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51511A - 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存储介质、新风装置 - Google Patents

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存储介质、新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51511A
CN115751511A CN202211351565.5A CN202211351565A CN115751511A CN 115751511 A CN115751511 A CN 115751511A CN 202211351565 A CN202211351565 A CN 202211351565A CN 115751511 A CN115751511 A CN 1157515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sh air
indoor
mode
temperature
air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5156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奥
丁云霄
江宇
王清伟
吴宣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35156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751511A/zh
Publication of CN1157515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5151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存储介质、新风装置,其中,在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中,新风装置包括有热源和送风侧风机,室外新风在经过热源加热之后,能够在送风侧风机的引导下送至室内,并且新风装置还与空调器连接,新风装置在确定空调器进行逆循环化霜的时候,能够根据室内温度对热源的加热功率进行控制,从而降低室内温度的波动值。由此,本实施例中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能够配合空调器对室内空气进行调节,以保证室内空气维持在合适的温度,从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存储介质、新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存储介质、新风装置。
背景技术
空调在制热模式下,外机换热器表面温度很可能低于空气露点温度,这将导致外机换热器表面结霜,影响换热器性能。
目前主流的除霜方案为逆循环化霜,通过四通阀换向的手段使外机换热器温度升高,融解霜层,但该方案不可避免的要从室内侧获取热量,因此四通阀换向后会导致室内机换热器温度降低,室内侧会吹出冷风,即使在化霜期间降低风机转速,依然会对室内热舒适性产生不利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能够配合空调器对室内空气进行调节,以保证室内空气维持在合适的温度,从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新风装置。
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新风装置。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新风装置包括热源和送风侧风机,所述热源用于对室外新风进行加热,以使经过加热的室外新风在所述送风侧风机的引导下送至室内,所述新风装置与空调器连接,所述新风装置被配置为与空调器联合调节室内空气,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在所述空调器进入设定模式时,获取室内温度;在确定所述室内温度小于第一温度阈值时,控制所述新风装置的运行模式为第一预设模式;计算所述室内温度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的差值;根据所述室内温度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的差值对所述热源的加热功率进行控制,以降低所述室内温度的波动值。
本发明实施例的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中,新风装置包括有热源和送风侧风机,室外新风在经过热源加热之后,能够在送风侧风机的引导下送至室内,并且新风装置还与空调器连接,在空调器进入设定模式的时候,新风装置能够根据室内温度对热源的加热功率进行控制,从而降低室内温度的波动值。由此,本实施例中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能够配合空调器对室内空气进行调节,以保证室内空气维持在合适的温度,从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在确定所述室内温度小于第一温度阈值时,获取所述新风装置在当前时刻的第一运行模式;如果所述第一运行模式为所述第一预设模式,则计算所述室内温度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的差值;如果所述第一运行模式并非所述第一预设模式时,则控制所述新风装置的当前模式为所述第一预设模式。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空调器退出所述设定模式时,控制所述新风装置的运行模式为所述第一运行模式。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空调器退出所述设定模式时开始计时,并在确定所述空调器退出所述设定模式的时间达第一预设时间时,控制所述新风装置的运行模式为所述第一运行模式。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在确定所述室内温度小于第一温度阈值时开始计时,并在确定所述室内温度连续小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的时间达第二预设时间时,控制所述新风装置的运行模式为所述第一预设模式。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获取室内湿度;计算所述室内湿度与第一湿度阈值的差值;根据所述室内温度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的差值以及所述室内湿度与所述第一湿度阈值的差值对所述热源的加热功率进行控制,以降低所述室内温度的波动值和所述室内湿度的波动值。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新风装置还包括旁通风道、室外新风口和室内送风口,所述旁通风道设置在所述室外新风口与所述室内送风口之间,且所述旁通风道上设置有旁通风阀,所述旁通风道用于将未经所述热源加热的室外新风通过所述室内送风口导向室内,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室内温度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的差值对所述热源的加热功率和所述旁通风阀的开度进行控制,以降低所述室内温度的波动值。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设模式包括新风模式和/或加湿模式。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新风装置的控制程序,该新风装置的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根据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的计算可读存储介质通过处理器执行存储在其上的新风装置的控制程序,能够配合空调器对室内空气进行调节,以保证室内空气维持在合适的温度,从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三方面实施例提出第一种新风装置,该新风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新风装置的控制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新风装置的控制程序时,实现根据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的新风装置通过处理器执行存储在存储器上的新风装置的控制程序,能够配合空调器对室内空气进行调节,以保证室内空气维持在合适的温度,从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第四方面实施例提出了第二种新风装置,所述新风装置包括热源、送风侧风机和控制组件,所述热源用于对室外新风进行加热,以使经过加热的室外新风在所述送风侧风机的引导下送至室内,所述新风装置与空调器连接,所述新风装置被配置为与空调器联合调节室内空气,所述控制组件用于:在所述空调器进入设定模式时,获取室内温度;在确定所述室内温度小于第一温度阈值时,控制所述新风装置的运行模式为第一预设模式;计算所述室内温度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的差值;根据所述室内温度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的差值对所述热源的加热功率进行控制,以降低所述室内温度的波动值。
本发明实施例的新风装置包括有热源、送风侧风机和控制组件,室外新风在经过热源加热之后,能够在送风侧风机的引导下送至室内,并且新风装置还与空调器连接,在空调器进入设定模式的时候,控制组件能够根据室内温度对热源的加热功率进行控制,从而降低室内温度的波动值。由此,本实施例中新风装置能够配合空调器对室内空气进行调节,以保证室内空气维持在合适的温度,从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发明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新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中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中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新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新风装置是否参与分担处理热负荷的室内温度波动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新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种新风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种新风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存储介质、新风装置。
如图1所示,图中OA(Outside Air)表示室外新风,RA(Return Air)表示室内回风,EA(Exhaust Air)表示室外排风,SA(Supply Air)表示室内送风。在一些实施例中,新风装置可以包括吸附转轮1、热源2、送风侧风机3和排风侧风机4,通过采用一种内置吸附转轮1和热源2的新风装置,同时搭载调速的电机,使得该新风装置可以根据室内外空气条件的变化调节转轮的工作方式,在加湿模式,热回收模式和自然通风多种模式之间切换使用。而在本实施例中,主要通过热源2对室外新风进行加热,然后将经过加热后的室外新风由送风侧风机3引导送至室内,以对室内空气温度进行调节,可以将新风装置与空调器进行连接,在空调器运行过程中,室内温度发生了较大波动的时候,通过该新风装置参与室内温度调节,能够降低室内空气温度的波动,保证用户的舒适性。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流程图。
如图2所示,该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在空调器进入设定模式时,获取室内温度。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设定模式可以是逆循环化霜模式,当然也可以是空调器在制热的过程中引起室内温度下降的其他模式。具体在空调器进行制热时,室外机换热器的表面温度很可能会低于空气露点温度,进而使得空气中的水分在解除到室外机换热器,从而发生结霜现象,以影响到空调器工作。因此空调器在制热一段时间之后,往往会进入逆循环化霜模式,以防止室外机换热器发生结霜现象,而在逆循环化霜模式中,由于室内的热量或多或少会将释放到室外中,所以室内温度将发生波动,因此本实施例的新风装置将对室内空气及时进行调节,以防止用户体验不佳。
本实施例主要根据室内温度波动程度进行调节,因此在空调器进入逆循环化霜模式的时候,则可以获取室内温度,具体可以通过在空调器的室内送风口中设置温度传感器,进而直接获取室内温度。
S20,在确定室内温度小于第一温度阈值时,控制新风装置的运行模式为第一预设模式。
具体地,在获取到室内温度之后,则可以进一步对该室内温度进行判断,本实施例设置了第一温度阈值,该第一温度阈值能够根据用户对于室内温度的最低允许温度进行设置,例如,可以将第一温度阈值设置为22摄氏度,在确定室内温度小于22摄氏度的时候,则控制新风装置的运行模式为第一预设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预设模式表示的是新风装置的热源处于开启状态,进而能够对进入室内环境中的室外新风进行加热,从而防止室内温度过低。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预设模式可以包括新风模式和/或加湿模式,因为在空调器处于制热的情况下,室外温度一般比较低,而室内温度比较高,所以当新风装置在新风模式下时,热源处于开启状态,以对室外新风进行加热。新风装置的加湿模式也需要控制热源处于开启状态,吸附转轮将室内回风中的水分进行吸附,热源对室外新风进行加热,以使经过加热的室外新风在经过吸附转轮的时候,能够将吸附转轮中的水分带回到室内环境中,从而完成对室内的加湿。因此,如果在检测到室内温度小于第一温度阈值的时候,则可以将新风装置的运行模式控制为第一预设模式,例如当新风装置的运行模式为全热回收模式的时候,因为在该模式下,其热源处于关闭状态,因此可以将新风装置的运行模式控制为新风模式或者加湿模式,以使热源处于开启状态。当然,如果新风装置的运行模式原来就处于新风模式或者加湿模式,则可以不对其运行模式进行控制。
S30,计算室内温度与第一温度阈值的差值。
具体地,本实施例可以通过计算室内温度与第一温度阈值之间的差值,来判断当前室内温度与用户最低允许的温度之间相差多大,进而可以决定后续的温度控制程序,即可以确定应该将室内温度提高多少摄氏度。
S40,根据室内温度与第一温度阈值的差值对热源的加热功率进行控制,以降低室内温度的波动值。
具体地,在确定室内温度与第一温度阈值之间的差值之后,则可以根据该差值的大小对热源的加热功率进行控制,例如当该差值比较大的时候,则增大热源的加热功率,而当差值比较小的时候,则可以适当的减小热源的加热功率。可以理解的是,在对室外新风进行温度控制之后,则可以防止室内温度在空调器进行逆循环化霜前后发生较大的波动,将室内温度的波动值控制在预设范围内。需要说明的是,该预设范围也是可以根据用户的要求进行设定的,例如可以将该预设范围设置为±3摄氏度,即通过对热源的控制,保证室内温度的变化不会超过3摄氏度。举例而言,热源的加热功率的具体计算公式为p=a*(v1-T1)2+b*(v1-T1)+c,其中,v1表示第一温度阈值,T1表示室内温度,a、b、c则表示预设参数,具体可以根据实验数据进行模拟确定。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将热源的加热功率控制到最大,而此时室内温度的波动值还没有处于预设范围内,则仍然保持热源的加热功率为最大。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控制方法还包括:
S301,在确定室内温度小于第一温度阈值时,获取新风装置在当前时刻的第一运行模式。
S302,如果第一运行模式为第一预设模式,则计算室内温度与第一温度阈值的差值。
S303,如果第一运行模式并非第一预设模式时,则控制新风装置的当前模式为第一预设模式。
具体地,在获取到室内温度并确定该室内温度小于第一温度阈值的时候,则可以获取新风装置在当前时刻的第一运行模式,其中,当前时刻的第一运行模式可以包括全热回收模式、新风模式和加湿模式。需要说明的是,新风模式和加湿模式中,新风装置的加热都处于开启状态,而全热回收模式中热源则处于关闭状态。
本实施例中对室内温度进行调节,更具体地是对提高室内温度,以防止空调器在进行化霜时过多的降低了室内温度,所以在确定室内温度小于第一温度阈值之后对新风装置的运行模式进行判断的时候,如果第一运行模式为热源处于打开状态的新风模式和/或加湿模式,则可以进一步计算室内温度与第一温度阈值之间的差值,然后根据该差值执行后续步骤,即对热源的加热功率进行控制,而如果第一运行模式并非新风模式和加湿模式的话,如可以为全热回收模式,则将新风装置的运行模式切换为新风模式或加湿模式,再进行后续的热源加热功率的控制步骤。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空调器退出了设定模式,则可以将新风装置的运行模式控制为原来的第一运行模式,即将新风装置的运行模式控制为空调器执行设定模式之前新风装置所处的运行模式,从而可以节省能源消耗。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控制方法还包括:在空调器退出设定模式时开始计时,并在确定空调器退出设定模式的时间达第一预设时间时,控制新风装置的运行模式为第一运行模式。
具体地,一般在室外机换热器的温度提高到预设温度的时候,则可以控制空调器退出逆循环化霜模式,并且本实施例在确定空调器退出逆循环化霜模式之后,还进行计时,以防止由于温度检测出错而出现重复启停的现象,并在确定空调器退出逆循环化霜模式的时间达到第一预设时间的时候,则可以确定当前空调器是真正退出了逆循环化霜模式,因此可以进行后续的步骤,以将新风装置的运行模式控制为第一运行模式。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预设时间的取值范围可以为[10秒~60秒],当然,具体可以根据用户的要求进行确定。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控制方法还包括:在确定室内温度小于第一温度阈值时开始计时,并在确定室内温度连续小于第一温度阈值的时间达第二预设时间时,控制新风装置的运行模式为第一预设模式。
具体地,在对室内温度的获取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存在一些误差或者有时会存在获取出错的可能,为了解决该问题,本实施例设置了一个第二预设时间,在获取到的室内温度小于第一温度阈值的时候开始计时,并在该室内温度持续小于第一温度阈值的时间达到了第二预设时间时,再将新风装置的运行模式控制为第一预设模式,进而可以防止当室内温度获取出错而重复对新风装置的运行模式进行切换控制这一现象的发生,能够充分提高新风装置的使用寿命。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二预设时间的取值范围可以为[10秒~60秒],当然,具体可以根据用户的要求进行确定。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控制方法还包括:
S401,获取室内湿度。
S402,计算室内湿度与第一湿度阈值的差值。
S403,根据室内温度与第一温度阈值的差值以及室内湿度与第一湿度阈值的差值对热源的加热功率进行控制,以降低室内温度的波动值和室内湿度的波动值。
具体地,为了更好地对室内空气进行调节,本实施例还对室内湿度进行获取,并对室内湿度与第一湿度阈值之间的差值进行判断,并根据室内湿度和室内温度对热源进行控制,以完成对室内空气的温湿度的调节。可理解的是,通过对热源的加热功率进行控制,也能够起到调节室内湿度的作用,具体将经过热源加热的室外新风通过吸附转轮的时候,能够将吸附转轮中所吸附的水分带到室内空气中,从而达到对室内湿度进行调节的目的。因此,本实施例可以既对室内温度进行判断也对室内湿度进行判断,并根据室内温度与第一温度阈值的差值以及室内湿度与第一湿度阈值的差值这两个条件对热源的加热功率进行控制,具体加热功率的大小调节可以与温度差值和湿度差值均成正比,即温度差值越大和/或湿度差值越大的时候,则加热功率越大,以降低室内温度和室内湿度的波动值,或者控制室内温度和室内湿度的波动值都处于预设范围内。举例而言,热源的加热功率可以根据以下公式进行计算确定,即加热功率p=a*(v1-T1)2+b*(v2-RH)2+c,其中,v1表示第一温度阈值,T1表示室内温度,v2表示第一湿度阈值,RH表示室内湿度,而a、b、c则表示预设参数,具体可以根据实验数据进行模拟确定。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新风装置还包括旁通风道、室外新风口和室内送风口,旁通风道设置在室外新风口与室内送风口之间,且旁通风道上设置有旁通风阀,旁通风道用于将未经热源加热的室外新风通过室内送风口导向室内,控制方法还包括:根据室内温度与第一温度阈值的差值对热源的加热功率和旁通风阀的开度进行控制,以降低室内温度的波动值。
具体地,新风装置工作在不同的运行模式下时,吸附转轮1具有不同或相同的转速,举例而言,在对室内空气进行加湿的模式下时,吸附转轮1一般具有一个固定的转速,如5000转每小时。吸附转轮1中一般设置有吸收水分的物质,如沸石,室内回风在经过吸附转轮1之后,吸附转轮1能够将室内回风中的水分进行吸收,并随着吸附转轮1的旋转,当吸附转轮1吸收有水分的部分转到新风风道时,则室外新风通过吸附转轮1能够将水分带回到室内空气中,从而对室内空气进行加湿保湿。进一步地,在室外新风口和室内送风口之前还设置有旁通风道,旁通风道上设置有旁通风阀5,通过对旁通风阀5的开度调节,能够控制室外新风经过旁通风道的风量和经过吸附转轮1的风量,进而对室内空气的加湿性能进行调节,也可以通过调节室外新风的加热量,来调节室内温度的波动值处于预设范围内,即根据室内温度与第一温度阈值的差值在对热源的加热功率进行控制的时候,还对旁通风阀的开度进行控制。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在室外温度为-2℃时,用户开启空调,并设定温度为28℃,同时开启新风装置以提升室内空气的相对湿度。一段时间后空调器进入化霜状态,加热功能暂停,并开始向室内吹出少量冷风,与此同时新风装置在接到空调进入到化霜状态的指令后,开始检测到室内温度,并检测到室内温度为19℃,该室内温度低于22℃的第一温度阈值,由于该室内温度与第一温度阈值相差3摄氏度,属于波动值较大的情况,因此可以将新风装置内热源的加热功率提升至最大,新风装置的出风温度则可以由20℃提升至25℃,以处理部分热负荷,当然还可以通过减小旁通风阀的开度以提高室外新风经过热源的风量。当空调器化霜模式结束时,则新风装置可以接收到结束信号,进而返回空调器进入化霜前的状态。参见图6可知,有新风装置辅助处理部分热负荷与没有新风装置辅助处理部分热负荷相比,室内温度的波动值比较小。
图7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流程图。
如图7所示,首先在空调器进入逆循环化霜模式之后,则对室内温度进行检测,如果室内温度小于第一温度阈值,则进一步确定新风装置的第一运行模式,如果室内温度不小于第一温度阈值,则持续对室内温度进行检测。如果确定新风装置的第一运行模式为全热回收模式,则将其切换为新风模式,如果新风装置的第一运行模式为新风模式或者加湿模式,则进一步计算室内温度与第一温度阈值之间的差值,然后根据该差值对新风装置的热源的加热功率进行调节,之后判断空调器是否退出逆循环化霜模式,如果退出了,则新风装置返回第一运行模式,否则重新检测室内温度,并计算该重新检测得到的室内温度与第一温度阈值之间的差值,继续根据该差值对热源的加热功率进行调节。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中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能够配合空调器对室内空气进行调节,以保证室内空气维持在合适的温度,从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新风装置的控制程序,该新风装置的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根据上述实施例中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过处理器执行存储在其上的新风装置的控制程序,能够配合空调器对室内空气进行调节,以保证室内空气维持在合适的温度,从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种新风装置的结构框图。
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本发明提出了第一种新风装置100,该新风装置100包括存储器101、处理器102及存储在存储器101上并可在处理器102上运行的新风装置的控制程序,处理器102执行新风装置的控制程序时,实现根据上述实施例中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的新风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处理器执行存储在存储器上的新风装置的控制程序,能够配合空调器对室内空气进行调节,以保证室内空气维持在合适的温度,从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种新风装置的结构框图。
进一步地,如图9所示,本发明提出了第二种新风装置200,该新风装置200包括热源2、送风侧风机3和控制组件201,热源2用于对室外新风进行加热,以使经过加热的室外新风在送风侧风机3的引导下送至室内,新风装置200与空调器300连接,新风装置200被配置为与空调器300联合调节室内空气,控制组件201用于:在空调器300进入设定模式时,获取室内温度;在确定室内温度小于第一温度阈值时,控制新风装置200的运行模式为第一预设模式;计算室内温度与第一温度阈值的差值;根据室内温度与第一温度阈值的差值对热源的加热功率进行控制,以降低室内温度的波动值。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控制组件还用于:在确定室内温度小于第一温度阈值时,获取新风装置在当前时刻的第一运行模式;如果第一运行模式为第一预设模式,则计算室内温度与第一温度阈值的差值;如果第一运行模式并非第一预设模式时,则控制新风装置的当前模式为第一预设模式。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控制组件还用于:在空调器退出设定模式时,控制新风装置的运行模式为第一运行模式。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控制组件还用于:在空调器退出设定模式时开始计时,并在确定空调器退出设定的时间达第一预设时间时,控制新风装置的运行模式为第一运行模式。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控制组件还用于:在确定室内温度小于第一温度阈值时开始计时,并在确定室内温度连续小于第一温度阈值的时间达第二预设时间时,控制新风装置的运行模式为第一预设模式。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控制组件还用于:获取室内湿度;计算室内湿度与第一湿度阈值的差值;根据室内温度与第一温度阈值的差值以及室内湿度与第一湿度阈值的差值对热源的加热功率进行控制,以降低室内温度的波动值和室内湿度的波动值。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新风装置还包括旁通风道、室外新风口和室内送风口,旁通风道设置在室外新风口与室内送风口之间,且旁通风道上设置有旁通风阀,旁通风道用于将未经热源加热的室外新风通过室内送风口导向室内,控制组件还用于:根据室内温度与第一温度阈值的差值对热源的加热功率和旁通风阀的开度进行控制,以降低室内温度的波动值。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预设模式包括新风模式和/或加湿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新风装置具体实施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中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种新风装置包括有热源、送风侧风机和控制组件,室外新风在经过热源加热之后,能够在送风侧风机的引导下送至室内,并且新风装置还与空调器连接,在空调器进行逆循环化霜的时候,控制组件能够根据室内温度对热源的加热功率进行控制,从而降低室内温度的波动值。由此,本实施例中新风装置能够配合空调器对室内空气进行调节,以保证室内空气维持在合适的温度,从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在流程图中表示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逻辑和/或步骤,例如,可以被认为是用于实现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的定序列表,可以具体实现在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中,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如基于计算机的系统、包括处理器的系统或其他可以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取指令并执行指令的系统)使用,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就本说明书而言,“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任何可以包含、存储、通信、传播或传输程序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的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的更具体的示例(非穷尽性列表)包括以下:具有一个或多个布线的电连接部(电子装置),便携式计算机盘盒(磁装置),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辑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速存储器),光纤装置,以及便携式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另外,计算机可读介质甚至可以是可在其上打印所述程序的纸或其他合适的介质,因为可以例如通过对纸或其他介质进行光学扫描,接着进行编辑、解译或必要时以其他合适方式进行处理来以电子方式获得所述程序,然后将其存储在计算机存储器中。
应当理解,本发明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系统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例如,如果用硬件来实现,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可用本领域公知的下列技术中的任一项或他们的组合来实现:具有用于对数据信号实现逻辑功能的逻辑门电路的离散逻辑电路,具有合适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中所使用的“第一”、“第二”等术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可以理解为指示或者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本实施例中所指示的技术特征数量。由此,本发明实施例中限定有“第一”、“第二”等术语的特征,可以明确或者隐含地表示该实施例中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词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或者两个及以上,例如两个、三个、四个等,除非实施例中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实施例中另有明确的相关规定或者限定,否则实施例中出现的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和“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理解的,也可以是机械连接、电连接等;当然,还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通过中间媒介进行间接连接,或者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能够根据具体的实施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1)

1.一种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装置包括热源和送风侧风机,所述热源用于对室外新风进行加热,以使经过加热的室外新风在所述送风侧风机的引导下送至室内,所述新风装置与空调器连接,所述新风装置被配置为与空调器联合调节室内空气,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在所述空调器进入设定模式时,获取室内温度;
在确定所述室内温度小于第一温度阈值时,控制所述新风装置的运行模式为第一预设模式;
计算所述室内温度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的差值;
根据所述室内温度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的差值对所述热源的加热功率进行控制,以降低所述室内温度的波动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确定所述室内温度小于第一温度阈值时,获取所述新风装置在当前时刻的第一运行模式;
如果所述第一运行模式为所述第一预设模式,则计算所述室内温度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的差值;
如果所述第一运行模式并非所述第一预设模式时,则控制所述新风装置的当前模式为所述第一预设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空调器退出所述设定模式时,控制所述新风装置的运行模式为所述第一运行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空调器退出所述设定模式时开始计时,并在确定所述空调器退出所述设定模式的时间达第一预设时间时,控制所述新风装置的运行模式为所述第一运行模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在确定所述室内温度小于第一温度阈值时开始计时,并在确定所述室内温度连续小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的时间达第二预设时间时,控制所述新风装置的运行模式为所述第一预设模式。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获取室内湿度;
计算所述室内湿度与第一湿度阈值的差值;
根据所述室内温度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的差值以及所述室内湿度与所述第一湿度阈值的差值对所述热源的加热功率进行控制,以降低所述室内温度的波动值和所述室内湿度的波动值。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装置还包括旁通风道、室外新风口和室内送风口,所述旁通风道设置在所述室外新风口与所述室内送风口之间,且所述旁通风道上设置有旁通风阀,所述旁通风道用于将未经所述热源加热的室外新风通过所述室内送风口导向室内,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室内温度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的差值对所述热源的加热功率和所述旁通风阀的开度进行控制,以降低所述室内温度的波动值。
8.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模式包括新风模式和/或加湿模式。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上存储有新风装置的控制程序,该新风装置的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
10.一种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新风装置的控制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新风装置的控制程序时,实现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
11.一种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装置包括热源、送风侧风机和控制组件,所述热源用于对室外新风进行加热,以使经过加热的室外新风在所述送风侧风机的引导下送至室内,所述新风装置与空调器连接,所述新风装置被配置为与空调器联合调节室内空气,所述控制组件用于:
在所述空调器进入设定模式时,获取室内温度;在确定所述室内温度小于第一温度阈值时,控制所述新风装置的运行模式为第一预设模式;计算所述室内温度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的差值;根据所述室内温度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的差值对所述热源的加热功率进行控制,以降低所述室内温度的波动值。
CN202211351565.5A 2022-10-31 2022-10-31 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存储介质、新风装置 Pending CN11575151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51565.5A CN115751511A (zh) 2022-10-31 2022-10-31 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存储介质、新风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51565.5A CN115751511A (zh) 2022-10-31 2022-10-31 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存储介质、新风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51511A true CN115751511A (zh) 2023-03-07

Family

ID=853547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51565.5A Pending CN115751511A (zh) 2022-10-31 2022-10-31 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存储介质、新风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75151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418246B (zh) 用于温湿度调节的系统及方法、设备
US20170097165A1 (en) Ventilation device
US20170159964A1 (en) Ventilation device
CN107975914B (zh) 一种电加热控制方法
CN110715426B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JP6178174B2 (ja) デシカント空調装置、及びデシカント空調方法
JP5587571B2 (ja) 乾式減湿装置の運転方法
CN111895624B (zh) 一种空调温湿度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空调
CN115751511A (zh) 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存储介质、新风装置
JPH07293972A (ja) 回転制御式除湿機を備えた環境装置
KR102448714B1 (ko) 공기조화기 및 공기조화기의 제어방법
CN110715427A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CN113959053A (zh) 一种空调器调湿控制方法及装置、空调器
JP2971778B2 (ja) 除湿機再生制御式環境装置
JP2009133573A (ja) 環境試験装置における冷凍機の動作制御方法及び環境試験装置
CN111536606A (zh) 一种热泵型除湿机的除湿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5930310A (zh) 空气调节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存储介质
CN117267916B (zh) 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和存储介质
CN115751502A (zh) 新风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CN115751513A (zh) 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存储介质、新风装置
CN115751499A (zh) 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存储介质和新风装置
CN115930316A (zh) 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存储介质、新风装置
CN115711435A (zh) 新风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CN114623576B (zh) 加湿装置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空调器
JP3118177B2 (ja) 除湿機オンオフ式環境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