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27442A - 一种简易式半导体制冷移动空调 - Google Patents

一种简易式半导体制冷移动空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27442A
CN115727442A CN202211257211.4A CN202211257211A CN115727442A CN 115727442 A CN115727442 A CN 115727442A CN 202211257211 A CN202211257211 A CN 202211257211A CN 115727442 A CN115727442 A CN 1157274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shell
heat
semiconductor refrigeration
water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25721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雪松
李雪靓
何健彬
刘发明
黄柏贤
莫彩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men Baoshi Refrigeration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men Baoshi Refrigeration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men Baoshi Refrigeration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men Baoshi Refrigeration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25721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727442A/zh
Publication of CN1157274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2744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简易式半导体制冷移动空调,包括底壳、后壳和接头,所述的底壳的顶部前端安装有顶壳,且所述的顶壳的内部前侧安装有主水箱,同时底壳的底部呈对称式安装有四个万向轮;本发明中,传热板和冷却管均与半导体制冷板制冷的一侧相连接,且每个传热板的末端均安装有一个冷却管,冷却管的内壁上设有多个用于增加表面积的铜片,传热板和冷却管均为黄铜材质,具有良好的热传导效果,通过设置多个隔热管,通过隔热管对水流进行分流引导,使单位时间内保持均匀且少量的水流经冷却管,可以提高换热效率及开机初始阶段的制冷效果,同时隔热管的内壁与外壁之间为中空结构,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简易式半导体制冷移动空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相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简易式半导体制冷移动空调。
背景技术
空调即空气调节器,是指用人工手段,对建筑或构筑物内环境空气的温度、湿度、流速等参数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设备,一般包括冷源/热源设备,冷热介质输配系统,末端装置等几大部分和其他辅助设备,主要包括,制冷主机、水泵、风机和管路系统,末端装置则负责利用输配来的冷热量,具体处理空气状态,使目标环境的空气参数达到一定的要求,而移动空调是空调中的一种。
而现有的移动空调,通常需要配合使用压缩机进行制冷,内置的压缩机在工作时噪音较大且能耗较高,同时生产成本较高,而部分半导体式的移动空调,在使用时,半导体制冷片通常是直接插在水箱中的,由于与制冷片接触的水较多,因此在开机阶段所需的制冷时间长,且移动空调的排风管通常是分体式的,在使用过程中若管道接头松动,使热气持续向室内排放会大大影响制冷效率,因此在使用时存在弊端。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简易式半导体制冷移动空调,以解决上述背景中提到的现有的移动空调,通常需要配合使用压缩机进行制冷,内置的压缩机在工作时噪音较大且能耗较高,同时生产成本较高,而部分半导体式的移动空调,在使用时,半导体制冷片通常是直接插在水箱中的,由于与制冷片接触的水较多,因此在开机阶段所需的制冷时间长,且移动空调的排风管通常是分体式的,在使用过程中若管道接头松动,使热气持续向室内排放会大大影响制冷效率,因此在使用时存在弊端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简易式半导体制冷移动空调,包括底壳、后壳和接头,所述的底壳的顶部前端安装有顶壳,且所述的顶壳的内部前侧安装有主水箱,同时底壳的底部呈对称式安装有四个万向轮;所述的主水箱的内部安装有内壳,且主水箱的一侧安装有副水箱;所述的主水箱与内壳之间设有隔板,且隔板固定在底壳的内侧底部,同时主水箱的一侧外壁上部安装有监测模块;所述的主水箱的底部安装有水阀,且水阀的底部安装有排水管,同时排水管的末端贯穿底壳的后侧;所述的隔板与内壳之间设有隔热管,且隔热管呈等间距设有若干个;每个所述的隔热管的顶端均与主水箱相连通,且每个隔热管的侧面均与内壳相连接,同时每个隔热管的底部均与第一冷水管相连接;所述的第一冷水管的一端与循环水泵相连接,且循环水泵安装在底壳的底部一侧,同时循环水泵的顶端安装有送水管;所述的送水管的顶端贯穿底壳的顶部与第二冷水管的一端相连接,且第二冷水管设在顶壳的内侧底部;所述的顶壳的内部后侧设有换热管,且换热管呈等间距设有若干个;每个所述的换热管的一端均与第二冷水管的顶部相连接,且每个换热管的另一端均与热水管的顶端相连接,同时热水管安装在顶壳的内侧底部前侧;所述的热水管的底部安装有回水管,且回水管呈等间距设有若干个,同时每个回水管的末端均贯穿主水箱的顶部延伸至主水箱的内侧底部;所述的顶壳的内部安装有涡轮扇,且涡轮扇设在换热管的内部;所述的后壳安装在底壳的内部后侧;所述的接头的一端呈外螺纹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的顶壳的前侧安装有导向叶片,且导向叶片呈等间距设有若干个,同时导向叶片与顶壳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所述的顶壳的一侧安装有驱动电机,且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涡轮扇的一端相连接,同时顶壳的另一侧安装有进气窗。
进一步的,所述的隔板的一侧安装有第一隔热棉,且第一隔热棉设在隔板与主水箱之间;所述的隔板的另一侧安装有第二隔热棉,且第二隔热棉设在内壳与隔板之间,同时第二隔热棉的一侧半包裹在隔热管的外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内壳的内部安装有半导体制冷板,且半导体制冷板的一端安装有传热板;所述的传热板呈等间距设有若干个,且传热板的数量与隔热管的数量相同,同时每个隔热管的末端分别延伸至一个隔热管的内部与一个冷却管相连接;所述的冷却管上下两端相互连通,且冷却管的外径小于隔热管的内径。
进一步的,所述的换热管包括换热片,且换热片呈等间距设有若干个,同时换热片与涡轮扇之间相互不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的涡轮扇与驱动电机输出轴连接的一端为封闭式结构,且涡轮扇的另一端为开口结构,同时涡轮扇远离驱动电机的一端与进气窗的内壁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后壳的内部安装有散热管,且散热管呈等间距设有三个,同时三个散热管的一端均贯穿后壳和内壳与半导体制冷板相连接;所述的后壳的底部安装有散热风扇,且散热风扇呈等间距设有三个,同时三个散热风扇分别与三个散热管对应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的后壳的顶部与出风管的底部相连通,且出风管安装在底壳的顶部后侧;所述的出风管的后侧开设有出风口,且出风管的后侧外壁上安装有限位板,同时限位板的后侧开设有“U”形的凹槽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的限位板的内部设有压板,且压板的前侧配合复位弹簧与出风管相连接;所述的复位弹簧关于出风口的横向轴心线呈对称式设有两组,且每组出风口关于出风口的横向轴心线呈对称式设有两个;所述的出风管的后侧安装有安全开关,且安全开关的活动机构的末端与压板的内断面相连接,同时压板配合复位弹簧与安全开关的活动机构组成伸缩结构。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1、本发明中,设置有半导体制冷板、传热板、冷却管和隔热管,传热板和冷却管均与半导体制冷板制冷的一侧相连接,且每个传热板的末端均安装有一个冷却管,冷却管的内壁上设有多个用于增加表面积的铜片,传热板和冷却管均为黄铜材质,具有良好的热传导效果,通过设置多个隔热管,通过隔热管对水流进行分流引导,使单位时间内保持均匀且少量的水流经冷却管,可以提高换热效率及开机初始阶段的制冷效果,同时隔热管的内壁与外壁之间为中空结构,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
2、本发明中,设置有主水箱和回水管,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回水管将换热后温度较高的水注入主水箱的底部,热水自然上升形成对流效果,使得主水箱内的各个位置的水温保持恒定,避免冷水在主水箱底部沉积导致无法很好地参与循环,而主水箱顶部的横截面积大于下部的横截面积,同时主水箱在装置工作的过程中保持相对密封的状态,损耗低可以长时间不用充水,且内部提前填充有超纯水,可以降低在使用的过程中产生水垢的速率。
3、本发明中,设置有换热管、换热片和涡轮扇,换热管的换热管的整体形状类似半圆,且半圆的轴心线与涡轮扇的轴心线在同一条横向直线上,同时顶壳的内壁也呈弧形结构,通过涡轮扇带动气流从进气窗进入到涡轮扇的内部后,从涡轮扇的表面拍出的过程中,可以均匀地穿过换热管和换热片,并在顶壳内形成循环气流,最后穿过导向叶片排出,这种设计相较于平板式的换热片在保持相对多的换热面积的同时降低了整体的体积,且传统的平板式换热片配合使用的风扇为平面扇,形成的气流为圆柱形,配合平面式的换热片存在换热死角,而环形的气流配合环形的换热片可以最大限度避免换热死角问题,提高了换热效率。
4、本发明中,设置有散热管,三个散热管均与半导体制冷板的放热端相连接,通过三个散热管吸收并对半导体制冷板发出的热量与空气进行交换,且每个散热管均呈半圆形结构,同时每个散热管的内部设有多个金属片结构,以提高散热管的散热面积,同时直筒形的散热管配合三个散热风扇形成的垂直气流,可以最大程度上确保气流可以与散热管充分接触,以确保换热效果,同时最大程度上利用了装置的内部空间
5、本发明中,设置有压板、复位弹簧、安全开关和接头,接头的末端为螺纹结构,便于根据需求选择连接圆筒形或扁口的排风管,且在将接头与限位板连接后,接头顶端的两个凸缘卡在限位板与压板之间,挤压压板和复位弹簧,同时推动安全开关向内按压形成电连通路,只有在安全开关连通的状态下,装置才可以正常工作,而当接头与限位板脱离后,复位弹簧推动压板和安全开关复位,使安全开关自动断开连接,提高了使用安全性,且在接头与限位板连接后,挤压后的复位弹簧形成的回弹力推动压板配合限位板夹紧接头的顶端,压板的外断面设有密封圈,可以提高压板与接头之间的连接紧密性。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图1的仰视图;
图3是本发明图1的后视图;
图4是本发明中主水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图4的仰视图;
图6是本发明图4的后视图;
图7是本发明中主水箱的平面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平面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图7中A-A方向截面图;
图10是本发明图7中B-B方向截面图;
图11是本发明图8中C-C方向截面图;
图12是本发明图3中的D处的放大图;
图13是本发明中接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图13中的后视图。
附图标记如下:
1、底壳;2、顶壳;3、隔板;4、主水箱;5、第一隔热棉;6、副水箱;7、内壳;8、第二隔热棉;9、半导体制冷板;10、传热板;11、冷却管;12、隔热管;13、第一冷水管;14、循环水泵;15、送水管;16、第二冷水管;17、换热管;1701、换热片;18、热水管;19、回水管;20、涡轮扇;21、驱动电机;22、散热管;23、进气窗;24、导向叶片;25、后壳;;26、散热风扇;27、出风管;28、出风口;29、限位板;30、压板;31、复位弹簧;32、安全开关;33、接头;34、水阀;35、排水管;36、万向轮;37、监测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14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一种简易式半导体制冷移动空调,包括底壳1、后壳25和接头33,所述的底壳1的顶部前端安装有顶壳2,且所述的顶壳2的内部前侧安装有主水箱4,同时底壳1的底部呈对称式安装有四个万向轮36;所述的主水箱4的内部安装有内壳7,且主水箱4的一侧安装有副水箱6;所述的主水箱4与内壳7之间设有隔板3,且隔板3固定在底壳1的内侧底部,同时主水箱4的一侧外壁上部安装有监测模块37;所述的主水箱4的底部安装有水阀34,且水阀34的底部安装有排水管35,同时排水管35的末端贯穿底壳1的后侧;所述的隔板3与内壳7之间设有隔热管12,且隔热管12呈等间距设有若干个;每个所述的隔热管12的顶端均与主水箱4相连通,且每个隔热管12的侧面均与内壳7相连接,同时每个隔热管12的底部均与第一冷水管13相连接;所述的第一冷水管13的一端与循环水泵14相连接,且循环水泵14安装在底壳1的底部一侧,同时循环水泵14的顶端安装有送水管15;所述的送水管15的顶端贯穿底壳1的顶部与第二冷水管16的一端相连接,且第二冷水管16设在顶壳2的内侧底部;所述的顶壳2的内部后侧设有换热管17,且换热管17呈等间距设有若干个;每个所述的换热管17的一端均与第二冷水管16的顶部相连接,且每个换热管17的另一端均与热水管18的顶端相连接,同时热水管18安装在顶壳2的内侧底部前侧;所述的热水管18的底部安装有回水管19,且回水管19呈等间距设有若干个,同时每个回水管19的末端均贯穿主水箱4的顶部延伸至主水箱4的内侧底部;所述的顶壳2的内部安装有涡轮扇20,且涡轮扇20设在换热管17的内部;所述的后壳25安装在底壳1的内部后侧;所述的接头33的一端呈外螺纹结构。
具体一点的,主水箱4侧面的安装的副水箱6的末端设有玻璃视窗,通过副水箱6可以观察主水箱4的内部水位,当水位低于玻璃视窗的最上端时,则表示需要加水确保良好的循环效果;通过启动水阀34配合排水管35可以根据需求进行排水或注水。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说明,通过底壳1底部的四个万向轮36便于快速移动装置的所在位置,提高了使用便捷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顶壳2的前侧安装有导向叶片24,且导向叶片24呈等间距设有若干个,同时导向叶片24与顶壳2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所述的顶壳2的一侧安装有驱动电机21,且驱动电机21的输出轴与涡轮扇20的一端相连接,同时顶壳2的另一侧安装有进气窗23。
具体一点的,进气窗23与顶壳2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分体式的,可以独立拆装便于清洗或更换。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说明,所有的导向叶片24均可独立转动,且导向叶片24与顶壳2之间的连接处保持有一定的阻尼,可以进行无极调节所在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隔板3的一侧安装有第一隔热棉5,且第一隔热棉5设在隔板3与主水箱4之间;所述的隔板3的另一侧安装有第二隔热棉8,且第二隔热棉8设在内壳7与隔板3之间,同时第二隔热棉8的一侧半包裹在隔热管12的外壁上。
具体一点的,通过第一隔热棉5配合隔板3和第二隔热棉8可以有效提高主水箱4与隔热管12之间的隔热效果。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说明,第一隔热棉5和第二隔热棉8还具有一定的抗震效果,降低装置在运行时产生的抖动感。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内壳7的内部安装有半导体制冷板9,且半导体制冷板9的一端安装有传热板10;所述的传热板10呈等间距设有若干个,且传热板10的数量与隔热管12的数量相同,同时每个隔热管12的末端分别延伸至一个隔热管12的内部与一个冷却管11相连接;所述的冷却管11上下两端相互连通,且冷却管11的外径小于隔热管12的内径。
具体一点的,每个冷却管11的内壁上均呈等间距设有多个轻薄的铜片结构,提高了冷却管11整体的表面积,提高了换热效率,同时隔热管12的外壁与内壁之间呈中空结构,具有良好的隔热效果。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说明,传热板10和冷却管11均为黄铜材质,具有良好的热传导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换热管17包括换热片1701,且换热片1701呈等间距设有若干个,同时换热片1701与涡轮扇20之间相互不接触。
具体一点的,换热管17的形状类似半圆形结构,且半圆形结构的轴心线与涡轮扇20的轴心线在同一条横向直线上,涡轮扇20在转动时可以带动气流均匀地穿过换热管17与换热片1701之间,完成热量交换,提高了换热效率,同时缩小了整体的体积。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说明,换热片1701焊接在换热管17的外壁上,通过换热片1701增加换热管17的换热面积,以提高换热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涡轮扇20与驱动电机21输出轴连接的一端为封闭式结构,且涡轮扇20的另一端为开口结构,同时涡轮扇20远离驱动电机21的一端与进气窗23的内壁转动连接。
具体一点的,涡轮扇20在转动时带动外气流穿过进气窗23进入到涡轮扇20的内部,再通过涡轮扇20的的侧面排出在顶壳2内形成环形气流并,使气流可以充分地与换热片1701与换热管17接触,避免换热死角,提高了换热效率。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说明,进气窗23的顶端设有一个分体式的盖板结构,且盖板结构的表面覆盖有防尘网,同时盖板结构可以独立拆卸,便于进行清洗或更换。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后壳25的内部安装有散热管22,且散热管22呈等间距设有三个,同时三个散热管22的一端均贯穿后壳25和内壳7与半导体制冷板9相连接;所述的后壳25的底部安装有散热风扇26,且散热风扇26呈等间距设有三个,同时三个散热风扇26分别与三个散热管22对应分布。
具体一点的,三个散热管22均与半导体制冷板9的放热端相连接,通过三个散热管22吸收并对半导体制冷板9发出的热量与空气进行交换,且每个散热管22均呈半圆形结构,同时每个散热管22的内部设有多个金属片结构,以提高散热管22的散热面积,同时直筒形的散热管22配合三个散热风扇26形成的垂直气流,可以最大程度上确保气流可以与散热管22充分接触,以确保换热效果,同时最大程度上利用了装置的内部空间。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说明,散热管22为黄铜材质,具有良好的热传导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后壳25的顶部与出风管27的底部相连通,且出风管27安装在底壳1的顶部后侧;所述的出风管27的后侧开设有出风口28,且出风管27的后侧外壁上安装有限位板29,同时限位板29的后侧开设有“U”形的凹槽结构。
具体一点的,后壳25的顶部为收口式设计,便于使气流更加集中,限位板29配合“U”形的凹槽结构便于固定连接接头33。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说明,限位板29的顶部为开放式结构,且便于接头33插入限位板29内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限位板29的内部设有压板30,且压板30的前侧配合复位弹簧31与出风管27相连接;所述的复位弹簧31关于出风口28的横向轴心线呈对称式设有两组,且每组出风口28关于出风口28的横向轴心线呈对称式设有两个;所述的出风管27的后侧安装有安全开关32,且安全开关32的活动机构的末端与压板30的内断面相连接,同时压板30配合复位弹簧31与安全开关32的活动机构组成伸缩结构。
具体一点的,压板30在复位弹簧31的回弹作用下始终保持紧贴限位板29内壁的状态,安全开关32的活动机构跟随压板30同步运动,在压板30紧贴限位板29内壁的状态下,安全开关32处于断开的状态,而当压板30受到接头33的挤压后,压板30带动安全开关32回缩,此时安全开关32处于闭合状态,使得安全开关32的连通状态与限位板29和接头33连接状态相关联。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说明,安全开关32为内部工作电路的保险电路,只有在安全开关32闭合的状态下,装置才能正常启动工作。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首先将装置移动至指定地点,随后将接头33的螺纹断与适用的排风管对接后,将接头33的顶端从上向下滑动至限位板29内,通过接头33推动压板30挤压复位弹簧31,且推动安全开关32的活动机构向内滑动使安全开关32处于连通状态,而挤压后的复位弹簧31产生的回弹力推动压板30配合限位板29压紧接头33,随后接通外部电源,启动循环水泵14,通过第一冷水管13配合隔热管12将主水箱4顶部的水抽入第二冷水管16,使水经过换热管17流入热水管18再通过回水管19流入主水箱4形成水流循环,同步地启动半导体制冷板9,使传热板10和冷却管11开始降温,同时散热管22开始升温,水流在经过隔热管12的过程中与冷却管11进行热交换热降温,降温后的水在流经换热管17的过程中,与换热管17及换热片1701进行热交换,同步地启动驱动电机21,驱动涡轮扇20开始转动,带动外部气流穿过进气窗23进入到涡轮扇20的内部,再穿过涡轮扇20的侧壁进入到顶壳2内部,气流在经过换热管17和换热片1701的过程中形成冷风再穿过导向叶片24排出,启动三个散热风扇26,带动气流垂直向上穿过三个散热管22,使气流携带散热管22的热量通过出风管27和接头33排出即可,在使用的过程中同步启动监测模块37,对主水箱4内部水的温度进行监测,在主水箱4内部水温低于设定阈值时自动控制降低半导体制冷板9的功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简易式半导体制冷移动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壳(1)、后壳(25)和接头(33),所述的底壳(1)的顶部前端安装有顶壳(2),且所述的顶壳(2)的内部前侧安装有主水箱(4),同时底壳(1)的底部呈对称式安装有四个万向轮(36);所述的主水箱(4)的内部安装有内壳(7),且主水箱(4)的一侧安装有副水箱(6);所述的主水箱(4)与内壳(7)之间设有隔板(3),且隔板(3)固定在底壳(1)的内侧底部,同时主水箱(4)的一侧外壁上部安装有监测模块(37);所述的主水箱(4)的底部安装有水阀(34),且水阀(34)的底部安装有排水管(35),同时排水管(35)的末端贯穿底壳(1)的后侧;所述的隔板(3)与内壳(7)之间设有隔热管(12),且隔热管(12)呈等间距设有若干个;每个所述的隔热管(12)的顶端均与主水箱(4)相连通,且每个隔热管(12)的侧面均与内壳(7)相连接,同时每个隔热管(12)的底部均与第一冷水管(13)相连接;所述的第一冷水管(13)的一端与循环水泵(14)相连接,且循环水泵(14)安装在底壳(1)的底部一侧,同时循环水泵(14)的顶端安装有送水管(15);所述的送水管(15)的顶端贯穿底壳(1)的顶部与第二冷水管(16)的一端相连接,且第二冷水管(16)设在顶壳(2)的内侧底部;所述的顶壳(2)的内部后侧设有换热管(17),且换热管(17)呈等间距设有若干个;每个所述的换热管(17)的一端均与第二冷水管(16)的顶部相连接,且每个换热管(17)的另一端均与热水管(18)的顶端相连接,同时热水管(18)安装在顶壳(2)的内侧底部前侧;所述的热水管(18)的底部安装有回水管(19),且回水管(19)呈等间距设有若干个,同时每个回水管(19)的末端均贯穿主水箱(4)的顶部延伸至主水箱(4)的内侧底部;所述的顶壳(2)的内部安装有涡轮扇(20),且涡轮扇(20)设在换热管(17)的内部;所述的后壳(25)安装在底壳(1)的内部后侧;所述的接头(33)的一端呈外螺纹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简易式半导体制冷移动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壳(2)的前侧安装有导向叶片(24),且导向叶片(24)呈等间距设有若干个,同时导向叶片(24)与顶壳(2)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所述的顶壳(2)的一侧安装有驱动电机(21),且驱动电机(21)的输出轴与涡轮扇(20)的一端相连接,同时顶壳(2)的另一侧安装有进气窗(2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简易式半导体制冷移动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板(3)的一侧安装有第一隔热棉(5),且第一隔热棉(5)设在隔板(3)与主水箱(4)之间;所述的隔板(3)的另一侧安装有第二隔热棉(8),且第二隔热棉(8)设在内壳(7)与隔板(3)之间,同时第二隔热棉(8)的一侧半包裹在隔热管(12)的外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简易式半导体制冷移动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壳(7)的内部安装有半导体制冷板(9),且半导体制冷板(9)的一端安装有传热板(10);所述的传热板(10)呈等间距设有若干个,且传热板(10)的数量与隔热管(12)的数量相同,同时每个隔热管(12)的末端分别延伸至一个隔热管(12)的内部与一个冷却管(11)相连接;所述的冷却管(11)上下两端相互连通,且冷却管(11)的外径小于隔热管(12)的内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简易式半导体制冷移动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管(17)包括换热片(1701),且换热片(1701)呈等间距设有若干个,同时换热片(1701)与涡轮扇(20)之间相互不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简易式半导体制冷移动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涡轮扇(20)与驱动电机(21)输出轴连接的一端为封闭式结构,且涡轮扇(20)的另一端为开口结构,同时涡轮扇(20)远离驱动电机(21)的一端与进气窗(23)的内壁转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简易式半导体制冷移动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壳(25)的内部安装有散热管(22),且散热管(22)呈等间距设有三个,同时三个散热管(22)的一端均贯穿后壳(25)和内壳(7)与半导体制冷板(9)相连接;所述的后壳(25)的底部安装有散热风扇(26),且散热风扇(26)呈等间距设有三个,同时三个散热风扇(26)分别与三个散热管(22)对应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简易式半导体制冷移动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壳(25)的顶部与出风管(27)的底部相连通,且出风管(27)安装在底壳(1)的顶部后侧;所述的出风管(27)的后侧开设有出风口(28),且出风管(27)的后侧外壁上安装有限位板(29),同时限位板(29)的后侧开设有“U”形的凹槽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简易式半导体制冷移动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板(29)的内部设有压板(30),且压板(30)的前侧配合复位弹簧(31)与出风管(27)相连接;所述的复位弹簧(31)关于出风口(28)的横向轴心线呈对称式设有两组,且每组出风口(28)关于出风口(28)的横向轴心线呈对称式设有两个;所述的出风管(27)的后侧安装有安全开关(32),且安全开关(32)的活动机构的末端与压板(30)的内断面相连接,同时压板(30)配合复位弹簧(31)与安全开关(32)的活动机构组成伸缩结构。
CN202211257211.4A 2022-10-14 2022-10-14 一种简易式半导体制冷移动空调 Pending CN11572744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57211.4A CN115727442A (zh) 2022-10-14 2022-10-14 一种简易式半导体制冷移动空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57211.4A CN115727442A (zh) 2022-10-14 2022-10-14 一种简易式半导体制冷移动空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27442A true CN115727442A (zh) 2023-03-03

Family

ID=852935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57211.4A Pending CN115727442A (zh) 2022-10-14 2022-10-14 一种简易式半导体制冷移动空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72744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41274B (zh) 分体式空调器
CN201593837U (zh) 一种带有除霜加热器的空调器室外机
CN111132509B (zh) 一种基于5g通信的防水散热型基站设备
CN116093493B (zh) 动力电池的冷却组件
CN115727442A (zh) 一种简易式半导体制冷移动空调
CN218407735U (zh) 一种改进型空气压缩机
CN100501255C (zh) 一种电子空气调节器
CN216588970U (zh) 一种风力发电机用快速散热装置
CN212620225U (zh) 一种带有冷却蒸汽式节能冷却塔
CN112432386B (zh) 一种水地源热泵用外设机箱
CN210663108U (zh) 一种制冷设备外机的降温机构
CN203550095U (zh) 一种背板型热管空调
CN202660735U (zh) 室内分体安装式空气能热水器
CN202002228U (zh) 分体式空调器
CN209978538U (zh) 一种真空集热高温干燥设备
CN220397693U (zh) 一种液冷散热的空调外机
CN215637708U (zh) 一种户外使用的新风机
CN218550523U (zh) 一种间接蒸发流体冷却装置
CN220356149U (zh) 一种换热面积可调型改良型换热器
CN2417445Y (zh) 采用风、水冷混合结构的冷却器
CN220858760U (zh) 一种电机控制器的主动散热结构
CN116505419B (zh) 一种电力分配电力柜及其散热方法
CN218564011U (zh) 一种耐高温轴流风机散热结构
CN216278044U (zh) 一种蒸汽轮机散热保护用冷却装置
CN218483124U (zh) 一种集成式电机控制器散热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