孔需要与通孔3轴向重合或平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孔3为阶梯孔,所述嵌件21外周设置阶梯台,所述阶梯台与所述阶梯孔匹配安装。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嵌件21与功能部 2表面平齐时,在嵌件21外周设置阶梯台,如图2-图3所示,对应的将通孔3设置为阶梯孔,保证嵌件21端部的横截面积大于其他部分的横截面积,可以保证端部与功能部2表面平齐,使功能部2不与螺栓接触,并能节约嵌件21的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嵌件21为两个,两个所述嵌件21外周相对设置阶梯台,所述阶梯台较小尺寸一侧分别从所述通孔3两侧与所述通孔3 匹配安装。如图4所示,上下两个嵌件21在通孔3内相对设置,阶梯台尺寸较小一侧分别从通孔3的两侧与通孔3匹配安装,两个嵌件21的设置可以保证功能部2从通孔3的两个方向均能安装螺栓,功能部2上下表面均不会与螺栓的端部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嵌件21上设置安装螺柱。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嵌件21上设置安装螺柱,便于直接将铜铝端子与用电装置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螺柱与所述通孔3轴向重合或平行。通过安装螺柱将铜铝端子与用电装置连接,需要保证安装螺柱与通孔3轴向重合或平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嵌件21与所述安装螺柱一体成型。将安装螺柱与嵌件21一体成型构造,加工便捷,还可以保证在铜铝端子安装过程中安装螺柱不易丢失,直接与用电装置连接简化安装步骤。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嵌件21径向尺寸大于所述安装螺柱的直径。由于安装螺柱需要伸入嵌件21中将嵌件21和功能部2一同与用电装置连接,因此设置嵌件21径向尺寸大于安装螺柱的直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渡连接层22横截面形状为三角形、四边形、锥形、抛物线形或半楔形。如图1-图4所示,过渡连接层22的横截面为三角形。过渡连接层22由于不同的焊接方式,可以形成不同形状的横截面,也就是焊缝,合理的设置焊缝的形状,可以增加连接部1与功能部2的连接强度和导电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渡连接层22横截面沿从所述嵌件21连接部 1到所述功能部2方向上,最宽位置的宽度为0.01mm-5mm。为保证过渡连接层22可以将嵌件21和通孔3连接,过渡连接层22最宽的位置宽度不能小于0.01mm,过窄的过渡连接层22可能导致连接部1和功能部2之间的连接强度不高,导致嵌件21在使用过程中与功能部2脱离;同时,经过发明人反复试验验证得出,过大的过渡连接层22并不会增加连接部1和功能部2之间的连接强度,反而为了形成过大的过渡连接层22,需要更大的焊接能量,会使过渡连接层22中产生较多的铜铝化合物,从而影响铝端子的导电性能,因此,过渡连接层22最宽位置的宽度不得大于5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1和所述功能部2一体成型。连接部1 和功能部2一体成型,可以节省加工步骤,提高端子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1为平板状结构或筒状结构或U型开口结构或V型开口结构。如图1和图4所示,分别为U型开口结构和筒状结构的连接部1,将连接部1设计成不同形状,使铝端子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采用不同的连接方式连接铝制线缆,还优化了电气产品工艺结构,减少加工时间,降低了生产运行成本。
连接部1为平板状结构时,其一般采用焊接或者采用导电胶的方式连接所述铝制线缆,由于所述连接部1与所述铝制线缆的连接区域的体积较小,适用于安装空间较小的情形。
或者,连接部1为筒状结构时,将铝制线缆插入筒中,然后采用压接或焊接或者涂导电胶的方式将铝制线缆和连接部1连接在一起,连接稳固,接触面积大,电气接头的导电性能和力学性能较好,而且是封闭结构,不会因安装环境的恶劣造成连接部1开裂或破损,大大降低了连接部1与铝制线缆松脱的几率,提高了连接的可靠度以及使用寿命。
或者,连接部1为U型开口状结构或V型开口状结构时,一般采用卷曲压接的方式连接所述铝制线缆,即所述连接部1的U形或V形两边卷曲翻转对接压入到所述铝导线的导电部分,由于所述连接部1压接铝制线缆比较紧密,其与所述铝制线缆的接触面积大,导电性较好,力学性能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1与所述铝制线缆的导电部分采用压接或焊接或粘接的方式连接。如图1所示,连接部1为筒状结构,铝制线缆包括导电部分的线芯41和绝缘层42,连接部1与铝制线缆连接时,将铝制线缆一端的绝缘层42剥除露出线芯41,将线芯41安装在连接部1内,再通过压接或焊接或粘接的方式固定。
压接方式,压接是将连接部1与铝制线缆的导电部分装配后,使用压接机,将两者冲压为一体的生产工艺。压接的优点是量产性,通过采用自动压接机能够迅速大量的制造稳定品质的产品。
焊接方式,焊接方式包括电阻焊接、摩擦焊接、超声波焊接、弧焊、激光焊接、电子束焊接、压力扩散焊接、磁感应焊接的一种或几种。
粘接方式,连接部1与铝制电缆的导电部分接触面为粘贴层,粘贴层为导热材料制作的带有粘性的材料,通过粘贴层将连接部1与铝制电缆的导电部分粘接在一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铝制线缆的导电部分为实心铝导体,所述连接部1与所述实心铝导体一体成型。在一些使用场景中,铝制线缆的导电部分为实心铝导体,此时,连接部1与实心铝导体一体成型,简化加工和安装步骤,并能省去连接部1与铝制线缆的连接工序,提高连接强度。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23)

1.一种新型铝端子,所述铝端子电连接铝制线缆和用电装置并起到导通电流的作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铝端子包括连接部和功能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铝制线缆的导电部分连接,所述功能部与所述用电装置连接;至少所述功能部的材质为铝,所述功能部上设置至少一个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嵌件,所述通孔与所述嵌件之间至少部分通过过渡连接层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铝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连接层为设置在所述嵌件上的镀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铝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连接层的成分含有铁、碳、镍、镉、锰、锆、钴、锡、钛、铬、金、银、锌、锡铅合金、银锑合金、钯、钯镍合金、石墨银、石墨烯银和银金锆合金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铝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连接层中包含不小于6wt%的铝基固溶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铝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连接层中包含不大于46.6wt%的铝基化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铝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嵌件的材质为金属,所述过渡连接层在所述嵌件与所述功能部的至少部分连接面用焊接方式形成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铝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方式为激光焊接或搅拌摩擦焊接或压力焊接或超声波焊接或电磁焊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铝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嵌件突出于所述功能部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铝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嵌件上设置安装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新型铝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与所述通孔轴向重合或平行。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铝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为阶梯孔,所述嵌件外周设置阶梯台,所述阶梯台与所述阶梯孔匹配安装。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铝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嵌件外周设置阶梯台,所述阶梯台较小尺寸一侧与所述通孔匹配安装。
1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铝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嵌件为两个,两个所述嵌件外周相对设置阶梯台,所述阶梯台较小尺寸一侧分别从所述通孔两侧与所述通孔匹配安装。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铝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嵌件上设置安装螺柱。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新型铝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螺柱与所述通孔轴向重合或平行。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新型铝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嵌件与所述安装螺柱一体成型。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新型铝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嵌件径向尺寸大于所述安装螺柱的直径。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铝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连接层横截面形状为三角形、四边形、锥形、抛物线形或半楔形。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铝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连接层横截面沿从所述嵌件到所述功能部方向上,最宽位置的宽度为0.01mm-5mm。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铝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和所述功能部一体成型。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铝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为平板状结构或筒状结构或U型开口结构或V型开口结构。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铝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铝制线缆的导电部分采用压接或焊接或粘接或铆接的方式连接。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铝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制线缆的导电部分为实心铝导体,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实心铝导体一体成型。
CN202211129795.7A 2022-09-16 2022-09-16 一种新型铝端子 Pending CN11579985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29795.7A CN115799855A (zh) 2022-09-16 2022-09-16 一种新型铝端子
PCT/CN2023/118982 WO2024056048A1 (zh) 2022-09-16 2023-09-15 一种新型铝端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29795.7A CN115799855A (zh) 2022-09-16 2022-09-16 一种新型铝端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99855A true CN115799855A (zh) 2023-03-14

Family

ID=854319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29795.7A Pending CN115799855A (zh) 2022-09-16 2022-09-16 一种新型铝端子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799855A (zh)
WO (1) WO2024056048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56048A1 (zh) * 2022-09-16 2024-03-21 长春捷翼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铝端子
WO2024056069A1 (zh) * 2022-09-16 2024-03-21 长春捷翼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铝端子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42850B (zh) * 2016-04-15 2018-07-20 河北欣意电缆有限公司 一种高性能铝合金电缆连接端子
EP3719932B1 (de) * 2019-04-05 2022-10-05 Intercable Automotive Solutions GmbH Stromverbinder, herstellungsverfahren und elektrische verbindungsanordnung
CN110098500A (zh) * 2019-04-25 2019-08-06 吉林省中赢高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导线连接端子及其制备方法
CN110224240A (zh) * 2019-04-25 2019-09-10 吉林省中赢高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铝线端子
CN211858195U (zh) * 2020-04-01 2020-11-03 吉林省中赢高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能传输铝件
CN115799855A (zh) * 2022-09-16 2023-03-14 长春捷翼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铝端子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56048A1 (zh) * 2022-09-16 2024-03-21 长春捷翼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铝端子
WO2024056069A1 (zh) * 2022-09-16 2024-03-21 长春捷翼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铝端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56048A1 (zh) 2024-03-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799855A (zh) 一种新型铝端子
US11355871B2 (en) Joint of copper terminal and aluminium conductor and ultrasonic welding method hereof
CN106063039B (zh) 端子及该端子的铝电线连接构造
TW571488B (en)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US20230112646A1 (en) Copper-aluminum composite electric energy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processing method therefor
WO2023024971A1 (zh) 一种电能传输转接机构、充电插座和机动车辆
CN115528441A (zh) 一种新型铝端子
WO2021197414A1 (zh) 一种电能传输接头及其制备方法
WO2024056046A1 (zh) 一种新型铜铝复合端子
CN217823618U (zh) 一种电能传输总成及车辆
JP2003338350A (ja) 端子接続方法及び端子接続構造
WO2024056047A1 (zh) 一种新型铜铝复合端子
WO2024056071A1 (zh) 一种新型铜铝电连接装置
CN218569243U (zh) 一种新型铝端子
WO2024056069A1 (zh) 一种新型铝端子
CN101034739B (zh) 蓄电池用导电连接体及蓄电池
WO2023174279A1 (zh) 一种电能传输总成及车辆
WO2023174248A1 (zh) 一种连接器总成及一种车辆
CN216251492U (zh) 一种电能传输转接机构、充电插座和机动车辆
CN211507944U (zh) 一种电能传输接头
CN218569274U (zh) 一种新型铝端子
CN105552288B (zh) 动力电池组的组合连接结构
CN211980234U (zh) 一种铜铝复合电能传输系统
CN114709667A (zh) 一种连接器柔性连接结构及一种车辆
CN116191060B (zh) 一种电连接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No. 957, Shunda Road, Gaoxin District, Changchun City, Jilin Province, 130000

Applicant after: Changchun Jieyi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First floor, No. 957, Shunda Road, High tech Zone, Changchun City, 130000 Jilin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CHANGCHUN JIEYI AUTO PARTS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