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63105A - 换流阀旁路开关 - Google Patents

换流阀旁路开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63105A
CN115763105A CN202211509331.9A CN202211509331A CN115763105A CN 115763105 A CN115763105 A CN 115763105A CN 202211509331 A CN202211509331 A CN 202211509331A CN 115763105 A CN115763105 A CN 1157631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ing plate
connecting rod
magnet
bypass switch
cont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50933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振
李伟
邵震
肖凯
王奇
许琳浩
蔡志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intenance and Test Center of Extra High Voltage Power Transmission Co
Original Assignee
Maintenance and Test Center of Extra High Voltage Power Transmission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intenance and Test Center of Extra High Voltage Power Transmission Co filed Critical Maintenance and Test Center of Extra High Voltage Power Transmission Co
Priority to CN20221150933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763105A/zh
Publication of CN1157631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6310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60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AC networks or generators via a high voltage DC link [HVCD]

Landscapes

  • Driving Mechanisms And Operating Circuits Of Arc-Extinguishing High-Tensi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换流阀旁路开关,包括:第一固定板;静触头;第二固定板,第二固定板上设置有第一开孔;动触头;第一连接杆的第一端贯穿第一开孔与动触头电连接,连接机构,连接机构的第一端与第一连接杆的第二端连接;第三固定板上设置有第二开孔;第二连接杆的第一端贯穿第二开孔与连接机构的第二端连接;开合闸组件与第二连接杆的第二端连接;多个第一支撑杆,多个第一支撑杆的第一端与第一固定板连接,多个第一支撑杆的第二端与第二固定板连接;多个第二支撑杆,多个第二支撑杆的第一端与第一固定板固定连接,多个第二支撑杆的第二端与第三固定板固定连接,且多个第二支撑杆贯穿第二固定板并与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使得旁路开关更加稳固耐用。

Description

换流阀旁路开关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力电子器件保护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换流阀旁路开关。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人们对于电力系统的依赖也越来越大,这就对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使得电力系统在部分器件出现故障时依然能正常运行,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出现了旁路开关,旁路开关作为这些电力系统器件的保护装置在整个电力系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旁路开关主要用于对电力电子半导体器件进行旁路保护,旁路开关与电力电子半导体器件并联连接,正常工作时旁路开关开路,当电力电子半导体器件故障时,给旁路开关线圈加电,旁路开关快速闭合,从而将电力电子半导体器件短路,屏蔽出现故障的电力电子半导体器件,使得系统依然可以正常运行。
然而,随着电力系统的电压等级与容量越来越高,在电力电子半导体器件故障时所产生的电流也越来越大,从而使得传统技术中的旁路开关容易出现损坏或故障。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更加稳固耐用,可靠性更高的换流阀旁路开关。
一种换流阀旁路开关,包括:第一固定板;静触头,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板上且与所述第一固定板电连接;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上设置有第一开孔;动触头,活动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板靠近所述静触头的一侧;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第一端贯穿所述第一开孔与所述动触头电连接,其中,当所述动触头与所述第二固定板接触时,所述动触头和所述静触头间隔预设距离;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杆的第二端连接;第三固定板,所述第三固定板上设置有第二开孔;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第一端贯穿所述第二开孔与所述连接机构的第二端连接;开合闸组件,与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开合闸组件用于在接收到控制信号时,推动所述第二连接杆以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杆依次带动所述连接机构和所述第一连接杆推动所述动触头,以使所述动触头与所述静触头电连接,其中,所述静触头、所述动触头、所述第一开孔、所述第二开孔同轴设置;多个第一支撑杆,所述多个第一支撑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多个第一支撑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多个第二支撑杆,所述多个第二支撑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多个第二支撑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固定板固定连接,且所述多个第二支撑杆贯穿所述第二固定板并与所述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流阀旁路开关还包括:静端铜排,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板上且与所述第一固定板电连接;动端铜排,位于所述第二固定板远离所述动触头的一侧,所述动端铜排包括电连接的硬铜排和软铜排,所述软铜排远离所述硬铜排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杆电连接;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第一端与所述软铜排和所述硬铜排的连接处固定连接,以将所述软铜排靠近所述硬铜排的一端的位置固定,所述支撑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固定板固定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流阀旁路开关还包括:限位板,位于所述第二固定板远离所述动触头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板上设置有第三开孔,所述第一连接杆贯穿所述第三开孔与所述动触头电连接;限位片,位于所述限位板靠近所述动触头的一侧,所述限位片与所述第一连接杆固定连接,其中,所述限位片在所述限位板上的投影面积大于所述第三开孔的面积;所述限位板用于在所述第一连接杆沿靠近所述连接机构的方向移动时,通过阻挡所述限位片以限制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位移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机构为超程弹簧,所述超程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杆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限位板用于通过限制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位移量以限制所述超程弹簧的压缩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流阀旁路开关还包括:屏蔽罩,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之间,包覆在所述动触头和所述静触头的外围,且与所述动触头和所述静触头间隔设定距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流阀旁路开关还包括:灭弧室外壳,所述灭弧室外壳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灭弧室外壳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灭弧室外壳包覆设置在所述屏蔽罩的外围;所述屏蔽罩与所述灭弧室外壳的侧壁固定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流阀旁路开关还包括:波纹管,位于所述第二固定板和所述动触头之间,套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杆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合闸组件包括:第一磁体,所述第一磁体为中空的口型磁体,所述第一磁体的第一侧面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三固定板远离所述连接机构的侧面上;第二磁体,与所述第二连接杆固定连接;开合闸弹簧,套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杆上,所述开合闸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磁体的第二侧面相抵接,所述开合闸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磁体相抵接,其中,所述第一磁体的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相对;合闸线圈,设置在所述第一磁体的第二侧面上;第三磁体,与所述合闸线圈连接,所述第三磁体用于在所述合闸线圈未通电时与所述第二磁体吸合;所述合闸线圈用于在接受到所述控制信号时通电,以减弱所述第三磁体与所述第二磁体间的吸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合闸弹簧用于在所述第三磁体与所述第二磁体间的吸力减弱时,推动所述第二磁体沿靠近所述第三固定板的方向移动,以推动所述第二连接杆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杆依次带动所述连接机构和所述第一连接杆推动所述动触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体用于在所述第三磁体与所述第二磁体间的吸力减弱时,吸引所述第二磁体。
上述换流阀旁路开关,通过设置第一固定板能够将静触头固定,通过设置第二固定板能够将动触头限制在第二固定板靠近静触头的一侧,从而限制动触头的位移量。通过设置第一连接杆能够推动动触头移动,使得动触头和静触头接触,从而实现旁路开关的闭合。通过设置连接机构,能够传导开合闸组件的推力,便于开合闸组件通过连接机构将力量传导至动触头,从而推动动触头,以使动触头与静触头电连接。通过设置第三固定板,能够将开合闸组件限制在第三固定板远离连接机构的一侧,从而限制第二连接杆的位移量。通过设置第一支撑杆,能够将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连接,提高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的稳固性,并且能够分担应力,减少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收到的力量。通过设置第二支撑杆,能够将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和第三固定板均固定连接,从而使得旁路开关的各个部件连接为一个整体,提高旁路开关的整体结构稳定性和整体结构的强度。从而使得本申请中的旁路开关更加稳固耐用,可靠性更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传统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传统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换流阀旁路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换流阀旁路开关电路的示意图;
图3为另一个实施例中换流阀旁路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换流阀旁路开关的结构图;
图5为又一个实施例中换流阀旁路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灭弧室的局部示意图;
图7为又一个实施例中换流阀旁路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第一固定板,11-静触头,12-第二固定板,13-动触头,14-第一连接杆,20-连接机构,30-第三固定板,31-第二连接杆,40-开合闸组件,50-第一支撑杆,60-第二支撑杆,15-静端铜排,16-动端铜排,160-硬铜排,161-软铜排,17-支撑板,70-限位板,71-限位片,18-屏蔽罩,19-灭弧室外壳,80-波纹管,41-第一磁体,42-第二磁体,43-开合闸弹簧,44-合闸线圈,45-第三磁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本申请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可以理解,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可在本文中用于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第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区分。
空间关系术语例如“在...下”、“在...下面”、“下面的”、“在...之下”、“在...之上”、“上面的”等,在这里可以用于描述图中所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其它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应当明白,除了图中所示的取向以外,空间关系术语还包括使用和操作中的器件的不同取向。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翻转,描述为“在其它元件下面”或“在其之下”或“在其下”元件或特征将取向为在其它元件或特征“上”。因此,示例性术语“在...下面”和“在...下”可包括上和下两个取向。此外,器件也可以包括另外地取向(譬如,旋转90度或其它取向),并且在此使用的空间描述语相应地被解释。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通过居中元件连接另一个元件。此外,以下实施例中的“连接”,如果被连接的对象之间具有电信号或数据的传递,则应理解为“电连接”、“通信连接”等。
在此使用时,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和“所述/该”也可以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指出另外的方式。还应当理解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具有”等指定所陈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组件、部分或它们的组合的存在,但是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组件、部分或它们的组合的可能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提供了一种换流阀旁路开关,包括:第一固定板10、静触头11、第二固定板12、动触头13、第一连接杆14、连接机构20、第三固定板30、第二连接杆31、开合闸组件40、多个第一支撑杆50、多个第二支撑杆60。其中:
静触头11固定设置在第一固定板10上且与第一固定板10电连接。
第二固定板12上设置有第一开孔。
动触头13活动设置在第二固定板12靠近静触头11的一侧。
具体地,静触头11和动触头13即为旁路开关的开闭节点,当静触头11和动触头13未电连接时,旁路开关断开,当静触头11和动触头13电连接时,旁路开关即闭合。
第一连接杆14的第一端贯穿第一开孔与动触头13电连接。其中,当动触头13与第二固定板12接触时,动触头13和静触头11间隔预设距离。即当动触头13没有受到外力推动时,动触头13是与第二固定板12接触的,此时动触头13和静触头11之间间隔预设距离,以便于保持旁路开关的断开状态。
连接机构20的第一端与第一连接杆14的第二端连接。
具体地,连接机构20设置在开合闸组件40与动触头13之间,能够起到缓冲的作用,一方面能够避免开合闸组件40的推力过猛,而导致动触头13和静触头11碰撞时力量过大而造成损坏。另一方面能够在动触头13和静触头11分开时,能够减少动触头13的反弹力度,避免对开合闸组件40造成损坏。
第三固定板30上设置有第二开孔。
第二连接杆31的第一端贯穿第二开孔与连接机构20的第二端连接。
具体地,第一连接杆14、连接机构20、第二连接杆31均机械连接在一起,从而便于力量的传导,能够将开合闸组件40的合闸力传导至动触头13,推动动触头13使得动触头13与静触头11电连接,实现旁路开关的闭合。
开合闸组件40与第二连接杆31的第二端连接,开合闸组件40用于在接收到控制信号时,推动第二连接杆31以通过第二连接杆31依次带动连接机构20和第一连接杆14推动动触头13,以使动触头13与静触头11电连接。其中,静触头11、动触头13、第一开孔、第二开孔同轴设置。
多个第一支撑杆50的第一端与第一固定板10固定连接,多个第一支撑杆50的第二端与第二固定板12固定连接。
具体地,第二固定板12能够将动触头13限制在第二固定板12靠近静触头11的一侧,从而限制动触头13的位移量。从而在动触头13和静触头11弹开的时候,第二固定板12会受到动触头13的挤压,要承受动触头13与静触头11之间的斥力。当电流较大时,该斥力也会较大,从而有可能导致第二固定板12受到的力量过大而发生松动。采用第一支撑杆50,能够加固第二固定板12和第一固定板10,能够分担第二固定板12受到的力量,从而提高第二固定板12的抗拉强度。
多个第二支撑杆60的第一端与第一固定板10固定连接,多个第二支撑杆60的第二端与第三固定板30固定连接,且多个第二支撑杆60贯穿第二固定板12并与第二固定板12固定连接。
具体地,第二支撑杆60,能够将第一固定板10、第二固定板12和第三固定板30均固定连接,从而使得第一固定板10、第二固定板12和第三固定板30连接为一个整体,能够在动触头13与静触头11接触或弹开时,共同承受其产生的力量,大大提高了旁路开关的整体结构强度,并且能够将力量分散到多个结构件上,避免应力集中到某个部件上,提高旁路开关的承受能力。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固定板10能够将静触头11固定,通过设置第二固定板12能够将动触头13限制在第二固定板12靠近静触头11的一侧,从而限制动触头13的位移量。通过设置第一连接杆14能够推动动触头13移动,使得动触头13和静触头11接触,从而实现旁路开关的闭合。通过设置连接机构20,能够传导开合闸组件40的推力,便于开合闸组件40通过连接机构20将力量传导至动触头13,从而推动动触头13,以使动触头13与静触头11电连接。通过设置第三固定板30,能够将开合闸组件40限制在第三固定板30远离连接机构20的一侧,从而限制第二连接杆31的位移量。通过设置第一支撑杆50,能够将第一固定板10和第二固定板12连接,提高第一固定板10和第二固定板12的稳固性,并且能够分担应力,减少第一固定板10和第二固定板12收到的力量。通过设置第二支撑杆60,能够将第一固定板10、第二固定板12和第三固定板30均固定连接,从而使得旁路开关的各个部件连接为一个整体,提高旁路开关的整体结构稳定性和整体结构的强度。从而使得本申请中的旁路开关更加稳固耐用,可靠性更高。
示例性地,对旁路开关的作用进行说明,请参考如图2所示的换流阀旁路开关电路的示意图,本申请中的旁路开关为图中的开关S1,当电路中的器件故障,例如开关管Q2故障时,则旁路开关S1闭合,将开关管Q2短路,从而将开关管Q2从电路中旁路出去,电流从电容C流经旁路开关S1,再流到开关管Q1,从而即使开关管Q2出现故障,也不会影响其他正常的开关管(例如Q1)的工作。然而,放电电流的大小取决于电容C的电压值、电容值及放电通道阻抗。由于放电通道阻抗非常小,因此放电电流通常很大,其峰值远高于线路短路电流。例如在电容C的电压3.6kV、容值为18mF的条件下,其电流峰值可达500kA,首半波持续时间大于200us。如此大的电流会对旁路开关S1造成很大的冲击,从而可能对旁路开关的机械结构造成永久性损坏。而采用本申请中的旁路开关,其更加稳固,整体结构的强度更高,从而即可满足大电流工况下的需求。
示例性地,在旁路开关合闸的过程中,当动触头和静触头的间距小于一定值时,动触头和静触头之间会由于电场强度超过击穿场强而发生预击穿。发生预击穿后,动触头和静触头之间将产生持续电弧电流,相当于两者之间处于导通状态。此时,外部电流将流经动触头和静触头之间的回路。根据电磁理论,该电流产生的磁场将在旁路开关动触头和静触头之间,以及旁路开关的固定板上产生很大的电动力。该电动力峰值可达上万安培。因此传统的旁路开关在上述电动力作用下,机构各连接件及紧固件极容易发生变形损坏。而采用本申请中的旁路开关,其更加稳固,整体结构的强度更高,从而不易发生损坏。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换流阀旁路开关还包括:静端铜排15、动端铜排16、支撑板17。其中:
静端铜排15固定设置在第一固定板10上且与第一固定板10电连接。
动端铜排16位于第二固定板12远离动触头13的一侧,动端铜排16包括电连接的硬铜排160和软铜排161,软铜排161远离硬铜排160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杆14电连接。
具体地,静端铜排15和动端铜排16用于与外部电路连接,从而与动触头13和静触头11一起构成一个电流引出回路,当动触头13和静触头11电连接,即旁路开关闭合时,则静端铜排15和动端铜排16之间的通路连通,从而将静端铜排15和动端铜排16分别与需要保护的器件的两端连接,即可在静端铜排15和动端铜排16之间的通路连通时将对应的器件短路,实现对该器件的保护。
具体地,由于动端铜排16是用于与动触头13连接,而动触头13在旁路开关开合闸的过程中是会移动的,因此动端铜排16包括软铜排161,采用软铜排161与动触头13连接,从而在动触头13移动时,软铜排161能够适应性的根据动触头13的位置而发生形变或发生摆动,保持与动触头13的良好连接,并且也不会对动触头13的位移产生阻碍。
示例性地,软铜排161为多层紫铜带叠放压制而成,中部为圆弧过渡区,两端镀锡。圆弧过渡区可以自由活动,接触电阻小,通常整机接触电阻可以减小至30μΩ以下,使开关温升优于国家标准。
支撑板17的第一端与软铜排161和硬铜排160的连接处固定连接,以将软铜排161靠近硬铜排160的一端的位置固定,支撑板17的第二端与第三固定板30固定连接。
具体地,由于软铜排161在动触头13移动时,会适应性的根据动触头13的位置而发生形变或发生摆动,保持与动触头13的良好连接。从而软铜排161会频繁的进行摆动,从而容易发生松动,通过设置支撑板17,能够将软铜排161靠近硬铜排160的一端的位置固定住,从而减小软铜排161的摆动量,使得软铜排161不易发生松动,提高了软铜排161的可靠性。
示例性地,图4为换流阀旁路开关的结构图。图4中的结构与上述实施例中对应。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静端铜排15和动端铜排16用于与外部电路连接,从而与动触头13和静触头11一起构成一个电流引出回路,从而将静端铜排15和动端铜排16分别与需要保护的器件的两端连接,即可在静端铜排15和动端铜排16之间的通路连通时将对应的器件短路,实现对该器件的保护。通过设置支撑板17,能够提高软铜排161的可靠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换流阀旁路开关还包括:限位板70、限位片71,其中:
限位板70位于第二固定板12远离动触头13的一侧且与第二固定板12固定连接,限位板70上设置有第三开孔,第一连接杆14贯穿第三开孔与动触头13电连接。
具体地,限位板70与第二固定板12固定连接,从而在限位板70受到应力时,能够将部分应力转移至第二固定板12上,从而限位板70的结构稳固,强度高。
示例性地,在图4所示的旁路开关结构中限位板70受到的应力能够传递到第二固定板12,而第二固定板12又通过多个第一支撑杆50与第一固定板10连接,并且第一固定板10、第二固定板12、第三固定板30又通过多个第二支撑杆60连接,从而限位板70受到的应力能够通过第二固定板12传递至第一固定板10、第二固定板12、第三固定板30、多个第一支撑杆50、多个第二支撑杆60。从而使得旁路开关的各个部件连接为一个整体,共同承担手里,大大提高了旁路开关的稳固性。
限位片71位于限位板70靠近动触头13的一侧,限位片71与第一连接杆14固定连接,其中,限位片71在限位板70上的投影面积大于第三开孔的面积。
限位板70用于在第一连接杆14沿靠近连接机构20的方向移动时,通过阻挡限位片71以限制第一连接杆14的位移量。
具体地,在第一连接杆14上固定设置有限位片71,第一连接杆14能够从第三开孔中穿过,但限位片71不能从第三开孔中穿过,从而限位板70阻挡限位片71,即可限制第一连接杆14的位移量。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限位板70和限位片71,能够限制第一连接杆14的位移量,从而避免第一连接杆14在受到的力量过大而产生较大的位移时对旁路开关的其他结构造成冲击使得其他结构损坏的情况发生。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见图5,连接机构20为超程弹簧,超程弹簧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杆14的第二端连接。限位板70用于通过限制第一连接杆14的位移量以限制超程弹簧的压缩量。
具体地,超程弹簧设置在开合闸组件40与动触头13之间,能够起到缓冲的作用,一方面能够避免开合闸组件40的推力过猛,而导致动触头13和静触头11碰撞时力量过大而造成损坏。另一方面能够在动触头13和静触头11分开时,能够减少动触头13的反弹力度,避免对开合闸组件40造成损坏。
在本实施例中,限位板70通过限制第一连接杆14的位移量以限制超程弹簧的压缩量,从而避免在第一连接杆14在受到的力量过大,对超程弹簧施加了过大的力量,而使得超程弹簧被过度压缩而损坏。从而提高了超程弹簧的寿命。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换流阀旁路开关还包括:屏蔽罩18。屏蔽罩18固定设置在第一固定板10和第二固定板12之间,包覆在动触头13和静触头11的外围,且与动触头13和静触头11间隔设定距离。
具体地,屏蔽罩18呈圆筒状。将灭弧室内的动触头13及静触头11包围在内。屏蔽罩18的电位为悬浮电位,并与动触头13及静触头11间保持有设定距离,防止动触头13和静触头11通过屏蔽罩18发生击穿现象。
示例性地,屏蔽罩18两端边缘通过翻卷形成圆弧状结构,能够使得动触头13和静触头11之间的电场均匀。
具体地,屏蔽罩18能够使得灭弧室内部的电场均匀,从而提高灭弧室的绝缘性。屏蔽罩18还能够防止动触头13和静触头11间电流过大,而产生电弧溅射至灭弧室管壁或波纹管80上,从而导致灭弧室的绝缘性能下降或漏气。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屏蔽罩18,能够提高灭弧室的绝缘性和可靠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见图6,换流阀旁路开关还包括:灭弧室外壳19。灭弧室外壳19一端与第一固定板10固定连接,灭弧室外壳19另一端与第二固定板12固定连接,灭弧室外壳19包覆设置在屏蔽罩18的外围。屏蔽罩18与灭弧室外壳19的侧壁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灭弧室外壳19,从而将动触头13和静触头11都包覆在内部,提高灭弧室的绝缘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换流阀旁路开关还包括波纹管80。波纹管80位于第二固定板12和动触头13之间,套设于第一连接杆14上。
示例性地,波纹管80为可折叠皱纹片沿折叠伸缩方向连接成的管状弹性敏感元件。能够测量压力或者作为隔离器件使用。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波纹管80,从而能够提高灭弧室的绝缘性和密封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见图7,开合闸组件40包括:第一磁体41、第二磁体42、开合闸弹簧43、合闸线圈44、第三磁体45。其中:
第一磁体41为中空的口型磁体,第一磁体41的第一侧面固定设置在第三固定板30远离连接机构20的侧面上。
第二磁体42与第二连接杆31固定连接。
具体地,由于第二磁体42与第二连接杆31固定连接,从而第二磁体42移动时能够带动第二连接杆31移动。
开合闸弹簧43套设于第二连接杆31上,开合闸弹簧43的一端与第一磁体41的第二侧面相抵接,开合闸弹簧43的另一端与第二磁体42相抵接,其中,第一磁体41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相对。
具体地,开合闸弹簧43用于在第三磁体45与第二磁体42间的吸力减弱时,推动第二磁体42沿靠近第三固定板30的方向移动,以推动第二连接杆31通过第二连接杆31依次带动连接机构20和第一连接杆14推动动触头13。
具体地,当第三磁体45与第二磁体42吸合时,开合闸弹簧43处于压缩状态。
合闸线圈44设置在第一磁体41的第二侧面上。
第三磁体45与合闸线圈44连接,第三磁体45用于在合闸线圈44未通电时与第二磁体42吸合。
其中,合闸线圈44用于在接受到控制信号时通电,以减弱第三磁体45与第二磁体42间的吸力。当合闸线圈44通电时,能够产生磁场,从而扰乱减弱与合闸线圈44连接的第三磁体45的磁性,从而减弱了第三磁体45与第二磁体42间的吸力。当第三磁体45与第二磁体42间的吸力小于开合闸弹簧43的弹力时,开合闸弹簧43则会推动第二磁体42带动第二连接杆31移动。进而通过第二连接杆31依次带动连接机构20和第一连接杆14推动动触头13。当动触头13和静触头11接触后,开合闸弹簧43的推力、第一磁体41与第二磁体42之间的吸力、超程弹簧的弹力,共同形成合力,使得动触头13和静触头11保持在一个稳定的合闸位置。
具体地,第一磁体41用于在第三磁体45与第二磁体42间的吸力减弱时,吸引第二磁体42。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开合闸组件,从而实现了旁路开关的开合闸功能。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有些实施例”、“其他实施例”、“理想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征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描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换流阀旁路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固定板;静触头,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板上且与所述第一固定板电连接;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上设置有第一开孔;动触头,活动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板靠近所述静触头的一侧;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第一端贯穿所述第一开孔与所述动触头电连接,其中,当所述动触头与所述第二固定板接触时,所述动触头和所述静触头间隔预设距离;
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杆的第二端连接;
第三固定板,所述第三固定板上设置有第二开孔;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第一端贯穿所述第二开孔与所述连接机构的第二端连接;开合闸组件,与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开合闸组件用于在接收到控制信号时,推动所述第二连接杆以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杆依次带动所述连接机构和所述第一连接杆推动所述动触头,以使所述动触头与所述静触头电连接,其中,所述静触头、所述动触头、所述第一开孔、所述第二开孔同轴设置;
多个第一支撑杆,所述多个第一支撑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多个第一支撑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
多个第二支撑杆,所述多个第二支撑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多个第二支撑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固定板固定连接,且所述多个第二支撑杆贯穿所述第二固定板并与所述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流阀旁路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流阀旁路开关还包括:
静端铜排,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板上且与所述第一固定板电连接;
动端铜排,位于所述第二固定板远离所述动触头的一侧,所述动端铜排包括电连接的硬铜排和软铜排,所述软铜排远离所述硬铜排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杆电连接;
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第一端与所述软铜排和所述硬铜排的连接处固定连接,以将所述软铜排靠近所述硬铜排的一端的位置固定,所述支撑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固定板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流阀旁路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流阀旁路开关还包括:
限位板,位于所述第二固定板远离所述动触头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板上设置有第三开孔,所述第一连接杆贯穿所述第三开孔与所述动触头电连接;
限位片,位于所述限位板靠近所述动触头的一侧,所述限位片与所述第一连接杆固定连接,其中,所述限位片在所述限位板上的投影面积大于所述第三开孔的面积;
所述限位板用于在所述第一连接杆沿靠近所述连接机构的方向移动时,通过阻挡所述限位片以限制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位移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流阀旁路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为超程弹簧,所述超程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杆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限位板用于通过限制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位移量以限制所述超程弹簧的压缩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流阀旁路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流阀旁路开关还包括:
屏蔽罩,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之间,包覆在所述动触头和所述静触头的外围,且与所述动触头和所述静触头间隔设定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流阀旁路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流阀旁路开关还包括:
灭弧室外壳,所述灭弧室外壳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灭弧室外壳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灭弧室外壳包覆设置在所述屏蔽罩的外围;
所述屏蔽罩与所述灭弧室外壳的侧壁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流阀旁路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流阀旁路开关还包括:波纹管,位于所述第二固定板和所述动触头之间,套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杆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流阀旁路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合闸组件包括:
第一磁体,所述第一磁体为中空的口型磁体,所述第一磁体的第一侧面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三固定板远离所述连接机构的侧面上;
第二磁体,与所述第二连接杆固定连接;
开合闸弹簧,套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杆上,所述开合闸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磁体的第二侧面相抵接,所述开合闸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磁体相抵接,其中,所述第一磁体的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相对;
合闸线圈,设置在所述第一磁体的第二侧面上;
第三磁体,与所述合闸线圈连接,所述第三磁体用于在所述合闸线圈未通电时与所述第二磁体吸合;
所述合闸线圈用于在接受到所述控制信号时通电,以减弱所述第三磁体与所述第二磁体间的吸力。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流阀旁路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合闸弹簧用于在所述第三磁体与所述第二磁体间的吸力减弱时,推动所述第二磁体沿靠近所述第三固定板的方向移动,以推动所述第二连接杆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杆依次带动所述连接机构和所述第一连接杆推动所述动触头。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流阀旁路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体用于在所述第三磁体与所述第二磁体间的吸力减弱时,吸引所述第二磁体。
CN202211509331.9A 2022-11-29 2022-11-29 换流阀旁路开关 Pending CN11576310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09331.9A CN115763105A (zh) 2022-11-29 2022-11-29 换流阀旁路开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09331.9A CN115763105A (zh) 2022-11-29 2022-11-29 换流阀旁路开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63105A true CN115763105A (zh) 2023-03-07

Family

ID=853400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509331.9A Pending CN115763105A (zh) 2022-11-29 2022-11-29 换流阀旁路开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76310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33590A (zh) * 2023-09-06 2023-11-28 安徽合凯电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式断路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33590A (zh) * 2023-09-06 2023-11-28 安徽合凯电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式断路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77432B (zh) 气体绝缘的中压开关设备
CN103828009B (zh) 包括第一和第二动触头组件的真空开关装置及包括其的真空电气开关装置
CN115763105A (zh) 换流阀旁路开关
US20200402752A1 (en) Dual thomson coil-actuated, double-bellows vacuum circuit interrupter
JP5418715B1 (ja) 開閉器
CN101562102B (zh) 断路器的接触组件
CN112466701B (zh) 一种双断口联动型三工位隔离接地开关结构
CN112038170B (zh) 一种真空断路器的触点操作机构
US8735760B2 (en) Gas insulated switchgear
EP1317787B1 (en) Circuit breakers
CA1230629A (en) Disconnect switch for metal-clad, pressurized-gas insulated, high-voltage switchgear installation
US20190371553A1 (en) High-voltage large-current relay
US6989501B2 (en) Current limiting circuit breaker
US5552754A (en) Catch for electrical contact utilizing electromagnetic forces
TWI798927B (zh) 開關器及氣體絕緣開關裝置
US6717089B1 (en) Electric pole for low-voltage power circuit breaker
CN219677182U (zh) 一种脱扣器及断路器
CN210668130U (zh) 一种负荷开关的限位缓冲结构
CN218769340U (zh) 一种报警触头及断路装置
CN2629205Y (zh) 接地故障断路器的反接线保护装置
KR102558813B1 (ko) 투입 저항을 갖는 초고압 차단기
KR20230136960A (ko) 조작 장치 내장형 진공 인터럽터
CN207690664U (zh) 一种开关装置及其辅助触点结构
CN116705550A (zh) 断路器和电气设备
RU2273072C1 (ru) Вакуумный контакто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