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69442A - 单对以太网多路联接器 - Google Patents

单对以太网多路联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69442A
CN115769442A CN202180042231.7A CN202180042231A CN115769442A CN 115769442 A CN115769442 A CN 115769442A CN 202180042231 A CN202180042231 A CN 202180042231A CN 115769442 A CN115769442 A CN 1157694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contacts
coupler
pair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4223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P·J·佩佩
S·P·托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Original Assignee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filed Critical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Publication of CN1157694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6944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31/00Coupling parts supported only by co-operation with counterpart
    • H01R31/06Intermediate parts for linking two coupling parts, e.g. adapt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31/00Coupling parts supported only by co-operation with counterpart
    • H01R31/005Intermediate parts for distributing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81Shield structure
    • H01R13/6585Shielding material individually surrounding or interposed between mutually spaced conta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01R13/665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electronic circuit
    • H01R13/6658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electronic circuit on printed circuit boar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31/00Coupling parts supported only by co-operation with counterpart
    • H01R31/02Intermediate parts for distributing energy to two or more circuits in parallel, e.g. splitt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0Current supply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5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cables except for flat or ribbon cab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81Shield structure
    • H01R13/6582Shield structure with resilient means for engaging mating connector
    • H01R13/6583Shield structure with resilient means for engaging mating connector with separate conductive resilient members between mating shield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201/00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R2201/04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network, e.g. LAN connec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一种多路联接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至少三个连接器接收通道;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容纳在壳体内;以及至少三对触头,所述至少三对触头对于至少三个连接器接收通道中的每一个包括刚好一对触头。触头中的每一个触头包括延伸到相应连接器接收通道中的前端和电联接到电路板的后端。此外,各对触头中的每对触头包括第一触头和第二触头,其中电路板包括将所有第一触头电联接在一起的第一组迹线和将所有第二触头电联接在一起的第二组迹线。多路联接器具有屏蔽构造和非屏蔽构造。

Description

单对以太网多路联接器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作为PCT国际专利申请于2021年6月11日提交,并且要求于2020年6月12日提交的名称为“SINGLE-PAIR ETHERNET MULTI-WAY COUPLERS”的美国专利申请序列号63/038,538的权益;以及于2021年2月26日提交的名称为“COUPLERS FOR SINGLE PAIRCOUNNECTORS”的63/154,382的权益,所述专利申请的公开内容通过引用以其全文并入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公开针对用于通过单绞合导线对来传输数据、电力或数据和电力两者的单对以太网系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用于联接多个单对以太网连接器的多路联接器。
背景技术
单绞合导线对可以用于在通信网络上传输数据和/或电力,所述通信网络包括例如计算机、服务器、摄像头、电视和其他电子装置,包括物联网(IoT)等上的那些装置。过去,这是通过使用以太网电缆和连接器来执行的,所述电缆和连接器通常包括用于传输四个差分信号的四对导线。使用在平衡导线对上传输每个信号的差分信号传输技术,原因是与在不平衡导线上传输的信号相比,差分信号受外部噪声源和内部噪声源(例如串扰)的影响较小。
在以太网电缆中,每个差分对的绝缘导线围绕彼此紧密绞合以形成四个绞合导线对,并且这四个绞合对可以以所谓的“芯绞合”围绕彼此进一步绞合。可以提供分离器,所述分离器用于将绞合对中的至少一个与绞合对中的至少另一个分离(并因此减少它们之间的联接)。可以将四个绞合对和任何分离器封闭在保护套中。以太网电缆通过以太网连接器进行连接;单个以太网连接器配置成适应所有四个绞合导线对。然而,有可能通过具有其自身更紧凑的连接器和电缆的单绞合导线对来有效地支持数据和/或电力传递。可实现连接器(其中每个连接器联接到单对电导线)的电联接的联接器是在拓宽在单对电导线上传递数据和/或电力的使用上的重要元件。
发明内容
在某些方面中,本公开针对一种多路联接器。多路联接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至少三个连接器接收通道;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容纳在壳体内;以及至少三对触头,所述至少三对触头对于至少三个连接器接收通道中的每一个通道包括刚好一对触头。触头中的每一个触头包括延伸到相应连接器接收通道中的前端和电联接到电路板的后端。此外,各对触头中的每对触头包括第一触头和第二触头,其中电路板包括将所有第一触头电联接在一起的第一组迹线和将所有第二触头电联接在一起的第二组迹线。多路联接器具有屏蔽构造和非屏蔽构造。多路联接器用于电联接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具有刚好两个触头,所述两个触头联接到递送电力、数据或电力和数据两者的单绞合导线对。
在某些方面中,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建立电力和/或数据系统总线架构的方法。该方法包括:(a)经由联接到具有至少三个连接器接收通道的第一联接器的第一连接器接收通道的第一连接器供应电力和/或数据;(b)经由接收在第一联接器的至少三个连接器接收通道中的第二连接器接收通道中的第二连接器将供应的电力和/或数据提供到第一用电装置;以及(c)经由接收在第一联接器的至少三个连接器接收通道中的第三连接器接收通道中的第三连接器将供应的电力和/或数据提供到具有至少三个连接器接收通道的第二联接器。
提供此发明内容以简化形式引入概念选择,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进一步描述概念选择。本发明内容不旨在标识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也不旨在用于限制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范围。
附图说明
图1A-1B示出了具有单绞合导线对的电缆的示例性实施例。
图2A–2D示出了用于单对电导线的自由连接器的示例性实施例,分别包括连接器的前连接器本体的组装视图、分解组装视图、横截面,以及连接器的一对电触头。
图3A-3C示出了构造成与图2A-2D的自由连接器配合的固定连接器的示例性实施例,分别包括固定连接器的组装透视图、前视图和一对电触头。
图4A-4D示出了屏蔽联接器的示例性实施例,分别包括联接器的组装透视图、分解组装透视图、侧部横截面视图和顶部横截面视图。
图5A-5B提供了图2A-2D的一对连接器在与图4A-4D的联接器电联接之前和之后的透视图。
图6是联接图2A-2C的三个自由连接器的3路联接器的透视图。
图7A-7B提供图6的3路联接器的第一和第二透视图。
图8是图6的3路联接器的分解视图。
图9A-9B是图6的3路联接器的横截面视图。
图10是具有连接器的图6的3路联接器的横截面视图。
图11示出了利用图6的3路联接器的示例性架构。
图12是联接四个自由连接器的4路联接器的透视图。
图13A-13B提供图12的4路联接器的第一和第二透视图。
图14是图12的4路联接器的分解视图。
图15A-15B是图12的4路联接器的横截面视图。
图16是具有连接器的图12的4路联接器的横截面视图。
图17是利用图12的3路联接器的示例性架构。
图18A-18B分别是使用图3A-3C的固定连接器的多路联接器的透视图和俯视图。
图19是使用图3A-3C的固定连接器的图18A-18B的多路联接器的分解视图。
图20A-20E示出了3路联接器的示例性实施例。
图21是具有包括电路板的触头子组件的联接器的横截面视图。
图22是图21的触头子组件的分解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针对多路联接器,所述多路联接器包括3路联接器、4路联接器和可构造成用于2路、3路或4路联接的联接器。联接器将单对以太网连接器与联接到单绞合电导线对的每个连接器联接,以用于传输数据、电力或数据与电力两者。联接器利用第一电路板迹线来电联接所有连接器的第一触头,并且利用第二电路板迹线来电联接所有连接器的第二触头。多路联接器使得单对以太网跳线的菊花链能够为构造成与单对以太网对接的多个用电装置(例如,照明、摄像头等)供电和/或将数据传输到多个用电装置。
图1A示出了电缆的两个示例性实施例,其包含能够传输电力和/或数据的一个或多个单绞合导线(诸如铜线)对。第一电缆10包括绞合在一起以形成单绞合对16的第一和第二导线12、14。导线12、14由保护套18封闭。第二电缆20包括第一至第四导线22、24、26、28。导线22和24绞合在一起以形成第一单绞合对30,并且导线26和28绞合在一起以形成第二单绞合对32。绞合对30和32由分离器34分离并且包入保护套36中。在某些示例性实施例中,电缆10、20包括多于两个的绞合对的数量。在某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每个单绞合导线对,例如16、30、32,配置用于高达600MHz(ffs)的数据传输,并且具有高达1A的载流能力。每个单绞合导线对,例如16、30、32,可以与自由连接器和固定连接器的各种实施例或实施例的组合连接,如本文所述。图1B是屏蔽电缆40的示例。屏蔽电缆40包括外套42、箔屏蔽件44、排扰线46、以及导线50和52的单绞合对48;导线50和52中的每一个设置有绝缘体54。
参考图2A-2C示出了单绞合电导线对的自由连接器200的示例性实施例。自由连接器200包括前连接器本体202、金属框架204、一对电触头206a、206b,以及后连接器本体208。自由连接器200可联接到单绞合导线对,例如电缆10的单绞合对16的导线12和14。
前连接器本体202包括由肩部211分离的细长前部分210和后接收部分212。
前连接器本体202的细长前部分210包括对应于触头接收通道226a、226b的一对偏置开口224a、224b的前面223;开口224a、224b接收与音叉式触头206a、206b电对接的插脚触头。在某些实施例中,凹部228设在细长前部分210的每个侧面上以与金属框架204对接并且保持金属框架。每个凹部228包括凹陷凹口229以接收金属框架204的对接突片244,以进一步确保金属框架204保持固定到前连接器本体202。前连接器本体202还包括悬臂闩锁230。
前连接器本体202的后接收部分212与前连接器本体202的细长前部分210是一体的(例如模制为单个单元)。后接收部分212限定中心腔232,所述中心腔提供到细长前部分210的触头接收通道226a、226b的后通路。后接收部分212的每个侧面231、233包括与后连接器本体208对接的槽235和与金属框架204对接的向外延伸突片237。
自由连接器200的金属框架204包括具有中心腔234的金属壳本体240,其在前连接器本体202的后接收部分212上方可滑动。金属框架204通过使用一对挠性突片242围绕后接收部分212保持就位,所述挠性突片与前连接器本体202的对应凹部228对接。挠性突片242中的每一个包括面向内突片244以与前连接器本体202的凹陷凹口229对接。金属框架204的每个侧面246、248包括开口250以与前连接器本体202的向外延伸突片237对接。金属框架204与前连接器本体202之间的每个对接点有助于将金属框架204固定到前连接器本体202。金属框架204的每个侧面246、248另外配备有向内指向梁252(例如,屏蔽梁)以与承载单对导线的电缆的电缆屏蔽件(箔线或排扰线)建立电对接(例如,见图1B)。应当注意,尽管金属框架204包括用于与屏蔽电缆的屏蔽件对接的屏蔽梁,但是金属框架204也可以与非屏蔽电缆结合使用。在非屏蔽电缆的情况下,金属框架为连接器200提供额外的结构支承。在某些非屏蔽用途中,框架204可备选地由非金属材料(例如塑料)制成。
电触头206a、206b各自包括具有音叉式插座触头254a、254b的前部分,而电触头206a、206b中的每一个的后部分包括绝缘位移触头(IDC)255a、255b。每个音叉式插座触头254a、254b包括一对相对的弹簧臂60a、60b,所述弹簧臂呈现成角度开口以接收插脚触头。电触头206a、206b中的每一个包括肩部256a、256b,所述肩部与前连接器本体202的细长前部分210内的止动件258(见图2C)对接。电触头206a、206b包括一个或多个柄脚259以帮助将音叉式插座触头254a、254b中的每一个保持在前连接器本体202的其相应的触头接收通道226a、226b内。
自由连接器200的后连接器本体208包括后本体部分260,所述后本体部分限定一对导线(例如,导线12、14)插入其中的中心腔272。每个侧面都设有细长开口274,其中金属框架204的向内指向的梁252延伸到所述细长开口中,其中建立与腔272内的导线的箔(或排扰线)的电对接。后本体部分260的下面上的闩锁(现在示出)与金属框架204的切口(未示出)对接以将后连接器本体208固定到金属框架204。后本体部分260的唇缘277抵靠金属框架204的后面257坐置。
自由连接器200的后连接器本体208包括从后本体部分260向前延伸的触头接收部分280。触头接收部分280基本上分为容纳上部定位的电触头206a的第一半部282a和容纳下部定位的电触头206b的第二半部282b。触头接收部分280的第一半部282a包括向上通道,所述向上通道轮廓构造为引导导线的端部向上(例如,弯曲90度)以延伸通过触头接收槽。触头接收部分280的第二半部282b包括向下通道,所述向下通道轮廓构造为引导导线的端部向下(例如,弯曲90度)以延伸通过触头接收槽。
将电触头206a、206b的IDC触头255a、255a插入到其相应触头接收槽中,以建立与延伸通过其中的导线的电对接。IDC触头255a、255b向相应的导线施加法向力,并且切穿导线的绝缘体和导线本身的一部分以产生电对接。应当注意无需将导线压接至电触头即可建立电对接,即电对接是无压接的。向上通道部分地由上部向外延伸臂294限定,而向下通道部分地由下部向外延伸臂296限定。当组装自由连接器200时,上部向外延伸臂294和下部向外延伸臂296中的每一个与前连接器本体202的相应的对应槽235对接,以帮助相对于前连接器本体202对准并且稳定后连接器本体208。
关于自由连接器200和/或固定连接器300(本文描述以供参考)的进一步细节可见于标题为“Connectors and Contacts for a Single Twisted Pair of Conductors”,并且于2019年2月26日提交的PCT公开WO2019/165466。所指出的PCT公开在此通过引用整体并入。
适合与自由连接器200配合的固定连接器300的实例在图3A-3C中示出。
固定连接器300大体上包括壳体本体302、金属框架304和一对插脚触头306a、306b(用于板安装的直的或弯曲的)。前端303和后端305进一步限定固定连接器300。
固定连接器300的壳体本体302包括接收自由连接器200的前中心通道310。凹口323设在壳体本体302内以与自由连接器200的悬臂闩锁230对接。此外,每个侧面中的侧凹部325充当用于金属框架304的对接元件。安装插脚327从壳体本体302延伸并且通过金属框架2602以用于连接器300的电路板安装。壳体本体进一步包括通向插入有插脚触头306a、306b的通道的开口326a、326b;当完全插入时,插脚触头306a、306b延伸到前中心通道310中。
固定连接器300的金属框架304是可在壳体本体302上方滑动的限定中心腔的金属壳。金属框架304通过使用与侧凹部325对接的一对夹子336围绕壳体本体302保持就位。在某些实施例中,金属框架的背面338用背面板340封闭,而在其它实施例中背面338保持打开。此外,在某些实施例中,金属框架304设有一个或多个屏蔽插脚342,所述屏蔽插脚可在固定连接器300安装在板上的应用中插入通孔中。
固定连接器300的插脚触头306a、306b中的每一个包括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电联接到导线(例如导线10)的前部分350和后部分352。前部分350包括锥形面,其形成具有扁平顶点357的四侧棱锥形状;扁平顶点357具有矩形或正方形横截面。
参考图4A-4B,示出了联接器400的示例性实施例。如图所示,联接器400包括第一壳体402、第二壳体404、金属屏蔽件406和一对触头408,每个触头具有中心部分408c分开的前触头408a和后触头408b。第一壳体402和第二壳体404与彼此牢固地对接以居中支承第一对触头408,使得触头408的第一端408a能够朝向联接器400的第一端412延伸,并且使得联接器400的第二端408b能够朝向联接器的第二端414延伸。图4C和4D提供分别沿着图4A的线4C-4C和4D-4D截取的包括金属屏蔽件406的组装的联接器的横截面图,其中每一个示出第一壳体402、第二壳体404、金属屏蔽件406和一对触头408的放置。图5A和5B示出了组装的联接器400,其中自由连接器200中的两个准备好由联接器400接收,并且其中两个连接器200分别可移除地接收在联接器400内并且电联接。联接器400中的每一个包括远离联接器400的顶面432突出的一对相对的突出部430;突出部430限定通道434。突出部430和通道434用于将联接器400定位在高密度面板(未示出)中。
参考图6-10,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3路联接器600的示例性实施例。如图所示,3路联接器600构造成将自由连接器200中的三个与双连接器端602和单连接器端604联接。自由连接器200中的每一个联接到单绞合电导线对,所述电导线对传输电力、数据或电力和数据两者。在某些示例性实施例中,自由连接器200位于跳线(例如,每端处具有连接器200或300的包含单绞合对的一长度的电缆)的端部处,而在其它示例实施例中,自由连接器联接到单绞合对电缆,所述单绞合对电缆联接到电力和/或数据源。
3路联接器600包括壳体610,该壳体包括呈现双连接器端602的第一本体部分612和呈现单连接器端604的第二本体部分614。对于需要屏蔽的应用,壳体610优选为导电金属,并且例如通过压铸来制造。在非屏蔽应用中,壳体优选地具有诸如塑料的非导电材料。3路联接器600另外包括壳体610内所含的触头子组件616。
第一本体部分612包括通过侧壁624和626连接的上壁620和下壁622,以呈现包括由中心壁629分开的第一和第二连接器接收通道628A、628B的第一面627,以及包括用于接收第二本体部分614的开口632的第二面630。侧壁622、624中的每一个包括开口634、一对槽636和束线带保持器638。中心壁629包括通向任一侧并且靠近第一面的开口640,所述开口定位成与开口634相对。对于连接器接收通道628A、628B中的每一个提供了两个保持夹642,所述保持夹中的每一个包括接口突片644和一对挠性臂646。保持夹642中的每一个的接口突片644与开口634或640中的一个对接,以维持其在相应连接器接收通道628A、628B内的位置。在屏蔽应用中,接口突片644优选地为导电金属,以在第一本体部分612与接收在相应连接器接收通道628A、628B内的连接器200之间建立导电对接。束线带保持器638提供开口,通过所述开口可插入电缆束带或其它合适的束带以将联接器600固定在某一位置中。在需要屏蔽的应用的情况下,联接到地的线可围绕线保持器开口638缠绕(或拧到),由此将连接器200和联接器600接地。
第二本体部分614包括唇缘650,所述唇缘限定呈现连接器接收通道628C的前部分652和呈现用于容纳触头子组件616的子组件壳体656的后部分654。前部分652包括上壁670和下壁672,它们由形成连接器接收通道628C的侧壁674和676连接。侧壁674、676中的每一个包括开口678,以与附加的相应保持夹642的接口突片644对接。接收在第一本体部分612的开口632内的后部分654的子组件壳体656包括由侧壁684和686连接的上壁680和下壁682。侧壁684、686中的每一个包括一对倾斜突片688,其与第一本体部分612的对应开口636对接以将第二本体部分614保持在相对于第一本体部分612的关闭位置中。
子组件616包括三对触头690(其中每对触头包括第一触头690A和第二触头690B),以及三个相同的触头支承块692和电路板694。触头690中的每一个包括第一端696和第二端698,所述第一端包括接收在连接器200的音叉式插座触头254a、254b内的插脚触头,所述第二端插入到电路板694上的对应通孔699中。每一对触头690由触头支承块692的相应槽700支承,触头690延伸通过所述槽。触头支承块692优选地是诸如塑料的轻质非导电材料。电路板694上的第一组迹线将所有第一触头690A彼此电连接,而电路板694上的第二组迹线将所有第二触头690B彼此电连接。
参考图11,示出了利用3路联接器600的电力和/或数据系统总线架构710。如图所示,电源设备712经由具有端接有连接器200的一端或两端的跳线714将电力和/或数据供应到第一3路联接器600A的连接器接收通道628A。由电源设备712供应的电力/数据经由电路板694在连接器接收通道628B和628C中传输到连接器200及其相应的跳线714。与连接器接收通道628B相关联的跳线714将电力和/或数据递送到第一用电装置716A,而与连接器接收通道628相关联的跳线714操作成将第一3路联接器600A与第二3路联接器600B联接,并且将电力和/或数据递送到其。如图所示,该模式可以通过多个附加的3路联接器600的联接而以菊花链方式继续。
参考图12-1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4路联接器800的示例性实施例。如图所示,4路联接器800构造成将自由连接器200中的四个自由连接器与3路联接器600的双连接器端602和第二双连接器端804联接。自由连接器200中的每一个联接到单绞合电导线对,所述电导线对传输电力、数据或电力和数据两者。在某些示例性实施例中,自由连接器200位于跳线的端部处(例如,每端处具有连接器200或300的包含单绞合对的电缆的长度),而在其它示例实施例中,自由连接器200联接到单绞合对电缆,所述单绞合对电缆联接到电力和/或数据源。
4路联接器800包括壳体810,所述壳体包括呈现双连接器端602的第一本体部分812和呈现第二双连接器端804的第二本体部分814,所述第一本体部分与3路联接器600的第一本体部分612相同并且可互换。对于需要屏蔽的应用,壳体810优选为导电金属,并且例如通过压铸来制造。在非屏蔽应用中,壳体优选地是诸如塑料的非导电材料。4路联接器800另外包括壳体810内所含的触头子组件816。
4路联接器的第一本体部分812包括通过侧壁824和826连接的上壁820和下壁822,以呈现包括由中心壁829分开的第一和第二连接器接收通道828A、828B的第一面827,以及包括用于接收第二本体部分814的开口832的第二面830。侧壁822、824中的每一个包括开口834、一对槽836和束线带保持器838。中心壁829包括通向任一侧并且靠近第一面的开口840,所述开口定位成与开口834相对。对于连接器接收通道828A、828B中的每一个提供了两个保持夹842,所述保持夹中的每一个包括接口突片844和一对挠性臂846。保持夹842中的每一个的接口突片844与开口834或840中的一个对接,以维持其在相应连接器接收通道828A、828B内的位置。在屏蔽应用中,接口突片844优选地为导电金属,以在第一本体部分812与接收在相应连接器接收通道828A、828B内的连接器200之间建立导电对接。束线带保持器838提供开口,通过所述开口可插入电缆束带或其它合适的束带以将联接器800固定在某一位置中。在需要屏蔽的应用的情况下,联接到地的线可围绕线保持器开口838缠绕(或拧到),由此将连接器200和联接器800接地。
第二本体部分814包括唇缘850,所述唇缘限定呈现第一和第二连接器接收通道828C、828C的前部分852,以及呈现用于容纳触头子组件816的子组件壳体856的后部分854。前部分852包括通过侧壁874和876连接的上壁870和下壁872,它们连同中心壁877一起形成连接器接收通道828C和828D。侧壁874、876中的每一个以及中心壁877的每一侧包括开口878以与附加的相应保持夹842的接口突片844对接。接收在第一本体部分812的开口832内的后部分854的子组件壳体856包括由侧壁884和886连接的上壁880和下壁882。侧壁884、886中的每一个包括一对倾斜突片888,其与第一本体部分812的对应开口836对接以将第二本体部分814保持在相对于第一本体部分812的关闭位置中。
子组件816包括四对触头890(其中每对触头包括第一触头890A和第二触头890B),以及四个相同的触头支承块892和电路板894。触头890中的每一个包括第一端896和第二端898,所述第一端包括接收在连接器200的音叉式插座触头254a、254b内的插脚触头,所述第二端插入到电路板894上的对应通孔899中。每一对触头890由对应的触头支承块892的相应槽900支承,触头890延伸通过该槽。触头支承块892优选地是诸如塑料的轻质非导电材料。电路板894上的第一组迹线将所有第一触头890A彼此电连接,而电路板894上的第二组迹线将所有第二触头890B彼此电连接。
参考图17,示出了利用4路联接器800的电力和/或数据系统总线架构910。如图所示,电源设备912经由具有端接有连接器200的一端或两端的跳线914将电力和/或数据供应到第一4路联接器800A的连接器接收通道828A。由电源设备912供应的电力/数据经由电路板894在连接器接收通道828B、828C和828D中传输到连接器200及其相应的跳线914。与连接器接收通道828B相关联的跳线914将电力和/或数据递送到第一用电装置916A,而与连接器接收通道828C相关联的跳线914将电力和/或数据递送到第二用电装置918A,并且连接器接收通道828相关联的跳线914操作成将第一4路联接器800A与第二4路联接器800B联接并且将电力和/或数据递送到其上。如图所示,该模式可以通过多个附加的4路联接器800的联接而以菊花链方式继续。
图18A、18B和19示出了多路联接器1000,其可构造成电联接2、3、4个或更多个连接器300。多路联接器1000具有壳体1010,所述壳体可利用用于屏蔽应用的导电金属或用于非屏蔽应用的非导电材料来制造。多路联接器大体上包括壳体1010、电路板1012和两个、三个或四个连接器300。
多路联接器1000的壳体1010包括基部1020和盖1022,它们可经由摩擦配合或将基部1020固定到盖1022的其它合适方式对接。盖1022包括多个端口1024,所述端口可以关闭或保持打开以容纳连接器300的前面301;端口1024可如图所示在每一侧上布置一个,或在一侧或多侧上具有多个端口1024。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盖1022包括四个端口1024,端口中的每一个打开以容纳连接器300。壳体1010的大小设定成容纳电路板1012;壳体1010和电路板1012可具有或可不具有类似形状。连接器300中的每一个包括两个插脚触头,包括306a、306b,每个插脚触头具有与电路板1012电对接(例如,通孔1026或钎焊)的一端。第一组迹线电连接所有306a触头,而第二组迹线电连接连接器300的所有306b触头。在屏蔽应用中,连接器300包括金属框架304,所述金属框架电联接到电路板1012,并且与多路联接器1000的金属壳体1010直接接触。在非屏蔽应用中,连接器300不需要包括其相应金属框架304。与3路联接器600和4路联接器800一样,多路联接器1000可以菊花链式构造使用,该构造具有专用于接收来自供应源的电力和/或数据的多路联接器1000的一个端口,以及专用于将电力和/或数据供应到另一个多路联接器1000的多路联接器1000的一个端口;多路联接器1000上的其余端口可经由跳线连接到用电装置,从而供应电力和/或数据。
参考图20A-20D,示出了具有增强特征的3路联接器的各种实施例。值得注意的是,增强特征同样适合4路联接器或用于仅联接两个连接器的联接器。
图20A提供了具有壳体2010的3路联接器2000的横截面视图,所述壳体包括呈现双连接器端2002的第一本体部分2012,以及呈现单连接器端2004的第二本体部分2014。在所示实施例中。提供图20A的3路联接器的第一本体部分2012的后部透视图的图20B示出了第一本体部分2012,其包括干涉突出部2016,所述干涉突出部优选地设在至少两个内侧上,更优选地,如图所示,在3路联接器2000的第一本体部分2012的所有四个内侧2018上。干涉突出部在第一本体部分2012与第二本体部分2014之间建立屏蔽结合干涉配合,以确保本体部分2012、2014之间的良好接触。
提供3路联接器2000的第一本体部分2012的后部透视图的图20C,以及提供了3路联接器的第二本体部分2014的前部透视图的图20D,示出了有助于定位和稳定触头支承块(例如,图8的触头支承块692)的引导特征。在图20C中,第一本体部分2012的引导特征包括延伸壁2020,该延伸壁建立了具有突出部2024的凹部2022以接收相应触头块的边缘。在图20D中,第二本体部分2014的引导特征包括肋2026,所述肋限定中心凹部2028以接收相应的触头块。在某些实施例中,触头块(例如,图8的触头支承块692)设有挤压肋以用于更进一步的稳定。
图20E提供3路联接器2000的透视图,示出了增强的束线带特征。如图所示,3路联接器2000包括束线带保持器开口2038(类似于图6的束线带保持器开口638),其为束线带保持器提供顶部到底部的槽,但还包括侧部进入的线保持器开口2040(例如,圆形开口)。侧部进入的束线带保持器开口2040可与束线带结合使用以将联接器2000固定到支承结构。此外,在一些应用中,为了建立电接地路径,侧部进入的束线带开口可以接收自攻丝螺钉,接地线可附接到所述自攻丝螺钉以产生期望的接地路径。
现在参考图21和22,示出了用于联接两个自由连接器200的联接器2100的实施例。如图所示,联接器2100大体上对应于本文中所述的联接器400,并且包括单金属壳体2102、四个结合屏蔽触头2104(仅示出两个)和触头子组件2106。
以对称构造压铸的壳体2102包括由第一侧面(未示出)和第二侧面2116连接的上面2110和下面2112,它们一起限定相同的第一和第二端面2120、2122。第一和第二面2120、2122围绕中心腔2124,中心腔在第一和第二端面2120、2122之间延伸联接器2100的长度。第一和第二端面2120、2122中的每一个构造成与连接器200中的一个的悬臂闩锁230对接并且保持所述悬臂闩锁。突片2126设在中心腔2124内,以帮助定位和保持触头子组件2106。在某些实施例中,壳体2102由两个不同的区段2102A和2102B构成,所述区段机械对接以形成完整的壳体2102;两区段壳体提供其中触头子组件2106更容易安装的构造。在某些实施例中,壳体2102具有整体构造。壳体2102可具有屏蔽或非屏蔽构造。
触头子组件2106包括两对触头2108(其中每对触头包括第一触头2108A和第二触头2108B),以及两个支承块2130和电路板2132。触头2108中的每一个包括第一端2134和第二端2136,所述第一端包括接收在连接器200的音叉式插座触头254a、254b内的插脚触头,所述第二端进入电路板2132上的对应通孔2138中。每对触头2108由触头支承块2130的相应槽2140支承,触头2108延伸通过所述槽。触头支承块2130优选地是诸如塑料的轻质非导电材料。电路板2132上的第一组迹线将两对触头2108的第一触头2108A电连接,而电路板2132上的第二组迹线电连接两对触头2108的第二触头2108B。
应当领会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以上实施例的方面以提供许多附加实施例。为了简洁起见,将不再单独描述这些实施例。
尽管上文主要参考附图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将领会本发明不限于图示的实施例;相反,这些实施例意在向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公开本发明。应当注意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特征可以合并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的元件。为了清楚起见,可能会夸大一些部件的厚度和尺寸。
将理解尽管本文中可以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个元件,但这些元件不应由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以将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区分开来。例如,在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一元件可称作第二元件,并且类似地,第二元件可称作第一元件。
为了便于描述,在本文中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例如“下方”、“之下”、“下部”、“上方”、“上部”、“顶部”、“底部”等,以描述如图所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另外的一个或多个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应当理解,除了图中所示的取向之外,空间相对术语还意图涵盖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取向。例如,如果图中的装置被翻转,则描述为在其他元件或特征“之下”或“下方”的元件将被定向为在其他元件或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性术语“下方”可以涵盖上方和下方两者的取向。装置可以以其他方式定向(旋转90度或其他取向),并据此解释本文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语。
为了简洁和/或清楚起见,可能不详细描述众所周知的功能或构造。如本文所使用的,表述“和/或”包括相关列出项目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和所有组合。
本文所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并不旨在限制本发明。如本文所使用,单数形式“一”、“一个”和“该”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将进一步理解,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comprises)”、“包括(comprising)”、“包括(includes)”和/或“包括(including)”指定存在所述特征、操作、元件和/或部件,但是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在本文中,除非另外说明,否则术语“附接”、“连接”、“互连”、“接触”、“安装”等可以表示元件之间的直接或间接附接或接触。
尽管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容易理解,在实质上不脱离本发明的新颖教导和优点的情况下,可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许多修改。因此,所有这样的修改旨在包括在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内。本发明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权利要求的等同物包括在其中。

Claims (16)

1.一种多路联接器,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至少三个连接器接收通道;
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容纳在壳体内;以及
至少三对触头,所述至少三对触头对于所述至少三个连接器接收通道中的每一个通道包括刚好一对触头,所述触头中的每一个触头包括延伸到相应连接器接收通道中的前端和电联接到所述电路板的后端,各对触头中的每对触头包括第一触头和第二触头,其中所述电路板包括将所有所述第一触头电联接在一起的第一组迹线和将所有所述第二触头电联接在一起的第二组迹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路联接器,其中所述多路联接器包括三路联接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路联接器,其中所述多路联接器包括四路联接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路联接器,其中所述壳体包括屏蔽壳体,所述屏蔽壳体具有与第二本体部分对接的第一本体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路联接器,进一步包括支承所述至少三对触头的多个触头支承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路联接器,其中所述至少三对触头中的每一个触头包括插脚触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路联接器,其中相应第一触头和第二触头的电联接便于电力和数据两者在所述至少三个连接器接收通道之间的传递。
8.一种可构造的多路联接器,包括:
四侧壳体,其中所述壳体的每一侧能够构造成呈现或不呈现固定连接器;
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容纳在所述壳体内;以及
容纳在所述四侧壳体内的至少两个固定连接器,所述至少两个固定连接器中的每一个固定连接器构造成与自由连接器对接,所述至少两个固定连接器中的每一个固定连接器具有刚好一对触头,所述一对触头包括第一触头和第二触头,所述第一触头和所述第二触头中的每一个具有电联接到所述电路板的后端和容纳在所述固定连接器内的前端,所述电路板包括将所有所述第一触头电联接在一起的第一组迹线和将所有所述第二触头电联接在一起的第二组迹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构造的多路联接器,包括至少三个固定连接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构造的多路联接器,包括至少四个连接器。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构造的多路联接器,其中相应第一触头和第二触头的电联接便于电力和数据两者在所述至少三个连接器接收通道之间的传递。
12.一种用于建立电力和/或数据系统总线架构的方法,包括:
经由联接到具有至少三个连接器接收通道的第一联接器的第一连接器接收通道的第一连接器供应电力和/或数据;
经由接收在所述第一联接器的至少三个连接器接收通道中的第二连接器接收通道中的第二连接器将所供应的电力和/或数据提供到第一用电装置;以及
经由接收在所述第一联接器的至少三个连接器接收通道中的第三连接器接收通道中的第三连接器将所供应的电力和/或数据提供到具有至少三个连接器接收通道的第二联接器。
13.一种用于建立电力和/或数据系统总线架构的方法,包括:
经由联接到具有至少四个连接器接收通道的第一联接器的第一连接器接收通道的第一连接器供应电力和/或数据;
经由接收在所述第一联接器的至少四个连接器接收通道中的第二连接器接收通道中的第二连接器将所供应的电力和/或数据提供到第一用电装置;
经由接收在所述第一联接器的至少四个连接器接收通道中的第三连接器接收通道中的第三连接器将所供应的电力和/或数据提供到第二电力装置;以及
经由接收在所述第一联接器的至少四个连接器接收通道中的第四连接器接收通道中的第四连接器将所供应的电力和/或数据提供到具有至少三个连接器接收通道的第二联接器。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二联接器具有至少四个连接器接收通道。
15.一种联接器,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第一连接器接收通道和第二连接器接收通道;
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容纳在壳体内;以及
至少两对触头,所述至少两对触头对于所述第一连接器接收通道和所述第二连接器接收通道中的每一个通道包括刚好一对触头,所述触头中的每一个触头包括延伸到相应连接器接收通道中的前端和电联接到所述电路板的后端,各对触头中的每对触头包括第一触头和第二触头,其中所述电路板包括将所有所述第一触头电联接在一起的第一组迹线和将所有所述第二触头电联接在一起的第二组迹线。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联接器,其中相应第一触头和第二触头的电联接便于电力和数据两者在至少三个连接器接收通道之间的传递。
CN202180042231.7A 2020-06-12 2021-06-11 单对以太网多路联接器 Pending CN11576944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063038538P 2020-06-12 2020-06-12
US63/038,538 2020-06-12
US202163154382P 2021-02-26 2021-02-26
US63/154,382 2021-02-26
PCT/US2021/037070 WO2021252938A1 (en) 2020-06-12 2021-06-11 Single-pair ethernet multi-way coupler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69442A true CN115769442A (zh) 2023-03-07

Family

ID=788459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42231.7A Pending CN115769442A (zh) 2020-06-12 2021-06-11 单对以太网多路联接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38757A1 (zh)
EP (1) EP4165733A1 (zh)
CN (1) CN115769442A (zh)
WO (1) WO202125293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020239985A1 (en) 2019-03-15 2021-08-26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Connectors and contacts for a single twisted pair of conductors
WO2023147663A1 (en) * 2022-02-01 2023-08-10 Belden Canada Ulc Single pair ethernet (spe) connector and system
FR3135171A1 (fr) 2022-04-28 2023-11-03 Nexans Boîtiers de connexion pour câbles Ethernet à paire unique et réseaux Ethernet câblés associés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60032B (zh) * 2010-02-12 2016-11-16 Adc电信公司 通信刀片面板系统
WO2014022781A1 (en) * 2012-08-03 2014-02-06 Joseph Christopher Coffey Managed fiber connectivity systems
US9755670B2 (en) * 2014-05-29 2017-09-05 Skyworks Solutions, Inc. Adaptive load for coupler in broadband multimode multiband front end module
CA3206733A1 (en) * 2014-09-04 2016-03-10 Belden Canada Ulc Coupler connector and cable terminator with side contacts
EP3759765A4 (en) * 2018-02-26 2022-04-13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CONNECTORS AND CONTACTS FOR A SINGLE TWISTED PAI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252938A1 (en) 2021-12-16
US20230238757A1 (en) 2023-07-27
EP4165733A1 (en) 2023-04-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937243B (zh) 用于单绞合导线对的连接器和触头
CN115769442A (zh) 单对以太网多路联接器
US7316584B2 (en) Matched impedance shielded pair interconnection system for high reliability applications
CN100490251C (zh) 带有分离式插座界面的电联接器
AU2018258285B2 (en) Connectors for a single twisted pair of conductors
US11296463B2 (en) Connectors for a single twisted pair of conductors
CN110945724B (zh) 用于单扭绞导体对的连接器
EP2137794B1 (en) Modular connector with reduced termination variability and improved performance
US7677927B2 (en) High bandwidth connector
CN102487166A (zh) 用于导体连接系统的多极输出口
US20220360033A1 (en) Couplers for single pair connectors
MX2014006851A (es) Conector de cabezal de cable.
US20230361493A1 (en) T-splice connector
US4674822A (en) Multi-conductor shielded cable
JPH0722130A (ja) 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KR20020016567A (ko) 배선 관리 시스템을 갖춘 전기 커넥터
US20220384984A1 (en) High density coupling panel
US11888255B2 (en) Single pair ethernet connector
WO2019183143A1 (en) Split quadrax interconnect
US11705681B2 (en) Field terminable ethernet connector with integral termination cap
US11552430B2 (en) Ground structure for a cable card assembly of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20220278476A1 (en) Couplers for single pair connectors
WO2023028369A1 (en) Single-pair ethernet connector jack
WO2023049679A1 (en) Single-pair ethernet mount housing
CN1846333B (zh) 用于多线电缆组件的连接器外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