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93309A - 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93309A
CN115793309A CN202211565325.5A CN202211565325A CN115793309A CN 115793309 A CN115793309 A CN 115793309A CN 202211565325 A CN202211565325 A CN 202211565325A CN 115793309 A CN115793309 A CN 1157933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op electrode
switch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uch
signal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56532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亚婷
郑胜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 Op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57933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9330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6Details of scanning methods, e.g. sampling time, grouping of sub areas or time sharing with display driv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3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single layer of sensing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06Arrays of individually energised antenna units similarly polarised and spaced apart
    • H01Q21/061Two dimensional planar array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2Electrode mesh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electrode for touch sensing is formed of a mesh of very fine, normally metallic, interconnected lines that are almost invisible to see. This provides a quite large but transparent electrode surface, without need for ITO or similar transparent conductive material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Abstract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包括基板、多个触控天线单元以及多个切换电路。触控天线单元阵列于基板之上,其中各触控天线单元包括第一环路电极。第一环路电极完全位于显示装置的显示区中,且具有第一端与第二端。各切换电路电性连接至对应的触控天线单元中的第一环路电极的第一端与第二端。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进步与发展,传统只具备显示影像功能的显示产品已经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因此,为了提升产品的竞争力,许多厂商尝试着增加产品的附加功能。举例来说,在现有的手机中,常附加有触控功能、指纹识别功能、人脸识别功能、无线交易支付功能……等功能,这些功能提供了消费者更便利的生活模式。在这些附加功能中,无线交易支付功能为近年来最被广为关注的功能之一,消费者只需要随身携带一只具有近距离无线通信(Near-field communication,NFC)功能的手机便可随心所欲地在多处商店完成消费购物的体验,大大提高消费者便利性。一般而言,在同时具备近距离无线通功能与触控功能的手机中,会将天线贴在触控装置外,然而,天线所产生的涡电流效应会干扰触控装置内的触控信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以及其驱动方法。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将天线与触控装置整合在一起,除了能改善天线与触控装置彼此干扰的问题之外,还能减少生产成本。
本发明的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基板、多个触控天线单元以及多个切换电路。触控天线单元阵列于基板之上,其中各触控天线单元包括第一环路电极。第一环路电极完全位于显示装置的显示区中,且具有第一端与第二端。各切换电路电性连接至对应的触控天线单元中的第一环路电极的第一端与第二端。
本发明的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基板、多个触控天线单元以及多个切换电路。触控天线单元阵列于基板之上。各触控天线单元包括第一环路电极以及第二环路电极。第一环路电极完全位于显示装置的显示区中,且具有第一端与第二端。第一环路电极环绕第二环路电极,且第二环路电极具有第三端与第四端。各切换电路电性连接至对应的触控天线单元中的第一环路电极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以及第二环路电极的第三端与第四端。各触控天线单元包括触控模式以及天线模式。将其中一个触控天线单元以及对应的切换电路切换至触控模式,将其中另一个触控天线单元以及另一个对应的切换电路切换至天线模式。
附图说明
图1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2A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触控装置的俯视图。
图2B是沿着图2A的线A-A’的剖面示意图。
图3A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触控天线单元以及切换电路在触控模式下的示意图。
图3B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触控天线单元以及切换电路在天线模式下的示意图。
图3C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触控天线单元以及切换电路在间隔模式下的示意图。
图4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切换电路的信号波形图。
图5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第二信号线、第四信号线以及第六信号线的信号波形图。
图6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触控装置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显示装置
10,10a:触控装置
20:显示面板
30:背光模块
100:基板
110,110a,110b,110c,110d,110e,110f:触控天线单元
112:第一环路电极
112a:第一端
112b:第二端
114:第二环路电极
114a:第三端
114b:第四端
116:第三环路电极
116a:第五端
116b:第六端
200:像素阵列基板
202:第一基板
204:主动元件层
206:第一偏振片
210:滤光元件基板
212:第二基板
214:第二偏振片
230:液晶
240:封胶
A-A’:线
BA:边框区
C1,C2,C3,C4,C5,C6:切换电路
DA:显示区
DE:虚设电极
M:金属网结构
PX:像素
SL1:第一信号线
SL2:第二信号线
SL3:第三信号线
SL4:第四信号线
SL5:第五信号线
SL6:第六信号线
SW1:第一开关
SW2:第二开关
SW3:第三开关
SW4:第四开关
SW5:第五开关
SW6:第六开关
SW7:第七开关
SW8:第八开关
SW9:第九开关
SW10:第十开关
SW11第十一开关
SW12:第十二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请参考图1,显示装置1包括触控装置10以及显示面板20。在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20为液晶显示面板,且显示装置1还包括背光模块30,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显示面板20为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微型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反射式液晶显示面板或其他合适的显示面板,且背光模块30可以被省略。
触控装置10包括基板100以及位于基板100之上的多个触控天线单元110。在图1中,简单的以矩形示意多个触控天线单元110,而触控天线单元110的结构请参考后续的附图与相关说明。在一些实施例中,基板100的材质可为玻璃、石英、有机聚合物或其他可适用的材料。
显示面板20包括像素阵列基板200、滤光元件基板210、液晶230以及封胶240。像素阵列基板200包括第一基板202、主动元件层204以及第一偏振片206。主动元件层204以及第一偏振片206分别位于第一基板202的两侧。滤光元件基板210包括第二基板212、第二偏振片214以及滤光元件(未绘出)。第二偏振片214以及滤光元件分别位于第二基板212的两侧。液晶230位于像素阵列基板200以及滤光元件基板210之间,且封胶240环绕液晶230。
在本实施例中,触控装置10为外贴式(out-cell)的触控装置,且触控装置10的基板100通过粘着层(未绘出)而贴于显示面板20上。在其他实施例中,触控装置是外嵌式(on-cell)的触控装置或内嵌式(in-cell)的触控装置,此时触控天线单元110可以直接形成于显示面板20上或显示面板20中,且基板100可以被省略。换句话说,在其他实施例中,触控天线单元形成于像素阵列基板200上或滤光元件基板210上。
在本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包括显示区DA以及边框区BA。举例来说,封胶240内侧的区域为显示区DA,而封胶240外侧的区域则为边框区BA。多个像素PX设置于显示区DA中。触控天线单元110也位于设置于显示区DA中,且每个触控天线单元110重叠于多个像素PX。
图2A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触控装置的俯视图。图2B是沿着图2A的线A-A’的剖面示意图。在此必须说明的是,图2A和图2B的实施例沿用图1的实施例的元件标号与部分内容,其中采用相同或近似的标号来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并且省略了相同技术内容的说明。关于省略部分的说明可参考前述实施例,在此不赘述。
请参考图2A与图2B,触控装置10包括基板100以及位于基板100之上的触控天线单元110a、110b、110c。在一些实施例中,触控装置10还包括虚设电极DE。
触控天线单元110a、110b、110c阵列于基板100之上,其中触控天线单元110b位于触控天线单元110a与触控天线单元110c之间。
触控天线单元110a、110b、110c各自包括第一环路电极112、第二环路电极114以及第三环路电极116。第一环路电极112、第二环路电极114以及第三环路电极116皆完全位于显示装置的显示区(请参考图1)中。第一环路电极112环绕第二环路电极114,且第二环路电极114环绕第三环路电极11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环路电极112、第二环路电极114以及第三环路电极116各自重叠于显示区中的多个像素(请参考图1)。
虚设电极DE位于第一环路电极112与第二环路电极114之间、第二环路电极114与第三环路电极116之间、第三环路电极116中间以及相邻的触控天线单元110a、110b、110c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虚设电极DE至少部分位于显示装置的显示区(请参考图1)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环路电极112、第二环路电极114、第三环路电极116与虚设电极DE为彼此分离的金属网。举例来说,通过于金属网结构M上定义出多条分割道,以获得彼此分离的第一环路电极112、第二环路电极114、第三环路电极116与虚设电极DE。在图2A中,金属网结构M上较粗的线条即为用于分隔第一环路电极112、第二环路电极114、第三环路电极116与虚设电极DE的分割道。须注意的是图2A中的金属网结构M仅是用于示意,金属网结构M的网格大小以及线宽可以视实际需求而进行调整。
各切换电路C1、C2、C3电性连接至对应的触控天线单元110a、110b、110c。在本实施例中,切换电路C1、C2、C3分别电性连接至触控天线单元110a、110b、110c。每个切换电路C1、C2、C3电性连接至对应的第一环路电极112的第一端112a与第二端112b、对应的第二环路电极114的第三端114a与第四端114b以及对应的第三环路电极116的第五端116a与第六端116b。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环路电极112的第一端112a与第二端112b、第二环路电极114的第三端114a与第四端114b以及第三环路电极116的第五端116a与第六端116b皆位于同一侧(图2A中金属网结构M的下侧),因此,可以减少触控天线单元110a、110b、110c与切换电路C1、C2、C3之间的布线空间,以得到窄边框的优点。
在本实施例中,切换电路C1、C2、C3位于显示装置的边框区(请参考图1)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切换电路C1、C2、C3可以直接形成于基板100上。在其他实施例中,切换电路C1、C2、C3设置于外接至基板100的芯片(未绘出)或电路板(未绘出)中。
在本实施例中,切换电路C1、C2、C3可以将触控天线单元110a、110b、110c各自独立地在触控模式(请参考图3A)、天线模式(请参考图3B)以及间隔模式(请参考图3C)之间进行切换。切换电路C1、C2、C3具有类似的电路结构,图3A至图3C以触控天线单元110a以及切换电路C1为例说明触控天线单元以及切换电路的各种模式。关于切换电路C2、C3以及触控天线单元110b、110c的各种模式可以参考图3A至图3C的切换电路C1以及触控天线单元110a,于此不再赘述。
图3A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触控天线单元以及切换电路在触控模式下的示意图。在图3A中,切换电路C1中包括第一开关SW1至第十二开关SW12,且切换电路C1电性连接至第一信号线SL1、第二信号线SL2、第三信号线SL3、第四信号线SL4、第五信号线SL5以及第六信号线SL6。在附图中开启状态(On state)的开关以斜线图案标示,其可供电流通过;在附图中未以斜线图案标示的开关则为关闭状态(Off state),其不能供电流通过。
第一信号线SL1电性连接至第一环路电极112的第一端112a。
第一开关SW1的一端以及第三开关SW3的一端电性连接至对应的第一环路电极112的第二端112b,且第一开关SW1的另一端电性连接至第二信号线SL2。
第四开关SW4的一端以及第六开关SW6的一端电性连接至对应的第二环路电极114的第四端114b。
第三开关SW3的另一端电性连接至第二开关SW2的一端、第五开关SW5的一端以及第四开关SW4的另一端,且第二开关SW2的另一端电性连接至第四信号线SL4。
第六信号线SL6电性连接至第三环路电极116的第六端116b。
第五开关SW5的另一端电性连接至第七开关SW7的一端。第六开关SW6的另一端电性连接至第八开关SW8的一端
第八开关SW8的另一端以及第十开关SW10的一端电性连接至对应的第三环路电极116的第五端116a。
第十开关SW10的另一端电性连接至第九开关SW9的一端、第十一开关SW11的一端以及第七开关SW7的另一端,且第九开关SW9的另一端电性连接至第五信号线SL5。
第十一开关SW11的另一端以及第十二开关SW12的一端电性连接至对应的第二环路电极114的第三端114a,且第十二开关SW12的另一端电性连接至第三信号线SL3。
在触控模式下,将第一开关SW1、第二开关SW2、第四开关SW4、第九开关SW9、第十开关SW10以及第十二开关SW12切换至开启状态,并将第三开关SW3、第五开关SW5、第六开关SW6、第七开关SW7、第八开关SW8以及第十一开关SW11切换至关闭状态。
在触控模式下,第一环路电极112的第一端112a通过对应的切换电路C1而电性连接至第一信号线SL1。第一环路电极112的第二端112b通过对应的切换电路C1而电性连接至第二信号线SL2。第一信号线SL1通过切换电路C1以及第一环路电极112而电性连接至第二信号线SL2。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触控模式下,第一信号线SL1及第二信号线SL2适用于传递及/或接收触控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触控模式下,第二信号线SL2电性连接至工作电压,而第一信号线SL1电性连接至接地电压。
在触控模式下,第二环路电极114的第三端114a通过对应的切换电路C1而电性连接至第三信号线SL3。第二环路电极114的第四端114b通过对应的切换电路C1而电性连接至第四信号线SL4。第三信号线SL3通过切换电路C1以及第二环路电极114而电性连接至第四信号线SL4。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触控模式下,第三信号线SL3及第四信号线SL4适用于传递及/或接收触控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触控模式下,第四信号线SL4电性连接至工作电压,而第三信号线SL3电性连接至接地电压。
在触控模式下,第三环路电极116的第五端116a通过对应的切换电路C1而电性连接至第五信号线SL5,且第三环路电极116的第六端116b通过对应的切换电路C1而电性连接至第六信号线SL6。第五信号线SL5通过切换电路C1以及第三环路电极116而电性连接至第六信号线SL6。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触控模式下,第五信号线SL5及第六信号线SL6适用于传递及/或接收触控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触控模式下,第六信号线SL6电性连接至工作电压,而第五信号线SL5电性连接至接地电压。
在触控模式下,第一环路电极112、第二环路电极114以及第三环路电极116可以作为独立且互相分离的触控电极。举例来说,第一环路电极112、第二环路电极114以及第三环路电极116皆可作为自容性触控装置的触控电极。
图3B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触控天线单元以及切换电路在天线模式下的示意图。
在天线模式下,将第三开关SW3、第五开关SW5、第六开关SW6、第七开关SW7、第八开关SW8以及第十一开关SW11切换至开启状态,并将第一开关SW1、第二开关SW2、第四开关SW4、第九开关SW9、第十开关SW10以及第十二开关SW12切换至关闭状态。
在天线模式下,第一环路电极112的第一端112a通过对应的切换电路C1而电性连接至第一信号线SL1。第一环路电极112的第二端112b通过对应的切换电路C1而电性连接至第二环路电极114的第三端114a。第二环路电极114的第四端114b通过对应的切换电路C1而电性连接至第三环路电极116的第五端116a,且第三环路电极116的第六端116b通过对应的切换电路C1而电性连接至第六信号线SL6。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天线模式下,第一信号线SL1及第六信号线SL6适用于传递及/或接收天线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天线模式下,第六信号线SL6与第一信号线SL1电性会电性连接至工作电压,并以交流模式进行操作。
在天线模式下,第二信号线SL2、第三信号线SL3、第四信号线SL4以及第五信号线SL5不直接电性耦合至触控天线单元110a。在天线模式下,第一环路电极112、第二环路电极114以及第三环路电极116可以作为彼此电性相连的天线。举例来说,第一环路电极112、第二环路电极114以及第三环路电极116可以作为近距离无线通信(Near-fieldcommunication,NFC)天线,且能提供高频信号。
图3C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触控天线单元以及切换电路在间隔模式下的示意图。
在间隔模式下,第一环路电极112、第二环路电极114以及第三环路电极116为浮置或电性连接至接地电压。举例来说,在图3C中,将第一开关SW1至第十二开关SW12皆切换至关闭状态。在间隔模式下,第一环路电极112、第二环路电极114以及第三环路电极116并未构成完整的电路回路,且为浮置。
在其他实施例中,通过通过调整第一信号线SL1至第六信号线SL6上的信号以使第一环路电极112、第二环路电极114以及第三环路电极116电性连接至接地电压。举例来说,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开关SW1至第十二开关SW12在间隔模式与触控模式下具有相同的状态(意即,将第一开关SW1、第二开关SW2、第四开关SW4、第九开关SW9、第十开关SW10以及第十二开关SW12切换至开启状态,并将第三开关SW3、第五开关SW5、第六开关SW6、第七开关SW7、第八开关SW8以及第十一开关SW11切换至关闭状态)。同时,对第一信号线SL1至第六信号线SL6皆施加接地电压(或0V)以使第一环路电极112、第二环路电极114以及第三环路电极116无电流通过。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开关SW1至第十二开关SW12在间隔模式与天线模式下具有相同的状态(意即,将第三开关SW3、第五开关SW5、第六开关SW6、第七开关SW7、第八开关SW8以及第十一开关SW11切换至开启状态,并将第一开关SW1、第二开关SW2、第四开关SW4、第九开关SW9、第十开关SW10以及第十二开关SW12切换至关闭状态)。同时,对第一信号线SL1以及第六信号线SL6施加接地电压以使第一环路电极112、第二环路电极114以及第三环路电极116无电流通过。
图4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切换电路的信号波形图。在图4中,开关处于高电压下为开启状态,而开关处于低电压下为关闭状态。举例来说,第一开关SW1至第十二开关SW12为晶体管,而图4则显示了晶体管的栅极电压。当栅极电压处于高电压下,晶体管为开启状态;当栅极电压处于低电压下,晶体管为关闭状态。
请参考图3A、图3B以及图4,通过调整第一开关SW1至第十二开关SW12的开启或关闭,可以使触控天线单元以及对应的切换电路在触控模式TP以及天线模式NFC之间进行切换。
图5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第二信号线SL2、第四信号线SL4以及第六信号线SL6的信号波形图。请同时参考图3A、图4与图5,在触控模式TP的时间中,分别对第二信号线SL2、第四信号线SL4以及第六信号线SL6提供信号。
请重新回到图2A,在一些实施例中,将其中一个或多个触控天线单元以及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切换电路切换至触控模式,将其中另一个或另多个触控天线单元以及对应的另一个或另多个切换电路切换至天线模式。
举例来说,在同一帧(Frame time)中,将触控天线单元110a以及切换电路C1切换至触控模式,同时将触控天线单元110c以及切换电路C3切换至天线模式。为了避免同一帧中的触控信号与天线信号彼此干扰,将触控天线单元110b以及切换电路C2切换至间隔模式,借此使触控模式下的触控天线单元110a不相邻于天线模式下的触控天线单元110c。
在其他实施例中,在同一帧中,将触控天线单元110a、110b、110c以及切换电路C1、C2、C3皆切换至触控模式,并在下一帧中将触控天线单元110a、110b、110c以及切换电路C1、C2、C3皆切换至天线模式。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同一帧中,将触控天线单元110a、110c以及切换电路C1、C3皆切换至天线模式,同时将触控天线单元110b以及切换电路C2切换至间隔模式,借此使天线模式下的触控天线单元110a、110c之间彼此不相邻,以减少天线信号之间的互相干扰。
在一些实施例中,触控天线单元110a、110b、110c以及切换电路C1、C3、C3皆在触控模式、间隔模式以及天线模式之间进行切换,借此使触控装置10的每个触控天线单元都具有触控功能以及天线功能。
图6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触控装置的俯视图。在此必须说明的是,图6的实施例沿用图2A和图2B的实施例的元件标号与部分内容,其中采用相同或近似的标号来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并且省略了相同技术内容的说明。关于省略部分的说明可参考前述实施例,在此不赘述。
图6的触控装置10a与图2A的触控装置10的差异在于:触控装置10a包括六个触控天线单元110a、110b、110c、110d、110e、110f以及六个切换电路C1、C2、C3、C4、C5、C6。
请参考图6,触控天线单元110a、110b、110c、110d、110e、110f分别电性连接至切换电路C1、C2、C3、C4、C5、C6。
在本实施例中,触控天线单元110a、110b、110c的第一环路电极112、第二环路电极114以及第三环路电极116的端点皆位于同一侧(例如图6中金属网结构M的下侧),触控天线单元110d、110e、110f的第一环路电极112、第二环路电极114以及第三环路电极116的端点皆位于同一侧(例如图6中金属网结构M的上侧),因此,可以减少触控天线单元110a、110b、110c与切换电路C1、C2、C3之间的布线空间以及触控天线单元110d、110e、110f与切换电路C4、C5、C6之间的布线空间,以得到窄边框的优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同一帧中,第一部分的触控天线单元切换至触控模式,第二部分的触控天线单元切换至天线模式,第三部分的该些触控天线单元切换至间隔模式。第一部分的触控天线单元不相邻于第二部分的触控天线单元。举例来说,将触控天线单元110a、110c以及切换电路C1、C3切换至触控模式,将触控天线单元110e以及切换电路C5切换至天线模式,且将触控天线单元110b、110d、110f以及切换电路C2、C4、C5切换至间隔模式。
在其他实施例中,在同一帧中,将触控天线单元110f以及切换电路C6切换至触控模式,将触控天线单元110a以及切换电路C1切换至天线模式,且将触控天线单元110b、110c、110d、110e以及切换电路C2、C3、C4、C5切换至间隔模式。
在其他实施例中,在同一帧中,将触控天线单元110a、110b、110c、110d、110e、110f以及切换电路C1、C2、C3、C4、C5、C6皆切换至触控模式,并在下一帧中将触控天线单元110a、110b、110c、110d、110e、110f以及切换电路C1、C2、C3、C4、C5、C6皆切换至天线模式。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包括多个触控天线单元,触控天线单元同时具有天线的功能与触控的功能,因此,除了可以减少装置的制造成本外,还可以天线信号与触控信号之间彼此干扰的问题。

Claims (17)

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一基板;
多个触控天线单元,阵列于该基板之上,其中各该触控天线单元包括:
一第一环路电极,完全位于该显示装置的一显示区中,且具有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以及
多个切换电路,各该切换电路电性连接至对应的该触控天线单元中的该第一环路电极的该第一端与该第二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各该触控天线单元还包括:
一第二环路电极,其中该第一环路电极环绕该第二环路电极,且该第二环路电极具有一第三端与一第四端,且该些切换电路分别电性连接至对应的该触控天线单元中的该第二环路电极的该第三端与该第四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
多个虚设电极,位于该些第一环路电极与该些第二环路电极之间。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各该触控天线单元以及对应的该切换电路包括一触控模式以及一天线模式,其中:
在该触控模式下,该第一环路电极的该第一端通过对应的该切换电路而电性连接至一第一信号线,该第一环路电极的该第二端通过对应的该切换电路而电性连接至一第二信号线,该第二环路电极的该第三端通过对应的该切换电路而电性连接至一第三信号线,且该第二环路电极的该第四端通过对应的该切换电路而电性连接至一第四信号线;且
在该天线模式下,该第一环路电极的该第一端通过对应的该切换电路而电性连接至该第一信号线,且该第一环路电极的该第二端通过对应的该切换电路而电性连接至该第二环路电极的该第三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各该触控天线单元以及对应的该切换电路还包括一间隔模式,其中在该间隔模式下,该第一环路电极与该第二环路电极为浮置或电性连接至接地电压。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各该触控天线单元还包括:
一第三环路电极,其中该第二环路电极环绕该第三环路电极,且该第三环路电极具有一第五端与一第六端,且该些切换电路分别电性连接至对应的该触控天线单元中的该第三环路电极的该第五端与该第六端。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在该触控模式下,该第三环路电极的该第五端通过对应的该切换电路而电性连接至一第五信号线,且该第三环路电极的该第六端通过对应的该切换电路而电性连接至一第六信号线;且
在该天线模式下,该第二环路电极的该第四端通过对应的该切换电路而电性连接至该第三环路电极的该第五端,且该第三环路电极的该第六端通过对应的该切换电路而电性连接至该第六信号线。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各该切换电路包括一第一开关、一第二开关、一第三开关、一第四开关、一第五开关、一第六开关、一第七开关、一第八开关、一第九开关、一第十开关、一第十一开关以及一第十二开关,其中:
该第一开关的一端以及该第三开关的一端电性连接至对应的该第一环路电极的该第二端,且该第一开关的另一端电性连接至该第二信号线;
该第四开关的一端以及该第六开关的一端电性连接至对应的该第二环路电极的该第四端;
该第三开关的另一端电性连接至该第二开关的一端、该第五开关的一端以及该第四开关的另一端,且该第二开关的另一端电性连接至该第四信号线;
该第五开关的另一端电性连接至该第七开关的一端;
该第六开关的另一端电性连接至该第八开关的一端;
该第八开关的另一端以及该第十开关的一端电性连接至对应的该第三环路电极的该第五端;
该第十开关的另一端电性连接至该第九开关的一端、该第十一开关的一端以及该第七开关的另一端,且该第九开关的另一端电性连接至该第五信号线;
该第十一开关的另一端以及该第十二开关的一端电性连接至对应的该第二环路电极的第三端,且该第十二开关的另一端电性连接至该第三信号线。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第一环路电极包括金属网。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些切换电路位于该显示装置的一边框区中。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些切换电路设置于芯片或电路板中。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
一液晶面板,其中该基板贴于该液晶面板上。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第一环路电极重叠于该显示区中的多个像素。
14.一种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包括:
提供一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
一基板;
多个触控天线单元,阵列于该基板之上,其中各该触控天线单元包括:
一第一环路电极完全位于该显示装置的一显示区中,且具有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以及
一第二环路电极,其中该第一环路电极环绕该第二环路电极,该第二环路电极具有一第三端与一第四端;以及
多个切换电路,各该切换电路电性连接至对应的该触控天线单元中的该第一环路电极的该第一端与该第二端以及该第二环路电极的该第三端与该第四端,其中各该触控天线单元以及对应的该切换电路包括一触控模式以及一天线模式;
将其中一个该触控天线单元以及对应的该切换电路切换至该触模式;以及
将其中另一个该触控天线单元以及另一个对应的该切换电路切换至一天线模式。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中
在该触控模式下的该其中一个该触控天线单元中,该第一环路电极的该第一端通过对应的该切换电路而电性连接至一第一信号线,该第一环路电极的该第二端通过对应的该切换电路而电性连接至一第二信号线,该第二环路电极的该第三端通过对应的该切换电路而电性连接至一第三信号线,且该第二环路电极的该第四端通过对应的该切换电路而电性连接至一第四信号线;且
在该天线模式下的该其中另一个该触控天线单元中,该第一环路电极的该第一端通过对应的该切换电路而电性连接至该第一信号线,且该第一环路电极的该第二端通过对应的该切换电路而电性连接至该第二环路电极的该第三端。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中第一部分的该些触控天线单元切换至该触控模式,第二部分的该些触控天线单元切换至该天线模式,且第三部分的该些触控天线单元切换至一间隔模式,在该间隔模式下的该第三部分的该些触控天线单元为浮置或电性连接至接地电压。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中该第一部分的该些触控天线单元不相邻于该第二部分的该些触控天线单元。
CN202211565325.5A 2022-08-30 2022-12-07 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Pending CN11579330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32671A TWI827226B (zh) 2022-08-30 2022-08-30 顯示裝置及其驅動方法
TW111132671 2022-08-3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93309A true CN115793309A (zh) 2023-03-14

Family

ID=854176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565325.5A Pending CN115793309A (zh) 2022-08-30 2022-12-07 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789558B1 (zh)
CN (1) CN115793309A (zh)
TW (1) TWI827226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128509A (en) * 2010-02-11 2011-08-16 Polostar Technology Corp Signal sensing stucture for touch panel
TWI407343B (zh) * 2010-03-22 2013-09-01 Waltop Int Corp 兼具電容感應與電磁感應功能之天線迴路架構
KR20160080444A (ko) * 2014-12-29 2016-07-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안테나 장치 및 그를 구비하는 전자 장치
CN108319392B (zh) 2018-02-05 2022-04-19 鄂尔多斯市源盛光电有限责任公司 触控面板及制造方法、触控模组、显示装置
TWI691949B (zh) 2019-02-27 2020-04-2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面板
CN111045548B (zh) 2019-11-27 2023-07-28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装置及其触控显示装置
KR20210093423A (ko) * 2020-01-17 2021-07-2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펜 감지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789558B1 (en) 2023-10-17
TWI827226B (zh) 2023-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12855B2 (en) Arr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9524064B2 (en) Display device with integrated touch screen
US9158398B2 (en) Display device having touch screen sensing function
US10216344B2 (en) In-cell touch panel, method for driv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US20130215063A1 (en) Touch panel display
US11619848B2 (en) Display device
CN116339541A (zh) 触摸显示装置
CN107885382B (zh) 触摸显示设备
CN101788733A (zh) 显示设备和信息输入设备
KR101897969B1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CN101661201B (zh) 整合式像素结构、整合式触控液晶显示装置及其触控方法
CN112201155A (zh) 显示面板
US10868582B2 (en) Display device
CN111897167A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681552B (zh) 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
US10718967B2 (en) Capacitive touch display panel
CN101598867B (zh) 触控面板及其感测方法
KR102637829B1 (ko) 터치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15793309A (zh) 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11399693A (zh) 触控基板、触控显示面板
CN110045857B (zh) 触摸面板液晶显示器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12905038B (zh) 显示装置
CN112181215B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其触控检测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TW202409667A (zh) 顯示裝置及其驅動方法
KR20150089917A (ko) 터치 센싱 컨트롤러, 이를 포함하는 터치 센싱 장치 및 터치 센싱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