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73595A - 一种含油冷媒压缩机的防过热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含油冷媒压缩机的防过热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73595A
CN115773595A CN202211490947.6A CN202211490947A CN115773595A CN 115773595 A CN115773595 A CN 115773595A CN 202211490947 A CN202211490947 A CN 202211490947A CN 115773595 A CN115773595 A CN 1157735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ressor
fan
air
refrigerant
heat excha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49094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凡
邹鑫
郁伟荣
张义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Yibai Flui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Yibai Flui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Yibai Flui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Yibai Flui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49094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773595A/zh
Publication of CN1157735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735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油冷媒压缩机的防过热系统及方法,该防过热系统包括有压缩机、风冷热交换器和第一风机;所述压缩机的出口通过管道连接所述风冷热交换器的入口;在所述压缩机上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风机设置在所述压缩机的一侧,且所述第一风机用于对所述压缩机吹风。本发明通过在压缩机的一侧设置第一风机,从而能够在压缩机温度较高时利用该第一风机对压缩机进行吹风,进而能够降低压缩机外部和内部的温度,以让压缩机可以使用更长的时间而不容易损坏,也能保证其正常地工作,避免影响制冷或制热。

Description

一种含油冷媒压缩机的防过热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系统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含油冷媒压缩机的防过热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旋转式压缩机在将冷媒压缩后通过排气孔排出,在压缩机的压缩腔中存在润滑油,以起到润滑等作用。
在现有技术中,如申请公布号CN114396667A公开了一种二氧化碳冷媒空气能循环空调系统及其制冷和制热方法,其具体包括有贮液罐、压缩机、四通阀、空调换热器和空气能换热器等,其中,空气能换热器包括室外机、热敏电阻、至少一组冷媒蒸发器和至少一组风机。但是,这种空调系统还存在改进的空间,例如:在空调工作过程中,会使压缩机的内部温度上升,从而会使压缩机容易损坏,而目前,当压缩机上的温度传感器测量的温度超出设定温度时,为了避免压缩机损坏,会通过控制系统控制压缩机停止运作,但这又会造成空调不能正常实现制冷或制热。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含油冷媒压缩机的防过热系统及方法,其通过在压缩机的一侧设置第一风机,从而能够在压缩机温度较高时利用该第一风机对压缩机进行吹风,进而能够降低压缩机外部和内部的温度,以让压缩机可以使用更长的时间而不容易损坏,也能保证其正常地工作,避免影响制冷或制热。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含油冷媒压缩机的防过热系统,包括有压缩机、风冷热交换器和第一风机;所述压缩机的出口通过管道连接所述风冷热交换器的入口;在所述压缩机上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风机设置在所述压缩机的一侧,且所述第一风机用于对所述压缩机吹风。
还包括有以下技术方案:
进一步地,还包括有第二风机;在所述风冷热交换器内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风机设置在所述风冷热交换器的一侧,且所述第二风机用于对所述风冷热交换器吹风。
进一步地,当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所述风冷热交换器内的冷媒温度达到设定值时,所述第二风机开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均为具有变频功能的风机。
进一步地,当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所述压缩机温度达到45℃-100℃间的一个设定值时,开启所述第一风机。
进一步地,所述压缩机的出口为高压出口端,入口为低压入口端。
进一步地,在所述管道上设置有单向阀。
本发明还提供有一种含油冷媒压缩机的防过热方法,其采用上述的含油冷媒压缩机的防过热系统,包括如下步骤:
S1、系统启动后,冷媒通过入口进入压缩机增压,增压完成后由所述压缩机的出口输入至所述风冷热交换器的入口;
S2、冷媒进入所述风冷热交换器后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完成后冷媒输出所述风冷热交换器;
S3、当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所述压缩机温度达到设定值时,所述第一风机开启,以利用其吹出的风对所述压缩机降温。
进一步地,在步骤S3中,当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所述压缩机温度达到45℃-100℃间的一个设定值时,开启所述第一风机。
进一步地,在步骤S2中,当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所述风冷热交换器内的冷媒温度达到设定值时,第二风机开启,并通过调节风机转速控制热交换量,使输出的冷媒温度在设定范围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通过在压缩机的一侧设置第一风机,从而能够在压缩机温度较高时利用该第一风机对压缩机进行吹风,进而能够降低压缩机外部和内部的温度,以让压缩机可以使用更长的时间而不容易损坏,也能保证其正常地工作,避免影响制冷或制热。
(2)本发明通过在风冷热交换器的一侧设置第二风机,从而能够保证风冷热交换器内的冷媒在制冷时降温的效果以及速度,并保证了冷媒在后续进行热交换时的效果,使其制冷效果和效率更高,提高了能效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含油冷媒压缩机的防过热系统的框架原理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种含油冷媒压缩机的防过热方法的原理流程图。
附图标记:
1、压缩机;2、风冷热交换器;3、第一风机;4、第一温度传感器;5、第二风机;6、第二温度传感器;7、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各个附图,具体说明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参考图1,一种含油冷媒压缩机的防过热系统,包括压缩机1、风冷热交换器2和第一风机3;压缩机1的出口通过管道连接风冷热交换器2的入口,具体地说,压缩机1的出口为高压出口端,入口为低压入口端;在压缩机1上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4;第一风机3设置在压缩机1的一侧,且第一风机3用于对压缩机1吹风,从而能够利用第一风机3吹出的风使压缩机1降温,进而也会使得压缩机1的内部降温。
该含油冷媒压缩机的防过热系统还包括有第二风机5;在风冷热交换器2内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6;第二风机5设置在风冷热交换器2的一侧,且第二风机5用于对风冷热交换器2吹风,从而能够利用第二风机5吹出的风使风冷热交换器2内的冷媒降温。由于冷媒在排出压缩机1的压缩腔时,压缩腔中的部分润滑油也会随之排出压缩腔,而冷媒温度的提高易造成润滑油碳化,从而可能使压缩机1在运行过程中润滑不足,进而影响了设备寿命,并降低了传热效率。因此,设置第二风机5后就可以降低风冷热交换器2内的冷媒的温度,避免润滑油碳化,保证压缩机1运行过程中有足够的润滑油,从而延长了设备寿命,且提升了传热效率。
优选的,由于该系统是让冷媒经压缩机1增压后输入至风冷热交换器2的,这时为制冷模式,而经风冷热交换器2输出的冷媒会经电子膨胀阀而输入到载冷剂换热器(图中未示)中进行热交换,完成热交换的冷媒再输入至压缩机1,以此循环,在该制冷模式下,第二风机5在经第二温度传感器6检测到风冷热交换器2内的冷媒温度达到设定值后即可开启,以便将风吹向冷热交换器2,从而对风冷热交换器2内的冷媒降温。在其他模式下,例如在制热模式下,冷媒经压缩机1增压后不是输入该风冷热交换器2的,而是直接输入到载冷剂换热器中的,完成热交换后再依次输入风冷热交换器2和压缩机1,依次循环,且这时的第二风机5是不需要开启的。
优选的,第一风机3无论在制冷模式下还是在制热模式下均可以开启,只需压缩机1温度经第一温度传感器4检测到达到设定值时即可开启。
为了方便第一风机3可以根据压缩机1的温度实时调整风量,第一风机3采用具有变频功能的风机,例如,当压缩机1的温度上升时,第一风机3需要适当地加大风量,而当压缩机1的温度下降时,则第一风机3需要适当地降低风量。同理,为了让第二风机5可以根据风冷热交换器2内的冷媒温度改变风量,第二风机5也采用具有变频功能的风机,具体地说,当风冷热交换器2内的冷媒温度升高时,第二风机5也会适当地加大风量,而当风冷热交换器2内的冷媒温度降低时,则第二风机5适当地降低风量。
优选的,当第一温度传感器4检测到压缩机1温度达到45℃-100℃间的一个设定温度点时,开启第一风机3,以便对压缩机1进行降温。具体的做法是,当第一温度传感器4检测到压缩机1温度达到45℃-100℃间的某个被设定的值时,例如设定压缩机1温度达到60℃、70℃或80℃时,第一温度传感器4将信号反映至控制中心,而控制中心控制第一风机3开启,最终实现对压缩机1的降温。
为了防止冷媒倒流,在管道上设置有单向阀7,这样,就能够使得经压缩机1排出的冷媒只能往风冷热交换器2方向流动。
风冷热交换器2实际为室外机的一部分,而室外机还包括有其他的部分,这里不再具体赘述。
对于冷媒,其可以选用二氧化碳冷媒,二氧化碳是一种新兴的自然工质,从对环境的影响来看,除水和空气以外,是与环境最为友善的制冷和制热工质,此外,二氧化碳还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化学稳定性等。
实施例二:
参考图2,本发明还提供有一种含油冷媒压缩机的防过热方法,其采用上述的含油冷媒压缩机的防过热系统,包括如下步骤:
S1、系统启动后,冷媒通过入口进入压缩机1增压,增压完成后由压缩机1的出口输送至风冷热交换器2的入口;
S2、冷媒进入风冷热交换器2后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完成后冷媒输出风冷热交换器2,具体地说,这时的系统为制冷模式的,且冷媒输出风冷热交换器2后可以经电子膨胀阀(图中未示)而进入载冷剂换热器(图中未示)中实现制冷;
S3、当第一温度传感器4检测到压缩机1温度达到设定值时,第一风机3开启,以利用其吹出的风对压缩机1降温。
优选的,在步骤S3中,当第一温度传感器4检测到压缩机1温度达到45℃-100℃间的一个设定值时,开启第一风机3。当然,对于第一温度传感器4需要检测到压缩机1温度达到多少℃才会开启风机3,这就需要根据工作人员具体需求来设置,例如可以将设定值设置为60℃、70℃或80℃等。
优选的,在步骤S2中,当第二温度传感器6检测到风冷热交换器2内的冷媒温度达到设定值时,第二风机5开启,并通过调节风机转速控制热交换量,使输出的冷媒温度在设定范围内。当然,该系统因为是在制冷模式下运作,所以第二风机5开启,而如果是在制热模式下,则第二风机5会关闭。
综上所述,((1)本发明通过在压缩机的一侧设置第一风机,从而能够在压缩机温度较高时利用该第一风机对压缩机进行吹风,进而能够降低压缩机外部和内部的温度,以让压缩机可以使用更长的时间而不容易损坏,也能保证其正常地工作,避免影响制冷或制热。(2)本发明通过在风冷热交换器的一侧设置第二风机,从而能够保证风冷热交换器内的冷媒在制冷时降温的效果以及速度,并保证了冷媒在后续进行热交换时的效果,使其制冷效果和效率更高,提高了能效比。
本公开的范围并非由上述描述的实施方式来限定,而是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范围来限定的。

Claims (10)

1.一种含油冷媒压缩机的防过热系统,其特征在于:
包括有压缩机、风冷热交换器和第一风机;所述压缩机的出口通过管道连接所述风冷热交换器的入口;在所述压缩机上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风机设置在所述压缩机的一侧,且所述第一风机用于对所述压缩机吹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油冷媒压缩机的防过热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有第二风机;在所述风冷热交换器内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风机设置在所述风冷热交换器的一侧,且所述第二风机用于对所述风冷热交换器吹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油冷媒压缩机的防过热系统,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所述风冷热交换器内的冷媒温度达到设定值时,所述第二风机开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油冷媒压缩机的防过热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均为具有变频功能的风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油冷媒压缩机的防过热系统,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所述压缩机温度达到45℃-100℃间的一个设定值时,开启所述第一风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油冷媒压缩机的防过热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缩机的出口为高压出口端,入口为低压入口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油冷媒压缩机的防过热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管道上设置有单向阀。
8.一种含油冷媒压缩机的防过热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含油冷媒压缩机的防过热系统,包括如下步骤:
S1、系统启动后,冷媒通过入口进入压缩机增压,增压完成后由所述压缩机的出口输入至所述风冷热交换器的入口;
S2、冷媒进入所述风冷热交换器后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完成后冷媒输出所述风冷热交换器;
S3、当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所述压缩机温度达到设定值时,所述第一风机开启,以利用其吹出的风对所述压缩机降温。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含油冷媒压缩机的防过热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S3中,当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所述压缩机温度达到45℃-100℃间的一个设定值时,开启所述第一风机。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含油冷媒压缩机的防过热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S2中,当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所述风冷热交换器内的冷媒温度达到设定值时,第二风机开启,并通过调节风机转速控制热交换量,使输出的冷媒温度在设定范围内。
CN202211490947.6A 2022-11-25 2022-11-25 一种含油冷媒压缩机的防过热系统及方法 Pending CN11577359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90947.6A CN115773595A (zh) 2022-11-25 2022-11-25 一种含油冷媒压缩机的防过热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90947.6A CN115773595A (zh) 2022-11-25 2022-11-25 一种含油冷媒压缩机的防过热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73595A true CN115773595A (zh) 2023-03-10

Family

ID=853904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490947.6A Pending CN115773595A (zh) 2022-11-25 2022-11-25 一种含油冷媒压缩机的防过热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77359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383526B1 (ko) 열원 시스템
CN102884382A (zh) 热源侧热交换器用风扇的控制方法及空调装置
CN101611275A (zh) 用于控制空调系统的方法和系统
CN100447509C (zh) 冷凝压力控制方法
CN112628963A (zh) 双冷源热管背板多联机空调系统及运行控制的方法
CN105241171B (zh) 采用直线压缩机的冰箱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CN201014825Y (zh) 一种离心式制冷机组冷却系统
CN111780457A (zh) 一种热泵系统低水温启动的控制方法
CN110986406A (zh) 机房用多联机vrv装置、控制方法及系统
CN205780776U (zh) 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增速齿轮箱辅助冷却装置
JP5913066B2 (ja) 熱源システム
CN210267822U (zh) 一种提高氟泵入口过冷度的系统
CN115773595A (zh) 一种含油冷媒压缩机的防过热系统及方法
EP3421904A1 (en) Compressor cycling control for variable flow systems
JPH0933123A (ja) 極低温冷凍装置
CN108626908A (zh) 一种应用于高温环境下的油液控温设备
CN211739528U (zh) 机房用多联机vrv装置
CN211953310U (zh) 一种节能制冷系统
JP4063041B2 (ja) 多室形空気調和機の制御方法
CN114183440A (zh) 变频压机油泵直冷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212205119U (zh) 一种制冷系统压缩机自冷却装置
CN111578555A (zh) 蒸汽余热回收压缩制冷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KR100857565B1 (ko) 공기조화기 운전 제어 방법
JPH0763184A (ja) 熱ポンプ駆動用圧縮機の潤滑制御方法及び装置
CN220978198U (zh) 一种用于高温炎热地区的工艺设备冷却水供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