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72326A - 改性聚碳酸亚丙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改性聚碳酸亚丙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72326A
CN115772326A CN202211577506.XA CN202211577506A CN115772326A CN 115772326 A CN115772326 A CN 115772326A CN 202211577506 A CN202211577506 A CN 202211577506A CN 115772326 A CN115772326 A CN 1157723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propylene carbonate
modified polypropylene
antioxidant
parts
carbonate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57750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露
李喜田
刘媛
谢坚韧
许慧
于宗仟
张峻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eyang Changde New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eyang Changde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eyang Changde New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eyang Changde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57750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772326A/zh
Publication of CN1157723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7232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性聚碳酸亚丙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改性聚碳酸亚丙酯材料以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原料:60份~85份的聚碳酸亚丙酯、8份~25份的聚烯烃弹性体、3份~15份的马来酸酐接枝聚烯烃弹性体以及5份~14份辅料,辅料包括质量比为(5~10):(0.5~1):(0.1~0.2):(0.5~1):(0.3~1)的补强填充剂、主抗氧剂、辅助抗氧剂、紫外吸收剂以及扩链剂。通过得到含酯键的聚碳酸亚丙酯材料,抑制了聚碳酸亚丙酯材料在高温下发生的“解拉链式降解”,进一步配合辅料,形成贯穿网络结构,分子链互相缠结,提高了聚碳酸亚丙酯材料的热稳定性能、力学性能、加工性能、耐候性、延展性以及耐黄变性。

Description

改性聚碳酸亚丙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材料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改性聚碳酸亚丙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二氧化碳作为一种温室气体,其排放量的急剧增加引起了世界的关注,如何减少碳排放和将二氧化碳固定作为C1资源的利用已经成为了世界范围的焦点问题。将二氧化碳与环氧化物共聚生产聚碳酸酯是其中的一种有效方法,如二氧化碳与环氧丙烷共聚制备聚碳酸亚丙酯(PPC),是一种具有良好前景的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但聚碳酸亚丙酯的热性能较差,在成型加工过程当中,聚碳酸亚丙酯的粘度较大且在高温下容易发生“解拉链式降解”和无规断链降解,极大的限制了聚碳酸亚丙酯的加工温度和应用范围。同时,聚碳酸亚丙酯在低温下呈现脆性,其耐候性能和延展性能等均较差。
发明内容
基于此,为了提高聚碳酸亚丙酯的热稳定性能、力学性能、耐候性和延展性,有必要提供一种改性聚碳酸亚丙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提供一种改性聚碳酸亚丙酯材料,以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原料:60份~85份的聚碳酸亚丙酯、8份~25份的聚烯烃弹性体、3份~15份的马来酸酐接枝聚烯烃弹性体以及5份~14份辅料,其中辅料包括质量比为(5~10):(0.5~1):(0.1~0.2):(0.5~1):(0.3~1)的补强填充剂、主抗氧剂、辅助抗氧剂、紫外吸收剂以及扩链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聚碳酸亚丙酯的相对分子量为3万~30万,所述聚烯烃弹性体的相对分子量为2万~50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聚烯烃弹性体选自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弹性体、乙烯-丁烯无规共聚物弹性体、乙烯-己烯无规共聚物弹性体以及乙烯-辛烯无规共聚物弹性体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马来酸酐接枝聚烯烃弹性体选自马来酸酐接枝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弹性体、马来酸酐接枝乙烯-丁烯无规共聚物弹性体、马来酸酐接枝乙烯-己烯无规共聚物弹性体以及马来酸酐接枝乙烯-辛烯无规共聚物弹性体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聚烯烃弹性体的种类与所述马来酸酐接枝聚烯烃弹性体中聚烯烃弹性体的种类相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辅料满足以下一个或多个特征:
(1)所述主抗氧剂选自抗氧剂1010、抗氧剂1076、抗氧剂1098以及抗氧剂300中的一种或多种;
(2)所述辅助抗氧剂选自抗氧剂168、抗氧剂626以及抗氧剂P-EPQ中的一种或多种;
(3)所述补强填充剂选自纳米二氧化硅、纳米碳酸钙、玻璃纤维以及纳米二氧化钛中的一种或多种;
(4)所述紫外吸收剂选自UV-1577、UV-234以及UV-5411中的一种或多种;
(5)所述扩链剂为巴斯夫ADR-4370、巴斯夫ADR-4368、巴斯夫ADR-4300和巴斯夫ADR-4380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补强填充剂的粒径为1nm~100nm。
进一步地,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改性聚碳酸亚丙酯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按照上述的改性聚碳酸亚丙酯材料的原料进行备料;
混合所述的原料,挤出成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挤出成型的温度为160℃~180℃。
更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上述的改性聚碳酸亚丙酯材料在制备塑料中的应用。
上述改性聚碳酸亚丙酯材料通过原料中聚烯烃弹性体与聚碳酸亚丙酯材料复合以及选择马来酸酐接枝聚烯烃弹性体作为相容剂,其中马来酸酐可以与聚碳酸亚丙酯材料的末端羟基发生化学反应,得到含酯键的聚碳酸亚丙酯材料,酯键的引入抑制了聚碳酸亚丙酯材料在高温下发生的“解拉链式降解”,进一步配合辅料,使聚碳酸亚丙酯材料和聚烯烃弹性体两者的聚合物链段形成贯穿网络结构,分子链互相缠结,从而提高了聚碳酸亚丙酯材料的热稳定性能、力学性能、加工性能、耐候性、延展性以及耐黄变性。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发明。此外,本发明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至少一个,例如一个,两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除非另外指明,所有百分比、分数和比率都是按本发明组合物的总质量计算的。除非另外指明,有关所列成分的所有质量均给予活性物质的含量,因此它们不包括在可商购获得的材料中可能包含的溶剂或副产物。本文术语“质量百分比含量”可用符号“%”表示。
本文中“包括”、“包含”、“含”、“含有”、“具有”或其它变体意在涵盖非封闭式包括,这些术语之间不作区分。术语“包含”是指可加入不影响最终结果的其它步骤和成分。术语“包含”还包括术语“由…组成”和“基本上由…组成”。本发明的组合物和方法/工艺包含、由其组成和基本上由本文描述的必要元素和限制项以及本文描述的任一的附加的或任选的成分、组份、步骤或限制项组成。本文中术语“效能”、“性能”、“效果”、“功效”之间不作区分。
本发明中的词语“优选地”、“更优选地”等是指,在某些情况下可提供某些有益效果的本发明实施方案。然而,在相同的情况下或其他情况下,其他实施方案也可能是优选的。此外,对一个或多个优选实施方案的表述并不暗示其他实施方案不可用,也并非旨在将其他实施方案排除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外。
当本文中公开一个数值范围时,上述范围视为连续,且包括该范围的最小值及最大值,以及这种最小值与最大值之间的每一个值。进一步地,当范围是指整数时,包括该范围的最小值与最大值之间的每一个整数。此外,当提供多个范围描述特征或特性时,可以合并该范围。换言之,除非另有指明,否则本文中所公开之所有范围应理解为包括其中所归入的任何及所有的子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发明提供一种改性聚碳酸亚丙酯材料,以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原料:60份~85份的聚碳酸亚丙酯、8份~25份的聚烯烃弹性体、3份~15份的马来酸酐接枝聚烯烃弹性体以及5份~14份辅料,其中辅料包括质量比为(5~10):(0.5~1):(0.1~0.2):(0.5~1):(0.3~1)的补强填充剂、主抗氧剂、辅助抗氧剂、紫外吸收剂以及扩链剂。
优选地,改性聚碳酸亚丙酯材料,以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原料:70份~80份的聚碳酸亚丙酯、10份~20份的聚烯烃弹性体、5份~10份的马来酸酐接枝聚烯烃弹性体以及5份~14份辅料。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聚碳酸亚丙酯的相对分子量为3万~30万。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聚烯烃弹性体的相对分子量为2万~50万。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聚烯烃弹性体选自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弹性体、乙烯-丁烯无规共聚物弹性体、乙烯-己烯无规共聚物弹性体以及乙烯-辛烯无规共聚物弹性体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马来酸酐接枝聚烯烃弹性体选自马来酸酐接枝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弹性体、马来酸酐接枝乙烯-丁烯无规共聚物弹性体、马来酸酐接枝乙烯-己烯无规共聚物弹性体以及马来酸酐接枝乙烯-辛烯无规共聚物弹性体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聚烯烃弹性体以及马来酸酐接枝聚烯烃弹性体的聚烯烃弹性体种类相同。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补强填充剂选自纳米二氧化硅、纳米碳酸钙、玻璃纤维以及纳米二氧化钛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补强填充剂的粒径为1nm~100nm,补强填充剂的粒径可以但不限于是1nm、10nm、20nm、30nm、40nm、50nm、60nm、70nm、80nm、90nm或100nm。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主抗氧剂选自抗氧剂1010、抗氧剂1076、抗氧剂1098以及抗氧剂300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辅助抗氧剂选自抗氧剂168、抗氧剂626以及抗氧剂P-EPQ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紫外吸收剂选自UV-1577、UV-234以及UV-5411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扩链剂为BASF ADR-4370、BASF ADR-4368、BASF DR-4300和BASF ADR-4380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改性聚碳酸亚丙酯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按照上述的改性聚碳酸亚丙酯材料的原料进行备料;
混合的原料,挤出成型。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挤出成型的温度为160℃~180℃。
进一步地,改性聚碳酸亚丙酯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I,将上述聚碳酸亚丙酯、聚烯烃弹性体、马来酸酐接枝聚烯烃弹性体、补强填充剂、主抗氧剂、辅助抗氧剂、紫外吸收剂以及扩链剂在高速搅拌机中进行冷混,充分混合10分钟~30分钟得到混合物料I;
步骤II,将得到的混合物料I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连续挤出造粒,制备改性聚碳酸亚丙酯材料,其中挤出温度为160℃~180℃。
其中,改性聚碳酸亚丙酯材料的制备方法步骤II中,双螺杆挤出机的长径比为32~40:1;双螺杆挤出机的各段工序温度为:一区为160℃~170℃,二区为165℃~175℃,三区为170℃~175℃,四区为175℃~180℃;双螺杆挤出机的转速为150rpm~300rpm。
更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上述的改性聚碳酸亚丙酯材料在制备塑料中的应用。
以下提供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改性聚碳酸亚丙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以下具体实施方式所涉及到的原料,若无特殊说明,均可来源于市售。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改性聚碳酸亚丙酯材料,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80份PPC(Mn=8万,PDI=2.5)、20份乙烯-丁烯无规共聚物弹性体(陶氏-7467)、5份马来酸酐接枝乙烯-丁烯无规共聚物弹性体(埃克森美孚-TPV201-55)、8份纳米二氧化硅、0.5份主抗氧剂1010、0.2份辅助抗氧剂168、1份紫外吸收剂UV-1577以及1.0份扩链剂(巴斯夫ADR-4370)共混而成。
上述改性聚碳酸亚丙酯材料具体采用如下步骤:
步骤I,将上述配方量的PPC、乙烯-丁烯无规共聚物弹性体、马来酸酐接枝乙烯-丁烯无规共聚物弹性体、补强填充剂、主抗氧剂、辅助抗氧剂、紫外吸收剂以及扩链剂在高速搅拌机中进行冷混,充分混合30分钟得到混合物料I;
步骤II,将得到的混合物料I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连续挤出造粒,得到制备的改性聚碳酸亚丙酯材料,其中挤出温度为160-180℃,双螺杆挤出机的长径比为36:1;双螺杆挤出机的各段工序温度为:一区为160-170℃,二区为165-175℃,三区为170-175℃,四区为175-180℃;双螺杆挤出机的转速为150rpm。
采用熔融指数仪,恒温恒湿老化试验箱、万能拉伸试验仪和热重分析仪对材料的成型加工性能、耐候性、延展性、热稳定性能进行表征。
对上述制备改性聚碳酸亚丙酯材料的性能进行检测,结果为:熔融指数(2.16kg,170℃):2.5g/10min,人工气候老化试验(光源:340nm,0.77W/m2;温度60℃±3℃;湿度60±5RH;4h):样品无发黄,断裂伸长率为352.7%,热分解温度为245℃,拉伸强度为26.7MPa。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改性聚碳酸亚丙酯材料,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70份PPC(Mn=10万,PDI=2.4)、15份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弹性体(埃克森美孚-6202)、7份马来酸酐接枝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弹性体(DY-306)、6份纳米碳酸钙和1份纳米二氧化钛、0.5份主抗氧剂1098、0.5份主抗氧剂300、0.1份辅助抗氧剂626、1份紫外吸收剂UV-5411以及0.3份扩链剂(巴斯夫ADR-4300)和0.2份扩链剂(巴斯夫ADR-4380)共混而成。
上述改性聚碳酸亚丙酯材料具体采用如下步骤:
步骤I,将上述配方量的PPC、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弹性体、马来酸酐接枝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弹性体、补强填充剂、主抗氧剂、辅助抗氧剂、紫外吸收剂以及扩链剂在高速搅拌机中进行冷混,充分混合25分钟得到混合物料I;
步骤II,将得到的混合物料I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连续挤出造粒,得到制备的改性聚碳酸亚丙酯材料,其中挤出温度为160℃~180℃,双螺杆挤出机的长径比为35:1;双螺杆挤出机的各段工序温度为:一区为160℃~170℃,二区为165℃~175℃,三区为170℃~-175℃,四区为175℃~180℃;双螺杆挤出机的转速为200rpm。
对上述制备改性聚碳酸亚丙酯材料的性能进行检测,结果为:熔融指数(2.16kg,170℃):2.2g/10min,人工气候老化试验(光源:340nm,0.77W/m2;温度60℃±3℃;湿度60±5RH;4h):样品无发黄,断裂伸长率为315.8%,热分解温度为258℃,拉伸强度为27.2MPa。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改性聚碳酸亚丙酯材料,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75份PPC(Mn=15万,PDI=1.9)、10份乙烯-己烯无规共聚物弹性体(埃克森美孚-XP8784MK)、3份马来酸酐接枝乙烯-己烯无规共聚物弹性体(熔融接枝埃克森美孚-3518CB)、9份玻璃纤维、0.6份主抗氧剂300、0.1份辅助抗氧剂P-EPQ、0.5份紫外吸收剂UV-234以及0.5份扩链剂巴斯夫ADR-4380共混而成。
上述改性聚碳酸亚丙酯材料具体采用如下步骤:
步骤I,将上述配方量的PPC、乙烯-己烯无规共聚物弹性体、马来酸酐接枝乙烯-己烯无规共聚物弹性体、补强填充剂、主抗氧剂、辅助抗氧剂、紫外吸收剂以及扩链剂在高速搅拌机中进行冷混,充分混合30分钟得到混合物料I;
步骤II,将得到的混合物料I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连续挤出造粒,得到制备的改性聚碳酸亚丙酯材料,其中挤出温度为160℃~180℃,双螺杆挤出机的长径比为38:1;双螺杆挤出机的各段工序温度为:一区为160℃~170℃,二区为165℃~175℃,三区为170℃~175℃,四区为175℃~180℃;双螺杆挤出机的转速为250rpm。
对上述制备改性聚碳酸亚丙酯材料的性能进行检测,结果为:熔融指数(2.16kg,170℃):2.0g/10min,人工气候老化试验(光源:340nm,0.77W/m2;温度60℃±3℃;湿度60±5RH;4h):样品无发黄,断裂伸长率为285.7%,热分解温度为252℃,拉伸强度为27.6MPa。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改性聚碳酸亚丙酯材料,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76份PPC(Mn=12万,PDI=3.0)、15份乙烯-辛烯无规共聚物弹性体(陶氏-8137)、10份马来酸酐接枝乙烯-辛烯无规共聚物弹性体(陶氏-GR216)、5份纳米二氧化钛和1份纳米二氧化硅、0.8份主抗氧剂1098、0.1份辅助抗氧剂626、0.6份紫外吸收剂UV-234以及0.6份扩链剂巴斯夫ADR-4368共混而成。
上述改性聚碳酸亚丙酯材料具体采用如下步骤:
步骤I,将上述配方量的PPC、乙烯-辛烯无规共聚物弹性体、马来酸酐接枝乙烯-辛烯无规共聚物弹性体、补强填充剂、主抗氧剂、辅助抗氧剂、紫外吸收剂以及扩链剂在高速搅拌机中进行冷混,充分混合25分钟得到混合物料I;
步骤II,将得到的混合物料I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连续挤出造粒,得到制备的改性聚碳酸亚丙酯材料,其中挤出温度为160℃~180℃,双螺杆挤出机的长径比为36:1;双螺杆挤出机的各段工序温度为:一区为160℃~170℃,二区为165℃~175℃,三区为170℃~175℃,四区为175℃~180℃;双螺杆挤出机的转速为220rpm。
对上述制备改性聚碳酸亚丙酯材料的性能进行检测,结果为:熔融指数(2.16kg,170℃):2.3g/10min,人工气候老化试验(光源:340nm,0.77W/m2;温度60℃±3℃;湿度60±5RH;4h):样品无发黄,断裂伸长率为271.5%,热分解温度为260℃,拉伸强度为28.9MPa。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改性聚碳酸亚丙酯材料,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80份PPC(Mn=8万,PDI=2.5)、20份乙烯-丁烯无规共聚物弹性体(陶氏-7467)、5份马来酸酐接枝乙烯-辛烯无规共聚物弹性体(陶氏-N216)、8份纳米二氧化硅、0.5份主抗氧剂1010、0.2份辅助抗氧剂168、1份紫外吸收剂UV-1577以及1.0份扩链剂(巴斯夫ADR-4370)共混而成。
上述改性聚碳酸亚丙酯材料具体采用如下步骤:
步骤I,将上述配方量的PPC、乙烯-丁烯无规共聚物弹性体、马来酸酐接枝乙烯-辛烯无规共聚物弹性体、补强填充剂、主抗氧剂、辅助抗氧剂、紫外吸收剂以及扩链剂在高速搅拌机中进行冷混,充分混合30分钟得到混合物料I;
步骤II,将得到的混合物料I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连续挤出造粒,得到制备的改性聚碳酸亚丙酯材料,其中挤出温度为160-180℃,双螺杆挤出机的长径比为36:1;双螺杆挤出机的各段工序温度为:一区为160-170℃,二区为165-175℃,三区为170-175℃,四区为175-180℃;双螺杆挤出机的转速为150rpm。
采用熔融指数仪,恒温恒湿老化试验箱、万能拉伸试验仪和热重分析仪对材料的成型加工性能、耐候性、延展性、热稳定性能进行表征。
对上述制备改性聚碳酸亚丙酯材料的性能进行检测,结果为:熔融指数(2.16kg,170℃):2.5g/10min,人工气候老化试验(光源:340nm,0.77W/m2;温度60℃±3℃;湿度60±5RH;4h):样品无发黄,断裂伸长率为355.7%,热分解温度为244℃,拉伸强度为26.7MPa。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改性聚碳酸亚丙酯材料,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75份PPC(Mn=15万,PDI=1.9)、10份乙烯-己烯无规共聚物弹性体(埃克森美孚-XP8784MK)、3份马来酸酐接枝乙烯-辛烯无规共聚物弹性体(陶氏-GR216)、9份玻璃纤维、0.6份主抗氧剂300、0.1份辅助抗氧剂P-EPQ、0.5份紫外吸收剂UV-234以及0.5份扩链剂巴斯夫ADR-4380共混而成。
上述改性聚碳酸亚丙酯材料具体采用如下步骤:
步骤I,将上述配方量的PPC、乙烯-己烯无规共聚物弹性体、马来酸酐接枝乙烯-辛烯无规共聚物弹性体、补强填充剂、主抗氧剂、辅助抗氧剂、紫外吸收剂以及扩链剂在高速搅拌机中进行冷混,充分混合30分钟得到混合物料I;
步骤II,将得到的混合物料I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连续挤出造粒,得到制备的改性聚碳酸亚丙酯材料,其中挤出温度为160℃~180℃,双螺杆挤出机的长径比为38:1;双螺杆挤出机的各段工序温度为:一区为160℃~170℃,二区为165℃~175℃,三区为170℃~175℃,四区为175℃~180℃;双螺杆挤出机的转速为250rpm。
对上述制备改性聚碳酸亚丙酯材料的性能进行检测,结果为:熔融指数(2.16kg,170℃):2.0g/10min,人工气候老化试验(光源:340nm,0.77W/m2;温度60℃±3℃;湿度60±5RH;4h):样品无发黄,断裂伸长率为290.7%,热分解温度为250℃,拉伸强度为27.6MPa。
对比例1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聚碳酸亚丙酯100份PPC(Mn=12万,PDI=2.5),本对比例的改性聚碳酸亚丙酯材料的制备方法为:
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连续挤出制成拉伸样条,得到制备的PPC材料,其中挤出温度为160℃~180℃,双螺杆挤出机的长径比为36:1;双螺杆挤出机的各段工序温度为:一区为160℃~170℃,二区为165℃~175℃,三区为170℃~175℃,四区为175℃~180℃;双螺杆挤出机的转速为150rpm。
对上述制备的聚碳酸亚丙酯材料的性能进行检测,结果为:熔融指数(2.16kg,170℃):3.2g/10min,人工气候老化试验(光源:340nm,0.77W/m2;温度60℃±3℃;湿度60±5RH;4h):样品发黄,断裂伸长率为135.6%,热分解温度为210℃,拉伸强度为1.72MPa。
对比例2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改性聚碳酸亚丙酯材料,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80份PPC(Mn=8万,PDI=2.4)、20份乙烯-丁烯无规共聚物弹性体(韩国LG化学-LC575)、5份低分子量聚己内酯(光华伟业Esun600C)、8份纳米二氧化硅、0.5份主抗氧剂1010、0.2份辅助抗氧剂168、1份紫外吸收剂UV-1577以及1.0份扩链剂(巴斯夫ADR-4370)共混而成。
本对比例的改性聚碳酸亚丙酯材料具体采用如下步骤:
步骤I,将上述配方量的PPC、乙烯-丁烯无规共聚物弹性体、低分子量聚己内酯、补强填充剂、主抗氧剂、辅助抗氧剂、紫外吸收剂以及扩链剂在高速搅拌机中进行冷混,充分混合30分钟得到混合物料I;
步骤II,将得到的混合物料I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连续挤出造粒,得到制备的改性聚碳酸亚丙酯材料,其中挤出温度为160℃~180℃,双螺杆挤出机的长径比为36:1;双螺杆挤出机的各段工序温度为:一区为160℃~170℃,二区为165℃~175℃,三区为170℃~175℃,四区为175℃~180℃;双螺杆挤出机的转速为150rpm。
对上述制备改性聚碳酸亚丙酯材料的性能进行检测,结果为:熔融指数(2.16kg,170℃):1.8g/10min,人工气候老化试验(光源:340nm,0.77W/m2;温度60℃±3℃;湿度60±5RH;4h):样品无发黄,断裂伸长率为252.7%,热分解温度为238℃,拉伸强度为27.5MPa。
对比例3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改性聚碳酸亚丙酯材料,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80份PPC(Mn=8万,PDI=3.4)、20份乙烯-丁烯无规共聚物弹性体(陶氏-7447)、5份丙烯酸接枝乙烯-丁烯无规共聚物弹性体(SOG-2)、8份纳米二氧化硅、0.5份主抗氧剂1010、0.2份辅助抗氧剂168、1份紫外吸收剂UV-1577以及1.0份扩链剂(巴斯夫ADR-4370)共混而成。
本对比例的改性聚碳酸亚丙酯材料具体采用如下步骤:
步骤I,将上述配方量的PPC、乙烯-丁烯无规共聚物弹性体、丙烯酸接枝乙烯-丁烯无规共聚物弹性体、补强填充剂、主抗氧剂、辅助抗氧剂、紫外吸收剂以及扩链剂在高速搅拌机中进行冷混,充分混合30分钟得到混合物料I;
步骤II,将得到的混合物料I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连续挤出造粒,得到制备的改性聚碳酸亚丙酯材料,其中挤出温度为160℃~180℃,双螺杆挤出机的长径比为36:1;双螺杆挤出机的各段工序温度为:一区为160℃~170℃,二区为165℃~175℃,三区为170℃~175℃,四区为175℃~180℃;双螺杆挤出机的转速为150rpm。
对上述制备改性聚碳酸亚丙酯材料的性能进行检测,结果为:熔融指数(2.16kg,170℃):1.9g/10min,人工气候老化试验(光源:340nm,0.77W/m2;温度60℃±3℃;湿度60±5RH;4h):样品无发黄,断裂伸长率为245.6%,热分解温度为235℃,拉伸强度为27.4MPa。
对比例4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改性聚碳酸亚丙酯材料,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80份PPC(Mn=8万,PDI=3.4)、20份乙烯-丁烯无规共聚物弹性体(陶氏-7447)、5份马来酸酐接枝乙烯-丁烯无规共聚物弹性体(陶氏-N216)、8份有机改性蒙脱土、0.5份主抗氧剂1010、0.2份辅助抗氧剂168、1份紫外吸收剂UV-1577以及1.0份扩链剂(巴斯夫ADR-4370)共混而成。
本对比例的改性聚碳酸亚丙酯材料具体采用如下步骤:
步骤I,将上述配方量的PPC、乙烯-丁烯无规共聚物弹性体、马来酸酐接枝乙烯-丁烯无规共聚物弹性体、补强填充剂、主抗氧剂、辅助抗氧剂、紫外吸收剂以及扩链剂在高速搅拌机中进行冷混,充分混合30分钟得到混合物料I;
步骤II,将得到的混合物料I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连续挤出造粒,得到制备的改性聚碳酸亚丙酯材料,其中挤出温度为160℃~180℃,双螺杆挤出机的长径比为36:1;双螺杆挤出机的各段工序温度为:一区为160℃~170℃,二区为165℃~175℃,三区为170℃~175℃,四区为175℃~180℃;双螺杆挤出机的转速为150rpm。
对上述制备改性的PPC材料的性能进行检测,结果为:熔融指数(2.16kg,170℃):2.4g/10min,人工气候老化试验(光源:340nm,0.77W/m2;温度60℃±3℃;湿度60±5RH;4h):样品无发黄,断裂伸长率为312.5%,热分解温度为240℃,拉伸强度为24.6MPa。
对比例5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改性聚碳酸亚丙酯材料,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80份PPC(Mn=8万,PDI=3.4)、20份乙烯-丁烯无规共聚物弹性体(陶氏-7447)、5份马来酸酐接枝乙烯-丁烯无规共聚物弹性体(陶氏-N216)、8份高岭土、0.5份主抗氧剂1010、0.2份辅助抗氧剂168、1份紫外吸收剂UV-1577以及1.0份扩链剂(巴斯夫ADR-4370)共混而成。
本对比例的改性聚碳酸亚丙酯材料具体采用如下步骤:
步骤I,将上述配方量的PPC、乙烯-丁烯无规共聚物弹性体、马来酸酐接枝乙烯-丁烯无规共聚物弹性体、补强填充剂、主抗氧剂、辅助抗氧剂、紫外吸收剂以及扩链剂在高速搅拌机中进行冷混,充分混合30分钟得到混合物料I;
步骤II,将得到的混合物料I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连续挤出造粒,得到制备的改性聚碳酸亚丙酯材料,其中挤出温度为160℃~180℃,双螺杆挤出机的长径比为36:1;双螺杆挤出机的各段工序温度为:一区为160℃~170℃,二区为165℃~175℃,三区为170℃~175℃,四区为175℃~180℃;双螺杆挤出机的转速为150rpm。
对上述制备改性的PPC材料的性能进行检测,结果为:熔融指数(2.16kg,170℃):2.3g/10min,人工气候老化试验(光源:340nm,0.77W/m2;温度60℃±3℃;湿度60±5RH;4h):样品无发黄,断裂伸长率为305.7%,热分解温度为238℃,拉伸强度为23.6MPa。
对比例6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改性聚碳酸亚丙酯材料,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80份PPC(Mn=8万,PDI=3.4)、20份乙烯-丁烯无规共聚物弹性体(陶氏-7447)、5份马来酸酐接枝乙烯-丁烯无规共聚物弹性体(陶氏-N216)、8份纳米二氧化硅、0.5份主抗氧剂1010、0.2份辅助抗氧剂168以及1份紫外吸收剂UV-1577共混而成。
本对比例的改性聚碳酸亚丙酯材料具体采用如下步骤:
步骤I,将上述配方量的PPC、乙烯-丁烯无规共聚物弹性体、马来酸酐接枝乙烯-丁烯无规共聚物弹性体、补强填充剂、主抗氧剂、辅助抗氧剂以及紫外吸收剂在高速搅拌机中进行冷混,充分混合30分钟得到混合物料I;
步骤II,将得到的混合物料I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连续挤出造粒,得到制备的改性聚碳酸亚丙酯材料,其中挤出温度为160℃~180℃,双螺杆挤出机的长径比为36:1;双螺杆挤出机的各段工序温度为:一区为160℃~170℃,二区为165℃~175℃,三区为170℃~175℃,四区为175℃~180℃;双螺杆挤出机的转速为150rpm。
对上述制备的改性聚碳酸亚丙酯材料的性能进行检测,结果为:熔融指数(2.16kg,170℃):2.8g/10min,人工气候老化试验(光源:340nm,0.77W/m2;温度60℃±3℃;湿度60±5RH;4h):样品无发黄,断裂伸长率为282.50%,热分解温度为232℃,拉伸强度为18.6MPa。
对比例7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改性聚碳酸亚丙酯材料,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80份PPC(Mn=8万,PDI=3.4)、20份乙烯-丁烯无规共聚物弹性体(陶氏-7447)、5份马来酸酐接枝乙烯-丁烯无规共聚物弹性体(陶氏-N216)、8份纳米二氧化硅以及1.0份扩链剂(巴斯夫ADR-4370)共混而成。
本对比例的改性聚碳酸亚丙酯材料具体采用如下步骤:
步骤I,将上述配方量的PPC、乙烯-丁烯无规共聚物弹性体、马来酸酐接枝乙烯-丁烯无规共聚物弹性体、补强填充剂以及扩链剂在高速搅拌机中进行冷混,充分混合30分钟得到混合物料I;
步骤II,将得到的混合物料I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连续挤出造粒,得到制备的改性聚碳酸亚丙酯材料,其中挤出温度为160℃~180℃,双螺杆挤出机的长径比为36:1;双螺杆挤出机的各段工序温度为:一区为160℃~170℃,二区为165℃~175℃,三区为170℃~175℃,四区为175℃~180℃;双螺杆挤出机的转速为150rpm。
对上述制备改性聚碳酸亚丙酯材料的性能进行检测,结果为:熔融指数(2.16kg,170℃):2.4g/10min,人工气候老化试验(光源:340nm,0.77W/m2;温度60℃±3℃;湿度60±5RH;4h):样品稍微发黄,断裂伸长率为350.0%,热分解温度为244℃,拉伸强度为26.8MPa。
对比例8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改性聚碳酸亚丙酯材料,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80份PPC(Mn=8万,PDI=3.4)、20份乙烯-丁烯无规共聚物弹性体(陶氏-7447)、5份马来酸酐接枝乙烯-丁烯无规共聚物弹性体(陶氏-N216)、0.5份主抗氧剂1010、0.2份辅助抗氧剂168、1份紫外吸收剂UV-1577以及1.0份扩链剂(巴斯夫ADR-4370)共混而成。
本对比例的改性聚碳酸亚丙酯材料具体采用如下步骤:
步骤I,将上述配方量的PPC、乙烯-丁烯无规共聚物弹性体、马来酸酐接枝乙烯-丁烯无规共聚物弹性体、主抗氧剂、辅助抗氧剂、紫外吸收剂以及扩链剂在高速搅拌机中进行冷混,充分混合30分钟得到混合物料I;
步骤II,将得到的混合物料I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连续挤出造粒,得到制备的改性聚碳酸亚丙酯材料,其中挤出温度为160℃~180℃,双螺杆挤出机的长径比为36:1;双螺杆挤出机的各段工序温度为:一区为160℃~170℃,二区为165℃~175℃,三区为170℃~175℃,四区为175℃~180℃;双螺杆挤出机的转速为150rpm。
对上述制备改性聚碳酸亚丙酯材料的性能进行检测,结果为:熔融指数(2.16kg,170℃):3.0g/10min,人工气候老化试验(光源:340nm,0.77W/m2;温度60℃±3℃;湿度60±5RH;4h):样品无发黄,断裂伸长率为380.7%,热分解温度为230℃,拉伸强度为8.5MPa。
对比例9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改性聚碳酸亚丙酯材料,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90份PPC(Mn=8万,PDI=2.5)、5份乙烯-丁烯无规共聚物弹性体(陶氏-7467)、5份马来酸酐接枝乙烯-丁烯无规共聚物弹性体(埃克森美孚-TPV201-55)、8份纳米二氧化硅、0.5份主抗氧剂1010、0.2份辅助抗氧剂168、1份紫外吸收剂UV-1577以及1.0份扩链剂(巴斯夫ADR-4370)共混而成。
上述改性聚碳酸亚丙酯材料具体采用如下步骤:
步骤I,将上述配方量的PPC、乙烯-丁烯无规共聚物弹性体、马来酸酐接枝乙烯-丁烯无规共聚物弹性体、补强填充剂、主抗氧剂、辅助抗氧剂、紫外吸收剂以及扩链剂在高速搅拌机中进行冷混,充分混合30分钟得到混合物料I;
步骤II,将得到的混合物料I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连续挤出造粒,得到制备的改性聚碳酸亚丙酯材料,其中挤出温度为160-180℃,双螺杆挤出机的长径比为36:1;双螺杆挤出机的各段工序温度为:一区为160-170℃,二区为165-175℃,三区为170-175℃,四区为175-180℃;双螺杆挤出机的转速为150rpm。
对上述制备改性聚碳酸亚丙酯材料的性能进行检测,结果为:熔融指数(2.16kg,170℃):2.8g/10min,人工气候老化试验(光源:340nm,0.77W/m2;温度60℃±3℃;湿度60±5RH;4h):样品无发黄,断裂伸长率为181.2%,热分解温度为220℃,拉伸强度为11.5MPa。
对比例10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改性聚碳酸亚丙酯材料,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95份PPC(Mn=12万,PDI=3.0)、5份乙烯-辛烯无规共聚物弹性体(陶氏-8137)、10份马来酸酐接枝乙烯-辛烯无规共聚物弹性体(陶氏-GR216)、5份纳米二氧化钛和1份纳米二氧化硅、0.8份主抗氧剂1098、0.1份辅助抗氧剂626、0.6份紫外吸收剂UV-234以及0.6份扩链剂巴斯夫ADR-4368共混而成。
上述改性聚碳酸亚丙酯材料具体采用如下步骤:
步骤I,将上述配方量的PPC、乙烯-辛烯无规共聚物弹性体、马来酸酐接枝乙烯-辛烯无规共聚物弹性体、补强填充剂、主抗氧剂、辅助抗氧剂、紫外吸收剂以及扩链剂在高速搅拌机中进行冷混,充分混合25分钟得到混合物料I;
步骤II,将得到的混合物料I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连续挤出造粒,得到制备的改性聚碳酸亚丙酯材料,其中挤出温度为160℃~180℃,双螺杆挤出机的长径比为36:1;双螺杆挤出机的各段工序温度为:一区为160℃~170℃,二区为165℃~175℃,三区为170℃~175℃,四区为175℃~180℃;双螺杆挤出机的转速为220rpm。
对上述制备改性聚碳酸亚丙酯材料的性能进行检测,结果为:熔融指数(2.16kg,170℃):2.9g/10min,人工气候老化试验(光源:340nm,0.77W/m2;温度60℃±3℃;湿度60±5RH;4h):样品无发黄,断裂伸长率为172.5%,热分解温度为223℃,拉伸强度为10.2MPa。
本发明提供的改性聚碳酸亚丙酯材料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能、优异的成型加工性能、耐候性和延展性等,极大的扩宽了聚碳酸亚丙酯的加工温度范围和应用领域。同时,该复合材料具有制备工艺简单、易调控、成本低,改性材料无异味等优点。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便于具体和详细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保护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通过合乎逻辑地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得到的技术方案,均在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改性聚碳酸亚丙酯材料,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原料:60份~85份的聚碳酸亚丙酯、8份~25份的聚烯烃弹性体、3份~15份的马来酸酐接枝聚烯烃弹性体以及5份~14份辅料,其中辅料包括质量比为(5~10):(0.5~1):(0.1~0.2):(0.5~1):(0.3~1)的补强填充剂、主抗氧剂、辅助抗氧剂、紫外吸收剂以及扩链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聚碳酸亚丙酯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碳酸亚丙酯的相对分子量为3万~30万,所述聚烯烃弹性体的相对分子量为2万~50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聚碳酸亚丙酯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烯烃弹性体选自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弹性体、乙烯-丁烯无规共聚物弹性体、乙烯-己烯无规共聚物弹性体以及乙烯-辛烯无规共聚物弹性体中的一种或多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聚碳酸亚丙酯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马来酸酐接枝聚烯烃弹性体选自马来酸酐接枝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弹性体、马来酸酐接枝乙烯-丁烯无规共聚物弹性体、马来酸酐接枝乙烯-己烯无规共聚物弹性体以及马来酸酐接枝乙烯-辛烯无规共聚物弹性体中的一种或多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聚碳酸亚丙酯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烯烃弹性体的种类与所述马来酸酐接枝聚烯烃弹性体中聚烯烃弹性体的种类相同。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聚碳酸亚丙酯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辅料满足以下一个或多个特征:
(1)所述主抗氧剂选自抗氧剂1010、抗氧剂1076、抗氧剂1098以及抗氧剂300中的一种或多种;
(2)所述辅助抗氧剂选自抗氧剂168、抗氧剂626以及抗氧剂P-EPQ中的一种或多种;
(3)所述补强填充剂选自纳米二氧化硅、纳米碳酸钙、玻璃纤维以及纳米二氧化钛中的一种或多种;
(4)所述紫外吸收剂选自UV-1577、UV-234以及UV-5411中的一种或多种;
(5)所述扩链剂为巴斯夫ADR-4370、巴斯夫ADR-4368、巴斯夫ADR-4300和巴斯夫ADR-4380中的一种或多种。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改性聚碳酸亚丙酯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填充剂的粒径为1nm~100nm。
8.一种改性聚碳酸亚丙酯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按照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改性聚碳酸亚丙酯材料的原料进行备料;混合所述原料,挤出成型。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改性聚碳酸亚丙酯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挤出成型的温度为160℃~180℃。
10.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改性聚碳酸亚丙酯材料在制备塑料中的应用。
CN202211577506.XA 2022-12-05 2022-12-05 改性聚碳酸亚丙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ending CN11577232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77506.XA CN115772326A (zh) 2022-12-05 2022-12-05 改性聚碳酸亚丙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77506.XA CN115772326A (zh) 2022-12-05 2022-12-05 改性聚碳酸亚丙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72326A true CN115772326A (zh) 2023-03-10

Family

ID=853917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577506.XA Pending CN115772326A (zh) 2022-12-05 2022-12-05 改性聚碳酸亚丙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772326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40113A (zh) * 2012-07-16 2014-01-29 东北林业大学 碳酸钙填充改性提高聚碳酸亚丙酯力学性能的方法
CN103554869A (zh) * 2013-10-24 2014-02-05 宁波康氏塑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聚烯烃弹性体增韧的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17348A (zh) * 2014-06-20 2014-09-03 江苏兆鋆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聚碳酸亚丙酯改性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5160760A (zh) * 2022-08-24 2022-10-11 岳阳昌德新材料有限公司 改性聚碳酸环己烯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40113A (zh) * 2012-07-16 2014-01-29 东北林业大学 碳酸钙填充改性提高聚碳酸亚丙酯力学性能的方法
CN103554869A (zh) * 2013-10-24 2014-02-05 宁波康氏塑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聚烯烃弹性体增韧的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17348A (zh) * 2014-06-20 2014-09-03 江苏兆鋆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聚碳酸亚丙酯改性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5160760A (zh) * 2022-08-24 2022-10-11 岳阳昌德新材料有限公司 改性聚碳酸环己烯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57816C (zh) 聚乙烯/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US9670355B2 (en) Thermoplastic resin composition for use as vehicle interior material, and formed product for use as vehicle interior material
CN103012968A (zh) 一种耐候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0378138C (zh) 改进二氧化碳-环氧丙烷共聚物脆性和冷流性的方法
CN111286168A (zh) 一种生物降解聚酯/纤维素复合吹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178874B (zh) 一种高压电力电缆用聚丙烯绝缘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474374B (zh) 一种木质素/聚烯烃热塑性弹性体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525017B (zh) 一种半芳香二氧化碳基共聚物的高韧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32687A (zh) 一种低收缩率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205604A (zh) 超薄高强高韧生物降解地膜材料及薄膜和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3923376A (zh) 动态硫化阻燃尼龙/乙烯醋酸乙烯酯橡胶热塑性弹性体及其制法
CN112063137A (zh) 一种提升聚乳酸结晶度的生物降解共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KR20160064391A (ko) 폴리프로필렌계 천연섬유 복합재료 펠릿, 펠릿을 포함하는 압출 조성물, 및 성형품
CN115160760B (zh) 改性聚碳酸环己烯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5061971A (zh) 酸酐和微晶纤维素协同改性聚甲基乙撑碳酸酯制备全降解复合材料的方法
CN114410091A (zh) 一种耐高温抗冲击高强度的改性聚乳酸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5772326A (zh) 改性聚碳酸亚丙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163791B (zh) 改性聚乙醇酸组合物、改性聚乙醇酸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4437516A (zh) 一种高阻隔高透光可生物降解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5286867B (zh) 一种纳米增容聚丙烯聚苯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Balatinecz et al. The Influence of recycling on the properties of wood fibre—Plastic composites
Xie et al. Solution maleation of EPDM and blending of acetal copolymer with rubber using maleated EPDM as compatibilizer
CN115433448B (zh) 一种聚碳酸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964298A (zh) 一种生物降解改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17497A (zh) 一种生物基相容剂和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