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31850A - 显示模组及其驱动方法 - Google Patents

显示模组及其驱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31850A
CN115731850A CN202211432060.1A CN202211432060A CN115731850A CN 115731850 A CN115731850 A CN 115731850A CN 202211432060 A CN202211432060 A CN 202211432060A CN 115731850 A CN115731850 A CN 1157318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ub
display data
pixel
liquid crys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43206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利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43206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731850A/zh
Publication of CN1157318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3185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显示模组及其驱动方法,包括:用于发出第一光线的发光层、位于发光层上且用于将第一光线转换为亮度较小的第二光线的光阀层、电性连接于发光层和光阀层的数据转换模块;其中,数据转换模块用于将显示数据转换为第一显示数据和第二显示数据,第一显示数据用于控制发光层发出所述第一光线,第二显示数据用于控制光阀层将第一光线转换为第二光线,提高了显示模组最终呈现的亮度(第二光线的亮度)的准确性,以改善色偏和麻点现象。

Description

显示模组及其驱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显示器件的制造,具体涉及显示模组及其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MLED(Micro LED(Micro Light Emitting Diode,微发光二极管)或者Mini LED(Mini Light Emitting Diode,次毫米发光二极管))具有亮度更高、发光效率更好、功耗更低等优点。
其中,在通过驱动电压控制流经MLED的发光器件的电流,从而控制其发光亮度的驱动方式中,在低灰阶区间内,流经MLED的发光器件的电流随着驱动电压变化的幅度较大,导致较小的驱动电压浮动就会造成流经MLED的发光器件的电流的浮动较大,无法准确地控制MLED的发光器件的发光亮度,造成低灰阶区间内的色偏现象。
因此,现有的MLED的显示面板中存在上述技术问题,需要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显示模组及其驱动方法,以改善MLED的显示面板中存在的低灰阶区间内的色偏现象。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显示模组,包括:
发光层,用于发出第一光线;
光阀层,位于所述发光层上,用于将所述第一光线转换为第二光线,所述第二光线的亮度不同于所述第一光线的亮度;
数据转换模块,电性连接于所述发光层和所述光阀层;
其中,所述数据转换模块用于将显示数据转换为第一显示数据和第二显示数据,所述第一显示数据用于控制所述发光层发出所述第一光线,所述第二显示数据用于控制所述光阀层将所述第一光线转换为所述第二光线。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发光层包括微发光二极管、次毫米发光二极管中的至少一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光阀层包括多个液晶分子,多个所述液晶分子在所述第二显示数据的控制下将所述第一光线转换为所述第二光线。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发光层包括:
多个发光子像素,每一所述发光子像素用于发出第一子光线,多个所述第一子光线组成所述第一光线;
其中,多个所述液晶分子组成与多个所述发光子像素对应的多个液晶子像素,所述液晶子像素将对应的所述第一子光线转换为对应的第二子光线,多个所述第二子光线组成所述第二光线。
在一实施例中,多个所述液晶子像素包括第一液晶子像素和第二液晶子像素;
其中,所述第二液晶子像素对应的所述第二子光线的亮度小于所述第一液晶子像素对应的所述第二子光线的亮度;
其中,所述第二液晶子像素对应的所述第二子光线的亮度小于对应的所述第一子光线的亮度,所述第一液晶子像素对应的所述第二子光线的亮度等于对应的所述第一子光线的亮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光线的亮度小于所述第一光线的亮度。
在一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发光子像素包括对应于所述第一液晶子像素的第一发光子像素、对应于第二液晶子像素的第二发光子像素;
其中,所述第二发光子像素通过DC直流调光或者脉冲宽度调制调光的方式发出对应的所述第一子光线,所述第一发光子像素通过DC直流调光的方式发出对应的所述第一子光线。
在一实施例中,包括:
源极驱动器,电性连接于所述发光层和所述数据转换模块之间,用于接收并将所述第一显示数据转换为作用于所述发光层的第一电压;
光阀驱动器,电性连接于所述光阀层和所述数据转换模块之间,用于接收并将所述第二显示数据转换为作用于所述光阀层的第二电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驱动方法,用于驱动如上文所述的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包括多个子像素,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显示数据,所述显示数据包括与多个所述子像素对应的多个子显示数据;
根据多个所述子显示数据和预设数据的大小关系,将部分所述子显示数据转换为多个第一子显示数据和对应的多个第二子显示数据,多个所述第一子显示数据和另一部分所述子显示数据构成所述第一显示数据,多个所述第二子显示数据构成所述第二显示数据;
通过所述第一显示数据控制所述发光层发出所述第一光线,以及通过所述第二显示数据控制所述光阀层将所述第一光线转换为所述第二光线。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发光层包括与多个所述子像素对应的多个发光子像素,所述光阀层包括与多个所述子像素对应的多个液晶子像素;
其中,所述根据多个所述子显示数据和预设数据的大小关系,将部分所述子显示数据转换为多个第一子显示数据和对应的多个第二子显示数据的步骤,包括:
将小于所述预设数据的所述子显示数据转换为至少一所述第一子显示数据和对应的至少一所述第二子显示数据;
其中,所述通过所述第一显示数据控制所述发光层发出所述第一光线,以及通过所述第二显示数据控制所述光阀层将所述第一光线转换为所述第二光线的步骤,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子显示数据控制对应的所述发光子像素发出第一子光线,以及通过对应的所述第二子显示数据控制对应的所述液晶子像素将所述第一子光线转换为第二子光线,所述第二子光线的亮度小于对应的所述第一子光线的亮度。
本发明提供了显示模组及其驱动方法,显示模组包括:发光层,用于发出第一光线;光阀层,位于所述发光层上,用于将所述第一光线转换为第二光线,所述第二光线的亮度不同于所述第一光线的亮度;数据转换模块,电性连接于所述发光层和所述光阀层;其中,所述数据转换模块用于将原本控制发光层发光的显示数据转换为用于控制发光层发光的亮度的第一显示数据以及用于对发光层发光的亮度进行调节的第二显示数据(第二显示数据通过控制所述光阀层以进行调节)。通过上述方案,可以实现在低灰阶区间,通过第二显示数据(由显示数据和第一显示数据共同确定)控制光阀层对第一光线进行调节,以得到亮度更加接近甚至可以等于理论光线的亮度的第二光线,以提高显示模组最终呈现的亮度的准确性,以改善色偏和麻点现象。
附图说明
下面通过附图来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用于解释说明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截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器件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子像素理论上的亮度-灰阶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例如,“上”只是表面在物体上方,具体指代正上方、斜上方、上表面都可以,只要居于物体水平之上即可;以上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发明中的术语“第一”、“第二”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模块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模块,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模块,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模块。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实施例以及以下实施例的组合。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显示模组100包括:发光层10,用于发出第一光线;光阀层20,位于所述发光层10上,用于将所述第一光线转换为第二光线,所述第二光线的亮度不同于所述第一光线的亮度;数据转换模块30,电性连接于所述发光层10和所述光阀层20;其中,所述数据转换模块30用于将显示数据转换为第一显示数据和第二显示数据,所述第一显示数据用于控制所述发光层10发出所述第一光线,所述第二显示数据用于控制所述光阀层20将所述第一光线转换为所述第二光线。
其中,如图1所示,显示模组100还可以包括用于承载发光层10的第一基板501、位于发光层10和第一基板501之间的电路层40,发光层10可以包括多个发光子像素101,电路层40可以包括与多个发光子像素101对应的多个像素驱动电路,像素驱动电路可以电性连接于对应的发光子像素101以控制对应的发光子像素101发出的第一子光线的亮度。具体的,多个发光子像素101可以组成多个像素单元,每一像素单元可以包括发光颜色不同的多个发光子像素101,例如可以包括发光颜色分别为红色、绿色和蓝色的三个发光子像素101,每一像素单元中的多个发光子像素101分别以对应的亮度发出对应颜色的光线,以使对应的像素单元可以发出具有对应的颜色和对应的亮度的光线。
进一步的,结合上文论述,每一像素驱动电路可以电性连接至数据转换模块30以被加载根据第一显示数据所确定的对应的第一子电压,并且像素驱动电路还可以电性连接至发光层10中对应的发光子像素101,第一子电压作用于对应的像素驱动电路使得像素驱动电路可以产生流经对应的发光子像素101的电流,从而驱动对应的发光子像素101以对应的颜色发出对应亮度的光线。其中,所述发光层10包括微发光二极管、次毫米发光二极管中的至少一者,即至少一发光子像素101可以为微发光二极管,和/或至少一发光子像素101可以为次毫米发光二极管。具体的,如图1所示,发光子像素101可以包括第一电极102、第二电极103以及连接于两者之间的发光芯片104,第一电极102、第二电极103中的一者可以电性连接于对应的像素驱动电路,另一者可以接地,产生流经发光芯片104的电流从而实现发光。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MLED的发光器件的电流-电压特性可知,在低灰阶区间内(即电压较小时),流经MLED的发光器件的电流随着电压变化的幅度较大,导致较小的电压浮动就会造成流经MLED的发光器件的电流的浮动较大,无法准确地控制发光子像素101发光的亮度,造成对应的像素单元在低灰阶区间内的色偏现象较严重。
可以理解的,本实施例中在发光层10上设置光阀层20,用于将发光层10发出的第一光线转换为亮度不同于第一光线的第二光线,第一光线通过第一显示数据控制发光层10所发出,第二光线通过第二显示数据控制光阀层20将第一光线进行转换所得;并且,决定第一光线的亮度的第一显示数据、决定第二光线与第一光线转换两者的亮度差异的第二显示数据均通过数据转换模块30根据同一显示数据转换而成,即将原本控制发光层10发光的显示数据转换为用于控制发光层10发光的亮度的第一显示数据以及用于对发光层10发光的亮度进行调节的第二显示数据,可以实现在低灰阶区间,在第一显示数据控制发光层10中的多个发光子像素101共同发光以呈现第一光线(可以认为其亮度与发光层10理论上应该呈现的理论光线的亮度存在较大的差异,对两者的大小关系不做限定)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第二显示数据(由显示数据和第一显示数据共同确定)控制光阀层20对第一光线进行调节,以得到亮度更加接近甚至可以等于理论光线的亮度的第二光线,以提高显示模组100最终呈现的亮度的准确性,以改善色偏和麻点现象。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光阀层20包括多个液晶分子201,多个所述液晶分子201在所述第二显示数据的控制下将所述第一光线转换为所述第二光线。具体的,结合液晶的特性可知,液晶分子201可以阻挡光线的通过,且液晶分子201可以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偏转,以改变沿任一方向入射的光线的透过率。其中,结合上文论述,多个液晶分子201可以组成与多个发光子像素101对应的多个液晶子像素202,光阀层20还可以包括用于阻隔发光层10和光阀层20的第二基板502、位于液晶子像素202的上侧的第三电极203、位于液晶子像素202的下侧的第四电极204,第二基板502还用于承载多个第四电极204以及对应的多个液晶子像素202。其中,显示模组100还可以包括用于承载多个第三电极203的对应的第三基板503、位于第一基板501和第三基板503之间且形成为显示模组100的侧部的封装结构504,第一基板501、第三基板503和封装结构504可以形成显示模组100的外围结构。
进一步的,数据转换模块30可以通过第二显示数据控制光阀层20中的每一第三电极203和对应的第四电极204之间的电压差以产生对应的电场,以作用于对应的液晶子像素202中的多个液晶分子201改变对对应的第一子光线的穿过率,即通过液晶子像素202将对应的第一子光线转换为对应的第二子光线;其中,结合上文关于第一子光线和第二子光线的论述,多个第一子光线组成第一光线,多个第二子光线组成第二光线,因此对于整个显示模组100而言,可以实现将第一光线转换为第二光线。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多个所述液晶子像素202包括第一液晶子像素205和第二液晶子像素206;其中,所述第二液晶子像素206对应的所述第二子光线的亮度小于所述第一液晶子像素205对应的所述第二子光线的亮度;其中,所述第二液晶子像素206对应的所述第二子光线的亮度小于对应的所述第一子光线的亮度,所述第一液晶子像素205对应的所述第二子光线的亮度等于对应的所述第一子光线的亮度。
其中,结合上文论述可知,通过第二显示数据(由显示数据和第一显示数据共同确定)控制光阀层20对第一光线进行调节,可以得到的亮度更加接近甚至可以等于理论光线的亮度的第二光线,即可以认为每一第二子光线相比较对应的第一子光线,更加接近对应的子像素理论上应该呈现的理论子光线的亮度。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基于第二液晶子像素206对应的第二子光线小于第一液晶子像素205对应的第二子光线的亮度,也即,基于第二液晶子像素206对应的第二子像素的理论子光线的亮度小于第一液晶子像素205对应的第一子像素的理论子光线的亮度,本实施例通过第二液晶子像素206对理论子光线的亮度较小的第二子像素对应的第一子光线做亮度减小处理,以得到亮度小于第一子光线的亮度的第二子光线,而对理论子光线的亮度较大的第二子像素对应的第一子光线,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液晶子像素205可以对第一子光线不做亮度减小处理,以保持第二子像素对应的第二子光线和第一子光线两者的亮度相同。
进一步的,结合图1和图2所示,显示模组100包括:源极驱动器601,电性连接于所述发光层10和所述数据转换模块30之间,用于接收并将所述第一显示数据转换为作用于所述发光层10的第一电压;光阀驱动器602,电性连接于所述光阀层20和所述数据转换模块30之间,用于接收并将所述第二显示数据转换为作用于所述光阀层20的第二电压。
其中,电路层40可以包括与多列子像素对应的多条数据线、与多行子像素对应的多条栅极线,多条数据线可以电性连接于源极驱动器601,多条栅极线可以电性连接于栅极驱动器,每一像素驱动电路可以电性连接至对应的栅极线和数据线,栅极驱动器通过多条栅极线控制多行像素驱动电路开启工作,源极驱动器601通过多条数据线将由第一显示数据转换的第一电压(包括与多个像素驱动电路或者发光子像素101对应的多个第一子电压)中的多个第一子电压分别加载至多个像素驱动电路,以控制多个发光子像素101分别发出对应的第一子光线以整体呈现为发出第一光线。
具体的,结合上文论述,光阀驱动器602将第二电压(包括与多个液晶子像素202对应的多个第二子电压)中的多个第二子电压分别加载至多个第三电极203、多个第四电极204中的一者,另一者可以加载恒定的电压,或者光阀驱动器602可以根据每一第二子电压分别向对应的第三电极203、对应的第四电极204加载对应的电压,无论哪一种方式,第三电极203、第四电极204之间可以在对应的第二子电压的作用下具有电压差,以产生电场控制对应的液晶子像素202中的多个液晶分子201偏转相应的角度,以控制对于对应的第一子光线的透过率形成射出光阀层20的第二子光线,以使得光阀层20整体呈现为发出第二光线。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显示模组100可以包括电性连接于源极驱动器601的时序控制器603,上文提及的数据转换模块30可以包含于时序控制器603之内以,数据转换模块30还可以包括电性连接至数据转换模块30的数据获取模块60,数据获取模块60可以获取并将显示数据传输至数据转换模块30,例如数据获取模块60可以从信号源获取显示数据。
可以理解的,结合上文论述,本实施例对于需要显示低灰阶区间内亮度的子像素(例如第二子像素相对于第一子像素而言就是如此的子像素),通过对应的发光子像素101发出亮度大于理论子光线的亮度的第一子光线,由于MLED的发光器件在中高灰阶区间内电流随着电压变化的幅度较小,第一子光线的亮度可以比较准确(即比较接近第一子电压理论上对应的亮度),进一步的,通过对应的液晶子像素202(例如第二液晶子像素206)对亮度高于子像素的理论子光线的亮度的第一子光线进行亮度较为精确(液晶分子201特性)的削减操作,产生亮度小于对应的第一子光线的亮度的第二子光线(即第二子光线更加接近子像素的理论子光线的亮度)。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光线的亮度小于所述第一光线的亮度。具体的,结合上文论述,至少存在如上文提及的第二子像素和第一子像素,即至少第二子像素相对于第一子像素而言,其对应的第二子光线的亮度小于第一光线的亮度,且第二子光线的亮度相比较现有技术更加对应的子像素(即此处的第二子像素)的理论子光线的亮度,且根据上文论述以及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第二光线的亮度小于所述第一光线的亮度”可知,对于第二子像素而言,是通过发光子像素101(即此处的第二子像素)先发出亮度大于理论子光线的亮度的第一子光线,再通过液晶子像素101(即此处的第二液晶子像素206)将第一子光线的亮度降低转换为第二子光线,结合上文论述,本实施例可以结合“MLED的发光器件在中高灰阶区间内电流随着电压变化的幅度较小”的优点以及“液晶子像素202对第一子光线进行亮度调节较为精确以形成第二子光线”的优点,以实现子像素最终呈现的亮度(第二子光线的亮度)更加准确,以提高显示模组100最终呈现的亮度的准确性,以改善色偏和麻点现象。
在一实施例中,结合图1和图2所示,多个所述发光子像素101包括对应于所述第一液晶子像素205的第一发光子像素105、对应于第二液晶子像素206的第二发光子像素106;其中,所述第二发光子像素106通过DC直流调光或者脉冲宽度调制调光的方式发出对应的所述第一子光线,所述第一发光子像素105通过DC直流调光的方式发出对应的所述第一子光线。
可以理解的,结合上文论述,本发明中通过在发光层10上设置光阀层20,通过第二显示数据(由显示数据和第一显示数据共同确定)控制光阀层20对第一光线进行调节,以得到亮度更加接近甚至可以等于理论光线的亮度的第二光线,以提高显示模组100最终呈现的亮度的准确性,以改善在低灰阶区间内流经MLED的发光器件的电流随着电压变化的幅度较大造成的色偏和麻点现象。
因此,对于上文提及的第二子像素,由于进行的如上设置就是针对“在低灰阶区间内流经MLED的发光器件的电流随着电压变化的幅度较大造成的色偏和麻点现象”这一缺陷,因此基于该改进:一方面,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发光子像素106可以通过DC直流调光发出对应的第一子光线,并且此时的第一子光线的亮度已经比较接近第一子电压理论上对应的亮度了,进一步通过光阀层20的调节是可以保证第二子像素发光的亮度的准确性;另一方面,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第二发光子像素106也可以通过脉冲宽度调制调光的方式发出对应的第一子光线以进一步提高第二子像素发光的亮度的准确性,并且基于光阀层20的设置,脉冲宽度调制的频率也可以设置的较小,以降低由于产生脉冲宽度调制信号的驱动器件的功耗,其中,此处对脉冲宽度调制调光的方式选取子场等切或者子场不等切不做限制。
其中,对于上文提及的第一子像素(认为发光的亮度对应在中高灰阶区域内),结合上文论述,由于流经MLED的发光器件的电流随着电压变化的幅度较小,几乎不存在色偏和麻点现象,并且为进一步改善屏幕闪烁,可以采用DC直流调光的方式驱动第一子像素发出对应的第一子光线。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驱动方法,用于驱动如上文所述的显示模组,所述驱动方法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实施例以及以下实施例的组合。
在一实施例中,显示模组包括多个子像素,如图3所示,所述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1,获取所述显示数据,所述显示数据包括与多个所述子像素对应的多个子显示数据。
具体的,结合上文论述,此处的子像素可以包括或者对应有一发光子像素101和对应的液晶子像素202,例如上文提及的第一子像素可以包括或者对应有第一发光子像素105和对应的第一液晶子像素205,第二子像素可以包括或者对应有第二发光子像素106和对应的第二液晶子像素206。
其中,此处可以理解为显示数据可以包括排列的多个子显示数据,结合上文论述,每一子显示数据可以经过数据转换模块30转换为对应的子电压以至少作用于对应的像素驱动电路,以控制对应的子像素呈现的亮度。
S2,根据多个所述子显示数据和预设数据的大小关系,将部分所述子显示数据转换为多个第一子显示数据和对应的多个第二子显示数据,多个所述第一子显示数据和另一部分所述子显示数据构成所述第一显示数据,多个所述第二子显示数据构成所述第二显示数据。
需要注意的是,结合上文论述,此处可以理解为将可能存在发光的亮度的准确性较差的问题的子像素所对应的子显示数据转换为对应的第一子显示数据和对应的第二子显示数据,将不存所述问题的子像素所对应的子显示数据可以不进行处理。进一步的,对于生成的多个第一子显示数据和对应的多个第二子显示数据以及原本存在的未进行处理的多个子显示数据而言,可以重新划分为第一显示数据和第二显示数据。
进一步的,步骤S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步骤:将小于所述预设数据的至少一所述子显示数据转换为至少一所述第一子显示数据和对应的至少一所述第二子显示数据。
具体的,结合图4所示,横坐标表示子像素理论上对应的灰阶,纵坐标表示子像素处于不同的理论上对应的灰阶时所具有的理论上的亮度,其中,此处的灰阶可以和子像素对应的子显示数据一一对应,即可以理解为,在理想情况下,根据子显示数据产生的子电压作用于对应的像素驱动电路时,对应的子像素可以呈现为理论上对应的灰阶和理论上的亮度。
其中,此处的预设数据可以和图4中灰阶为预设灰阶相对应,可以认为子显示数据等于预设数据时,对应的子像素所呈现的理论上对应的灰阶等于预设灰阶。可以理解的,此处可以将每一子显示数据和预设数据作比较,将小于预设数据的每一子显示数据转换为第一子显示数据和对应的第二子显示数据,即可以对对应于灰阶较小(对于预设灰阶而言)的子显示数据作出上述处理,灰阶大于或者等于预设灰阶,则不对对应的子显示数据做转换。其中,预设灰阶可以根据显示模组100在不同灰阶下的色偏和麻点现象的情况进行设置,图4中仅以预设灰阶等于64为例。
S3,通过所述第一显示数据控制所述发光层发出所述第一光线,以及通过所述第二显示数据控制所述光阀层将所述第一光线转换为所述第二光线。
具体的,结合上文论述,此处可以理解为:对于对应有第一子显示数据和第二子显示数据的子像素(即对应的灰阶较小的子像素)而言,可以根据第一子显示数据控制发光层10中的发光子像素101发出第一光线,并且根据第二子显示数据控制光阀层20中对应的液晶子像素202将第一光线转换为对应的第二光线,即可以改善在低灰阶区间下的子像素的发光的亮度不准确的现象;对于未对应有第一子显示数据和第二子显示数据的子像素(即对应的灰阶较大的子像素)而言,可以直接根据子显示数据控制发光层10中的发光子像素101发出第一光线,而无需再通过光阀层20对此进行调节。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中的显示模组100中在低灰阶区间下的多个子像素的发光的亮度均通过光阀层20得到改善,从而提高了显示模组100最终呈现的亮度的准确性,改善了色偏和麻点现象。
本发明提供了显示模组及其驱动方法,显示模组包括:发光层,用于发出第一光线;光阀层,位于所述发光层上,用于将所述第一光线转换为第二光线,所述第二光线的亮度不同于所述第一光线的亮度;数据转换模块,电性连接于所述发光层和所述光阀层;其中,所述数据转换模块用于将原本控制发光层发光的显示数据转换为用于控制发光层发光的亮度的第一显示数据以及用于对发光层发光的亮度进行调节的第二显示数据(第二显示数据通过控制所述光阀层以进行调节)。通过上述方案,可以实现在低灰阶区间,通过第二显示数据(由显示数据和第一显示数据共同确定)控制光阀层对第一光线进行调节,以得到亮度更加接近甚至可以等于理论光线的亮度的第二光线,以提高显示模组最终呈现的亮度的准确性,以改善色偏和麻点现象。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及其驱动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光层,用于发出第一光线;
光阀层,位于所述发光层上,用于将所述第一光线转换为第二光线,所述第二光线的亮度不同于所述第一光线的亮度;
数据转换模块,电性连接于所述发光层和所述光阀层;
其中,所述数据转换模块用于将显示数据转换为第一显示数据和第二显示数据,所述第一显示数据用于控制所述发光层发出所述第一光线,所述第二显示数据用于控制所述光阀层将所述第一光线转换为所述第二光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层包括微发光二极管、次毫米发光二极管中的至少一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阀层包括多个液晶分子,多个所述液晶分子在所述第二显示数据的控制下将所述第一光线转换为所述第二光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层包括:
多个发光子像素,每一所述发光子像素用于发出第一子光线,多个所述第一子光线组成所述第一光线;
其中,多个所述液晶分子组成与多个所述发光子像素对应的多个液晶子像素,所述液晶子像素将对应的所述第一子光线转换为对应的第二子光线,多个所述第二子光线组成所述第二光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液晶子像素包括第一液晶子像素和第二液晶子像素;
其中,所述第二液晶子像素对应的所述第二子光线的亮度小于所述第一液晶子像素对应的所述第二子光线的亮度;
其中,所述第二液晶子像素对应的所述第二子光线的亮度小于对应的所述第一子光线的亮度,所述第一液晶子像素对应的所述第二子光线的亮度等于对应的所述第一子光线的亮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线的亮度小于所述第一光线的亮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发光子像素包括对应于所述第一液晶子像素的第一发光子像素、对应于第二液晶子像素的第二发光子像素;
其中,所述第二发光子像素通过DC直流调光或者脉冲宽度调制调光的方式发出对应的所述第一子光线,所述第一发光子像素通过DC直流调光的方式发出对应的所述第一子光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源极驱动器,电性连接于所述发光层和所述数据转换模块之间,用于接收并将所述第一显示数据转换为作用于所述发光层的第一电压;
光阀驱动器,电性连接于所述光阀层和所述数据转换模块之间,用于接收并将所述第二显示数据转换为作用于所述光阀层的第二电压。
9.一种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驱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包括多个子像素,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显示数据,所述显示数据包括与多个所述子像素对应的多个子显示数据;
根据多个所述子显示数据和预设数据的大小关系,将部分所述子显示数据转换为多个第一子显示数据和对应的多个第二子显示数据,多个所述第一子显示数据和另一部分所述子显示数据构成所述第一显示数据,多个所述第二子显示数据构成所述第二显示数据;
通过所述第一显示数据控制所述发光层发出所述第一光线,以及通过所述第二显示数据控制所述光阀层将所述第一光线转换为所述第二光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层包括与多个所述子像素对应的多个发光子像素,所述光阀层包括与多个所述子像素对应的多个液晶子像素;
其中,所述根据多个所述子显示数据和预设数据的大小关系,将部分所述子显示数据转换为多个第一子显示数据和对应的多个第二子显示数据的步骤,包括:
将小于所述预设数据的所述子显示数据转换为至少一所述第一子显示数据和对应的至少一所述第二子显示数据;
其中,所述通过所述第一显示数据控制所述发光层发出所述第一光线,以及通过所述第二显示数据控制所述光阀层将所述第一光线转换为所述第二光线的步骤,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子显示数据控制对应的所述发光子像素发出第一子光线,以及通过对应的所述第二子显示数据控制对应的所述液晶子像素将所述第一子光线转换为第二子光线,所述第二子光线的亮度小于对应的所述第一子光线的亮度。
CN202211432060.1A 2022-11-16 2022-11-16 显示模组及其驱动方法 Pending CN11573185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32060.1A CN115731850A (zh) 2022-11-16 2022-11-16 显示模组及其驱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32060.1A CN115731850A (zh) 2022-11-16 2022-11-16 显示模组及其驱动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31850A true CN115731850A (zh) 2023-03-03

Family

ID=852959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432060.1A Pending CN115731850A (zh) 2022-11-16 2022-11-16 显示模组及其驱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73185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90289687A1 (en) Microled display panel
KR101521098B1 (ko) 광원 구동 방법 및 이를 수행하기 위한 광원 장치
CN100530706C (zh) 用于驱动背光单元的装置和方法
US20090021469A1 (en) Backlight assembly, method for driving backlight assembly,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having the same
CN109389947B (zh) 显示设备
US11869413B2 (en) Pixel circuit, array substrate compris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panel
US20100123741A1 (en) Method of driving a light source, light source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the method and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e light source apparatus
US9135869B2 (en) Display signal generator,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image display
US20080111502A1 (en) Backlight assembly and method of driving the same
US7145529B2 (en) Method and drive means for color correction in a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WO2016189997A1 (ja)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液晶表示装置
KR20170045452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그것의 구동 방법, 및 그것을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US20230108405A1 (en) Displ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CN109616039A (zh) 显示面板及其发光控制电路、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KR102446666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그것을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CN110930937B (zh) 显示面板及驱动方法
US20230237958A1 (en) Display apparatus
CN115731850A (zh) 显示模组及其驱动方法
US8803430B2 (en) Light source module, method of driving the light source module and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e light source module
KR100798110B1 (ko) Pwm 제어 회로, 그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제어 장치 및그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구동 장치
CN111999938A (zh) 背光模组及其液晶显示器
KR102589900B1 (ko) 표시 장치 및 그것의 화질 보상 방법
CN111916030B (zh) 发光装置及显示设备
JP2003157050A (ja) 有機elディスプレイとその駆動方法
US11847962B1 (en) Active mini LED display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