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83522A - 储物保鲜装置 - Google Patents
储物保鲜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783522A CN115783522A CN202211376595.1A CN202211376595A CN115783522A CN 115783522 A CN115783522 A CN 115783522A CN 202211376595 A CN202211376595 A CN 202211376595A CN 115783522 A CN115783522 A CN 11578352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cavity
- drawer
- piece
- assembl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4
- 239000001301 oxyge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9
- 229910052760 oxy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9
-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atomic oxygen Chemical compound [O]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7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5
- 238000004321 preserv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8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086 pum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3
- 238000001179 sorption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IJGRMHOSHXDMSA-UHFFFAOYSA-N Atomic nitrogen Chemical compound N#N IJGRMHOSHXDMSA-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0
- 229910052757 nitro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44000005700 microbiom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35515 penet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2466 perme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5000013305 food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026 adhesive bo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320 controlled atmospher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1873 dinitro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3372 meat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3311 vegetable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Chemical compound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3399 edible fruit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2055 fruits and vegetable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541 heal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32 storag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022 ve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Cold Air Circulating Systems And Constructional Details In Refrig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储物保鲜装置,储物保鲜装置包括:主体组件,包括支撑主体及气调抽屉,气调抽屉设置于支撑主体上且具有第一腔;气调组件,包括本体、进风件、出风件及气调件,本体设置于支撑主体且具有与第一腔连通的容置腔,气调件、进风件及出风件均位于容置腔内,气调件具有气调腔;进风件用于驱动第一腔内的气流流入所述容置腔,气调件用于将流入容置腔内的气流中的氧气分离至气调腔内,出风件用于驱动氧气分离后的气流回流至第一腔;以及抽气组件,设置于支撑主体,并用于驱动气调腔内的氧气流出至储物保鲜装置的外部。本申请提供的储物保鲜装置具有较优的保鲜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储存保鲜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储物保鲜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健康意识的增强,具有气调保鲜功能的储物保鲜装置应运而生。气调保鲜采用的原理为利用抽气组件将储物保鲜装置中气调保鲜空间中的部分氧气抽出,以使得气调保鲜空间的氧气含量下降。这样,能够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及繁殖,从而达到气调保鲜效果。但是,由于气调保鲜空间无法做到与外部完全密封,导致外部的空气容易渗透至气调保鲜空间内,保鲜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保鲜效果不佳的问题,提供一种具有较优的保鲜效果的储物保鲜装置。
一种储物保鲜装置,所述储物保鲜装置包括:
主体组件,包括支撑主体及气调抽屉,所述气调抽屉设置于所述支撑主体上且具有第一腔;
气调组件,包括本体、进风件、出风件及气调件,所述本体设置于所述支撑主体且具有与所述第一腔连通的容置腔,所述气调件、所述进风件及所述出风件均位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气调件具有气调腔;所述进风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腔内的气流流入所述容置腔,所述气调件用于将流入所述容置腔内的气流中的氧气分离至所述气调腔内,所述出风件用于驱动氧气分离后的气流回流至所述第一腔;以及
抽气组件,设置于所述支撑主体,并用于驱动所述气调腔内的氧气流出至所述储物保鲜装置的外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主体内设有第一间室,所述气调抽屉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一间室内;
所述支撑主体上开设有均与所述第一间室连通的进风口及出风口,所述进风件设置于所述进风口处,所述出风件设置于所述出风口处,所述本体罩设于所述进风件及所述出风件外。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气调组件还包括气调固定架,所述气调固定架内具有沿所述进风件与所述出风件的排布方向贯穿设置的收容通道,所述气调件穿设并限位于所述收容通道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抽气组件包括抽气泵、第一管道及第一控制阀,所述抽气泵具有抽气端,所述第一管道连通于所述气调腔与所述抽气端之间,所述第一控制阀配接于所述第一管道上并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管道的通断;
所述第一腔内的氧气浓度大于浓度预设值时,所述抽气泵启动,所述第一控制阀打开。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主体组件还包括真空抽屉,所述真空抽屉设置于所述支撑主体上且具有第二腔;
所述抽气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腔内的气流流出至所述储物保鲜装置的外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主体内设有第二间室,所述真空抽屉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二间室内;
所述储物保鲜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间室内的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吸附件及第二吸附件,所述第一吸附件及所述第二吸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撑主体及所述真空抽屉相互朝向的表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吸附件及所述第二吸附件中的至少一者为电磁铁。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缓冲件,所述缓冲件设置于所述支撑主体朝向所述真空抽屉的表面,并套设于所述第一吸附件外。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抽气组件包括抽气泵、第二管道及第二控制阀,所述抽气泵具有抽气端,所述第二管道连通于所述第二腔与所述抽气端之间,所述第二控制阀配接于所述第二管道上并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管道的通断;
所述第二腔内的气压大于气压预设值时,所述抽气泵启动,所述第二控制阀打开。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主体内设有第二间室,所述真空抽屉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二间室内;
所述抽气组件还包括泄压阀及泄压管,所述泄压管位于气流由所述第二腔流出至外部的流动路径外,并与所述第二管道连通,所述泄压阀配接于所述泄压管上,并用于控制所述泄压管的通断;
所述泄压阀及所述第二控制阀被配置为在所述真空抽屉由所述第二间室抽出前打开。
上述储物保鲜装置,进风件用于驱动气调抽屉中第一腔内的气流流入至容置腔内并进行成分分离。气调腔在抽气组件的作用下形成负压,容置腔内位于气调腔外的其他空间在出风件的作用下形成负压。由于气调件的渗透作用,氧气相较于氮气通过渗透件进入至气调腔内的速率更大。这样,氧气容易渗透至气调腔内,并经抽气组件排出至储物保鲜装置的外部,而氮气则更容易在出风件的作用下回流至气调抽屉的第一腔内,使得第一腔内的气压与外部的大气压之间的压差较小。这样,外部的空气渗透至第一腔内的速率相较于现有技术更慢,且单位时间内渗透至第一腔内的空气总量也相对较少。因此,第一腔内可始终维持在低氧环境,从而能够更好的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及繁殖,具有较好的保鲜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储物保鲜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由支撑主体背向其开口的一侧观察到的支撑主体与气调组件配合的主视剖面图;
图3为图1所示的支撑主体与气调组件配合的右视剖面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支撑主体与真空抽屉及固定组件配合的剖面图。
附图标号:
1、储物保鲜装置;10、主体组件;11、支撑主体;111、第一间室;112、第二间室;113、收纳间室;12、气调抽屉;121、第一腔;13、真空抽屉;131、第二腔;20、气调组件;21、本体;211、容置腔;22、进风件;23、出风件;24、气调件;25、气调固定架;251、收容通道;30、抽气组件;31、抽气泵;311、抽气端;32、第一管道;33、第一控制阀;34、第二管道;35、第二控制阀;36、泄压阀;37、泄压管;38、汇流管;39、第一分流管;41、第二分流管;42、第一快接头;43、第二快接头;50、固定组件;51、第一吸附件;52、第二吸附件;53、缓冲件;54、第一固定架;55、第二固定架;60、密封件;70、测氧传感器;80、气压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储物保鲜装置1,储物保鲜装置1用于存放并保鲜存放物。其中,储物保鲜装置1可以为具有制冷供能的家用冰箱、车载冰箱及冰柜等等,或者,也可以为其他不具有制冷功能的储物保鲜装置1。以下实施例均以储物保鲜装置1为家用冰箱为例进行说明。存放物可以为肉类、蔬菜、水果等需要保鲜的物品。
请一并参阅图2及图3,储物保鲜装置1包括主体组件10、气调组件20、抽气组件30及制冷组件,主体组件10主要起支撑及收纳保鲜的作用,气调组件20、抽气组件30及制冷组件均设置于主体组件10上,气调组件20用于将主体组件10中气调保鲜空间内的氧气从空气中分离,抽气组件30用于将分离的氧气抽出至储物保鲜装置1的外部,制冷组件用于为气调保鲜空间制冷,以提升保鲜效果。
气调组件20、抽气组件30及制冷组件可以位于主体组件10的外部,或者,也可以位于主体组件10的内部,具体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优选地,主体组件10内设置有用于收纳气调组件20、抽气组件30及制冷组件的收纳间室113,以将气调组件20、抽气组件30及制冷组件收纳于主体组件10的内部。这样,可防止气调组件20、抽气组件30及制冷组件暴露而造成安全隐患。以下实施例均以气调组件20、抽气组件30及制冷组件收纳于收纳间室113为例进行说明。
其中,制冷组件为本领域的常规设置,比如,制冷组件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毛细管等等,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毛细管配合可对气调保鲜空间进行制冷。当然,制冷组件不限于上述一种,其还可以为其他常规的制冷结构,仅需能够对气调保鲜空间进行制冷即可,具体在此处不再赘述。
以下实施例主要对主体组件10、气调组件20及抽气组件30的具体结构及工作原理进行详细说明。
主体组件10包括支撑主体11及气调抽屉12,气调抽屉12设置于支撑主体11上且具有第一腔121。气调组件20包括本体21、进风件22、出风件23及气调件24,本体21设置于支撑主体11且具有与第一腔121连通的容置腔211,气调件24、进风件22及出风件23均位于容置腔211内,气调件24具有气调腔。进风件22用于驱动第一腔121内的气流流入容置腔211,气调件24用于将流入容置腔211内的气流中的氧气分离至气调腔内,出风件23用于驱动氧气分离后的气流回流至第一腔121。抽气组件30设置于支撑主体11,并用于驱动气调腔内的氧气流出至储物保鲜装置1的外部。
其中,支撑主体11内开设有第一间室111,气调抽屉12活动设置于第一间室111内。以储物保鲜装置1为例,第一间室111可以为保鲜室、冷藏室及变温室中的任意一种,第一间室111构造形成上述气调保鲜空间。以下实施例均以第一间室111为保鲜室为例进行说明。
具体地,支撑主体11一般为长方体形,且包括主体部及门部,主体部内可以设置单个,或者多个第一间室111,其数量在此不做限定。主体部的一侧还开设有与每个第一间室111均连通的开口,门部可转动地与主体部连接,且门部相对主体部转动,可以实现所有第一间室111的同步打开或者同步关闭,以方便取放存放物。
本体21与支撑主体11之间的安装方式可以为卡接、胶接等等,具体在此处不做限定。
气调抽屉12活动设置于第一间室111内,当门部关闭主体部的开口时,气调抽屉12封闭于第一间室111内,当门部打开主体部的开口时,可抽拉气调抽屉12(沿图3中箭头a所指的方向抽拉),使得气调抽屉12至少部分位于第一间室111外。
气调抽屉12可以为单个或者多个,同一个第一间室111内可以设置单个或者至少两个气调抽屉12,具体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设置。位于同一个第一间室111内的每相邻的两个气调抽屉12之间可以通过隔板隔开,或者,位于同一个第一间室111内的每相邻的两个气调抽屉12之间也可以不隔开。打开门部时,可方便对每个第一间室111内的每个气调抽屉12进行抽拉。
本体21可以为封闭的中空结构,也可以为一端开口的中空结构,并罩设于气调抽屉12外,或者,罩设于收纳间室113的内壁上等等。容置腔211与第一腔121之间可以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其他管道或者孔道等进行连接,具体在此处不做限定。
其中,气调件24为由气调膜围设形成的具有气调腔的中空结构。具体地,气调件24可以有一整块气调膜围设形成,也可以由多个气调膜围设形成。气调件24上开设有渗透孔,流入至容置腔211内的气流中的主要成分为氧气及氮气,其中,氧气能够较为快速地通过渗透孔并渗透至气调腔内,而氮气的渗透速率相对氧气的渗透速率较慢。
在传统的储物保鲜装置1中,抽气组件30包括真空泵及抽气管,且气调组件20仅包括一气调膜,真空泵通过抽气管与气调抽屉12的第一腔121连通,气调膜设置于抽气管的管口。在抽气泵31的作用下,第一腔121内的氧气及氮气能够渗透气调膜,并通过抽气管排出至储物保鲜装置1的外部。
真空泵工作时,抽气管内形成负压,这样可以加速氧气及氮气渗透通过气调膜的速率,但氧气的渗透速率始终大于氮气的渗透速率。由于氧气及氮气的渗透,并在真空泵的作用下排出至储物保鲜装置1的外部,导致气调抽屉12中第一腔121内的气压相较于储物保鲜装置1外部的大气压较小,并存在较大的压差。此外,由于各种误差的存在,比如制造尺寸的误差,装配的误差等等,气调抽屉12无法完全密封于第一间室111内,这样,外部的空气容易经门部与主体部之间的间隙渗透至第一腔121内,导致第一腔121内的氧气及微生物的含量增加,进而造成存放物的保鲜效果不佳。
而在本申请中,通过设置进风件22及出风件23,进风件22用于驱动气调抽屉12中第一腔121内的气流流入至容置腔211内并进行成分分离。气调腔在抽气组件30的作用下形成负压,容置腔211内位于气调腔外的其他空间在出风件23的作用下形成负压。由于进风件22源源不断地向容置腔211内输送气流,且气调件24的渗透作用,氧气相较于氮气通过渗透件进入至气调腔内的速率更大(其中,氮气渗透通过气调件24的速率可以为零),这样,氧气容易渗透至气调腔内,并经抽气组件30排出至储物保鲜装置1的外部,而氮气的渗透速率较慢,则更容易在出风件23的作用下回流至气调抽屉12的第一腔121内,使得第一腔121内的气压与外部的大气压之间的压差较小。也就是说,相较于现有技术来说,由于进风件22及出风件23的设置,使得氮气与氧气之间能够更好的剥离,且氮气能够回流至第一腔121内,使得本申请中的第一腔121内的气压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差,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第一腔121内的气压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差更小。这样,外部的空气渗透至第一腔121内的速率相较于现有技术更慢,且单位时间内渗透至第一腔121内的空气总量也相对较少。因此,第一腔121内可始终维持在低氧环境,从而能够更好的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及繁殖,具有较好的保鲜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主体11上开设有均与第一间室111连通的进风口及出风口,进风件22设置于进风口处,出风件23设置于出风口处,本体21罩设于进风件22及出风件23外。
具体地,进风件22及出风件23均为风机。本体21的一端开设有与容置腔211连通的罩设口,本体21罩设于进风件22及出风件23外,且进风口及出风口在本体21上的正投影均落入至容置腔211内。
比如,以气调组件20设于支撑主体11外部为例,进风口及出风口可以均设置于第一间室111的内壁,并贯通支撑主体11。又比如,以气调组件20设于收纳间室113为例,进风口及出风口可以设置于收纳间室113的内壁,并连通于第一间室111与收纳间室113之间。
气调抽屉12的第一腔121与容置腔211的连通方式为多种。比如,气调抽屉12的第一腔121依次通过第一间室111、进风口及罩设口与容置腔211连通,同时,气调抽屉12的第一腔121依次通过第一间室111、出风口及罩设口与容置腔211连通。又例如,气调抽屉12上开设有均与第一腔121连通的进气口及出气口,气调抽屉12的第一腔121依次通过进气口、进风口及罩设口与容置腔211连通,同时,气调抽屉12的第一腔121依次通过出气口、出风口及罩设口与容置腔211连通。具体方式在此处不做限定,仅需保证第一腔121内的气流可在进风件22的作用下,由进风口流入至容置腔211内即可。
通过设置本体21罩设于进风件22及出风件23外,且进风件22设置于进风口处,出风件23设置于出风口处,这样,从第一腔121内流出的气流可在进风件22的作用下经进风口流入至容置腔211内,并在气调件24的作用下进行成分分离,进而,分离后的气流还可在出风件23的作用下经出风口重新回流至第一腔121内,以使得第一腔121内的气压与外部的大气压的压差不至于过大,从而有助于提升保鲜效果。而且,本体21罩设的方式,相较于本体21为封闭的中空结构而言,本体21的容置腔211与第一腔121连通的方式更简单,方便装配。
在一些实施例中,气调组件20还包括气调固定架25,气调固定架25内具有沿进风件22与出风件23的排布方向贯穿设置的收容通道251,气调件24穿设并限位于收容通道251内。
比如,以本体21为封闭的中空结构为例,气调固定架25可以通过胶接、卡接等方式与本体21固接。又例如,以本体21为一端开口的中空结构为例(即上述本体21的一端开设有与容置腔211连通的罩设口的实施例),气调固定架25可以通过胶接、卡接等方式与支撑本体21固接。
由于气调件24由气调膜构造形成,气调件24相对较为柔软,固定难度较大。通过设置气调固定架25,将气调件24进风件22与出风件23的排布方向穿设并限位于收容通道251内,既可方便固定气调件24,又可方便气流从收容通道251的进口处进入并在气调件24的作用下进行成分分离,从而能够有效提升气调件24装配的简便性,且使得气调件24具有较优地工作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抽气组件30包括抽气泵31、第一管道32及第一控制阀33,抽气泵31具有抽气端311,第一管道32连通于气调腔与抽气端311之间,第一控制阀33配接于所述第一管道32上并用于控制第一管道32的通断;第一腔121内的氧气浓度大于浓度预设值时,抽气泵31启动,第一控制阀33打开。
可选地,抽气组件30还可以包括配接于气调固定架25上的第一快接头42,第一管道32远离抽气泵31的一端通过第一快接头42与气调腔连通。
其中,第一腔121内的氧气浓度可通过测氧传感器70获得。为提升储物保鲜装置1的工作的自动化,还可配置控制器,且设置第一控制阀33为电磁阀,控制器与第一控制阀33、测氧传感器70、进风件22及出风件23均电连接,并用于控制第一控制阀33、测氧传感器70、进风件22及出风件23工作。
其中,浓度预设值可以根据能够使得气调抽屉12中常见的存放物能够具有较好的保鲜效果的浓度进行设置,且浓度预设值小于储物保险装置外部空气中氧气的浓度。当气调抽屉12中的第一腔121内的氧气浓度小于或等于浓度预设值时,存放物能够在较长时间段内进行保鲜。
实际作业时,气调抽屉12收纳于第一间室111内,且门部关闭主体部的开口后,测氧传感器70检测气调抽屉12内的氧气浓度并反馈至控制器,控制器将氧气浓度与浓度预设值进行比较。若氧气浓度大于浓度预设值,则控制器控制进风件22、出风件23、第一控制阀33及抽气泵31打开,在抽气泵31的作用下,气调抽屉12的第一腔121内的气流流入至本体21的容置腔211内并进行分离。分离后的氧气通过第一管道32及抽气泵31排出至储物保鲜装置1的外部,容置腔211内氧气分离后的气流回流至第一腔121内。当氧气浓度小于或等于浓度预设值时,控制器控制进风件22、出风件23及第一控制阀33关闭。在该种设置下,储物保鲜装置1能够自动调节第一腔121内的氧气浓度。
请一并参阅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主体组件10还包括真空抽屉13,真空抽屉13设置于支撑主体11上且具有第二腔131。抽气组件30用于驱动第二腔131内的气流流出至储物保鲜装置1的外部。
其中,支撑主体11内开设有第二间室112,真空抽屉13活动设置于第二间室112内。以储物保鲜装置1为例,第二间室112可以为保鲜室、冷藏室及变温室中的任意一种,第二间室112亦构造形成上述气调保鲜空间。以下实施例均以第二间室112为保鲜室为例进行说明。
其中,第二间室112与第一间室111为相互独立的两个间室,以避免两者内部的气流相互干扰。
主体部上可以设置单个,或者多个第二间室112,其数量在此不做限定,主体部的开口与每个第二间室112均连通,门部相对主体部转动,可以实现所有第二间室112的同步打开或者同步关闭,以方便对存放物进行取放。
真空抽屉13活动设置于第二间室112内,当门部关闭主体部的开口时,真空抽屉13封闭于第二间室112内,当门部打开主体部的开口时,可抽拉真空抽屉13(沿图4中箭头a所指的方向抽拉),使得真空抽屉13至少部分位于第二间室112外。
真空抽屉13可以为单个或者多个,同一个第二间室112内可以设置单个或者至少两个真空抽屉13,具体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设置。位于同一个第二间室112内的每相邻的两个真空抽屉13之间可以通过隔板隔开,或者,位于同一个第二间室112内的每相邻的两个真空抽屉13之间也可以不隔开。打开门部时,可方便对每个第二间室112内的每个真空抽屉13进行抽拉。
抽气组件30工作时,真空抽屉13的第二腔131中的气流能够在抽气组件30的作用下排出至储物保鲜装置1外部,使得第二腔131内形成负压。这样,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升保鲜效果。
定义气调抽屉12的第一腔121内的气压为P气调,气调抽屉12的第一腔121内的氧气浓度为C气调氧,气调抽屉12的第一腔121内的氮气浓度值为C气调氮,真空抽屉13的第二腔131内的气压为P真空,真空抽屉13的第二腔131内的氧气浓度为C真氧,真空抽屉13的第二腔131内的氮气浓度值为C真氮,大气压为P大,空气中氧气浓度为C空氧,空气中氮气浓度值为C空氮,储物保鲜装置1实际作业时,P大>P气调>P真空,C空氧>C真氧,C空氧>C气调氧,C真氧与C气调氧的大小可以根据放置的存放物进行设置,比如,C真氧<C气调氧,或者,C真氧大于C气调氧。
一般情况下,由于气调抽屉12的第一腔121内仅减少了氧气,其内气体中的水汽含量较多,因此,气调抽屉12可以用于放置水分含量较多的蔬菜,水果类,且C真氧<C气调氧。而真空抽屉13的第二腔131内的气体中的氧气、氮气以及水汽均较少,因此,气调抽屉12可以用于放置水分含量较少的肉类。也就是说,气调抽屉12主要用于提供低氧保鲜环境,而真空抽屉13主要用于提供抵压保鲜环境。
通过设置真空抽屉13,用户可以根据存放物的种类,选择放置于气调抽屉12及真空抽屉13中的任意一者内,以使得存放物具有较优地保鲜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储物保鲜装置1还包括位于第二间室112内的固定组件50,固定组件50包括第一吸附件51及第二吸附件52,第一吸附件51及第二吸附件52分别设置于支撑主体11及真空抽屉13相互朝向的表面。
通过设置第一吸附件51及第二吸附件52,当真空抽屉13位于第二间室112内时,由于第一吸附件51及第二吸附件52的固定作用,可减小真空抽屉13相对支撑主体11移动的风险,从而使得真空抽屉13具有较优的密封性。进而,真空抽屉13与外部的气流交换极弱,从而保证了真空抽屉13的第二腔131内处于负压状态,位于第二腔131内的存放物也具有较优的保鲜效果。
其中,第一吸附件51可以直接与支撑主体11连接,或者,可以通过第一固定架54与支撑主体11连接,第二吸附件52可以直接与真空抽屉13连接,或者,可以通过第二固定架55与支撑主体11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固定架55上开设有凹槽,第二吸附件52嵌入至凹槽内,以实现自身的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主体11的主体部上具有与主体部上的开口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第一表面为围设形成第二间室112的内壁之一。真空抽屉13具有其位于第二间室112内时,与第一表面相对设置的第二表面,第一吸附件51设于第一表面,第二吸附件52设于第二表面。
这样,当真空抽屉13位于第二间室112内时,第一吸附件51及第二吸附件52于真空抽屉13远离主体部的开口的一端进行吸附,使得真空抽屉13的安装更稳定,有助于提升真空抽屉13的密封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吸附件51及第二吸附件52中的至少一者为电磁铁。
比如,可以第一吸附件51及第二吸附件52为电磁铁,另一者为永磁铁;或者,也可以第一吸附件51及第二吸附件52均为电磁铁。其中,储物保鲜装置1还包括通电电路,每个电磁铁均通过通电电路与控制器电连接。以下实施例均以第一吸附件51为电磁铁,第二吸附件52为磁铁为例进行说明。
实际作业时,储物保鲜装置1还包括与控制器电连接的采集件及报警器,采集件用于采集储物保鲜装置1的实时信息并反馈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实时信息判断真空抽屉13是否位于真空抽屉13内,并判断门部是否关闭主体部的开口。当控制器判断真空抽屉13位于真空抽屉13内,且门部关闭主体部的开口时,控制器控制通电电路向第一吸附件51通电,以使得第二吸附件52能够被吸附。当门部被打开时(控制通过采集件采集的实时信息来判断),控制器控制通电电路断电,以使得第一吸附件51与第二吸附件52之间的吸附力为零。这样,可方便取出真空抽屉13。由此可见,通过设置第一吸附件51及第二吸附件52中的至少一者为电磁铁,可方便真空抽屉13固定及抽拉。
其中,采集件可以为摄像头,实时信息为实时图像。控制器根据摄像头采集的实时图像与存放于其内的标准图像进行比对,并实施图像与标准图像不匹配,则控制器控制报警器报警,以提示用户将真空抽屉13推进第二间室112和/或关闭门部,直至真空抽屉13完全位于第二间室112内,且门部关闭主体部的开口。
当然,采集件的具体结构不限于上述一种,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采集件还可以为温度采集件,实时信息为实时温度。比如,温度采集件采集的为第二间室112的温度。由于门部打开,且真空抽屉13未完全位于第二间室112内时,第二间室112与外部可以更好的进行气流交换,则第二间室112内的温度会相对真空抽屉13位于第二间室112内,且门部关闭主体部的开口时的温度高。因此,控制器通过判断采集件采集的第二间室112的实时温度与控制器记录的上一次门部关闭主体部时第二间室112内的历史温度进行比较,可判断真空抽屉13是否位于真空抽屉13内,并判断门部是否关闭主体部的开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组件50还包括缓冲件53,缓冲件53设置于支撑主体11朝向真空抽屉13的表面,并套设于第一吸附件51外。可以理解地,缓冲件53设置于第一表面。
在第一吸附件51的吸附作用下,第二吸附件52带动真空抽屉13滑动,直至与第一吸附件51相吸附。为避免真空抽屉13被第一吸附件51及第二吸附件52吸附锁紧的一瞬间产生较大的碰撞噪音,故设置缓冲件53。缓冲件53可以缓冲吸收第一吸附件51及第二吸附件52之间的碰撞力,这样,既能够减弱碰撞过程中产生的噪音,还可以防止真空抽屉13变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保证真空抽屉13在第一吸附件51及第二吸附件52作用时能够稳定地滑动,还可以设置第二吸附件52位于真空抽屉13的底端,第一吸附件51与第二吸附件52之间在水平方向上相对设置。
第二吸附件52位于真空抽屉13的底端,比如,第二吸附件52位于真空抽屉13的底面,或者第二吸附件52位于真空抽屉13上与底面相邻设置的侧面,并靠近底面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固定组件50的数量可以根据真空抽屉13的数量进行设置,固定组件50的数量与真空抽屉13的数量相同并一一对应,每个固定组件50用于固定与其对应的真空抽屉13及支撑主体11。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固定组件50的数量也可以根据真空抽屉13及气调抽屉12的数量进行设置,固定组件50的数量与真空抽屉13及气调抽屉12的数量之和相同,且每个真空抽屉13及每个气调抽屉12均具有与各自对应的固定组件50,每个气调抽屉12通过与其对应的固定组件50与支撑主体11进行固定。值得一提的是,每个气调抽屉12通过与其对应的固定组件50与支撑主体11进行固定的方式,与上述每个真空抽屉13通过与其对应的固定组件50与支撑主体11进行固定的方式及控制的方式均相同,故在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储物保鲜装置1还可设置密封件60,密封件60用于密封真空抽屉13与主体部的开口的边缘之间的间隙,和/或用于密封气调抽屉12与主体部的开口的边缘之间的间隙。
优选地,真空抽屉13与主体部的开口的边缘之间的间隙,以及气调抽屉12与主体部的开口的边缘之间的间隙均通过密封件60密封。
以真空抽屉13与主体部的开口的边缘之间的间隙通过密封件60密封为例,通过设置密封件60,可以维持真空抽屉13内较好的气密性,减弱真空抽屉13与外部之间的气流交换减弱,使得真空抽屉13内能够形成稳定地负压,具有较好的保鲜效果。
可以理解地,当气调抽屉12与主体部的开口的边缘之间的间隙通过密封件60密封时,气调抽屉12亦具有较好的保鲜效果。
请再次参阅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抽气组件30包括抽气泵31、第二管道34及第二控制阀35,抽气泵31具有抽气端311,第二管道34连通于第二腔131与抽气端311之间,第二控制阀35配接于第二管道34上并用于控制第二管道34的通断;第二腔131内的气压大于气压预设值时,抽气泵31启动,第二控制阀35打开。
可选地,抽气组件30还可以包括配接于真空抽屉13上的第二快接头43,第二管道34远离抽气泵31的一端通过第二快接头43与第二腔131连通。
其中,第二腔131内的气压可通过气压传感器80获得。为提升储物保鲜装置1的工作的自动化,还可设置第二控制阀35为电磁阀。控制器与第二控制器、气压传感器80均电连接,并用于控制第二控制阀35及气压传感器80工作。
其中,气压预设值可以根据能够使得真空抽屉13中常见的存放物能够具有较好的保鲜效果的气压进行设置,且气压预设值小于大气压。当真空抽屉13中的第二腔131内的气压小于或等于气压预设值时,存放物的保鲜时间较长。
具体地,第二间室112位于主体部上,且主体部上的开口亦与第二间室112连通。当真空抽屉13完全收纳于第二间室112内,且门部关闭主体部的开口后,气压传感器80检测真空抽屉13内的气压并反馈至控制器,控制器将气压与气压预设值进行比较。若气压大于气压预设值,则控制器控制第一控制阀33及抽气泵31打开,在抽气泵31的作用下,真空抽屉13中第二腔131内的气流经第二管道34流出至储物保鲜装置1外部。当气压小于或等于气压预设值时,控制器控制第二控制阀35关闭。在该种实施例下,储物保鲜装置1能够实现自动化。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抽气组件30还包括泄压阀36及泄压管37,泄压管37位于气流由第二腔131流出至外部的流动路径外,并与第二管道34连通,泄压阀36配接于泄压管37上,并用于控制泄压管37的通断;泄压阀36及第二控制阀35被配置为在真空抽屉13由第二间室112抽出前打开。
由于真空抽屉13的第二腔131内与外部的大气压之间存在较大的气压差,导致抽拉真空抽屉13较为费力。因此,需要在将真空抽屉13由第二间室112抽出前进行泄压。
具体地,泄压阀36为电磁阀,并与控制器电连接。实际作业时,控制器控制泄压阀36及第二控制阀35打开,并同时控制抽气泵31关闭,这样,外部的空气可依次经泄压管37、第二管道34进入至真空抽屉13的第二腔131内,以使得第二腔131内的气压与大气压相同,从而可方便抽拉。将真空抽屉13抽出后,控制器控制泄压阀36及第二控制阀35关闭。
在一些实施例中,抽气组件30还包括汇流管38、第一分流管39及第二分流管41,汇流管38的一端与抽气泵31的抽气端311连接,汇流管38远离抽气端311的一端与第一分流管39及第二分流管41均连通,第一管道32与第一分流管39远离汇流管38的一端连通,第二管道34与第二分流管41远离汇流管38的一端连通。泄压管37连通于储物保鲜装置1的外部与汇流管38之间。
当需要将真空抽屉13抽出时,在控制器的作用下,外部的空气可依次经泄压管37、汇流管38、第二分流管41、第二管道34进入至真空抽屉13的第二腔131内(空气的流动方向如图1所示的箭头p-q-r-s-t所示的方向),以进行泄压。
一般来说,由于第一腔121内的气压与大气压之间的相对较小,则在对气调抽屉12未进行泄压的情况下,仍可对气调抽屉12进行抽拉。当然,若气调抽屉12的第一腔121内的气压过小,则控制器可以控制泄压阀36及第一控制阀33打开,外部的空气可依次经泄压管37、汇流管38、第一分流管39、第一管道32、气调组件20进入至气调抽屉12的第一腔121内,以进行泄压。
在一些实施例中,收纳间室113与外部连通,抽气泵31还具有排气端,由气调抽屉12内抽出的氧气,以及由真空抽屉13内抽出的空气均可通过收纳间室113流出至外部。而外部的空气则可经过收纳间室113及泄压管37流入至真空抽屉13和/或气调抽屉12内。
下面,以气调抽屉12、真空抽屉13、第一间室111、第二间室112、第一管道32、第二管道34、第一控制阀33、第二控制阀35及气调组件20均为两个,且仅真空抽屉13通过固定组件50进行固定为例对储物保鲜装置1的具体使用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每个第一间室111内设置有一个气调抽屉12,每个第二间室112内设有一个真空抽屉13。储物保鲜装置1包括两种支路,分别为气调支路及真空支路,每条气调支路包括一个气调抽屉12、一个气调组件20、一个第一管道32及一个第一控制阀33组成,每条真空支路包括一个真空抽屉13、一个固定组件50、一个第二管道34及一个第二控制阀35组成。
在每条气调支路中,第一控制阀33配接于第一管道32上,且第一管道32连通于第一分流管39与气调腔之间。在每条真空支路中,第二控制阀35配接于第二管道34上,且第二管道34连通于第二分流管41与第二腔131之间。
当每个气调抽屉12均位于对应的第一间室111,每个真空抽屉13均位于对应的第二间室112,且门部关闭主体部的开口时,控制器控制每条真空支路中固定组件50的第一吸附件51通电,以使得每个真空抽屉13能够与支撑主体11固定。与此同时,控制器控制抽气泵31启动,并控制每条气调支路中的第一控制阀33、进风件22、出风件23,以及控制每条真空支路中的第二控制阀35均打开。在抽气泵31的作用下,每条气调支路中的第一腔121内的氧气可排出至外部(氧气的排出路径如图1中箭头d-e-f-g-h-x所示,或者如图1中箭头b-c-e-f-g-h-x所示),以使得第一腔121内的氧气浓度逐渐降低。与此同时,每条真空支路中的第二腔131内的空气可排出至外部,以使得第二腔131内的气压降低(第二腔131内的空气的排出路径如图1中箭头m-n-o-g-h-x所示,或者如图1中箭头j-k-n-o-g-h-x所示)。当任意一条气调支路中的第一腔121内的氧气浓度小于或等于浓度预设值时,该气调支路中的第一控制阀33关闭。当任意一条真空支路中的第二腔131内的气压小于或等于气压预设值时,该真空支路中的第二控制阀35关闭。此时,抽气泵31继续工作,直至所有气调支路中的第一腔121内的氧气浓度小于或等于浓度预设值,且所有真空支路中的第二腔131内的气压小于或等于气压预设值时,抽气泵31关闭。
当任意一条真空支路中的真空抽屉13需要抽出时,控制器控制泄压阀36及该真空支路中的第二控制阀35,以对该真空支路中的真空抽屉13泄压。此时,抽气泵31关闭,且其他真空之路的第二控制阀35,以及其他气调之路的第一控制阀33均关闭。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储物保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物保鲜装置包括:
主体组件(10),包括支撑主体(11)及气调抽屉(12),所述气调抽屉(12)设置于所述支撑主体(11)上且具有第一腔(121);
气调组件(20),包括本体(21)、进风件(22)、出风件(23)及气调件(24),所述本体(21)设置于所述支撑主体(11)且具有与所述第一腔(121)连通的容置腔(211),所述气调件(24)、所述进风件(22)及所述出风件(23)均位于所述容置腔(211)内,所述气调件(24)具有气调腔;所述进风件(22)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腔(121)内的气流流入所述容置腔(211),所述气调件(24)用于将流入所述容置腔(211)内的气流中的氧气分离至所述气调腔内,所述出风件(23)用于驱动氧气分离后的气流回流至所述第一腔(121);以及
抽气组件(30),设置于所述支撑主体(11),并用于驱动所述气调腔内的氧气流出至所述储物保鲜装置的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物保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主体(11)内设有第一间室(111),所述气调抽屉(12)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一间室(111)内;
所述支撑主体(11)上开设有均与所述第一间室(111)连通的进风口及出风口,所述进风件(22)设置于所述进风口处,所述出风件(23)设置于所述出风口处,所述本体(21)罩设于所述进风件(22)及所述出风件(23)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物保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调组件(20)还包括气调固定架(25),所述气调固定架(25)内具有沿所述进风件(22)与所述出风件(23)的排布方向贯穿设置的收容通道(251),所述气调件(24)穿设并限位于所述收容通道(251)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物保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气组件(30)包括抽气泵(31)、第一管道(32)及第一控制阀(33),所述抽气泵(31)具有抽气端(311),所述第一管道(32)连通于所述气调腔与所述抽气端(311)之间,所述第一控制阀(33)配接于所述第一管道(32)上并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管道(32)的通断;
所述第一腔(121)内的氧气浓度大于浓度预设值时,所述抽气泵(31)启动,所述第一控制阀(33)打开。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储物保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组件(10)还包括真空抽屉(13),所述真空抽屉(13)设置于所述支撑主体(11)上且具有第二腔(131);
所述抽气组件(30)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腔(131)内的气流流出至所述储物保鲜装置的外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储物保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主体(11)内设有第二间室(112),所述真空抽屉(13)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二间室(112)内;
所述储物保鲜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间室(112)内的固定组件(50),所述固定组件(50)包括第一吸附件(51)及第二吸附件(52),所述第一吸附件(51)及所述第二吸附件(52)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撑主体(11)及所述真空抽屉(13)相互朝向的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储物保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附件(51)及所述第二吸附件(52)中的至少一者为电磁铁。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储物保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50)还包括缓冲件(53),所述缓冲件(53)设置于所述支撑主体(11)朝向所述真空抽屉(13)的表面,并套设于所述第一吸附件(51)外。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储物保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气组件(30)包括抽气泵(31)、第二管道(34)及第二控制阀(35),所述抽气泵(31)具有抽气端(311),所述第二管道(34)连通于所述第二腔(131)与所述抽气端(311)之间,所述第二控制阀(35)配接于所述第二管道(34)上并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管道(34)的通断;
所述第二腔(131)内的气压大于气压预设值时,所述抽气泵(31)启动,所述第二控制阀(35)打开。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储物保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主体(11)内设有第二间室(112),所述真空抽屉(13)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二间室(112)内;
所述抽气组件(30)还包括泄压阀(36)及泄压管(37),所述泄压管(37)位于气流由所述第二腔(131)流出至外部的流动路径外,并与所述第二管道(34)连通,所述泄压阀(36)配接于所述泄压管(37)上,并用于控制所述泄压管(37)的通断;
所述泄压阀(36)及所述第二控制阀(35)被配置为在所述真空抽屉(13)由所述第二间室(112)抽出前打开。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376595.1A CN115783522A (zh) | 2022-11-04 | 2022-11-04 | 储物保鲜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376595.1A CN115783522A (zh) | 2022-11-04 | 2022-11-04 | 储物保鲜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783522A true CN115783522A (zh) | 2023-03-14 |
Family
ID=854355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376595.1A Pending CN115783522A (zh) | 2022-11-04 | 2022-11-04 | 储物保鲜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783522A (zh) |
-
2022
- 2022-11-04 CN CN202211376595.1A patent/CN115783522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3550230B1 (en) | Refrigeration and freezing device | |
CN106679274B (zh) | 冷藏冷冻装置 | |
CN107270624A (zh) | 冷藏冷冻装置 | |
CN107436067B (zh) | 冷藏冷冻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6766515B (zh) | 冷藏冷冻设备的气调控制方法与冷藏冷冻设备 | |
CN106839586B (zh) | 冷藏冷冻装置 | |
WO2022042421A1 (zh) | 用于冰箱的抽屉组件及冰箱 | |
CN106813443B (zh) | 冷藏冷冻设备 | |
CN212205247U (zh) | 冰箱 | |
CN106766516A (zh) | 储物装置 | |
CN211823362U (zh) | 冰箱 | |
CN106546053A (zh) | 冷藏冷冻装置 | |
CN106839584B (zh) | 风冷冰箱 | |
CN113494811A (zh) | 冰箱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6546054A (zh) | 冷藏冷冻装置 | |
CN106524644A (zh) | 冷藏冷冻装置 | |
EP3550229B1 (en) | Refrigeration and freezing apparatus | |
CN211372862U (zh) | 冰箱 | |
CN106642913B (zh) | 冷藏冷冻装置 | |
CN106705534B (zh) | 具备高氧储肉功能的冷藏冷冻装置 | |
CN106813441B (zh) | 具备高氧储肉功能的冷藏冷冻装置 | |
CN113639507B (zh) | 冷藏冷冻设备 | |
CN218618161U (zh) | 储物保鲜装置 | |
CN106802047A (zh) | 冷藏冷冻装置 | |
CN211372922U (zh) | 用于冰箱的抽屉组件及冰箱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