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37889A - 用于皮肤创伤修复的静电纺丝纳米纤维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皮肤创伤修复的静电纺丝纳米纤维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37889A
CN115737889A CN202211392587.6A CN202211392587A CN115737889A CN 115737889 A CN115737889 A CN 115737889A CN 202211392587 A CN202211392587 A CN 202211392587A CN 115737889 A CN115737889 A CN 1157378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core layer
spinning solution
electrospinning
solu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9258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伟康
冯柯鑫
陈佳
李草
徐祖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Hubei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1139258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737889A/zh
Publication of CN1157378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3788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terials For Medical 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材料与医疗器械相关技术领域,并公开了一种用于皮肤创伤修复的静电纺丝纳米纤维敷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S1)将生物活性分子、有机高分子基材分别溶解于电纺丝液体中,得到芯层纺液;同时将丝素蛋白溶解于电纺丝液体中,得到壳层纺液;S2)采用以上芯层纺液和壳层纺液,执行同轴静电纺丝处理,并形成壳‑芯结构的纳米纤维敷料。通过本发明,所制得的纳米纤维敷料兼具优异的免疫调控能力、抗氧化应激效应和促进毛囊再生、引导细胞黏附生长的生物学功能,并且在创伤初期能快速抑制出血、贴合创面并防止组织粘连。此外,本制备方法简单可靠、加工设备简易、对环境污染小,可应用于急、慢性皮肤溃疡专用敷料或其他创面修复材料等。

Description

用于皮肤创伤修复的静电纺丝纳米纤维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材料与医疗器械相关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皮肤创伤修复的静电纺丝纳米纤维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组织器官,具有维持体温、避免外界对机体伤害、维持内环境稳态等重要生理特征。皮肤损伤是临床外科常见损伤,药智数据库显示,我国每年需要进行创面治疗的患者约1亿人次,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医用敷料行业发展趋势预测及投资规划研究报告》指出,医用敷料市场规模于2019年达到73.12亿元,于2020年达到82.25亿元。
现有技术中,常用皮肤创面敷料,例如纱布、创口贴,水胶体;可对创面起到一定的保护性能,在有限的程度内,能够促进皮肤损伤区域再生。然而,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上述现有的创面敷料,通常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第一,这类创面敷料容易产生严重的组织黏连,容易引起换药过程中伤口撕裂、创面二次伤害;
第二,当皮肤破损后,其自发生理性愈合过程中可能存在氧化与抗氧化作用失衡,并引发以下几种阻碍皮肤正常愈合的效应:包括中性粒细胞炎性浸润,蛋白酶分泌增加;产生过量氧化中间产物,引起细胞损伤和组织衰老;
第三,现有的纳米纤维敷料结构、功能过于单一,不具备促进皮肤愈合的生物学功能。因此,现有纳米纤维敷料还存在市场前景不佳,产品附加值低,市场效益低等突出问题。
相应地,本领域亟需对此作出进一步的研究改进,以便提供能为皮肤创伤修复过程提供更佳性能的纤维敷料产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皮肤创伤修复的静电纺丝纳米纤维敷料及其制备方法,其中通过对整个制备方法的反应路线及关键步骤重新进行设计,同时围绕纤维敷料的内部构造及作用机理等方面进行针对性改进,相应能够以简单可靠、便于操控、对环境污染小的方式获得具有特定壳-芯结构的纳米纤维敷料,并有效保持了活性小分子在生理环境中的稳定性及实现体内持续释放效果;此外,本发明所制得的纳米纤维敷料兼具优异的免疫调控能力、抗氧化应激效应和促进毛囊再生、引导细胞黏附生长的生物学功能,并且在创伤初期能快速抑制出血、贴合创面并防止组织粘连,可应用于急、慢性皮肤溃疡专用敷料或其他创面修复材料。
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皮肤创伤修复的静电纺丝纳米纤维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S1、芯层纺液和壳层纺液的配制
将生物活性分子、有机高分子基材分别溶解于电纺丝液体中,得到芯层纺液;同时将丝素蛋白溶解于电纺丝液体中,得到壳层纺液;
S2、同轴静电纺丝处理
采用步骤一得到的芯层纺液和壳层纺液,执行同轴静电纺丝处理,在此过程中,生物活性分子被嵌入在有机高分子基材的内层形成芯层,然后继续包覆在丝素蛋白所形成的壳层内,由此形成壳-芯结构的纳米纤维敷料。
通过以上构思,一方面,在上述形成的壳-芯结构纳米纤维中,生物活性分子被固定在有机高分子基材的内层以及丝素蛋白形成的外壳中,这样既能保持生物活性分子在生理环境中的稳定性,又能在后续利用丝素蛋白外层的逐渐溶解,实现生物活性分子在体内持续释放的效果,以此方式能够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生物活性分子不易保存、容易因外界因素失活分解(光照,温度,pH等)的技术难题;另一方面,这种以壳-芯结构的纳米纤维敷料还可实现生物活性分子的多层次、有序包载与保护,以其持续、有效释放,发挥光甘草定促皮肤愈合功能,相应在临床上实现创面(包括难愈性慢性皮肤损伤)的高效、快速愈合。
进一步优选地,在步骤S1中,所述生物活性分子选自以下物质中的一种或组合:光甘草定、原花青素、虾青素等;所述有机高分子基材为聚己内酯、聚乳酸、聚乙醇酸、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等;所述电纺丝液体为六氟异丙醇、氯仿、四氢呋喃等。
进一步优选地,在步骤S1中,所述芯层纺液的配制过程优选如下:首先将所述生物活性分子溶于甲醇或乙醇中得到质量比为5%~30%的A液,同时将所述有机高分子基材溶于电纺丝液体中得到质量比为35%~70%的B液,然后将A液与B液按照1:100~1:80的质量比进行混合,由此得到芯层纺液。
进一步优选地,在步骤S1中,所述芯层纺液的质量百分比优选设定为8%~15%,所述壳层纺液的质量百分比优选设定为8%~15%。
进一步优选地,在步骤S2中,所述同轴静电纺丝处理的工艺参数优选设定如下:板间电压为4kV~40kV,推进器A泵流速为0.01mL/h~40mL/h,推进器B泵流速为0.01mL/h~40mL/h;此外,所述板间电压进一步优选为16kV~20kV,推进器A泵流速进一步优选为0.8mL/h~2.2mL/h,推进器B泵流速进一步优选为0.8mL/h~2.2mL/h。
进一步优选地,在步骤S2中,对于所形成的芯层而言,以质量比例划分,其中所述生物活性分子所占比例优选为0.1%~5%,其余为所述有机高分子基材和电纺丝材料;对于所形成的壳层而言,以质量比例划分,其中所述丝素蛋白所占比例优选为0.1%~5%,其余为电纺丝材料。
按照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相应的静电纺丝纳米纤维敷料,其特征在于,该纳米纤维敷料具备壳-芯结构,同时整体呈与细胞外基质相似的三维网络结构。
进一步优选地,该纳米纤维敷料的平均纤维直径为200nm~1400nm,其中所述芯层的直径为100nm~700nm,所述壳层的直径为50nm~350nm。
总体而言,通过本发明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主要具备以下技术优点:
(1)本发明通过对整个制备方法的反应路线及关键步骤重新进行设计,能够以简单可靠、便于操控、对环境污染小的方式形成一种特定壳-芯结构的纳米纤维,其中生物活性分子被嵌入在有机高分子基材的内层然后包覆于丝素蛋白形成的外壳中,这样既能保持生物活性分子在生理环境中的稳定性,又能在后续利用丝素蛋白外层的逐渐溶解,实现生物活性分子在体内持续释放的效果,
(2)本发明还进一步对生物活性分子、有机高分子基材的具体类型及配料比等方面做出改进,其中尤其对于光甘草定而言,它是一种天然草本植物萃取物,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其作为生物活性因子能在皮肤破损修复过程中帮助重建皮肤汗腺和毛囊组织,并能调控血管生成,同时还有着强效的激活血小板的作用,促进损伤组织止血,相应能够与聚己内酯这类的有机高分子基材更好地形成芯层,并实现生物活性分子多层次、有序包载与保护;
(3)本发明还进一步对同轴静电纺丝工艺的具体工艺参数等方面做出改进,相应所制得的纳米纤维能够仿生细胞外基质相似的三维网络结构,具有比表面积高,生物相容性优良,体内可降解的特点,是一种理想的纺丝基材;此外,这种纳米纤维可引导上皮细胞由正常组织向病损区域迁移,促进溃疡创面再上皮化;
(4)按照本发明的静电纺丝纳米纤维敷料整体而言具有优异的抗氧化应激效应、调节免疫性能、促进皮肤组织细胞在纤维表面的黏附、迁移和再生;较多的动物实验表明,所制备的纳米纤维可促进大鼠皮肤损伤修复,促进皮肤及其附属器官,毛囊和汗腺的重建;
(5)按照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单可靠、加工设备简易、对环境污染小,所制得的纳米纤维敷料可作为皮肤溃疡修复专用抗氧化应激效应敷料,或者或其他慢性难愈性创面修复材料,并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按照本发明的静电纺丝纳米纤维敷料制备方法的整体工艺流程图;
图2a是用于更具体地显示按照本发明所制得的壳-芯结构纳米纤维膜的透射电子显微镜图片;
图2b是用于更具体地显示按照本发明所制得的壳-芯结构纳米纤维膜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片;
图3是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1所获得的聚己内酯纳米纤维膜体外细胞毒性实验的结果示意图;
图4a是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1所获得的纳米纤维敷料PGS应用于大鼠皮损修复的实物图;
图4b是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1所获得的纳米纤维敷料PGS应用于大鼠皮损修复的愈合率示意图;
图5是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4所获得的所得动物组织切片的CK14染色,用于估评破损皮肤汗腺恢复效果图;
图6是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1所获得的纳米纤维膜通过乳酸脱氢酶试剂盒检测血小板黏附效果图;
图7是通过PCR技术检测光甘草定的免疫调控作用的结果示意图;
图8是通过CCK-8活性检测光甘草定对细胞的抗氧化作用的结果统计图;
图9是实施例1获得的同轴纳米纤维膜,通过在纤维表面培养细胞证明其促进细胞黏附增殖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是按照本发明的静电纺丝纳米纤维敷料制备方法的整体工艺流程图。下面将结合图1来更为具体地解释本发明。
首先,是芯层纺液和壳层纺液的配制步骤。
在此步骤中,将生物活性分子、有机高分子基材分别溶解于电纺丝液体中,得到芯层纺液;同时将丝素蛋白溶解于电纺丝液体中,得到壳层纺液。
更具体地,按照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生物活性分子选自以下物质中的一种或组合:光甘草定、原花青素、虾青素等;所述有机高分子基材为聚己内酯、聚乳酸、聚乙醇酸、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等;所述电纺丝液体为六氟异丙醇、氯仿、四氢呋喃等等。
所述芯层纺液的配制过程优选如下:首先将所述生物活性分子溶于甲醇或乙醇中得到质量比为5%~30%的A液,同时将所述有机高分子基材溶于电纺丝液体中得到质量比为35%~70%的B液,然后将A液与B液按照1:100~1:80的质量比进行混合,由此得到芯层纺液。
接着,是同轴静电纺丝处理步骤。
在此步骤中,采用前面得到的芯层纺液和壳层纺液,执行同轴静电纺丝处理,在此过程中,生物活性分子被嵌入在有机高分子基材的内层形成芯层,然后继续包覆在丝素蛋白所形成的壳层内,由此形成壳-芯结构的纳米纤维敷料。
更具体地,按照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同轴静电纺丝处理的工艺参数优选设定如下:板间电压为4kV~40kV,推进器A泵流速为0.01mL/h~40mL/h,推进器B泵流速为0.01mL/h~40mL/h;此外,所述板间电压进一步优选为16kV~20kV,推进器A泵流速进一步优选为0.8mL/h~2.2mL/h,推进器B泵流速进一步优选为0.8mL/h~2.2mL/h。
对于所形成的芯层而言,以质量比例划分,其中所述生物活性分子所占比例优选为0.1%~5%,其余为所述有机高分子基材和电纺丝材料;对于所形成的壳层而言,以质量比例划分,其中所述丝素蛋白所占比例优选为0.1%~5%,其余为电纺丝材料。
此外,电纺完成后,将所获得的纳米纤维膜避光低温保存。
下面将给出多个具体实施例来具体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采用高压同轴静电纺丝法制备纳米纤维膜PGS。将0.01g光甘草定溶解于0.1mL乙醇中,将1g聚己内酯溶解于10mL六氟异丙醇中,将两个溶液1:100混合,然后作为同轴纺丝芯层纺液,将1g再生丝素蛋白溶解于10mL六氟异丙醇中,作为同轴纺丝壳层纺液,然后加入到高压静电纺丝机的推注泵中进行同轴电纺。参数设置为:电压16kV,接收距离9cm,壳层流速0.8mL/h,芯层流速1.1mL/h。电纺完成后将纳米纤维膜避光低温保存。
实施例2
采用高压同轴静电纺丝法制备纳米纤维膜PGS。将0.012g光甘草定溶解于0.1mL乙醇中,将1.2g聚己内酯溶解于10mL六氟异丙醇中,将两个溶液1:100混合,然后作为同轴纺丝芯层纺液,将1g再生丝素蛋白溶解于10mL六氟异丙醇中,作为同轴纺丝壳层纺液,然后加入到高压静电纺丝机的推注泵中进行同轴电纺。参数设置为:电压16kV,接收距离10cm,壳层流速2mL/h,芯层流速2mL/h。电纺完成后将纳米纤维膜避光低温保存。
通过SEM拍照后使用image-J软件统计丝径,可以发现丝径与纺液推进速度成正相关;壳层和芯层厚度比例与纺液推进速度比例相关。
实施例3
将实施例1获得的同轴纳米纤维膜采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支架材料的微观形貌。如图2a和2b所见,同轴纳米纤维膜呈现出外壳包裹内芯的壳-芯结构,丝之间相互交织形成三维网状纳米纤维结构。
实施例4
将实施例1获得的同轴纳米纤维膜浸泡于DMEM完全培养基中制备浸提液。将成纤维细胞L929按2×104个/孔密度接种96孔板,每孔加入100μL浸提液,培养72h。每隔24h取出1块组织培养板,倒出培养基并用PBS缓冲液清洗后向每孔中加入10μL CCK-8试剂和100μL培养基,继续培养1h,采用多功能酶标仪检测490nm处吸光度。
如图3所见,与空白相比,100μM以下浓度的载光甘草定纳米纤维敷料无明显细胞毒性。
实施例5
将实施例1获得的载药同轴纳米纤维膜(PGS)剪成直径为20mm的圆片,并通过大鼠全层皮肤损伤模型验证光甘草定的应用效果。大鼠购买自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用异氟烷麻醉后切除直径为20mm的背部全层皮肤。实验组将PGS敷贴在创面上,对照组将PS(无药物敷料)和市面常用创可贴裁剪后敷贴在创面上,空白组无任何处理,术后常规饲养。每隔一段时间拍摄创面照片,经面积统计分析得到大鼠皮损愈合率,收集再生皮肤组织用于病理学检测。
如图4a和4b所见,大鼠皮肤缺损在20天内基本愈合,愈合过程中未出现感染、坏死等不良反应。PGS处理组较空白组,PS组和创可贴组愈合效果更好。
此外,图5是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4所获得的所得动物组织切片的CK14染色,用于估评破损皮肤汗腺恢复效果图。如图5所见,在皮肤愈合的各个阶段,载药同轴纳米纤维膜(PGS)的愈合率都要明显好于PS(无药物纳米纤维膜)和空白组。
实施例6
采用高压同轴静电纺丝法制备纳米纤维膜。将0.01g原花青素溶解于0.1mL二甲基亚砜中,将1g聚乙醇酸溶解于10mL六氟异丙醇中,将两个溶液1:80混合,然后作为同轴纺丝芯层纺液,将1g再生丝素蛋白溶解于10mL六氟异丙醇中,作为同轴纺丝壳层纺液,然后加入到高压静电纺丝机的推注泵中进行同轴电纺。参数设置为:电压16kV,接收距离9cm,壳层流速0.8mL/h,芯层流速1.1mL/h。电纺完成后将纳米纤维膜避光低温保存。
实施例7
采用高压同轴静电纺丝法制备纳米纤维膜。将0.012g虾青素溶解于0.1mL乙醇中,将1.2g聚乳酸溶解于10mL六氟异丙醇中,将两个溶液1:90混合,然后作为同轴纺丝芯层纺液,将1g再生丝素蛋白溶解于10mL六氟异丙醇中,作为同轴纺丝壳层纺液,然后加入到高压静电纺丝机的推注泵中进行同轴电纺。参数设置为:电压18kV,接收距离10cm,壳层流速2mL/h,芯层流速2mL/h。电纺完成后将纳米纤维膜避光低温保存。
实施例8
采用高压同轴静电纺丝法制备纳米纤维膜。将0.01g原花青素溶解于0.1mL二甲基亚砜中,将1g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溶解于10mL氯仿中,将两个溶液1:80混合,然后作为同轴纺丝芯层纺液,将1g再生丝素蛋白溶解于10mL氯仿中,作为同轴纺丝壳层纺液,然后加入到高压静电纺丝机的推注泵中进行同轴电纺。参数设置为:电压20kV,接收距离9cm,壳层流速2.2mL/h,芯层流速2.2mL/h。电纺完成后将纳米纤维膜避光低温保存。
实施例9
采用高压同轴静电纺丝法制备纳米纤维膜。将0.01g虾青素溶解于0.1mL乙醇中,将1g聚乳酸溶解于10mL六氟异丙醇中,将两个溶液1:100混合,然后作为同轴纺丝芯层纺液,将1g再生丝素蛋白溶解于10mL六氟异丙醇中,作为同轴纺丝壳层纺液,然后加入到高压静电纺丝机的推注泵中进行同轴电纺。参数设置为:电压40kV,接收距离9cm,壳层流速0.8mL/h,芯层流速1.1mL/h。电纺完成后将纳米纤维膜避光低温保存。
实施例10
采用高压同轴静电纺丝法制备纳米纤维膜。将0.012g原花青素溶解于0.1mL二甲基亚砜中,将1.2g聚己内酯溶解于10mL六氟异丙醇中,将两个溶液1:90混合,然后作为同轴纺丝芯层纺液,将1g再生丝素蛋白溶解于10mL六氟异丙醇中,作为同轴纺丝壳层纺液,然后加入到高压静电纺丝机的推注泵中进行同轴电纺。参数设置为:电压16kV,接收距离10cm,壳层流速2mL/h,芯层流速2mL/h。电纺完成后将纳米纤维膜避光低温保存。
图6是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1所获得的纳米纤维膜通过乳酸脱氢酶试剂盒检测血小板黏附效果图。如图6所见,实施例1获得的同轴纳米纤维膜放入血液上清液中37℃孵育1小时,血液上清液由大鼠血液1500rpm离心10分钟所得,孵育后将纳米纤维膜用PBS漂洗三次之后再用乳酸脱氢酶试剂盒分析血小板含量。
图7是通过PCR技术检测光甘草定的免疫调控作用的结果示意图。如图7所见,将RAW264.7细胞放入脂多糖(LPS)中诱导炎症模型,然后加入不同浓度(1μM,10μM)的光甘草定,培养1天后通过PCR技术检测细胞的核酸,发现代表M1型基因(iNOS)的表达下调。
图8是通过CCK-8活性检测光甘草定对细胞的抗氧化作用的结果统计图。如图8所见,在96孔板内培养L929细胞,然后在培养基内加入双氧水,然后再加入不同浓度的光甘草定,培养一天后通过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的增殖活力,并比较未加入光甘草定的细胞活力,结果证明光甘草定有明显的抗氧化性。
图9是实施例1获得的同轴纳米纤维膜,通过在纤维表面培养细胞证明其促进细胞黏附增殖的示意图。如图9所见,将L929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放入静电纺丝薄膜上培养,培养24h后,用DAPI和AlexaFluor488标记鬼笔环肽对细胞核细胞骨架进行染色,再使用FV3000共聚焦显微镜对膜上细胞进行拍照,结果表明壳芯结构的同轴静电纺丝薄膜有利于细胞黏附增殖。
综上,按照本发明能够以简单可靠、便于操控、对环境污染小的方式获得具有特定壳-芯结构的纳米纤维敷料,并有效保持了活性小分子在生理环境中的稳定性及实现体内持续释放效果;此外,本发明所制得的纳米纤维敷料兼具优异的免疫调控能力、抗氧化应激效应和促进毛囊再生、引导细胞黏附生长的生物学功能,并且在创伤初期能快速抑制出血、贴合创面并防止组织粘连,可应用于急、慢性皮肤溃疡专用敷料或其他创面修复材料,因而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用于皮肤创伤修复的静电纺丝纳米纤维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S1、芯层纺液和壳层纺液的配制
将生物活性分子、有机高分子基材分别溶解于电纺丝液体中,得到芯层纺液;同时将丝素蛋白溶解于电纺丝液体中,得到壳层纺液;
S2、同轴静电纺丝处理
采用步骤一得到的芯层纺液和壳层纺液,执行同轴静电纺丝处理,在此过程中,生物活性分子被嵌入在有机高分子基材的内层形成芯层,然后继续包覆在丝素蛋白所形成的壳层内,由此形成壳-芯结构的纳米纤维敷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所述生物活性分子选自以下物质中的一种或组合:光甘草定、原花青素、虾青素等;所述有机高分子基材为聚己内酯、聚乳酸、聚乙醇酸、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等;所述电纺丝液体为六氟异丙醇、氯仿、四氢呋喃等。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所述芯层纺液的配制过程优选如下:首先将所述生物活性分子溶于甲醇或乙醇中得到质量比为5%~30%的A液,同时将所述有机高分子基材溶于电纺丝液体中得到质量比为35%~70%的B液,然后将A液与B液按照1:100~1:80的质量比进行混合,由此得到芯层纺液。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所述芯层纺液的质量百分比优选设定为8%~15%,所述壳层纺液的质量百分比优选设定为8%~15%。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所述同轴静电纺丝处理的工艺参数优选设定如下:板间电压为4kV~40kV,推进器A泵流速为0.01mL/h~40mL/h,推进器B泵流速为0.01mL/h~40mL/h;此外,所述板间电压进一步优选为16kV~20kV,推进器A泵流速进一步优选为0.8mL/h~2.2mL/h,推进器B泵流速进一步优选为0.8mL/h~2.2mL/h。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对于所形成的芯层而言,以质量比例划分,其中所述生物活性分子所占比例优选为0.1%~5%,其余为所述有机高分子基材和电纺丝材料;对于所形成的壳层而言,以质量比例划分,其中所述丝素蛋白所占比例优选为0.1%~5%,其余为电纺丝材料。
7.一种按照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而制得的静电纺丝纳米纤维敷料,其特征在于,该纳米纤维敷料具备壳-芯结构,同时整体呈与细胞外基质相似的三维网络结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静电纺丝纳米纤维敷料,其特征在于,该纳米纤维敷料的平均纤维直径为200nm~1400nm,其中所述芯层的直径为100nm~700nm,所述壳层的直径为50nm~350nm。
CN202211392587.6A 2022-11-08 2022-11-08 用于皮肤创伤修复的静电纺丝纳米纤维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573788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92587.6A CN115737889A (zh) 2022-11-08 2022-11-08 用于皮肤创伤修复的静电纺丝纳米纤维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92587.6A CN115737889A (zh) 2022-11-08 2022-11-08 用于皮肤创伤修复的静电纺丝纳米纤维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37889A true CN115737889A (zh) 2023-03-07

Family

ID=853680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92587.6A Pending CN115737889A (zh) 2022-11-08 2022-11-08 用于皮肤创伤修复的静电纺丝纳米纤维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737889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93815A (zh) * 2014-03-31 2014-07-02 浙江大学 一种利用同轴静电纺丝法制备的烫伤烧伤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881650A (zh) * 2017-05-10 2018-04-06 佛山今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同轴双层静电纺丝制备具有芯/壳包埋结构的纳米纤维膜的方法及其应用
CN108277643A (zh) * 2017-01-06 2018-07-13 常州柚盾实业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多元醇体系达到防腐抑菌要求的载药织物配方及其产品
CN109498837A (zh) * 2018-10-31 2019-03-22 武汉大学 一种联用同轴静电纺和层层自组装协同梯度释放生长因子的方法
CN111068097A (zh) * 2020-01-08 2020-04-28 河南亚都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杀菌抗炎创面修复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93815A (zh) * 2014-03-31 2014-07-02 浙江大学 一种利用同轴静电纺丝法制备的烫伤烧伤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277643A (zh) * 2017-01-06 2018-07-13 常州柚盾实业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多元醇体系达到防腐抑菌要求的载药织物配方及其产品
CN107881650A (zh) * 2017-05-10 2018-04-06 佛山今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同轴双层静电纺丝制备具有芯/壳包埋结构的纳米纤维膜的方法及其应用
CN109498837A (zh) * 2018-10-31 2019-03-22 武汉大学 一种联用同轴静电纺和层层自组装协同梯度释放生长因子的方法
CN111068097A (zh) * 2020-01-08 2020-04-28 河南亚都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杀菌抗炎创面修复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u et al. Novel bi-layered dressing patches constructed with radially-oriented nanofibrous pattern and herbal compound-loaded hydrogel for accelerated diabetic wound healing
Cao et al. Double crosslinked HLC-CCS hydrogel tissue engineering scaffold for skin wound healing
Shan et al. Silk fibroin/gelatin electrospun nanofibrous dressing functionalized with astragaloside IV induces healing and anti-scar effects on burn wound
Fathi et al. Fabrication of chitosan-polyvinyl alcohol and silk electrospun fiber seeded with differentiated keratinocyte for skin tissue regeneration in animal wound model
Qiu et al. Bacterial cellulose and bacterial cellulose-vaccarin membranes for wound healing
RU2468129C2 (ru) Биополимерное волокно, состав формовочного раствора для его получения, способ приготовления формовочного раствора, полотно биомедицинского назначения, способ его модификации, биологическая повязка и способ лечения ран
Suganya et al. Aloe vera incorporated biomimetic nanofibrous scaffold: a regenerative approach for skin tissue engineering
Chen et al. Electrospun collagen/chitosan nanofibrous membrane as wound dressing
Cruz‐Maya et al. Highly polydisperse keratin rich nanofibers: Scaffold design and in vitro characterization
CN107233611A (zh) 一种多功能纳米纤维创面修复生物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Jouybar et al. Enhanced skin regeneration by herbal extract‐coated poly‐L‐lactic acid nanofibrous scaffold
Mohammadzadeh et al. A novel egg-shell membrane based hybrid nanofibrous scaffold for cutaneous tissue engineering
Hou et al. Sustained release of N‐acetylcysteine by sandwich structured polycaprolactone/collagen scaffolds for wound healing
Xu et al. Silk fibroin/poly-(L-lactide-co-caprolactone) nanofiber scaffolds loaded with Huangbai Liniment to accelerate diabetic wound healing
TW201236702A (en) Dressing comprising active components of centella asiatica and use of the same
Gholipour-Kanani et al. Effect of tissue-engineered chitosan-poly (vinyl alcohol) nanofibrous scaffolds on healing of burn wounds of rat skin
CN109381732A (zh) 负载生长因子小分子抑制剂的静电纺丝敷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1588901A (zh) 一种促进糖尿病溃疡血管化修复的自组装纳米纤维敷料、制备方法及应用
Du et al. In vivo and in vitro studies of a propolis-enriched silk fibroin-gelatin composite nanofiber wound dressing
Jiang et al. Palmatine-loaded electrospun poly (ε-caprolactone)/gelatin nanofibrous scaffolds accelerate wound healing and inhibit hypertrophic scar formation in a rabbit ear model
Yu et al. Repair of skin defects with electrospun collagen/chitosan and fibroin/chitosan compound nanofiber scaffolds compared with gauze dressing
Li et al. A native sericin wound dressing spun directly from silkworms enhances wound healing
Xu et al. In situ cell electrospun using a portable handheld electrospinning apparatus for the repair of wound healing in rats
CN106139238A (zh) 一种壳聚糖胶原海绵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Hu et al. Prepar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a biomimetic triple-layered vascular scaffold based on coaxial electrospinn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