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67707A - 切换基站的方法及装置、通信系统、非易失性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切换基站的方法及装置、通信系统、非易失性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67707A
CN115767707A CN202211569805.9A CN202211569805A CN115767707A CN 115767707 A CN115767707 A CN 115767707A CN 202211569805 A CN202211569805 A CN 202211569805A CN 115767707 A CN115767707 A CN 1157677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time synchronization
terminal
connection configuration
response me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56980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殷铁军
信金灿
刘亚丽娜
熊尚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Telecom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Telecom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Telecom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Telecom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56980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767707A/zh
Publication of CN1157677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6770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切换基站的方法及装置、通信系统、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其中,该方法包括:向目标基站发送切换请求;接收切换请求的应答消息,其中,应答消息由目标基站根据目标基站的类型和切换请求生成,目标基站的类型包括:双连接配置基站和单连接配置基站,并且目标基站的类型不同,对应的应答消息也不同;根据应答消息生成重配置信息,并向终端发送重配置信息和切换命令;获取终端与目标基站进行时间同步后的时间同步误差,并在时间同步误差小于或者等于预设阈值时,将终端由源基站切换为目标基站。本申请解决了由于相关技术无法很好的辅助终端进行传播时延补偿造成的基站切换过程时间同步粒度低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切换基站的方法及装置、通信系统、非易失性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切换基站的方法及装置、通信系统、非易失性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当终端处于连接态时,会持续监测当前小区和其他小区的移动性管理参考信号,当其他小区信号强度明显优于当前小区时,终端会由当前小区切换到信号强度更好的目标小区,为了保证时间敏感业务的通信质量需要由终端进行传播时延补偿,以严格控制切换时延;相关技术无法很好的辅助终端进行传播时延补偿,因此,存在时间同步精确度低的问题。
针对上述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切换基站的方法及装置、通信系统、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以至少解决由于相关技术无法很好的辅助终端进行传播时延补偿造成的基站切换过程时间同步粒度低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切换基站的方法,包括:向目标基站发送切换请求,其中,切换请求用于请求将终端由源基站切换至目标基站;接收切换请求的应答消息,其中,应答消息由目标基站根据目标基站的类型和切换请求生成,目标基站的类型包括:双连接配置基站和单连接配置基站,并且目标基站的类型不同,对应的应答消息也不同;根据应答消息生成重配置信息,并向终端发送重配置信息和切换命令,其中,切换命令用于控制终端根据重配置信息对终端和目标基站进行时间同步;获取终端与目标基站进行时间同步后的时间同步误差,并在时间同步误差小于或者等于预设阈值时,将终端由源基站切换为目标基站。
可选地,在目标基站的类型为双连接配置基站的情况下,应答消息为第一应答消息,其中,第一应答消息包括:第一确认信息,第一连接指示和第一前导码,第一确认信息包括:双连接配置基站的PDU会话标识列表,与PDU会话标识列表中各个PDU会话标识对应的各个服务策略,双连接配置基站的第一时间同步粒度,双连接配置基站与源基站的第一时间同步差,第一连接指示用于指示目标基站的类型为双连接配置,第一前导码用于指示双连接配置基站覆盖范围内的第一目标小区,第一时间同步粒度用于指示双连接配置基站与终端进行时间同步的时间,第一时间同步差为目标基站与双连接配置基站的时间差;在目标基站的类型为单连接配置基站的情况下,应答消息为第二应答消息,其中,第二应答消息包括:第二确认信息,第二连接指示和第二前导码,第二确认信息包括:单连接配置基站的PDU会话标识列表,与PDU会话标识列表中各个PDU会话标识对应的各个服务策略,单连接配置基站的第二时间同步粒度,单连接配置基站与源基站的第二时间同步差,第二连接指示用于指示目标基站的类型为单连接配置,第二前导码用于指示单连接配置基站覆盖范围内的第二目标小区,第二时间同步粒度用于指示单连接配置基站与终端进行时间同步的时间,第二时间同步差为目标基站与单连接配置基站的时间差。
可选地,双连接配置基站按照以下方式发送第一应答消息:如果目标基站为双连接配置基站,获取双连接配置基站的主节点的时间同步粒度,主节点与源基站的时间同步差,双连接配置基站的辅节点的时间同步粒度,以及辅节点与源基站的时间同步差;如果主节点的时间同步粒度和辅节点的时间同步粒度均属于第一预设区间,并且主节点与源基站的时间同步差,和辅节点与源基站的时间同步差均属于第二预设区间,确定双连接配置基站满足终端的业务需求,并发送第一应答消息;如果主节点的同步时间精度或辅节点的时间同步粒度不属于第一预设区间,或者主节点与源基站的时间同步差,或辅节点与源基站的时间同步差不属于第二预设区间,确定双连接配置基站不满足终端的业务需求,拒绝发送第一应答消息。
可选地,单连接配置基站按照以下方式发送第二应答消息:如果目标基站为单连接配置基站,获取单连接配置基站与源基站的时间同步差和单连接配置基站的时间同步粒度;如果单连接配置基站与源基站的时间同步差属于第二预设区间,并且单连接配置基站的时间同步粒度属于第一预设区间,确定单连接配置基站满足终端的业务需求,并发送第二应答消息;如果单连接配置基站与源基站的时间同步差不属于第二预设区间,确定单连接配置基站不满足终端的业务需求,拒绝发送第二应答消息。
可选地,根据应答消息生成重配置信息,包括:如果应答消息为第一应答消息,且第一目标小区属于主节点,重配置信息为第一重配置信息,其中,第一重配置信息包括:第一目标小区的标识,第一目标小区的系统信息,主节点与源基站的时间同步差,主节点的时间同步粒度,以及第一前导码;如果应答消息为第一应答消息,且第一目标小区属于辅节点,重配置信息为第二重配置信息,其中,第二重配置信息包括:第一目标小区的标识,第一目标小区的系统信息,辅节点与源基站的时间同步差,辅节点的时间同步粒度,以及第一前导码;如果应答消息为第二应答消息,重配置信息为第三重配置信息,其中,第三重配置信息包括:第二目标小区的标识,第二目标小区的系统信息,单连接配置基站的时间同步粒度,单连接配置基站与源基站的时间同步差,以及第二前导码。
可选地,通过切换命令控制终端根据重配置信息对终端和目标基站进行时间同步,包括:如果目标基站为双连接配置基站,控制终端与第一目标小区连接,并接收双连接配置基站发送的第一接入响应信息,其中,第一接入响应信息包括:根据第一时间同步差生成的第一定时提前信息和第一时间同步误差补偿参数,第一定时提前信息为指示终端与双连接配置基站进行时间同步的信息,第一时间同步误差补偿参数位为双连接配置基站针对时间敏感业务的补偿时延;控制终端根据第一定时提前信息和第一时间同步误差补偿参数与双连接配置基站进行时间同步;如果目标基站为单连接配置基站,控制终端与第二目标小区连接,并接收单连接配置基站发送的第二接入响应信息,其中,第二接入响应信息包括:根据第二时间同步差生成的第二定时提前信息和第二时间同步误差补偿参数,第二定时提前信息为指示终端与双连接配置基站进行时间同步的信息,第二时间同步误差补偿参数为单连接配置基站针对时间敏感业务的补偿时延;控制终端根据第二定时提前信息和第二时间同步误差补偿参数与单连接配置基站进行时间同步。
可选地,获取终端与目标基站进行时间同步后的时间同步误差,并在时间同步误差小于或者等于预设阈值时,将源基站切换为目标基站,包括:获取终端与双连接配置基站进行时间同步后的第一时间同步误差,如果第一时间同步误差小于或者等于预设阈值,确定将源基站切换为双连接配置基站;如果第一时间同步误差大于预设阈值,控制终端重新与双连接配置基站进行时间同步至第一时间同步误差小于或者等于预设阈值;获取终端与单连接配置基站进行时间同步后的第二时间同步误差,如果第二时间同步误差小于或者等于预设阈值,确定将源基站切换为单连接配置基站;如果第二时间同步误差大于预设阈值,控制终端重新与单连接配置基站进行时间同步至第二时间同步误差小于或者等于预设阈值。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包括:核心网设备以及源基站,其中,核心网设备,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业务需求,根据业务需求生成时间同步误差补偿参数,并将时间同步误差补偿参数发送至源基站;源基站,与核心网设备通信连接,用于执行上述的切换基站的方法。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切换基站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发送模块,用于向目标基站发送切换请求,其中,切换请求用于请求将终端由源基站切换至目标基站;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切换请求的应答消息,其中,应答消息由目标基站根据目标基站的类型和切换请求生成,目标基站的类型包括:双连接配置基站和单连接配置基站,并且目标基站的类型不同,对应的应答消息也不同;时间同步模块,用于根据应答消息生成重配置信息,并向终端发送重配置信息和切换命令,其中,切换命令用于控制终端根据重配置信息对终端和目标基站进行时间同步;切换模块,用于获取终端与目标基站进行时间同步后的时间同步误差,并在时间同步误差小于或者等于预设阈值时,将终端由源基站切换为目标基站。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非易失性存储介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程序,其中,在程序运行时控制非易失性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上述的切换基站的方法。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该处理器用于运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程序,其中,程序运行时执行上述的切换基站的方法。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向目标基站发送切换请求;接收切换请求的应答消息,其中,应答消息由目标基站根据目标基站的类型和切换请求生成,目标基站的类型包括:双连接配置基站和单连接配置基站,并且目标基站的类型不同,对应的应答消息也不同;根据应答消息生成重配置信息,并向终端发送重配置信息和切换命令;获取终端与目标基站进行时间同步后的时间同步误差,并在时间同步误差小于或者等于预设阈值时,将终端由源基站切换为目标基站的方式,通过接收终端发送的切换请求和5G核心网根据终端发送的时间关键型业务需求制定的时间同步配置参数,并将上述切换请求和时间同步配置参数发送到终端要切换的目标基站,达到使目标基站根据终端制定对应的传播时延补偿策略的目的,从而实现了提高终端和目标基站的时间同步精确度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由于相关技术无法很好的辅助终端进行传播时延补偿造成的基站切换过程时间同步粒度低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相关技术的一种5G系统集成在时间敏感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切换基站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结构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切换基站的装置的结构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切换基站的装置的工作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以下将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技术术语解释如下:
双连接配置基站:为了提高终端性能引入了多无线接入技术双连接(Multi-RATDual Connectivity,MR-DC)通过MR-DC,可以将多个具有收发功能的终端配置为利用两个通过非理想回程连接的不同节点,一个提供新空口(New Radio,NR)接入,另一个提供演进的移动通信系统陆面无线接入(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或NR接入。一个节点充当主节点(Master Node,MN),另一个充当辅节点(Secondary Node,SN),MN和SN经由网络接口连接,并且至少一个MN连接至核心网。
PDU会话标识: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为用户终端(UE)和数据网络(DN)之间提供数据连通,一个PDU会话指一个UE与数据网络之间进行数据通信的过程;一个PDU会话标识用于标识唯一一个PDU会话。
时间同步粒度:表示终端与基站进行时间同步的参考时间,如10纳秒(ns)或1ns。
时间同步误差补偿参数:是针对时间敏感业务的时间同步误差补偿参数,基站根据时间同步误差补偿参数对一个PDU会话进行额外时延误差补偿,以满足该PDU会话对应业务的时间同步需求。
上行:数据从用户侧到网络侧。
下行:数据从网络侧到用户侧。
定时提前信息:基站向移动终端发送定时提前信息,移动终端根据定时提前信息确定发往基站的定时提前量,以补偿传播时延的信号。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是用于指示终端在目标基站的目标小区进行上行同步的信息,其时间精度可以为1毫秒、1微秒、10ns或1ns。
小区:通信术语,指无线信号覆盖的区域。
图1是5G系统集成在时间敏感系统的示意图,在相关技术中,为提供时间敏感通信(Time Sensitive Communication,TSC)功能,将5G系统作为网桥集成到时间敏感型网络(Time Sensitive Network,TSN)中,如图1所示,网络侧时间转换器(Network-side TSNTranslator,NW-TT)和终端侧时间转换器(Device-side TSN Translator,DS-TT)分别位于5G系统边缘,终端(UE)、5G基站(the next Generation Node B,gNB)、NW-TT和DS-TT都同步于5G主时钟(5G Grand Master,5G GM);时间同步信息(generalized Precision TimeProtocol,gPTP)由TSN主时钟(TSN Grand Master,TSN GM)发送到其他TSN终端,包括通过DS-TT连接的端设备。当终端接收到下行gPTP消息后,5G系统的用户面功能(User PlanFunction,UPF)上的NW-TT将基于5G系统时间为每个gPTP消息生成入口时间戳(Time Stampingress,TSi);UPF经由UE的特定PDU会话,将gPTP消息从TSN网络转发到UE;UE接收到gPTP消息后,将其转发到DS-TT;DS-TT基于5G系统时间为gPTP消息建立出口时间戳(Time Stampegress,TSe);|Tse-Tsi|即为该gPTP消息在5G系统中的停留时间,DS-TT将计算的停留时间添加到gPTP消息的矫正字段中,并将其发送给TSN终端进行时间同步补偿和矫正。然而,上述由5G系统作为网桥的时间敏感系统中,5G核心网对终端特定同步需求不感知,接收到终端发送的时间同步精确需求,因此无法为终端制定对应的时间同步误差补偿参数;源基站无法判断目标基站的类型,无法将5G核心网发送的时间同步误差补偿参数发送给对应的目标基站,因此,存在时间同步粒度低,传播时延误差大的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相关的解决方案,以下详细说明。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切换基站的方法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全球移动通讯(Global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系统、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全球互联微波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for MicrowaveAccess,WiMAX)通信系统或5G系统等。
示例性的,本申请实施例应用的通信系统200如图2所示。该通信系统200可以包括网络设备210,网络设备210可以是与终端设备220(或称为通信终端、终端)通信的设备。网络设备210可以为特定的地理区域提供通信覆盖,并且可以与位于该覆盖区域内的终端设备进行通信。可选地,该网络设备210可以是GSM系统或CDMA系统中的基站(BaseTransceiver Station,BTS),也可以是WCDMA系统中的基站(NodeB,NB),还可以是LTE系统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 B,eNB或eNodeB),或者是云无线接入网络(CloudRadio Access Network,CRAN)中的无线控制器,或者该网络设备可以为移动交换中心、中继站、接入点、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集线器、交换机、网桥、路由器、5G网络中的网络侧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中的网络设备等。
该通信系统200还包括位于网络设备210覆盖范围内的至少一个终端设备220。作为在此使用的“终端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经由有线线路连接,如经由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s,PSTN)、数字用户线路(Digital SubscriberLine,DSL)、数字电缆、直接电缆连接;和/或另一数据连接/网络;和/或经由无线接口,如,针对蜂窝网络、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诸如DVB-H网络的数字电视网络、卫星网络、AM-FM广播发送器;和/或另一终端设备的被设置成接收/发送通信信号的装置;和/或物联网(Intemet ofThings,IoT)设备。被设置成通过无线接口通信的终端设备可以被称为“无线通信终端”、“无线终端”或“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卫星或蜂窝电话;可以组合蜂窝无线电电话与数据处理、传真以及数据通信能力的个人通信系统(Personal Communications System,PCS)终端;可以包括无线电电话、寻呼机、因特网/内联网接入、Web浏览器、记事簿、日历以及/或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System,GPS)接收器的PDA;以及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接收器或包括无线电电话收发器的其它电子装置。终端设备可以指接入终端、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接入终端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5G网络中的终端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PLMN中的终端设备等。
可选地,终端设备220之间可以进行设备到设备(Device to Device,D2D)通信。
可选地,5G系统或5G网络还可以称为新无线(New Radio,NR)系统或NR网络。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切换基站的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302,向目标基站发送切换请求,其中,切换请求用于请求将终端由源基站切换至目标基站。
当第一基站信道条件变差或者负载过大时,终端需要由第一基站切换至第二基站,此时,终端向源基站发送切换请求消息,在步骤S302中,源基站接收到终端发送的切换请求消息后,将其发送到目标基站,其中,切换请求消息除包括终端的PDU会话标识列表,用于指示终端的业务为时间敏感业务的时间关键型通信业务指示,终端的时间同步粒度,终端的最大时延误差以及终端对每一个PDU会话的时间同步误差补偿参数。
步骤S304,接收切换请求的应答消息,其中,应答消息由目标基站根据目标基站的类型和切换请求生成,目标基站的类型包括:双连接配置基站和单连接配置基站,并且目标基站的类型不同,对应的应答消息也不同。
目标基站接收到源基站发送的切换请求消息之后,向源基站发送切换请求的应答消息,在步骤S304中,源基站接收与切换请求对应的应答消息,其中,双连接配置基站和单连接配置基站发送的应答消息不同。
步骤S306,根据应答消息生成重配置信息,并向终端发送重配置信息和切换命令,其中,切换命令用于控制终端根据重配置信息对终端和目标基站进行时间同步。
在步骤S306中,源基站根据接收到的目标基站的应答消息,生成该目标基站与终端的连接时的重配置消息,并向目标终端发送切换命令和重配置信息,使目标基站在接收到切换命令后,依据重配置消息与终端进行时间同步。
步骤S308,获取终端与目标基站进行时间同步后的时间同步误差,并在时间同步误差小于或者等于预设阈值时,将终端由源基站切换为目标基站。
在步骤S308中,获取进行上述时间同步后的目标基站与终端的同步时间误差,并对该同步时间误差进行判断,在该同步时间误差满足终端的要求,即小于或者等于终端对同步时间误差设置的预设阈值时,将与终端连接的基站由源基站切换为目标基站。
通过上述步骤,可以实现在切换过程中将用于目标基站与终端进行时间同步的时相关辅助信息发送给目标基站,以辅助目标基站判断能否为终端配置合理的时延补偿策略,如果可以则通过切换过程将其发送给终端,保证终端的时间关键型业务的时间同步精确度。
根据本申请一个可选的实施例,在目标基站的类型为双连接配置基站的情况下,应答消息为第一应答消息,其中,第一应答消息包括:第一确认信息,第一连接指示和第一前导码,第一确认信息包括:双连接配置基站的PDU会话标识列表,与PDU会话标识列表中各个PDU会话标识对应的各个服务策略,双连接配置基站的第一时间同步粒度,双连接配置基站与源基站的第一时间同步差,第一连接指示用于指示目标基站的类型为双连接配置,第一前导码用于指示双连接配置基站覆盖范围内的第一目标小区,第一时间同步粒度用于指示双连接配置基站与终端进行时间同步的时间,第一时间同步差为目标基站与双连接配置基站的时间差;在目标基站的类型为单连接配置基站的情况下,应答消息为第二应答消息,其中,第二应答消息包括:第二确认信息,第二连接指示和第二前导码,第二确认信息包括:单连接配置基站的PDU会话标识列表,与PDU会话标识列表中各个PDU会话标识对应的各个服务策略,单连接配置基站的第二时间同步粒度,单连接配置基站与源基站的第二时间同步差,第二连接指示用于指示目标基站的类型为单连接配置,第二前导码用于指示单连接配置基站覆盖范围内的第二目标小区,第二时间同步粒度用于指示单连接配置基站与终端进行时间同步的时间,第二时间同步差为目标基站与单连接配置基站的时间差。
在本实施例中,在上述步骤S304中源基站接收与切换请求对应的应答消息时,不同类型基站反馈的应答消息不同,具体的,本申请实施例中包括双连接配置基站和单连接配置基站这两种类型的目标基站,其中,双连接配置基站的应答消息(即第一应答消息)包括:对于终端发送的切换请求消息中的PDU会话标识列表的确认信息(即第一确认信息),该(第一)确认信息中包括:对于终端发送的切换请求消息中的PDU会话标识列表中,该双连接配置基站可接纳的PDU会话标识列表,以及双连接配置基站可接纳的PDU会话标识列表中每个PDU会话标识指示的业务的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策略,该双连接配置基站的时间同步粒度(即第一时间同步粒度),该双连接配置基站与源基站的时间差(即第一时间同步差)。双连接配置基站的应答消息(即第一应答消息)还包括:用于指示基站类型的为双连接配置的(第一)连接指示和用于指示终端与双连接配置基站覆盖范围中的(第一)目标小区连接的非竞争随机接入前导码(即第一前导码)。单连接配置基站的应答消息(即第二应答消息)包括:对于终端发送的切换请求消息中的PDU会话标识列表的确认信息(即第二确认信息),该(第二)确认信息中包括:对于终端发送的切换请求消息中的PDU会话标识列表中,该单连接配置基站可接纳的PDU会话标识列表,以及单连接配置基站可接纳的PDU会话标识列表中每个PDU会话标识指示的业务的服务质量(Quality ofService,QoS)策略,该单连接配置基站的时间同步粒度(即第二时间同步粒度),该单连接配置基站与源基站的时间差(即第二时间同步差)。单连接配置基站的应答消息(即第二应答消息)还包括:用于指示基站类型的为单连接配置的(第二)连接指示和用于指示终端与单连接配置基站覆盖范围中的(第二)目标小区连接的非竞争随机接入前导码(即第二前导码)。
根据上一实施例,应答消息由目标基站反馈,其中,双连接配置基站按照以下方式发送第一应答消息:如果目标基站为双连接配置基站,获取双连接配置基站的主节点的时间同步粒度,主节点与源基站的时间同步差,双连接配置基站的辅节点的时间同步粒度,以及辅节点与源基站的时间同步差;如果主节点的时间同步粒度和辅节点的时间同步粒度均属于第一预设区间,并且主节点与源基站的时间同步差,和辅节点与源基站的时间同步差均属于第二预设区间,确定双连接配置基站满足终端的业务需求,并发送第一应答消息;如果主节点的同步时间精度或辅节点的时间同步粒度不属于第一预设区间,或者主节点与源基站的时间同步差,或辅节点与源基站的时间同步差不属于第二预设区间,确定双连接配置基站不满足终端的业务需求,拒绝发送第一应答消息。
目标基站收到切换请求消息后,首先根据自身能够提供的时间同步粒度、与源基站的时间同步差判断能否满足终端的时间关键型通信业务需求,将判定条件设置为:时间同步粒度在(第一)预设区间内且时间同步误差在(第二)预设区间内的基站允许与终端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当目标基站为双连接配置基站时,需要考虑主节点和辅节点是否均能满足终端业务需求;双连接配置基站判断是否满足终端需求的方法如下:获取主节点的时间同步粒度,主节点与源基站的时间同步差,辅节点的时间同步粒度,辅节点与源基站的时间同步差,如果主节点的时间同步粒度和辅节点的时间同步粒度均满足终端的要求,即均属于上述(第一)预设区间,且主节点与源基站的时间同步差和辅节点与源基站的时间同步差均满足源基站的要求,即均属于上述(第二)预设区间,认为该双连接配置基站满足与终端连接的要求,此时该双连接配置基站将发送(第一)应答消息;否则,如果上述条件不能同时满足,则认为该双连接配置基站不满足与终端连接的要求,该双连接配置基站不会发送(第一)应答消息。
根据申请另一个可选的实施例,如果目标基站为单连接配置基站,获取单连接配置基站与源基站的时间同步差和单连接配置基站的时间同步粒度;如果单连接配置基站与源基站的时间同步差属于第二预设区间,并且单连接配置基站的时间同步粒度属于第一预设区间,确定单连接配置基站满足终端的业务需求,并发送第二应答消息;如果单连接配置基站与源基站的时间同步差不属于第二预设区间,确定单连接配置基站不满足终端的业务需求,拒绝发送第二应答消息。
在本实施例中,当目标基站为单连接配置基站时,需要在考虑目标基站和源基站的时间同步差的基础上判断目标基站的时间同步粒度能否满足终端的时间关键型通信业务需求。单连接配置基站判断是否满足终端需求的方法如下:获取单连接配置基站的时间同步粒度,以及单连接配置基站与源基站的时间同步差;如果单连接配置基站与源基站的时间同步差属于上述(第二)预设区间,进一步对单连接配置基站的时间同步粒度进行判断,并在单连接配置基站的时间同步粒度在上述(第一)预设区间时,判定该单连接配置基站满足终端的要求,此时该单连接配置基站将发送(第二)应答消息;否则,如果该单连接配置基站与源基站的时间同步差不属于上述(第二)预设区间,直接判定该单连接配置基站不满足与终端连接的要求,该单连接配置基站不会发送(第二)应答消息。
根据本申请一些优选的实施例,如果应答消息为第一应答消息,且第一目标小区属于主节点,重配置信息为第一重配置信息,其中,第一重配置信息包括:第一目标小区的标识,第一目标小区的系统信息,主节点与源基站的时间同步差,主节点的时间同步粒度,以及第一前导码;如果应答消息为第一应答消息,且第一目标小区属于辅节点,重配置信息为第二重配置信息,其中,第二重配置信息包括:第一目标小区的标识,第一目标小区的系统信息,辅节点与源基站的时间同步差,辅节点的时间同步粒度,以及第一前导码;如果应答消息为第二应答消息,重配置信息为第三重配置信息,其中,第三重配置信息包括:第二目标小区的标识,第二目标小区的系统信息,单连接配置基站的时间同步粒度,单连接配置基站与源基站的时间同步差,以及第二前导码。
根据步骤S306重配置信息是根据应答消息生成的,由于不同类型的目标基站反馈的应答消息不同,因此,对于不同类型的目标基站的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Control,RRC)重配置信息也不同,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双连接配置基站覆盖范围内的目标小区(即第一目标小区)包括主节点目标小区和辅节点目标小区两种,其中,主节点目标小区的RRC重配置信息(即第一重配置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信息:主节点目标小区的标识,主节点目标小区的系统信息,主节点与源基站的时间同步差,主节点的时间同步粒度,以及用于指示主节点目标小区的(第一)前导码;辅节点目标小区的RRC重配置信息(即第二重配置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信息:辅节点目标小区的标识,辅节点目标小区的系统信息,辅节点与源基站的时间同步差,辅节点的时间同步粒度,以及用于指示辅节点目标小区的(第一)前导码。单连接配置基站覆盖范围内的目标小区(即第二目标小区)的RRC重配置信息(即第三重配置信息)包括:(第二)目标小区的标识,(第二)目标小区的系统信息,单连接配置基站的同步时间精度,也即(第二)目标小区的时间同步粒度,单连接配置基站与源基站的时间同步差,也即(第二)目标小区与源基站中当前小区的时间同步差以及用于指示(第二)目标小区的前导码(即第二前导码)。
根据本申请一个可选的实施例,通过切换命令控制终端根据重配置信息对终端和目标基站进行时间同步,包括:如果目标基站为双连接配置基站,控制终端与第一目标小区连接,并接收双连接配置基站发送的第一接入响应信息,其中,第一接入响应信息包括:根据第一时间同步差生成的第一定时提前信息和第一时间同步误差补偿参数,第一定时提前信息为指示终端与双连接配置基站进行时间同步的信息,第一时间同步误差补偿参数位为双连接配置基站针对时间敏感业务的补偿时延;控制终端根据第一定时提前信息和第一时间同步误差补偿参数与双连接配置基站进行时间同步;如果目标基站为单连接配置基站,控制终端与第二目标小区连接,并接收单连接配置基站发送的第二接入响应信息,其中,第二接入响应信息包括:根据第二时间同步差生成的第二定时提前信息和第二时间同步误差补偿参数,第二定时提前信息为指示终端与双连接配置基站进行时间同步的信息,第二时间同步误差补偿参数为单连接配置基站针对时间敏感业务的补偿时延;控制终端根据第二定时提前信息和第二时间同步误差补偿参数与单连接配置基站进行时间同步。
在本实施例中,源基站向终端同时发送切换命令和RRC重配置消息,终端在接收到切换命令后,接入前导码指示的目标基站的目标小区,由于终端在通过前导码连接目标小区的时会向目标小区发送时间关键性业务指示,因此,目标小区根据该时间关键性业务指示识别出终端是具有时间关键型业务的终端,此时终端根据RRC重配置消息与对应的目标基站中的目标小区进行时间同步,方法如下:对于双连接配置类型的目标基站,在终端接入时,根据双连接配置基站与源基站的时间同步差(即第一时间同步差)为终端分配(第一)定时提前信息和(第一)时间同步误差补偿参数等(第一)接入响应信息,使得双连接配置基站能够满足终端对目标基站的业务要求(双连接配置基站满足终端对目标基站的业务要求,也即双连接配置基站覆盖范围内的目标小区满足终端的业务要求);终端和(第一)目标小区基于双连接配置基站为终端分配的(第一)定时提前信息和(第一)时间同步误差补偿参数进行时间同步。其中,当目标小区为主节点小区时上述双连接配置基站与源基站的时间同步差(即第一时间同步差)为主节点与源基站的时间同步误差;当目标小区为辅节点小区时上述双连接配置基站与源基站的时间同步差(即第一时间同步差)则为辅节点与源基站的时间同步误差。对于单连接配置类型的目标基站,在终端接入时,根据单连接配置基站与源基站的时间同步差(即第二时间同步差)为终端分配(第二)定时提前信息和(第二)时间同步误差等(第二)补偿参数,使得单连接配置基站能够满足终端对目标基站的业务要求(单连接配置基站满足终端对目标基站的业务要求,也即单连接配置基站覆盖范围内的目标小区满足终端的业务要求);终端和(第二)目标小区基于单连接配置基站为终端分配的(第二)定时提前信息和(第二)时间同步误差补偿参数进行时间同步。其中,上述单连接配置基站与源基站的时间同步差(即第二时间同步差)即(第二)目标小区与源基站中与终端连接的当前小区的时间同步差。
需要说明的是目标基站(包括双连接配置基站和单连接配置基站)还可以通过调整自身的时间同步粒度与终端进行时间同步。
根据本申请另一个可选的实施例,获取终端与目标基站进行时间同步后的时间同步误差,并在时间同步误差小于或者等于预设阈值时,将源基站切换为目标基站,包括:获取终端与双连接配置基站进行时间同步后的第一时间同步误差,如果第一时间同步误差小于或者等于预设阈值,确定将源基站切换为双连接配置基站;如果第一时间同步误差大于预设阈值,控制终端重新与双连接配置基站进行时间同步至第一时间同步误差小于或者等于预设阈值;获取终端与单连接配置基站进行时间同步后的第二时间同步误差,如果第二时间同步误差小于或者等于预设阈值,确定将源基站切换为单连接配置基站;如果第二时间同步误差大于预设阈值,控制终端重新与单连接配置基站进行时间同步至第二时间同步误差小于或者等于预设阈值。
上述目标小区与终端进行时间同步时,接收终端发送的,包括终端的PDU会话标识列表,指示终端业务类型的时间关键型通信业务指示,终端进行时间同步时的参考时间同步粒度和终端进行时间同步时的最大时延误差等终端的RRC重配置请求消息,在本实施例中,目标小区接收到上述RRC重配置请求消息后,评估进行时间同步后的目标小区与终端当前时间同步误差,根据当前时间同步误差判断目标基站是否满足终端时间敏感业务的时间同步需求,包括以下两种情况:目标基站为双连接配置基站,获取双连接配置基站与终端同步后的时间同步误差,即(第一时间同步误差),如果上述(第一)时间同步误差小于或者等于RRC重配置请求消息中的最大时延误差(即预设阈值),判定双连接配置基站满足终端时间敏感业务的时间同步需求,确定将源基站切换为该双连接配置基站;否则,如果上述(第一)时间同步误差大于RRC重配置请求消息中的最大时延误差(即预设阈值),将终端与双连接配置基站的时间同步误差调整到小于或者等于RRC重配置请求消息中的最大时延误差(即预设阈值)后,再进行基站切换。目标基站为单连接配置基站,获取单连接配置基站与终端同步后的时间同步误差,即(第二时间同步误差),如果上述(第二)时间同步误差小于或者等于RRC重配置请求消息中的最大时延误差(即预设阈值),判定单连接配置基站满足终端时间敏感业务的时间同步需求,确定将源基站切换为该单连接配置基站;否则,如果上述(第二)时间同步误差大于RRC重配置请求消息中的最大时延误差(即预设阈值),将终端与单连接配置基站的时间同步误差调整到小于或者等于RRC重配置请求消息中的最大时延误差(即预设阈值)后,再进行基站切换。
图4是根据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结构图,如图4所示,该系统包括:核心网设备40以及源基站42,其中,核心网设备40,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业务需求,根据业务需求生成时间同步误差补偿参数,并将时间同步误差补偿参数发送至源基站42;源基站42,与核心网设备40通信连接,用于执行上述的切换基站的方法。
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切换基站的装置的结构图,如图5所示,该装置包括:发送模块50,用于向目标基站发送切换请求,其中,切换请求用于请求将终端由源基站切换至目标基站;接收模块52,用于接收切换请求的应答消息,其中,应答消息由目标基站根据目标基站的类型和切换请求生成,目标基站的类型包括:双连接配置基站和单连接配置基站,并且目标基站的类型不同,对应的应答消息也不同;时间同步模块54,用于根据应答消息生成重配置信息,并向终端发送重配置信息和切换命令,其中,切换命令用于控制终端根据重配置信息对终端和目标基站进行时间同步;切换模块56,用于获取终端与目标基站进行时间同步后的时间同步误差,并在时间同步误差小于或者等于预设阈值时,将终端由源基站切换为目标基站。
图6是切换基站的装置的工作流程示意图,如图6所示,源基站(gNB1)为独立组网(Standalone,SA)模式,目标基站(gNB2)为非独立组网(Non-Standalone,NSA)模式,终端(UE)在源基站(gNB1)将时间关键型业务相关需求,如PDU会话标识,业务类型、业务周期和时间同步需求等信息发送给5G核心网(5G Core,5GC),5GC为其生成相应的服务质量(QoS)策略,其中,QoS策略中包括时间关键型通信指示、时间同步误差补偿参数、生存时间等时间同步相关配置信息并发送给源基站(gNB1)。
源基站(gNB1)收到核心网下发时间同步配置信息后,结合业务特性,为该PDU会话生成特定的时间同步参数,该时间同步参数中包括:为该PDU会话调整的时间同步粒度(如由10ns调整为1ns),定时提前量指示等信息。当源基站(gNB1)信道条件变差时,终端(UE)需要由源基站(gNB1)切换至目标基站(gNB2),此时,gNB1在接收到终端的切换请求后,通过发送模块50将切换请求和上述为该PDU会话生成特定的时间同步参数发送给gNB2。
gNB2收到gNB1发送的切换请求消息后,根据自身能够提供时间同步粒度与gNB1的时间同步差判断能否满足UE业务需求,如果可以则接纳gNB1切换请求,并向gNB1发送切换请求确认消息(即应答消息),其中,切换请求确认消息(即应答消息)包括双连接配置指示、gNB2的同步时间精度、gNB2与gNB1间的同步时间差,以辅助终端与gNB2进行时间同步。gNB1通过接收模块52接收上述切换请求确认消息(即应答消息);并通过时间同步模块54,将上述切换请求确认消息(即应答消息)通过RRC重配置消息发送到UE以触发切换过程。
UE收到切换命令后,根据上述RRC重配置消息与gNB2进行时间同步,根据切换命令中的专用前导码接入目标小区;目标小区根据前导码识别出该终端是具有时间关键型业务的UE,根据gNB1与gNB2的时间同步差,为具有时间关键型业务的UE分配定时提前信息,将该定时提前信息发送到gNB1以满足UE的时间关键型业务需求。gNB2接收到上述定时提前信息后,通过切换模块56评估UE当前的时间同步误差和时间同步粒度是否满足UE的时间敏感业务的时间同步需求;如果能够满足(即小于等于预设阈值)则按照当前时间同步指示进行上/下行业务传输;否则,gNB2再次调整时间同步误差和时间同步粒度等信息,直到满足UE的时间敏感业务的时间同步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图5所示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可以参见图3所示实施例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非易失性存储介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程序,其中,在程序运行时控制非易失性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以上的切换基站的方法。
上述非易失性存储介质用于存储执行以下功能的程序:向目标基站发送切换请求,其中,切换请求用于请求将终端由源基站切换至目标基站;接收切换请求的应答消息,其中,应答消息由目标基站根据目标基站的类型和切换请求生成,目标基站的类型包括:双连接配置基站和单连接配置基站,并且目标基站的类型不同,对应的应答消息也不同;根据应答消息生成重配置信息,并向终端发送重配置信息和切换命令,其中,切换命令用于控制终端根据重配置信息对终端和目标基站进行时间同步;获取终端与目标基站进行时间同步后的时间同步误差,并在时间同步误差小于或者等于预设阈值时,将终端由源基站切换为目标基站。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该处理器用于运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程序,其中,程序运行时执行上述的切换基站的方法。
上述电子设备中的处理器用于运行执行以下功能的程序:向目标基站发送切换请求,其中,切换请求用于请求将终端由源基站切换至目标基站;接收切换请求的应答消息,其中,应答消息由目标基站根据目标基站的类型和切换请求生成,目标基站的类型包括:双连接配置基站和单连接配置基站,并且目标基站的类型不同,对应的应答消息也不同;根据应答消息生成重配置信息,并向终端发送重配置信息和切换命令,其中,切换命令用于控制终端根据重配置信息对终端和目标基站进行时间同步;获取终端与目标基站进行时间同步后的时间同步误差,并在时间同步误差小于或者等于预设阈值时,将终端由源基站切换为目标基站。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切换基站的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以是程序模块(例如是实现某种特定功能的程序指令集合),也可以是硬件模块,对于后者,其可以表现为以下形式,但不限于此:上述各个模块的表现形式均为一个处理器,或者,上述各个模块的功能通过一个处理器实现。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在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技术内容,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其中,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可以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单元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相关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切换基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向目标基站发送切换请求,其中,所述切换请求用于请求将终端由源基站切换至所述目标基站;
接收所述切换请求的应答消息,其中,所述应答消息由所述目标基站根据所述目标基站的类型和所述切换请求生成,所述目标基站的类型包括:双连接配置基站和单连接配置基站,并且所述目标基站的类型不同,对应的所述应答消息也不同;
根据所述应答消息生成重配置信息,并向终端发送所述重配置信息和切换命令,其中,所述切换命令用于控制所述终端根据所述重配置信息对所述终端和所述目标基站进行时间同步;
获取所述终端与所述目标基站进行时间同步后的时间同步误差,并在所述时间同步误差小于或者等于预设阈值时,将所述终端由所述源基站切换为所述目标基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目标基站的类型为所述双连接配置基站的情况下,所述应答消息为第一应答消息,其中,所述第一应答消息包括:第一确认信息,第一连接指示和第一前导码,所述第一确认信息包括:双连接配置基站的PDU会话标识列表,与所述PDU会话标识列表中各个PDU会话标识对应的各个服务策略,所述双连接配置基站的第一时间同步粒度,所述双连接配置基站与所述源基站的第一时间同步差,所述第一连接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目标基站的类型为所述双连接配置,所述第一前导码用于指示所述双连接配置基站覆盖范围内的第一目标小区,所述第一时间同步粒度用于指示所述双连接配置基站与所述终端进行时间同步的时间,所述第一时间同步差为所述目标基站与所述双连接配置基站的时间差;
在所述目标基站的类型为所述单连接配置基站的情况下,所述应答消息为第二应答消息,其中,所述第二应答消息包括:第二确认信息,第二连接指示和第二前导码,所述第二确认信息包括:单连接配置基站的PDU会话标识列表,与所述PDU会话标识列表中各个PDU会话标识对应的各个服务策略,所述单连接配置基站的第二时间同步粒度,所述单连接配置基站与所述源基站的第二时间同步差,所述第二连接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目标基站的类型为所述单连接配置,所述第二前导码用于指示所述单连接配置基站覆盖范围内的第二目标小区,所述第二时间同步粒度用于指示所述单连接配置基站与所述终端进行时间同步的时间,所述第二时间同步差为所述目标基站与所述单连接配置基站的时间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切换基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连接配置基站按照以下方式发送所述第一应答消息:
如果所述目标基站为所述双连接配置基站,获取所述双连接配置基站的主节点的时间同步粒度,所述主节点与所述源基站的时间同步差,所述双连接配置基站的辅节点的时间同步粒度,以及所述辅节点与所述源基站的时间同步差;
如果所述主节点的时间同步粒度和所述辅节点的时间同步粒度均属于第一预设区间,并且所述主节点与所述源基站的时间同步差,和所述辅节点与所述源基站的时间同步差均属于第二预设区间,确定所述双连接配置基站满足所述终端的业务需求,并发送所述第一应答消息;
如果所述主节点的同步时间精度或所述辅节点的时间同步粒度不属于所述第一预设区间,或者所述主节点与所述源基站的时间同步差,或所述辅节点与所述源基站的时间同步差不属于所述第二预设区间,确定所述双连接配置基站不满足所述终端的业务需求,拒绝发送所述第一应答消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切换基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连接配置基站按照以下方式发送所述第二应答消息:
如果所述目标基站为所述单连接配置基站,获取所述单连接配置基站与所述源基站的时间同步差和所述单连接配置基站的时间同步粒度;
如果所述单连接配置基站与所述源基站的时间同步差属于所述第二预设区间,并且所述单连接配置基站的时间同步粒度属于所述第一预设区间,确定所述单连接配置基站满足所述终端的业务需求,并发送所述第二应答消息;
如果所述单连接配置基站与所述源基站的时间同步差不属于所述第二预设区间,确定所述单连接配置基站不满足所述终端的业务需求,拒绝发送所述第二应答消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应答消息生成重配置信息,包括:
如果所述应答消息为所述第一应答消息,且所述第一目标小区属于所述主节点,所述重配置信息为第一重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一重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目标小区的标识,所述第一目标小区的系统信息,所述主节点与所述源基站的时间同步差,所述主节点的时间同步粒度,以及所述第一前导码;
如果所述应答消息为所述第一应答消息,且所述第一目标小区属于所述辅节点,所述重配置信息为第二重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二重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目标小区的标识,所述第一目标小区的系统信息,所述辅节点与所述源基站的时间同步差,所述辅节点的时间同步粒度,以及所述第一前导码;
如果所述应答消息为所述第二应答消息,所述重配置信息为第三重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三重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二目标小区的标识,所述第二目标小区的系统信息,所述单连接配置基站的时间同步粒度,所述单连接配置基站与所述源基站的时间同步差,以及所述第二前导码。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切换命令控制所述终端根据所述重配置信息对所述终端和所述目标基站进行时间同步,包括:
如果所述目标基站为所述双连接配置基站,控制所述终端与所述第一目标小区连接,并接收所述双连接配置基站发送的第一接入响应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接入响应信息包括:根据所述第一时间同步差生成的第一定时提前信息和第一时间同步误差补偿参数,所述第一定时提前信息为指示所述终端与所述双连接配置基站进行时间同步的信息,所述第一时间同步误差补偿参数位为所述双连接配置基站针对时间敏感业务的补偿时延;
控制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一定时提前信息和所述第一时间同步误差补偿参数与所述双连接配置基站进行时间同步;
如果所述目标基站为所述单连接配置基站,控制所述终端与所述第二目标小区连接,并接收所述单连接配置基站发送的第二接入响应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接入响应信息包括:根据所述第二时间同步差生成的第二定时提前信息和第二时间同步误差补偿参数,所述第二定时提前信息为指示所述终端与所述双连接配置基站进行时间同步的信息,所述第二时间同步误差补偿参数为所述单连接配置基站针对时间敏感业务的补偿时延;
控制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二定时提前信息和所述第二时间同步误差补偿参数与所述单连接配置基站进行时间同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所述终端与所述目标基站进行时间同步后的时间同步误差,并在所述时间同步误差小于或者等于预设阈值时,将所述源基站切换为所述目标基站,包括:
获取所述终端与所述双连接配置基站进行时间同步后的第一时间同步误差,如果所述第一时间同步误差小于或者等于预设阈值,确定将所述源基站切换为所述双连接配置基站;
如果所述第一时间同步误差大于所述预设阈值,控制所述终端重新与所述双连接配置基站进行所述时间同步至所述第一时间同步误差小于或者等于所述预设阈值;
获取所述终端与所述单连接配置基站进行时间同步后的第二时间同步误差,如果所述第二时间同步误差小于或者等于所述预设阈值,确定将所述源基站切换为所述单连接配置基站;
如果所述第二时间同步误差大于所述预设阈值,控制所述终端重新与所述单连接配置基站进行所述时间同步至所述第二时间同步误差小于或者等于所述预设阈值。
8.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核心网设备以及源基站,其中,
所述核心网设备,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业务需求,根据所述业务需求生成时间同步误差补偿参数,并将所述时间同步误差补偿参数发送至所述源基站;
所述源基站,与所述核心网设备通信连接,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切换基站的方法。
9.一种切换基站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向目标基站发送切换请求,其中,所述切换请求用于请求将终端由源基站切换至所述目标基站;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切换请求的应答消息,其中,所述应答消息由所述目标基站根据所述目标基站的类型和所述切换请求生成,所述目标基站的类型包括:双连接配置基站和单连接配置基站,并且所述目标基站的类型不同,对应的所述应答消息也不同;
时间同步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应答消息生成重配置信息,并向终端发送所述重配置信息和切换命令,其中,所述切换命令用于控制所述终端根据所述重配置信息对所述终端和所述目标基站进行时间同步;
切换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终端与所述目标基站进行时间同步后的时间同步误差,并在所述时间同步误差小于或者等于预设阈值时,将所述终端由所述源基站切换为所述目标基站。
10.一种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程序,其中,在所述程序运行时控制所述非易失性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切换基站的方法。
1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运行时执行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切换基站的方法。
CN202211569805.9A 2022-12-07 2022-12-07 切换基站的方法及装置、通信系统、非易失性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576770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69805.9A CN115767707A (zh) 2022-12-07 2022-12-07 切换基站的方法及装置、通信系统、非易失性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69805.9A CN115767707A (zh) 2022-12-07 2022-12-07 切换基站的方法及装置、通信系统、非易失性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67707A true CN115767707A (zh) 2023-03-07

Family

ID=853443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569805.9A Pending CN115767707A (zh) 2022-12-07 2022-12-07 切换基站的方法及装置、通信系统、非易失性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76770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554906B1 (e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metho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RU2426272C2 (ru) Расширенная поддержка мобильности для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WO2020164016A1 (zh) 小区切换的方法和设备
CN113518417A (zh) 一种通信方法和装置
US11363667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CN112020113B (zh) 一种rlf的处理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
TWI432047B (zh) 無線電存取網路之方法、網路節點及在無線電存取網路中運算之方法
US20210136814A1 (en) Resource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CN113068271A (zh)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及装置、网络设备、终端
CN112673667A (zh) 一种随机接入控制方法及装置、网络设备、终端
CN112655252B (zh) 同步指示方法、终端设备、网络设备、芯片及存储介质
RU2771482C1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конфигурации информации, терминал и сетев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US20210212144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CN112789941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303428A (zh) 确定时间戳的方法、终端设备、接入网节点、核心网设备
CN112585912A (zh)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终端
CN113115386A (zh) 一种切换处理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WO2021203931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15767707A (zh) 切换基站的方法及装置、通信系统、非易失性存储介质
CN113115257B (zh) 一种连接配置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982306A (zh) 时间调整方法与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205061A (zh) 一种资源关联方法及装置、终端、网络设备
CN112956236A (zh) 切换过程中安全信息的处理方法及装置、网络设备、终端
CN113261340A (zh) 传输信息的方法、终端设备、基站和核心网设备
US12004229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