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28902A - 光学元件驱动装置、摄像机模块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学元件驱动装置、摄像机模块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28902A
CN115728902A CN202211057657.2A CN202211057657A CN115728902A CN 115728902 A CN115728902 A CN 115728902A CN 202211057657 A CN202211057657 A CN 202211057657A CN 115728902 A CN115728902 A CN 1157289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element
movable
optical axis
elastic member
driv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5765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荒内正彦
工藤宪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7289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2890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ns Barrels (AREA)
  • Camera Bodies And Camera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REA)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学元件驱动装置、摄像机模块及摄像机搭载装置。光学元件驱动装置具备:可动部,能够保持光学元件,并通过驱动部的驱动在光轴方向上移动;基部,具有底部和立设部,底部从可动部朝向光轴方向上的一侧间隔开而配置,在底部中延伸部在比可动部更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处延伸,立设部以从延伸部向光轴方向上的另一侧突出的方式竖立设置;弹性部件,以使可动部能够在光轴方向上移动的方式支撑可动部;以及减振部件,夹设于可动部与立设部之间,并抑制可动部的抖动,在弹性部件中,第一端部配置于与立设部在周向上彼此错开的位置,该第一端部固定于延伸部。

Description

光学元件驱动装置、摄像机模块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光学元件进行驱动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摄像机模块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在智能手机等薄型的摄像机搭载装置搭载有小型的摄像机模块。在这种摄像机模块中使用对光学元件进行驱动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
光学元件驱动装置具有自动聚焦功能(以下称作“AF功能”,AF:Auto Focus,自动聚焦)。光学元件驱动装置通过AF功能来驱动透镜(光学元件),从而自动进行拍摄被拍摄物时的对焦。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示出了具有AF功能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该光学元件驱动装置具有:将保持透镜的透镜支架弹性支撑于底座的弹性部件、以及抑制透镜支架的抖动(例如,与光轴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抖动)的减振部件。在专利文献1中,减振部件安装在竖立设置于底座的四角的柱部件,弹性部件安装于避开了底座的四角的部分。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20/0249422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如上所述,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中,在避开了底座的四角的部分安装了弹性部件。在将弹性部件安装于底座时,由于构成光学元件驱动装置的部件,例如柱部件和透镜支架等的存在,使得用于安装的空间较窄,所以安装作业不容易。通过增大底座的大小能够扩大用于安装的空间,但在该情况下,光学元件驱动装置的大小也会增大,难以使光学元件驱动装置小型化。因此,期望制造作业容易并且能够实现小型化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制造作业容易并且能够实现小型化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摄像机模块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具备:
可动部,能够保持光学元件,并通过驱动部的驱动在光轴方向上移动;
基部,具有底部和立设部,所述底部从所述可动部朝向所述光轴方向上的一侧间隔开而配置,在所述底部中延伸部在比所述可动部更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处延伸,所述立设部以从所述延伸部向所述光轴方向上的另一侧突出的方式竖立设置;
弹性部件,以使所述可动部能够在所述光轴方向上移动的方式支撑所述可动部;以及
减振部件,夹设于所述可动部与所述立设部之间,并抑制所述可动部的抖动,
在所述弹性部件中固定于所述延伸部的第一端部与所述立设部配置于在周向上彼此错开的位置。
本发明的摄像机模块具备:
所述光学元件驱动装置;以及
摄像部,对通过所述光学元件成像的被拍摄物像进行摄像。
本发明的摄像机搭载装置为信息设备或运输设备,该摄像机搭载装置具备:
所述摄像机模块;以及
图像处理部,对由所述摄像机模块得到的图像信息进行处理。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光学元件驱动装置的制造作业变得容易,并且能够实现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A是表示搭载有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摄像机模块的智能手机的主视图;
图1B是图1A所示的智能手机的后视图;
图2是表示摄像机模块及摄像部的立体图;
图3是摄像机模块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图3所示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主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表示将上部弹性部件拆下后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主体的俯视图;
图6是将图5所示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主体的角部放大而表示的俯视图;
图7是图6所示的角部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图4所示的AF固定部的底座的俯视图;
图9是图8所示的底座的仰视图;
图10是仅对底座的一部分进行图示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主体的仰视图;
图11是下部弹性部件的仰视图;
图12是上部弹性部件的俯视图;
图13A是表示作为搭载有车载用摄像机模块的摄像机搭载装置的汽车的主视图;以及
图13B是从斜后方侧观察图13A所示的汽车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光学元件驱动装置;
2:透镜部;
3:罩;
4:光学元件驱动装置主体;
5:摄像部;
10:AF可动部;
11:容纳部;
11a:内周部;
11b:外周部;
11b1:相对部;
11b2:侧部;
11c:底部;
11c1、11c2、11c3:定位突起;
11d:上部;
12:切口部;
13:凸部;
14:凹部;
15:定位突起;
20:AF固定部;
21:底座;
21a:底部;
21b:框部;
22:通孔;
23:延伸部;
23a:安装部;
23b:定位突起;
24:立设部;
25:减振部件;
26:供电配线;
26a:端子;
26b:露出部;
30:AF驱动部;
31:线圈;
32:磁铁;
50、50A、50B:下部弹性部件;
51:第一端部;
51a:定位孔;
52:下部臂部;
53:下部内框部;
53a、53b、53c:固定部;
53d:连接部;
53e、53f、53g:定位孔;
60:上部弹性部件;
61:外框部;
62:角部;
63:上部臂部;
64:上部内框部;
64a:定位切口;
301:开口;
302:开口面;
303:角部;
304:内侧壁;
401:开口;
501:图像传感器基板;
502:摄像元件;
503:控制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智能手机]
图1A和图1B是表示搭载有本实施方式的摄像机模块A的智能手机M(摄像机搭载装置的一例)的图。图1A是智能手机M的主视图,图1B是智能手机M的后视图。
智能手机M具有背面摄像机OC1,在背面摄像机OC1中应用了摄像机模块A。摄像机模块A具备AF功能,能够自动进行对被拍摄物进行拍摄时的对焦。
[摄像机模块]
图2是表示摄像机模块A和摄像部5的立体图。图3是图2所示的摄像机模块A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1的分解立体图。应予说明,在图3中未图示透镜部2。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正交坐标系(X,Y,Z)来进行说明。在后述的图中也用相同的正交坐标系(X,Y,Z)来进行表示。
以如下方式搭载摄像机模块A,即,例如在智能手机M进行拍摄的情况下,X方向为左右方向(或上下方向),Y方向为上下方向(或左右方向),Z方向为前后方向。Z方向是在将透镜部2组装到摄像机模块A的情况下,沿透镜部2的光轴OA的方向延伸的方向。即,Z方向是光轴方向,在图2和图3中,图中上侧(+Z侧)为光轴方向受光侧,下侧(-Z侧)为光轴方向成像侧。
另外,以后将与Z轴正交的X方向及Y方向称作“光轴正交方向”,将XY面称作“光轴正交面”。另外,将从光轴OA以放射状延伸的方向称作“径向”,将以包围光轴OA的周围的方式延伸的方向称作“周向”。应予说明,径向和周向也可以视为,在后述的罩3、AF可动部(自动聚焦可动部)10及AF固定部(自动聚焦固定部)20中,在各自的俯视中央部所形成的开口的径向和周向。
如图2所示,摄像机模块A具备实现AF功能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1、将透镜容纳于圆筒形状的透镜筒中而构成的透镜部2、以及对通过透镜部2成像的被拍摄物像进行摄像的摄像部5等。即,光学元件驱动装置1是对作为光学元件的透镜部2进行驱动的、所谓的透镜驱动装置。
[罩]
在光学元件驱动装置1中,光学元件驱动装置主体4的外侧被罩3覆盖。罩3是在从光轴方向俯视时呈矩形状的有盖四棱筒体。在本实施方式中,罩3在俯视时呈正方形状。罩3在上表面上具有大致圆形的开口301。透镜部2容纳于光学元件驱动装置主体4的开口401,从罩3的开口301面向外部,例如构成为伴随光轴方向上的移动而突出到比罩3的开口面302更靠光轴方向受光侧的位置。罩3的内侧壁304例如通过粘接来固定于光学元件驱动装置主体4的AF固定部20的底座21(框部21b),并与底座21一起将AF可动部10等容纳于其内部。
另外,罩3的四角的角部303以比开口面302更向光轴方向成像侧凹陷的方式形成,角部303的内壁以与上部弹性部件60的外周侧的角部62(参照后述的图4、图12)接触的方式构成。另外,上部弹性部件60的内周侧的上部内框部64(参照后述的图4、图12)以与AF可动部10的容纳部11的上部11d接触的方式构成。根据这样的结构,AF可动部10被上部弹性部件60施力,通过上部弹性部件60而可移动地被罩3支撑。
另外,罩3具有隔断来自光学元件驱动装置1的外部的电磁波的部件,例如由磁性体构成的屏蔽部件。
[摄像部]
摄像部5配置于光学元件驱动装置1的光轴方向成像侧。摄像部5例如具有图像传感器基板501、安装于图像传感器基板501的摄像元件502及控制部503。摄像元件502例如由CCD(charge-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器件)型图像传感器、CMO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型图像传感器等构成,对通过透镜部2成像的被拍摄物像进行摄像。
控制部503例如由控制IC或驱动器IC构成,对光学元件驱动装置1进行驱动控制。光学元件驱动装置1搭载于图像传感器基板501,并与其机械连接且电连接。应予说明,控制部503既可以设置于图像传感器基板501,也可以设置于搭载有摄像机模块A的摄像机搭载设备(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智能手机M)。
[光学元件驱动装置主体]
图4是光学元件驱动装置主体4的分解立体图。关于光学元件驱动装置主体4,还参照图4来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光学元件驱动装置主体4具备:AF可动部10(本发明中的可动部)、AF固定部20(本发明中的基部)、AF驱动部30(本发明中的驱动部)、下部弹性部件50(本发明中的弹性部件)、上部弹性部件60等。
AF可动部10是能够保持透镜部2(参照图2),且能够通过AF驱动部30的驱动而在光轴方向上移动的可动体,关于其详细结构将在后面描述。AF固定部20是通过下部弹性部件50以使AF可动部10能够在光轴方向上移动的方式支撑AF可动部10的固定体。AF驱动部30具有线圈31和磁铁32,以使AF可动部10在光轴方向上移动的方式驱动AF可动部10。下部弹性部件50是以使AF可动部10能够相对于AF固定部20在光轴方向上移动的方式对AF可动部10进行弹性支撑的部件。上部弹性部件60是以使AF可动部10能够相对于罩3(参照图3)在光轴方向上移动的方式对AF可动部10进行弹性支撑的部件。
AF可动部10通过下部弹性部件50和上部弹性部件60能够相对于AF固定部20和罩3在光轴方向上移动,且通过具有线圈31和磁铁32的AF驱动部30驱动而在光轴方向上移动。
[AF可动部]
AF可动部10是能够保持透镜部2(参照图2)的透镜支架,构成为能够在保持有透镜部2的状态下通过AF驱动部30在光轴方向(Z方向)上移动。AF可动部10例如在进行AF功能的对焦时沿光轴方向移动。AF可动部10通过下部弹性部件50安装于AF固定部20。关于下部弹性部件50相对于AF可动部10和AF固定部20的安装,将在后面参照图6~图10进行描述。
AF可动部10例如由聚芳酯(PAR)、包括PAR在内的多种树脂材料混合而成的PAR合金、液晶聚合物等形成。
AF可动部10具有其内侧开口成筒状的容纳部11。在容纳部11的内周部11a例如形成有安装槽等,能够通过该安装槽等将透镜部2(参照图2)保持在内周部11a内。应予说明,也可以是,通过粘接剂等将透镜部2保持在内周部11a内来代替安装槽等。
容纳部11的外周部11b例如形成为俯视时呈大致八角形状。因此,后述的矩形的AF固定部20的底座21具有在比AF可动部10更向光轴正交方向外侧的位置延伸的延伸部23。只要是底座21具有延伸部23的结构,则容纳部11的外周部11b也可以并非在俯视时呈大致八角形状,例如也可以形成为俯视时呈圆形或多边形。在容纳部11的外周部11b卷绕有构成线圈31的绕组。
在容纳部11的底部11c安装有后述的下部弹性部件50的内周侧的下部内框部53(参照图10)。如后所述,在下部弹性部件50中,外周侧的第一端部51安装于延伸部23的安装部23a。这样,AF可动部10以能够相对于AF固定部20在光轴方向上移动的方式被下部弹性部件50支撑。
如后所述,下部弹性部件50由导电材料构成,下部内框部53与线圈31的绕组连接,从而还作为向线圈31供给电力的导电路径发挥功能。下部弹性部件50与后述的上部弹性部件60不同,为了供给电力,并非由一个部件构成,而是由两个部件(下部弹性部件50A和50B)构成的。两个下部弹性部件50A和50B作为AF可动部10的下部的弹性部件发挥功能,且作为向线圈31供给电力的导电路径发挥功能。
另外,在底部11c设置有用于对下部弹性部件50进行定位的定位突起11c1、11c2、11c3。以如下方式设置各定位突起:定位突起11c1与后述的下部内框部53的定位孔53e对应;定位突起11c2与定位孔53f对应;定位突起11c3与定位孔53g对应。定位突起11c1、11c2、11c3分别插入到下部内框部53的定位孔53e、53f、53g中,并彼此卡合。由此,下部内框部53被定位并固定到底部11c。
后述的上部弹性部件60的内周侧的上部内框部64与容纳部11的上部11d接触(参照图10、图12)。如上所述,上部弹性部件60的外周侧的角部62与罩3的角部303的内壁接触。这样,AF可动部10以能够相对于罩3在光轴方向上移动的方式被上部弹性部件60支撑。
容纳部11的外周部11b具有与后述的立设部24和减振部件25相对的相对部11b1、以及侧部11b2。在此,作为一例,设置有4处相对部11b1和4处侧部11b2,外周部11b在俯视时呈大致八角形状。
在各个相对部11b1设有向径向内侧切除而成的切口部12。如后所述,减振部件25由凝胶构成。在将用作减振部件25的凝胶夹设于相对部11b1与立设部24之间时,在相对部11b1与立设部24之间涂覆或注入凝胶,但由于在相对部11b1设有切口部12,因此涂覆作业或注入作业变得容易。
另外,在容纳部11的上部11d设置有以从上部11d向光轴方向受光侧凸出的方式设置的凸部13、以及以在凸部13的俯视内侧向光轴方向成像侧凹陷的方式设置的凹部14。在上部11d的周向上设置有多个凸部13和凹部14,在此,作为一例而设置于4处。在AF可动部10向光轴方向受光侧移动时,若移动到超过规定的移动范围的位置,则凸部13与罩3的开口面302的内壁接触,从而作为AF可动部10的限位器发挥功能。若AF可动部10是由树脂材料等形成的,则在产生静电的环境下,有可能静电吸附于开口面302的内壁。因此,通过在凸部13的俯视内侧设置凹部14,减少与开口面302的内壁接触的接触面积,从而即使产生静电,AF可动部10也不会静电吸附于开口面302的内壁。
另外,在上部11d设置有多个用于对上部弹性部件60进行定位的定位突起15。定位突起15分别嵌入到后述的上部弹性部件60的上部内框部64的定位切口64a中,从而上部内框部64被定位。
[AF固定部]
图5是表示将上部弹性部件60拆下后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主体4的俯视图。图6是将图5所示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主体的角部放大而表示的俯视图。图7是图6所示的角部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AF固定部20的底座21的俯视图。图9是底座21的仰视图。关于AF固定部20,还参照图5~图9进行说明。
AF固定部20通过下部弹性部件50,以使AF可动部10能够在光轴方向上移动的方式支撑AF可动部10。
AF固定部20具有在俯视时呈大致矩形的外形的底座21。底座21是由如下成型材料形成的,该成型材料例如包括:PAR、包括PAR在内的多种树脂材料混合而成的PAR合金、或液晶聚合物。
底座21具有:底部21a,呈平板状,从AF可动部10朝向光轴方向上的一侧(光轴方向成像侧)间隔开而配置;框部21b,包围底部21a和后述的延伸部23的外周;以及通孔22,形成于底部21a的中央。
通孔22例如形成为圆形。在AF可动部10向光轴方向成像侧移动时,透镜部2(参照图2)的下端部插入到通孔22中。这样,透镜部2的下端部能够插入到通孔22中,因此能够实现光学元件驱动装置1的低高度化。应予说明,通孔22的形状根据透镜部2的形状适当改变。
在本实施方式中,AF可动部10在俯视时呈大致八角形状,AF固定部20的底座21为大致矩形,因此底座21的四角的角部成为在底部21a中的比AF可动部10更向径向外侧的位置延伸的延伸部23。
在各个延伸部23处,以与AF可动部10中的相对部11b1相对的方式设置有立设部24,立设部24以从延伸部23向光轴方向上的另一侧(光轴方向受光侧)突出的方式竖立设置。而且,在AF可动部10中的相对部11b1与AF固定部20中的立设部24之间夹设有减振部件25,该减振部件25抑制AF可动部10相对于AF固定部20的抖动(光轴正交方向的抖动)。减振部件25夹设于立设部24与相对部11b1和线圈31中的一者或两者之间即可。
减振部件25例如由紫外线固化硅胶等凝胶构成。将用作减振部件25的凝胶涂覆或注入于相对部11b1与立设部24之间,并照射紫外线以使其固化,由此形成减振部件25。如上所述,由于在相对部11b1设有切口部12,凝胶的涂覆作业或注入作业很容易。应予说明,在此,作为减振部件25的一例,使用了紫外线固化硅胶等凝胶,但不限于此,也可以使用其他材料,只要是能够抑制AF可动部10相对于AF固定部20的抖动的材料即可。
在各个延伸部23的上表面(光轴方向受光侧的面)处,第一端部51配置于与立设部24在周向上彼此错开的位置,使得在从径向外侧观察时,立设部24不遮掩将露出部26b覆盖的第一端部51,该第一端部51固定于安装部23a。另外,在从径向外侧观察时,立设部24不遮掩与后述的定位突起23b卡合的第一端部51。在此,第一端部51和立设部24在延伸部23处配置于在周向上相邻的位置。
在底座21中,安装部23a的上方(光轴方向受光侧的一方)存在空间,即使在制造光学元件驱动装置1时将AF可动部10安装于AF固定部20,该空间也保持不变。另外,在对罩3进行安装之前,该空间通过安装部23a的外缘向外侧露出,从而能够从外侧插入工具等。由于存在这样的空间,在将下部弹性部件50的第一端部51安装于安装部23a时,能够将第一端部51容易地配置于安装部23a,另外,也能够容易地进行第一端部51向安装部23a的安装作业。
另外,在安装部23a的上表面(光轴方向受光侧的面)设置有用于对下部弹性部件50的第一端部51进行定位的定位突起23b。定位突起23b插入到后述的第一端部51的定位孔51a中,并彼此卡合。由此,第一端部51被定位,并安装于安装部23a。
另外,在底座21中例如通过嵌件成型而埋设有供电配线26(本发明中的配线部)(参照图9)。供电配线26沿着底座21的沿X方向的边部,从在X方向上相邻的延伸部23的一方延伸至另一方。供电配线26具有端子26a(参照图9)和露出部26b(参照图8),该端子26a从底座21的底部露出且用于与外部电连接,该露出部26b在安装部23a中向光轴方向受光侧露出。供电配线26在露出部26b与第一端部51电连接。因此,从外部供给到供电配线26的电力经由下部弹性部件50的第一端部51和下部内框部53供给到线圈31。
[AF驱动部]
AF驱动部30是使AF可动部10沿光轴方向(Z方向)移动的致动器。AF驱动部30具有线圈31和磁铁32,以成为动圈式的音圈电机(VCM:Voice Coil Motor)的方式构成。
如上所述,线圈31由卷绕在容纳部11的外周部11b的绕组构成。而且,以与外周部11b的侧部11b2处的线圈31相对的方式配置有由永磁体构成的磁铁32。在此,作为一例,以与4处侧部11b2处的线圈31相对的方式配置有4个磁铁32。
磁铁32安装于底座21的框部21b或固定在底座21的框部21b上的罩3的内侧。磁铁32在底座21上配置于相邻的延伸部23之间。通过这样配置磁铁32,能够确保安装部23a的上方(光轴方向受光侧的一方)的空间。
磁铁32由长方体形状的永磁体构成,以形成沿径向横穿线圈31的磁场的方式被磁化,例如以使外周侧成为N极而内周侧成为S极的方式被磁化。
在未对线圈31供给电力时(未通电时),AF可动部10被后述的下部弹性部件50和上部弹性部件60弹性支撑于规定的位置(基准位置)。
而且,在AF时,经由上述的供电配线26和下部弹性部件50向线圈31供给电力。在电力供给到线圈31时,由于流经线圈31的电流与磁铁32的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在线圈31中产生洛伦兹力。洛伦兹力的方向是与磁铁32的磁场的方向和流经线圈31的电流的方向正交的方向(Z方向)。由于磁铁32被固定于AF固定部20侧,反作用力作用于线圈31,且该反作用力成为音圈电机的驱动力。若控制流经线圈31的电流的方向和大小,则具有线圈31的AF可动部10相对于上述的基准位置向光轴方向受光侧或光轴方向成像侧移动,从而进行对焦。
应予说明,虽然未图示,但在AF可动部10和AF固定部20中设置有Z位置检测部,该Z位置检测部对AF可动部10的光轴方向上的位置(Z方向位置)进行检测。在进行对焦时,基于由Z位置检测部检测出的Z方向位置控制流经线圈31的电流。作为Z位置检测部,例如可以使用检测用磁铁和磁性传感器的组合或光反射器等光传感器。在使用检测用磁铁和磁性传感器的组合的情况下,例如在AF可动部10的容纳部11的底部11c设置检测用磁铁,并以与检测用磁铁相对的方式在AF固定部20的底座21的上表面设置磁性传感器。
[下部弹性部件]
图10是仅对底座21的一部分(立设部24和减振部件25)进行图示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主体4的仰视图。图11是下部弹性部件50的仰视图。关于下部弹性部件50,还参照图10和图11进行说明。
下部弹性部件50由板簧构成且作为弹性部件发挥功能,该板簧例如由铍铜、镍铜、不锈钢等构成。另外,下部弹性部件50是使供电配线26与线圈31电连接的连接部件,还作为导电路径发挥功能。为了向线圈31供给电力,下部弹性部件50由两个部件(下部弹性部件50A和50B)构成。下部弹性部件50A和50B例如通过对一张金属板进行冲压而成型。下部弹性部件50A和50B具有相同结构,因此对于相同的构成要素标以相同的附图标记并进行说明。
下部弹性部件50A和50B具有第一端部51、下部臂部52(本发明中的臂部)及下部内框部53。
第一端部51是下部弹性部件50A和50B的外周侧的端部,在底座21的安装部23a处以将供电配线26的露出部26b覆盖的方式安装,且与露出部26b电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底座21的四角的角部作为延伸部23,且分别具有露出部26b,因此对应于4个露出部26b,下部弹性部件50A和50B分别具有两个第一端部51。
另外,第一端部51具有用于对下部弹性部件50A和50B进行定位的定位孔51a。上述的安装部23a的定位突起23b被插入到定位孔51a中,并彼此卡合。由此,第一端部51被定位,并以将延伸部23的露出部26b覆盖的方式安装。
下部臂部52是将第一端部51与下部内框部53连接的部分,从第一端部51向下部内框部53的固定部53a、53b沿周向延伸,例如具有蜿蜒形状。在AF可动部10移动时,下部臂部52进行弹性变形。
下部内框部53是下部弹性部件50A和50B的内周侧的部分,具有沿着AF可动部10的容纳部11的底部11c的半圆弧形状。半圆弧形状的下部内框部53具有位于其一侧的端部的固定部53a、位于其中央部分的固定部53b、以及位于其另一侧的端部的固定部53c,在该三点固定于底部11c。在此,作为一例,以三处固定部53a、53b、53c将下部内框部53固定于底部11c,但固定点的数量可以适当改变。
在下部弹性部件50A和50B中,通过下部臂部52与第一端部51连接的下部内框部53中的部分是固定部53a、53b。另外,固定部53a、53b是在从第一端部51沿周向间隔开的位置处安装于下部内框部53的部分,相当于本发明中的第二端部。如上所述,下部臂部52是弹性变形的部分,考虑到AF可动部10向光轴方向的移动,下部臂部52向光轴方向的弹性变形是允许的,但最好抑制向光轴正交方向的弹性变形。因此,以使上述的减振部件25的位置处于与弹性变形的下部臂部52对应的位置即下部臂部52的附近的位置的方式,配置下部弹性部件50A和50B。换言之,以使减振部件25在俯视时处于第一端部51与第二端部(固定部53a、53b)之间的位置的方式,配置下部弹性部件50A和50B(参照图10)。
这样,在与弹性变形的下部臂部52对应的位置即下部臂部52的附近的位置配置减振部件25。由此,能够抑制下部臂部52向光轴正交方向的弹性变形,从而能够提高抑制AF可动部10相对于AF固定部20在光轴正交方向上的抖动的减振功能。
另外,下部内框部53在中央部分的固定部53b的附近具有连接部53d,该连接部53d与线圈31的绕组的端部电连接。
另外,下部内框部53具有用于对下部弹性部件50A和50B进行定位的定位孔53e、53f、53g。定位孔53e配置于固定部53a的附近,定位孔53f配置于固定部53b的附近,定位孔53g配置于固定部53c的附近。上述的底部11c的定位突起11c1、11c2、11c3分别插入于定位孔53e、53f、53g中,并彼此卡合。由此,下部内框部53(固定部53a、53b、53c)被定位,并固定于底部11c。
根据上述结构,下部弹性部件50A和50B将AF可动部10弹性支撑于AF固定部20(底座21),另外,向线圈31的供给电力。
[上部弹性部件]
图12是上部弹性部件60的俯视图。关于上部弹性部件60,还参照图12进行说明。
上部弹性部件60由板簧构成且作为弹性部件发挥功能,该板簧例如由铍铜、镍铜、不锈钢等构成。上部弹性部件60例如通过对一张金属板进行冲压而成型。
上部弹性部件60具有外框部61、角部62、上部臂部63及上部内框部64。
外框部61是上部弹性部件60的外周侧的部分,连接相邻的角部62。如后所述,设置有4个角部62,通过由4个外框部61将相邻的角部62连接起来,形成了方形环状框。
角部62是上部弹性部件60的四角的部分,如上所述,设置为在俯视时与矩形的罩3的角部303对应。在将罩3安装于AF固定部20的底座21时,角部62与角部303的内壁接触。
上部臂部63是将角部62与上部内框部64连接的部分,从角部62向上部内框部64的连接部分沿周向延伸,例如具有蜿蜒形状。在AF可动部10移动时,上部臂部63进行弹性变形。
上部内框部64是上部弹性部件60的内周侧的部分,具有沿AF可动部10的容纳部11的上部11d的圆弧形状。在将罩3安装于AF固定部20的底座21时,上部内框部64与上部11d接触。
另外,上部内框部64具有多个用于对上部弹性部件60进行定位的定位切口64a。将上述的上部11d的定位突起15分别嵌入到定位切口64a中,从而上部内框部64被定位。
根据上述结构,在将罩3安装于AF固定部20的底座21时,在上部弹性部件60中,角部62与罩3的角部303的内壁接触,且上部内框部64与AF可动部10的容纳部11的上部11d接触。也就是说,上部弹性部件60被挟持在角部303的内壁与上部11d之间。因此,上部弹性部件60相对于安装在AF固定部20的罩3,对AF可动部10进行弹性支撑。
[制造光学元件驱动装置的组装步骤]
下面,对制造光学元件驱动装置1的组装步骤进行简单说明。
(1)将下部弹性部件50A和50B安装于AF可动部10的容纳部11的底部11c。此时,将底部11c的定位突起11c1、11c2、11c3分别插入于下部弹性部件50A和50B的下部内框部53的定位孔53e、53f、53g中,来将下部内框部53定位并固定于底部11c。
(2)将安装有下部弹性部件50A和50B的AF可动部10安装到AF固定部20(底座21)。此时,将下部弹性部件50A和50B的第一端部51配置于底座21的延伸部23,其中将延伸部23的安装部23a的定位突起23b插入到第一端部51的定位孔51a中,来将第一端部51定位并安装于安装部23a。如上所述,在安装部23a的上方(光轴方向受光侧的一方)存在能够从外侧插入工具等的空间,从而能够将第一端部51容易地配置于安装部23a,另外,还能够容易地进行第一端部51向安装部23a的安装作业。
(3)将磁铁32安装到底座21的框部21b或在底座21的框部21b固定的罩3的内侧。
(4)将上部弹性部件60配置于AF可动部10的容纳部11的上部11d。此时,将上部11d的定位突起15分别嵌入到上部弹性部件60的上部内框部64的定位切口64a中,对上部内框部64进行定位。
(5)将罩3罩在光学元件驱动装置主体4上,并用粘接剂等将罩3固定于底座21。通过上述组装步骤来制造光学元件驱动装置1。
[光学元件驱动装置的动作]
在光学元件驱动装置1中,在向线圈31供给电流时,AF可动部10与供给的电流的方向和大小相应地在光轴方向(Z方向)上移动,从而进行对焦。此时,能够由减振部件25抑制AF可动部10相对于AF固定部20的光轴正交方向上的抖动,并进行对焦。
[效果]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1中,AF固定部20的底座21具有延伸部23和立设部24,在底部21a中该延伸部23在比AF可动部10更向径向外侧的位置延伸,该立设部24以从延伸部23向光轴方向受光侧突出的方式竖立设置。而且,在延伸部23处,下部弹性部件50A和50B的第一端部51配置于与立设部24在周向上彼此错开的位置,该下部弹性部件50A和50B的第一端部51固定于延伸部23。因此,延伸部23中固定第一端部51的部分的上方(光轴方向受光侧的一方)存在能够从外侧插入工具等的空间。通过这样的空间,能够容易地将第一端部51配置于安装部23a,另外,也能够容易地进行第一端部51向安装部23a的安装作业。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径向外侧观察时,立设部24不遮掩将露出部26b覆盖的第一端部51。因此,能够以将露出部26b覆盖的方式,容易地将第一端部51配置于安装部23a,另外,也能够容易地进行第一端部51向安装部23a的安装作业。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径向外侧观察时,立设部24不遮掩与定位突起23b卡合的第一端部51。因此,能够以与定位突起23b卡合的方式,容易地将第一端部51配置于安装部23a,另外,也能够容易地进行第一端部51向安装部23a的安装作业。
另外,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1中,在与下部弹性部件50A和50B的弹性变形的下部臂部52对应的位置即下部臂部52的附近的位置配置减振部件25。通过这样的配置,能够抑制下部弹性部件50A和50B的第一端部51的下部臂部52向光轴正交方向的弹性变形,从而能够提高抑制AF可动部10相对于AF固定部20在光轴正交方向上的抖动的减振功能。
另外,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1中,在与减振部件25相对的AF可动部10的容纳部11的相对部11b1中,设有向径向内侧切除而成的切口部12。因此,构成减振部件25的凝胶的涂覆作业或注入作业变得容易。
[其他实施方式]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其要点的范围内进行变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智能手机M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能够应用于具有摄像机模块、和对由摄像机模块得到的图像信息进行处理的图像处理部的摄像机搭载装置。摄像机搭载装置包括信息设备和运输设备。信息设备例如包括带摄像机的便携电话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终端、便携式游戏机、web摄像机、带摄像机的车载装置(例如,后方监控装置、行车记录仪装置)。另外,运输设备例如包括汽车。
图13A、图13B是表示作为搭载有车载用摄像机模块VC(Vehicle Camera,车用摄像机)的摄像机搭载装置的汽车V的图。图13A是汽车V的主视图,图13B是汽车V的后方立体图。汽车V搭载有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摄像机模块A作为车载用摄像机模块VC。如图13A、图13B所示,车载用摄像机模块VC例如朝向前方安装于挡风玻璃,或者朝向后方安装于尾门。该车载用摄像机模块VC作为后方监控用、行车记录仪用、碰撞避免控制用、自动驾驶控制用等车载用摄像机模块被使用。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驱动作为光学元件的透镜部2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1进行了说明,但作为驱动对象的光学元件也可以是反射镜或棱镜等透镜以外的光学元件。另外,不仅能够应用于自动聚焦,还能够应用于使AF可动部10沿光轴方向移动的情况,例如变焦等。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和变形例进行了说明。应予说明,以上的说明是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的示例,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此。也就是说,关于上述装置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形状的说明是一个例子,显然能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对这些例子进行各种变更和追加。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及摄像机模块作为例如搭载于智能手机、便携电话机、数码摄像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终端、便携式游戏机、车载摄像机等摄像机搭载装置来使用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及摄像机模块,是有用的。

Claims (7)

1.一种光学元件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可动部,能够保持光学元件,并通过驱动部的驱动在光轴方向上移动;
基部,具有底部和立设部,所述底部从所述可动部朝向所述光轴方向上的一侧间隔开而配置,在所述底部中延伸部在比所述可动部更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处延伸,所述立设部以从所述延伸部向所述光轴方向上的另一侧突出的方式竖立设置;
弹性部件,以使所述可动部能够在所述光轴方向上移动的方式支撑所述可动部;以及
减振部件,夹设于所述可动部与所述立设部之间,并抑制所述可动部的抖动,
在所述弹性部件中固定于所述延伸部的第一端部与所述立设部配置于在周向上彼此错开的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其中,
所述基部具有配线部,该配线部具有端子和露出部,该端子用于与外部电连接,该露出部向所述光轴方向上的另一侧露出,
所述弹性部件通过将所述露出部覆盖的所述第一端部使所述可动部与所述端子电连接,
所述立设部配置于如下位置,即当从所述径向外侧观察时不遮掩将所述露出部覆盖的所述第一端部的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其中,
所述基部具有与所述第一端部卡合来对所述弹性部件进行定位的定位部,
所述立设部配置于如下位置,即当从所述径向外侧观察时不遮掩与所述定位部卡合的所述第一端部的位置。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其中,
所述弹性部件具有第二端部和臂部,所述第二端部在所述周向上的从所述第一端部间隔开的位置处安装于所述可动部,所述臂部沿所述周向从所述第一端部向所述第二端部延伸,
所述减振部件配置于所述臂部的附近。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其中,
所述可动部在与所述立设部相对的部分具有切口部,
所述减振部件配置于所述立设部与所述切口部之间。
6.一种摄像机模块,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以及
摄像部,对通过所述光学元件成像的被拍摄物像进行摄像。
7.一种摄像机搭载装置,其为信息设备或运输设备,该摄像机搭载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6所述的摄像机模块;以及
图像处理部,对由所述摄像机模块得到的图像信息进行处理。
CN202211057657.2A 2021-08-31 2022-08-30 光学元件驱动装置、摄像机模块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Pending CN11572890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41018 2021-08-31
JP2021141018A JP2023034677A (ja) 2021-08-31 2021-08-31 光学素子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28902A true CN115728902A (zh) 2023-03-03

Family

ID=852929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57657.2A Pending CN115728902A (zh) 2021-08-31 2022-08-30 光学元件驱动装置、摄像机模块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3034677A (zh)
CN (1) CN115728902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034677A (ja) 2023-03-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27875B2 (en) Lens driving device, camera module, and camera-mounted device
CN107111098B (zh)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机模块、以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TWI687731B (zh) 鏡頭驅動裝置、相機模組以及相機搭載裝置
US20220206287A1 (en) Lens driving device, camera module, and camera-mounted apparatus
US20210297596A1 (en) Lens driving device, camera module, and camera-mounted apparatus
KR20170095901A (ko) 렌즈 구동장치, 카메라 모듈, 및 카메라 탑재 장치
KR102533437B1 (ko) 렌즈 구동장치, 카메라 모듈, 및 카메라 탑재 장치
CN109154709B (zh)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机模块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US11962883B2 (en) Lens driving device, camera module, and camera mounting device
JP7231820B2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JP7376782B2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CN115728902A (zh) 光学元件驱动装置、摄像机模块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JP7401746B2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JP7495647B1 (ja) 光学素子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JP7410443B2 (ja) 光学素子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CN110703402B (zh) 透镜驱动装置、照相机装置、电子设备及这些的制造方法
CN110703401B (zh) 透镜驱动装置、照相机装置、电子设备及这些的制造方法
JP2023051206A (ja) 光学素子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CN117310924A (zh) 光学元件驱动装置、摄像机模块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CN117221691A (zh) 光学元件驱动装置、摄像机模块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JP2024024665A (ja) 光学素子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CN118112741A (zh) 光学元件驱动装置、摄像机模块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CN117872559A (zh)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机模块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