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69137A - 光路径控制部件及包括其的显示设备 - Google Patents

光路径控制部件及包括其的显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69137A
CN115769137A CN202180047285.2A CN202180047285A CN115769137A CN 115769137 A CN115769137 A CN 115769137A CN 202180047285 A CN202180047285 A CN 202180047285A CN 115769137 A CN115769137 A CN 1157691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electrode
light conversion
light
path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4728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妏暎
金柄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Innote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G Innote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20005755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20210141842A/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20006509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20210147612A/ko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Innotek Co Ltd filed Critical LG Innotek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7691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6913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6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translational movement of particles in a flui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n applied field
    • G02F1/166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translational movement of particles in a flui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n applied fiel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optical or magneto-optical effect
    • G02F1/167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translational movement of particles in a flui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n applied fiel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optical or magneto-optical effect by electrophoresi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23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a switchable viewing angl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6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translational movement of particles in a flui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n applied field
    • G02F1/1675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2F1/1679Gaskets; Spacers; Sealing of cells; Filling or closing of cel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Electrochromic Elements, Electrophoresis, Or Variable Reflection Or Absorption Elements (AREA)

Abstract

实施例的光路径控制部件包括:第一基板;第一电极,配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第二基板,配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第二电极,配置在所述第二基板下;光转换单元,配置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以及粘合层,位于所述光转换单元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其中,所述光转换单元包括交替配置的分隔部和收纳部,用于改变透光率的分散液配置在收纳部内部,所述分散液被配置成与所述收纳部的底表面、内表面和所述粘合层的下表面直接接触,所述分散液与所述收纳部的底表面和内部侧表面之间的第一接触角为20°以下,所述分散液与所述粘合层的下表面之间的第二接触角为20°以下,所述第一接触角与所述第二接触角之差为1°~5°。

Description

光路径控制部件及包括其的显示设备
技术领域
实施例涉及一种光路径控制部件及包括其的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遮光膜阻挡来自光源的光的透射,并粘附于作为用于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车辆导航设备、车辆触摸屏等的显示设备的显示面板的前表面,由此,当显示器传送画面时,遮光膜根据光的入射角调整光的视角从而以用户所需的视角呈现清晰的图像质量。
另外,遮光膜可用于诸如车辆、建筑物等的窗户以部分地屏蔽外部的光从而防止眩光,或防止可从外部看到内部。
即,遮光膜可以是控制光的移动路径从而阻挡特定方向上的光并使特定方向上的光透射的光路径控制部件。因此,能够通过遮光膜控制光的透射角从而控制用户的视角。
另一方面,这种遮光膜可分为无论周围环境或用户环境如何都始终控制视角的遮光膜和允许用户根据周围环境或用户环境开启/关闭视角控制的可切换遮光膜。
这种可切换遮光膜可通过在图案部的内部填充可在施加电压时移动的颗粒和用于分散颗粒的分散液并使颗粒分散和凝聚从而使得图案部切换为透光部和遮光部的方式实现。
可通过毛细管注射法在阴雕形态的图案部的内部配置分散液。这种毛细管注射法的问题在于,工艺耗时长,并且每个图案部都会发生不均匀填充。
因此,需要一种具有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新型结构的光路径控制部件。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实施例提供一种容易制造的可靠性得以改善的光路径控制部件。
技术方案
实施例的光路径控制部件包括:第一基板;第一电极,配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第二基板,配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第二电极,配置在所述第二基板下;光转换单元,配置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以及粘合层,配置在所述光转换单元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其中,所述光转换单元包括交替配置的分隔部和收纳部,改变透光率的分散液配置在所述收纳部的内部,所述分散液被配置成与所述收纳部的底表面、内表面和所述粘合层的下表面直接接触,所述分散液与所述收纳部的底表面和内表面之间的第一接触角为20°以下,所述分散液与所述粘合层的下表面之间的第二接触角为20°以下,所述第一接触角与所述第二接触角之差为1°~5°。
有益效果
实施例的光路径控制部件能够控制配置在收纳部内部的分散液的接触角。
具体地,在收纳部中,与分散液接触的收纳部的内表面和底表面以及粘合层的下表面的接触角的大小为20°以下。
因此,具有20°以下的接触角的收纳部的内表面和底表面以及粘合层的下表面可具有接近疏水性的特性。因此,当向收纳部内部注入具有疏水性的分散液时,分散液通过具有相似的特性的接触表面被注入,因此,能够提高分散液的填充速度和填充特性。
另外,分散液可将与收纳部的内表面和底表面的第一接触角和与粘合层的第二接触角之差控制在一定的大小范围内。因此,可减小在与收纳部接触的区域的速度与在与粘合层接触的区域的速度之差。
因此,由于能够以均匀的速度向收纳部中填充分散液,因此,能够提高填充分散液的均匀性。
另外,分散液可具有一定的组分,并且分散液的溶剂可具有一定的大小范围内的介电常数。因此,可通过控制分散液的组分和溶剂的介电常数,使第一接触角和第二接触角具有20°以下的大小。
即,在实施例的光路径控制部件中,能够通过控制与分散液接触的表面的接触角来提高在收纳部中的填充特性并提高多个收纳部的填充均匀性,从而特性和可靠性得以改善。
附图说明
图1和图2是一个实施例的光路径控制部件的立体图。
图3和图4是实施例的光路径控制部件的第一基板和第一电极的立体图及第二基板和第二电极的立体图。
图5至图7是用于描述一个实施例的在光路径控制部件上配置有密封部的立体图。
图8和图9是用于描述另一实施例的在光路径控制部件上配置有密封部的立体图。
图10和图11是沿图1中的A-A’线截取的剖视图。
图12是图10中的区域B的放大图。
图13是图12中的区域C的放大图。
图14是图12中的区域D的放大图。
图15至图18是沿图1中的A-A’线截取的其他剖视图。
图19是图10中的区域E的放大图。
图20是图11中的区域F的放大图。
图21至图28是用于描述一个实施例的光路径控制部件的制造方法的图。
图29和图30是应用了一个实施例的光路径控制部件的显示设备的剖视图。
图31至图33是用于描述应用了上述实施例的光路径控制部件的显示设备的一个实施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然而,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不限于所描述的一部分实施例,而是能够以其他多种形式实现,并且在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构成要素可被选择性地组合和替换。
另外,除非另作明确的定义和描述,否则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可被解释为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所理解的含义,常用的词典中所定义的术语的含义可解释为具有其在相关领域背景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
另外,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用于对实施例进行描述而不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说明书中,除非在文中特别说明,否则单数形式也可以包括复数形式,并且当描述为“A(和)、B以及C中的至少一个”时,可包括可由A、B以及C组合而成的所有的组合中的至少一个。
进一步地,在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构成要素进行描述时,可使用诸如第一、第二、A、B、(a)以及(b)等术语。这些术语仅用于区分构成要素与其他的构成要素,并且这些术语不限制构成要素的本质、顺序以及次序。
另外,当一个构成要素被描述为与其他的构成要素“连接”、“结合”或“接触”时,不仅可以包括该构成要素与其他的构成要素直接“连接”、“结合”或“接触”的情形,还可以包括该构成要素通过该构成要素与其他的构成要素之间的另一个构成要素而“连接”、“结合”或“接触”的情形。
进一步地,当被描述为形成在或配置在各构成要素“上(上方)”或“下(下方)”时,“上(上方)”或“下(下方)”不仅可以包括两个构成要素彼此直接连接的情形,还可以包括其他的一个或多个构成要素形成在或配置在该两个构成要素之间的情形。
另外,当表述为“上(上方)”或“下(下方)”时,基于一个构成要素,不仅可以包括上侧方向,还可以包括下侧方向。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实施例的光路径控制部件进行描述。后述的光路径控制部件涉及一种根据通过施加电压而移动的电泳颗粒以多种模式驱动的可切换光路径控制部件。
参照图1至图4,实施例的光路径控制部件1000可包括第一基板110、第二基板120、第一电极210、第二电极220以及光转换单元300。
第一基板110可支撑第一电极210。第一基板110可以是刚性的或柔性的。
另外,第一基板110可以是透明的。例如,第一基板110可包括能够透光的透明基板。
第一基板110可包括玻璃、塑料或柔性聚合物膜。例如,柔性聚合物膜可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碳酯(P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萘二甲酸乙二酯(PEN)、聚醚砜(PES)、环烯烃共聚物(COC)、三醋酸纤维素(TAC)膜、聚乙烯醇(PVA)膜、聚酰亚胺(PI)膜以及苯乙烯(PS)中的任一种制成,这仅为示例,实施例不限于此。
另外,第一基板110可以是具有柔性特性的柔性基板。
进一步地,第一基板110可以是曲面基板或弯曲基板。即,包括第一基板110的光路径控制部件也可形成为具有柔性特性、曲面特性或弯曲特性。因此,实施例的光路径控制部件可改变为多种设计。
第一基板110可以在第一方向1A、第二方向2A以及第三方向3A延伸。
具体地,第一基板110可包括与第一基板110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对应的第一方向1A、在与第一方向1A不同的方向延伸且与第一基板110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对应的第二方向2A以及在与第一方向1A和第二方向2A不同的方向延伸且与第一基板110的厚度方向对应的第三方向3A。
例如,第一方向1A可被定义为第一基板110的长度方向,第二方向2A可被定义为垂直于第一方向1A的第一基板110的宽度方向,第三方向3A可被定义为第一基板110的厚度方向。或者,第一方向1A可被定义为第一基板110的宽度方向,第二方向2A可被定义为垂直于第一方向1A的第一基板110的长度方向,第三方向3A可被定义为第一基板110的厚度方向。
以下,为了方便描述,将第一方向1A描述为第一基板110的长度方向,将第二方向2A描述为第一基板110的宽度方向,将第三方向3A描述为第一基板110的厚度方向。
第一电极210可配置在第一基板110的一表面。具体地,第一电极210可配置在第一基板110的上表面。即,第一电极210可配置在第一基板110与第二基板120之间。
第一电极210可包含透明导电材料。例如,第一电极210可包含具有约80%以上的透光率的导电材料。例如,第一电极210可包含诸如铟锡氧化物、铟锌氧化物、铜氧化物、锡氧化物、锌氧化物、钛氧化物等金属氧化物。
第一电极210的厚度可以是0.05μm~2μm。
或者,第一电极210可包含多种金属以实现低电阻。例如,第一电极210可包含铬(Cr)、镍(Ni)、铜(Cu)、铝(Al)、银(Ag)、钼(Mo)、金(Au)、钛(Ti)以及它们的合金中的至少一种金属。
参照图3,第一电极210可配置在第一基板110的一表面的整个表面。具体地,第一电极210可被配置为第一基板110的一表面上的表面电极。然而,实施例不限于此,第一电极210可由多个具有诸如网格状或条状等均匀图案的图案电极形成。
例如,第一电极210可包括多个导电图案。具体地,第一电极210可包括彼此交叉的多个网格线和由网格线形成的多个网格开口。
因此,即便第一电极210包含金属,也不会从外部看到第一电极210,因此,可提高可见性。另外,通过开口提高透光率,因此,可提高实施例的光路径控制部件的亮度。
第二基板120可配置在第一基板110上。具体地,第二基板120可配置在位于第一基板110上的第一电极210上。
第二基板120可包含能够透光的材料。第二基板120可包含透明材料。第二基板120可包含与上述的第一基板110的材料相同或相似的材料。
例如,第二基板120可包含玻璃、塑料或柔性聚合物膜。例如,柔性聚合物膜可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碳酯(P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萘二甲酸乙二酯(PEN)、聚醚砜(PES)、环烯烃共聚物(COC)、三醋酸纤维素(TAC)膜、聚乙烯醇(PVA)膜、聚酰亚胺(PI)膜以及苯乙烯(PS)中的任一种制成。这仅为示例,实施例不限于此。
另外,第二基板120可以是具有柔性特性的柔性基板。
进一步,第二基板120可以是曲面基板或弯曲基板。即,包括第二基板120的光路径控制部件也可形成为具有柔性特性、曲面特性或弯曲特性。因此,实施例的光路径控制部件可改变为多种设计。
第二基板120也可以与上述的第一基板110相同的方式在第一方向1A、第二方向2A以及第三方向3A延伸。
具体地,第二基板120可包括与第二基板120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对应的第一方向1A、在与第一方向1A不同的方向延伸且与第二基板120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对应的第二方向2A以及在与第一方向1A和第二方向2A不同的方向延伸且与第二基板120的厚度方向对应的第三方向3A。
例如,第一方向1A可被定义为第二基板120的长度方向,第二方向2A可被定义为垂直于第一方向1A的第二基板120的宽度方向,第三方向3A可被定义为第二基板120的厚度方向。
或者,第一方向1A可被定义为第二基板120的宽度方向,第二方向2A可被定义为垂直于第一方向1A的第二基板120的长度方向,第三方向3A可被定义为第二基板120的厚度方向。
以下,为了方便描述,将第一方向1A描述为第二基板120的长度方向,将第二方向2A描述为第二基板120的宽度方向,将第三方向3A描述为第二基板120的厚度方向。
第二电极220可配置在第二基板120的一表面。具体地,第二电极220可配置在第二基板120的下表面。即,第二电极220可配置在第二基板120与第一基板110彼此面对的第二基板120的一表面。即,第二电极220可被配置成与第一基板110上的第一电极210面对。即,第二电极220可配置在第一电极210与第二基板120之间。
第二电极220可包含与上述的第一电极210的材料相同或相似的材料。
第二电极220可包含透明导电材料。例如,第二电极220可包含具有约80%以上的透光率的导电材料。例如,第二电极220可包含诸如铟锡氧化物、铟锌氧化物、铜氧化物、锡氧化物、锌氧化物、钛氧化物等金属氧化物。
第二电极220的厚度可以是约0.1μm~约0.5μm。
或者,第二电极220可包含多种金属以实现低电阻。例如,第二电极220可包含铬(Cr)、镍(Ni)、铜(Cu)、铝(Al)、银(Ag)、钼(Mo)、金(Au)、钛(Ti)和它们的合金中的至少一种金属。
参照图4,第二电极220可配置在第二基板120的一表面的整个表面。具体地,第二电极220可被配置为第二基板120的一表面上的表面电极。然而,实施例不限于此,第二电极220可由多个具有诸如网格状或条状等均匀图案的图案电极形成。
例如,第二电极220可包括多个导电图案。具体地,第二电极220可包括彼此交叉的多个网格线和由网格线形成的多个网格开口。
因此,即便第二电极220包含金属,也不会从外部看到第二电极220,因此,可提高可见性。另外,通过开口提高透光率,因此,可提高实施例的光路径控制部件的亮度。
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20可具有彼此对应的尺寸。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20可具有彼此相同或相似的尺寸。
具体地,第一基板110的在第一方向1A延伸的第一长度的大小可与第二基板120的在第一方向1A延伸的第二长度L2的大小相同或相似。
例如,第一长度和第二长度的大小可以是300mm~400mm。
另外,第一基板110的在第二方向2A延伸的第一宽度的大小可与第二基板120的在第二方向2A延伸的第二宽度的大小相同或相似。
例如,第一宽度和第二宽度的大小可以是150mm~200mm。
另外,第一基板110的在第三方向3A延伸的第一厚度的大小可与第二基板120的在第三方向3A延伸的第二厚度的大小相同或相似。
例如,第一厚度和第二厚度的大小可以是30μm~200μm。
参照图1,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20可被配置成彼此错开。
具体地,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20可配置在沿第一方向1A彼此错开的位置。具体地,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20可被配置成基板的侧面彼此错开。
因此,第一基板110可被配置成沿在第一方向1A上的一个方向突出,第二基板120可被配置成沿在第一方向1A上的另一个方向突出。
即,第一基板110可包括沿在第一方向1A上的一个方向突出的第一突出部,第二基板120可包括沿在第一方向1A上的另一个方向突出的第二突出部。
因此,光路径控制部件1000可包括第一电极210在第一基板110上暴露的区域和第二电极220在第二基板120下暴露的区域。
即,配置在第一基板110上的第一电极210可在第一突出部暴露,配置在第二基板120下的第二电极220可在第二突出部暴露。
在突出部暴露的第一电极210和第二电极220可通过后述的连接部与外部的印刷电路板连接。
或者,参照图2,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20可配置在彼此对应的位置。具体地,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20可被配置成其侧表面彼此对应。
因此,第一基板110可被配置成沿在第一方向1A上的一个方向突出,第二基板120也可配置成沿第一方向1A上的一个方向突出,即,可被配置成与第一基板110相同的方向突出。
即,第一基板110可包括沿在第一方向1A上的一个方向突出的第一突出部,第二基板可包括沿在第一方向1A上的一个方向突出的第二突出部。
即,第一突出部第二突出部可沿相同的方向突出。
因此,光路径控制部件1000可包括第一电极210在第一基板110上暴露的区域和第二电极220在第二基板120下暴露的区域。
即,配置在第一基板110上的第一电极210可在第一突出部暴露,配置在第二基板120下的第二电极220可在第二突出部暴露。
在突出部暴露的第一电极210和第二电极220可通过后述的连接部与外部的印刷电路板连接。
光转换单元300可配置在第一基板110与第二基板120之间。具体地,光转换单元300可配置在第一电极210与第二电极220之间。
在光转换单元300与第一基板110之间和光转换单元300与第二基板120之间中的至少一个之间配置有功能层。
具体地,可在光转换单元300与第一基板110之间配置促进光转换单元300与第一基板110之间粘合的缓冲层410。另外,可在光转换单元300与第二基板120之间配置将第二电极220与光转换单元300粘合的粘合层420。
光转换单元300可包括多个分隔部和收纳部。可在收纳部中配置根据电压的施加而移动的光转换颗粒,可通过光转换颗粒改变光路径控制部件的透光特性。
光路径控制部件可包括密封部。
参照图5至图7,密封部500可配置在光路径控制部件的外表面。
密封部500可覆盖着光路径控制部件的外表面配置。具体地,密封部500可部分地覆盖着光路径控制部件的外表面配置。即,密封部500可从第一基板110朝向第二基板120延伸并部分地覆盖着光路径控制部件的外表面配置。
光路径控制部件1000可包括多个侧表面。具体地,光路径控制部件1000可包括沿第一方向1A延伸并彼此面对的侧表面以及沿第二方向2A延伸并彼此面对的侧表面。
密封部500可被配置成包围光路径控制部件的在第一方向1A延伸的侧表面。例如,密封部500可被配置成包围光路径控制部件的配置有光转换颗粒的收纳部320从光转换单元300暴露的侧表面。
具体地,如图5所示,密封部500可以覆盖着从光路径控制部件的侧表面暴露的收纳部320,部分地配置在光路径控制部件的侧表面上。
或者,如图6所示,密封部500可以覆盖着从光路径控制部件的侧表面暴露的收纳部320,整体地配置在光路径控制部件的侧表面。
具体地,相对于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20,收纳部320可被配置成从光转换单元300沿第二方向2A延伸。即,多个收纳部320可以彼此隔开地沿第二方向2A延伸。
因此,收纳部320可在光转换单元300的在第一方向1A上的两侧方向暴露。密封部500可覆盖着从光转换单元300暴露的收纳部320配置,以保护暴露的收纳部内部的光转换颗粒。
即,密封部500可配置在光转换单元300的侧表面的一部分、第一基板110的下表面的一部分、第二基板120的上表面的一部分。换言之,密封部500可以包围着光转换单元的暴露的收纳部,配置在光转换单元300的侧表面的一部分、第一基板110的下表面的一部分、第二基板120的上表面的一部分。
密封部500可包含粘度为300cP以上的树脂材料。
或者,参照图7,密封部500可被配置成包围光路径控制部件的在第一方向1A延伸的侧表面和光路径控制部件的在第二方向2A延伸的侧表面。
因此,光转换单元300的在第二方向上的侧表面中的至少一个侧表面可被密封部500整体地覆盖。
因此,在实施例的光路径控制部件中,可通过密封部500将光转换单元300的外表面整体地密封。即,能够防止可从光转换单元300的侧表面沿第二方向渗透进收纳部的诸如水分和空气等杂质的渗透。
即,在光路径控制部件的制造过程中,光转换单元300的在第二方向上的侧表面的厚度可因公差而彼此不同,并且在第二方向上的侧表面的宽度较小,因此,可渗透进收纳部的杂质可通过分隔部渗透进收纳部。
在实施例的光路径控制部件中,通过在光转换单元的在第二方向上的侧表面上也配置密封部,能够有效地防止杂质根据分隔部的尺寸而渗透。
另一方面,虽然在图5至图7中示出了密封部配置在光路径控制部件的外表面,但是实施例不限于此,密封部可配置在光转换单元300的上表面。
参照图8和图9,不同于图1和图2,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20可具有不同的尺寸。
具体地,第一基板110的在第一方向1A延伸的第一长度的大小与第二基板120的在第一方向1A延伸的第二长度L2的大小相同或相似且在300mm~400mm的大小范围以内。
另外,第一基板110的在第二方向2A延伸的第一宽度的大小和第二基板120的在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宽度的大小可不同且在150mm~200mm的大小范围以内。
例如,第二基板120的在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宽度可小于第一基板110的在第二方向2A延伸的第一宽度。
因此,光转换单元300的在第二方向上的两端部可被配置成从第二基板120隔开。
可在光转换单元300的在第二方向上的两端部分别配置有配置于光转换单元的密封部500和堤部600。
当向收纳部中注入光转换材料时,堤部600可决定注射部和出口部,在注入光转换材料之后,密封部500可将注射部和出口部密封。
即,密封部500可以在光转换单元300的在第二方向上的两端部充满着光转换单元300的收纳部320,配置于分隔部310。
参照图10和图11,光转换单元300可包括分隔部310和收纳部320。
分隔部310可被定义为划分收纳部的分隔部。即,作为划分多个收纳部的屏障区域,分隔部310可透光。另外,收纳部320可被定义为收纳部320根据电压的施加而切换为遮光部和透光部的可变区域。
分隔部310和收纳部320可彼此交替地配置。分隔部310和收纳部320可被配置成具有不同的宽度。例如,分隔部310的宽度可大于收纳部320的宽度。
分隔部310和收纳部320可彼此交替地配置。具体地,分隔部310和收纳部320可彼此交替地配置。即,各分隔部310可配置在彼此相邻的收纳部320之间,各收纳部320可配置在相邻的分隔部310之间。
分隔部310可包含透明材料。分隔部310可包含可透光的材料。
分隔部310可包含树脂材料。例如,分隔部310可包含光固化性树脂材料。例如,分隔部310可包含UV树脂或透明光刻胶树脂。或者,分隔部310可包含聚氨酯树脂或丙烯酸树脂。
分隔部310可使在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20中的任一个基板上入射的光向另一个基板透射。
例如,在图10和图11中,光可由配置在第一基板110下的光源从第一基板110发出,并且光可朝向第二基板120入射。此时,分隔部310可透光,并且透射的光可朝向第二基板120移动。
收纳部320可包括分散液320a和光转换颗粒320b。具体地,收纳部320可通过注入分散液320a而被填充。多个光转换颗粒320b可被分散于分散液320a中。
分散液320a可以是用于分散光转换颗粒320b的材料。分散液320a可包含透明材料。分散液320a可包含非极性溶剂。另外,分散液320a可包含能够透光的材料。例如,分散液320a可包含卤烃类油、石蜡类油以及异丙醇中的至少一种。
光转换颗粒320b可被配置成分散于分散液320a中。具体地,多个光转换颗粒320b可被配置成在分散液320a中彼此隔开。
光转换颗粒320b可包含能够吸收光的材料。即,光转换颗粒320b可以是光吸收颗粒。光转换颗粒320b可具有颜色。例如,光转换颗粒320b可具有黑色系的颜色。例如,光转换颗粒320b可包含炭黑。
光转换颗粒320b可通过使其表面带电而具备极性。例如,光转换颗粒320b的表面可带有负(-)电荷。因此,通过施加电压,光转换颗粒320b可朝向第一电极210或第二电极220移动。
可通过光转换颗粒320b改变收纳部320的透光率。具体地,收纳部320可通过光转换颗粒320b的移动来改变透光率从而切换为遮光部和透光部。即,收纳部320可通过使配置于分散液320a内部的光转换颗粒320b分散和聚集来改变通过收纳部320的光的透光率。
例如,实施例的光路径控制部件可通过施加于第一电极210和第二电极220的电压从第一模式转换为第二模式或从第二模式转换为第一模式。
具体地,在实施例的光路径控制部件中,收纳部320在第一模式下成为遮光部,特定的角度的光可被收纳部320阻挡。即,用户从外部观看的视角变窄,因此,光路径控制部件可以以隐私模式驱动。
另外,在实施例的光路径控制部件中,收纳部320在第二模式下成为透光部,在实施例的光路径控制部件中,光可透过分隔部310和收纳部320两者。即,用户从外部观看的视角变宽,因此,光路径控制部件可以以共享模式驱动。
从第一模式切换为第二模式,即,收纳部320从遮光部到透光部的转换可通过收纳部320的光转换颗粒320b的移动来实现。即,光转换颗粒320b可在其表面带电并且可根据电荷的特性,通过施加电压而朝向第一电极或第二电极移动。即,光转换颗粒320b可以是电泳颗粒。
具体地,收纳部320可与第一电极210和第二电极220电连接。
此时,当未从外部对光路径控制部件施加电压时,收纳部320的光转换颗粒320b均匀地分散于分散液320a中,收纳部320可通过光转换颗粒遮光。因此,在第一模式下,收纳部320可作为遮光部驱动。
或者,当从外部对光路径控制部件施加电压时,光转换颗粒320b可移动,例如,光转换颗粒320b可借助于通过第一电极210和第二电极220传输的电压而朝向收纳部320的一端部或另一端部移动。即,光转换颗粒320b可从收纳部320朝向第一电极210或第二电极220移动。
具体地,当对第一电极210和/或第二电极220施加电压时,在第一电极210与第二电极220之间形成电场,带负电荷的光转换颗粒320b利用分散液320a作为介质朝向第一电极210和第二电极220中的正极移动。
即,当对第一电极210和/或第二电极220施加电压时,如图10所示,光转换颗粒320b可在分散液320a中朝向第一电极210移动。即,光转换颗粒320b可以在一个方向移动,并且收纳部320可作为透光部驱动。
或者,当未对第一电极210和/或第二电极220施加电压时,如图11所示,光转换颗粒320b可均匀地分散于分散液320a中,使收纳部320作为遮光部驱动。
因此,实施例的光路径控制部件可根据用户的周围环境在两个模式下驱动。即,当用户仅需要特定视角的透光时,收纳部作为遮光部驱动,或者在用户需要高亮度的环境下,可施加电压以使收纳部作为透光部驱动。
因此,实施例的光路径控制部件可根据用户的需要实现为两个模式,因此,无论用户环境如何,都可以应用光路径控制部件。
如上所述,可在收纳部320内部配置分散有光转换颗粒320b的分散液320a。
可利用毛细管注射法将分散液320a沿从注射部朝向出口部的方向配置在各个收纳部内。此时,可根据分散液320a的特性以及与分散液320a接触的收纳部320的内部和粘合层420的特性改变所注入的分散液的填充性质。
即,当与分散液接触的收纳部320的内部和粘合层420具有疏水性时,可以改善具有疏水性的分散液320a在收纳部内部的填充性质。
因此,在实施例的光路径控制部件中,可通过控制分散液320a的介电常数和组分并控制分散液与收纳部320内部及粘合层420之间的接触角使得收纳部和粘合层的特性具有与分散液相似的疏水性,从而改善分散液的填充性质。
参照图12至图14,配置于收纳部320内的分散液320a可被配置成与收纳部320的底表面BS、收纳部320的内表面IS以及粘合层420的下表面直接接触。
实施例的光路径控制部件的分散液可在收纳部320的内表面IS和粘合层420的下表面具有不同的接触角。
具体地,当分散液320a与收纳部320的底表面BS和收纳部的内表面IS接触时,分散液320a可具有第一接触角θ1。另外,当分散液320a与粘合层420的下表面接触时,分散液320a可具有第二接触角θ2。
其中,第一接触角θ1可被定义为当分散液被滴在收纳部的底表面和内表面上时,分散液的液滴的表面与收纳部的底表面和内表面之间的角。
另外,第二接触角θ2可被定义为当分散液被滴在粘合层的下表面上时,分散液的液滴的表面与粘合层的下表面之间的角。
第一接触角θ1和第二接触角θ2可以是20°以下。
具体地,第一接触角θ1可以是20°以下。更具体地,第一接触角θ1可以是5°~20°。更具体地,第一接触角θ1可以是8°~15°。
当第一接触角θ1具有大于20°的接触角时,与分散液320a接触的收纳部320的底表面BS和收纳部的内表面IS具有接近亲水性的性质,因此,不容易向收纳部中填充具有疏水性的分散液320a。
另外,当第一接触角θ1形成为小于5°时,可能改变分散于分散液320a内部的光转换颗粒320b的重量%,因此,可能导致光路径控制部件的光转换特性劣化。
另外,第二接触角θ2可以是20°以下。更具体地,第二接触角θ2可以是3°~15°。更具体地,第二接触角θ2可以是5°~10°。
当第二接触角θ2具有大于20°的接触角时,与分散液320a接触的粘合层具有接近亲水性的性质,因此,不容易通过粘合层向收纳部中填充具有疏水性的分散液320a。
另外,当第二接触角θ2形成为小于3°时,可能改变分散于分散液320a中的光转换颗粒320b的重量%,因此,可能导致光路径控制部件的光转换特性劣化。
即,由于与具有疏水性的分散液320a接触的收纳部320的底表面BS和收纳部的内表面IS的第一接触角θ1以及与分散液320a接触的粘合层420的下表面的第二接触角θ2形成为20°以下,因此,收纳部320的底表面BS、收纳部的内表面IS以及粘合层420的下表面可具有疏水性。即,收纳部320的底表面BS、收纳部的内表面IS以及粘合层420的下表面可具有与分散液302a相似的疏水性。
另外,第一接触角θ1与第二接触角θ2可不同。具体地,第一接触角θ1的大小可大于第二接触角θ2的大小。另外,第一接触角θ1与第二接触角θ2之差θ1-θ2可以是10°以下。具体地,第一接触角θ1与第二接触角θ2之差θ1-θ2可以是1°~5°。更具体地,第一接触角θ1与第二接触角θ2之差θ1-θ2可以是3°~5°。
通过将第一接触角θ1与第二接触角θ2之差形成为上述范围内,能够提高收纳部内的分散液的填充性质和填充均匀性。
具体地,能够减小以第一接触角与收纳部接触的分散液的填充速度与以第二接触角与粘合层接触的分散液的填充速度之差。因此,不管与分散液接触的表面的类型如何,都可以以相似的填充速度向收纳部内部填充分散液。
因此,能够提高多个收纳部的填充均匀性,并且能够提高在各收纳部内部的填充性质和填充速度。
分散液320a可包含溶剂、光转换颗粒320b以及分散剂。为了控制第一接触角θ1和第二接触角θ2的大小,可将分散液320a的组分比率控制在一定的比率。
具体地,分散液320a可包含溶剂,该溶剂包含卤烃类油、石蜡类油以及异丙醇中的至少一种。
相对于分散液的总重,溶剂的含量可以是89.5wt%~94.7wt%。
另外,光转换颗粒320b可包含碳黑颗粒。相对于分散液的总重,光转换颗粒320b的含量可以是1wt%~3.5wt%。
另外,分散液可包含能够使光转换颗粒均匀地分散于溶剂中的分散剂。
相对于分散液的总重,分散剂的含量可以是1wt%~1.8wt%。
当溶剂、光转换颗粒320b以及分散剂脱离该重量%范围时,分散液与收纳部的第一接触角以及分散液与粘合层的第二接触角增加,因此,收纳部和粘合层接近亲水性,从而导致具有疏水性的分散液的填充性质劣化。
另外,溶剂可具有一定大小的介电常数。具体地,溶剂的介电常数可小于7.5。更具体地,溶剂的介电常数可以是1至小于7.5。更具体地,溶剂的介电常数可以是2~3。
当溶剂的介电常数为7.5以上时,即便满足组分比率,分散液与收纳部的第一接触角及分散液与粘合层的第二接触角也会因介电常数而增加,因此,收纳部和粘合层接近亲水性,从而导致具有疏水性的分散液的填充性质劣化。
另一方面,收纳部可考虑到驱动特性等而配置为不同的形状。
参照图15和图16,不同于图10和图11,在另一实施例的光路径控制部件中,收纳部320的两端部可被配置成与缓冲层410和粘合层420接触。
例如,收纳部320的下部可被配置成与缓冲层410接触,收纳部320的上部可被配置成与粘合层420接触。
因此,可减小收纳部320与第一电极210之间的距离,因此,从第一电极210施加的电压可顺畅地传输到收纳部320。
因此,可提高收纳部320内部的光转换颗粒320b的移动速度,从而改善光路径控制部件的驱动特性。
另外,参照图17和图18,在该实施例的光路径控制部件中,不同于图10和图11,收纳部320可以恒定的倾斜角θ配置。
具体地,参照图17和图18,收纳部320可被配置成相对于第一基板110具有大于0°至小于90°的倾斜角θ。具体地,收纳部320可以相对于第一基板110的一表面以大于0°至小于90°的倾斜角θ向上延伸。
因此,当将光路径控制部件与显示面板一同使用时,可缓解显示面板的图案和光路径控制部件的收纳部320之间的重叠现象所导致的摩尔纹(moire),从而提高用户可见性。
该实施例的光路径控制部件可以控制配置在收纳部内部的分散液的接触角。
具体地,可将在收纳部中与分散液接触的收纳部的内表面和底表面以及粘合层的下表面的接触角的大小控制为20°以下。
因此,具有20°以下的接触角的收纳部的内表面和底表面以及粘合层的下表面可具有接近疏水性的性质。因此,当在收纳部内部填充具有疏水性的分散液时,分散液通过具有相似性质的接触表面填充,因此,能够提高分散液的填充速度和填充性质。
另外,分散液可将与收纳部的内表面和底表面的第一接触角和与粘合层的第二接触角之差控制在一定的大小范围内。因此,可减小在与收纳部接触的区域的速度与在与粘合层接触的区域的速度之差。
因此,由于能够以均匀的速度向收纳部中填充分散液,因此,能够提高填充分散液的均匀性。
另外,分散液可具有一定的组分,并且分散液的溶剂可具有一定大小范围内的介电常数。因此,通过控制分散液的组分和溶剂的介电常数,可以使第一接触角和第二接触角具有20°以下的大小。
即,在该实施例的光路径控制部件中,能够通过控制与分散液接触的表面的接触角来改善在收纳部中的填充性质并提高多个收纳部的填充均匀性,从而特性和可靠性得以改善。
以下,参照图19和图20对另一实施例的光路径控制部件进行描述。
参照图19和图20,可在收纳部320中配置有光转换材料。具体地,可在收纳部320内部配置有具有恒定粘度的光转换材料。
光转换材料可包含溶剂320a、光转换颗粒320b和液晶320c。光转换颗粒320b和液晶320c可被分散于溶剂320a中。
即,可通过注射分散有光转换颗粒320b和液晶320c的溶剂320a来填充收纳部320。
溶剂320a可以是使光转换颗粒320b和液晶320c分散的材料。分散液320a可包含透明材料。溶剂320a可包括能够透光的材料。
溶剂320a可包括极性溶剂或非极性溶剂。
例如,溶剂320a可包含具有芳香环的材料以具备极性。例如,溶剂320a可包括具有芳香环的极性烃。
或者,溶剂320a可包含非极性卤烃类油、石蜡类油以及异丙醇中的至少一种。
光转换颗粒320b可被配置成分散于溶剂320a中。具体地,多个光转换颗粒320b可被配置成在溶剂320a中彼此隔开。
液晶320c可被分散于溶剂320a中。
由于光转换材料包含液晶320c,因此,光转换材料可具有低粘度。因此,能够提高分散于溶剂320a中的光转换颗粒320b的移动速度。即,能够与溶剂的粘度成反比地提高光转换颗粒320b的移动速度。
因此,能够提高光转换颗粒320b的移动速度,从而提高光路径控制部件的驱动速度。
另外,由于光转换材料包含液晶320c,因此,光转换材料可具有低挥发性。
即,通常的低粘度材料存在因燃点降低而蒸发率增加的问题,但是光转换材料可以实现低粘度的同时通过液晶320c防止该问题,从而实现低粘度的同时具备低挥发性。
另外,当对光路径控制部件施加电压时,液晶320c可促进移动中的光转换颗粒320b的移动。
参照图19,当未对光路径控制部件施加电压时,液晶320c可在溶剂320a中以不规则的方向排列。
然而,参照图20,当对光路径控制部件施加电压时,液晶320c可在溶剂320a中以规则的方向排列。即,液晶320c的长度方向可沿第一电极210与第二电极220彼此面对的方向排列。
因此,当光转换颗粒320b朝向第一电极210或第二电极220移动时,光转换颗粒320b可通过沿光转换颗粒320b的移动方向排列的液晶320c而容易地移动,从而提高光转换颗粒的驱动速度。
相对于光转换材料的总重,液晶320c的含量可以是恒定的重量%范围内。相对于光转换材料的总重,液晶320c的含量可以是10wt%以下。具体地,相对于光转换材料的总重,液晶320c的含量可以是1wt%~10wt%。更具体地,相对于光转换材料的总重,液晶320c的含量可以是1wt%~5wt%。
当相对于光转换材料的总量,液晶320c的含量大于10wt%时,可能发生液晶320c在溶剂320a中彼此聚集的现象。
尤其是,当溶剂320a包含非极性溶剂时,具有极性的液晶320c不会分散而可能彼此聚集。
相对于光转换材料的总重,光转换颗粒320b和液晶320c的含量可在不同的重量%范围内。
例如,光转换颗粒320b相对于光转换材料的总重的重量%可大于或小于液晶320c相对于光转换材料的总重的重量%。
具体地,光转换颗粒320b相对于光转换材料的总重的重量%与液晶320c相对于光转换材料的总重的重量%之比可以是1∶0.2~1∶3。
当光转换颗粒320b相对于光转换材料的总重的重量%与液晶320c相对于光转换材料的总重的重量%之比小于1∶0.2时,光转换材料中的液晶的含量降低,从而会提高光转换材料的粘度,因此,会降低光路径控制部件的驱动速度。
另外,当光转换颗粒320b相对于光转换材料的总重的重量%与液晶320c相对于光转换材料的总重的重量%之比大于1∶3时,与光转换材料中的液晶的含量的增加量相比,驱动速度的提高效果不显著,并且液晶会彼此聚结,从而可能导致光路径控制部件的驱动特性劣化。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溶剂320a可具有极性。当溶剂320a具有极性时,能够提高配置于溶剂320a中的液晶320c的分散性。
即,由于溶剂320a和液晶320c均具有极性,因此,能够使液晶320c在溶剂320a中的彼此聚集最小化。
溶剂320a的极性大小与液晶320c的极性大小可彼此不同。具体地,溶剂320a的极性大小可小于液晶320c的极性大小。
溶剂320a的极性大小与液晶320c的极性大小之差可以是0.08~0.8。
当溶剂320a的极性大小与液晶320c的极性大小之差小于0.08时,光转换材料在溶剂中的移动速度可能因溶剂的极性大小增加而减小。另外,当溶剂320a的极性大小与液晶320c的极性大小之差大于0.8时,液晶可能因溶剂与液晶之间的极性差而在溶剂中彼此聚集。
以下,参照图21至图28对实施例的光路径控制部件的制造方法进行描述。后述光路径控制部件的制造方法将主要针对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具有相同的尺寸的情形进行描述。
参照图21,准备第一基板110和用于形成第一电极的电极材料。下一步,可通过在第一基板的一表面涂布或沉积电极材料,形成第一电极。具体地,电极材料可形成在第一基板110的整个表面。因此,可将形成为表面电极的第一电极210形成在第一基板110上。
然后,参照图22,可通过在第一电极210上涂布树脂材料,形成树脂层350。具体地,可通过在第一电极210上涂覆聚氨酯树脂或丙烯酸树脂,形成树脂层350。
此时,可以在配置树脂层350之前,在第一电极210上追加配置缓冲层410。具体地,通过在第一电极210上配置与树脂层350具有良好的粘合性的缓冲层410之后在缓冲层410上配置树脂层350,能够提高树脂层350的粘合性。
例如,缓冲层410可包含具有诸如-CH-、烷基等与电极具有良好的粘合性的亲油性基团和诸如-NH、-OH、-COOH等与树脂层350具有良好的粘合性的亲水性基团的有机材料。
树脂层350可配置于第一基板110的部分区域。即,树脂层350可以以比第一基板110的面积小的面积配置。因此,可在第一基板110上形成未配置树脂层350且第一电极210暴露的区域。另外,当在第一电极210上配置缓冲层410时,可形成缓冲层410暴露的区域。
然后,参照图23,可对树脂层350进行图案化以在树脂层350中形成多个分隔部310和多个收纳部320。具体地,可在树脂层350中形成凹部以形成凹状的收纳部320及凹部之间的凸状的分隔部310。
因此,可在第一基板110上形成包括分隔部310和收纳部320的光转换单元300。
另外,可去除在第一电极210上暴露的缓冲层410以使第一电极210在第一基板110突出的区域中暴露。
然后,参照图24,准备第二基板120和用于形成第二电极的电极材料。接着,可通过在第二基板的一表面涂布或沉积电极材料,形成第二电极。具体地,电极材料可形成在第二基板120的整个表面。因此,形成为表面电极的第二电极220可形成在第二基板120上。
第二基板120的尺寸可小于第一基板110的尺寸。另外,第二基板120的尺寸可小于树脂层350的尺寸。
具体地,第二基板120的在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长度的大小可大于树脂层350的在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三长度,第二基板120的在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宽度的大小可小于树脂层350的在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三宽度的大小。
然后,参照图25,可通过在第二电极220上涂布粘合材料,形成粘合层420。具体地,可在第二电极220上形成能够透光的透光粘合层。例如,粘合层420可包括光学透明粘合层OCA。
粘合层420可配置于光转换单元300的部分区域。即,粘合层420可以以比光转换单元300的面积小的面积配置。因此,可在光转换单元300上形成未配置粘合层420且光转换单元300暴露的区域。
然后,参照图26,可将第一基板110与第二基板120粘合。具体地,可在光转换单元300上配置第二基板120,可通过配置在第二基板120下的粘合层420将第二基板120与光转换单元300粘合。
可将光转换单元300以及第二基板120依次地在第一基板110、光转换单元300以及第二基板120的厚度方向层叠。
此时,第二基板120被配置成小于树脂层350的尺寸的尺寸,因此,多个分隔部310和收纳部320可在光转换单元300上的未配置第二基板120的区域暴露。
具体地,第二基板120的在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宽度的大小小于树脂层350在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三宽度的大小,因此,多个分隔壁310和收纳部320可在树脂层350的宽度方向面对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中的至少一者的端部区域暴露。
然后,可在分隔部310之间,即,收纳部320中注入光转换材料380。具体地,可在分隔部之间,即,收纳部320中注入将诸如炭黑之类的光吸收颗粒分散于包括石蜡类溶剂等的电解质溶剂中而成的光转换材料。
例如,在未配置第二基板120的光转换单元300的收纳部和分隔部上配置在光转换单元30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堤部(dam)之后,可在堤部与光转换单元300的侧面之间,通过毛细管注射法向收纳部320中注入电解质溶剂。
然后,参照图27,可通过切割光转换单元300制造出一个光路径控制部件。具体地,可沿光转换单元300的长度方向切割光转换单元300。即,可沿示于图22中的虚线切割光转换单元300、位于光转换单元300下方的缓冲层410、第一电极210、和第一基板110。可通过切割工序形成多个光路径控制部件A、B,图23是示出多个光路径控制部件中的一个的图。
具体地,可将光转换单元300切割成第一基板110、第二基板120以及光转换单元300的在宽度方向上的侧表面配置于同一平面,或者第二基板的在第二方向上的两端部配置在垂直于光转换单元的在第二方向上的两端部的横截面。
因此,第二基板120、第二电极220或粘合层420的在第二方向上的两端部和光转换单元300的在第二方向上的两端部可配置在相同的平面。
即,粘合层420的在第二方向上的两端部与光转换单元300的在第二方向上的两端部可彼此连接。
或者,根据工序过程中的误差,第二基板120、第二电极220或粘合层420的在第二方向上的两端部可与光转换单元300的在第二方向上的两端部相比被配置成更加靠近外侧。
然后,可部分地去除配置在第一基板110上的缓冲层410和/或配置在第二基板120下的粘合层420以形成电极暴露的连接部。具体地,当在第一基板110的上表面中未配置光转换单元300的第一电极上配置有缓冲层410时,可通过去除第一缓冲层410的一部分以使第一电极210暴露或通过从一开始就不在未配置光转换单元300的第一电极上配置缓冲层410而在第一基板110上形成第一连接部211。另外,当在第二基板120的下表面中未配置的光转换单元300的第二电极配置有粘合层420时,可通过去除一部分的粘合层420或通过在粘合工序过程中不在未配置光转换单元300的第二电极配置粘合层而在第二基板120下形成第二连接部221。
可通过诸如各向异性导电膜(ACF)等将印刷电路板或柔性印刷电路板与连接部连接,可将印刷电路板与外部电源连接以对光路径控制部件施加电压。
然后,参照图28,可通过密封材料配置密封部500。具体地,密封部500可被配置成与光路径控制部件的在第一方向延伸的各个侧表面、在第二方向延伸的各个侧表面以及光路径控制部件的上部和下部接触。
或者,密封部500可被配置成与光路径控制部件的在第一方向延伸的各个侧表面以及光路径控制部件的上部和下部接触。
因此,通过利用密封部500将向外暴露的收纳部从外部密封,即将分散有光转换颗粒的分散液从外部密封,可以防止外部的水分、氧气等导致的光转换颗粒的变性。
以下,通过示例以及比较例的光路径控制部件的分散液的填充行对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这些示例仅用于对本发明进行更加详细说明。因此,本发明不限于这些示例。
示例1
在第一基板上配置第一电极之后,在第一电极上形成树脂层。此时,树脂层包含丙烯酸类树脂。
然后,对树脂层进行图案化,以在树脂层上形成包括分隔部及分隔部之间的收纳部的光转换单元。
接下来,在第二基板上配置第二电极之后,在第二电极上配置粘合层,并将第二电极与光转换单元粘合。
然后,形成从收纳部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隔开的堤部之后,通过堤部与收纳部之间的空间注入光转换材料。
此时,光转换材料包含溶剂、碳黑以及分散剂。
然后,测量了光转换材料与收纳部的接触表面之间的第一接触角θ1及光转换材料与粘合层之间的第二接触角θ2。
示例2
除了使用了如表1中所示的不同的光转换材料的组分比率以外,以与示例1相同的方式制造了光路径控制部件,测量了光转换材料与收纳部的接触表面之间的第一接触角θ1及光转换材料与粘合层之间的第二接触角θ2。
示例3
除了使用了如表1中所示的不同的光转换材料的组分比率以外,以与示例1相同的方式制造了光路径控制部件,测量了光转换材料与收纳部的接触表面之间的第一接触角θ1及光转换材料与粘合层之间的第二接触角θ2。
示例4
除了使用了如表1中所示的不同的光转换材料的组分比率以外,以与示例1相同的方式制造了光路径控制部件,测量了光转换材料与收纳部的接触表面之间的第一接触角θ1及光转换材料与粘合层之间的第二接触角θ2。
比较例1
除了使用了如表1中所示的不同的光转换材料的组分比率和溶剂的介电常数以外,以与示例1相同的方式制造了光路径控制部件,测量了光转换材料与收纳部的接触表面之间的第一接触角θ1及光转换材料与粘合层之间的第二接触角θ2。
比较例2
除了使用了如表1中所示的不同的光转换材料的组分比率和溶剂的介电常数以外,以与示例1相同的方式制造了光路径控制部件,测量了光转换材料与收纳部的接触表面之间的第一接触角θ1及光转换材料与粘合层之间的第二接触角θ2。
比较例3
除了使用了如表1中所示的不同的光转换材料的组分比率和溶剂的介电常数以外,以与示例1相同的方式制造了光路径控制部件,测量了光转换材料与收纳部的接触表面之间的第一接触角θ1及光转换材料与粘合层之间的第二接触角θ2。
比较例4
除了使用了如表1中所示的不同的光转换材料的组分比率和溶剂的介电常数以外,以与示例1相同的方式制造了光路径控制部件,测量了光转换材料与收纳部的接触表面之间的第一接触角θ1及光转换材料与粘合层之间的第二接触角θ2。
表1:
Figure BDA0004034013300000251
参照表1,在示例的光路径控制部件的光转换材料中,第一接触角θ1和第二接触角θ2这两者均具有20°以下的值,因此,能够确认树脂层和粘合层均具有与分散液相似的疏水性。
因此,能够确认示例的光转换材料的填充性质得到了提高。
另一方面,在比较例1至比较例3的光路径控制部件的光转换材料中,第一接触角θ1和第二接触角θ2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大于20°的值,因此,能够确认树脂层和粘合层中的任一个具有与分散液不同的亲水性。
因此,能够确认比较例1至比较例3的光转换材料的填充性质发生了劣化。
另外,参照比较例4,能够确认当第一接触角θ1与第二接触角θ2之差大于10°时,填充性质因与粘合层和树脂层接触的光转换材料的填充速度之差而发生了劣化。
以下,参照图29至图33,对应用了实施例的光路径控制部件的显示设备进行描述。
参照图29和图30,实施例的光路径控制部件1000可配置在显示面板2000之上或之下。
显示面板2000和光路径控制部件1000可被配置成彼此粘合。例如,显示面板2000和光路径控制部件1000可通过粘合层1500彼此粘合。粘合层1500可以是透明的。例如,粘合层1500可包括具有光学透明粘合性材料的粘合剂或粘合层。
粘合层1500可包括离型膜。具体地,当将光路径控制部件与显示面板粘合时,可在去除离型膜之后粘合光路径控制部件与显示面板。
另一方面,参照图29和图30,光路径控制部件的一端部或一端部和另一端部可突出,在突出部可不配置光转换单元。突出区域为第一电极210和第二电极220暴露的电极连接部,并且可通过电极连接部连接外部的印刷电路板和光路径控制部件。
显示面板2000可包括第一’基板2100和第二’基板2200。当显示面板2000为液晶显示面板时,光路径控制部件可形成在液晶面板下。即,当将液晶面板中的由用户观看的表面定义为液晶面板的上部时,光路径控制部件可配置在液晶面板下。显示面板2000可形成为包括薄膜晶体管(TFT)和像素电极的第一’基板2100和包括滤色器层的第二’基板2200以其间插置液晶层的状态彼此接合的结构。
另外,显示面板2000可以是在第一’基板2100处形成有薄膜晶体管、滤色器以及黑色电解质并且第二’基板2200以其间插置液晶层的状态与第一’基板2100接合的晶体管上滤色器(COT)结构的液晶显示面板。即,在第一’基板2100上可形成有薄膜晶体管,在薄膜晶体管上可形成有保护膜,在保护膜上可形成有滤色器层。另外,在第一’基板2100上可形成有与薄膜晶体管接触的像素电极。此时,为了提高开口率并简化掩模工序,可省去黑色电解质并将公用电极形成为起黑色电解质的作用。
另外,当显示面板2000为液晶显示面板时,显示设备还可以包括从显示面板2000的后表面提供光的背光单元3000。
即,如图29所示,光路径控制部件可配置在液晶面板下且在背光单元3000上,光路径控制部件可配置在背光单元3000与显示面板2000之间。
或者,如图30所示,当显示面板2000为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时,可在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上形成光路径控制部件。即,当将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中的由用户观看的表面定义为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的上部时,光路径控制部件可配置在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上。显示面板2000可包括不需要单独的光源的自发光元件。在显示面板2000中,可在第一’基板2100上形成薄膜晶体管,并可形成与薄膜晶体管接触的有机发光元件。有机发光元件可包括阳极、阴极以及形成在阳极与阴极之间的有机发光层。另外,配置成起到用于封装的封装基板的作用的第二’基板2200可进一步包括在有机发光元件上。
即,从显示面板2000或背光单元3000发出的光可从光路径控制部件的第二基板120向第一基板110移动。
另外,虽未示于附图中,但是可在光路径控制部件1000与显示面板2000之间进一步配置偏光板。偏光板可以是线性偏光板或防外光反射偏光板。例如,当显示面板2000为液晶显示面板时,偏光板可以是线性偏光板。进一步地,当显示面板2000为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时,偏光板可以是防外光反射偏光板。
另外,可在光路径控制部件1000上进一步配置附加的诸如防反射层、防眩光等功能层1300。具体地,可将功能层1300粘合于光路径控制部件的第一基板110的一表面。虽未示于附图中,但是可通过粘合层将功能层1300粘合于光路径控制部件的第一基板110。另外,可在功能层1300上进一步配置用于保护功能层的离型膜。
进一步地,可在显示面板与光路径控制部件之间进一步配置触摸面板。
附图中示出的是光路径控制部件配置在显示面板的上部,但是实施例不限于此,光路径控制部件可配置于诸如可调光的位置,即显示面板的下部或显示面板的第二基板与第一基板之间等多种位置。
另外,附图中示出的是实施例的光路径控制部件的光转换单元位于平行于或垂直于第二基板的外表面的方向,但光转换单元形成为从第二基板的外表面以预定的角度倾斜。由此,可以减小在显示面板与光路径控制部件之间产生的摩尔纹现象。
参照图31至图33,实施例的光路径控制部件可应用于多种显示设备。
参照图31至图33,实施例的光路径控制部件可应用于显示画面的显示设备。
例如,当如图31所示地对光路径控制部件施加电源时,收纳部起到透光部的作用,因此,显示设备可以以共享模式驱动,当如图32所示地未对光路径控制部件施加电源时,收纳部起到遮光部的作用,因此,显示设备可以以隐私模式驱动。
因此,用户可通过施加电源容易使显示设备以隐私模式或正常模式驱动。
从背光单元或自发光元件发出的光可从第一基板向第二基板移动。或者,从背光单元或自发光元件发出的光也可从第二基板向第一基板移动。
另外,参照图33,应用了实施例的光路径控制部件的显示设备还可应用于车辆的内部。
例如,具有实施例的光路径控制部件的显示设备可显示确认车辆的信息的视频及车辆的移动路径。显示设备可配置在车辆的驾驶者座位与乘坐者座位之间。
另外,实施例的光路径控制部件可应用于显示车辆的速度、发动机、警报信号等的仪表板。
进一步地,实施例的光路径控制部件可应用于车辆的前玻璃(FG)或右侧和左侧窗户玻璃。
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包括上述的实施例中描述的特性、结构以及效果等,但不限于仅一个实施例。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将各个实施例中描述的特性、结构以及效果结合或变更成为其他的实施例。因此,应当理解为这些组合和变更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另外,以上以实施例为主进行了描述,但是这些实施例仅为示例,而非限制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在不脱离实施例的实质特性的范围内实现未在上文示出的多种变更和应用。例如,可对实施例中具体示出的各个构成要素进行变更。另外,应当解释为有关这种变更和应用的区别属于由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光路径控制部件,包括:
第一基板;
第一电极,配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上;
第二基板,配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上;
第二电极,配置在所述第二基板下;
光转换单元,配置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以及
粘合层,配置在所述光转换单元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
其中,
所述光转换单元包括交替配置的分隔部和收纳部,
改变透光率的分散液配置在所述收纳部的内部,
所述分散液被配置成与所述收纳部的底表面、内表面和所述粘合层的下表面直接接触,
所述分散液与所述收纳部的底表面和内表面之间的第一接触角为20°以下,
所述分散液与所述粘合层的下表面之间的第二接触角为20°以下,
所述第一接触角与所述第二接触角之差为1°~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路径控制部件,其中,
所述分散液在所述收纳部的内部具有疏水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路径控制部件,其中,
所述第一接触角为5°~20°,
所述第二接触角为3°~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路径控制部件,其中,
所述分散液包含溶剂、光转换颗粒以及分散剂,
相对于所述分散液的总量,所述溶剂的含量为89.5wt%~94.7wt%,
相对于所述分散液的总量,所述光转换颗粒的含量为1wt%~3.5wt%,
相对于所述分散液的总量,所述分散剂的含量为1wt%~1.8wt%。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路径控制部件,其中,
所述光转换颗粒的表面带负电荷,
所述光转换颗粒通过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中的任一个施加电压而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路径控制部件,其中,
所述溶剂的介电常数为1~7.5。
7.一种显示设备,包括:
显示面板;以及
光路径控制部件,配置在所述显示面板上,
其中,所述光路径控制部件包括:
第一基板;
第一电极,配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上;
光转换单元,配置在所述第一电极上;
第二基板,配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上;
第二电极,配置在所述第二基板下;以及
粘合层,配置在所述光转换单元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
其中,
所述光转换单元包括交替配置的分隔部和收纳部,
改变透光率的分散液配置在所述收纳部的内部,
所述分散液被配置成与所述收纳部的底表面、内表面和所述粘合层的下表面直接接触,
所述分散液与所述收纳部的底表面和内表面之间的第一接触角为20°以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接触角与所述第二接触角之差为1°~10°。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
所述分散液包含溶剂、光转换颗粒以及分散剂,
相对于所述分散液的总量,所述溶剂的含量为89.5wt%~94.7wt%,
相对于所述分散液的总量,所述光转换颗粒的含量为1wt%~3.5wt%,
相对于所述分散液的总量,所述分散剂的含量为1wt%~1.8wt%。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
所述溶剂的介电常数为1~7.5。
CN202180047285.2A 2020-05-14 2021-04-29 光路径控制部件及包括其的显示设备 Pending CN11576913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200057557A KR20210141842A (ko) 2020-05-14 2020-05-14 광 경로 제어 부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2020-0057557 2020-05-14
KR10-2020-0065096 2020-05-29
KR1020200065096A KR20210147612A (ko) 2020-05-29 2020-05-29 광 경로 제어 부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PCT/KR2021/005410 WO2021230541A1 (ko) 2020-05-14 2021-04-29 광 경로 제어 부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69137A true CN115769137A (zh) 2023-03-07

Family

ID=785243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47285.2A Pending CN115769137A (zh) 2020-05-14 2021-04-29 光路径控制部件及包括其的显示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161215A1 (zh)
CN (1) CN115769137A (zh)
WO (1) WO202123054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482887A (zh) * 2023-03-30 2023-07-25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控制电路和车辆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40915B2 (ja) * 2010-06-15 2014-07-0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泳動表示装置
JP2015114640A (ja) * 2013-12-16 2015-06-2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泳動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106462025B (zh) * 2014-02-17 2019-08-06 Nlt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元件及其制造方法、包括该光学元件的显示装置、电子设备和照明装置
JP2017049552A (ja) * 2015-09-04 2017-03-0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泳動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161215A1 (en) 2023-05-25
WO2021230541A1 (ko) 2021-1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14242B2 (en) Optical path control member and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same
US11966106B2 (en) Optical path control member and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same
CN115769137A (zh) 光路径控制部件及包括其的显示设备
CN114207514A (zh) 光路控制构件及包括其的显示装置
US20230185151A1 (en) Optical path control member and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same
JP7336593B2 (ja) 光経路制御部材およびこれを含む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EP4006619A1 (en) Optical path control member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same
EP4006617A1 (en) Optical path control member and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same
KR20220014100A (ko) 광 경로 제어 부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210136433A (ko) 광 경로 제어 부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220014189A (ko) 광 경로 제어 부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14207515A (zh) 光路控制构件及包括其的显示装置
US20230194947A1 (en) Light path control member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same
US20230341714A1 (en) Light path control member and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same
US12007643B2 (en) Optical path control member and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same
KR20210147612A (ko) 광 경로 제어 부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20230229035A1 (en) Optical path control member and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same
KR20210141842A (ko) 광 경로 제어 부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20230152658A1 (en) Optical path control member and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same
US20230280612A1 (en) Optical path control member and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same
KR20210127458A (ko) 광 경로 제어 부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210152674A (ko) 광 경로 제어 부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230100372A (ko) 광 경로 제어 부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230100399A (ko) 광 경로 제어 부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230111089A (ko) 광 경로 제어 부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