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85597A - 一种抗菌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抗菌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85597A
CN115785597A CN202211574720.XA CN202211574720A CN115785597A CN 115785597 A CN115785597 A CN 115785597A CN 202211574720 A CN202211574720 A CN 202211574720A CN 115785597 A CN115785597 A CN 1157855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itosan
acid
antibacterial
solution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57472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珩
李健昕
徐朝华
区桉朗
孙宁
刘曼荣
温丽格
黄嘉慧
苏乃科
周世棋
刘思婷
谢海尔
陈晓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men Polytechnic
Original Assignee
Jiangmen Polytechni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men Polytechnic filed Critical Jiangmen Polytechnic
Priority to CN20221157472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785597A/zh
Publication of CN1157855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8559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W90/10Bio-packaging, e.g. packing containers made from renewable resources or bio-plastics

Landscapes

  • Manufacture Of Macromolecular Shaped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抗菌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涉及食品保鲜包装技术领域。一种抗菌薄膜,其原料按照重量百分比计,包括:聚乙烯醇3~5%、壳聚糖0.5~2%、增塑剂1~5%、抑菌活性组分2~5%。所述的制备方法,包括:将所述聚乙烯醇溶液、壳聚糖溶液、增塑剂和抑菌活性组分混合,均质化处理得到成膜溶液,随后依次经过成型、干燥,即得。本发明提供的抗菌薄膜,绿色环保,具备优良的抗菌性能,其对于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灰霉菌落的抑菌率均可高达99.99%,同时兼具良好的机械性能、透明性和防雾性能,在食品保鲜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本发明提供的制膜工艺,成本低廉,过程简单,产物性能优良,具备工业化推广前景。

Description

一种抗菌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保鲜包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抗菌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食品污染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成为目前世界上最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也是食品安全面临的最大挑战。因此,有效防治食品污染是食品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食品包装技术在食品供应链中对于有效保护食品特性和食品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食品包装可以作为屏障保护食品免受碰撞、摩擦等物理损伤,也可以降低周围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pH、氧气、二氧化碳、光照、挥发性物质等变化对食品造成的影响,还可以阻挡致病微生物侵染食品。
传统的食品包装材料存在一些局限性:一是传统的包装材料大多以不可降解的石油基塑料为主,为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比如,市场上常见的包装薄膜通常以PE(Polyethylene/聚乙烯)或PVC(polyvinylchloride/聚氯乙烯)作为基材,虽然价格低廉、性能稳定且使用方便,但其在外界环境中不能完全降解,给环境带来严重污染。二是传统的食品包装材料功能比较单一,保鲜效果差,无法满足消费者对食品品质和食品安全更高的要求。
抗菌包装薄膜可以解决在运输过程中不能达到原有无菌效果的问题。抗菌包装薄膜能通过不断地释放抗菌剂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从而达到延长被包装食品的货架寿命。然而抗菌包装薄膜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安全性,即在抗菌剂释放过程中会可能转移到被包装的食品上,可能会影响被包装食品的原有特征,食用后可能会对人体产生危害等问题。
因此,研究开发出环保且安全的材料作为抗菌包装薄膜变得非常迫切。壳聚糖具有100%的生物降解性,分解产物不污染环境,且拥有能抑制多种真菌、酵母、细菌和病毒的抗菌能力,已被用于食品和制药领域,但单一壳聚糖膜机械性能不佳,并不能满足抗菌包装薄膜的要求。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菌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抗菌薄膜,其原料按照重量百分比计,包括:聚乙烯醇3~5%、壳聚糖0.5~2%、增塑剂1~5%、抑菌活性组分2~5%。
聚乙烯醇、壳聚糖和抑菌活性组分的比例影响着膜的力学性能,因此对于重量百分比的优选尤为重要。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所述的抗菌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将所述聚乙烯醇溶液、壳聚糖溶液、增塑剂和抑菌活性组分混合,均质化处理得到成膜溶液,随后依次经过成型、干燥,即得。
聚乙烯醇上的羟基、壳聚糖的羟基、胺基以及抑菌活性组分上的基团之间能够形成氢键,提升薄膜的力学性能和稳定性,使得薄膜在具备抑菌性能的前提下,具备更优良的机械性能。
可选的,所述聚乙烯醇溶液的制备包括:将聚乙烯醇溶于水进行溶胀,并升温至50~80℃,搅拌至溶液透明,然后冷却、超声。
对聚乙烯醇进行充分溶解和溶胀,并通过升温再降温和超声处理等步骤,促使聚合物分子彻底、均匀分散,有助于后续与其他反应原料的充分混溶,提高产物的均一、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壳聚糖溶液为壳聚糖溶于有机酸水溶液;
所述有机酸包括乙酸、山梨酸、丙酸、乳酸、谷氨酸、苯甲酸、柠檬酸、马来酸、乙醇酸、丙烯酸、琥珀酸、草酸、抗坏血酸、酒石酸中的任一种或多种。
可选的,所述壳聚糖溶液的pH值为5.0~6.0。
从壳聚糖的溶解性、抗菌性,以及与之相混合抑菌活性组分的稳定性综合考虑得到pH值范围。
通常pH值越低,壳聚糖表面游离的氨基质子化程度增加,抗菌效果好,但过低的pH值,会影响与之混合抑菌活性组分的稳定性。在醇质体中,乙醇分子中羟基会让整体电负性增大,粒子电荷量的增加会让粒子更互斥,过低的pH值,会破坏醇质体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壳聚糖包括羧甲基壳聚糖、季铵盐壳聚糖、羟乙基壳聚糖、乙酸壳聚糖、山梨酸盐、壳聚糖丙酸酯、壳聚糖乳酸盐、壳聚糖谷氨酸盐、壳聚糖苯甲酸盐、壳聚糖柠檬酸盐、壳聚糖马来酸盐、壳聚糖乙醇酸酯、壳聚糖丙烯酸酯、壳聚糖琥珀酸酯、壳聚糖草酸盐、壳聚糖抗坏血酸酯、壳聚糖酒石酸盐、酒石酸壳聚糖中的任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壳聚糖的脱乙酰化程度大于等于70%。
可选的,所述增塑剂包括甘油、山梨糖醇、丙二醇、乙二醇、二甘醇、三甘醇、聚乙二醇、酒石酸二丁酯、丙二醇、丁二醇、乙酰化甘油单酯中的任一种或多种。
可选的,所述抑菌活性组分包括复合挥发油,所述复合挥发油选自具有芳香气味的植物挥发油中的至少两种。
可选的,所述抑菌活性组分还包括将所述复合挥发油包封于醇质体中;
优选地,所述抑菌活性组分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复合挥发油0.1%~3%、磷脂0.5%~5%、胆固醇0.01%~0.5%、乙醇10%~20%、二(月桂酰胺谷氨酰胺)赖氨酸钠0.1%~0.4%。
挥发油是存在于植物中的一类具有芳香气味、可随水蒸气蒸馏出来而又与水不相混溶的挥发性油状成分,复合挥发油能为体系提供防腐保鲜的性能,将复合挥发油包封于醇质体中,进一步赋予其抑菌抗菌的功能,同时延缓挥发油的释放,维持产物稳定性和作用的持久性。
可选的,所述聚乙烯醇、所述壳聚糖和所述抑菌活性组分的质量比为5:1~2:3~5。
不同质量比的聚乙烯醇、壳聚糖和抑菌活性组分的混合所制得的抗菌薄膜具备不同的力学性能,这是因为聚乙烯醇、壳聚糖高分子链之间形成高分子网格,抑菌活性组分分布于网状结构的网眼缝隙中,增加了物理相互作用,但抑菌活性组分过多,单位体积内抑菌活性组分增多,长链分子堆砌在一起更容易发生链的缠结;抑菌活性组分与聚乙烯醇、壳聚糖分子间易形成氢键,氢键缔合类似于交联网络结构中的交联点,使得薄膜交联点增多而结构更密,力学性能提高。
优选地,所述成型可以在聚四氟乙烯或玻璃模具中进行;
优选地,所述干燥的温度为35~5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抗菌薄膜,绿色环保、可生物降解,可与食品直接接触,其具备优良的抗菌性能,经试验验证,其对于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灰霉菌落的抑菌率均可高达99.99%,同时兼具良好的机械性能、透明性和防雾性能,断裂伸长率可高达260%,透光率可高达92%,在食品保鲜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本发明提供的制膜工艺,将聚乙烯醇、壳聚糖、抑菌活性组分通过特定比例混合,一步法制得薄膜,使得抗菌薄膜在具备抑菌性能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机械性能,提升利用潜力。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所使用的原料环保、价格低廉、操作工艺简单可控,适合工业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2所制得的抗菌薄膜的拉伸测试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所制得的抗菌薄膜的防雾性能测试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使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制备抗菌薄膜,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原料的用量均为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的份数,余量为水。具体步骤如下:
S1:在装有蒸馏水的烧杯中加入5份聚乙烯醇(PVA),先在室温下搅拌15min,使其充分溶胀,再升温至80℃持续搅拌1h,至PVA完全溶解至均匀透明的溶液,冷却至室温后超声15min备用;
S2:将1份壳聚糖加入装有1份乙酸水溶液的烧杯中,搅拌至其完全溶解,得到壳聚糖溶液;
S3:取0.5%陈皮油和2%草果油混合制成复合挥发油,并与2%蛋黄卵磷脂、0.1%胆固醇一并溶于20%乙醇中,制成醇溶液,另取0.2%二(月桂酰胺谷氨酰胺)赖氨酸钠溶于上述醇溶液,搅拌均匀,颗粒均质,得到抑菌活性组分;
S4:将S1所得的PVA溶液倒入装有S2所得的壳聚糖溶液的烧杯中,并缓慢搅拌,再加入1份甘油继续搅拌30min,使其混合均匀,最后加入3份S3制得的抑菌活性组分,均质3分钟,静置消泡处理,得成膜溶液;
S5:将S4制得的成膜溶液置于水平放置的玻璃模具中,在50℃干燥箱内烘干1小时,得到抗菌薄膜。
实施例2
使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制备抗菌薄膜,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原料的用量均为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的份数,余量为水。具体步骤如下:
S1:在装有蒸馏水的烧杯中加入5份聚乙烯醇(PVA),先在室温下搅拌15min,使其充分溶胀,再升温至80℃持续搅拌1h,至PVA完全溶解至均匀透明的溶液,冷却至室温后超声15min备用;
S2:将2份壳聚糖加入装有1份乙酸水溶液的烧杯中,搅拌至其完全溶解,得到壳聚糖溶液;
S3:取1%艾叶油、0.5%姜黄油和1%丁香油混合制成复合挥发油,并与2%大豆磷脂酰胆碱、0.2%胆固醇一并溶于20%乙醇中,制成醇溶液,另取0.1%二(月桂酰胺谷氨酰胺)赖氨酸钠溶于上述醇溶液,搅拌均匀,颗粒均质,得到抑菌活性组分;
S4:将S1所得的PVA溶液倒入装有S2所得的壳聚糖溶液的烧杯中,并缓慢搅拌,再加入2份甘油继续搅拌30min,使其混合均匀,最后加入3份S3制得的抑菌活性组分,均质3分钟,静置消泡处理,得成膜溶液;
S5:将S4制得的成膜溶液置于水平放置的玻璃模具中,在50℃干燥箱内烘干1小时,得到抗菌薄膜。
实施例3
使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制备抗菌薄膜,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原料的用量均为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的份数,余量为水。具体步骤如下:
S1:在装有蒸馏水的烧杯中加入5份聚乙烯醇(PVA),先在室温下搅拌15min,使其充分溶胀,再升温至80℃持续搅拌1h,至PVA完全溶解至均匀透明的溶液,冷却至室温后超声15min备用;
S2:将3份壳聚糖加入装有1份乙酸水溶液的烧杯中,搅拌至其完全溶解,得到壳聚糖溶液;
S3:取0.5%茶树油、0.1%薰衣草油、0.5%冬青油和0.5%白芷油混合制成复合挥发油,并与3%缩醛磷脂、0.2%胆固醇一并溶于20%乙醇中,制成醇溶液,另取0.4%二(月桂酰胺谷氨酰胺)赖氨酸钠溶于上述醇溶液,搅拌均匀,颗粒均质,得到抑菌活性组分;
S4:将S1所得的PVA溶液倒入装有S2所得的壳聚糖溶液的烧杯中,并缓慢搅拌,再加入2份甘油继续搅拌30min,使其混合均匀,最后加入5份S3制得的抑菌活性组分,均质3分钟,静置消泡处理,得成膜溶液;
S5:将S4制得的成膜溶液置于水平放置的玻璃模具中,在50℃干燥箱内烘干1小时,得到抗菌薄膜。
对比例1
使用常规方法制备薄膜,需要说明的是,本对比例中原料的用量均为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的份数,余量为水。具体步骤如下:
S1:将2份壳聚糖加入装有1份乙酸水溶液的烧杯中,搅拌至其完全溶解,得到壳聚糖溶液;
S2:加入1份甘油至S1所得壳聚糖溶液中,搅拌30min,使其混合均匀,并均质3分钟,静置消泡处理,得成膜溶液;
S3:将S2制得的成膜溶液置于水平放置的玻璃模具中,在50℃干燥箱内烘干1小时,得到薄膜。
对比例2
使用常规方法制备薄膜,需要说明的是,本对比例中原料的用量均为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的份数,余量为水。具体步骤如下:
S1:在装有蒸馏水的烧杯中加入5份聚乙烯醇(PVA),先在室温下搅拌15min,使其充分溶胀,再升温至80℃持续搅拌1h,至PVA完全溶解至均匀透明的溶液,冷却至室温后超声15min备用;
S2:将S1所得的PVA溶液倒入装有1份乙酸溶液的烧杯中,并缓慢搅拌,再加入1份甘油继续搅拌30min,均质3分钟,静置消泡处理,得成膜溶液;
S3:将S2制得的成膜溶液置于水平放置的玻璃模具中,在50℃干燥箱内烘干1小时,得到薄膜。
对比例3
使用常规方法制备薄膜,需要说明的是,本对比例中原料的用量均为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的份数,余量为水。具体步骤如下:
S1:在装有蒸馏水的烧杯中加入5份聚乙烯醇(PVA),先在室温下搅拌15min,使其充分溶胀,再升温至80℃持续搅拌1h,至PVA完全溶解至均匀透明的溶液,冷却至室温后超声15min备用;
S2:将2份壳聚糖加入装有1份乙酸水溶液的烧杯中,搅拌至其完全溶解,得到壳聚糖溶液;
S3:将S1所得的PVA溶液倒入装有S2所得的壳聚糖溶液的烧杯中,并缓慢搅拌,再加入2份甘油继续搅拌30min,使其混合均匀,均质3分钟,静置消泡处理,得成膜溶液;
S4:将S3制得的成膜溶液置于水平放置的玻璃模具中,在50℃干燥箱内烘干1小时,得到薄膜。
针对实施例1-3和对比例1-3所制得的薄膜进行性能测试,具体如下:
1、薄膜厚度测试:
将实施例1-3和对比例1-3制备的薄膜完整平铺平均等份裁剪成等量大小1cm×15cm面积的长条膜,将各组薄膜用全自动测厚仪多次测试其厚度取平均值(精确至0.001mm)。
测试结果如下表1所示。
2、不透明度测试:
将实施例1-3和对比例1-3制备的薄膜制成膜样品(1cm×4cm的长条),置于比色皿中,于600nm处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中测定膜的吸光度(A),以不放样品的比色皿作为参照,样品膜的不透明度按照下式计算
Figure BDA0003988860460000091
式中:O为不透明度(Amm-1),Abs600为膜在600nm处的吸光度,L为膜的厚度(mm)。
测试结果如下表1所示。
3、透光性测试:
参照GB/T2410-2008测试薄膜的透光率,将实施例1-3和对比例1-3制备的膜裁剪成长3cm,宽1cm的长方形,将样品置于分光光度计夹板内侧,采用空气作为空白对照,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400~800nm范围内测试膜的透光率。
测试结果如下表1所示。
4、机械性能测试:
选取实施例1-3和对比例1-3制备的整的膜,用刀模裁剪成宽度10mm、长度150mm的长条形试样,安装在微控电子万能试验机上进行断裂伸长率测试。测试部件顶部和底部的原始距离(L0)为50mm,以200mm/min的速度拉伸膜材料,直至样品被拉断。测试过程中由计算机对数据进行记录。每组样品测量5组数据,取平均值。
其中,实施例2所制得的抗菌薄膜的拉伸测试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本发明提供的抗菌薄膜表现出优良的拉伸强度。
测试结果如下表1所示。
表1薄膜基础性能测试结果表
项目 平均厚度(mm) 不透明度(mm<sup>-1</sup>) 透过率(%) 断裂伸长率(%)
实施例1 0.042 1.183 92.3% 238.86%
实施例2 0.055 2.31 89.2% 260.92%
实施例3 0.069 3.52 90.6% 205.75%
对比例1 0.041 2.09 83.5% 78.28%
对比例2 0.054 0.10 90.2% 171.13%
对比例3 0.057 2.17 86.3% 183.25%
根据表1可知,实施例1-3所制得的抗菌薄膜,具备更高的断裂伸长率,机械强度更好,说明其在使用过程中不会轻易断裂,更结实耐用。对比例1-3所制得的薄膜的断裂伸长率均明显低于本发明,机械强度较差。其中,对比例1因成膜材料只有壳聚糖,断裂伸长率相对更低,对比例3中加入PVA和甘油,薄膜的断裂伸长率相对提高,但仍低于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的抗菌薄膜,当PVA、壳聚糖、抑菌活性组分按一定比列混合时,PVA上的羟基、壳聚糖的羟基、胺基以及抑菌活性组分上的基团之间形成氢键,提升了薄膜的力学性能。其中明显可知,按照实施例2的混合比例所得到的抗菌薄膜的断裂伸长率最高,力学性能最佳。
5、抑菌性能测试:
测试条件:在进行测试操作之前,采用紫外灯对环境灭菌,所有测试操作均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
分别挑取提前活化培养好的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灰霉菌落,加入到1mL无菌水中,充分振荡,稀释。移液枪取100μL稀释好的菌液,加入到培养皿中,立即用涂布器将菌液涂布开,将灭过菌的镊子在酒精灯火焰上撩过,再用镊子夹住灭过菌的实施例1-3与对比例1-3所制得的薄膜贴在培养基上,用镊子轻轻按实,并立即关闭培养皿,于恒温培养箱中,设置温度37℃,倒置培养24h。
测试结果如下表2所示:
表2薄膜抑菌性能测试结果表
项目 大肠杆菌抑菌率(%) 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率(%) 灰霉抑菌率(%)
实施例1 99.99% 99.99% 99.99%
实施例2 99.99% 99.99% 99.99%
实施例3 99.99% 99.99% 99.99%
对比例1 70.1% 65.2% 53.2%
对比例2 5.15% 12.3% 10.7%
对比例3 68.9% 66.1% 58.2%
由表2可得,实施例1-3所制得的抗菌薄膜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灰霉菌落三种微生物的抑菌率基本接近100%,具备优良、广谱的抑菌抗菌性能。对比例1-3的对于实验中各种菌落的抑菌率均明显低于本发明,说明在未添加本发明提供的抑菌活性组分的情况下,常规薄膜的抑菌能力较差,由对比例可知,单纯的壳聚糖具备一定的抑菌性,但抑菌率不高。
6、防雾性能测试
参照GB/T 31726-2015塑料薄膜防雾性试验方法,往平口烧杯中注入(200±10)mL、(23±2)℃的水。将实施例1-3与对比例1-3所制得的薄膜试样用双面胶或橡皮筋固定,使其防雾性试验面对扣于烧杯口,试验部位应平整。将固定好试样的平口烧杯放入温度为(3±2)℃的低温恒温箱或冷藏柜中,开始计时。5min时取出放有试样的烧杯,放置在GB11533—2011附录B中的标准对数近视力表上,使烧杯的底部中心对准视力表的0.1中心线,在自然光或40W日光灯下,垂直于烧杯底从上往下观察薄膜试样表面,5s内观察完毕。
其中,实施例2所制得的抗菌薄膜的防雾性能测试示意图如图2所示。根据图2可得,本发明提供抗菌薄膜在测试中未产生雾气,且无水珠附着,具备良好的防雾性能。
测试结果如下表3所示:
表3薄膜防雾性能测试结果表
Figure BDA0003988860460000121
通过表3可知,本发明提供的抗菌薄膜具备优良的防雾性能,对比例1-3提供的薄膜防雾性能较差,均出现一定程度的水珠附着,在实际生活使用中,本发明提供的抗菌薄膜更具优势。
请注意,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抗菌薄膜,其特征在于,其原料按照重量百分比计,包括:聚乙烯醇3~5%、壳聚糖0.5~2%、增塑剂1~5%、抑菌活性组分2~5%。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所述聚乙烯醇溶液、壳聚糖溶液、增塑剂和抑菌活性组分混合,均质化处理得到成膜溶液,随后依次经过成型、干燥,即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烯醇溶液的制备包括:将聚乙烯醇溶于水进行溶胀,并升温至50~80℃,搅拌至溶液透明,然后冷却、超声。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壳聚糖溶液为壳聚糖溶于有机酸水溶液;
所述有机酸包括乙酸、山梨酸、丙酸、乳酸、谷氨酸、苯甲酸、柠檬酸、马来酸、乙醇酸、丙烯酸、琥珀酸、草酸、抗坏血酸、酒石酸中的任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壳聚糖溶液的pH值为5.0~6.0。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壳聚糖包括羧甲基壳聚糖、季铵盐壳聚糖、羟乙基壳聚糖、乙酸壳聚糖、山梨酸盐、壳聚糖丙酸酯、壳聚糖乳酸盐、壳聚糖谷氨酸盐、壳聚糖苯甲酸盐、壳聚糖柠檬酸盐、壳聚糖马来酸盐、壳聚糖乙醇酸酯、壳聚糖丙烯酸酯、壳聚糖琥珀酸酯、壳聚糖草酸盐、壳聚糖抗坏血酸酯、壳聚糖酒石酸盐、酒石酸壳聚糖中的任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壳聚糖的脱乙酰化程度大于等于70%。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塑剂包括甘油、山梨糖醇、丙二醇、乙二醇、二甘醇、三甘醇、聚乙二醇、酒石酸二丁酯、丙二醇、丁二醇、乙酰化甘油单酯中的任一种或多种。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抑菌活性组分包括复合挥发油,所述复合挥发油选自具有芳香气味的植物挥发油中的至少两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抑菌活性组分还包括将所述复合挥发油包封于醇质体中;
优选地,所述抑菌活性组分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复合挥发油0.1%~3%、磷脂0.5%~5%、胆固醇0.01%~0.5%、乙醇10%~20%、二(月桂酰胺谷氨酰胺)赖氨酸钠0.1%~0.4%。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烯醇、所述壳聚糖和所述抑菌活性组分的质量比为5:1~2:3~5。
CN202211574720.XA 2022-12-08 2022-12-08 一种抗菌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578559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74720.XA CN115785597A (zh) 2022-12-08 2022-12-08 一种抗菌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74720.XA CN115785597A (zh) 2022-12-08 2022-12-08 一种抗菌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85597A true CN115785597A (zh) 2023-03-14

Family

ID=854180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574720.XA Pending CN115785597A (zh) 2022-12-08 2022-12-08 一种抗菌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78559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85455A (zh) * 2023-03-24 2023-06-23 广州卡帝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抑菌功能的汽车扶手箱储物盒及其制备工艺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31382A (ja) * 1997-02-20 1998-09-02 Osamu Yoshimura 生分解性キトサン含有組成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50086421A1 (en) * 2011-12-09 2015-03-26 Conopco, Inc., D/B/A Unilever Antibacterial composition
CN104975513A (zh) * 2015-05-29 2015-10-14 天津城建大学 高效抗菌型壳聚糖精油微胶囊的制备方法
CN108070103A (zh) * 2017-12-18 2018-05-25 四川农业大学 一种可降解型抗菌性复合保鲜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8586828A (zh) * 2018-04-10 2018-09-28 南京农业大学 一种可食性复合保鲜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073188A (zh) * 2019-12-25 2020-04-28 大连工业大学 一种鲜食水产品抗菌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269515A (zh) * 2020-04-04 2020-06-12 北京农学院 一种具有抑菌功能的可降解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31382A (ja) * 1997-02-20 1998-09-02 Osamu Yoshimura 生分解性キトサン含有組成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50086421A1 (en) * 2011-12-09 2015-03-26 Conopco, Inc., D/B/A Unilever Antibacterial composition
CN104975513A (zh) * 2015-05-29 2015-10-14 天津城建大学 高效抗菌型壳聚糖精油微胶囊的制备方法
CN108070103A (zh) * 2017-12-18 2018-05-25 四川农业大学 一种可降解型抗菌性复合保鲜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8586828A (zh) * 2018-04-10 2018-09-28 南京农业大学 一种可食性复合保鲜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073188A (zh) * 2019-12-25 2020-04-28 大连工业大学 一种鲜食水产品抗菌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269515A (zh) * 2020-04-04 2020-06-12 北京农学院 一种具有抑菌功能的可降解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ORGE IVÁN CASTRO ETAL.: ""Chitosan/Polyvinyl Alcohol/Tea Tree Essential Oil Composite Films for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POLYMERS, no. 13, pages 13213753 - 1 *
吴正国: ""壳聚糖基固定化纳米银复合抗菌材料的绿色构建及应用"", 中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工程科技Ⅰ辑, no. 1, pages 28 - 42 *
欧阳锐 等: ""3种植物精油微胶囊抗菌膜在鱼丸保鲜中的应用"", 食品研究与开发, vol. 43, no. 23, pages 132 - 138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85455A (zh) * 2023-03-24 2023-06-23 广州卡帝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抑菌功能的汽车扶手箱储物盒及其制备工艺
CN116285455B (zh) * 2023-03-24 2024-04-23 广州卡帝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抑菌功能的汽车扶手箱储物盒及其制备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Göksen et al. Biodegradable active food packaging structures based on hybrid cross-linked electrospun polyvinyl alcohol fibers containing essential oils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the preservation of chicken breast fillets
López‐Velázquez et al. Gelatin–chitosan–PVA hydrogels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agriculture
CN108070103B (zh) 一种可降解型抗菌性复合保鲜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2553786A (zh) 一种抗菌复合纤维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He et al. Biodegradable and antimicrobial CSC films containing cinnamon essential oil for preservation applications
CN103554553B (zh) 一种大米淀粉基可生物降解包装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19735B (zh) 一种魔芋葡甘聚糖抗菌保鲜膜
Wen et al. Turmeric carbon quantum dots enhanced chitosan nanocomposite films based on photodynamic inactivation technology for antibacterial food packaging
CN106700108B (zh) 一种可降解抗菌保鲜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9258645B (zh) 一种含甜菜碱的抗菌保鲜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10818956A (zh) 一种壳聚糖-纳米二氧化钛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9454945A (zh) 一种双层双向控释抗氧化抗菌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5785597A (zh) 一种抗菌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8484988A (zh) 一种多巴胺修饰纳米颗粒改性壳聚糖抑菌膜的制备方法
CN102153674B (zh) 对氨基苯甲酸壳聚糖酯及其制备方法
Ruan et al. Synergistic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chitosan modified by double antibacterial agents as coating material for fruits preservation
Yu et al.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gamma-poly (glutamic acid), a preservative coating for cherries
CN113519518A (zh) 一种低温消毒剂
CN109735115B (zh) 一种啤酒花浸膏-明胶-壳聚糖抑菌膜的制备方法
Chen et al. Open roads and bridge: Preservation of fresh beef by a packaging film constructed from photosensitizing bacterial cellulose
CN113527827B (zh) 具有光敏抑菌功能可降解活性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Yuan et al. Janus biopolymer nanocomposite coating with excellent antibacterial and water/oxygen barrier performance for fruit preservation
CN111466438A (zh) 一种西兰花防腐抗黄化的保鲜纸及其制备方法
CN108835249A (zh) 一种壳聚糖基芒果保鲜液的制备方法
Rolińska et al. Choline chloride-based deep eutectic solvents as plasticizer and active agent in chitosan film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