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74373A - 投影软幕和投影屏幕装置 - Google Patents

投影软幕和投影屏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74373A
CN115774373A CN202111045959.3A CN202111045959A CN115774373A CN 115774373 A CN115774373 A CN 115774373A CN 202111045959 A CN202111045959 A CN 202111045959A CN 115774373 A CN115774373 A CN 1157743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projection
support
supporting
rol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4595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丁发
王霖
赵振宇
李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ppotronic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Appotronic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ppotronic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Appotronic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04595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774373A/zh
Publication of CN1157743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7437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verhead Projectors And Projection Scree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投影软幕和投影屏幕装置,涉及投影屏幕技术领域。该投影软幕包括悬挂组件、收卷支撑组件以及软幕本体。收卷支撑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个支撑单元,支撑单元包括位于同一侧且具有磁吸力的吸附面,收卷支撑组件包括相对的连接端和卷绕端,连接端与悬挂组件固定连接,卷绕端通过卷绕以使收卷支撑组件包括呈现为平面的展开状态和呈现为柱状的收卷状态。软幕本体的一端与悬挂组件连接且位于收卷支撑组件靠近吸附面的一侧,当收卷支撑组件处于展开状态时,软幕本体吸附于吸附面,且呈现为平面。该投影软幕结构设计合理、巧妙,操作方便,展开状态下的平整度较好,可以实现良好的投影显示效果。

Description

投影软幕和投影屏幕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投影屏幕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投影软幕和投影屏幕装置。
背景技术
投影屏幕是用在电影、办公、家庭影院、大型会议等场合,用于对投影设备投射出来的画面进行显示,例如可以呈现出图像、视频文件等,投影屏幕能够提高投影设备的显示效果。
随着投影屏幕尺寸的扩大,现有的硬屏结构包装体积大,导致运输及搬运极为不便。为了改善这一问题,逐渐的出现了柔性屏结构,由于柔性屏可以收卷,能够较好的解决运输及搬运的问题。
柔性屏在使用时需要在其四周拉紧拉平才会有良好的显示效果,然而,现有的柔性屏安装过程繁琐,安装后成像效果也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包括,例如,提供了一种投影软幕和投影屏幕装置,以改善至少部分上述问题。
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投影软幕,包括悬挂组件、收卷支撑组件以及软幕本体。收卷支撑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个支撑单元,支撑单元包括位于同一侧且具有磁吸力的吸附面,收卷支撑组件包括相对的连接端和卷绕端,连接端与悬挂组件固定连接,卷绕端通过卷绕以使收卷支撑组件包括呈现为平面的展开状态和呈现为柱状的收卷状态。软幕本体的一端与悬挂组件固定或可拆卸连接且位于收卷支撑组件靠近吸附面的一侧,当收卷支撑组件处于展开状态时,软幕本体吸附于吸附面,且呈现为平面。
进一步地,收卷支撑组件还包括连接单元和防错位螺钉,连接单元和防错位螺钉的数量均为多个,支撑单元沿宽度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铰接部,连接单元沿宽度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铰接部,连接单元穿设于相邻两个支撑单元之间,且支撑单元的第一铰接部与其相邻的连接单元的第二铰接部铰接,防错位螺钉穿设于连接单元,且用于防止收卷支撑组件在展开状态和收卷状态之间转换时错位。
进一步地,支撑单元还包括平直本体,第一铰接部设置于平直本体沿宽度方向的两侧,且第一铰接部包括支耳和朝向支耳一侧弯曲的导弧,导弧与支耳围合成第一铰接孔,平直本体靠近支耳的一侧为吸附面,且吸附面为平面。
进一步地,连接单元还包括连接本体,第二铰接部设置于连接本体沿宽度方向的两侧,第二铰接部包括与第一铰接孔相适配的弯钩,弯钩的开口朝向与第一铰接孔的开口朝向的方向相反,连接本体开设有通孔,防错位螺钉连接于通孔。
进一步地,弯钩包括弯弧部和平直面,平直面位于弯弧部的内侧面,且平直面能够与支耳相匹配,弯弧部与导弧相匹配。
进一步地,连接单元在长度方向上凸出于支撑单元,防错位螺钉包括螺柱和螺帽,螺柱穿设于连接单元,螺帽盖设于连接单元和至少部分支撑单元,且螺帽与支撑单元之间具有间隙。
进一步地,收卷支撑组件还包括连接件和限位螺钉,多个支撑单元依次首尾连接形成收卷本体,收卷本体包括中间段单元和端部单元,端部单元分别连接于中间段单元的两端,连接件连接于端部单元和中间段单元之间,限位螺钉连接于连接件,用于将连接件与支撑单元铰接。
进一步地,连接件开设有沿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圆孔和长圆孔,限位螺钉成对设置,同一对中的其中一个限位螺钉穿设于圆孔,且与中间段单元或端部单元二者之中的其中一个连接,另一个限位螺钉穿设于长圆孔且与中间段单元或端部单元二者之中的另外一个连接。
进一步地,支撑单元包括支撑单元本体和位于沿宽度方向的两端设置的第一铰接部和第二铰接部,第一铰接部与相邻的支撑单元的第二铰接部铰接,第二铰接部与相邻的支撑单元的第一铰接部铰接,以使支撑单元依次首尾连接。
进一步地,收卷支撑组件还包括限位螺钉,多个支撑单元依次首尾连接形成收卷本体,限位螺钉连接于相邻两个支撑单元的连接位置,且位于支撑单元沿长度方向的两端,用于对相邻两个支撑单元沿长度方向进行限位。
进一步地,支撑单元包括沿宽度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三铰接部、平直本体以及第四铰接部,第三铰接部沿支撑单元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卷绕轴,卷绕轴沿轴向开设有连接孔,第四铰接部沿支撑单元的长度方向开设有与卷绕轴相匹配的定位槽。相邻两个支撑单元包括第一支撑单元和第二支撑单元,第一支撑单元的卷绕轴插设于第二支撑单元的定位槽,限位螺钉连接于连接孔,用于对第一支撑单元的卷绕轴和第二支撑单元的第三铰接部沿长度方向进行限位。
进一步地,第二支撑单元的第四铰接部与第一支撑单元的平直本体之间具有卷绕间隙。
进一步地,第四铰接部包括第一弧形部和第二弧形部,第一弧形部沿支撑单元的宽度方向上凸出于第二弧形部,且第一弧形部和第二弧形部围合成定位槽。第二支撑单元的第二弧形部与第一支撑单元的平直本体之间具有卷绕间隙,第二支撑单元的第一弧形部抵接于第一支撑单元的平直本体,以限制收卷支撑组件的卷绕方向。
进一步地,平直本体包括靠近于第三铰接部一端的凹部,凹部与第一弧形部相配合。
进一步地,限位螺钉包括相对的锁紧端和抵接端,锁紧端设置有与连接孔螺纹连接的外螺纹,抵接端为圆台状结构,且包括第一抵接部和位于第一抵接部外周的第二抵接部,第一抵接部包括第一端面,第二抵接部包括第二端面。锁紧端连接于连接孔,第一端面抵接于卷绕轴的端面,第二端面与第四铰接部的端面相对应且具有预设间隙。
进一步地,支撑单元为中空结构。
进一步地,悬挂组件设置有挂耳,挂耳用于挂设于待安装面。
进一步地,软幕本体包括屏幕显示区域和位于屏幕显示区域周向的固定区域,固定区域设置有吸附层,以使软幕本体通过固定区域与收卷支撑组件吸附连接。
进一步地,吸附层包括磁胶、含铁橡胶或含铁涂层。
进一步地,软幕本体包括依次连接的膜片层、粘接层以及基材层,基材层靠近于收卷支撑组件的吸附面设置,且基材层能够与收卷支撑组件的吸附面吸附连接。
进一步地,软幕本体还包括缓冲层,缓冲层位于粘接层和基材层之间,或者,缓冲层位于基材层的背离粘接层的一侧。
进一步地,软幕本体还包括缓冲层,缓冲层位于基材层的背离粘接层的一侧,缓冲层包括多个缓冲条,缓冲条沿第一方向依次间隔设置,且缓冲条与支撑单元的吸附面吸附连接。其中,第一方向为从连接端到卷绕端的方向。
进一步地,基材层和收卷支撑组件二者之中的其中一个为磁胶材质,另外一个为铁材质。
进一步地,基材层为磁胶材料,收卷支撑组件为铁、钢或铝材。当收卷支撑组件为铝材时,收卷支撑组件的吸附面涂刷铁粉漆。
进一步地,基材层为软铁片,收卷支撑组件为铝材,且收卷支撑组件的吸附面粘贴磁胶层或安装磁铁。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投影屏幕装置,包括上述的投影软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投影软幕,通过将收卷支撑组件的连接端与悬挂组件连接,将软幕本体的一端与悬挂组件连接,且软幕本体位于收卷支撑组件靠近吸附面的一侧。软幕本体采用磁吸方式与收卷支撑结构进行固定连接,以实现软幕本体与收卷支撑组件的结合。
悬挂组件用于对收卷支撑组件和软幕本体的顶部进行支撑,收卷支撑组件用于对软幕本体进行平面支撑。以使在使用状态下,收卷支撑组件的连接端通过悬挂组件挂在墙壁上,卷绕端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向下展开,且呈现为一整体平面状结构。收卷支撑组件可以作为软幕本体的支撑结构,以使软幕本体始终处于平面状态,有利于提高软幕本体在使用过程中的平整度。
在运输过程中,投影软幕可以收卷为圆柱状结构,方便运输搬运;当安装后,收卷支撑组件展开,通过悬挂组件挂在墙体上,软幕本体通过磁吸方式吸附于收卷支撑组件的吸附面。从而实现软幕本体展开为一整体平面,且软幕本体的平整度较好,该投影软幕易于安装,不仅操作简单、方便,而且有利于呈现出理想的投影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投影软幕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投影软幕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悬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软幕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软幕本体另一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软幕本体一种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7为软幕本体另一种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8为软幕本体第三种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9为图2中收卷支撑组件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2中收卷支撑组件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9中支撑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9中连接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收卷支撑组件另一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收卷支撑组件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收卷本体第一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5中支撑单元第一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支撑单元另一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收卷本体另一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限位螺钉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收卷支撑组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001-第一方向;100-投影软幕;110-悬挂组件;112-挂耳;120-收卷支撑组件;1202-连接端;1204-卷绕端;1206-吸附面;121-支撑单元;1210-平直本体;1211-凹部;1212-第一铰接部;1214-支耳;1216-导弧;1218-第一铰接孔;1220-第三铰接部;1222-卷绕轴;1223-连接孔;1224-第四铰接部;1225-定位槽;1227-第一弧形部;1228-第二弧形部;1230-第一支撑单元;1232-卷绕间隙;1235-第二支撑单元;124-连接单元;1240-连接本体;1242-通孔;1245-第二铰接部;1246-平直面;127-防错位螺钉;130-收卷本体;132-中间段单元;134-端部单元;135-连接件;138-限位螺钉;1380-预设间隙;1382-锁紧端;1384-抵接端;1385-第一抵接部;1386-第一端面;1387-第二抵接部;1388-第二端面;140-软幕本体;1402-屏幕显示区域;1405-固定区域;142-膜片层;144-粘接层;146-基材层;148-缓冲层;1480-缓冲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投影幕布又叫投影银幕,一般可以分为商用幕、家用幕、工程幕等。通常结合投影设备进行使用,通过投影幕布可以提高投影设备的显示效果,且投影幕布与投影设备共同组成了投影系统。
随着科技的发展,投影幕布的尺寸扩大,例如100英寸、120英寸等,以使用户可以通过较大尺寸的投影幕布获取震撼的观看。
由于现有的硬屏结构包装体积大,造成运输及搬运较为不便。为了改善运输和搬运的问题,市场上逐渐出现了柔性屏幕的结构。柔性屏幕的结构方案可以较好的解决产品运输及搬运入户的问题。
针对柔性屏幕,需要将屏幕的四周张紧拉平,才可以呈现出良好的显示效果。目前的柔性屏幕大多为以下两种结构:
第一种,柔性屏幕的四周设置多个弹簧或者螺钉,采用多个弹簧或者螺钉等零件进行安装、调节,即在柔性屏幕的四周依次并排设置多个弹簧,通过四周弹簧的张紧力将柔性屏幕张紧。
第二种,借助于磁吸结构,将柔性屏幕通过磁吸方式固定在墙壁上。
然而,针对上述的第一种弹簧方案,柔性屏幕的安装结构较为复杂,安装过程繁琐,往往需要专业人员上门安装。针对上述的第二种磁吸方案,由于大多是将磁吸材料直接粘贴固定在墙壁上,墙壁本身的平整度不高,使得柔性屏幕固定后的平整度不高,不仅造成投影效果不理想,尤其是针对激光电视等超短焦投影;而且会造成墙壁污染。而电动升降屏幕由于空间及结构限制难以在横向和纵向上拉平。
基于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投影软幕100。
请参照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投影软幕100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地,投影软幕100可以包括悬挂组件110、收卷支撑组件120以及软幕本体140。其中,悬挂组件110位于投影软幕100的顶端位置,收卷支撑组件120的一端和软幕本体140的一端均与悬挂组件110连接,且软幕本体140位于收卷支撑组件120的前面。当投影软幕100处于使用状态下,以用户观看的一侧为前面,则软幕本体140位于最前面,收卷支撑组件120位于软幕本体140的后侧。悬挂组件110用于对收卷支撑组件120和软幕本体140的顶部进行支撑,收卷支撑组件120用于对软幕本体140进行平面支撑,以使在使用状态下,软幕本体140始终为平面,有利于提高软幕本体140的平整度。可以理解,悬挂组件可以采用顶端横梁,也可以采用挂钩及挂孔组合的方式将屏幕本体或者收卷支撑组件进行支撑。
该投影软幕100易于安装,通过在软幕本体140的后侧设置收卷支撑组件120。在使用状态下,收卷支撑组件120的连接端1202通过悬挂组件110挂在墙壁上,卷绕端1204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向下展开,且呈现为一整体平面状结构,可以作为软幕本体140的支撑结构。软幕本体140采用磁吸方式与收卷支撑结构进行固定连接,以实现软幕本体140与收卷支撑组件120的结合。在运输过程中,投影软幕100可以收卷为圆柱状结构,方便运输搬运;由于收卷支撑组件120是刚性的,当安装后,在自身重力或者拉力的作用下收卷支撑组件120展开为平面状态,通过悬挂组件110挂在墙体上,软幕本体140通过磁吸方式吸附于收卷支撑组件120的吸附面(图中未示出),与收卷支撑组件120结合。从而实现软幕本体140展开为一整体平面,且软幕本体140的平整度较好,不仅操作简单、方便,而且有利于呈现出理想的投影效果。
请参照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投影软幕100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地,收卷支撑组件120可以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个支撑单元(图中未示出),支撑单元包括位于同一侧且具有磁吸力的吸附面1206。软幕本体140位于收卷支撑组件120靠近于吸附面1206的一侧。可以理解的,为保证软幕本体的平整性,支撑组件的吸附面1206一般为平面,支撑组件的其它面的形状不做限定,能够实现支撑即可。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采用刚性较好但密度较小的型材,在能够实现支撑组件的功能情况下,减小投影屏幕装置的重量。
收卷支撑组件120作为一整体可以包括相对的连接端1202和卷绕端1204。安装时,收卷支撑组件120的连接端1202与悬挂组件110固定连接,卷绕端1204能够绕自身中心轴线卷绕,以使收卷支撑组件120从连接端1202向卷绕端1204进行收卷,以使收卷支撑组件120可以包括展开状态和收卷状态。其中,当收卷支撑组件120处于展开状态时,多个支撑单元拼接形成的整体可以呈现为平面状态;当收卷支撑组件120处于收卷状态时,多个支撑单元拼接形成的整体可以卷绕呈现为柱状。且当收卷支撑组件120处于展开状态时,软幕本体140能够吸附于收卷支撑组件120的吸附面1206,以使软幕本体140整体呈现为平面。
请参照图3,所示为悬挂组件110的结构示意图。
悬挂组件110为条状结构且设置有挂耳112,挂耳112用于挂设于墙体的待安装面。其中,待安装面是指用户将投影软幕100进行固定的安装区域表面。例如,待安装面可以为墙面。通过在悬挂组件110上设置挂耳112,以使悬挂组件110通过挂耳112安装于墙面,方便用户展开投影。
悬挂组件110通过挂耳112挂设于墙体上,由于收卷支撑组件120的连接端1202与悬挂组件110固定连接,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收卷支撑组件120的卷绕端1204向下自然展开。且由于收卷支撑组件120中多个支撑单元之间的连接、配合,可以使得展开后的收卷支撑组件120呈现为一个整体的平面状结构。此时,收卷支撑组件120的吸附面1206可以为软幕本体140提供平面度较好的支撑面,以使软幕本体140具有较好的平面度,进而提升投影显示效果。
请参照图4,所示为软幕本体140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地,软幕本体140可以包括依次连接的膜片层142、粘接层144以及基材层146。其中,投影软幕100在使用状态下,膜片层142位于用户观看的最前侧,基材层146靠近于收卷支撑组件120的吸附面1206设置,粘接层144用于将膜片层142和基材层146进行粘接。且基材层146能够与收卷支撑组件120的吸附面1206吸附连接,从而实现软幕本体140与收卷支撑组件120吸附连接的目的。
其中,膜片层142可以采用菲涅尔屏幕、线栅屏幕或其他投影屏幕。由于膜片层142、粘接层144以及基材层146在选材时需要兼顾展开平整性及卷绕特性,因此,膜片层142、粘接层144以及基材层146的厚度均不宜过厚。
可选地,膜片层142的厚度≤0.5mm,基材层146的厚度≤0.5mm,所形成的软幕本体140厚度为0.5mm~1.0mm为宜。
可选地,从软幕本体140的使用区域进行划分,如图5所示,软幕本体140可以包括屏幕显示区域1402和位于屏幕显示区域1402周向的固定区域1405。简言之,固定区域1405位于屏幕显示区域1402的四周。
其中,固定区域1405可以设置有吸附层,以使软幕本体140通过固定区域1405的吸附层与收卷支撑组件120吸附连接,且使投影软幕100处于展开状态下时,软幕本体140的屏幕显示区域1402处于展开且张紧平展状态。
进一步地,吸附层可以包括磁胶、含铁橡胶或含铁涂层,以便于与收卷支撑组件120进行吸附连接。通过在软幕本体140的四周粘贴吸附层,防止四周边缘位置翘起,利用软幕本体140的基材层146本身的挺性来拉平屏幕显示区域1402。
可选地,还可以在固定区域1405粘贴或印刷装饰图案,以提升产品的美观性。
需要注意的是,该实施例中的软幕本体140的固定区域1405不作为投影区域,仅用于和收卷支撑组件120进行吸附连接。固定区域1405作为吸附区域,可以包括膜片层142、粘接层144、基材层146及吸附层四层结构;屏幕显示区域1402作为投影区域,可以包括膜片层142、粘接层144及基材层146三层结构。
近一步地,考虑到收卷支撑组件120在实际生产中,相邻的支撑单元121在配合时会存在一定的误差,且相邻两个支撑单元121会有一定的段差。且软幕本体140对于误差的敏感度较高,表现为投影设备投影到该软幕本体140上时,会出现一些轻微的横条纹。
为了改善横条纹的现象,可以在软幕本体140上增设一层缓冲材料,以缓冲相邻两个支撑单元121之间的段差,提升投影效果。
请参照图6和图7,分别所示为软幕本体140另一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软幕本体140还可以包括缓冲层148,如图6,缓冲层148位于粘接层144和基材层146之间。或者,如图7,缓冲层148位于基材层146的背离粘接层144的一侧。
其中,缓冲层148可以与基材层146一体成型,缓冲层148可以采用海绵、绒纸、绒布或者其他缓冲性能良好的薄材材料。
在可选地另一实施例中,缓冲层148还可以为其他结构。请参照图8,所示为软幕本体140又一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软幕本体140可以包括缓冲层148,缓冲层148位于基材层146的背离粘接层144的一侧。其中,缓冲层148包括多个缓冲条1480,缓冲条1480沿第一方向001依次间隔设置,且缓冲条1480与支撑单元121的吸附面吸附连接。其中,第一方向001为从连接端1202一侧到卷绕端1204一侧延伸的方向。
通过将缓冲层148设计为多个窄片条状结构,多个缓冲条1480沿第一方向001依次间隔设置后,且一一对应的连接于收卷支撑组件120中的支撑单元121上。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投影软幕100,通过在收卷支撑组件120和软幕本体140之间增设一层缓冲材料,利用该缓冲材料的缓冲性能,将收卷支撑组件120中的任意相邻两个支撑单元121之间的间段差抵消掉,且缓冲层148可以减弱磁吸力。
可选地,软幕本体140与收卷支撑组件120可以通过磁吸方式进行连接。为了实现更好的平整性,可选地,基材层146和收卷支撑组件120二者之中的其中一个可以设置为磁胶材质,另外一个可以设置为能够与磁胶材质吸附连接的铁材质。可以理解的是,这里的磁胶材质可以包括磁胶材料和磁胶层。例如,将基材层146和收卷支撑组件120二者之中的其中一个设置为磁胶材料,或者在基材层146和收卷支撑组件120二者之中的其中一个表面上贴磁胶层。
根据磁胶材质和铁材质的吸附特征,能够使得软幕本体140和收卷支撑组件120吸附连接,具体请参照下述表1:
表1基材层146与收卷支撑组件120的材料组合表
Figure BDA0003251184800000121
从表1中可知:在组合1和组合2中,基材层146可以采用磁胶材料(由铁氧体磁粉和塑料或合成橡胶混合制成),收卷支撑组件120用于和基材层146吸附的吸附面1206可以采用铁磁材料,例如可以是铁或钢材;或者收卷支撑组件120可以采用铝材,在铝材的吸附面1206上涂覆铁粉漆。在组合3和组合4中,基材层146可以采用软铁片材料(由铁粉和塑料或合成橡胶混合制成),收卷支撑组件120的吸附面1206设置为磁性材料,例如,收卷支撑组件120采用铝材或其他非铁质材料,在收卷支撑组件120的吸附面1206贴磁胶层或安装磁铁。
通过上述的材料组合,以使软幕本体140和收卷支撑组件120的吸附面1206之间可以实现较好的吸附效果,有利于通过收卷支撑组件120对软幕本体140进行支撑,且可以提供较好的平整度。
请一并参照图9和图10,所示为收卷支撑组件120不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收卷支撑组件120可以包括支撑单元121、连接单元124和防错位螺钉127。支撑单元121、连接单元124及防错位螺钉127的数量均为多个,且支撑单元121和连接单元124依次交叉设置,防错位螺钉127连接于连接单元124的两端。
其中,支撑单元121为主体部分,多个支撑单元121通过连接单元124依次连接后,可以形成一个整体的大平面,支撑单元121作为软幕本体140的支撑面。连接单元124具有两个作用,一是连接于任意相邻的两个支撑单元121之间,使相邻的两个支撑单元121可以在一定角度范围内进行相对转动,以方便收卷时进行卷绕。二是能够使得任意相邻的两个支撑单元121之间的间距小且间距均匀,有利于提高收卷支撑组件120在展开状态下的平整度。
由于支撑单元121的长度很长,在处于展开状态下,支撑单元121会不可避免的出现较大变形。单根支撑单元121沿横向延伸,虽较变形较大,但是变形比较平缓,在短距离内基本可以认为是直线。任意相邻的两个支撑单元121均处于横向延伸的状态下,由于变形可能不一致,在连接面的法向上会存在较大的段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投影软幕100,通过将连接单元124整体贯穿于相邻两个支撑单元121之间,以使支撑单元121和连接单元124能够紧密配合,进而使得任意相邻两个支撑单元121在沿法向上的段差值总是处于微小值,且支撑单元121的微小段差平缓过渡。当软幕本体140通过磁吸方式吸附于收卷支撑组件120的吸附面1206后,软幕本体140不易出现局部突变凸起现象,有利于提高软幕本体140的平整度。
具体地,支撑单元121沿宽度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铰接部(图中未示出),连接单元124沿宽度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铰接部(图中未示出)。支撑单元121和连接单元124依次交叉设置时,连接单元124穿设于相邻两个支撑单元121之间,且支撑单元121的第一铰接部与其相邻的连接单元124的第二铰接部铰接。从而将多个支撑单元121和多个连接单元124依次交叉连接为一个整体,使得连接形成的整体可以作为一个平面展开,也可以类似于柔性结构进行卷绕。防错位螺钉127穿设于连接单元124的两端且与连接单元124的端部固定连接,且防错位螺钉127用于防止收卷支撑组件120在展开状态和收卷状态之间转换时发生错位。
请参照图11,所示为支撑单元121的结构示意图。
支撑单元121可以包括平直本体1210和第一铰接部1212。第一铰接部1212设置于平直本体1210沿宽度方向的两侧,平直本体1210的至少一侧面为平面,且平直本体1210的平面侧包括能够与软幕本体140吸附连接的吸附面1206。第一铰接部1212用于和连接单元124铰接,以使支撑单元121、连接单元124依次连接后的整体可以通过铰接部进行卷绕,从而减小体积,方便运输和搬运。
可选地,支撑单元121可以设置为中空结构,通过设置中空结构以使支撑单元121在满足强度和平整度的前提下减小重量。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平直本体1210为中空结构,例如,可以在平直本体1210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通孔,有利于减少支撑单元121的重量。
具体地,第一铰接部1212可以包括支耳1214和导弧1216,导弧1216朝向支耳1214所在的一侧弯曲,且支耳1214与导弧1216之间具有间隙,以使导弧1216与支耳1214能够围合成具有开口的第一铰接孔1218,平直本体1210的吸附面1206为靠近支耳1214的一侧。
请参照图12,所示为连接单元124的结构示意图。
连接单元124可以包括连接本体1240和第二铰接部1245,第二铰接部1245设置于连接本体1240沿宽度方向的两侧。第二铰接部1245包括与第一铰接孔1218相适配的弯钩,弯钩的开口朝向与第一铰接孔1218的开口朝向的方向相反,以使第二铰接部1245的弯钩可以插设于第一铰接部1212的第一铰接孔1218中。既实现了连接单元124与支撑单元121之间的连接,又实现了在一定范围内可以相互转动。以使支撑单元121和连接单元124可以在展开状态下依次交叉连接不易断开,在收卷状态下可以相互转动一定角度,方便收卷为柱状结构。
可选地,弯钩可以包括弯弧部和平直面1246。平直面1246位于弯弧部的内侧面,且靠近弯弧部边缘的位置。平直面1246能够与支撑单元121的支耳1214相匹配,弯弧部能够与支撑单元121的导弧1216相匹配。
可选地,连接本体1240沿长度方向开设有通孔1242,防错位螺钉127通过通孔1242连接于连接本体1240的两端。
为了使得防错位螺钉127将连接单元124和支撑单元121连接后,不会影响收卷支撑组件120的卷绕。可选地,如图9,连接单元124的长度大于支撑单元121的长度,即连接单元124和支撑单元121连接后,连接单元124的两端能够同时凸出于支撑单元121沿长度方向的两端。
进一步地,防错位螺钉127可以包括螺柱和螺帽。安装时,螺柱穿设于开设在连接本体1240上的通孔1242,且螺柱与通孔1242螺纹配合。螺帽盖设于连接单元124和至少部分支撑单元121,且螺帽与支撑单元121之间具有间隙。
当防错位螺钉127安装在连接单元124上后,螺帽既能在卷绕过程中压住支撑单元121,使之不会左右错位,又由于螺帽与支撑单元121之间存在间隙,不会影响支撑单元121顺利卷绕。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收卷支撑组件120还可以为其他结构。例如,可以将上述实施例中的支撑单元和连接单元一体成型作为整体结构。通过将多个支撑单元依次首尾连接,且使其相互连接位置之间精密配合,从而形成收卷本体。在收卷本体的端部增加连接件,通过连接件与悬挂组件进行连接。
请参照图13,所示为收卷支撑组件120第二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地,收卷支撑组件120可以包括支撑单元121、连接件135和限位螺钉138。
支撑单元121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支撑单元121依次首尾连接形成收卷本体130。收卷本体130可以包括中间段单元132和端部单元134,端部单元134分别连接于中间段单元132的两端。连接件135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两个连接件135分别连接于端部单元134和中间段单元132之间,以使中间段单元132和端部单元134通过连接件135连接。限位螺钉138连接于连接件135上,且用于将连接件135与支撑单元121进行铰接。
进一步地,支撑单元可以包括支撑单元本体、第一铰接部和第二铰接部,第一铰接部和第二铰接部分别位于支撑单元本体沿宽度方向的两端。连接时,多个支撑单元依次排布,其中一个支撑单元的第一铰接部与其相邻的支撑单元的第二铰接部铰接,支撑单元的第二铰接部与其相邻的支撑单元的第一铰接部铰接,依次类推,使得多个支撑单元依次首尾连接为一个整体。
为了使得连接件135和支撑单元在连接时尺寸可调,可选地,连接件135开设有沿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圆孔和长圆孔。其中,长圆孔用于调节支撑单元121与连接件135之间的连接位置。
其中,限位螺钉138成对设置,同一对限位螺钉138中,其中一个限位螺钉138穿设于圆孔与连接件135螺纹连接,且将连接件135与中间段单元132或端部单元134二者之中的其中一个进行连接,另一个限位螺钉138穿设于长圆孔,且将连接件135与中间段单元132或端部单元134二者之中的另外一个进行连接。通过限位螺钉138固定在支撑单元121和连接件135的两侧,可以限制连接件135相对于支撑单元121沿长度方向上错位。该实施例提供的收卷支撑组件120在收卷时,任意相邻的两个支撑单元121之间的转动角度小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支撑单元121和连接单元124交叉设置作为整体的转动角度。
请一并参照图14和图15,所示为收卷支撑组件120第三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地,收卷支撑组件120包括多个支撑单元121和限位螺钉138。多个支撑单元121依次首尾连接形成收卷本体130,限位螺钉138连接于相邻两个支撑单元121之间的连接位置,且位于支撑单元121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当多个支撑单元121依次连接后,为了防止支撑单元121沿长度方向上发生错位,可以通过限位螺钉138对相邻两个支撑单元121在沿长度方向上进行限位。
请参照图16,所示为支撑单元121的结构示意图。
支撑单元121可以包括沿宽度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三铰接部1220、平直本体1210以及第四铰接部1224。其中,第三铰接部1220沿支撑单元121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卷绕轴1222,且卷绕轴1222沿轴向开设有与限位螺钉138相匹配的连接孔1223。第四铰接部1224沿支撑单元121的长度方向开设有与卷绕轴1222相匹配的定位槽1225。
如图15,任意相邻两个支撑单元121可以包括第一支撑单元1230和第二支撑单元1235,第一支撑单元1230和第二支撑单元1235沿宽度方向进行连接。具体连接时,第一支撑单元1230的卷绕轴1222插设于第二支撑单元1235的定位槽1225中。限位螺钉138连接于卷绕轴1222两端的连接孔1223,从而从两端对第一支撑单元1230的卷绕轴1222和第二支撑单元1235的第三铰接部1220沿长度方向上进行限位,防止发生错位现象。
为了使得依次连接形成的收卷本体130中任意相邻两个支撑单元121可以具有较大的卷绕角度。
进一步地,第二支撑单元1235的第四铰接部1224与第一支撑单元1230的平直本体1210之间具有卷绕间隙1232,以使相邻两个支撑单元121进行相互卷绕时,避免出现干涉的问题,以便于在较大角度内进行转动。
可选地,第一支撑单元1230的卷绕轴1222两侧的卷绕间隙1232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当卷绕间隙1232相同时,收卷支撑组件120从两侧进行卷绕的转动角度相同;当卷绕间隙1232不同时,收卷支撑组件120从两侧进行卷绕的转动角度不同,其中一侧的转动角度较大于另一侧的转动角度。
可选地,收卷支撑组件120在卷绕时,也可以仅从一侧进行卷绕,即限定了收卷支撑组件120的卷绕方向。
请一并参照图17和图18,所示为支撑单元121另一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该支撑单元121与上述支撑单元121的区别在于卷绕轴1222和定位槽1225配合时的卷绕间隙1232结构不同。
具体地,支撑单元121中的第四铰接部1224沿厚度方向可以包括第一弧形部1227和第二弧形部1228。第一弧形部1227沿支撑单元121的宽度方向上凸出于第二弧形部1228,且第一弧形部1227和第二弧形部1228围合成定位槽1225。
当第一支撑单元1230和第二支撑单元1235连接时,第二支撑单元1235的第二弧形部1228与第一支撑单元1230的平直本体1210之间具有卷绕间隙1232;第二支撑单元1235的第一弧形部1227抵接于第一支撑单元1230的平直本体1210,从而限制收卷支撑组件120的卷绕方向,以使收卷支撑组件120仅可以从具有卷绕间隙1232的一侧进行转动。
进一步地,多个支撑单元121在依次连接时,为了方便、快捷连接,且避免反向连接,可以设计防呆结构。
可以地,如图17,支撑单元121中的平直本体1210可以包括凹部1211,凹部1211靠近于第三铰接部1220的一端,且凹部1211用于和相邻的支撑单元121的第一弧形部1227相配合,以使第一弧形部1227可以嵌设于该凹部1211,且与凹部1211的底端配合,以限制收卷支撑组件120朝向另一侧进行卷绕。
对于本申请中的收卷支撑组件120,为了减轻支撑单元121的重量,降低生产成本,可选地,支撑单元121可以设计为中空结构。
请一并参照图19和图20,所示为限位螺钉138的结构示意图。
限位螺钉138可以包括相对的锁紧端1382和抵接端1384,锁紧端1382为螺钉的连接段,抵接端1384为螺钉的螺帽端。
其中,锁紧端1382设置有与连接孔1223进行螺纹连接的外螺纹。抵接端1384为圆台状结构,且包括沿轴向设置的第一抵接部1385和第二抵接部1387。其中,第二抵接部1387位于第一抵接部1385的外周,第一抵接部1385可以包括第一端面1386,第二抵接部1387可以包括第二端面1388;且第一端面1386和第二端面1388均位于抵接端1384上朝向锁紧端1382的一侧。
安装时,锁紧端1382螺纹连接于卷绕轴1222的连接孔1223,且第一抵接部1385的第一端面1386抵接于卷绕轴1222的端面,以对支撑单元121进行限位。第二抵接部1387的第二端面1388与第四铰接部1224的端面相对应且具有预设间隙1380。
为了避免收卷支撑组件120在转动时与限位螺钉138发生干涉,导致无法正常进行收卷或展开。
可选地,第一抵接部1385的外径小于卷绕轴1222的外径,可以给予锁紧端1382一定大小的紧固力。第二抵接部1387的外径小于支撑单元121的厚度,以使收卷支撑组件120的吸附面可以始终呈现为一整体平面,不会对软幕本体140的平整度产生影响。
进一步地,第一端面1386和第二端面1388之间形成台阶,且台阶的高度大于支撑单元121沿长度方向总长公差的一半。
因此,当第二支撑单元1235由于加工误差,导致其长度比第一支撑单元1230的长度长时,相邻两个支撑单元121在卷绕过程中,限位螺钉138的第二端面1388不会压住第二支撑单元1235的端部,从而避免无法卷绕或者发生卷绕卡顿的现象。
由于收卷支撑组件120是由多个支撑单元121通过整根进行首尾穿插形成收卷本体130,且通过整根卷绕轴1222和定位槽1225的精密配合,可以矫正使支撑单元121由于制作产生的变形朝向一个方向,且限制所有的变形大小相同,进而减小任意相邻两个支撑单元121之间的段差。
当全部的支撑单元121依次连接安装完成后,可以卷绕形成一个圆柱状结构,该收卷支撑组件120向下展开,在自身重力或者向下拉力的作用下,收卷支撑组件120的吸附面形成一整个大平面,对软幕本体140进行吸附支撑。有利于提高软幕本体140吸附连接后的平整度,提高投影显示效果。
在实际安装过程中,由于很难保证支撑单元121处于完全水平的状态,当支撑单元121在倾斜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左右错位的情况。本申请通过在支撑单元121的两端部设置限位螺钉138,且限位螺钉138的第一抵接部1385抵压在卷绕轴1222上。当收卷支撑组件120倾斜,且任意相邻两个支撑单元121之间沿轴向发生滑动时,通过限位螺钉138的限位,实现不易错位的目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投影软幕100,通过收卷支撑组件120设置于软幕本体140的背面,可以为软幕本体140提供支撑,软幕本体140可以采用磁吸方式与收卷支撑组件120进行固定。当需要运输或搬运时,该投影软幕100可以通过卷绕方式收卷为圆柱状结构,减小体积。当需要使用时,悬挂组件110挂设于墙面上,收卷支撑组件120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自然展开且形成一个平面,不仅可以为软幕本体140提供支撑作用,还可以提高软幕本体140的平整度。结构设计合理、巧妙,操作方便,可以实现较好的投影显示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投影屏幕装置,该投影屏幕装置可以包括上述的投影软幕100。采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投影软幕100,当投影软幕100处于展开状态时,投影软幕100可以呈现为展开的整体平面,有利于提高成像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投影软幕100能够应用于激光电视屏幕等投影屏幕,有利于提升产品的投影显示效果及使用可靠性,有利于在激光电视屏幕领域进行推广。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驱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26)

1.一种投影软幕,其特征在于,包括:
悬挂组件;
收卷支撑组件,所述收卷支撑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个支撑单元,所述支撑单元包括位于同一侧且具有磁吸力的吸附面,所述收卷支撑组件包括相对的连接端和卷绕端,所述连接端与所述悬挂组件固定连接,所述卷绕端通过卷绕以使所述收卷支撑组件包括呈现为平面的展开状态和呈现为柱状的收卷状态;以及
软幕本体,所述软幕本体的一端与所述悬挂组件固定连接或可拆卸连接且位于所述收卷支撑组件靠近吸附面的一侧,当所述收卷支撑组件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软幕本体吸附于所述吸附面,且呈现为平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软幕,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卷支撑组件还包括连接单元和防错位螺钉,所述连接单元和所述防错位螺钉的数量均为多个,所述支撑单元沿宽度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铰接部,所述连接单元沿宽度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铰接部,所述连接单元穿设于相邻两个所述支撑单元之间,且所述支撑单元的第一铰接部与其相邻的所述连接单元的第二铰接部铰接,所述防错位螺钉穿设于所述连接单元,且用于防止所述收卷支撑组件在展开状态和收卷状态之间转换时错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投影软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单元还包括平直本体,所述第一铰接部设置于所述平直本体沿宽度方向的两侧,且所述第一铰接部包括支耳和朝向所述支耳一侧弯曲的导弧,所述导弧与所述支耳围合成第一铰接孔,所述平直本体靠近所述支耳的一侧为所述吸附面,且所述吸附面为平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投影软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单元还包括连接本体,所述第二铰接部设置于所述连接本体沿宽度方向的两侧,所述第二铰接部包括与所述第一铰接孔相适配的弯钩,所述弯钩的开口朝向与所述第一铰接孔的开口朝向的方向相反,所述连接本体开设有通孔,所述防错位螺钉连接于所述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投影软幕,其特征在于,所述弯钩包括弯弧部和平直面,所述平直面位于所述弯弧部的内侧面,且所述平直面能够与所述支耳相匹配,所述弯弧部与所述导弧相匹配。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投影软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单元在长度方向上凸出于所述支撑单元,所述防错位螺钉包括螺柱和螺帽,所述螺柱穿设于所述连接单元,所述螺帽盖设于所述连接单元和至少部分所述支撑单元,且所述螺帽与所述支撑单元之间具有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软幕,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卷支撑组件还包括连接件和限位螺钉,所述多个支撑单元依次首尾连接形成收卷本体,所述收卷本体包括中间段单元和端部单元,所述端部单元分别连接于所述中间段单元的两端,所述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端部单元和所述中间段单元之间,所述限位螺钉连接于所述连接件,用于将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支撑单元铰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投影软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开设有沿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圆孔和长圆孔,所述限位螺钉成对设置,同一对中的其中一个所述限位螺钉穿设于所述圆孔,且与所述中间段单元或所述端部单元二者之中的其中一个连接,另一个所述限位螺钉穿设于所述长圆孔且与所述中间段单元或所述端部单元二者之中的另外一个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投影软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单元包括支撑单元本体和位于沿宽度方向的两端设置的第一铰接部和第二铰接部,所述第一铰接部与相邻的所述支撑单元的第二铰接部铰接,所述第二铰接部与相邻的所述支撑单元的第一铰接部铰接,以使所述支撑单元依次首尾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软幕,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卷支撑组件还包括限位螺钉,所述多个支撑单元依次首尾连接形成收卷本体,所述限位螺钉连接于相邻两个所述支撑单元的连接位置,且位于所述支撑单元沿长度方向的两端,用于对相邻两个所述支撑单元沿长度方向进行限位。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投影软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单元包括沿宽度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三铰接部、平直本体以及第四铰接部,所述第三铰接部沿所述支撑单元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卷绕轴,所述卷绕轴沿轴向开设有连接孔,所述第四铰接部沿所述支撑单元的长度方向开设有与所述卷绕轴相匹配的定位槽;
相邻两个所述支撑单元包括第一支撑单元和第二支撑单元,所述第一支撑单元的所述卷绕轴插设于所述第二支撑单元的定位槽,所述限位螺钉连接于所述连接孔,用于对所述第一支撑单元的卷绕轴和所述第二支撑单元的第三铰接部沿长度方向进行限位。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投影软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单元的所述第四铰接部与所述第一支撑单元的所述平直本体之间具有卷绕间隙。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投影软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铰接部包括第一弧形部和第二弧形部,所述第一弧形部沿所述支撑单元的宽度方向上凸出于所述第二弧形部,且所述第一弧形部和所述第二弧形部围合成所述定位槽;
所述第二支撑单元的所述第二弧形部与所述第一支撑单元的所述平直本体之间具有卷绕间隙,所述第二支撑单元的所述第一弧形部抵接于所述第一支撑单元的所述平直本体,以限制所述收卷支撑组件的卷绕方向。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投影软幕,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直本体包括靠近于所述第三铰接部一端的凹部,所述凹部与所述第一弧形部相配合。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投影软幕,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螺钉包括相对的锁紧端和抵接端,所述锁紧端设置有与所述连接孔螺纹连接的外螺纹,所述抵接端为圆台状结构,且包括第一抵接部和位于所述第一抵接部外周的第二抵接部,所述第一抵接部包括第一端面,所述第二抵接部包括第二端面;
所述锁紧端连接于所述连接孔,所述第一端面抵接于所述卷绕轴的端面,所述第二端面与所述第四铰接部的端面相对应且具有预设间隙。
16.根据权利要求1-15任一项所述的投影软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单元为中空结构。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软幕,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组件设置有挂耳,所述挂耳用于挂设于待安装面。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软幕,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幕本体包括屏幕显示区域和位于所述屏幕显示区域周向的固定区域,所述固定区域设置有吸附层,以使所述软幕本体通过所述固定区域与所述收卷支撑组件吸附连接。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投影软幕,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层包括磁胶、含铁橡胶或含铁涂层。
20.根据权利要求1-15、17-19任一项所述的投影软幕,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幕本体包括依次连接的膜片层、粘接层以及基材层,所述基材层靠近于所述收卷支撑组件的吸附面设置,且所述基材层能够与所述收卷支撑组件的吸附面吸附连接。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投影软幕,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幕本体还包括缓冲层,所述缓冲层位于所述粘接层和所述基材层之间,或者,所述缓冲层位于所述基材层的背离所述粘接层的一侧。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投影软幕,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幕本体还包括缓冲层,所述缓冲层位于所述基材层的背离所述粘接层的一侧,所述缓冲层包括多个缓冲条,所述缓冲条沿第一方向依次间隔设置,且所述缓冲条与所述支撑单元的吸附面吸附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从所述连接端到所述卷绕端的方向。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投影软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层和所述收卷支撑组件二者之中的其中一个为磁胶材质,另外一个为铁材质。
24.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投影软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层为磁胶材料,所述收卷支撑组件为铁、钢或铝材;
当所述收卷支撑组件为铝材时,所述收卷支撑组件的吸附面涂刷铁粉漆。
25.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投影软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层为软铁片,所述收卷支撑组件为铝材,且所述收卷支撑组件的吸附面粘贴磁胶层或安装磁铁。
26.一种投影屏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25任一项所述的投影软幕。
CN202111045959.3A 2021-09-07 2021-09-07 投影软幕和投影屏幕装置 Pending CN11577437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45959.3A CN115774373A (zh) 2021-09-07 2021-09-07 投影软幕和投影屏幕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45959.3A CN115774373A (zh) 2021-09-07 2021-09-07 投影软幕和投影屏幕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74373A true CN115774373A (zh) 2023-03-10

Family

ID=853877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45959.3A Pending CN115774373A (zh) 2021-09-07 2021-09-07 投影软幕和投影屏幕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77437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62432B2 (en) Tensioned projection screen
US20100171011A1 (en) Support stand for flat-panel display monitor
JPH11142974A (ja) 可搬式スクリーン
JP2006343475A (ja) スクリーン及び画像投影システム
WO2006128594A1 (en) Support for multiple displays
US8870142B2 (en) Support device with inclination adjustment function
CN218413204U (zh) 投影软幕和投影屏幕装置
CN115774373A (zh) 投影软幕和投影屏幕装置
KR100979709B1 (ko) 디스플레이기기 이송장치
CN213876294U (zh) 投影屏幕
CN112198748B (zh) 一种投影屏及投影设备
WO2021164439A1 (zh) 投影屏幕结构
EP1837703A1 (en) Rear projection display device and transmission screen
CN216901313U (zh) 投影屏幕以及投影设备
WO2021129500A1 (zh) 一种投影屏幕、平度调节装置及支撑限位装置
CN110853532A (zh) 锁具机构及具有其的显示屏
CN216118371U (zh) 投影屏幕装置
US20080067297A1 (en) Sliding mechanism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15774374A (zh) 投影屏幕装置
JP2008129296A (ja) 投写型画像表示装置
CN211619433U (zh) 一种可调节力度的静电膜放卷机构
TWI399163B (zh) 鉸鏈結構
CN220623486U (zh) 一种便携式投影仪
CN219349341U (zh) 一种幕布窄边边框及画框幕布
CN219994788U (zh) 翻译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