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69433A - 配线模块 - Google Patents
配线模块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769433A CN115769433A CN202180045699.1A CN202180045699A CN115769433A CN 115769433 A CN115769433 A CN 115769433A CN 202180045699 A CN202180045699 A CN 202180045699A CN 115769433 A CN115769433 A CN 11576943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nector
- base film
- conductive path
- wiring module
- protec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1012 protector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3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476 solde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9000010408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9000013039 cover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00679 sold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888 f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7361 pathwa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3002 synthet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057 synthet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881 Cu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HBBGRARXTFLTSG-UHFFFAOYSA-N Lithium ion Chemical compound [Li+] HBBGRARXTFLTSG-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642 Polyim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46 energy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416 lithium i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721 polyim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585 weight reduc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77—Coupling parts carrying pins, blades or analogous contact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98—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wiring of battery pack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03—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interconnecto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14—Methods for interconnecting adjacent batteries or cells
- H01M50/516—Methods for interconnecting adjacent batteries or cells by welding, soldering or brazing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19—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comprisin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0277—Bendability or stretchability details
- H05K1/028—Bending or folding regions of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81—Reinforcement details thereof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11—Printed elements for providing electric connections to or between printed circuits
- H05K1/118—Printed elements for providing electric connections to or between printed circuits specially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e.g. using folded portion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18—Printed circuit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non-printed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189—Printed circuit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non-printed electric compon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a flexible or folded printed circuit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21—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522—Inorganic material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50—Fixed connections
- H01R12/59—Fixed connection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65—Fixed connection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005—Guiding, mounting, polarizing or locking means; Extractors
- H01R12/7011—Locking or fixing a connector to a PCB
- H01R12/707—Soldering or welding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8—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othe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1/00
- H05K2201/05—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PCs]
- H05K2201/056—Folded around rigid support or component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1/00
- H05K2201/09—Shape and layout
- H05K2201/09209—Shape and layout details of conductors
- H05K2201/09218—Conductive traces
- H05K2201/09236—Parallel layout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1/00
- H05K2201/10—Details of components or other objects attached to or integrated in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 H05K2201/10007—Types of components
- H05K2201/10189—Non-printed connector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配线模块(10)安装于多个蓄电元件,具备:柔性印刷基板(60);及保护器(70),保持柔性印刷基板(60),柔性印刷基板(60)具备:基膜(62A);多个导电通路(63),配置在基膜(62A)的表面(42S);及连接器,具有与基膜(62A)的表面(42S)相对的相对面(91S),并连接于多个导电通路(63),多个导电通路(63)与多个蓄电元件的电极端子电连接,连接器具有连接部(92A),所述连接部(92A)连接于多个导电通路(63),多个导电通路(63)的至少一部分从连接部(92A)穿过基膜(62A)的表面(42S)与连接器的相对面(91S)之间地配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配线模块。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使用的高压的蓄电池包通常将多个蓄电池单体电池层叠并通过配线模块串联或并联地进行电连接。作为这样的配线模块,以往,已知有日本特表2019-511810号公报(下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结构。专利文献1记载的蓄电池模块具备各自的电极引线沿蓄电池模块的前后方向突出的多个蓄电池单体电池、将多个蓄电池单体电池的电极引线统一连结的母排单元而构成。该母排单元具备:第一母排框架,装配在多个蓄电池单体电池的前方,保持与向前方突出的电极引线连接的第一母排;第二母排框架,装配在多个蓄电池单体电池的后方,保持与向后方突出的电极引线连接的第二母排;及传感母排,将第一母排与第二母排电连接。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19-51181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的概要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上述的结构中,为了检测各蓄电池单体电池的电压等,可考虑例如将输出用的连接器配置于第一母排框架,在该连接器连接外部输出用的对象连接器的情况。在该情况下,由于需要在连接器连接传感母排,因此需要在连接器的背面,即在与对象连接器嵌合的嵌合面相反的一侧的面配线传感母排。在此,由于连接器的配置而绕过连接器地将传感母排配线在背面侧,因此,配线传感母排的空间增大,蓄电池包可能会大型化。
本公开是基于上述那样的情况而完成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低高度化及省空间化的配线模块。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公开的配线模块安装于多个蓄电元件,其中,所述配线模块具备:柔性印刷基板;及保护器,保持所述柔性印刷基板,所述柔性印刷基板具备:基膜;多个导电通路,配置在所述基膜的表面;及连接器,具有与所述基膜的所述表面相对的相对面,并连接于所述多个导电通路,所述多个导电通路与所述多个蓄电元件的电极端子电连接,所述连接器具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多个导电通路,所述多个导电通路的至少一部分从所述连接部穿过所述基膜的所述表面与所述连接器的所述相对面之间地配线。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能够提供一种可实现低高度化及省空间化的配线模块。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的蓄电池模块的立体图。
图2是安装有罩的蓄电池模块的立体图。
图3是蓄电池模块的主视图。
图4是蓄电池模块的后视图。
图5是蓄电池单体电池的立体图。
图6是第一母排模块的立体图。
图7是输出用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8是图3的A-A剖面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蓄电池模块的输出用连接器的周边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安装有罩的蓄电池模块的输出用连接器的周边的立体图。
图11是图9中的除了输出用连接器之外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蓄电池模块的第二连接器的周边的图。
图13是图12中的除了第一连接器及第一柔性印刷基板之外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第一母排的连接部的一个侧面与第一焊盘的软钎焊的放大立体图。
图15是表示第一母排的连接部的四个侧面与第一焊盘的软钎焊的放大立体图。
图16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输出用连接器和第一柔性印刷基板的放大主视图。
图17是图16中的除了输出用连接器之外的图。
图18是实施方式3的第一母排模块的放大主视图。
图19是图18中的除了输出用连接器之外的图。
图20是第一母排模块的立体放大图。
图21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输出用连接器和柔性印刷基板的放大主视图。
图22是图21中的除了输出用连接器之外的图。
图23是表示输出用连接器和柔性印刷基板的立体放大图。
图24是实施方式5的配线模块的主视图。
图25是具备接合部的蓄电池单体电池层叠体的立体图。
图26是表示配线模块的副端子周边的放大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首先,列举本公开的实施形态进行说明。
(1)本公开的配线模块安装于多个蓄电元件,其中,所述配线模块具备:柔性印刷基板;及保护器,保持所述柔性印刷基板,所述柔性印刷基板具备:基膜;多个导电通路,配置在所述基膜的表面;及连接器,具有与所述基膜的所述表面相对的相对面,并连接于所述多个导电通路,所述多个导电通路与所述多个蓄电元件的电极端子电连接,所述连接器具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多个导电通路,所述多个导电通路的至少一部分从所述连接部穿过所述基膜的所述表面与所述连接器的所述相对面之间地配线。
根据这样的结构,多个导电通路的至少一部分穿过基膜的表面与连接器的相对面之间,因此能够减小多个导电通路的配线所需的空间。因此,能够实现配线模块的低高度化及省空间化。
本公开的配线模块也可以设为以下的结构。
(2)所述基膜的所述表面与第一方向交叉,所述连接器具有开口部,所述开口部向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与所述相对面相反的一侧开口并接纳成为所述连接器的嵌合对象的对象连接器。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在第一方向上进行连接器与对象连接器的嵌合。
另外,本公开的配线模块也可以设为以下的结构。
(3)所述基膜的所述表面与第一方向交叉,所述连接器具有开口部,所述开口部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的一方侧开口并接纳成为所述连接器的嵌合对象的对象连接器,所述连接部配置在所述连接器的所述第二方向的另一方侧。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在第二方向上进行连接器与对象连接器的嵌合。
(4)所述多个导电通路优选具有:第一导电通路,从所述连接部向与所述开口部相反的方向配线;及第二导电通路,从所述连接部穿过所述基膜的所述表面与所述连接器的所述相对面之间地配线。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进一步实现配线模块的低高度化、省空间化。
(5)所述第二导电通路从所述连接部向所述开口部的方向配线。
(6)所述第二导电通路优选在所述连接器的所述开口部的附近折弯,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不同的方向配线。需要说明的是,具体而言,开口部的附近更优选为比开口部靠第二方向上的另一方侧处。
根据这样的结构,连接器与对象连接器的嵌合及脱离容易。
(7)优选在所述基膜的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连接器的相反侧设置加强板。
根据这样的结构,相对于在连接器与对象连接器的嵌合或脱离时作用于柔性印刷基板的应力,能够提高柔性印刷基板的强度。
(8)优选在所述保护器的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所述一方侧的端部设置凹部,所述凹部供折弯的所述第二导电通路配线。
安装有配线模块的多个蓄电元件有时还从外侧由壳体或罩等覆盖,由此被保护。于是,第二导电通路可能会夹入于保护器与罩等之间而损伤。根据这样的结构,由于凹部而保护器与罩等的间隙增大,因此难以将第二导电通路夹入于保护器与罩等之间而损伤。
(9)优选在所述保护器设置卡定部,所述卡定部将配线于所述凹部的所述第二导电通路卡定。
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卡定部能够进行第二导电通路的位置限制,因此更难以将第二导电通路夹入于保护器与罩等之间而损伤。
(10)在所述电极端子连接导电构件,所述柔性印刷基板具有焊盘,所述焊盘通过软钎焊而连接于所述导电构件的至少一个侧面。
(11)所述焊盘优选通过软钎焊而仅连接于所述导电构件的一个侧面。
根据这样的结构,焊盘与导电构件的软钎焊的作业效率提高。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情]
以下,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本公开没有限定为这些例示,由权利要求书公开,并意图包含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及范围内的全部变更。
<实施方式1>
关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参照图1~图13进行说明。具备本实施方式的配线模块10的蓄电池模块1是例如作为用于对电动汽车或混合动力汽车等车辆进行驱动的电源而搭载于车辆的结构。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箭头线Z表示的方向设为上方,将箭头线X表示的方向设为前方,将箭头线Y表示的方向设为左方进行说明。在此,前后方向是第一方向的一例,上下方向是第二方向的一例。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多个相同构件,有时仅对一部分的构件标注标号而省略其他的构件的标号。
如图1所示,蓄电池模块1具备蓄电池单体电池层叠体20L(多个蓄电元件的一例)、安装于蓄电池单体电池层叠体20L的配线模块10。如图2所示,蓄电池模块1的上下左右的侧面由罩80覆盖。
[蓄电池单体电池、电极引线]
如图1所示,蓄电池单体电池层叠体20L通过将多个蓄电池单体电池20(蓄电元件的一例)沿左右方向排列而构成。如图5所示,蓄电池单体电池20呈在前后方向上长且在左右方向上扁平的形状。在蓄电池单体电池20的内部收容蓄电要素(未图示)。蓄电池单体电池20具备一对电极引线21(电极端子的一例)。一对电极引线21分别配置在蓄电池单体电池20的前后方向的两侧,相互朝向相反方向地突出。一对电极引线21呈板状,相互具有相反的极性。即,蓄电池单体电池20的前后方向的一方侧的电极引线21成为负极,另一方侧的电极引线21成为正极。
在本实施方式中,蓄电池单体电池20是例如锂离子电池等二次电池。
如图1所示,蓄电池单体电池层叠体20L具备向各蓄电池单体电池20的前方突出的电极引线21和向各蓄电池单体电池20的后方突出的电极引线21。如后所述,本实施方式的配线模块10在蓄电池单体电池层叠体20L的前侧和后侧安装各一个,在各侧将各蓄电池单体电池20的电极引线21电连接。蓄电池单体电池层叠体20L的电极引线21为了与配线模块10连接而适当折弯,被切断成所需的长度。
[配线模块、柔性印刷基板]
如图1所示,配线模块10具备连接于电极引线21的母排30(导电构件的一例)、连接于母排30的柔性印刷基板(以下,简记为FPC)60、保持母排30和FPC60的保护器70。
[基膜、导电通路]
如图11所示,FPC60具备基膜62A、在基膜62A的表面配置的多个导电通路63、将多个导电通路63包覆的覆盖层膜62B。基膜62A及覆盖层膜62B由具有绝缘性和柔软性的聚酰亚胺等合成树脂构成。多个导电通路63由铜或铜合金等金属箔形成。以下,虽然省略图示及说明,但是在导电通路63可连接电阻、电容器、晶体管等任意的电子部件。
如图8所示,FPC60还具备连接于多个导电通路63的输出用连接器90(连接器的一例)。各导电通路63通过输出用连接器90而电连接于未图示的外部的ECU(ElectronicControl Unit:电子控制单元)。ECU是搭载有微型计算机、元件等的结构,是具备蓄电池单体电池20的电压、电流、温度等的检测、用于进行各蓄电池单体电池20的充放电控制等的功能的周知的结构。
FPC60被分割成包含输出用连接器90的第一FPC40(参照图6)、第二FPC50(参照图4)。如图12所示,在第一FPC40的端部设置第一连接器41,在第二FPC50的端部设置第二连接器51。第一连接器41与第二连接器51能够相互嵌合、脱离,由此,FPC60设置成能够分体地分割。
如图1所示,配线模块10中的在蓄电池单体电池层叠体20L的前侧安装的构件设为第一母排模块10A,在蓄电池单体电池层叠体20L的后侧安装的构件设为第二母排模块10B。
如图3所示,第一母排模块10A具备:母排30中的与向前方突出的电极引线21连接的第一母排30A(导电构件的一例);与第一母排30A连接的第一FPC40;保护器70中的保持第一母排30A和第一FPC40的第一保护器70A(保护器的一例)。在第一母排模块10A的左端及右端配置的第一母排30A作为蓄电池模块1的电极端子发挥作用。
如图4所示,第二母排模块10B具备:母排30中的与向后方突出的电极引线21连接的第二母排30B(导电构件的一例);与第二母排30B连接的第二FPC50;保护器70中的保持第二母排30B和第二FPC50的第二保护器70B(保护器的一例)。
如图1及图2所示,在蓄电池单体电池层叠体20L组装有第一母排模块10A和第二母排模块10B的状态下,除了前侧和后侧的蓄电池单体电池层叠体20L的外表面22由罩80覆盖。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FPC40配置在蓄电池单体电池层叠体20L的上侧的外表面22U,由上侧的罩80U覆盖。
[第一保护器、凹部、卡定部]
第一保护器70A由绝缘性的合成树脂构成,如图6所示,呈板状。在第一保护器70A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部设置多个电极承受部71。多个电极承受部71沿左右方向并列而沿前后方向贯通形成,呈在上下方向上长的矩形形状。在第一保护器70A的上侧设置对第一母排30A进行保持的槽部72。在第一保护器70A的上部的左右方向的中央形成有向下方凹陷的槽状的凹部73A。如图9所示,在第一保护器70A的上端部折弯的第一FPC40(包含第二导电通路44)穿过凹部73A。详细而言,在蓄电池单体电池层叠体20L的外表面22U的前端朝向下方呈直角地折弯的第一FPC40沿着凹部73A的前表面向下方延伸之后,朝向前方呈直角地折弯,沿着凹部73A的下表面向前方延伸之后,朝向下方呈直角地折弯。棒状的卡定部74A向左方突出地设置于凹部73A的右侧的内壁。卡定部74A配置在第一保护器70A的后端部。穿过凹部73A的第一FPC40通过卡定部74A卡定于凹部73A的内部。从凹部73A的后端侧的侧面至卡定部74A的分离尺寸比第一FPC40的板厚的最大尺寸大,因此第一FPC40在凹部73A被保持为不会向前方飞出的形态。如图10所示,在蓄电池单体电池层叠体20L的上侧的外表面22U(参照图1)由上侧的罩80U覆盖时,第一FPC40穿过凹部73A,通过卡定部74A卡定于凹部73A的内部,因此能抑制第一FPC40由第一保护器70A与上侧的罩80U夹持而损伤的情况。
[第二保护器]
如图4所示,第二保护器70B也与第一保护器70A同样地具有电极承受部71、槽部72、凹部73B、卡定部74B。凹部73B形成在第二保护器70B的上部的右侧。如图12所示,在第二保护器70B的上端部折弯的第一FPC40(包含第二导电通路44)穿过凹部73B。详细而言,在蓄电池单体电池层叠体20L的外表面22U的后端朝向下方呈直角地折弯的第一FPC40沿着凹部73B的后表面向下方延伸之后,朝向后方呈直角地折弯,沿着凹部73B的下表面向后方延伸之后,朝向下方呈直角地折弯。棒状的卡定部74B向右方突出地设置于凹部73B的左侧的内壁。卡定部74B配置在第二保护器70B的前端部。穿过凹部73B的第一FPC40通过卡定部74B卡定于凹部73B的内部。从凹部73B的前端侧的侧面至卡定部74B的分离尺寸比第一FPC40的板厚的最大尺寸大,因此第一FPC40在凹部73B被保持为不向后方飞出的形态。由此,与有关上述的第一保护器70A的凹部73A和卡定部74A的说明同样,在上侧的罩80U的组装时,能抑制第一FPC40由第二保护器70B和上侧的罩80U夹持而损伤的情况。
[母排]
母排30呈板状的形状,通过对导电性的金属板进行加工而形成。母排30具备保持于第一母排模块10A的第一母排30A和保持于第二母排模块10B的第二母排30B。如图3及图6所示,第一母排30A以板厚方向成为左右方向的方式保持于在第一保护器70A的上侧设置的槽部72。如图3所示,在第一母排30A的下部设置连接部32。连接部32通过软钎焊而电连接于第一FPC40的后述的第一导电通路43。如图6所示,第一母排30A的中央部分成为连接电极引线21的主体部31。如图3所示,在将第一母排模块10A向蓄电池单体电池层叠体20L的前侧安装时,向前方突出的电极引线21插通于第一保护器70A的电极承受部71,主体部31通过激光焊接而连接于在电极承受部71插通的电极引线21。如图4所示,与第一母排30A同样,第二母排30B也保持于第二保护器70B的槽部72,在连接部32电连接于第二FPC50的后述的第三导电通路53。第二母排30B的主体部31通过激光焊接而连接于向后方突出的电极引线21。
[第一FPC、第一基膜]
如图11所示,第一FPC40具备基膜62A中的被分割为第一保护器70A侧的第一基膜42A(基膜的一例)、多个导电通路63中的配置于第一基膜42A的第一导电通路43及第二导电通路44、覆盖层膜62B中的将第一导电通路43及第二导电通路44包覆的第一覆盖层膜42B。在第一覆盖层膜42B预先设置开口,第一导电通路43及第二导电通路44的端部露出。由此,在第一导电通路43及第二导电通路44的端部能够进行基于软钎焊的电连接。
[加强板]
如图3所示,第一FPC40在主视观察下呈上下反转的T字状。第一FPC40通过粘接剂等固定于第一保护器70A。在第一FPC40的固定于第一保护器70A的部分的上端部设有输出用连接器90。如图9及图11所示,输出用连接器90设置在第一基膜42A的前方。如图8所示,在第一基膜42A的前后方向上的输出用连接器90的相反侧(后侧)设置加强板45。加强板45通过粘接剂或粘着剂而粘贴于第一基膜42A的后表面。如图6所示,第一FPC40在第一保护器70A的上端部折弯,进而向后方延伸。如图1所示,第一FPC40的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部分配置于蓄电池单体电池层叠体20L的上侧的外表面22U上。如图12所示,在第一FPC40的后端部具备第一连接器41。第一连接器41呈块状。第一连接器41插入于后述的第二连接器51的内部,与第二连接器51嵌合。
[表面、第一导电通路]
如图11所示,第一FPC40中的在第一保护器70A的前表面固定的部分设为与前后方向正交的配置。因此,第一基膜42A在第一保护器70A中具有与前后方向正交的表面42S。第一导电通路43具有以朝向前方的姿势配置于表面42S的上端部43A。如图8所示,上端部43A与输出用连接器90的连接部92A被软钎焊且电连接。如图11所示,第一导电通路43从上端部43A向下方延伸。如图3所示,在与上端部43A相反的一侧的第一导电通路43的端部形成第一焊盘43B(焊盘的一例)。第一焊盘43B由与第一导电通路43同样的金属箔构成,呈长方形形状。第一焊盘43B在第一FPC40的下侧沿左右方向并列配置。如图14所示,第一焊盘43B以配置在第一母排30A的连接部32的右侧的方式形成,并通过焊料S与第一母排30A的连接部32的右侧面电连接。这样,通过采用将第一焊盘43B与第一母排30A的连接部32的一个侧面软钎焊的结构,能够使用一般的烙铁有效地进行软钎焊的作业。
另外,第一焊盘43B以配置于第一母排30A的连接部32的左右两侧、周缘部的方式形成,也可以设为与第一母排30A的连接部32的多个侧面软钎焊的方式。例如图15所示,第一焊盘43B也可以配置在第一母排30A的连接部32的周缘部,通过焊料S与第一母排30A的连接部32的四个侧面连接。在该情况下,增大通过焊料S连接的部分,由此存在第一母排30A相对于第一FPC40稳定的效果。软钎焊的第一母排30A的连接部32的侧面增加,因此作业效率会成为问题,但是如果使用例如与第一母排30A的连接部32的形状一致的特殊的烙铁,则能够提高作业效率。
[第二导电通路]
如图11所示,第二导电通路44具有以朝向前方的姿势配置于表面42S的前端部44A。前端部44A与上端部43A沿左右方向并列配置。如图8所示,前端部44A通过软钎焊而电连接于输出用连接器90的连接部92A。如图10及图11所示,第二导电通路44从前端部44A向上方延伸,在输出用连接器90的开口部93的附近折弯,向后方延伸。在此,如图8所示,开口部93的附近优选为比输出用连接器90的上端靠下方处。如果在这样的位置处将第二导电通路44折弯,则在使对象连接器(未图示)与输出用连接器90嵌合/脱离时,对象连接器难以与第二导电通路44接触,因此对象连接器与输出用连接器90的嵌合及脱离变得容易。如图9所示,向后方延伸的第二导电通路44穿过第一保护器70A的凹部73A,配置成能够通过卡定部74A卡定。如图12所示,与前端部44A相反的一侧的第一导电通路43的端部设为后端部44B。后端部44B通过软钎焊与第一连接器41的连接部41A电连接。第一连接器41从上方嵌合于由第二保护器70B保持的第二连接器51(参照图13),第二导电通路44在第二保护器70B的上端部向下方折弯。第二导电通路44穿过第二保护器70B的凹部73B,配置成能够通过卡定部74B卡定。
[输出用连接器、开口部、相对面、连接部]
如图7所示,输出用连接器90具备在左右方向上长的呈长方体的箱状的外壳91、多个端子92。外壳91具有向上方开口的开口部93。开口部93接纳成为输出用连接器90的嵌合对象的对象连接器(未图示)。该对象连接器设置在前述的ECU的终端部,通过输出用连接器90与对象连接器的嵌合而将各蓄电池单体电池20电连接于ECU。在将输出用连接器90安装于表面42S时,外壳91的后表面设为与表面42S相对的相对面91S。在外壳91的左右方向的侧面设置金属制的固定部94。如图9及图11所示,通过将固定部94与设置于表面42S的固定用焊盘46软钎焊而将输出用连接器90固定于表面42S。如图8所示,端子92保持于外壳91的底壁91A,端子92的前端部在外壳91的内部向上方延伸。比底壁91A靠下侧的端子92朝向后方呈曲轴状地折弯,端子92的下端部设为连接部92A。连接部92A通过软钎焊而与上端部43A及前端部44A电连接。由此,输出用连接器90被表面安装于第一FPC40。
如图9及图11所示,第一导电通路43从与输出用连接器90连接的上端部43A向与开口部93的开口的方向相反的一侧(即下侧)引出。另一方面,第二导电通路44从与输出用连接器90连接的前端部44A穿过表面42S与输出用连接器90的相对面91S(参照图7)之间向开口部93侧(即上侧)引出。作为与本实施方式不同的第二导电通路的配置涉及的结构,例如,第二导电通路也可考虑以绕过相对面91S相对的表面42S的方式从连接部92A向下方延伸之后,穿过输出用连接器90的右方或左方,向后方引出的结构(称为绕过配线)。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导电通路44配置在表面42S与相对面91S之间,因此与采用了前述的绕过配线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第二导电通路44的配线所需的空间。
[第二FPC、第二基膜]
如图13所示,第二FPC50具备基膜62A中的被分割为第二保护器70B侧的第二基膜52A(基膜的一例)、多个导电通路63中的配置于第二基膜52A的第三导电通路53(多个导电通路的一例)、覆盖层膜62B中的将第三导电通路53包覆的第二覆盖层膜52B。在第二覆盖层膜52B预先设置开口,第三导电通路53的端部露出。由此,在第三导电通路53的端部能够进行基于软钎焊的电连接。
[第三导电通路]
如图4所示,第二FPC50呈上下反转的T字状,沿上下延伸的部分配置在比中央靠右侧处。第二FPC50通过粘接剂等固定于第二保护器70B。在第二FPC50的上端部具备第二连接器51。虽然未图示,但是在第二基膜52A的前后方向上的第二连接器51的相反侧(前侧)设有加强板。加强板通过粘接剂或粘着剂而粘贴于第二基膜52A的前表面。如图13所示,第二连接器51呈向上方开口的形状。第二连接器51的连接部51A与第三导电通路53的上端部53A电连接。第三导电通路53向下方延伸,如图4所示,在上端部53A的相反侧的端部形成有第二焊盘53B(焊盘的一例)。第二焊盘53B在第二FPC50的下端部沿左右方向并列,与第二母排30B的连接部32电连接。第二焊盘53B与第二母排30B的连接部32的连接和第一焊盘43B与第一母排30A的连接部32的连接同样进行(参照图14)。如图12所示,向第二连接器51的内部插入第一连接器41,由此,将第二连接器51与第一连接器41嵌合,将第三导电通路53与第二导电通路44连接。由此,将第二母排30B与输出用连接器90连接。
[配线模块的向蓄电池单体电池层叠体的组装]
如图1所示,第一母排模块10A安装在蓄电池单体电池层叠体20L的前侧。如图6所示,从第一保护器70A的上端部向后方延伸的第一FPC40预先穿过凹部73A,预先配置在卡定部74A的下方及后方。如图1所示,向前方突出的电极引线21插通于电极承受部71,通过激光焊接将电极引线21与第一母排30A接合。第二母排模块10B也同样地安装在蓄电池单体电池层叠体20L的后侧。
接下来,如图12所示,将第一FPC40的第一连接器41侧穿过第二保护器70B的凹部73B,配置在卡定部74B的前方及下方之后,使第一连接器41与第二连接器51嵌合。通过第一连接器41与第二连接器51的嵌合而将输出用连接器90与各母排30电连接。通过以上所述,配线模块10的向蓄电池单体电池层叠体20L的组装完成(参照图1)。需要说明的是,在组装有配线模块10的蓄电池单体电池层叠体20L的外表面22安装罩80(参照图2)。
[实施方式1的作用效果]
根据实施方式1,发挥以下的作用、效果。
实施方式1的配线模块10是安装于蓄电池单体电池层叠体20L的配线模块10,具备FPC60和保持FPC60的保护器70,FPC60具备基膜62A、在基膜62A的表面42S配置的多个导电通路63、具有与基膜62A的表面42S相对的相对面91S并与多个导电通路63连接的输出用连接器90,多个导电通路63与蓄电池单体电池层叠体20L的电极引线21被电连接,输出用连接器90具有与多个导电通路63连接的连接部92A,多个导电通路63的至少一部分从连接部92A穿过基膜62A的表面42S与输出用连接器90的相对面91S之间地配线。
根据上述的结构,多个导电通路63的至少一部分穿过基膜62A的表面42S与输出用连接器90的相对面91S之间,因此能够减小多个导电通路63的配线所需的空间。因此,能够实现配线模块10的低高度化及省空间化。
在实施方式1中,基膜62A的表面42S与前后方向交叉,输出用连接器90具有开口部93,所述开口部93向与前后方向交叉的上侧开口并接纳成为输出用连接器90的嵌合对象的对象连接器,连接部92A配置在输出用连接器90的下侧。
根据上述的结构,能够在上下方向上进行输出用连接器90与对象连接器的嵌合。
在实施方式1中,多个导电通路63具有从连接部92A向与开口部93相反的方向配线的第一导电通路43、从连接部92A穿过基膜62A的表面42S与输出用连接器90的相对面91S之间地配线的第二导电通路44。
根据上述的结构,能够实现配线模块10的进一步的低高度化、省空间化。
在实施方式1中,第二导电通路44从连接部92A向开口部93的方向配线。而且,第二导电通路44在输出用连接器90的开口部93的附近折弯,向后方配线。
根据上述的结构,第二导电通路44不是向输出用连接器90开口的上方而是向后方延伸,因此输出用连接器90与对象连接器的嵌合及脱离容易。
在实施方式1中,在第一基膜42A的前后方向上的输出用连接器90的相反侧设置加强板45。
根据上述的结构,对于在输出用连接器90与对象连接器的嵌合、脱离时作用于第一FPC40的应力,能够提高第一FPC40的强度。
在实施方式1中,在第一保护器70A及第二保护器70B的上端部设置供折弯的第二导电通路44配线的凹部73A、73B。
根据上述的结构,由于凹部73A、73B而第一保护器70A及第二保护器70B与上侧的罩80U的间隙增大,因此难以将第二导电通路44夹入于第一保护器70A及第二保护器70B与上侧的罩80U之间使其损伤。
在实施方式1中,在第一保护器70A及第二保护器70B设有将配线于凹部73A、73B的第二导电通路44卡定的卡定部74A、74B。
根据上述的结构,通过卡定部74A、74B能够进行第二导电通路44的位置限制,因此更难以将第二导电通路44夹入于第一保护器70A及第二保护器70B与上侧的罩80U之间使其损伤。
在实施方式1中,在电极引线21连接第一母排30A及第二母排30B,FPC60具有第一焊盘43B及第二焊盘53B,第一焊盘43B通过软钎焊而仅连接于第一母排30A的一个侧面,第二焊盘53B通过软钎焊而仅连接于第二母排30B的一个侧面。
根据上述的结构,第一焊盘43B与第一母排30A的软钎焊及第二焊盘53B与第二母排30B的软钎焊的作业效率提高。
<实施方式2>
关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2,参照图16及图17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关于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构件、作用效果,省略说明。而且,将箭头线Z表示的方向设为上方,将箭头线Y表示的方向设为左方进行说明。在此,前后方向是第一方向的一例,上下方向是第二方向的一例。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多个相同构件,有时仅对一部分的构件标注标号而省略其他的构件的标号。
实施方式2的配线模块取代实施方式1的第一FPC40及输出用连接器90而具备第一FPC140及输出用连接器190。
如图17所示,第一FPC140具备第一基膜142A、配置于第一基膜142A的第一导电通路143及第二导电通路144、将第一导电通路143及第二导电通路144包覆的第一覆盖层膜142B。
第一基膜142A具有与前后方向(纸面垂直方向)正交的表面142S。第一导电通路143具有以朝向前方(纸面垂直方向的跟前方向)的姿势配置于表面142S的上端部143A。第二导电通路144具有以朝向前方的姿势配置于表面142S的前端部144A。前端部144A与上端部143A沿左右方向并列配置。第二导电通路144从前端部144A暂时向上方延伸,向左方延伸。第二导电通路144在向左方延伸之后,向上方延伸,折弯而向后方配线。
如图16所示,输出用连接器190具备在左右方向上长的呈长方体的箱状的外壳191、多个端子192。外壳191向上方开口地设置,接纳未图示的对象连接器。在将输出用连接器190安装于表面142S时,外壳191的后表面(纸面垂直方向的里侧的面)成为与表面142S相对的相对面(未图示)。输出用连接器190通过公知的方法(固定部的软钎焊、粘接剂等)固定于表面142S。端子192的下端部设为连接部192A。连接部192A通过软钎焊与上端部143A及前端部144A电连接。由此,输出用连接器190被表面安装于第一FPC140。
第二导电通路144从与输出用连接器190连接的前端部144A穿过表面142S与输出用连接器190的相对面之间向输出用连接器190的左方配线(参照图16及图17)。因此,能够减小第二导电通路144的配线所需的空间。
<实施方式3>
关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3,参照图18~图20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关于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构件、作用效果,省略说明。而且,将箭头线Z表示的方向设为上方,将箭头线X表示的方向设为前方,将箭头线Y表示的方向设为左方来说明。在此,前后方向是第一方向的一例。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多个相同构件,有时仅对一部分的构件标注标号而省略其他的构件的标号。
实施方式3的配线模块安装在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蓄电池单体电池层叠体(未图示)的前侧及后侧。在此,为了简便起见,对于在蓄电池单体电池层叠体的前侧安装的第一母排模块210A进行详细说明。在蓄电池单体电池层叠体的后侧安装的第二母排模块(未图示)由于与第一母排模块210A同样地构成,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如图18及图20所示,第一母排模块210A具备母排230、连接于母排230的FPC240、连接于FPC240的输出用连接器290、保护器270。
如图20所示,母排230呈在上下方向上细长的板状,以左右方向为板厚方向地保持于保护器270。在母排230的上侧部分设有与FPC240电连接的连接部232。
如图19所示,FPC240具备基膜242A、配置于基膜242A的多个导电通路243、将多个导电通路243包覆的覆盖层膜242B。FPC240通过粘接剂等固定于保护器270的前表面,设为与前后方向正交的配置。因此,基膜242A在保护器270中具有与前后方向正交的表面242S。
如图18及图20所示,在基膜242A的前方具备输出用连接器290。在基膜242A的前后方向上的输出用连接器290的相反侧(后侧)设置加强板247。加强板247通过粘接剂等而粘贴于基膜242A的后表面。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方式3中,与实施方式1不同,在第二母排模块也与第一母排模块210A同样地设有输出用连接器(未图示)。因此,FPC240成为未连接于第二母排模块的结构。
如图18及图20所示,输出用连接器290具备在上下方向上长的呈长方体的箱状的外壳291、多个端子292。外壳291具有向前方开口的开口部293。开口部293接纳未图示的对象连接器。在将输出用连接器290安装于表面242S时,外壳291的后表面成为与表面242S相对的相对面(未图示)。
如图18及图20所示,在外壳291的与上下方向正交的侧面设置金属制的固定部294。将固定部294与设置于表面242S的固定用焊盘246软钎焊,由此将输出用连接器290固定于表面242S。端子292的后端部向左方(图示右方)折弯,设为连接部292A。连接部292A通过软钎焊与多个导电通路243电连接。由此,输出用连接器290被表面安装于FPC240。
如图18及图20所示,多个导电通路243具有从输出用连接器290的连接部292A向左方(图示右方)配线的第四导电通路244、从连接部292A穿过基膜242A的表面242S与输出用连接器290的相对面之间而配线于右方(图示左方)的第五导电通路245。第四导电通路244的右端部244A及第五导电通路245的左端部245A沿上下方向并列地配置于表面242S,连接于连接部292A。第四导电通路244的与右端部244A相反的一侧的端部设为第四焊盘244B(焊盘的一例)。第五导电通路245的与左端部245A相反的一侧的端部设为第五焊盘245B(焊盘的一例)。与实施方式1同样,第四焊盘244B及第五焊盘245B通过软钎焊与母排230的连接部232连接(焊料未图示)。
[实施方式3的作用效果]
根据实施方式3,发挥以下的作用、效果。
在实施方式3中,基膜242A的表面242S与前后方向交叉,输出用连接器290具有向前后方向上的与相对面(后表面)相反的一侧(前方)开口并接纳成为输出用连接器290的嵌合对象的对象连接器的开口部293。
根据上述的结构,在前后方向上能够进行输出用连接器290与对象连接器的嵌合。
<实施方式4>
关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4,参照图21~图23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关于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构件、作用效果,省略说明。而且,将箭头线Z表示的方向设为上方,将箭头线X表示的方向设为前方,将箭头线Y表示的方向设为左方来说明。在此,前后方向是第一方向的一例,左右方向是第二方向的一例。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多个相同构件,有时仅对一部分的构件标注标号而省略其他的构件的标号。
实施方式4的配线模块与实施方式3同样地由第一母排模块和第二母排模块构成,第一母排模块与第二母排模块未电连接。以下,说明安装于第一母排模块(前侧的配线模块)的输出用连接器390及FPC340。
如图22所示,FPC340具备基膜342A、配置于基膜342A的多个导电通路343、将多个导电通路343包覆的覆盖层膜342B。FPC340固定于未图示的保护器的前表面,设为与前后方向正交的配置。因此,基膜342A具有与前后方向正交的表面342S。
如图23所示,输出用连接器390具有在上下方向上长的呈长方体的箱状的外壳391。外壳391具有向左方(图示右方)开口的开口部393。开口部393接纳未图示的对象连接器。如图21所示,输出用连接器390具备端子392。端子392的连接部392A设置在输出用连接器390的右侧。在输出用连接器390安装于表面342S时,外壳391的后表面(纸面垂直方向的里侧的面)设为与表面342S相对的相对面(未图示)。
如图21所示,在外壳391的与上下方向正交的侧面设置金属制的固定部394。通过将固定部394与设置于表面342S的固定用焊盘346软钎焊而将输出用连接器390固定于表面342S。端子392的连接部392A通过软钎焊与多个导电通路343的右端部343A电连接。由此,输出用连接器390被表面安装于FPC340。
如图21及图23所示,在实施方式4中,全部的多个导电通路343从连接部392A穿过基膜342A的表面342S与输出用连接器390的相对面之间地配线。多个导电通路343中的一部分配线在输出用连接器390的左方,设为第六导电通路344。除了第六导电通路344之外的多个导电通路343配线在输出用连接器390的下方,设为第七导电通路345。第六导电通路344及第七导电通路345在与右端部343A相反的一侧的端部与母排电连接(未图示)。
[实施方式4的作用效果]
根据实施方式4,发挥以下的作用、效果。
在实施方式4中,基膜342A的表面342S与前后方向交叉,输出用连接器390具有向与前后方向交叉的左侧开口并接纳成为输出用连接器390的嵌合对象的对象连接器的开口部393,连接部392A配置在输出用连接器390的右侧。
根据上述的结构,在左右方向上能够进行输出用连接器390与对象连接器的嵌合。
<实施方式5>
关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5,参照图24~图26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关于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构件、作用效果,省略说明。而且,将箭头线Z表示的方向设为上方,将箭头线X表示的方向设为前方,将箭头线Y表示的方向设为左方来说明。在此,前后方向是第一方向的一例,左右方向是第二方向的一例。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多个相同构件,有时仅对一部分的构件标注标号而省略其他的构件的标号。
实施方式5的配线模块410具备在蓄电池单体电池层叠体420L的前侧安装的第一配线模块410A(参照图24)和在蓄电池单体电池层叠体420L的后侧安装的第二配线模块(未图示)。实施方式5的配线模块410不具备实施方式1中的将相邻的电极引线21彼此连接的母排30,在这一点上与实施方式1的配线模块10不同。以下,详细说明第一配线模块410A与蓄电池单体电池层叠体420L的电连接。
如图25所示,蓄电池单体电池层叠体420L通过将多个蓄电池单体电池20沿左右方向排列而构成,相邻的电极引线21预先通过激光焊接等来接合。即,相邻的电极引线21相互接近地折弯而被电连接,构成接合部21J。接合部21J与蓄电池单体电池20的层叠方向(左右方向)平行地设置。配置在蓄电池单体电池层叠体420L的两端部并构成蓄电池单体电池层叠体420L整体的正极或负极的电极引线21设为端部电极引线21E。端部电极引线21E向前方突出配置。
如图24所示,第一配线模块410A具备连接于端部电极引线21E的端部母排30E、连接于接合部21J的副端子35、第一FPC440、第一保护器470A。在第一保护器470A设有接纳接合部21J或端部电极引线21E的电极承受部471。与实施方式1同样,第一FPC440具有第一导电通路443(参照图26)、第二导电通路(未图示)、输出用连接器90。
如图26所示,副端子35是金属制的板状的构件。副端子35保持于第一保护器470A的副端子保持部475。副端子35的下端部与在第一FPC440的第一导电通路443的端部设置的第六焊盘447软钎焊。副端子35的上端部与接合部21J通过激光焊接等而电连接。虽然省略图示,但是第二配线模块不具备端部母排30E,其他副端子35的结构等与第一配线模块410A同样地构成。
如上所述,在实施方式5的配线模块410中,也可以不用为了将相邻的电极引线21彼此连接而使用母排。因此,在配线模块410的低成本化、轻量化、组装作业的效率化等方面有利。
<其他的实施方式>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用了层压型的蓄电池单体电池20作为蓄电元件,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使用层压型的蓄电池单体电池以外的蓄电元件。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为相对于与前后方向交叉(正交)的表面42S、142S、242S、342S而输出用连接器90、190向上方开口,输出用连接器290向前方开口,输出用连接器390向左方开口的结构,但是并不局限于此,连接器开口的方向可以任意设定。
(3)在实施方式1中,设为FPC60被分割成第一母排模块10A侧的第一FPC40和第二母排模块10B侧的第二FPC50的结构,但是并不局限于此,FPC也可以不用分割。
(4)在实施方式1中,设为卡定部74A、74B相对于凹部73A、73B设置一个的结构,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设为卡定部在凹部的左右两方的内壁设置一对的结构。
(5)在实施方式5中,设为电极引线21的接合部21J与第一FPC440经由副端子35连接的结构,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设为例如构成接合部的电极引线和第一FPC中的任一方具有朝向另一方延伸的形状,两者直接通过软钎焊等而电连接的结构。
标号说明
1:蓄电池模块
10、410:配线模块
10A、210A:第一母排模块
10B:第二母排模块
20:蓄电池单体电池
20L、420L:蓄电池单体电池层叠体
21:电极引线
21E:端部电极引线
21J:接合部
22:外表面
22U:上侧的外表面
30、230:母排
30A:第一母排
30B:第二母排
30E:端部母排
31:主体部
32、232:母排的连接部
35:副端子
40、140、440:第一FPC
41:第一连接器
41A:第一连接器的连接部
42A、142A:第一基膜
42B、142B:第一覆盖层膜
42S、142S、242S、342S:表面
43、143、443:第一导电通路
43A、143A、53A:上端部
43B:第一焊盘
44、144:第二导电通路
44A、144A:前端部
44B:后端部
45、247:加强板
46、246、346:固定用焊盘
50:第二FPC
51:第二连接器
51A:第二连接器的连接部
52A:第二基膜
52B:第二覆盖层膜
53:第三导电通路
53B:第二焊盘
60、240、340:FPC
62A、242A、342A:基膜
62B、242B、342B:覆盖层膜
63、243、343:导电通路
70、270:保护器
70A、470A:第一保护器
70B:第二保护器
71、471:电极承受部
72:槽部
73A、73B:凹部
74A、74B:卡定部
80:罩
80U:上侧的罩
90、190、290、390:输出用连接器
91、191、291、391:外壳
91A:底壁
91S:相对面
92、192、292、392:端子
92A、192A、292A、392A:输出用连接器的连接部
93、293、393:开口部
94、294、394:固定部
244:第四导电通路
244A、343A:右端部
244B:第四焊盘
245:第五导电通路
245A:左端部
245B:第五焊盘
344:第六导电通路
345:第七导电通路
410A:第一配线模块
447:第六焊盘
475:副端子保持部
S:焊料。
Claims (11)
1.一种配线模块,安装于多个蓄电元件,其中,所述配线模块具备:
柔性印刷基板;及
保护器,保持所述柔性印刷基板,
所述柔性印刷基板具备:基膜;多个导电通路,配置在所述基膜的表面;及连接器,具有与所述基膜的所述表面相对的相对面,并连接于所述多个导电通路,
所述多个导电通路与所述多个蓄电元件的电极端子电连接,
所述连接器具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多个导电通路,
所述多个导电通路的至少一部分从所述连接部穿过所述基膜的所述表面与所述连接器的所述相对面之间地配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线模块,其中,
所述基膜的所述表面与第一方向交叉,
所述连接器具有开口部,所述开口部向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与所述相对面相反的一侧开口并接纳成为所述连接器的嵌合对象的对象连接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线模块,其中,
所述基膜的所述表面与第一方向交叉,
所述连接器具有开口部,所述开口部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的一方侧开口并接纳成为所述连接器的嵌合对象的对象连接器,
所述连接部配置在所述连接器的所述第二方向的另一方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配线模块,其中,
所述多个导电通路具有:第一导电通路,从所述连接部向与所述开口部相反的方向配线;及第二导电通路,从所述连接部穿过所述基膜的所述表面与所述连接器的所述相对面之间地配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配线模块,其中,
所述第二导电通路从所述连接部向所述开口部的方向配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配线模块,其中,
所述第二导电通路在所述连接器的所述开口部的附近折弯,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不同的方向配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配线模块,其中,
在所述基膜的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连接器的相反侧设置加强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配线模块,其中,
在所述保护器的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所述一方侧的端部设置凹部,所述凹部供折弯的所述第二导电通路配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配线模块,其中,
在所述保护器设置卡定部,所述卡定部将配线于所述凹部的所述第二导电通路卡定。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配线模块,其中,
在所述电极端子连接导电构件,
所述柔性印刷基板具有焊盘,
所述焊盘通过软钎焊而连接于所述导电构件的至少一个侧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配线模块,其中,
所述焊盘通过软钎焊而仅连接于所述导电构件的一个侧面。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0-120516 | 2020-07-14 | ||
JP2020120516 | 2020-07-14 | ||
JP2020-213217 | 2020-12-23 | ||
JP2020213217A JP7567448B2 (ja) | 2020-07-14 | 2020-12-23 | 配線モジュール |
PCT/JP2021/025159 WO2022014378A1 (ja) | 2020-07-14 | 2021-07-02 | 配線モジュール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769433A true CN115769433A (zh) | 2023-03-07 |
Family
ID=795553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80045699.1A Pending CN115769433A (zh) | 2020-07-14 | 2021-07-02 | 配线模块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30261333A1 (zh) |
CN (1) | CN115769433A (zh) |
WO (1) | WO2022014378A1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576335Y2 (ja) * | 1991-03-25 | 1998-07-09 | 帝国通信工業株式会社 | リーフスイッチ |
JP4036738B2 (ja) * | 2002-12-04 | 2008-01-23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フレキシブル基板及びフレキシブル基板の検査方法 |
TWI500204B (zh) * | 2012-03-21 | 2015-09-11 | Simplo Technology Co Ltd | 電池模組 |
JP6774460B2 (ja) * | 2018-07-13 | 2020-10-21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回路体及び電池モジュール |
JP7212504B2 (ja) * | 2018-11-22 | 2023-01-25 |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 接続モジュール |
-
2021
- 2021-07-02 CN CN202180045699.1A patent/CN115769433A/zh active Pending
- 2021-07-02 US US18/014,250 patent/US20230261333A1/en active Pending
- 2021-07-02 WO PCT/JP2021/025159 patent/WO2022014378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30261333A1 (en) | 2023-08-17 |
WO2022014378A1 (ja) | 2022-01-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783732B (zh) | 安装有连接器的电路体以及汇流条模块 | |
US20240014501A1 (en) | Wiring module | |
WO2022009667A1 (ja) | 電池配線モジュール | |
WO2022158510A1 (ja) | 配線モジュール | |
CN112805872B (zh) | 柔性印制电路板、布线部件、蓄电模块以及连接模块 | |
JP2013080619A (ja) | 電池用配線モジュール | |
CN115769433A (zh) | 配线模块 | |
US20220223981A1 (en) | Battery module | |
JP7567448B2 (ja) | 配線モジュール | |
CN116235350A (zh) | 电池配线模块 | |
JP7413943B2 (ja) | 配線モジュール | |
JP7576223B2 (ja) | 配線モジュール | |
CN116762227A (zh) | 配线模块 | |
WO2022158295A1 (ja) | 配線モジュール | |
CN114649634B (zh) | 蓄电模块 | |
WO2024075774A1 (ja) | 配線モジュール | |
WO2024135381A1 (ja) | 配線モジュール | |
WO2023176395A1 (ja) | 配線モジュール | |
CN116783769A (zh) | 外部连接汇流条及配线模块 | |
CN118523041A (zh) | 保护器以及蓄电模块 | |
JP2024055096A (ja) | 配線モジュール | |
KR20240013593A (ko) | 배터리 팩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디바이스 | |
JP2023009471A (ja) | バスバーモジュール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