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33218A - 储能设备的放电控制方法、储能设备、储能系统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储能设备的放电控制方法、储能设备、储能系统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33218A
CN115733218A CN202211486172.5A CN202211486172A CN115733218A CN 115733218 A CN115733218 A CN 115733218A CN 202211486172 A CN202211486172 A CN 202211486172A CN 115733218 A CN115733218 A CN 1157332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storage
value
storage device
discharge
lower lim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48617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密
陈熙
王雷
张宏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coflow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Ecoflow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coflow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Ecoflow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48617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733218A/zh
Publication of CN1157332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3321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储能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储能设备的放电控制方法、储能设备、储能系统及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储能设备的剩余电量;在检测到剩余电量小于或等于放电下限值时,控制储能设备停止放电,并将放电下限值从第一值调整为第二值,第一值小于第二值。本申请通过控制放电下限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对电芯的损害。

Description

储能设备的放电控制方法、储能设备、储能系统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储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储能设备的放电控制方法、储能设备、储能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储能设备放电的过程中,为了防止出现过度放电的情况,通常会设置允许放电的下限值。当储能设备的电量小于放电下限值时,储能设备就会停止放电。此时,如果储能设备连接有供电设备,则供电设备可以对储能设备进行充电。
之后,当储能设备的电量大于放电下限值时,储能设备就会开始放电。然而,在用电设备的使用功率大于供电设备的供电功率的场景中,储能设备的电量又会消耗到放电下限值之下,从而导致储能设备的电量在放电下限值周围频繁地切换停止放电和开始放电的状态,容易对储能设备的电芯造成损害。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储能设备的放电控制方法、储能设备、储能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解决了储能设备因频繁地切换停止放电和开始放电的状态而导致对电芯损害的问题。
本申请提供一种储能设备的放电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储能设备的剩余电量;
在检测到所述剩余电量小于或等于放电下限值时,控制所述储能设备停止放电,并将所述放电下限值从第一值调整为第二值,所述第一值小于所述第二值。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将所述放电下限值从第一值调整为第二值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储能设备的充电方式和/或所述剩余电量满足下限恢复条件时,将所述放电下限值从所述第二值调整为所述第一值。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储能设备的充电方式和/或所述剩余电量满足下限恢复条件时,将所述放电下限值从所述第二值调整为所述第一值,包括:
在所述剩余电量大于所述放电下限值时,将所述放电下限值从所述第二值调整为所述第一值。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储能设备连接有第一类供电设备,所述第一类供电设备包括光伏发电模组和/或风机发电模组;
在所述储能设备的充电方式和/或所述剩余电量满足下限恢复条件时,将所述放电下限值从所述第二值调整为所述第一值,包括:
在检测到所述第一类供电设备停止为所述储能设备供电时,开始计算停止时长;
在所述停止时长达到预设时长后,将所述放电下限值从所述第二值调整为所述第一值。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储能设备的充电方式和/或所述剩余电量满足下限恢复条件时,将所述放电下限值从所述第二值调整为所述第一值,包括:
在检测到有交流供电设备为所述储能设备供电时,将所述放电下限值从所述第二值调整为所述第一值。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获取储能设备的剩余电量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值和预设调整值,确定所述第二值。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与所述储能设备连接的用电设备的使用功率以及与所述储能设备连接的供电设备的供电功率,确定所述第二值。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储能设备,所述储能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实现储能设备的放电控制方法。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储能系统,所述储能系统包括:配电设备以及与所述配电设备连接的储能设备;所述配电设备用于实现储能设备的放电控制方法。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至少一个指令,所述至少一个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的储能设备的放电控制方法。
在本申请提供的储能设备放电控制方法中,当储能设备的剩余电量小于或等于放电下限值时,可以将放电下限值从第一值调整为第二值,由于第二值大于第一值,所以,第一值和第二值之间存在一定的充电区间。后续,在储能设备的剩余电量大于第一值时,不会进入开始放电的状态,而是在上述充电区间内继续充电,从而避免了储能设备频繁地切换停止放电和开始放电的状态,降低了对电芯的损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储能设备的放电控制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储能设备的放电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储能设备的放电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调整放电下限值的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调整放电下限值的流程图。
图6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调整放电下限值的流程图。
图7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储能设备的放电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储能设备的放电控制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放电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放电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放电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示例性的给出了部分与本申请实施例相关概念的说明以供参考。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多于两个。“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在储能设备放电的过程中,为了防止出现过度放电的情况,通常会设置允许放电的下限值。当储能设备的电量小于放电下限值时,储能设备就会停止放电。此时,如果储能设备连接有供电设备,则供电设备可以对储能设备进行充电。之后,当储能设备的电量大于放电下限值时,储能设备就会开始放电。然而,在用电设备的使用功率大于供电设备的供电功率的场景中,储能设备的电量又会消耗到放电下限值之下,从而导致在放电下限值周围频繁地切换停止放电和开始放电的状态,容易对储能设备的电芯造成损害。
为了避免储能设备频繁切换放电状态对电芯的损害,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储能设备的放电控制方法,能够产生一定的充电区间,从而避免了储能设备频繁地切换停止放电和开始放电的状态,降低了对电芯的损害。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储能设备的放电控制方法可以应用于具备电池组的储能设备中。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储能设备的放电控制方法、储能设备、储能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下面首先对本申请储能设备的放电控制方法的应用场景进行描述。
图1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储能设备的放电控制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储能系统1可以包括储能设备10以及供电设备11,储能设备10与供电设备11连接,供电设备11用于为储能设备10供电。供电设备11包括但不限于:光伏发电模组、风机发电模组、交流供电设备等具备供电能力的设备。储能设备1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智能家居设备、车载设备、家用储能设备、移动储能设备、自移动设备等设备中的任意一种具备电池组的设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储能设备10包括但不限于:通过通信总线101互相通信连接的存储器102、至少一个处理器103以及检测单元104。检测单元104可以是具备检测功能的检测设备或检测仪器,利用检测单元104能够实时检测储能设备10的剩余电量,将检测结果存储至存储器102中,以便处理器103对相应的数据进行处理。储能系统1与用电设备2连接,通过储能设备1为用电设备2进行供电,用电设备2可以是家用电器或其他设备。
图1仅仅是对储能系统1和储能设备10的示例,并不构成相应的限定,在其他实施例中,储能系统10和储能设备1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替换不同的部件,例如储能设备1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等。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储能设备的放电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所述储能设备的放电控制方法应用在储能设备(例如图1的储能设备10)中。根据不同的需求,该流程图中步骤的顺序可以改变,某些步骤可以省略。
步骤21,获取储能设备的剩余电量。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在储能设备作业的过程中,为了防止出现过度放电的情况,利用检测单元对储能设备的电量进行检测,以便根据储能设备的实时电量做相应的处理,保障储能设备的性能。
具体地,利用检测单元实时对储能设备的电量进行检测,可以包括对储能设备已经消耗电池容量进行检测,也可以包括对储能设备剩余的电池容量进行检测,即剩余电量。
上述剩余容量可以理解为储能设备剩余的电池容量;或者,上述剩余容量也可以理解为储能设备的荷电状态,即剩余的电池容量与总电池容量的比值;或者,上述剩余容量也可以理解为其他用于表征储能设备的剩余电量的参数,本申请对此不予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检测单元在检测储能设备的电量时,可以是获取储能设备的电流数据,根据储能设备的电流数据以及安时积分法等计算电量变化的算法,计算储能设备的剩余电量;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检测单元也可以是检测储能设备的电芯电压,根据电芯电压和电量的映射关系,确定储能设备的剩余电量;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检测单元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检测储能设备的电量,本申请对此不予限制。
步骤22,在检测到剩余电量小于或等于放电下限值时,控制储能设备停止放电,并将放电下限值从第一值调整为第二值,第一值小于第二值。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在储能设备放电的过程中,为了防止出现过度放电的情况,通常会设置允许放电的放电下限值。当储能设备的电量大于放电下限值时,储能设备可以对外放电;当储能设备的电量小于或等于放电下限值时,储能设备禁止对外放电。放电下限值可以根据储能设备中电池组容量进行设置,例如,可以将电池组容量的10%作为放电下限值。
在利用检测单元对储能设备的剩余电量进行检测时,若检测到储能设备的剩余电量小于或等于放电下限值,控制储能设备停止放电。
例如,在一些示例中,可以预先设置电池组容量的10%作为放电下限值,以剩余电量为荷电状态为例,将放电下限值记为10%,当检测到储能设备的剩余电量小于或等于10%时,例如,此时的剩余电量为9%,控制储能设备停止放电,避免储能设备出现过放的情况,让储能设备保留一点电量,降低对电芯的损害。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在控制储能设备停止放电以后,为了避免储能设备的剩余电量大于放电下限值时立即开始放电,可以将放电下限值从第一值调整为第二值,第一值为放电下限值调整之前的数值,第二值大于第一值,令储能设备在第一值和第二值之间形成一个充电区间,其中,第一值可以是根据储能设备电池组实际的电池组容量设定的值,第二值的取值可以根据实际允许调整的区间进行设定。
例如,在一些示例中,假设第一值为10%,第二值为30%,当储能设备的剩余电量小于或等于10%时,储能设备的放电状态切换为停止放电,此时检测到供电设备为储能设备供电,当储能设备的剩余电量大于10%时,例如,11%,储能设备的放电状态切换为开始放电。此时,如果与储能设备连接的用电设备的使用功率大于与储能设备连接的供电设备的供电功率,则储能设备的剩余电量又会快速被消耗到10%或10%以下,储能设备的放电状态又会切换为停止放电。后续,储能设备会重复上述过程,储能设备的放电状态会在开始放电和停止放电之间频繁切换,对储能设备的电芯造成损伤。
为了避免储能设备频繁的切换放电状态而导致的损害,在储能设备停止放电以后,可以将第一值调整为第二值。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通过在储能设备停止放电以后,将放电下限初始设定的第一值提高至第二值。由于第二值大于第一值,所以,第一值和第二值之间存在一定的充电区间。后续,在储能设备的剩余电量大于第一值时,不会进入开始放电的状态,而是在上述充电区间内继续充电,从而避免了储能设备频繁地切换停止放电和开始放电的状态,降低了对电芯的损害。
图3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储能设备的放电控制方法的流程图。为了保障在储能设备开始放电以后,有充足的电量提供给用电设备,避免频繁的切换储能设备的放电状态,提供了如图3所示的实施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31,获取储能设备的剩余电量。
步骤32,在检测到剩余电量小于或等于放电下限值时,控制储能设备停止放电,并将放电下限值从第一值调整为第二值,第一值小于第二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步骤31和步骤32的具体描述,可以参考如图2所提供的实施例中的步骤21和步骤22,在此不再重复描述。
步骤33,在储能设备的充电方式和/或剩余电量满足下限恢复条件时,将放电下限值从第二值调整为第一值。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检测对储能设备的充电方式以及储能设备的剩余电量。检测到与储能设备连接的供电设备对储能设备进行充电,由于已经对放电下限值进行了调整,在充电的过程中,如果储能设备此时的剩余电量已经达到第一值,储能设备的放电状态还是维持为停止放电,进而让储能设备产生一个充电区间。例如,预先设置的第一值为10%,当检测到储能设备的剩余电量超过10%时,储能设备的放电状态维持为停止放电。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充电方式可以是利用大功率的供电设备(例如市电供电设备、燃油发电机等)进行充电,也可以是利用小功率或不稳定的供电设备(例如光伏发电模组、风机发电模组等)进行充电,下限恢复条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利用大功率的供电设备进行充电、充电至剩余电量大于放电下限值、检测到小功率或不稳定的供电设备停止供电。
在利用供电设备为储能设备供电的过程中,在储能设备的充电方式和/或剩余电量满足下限恢复条件时,可以将放电下限值从第二值调整为第一值。上述下限恢复条件与储能设备的充电方式和/或剩余电量相关,当储能设备的充电方式和/或剩余电量满足下限恢复条件时,表示储能设备的充电方式可以确保储能设备不会在放电下限值周围反复变更放电状态,或者,表示储能设备利用充电区间已经存储了一定的电量。此时,将储能设备的放电下限值调整为第一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储能设备切换放电状态的次数,降低对电芯的损害。
例如,在一些示例中,假设第一值为10%,第二值为30%,检测与储能设备连接的供电设备,确定对储能设备的充电方式,该充电方式可以是利用大功率的供电设备进行充电,也可以是利用小功率的供电设备进行充电。假设检测到小功率的供电设备为储能设备供电,在对储能设备充电的过程中,实时检测储能设备的剩余电量。当检测到储能设备的剩余电量大于30%,例如,31%,为了避免储能设备的剩余电量大于第二值时,在第二值的周围反复变更放电状态,可以将放电下限值从第二值恢复为第一值。此时,储能设备的电量为31%可以满足与储能设备连接的用电设备在一段时间内的消耗,避免了频繁切换储能设备的放电状态,降低了对电芯的损害。或,在另一些示例中,当检测到大功率的供电设备为储能设备供电时,与储能设备连接的供电设备的供电功率大于与储能设备连接的用电设备的使用功率,储能设备不会出现在放电下限值周围反复变更放电状态的情况,可以将第二值调整为第一值。
储能设备开始放电以后,在储能设备的电量还没有达到充电上限时,储能设备可以采取边充边用的措施,直至储能设备的电量临近充电上限,完成对储能设备的充电。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通过满足下限恢复条件时对储能设备的放电下限值的调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对电芯的损害。
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调整放电下限值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41,获取储能设备的剩余电量。
步骤42,在检测到剩余电量小于或等于放电下限值时,控制储能设备停止放电,并将放电下限值从第一值调整为第二值,第一值小于第二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步骤41和步骤42的具体描述,可以参考如图2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21和步骤22,在此不再重复赘述。
步骤43,在剩余电量大于放电下限值时,将放电下限值从第二值调整为第一值。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在将第一值调整为第二值以后,可以检测储能设备的剩余电量,当剩余电量大于第二值时,将放电下限值从第二值调整为第一值,则此时的放电下限值为第一值。由于第二值大于第一值,在利用小功率设备供电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充电区间,因此,此时储能设备的电量可以满足用电设备的需求,并且储能设备的电量还没有达到充电上限,储能设备还可以继续接收供电设备的供给。
在储能设备的剩余电量到达第二值时,为了避免储能设备在第二值附近频繁切换储能设备的放电状态,可以将储能设备的放电下限值从第二值调整为第一值,从而形成一定的放电区域,避免储能设备在第二值附近频繁切换储能设备的放电状态,从而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电芯的损害。
图5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调整放电下限值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在储能设备停止放电以后,检测到有第一类供电设备为储能设备供电时,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51,获取储能设备的剩余电量。
步骤52,在检测到剩余电量小于或等于放电下限值时,控制储能设备停止放电,并将放电下限值从第一值调整为第二值,第一值小于第二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步骤51和步骤52的具体描述,可以参考如图2所提供的实施例中的步骤21和步骤22,在此不再重复描述。
步骤53,在检测到第一类供电设备停止为储能设备供电时,开始计算停止时长。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类供电设备可以是光伏发电模组、风机发电模组等不稳定的供电设备。
上述检测到光伏发电模组和/或风机发电模组为储能设备供电时,可能会存在一些外部原因导致供电停止。
假设利用光伏发电模组为储能设备进行供电,由于阴天或临近傍晚时刻,光线较弱,光伏发电模组无法为储能设备继续供电,若此时检测到储能设备已停止供电,开始计算停止时长。
步骤54,在停止时长达到预设时长后,将放电下限值从第二值调整为第一值。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在检测到储能设备已经停止为储能设备供电以后,可以开始计算停止时长,并将停止时长与预先设定预设时长进行比较。预设时长可以根据储能设备的实际情况或当前用电的需求程度来设定,例如,预设时长可以是3min、4min或其他时长,对于预设时长的设定不作限制。
在第一类供电设备停止供电后,储能设备不会在放电下限值周围反复变更放电状态。此时,为了充分利用储能设备的剩余电量,可以在停止时长达到预设时长以后,将放电下限值从第二值调整为第一值,以便储能设备此时存储的电量可以正常使用。其中,对停止时长是否达到预设时长的判断可以采用正序计时方式来计算停止时长,也可以采用对预设时长进行倒计时的方式。
例如:在一些示例中,假设预设时长为3min,在利用光伏发电模组为储能设备供电时,由于天气原因导致光线较弱,检测到光伏发电模组无法为储能设备进行供电,开始计算停止时长。如果正序计算停止时长达到3min,则将放电下限值从第二值调整为第一值。如果设定停止时长从3min开始倒计时,以倒计时的形式,在倒计时为0时表示停止时长到达预设时长,将放电下限值从第二值调整为第一值。
图6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调整放电下限值的流程图。如图6所示,在储能设备停止放电以后,检测到有交流供电设备为储能设备供电时,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61,获取储能设备的剩余电量。
步骤62,在检测到剩余电量小于或等于放电下限值时,控制储能设备停止放电,并将放电下限值从第一值调整为第二值,第一值小于第二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步骤61和步骤62的具体描述,可以参考如图2所提供的实施例中的步骤21和步骤22,在此不再重复描述。
步骤63,在检测到有交流供电设备为储能设备供电时,将放电下限值从第二值调整为第一值。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交流供电设备可以是市电供电设备、燃油发电机、燃气发电机等AC交流电源(Alternating Current Power Supply)。由于交流供电设备属于大功率供电设备,当检测到有交流供电设备为储能设备供电时,此时对储能设备的供电功率大于用电设备的使用功率,储能设备不会出现在放电下限值周围反复变更放电状态的情况,可以将放电下限值从第二值调整为第一值,利用交流供电设备为储能设备供电的同时为用电设备进行供电,直至储能设备的电量达到充电上限。
上述各实施例中的第二值可以根据第一值和预设调整值进行确定,预设调整值可以是储能设备允许调整的调整区间中的一个值。
例如,在一示例中,假设第一值为10%,调整区间为[10%,40%],可以在调整区间中选取预设调整值为20%,根据第一值和预设调整值可以得到第二值为30%,即,10%+20%=30%。
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二值还可以根据与储能设备连接的用电设备的使用功率以及与储能设备连接的供电设备的供电功率而确定。
具体地,假设检测到第一类供电设备或交流设备为储能设备进行供电,计算此时为储能设备供电的供电功率,进一步检测与储能设备连接的用电设备,计算此时与储能设备连接的用电设备的用电功率。比较用电功率和供电功率的功率差值,根据功率差值与第二值的映射关系确定第二值的具体数值。其中,上述功率差值可以与第二值呈正相关关系,以便储能设备在经调整放电下限形成的充电区间内存储的电量足以供用电设备使用一定的时间,避免频繁切换储能设备的放电状态。
例如,在一示例中,假设调整区间为[10%,30%],第一值为10%,在检测到用电功率与供电功率的功率差值为50W的时候,可以在调整区间中选取预设调整值为10%,根据第一值和预设调整值得到第二值为20%,即,10%+10%=20%。在检测到用电功率与供电功率的功率差值为100W的时候,可以在调整区间中选取预设调整值为20%,根据第一值和预设调整值得到第二值为30%,即,10%+20%=30%。
在一些实施中,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值和第二值还可以根据用户设定的值确定,用户可以通过能够控制储能设备的应用程序(Application,APP)设置第一值和第二值。如果用户在移动终端上安装的应用程序中下达对第二值的修改指令,则移动终端可以向储能设备发送上述修改指令。储能设备可以响应用户的修改指令,根据修改指令中的参数更新第一值和/或第二值。储能设备可以基于用户更改后的第一值/第二值,执行以上实施例所描述的放电控制方法。
图7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储能设备的放电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7所示,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71,根据第一值和预设调整值确定第二值,或根据与储能设备连接的用电设备的使用功率以及与储能设备连接的供电设备的供电功率确定第二值。
步骤72,检测储能设备的剩余电量,判断储能设备的剩余电量是否大于放电下限值。若储能设备的剩余电量大于放电下限值,控制储能设备继续放电,在下一个检测周期返回执行步骤72。
步骤73,若储能设备的剩余电量小于或等于放电下限值,控制储能设备停止放电,将放电下限值从第一值调整为第二值。
步骤74,在将放电下限值调整为第二值以后,检测储能设备的剩余电量,判断储能设备的剩余电量是否大于第二值。若储能设备的剩余电量大于第二值,则执行步骤77。
步骤75,若储能设备的剩余电量不大于第二值,检测储能设备供电的供电方式,判断是否检测到交流供电设备为储能设备供电。若检测到交流供电设备为储能设备供电时,则执行步骤77。
步骤76,判断是否检测到第一类供电设备停止为储能设备供电时,且停止时长超过预设时长。若是,则执行步骤77。若否,则在下一个检测周期返回执行步骤74。
步骤77,将放电下限值从第二值调整为第一值。在下一个检测周期返回执行步骤72。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步骤71~步骤77的具体描述,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再重复赘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储能设备可以设置有多个接口,其中,部分接口可以用于连接供电设备,部分接口可以用于连接用电设备。以户外用电场景,用户需要以储能设备为电水壶、电磁炉等用户设备供电时,将连接线的一端接入用户设备的输入接口中,将连接线的另一端连接线接入储能设备的放电接口中。当用户使用供电设备为储能设备供电时,可以将充电线的一端接入供电设备的输出接口,将充电线的另一端接入储能设备的充电接口,供电设备可以是第一类供电设备和/或交流供电设备。
基于上述多个实施例,本申请通过调整放电下限值的方式,降低了储能设备频繁切换放电状态对电芯的影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储能设备的电芯。
另外,在将放电下限值从第一值调整为第二值以后,检测对储能设备的充电方式以及储能设备的剩余电量,在上述充电方式/剩余电量满足下限恢复条件,及时地将放电下限值从第二值调整为第一值,以充分使用储能设备。
相较于其他放电控制方法,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具备动态调整放电下限的优势,提高用户对储能设备的使用体验。
此外,在以上各实施例中,均以储能设备实施上述放电控制方法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各实施例所描述的放电控制方法同样适用于配电设备或其他类型的设备。
当以上各实施例所描述的放电控制方法应用于配电设备时,配电设备可以与储能设备组成一储能系统,储能系统中的配电设备可以基于上述任一实施例所描述的放电控制方法对储能设备进行控制。
图8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储能设备的放电控制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如图8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储能系统1可以包括储能设备10以及配电设备12,储能设备10与配电设备12连接,配电设备12用于为储能设备10供电。
对应于以上实施例所描述的放电控制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放电控制装置,该放电控制装置可以应用于上述储能设备或配电设备。
图9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放电控制装置9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放电控制装置9根据其所执行的功能,可以被划分为多个功能模块。所述功能模块可以包括:电量检测模块901、第一调整模块902。
电量检测模块901,用于获取储能设备的剩余电量;
第一调整模块902,用于在检测到剩余电量小于或等于放电下限值时,控制储能设备停止放电,并将放电下限值从第一值调整为第二值,第一值小于第二值。
图10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放电控制装置9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放电控制装置9可以包括:电量检测模块901、第一调整模块902和第二调整模块903:
电量检测模块901以及第一调整模块902所执行的功能(可以参照图9所示的功能模块)不再重复描述。
第二调整模块903,用于在储能设备的充电方式和/或剩余电量满足下限恢复条件时,将放电下限值从第二值调整为第一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调整模块903,具体用于:
在剩余电量大于放电下限值时,将放电下限值从第二值调整为第一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储能设备连接有第一类供电设备,第一类供电设备包括光伏发电模组和/或风机发电模组;
第二调整模块903,具体用于:
在检测到第一类供电设备停止为储能设备供电时,开始计算停止时长;
在停止时长达到预设时长后,将放电下限值从第二值调整为第一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调整模块903,具体用于:
在检测到有交流供电设备为储能设备供电时,将放电下限值从第二值调整为第一值。
图11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放电控制装置9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放电控制装置9可以包括:电量检测模块901、第一调整模块902、第二调整模块903和数值确定模块904。
电量检测模块901、第一调整模块902以及第二调整模块903所执行的功能(可以参照图9、图10所示的功能模块)不再重复描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数值确定模块904,用于根据第一值和预设调整值,确定第二值。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数值确定模块904,用于根据与储能设备连接的用电设备的使用功率以及与储能设备连接的供电设备的供电功率,确定第二值。
本实施例提供的放电控制装置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其实现原理与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请继续参阅图1,本实施例中,所述存储器102可以是储能设备1的内部存储器,即内置于所述储能设备10的存储器。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存储器102也可以是储能设备10的外部存储器,即外接于所述储能设备10的存储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存储器102用于存储程序代码和各种数据,并在储能设备10的运行过程中实现高速、自动地完成程序或数据的存取。
所述存储器102可以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硬盘、内存、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103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所述处理器也可以是其它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所述存储器102中的程序代码和各种数据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例如储能设备的放电控制方法,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等。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所描述的模块划分,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相同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在相同单元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储能设备的放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储能设备的剩余电量;
在检测到所述剩余电量小于或等于放电下限值时,控制所述储能设备停止放电,并将所述放电下限值从第一值调整为第二值,所述第一值小于所述第二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设备的放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所述放电下限值从第一值调整为第二值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储能设备的充电方式和/或所述剩余电量满足下限恢复条件时,将所述放电下限值从所述第二值调整为所述第一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设备的放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储能设备的充电方式和/或所述剩余电量满足下限恢复条件时,将所述放电下限值从所述第二值调整为所述第一值,包括:
在所述剩余电量大于所述放电下限值时,将所述放电下限值从所述第二值调整为所述第一值。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设备的放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设备连接有第一类供电设备,所述第一类供电设备包括光伏发电模组和/或风机发电模组;
在所述储能设备的充电方式和/或所述剩余电量满足下限恢复条件时,将所述放电下限值从所述第二值调整为所述第一值,包括:
在检测到所述第一类供电设备停止为所述储能设备供电时,开始计算停止时长;
在所述停止时长达到预设时长后,将所述放电下限值从所述第二值调整为所述第一值。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设备的放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储能设备的充电方式和/或所述剩余电量满足下限恢复条件时,将所述放电下限值从所述第二值调整为所述第一值,包括:
在检测到有交流供电设备为所述储能设备供电时,将所述放电下限值从所述第二值调整为所述第一值。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储能设备的放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获取储能设备的剩余电量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值和预设调整值,确定所述第二值。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储能设备的放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与所述储能设备连接的用电设备的使用功率以及与所述储能设备连接的供电设备的供电功率,确定所述第二值。
8.一种储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储能设备的放电控制方法。
9.一种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系统包括:配电设备以及与所述配电设备连接的储能设备;所述配电设备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储能设备的放电控制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至少一个指令,所述至少一个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储能设备的放电控制方法。
CN202211486172.5A 2022-11-24 2022-11-24 储能设备的放电控制方法、储能设备、储能系统及介质 Pending CN11573321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86172.5A CN115733218A (zh) 2022-11-24 2022-11-24 储能设备的放电控制方法、储能设备、储能系统及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86172.5A CN115733218A (zh) 2022-11-24 2022-11-24 储能设备的放电控制方法、储能设备、储能系统及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33218A true CN115733218A (zh) 2023-03-03

Family

ID=852981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486172.5A Pending CN115733218A (zh) 2022-11-24 2022-11-24 储能设备的放电控制方法、储能设备、储能系统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73321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89118B2 (en) Converter with power management system for household users to manage power between different loads including their electric vehicle
CN111293712B (zh) 网荷储需求响应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0571838B (zh) 一种储能电池早高峰负荷削减控制方法和装置
JP2014003778A (ja) 蓄電池装置制御システム及び蓄電装置制御方法
CN110661278A (zh) 储能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CN111697565B (zh) 一种家庭能源管理系统能源调度方法及系统
US9876350B2 (en) Power supply system
CN111740437B (zh) 一种储能系统的管理方法、装置、电路、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513013A (zh) 能量调度方法、装置、控制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828913A (zh) 电池充电方法及其充电系统
KR101802038B1 (ko) 에너지 저장시스템의 제어방법
CN210430931U (zh) 储能空调系统
CN115733218A (zh) 储能设备的放电控制方法、储能设备、储能系统及介质
CN109286199B (zh) 并网式光储充系统的储能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16316767A (zh) 一种光储系统网侧功率管理控制方法及装置
JP5995804B2 (ja) 蓄電システムの管理装置及び制御目標値決定方法
CN108988371A (zh) 用户侧储能系统的能量管控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系统
CN113742933B (zh) 一种家庭能量管理优化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6231787A (zh) 一种充放电控制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552710A (zh) 一种智能充电器自动断电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0460081B (zh) 储能系统的充电方法及装置、服务器和存储介质
CN209375198U (zh) 一种基于锂电池ups系统的无人值守均充系统
CN112563595A (zh) 电器中电池的充电方法、电器及装置
KR20160082641A (ko) 실시간 모니터링 및 ess 연동을 통한 피크 부하 절감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10768359B (zh) 电压控制方法及光伏供电装置、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