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22292A - 一种地下水自然资源调查用分类收集装置及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地下水自然资源调查用分类收集装置及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22292A
CN115722292A CN202211467577.4A CN202211467577A CN115722292A CN 115722292 A CN115722292 A CN 115722292A CN 202211467577 A CN202211467577 A CN 202211467577A CN 115722292 A CN115722292 A CN 1157222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rapping
carriage
peripheral
box body
collec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46757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722292B (zh
Inventor
于树宾
李洋
姜彦勇
李建
冯堂武
种衍飞
张越
孙一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rst Prospecting Team Of Shandong Coal Geology Bureau
Original Assignee
First Prospecting Team Of Shandong Coal Geology Burea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rst Prospecting Team Of Shandong Coal Geology Bureau filed Critical First Prospecting Team Of Shandong Coal Geology Bureau
Priority to CN20221146757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722292B/zh
Publication of CN1157222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222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7222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222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10Waste collection, transportation, transfer or storage, e.g. segregated refuse collecting, electric or hybrid propulsion

Landscapes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下水收集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地下水自然资源调查用分类收集装置及使用方法。其包括外围包裹构件和存放在所述外围包裹构件内的液体资源收集构件,所述液体资源收集构件用于对液体资源进行收集,所述外围包裹构件内设置有限制组,所述外围包裹构件在限制组的限制下形成一个供液体资源收集构件活动的空间。本发明中同一类区的外围包裹构件通过紧固式的连接能够稳定的固定在一起,避免后期因为运输或拿放导致同一类区的外围包裹构件脱离出去,而且横向组装后的外围包裹构件能够将液体资源收集构件平铺开来,以方便检测时进行取样。

Description

一种地下水自然资源调查用分类收集装置及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下水收集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地下水自然资源调查用分类收集装置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地下水资源是指存在于地下可以为人类所利用的水资源,是全球水资源的一部分,并且与大气水资源和地表水资源密切联系、互相转化。既有一定的地下储存空间,又参加自然界水循环,具有流动性和可恢复性的特点。地下水资源的形成,主要来自现代和以前的地质年代的降水入渗和地表水的入渗,资源丰富程度与气候、地质条件等有关,利用地下水资源前,必须对其进行水质评价和水量评价。
通常是对水资源进行取样的方式进行水质评价,然而取样就需要利用试管对水资源进行收集,为了进行多目的、多位置以及多参数的检测,所以需要用多根试管对水资源进行收集留样,在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1010259208.7公开了一种新型的实验室自动加样、密封、智能定位冷冻保存血液、血清样品的方法。全自动酶免一体机,增加留样程序。留样盒是由96管1~2ml互相独立PP材质的标本管组成,标本管按照A~H,1~12国际通用定位法排列,管口有横突,分别放置在留样架上,全部管口在同一水平面,高于留样盒边框1~2毫米,方便与专用密封膜接触密封。
由此可知,对于试管已经有专门的留样架了,在一个留样架上可以存放多根试管,但是对于水资源的取样大多都是在一个户外的环境,留样架与试管之间连接的稳定性要求较高,而且对于多目的、多位置以及多参数的检测来说需要根据对应的试管进行分类存放,虽然可以通过标签的方式在留样架上针对分类进行标记,但是在户外环境下并没有制作标签的时间和空间。
鉴于此,亟需提出一种地下水自然资源调查用分类收集装置及使用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下水自然资源调查用分类收集装置及使用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了一种地下水自然资源调查用分类收集装置,其包括外围包裹构件和存放在所述外围包裹构件内的液体资源收集构件,所述液体资源收集构件用于对液体资源进行收集,所述外围包裹构件内设置有限制组,所述外围包裹构件在限制组的限制下形成一个供液体资源收集构件活动的空间;
所述外围包裹构件包括横向和纵向两种组装形式,其中:
横向的组装采用紧固式的连接,且横向上的组装用于实现同一类区外围包裹构件的排列;
纵向上的组装采用松弛式的连接,且纵向上的组装用于实现不同类区外围包裹构件的堆叠。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围包裹构件包括外裹箱体,所述外裹箱体为顶部和底部镂空的框架结构,所述外裹箱体内设置有将液体资源收集构件连接在外裹箱体内的板组结构。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板组结构包括拖板和盖板,所述盖板设置在拖板的上方,所述拖板活动连接在外裹箱体内;
所述液体资源收集构件包括收集管,所述收集管与拖板固定连接,限制组形成的活动空间对拖板的活动范围进行限制。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制组由卡板组成,所述卡板分布在外裹箱体内的上下两侧,位于上侧的所述卡板形成上限制面,位于下侧的所述卡板形成下限制面,在上限制面和下限制面之间形成供拖板活动的活动腔。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裹箱体的外侧设置有滑条,所述外裹箱体上还设置有与本体外的滑条进行对接的滑槽。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盖板上开设有供收集管穿过的通槽,所述通槽的外围设置有多个压力件,所述液体资源收集构件还包括设置在收集管顶部的密封头,所述密封头包括外封部,在所述拖板位于活动腔的下界点时,所述外封部在压力件的作用下处于闭合状态。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压力件包括转座、压板和伸缩杆,所述转座和压板转动连接,所述伸缩杆连接在转座和压板之间;
所述伸缩杆的外部设置压力弹簧,所述压力弹簧在伸缩杆外伸的情况下被拉伸,拉伸后形成的弹力通过压板作用在外封部上。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密封头还包括内封部,所述内封部在不受力的作用下处于封闭状态。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拖板和盖板的外壁均与外裹箱体内壁紧密贴合,所述外裹箱体内位于拖板和盖板之间的位置形成保温腔。
本发明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了一种基于深层净化的家用净水方法,包括上述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地下水自然资源调查用分类收集装置,包括如下方法步骤:
步骤一、将同一类别的液体资源收集构件存放在一个或者多个外围包裹构件上;
步骤二、将同一类别的外围包裹构件进行横向组装,横向组装后的外围包裹构件再进行纵向组装,其中:
横向的组装采用紧固式的连接;
纵向上的组装采用松弛式的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该地下水自然资源调查用分类收集装置及使用方法中,同一类区的外围包裹构件通过紧固式的连接能够稳定的固定在一起,避免后期因为运输或拿放导致同一类区的外围包裹构件脱离出去,而且横向组装后的外围包裹构件能够将液体资源收集构件平铺开来,以方便检测时进行取样;
纵向上的堆叠只是方便各个类区的存放,以节省空间,无需考虑便于取样的问题,所以通过松弛式的连接即可,这样方便各个类区的堆叠的同时又方便后期的拆分。
2、该地下水自然资源调查用分类收集装置及使用方法中,外封部在压力件的作用下处于闭合状态,以对管口进行密封,避免收集的地下水泄漏出来,也防止外界的污染物进入,而且在压板脱离外封部后,外封部逐渐扩张开来,这时候通过外封部能够扩大收集管的管口面积,方便取样设备将地下水输入至收集管内。
3、该地下水自然资源调查用分类收集装置及使用方法中,内封部能够进行二次密封,此次密封一方面能够在外封部密封的基础上提高密封能力,防止收集管内的地下水泄漏,另一方面在外封部扩张后依然能够对管口进行密封,防止外界污染物进入收集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拆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外围包裹构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压力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密封头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外裹箱体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密封头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外封部封闭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环板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压柱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图6的A处结构放大图;
图12为本发明的外裹箱体结构俯视图。
图中各个标号意义为:
100、外围包裹构件;
110、外裹箱体;111、卡板;111A、活动腔;112、滑条;112A、滑槽;113、侧封板;113A、侧槽;1131、滑杆;1132、连接弹簧;110A、保温腔;114、突板;114A、预留槽;
120、压力件;121、转座;122、压板;123、伸缩杆;1231、压力弹簧;
130、拖板;130A、漏孔;140、盖板;140A、通槽;
200、液体资源收集构件;
210、收集管;211、环板;
220、密封头;221、外封部;221a、延伸端;222、内封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地下水资源是指存在于地下可以为人类所利用的水资源,是全球水资源的一部分,并且与大气水资源和地表水资源密切联系、互相转化。既有一定的地下储存空间,又参加自然界水循环,具有流动性和可恢复性的特点。地下水资源的形成,主要来自现代和以前的地质年代的降水入渗和地表水的入渗,资源丰富程度与气候、地质条件等有关,利用地下水资源前,必须对其进行水质评价和水量评价。
通常是对水资源进行取样的方式进行水质评价,然而取样就需要利用试管对水资源进行收集,为了进行多目的、多位置以及多参数的检测,所以需要用多根试管对水资源进行收集留样,对于试管已经有专门的留样架了,在一个留样架上可以存放多根试管。
但是对于水资源的取样大多都是在一个户外的环境,留样架与试管之间连接的稳定性要求较高,而且对于多目的、多位置以及多参数的检测来说需要根据对应的试管进行分类存放,虽然可以通过标签的方式在留样架上针对分类进行标记,但是在户外环境下并没有制作标签的时间和空间。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下水自然资源调查用分类收集装置,如图1所示,该收集装置由外围包裹构件100和液体资源收集构件200组成,外围包裹构件100的作用同现有技术中的留样架相同,主要为液体资源收集构件200的存放提供空间,并对液体资源收集构件200进行保护,而液体资源收集构件200则是同试管作用相同,负责水资源的收集或者其他液体资源的收集,其中:
液体资源收集构件200只能在外围包裹构件100限制的范围内进行活动,具体在外围包裹构件100内设置限制组,在限制组的限制下形成一个供液体资源收集构件200活动的空间,这也是保证后续分类后液体资源收集构件200与外围包裹构件100之间的一个稳定性;
说到分类,本发明的外围包裹构件100可进行横向和纵向的组装,横向的组装采用紧固式的连接,纵向上的组装采用松弛式的连接,并且在横向上的组装是实现同一类区外围包裹构件100的排列,纵向上的组装是实现不同类区外围包裹构件100的堆叠,这样同一类区的外围包裹构件100通过紧固式的连接能够稳定的固定在一起,避免后期因为运输或拿放导致同一类区的外围包裹构件100脱离出去,而且横向组装后的外围包裹构件100能够将液体资源收集构件200平铺开来,以方便检测时进行取样;
纵向上的堆叠只是方便各个类区的存放,以节省空间,无需考虑便于取样的问题,所以通过松弛式的连接即可,这样方便各个类区的堆叠的同时又方便后期的拆分。
需要说明的是,不论是紧固式的连接还是松弛式的连接都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只是对可拆卸的难易程度进行限定,紧固式的连接可以是卡接,也可以通过摩擦力的方式进行紧固连接,松弛式的连接可以是插接,也可以通过外界的阻力作用进行限位。
外围包裹构件100和液体资源收集构件200的具体结构请参阅图2所示,外围包裹构件100包括外裹箱体110,外裹箱体110为方形(也可以是圆形、三角形等,但方形的设置更便于外裹箱体110进行组装,因此优选采用方形)的框架结构,其顶部和底部均为镂空状态,结合图3所示,在外裹箱体110内设置有拖板130和盖板140组成的板组结构,通过板组结构将液体资源收集构件200连接在外裹箱体110内,具体的:
盖板140设置在拖板130的上方,拖板130则是活动连接在外裹箱体110内,液体资源收集构件200包括收集管210,收集管210与拖板130固定连接,限制组形成的活动空间对拖板130的活动范围进行限制,进而通过拖板130来限制收集管210(也即液体资源收集构件200)的活动范围。
第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限制组由卡板111组成,卡板111分布在外裹箱体110内的上下两侧,位于上侧的卡板111形成上限制面,位于下侧的卡板111形成下限制面,结合图6所示,在上限制面和下限制面之间形成供拖板130活动的活动腔111A,也就是说活动腔111A形成了活动空间对拖板130的活动范围进行限制。
本实施例的盖板140直接盖在外裹箱体110上,对外裹箱体110的顶部进行封闭,以对外裹箱体110内的收集管210进行防护。
在图3中,外裹箱体110的外侧设置有滑条112以及与本体外滑条112对接的滑槽112A,就以方形的外裹箱体110进行举例说明,在其一侧设置滑条112,然后滑条112的相对侧设置滑槽112A,这时候外裹箱体110的本体上就有两个滑条112以及两个滑槽112A,那么在进行横向的组装时,只需将本体外的滑条112卡入本体上的滑槽112A即可(优选采用长边对长边,短边对短边的方式,但如果是正方形忽略),也就是说两个长方形的外裹箱体110中,将一个外裹箱体110长边上的滑条112与另一个外裹箱体110长边上的滑槽112A卡接。
至于纵向上的组装,在外裹箱体110的下边缘处设置突横,然后外裹箱体110的上边缘设置有限制突横的凹槽,这样将两个外裹箱体110的突横与凹槽对接即可实现松弛式的连接。
使用时,将盖板140拿下使收集管210暴露出来,在本实施例中收集管210上设有密封盖,所以需要拆下密封盖,然后通过取样设备将自然资源中取到的地下水输入至收集管210内,利用收集管210对地下水进行收集,假设一片地区需要对3个位置进行留样,那么就以三个位置进行分类,这时候需要排列三层横向的外裹箱体110,并且同一参数或者同一目的地下水存放在同一个或者多个外裹箱体110上的收集管210内,这样根据位置进行分类的基础上还能根据目的或者参数进一步分类,然后将同一位置的外裹箱体110通过滑条112和滑槽112A的配合连接在一起,连接后的外裹箱体110根据三个位置排列成三层,而后将三层外裹箱体110叠加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最后形成的整体即方便运输,又能保证运输过程中一层外裹箱体110连接的稳定性,还便于后期检测进行取样,也方便每一层外裹箱体110的拿放。
第二实施例中盖板140与外裹箱体110固定连接,如图3所示,盖板140上对应收集管210的位置开设有通槽140A,收集管210跟随拖板130活动的过程中能够穿过其对应的通槽140A,不仅如此在通槽140A的外围设置有多个压力件120,请参阅图2所示,液体资源收集构件200还包括设置在收集管210顶部的密封头220,图5中密封头220包括外封部221,在拖板130位于活动腔111A的下界点(即下限制面)时,外封部221在压力件120的作用下处于闭合状态。
压力件120的具体结构如图4所示,压力件120包括转座121、压板122和伸缩杆123,转座121和压板122转动连接,伸缩杆123连接在转座121和压板122之间,并在伸缩杆123的外部设置压力弹簧1231,压力弹簧1231在伸缩杆123外伸的情况下被拉伸,拉伸后形成的弹力通过压板122作用在外封部221上,外封部221受到挤压后封闭收集管210的管口。
使用时,在外裹箱体110底部用手将拖板130向上顶出,顶出的过程中拖板130在活动腔111A内向上移动,并带动着收集管210同步上移,上移后压板122逐渐脱离外封部221,这是时候外封部221逐渐扩张开来,这时候通过外封部221能够扩大收集管210的管口面积,方便取样设备将地下水输入至收集管210内,而且在压板122的作用下能够将收集管210夹住,使其不会受重力作用落下;
在地下水收集完成后,推动收集管210使拖板130复位,如图8所示复位后外封部221在压板122的作用下封闭起来,以对管口进行密封,避免收集的地下水泄漏出来,也防止外界的污染物进入。
图5中,密封头220还包括内封部222,内封部222在不受力的作用下处于封闭状态,这样就能解决上述产生的一个问题,该问题是:拖板130一旦上移所有的收集管210都会同步上移,可这时候的取样设备只能向一个或者几个收集管210内输入地下水,无法同时对拖板130上所有的收集管210进行地下水的输入,这样就导致部分收集管210的管口暴露出来,很容易让外界的污染物进入到收集管210内,所以设置内封部222后就能够进行二次密封,此次密封一方面能够在外封部221密封的基础上提高密封能力,防止收集管210内的地下水泄漏,另一方面在外封部221扩张后依然能够对管口进行密封,防止外界污染物进入收集管210;
不仅如此,请参阅图7所示,封闭后的内封部222横截面呈倒“V”形,这样即使受到地下水的冲击内封部222也很那扩张开来,从而提高其对管口的密封性,但在外伸入取样设备则是很容易突破内封部222的限制,而且内封部222还能够限制取样设备,避免取样设备脱落收集管210的管口。
指的说明的是,内封部222为“V”形结构,一方面方便其弯折,另一方面在其弯折后在收集管210内壁的作用下“V”形的内封部222对折,这样受力强度增大,对取样设备的限制能力也随之增大,而且如图7所示,外封部221与收集管210管口连接处向下延伸设置有延伸端221a,对折的内封部222配合延伸端221a提高管口与外封部221连接处的密封性。
本实施例还有一种实施方式配合压板122进行工作,请参阅图9所示,收集管210外设置有环板211,环板211有两种工作状态,分别如下:
其一、环板211在拖板130位于下界点时,环板211卡入通槽140A的下方,以限制拖板130上移,但在外界推动拖板130时环板211能够突破通槽140A的限制;
其二、拖板130位于上界点时,环板211位于压板122的上方,在压板122的限制下,环板211将收集管210卡在压板122上,提高压板122限制收集管210的能力,同样在有外界施加的压力下环板211能够突破压板122的限制。
第三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拖板130和盖板140的外壁均与外裹箱体110内壁紧密贴合,这样外裹箱体110内位于拖板130和盖板140之间的位置形成保温腔110A,但拖板130是活动的,所以保温腔110A大小是根据拖板130活动的范围进行调整的,在图3中外裹箱体110上开设有侧槽113A,在侧槽113A内设置有可脱离的侧封板113,脱离后可向侧槽113A内充入冷流体,这样冷流体储存在保温腔110A内给收集管210的样品提供一个冰冷的环境,以为运输提供足够的时间。
而且为了方便流体的排出,还在拖板130底部设置漏孔130A,通过漏孔130A将流体排出,漏孔130A端部设置有密封堵将其密封,需要排水时拔出密封堵即可。
请参阅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中侧封板113上设置有滑杆1131,滑杆1131在外裹箱体110内部与其外壁进行滑动连接,并在连接处形成容置腔道,在容置腔道内设置连接弹簧1132,在连接弹簧1132的作用下侧封板113将侧槽113A处密封。
侧封板113也可以通过卡接的方式与侧槽113A连接。
在滑杆1131连接的基础上参阅图12所示,外裹箱体110的外壁上设置有突板114,突板114在不受力的情况下为张开的状态,并且在其相对侧设置有预留槽114A,当滑条112与滑槽112A卡接时,预留槽114A为突板114的进入提供空间,但这时候突板114是被外裹箱体110外壁挤压的,只有在突板114移动到侧槽113A所在位置时突板114继续张开,张开后作用在侧封板113上,使其脱离侧槽113A,这样横向上的所有保温腔110A就连通了,以保证同一类区存放收集管210的环境相同。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使用地下水自然资源调查用分类收集装置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方法步骤:
步骤一、将同一类别的液体资源收集构件200存放在一个或者多个外围包裹构件100上;
步骤二、将同一类别的外围包裹构件100进行横向组装,横向组装后的外围包裹构件100再进行纵向组装,其中:
横向的组装采用紧固式的连接;
纵向上的组装采用松弛式的连接。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发明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发明,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10)

1.一种地下水自然资源调查用分类收集装置,其包括外围包裹构件(100)和存放在所述外围包裹构件(100)内的液体资源收集构件(200),所述液体资源收集构件(200)用于对液体资源进行收集,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围包裹构件(100)内设置有限制组,所述外围包裹构件(100)在限制组的限制下形成一个供液体资源收集构件(200)活动的空间;
所述外围包裹构件(100)包括横向和纵向两种组装形式,其中:
横向的组装采用紧固式的连接,且横向上的组装用于实现同一类区外围包裹构件(100)的排列;
纵向上的组装采用松弛式的连接,且纵向上的组装用于实现不同类区外围包裹构件(100)的堆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水自然资源调查用分类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围包裹构件(100)包括外裹箱体(110),所述外裹箱体(110)为顶部和底部镂空的框架结构,所述外裹箱体(110)内设置有将液体资源收集构件(200)连接在外裹箱体(110)内的板组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水自然资源调查用分类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组结构包括拖板(130)和盖板(140),所述盖板(140)设置在拖板(130)的上方,所述拖板(130)活动连接在外裹箱体(110)内;
所述液体资源收集构件(200)包括收集管(210),所述收集管(210)与拖板(130)固定连接,限制组形成的活动空间对拖板(130)的活动范围进行限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下水自然资源调查用分类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组由卡板(111)组成,所述卡板(111)分布在外裹箱体(110)内的上下两侧,位于上侧的所述卡板(111)形成上限制面,位于下侧的所述卡板(111)形成下限制面,在上限制面和下限制面之间形成供拖板(130)活动的活动腔(111A)。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水自然资源调查用分类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裹箱体(110)的外侧设置有滑条(112),所述外裹箱体(110)上还设置有与本体外的滑条(112)进行对接的滑槽(112A)。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下水自然资源调查用分类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140)上开设有供收集管(210)穿过的通槽(140A),所述通槽(140A)的外围设置有多个压力件(120),所述液体资源收集构件(200)还包括设置在收集管(210)顶部的密封头(220),所述密封头(220)包括外封部(221),在所述拖板(130)位于活动腔(111A)的下界点时,所述外封部(221)在压力件(120)的作用下处于闭合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地下水自然资源调查用分类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件(120)包括转座(121)、压板(122)和伸缩杆(123),所述转座(121)和压板(122)转动连接,所述伸缩杆(123)连接在转座(121)和压板(122)之间;
所述伸缩杆(123)的外部设置压力弹簧(1231),所述压力弹簧(1231)在伸缩杆(123)外伸的情况下被拉伸,拉伸后形成的弹力通过压板(122)作用在外封部(221)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地下水自然资源调查用分类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头(220)还包括内封部(222),所述内封部(222)在不受力的作用下处于封闭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下水自然资源调查用分类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拖板(130)和盖板(140)的外壁均与外裹箱体(110)内壁紧密贴合,所述外裹箱体(110)内位于拖板(130)和盖板(140)之间的位置形成保温腔(110A)。
10.一种使用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地下水自然资源调查用分类收集装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方法步骤:
步骤一、将同一类别的液体资源收集构件(200)存放在一个或者多个外围包裹构件(100)上;
步骤二、将同一类别的外围包裹构件(100)进行横向组装,横向组装后的外围包裹构件(100)再进行纵向组装,其中:
横向的组装采用紧固式的连接;
纵向上的组装采用松弛式的连接。
CN202211467577.4A 2022-11-22 2022-11-22 一种地下水自然资源调查用分类收集装置及使用方法 Active CN1157222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67577.4A CN115722292B (zh) 2022-11-22 2022-11-22 一种地下水自然资源调查用分类收集装置及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67577.4A CN115722292B (zh) 2022-11-22 2022-11-22 一种地下水自然资源调查用分类收集装置及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22292A true CN115722292A (zh) 2023-03-03
CN115722292B CN115722292B (zh) 2023-12-29

Family

ID=852973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467577.4A Active CN115722292B (zh) 2022-11-22 2022-11-22 一种地下水自然资源调查用分类收集装置及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722292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01519A (zh) * 2014-08-04 2014-10-15 杭州富铭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式大气采样管
CN208699400U (zh) * 2018-08-29 2019-04-05 李文花 一种检验科用质控品存放盒
CN210097734U (zh) * 2019-05-15 2020-02-21 陈媛媛 实验样品收集装置
CN111471572A (zh) * 2020-04-20 2020-07-31 刘启航 一种用于细胞检测的试剂盒
DE202020106067U1 (de) * 2019-10-25 2020-12-04 Life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Systeme und Vorrichtungen zur Elektroporation von zellhaltigen Fluiden
CN113119838A (zh) * 2021-04-26 2021-07-16 广东白云学院 移动运输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217016656U (zh) * 2021-12-25 2022-07-22 长春浩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封闭式血小板分离存储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01519A (zh) * 2014-08-04 2014-10-15 杭州富铭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式大气采样管
CN208699400U (zh) * 2018-08-29 2019-04-05 李文花 一种检验科用质控品存放盒
CN210097734U (zh) * 2019-05-15 2020-02-21 陈媛媛 实验样品收集装置
DE202020106067U1 (de) * 2019-10-25 2020-12-04 Life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Systeme und Vorrichtungen zur Elektroporation von zellhaltigen Fluiden
CN111471572A (zh) * 2020-04-20 2020-07-31 刘启航 一种用于细胞检测的试剂盒
CN113119838A (zh) * 2021-04-26 2021-07-16 广东白云学院 移动运输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217016656U (zh) * 2021-12-25 2022-07-22 长春浩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封闭式血小板分离存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22292B (zh) 2023-12-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75203C (zh) 多个容器组件
US11630036B2 (en) Sample collection and detection device and method
US20140150539A1 (en) Apparatus for body fluid tests with testing and storing functions
CN105842434A (zh) 一种样本收集检测装置
CN103776660A (zh) 一种装置
JPWO2017130780A1 (ja) 検査キット
CN212514605U (zh) 一种检测装置
JP4647729B2 (ja) 体液採取ベッセル
CN104697811A (zh) 一种收集样本的装置及方法
CN115722292A (zh) 一种地下水自然资源调查用分类收集装置及使用方法
CN217244501U (zh) 一种一次性唾液采集器
CN207866566U (zh) 变压器油真空定量取样工具
EP2627448A1 (en) Sample retention device
CN115389273A (zh) 一种定量干血样本采集保存管及其采集方法
CN203587596U (zh) 一种检测装置
US20160302773A1 (en) Device and method
CN210140101U (zh) 一种封堵件以及收集保存装置
CN209136639U (zh) 全血采集检测装置
CN207081578U (zh) 一种用于井下气液收集检测的提取器
CN213621061U (zh) 一种造血干细胞及复检样本冻存铝盒
CN218330781U (zh) 一种定量干血样本采集保存管
CN210708498U (zh) 一种血清中免疫球蛋白检测试剂盒
CN217980872U (zh) 自密封采样瓶及水质自动采样器
CN209513800U (zh) 一种样本检测装置
US9308531B2 (en) Reagent set and reagent container packing box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