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59496A - 井下透水灾害逃生路径的确定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井下透水灾害逃生路径的确定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59496A
CN115759496A CN202211384670.9A CN202211384670A CN115759496A CN 115759496 A CN115759496 A CN 115759496A CN 202211384670 A CN202211384670 A CN 202211384670A CN 115759496 A CN115759496 A CN 1157594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adway
node
acquiring
escape
equivalent leng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8467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旭伟
徐华龙
王勇
崔竟成
徐正国
付元
孟庆勇
吴文臻
孙志萧
张维
李夏
戴万波
龚斌
刘敬娜
原晨凯
孙建超
曹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CTEG China Coal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CCTEG China Coal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CTEG China Coal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CCTEG China Coal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21138467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759496A/zh
Publication of CN1157594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5949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4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e.g. of flood or hurricane; Forecasting, e.g. risk assessment or mapping

Landscapes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井下透水灾害逃生路径的确定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获取巷道对应的无向图;获取所述巷道当量长度的影响因子,根据所述影响因子获取综合巷道当量长度;根据所述综合巷道当量长度和改进的最短路径算法,获取最短的总综合巷道当量长度对应的逃生路径;获取所述巷道内的数据信息,根据所述数据信息,对所述逃生路径进行修正,以确定目标逃生路径。由此,本申请通过改进的最短路径算法,可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获取逃生路径,同时,可以根据巷道内的实时数据信息,动态地获取最终的目标逃生路径,为井下人员逃生争取最长时间,为井下透水灾害提供更科学和更准确的决策支持。

Description

井下透水灾害逃生路径的确定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矿山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井下透水灾害逃生路径的确定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避灾路径作为矿井灾害发生时井下人员逃生的生命线,是矿山安全生产的保障以及重大事故防控的重要环节,矿井透水灾害是仅次于瓦斯爆炸的主要突发性灾害之一,由于采煤环境的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多变,矿井透水事故仍时有发生,相关技术中,往往采用事先规划好的既定避灾路线,并未考虑灾变情况下次生灾害以及人员拥堵对逃生产生的影响。因此,当矿井透水事故发生时,如何根据灾变的实时情况,动态地确定一条最佳逃生路径,指导受灾人员安全撤离,已经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由此,如何根据灾变的实时情况,动态地获取逃生路径,以提高提高获取逃生路径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已经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申请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井下透水灾害逃生路径的确定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无法根据灾变的实时情况,动态地获取逃生路径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井下透水灾害逃生路径的确定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巷道对应的无向图,其中,所述无向图包括巷道节点、巷道边和巷道当量长度;获取所述巷道当量长度的影响因子,根据所述影响因子获取综合巷道当量长度;根据所述综合巷道当量长度和改进的最短路径算法,获取最短的总综合巷道当量长度对应的逃生路径;获取所述巷道内的数据信息,根据所述数据信息,对所述逃生路径进行修正,以确定目标逃生路径。
另外,根据本申请上述实施例的一种井下透水灾害逃生路径的确定方法,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获取巷道对应的无向图,包括:获取所述巷道的空间数据;根据所述空间数据,将所述巷道抽象为所述无向图。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获取所述巷道当量长度的影响因子,包括:获取所述巷道的影响因素;获取存在所述影响因素时通过所述巷道的第一通行时间和未存在所述影响因素时通过所述巷道的第二通行时间;根据所述第一通行时间和所述第二通行时间,获取所述巷道当量长度的所述影响因子。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根据所述影响因子获取综合巷道当量长度,包括:获取所述巷道的实际长度;根据所述影响因子和所述实际长度,获取所述综合巷道当量长度。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根据所述综合巷道当量长度和改进的最短路径算法,获取最短的总综合巷道当量长度对应的逃生路径,包括:从所述巷道节点中确定灾害源节点和逃生节点,并获取所述灾害源节点至所有所述巷道节点之间的距离集合;从所述距离集合中,获取所述最短的总综合巷道当量长度对应的第一节点;响应于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逃生节点一致,则确定所述灾害源节点和所述逃生节点之间的路径为所述逃生路径。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确定方法,还包括:预设所述逃生路径的标记节点集合和未标记节点集合,其中,所述标记节点集合为空集合,所述未标记节点集合中包括所有所述巷道节点;响应于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逃生节点不一致,则将所述第一节点添加至所述标记节点集合中。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确定方法,还包括:获取所述第一节点的邻近节点,确定所述灾害源节点至所述第一节点的最短距离与所述第一节点至所述邻近节点的当量长度之和小于所述邻近节点至所述灾害源节点之间的距离,则对所述距离集合中所述邻近节点至所述灾害源节点之间的距离以及父节点集合中的所述邻近节点对应的父节点进行更新;确定所述标记节点集合中包括所有所述巷道节点,所述未标记节点集合为空集合,对所述逃生节点的父节点进行反向迭代,以获取所述逃生路径。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确定方法,还包括:响应于所述巷道节点发生二次灾害,且上一次所述目标逃生路径中包括所述发生二次灾害的巷道节点,则重新获取目标逃生路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井下透水灾害逃生路径的确定装置,该装置包括: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巷道对应的无向图,其中,所述无向图包括巷道节点、巷道边和巷道当量长度;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巷道当量长度的影响因子,根据所述影响因子获取综合巷道当量长度;第三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综合巷道当量长度和改进的最短路径算法,获取最短的总综合巷道当量长度对应的逃生路径;确定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巷道内的数据信息,根据所述数据信息,对所述逃生路径进行修正,以确定目标逃生路径。
另外,根据本申请上述实施例的一种井下透水灾害逃生路径的确定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所述巷道的空间数据;根据所述空间数据,将所述巷道抽象为无向图。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所述巷道的影响因素;获取存在所述影响因素时通过所述巷道的第一通行时间和未存在所述影响因素时通过所述巷道的第二通行时间;根据所述第一通行时间和所述第二通行时间,获取所述巷道当量长度的所述影响因子。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所述巷道的实际长度;根据所述影响因子和所述实际长度,获取所述综合巷道当量长度。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三获取模块,还用于:从所述巷道节点中确定灾害源节点和逃生节点,并获取灾害源节点至所有所述巷道节点之间的距离集合;从所述距离集合中,获取所述最短的总综合巷道当量长度对应的第一节点;响应于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逃生节点一致,则确定所述灾害源节点和所述逃生节点之间的路径为所述逃生路径。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装置,还用于:预设所述逃生路径的标记节点集合和未标记节点集合,其中,所述标记节点集合为空集合,所述未标记节点集合中包括所有所述巷道节点;响应于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逃生节点不一致,则将所述第一节点添加至所述标记节点集合中。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装置,还用于:获取所述第一节点的邻近节点,确定所述灾害源节点至所述第一节点的最短距离与所述第一节点至所述邻近节点的当量长度之和小于所述邻近节点至所述灾害源节点之间的距离,则对距离集合中所述邻近节点至所述灾害源节点之间的距离以及父节点集合中的所述邻近节点对应的父节点进行更新;确定所述标记节点集合中包括所有所述巷道节点,所述未标记节点集合为空集合,对所述逃生节点的父节点进行反向迭代,以获取所述逃生路径。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装置,还用于:响应于所述巷道节点发生二次灾害,且上一次所述目标逃生路径中包括所述发生二次灾害的巷道节点,则重新获取目标逃生路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第三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井下透水灾害逃生路径的确定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第四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有计算机指令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时实现如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井下透水灾害逃生路径的确定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公开的井下透水灾害逃生路径的确定方法的方法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公开的井下透水灾害逃生路径的确定方法的方法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公开的井下透水灾害逃生路径的确定方法的方法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公开的井下透水灾害逃生路径的确定方法的方法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公开的井下透水灾害逃生路径的确定方法的方法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公开的井下透水灾害逃生路径的确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井下透水灾害逃生路径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图1是本申请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井下透水灾害逃生路径的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井下透水灾害逃生路径的确定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01、获取巷道对应的无向图,其中,无向图包括巷道节点、巷道边和巷道当量长度。
其中,无向图(undirected graph)指的是边没有方向的图。
可选地,可以获取巷道的空间数据结构及巷道网络,并以煤矿采掘工程图作为底图,将巷道矢量化为空间拓扑数据,采用图论的思想,将巷道实体网络抽象为带权的无向图G=(V,E,W),其中,V为巷道节点集合、E为巷道边集合、W为巷道当量长度集合即两节点之间边的权重。
其中,V={v1,v2,v3,...,vn},wij为节点vi到节点vj的当量长度,且wij≥0,其中,i和j为节点的标号,若
Figure BDA0003930216760000061
则令wij=∞;若vi=vj,则取wij=0;若(vi,vj)∈E,且vi≠vj,则wij取对应巷道边的巷道权重值,并通过节点和巷道分支的逻辑关系,实现整个井巷网络的拓扑连接,进而可以生成无向图并进行存储,可以为井下应急避灾的逃生路径提供良好的网络数据存储方式。
S102、获取巷道当量长度的影响因子,根据影响因子获取综合巷道当量长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对于获取巷道当量长度的影响因子的具体方式不作限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取。
可选地,可以获取巷道当量长度的影响因素,并获取巷道当量长度的影响存在影响因素时通过巷道的第一通行时间和未存在影响因素时通过巷道的第二通行时间,进而根据第一通行时间和第二通行时间,获取巷道当量长度的影响因子。
进一步地,在获取到巷道当量长度的影响因子后,可以根据影响因子和巷道的实际长度,获取综合巷道当量长度。
需要说明的是,影响因素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巷道类型、巷道坡度、巷道内风速、巷道局部障碍物的数量以及巷道内水位等因素。
S103、根据综合巷道当量长度和改进的最短路径算法,获取最短的总综合巷道当量长度对应的逃生路径。
相关技术中,在获取逃生路径时,一方面是采用基于图论的Dijkstra算法或其衍生算法,另一方面是采用启发式算法,例如:A*算法、粒子群算法、蚁群算法或遗传算法等,然而A*算法的搜索精确度强烈依赖于构造的启发函数,网络节点的改变需要重新构建评估函数,否则将导致得到局部最优解或无解;蚁群算法存在收敛速度慢,时间复杂度高等缺点。
针对以上问题,本申请提出通过经过改进的Dijkstra算法获取最优逃生路径,将邻接矩阵改进为邻接表以及距离矩阵的形式,实现了时间效率的显著提升,同时可以满足求解的实时性与稳定性的要求。
其中,Dijkstra算法是典型的单源最短路径算法,用于计算一个节点到其他所有节点的最短路径,主要特点是以起始点为中心向外层层扩展,直到扩展到终点为止。
S104、获取巷道内的数据信息,根据数据信息,对逃生路径进行修正,以确定目标逃生路径。
可选地,巷道内的数据信息可以为井下人员数据信息。
举例而言,井下人员数据信息可以反映井下人员的拥堵情况,可以根据井下人员的拥堵情况对逃生路径进行修正,以确定目标逃生路径,可以使井下人员避免拥挤的影响以缩短井下人员的逃离时间。
本申请提供的井下透水灾害逃生路径的确定方法,获取巷道对应的无向图,并获取巷道当量长度的影响因子,根据影响因子获取综合巷道当量长度,根据综合巷道当量长度和改进的最短路径算法,获取最短的总综合巷道当量长度对应的逃生路径,获取巷道内的数据信息,根据数据信息,对逃生路径进行修正,以确定目标逃生路径。由此,本申请通过改进的最短路径算法,可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获取逃生路径,同时,可以根据巷道内的实时数据信息,动态地获取最终的目标逃生路径,提高了获取目标逃生路径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井下透水灾害提供更科学和更准确的决策支持。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如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上述步骤S101中获取巷道对应的无向图的具体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S201、获取巷道的空间数据。
可选地,巷道的空间数据可以为巷道线、巷道的距离等。
S202、根据空间数据,将巷道抽象为无向图。
可选地,可以将所有需要进行路径选择的位置抽象成点,相邻的点与点之间按照正常情况下可通行的路径进行连线构成一幅无向图,因此,无向图包含从起点到终点的所有目标位置节点编号、起点到目标位置之间的距离以及起点到目标位置之间的可通行路径。
本申请提供的井下透水灾害逃生路径的确定方法,通过获取巷道的空间数据,获取巷道的空间数据。由此,本申请通过获取巷道对应的无向图,可以为井下应急避灾的逃生路径提供良好的网络数据存储方式,为后续更准确地获取目标逃生路径奠定了基础。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如图3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上述步骤S102中获取巷道当量长度的影响因子的具体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S301、获取巷道的影响因素。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对于获取巷道的影响因素的具体方式不作限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取。
可选地,可以通过巷道的实际情况以及现场模拟分析以获取巷道的影响因素。
需要说明的是,巷道的影响因素包括但不限于:巷道类型、巷道坡度、巷道内风速、局部障碍物的数量以及巷道内水位等影响因素。
可选地,局部障碍物可以为带式输送机、矿车、风窗、风门等设备。
S302、获取存在影响因素时通过巷道的第一通行时间和未存在影响因素时通过巷道的第二通行时间。
举例而言,针对任一影响因素,当存在该影响因素时通过巷道的第一通行时间为T,当不存在该影响因素时通过巷道的第二通行时间为t。
S303、根据第一通行时间和第二通行时间,获取巷道当量长度的影响因子。
需要说明的是,在获取到第一通行时间和第二通行时间后,可以根据以下公式,获取巷道当量长度的影响因子:
λ=(T–t)/t
其中,λ为巷道当量长度的影响因子、T为第一通行时间、t为第二通行时间。
进一步地,在获取到影响因子后,可以根据影响因子获取综合巷道当量长度。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如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上述步骤S103中根据影响因子获取综合巷道当量长度的具体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S401、获取巷道的实际长度。
可选地,可以获取巷道参数,并根据巷道参数获取巷道的实际长度。
S402、根据影响因子和实际长度,获取综合巷道当量长度。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巷道当量长度的影响因素不为一,即每个影响因素都对应一个影响因子,因此,可以根据以下公式获取综合巷道当量长度:
Figure BDA0003930216760000091
其中,w为综合巷道当量长度、d为巷道的实际长度、k为影响因子的数量、λ为巷道当量长度的影响因子。
本申请提供的井下透水灾害逃生路径的确定方法,获取巷道的影响因素,获取存在影响因素时通过巷道的第一通行时间和未存在影响因素时通巷道的第二通行时间,根据第一通行时间和第二通行时间,获取巷道当量长度的影响因子,并获取巷道的实际长度,根据影响因子和实际长度,获取综合巷道当量长度。由此,本申请根据巷道当量长度的影响因子,以获取综合巷道当量长度,提高了获取逃生路径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后续获取目标逃生路径奠定了基础。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如图5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上述步骤S104中根据综合巷道当量长度和改进的最短路径算法,获取最短的总综合巷道当量长度对应的逃生路径的具体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S501、从巷道节点中确定灾害源节点和逃生节点,并获取灾害源节点至所有巷道节点之间的距离集合。
举例而言,可以确定灾害源节点为vs和逃生节点为vt,灾害源节点至所有巷道节点之间的距离集合为Dist。
可选地,可以初始化灾害源节点vs至所有节点的距离集合Dist为无穷大,为了获取逃生路径,初始化每个节点的父节点为空集,并将灾害源节点vs至灾害源节点vs之间的距离初始化为0。
S502、从距离集合中,获取最短的总综合巷道当量长度对应的第一节点。
S503、响应于第一节点与逃生节点一致,则确定灾害源节点和逃生节点之间的路径为逃生路径。
需要说明的是,若第一节点与逃生节点一致,则可以直接确定灾害源节点和逃生节点之间的路径为逃生路径。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预设逃生路径的标记节点集合和未标记节点集合,其中,标记节点集合为空集合,未标记节点集合中包括所有巷道节点,响应于第一节点与逃生节点不一致,则将第一节点添加至标记节点集合中。
进一步地,获取第一节点的邻近节点,确定灾害源节点至第一节点的最短距离与第一节点至邻近节点的当量长度之和小于邻近节点至灾害源节点之间的距离,则对距离集合中邻近节点至灾害源节点之间的距离以及父节点集合中的邻近节点对应的父节点进行更新,确定标记节点集合中包括所有巷道节点,未标记节点集合为空集合,并对逃生节点的父节点进行反向迭代,以获取逃生路径。
进一步地,可以根据巷道内的数据信息,对逃生路径进行修正,以确定目标逃生路径。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响应于巷道节点发生二次灾害,且上一次目标逃生路径中包括发生二次灾害的巷道节点,则重新获取目标逃生路径。
需要说明的是,针对次生灾害,可以利用与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实时监测井下的灾害情况,对于井下发生二次灾害的地点,搜寻灾害节点的名称序号,与上一次目标逃生路径进行比较,若不包括发生二次灾害的巷道节点,则目标逃生路径保持不变,若包括发生二次灾害的巷道节点,则将巷道的当量长度设置为无穷大,重新构建巷道网络,并重新获取目标逃生路径。
本申请提供的井下透水灾害逃生路径的确定方法,通过改进的最短路径算法,可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获取逃生路径,同时,可以根据巷道内的实时数据信息,动态地获取最终的目标逃生路径,并实时监测井下的灾害情况,以动态调整标逃生路径,提高了获取目标逃生路径的灵活性和可靠性,为井下透水灾害提供更科学和更准确的决策支持。
进一步地,根据本申请提出的井下透水灾害逃生路径的确定方法,可以构建基于三维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一张图的煤矿井下应急救援平台,实现井下巷道、场所三维可视化展示,真实还原矿山井巷系统的空间位置关系、起伏变化情况,直观表现避灾路径线路规划,虚拟仿真模拟井下逃生演练流程,集成救援物资、救援队伍、应急联络等信息,实现煤矿事故应急救援的科学管理与决策。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出的井下透水灾害逃生路径的确定方法,通过改进的最短路径算法,可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获取逃生路径,同时,可以根据巷道内的实时数据信息,动态地获取最终的目标逃生路径,并实时监测井下的灾害情况,以动态调整标逃生路径,提高了获取目标逃生路径的灵活性和可靠性,为井下透水灾害提供更科学和更准确的决策支持,基于煤矿井下应急救援平台,可以实现灾害点位置的快速直观三维表达,为制定逃生路径、事故调查、优化逃生路径及应急救援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图6是本申请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井下透水灾害逃生路径的确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6所示,该井下透水灾害逃生路径的确定装置100,包括:第一获取模块11、第二获取模块12、第三获取模块13和确定模块14。其中,
第一获取模块11,用于获取巷道对应的无向图,其中,所述无向图包括巷道节点、巷道边和巷道当量长度;
第二获取模块12,用于获取所述巷道当量长度的影响因子,根据所述影响因子获取综合巷道当量长度;
第三获取模块13,用于根据所述综合巷道当量长度和改进的最短路径算法,获取最短的总综合巷道当量长度对应的逃生路径;
确定模块14,用于获取所述巷道内的数据信息,根据所述数据信息,对所述逃生路径进行修正,以确定目标逃生路径。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第一获取模块11,还用于:获取所述巷道的空间数据;根据所述空间数据,将所述巷道抽象为所述无向图。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第二获取模块12,还用于:获取所述巷道的影响因素;获取存在所述影响因素时通过所述巷道的第一通行时间和未存在所述影响因素时通过所述巷道的第二通行时间;根据所述第一通行时间和所述第二通行时间,获取所述巷道当量长度的所述影响因子。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第二获取模块12,还用于:获取所述巷道的实际长度;根据所述影响因子和所述实际长度,获取所述综合巷道当量长度。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第三获取模块13,还用于:从所述巷道节点中确定灾害源节点和逃生节点,并获取所述灾害源节点至所有所述巷道节点之间的距离集合;从所述距离集合中,获取所述最短的总综合巷道当量长度对应的第一节点;响应于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逃生节点一致,则确定所述灾害源节点和所述逃生节点之间的路径为所述逃生路径。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装置100,还用于:预设所述逃生路径的标记节点集合和未标记节点集合,其中,所述标记节点集合为空集合,所述未标记节点集合中包括所有所述巷道节点;响应于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逃生节点不一致,则将所述第一节点添加至所述标记节点集合中。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装置100,还用于:获取所述第一节点的邻近节点,确定所述灾害源节点至所述第一节点的最短距离与所述第一节点至所述邻近节点的当量长度之和小于所述邻近节点至所述灾害源节点之间的距离,则对所述距离集合中所述邻近节点至所述灾害源节点之间的距离以及父节点集合中的所述邻近节点对应的父节点进行更新;确定所述标记节点集合中包括所有所述巷道节点,所述未标记节点集合为空集合,对所述逃生节点的父节点进行反向迭代,以获取所述逃生路径。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装置100,还用于:响应于所述巷道节点发生二次灾害,且上一次所述目标逃生路径中包括所述发生二次灾害的巷道节点,则重新获取目标逃生路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井下透水灾害逃生路径的确定装置,获取巷道对应的无向图,并获取巷道当量长度的影响因子,根据影响因子获取综合巷道当量长度,根据综合巷道当量长度和改进的最短路径算法,获取最短的总综合巷道当量长度对应的逃生路径,获取巷道内的数据信息,根据数据信息,对逃生路径进行修正,以确定目标逃生路径。由此,本申请通过改进的最短路径算法,可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获取逃生路径,同时,可以根据巷道内的实时数据信息,动态地获取最终的目标逃生路径,提高了获取目标逃生路径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井下透水灾害提供更科学和更准确的决策支持。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2000,如图7所示,包括存储器210、处理器220及存储在存储器210上并可在处理器22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程序时,实现前述的井下透水灾害逃生路径的确定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申请还提出一种存储有计算机指令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时实现前述的井下透水灾害逃生路径的确定方法。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井下透水灾害逃生路径的确定方法,包括:
获取巷道对应的无向图,其中,所述无向图包括巷道节点、巷道边和巷道当量长度;
获取所述巷道当量长度的影响因子,根据所述影响因子获取综合巷道当量长度;
根据所述综合巷道当量长度和改进的最短路径算法,获取最短的总综合巷道当量长度对应的逃生路径;
获取所述巷道内的数据信息,根据所述数据信息,对所述逃生路径进行修正,以确定目标逃生路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确定方法,其中,所述获取巷道对应的无向图,包括:
获取所述巷道的空间数据;
根据所述空间数据,将所述巷道抽象为所述无向图。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确定方法,其中,所述获取所述巷道当量长度的影响因子,包括:
获取所述巷道的影响因素;
获取存在所述影响因素时通过所述巷道的第一通行时间和未存在所述影响因素时通过所述巷道的第二通行时间;
根据所述第一通行时间和所述第二通行时间,获取所述巷道当量长度的所述影响因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确定方法,其中,所述根据所述影响因子获取综合巷道当量长度,包括:
获取所述巷道的实际长度;
根据所述影响因子和所述实际长度,获取所述综合巷道当量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确定方法,其中,所述根据所述综合巷道当量长度和改进的最短路径算法,获取最短的总综合巷道当量长度对应的逃生路径,包括:
从所述巷道节点中确定灾害源节点和逃生节点,并获取所述灾害源节点至所有所述巷道节点之间的距离集合;
从所述距离集合中,获取所述最短的总综合巷道当量长度对应的第一节点;
响应于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逃生节点一致,则确定所述灾害源节点和所述逃生节点之间的路径为所述逃生路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确定方法,其中,所述确定方法,还包括:
预设所述逃生路径的标记节点集合和未标记节点集合,其中,所述标记节点集合为空集合,所述未标记节点集合中包括所有所述巷道节点;
响应于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逃生节点不一致,则将所述第一节点添加至所述标记节点集合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确定方法,其中,所述确定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节点的邻近节点,确定所述灾害源节点至所述第一节点的最短距离与所述第一节点至所述邻近节点的当量长度之和小于所述邻近节点至所述灾害源节点之间的距离,则对所述距离集合中所述邻近节点至所述灾害源节点之间的距离以及父节点集合中的所述邻近节点对应的父节点进行更新;
确定所述标记节点集合中包括所有所述巷道节点,所述未标记节点集合为空集合,对所述逃生节点的父节点进行反向迭代,以获取所述逃生路径。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确定方法,其中,所述确定方法,还包括:
所述巷道节点发生二次灾害,且上一次所述目标逃生路径中包括所述发生二次灾害的巷道节点,则重新获取目标逃生路径。
9.一种井下透水灾害逃生路径的确定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巷道对应的无向图,其中,所述无向图包括巷道节点、巷道边和巷道当量长度;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巷道当量长度的影响因子,根据所述影响因子获取综合巷道当量长度;
第三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综合巷道当量长度和改进的最短路径算法,获取最短的总综合巷道当量长度对应的逃生路径;
确定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巷道内的数据信息,根据所述数据信息,对所述逃生路径进行修正,以确定目标逃生路径。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通过读取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可执行程序代码来运行与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对应的程序,以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11384670.9A 2022-11-07 2022-11-07 井下透水灾害逃生路径的确定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575949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84670.9A CN115759496A (zh) 2022-11-07 2022-11-07 井下透水灾害逃生路径的确定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84670.9A CN115759496A (zh) 2022-11-07 2022-11-07 井下透水灾害逃生路径的确定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59496A true CN115759496A (zh) 2023-03-07

Family

ID=853570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84670.9A Pending CN115759496A (zh) 2022-11-07 2022-11-07 井下透水灾害逃生路径的确定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75949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17400A (zh) * 2023-11-09 2023-12-12 中煤科工集团北京华宇工程有限公司 矿井避灾路线的规划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17400A (zh) * 2023-11-09 2023-12-12 中煤科工集团北京华宇工程有限公司 矿井避灾路线的规划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96089B (zh) 基于gis的输电线路最优路径生成方法
EP2552145B1 (en) Determining a deployment of a wireless network
CN115759496A (zh) 井下透水灾害逃生路径的确定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19235415A1 (ja) 災害状況判定システムおよび災害判定飛行システム
CN112523798A (zh) 一种矿井突水应急逃生方法及其设备
Wu et al. Finding the earliest arrival path through a time-varying network for evacuation planning of mine water inrush
Mubea et al. Applying cellular automata for simulating and assessing urban growth scenario based in Nairobi, Kenya
US11637417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nalyzing survivability of an infrastructure link
Dawid et al. The methodology of determining optimum access routes to remote areas for the purposes of crisis management
Yang et al. Laser-based intelligent perception method for tunnel invasion
Telega Urban Street Network Analysis Using Space Syntax in GIS--Cracow Case Study
Bugday A GIS based landslide susceptibility mapping using machine learning and alternative forest road routes assessment in protection forests
US20200252327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n optimal path arrangement of an infrastructure link network
US11196659B2 (en) Route calculation method, route calculation apparatus and program
JP6276228B2 (ja) 追加経路選択装置、追加経路選択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5457739A (zh) 一种地质灾害预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Guth et al. Towards detecting, characterizing, and rating of road class errors in crowd-sourced road network databases
CN114444193A (zh) 间距审核方法及相关装置
Asare Application of Integer Programming for Mine Evacuation Modeling with Multiple Transportation Modes
Hanafiah et al. Landslide susceptibility assessment for cameron highlands using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JP2006242646A (ja) 崩落監視システムおよび岩塊の変異計測方法
CN115271270B (zh) 一种矿井水害淹没分析和实时动态逃生路线优化方法
Pei Design of a Wireless Sensor Network‐Based Risk Assessment Algorithm for Cave Collapse
JP6307270B2 (ja) 経路探索装置
JP7366631B2 (ja)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