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78129A - 一种具有零靠墙功能的沙发伸展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零靠墙功能的沙发伸展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778129A CN115778129A CN202211303140.7A CN202211303140A CN115778129A CN 115778129 A CN115778129 A CN 115778129A CN 202211303140 A CN202211303140 A CN 202211303140A CN 115778129 A CN115778129 A CN 11577812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 sofa
- seat frame
- rotating
- linka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irs For Special Purposes, Such As Reclining Chai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具有零靠墙功能的沙发伸展装置,涉及功能沙发的技术领域,包括座框、支撑板、腿部支撑组件、驱动组件,铁架上设置有转动机构,转动机构包括:转动板,转动设置在座框上且与支撑板转动连接;锁定件,设置在腿部支撑组件上且用于对腿部支撑组件打开后的位置进行锁定;转动组件,设置在铁架上且与转动板转动连接,所述座框移动时通过转动组件带动支撑板转动。本申请通过座框带动靠背远离墙壁同时向下翻转放倒,从而安装沙发时即能将靠背抵靠到墙壁上进行定位,因此提高了沙发的空间利用率,同时也提高了沙发安装后的稳定性,以此来提高了沙发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功能沙发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零靠墙功能的沙发伸展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多功能沙发为了满足人们不同的使用需求,一般会有坐姿、TV姿和躺姿三种状态,而三个姿态的变化都是依靠滑移安装在铁架上的座框移动完成,当座框移动带动腿部支撑组件打开对腿部进行支撑,以此来实现从坐姿过渡到TV姿,而座框移动带动靠背翻转而放倒靠背,以此来实现从TV姿到躺姿,从而实现三个姿态的变化。
但是靠背向下翻转而放倒靠背时,靠背会向后转出沙发外而与墙面形成撞击,从而在安装多功能沙发会远离墙面,因此降低了沙发的空间利用率,同时也使得沙发安装后没有与墙面抵触进行定位,从而也降低了沙发的稳定性,因此降低了沙发的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沙发的使用体验,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具有零靠墙功能的沙发伸展装置。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具有零靠墙功能的沙发伸展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零靠墙功能的沙发伸展装置,包括滑移安装在铁架上的座框、转动安装在座框上且与靠背连接的支撑板、转动设置在座框上的腿部支撑组件、设置在铁架上且用于驱动腿部支撑组件转动的驱动组件,所述铁架上设置有与座框连接且用于驱动支撑板转动的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
转动板,所述转动板转动设置在座框上且与支撑板转动连接;
锁定件,所述锁定件设置在腿部支撑组件上且用于对腿部支撑组件打开后的位置进行锁定;
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设置在铁架上且与转动板转动连接,所述座框移动时通过转动组件带动支撑板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组件启动带动腿部支撑组件转至沙发外侧用于对腿部进行支撑,而锁定件对腿部支撑组件位置进行锁定,以此来实现将沙发从坐姿转为TV姿,而驱动组件继续启动带动腿部支撑组件和座框一起移动,使得座框、支撑板和靠背远离墙壁,座框移动通过转动组件带动支撑板转动,以此来实现放倒靠背,从而实现将沙发从TV姿转为躺姿,而反向移动即能实现靠背反转而打开后使用;
通过座框带动靠背远离墙壁同时向下翻转放倒,从而安装沙发时即能将靠背抵靠到墙壁上进行定位,以此来实现沙发的零靠背的功能,因此提高了沙发的空间利用率,同时也提高了沙发安装后的稳定性,以此来提高了沙发的使用体验。
可选的,所述座框上开设有腰形的避位孔,所述转动组件上设置有上下滑移设置在避位孔上的避位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座框移动带动转动组件发生转动且移动,使得避位柱移动后抵压到避位孔上,然后座框移动才带动转动板和靠背发生转动,因此座框移动带动支撑板和靠背先朝向远离墙面一侧移动一段距离后,然后座框移动再带动靠背同时远离墙面和向下翻转,因此进一步降低了靠背放倒时与墙面发生碰撞的概率,从而进一步增大了沙发的空间利用率,提高了沙发的稳定性,提高了沙发的使用体验;
同时驱动组件带动腿部支撑组件转动进行打开过程中容易发生推动座框移动的情况,容易出现腿部支撑组件没有完全打开而靠背就开始翻转的情况,从而使得沙发的姿态调节顺序失控,因此降低了沙发的使用体验;因此避位柱和避位孔用于对座框发生移动时进行缓冲,从而降低了沙发出现调节顺序失控的风险,提高了沙发的使用体验。
可选的,所述转动组件包括:
第一推动板,所述第一推动板转动设置在铁架上;
第二推动板,所述第二推动板转动设置在转动板上且与第一推动板转动连接;
第三推动板,所述第三推动板转动设置在第二推动板上,所述避位柱设置在第三推动板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座框移动带动转动板移动,转动板移动带动第二推动板移动且转动,第二推动板与第一推动板发生相对转动,同时带动第三推动板和避位柱转动和移动,使得避位柱抵压到避位孔上后,座框继续移动带动转动板发生转动,而转动板转动带动靠背转动而放倒靠背,而座框反向移动即能带动靠背反转而打开靠背进行使用,同时通过驱动组件同时实现腿部支撑组件的运动和靠背的运动,从而提高了沙发的紧凑性和空间利用率,提高了沙发的使用体验。
可选的,所述转动组件包括:
第一运动板,所述第一运动板转动设置在铁架上;
移动座,所述移动座滑移设置在铁架上;
第二运动板,所述第二运动板转动设置在移动座上且与第一运动板转动连接;
第三运动板,所述第三运动板转动设置在第二运动板上且与转动板转动连接;
第四运动板,所述第四运动板转动设置在第三运动板上,所述避位柱设置在第四运动板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座框移动带动转动板移动,转动板移动带动第三运动板移动且转动,而第三运动板带动第二运动板移动和转动,而第二运动板与第一运动板产生相对转动,同时带动第四运动板和避位柱移动且转动,使得避位柱抵压到避位孔上,然后座框继续移动,使得转动板转动进行避位,因此转动板就带动支撑板和靠背转动用于放倒靠背,而座框回移就带动靠背反转而打开进行使用,以此来实现靠背角度的调节,同时通过移动座移动使得靠背调节时运行更加稳定,从而提高了沙发的使用体验。
可选的,所述座框上设置有与支撑板连接的联动组件,所述联动组件包括:
滑块,所述滑块滑移设置在铁架上;
联动板,所述联动板和转动板的一端均转动设置在滑块上;
两个随动板,两个所述随动板一端转动设置在联动板上而另一端与座框转动连接;
联动杆,所述联动杆一端与腿部支撑组件连接而另一端与其中一个随动板转动连接,所述腿部支撑组件打开时通过联动杆推动座框朝向远离靠背一侧移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腿部支撑组件打开时通过联动杆带动随动板转动,而随动板转动推动座框朝向远离靠背和墙面一侧移动,而支撑板和靠背位于滑块上,因此座框移动而不带动靠背移动,使得座框和靠背之间的距离增大,因此增大了支撑板和靠背转动时的空间,提高了支撑板和靠背转动时的便利性,而且在腿部支撑组件收纳而带动座框回移后,靠背回转而打开进行使用,因此座框能对支撑板和靠背位置角度进行定位,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沙发的稳定性和便利性,提高了沙发的使用体验。
而腿部支撑组件在锁定件锁定后,因此腿部支撑组件通过联动杆对联动板和座框的进行定位,使得座框、联动板、支撑板、靠背和滑块锁定为一体,因此驱动组件启动带动腿部支撑组件和座框移动时,使得联动板、支撑板和靠背一起移动,以此来实现在增大靠背转动空间同时也实现后续带动靠背调节的功能。
可选的,所述联动板上设置有与支撑板连接的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
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转动设置在联动板上且与支撑板转动连接;
驱动板,所述驱动板通过驱动杆转动设置在联动板上且与支撑板转动连接;
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转动设置在转动板上且与驱动板转动连接。
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座框移动带动联动板和转动板移动,转动板在转动组件作用下转动,转动板转动带动第二连接板转动,第二连接板转动带动驱动板转动,驱动板转动带动支撑板和靠背转动,因此通过多个动作带动靠背转动,从而增大了转动板转动同样角度时带动靠背转动的角度,因此缩短了座框移动而放倒靠背时所需要移动的距离,从而增大了其他附件活动的空间,因此降低了沙发的设计难度;同时也缩短了腿部支撑组件移至沙发外的距离,因此降低了沙发发生前倾现象的概率,提高了沙发的使用体验。
可选的,所述驱动杆将驱动板分为第一驱动部和第二驱动部,所述第一驱动部长度小于第二驱动部长度且远离驱动杆的一端分别第二连接板和支撑板转动连接。
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驱动部长度小于第二驱动部的长度,因此增大了第二连接板转动同样角度而带动支撑板转动的距离,从而进一步缩短了座框放倒靠背所需要移动的距离,因此降低了沙发的设计难度,同时提高了沙发的使用体验。
可选的,所述铁架上设置与转动板连接的稳定组件,所述稳定组件包括:
稳定柱,所述稳定柱设置在转动板上;
拉簧,所述拉簧两端勾设在稳定柱和铁架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腿部支撑组件在转动时会对座框产生推力,而推力容易带动座框发生移动,从而使得沙发姿态调节顺序失控,因此降低了沙发的使用体验;因此拉簧在腿部支撑组件转动时对座框的推力进行缓冲,同时还能对拉簧进行更换,从而降低了沙发姿态调节失控的风险,提高了沙发的使用体验。
可选的,所述铁架上设置有与转动板连接的防倒组件,所述防倒组件包括:
套筒,所述套筒转动设置在铁架上;
防倒杆,所述防倒杆滑移穿设在套筒上且与转动板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板移动带动防倒杆朝向靠近或远离地面方向移动和转动,而所述防倒杆抵压到地面上用于阻挡沙发倾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座框移动带动转动板移动,转动板移动带动防倒杆靠近地面且朝向靠近地面一侧转动,因此座框移动过程中发生沙发前倾时,防倒杆抵压到地面上,同时随着座框移动带动防倒杆移动,从而能推动沙发回移到原位,同时当沙发调整为躺姿时,防倒杆抵压在地面上对沙发进行定位,从而降低了沙发发生前倾现象的概率,提高了沙发的使用体验。
可选的,所述防倒杆上可拆卸安装有抵压到地面上的橡胶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而橡胶球在防倒杆与地面上接触进行缓冲,降低了沙发的震动,同时也增大了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因此提高了防倒杆对沙发的稳定效果,以此来进一步提高了沙发的使用体验。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通过座框带动靠背远离墙壁同时向下翻转放倒,从而安装沙发时即能将靠背抵靠到墙壁上进行定位,因此提高了沙发的空间利用率,同时也提高了沙发安装后的稳定性,以此来提高了沙发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沙发为坐姿;
图2是本申请实施一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沙发为躺姿;
图3是本申请实施一中转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二中转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铁架;11、座框;12、支撑板;2、腿部支撑组件;21、第一支板;22、第二支板;23、第三支板;24、第四支板;25、承载板;26、第一支撑柱;27、第二支撑柱;3、驱动组件;31、驱动横杆;32、直线电机;33、连接横板;4、联动组件;41、滑块;42、联动板;43、随动板;44、联动杆;45、固定柱;5、转动机构;51、转动板;511、避位孔;512、安装柱;52、锁定件;53、转动组件;54、第一推动板;55、第二推动板;56、第三推动板;57、避位柱;6、连接组件;61、第一连接板;62、驱动板;63、第二连接板;64、驱动杆;65、第一驱动部;66、第二驱动部;7、稳定组件;71、稳定柱;72、拉簧;8、防倒组件;81、套筒;82、防倒杆;83、套杆;84、橡胶球;91、第一运动板;92、移动座;93、第二运动板;94、第三运动板;95、第四运动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具有零靠墙功能的沙发伸展装置。
实施例1
参照图1,具有零靠墙功能的沙发伸展装置包括水平滑移安装在铁架1上的座框11,而座框11上固定安装有坐垫;座框11上转动安装有腿部支撑组件2,同时腿部支撑组件2能收纳至沙发内部且能转至沙发外侧用于对腿部进行支撑,铁架1上设置有用于驱动腿部支撑组件2转动的驱动组件3,座框11上转动安装有与靠背固定连接的支撑板12,铁架1上设置有与座框11连接且用于驱动支撑板12转动的转动机构5。
参照图1和图2,腿部支撑组件2沿垂直于座框11滑移方向间隔设置有两个,同时腿部支撑组件2位于座框11远离支撑板12一侧,腿部支撑组件2包括第一支板21、第二支板22、第三支板23、第四支板24、承载板25,座框11相对的两侧壁上均固定安装有轴线平行的第一支撑柱26和第二支撑柱27,且第一支撑柱26位于第二支撑柱27靠近支撑板12一侧,同时第一支撑柱26轴线和座框11滑移方向垂直;第一支板21和第二支板22的一端均转动安装在第一支撑柱26和第二支撑柱27上,而第三支板23一端转动安装在第一支板21远离第一支撑柱26的一端上且与第二支板22侧壁转动连接,而第四支板24一端转动安装在第二支板22远离第二支撑柱27的一端上;承载板25与第三支板23远离第一支板21的一端和第四支板24远离第二支板22的一端转动连接,同时两个承载板25上固定安装有水平板,而水平板用于对腿部进行支撑,且腿部支撑组件2的所有部件转动方向轴线均与第一支撑柱26轴线平行。
参照图1和图2,驱动组件3包括驱动横杆31和直线电机32,第一支板21上转动安装有与第二支板22转动连接的连接横板33,驱动横杆31固定安装在两个连接横板33上,且驱动横杆31呈水平状态;直线电机32机体转动安装在位于座框11靠近支撑板12一侧的铁架1侧壁上,同时直线电机32活塞杆与驱动横杆31转动连接,同时直线电机32与铁架1连接处和驱动横杆31连接处转动方向轴线均与第一支撑柱26轴线平行;直线电机32启动带动驱动横杆31转动,驱动横杆31转动带动第一支板21、第二支板22、第三支板23和第四支板24转动,从而带动承载板25和水平板转动,因此实现将水平板转至沙发外侧用于对腿部进行支撑,同时直线电机32启动带动驱动杆64回转即能将水平板转至沙发内进行收纳。
参照图1和图2,座框11上设置有与支撑板12连接的联动组件4,且支撑板12和联动组件4均沿垂直于座框11滑移方向间隔设置有两个并位于座框11两侧;联动组件4包括滑块41、联动板42、两个随动板43和联动杆44,滑块41沿座框11滑移方向滑移安装在铁架1上,且滑块41位于支撑板12远离座框11一侧;两个滑块41相对一侧的侧壁上均固定安装有水平的固定柱45,且固定柱45轴线和座框11滑移方向垂直。
参照图1和图2,转动机构5也设置有两个且分别与两个联动组件4一一对应设置,转动机构5包括转动板51,联动板42和转动板51的一端均转动安装在固定柱45上,且联动板42和转动板51另一端伸至支撑板12靠近座框11一侧,同时两个联动板42位于两个转动板51内侧,且联动板42和转动板51位于座框11下方;两个随动板43底端转动安装在联动板42上,且两个随动板43顶端均与座框11侧壁转动连接,同时两个随动板43互相平行设置。
参照图1和图2,当沙发位于坐姿时,随动板43呈倾斜状态且底端朝向靠近腿部支撑组件2一侧;同时联动杆44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板21顶端和靠近腿部支撑组件2一侧的随动板43侧壁转动连接,且联动杆44与随动板43连接处位于随动板43底端和顶端之间;当沙发转为TV姿时,第一支板21顶端绕第一支撑柱26朝向靠近支撑板12和靠背一侧转动,第一支板21通过联动杆44带动随动板43底端朝向支撑板12和靠背一侧转动,而滑块41抵触在铁架1侧壁上而使得联动板42无法移动,因此使得座框11朝向远离支撑板12和靠背一侧移动。
参照图1和图2,转动机构5还包括锁定件52和转动组件53,锁定件52为锁定柱,且两个锁定柱固定安装在两个第三支板23相对一侧的侧壁上,两个第二支板22位于两个第三支板23之间,同时锁定柱位于第二支板22远离支撑板12和靠背一侧,而腿部支撑组件2打开时,第二支板22朝向靠近锁定柱一侧转动,当打开角度完成后,第二支板22抵压在锁定柱进行锁定,使得腿部支撑组件2不能继续转动;而腿部支撑组件2回收时,第二支板22远离锁定柱一侧转动,以此来实现腿部支撑组件2打开和回收。
参照图1和图2,联动板42上设置有与支撑板12连接的连接组件6,连接组件6包括第一连接板61、驱动板62和第二连接板63,第一连接板61底端转动安装在联动板42上,且第一连接板61顶端倾斜向上设置,而支撑板12转动安装在第一连接板61顶端上;联动板42上且位于第一连接板61靠近座框11一侧固定安装有驱动杆64,且驱动杆64和固定柱45两者轴线平行,而驱动板62转动安装在驱动杆64上,且驱动杆64将驱动板62分为第一驱动部65和第二驱动部66,同时第一驱动部65和第二驱动部66远离驱动杆64的一端均倾斜向上设置,而第二驱动部66远离驱动杆64的一端与支撑板12一端转动连接,第一驱动部65长度小于第二驱动部66长度;第二连接板63一端与第一驱动部65远离驱动杆64的一端转动连接,且第二连接板63另一端与转动板51转动连接。
参照图2和图3,转动板51上且位于两个随动板43之间开设有腰形的避位孔511,转动组件53设置在铁架1上且与转动板51转动连接,且转动组件53用于驱动转动板51转动,同时转动组件53位于转动板51远离固定柱45和滑块41一侧;转动组件53包括第一推动板54、第二推动板55和第三推动板56,第一推动板54一端转动安装在铁架1上;转动板51远离滑块4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水平的安装柱512,且安装柱512和固定柱45两者轴线平行;第二推动板55转动安装在安装柱512上,且第二推动板55两端分别倾斜伸至安装柱512上下两侧。
参照图2和图3,第一推动板54远离铁架1的一端倾斜向下设置并与第二推动板55底端转动连接,第三推动板56顶端转动安装在第二推动板55顶端上,且第三推动板56底端倾斜向下伸至避位孔511处并固定安装有避位柱57,同时避位柱57伸至避位孔511内,且避位柱57直径和避位孔511圆弧段直径相同,而避位柱57能在避位孔511上转动且上下移动。
参照图2和图3,座框11移动带动联动板42和转动板51朝向远离与靠背抵触的墙壁一侧移动,联动板42移动带动支撑板12和靠背一起移动,转动板51移动带动第二推动板55移动且转动,而第一推动板54和第二推动板55相互转动,同时使得第三推动板56和避位柱57转动且上移,使得避位柱57抵压到避位孔511上,而座框11继续移动,而联动板42不能转动,从而使得转动板51远离固定柱45的一端向下转动。
参照图2和图3,转动板51向下转动带动第二连接板63转动,第二连接板63转动带动驱动板62转动,驱动板62转动带动支撑板12靠近驱动板62的一端向上转动,从而实现将靠背向下转动而放倒靠背,而座框11回移即能带动靠背反转,使得靠背反转打开后使用。
参照图1和图4,铁架1上设置有与转动板51连接的稳定组件7和防倒组件8,同时稳定组件7和防倒组件8均设置有两个且位于两个转动板51处,稳定组件7包括稳定柱71和拉簧72,稳定柱71固定安装在转动板51背离联动板42一侧的侧壁上,且拉簧72一端勾设在铁架1上且位于稳定柱71远离座框11一侧,而拉簧72另一端勾设在稳定柱71上,同时拉簧72始终处于拉伸状态,拉簧72用于对腿部支撑组件2转动时对座框11的推力进行缓冲,从而降低了腿部支撑组件2转动时就带动座框11移动的概率。
参照图1和图4,防倒组件8包括套筒81和防倒杆82,铁架1上且位于座框11远离支撑板12一侧转动安装有水平的套杆83,而套杆83轴线和固定柱45轴线平行;套筒81固定安装在套杆83上,且套筒81轴线和套杆83轴线垂直;而防倒杆82同轴滑移穿设在套筒81上,且防倒杆82一端伸至稳定柱71处并开设有通孔,而稳定柱71穿出通孔外,以此来实现防倒杆82和稳定柱71转动连接;防倒杆82远离稳定柱71的一端开设有螺纹段,而螺纹段上螺纹连接有橡胶球84,橡胶球84由橡胶材料制成,从而橡胶球84具有弹性且能形成缓冲效果。
参照图1和图4,座框11移动带动转动板51和稳定柱71移动,稳定柱71移动推动防倒杆82和橡胶球84绕套杆83轴线转动且朝向靠近地面移动,因此当座框11发生前倾时,橡胶球84抵压到地面上进行缓冲,而且随着橡胶球84的移动和橡胶球84的回弹力,使得前倾的座框11回移,同时当沙发完全转为躺姿时,橡胶球84抵压在地面上对沙发进行定位,从而降低了沙发发生前倾的风险,提高了沙发的使用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
直线电机32启动带动承载板25和水平板转至沙发外侧用于对腿部进行支撑,而锁定柱对水平板进行定位,以此来实现沙发从坐姿转为TV姿,同时承载板25转动时通过联动杆44带动座框11朝向远离靠背一侧移动,以此来实现为后续的支撑板12和靠背的转动进行避位;而直线电机32继续启动带动座框11继续移动,而座框11移动带动支撑板12和靠背远离墙壁,同时带动联动板42和转动板51一起移动,而转动板51移动带动避位柱57抵压到避位孔511上,而转动板51继续移动就使得转动板51远离滑块41的一端向下转动,而转动板51转动即能实现支撑板12和靠背向下转动而放倒靠背,从而实现沙发从TV姿转为躺姿,因此靠背先远离墙壁后再向下转动进行放倒,因此安装沙发时能将靠背抵靠到墙壁上进行定位,从而提高了沙发的空间利用率和稳定性;同时转动板51移动带动防倒杆82和橡胶球84靠近地面,使得橡胶球84抵压到地面上进行定位,以此来降低沙发发生前倾现象的概率,从而提高了沙发的使用体验。
实施例2
参照图2和图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转动组件53包括第一运动板91、移动座92、第二运动板93、第三运动板94和第四运动板95,第一运动板91一端转动安装在铁架1侧壁上,而移动座92沿座框11滑移方向滑移安装在铁架1上,且移动座92位于第一运动板91和转动板51之间,第二运动板93转动安装在移动座92上,且第二运动板93两端分别倾斜伸至移动座92上下两侧,同时第一运动板91远离铁架1的一端倾斜向下设置且与第二运动板93底端转动连接;第三运动板94顶端与第二运动板93顶端转动连接,而第三运动板94底端倾斜向下并与转动板51转动连接;而第四运动板95顶端转动安装在第三运动板94上,且第四运动板95底端倾斜向下伸至避位孔511处,而避位柱57固定安装在第四运动板95侧壁上,同时转动组件53中各个部件转动方向轴线均相互平行。
本申请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
转动板51移动带动第三运动板94移动且转动,第三运动板94带动第二运动板93移动和转动,同时带动第四运动板95和避位柱57向上移动且转动,使得避位柱57抵压到避位孔511上,而转动板51继续移动就实现转动板51转动,以此来实现驱动转动板51转动,同时通过移动座92的设置,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转动组件53带动转动板51转动时的稳定性,提高了沙发的使用体验。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具有零靠墙功能的沙发伸展装置,包括滑移安装在铁架(1)上的座框(11)、转动安装在座框(11)上且与靠背连接的支撑板(12)、转动设置在座框(11)上的腿部支撑组件(2)、设置在铁架(1)上且用于驱动腿部支撑组件(2)转动的驱动组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铁架(1)上设置有与座框(11)连接且用于驱动支撑板(12)转动的转动机构(5),所述转动机构(5)包括:
转动板(51),所述转动板(51)转动设置在座框(11)上且与支撑板(12)转动连接;
锁定件(52),所述锁定件(52)设置在腿部支撑组件(2)上且用于对腿部支撑组件(2)打开后的位置进行锁定;
转动组件(53),所述转动组件(53)设置在铁架(1)上且与转动板(51)转动连接,所述座框(11)移动时通过转动组件(53)带动支撑板(12)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零靠墙功能的沙发伸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框(11)上开设有腰形的避位孔(511),所述转动组件(53)上设置有上下滑移设置在避位孔(511)上的避位柱(5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零靠墙功能的沙发伸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53)包括:
第一推动板(54),所述第一推动板(54)转动设置在铁架(1)上;
第二推动板(55),所述第二推动板(55)转动设置在转动板(51)上且与第一推动板(54)转动连接;
第三推动板(56),所述第三推动板(56)转动设置在第二推动板(55)上,所述避位柱(57)设置在第三推动板(56)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零靠墙功能的沙发伸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53)包括:
第一运动板(91),所述第一运动板(91)转动设置在铁架(1)上;
移动座(92),所述移动座(92)滑移设置在铁架(1)上;
第二运动板(93),所述第二运动板(93)转动设置在移动座(92)上且与第一运动板(91)转动连接;
第三运动板(94),所述第三运动板(94)转动设置在第二运动板(93)上且与转动板(51)转动连接;
第四运动板(95),所述第四运动板(95)转动设置在第三运动板(94)上,所述避位柱(57)设置在第四运动板(95)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零靠墙功能的沙发伸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框(11)上设置有与支撑板(12)连接的联动组件(4),所述联动组件(4)包括:
滑块(41),所述滑块(41)滑移设置在铁架(1)上;
联动板(42),所述联动板(42)和转动板(51)的一端均转动设置在滑块(41)上;
两个随动板(43),两个所述随动板(43)一端转动设置在联动板(42)上而另一端与座框(11)转动连接;
联动杆(44),所述联动杆(44)一端与腿部支撑组件(2)连接而另一端与其中一个随动板(43)转动连接,所述腿部支撑组件(2)打开时通过联动杆(44)推动座框(11)朝向远离靠背一侧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具有零靠墙功能的沙发伸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板(42)上设置有与支撑板(12)连接的连接组件(6),所述连接组件(6)包括:
第一连接板(61),所述第一连接板(61)转动设置在联动板(42)上且与支撑板(12)转动连接;
驱动板(62),所述驱动板(62)通过驱动杆(64)转动设置在联动板(42)上且与支撑板(12)转动连接;
第二连接板(63),所述第二连接板(63)转动设置在转动板(51)上且与驱动板(62)转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具有零靠墙功能的沙发伸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杆(64)将驱动板(62)分为第一驱动部(65)和第二驱动部(66),所述第一驱动部(65)长度小于第二驱动部(66)长度且远离驱动杆(64)的一端分别第二连接板(63)和支撑板(12)转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零靠墙功能的沙发伸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铁架(1)上设置与转动板(51)连接的稳定组件(7),所述稳定组件(7)包括:
稳定柱(71),所述稳定柱(71)设置在转动板(51)上;
拉簧(72),所述拉簧(72)两端勾设在稳定柱(71)和铁架(1)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零靠墙功能的沙发伸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铁架(1)上设置有与转动板(51)连接的防倒组件(8),所述防倒组件(8)包括:
套筒(81),所述套筒(81)转动设置在铁架(1)上;
防倒杆(82),所述防倒杆(82)滑移穿设在套筒(81)上且与转动板(51)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板(51)移动带动防倒杆(82)朝向靠近或远离地面方向移动和转动,而所述防倒杆(82)抵压到地面上用于阻挡沙发倾倒。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具有零靠墙功能的沙发伸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倒杆(82)上可拆卸安装有抵压到地面上的橡胶球(84)。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303140.7A CN115778129A (zh) | 2022-10-24 | 2022-10-24 | 一种具有零靠墙功能的沙发伸展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303140.7A CN115778129A (zh) | 2022-10-24 | 2022-10-24 | 一种具有零靠墙功能的沙发伸展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778129A true CN115778129A (zh) | 2023-03-14 |
Family
ID=854336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303140.7A Pending CN115778129A (zh) | 2022-10-24 | 2022-10-24 | 一种具有零靠墙功能的沙发伸展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778129A (zh) |
-
2022
- 2022-10-24 CN CN202211303140.7A patent/CN115778129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556773B (zh) | The backrest of the chair is a reaction mechanism and a chair with the mechanism installed | |
CN110623452B (zh) | 智能家用沙发座椅 | |
EP4173521A1 (en) | Mechanical stretching device for movable seat unit and seat unit | |
JP2014042812A (ja) | 椅子型マッサージ機 | |
CN213464465U (zh) | 折叠沙发床 | |
CN111839052B (zh) | 一种电动机械伸展装置 | |
CN111671264A (zh) | 一种多功能休闲椅框架结构及控制方法 | |
CN210727231U (zh) | 家用智能沙发座椅 | |
CN102316764A (zh) | 用于多用扶手椅或沙发的结构框架 | |
CN115778129A (zh) | 一种具有零靠墙功能的沙发伸展装置 | |
CN219306361U (zh) | 一种座椅、靠头、腰托三联动的机械伸展装置 | |
CN114009999B (zh) | 一种滑动翻转机构、头枕调节装置及头枕支架 | |
CN116391986A (zh) | 一种座椅、靠头、腰托三联动的机械伸展装置 | |
CN218185940U (zh) | 用于座椅底盘的座深锁定调节装置 | |
CN110897413A (zh) | 一种电动床 | |
CN217218558U (zh) | 一种伸展装置以及活动沙发 | |
CN218889474U (zh) | 一种具有抬升机构的功能沙发伸展装置 | |
CN213282221U (zh) | 多功能休闲椅框架结构 | |
CN212878459U (zh) | 电动机械伸展装置 | |
WO2021248703A1 (zh) | 机械伸展单元及电动机械伸展装置 | |
CN221430693U (zh) | 一种便于折叠收纳的可调倾斜转向座椅扶手 | |
CN218889473U (zh) | 一种具有随动机构的功能沙发伸展装置 | |
CN221229586U (zh) | 一种按摩椅 | |
CN218889475U (zh) | 一种具有防前倾机构的功能沙发伸展装置 | |
CN218044400U (zh) | 一种坐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