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73041A - 具有凸起的铰链组件及具有其的制冷设备 - Google Patents

具有凸起的铰链组件及具有其的制冷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73041A
CN115773041A CN202111056023.0A CN202111056023A CN115773041A CN 115773041 A CN115773041 A CN 115773041A CN 202111056023 A CN202111056023 A CN 202111056023A CN 115773041 A CN115773041 A CN 1157730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slot
hinge
hinge assembly
protru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5602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弇锋
李康
夏恩品
王常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05602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773041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17146 priority patent/WO2023036096A1/zh
Publication of CN1157730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7304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frigerator Hous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具有凸起的铰链组件及具有其的制冷设备,铰链组件包括位于第一铰链件上的第一、第二轴体、位于滑片上的第一、第二槽体、位于第二铰链件上的第一、第二凸起以及位于滑片与第二铰链件之间的转动组件,第一轴体包括第一滑槽,第一凸起限位于第一滑槽内,第二轴体包括第二滑槽,第二凸起限位于第二滑槽内,当铰链组件处于开启过程中时,第二铰链件与滑片一起相对第一铰链件运动,直至第一轴体限位于第一槽体和/或第二轴体限位于第二槽体,而后转动组件驱动第二铰链件相对滑片运动。本发明在铰链组件的整个开启过程中,实现了两种运动,两次运动过程可实现转动轴位置的变化,可有效控制门体的运动轨迹。

Description

具有凸起的铰链组件及具有其的制冷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凸起的铰链组件及具有其的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很多设备的箱体都安装有可开启的门体,通常,门体与箱体之间可旋转地设置,为实现门体相对于门体的转动,一般情况下采用单轴的铰链,门体绕铰链的固定轴转动以做圆周运动,从而实现门体的打开或关闭。由于门体绕其转动的固定轴位置不动,从而使得在门体打开的过程中,门体容易超出设备的侧面,对于设备与墙体之间的缝隙较小的情况,采用该种铰链结构,会大大限制门体的打开角度,使得使用不方便。技术人员经过不断研发,也发明了嵌入式铰链,但结构复杂、且占用空间较大、安装也很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凸起的铰链组件及具有其的制冷设备,其可自由控制门体的运动轨迹。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之一,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具有凸起的铰链组件,包括连接箱体的第一铰链件、连接门体的第二铰链件以及连接所述第一铰链件及所述第二铰链件的滑片,所述铰链组件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铰链件上的第一轴体及第二轴体、位于所述滑片上的第一槽体及第二槽体、位于所述第二铰链件上的第一凸起及第二凸起以及位于所述滑片与所述第二铰链件之间的转动组件,所述第一轴体包括第一滑槽,所述第一轴体穿过所述第一槽体并延伸至所述第二铰链件,所述第一凸起限位于所述第一滑槽内,所述第二轴体包括第二滑槽,所述第二轴体穿过所述第二槽体并延伸至所述第二铰链件,所述第二凸起限位于所述第二滑槽内,当所述铰链组件处于开启过程中时,所述第一轴体相对所述第一槽体、所述第一凸起运动且所述第二轴体相对所述第二槽体、所述第二凸起运动而驱动所述第二铰链件与所述滑片一起相对所述第一铰链件运动,直至所述第一轴体限位于所述第一槽体和/或所述第二轴体限位于所述第二槽体,而后所述转动组件驱动所述第二铰链件相对所述滑片运动。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凸起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槽体的延伸方向一致,所述第二凸起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槽体的延伸方向一致。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轴体包括两个第一凸柱,两个第一凸柱配合形成所述第一滑槽,所述第二轴体包括两个第二凸柱,两个第二凸柱配合形成所述第二滑槽。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轴体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铰链件的第一轴体本体,所述第二轴体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铰链件的第二轴体本体,两个第一凸柱位于所述第一轴体本体远离所述第一铰链件的一侧,两个第二凸柱位于所述第二轴体本体远离所述第一铰链件的一侧。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当所述铰链组件处于由闭合状态开启至第一开启角度的过程中时,所述第二铰链件及所述滑片以第一转动轴为中心轴相对所述第一铰链件转动,当所述铰链组件处于由第一开启角度继续开启至第二开启角度的过程中时,所述第二铰链件以第二转动轴为中心轴相对所述滑片转动。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铰链组件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一转动轴作动时,所述第一转动轴与所述箱体的前端面之间具有第一距离,当所述第二转动轴作动时,所述第二转动轴与所述箱体的前端面之间具有第二距离,所述第二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距离。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铰链组件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一转动轴作动时,所述第一转动轴与所述箱体的外侧面之间具有第三距离,当所述第二转动轴作动时,所述第二转动轴与所述箱体的外侧面之间具有第四距离,所述第四距离小于所述第三距离。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转动轴为固定轴,所述第二铰链件以所述第二转动轴为中心轴相对所述滑片原地转动。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铰链组件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凸起的第一延伸部及连接所述第二凸起的第二延伸部,当所述第二铰链件相对所述滑片运动时,所述第一滑槽相对所述第一延伸部滑动,且所述第二滑槽相对所述第二延伸部滑动。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延伸部及所述第二延伸部均为圆弧凸起,且所述圆弧凸起的中心轴为所述第二转动轴。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转动轴为虚拟轴。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动组件包括位于所述滑片及所述第二铰链件之间的第三轴体及圆孔,所述第三轴体作为所述第二转动轴而于所述圆孔内转动。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动组件包括位于所述滑片及所述第二铰链件之间的突出部及滑槽,所述突出部以所述第二转动轴为中心轴而于所述滑槽内滑动。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突出部位于所述第二铰链件,所述突出部为凸棱,所述滑槽位于所述滑片,所述滑槽贯穿所述第一槽体和/或所述第二槽体,其中,当所述滑槽贯穿所述第一槽体时,所述凸棱于所述滑槽内运动而穿过所述第一槽体,所述凸棱与所述第一槽体配合而限位所述第一轴体,当所述滑槽贯穿所述第二槽体时,所述凸棱于所述滑槽内运动而穿过所述第二槽体,所述凸棱与所述第二槽体配合而限位所述第二轴体。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当所述滑槽贯穿所述第一槽体时,所述凸棱与所述第一槽体的端部配合而限位所述第一轴体,当所述滑槽贯穿所述第二槽体时,所述凸棱与所述第二槽体的端部配合而限位所述第二轴体。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突出部位于所述第二铰链件,所述突出部为凸棱,所述滑槽位于所述第一轴体和/或所述第二轴体。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突出部为凸柱,所述凸柱于所述滑槽内滑动。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轴体作为所述第一转动轴于所述第一槽体内原地转动,所述第二轴体以所述第一转动轴为中心轴而于所述第二槽体内运动。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槽体及所述第二槽体均呈长条状,当所述铰链组件处于由闭合状态开启至第一开启角度的过程中时,所述第二轴体于所述第二槽体内运动而带动所述第一轴体于所述第一槽体内运动,所述门体相对所述箱体产生平移量。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箱体包括容纳腔室及连接所述铰链组件的枢转侧,当所述铰链组件处于由闭合状态开启至第一开启角度的过程中时,所述门体由所述枢转侧朝向所述容纳腔室移动。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槽体包括初始位置及第一停止位置,当所述铰链组件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第一轴体位于所述初始位置,所述第二轴体位于所述第二槽体的一端,当所述铰链组件处于由闭合状态开启至第一开启角度的过程中时,所述第二轴体于所述第二槽体内运动而带动所述第一轴体由所述初始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一停止位置,所述门体由所述枢转侧朝向所述容纳腔室移动。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门体包括远离容纳腔室的前壁及始终夹设于前壁及容纳腔室之间的侧壁,所述初始位置相较于所述第一停止位置远离前壁及侧壁。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槽体包括初始位置及第一停止位置,所述第二槽体包括相连的第一段及第二段,当所述铰链组件处于由关闭状态开启至第一中间开启角度的过程中时,所述第一轴体保持在所述初始位置,所述第二轴体以所述第一轴体为中心轴而于所述第一段内运动,当所述铰链组件处于由第一中间开启角度继续开启至第一开启角度的过程中时,所述第二轴体于所述第二段内运动而带动所述第一轴体由所述初始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一停止位置,所述门体由所述枢转侧朝向所述容纳腔室移动。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槽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停止位置、第二停止位置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停止位置及所述第二停止位置之间的初始位置,所述第二槽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段、第二段及第三段,当所述铰链组件处于由关闭状态开启至第一中间开启角度的过程中时,所述第一轴体保持在所述初始位置,所述第二轴体以所述第一轴体为中心轴并于所述第一段内运动,当所述铰链组件处于由第一中间开启角度继续开启至第二中间开启角度的过程中时,所述第二轴体于所述第二段内运动而带动所述第一轴体由所述初始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一停止位置,所述门体由所述枢转侧朝向所述容纳腔室移动,当所述铰链组件处于由第二中间开启角度继续开启至第一开启角度的过程中时,所述第二轴体于所述第三段内运动而带动所述第一轴体由所述第一停止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二停止位置,所述门体由所述容纳腔室朝向所述枢转侧移动。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之一,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制冷设备,包括箱体、门体及连接所述箱体及所述门体的铰链组件,所述铰链组件为如上任意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铰链组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一实施方式先是第二铰链件与滑片一起相对第一铰链件运动,而后转动组件驱动第二铰链件相对滑片运动,铰链组件的整个开启过程中,实现了两种运动,两次运动过程可实现转动轴位置的变化,可有效控制门体的运动轨迹,进而提高冰箱门体开闭过程的自由度,特别是嵌入式冰箱领域,通过转动轴的切换可避免门体在开闭过程中与周边的橱柜或墙体相互干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制冷设备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铰链组件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铰链组件第一视角部分结构爆炸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铰链组件第二视角部分结构爆炸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制冷设备与橱柜配合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其他实施方式的铰链组件的爆炸图;
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突出部与滑槽配合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其他实施方式的突出部与滑槽爆炸图;
图9是本发明其他实施方式的突出部与滑槽配合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具体示例的第一铰链件与滑片之间配合的剖视图;
图11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具体示例的第一铰链件与滑片之间配合的剖视图;
图12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第三具体示例的第一铰链件与滑片之间配合的剖视图;
图13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第四具体示例的第一铰链件与滑片之间配合的剖视图;
图14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制冷设备处于闭合状态的俯视图;
图15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铰链组件处于闭合状态的立体图;
图16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铰链组件处于闭合状态的剖视图,其中,剖视图为从滑片与第一铰链件的交界区域形成剖面且剖面展示滑片;
图17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铰链组件处于闭合状态的剖视图,其中,剖视图为从滑片与第二铰链件的交界区域形成剖面且剖面展示滑片;
图18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铰链组件处于闭合状态的剖视图,其中,剖视图为从滑片与第二铰链件的交界区域形成剖面且剖面展示第二铰链件;
图19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制冷设备处于第一中间开启角度的俯视图;
图20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铰链组件处于第一中间开启角度的立体图;
图21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铰链组件处于第一中间开启角度的剖视图,其中,剖视图为从滑片与第一铰链件的交界区域形成剖面且剖面展示滑片;
图22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铰链组件处于第一中间开启角度的剖视图,其中,剖视图为从滑片与第二铰链件的交界区域形成剖面且剖面展示滑片;
图23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铰链组件处于第一中间开启角度的剖视图,其中,剖视图为从滑片与第二铰链件的交界区域形成剖面且剖面展示第二铰链件;
图24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制冷设备处于第二中间开启角度的俯视图;
图25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铰链组件处于第二中间开启角度的立体图;
图26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铰链组件处于第二中间开启角度的剖视图,其中,剖视图为从滑片与第一铰链件的交界区域形成剖面且剖面展示滑片;
图27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铰链组件处于第二中间开启角度的剖视图,其中,剖视图为从滑片与第二铰链件的交界区域形成剖面且剖面展示滑片;
图28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铰链组件处于第二中间开启角度的剖视图,其中,剖视图为从滑片与第二铰链件的交界区域形成剖面且剖面展示第二铰链件;
图29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制冷设备处于第一开启角度的俯视图;
图30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铰链组件处于第一开启角度的立体图;
图31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铰链组件处于第一开启角度的剖视图,其中,剖视图为从滑片与第一铰链件的交界区域形成剖面且剖面展示滑片;
图32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铰链组件处于第一开启角度的剖视图,其中,剖视图为从滑片与第二铰链件的交界区域形成剖面且剖面展示滑片;
图33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铰链组件处于第一开启角度的剖视图,其中,剖视图为从滑片与第二铰链件的交界区域形成剖面且剖面展示第二铰链件;
图34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制冷设备处于第二开启角度的俯视图;
图35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铰链组件处于第二开启角度的立体图;
图36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铰链组件处于第二开启角度的剖视图,其中,剖视图为从滑片与第一铰链件的交界区域形成剖面且剖面展示滑片;
图37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铰链组件处于第二开启角度的剖视图,其中,剖视图为从滑片与第二铰链件的交界区域形成剖面且剖面展示滑片;
图38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铰链组件处于第二开启角度的剖视图,其中,剖视图为从滑片与第二铰链件的交界区域形成剖面且剖面展示第二铰链件;
图39是本发明其他实施方式的第一具体示例的铰链组件第一视角部分结构爆炸图;
图40是本发明其他实施方式的第一具体示例的铰链组件第二视角部分结构爆炸图;
图41是本发明其他实施方式的第二具体示例的铰链组件第一视角部分结构爆炸图;
图42是本发明其他实施方式的第二具体示例的铰链组件第二视角部分结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在本发明的各个图示中,为了便于图示,结构或部分的某些尺寸会相对于其它结构或部分夸大,因此,仅用于图示本发明的主题的基本结构。
参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制冷设备100的示意图。
制冷设备100包括箱体10、门体20及连接箱体10及门体20的铰链组件30。
需要说明的是,制冷设备100可为冰箱、冷柜、酒柜等,这里以制冷设备100为冰箱为例。
另外,铰链组件30不仅适用于制冷设备100,也可适用于其他场景,例如橱柜、衣柜等等,本发明以铰链组件30应用于冰箱100为例作说明,但不以此为限。
结合图2至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具有凸起的铰链组件30的示意图。
铰链组件30包括连接箱体10的第一铰链件31、连接门体20的第二铰链件32以及连接第一铰链件31及第二铰链件32的滑片40。
这里,“连接箱体10的第一铰链件31”是指第一铰链件31连接箱体10,第一铰链件31可以是安装至箱体10的独立部件,也可以是直接一体成型在箱体10上的部件。
同样的,“连接门体20的第二铰链件32”是指第二铰链件32连接门体20,第二铰链件32可以是安装至门体20的独立部件,也可以是直接一体成型在门体20上的部件。
铰链组件30还包括位于第一铰链件31的第一轴体311及第二轴体312、位于滑片40上的第一槽体401及第二槽体402、位于第二铰链件32上的第一凸起321及第二凸起322以及位于滑片40与第二铰链件32之间的转动组件50。
这里,“位于第一铰链件31的第一轴体311及第二轴体312”是指第一轴体311及第二轴体312设置于第一铰链件31上,第一轴体311及第二轴体312与第一铰链件31之间可以是一体成型,也可以是相互组装成一体,本发明其他部分对于“位于”的解释可参考此处说明,后续不再赘述。
第一轴体311包括第一滑槽313,第一轴体311穿过第一槽体401并延伸至第二铰链件32,第一凸起321限位于第一滑槽313内,第二轴体312包括第二滑槽314,第二轴体312穿过第二槽体402并延伸至第二铰链件32,第二凸起322限位于第二滑槽314内。
这里,第一凸起321为长条状结构,第一凸起321可于第一滑槽313内滑动而驱动第二铰链件32与第一轴体311之间相对运动,同样的,第二凸起322为长条状结构,第二凸起322可于第二滑槽314内滑动而驱动第二铰链件32与第二轴体312之间相对运动。
当铰链组件30处于开启过程中时,第一轴体311相对第一槽体401、第一凸起321运动且第二轴体312相对第二槽体402、第二凸起322运动而驱动第二铰链件32与滑片40一起相对第一铰链件31运动,直至第一轴体311限位于第一槽体401和/或第二轴体312限位于第二槽体402,而后转动组件50驱动第二铰链件32相对滑片40运动。
这里,第一凸起321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槽体401的延伸方向一致,也就是说,第一凸起321的延伸方向大致为第一槽体401的中线的延伸方向,当铰链组件30处于闭合状态时,于第一铰链件31、滑片40及第二铰链件32的叠加方向上,第一凸起321大致与第一槽体401的中线重合,如此,当第一轴体311于第一槽体401内滑动时,第一轴体311可同时相对第一凸起321滑动,且在滑动过程中第一凸起321与第一槽体401之间不会产生相对运动,即可使得第二铰链件32与滑片40保持相对静止。
同样的,第二凸起322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槽体402的延伸方向一致,第二凸起322、第二槽体402、第二轴体312的其他说明可参考上述第一凸起321、第一槽体401、第一轴体311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可以看到,第一轴体311同时限位于第一槽体401及第一凸起321,第二轴体312同时限位于第二槽体402及第二凸起322,如此,当第一轴体311于第一槽体401内运动且第二轴体312于第二槽体402内运动时,第二铰链件32与滑片40之间可以保持相对静止,即可控制第二铰链件32与滑片40一起相对第一铰链件31运动。
需要说明的是,“铰链组件30处于开启过程”是指第二铰链件32朝远离第一铰链件31的方向打开,即朝一个方向作用第二铰链件32而驱动第二铰链件32朝远离第一铰链件31的方向运动,当铰链组件30安装至冰箱100上时,铰链组件30的开启过程即对应门体20的开启过程。
在本实施方式中,先是第二铰链件32与滑片40一起相对第一铰链件31运动,而后转动组件50驱动第二铰链件32相对滑片40运动,可以看到,在铰链组件30的整个开启过程中,实现了两种运动,两次运动过程可实现转动轴位置的变化,可有效控制门体的运动轨迹,进而提高冰箱100门体20开闭过程的自由度,特别是嵌入式冰箱领域,通过转动轴的切换可避免门体20在开闭过程中与周边的橱柜或墙体相互干涉。
也就是说,本实施方式可通过铰链组件30的结构控制第一铰链件31、第二铰链件32与滑片40之间的锁止及解锁,具体的,先控制第二铰链件32与滑片40之间相互锁止,进而控制第二铰链件32与滑片40一起相对第一铰链件31运动,而后控制第二铰链件32与滑片40之间解锁且第一铰链件31与滑片40之间相互锁止,进而控制第二铰链件32相对滑片40运动。
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当铰链组件30处于由闭合状态开启至第一开启角度α1的过程中时,第二铰链件32及滑片40以第一转动轴P1为中心轴相对第一铰链件31转动,当铰链组件30处于由第一开启角度α1继续开启至第二开启角度α2的过程中时,第二铰链件32以第二转动轴P2为中心轴相对滑片40转动。
这里,第一转动轴P1可为虚拟轴或实体轴。
虚拟轴是指在铰链组件30中并非实质存在的轴体,实体轴是指铰链组件30实际包含的部件。
另外,第一转动轴P1可为非固定轴或固定轴。
非固定轴是指第一转动轴P1的位置始终处于变动过程中,即第一转动轴P1与箱体10或门体20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变动的,而固定轴是指第一转动轴P1的位置是固定的,即第一转动轴P1与箱体10或门体20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固定的。
同样的,第二转动轴P2可为虚拟轴或实体轴,且第二转动轴P2可为非固定轴或固定轴,第二转动轴P2与第一转动轴P1相互错开,即第二转动轴P2的位置与第一转动轴P1的位置不一致。
可以看到,本实施方式的铰链组件30可有效控制两次转动的先后顺序,两次转动过程中存在转动轴位置的变化,可有效控制门体20的运动轨迹,进而提高冰箱100门体20开闭过程的自由度,特别是嵌入式冰箱领域,通过转动轴的切换可避免门体20在开闭过程中与周边的橱柜或墙体相互干涉。
为了进一步说明铰链组件30的运动轨迹,结合图5,以铰链组件30组装至冰箱100,且冰箱100嵌设于橱柜200中的简单示意图为例作说明。
箱体10包括开口102及环绕开口102设置的前端面103,箱体10还包括容纳腔室D及邻近铰链组件30且在门体20转动路径延伸段上的外侧面13,门体20包括远离容纳腔室D的前壁21及始终夹设于前壁21及容纳腔室D之间的侧壁22,前壁21与侧壁22之间具有侧棱23。
铰链组件30被配置为:当第一转动轴P1作动时,第一转动轴P1与箱体10的前端面103之间具有第一距离,当第二转动轴P2作动时,第二转动轴P2与箱体10的前端面103之间具有第二距离,第二距离大于第一距离。
另外,当第一转动轴P1作动时,第一转动轴P1与箱体10的外侧面13之间具有第三距离,当第二转动轴P2作动时,第二转动轴P2与箱体10的外侧面13之间具有第四距离,第四距离小于第三距离。
这里,“第一转动轴P1作动”是指第一转动轴P1处于工作状态,即此时第二铰链件32与滑片40一起相对第一铰链件31转动,同样的,“第二转动轴P2作动”是指第二转动轴P2处于工作状态,即此时第二铰链件32相对滑片40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距离是指铰链组件30运动至某一位置时,位于该位置的第一转动轴P1、第二转动轴P2与箱体10的前端面103、外侧面13之间的距离,而非关闭状态下的距离。
具体说明如下:
实际操作中,为了提高嵌入效果,较佳是使得冰箱100完全嵌入至橱柜200中,冰箱100为自由嵌入式冰箱,即橱柜200的前端201与门体20远离箱体10的一侧前壁21位于同一平面,或者是门体20的前壁21完全不凸伸出橱柜200的前端201。
现有技术中,冰箱均为单轴冰箱,且冰箱的转动轴与冰箱侧壁及前壁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如此,才能有足够的空间来满足发泡或其他工艺,即现有的冰箱的转动轴位置大致位于图5中的单轴轴体P3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将单轴冰箱嵌入至橱柜200之后,由于橱柜200夹设于前端201与内壁202之间的棱角203与门体20侧棱23对应设置,当门体20开启时,侧棱23会与门体20干涉而限制门体20的最大开启角度,而为了保证门体20的正常开启,现有技术的通常做法是增大橱柜200内壁202与冰箱100之间的间距,该间距大致需要为10cm左右,而这将严重影响嵌入效果,且不利于有限空间的合理利用。
结合图5,阴影区域表示处于关闭状态的门体20,当门体20处于开启过程中时,若门体20始终以单轴轴体P3为中心轴转动(即现有技术),参考图5中的虚线门体20’,由于单轴轴体P3靠近前端面103,即此时单轴轴体P3远离橱柜200的前端201,当门体20’开启至一定角度后,橱柜200的棱角203会与门体20’相互干涉而限制门体20’的最大开启角度。
而在本实施方式中,门体20先以第一转动轴P1为中心轴转动,具体是第二铰链件32及滑片40一起相对第一铰链件31转动一定角度,随着第二铰链件32、滑片40位置的变化,第二转动轴P2的与箱体10的相对位置也发生变化,第二转动轴P2逐渐远离前端面103,即第二转动轴P2逐渐朝靠近橱柜200的前端201的方向移动,此时,门体20再以当前位置的第二转动轴P2为中心轴转动,由于此时的第二转动轴P2相较于第一转动轴P1远离箱体10前端面103,参考图5中的实线门体20,橱柜200棱角203对门体20的干涉作用大大减小,门体20开启至较大的角度才会有橱柜200棱角203相互干涉,从而大大提高了门体20的最大开启角度。
也就是说,本实施方式门体20开启至一定角度之后切换至以第二转动轴P2为中心轴转动,在保证冰箱100自由嵌入橱柜200的前提下,可有效提高门体20的最大开启角度,进而便于用户操作冰箱100,可大大提高用户体验。
而且,本实施方式无需增大橱柜200内壁202与冰箱100之间的间距,可以做到冰箱100与橱柜200的无缝连接,大大提高了嵌入效果。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第二转动轴P2逐渐朝靠近橱柜200的前端201的方向移动的同时,也逐渐靠近橱柜200的内壁202运动,也就是说,当门体20以第二转动轴P2为中心轴进行转动时,此时的第二转动轴P2相较于第一转动轴P1更加靠近橱柜200的前端201及内壁202,如此,即可以提高门体20的最大开启角度,又可使得门体20远离箱体10以增加箱体10的开度,便于箱体10内搁物架、抽屉等的开闭,或者说,可便于物品的取放。
当然,最终作为中心轴的第二转动轴P2也可位于其他位置,例如,当门体20以第二转动轴P2为转动轴进行转动时,此时的第二转动轴P2相较于第一转动轴P1靠近橱柜200的前端201,且第二转动轴P2相较于第一转动轴P1远离橱柜200的内壁202等等。
可以理解的是,滑片40控制门体20开启、闭合过程中第一铰链件31、第二铰链件32的切换顺序,可有效避免门体20在开闭过程中与橱柜200相互干扰。
在本实施方式中,结合图2至图5,第一轴体311包括两个第一凸柱3111,两个第一凸柱3111配合形成第一滑槽313,第二轴体312包括两个第二凸柱3121,两个第二凸柱3121配合形成第二滑槽314。
这里,第一凸柱3111及第二凸柱3121均为圆柱状凸柱。
如此,当第一滑槽313相对第一凸起321运动时,实质是两个第一凸柱3111分别位于第一凸起321的两侧而相对第一凸起321滑动,可减小第一滑槽313与第一凸起321之间的摩擦力,避免在滑动过程中第一滑槽313与第一凸起321之间卡住而无法继续相对运动。
同样的,当第二滑槽314相对第二凸起322运动时,实质是两个第二凸柱3121分别位于第二凸起322的两侧而相对第二凸起322滑动,可减小第二滑槽314与第二凸起322之间的摩擦力,避免在滑动过程中第二滑槽314与第二凸起322之间卡住而无法继续相对运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轴体311还包括连接第一铰链件31的第一轴体本体3112,第二轴体312还包括连接第一铰链件31的第二轴体本体3122,两个第一凸柱3111位于第一轴体本体3112远离第一铰链件31的一侧,两个第二凸柱3121位于第二轴体本体3122远离第一铰链件31的一侧。
这里,第一轴体本体3112与第一槽体401相互配合,第一轴体本体3112的直径与第一槽体401的开口宽度相互匹配,可避免第一轴体311与第一槽体401之间相互晃动。
同样的,第二轴体本体3122与第二槽体402相互配合,第二轴体本体3122的直径与第二槽体402的开口宽度相互匹配,可避免第二轴体312与第二槽体402之间相互晃动。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结合图6,两个第一凸柱3111及两个第二凸柱3121可直接连接第一铰链件31。
在本实施方式中,铰链组件30还包括连接第一凸起321的第一延伸部323及连接第二凸起322的第二延伸部324,当第二铰链件32相对滑片40运动时,第一滑槽313相对第一延伸部323滑动,且第二滑槽314相对第二延伸部324滑动。
第一延伸部323及第二延伸部324均为圆弧凸起,且圆弧凸起的中心轴为第二转动轴P2。
这里,第二铰链件32与滑片40之间实质是通过两个部分配合,一个部分是转动组件50的连接,另一个部分是相互配合的第一槽体401及第一凸起321以及相互配合的第二槽体402及第二凸起322,其中,由于第一轴体311相对第一凸起321转动且第二轴体312相对第二凸起322转动时的中心轴为第一转动轴P1,而转动组件50转动时的中心轴为第二转动轴P2,第二铰链件32无法同时以位置不一致的第一转动轴P1及第二转动轴P2转动,即当第一轴体311于第一凸起321处滑动(或者是第二轴体312于第二凸起322处滑动)时,转动组件50是无法驱动第二铰链件32相对滑片40转动的,也就是说,此时的第二铰链件32与滑片40是相对静止的。
具体的,当铰链组件30处于由闭合状态开启至第一开启角度α1的过程中时,第一轴体311通过第一滑槽313并限位于第一凸起321(或者是第二轴体312通过第二滑槽314并限位于第二凸起322),由于第一轴体311对第一凸起321的限制作用,第二铰链件32无法以第二转动轴P2为中心轴而相对滑片40转动,即第二铰链件32与滑片40相对静止,此时,通过第一轴体311于第一槽体401、第一凸起321的运动(或者是第二轴体312于第二槽体402、第二凸起322处的运动),第二铰链件32与滑片40可以一起相对第一铰链件31转动,直至第一轴体311限位于第一槽体401和/或第二轴体312限位于第二槽体402,此时,滑片40无法再继续相对第一铰链件31转动,第一铰链件31与滑片40相互锁止。
而后,当铰链组件30处于由第一开启角度α1继续开启至第二开启角度α2的过程中时,由于铰链组件30还具有连接第一凸起321的第一延伸部323及连接第二凸起322的第二延伸部324,通过第一轴体311以第二转动轴P2为中心轴于第一延伸部323处运动,且第二轴体312以第二转动轴P2为中心轴于第二延伸部324处运动,可驱动第二铰链件32相对滑片40转动。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通过增加其他结构来实现第二铰链件32与滑片40在由闭合状态开启至第一开启角度α1的过程中保持相对静止。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转动轴P2为固定轴,第二铰链件32以第二转动轴P2为中心轴相对滑片40原地转动。
第二转动轴P2可为虚拟轴或实体轴,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继续结合图2至图5,转动组件50包括位于滑片40及第二铰链件32之间的第三轴体403及圆孔325,第三轴体403作为第二转动轴P2而于圆孔325内转动。
这里,第二转动轴P2为实体轴,第三轴体403位于滑片40靠近第二铰链件32的一侧,圆孔325位于第二铰链件32,当第二铰链件32相对滑片40转动时,第三轴体403于圆孔325内原地转动,第一轴体311于第一延伸部323处滑动,第二轴体312于第二延伸部324处滑动。
另外,转动组件50还包括位于滑片40及第二铰链件32之间的突出部326及滑槽404,突出部326以第二转动轴P2为中心轴而于滑槽404内滑动。
此时,当第二铰链件32相对滑片40转动时,第三轴体403于圆孔325内原地转动,突出部326以第二转动轴P2为中心轴而于滑槽404内滑动,如此,可提高第二铰链件32相对滑片40转动的稳定性。
另外,当突出部326于滑槽404内滑动至滑槽404的端部时(即突出部326滑动到极限位置时),第一铰链件32无法继续相对滑片40转动,即可通过滑槽404的长度控制门体20的最大开启角度,但不以此为限。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转动组件50可以不包括第三轴体403及圆孔325,即第二转动轴P2为虚拟轴。
也就是说,转动组件50可以仅包括第三轴体403及圆孔325,而不包括突出部326及滑槽404,此时的第二转动轴P2为实体轴,或者,转动组件50可以仅包括突出部326及滑槽404,而不包括第三轴体403及圆孔325,此时的第二转动轴P2为虚拟轴,或者,转动组件50同时包括突出部326、滑槽404、第三轴体403及圆孔325,此时的第二转动轴P2为实体轴。
在本实施方式中,突出部326位于第二铰链件32,突出部326为凸棱326,滑槽404位于滑片40,滑槽404贯穿第一槽体401和/或第二槽体402。
这里,凸棱326为具有一定长度的圆弧状凸棱,滑槽404是以第二转动轴P2为中心轴的圆弧槽,“滑槽404贯穿第一槽体401和/或第二槽体402”是指滑槽404的延伸轨迹与第一槽体401和/或第二槽体402连通,凸棱326可于滑槽404内滑动而进入第一槽体401和/或第二槽体402。
当滑槽404贯穿第一槽体401时,凸棱326于滑槽404内运动而穿过第一槽体401,凸棱326与第一槽体401配合而限位第一轴体311,具体是凸棱326与第一槽体401的端部配合而限位第一轴体311,凸棱326与第一轴体311的外轮廓相切。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滑槽404也可直接位于第一轴体311和/或第二轴体312,通过凸棱326与滑槽404的配合直接实现第一轴体311和/或第二轴体312的限位。
可以理解的,当门体20由最大开启角度闭合时,若此时第一轴体311及第二轴体312未被限位,则可能会发生第一轴体311于第一槽体401内往回运动、第二轴体312于第二槽体402内往回运动的现象,即可能会发生滑片40的复位运动早于第二铰链件32的复位运动的现象,如此,存在门体20闭合时的运动轨迹不受控的风险。
本实施方式通过凸棱326与滑槽404的配合实现了第一轴体311和/或第二轴体312的限位,如此,当门体20由最大开启角度闭合时,只有当第一轴体311和第二轴体312脱离凸棱326的限位的时候,滑片40才可以发生转动,也就是说,当门体20由最大开启角度闭合时,先通过凸棱326于滑槽404内的运动而驱动第二铰链件32复位,直至凸棱326脱离第一槽体401和/或第二槽体402,且第一凸起321与第一槽体401复位、第二凸起322与第二槽体402复位,而后通过第一轴体311于第一槽体401、第一凸起321的运动,以及第二轴体312于第二槽体402、第二凸起322的运动而驱动第二铰链件32与滑片40一起复位。
在本实施方式中,结合图7,凸棱326位于第二铰链件32靠近滑片40的一侧表面,滑槽404仅贯穿第二槽体402,且滑槽404延伸至第二槽体402的两侧,凸棱326于滑槽404内运动而穿过第二槽体402,凸棱326与第二槽体402的端部配合而限位第二轴体312,即第二轴体312的一部分抵接第二槽体402的端部,第二轴体312的另一部分与凸棱326相切。
需要说明的是,当凸棱326滑动至滑槽404的端部时,部分凸棱326仍位于第二槽体402内而限位第二轴体312。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凸棱326可以仅穿过第一槽体401而实现第一轴体311的限位。
或者,凸棱326同时穿过第一槽体401及第二槽体402而同时实现第一轴体311、第二轴体312的限位,此时的凸棱326可为两个分隔设置的凸棱。
或者,凸棱326仅直接穿过第一轴体311。
具体的,结合图8,第一轴体本体3112远离第一铰链件31的一侧还设有限位柱3113,限位柱3113与第一凸柱3111配合形成间隙,凸棱326可穿过该间隙(即凸棱326穿过第一轴体311)而限位第一轴体311。
或者,凸棱326仅直接穿过第二轴体312。
或者,凸棱326同时直接穿过第一轴体311及第二轴体312。
或者,滑槽404仅贯穿第一槽体401,凸棱326同时穿过滑槽404及第一轴体311。
或者,滑槽404仅贯穿第二槽体402,凸棱326同时穿过滑槽404及第二轴体312。
或者,滑槽404同时贯穿第一槽体401及第二槽体402,凸棱326同时穿过滑槽404、第一轴体311及第二轴体312。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突出部326及滑槽404可为其他结构。
例如,结合图9,突出部326位于第二铰链件32,突出部326为凸柱326,滑槽404位于滑片40,滑槽404与第一槽体401相互错开,且滑槽404与第二槽体402相互错开。
此时,当第二铰链件32相对滑片40转动时,凸柱326于滑槽404内滑动,直至凸柱326抵接滑槽404的端部,滑槽404与凸柱326的设置位置可互换。
当然,除了突出部326及滑槽404之外,转动组件50也可为其他形式,例如,第二铰链件32设有弹性件,滑片设有限位孔,当第二铰链件32相对滑片40转动时,弹性件于滑片的底部滑动,直至弹性件限位于限位孔内。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铰链组件30处于由闭合状态开启至第一开启角度α1的过程中时,即当第二铰链件32与滑片40一起相对第一铰链件31运动时,门体20包括多种运动轨迹。
结合图10,在第一种运动轨迹中,第一轴体311作为第一转动轴P1于第一槽体401内原地转动,第二轴体312以第一转动轴P1为中心轴而于第二槽体402内运动。
也就是说,在门体20的整个开启过程中,门体20的运动轨迹为:门体20先以第一转动轴P1为中心轴原地转动,而后门体20切换至以第二转动轴P2为中心轴继续原地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种运动轨迹中,可以省略第二轴体312及第二槽体402,而仅通过第一轴体311于第一槽体401内原地转动而带动门体20先以第一转动轴P1为中心轴原地转动。
结合图11,在第二种运动轨迹中,第一槽体401及第二槽体402均呈长条状,当铰链组件30处于由闭合状态开启至第一开启角度α1的过程中时,第二轴体312于第二槽体402内运动而带动第一轴体311于第一槽体401内运动,门体20相对箱体10产生平移量。
这里,“门体20相对箱体10产生平移量”是指门体20在相对箱体10转动的过程中,同时还存在平移量,当对应到冰箱时,该平移量是指水平移动量,即门体20除了相对箱体10转动之外,门体20还相对箱体10产生水平方向的移动量。
也就是说,在门体20的整个开启过程中,门体20的运动轨迹为:门体20先以第一转动轴P1为中心轴转动并平移,而后门体20切换至以第二转动轴P2为中心轴继续原地转动。
下面,介绍门体20平移的多种具体示例。
在第一具体示例中,结合图11,箱体10包括容纳腔室D及连接铰链组件的枢转侧P(结合图1及图5),当铰链组件30处于由闭合状态开启至第一开启角度α1的过程中时,门体20由枢转侧P朝向容纳腔室D移动。
具体的,第一槽体401包括初始位置A1及第一停止位置A2,当铰链组件30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轴体311位于初始位置A1,第二轴体312位于第二槽体402的一端,当铰链组件30处于由闭合状态开启至第一开启角度α1的过程中时,第二轴体312于第二槽体402内运动而带动第一轴体311由初始位置A1运动至第一停止位置A2,门体20由枢转侧P朝向容纳腔室D移动。
也就是说,门体20朝远离橱柜200的方向移动一定距离,避免门体20在初步开启过程中与橱柜200相互干涉。
这里,门体20包括远离容纳腔室D的前壁21及始终夹设于前壁21及容纳腔室D之间的侧壁22,初始位置A1相较于第一停止位置A2远离前壁21及侧壁22。
在第二具体示例中,结合图12,第一槽体401包括初始位置A1及第一停止位置A2,第二槽体402包括相连的第一段L1及第二段L2,当铰链组件30处于由关闭状态开启至第一中间开启角度α11的过程中时,第一轴体311保持在初始位置A1,第二轴体312以第一轴体311为中心轴而于第一段L1内运动,当铰链组件30处于由第一中间开启角度α11继续开启至第一开启角度α1的过程中时,第二轴体312于第二段L2内运动而带动第一轴体311由初始位置A1运动至第一停止位置A2,门体20由枢转侧P朝向容纳腔室D移动。
也就是说,门体20先原地转动一定角度,再朝远离橱柜200的方向移动一定距离,避免门体20在初步开启过程中与橱柜200相互干涉。
这里,在对开门冰箱或者具有竖梁的多门冰箱中,具有并排设置的左门及右门,门体20先原地转动一定角度可避免左门和右门相互干涉。
在第三具体示例中,结合图13,第一槽体40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停止位置A2、第二停止位置A3以及位于第一停止位置A2及第二停止位置A3之间的初始位置A1,第二槽体40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段L1、第二段L2及第三段L3,当铰链组件30处于由关闭状态开启至第一中间开启角度α11的过程中时,第一轴体311保持在初始位置A1,第二轴体312以第一轴体311为中心轴并于第一段L1内运动,当铰链组件30处于由第一中间开启角度α11继续开启至第二中间开启角度α12的过程中时,第二轴体312于第二段L2内运动而带动第一轴体311由初始位置A1运动至第一停止位置A2,门体20由枢转侧P朝向容纳腔室D移动,当铰链组件30处于由第二中间开启角度α12继续开启至第一开启角度α1的过程中时,第二轴体312于第三段L3内运动而带动第一轴体311由第一停止位置A2运动至第二停止位置A3,门体20由容纳腔室D朝向枢转侧P移动。
这里,当门体20由容纳腔室D朝向枢转侧P移动时,可在避免门体20与橱柜200相互干涉的前提下,尽量增大箱体10的开度,避免门体20阻碍箱体10内的抽屉、搁物架等部件的正常抽拉。
需要说明的是,初始位置A1、第一停止位置A2及第二停止位置A3位于同一直线,初始位置A1为第一停止位置A2及第二停止位置A3中间的位置,即初始位置A1与第一停止位置A2、第三停止位置A3之间均具有间隙,但不以此为限,初始位置A1可与第二停止位置A3重合,或者初始位置A1、第一停止位置A2及第二停止位置A3也可位于不同的直线上。
下面,介绍第一实施方式的铰链组件30的具体工作流程。
结合图14至图18,当铰链组件30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轴体311延伸至第一槽体401及第一凸起321,第一轴体311位于第一槽体401的初始位置A1,第二轴体312延伸至第二槽体402及第二凸起322中,第二轴体312位于第二槽体402的端部,第三轴体403位于圆孔325内,凸棱326位于滑槽404内,且凸棱326未进入第二槽体402,第二铰链件32与滑片40相对静止。
结合图19至图23,当铰链组件30处于由关闭状态开启至第一中间开启角度α11的过程中时,第二铰链件32与滑片40一起相对第一铰链件31运动,第一轴体311保持在初始位置A1,第二轴体312以第一轴体311为中心轴而于第一段L1内运动,门体20原地转动,其中,第一中间开启角度α11大致为10°。
结合图24至图28,当铰链组件30处于由第一中间开启角度α11继续开启至第二中间开启角度α12的过程中时,第二铰链件32与滑片40继续一起相对第一铰链件31运动,第二轴体312于第二段L2内运动而带动第一轴体311由初始位置A1运动至第一停止位置A2,门体20由枢转侧P朝向容纳腔室D移动。
结合图29至图33,当铰链组件30处于由第二中间开启角度α12继续开启至第一开启角度α1的过程中时,第二铰链件32与滑片40继续一起相对第一铰链件31运动,第二轴体312于第三段L3内运动而带动第一轴体311由第一停止位置A2运动至第二停止位置A3,门体20由容纳腔室D朝向枢转侧P移动,这里,第一开启角度α1大致为90°。
此时,第一轴体311运动至第一槽体401的端部,第二轴体312运动至第二槽体402的端部,滑片40无法继续相对第一铰链件31转动。
结合图34至图38,当铰链组件30处于由第一开启角度α1继续开启至第二开启角度α2的过程中时,门体20继续施力于第二铰链件32,第二铰链件32相对滑片40转动。
具体的,第一轴体311以第二转动轴P2(即为第三轴体403)为中心轴于第一延伸部323处运动,且第二轴体312以第二转动轴P2为中心轴于第二延伸部324处运动,同时,凸棱326于滑槽404内运动而穿过第二槽体402,凸棱326与第二槽体402的端部配合而限位第二轴体312,即第二轴体312的一部分抵接第二体402的端部,第二轴体312的另一部分与凸棱326相切。
而后,当凸棱326于滑槽404内运动至滑槽404的端部时,门体20到达最大开启角度。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结合图39至图42,铰链组件30’还包括位于第一铰链件31’的两个轴体311’、312’、位于滑片40’的两个槽体401’、402’、位于第二铰链件32’的限位凸起321’及位于滑片40’与第二铰链件32’之间的转动组件50’。
当铰链组件30’处于闭合状态时,其中一个轴体311’延伸至其中一个槽体401’及限位凸起321’处,且该轴体311’转动时的中心轴与转动组件50’转动时的中心轴不重合,其中另一轴体312’延伸至其中另一槽体402’中,且该另一轴体312’与第二铰链件32’间隔设置,滑片40’与第二铰链件32’相对静止,当铰链组件30’处于开启过程中时,第二铰链件32’与滑片40’一起相对第一铰链件31’运动直至轴体311’、312’限位于槽体401’、402’,而后转动组件50’驱动第二铰链件32’相对滑片40’运动。
这里,“另一轴体312’与第二铰链件32’间隔设置”是指轴体312’未延伸至第二铰链件32’处。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通过铰链组件30’的结构控制第一铰链件31’、第二铰链件32’与滑片40’之间的锁止及解锁,具体的,先控制第二铰链件32’与滑片40’之间相互锁止,进而控制第二铰链件32’与滑片40’一起相对第一铰链件31’运动,而后控制第二铰链件32’与滑片40’之间解锁且第一铰链件31’与滑片40’之间相互锁止,进而控制第二铰链件32’相对滑片40’运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铰链组件30’处于由闭合状态开启至第一开启角度α1的过程中时,第二铰链件32’及滑片40’以第一转动轴P1为中心轴相对第一铰链件31’转动,当铰链组件30’处于由第一开启角度α1继续开启至第二开启角度α2的过程中时,第二铰链件32’以第二转动轴P2为中心轴相对滑片40’转动,第二转动轴P2与第一转动轴P1相互错开,即第二转动轴P2的位置与第一转动轴P1的位置不一致。
另外,铰链组件30’包括设于第一铰链件31’的第一轴体311’及第二轴体312’,以及设于滑片40’的第一槽体401’及第二槽体402’,第一槽体401’与第一轴体311’相互配合,第二槽体402’与第二轴体312’相互配合。
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具体示例中,结合图39至图40铰链组件30’处于闭合状态时,限位凸起321’与第一槽体401’相互匹配,第一轴体311’延伸至第一槽体401’及限位凸起321’处,第二轴体312’仅延伸至第二槽体402’,第二轴体312’与第二铰链件32’之间间隔设置。
这里,当铰链组件30’处于由闭合状态开启至第一开启角度α1的过程中时,由于第一轴体311’、第二轴体312’转动时的中心轴(即为第一转动轴P1)与转动组件50’转动时的中心轴(即为第二转动轴P2)不重合,当第一轴体311’于限位凸起321’内转动时,转动组件50’是无法驱动第二铰链件32’相对滑片40’转动的,也就是说,此时的第二铰链件32’与滑片40’是相对静止的。
而后,当铰链组件30’处于由第一开启角度α1继续开启至第二开启角度α2的过程中时,由于铰链组件30’还具有连接限位凸起321’的延伸部323’,通过第一轴体311’以第二转动轴P2为中心轴于延伸部323’处运动,可驱动第二铰链件32’相对滑片40’转动。
在第二具体示例中,结合图41至图42,当铰链组件30’处于闭合状态时,限位凸起322’与第二槽体402’相互匹配,第二轴体312’延伸至第二槽体402’及限位凸起322’处,第一轴体311’仅延伸至第一槽体401’,第一轴体311’与第二铰链件32’之间间隔设置。
这里,当铰链组件30’处于由闭合状态开启至第一开启角度α1的过程中时,由于第一轴体311’、第二轴体312’转动时的中心轴(即为第一转动轴P1)与转动组件50’转动时的中心轴(即为第二转动轴P2)不重合,当第二轴体312’于限位凸起322’处转动时,转动组件50’是无法驱动第二铰链件32’相对滑片40’转动的,也就是说,此时的第二铰链件32’与滑片40’是相对静止的。
而后,当铰链组件30’处于由第一开启角度α1继续开启至第二开启角度α2的过程中时,由于铰链组件30’还具有连接限位凸起322’的延伸部324’,通过第二轴体312’以第二转动轴P2为中心轴于延伸部324’内运动,可驱动第二铰链件32’相对滑片40’转动。
可以看到,本实施方式与上一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本实施方式的第二铰链件32’上仅设置有一个限位凸起,也就是说,第二铰链件32’仅设置与第一轴体311’配合的限位凸起321’,或者是与第二轴体312’配合的限位凸起322’,此时,可配合转动组件50’实现第二铰链件32’与滑片40’的相对静止。
本实施方式的转动组件50’的具体说明可参考第一实施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例如,不同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若可叠加使用以同时达到对应的效果,其方案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25)

1.一种具有凸起的铰链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箱体的第一铰链件、连接门体的第二铰链件以及连接所述第一铰链件及所述第二铰链件的滑片,所述铰链组件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铰链件上的第一轴体及第二轴体、位于所述滑片上的第一槽体及第二槽体、位于所述第二铰链件上的第一凸起及第二凸起以及位于所述滑片与所述第二铰链件之间的转动组件,所述第一轴体包括第一滑槽,所述第一轴体穿过所述第一槽体并延伸至所述第二铰链件,所述第一凸起限位于所述第一滑槽内,所述第二轴体包括第二滑槽,所述第二轴体穿过所述第二槽体并延伸至所述第二铰链件,所述第二凸起限位于所述第二滑槽内,当所述铰链组件处于开启过程中时,所述第一轴体相对所述第一槽体、所述第一凸起运动且所述第二轴体相对所述第二槽体、所述第二凸起运动而驱动所述第二铰链件与所述滑片一起相对所述第一铰链件运动,直至所述第一轴体限位于所述第一槽体和/或所述第二轴体限位于所述第二槽体,而后所述转动组件驱动所述第二铰链件相对所述滑片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槽体的延伸方向一致,所述第二凸起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槽体的延伸方向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体包括两个第一凸柱,两个第一凸柱配合形成所述第一滑槽,所述第二轴体包括两个第二凸柱,两个第二凸柱配合形成所述第二滑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铰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体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铰链件的第一轴体本体,所述第二轴体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铰链件的第二轴体本体,两个第一凸柱位于所述第一轴体本体远离所述第一铰链件的一侧,两个第二凸柱位于所述第二轴体本体远离所述第一铰链件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链组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铰链组件处于由闭合状态开启至第一开启角度的过程中时,所述第二铰链件及所述滑片以第一转动轴为中心轴相对所述第一铰链件转动,当所述铰链组件处于由第一开启角度继续开启至第二开启角度的过程中时,所述第二铰链件以第二转动轴为中心轴相对所述滑片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铰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组件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一转动轴作动时,所述第一转动轴与所述箱体的前端面之间具有第一距离,当所述第二转动轴作动时,所述第二转动轴与所述箱体的前端面之间具有第二距离,所述第二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铰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组件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一转动轴作动时,所述第一转动轴与所述箱体的外侧面之间具有第三距离,当所述第二转动轴作动时,所述第二转动轴与所述箱体的外侧面之间具有第四距离,所述第四距离小于所述第三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铰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动轴为固定轴,所述第二铰链件以所述第二转动轴为中心轴相对所述滑片原地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铰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组件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凸起的第一延伸部及连接所述第二凸起的第二延伸部,当所述第二铰链件相对所述滑片运动时,所述第一滑槽相对所述第一延伸部滑动,且所述第二滑槽相对所述第二延伸部滑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铰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部及所述第二延伸部均为圆弧凸起,且所述圆弧凸起的中心轴为所述第二转动轴。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铰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动轴为虚拟轴。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铰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包括位于所述滑片及所述第二铰链件之间的第三轴体及圆孔,所述第三轴体作为所述第二转动轴而于所述圆孔内转动。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铰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包括位于所述滑片及所述第二铰链件之间的突出部及滑槽,所述突出部以所述第二转动轴为中心轴而于所述滑槽内滑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铰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位于所述第二铰链件,所述突出部为凸棱,所述滑槽位于所述滑片,所述滑槽贯穿所述第一槽体和/或所述第二槽体,其中,当所述滑槽贯穿所述第一槽体时,所述凸棱于所述滑槽内运动而穿过所述第一槽体,所述凸棱与所述第一槽体配合而限位所述第一轴体,当所述滑槽贯穿所述第二槽体时,所述凸棱于所述滑槽内运动而穿过所述第二槽体,所述凸棱与所述第二槽体配合而限位所述第二轴体。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铰链组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滑槽贯穿所述第一槽体时,所述凸棱与所述第一槽体的端部配合而限位所述第一轴体,当所述滑槽贯穿所述第二槽体时,所述凸棱与所述第二槽体的端部配合而限位所述第二轴体。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铰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位于所述第二铰链件,所述突出部为凸棱,所述滑槽位于所述第一轴体和/或所述第二轴体。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铰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为凸柱,所述凸柱于所述滑槽内滑动。
1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铰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体作为所述第一转动轴于所述第一槽体内原地转动,所述第二轴体以所述第一转动轴为中心轴而于所述第二槽体内运动。
1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铰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体及所述第二槽体均呈长条状,当所述铰链组件处于由闭合状态开启至第一开启角度的过程中时,所述第二轴体于所述第二槽体内运动而带动所述第一轴体于所述第一槽体内运动,所述门体相对所述箱体产生平移量。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铰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包括容纳腔室及连接所述铰链组件的枢转侧,当所述铰链组件处于由闭合状态开启至第一开启角度的过程中时,所述门体由所述枢转侧朝向所述容纳腔室移动。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铰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体包括初始位置及第一停止位置,当所述铰链组件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第一轴体位于所述初始位置,所述第二轴体位于所述第二槽体的一端,当所述铰链组件处于由闭合状态开启至第一开启角度的过程中时,所述第二轴体于所述第二槽体内运动而带动所述第一轴体由所述初始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一停止位置,所述门体由所述枢转侧朝向所述容纳腔室移动。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铰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包括远离容纳腔室的前壁及始终夹设于前壁及容纳腔室之间的侧壁,所述初始位置相较于所述第一停止位置远离前壁及侧壁。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铰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体包括初始位置及第一停止位置,所述第二槽体包括相连的第一段及第二段,当所述铰链组件处于由关闭状态开启至第一中间开启角度的过程中时,所述第一轴体保持在所述初始位置,所述第二轴体以所述第一轴体为中心轴而于所述第一段内运动,当所述铰链组件处于由第一中间开启角度继续开启至第一开启角度的过程中时,所述第二轴体于所述第二段内运动而带动所述第一轴体由所述初始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一停止位置,所述门体由所述枢转侧朝向所述容纳腔室移动。
24.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铰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停止位置、第二停止位置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停止位置及所述第二停止位置之间的初始位置,所述第二槽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段、第二段及第三段,当所述铰链组件处于由关闭状态开启至第一中间开启角度的过程中时,所述第一轴体保持在所述初始位置,所述第二轴体以所述第一轴体为中心轴并于所述第一段内运动,当所述铰链组件处于由第一中间开启角度继续开启至第二中间开启角度的过程中时,所述第二轴体于所述第二段内运动而带动所述第一轴体由所述初始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一停止位置,所述门体由所述枢转侧朝向所述容纳腔室移动,当所述铰链组件处于由第二中间开启角度继续开启至第一开启角度的过程中时,所述第二轴体于所述第三段内运动而带动所述第一轴体由所述第一停止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二停止位置,所述门体由所述容纳腔室朝向所述枢转侧移动。
25.一种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门体及连接所述箱体及所述门体的铰链组件,所述铰链组件为如权利要求1-2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铰链组件。
CN202111056023.0A 2021-09-09 2021-09-09 具有凸起的铰链组件及具有其的制冷设备 Pending CN11577304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56023.0A CN115773041A (zh) 2021-09-09 2021-09-09 具有凸起的铰链组件及具有其的制冷设备
PCT/CN2022/117146 WO2023036096A1 (zh) 2021-09-09 2022-09-06 铰链组件及具有其的制冷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56023.0A CN115773041A (zh) 2021-09-09 2021-09-09 具有凸起的铰链组件及具有其的制冷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73041A true CN115773041A (zh) 2023-03-10

Family

ID=853874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56023.0A Pending CN115773041A (zh) 2021-09-09 2021-09-09 具有凸起的铰链组件及具有其的制冷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77304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444077B (zh) 可实现重心内移的冰箱
CN112444063B (zh) 可增加开度的自由嵌入式冰箱
CN112444062B (zh) 可增加开度的冰箱
CN112444088B (zh) 带有铰链组件的冰箱
CN114876300B (zh) 铰链组件及具有其的制冷装置
CN115110860A (zh) 铰链组件及具有其的冰箱
CN112444074A (zh) 可实现重心内移的嵌入式冰箱
US20220333846A1 (en) Door-opening-assisted embedded refrigerator
CN115045579B (zh) 铰链组件及具有其的制冷电器
CN115773041A (zh) 具有凸起的铰链组件及具有其的制冷设备
CN112444090B (zh) 带有切换组件的嵌入式冰箱
US20220325940A1 (en) Embedded refrigerator
CN112444078B (zh) 可实现重心内移的冰箱
CN112444089B (zh) 可增加开度的自由嵌入式冰箱
CN112444073B (zh) 嵌入式多门冰箱
CN112444057B (zh) 可实现重心内移的多门冰箱
US20220282903A1 (en) Embedded refrigerator with switching assembly
CN114961475A (zh) 走线模块及具有其的制冷设备
CN115012753A (zh) 铰链组件及具有其的制冷器具
CN115788194A (zh) 具有多个槽体的铰链组件及具有其的家电设备
CN115788196A (zh) 具有多个轴体的铰链组件及具有其的家电设备
CN112444079B (zh) 可增加开度的冰箱
CN114857846B (zh) 铰链组件及具有其的家用电器
WO2023036096A1 (zh) 铰链组件及具有其的制冷设备
CN112444085B (zh) 带有切换组件的嵌入式多门冰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