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72013A - 一种含淤泥粉和固碳化电石渣的混凝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含淤泥粉和固碳化电石渣的混凝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72013A
CN115772013A CN202310116525.0A CN202310116525A CN115772013A CN 115772013 A CN115772013 A CN 115772013A CN 202310116525 A CN202310116525 A CN 202310116525A CN 115772013 A CN115772013 A CN 1157720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udge
carbide slag
parts
concrete
pow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11652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772013B (zh
Inventor
郝逸飞
张津瑞
吕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31011652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772013B/zh
Publication of CN1157720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720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7720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720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91Use of waste materials as fillers for mortars or concrete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淤泥粉和固碳化电石渣的混凝土,涉及混凝土技术领域。本发明是利用淤泥粉、固碳化电石渣、高岭土、细骨料、粗骨料和水为原料制成混凝土,其中固碳化电石渣是将水和电石渣混合后,置于碳化箱中进行碳化后制备而成。本发明实现了对二氧化碳、淤泥以及电石渣的资源化利用,同时本发明的混凝土还具有成本低的特点,利用本发明的混凝土制成的试件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含淤泥粉和固碳化电石渣的混凝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含淤泥粉和固碳化电石渣的混凝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淤泥为代表的废弃污染物产量巨大,对水生态坏境造成了不容小视的负面影响。同时在生产乙炔气、PVC、PVA等产品的过程中会产出大量的废渣,即电石渣。由于电石渣产量巨大,运输成本高,不仅占用土地,还会造成二次污染。
将淤泥和电石渣加工成混凝土不仅可以实现淤泥和电石渣的资源化利用,同时也能降低混凝土的制备成本,但是现有研究中,淤泥以及电石渣直接加工成的混凝土,其性能无法与传统混凝土相比,无法满足施工需要。因此如何对淤泥以及电石渣进行处理,并加工成满足施工需要的混凝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含淤泥粉和固碳化电石渣的混凝土,该混凝土能够满足施工需要,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
本发明是采用以下技术手段实现的:
一种含淤泥粉和固碳化电石渣的混凝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淤泥粉45~55份,
固碳化电石渣5~15份,
高岭土30~50份,
细骨料119份,
粗骨料231份,
水42份;
所述固碳化电石渣是将水和电石渣按质量比为0.12:1混合后,置于湿度为80%,二氧化碳浓度为20%的碳化箱中进行碳化4h;碳化后取出物料进行烘干,最后球磨后得到固碳化电石渣。
优选的,所述淤泥粉的制备方法如下:
第一步,将含水量为40~60%的淤泥进行烘干脱水,至恒重;
第二步,将脱水后的淤泥进行球磨形成淤泥灰;
第三步,在淤泥灰中加入浓度为3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其中氢氧化钠固体与淤泥灰的质量比为1:3~4,密封升温至150~300℃下活化4h;
第四步,冷却至室温后,将活化后的淤泥灰进行烘干至恒重;
第五步,球磨得到淤泥粉。
更优选的,第一步和第四步的烘干温度为105℃。
更优选的,第二步和第五步的球磨时间为10min。
优选的,所述细骨料是细度模数为2.3~3.0的中砂。
优选的,所述粗骨料是粒径为5~30mm连续级配的碎石或河卵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淤泥以及固碳化电石渣的混凝土,该混凝土实现了对二氧化碳、淤泥以及电石渣的资源化利用,同时混凝土还具有成本低的特点。利用本发明混凝土制成的试件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发明以下不同实施例采用相同的细骨料和粗骨料,其中细骨料为细度模数是2.8的中砂,粗骨料为平均粒径25mm的碎石。
实施例1
一种含淤泥以及固碳化电石渣的混凝土,其是利用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构成:
淤泥粉45份,
固碳化电石渣5份,
高岭土50份,
细骨料119份,
粗骨料231份,
水42份;
其中淤泥粉的制备方法如下:
第一步,将含水量为50%的淤泥在温度为105℃进行烘干脱水,至恒重;
第二步,将脱水后的淤泥进行球磨30min形成淤泥灰;
第三步,在淤泥灰中加入浓度为3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其中氢氧化钠固体与淤泥灰的质量比为1:3,密封升温至150℃下活化4h;
第四步,冷却至室温后,将活化后的淤泥灰在温度为105℃进行烘干至恒重;
第五步,球磨10min得到淤泥粉。
其中,固碳化电石渣是将水和电石渣按质量比为0.12:1混合后,置于湿度为80%,二氧化碳浓度为20%的碳化箱中进行碳化4h;碳化后取出物料进行烘干,最后球磨后制备而成。
按上述比例称取原料,混合均匀后制成混凝土,再将上述混凝土注入150mm立方体模具中,室温下养护24h,脱模后放入养护室,按照温度20±2℃,相对湿度大于95%,养护至28d,得到混凝土试件,经测试,该混凝土试件的抗压强度为55.6MPa。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点在于实施例2所述混凝土是利用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构成:
淤泥粉50份,
固碳化电石渣10份,
高岭土40份,
细骨料119份,
粗骨料231份,
水42份。
按上述比例称取原料,混合均匀后制成混凝土,再将上述混凝土注入150mm立方体模具中,室温下养护24h,脱模后放入养护室,按照温度20±2℃,相对湿度大于95%,养护至28d,得到混凝土试件,经测试,该混凝土试件的抗压强度为53.6MPa。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点在于实施例2所述混凝土是利用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构成:
淤泥粉55份,
固碳化电石渣15份,
高岭土30份,
细骨料119份,
粗骨料231份,
水42份。
按比例称取原料,混合均匀后制成混凝土,再将上述混凝土注入150mm立方体模具中,室温下养护24h,脱模后放入养护室,按照温度20±2℃,相对湿度大于95%,养护至28d,得到混凝土试件,经测试,该混凝土试件的抗压强度为52.1MPa。
实施例4
一种含淤泥以及固碳化电石渣的混凝土,其所采用的淤泥粉与实施例1不同,其余原料以及原料配比均与实施例1相同,其中实施例4中的淤泥粉是按照以下步骤制备而成:
第一步,将含水量为50%的淤泥在温度为105℃进行烘干脱水,至恒重;
第二步,将脱水后的淤泥进行球磨30min形成淤泥灰;
第三步,在淤泥灰中加入浓度为3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其中氢氧化钠固体与淤泥灰的质量比为1:4,密封升温至150℃下活化4h;
第四步,冷却至室温后,将活化后的淤泥灰在温度为105℃进行烘干至恒重;
第五步,球磨10min得到淤泥粉。
按比例称取原料,混合均匀后制成混凝土,再将上述混凝土注入150mm立方体模具中,室温下养护24h,脱模后放入养护室,按照温度20±2℃,相对湿度大于95%,养护至28d,得到混凝土试件,经测试,该混凝土试件的抗压强度为60.3MPa。
实施例5
一种含淤泥以及固碳化电石渣的混凝土,其是采用实施例4中淤泥粉以及固碳化电石渣制备而成,其原料的重量份如下:
淤泥粉50份,
固碳化电石渣10份,
高岭土40份,
细骨料119份,
粗骨料231份,
水42份。
按比例称取原料,混合均匀后制成混凝土,再将上述混凝土注入150mm立方体模具中,室温下养护24h,脱模后放入养护室,按照温度20±2℃,相对湿度大于95%,养护至28d,得到混凝土试件,经测试,该混凝土试件的抗压强度为58.7MPa。
实施例6
一种含淤泥以及固碳化电石渣的混凝土,其是采用实施例4中淤泥粉以及固碳化电石渣制备而成,其原料的重量份如下:
淤泥粉55份,
固碳化电石渣15份,
高岭土30份,
细骨料119份,
粗骨料231份,
水42份。
按上述比例称取原料,混合均匀后制成混凝土,再将上述混凝土注入150mm立方体模具中,室温下养护24h,脱模后放入养护室,按照温度20±2℃,相对湿度大于95%,养护至28d,得到混凝土试件,经测试,该混凝土试件的抗压强度为58.3MPa。
实施例7
一种含淤泥以及固碳化电石渣的混凝土,其所采用的淤泥粉与实施例1不同,其余原料以及原料配比均与实施例1相同,其中实施例7中的淤泥粉是按照以下步骤制备而成:
第一步,将含水量为50%的淤泥在温度为105℃进行烘干脱水,至恒重;
第二步,将脱水后的淤泥进行球磨30min形成淤泥灰;
第三步,在淤泥灰中加入浓度为3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其中氢氧化钠固体与淤泥灰的质量比为1:3,密封升温至250℃下活化4h;
第四步,冷却至室温后,将活化后的淤泥灰在温度为105℃进行烘干至恒重;
第五步,球磨10min得到淤泥粉。
按上述比例称取原料,混合均匀后制成混凝土,再将上述混凝土注入150mm立方体模具中,室温下养护24h,脱模后放入养护室,按照温度20±2℃,相对湿度大于95%,养护至28d,得到混凝土试件,经测试,该混凝土试件的抗压强度为58.7MPa。
实施例8
一种含淤泥以及固碳化电石渣的混凝土,其是采用实施例7中淤泥粉以及固碳化电石渣制备而成,其原料的重量份如下:
淤泥粉50份,
固碳化电石渣10份,
高岭土40份,
细骨料119份,
粗骨料231份,
水42份。
按上述比例称取原料,混合均匀后制成混凝土,再将上述混凝土注入150mm立方体模具中,室温下养护24h,脱模后放入养护室,按照温度20±2℃,相对湿度大于95%,养护至28d,得到混凝土试件,经测试,该混凝土试件的抗压强度为56.5MPa。
实施例9
一种含淤泥以及固碳化电石渣的混凝土,其是采用实施例7中淤泥粉以及固碳化电石渣制备而成,其原料的重量份如下:
淤泥粉55份,
固碳化电石渣15份,
高岭土30份,
细骨料119份,
粗骨料231份,
水42份。
按上述比例称取原料,混合均匀后制成混凝土,再将上述混凝土注入150mm立方体模具中,室温下养护24h,脱模后放入养护室,按照温度20±2℃,相对湿度大于95%,养护至28d,得到混凝土试件,经测试,该混凝土试件的抗压强度为54.6MPa。
实施例10
一种含淤泥以及固碳化电石渣的混凝土,其所采用的淤泥粉与实施例1不同,其余原料以及原料配比均与实施例1相同,其中实施例10中的淤泥粉是按照以下步骤制备而成:
第一步,将含水量为50%的淤泥在温度为105℃进行烘干脱水,至恒重;
第二步,将脱水后的淤泥进行球磨30min形成淤泥灰;
第三步,在淤泥灰中加入浓度为3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其中氢氧化钠固体与淤泥灰的质量比为1:4,密封升温至250℃下活化4h;
第四步,冷却至室温后,将活化后的淤泥灰在温度为105℃进行烘干至恒重;
第五步,球磨10min得到淤泥粉。
按上述比例称取原料,混合均匀后制成混凝土,再将上述混凝土注入150mm立方体模具中,室温下养护24h,脱模后放入养护室,按照温度20±2℃,相对湿度大于95%,养护至28d,得到混凝土试件,经测试,该混凝土试件的抗压强度为64.8MPa。
实施例11
一种含淤泥以及固碳化电石渣的混凝土,其是采用实施例10中淤泥粉以及固碳化电石渣制备而成,其原料的重量份如下:
淤泥粉50份,
固碳化电石渣10份,
高岭土40份,
细骨料119份,
粗骨料231份,
水42份。
按上述比例称取原料,混合均匀后制成混凝土,再将上述混凝土注入150mm立方体模具中,室温下养护24h,脱模后放入养护室,按照温度20±2℃,相对湿度大于95%,养护至28d,得到混凝土试件,经测试,该混凝土试件的抗压强度为63.4MPa。
实施例12
一种含淤泥以及固碳化电石渣的混凝土,其是采用实施例10中淤泥粉以及固碳化电石渣制备而成,其原料的重量份如下:
淤泥粉55份,
固碳化电石渣15份,
高岭土30份,
细骨料119份,
粗骨料231份,
水42份。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采用的淤泥为疏浚淤泥,其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白云母、方解石,并含有大量有机质。
按上述比例称取原料,混合均匀后制成混凝土,再将上述混凝土注入150mm立方体模具中,室温下养护24h,脱模后放入养护室,按照温度20±2℃,相对湿度大于95%,养护至28d,得到混凝土试件,经测试,该混凝土试件的抗压强度为60.3MPa。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系统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6)

1.一种含淤泥粉和固碳化电石渣的混凝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淤泥粉45~55份,
固碳化电石渣5~15份,
高岭土30~50份,
细骨料119份,
粗骨料231份,
水42份;
所述固碳化电石渣是将水和电石渣按质量比为0.12:1混合后,平铺于湿度为80%,二氧化碳浓度为20%的碳化箱中并进行碳化4h;碳化后取出物料进行烘干,最后球磨后得到固碳化电石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含淤泥粉和固碳化电石渣的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淤泥粉的制备方法如下:
第一步,将含水量为40~60%的淤泥进行烘干脱水,至恒重;
第二步,将脱水后的淤泥进行球磨形成淤泥灰;
第三步,在淤泥灰中加入浓度为3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其中氢氧化钠固体与淤泥灰的质量比为1:3~4,密封升温至150~300℃下活化4h;
第四步,冷却至室温后,将活化后的淤泥灰进行烘干至恒重;
第五步,球磨得到淤泥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含淤泥粉和固碳化电石渣的混凝土,其特征在于,第一步和第四步的烘干温度为10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含淤泥粉和固碳化电石渣的混凝土,其特征在于,第二步和第五步的球磨时间为10min。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含淤泥粉和固碳化电石渣的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细骨料是细度模数为2.3~3.0的中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含淤泥粉和固碳化电石渣的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粗骨料是粒径为5~30mm连续级配的碎石或河卵石。
CN202310116525.0A 2023-02-15 2023-02-15 一种含淤泥粉和固碳化电石渣的混凝土 Active CN1157720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16525.0A CN115772013B (zh) 2023-02-15 2023-02-15 一种含淤泥粉和固碳化电石渣的混凝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16525.0A CN115772013B (zh) 2023-02-15 2023-02-15 一种含淤泥粉和固碳化电石渣的混凝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72013A true CN115772013A (zh) 2023-03-10
CN115772013B CN115772013B (zh) 2023-04-28

Family

ID=853937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116525.0A Active CN115772013B (zh) 2023-02-15 2023-02-15 一种含淤泥粉和固碳化电石渣的混凝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77201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47108A (zh) * 2023-10-25 2024-01-26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复合胶凝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38311A (zh) * 2009-07-10 2010-02-03 北京古华建业淤泥固化科技有限公司 淤泥、污泥固化剂
CN105967752A (zh) * 2016-05-09 2016-09-28 武汉理工大学 利用城市污泥和电石渣制备低污染板材的方法
CN110104970A (zh) * 2019-06-06 2019-08-09 长沙紫宸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电石渣制备碳酸化胶凝材料的方法
CN111875332A (zh) * 2020-08-04 2020-11-03 湖北工业大学 一种湿磨电石渣制备碳化砖的方法
CN113860831A (zh) * 2021-06-08 2021-12-31 山西大学 一种利用市政污泥和多组分煤基固废制备环保污泥免烧砖及其制备方法
CN114315185A (zh) * 2022-01-05 2022-04-12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电石渣基碳化硬化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38311A (zh) * 2009-07-10 2010-02-03 北京古华建业淤泥固化科技有限公司 淤泥、污泥固化剂
CN105967752A (zh) * 2016-05-09 2016-09-28 武汉理工大学 利用城市污泥和电石渣制备低污染板材的方法
CN110104970A (zh) * 2019-06-06 2019-08-09 长沙紫宸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电石渣制备碳酸化胶凝材料的方法
CN111875332A (zh) * 2020-08-04 2020-11-03 湖北工业大学 一种湿磨电石渣制备碳化砖的方法
CN113860831A (zh) * 2021-06-08 2021-12-31 山西大学 一种利用市政污泥和多组分煤基固废制备环保污泥免烧砖及其制备方法
CN114315185A (zh) * 2022-01-05 2022-04-12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电石渣基碳化硬化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47108A (zh) * 2023-10-25 2024-01-26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复合胶凝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72013B (zh) 2023-04-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17362B (zh) 一种建筑垃圾路面基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Yang et al. Sustainable conversion of contaminated dredged river sediment into eco-friendly foamed concrete
CN108503386B (zh) 利用冶金污染土壤制备免烧陶粒的工艺
Bheel et al. Effect of rice husk ash and water-cement ratio on strength of concrete
CN108640635B (zh) 煤渣粉硫氧镁水泥稳定再生混凝土集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470834A (zh) 一种生态固化轻质土的制备方法及生态固化轻质土
CN113416033A (zh) 一种疏浚淤泥免烧陶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08046840A (zh) 一种稻草秸秆增强型泡沫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5772013A (zh) 一种含淤泥粉和固碳化电石渣的混凝土
CN113307595A (zh) 一种基于多元固废协同的路面基层用地聚物胶凝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Saffuan et al. Properties of concrete containing ground palm oil fuel ash as fine aggregate replacement
CN113563035B (zh) 生物质灰渣蒸压免烧砖的制备方法
CN111205103A (zh) 一种利用石墨尾矿制备轻质陶瓷砖的方法
CN102765961A (zh) 一种利用页岩制备加气空心砖的方法
CN113248276A (zh) 一种利用河道污泥和机制砂尾泥烧制轻质陶粒的方法
Komolafe et al. Stabilization of lateritic soil with cement–oil palm empty fruit bunch ash blend for California bearing ratio base course requirement
US11685690B2 (en) Vitreous carbon aggregate for lightweight concrete
CN111548031B (zh) 利用工业废渣中和渣制备的矿粉及其制备方法
CN112142395A (zh) 一种掺入垃圾焚烧炉渣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
Xia et al. Preparation of autoclaved aerated concrete from construction waste
CN113248232A (zh) 一种利用生活污泥和盾构渣土烧制轻质陶粒的方法
CN115677377A (zh) 一种尾矿基多孔陶瓷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1848044A (zh) 一种绿色环保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7265968B (zh) 一种掺杂石英石人造石材废渣和矿粉的混凝土
Bostanci et al. Effect of curing methods and scrap tyre addition on properties of mortar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