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15665A - 一种内窥镜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窥镜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15665A
CN115715665A CN202211625758.5A CN202211625758A CN115715665A CN 115715665 A CN115715665 A CN 115715665A CN 202211625758 A CN202211625758 A CN 202211625758A CN 115715665 A CN115715665 A CN 1157156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tective sleeve
endoscope
wall
ureter
protec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62575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宏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Pusheng Medical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Pusheng Medical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Pusheng Medical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Pusheng Medical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62575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715665A/zh
Publication of CN1157156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1566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ndosco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窥镜系统,包括内窥镜和保护套管,所述保护套管为软管,保护套管不受外力时管壁可坍缩,所述保护套管套设在内窥镜的插入管外,保护套管与插入管的外壁贴近,而且插入管可在保护套管内前后运动和转动的同时保护套管保持静止。利用柔性的保护套管套设在插入管外,柔性保护套管的管壁较薄,套设在内窥镜外也不会增大组装后的整体外径。而且内窥镜在保护套管内进行前后运动,内窥镜与保护套管的内壁摩擦,不会刺激到输尿管,内窥镜的进镜和退镜都很顺利。当内窥镜退出后,软薄的保护套管会坍缩变扁,不会顶压到输尿管内壁,在输尿管内退出很方便,对输尿管的刺激小,不容易发生抱死的事故。

Description

一种内窥镜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窥镜系统。
背景技术
内窥镜是一种通过人体自然通道进入体内实施检测或治疗术的器械,是泌尿科常用的医疗器械。输尿管是管状器官,行程长,有弯曲,管腔细,在输尿管镜检查或手术时,由于输尿管管腔相对狭窄或固执进镜等原因,在输尿管进镜或退镜时,内窥镜的摩擦可能导致输尿管的平滑肌痉挛,输尿管收缩,输尿管镜嵌顿在输尿管内,造成输尿管镜进退困难,即出现了输尿管抱镜,这是输尿管镜检查或手术时较为复杂的意外情况,输尿管抱镜出现后如果处理不当可造成施术侧输尿管粘膜撕脱、断裂,甚至会发生断裂的输尿管随输尿管镜退镜脱出体外等严重并发症,这类并发症在临床上非常棘手,部分病人可能因此被迫切除施术侧肾脏或行自体肾移植等。
常见的输尿管镜配有外鞘进行输尿管的扩张和输尿管内通道的建立,但是由于外鞘为保持大致圆形的偏硬质管体,所以在进镜或退鞘时依然会与输尿管的管壁摩擦,存在外鞘被抱死的风险,已经出现过不少输尿管损伤甚至断裂的案例,现有的内窥镜和外鞘不能满足输尿管镜安全退镜和进镜的需求。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至少一个上述现有技术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降低内窥镜在输尿管中抱镜风险的内窥镜系统。
提供了一种内窥镜系统,包括内窥镜和保护套管,所述保护套管为软管,保护套管不受外力时管壁可坍缩,所述保护套管套设在内窥镜的插入管外,保护套管与插入管的外壁贴近,而且插入管可在保护套管内前后运动和转动的同时保护套管保持静止。
上述的内窥镜系统至少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利用柔性的保护套管套设在插入管外,柔性保护套管的管壁较薄,套设在内窥镜外也不会增大组装后的整体外径。而且内窥镜在保护套管内进行前后运动,内窥镜与保护套管的内壁摩擦,不会刺激到输尿管,内窥镜的进镜和退镜都很顺利。当内窥镜退出后,软薄的保护套管会坍缩变扁,不会顶压到输尿管内壁,在输尿管内退出很方便,对输尿管的刺激小,不容易发生抱死的事故。所以大大保障了内窥镜和保护套管进入和退出的安全,减少了医疗事故发生的概率。
在上述内窥镜系统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保护套管与插入管紧贴。减少保护套管和插入管之间的间隙,使得整体外径更小,能减少对体内腔道的摩擦和损伤,尽量减少对病人的伤害。
在上述内窥镜系统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保护套管的管壁可径向伸缩。能调节保护套管1的管径,内窥镜插入时膨胀变大,内窥镜退出后收缩变小。
在上述内窥镜系统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保护套管的管壁至少设置有两层,相邻两个管壁之间留有可膨胀的空隙。多层管壁能起到更加优良的防破损效果,还能形成空心的通道,能通入气液控制保护套管的膨胀和回缩。
在上述内窥镜系统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保护套管为透明管。在进镜和退镜时能看到保护套管外部的状况,而且也不会影响到内窥镜先端部的出光,有利于医生判断进镜和退镜的位置情况。
在上述内窥镜系统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保护套管的内壁涂覆有润滑涂层,外壁涂覆有亲水涂层,所述内窥镜插入管的外壁涂覆有润滑涂层。涂层能提高内窥镜插入管和保护套管的润滑,减少阻力,两者相互运动更加顺滑。
在上述内窥镜系统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保护套管的外壁上设置有轴向延伸的凸起。在保护套管周向转动时凸起会增加保护套管与接触面的阻力,能避免保护套管随内窥镜的插入管转动,从而减少保护套管与输尿管壁周向摩擦,避免保护套管抱死。
在上述内窥镜系统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保护套管和内窥镜之间设置有控制二者连接或分离的连接机构。通过操控连接机构能控制保护套管与内窥镜连接与否,在保护套管与内窥镜一并进镜时能起连接作用,方便操作内窥镜,在利用内窥镜进行诊疗时能分离保护套管和内窥镜,实现内窥镜的自由活动。
还提供了一种内窥镜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保护套管套设至内窥镜的外;
S2:将所述插入管和保护套管一起伸入人体腔道内的目标位置;
S3:利用内窥镜进行诊疗;
S4:将内窥镜从保护套管中退出,保护套管留置在人体腔道内;
S5:内窥镜退出后保护套管坍缩,然后将保护套管从人体中退出。
上述的内窥镜系统的使用方法至少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省去了原来需要盲视放置外鞘,再通过外鞘置入内窥镜的操作,直接将内窥镜和保护套管一起置入,操作步骤更少。而且保护套管内不通内窥镜时为扁缩状态,体积小,在输尿管内的异物感更轻,对病人伤害更小。
在上述内窥镜系统的使用方法的一些实施例中,在S4中包括以下步骤,内窥镜多次从保护套管中进出。保护套管置入后在输尿管内形成通道,内窥镜能多次退出或进入,操作方便简单。而且保护套管起到保护输尿管的作用,内窥镜多次进出也不容易损伤输尿管内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的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图1中AA处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保护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图4中AA处未膨胀的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图4中AA处膨胀后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 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 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气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至图4,提供了一种内窥镜系统,包括内窥镜2和保护套管1,所述保护套管1为软管,保护套管1不受外力时管壁可坍缩,所述保护套管1套设在内窥镜2的插入管3外,保护套管1与插入管3的外壁贴近,还要保证插入管3能在保护套管1内前后运动和转动,且保护套管1保持静止不会随插入管3运动。在尽可能减小保护套管1与插入管3间隙的同时,还有留有相对活动的空间,保证保护套管1的内径不大于1.1倍插入管3的外径。
所述保护套管1包括且不限于PVC、PP、TPU等不同材料的软管,利用柔性的保护套管1套设在插入管3外,柔性保护套管1的管壁较薄,套设在内窥镜2外也不会增大组装后的整体外径。而且内窥镜2在保护套管1内进行前后运动,内窥镜2与保护套管1的内壁摩擦,不会刺激到输尿管,内窥镜2的进镜和退镜都很顺利。当内窥镜2退出后,软薄的保护套管1会坍缩变扁,不会顶压到输尿管内壁,在输尿管内退出很方便,对输尿管的刺激小,不容易发生抱死的事故。所以大大保障了内窥镜2和保护套管1进入和退出时病人的安全,减少了医疗事故发生的概率。
为了减少保护套管1和插入管3之间的间隙,使得整体外径更小,可以将所述保护套管1与插入管3的外壁紧贴,减少保护套管1对体内腔道的摩擦和损伤,尽量减少对病人的伤害。
所述保护套管1优选采用透明管,在进镜和退镜时能看到保护套管1外部的状况,而且也不会影响到内窥镜2先端部的出光,有利于医生判断进镜和退镜的位置情况。
所述保护套管1的内壁涂覆有润滑涂层,外壁涂覆有亲水涂层,所述内窥镜插入管3的外壁涂覆有润滑涂层。涂层能提高内窥镜2的插入管3和保护套管1之间的润滑,减少阻力,保证两者紧贴时也能相互运动,而且两者相互运动保持顺滑。
所述保护套管1和内窥镜2之间设置有控制二者连接或分离的连接机构。通过操控连接机构能控制保护套管1与内窥镜2连接与否,在保护套管1与内窥镜2一并进镜时能起连接作用,方便操作内窥镜2,在利用内窥镜2进行诊疗时能分离保护套管1和内窥镜2,实现内窥镜2的自由活动。
参考图1至图3中的第一实施例,所述保护套管1的前端设置有片状环形的挡片5,挡片5和保护套管1均为透明软管,当保护套管1套设到内窥镜2的插入管3外,挡片5位于插入管3的前端,使得插入管3向前运动时带动保护套管1向前,该挡片5形成保护套管1和内窥镜2之间的连接机构。
其中,所述保护套管1的外壁上还设置有轴向延伸的凸起4,在保护套管1周向转动时凸起4会增加保护套管1与接触面的阻力,能避免保护套管1随内窥镜2的插入管3转动,从而减少保护套管1与输尿管壁周向摩擦,避免保护套管抱死。
参考图4至图6中的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所述保护套管1的管壁设置为两层,相邻两个管壁之间留有可膨胀的空隙,多层管壁能让保护套管1具备更加优良的防破损效果,防止保护套管1被尖锐的医疗器械破坏。而且两层管壁之间能形成空心的通道,能通入气液控制保护套管1的膨胀和回缩。
第二实施例中保护套管1外层的管壁伸缩性能较差,内层的管壁周长较大,而且伸缩性能较好,当保护套管1的内层和外层管壁之间充入气液时,外层管壁不易膨胀,内层管壁膨胀,使得保护套管1的内径缩小。
当第二实施例的保护套管1跟随内窥镜2进入人体腔道时,注入气液使得保护套管1管壁充盈膨胀,膨胀后的保护套管1与内窥镜2的插入管3贴紧,两者形成紧密的连接,推动保护套管1或内窥镜2都能带动二者同时向前运动。当内窥镜2的先端部运动到位以后,将保护套管1内的气液放出,使保护套管1缩回与内窥镜2的插入管3分离,插入管3能在保护套管1内进行转动或前后运动。此时可膨胀的两层管壁形成了保护套管1和内窥镜2之间的连接机构。
在其他附图未示出的实施例中,所述保护套管1还可以设置为局部为多层管壁结构,使得保护套管1局部可膨胀收缩,例如沿保护套管1的轴向螺旋设置有两层管壁的气囊结构,或是沿保护套管1的轴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相互连通的气囊结构,所述气囊结构形成保护套管1和内窥镜2之间的连接机构。
所述保护套管1的管壁可径向伸缩。能调节保护套管1的管径,内窥镜2插入时膨胀变大,内窥镜2退出后收缩变小。
额外地,还可以将保护套管1与内窥镜2的插入管3之间抽真空,保护套管1的末端进行粘接密封或利用密封带进行密封,在保护套管1随内窥镜2进入体内腔道后,将保护套管1的末端密封解除,保护套管1与插入管3的间隙有气体或液体进入,使得保护套管1与内窥镜2分离,间隙真空处理构成保护套管1和内窥镜2之间的连接和分离。
还提供了一种内窥镜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保护套管1套设至内窥镜2外;
S2:将所述插入管3和保护套管1一起伸入人体腔道内的目标位置;
S3:利用内窥镜2进行诊疗;
S4:内窥镜2多次从保护套管1中进出,直至内窥镜2从保护套管1中完全退出,保护套管1留置在人体腔道内;
S5:内窥镜2退出后保护套管1坍缩,然后将保护套管1从人体中退出。
省去了原来需要盲视放置外鞘,再通过外鞘置入内窥镜2的操作,直接将内窥镜2和保护套管1一起置入,操作步骤更少。而且保护套管1内不通内窥镜2时为扁缩状态,体积小,在输尿管内的异物感更轻,对病人伤害更小。保护套管1置入后在输尿管内形成通道,内窥镜2能多次退出或进入,操作方便简单,保护套管1起到保护输尿管的作用,内窥镜多次进出也不容易损伤输尿管内壁。
以上是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具体说明,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可以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内窥镜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窥镜(2)和保护套管(1),所述保护套管(1)为软管,保护套管(1)不受外力时管壁可坍缩,所述保护套管(1)套设在内窥镜(2)的插入管(3)外,保护套管(1)与插入管(3)的外壁贴近,而且插入管(3)可在保护套管(1)内前后运动和转动的同时保护套管(1)保持静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套管(1)与插入管(3)紧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套管(1)的管壁可径向伸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套管(1)的管壁至少设置有两层,相邻两个管壁之间留有可膨胀的空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套管(1)为透明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套管(1)的内壁涂覆有润滑涂层,外壁涂覆有亲水涂层,所述内窥镜插入管(3)的外壁涂覆有润滑涂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套管(1)的外壁上设置有轴向延伸的凸起(4)。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套管(1)和内窥镜(2)之间设置有控制二者连接或分离的连接机构。
CN202211625758.5A 2022-12-16 2022-12-16 一种内窥镜系统 Pending CN11571566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25758.5A CN115715665A (zh) 2022-12-16 2022-12-16 一种内窥镜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25758.5A CN115715665A (zh) 2022-12-16 2022-12-16 一种内窥镜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15665A true CN115715665A (zh) 2023-02-28

Family

ID=852577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625758.5A Pending CN115715665A (zh) 2022-12-16 2022-12-16 一种内窥镜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71566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25973B (zh) 用于操纵体管腔或体腔的侧壁的方法和设备
US6699179B2 (en) Catheter introducer system for exploration of body cavities
US6485409B1 (en) Propulsion of a probe in the colon using a flexible sleeve
EP008633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lating and positioning a catheter
US9833126B2 (en) Balloon access device with features for engaging an endoscope
US10420454B2 (en) Hollow probe with sleeve
US966199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xtending a tube
WO2020048257A1 (zh) 一种间距可调式双球囊灌注导管及其使用方法
CN111135432A (zh) 一种伸缩蠕动式多球囊结肠逆行气液双重造影导管装置
JP7447273B2 (ja) インプラント送達システム
CN115715665A (zh) 一种内窥镜系统
CN219374580U (zh) 一种内窥镜系统
US20090043159A1 (en) Sleeve for endoscopic medical procedures
EP3876876B1 (en) Delivery systems for devices with unsupported structure
US11576560B2 (en) Hollow probe with sleeve
US10492939B2 (en) Deflation needle with stabilization features and related methods
CN214970975U (zh) 一种可膨胀的医疗导管
US20220218182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inverting a hollow sleeve and thereafter reverting an inverted hollow sleeve
CN212141133U (zh) 一种伸缩蠕动式多球囊结肠逆行气液双重造影导管装置
JP4885482B2 (ja) 内視鏡用カテーテル
CN218870406U (zh) 切开刀
CN117137413A (zh) 医用内窥镜、安全置入型内窥镜装置及手术系统
CN116982912A (zh) 安全置入型医用内窥镜装置及经输尿管碎石手术系统
WO2015089414A1 (en) Balloon access device with features for engaging an endoscope
JP2021049256A (ja) バルーンカテーテ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