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90074B - 一种基于微通道换热器的二氧化碳海洋封存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微通道换热器的二氧化碳海洋封存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90074B
CN115790074B CN202211564039.7A CN202211564039A CN115790074B CN 115790074 B CN115790074 B CN 115790074B CN 202211564039 A CN202211564039 A CN 202211564039A CN 115790074 B CN115790074 B CN 11579007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bon dioxide
shell
sealing
heat exchange
semi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56403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790074A (zh
Inventor
卢明剑
董胜节
严新平
汤敏
胡欣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T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T filed Critical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T
Priority to CN20221156403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790074B/zh
Publication of CN1157900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900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7900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900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And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种基于微通道换热器的二氧化碳海洋封存装置,包括:壳体、上盖、底板及二氧化碳封存容器;壳体的顶部与上盖的底部密封连接,上盖上固定设置有二氧化碳入口,壳体底部与底板的侧部铰接,壳体的底部与底板密封连接,壳体上设置有制冷介质入口及制冷介质出口,壳体的内腔通过制冷介质入口及制冷介质出口与外界相连通,壳体内设置有二氧化碳封存容器,二氧化碳封存容器的顶部与上盖密封配合,二氧化碳封存容器的底部与底板密封配合,二氧化碳封存容器外壁的直径小于壳体内壁的直径。本设计不仅可以通过干冰外壳防止二氧化碳在沉降过程中溶解,有效延长二氧化碳封存期限,而且可以使制备完成的碳捕集成品方便的从二氧化碳封存容器内脱出。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微通道换热器的二氧化碳海洋封存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氧化碳海洋封存装置,属于清洁能源和地球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微通道换热器的二氧化碳海洋封存装置。
背景技术
工业革命以来二氧化碳的排放所引起的温室效应对地球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大量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超过了全球碳循环的限度,造成全球变暖。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认为,只有使用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才能完成深度减少碳排放目标,目前二氧化碳海洋封存被认为是最具封存潜力、最节省成本的二氧化碳处理方案。与传统的海洋水柱封存、海洋二氧化碳增肥及海洋沉积物封存几种方案相比,干冰海洋封存能达到更好的封存效果,所能封存的年限最长能够达到1000年,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最小。
国际研究认为:“二氧化碳是天然存在的产物,由于海洋碳储层的规模非常巨大(比地质储层大很多倍),因此二氧化碳对海洋环境的整体影响非常小”(IEA OCEANSTORAGE OF CO2),结论是:海洋碳封存方案对于应对气候变化,最具成本效益和封存潜力,而且最安全有效。
为此,面向二氧化碳海洋封存领域,我们提出一种基于微通道换热器的CO2海洋封存装置,制造出适合用于海洋封存的流线型穿甲弹状固态干冰。
申请号为201710426783.3,申请日为2017.06.08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海水式碳捕集封存方法及装置,通过海水洗涤化石燃料废气和/或空气进行碳捕集,再将洗涤溶有二氧化碳的海水,形成液态的碳捕集成品,在控制碳捕集成品的pH值等指标使符合环境法规的条件下,将碳捕集成品注入到海洋表层,或中层,或深层水体实施海洋碳封存,并利用洋流扩散增进封存效果。虽然这种方法利用洋流扩散可以进一步降低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增进封存效果,但该设计依然具备以下缺陷:
液态的碳捕集成品在沉降过程中一部分上升返回大气中,一部分慢慢融入海水,但是经过一定时间会重新返回大气中,二氧化碳封存期限较短。
公开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申请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二氧化碳封存期限较短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将二氧化碳制成流线型固态干冰,使得二氧化碳封存期限较长的基于微通道换热器的二氧化碳海洋封存装置。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基于微通道换热器的二氧化碳海洋封存装置,所述二氧化碳海洋封存装置包括:壳体、上盖、底板及二氧化碳封存容器;所述壳体为圆筒结构,所述壳体的顶部与上盖的底部密封连接,所述上盖的中部固定设置有二氧化碳入口,所述壳体侧壁的底部与底板的侧部铰接,所述壳体的底部与底板的顶部密封连接,所述壳体上固定设置有制冷介质入口及制冷介质出口,所述制冷介质入口与制冷介质循环泵的出口相连通,所述制冷介质出口与制冷介质循环泵的入口相连通,所述制冷介质入口及制冷介质出口对称设置于壳体的两侧,所述壳体的内腔通过制冷介质入口及制冷介质出口与外界相连通,所述壳体内设置有二氧化碳封存容器,所述二氧化碳封存容器为圆筒结构,所述二氧化碳封存容器与壳体同轴设置,所述二氧化碳封存容器的顶部与上盖的底部密封配合,所述二氧化碳封存容器的内腔通过二氧化碳入口与二氧化碳源相连通,所述二氧化碳封存容器的底部与底板的顶部密封配合,所述二氧化碳封存容器外壁的直径小于壳体内壁的直径。
所述上盖包括上盖板、二氧化碳入口、装卸盘及多个弹簧,所述上盖板的中部固定设置有二氧化碳入口,所述上盖板的底部均匀设置有多个弹簧,多个弹簧的顶部与上盖板固定连接,多个弹簧的底部与装卸盘固定连接。
所述二氧化碳封存容器包括多个换热板,多个换热板均为圆环结构,多个换热板依次首尾连接形成圆筒结构的二氧化碳封存容器,相邻换热板之间为密封配合。
所述换热板的顶部开设有多个第一半环形流道,各个第一半环形流道对称设置于换热板顶部的两侧,所述换热板的底部开设有多个第二半环形流道,所述换热板上开设的第一半环形流道及第二半环形流道的数量均为偶数,所述换热板上开设的第一半环形流道及第二半环形流道的数量相等,各个第二半环形流道分别与换热板顶部开设的各个第一半环形流道对应设置。
各个换热板的顶部还开设有工作介质入口及工作介质出口,所述工作介质入口的一端与制冷介质入口相连通,所述工作介质入口的另一端与各个第一半环形流道的进口端相连通,所述工作介质出口的一端与制冷介质出口相连通,所述工作介质出口的另一端与各个工作介质出口的出口端相连通。
所述壳体的顶部开设有第一环形槽,所述底板的顶部开设有第二环形槽,所述第一环形槽及第二环形槽内各设置有一个O型圈。
所述换热板上开设的第一半环形流道及第二半环形流道的数量为二至八条。
所述二氧化碳封存容器的内腔为上部直径小于下部直径的流线型腔体。
所述二氧化碳海洋封存装置还包括铰接座,所述铰接座包括上铰接座、下铰接座及铰接板,所述上铰接座固定设置于壳体侧壁的底部,所述下铰接座固定设置于底板的侧部,所述上铰接座及下铰接座对应设置,所述铰接板的一端与上铰接座铰接,所述上铰接座的另一端与下铰接座铰接。
所述二氧化碳海洋封存装置还包括锁止装置,所述锁止装置与铰接座相对设置,所述锁止装置包括上锁止座及下锁止座,所述上锁止座及下锁止座对应设置,所述上锁止座及下锁止座通过锁止销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一种基于微通道换热器的二氧化碳海洋封存装置中,壳体及二氧化碳封存容器均为圆筒结构,二氧化碳封存容器设置于壳体内,二氧化碳封存容器外壁的直径小于壳体内壁的直径,壳体及二氧化碳封存容器的顶部与上盖密封连接,壳体及二氧化碳封存容器的底部与底板密封连接,使得二氧化碳封存容器的内部形成密封的内腔,二氧化碳封存容器通过上盖中部设置的二氧化碳入口与二氧化碳源相连通,使得液态二氧化碳可以通过二氧化碳入口进入二氧化碳封存容器中,同时壳体上对称设置有制冷介质入口及制冷介质出口,制冷介质入口及制冷介质出口分别与制冷介质循环泵的出口及入口相连通,使制冷介质可以在壳体内流通,进而使二氧化碳封存容器的温度降低,此时二氧化碳封存容器中的二氧化碳受冷在二氧化碳封存容器的内壁上形成干冰外壳,干冰外壳内封存未凝结成干冰的液态二氧化碳,干冰外壳及内部的液态二氧化碳共同形成碳捕集成品,这种碳捕集成品可以沉降到几千米的海底并深埋入海底沉积层中,干冰外壳可以防止内部的液态CO2在沉降过程中溶解。因此,本设计可以通过干冰外壳防止二氧化碳在沉降过程中溶解,有效延长二氧化碳封存期限。
2、本发明一种基于微通道换热器的二氧化碳海洋封存装置中,上盖板的底部均匀设置有多个弹簧,多个弹簧的顶部与上盖板固定连接,多个弹簧的底部与装卸盘固定连接,当液态二氧化碳进入二氧化碳封存容器内并凝结成干冰时,凝结成的干冰克服弹簧的弹力将装卸盘顶起,当碳捕集成品凝结完成后,操作者将壳体从底板上掀起,此时碳捕集成品受自身重力及弹簧弹力的影响从二氧化碳封存容器内脱出。因此,本设计可以使制备完成的碳捕集成品方便的从二氧化碳封存容器内脱出,有效提高系统使用的便利性。
3、本发明一种基于微通道换热器的二氧化碳海洋封存装置中,二氧化碳封存容器由多个圆环结构的换热板首尾连接形成,换热板的顶部及底部开设有相互对应的多个第一半环形流道及多个第二半环形流道,第一半环形流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工作介质入口及工作介质出口,工作介质入口与制冷介质入口相连通,工作介质出口与制冷介质出口相连通,使得制冷介质可以在二氧化碳封存容器内的各个流道内流通,多个可以增大二氧化碳封存容内制冷介质的流通效率,有效增加二氧化碳封存容器的降温效率,进而提高系统制备碳捕集成品的工作效率。因此,本设计可以通过多个流道有效提高系统制备碳捕集成品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剖视图。
图4是图1中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上盖的俯视图。
图6是图1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中壳体的俯视图。
图8是图1中壳体的剖视图。
图9是图8中二氧化碳封存容器的俯视图。
图10是图8中换热板的剖视图。
图11是图9中换热板的俯视图。
图12是图9中换热板的仰视图。
图13是实施例二中第一半环形流道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实施例二中第一半环形流道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实施例二中第一半环形流道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实施例三中第一半环形流道的第一种结构的剖视图。
图17是实施例三中第一半环形流道的第二种结构的剖视图。
图18是实施例三中第一半环形流道的第三种结构的剖视图。
图19是实施例三中第一半环形流道的第四种结构的剖视图。
图20是实施例三中第一半环形流道的第五种结构的剖视图。
图中:壳体1、制冷介质入口11、制冷介质出口12、第一环形槽13、上盖2、上盖板21、二氧化碳入口22、装卸盘23、弹簧24、底板3、第二环形槽31、二氧化碳封存容器4、换热板41、第一半环形流道42、第二半环形流道43、工作介质入口44、工作介质出口45、进口端46、出口端47、O型圈5、铰接座6、上铰接座61、下铰接座62、铰接板63、锁止装置7、上锁止座71、下锁止座72。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至图20,一种基于微通道换热器的二氧化碳海洋封存装置,所述二氧化碳海洋封存装置包括:壳体1、上盖2、底板3及二氧化碳封存容器4;所述壳体1为圆筒结构,所述壳体1的顶部与上盖2的底部密封连接,所述上盖2的中部固定设置有二氧化碳入口22,所述壳体1侧壁的底部与底板3的侧部铰接,所述壳体1的底部与底板3的顶部密封连接,所述壳体1上固定设置有制冷介质入口11及制冷介质出口12,所述制冷介质入口11与制冷介质循环泵的出口相连通,所述制冷介质出口12与制冷介质循环泵的入口相连通,所述制冷介质入口11及制冷介质出口12对称设置于壳体1的两侧,所述壳体1的内腔通过制冷介质入口11及制冷介质出口12与外界相连通,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二氧化碳封存容器4,所述二氧化碳封存容器4为圆筒结构,所述二氧化碳封存容器4与壳体1同轴设置,所述二氧化碳封存容器4的顶部与上盖2的底部密封配合,所述二氧化碳封存容器4的内腔通过二氧化碳入口22与二氧化碳源相连通,所述二氧化碳封存容器4的底部与底板3的顶部密封配合,所述二氧化碳封存容器4外壁的直径小于壳体1内壁的直径。
所述上盖2包括上盖板21、二氧化碳入口22、装卸盘23及多个弹簧24,所述上盖板21的中部固定设置有二氧化碳入口22,所述上盖板21的底部均匀设置有多个弹簧24,多个弹簧24的顶部与上盖板21固定连接,多个弹簧24的底部与装卸盘23固定连接。
所述二氧化碳封存容器4包括多个换热板41,多个换热板41均为圆环结构,多个换热板41依次首尾连接形成圆筒结构的二氧化碳封存容器3,相邻换热板41之间为密封配合。
所述换热板41的顶部开设有多个第一半环形流道42,各个第一半环形流道42对称设置于换热板41顶部的两侧,所述换热板41的底部开设有多个第二半环形流道43,所述换热板41上开设的第一半环形流道42及第二半环形流道43的数量均为偶数,所述换热板41上开设的第一半环形流道42及第二半环形流道43的数量相等,各个第二半环形流道43分别与换热板41顶部开设的各个第一半环形流道42对应设置。
各个换热板41的顶部还开设有工作介质入口44及工作介质出口45,所述工作介质入口44的一端与制冷介质入口11相连通,所述工作介质入口44的另一端与各个第一半环形流道42的进口端46相连通,所述工作介质出口45的一端与制冷介质出口12相连通,所述工作介质出口45的另一端与各个工作介质出口45的出口端47相连通。
所述壳体1的顶部开设有第一环形槽13,所述底板3的顶部开设有第二环形槽31,所述第一环形槽13及第二环形槽31内各设置有一个O型圈5。
所述换热板41上开设的第一半环形流道42及第二半环形流道43的数量为二至八条。
所述二氧化碳封存容器4的内腔为上部直径小于下部直径的流线型腔体。
所述二氧化碳海洋封存装置还包括铰接座6,所述铰接座6包括上铰接座61、下铰接座62及铰接板63,所述上铰接座61固定设置于壳体1侧壁的底部,所述下铰接座62固定设置于底板3的侧部,所述上铰接座61及下铰接座62对应设置,所述铰接板63的一端与上铰接座61铰接,所述上铰接座61的另一端与下铰接座62铰接。
所述二氧化碳海洋封存装置还包括锁止装置7,所述锁止装置7与铰接座6相对设置,所述锁止装置7包括上锁止座71及下锁止座72,所述上锁止座71及下锁止座72对应设置,所述上锁止座71及下锁止座72通过锁止销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原理说明如下:
本设计中二氧化碳封存容器4通过镍、不锈钢等传热性能较强、耐低温同时具有一定结构强度的材料制成;
本设计中干冰外壳及内部的液态二氧化碳共同形成碳捕集成品能够沉降到几千米的海底并深埋入海底沉积层中,干冰外壳可以防止内部的液态CO2在沉降过程中溶解,干冰封存深埋入海底沉积层后融化成液态CO2,融化的液态CO2与内部的液态CO2与海水形成CO2水合物稳定存在,进而实现上千年甚至永久封存。
实施例1:
一种基于微通道换热器的二氧化碳海洋封存装置,所述二氧化碳海洋封存装置包括:壳体1、上盖2、底板3及二氧化碳封存容器4;所述壳体1为圆筒结构,所述壳体1的顶部与上盖2的底部密封连接,所述上盖2的中部固定设置有二氧化碳入口22,所述壳体1侧壁的底部与底板3的侧部铰接,所述壳体1的底部与底板3的顶部密封连接,所述壳体1上固定设置有制冷介质入口11及制冷介质出口12,所述制冷介质入口11与制冷介质循环泵的出口相连通,所述制冷介质出口12与制冷介质循环泵的入口相连通,所述制冷介质入口11及制冷介质出口12对称设置于壳体1的两侧,所述壳体1的内腔通过制冷介质入口11及制冷介质出口12与外界相连通,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二氧化碳封存容器4,所述二氧化碳封存容器4为圆筒结构,所述二氧化碳封存容器4与壳体1同轴设置,所述二氧化碳封存容器4的顶部与上盖2的底部密封配合,所述二氧化碳封存容器4的内腔通过二氧化碳入口22与二氧化碳源相连通,所述二氧化碳封存容器4的底部与底板3的顶部密封配合,所述二氧化碳封存容器4外壁的直径小于壳体1内壁的直径。
本设计在使用时:
上盖2的中部固定设置有二氧化碳入口22,二氧化碳入口22与二氧化碳源相连通,二氧化碳源输出的液态二氧化碳通过二氧化碳入口22进入二氧化碳封存容器4内,壳体1上固定的制冷介质入口11与制冷介质循环泵的出口相连通,壳体1上固定的制冷介质出口12与制冷介质循环泵的入口相连通,制冷介质循环泵输出的制冷介质通过制冷介质入口11进入壳体1内,并通过制冷介质出口12回到制冷介质循环泵内,进而使二氧化碳封存容器4的温度降低,当二氧化碳封存容器4温度降低时,其内部的液态二氧化碳受冷在二氧化碳封存容器4的内壁上形成干冰外壳,干冰外壳将内部未凝结成干冰的液态二氧化碳包裹,形成碳捕集成品。
实施例2:
实施例2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上盖2包括上盖板21、二氧化碳入口22、装卸盘23及多个弹簧24,所述上盖板21的中部固定设置有二氧化碳入口22,所述上盖板21的底部均匀设置有多个弹簧24,多个弹簧24的顶部与上盖板21固定连接,多个弹簧24的底部与装卸盘23固定连接;所述二氧化碳封存容器3包括多个换热板41,多个换热板41均为圆环结构,多个换热板41依次首尾连接形成圆筒结构的二氧化碳封存容器3,相邻换热板41之间为密封配合;所述换热板41的顶部开设有多个第一半环形流道42,各个第一半环形流道42对称设置于换热板41顶部的两侧,所述换热板41的底部开设有多个第二半环形流道43,所述换热板41上开设的第一半环形流道42及第二半环形流道43的数量均为偶数,所述换热板41上开设的第一半环形流道42及第二半环形流道43的数量相等,各个第二半环形流道43分别与换热板41顶部开设的各个第一半环形流道42对应设置;各个换热板41的顶部还开设有工作介质入口44及工作介质出口45,所述工作介质入口44的一端与制冷介质入口11相连通,所述工作介质入口44的另一端与各个第一半环形流道42的进口端46相连通,所述工作介质出口45的一端与制冷介质出口12相连通,所述工作介质出口45的另一端与各个工作介质出口45的出口端47相连通。
本设计中的第一半环形流道42及第二半环形流道43为对应角度小于180度的近半圆弧形结构,第一半环形流道42及第二半环形流道43的旋转中心与换热板41的旋转中心重合,第一半环形流道42及第二半环形流道43的结构为平滑弧形、正多边形、Z字形或波浪形组成的近半圆弧形结构。
实施例3:
实施例3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壳体1的顶部开设有第一环形槽13,所述底板3的顶部开设有第二环形槽31,所述第一环形槽13及第二环形槽31内各设置有一个O型圈5;所述换热板41上开设的第一半环形流道42及第二半环形流道43的数量为二至八条;所述二氧化碳封存容器4的内腔为上部直径小于下部直径的流线型腔体;所述二氧化碳海洋封存装置还包括铰接座6,所述铰接座6包括上铰接座61、下铰接座62及铰接板63,所述上铰接座61固定设置于壳体1侧壁的底部,所述下铰接座62固定设置于底板3的侧部,所述上铰接座61及下铰接座62对应设置,所述铰接板63的一端与上铰接座61铰接,所述上铰接座61的另一端与下铰接座62铰接;所述二氧化碳海洋封存装置还包括锁止装置7,所述锁止装置7与铰接座6相对设置,所述锁止装置7包括上锁止座71及下锁止座72,所述上锁止座71及下锁止座72对应设置,所述上锁止座71及下锁止座72通过锁止销固定连接。
本设计中的第一半环形流道42及第二半环形流道43的管道断面为半圆形、矩形、三角形、椭圆或梯形等形状。
以上所述仅为本设计的较佳实施方式,本设计的保护范围并不以上述实施方式为限,但凡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所揭示内容所作的等效修饰或变化,皆应纳入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基于微通道换热器的二氧化碳海洋封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二氧化碳海洋封存装置包括:壳体(1)、上盖(2)、底板(3)及二氧化碳封存容器(4);
所述壳体(1)为圆筒结构,所述壳体(1)的顶部与上盖(2)的底部密封连接,所述上盖(2)的中部固定设置有二氧化碳入口(22),所述壳体(1)侧壁的底部与底板(3)的侧部铰接,所述壳体(1)的底部与底板(3)的顶部密封连接,所述壳体(1)上固定设置有制冷介质入口(11)及制冷介质出口(12),所述制冷介质入口(11)与制冷介质循环泵的出口相连通,所述制冷介质出口(12)与制冷介质循环泵的入口相连通,所述制冷介质入口(11)及制冷介质出口(12)对称设置于壳体(1)的两侧,所述壳体(1)的内腔通过制冷介质入口(11)及制冷介质出口(12)与外界相连通,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二氧化碳封存容器(4),所述二氧化碳封存容器(4)为圆筒结构,所述二氧化碳封存容器(4)与壳体(1)同轴设置,所述二氧化碳封存容器(4)的顶部与上盖(2)的底部密封配合,所述二氧化碳封存容器(4)的内腔通过二氧化碳入口(22)与二氧化碳源相连通,所述二氧化碳封存容器(4)的底部与底板(3)的顶部密封配合,所述二氧化碳封存容器(4)外壁的直径小于壳体(1)内壁的直径;
所述二氧化碳封存容器(4)包括多个换热板(41),多个换热板(41)均为圆环结构,多个换热板(41)依次首尾连接形成圆筒结构的二氧化碳封存容器(3),相邻换热板(41)之间为密封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微通道换热器的二氧化碳海洋封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盖(2)包括上盖板(21)、二氧化碳入口(22)、装卸盘(23)及多个弹簧(24),所述上盖板(21)的中部固定设置有二氧化碳入口(22),所述上盖板(21)的底部均匀设置有多个弹簧(24),多个弹簧(24)的顶部与上盖板(21)固定连接,多个弹簧(24)的底部与装卸盘(23)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基于微通道换热器的二氧化碳海洋封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热板(41)的顶部开设有多个第一半环形流道(42),各个第一半环形流道(42)对称设置于换热板(41)顶部的两侧,所述换热板(41)的底部开设有多个第二半环形流道(43),所述换热板(41)上开设的第一半环形流道(42)及第二半环形流道(43)的数量均为偶数,所述换热板(41)上开设的第一半环形流道(42)及第二半环形流道(43)的数量相等,各个第二半环形流道(43)分别与换热板(41)顶部开设的各个第一半环形流道(42)对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微通道换热器的二氧化碳海洋封存装置,其特征在于:
各个换热板(41)的顶部还开设有工作介质入口(44)及工作介质出口(45),所述工作介质入口(44)的一端与制冷介质入口(11)相连通,所述工作介质入口(44)的另一端与各个第一半环形流道(42)的进口端(46)相连通,所述工作介质出口(45)的一端与制冷介质出口(12)相连通,所述工作介质出口(45)的另一端与各个工作介质出口(45)的出口端(47)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微通道换热器的二氧化碳海洋封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1)的顶部开设有第一环形槽(13),所述底板(3)的顶部开设有第二环形槽(31),所述第一环形槽(13)及第二环形槽(31)内各设置有一个O型圈(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微通道换热器的二氧化碳海洋封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热板(41)上开设的第一半环形流道(42)及第二半环形流道(43)的数量为二至八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微通道换热器的二氧化碳海洋封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二氧化碳封存容器(4)的内腔为上部直径小于下部直径的流线型腔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微通道换热器的二氧化碳海洋封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二氧化碳海洋封存装置还包括铰接座(6),所述铰接座(6)包括上铰接座(61)、下铰接座(62)及铰接板(63),所述上铰接座(61)固定设置于壳体(1)侧壁的底部,所述下铰接座(62)固定设置于底板(3)的侧部,所述上铰接座(61)及下铰接座(62)对应设置,所述铰接板(63)的一端与上铰接座(61)铰接,所述上铰接座(61)的另一端与下铰接座(62)铰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基于微通道换热器的二氧化碳海洋封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二氧化碳海洋封存装置还包括锁止装置(7),所述锁止装置(7)与铰接座(6)相对设置,所述锁止装置(7)包括上锁止座(71)及下锁止座(72),所述上锁止座(71)及下锁止座(72)对应设置,所述上锁止座(71)及下锁止座(72)通过锁止销固定连接。
CN202211564039.7A 2022-12-07 2022-12-07 一种基于微通道换热器的二氧化碳海洋封存装置 Active CN1157900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64039.7A CN115790074B (zh) 2022-12-07 2022-12-07 一种基于微通道换热器的二氧化碳海洋封存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64039.7A CN115790074B (zh) 2022-12-07 2022-12-07 一种基于微通道换热器的二氧化碳海洋封存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90074A CN115790074A (zh) 2023-03-14
CN115790074B true CN115790074B (zh) 2024-04-09

Family

ID=854175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564039.7A Active CN115790074B (zh) 2022-12-07 2022-12-07 一种基于微通道换热器的二氧化碳海洋封存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790074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148109A (en) * 1935-05-16 1939-02-21 Union Carbide & Carbon Cor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gas material
US4134276A (en) * 1977-05-19 1979-01-16 Lampard Robert D Container for storage of articles and device for utilization of solid carbon dioxide
GB1544757A (en) * 1976-07-24 1979-04-25 Draegerwerk Ag Carbon dioxide absorption device
CN105756733A (zh) * 2016-03-10 2016-07-13 石家庄新华能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以二氧化碳为载体的能源供应方法和系统
KR20170079078A (ko) * 2015-12-30 2017-07-10 한국해양과학기술원 이산화탄소 해양지중저장용 임시저장탱크 내부 이산화탄소 냉각 장치
CN208750410U (zh) * 2018-09-03 2019-04-16 中材节能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运输的二氧化碳捕集用液态二氧化碳收集装置
CN210004155U (zh) * 2019-06-04 2020-01-31 淮阴师范学院 一种二氧化碳捕获技术用的非接触式操作设备
CN216347343U (zh) * 2021-10-12 2022-04-19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一种用于碳捕集系统的二氧化碳液化装置
CN216986960U (zh) * 2021-05-14 2022-07-19 安徽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 一种低能耗二氧化碳捕集封存设备
CN217684384U (zh) * 2022-06-30 2022-10-28 安徽正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二氧化碳存储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148109A (en) * 1935-05-16 1939-02-21 Union Carbide & Carbon Cor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gas material
GB1544757A (en) * 1976-07-24 1979-04-25 Draegerwerk Ag Carbon dioxide absorption device
US4134276A (en) * 1977-05-19 1979-01-16 Lampard Robert D Container for storage of articles and device for utilization of solid carbon dioxide
KR20170079078A (ko) * 2015-12-30 2017-07-10 한국해양과학기술원 이산화탄소 해양지중저장용 임시저장탱크 내부 이산화탄소 냉각 장치
CN105756733A (zh) * 2016-03-10 2016-07-13 石家庄新华能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以二氧化碳为载体的能源供应方法和系统
CN208750410U (zh) * 2018-09-03 2019-04-16 中材节能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运输的二氧化碳捕集用液态二氧化碳收集装置
CN210004155U (zh) * 2019-06-04 2020-01-31 淮阴师范学院 一种二氧化碳捕获技术用的非接触式操作设备
CN216986960U (zh) * 2021-05-14 2022-07-19 安徽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 一种低能耗二氧化碳捕集封存设备
CN216347343U (zh) * 2021-10-12 2022-04-19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一种用于碳捕集系统的二氧化碳液化装置
CN217684384U (zh) * 2022-06-30 2022-10-28 安徽正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二氧化碳存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90074A (zh) 2023-03-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49857B2 (en) Methods and/or systems for magnetobaric assisted generation of power from low temperature heat
US8778063B2 (en) Coiled and microchannel heat exchangers for metal hydride storage systems
US9397361B2 (en) Generating power from hydrocarbon deposits while capturing carbon dioxide
CA2785112A1 (en) Thermal energy storage
CN101799229B (zh) 一种回热式低温制冷机的回热器
CN102242861A (zh) 一种大直径储氢合金罐及其制作方法
CN106594518B (zh) 一种具有高效换热的金属氢化物储氢装置
US9358491B2 (en) Carbon dioxide neutralizing power generating device
KR101736361B1 (ko) 금속 수소화물 수소 저장용기
CN111075525A (zh) 一种深海碳封存与发电系统
CN115790074B (zh) 一种基于微通道换热器的二氧化碳海洋封存装置
CN113178272B (zh) 一种核动力无人潜航器的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及工作方法
CN101524621B (zh) 一种分级吸收再生的烟气脱碳系统
US20110108020A1 (en) Ballast member for reducing active volume of a vessel
CN210345002U (zh) 固态储氢装置
CN104142079B (zh) 一种储热-换热设备
KR101239334B1 (ko) 흡착제를 이용한 이산화탄소 저장장치, 이를 구비한 수송선 및 저장소
CN211977664U (zh) 一种新型蓄热式换热器
CN212745963U (zh) 一种天然气存储罐降温冷却装置
JP2020504258A (ja) エネルギーの持続可能な発生の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CN113606055A (zh) 一种船舶柴油机超临界二氧化碳储能发电系统
CN112833694A (zh) 一种新型蓄热式换热器
CN208570126U (zh) 一种核燃料元件与回路并行式冷却热管嵌套的一体化结构
CN100516716C (zh) 一种利用废气余热的氨水吸收式制冷机发生器
CN110299492A (zh) 一种海洋高能效保温电池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