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03399A - 车内用发光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内用发光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03399A
CN115703399A CN202210926057.9A CN202210926057A CN115703399A CN 115703399 A CN115703399 A CN 115703399A CN 202210926057 A CN202210926057 A CN 202210926057A CN 115703399 A CN115703399 A CN 1157033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panel
vehicle interior
vehicle
light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2605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松村佳苗
柴川展子
矢桥和起
杉浦康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da Gose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yoda Gose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da Gosei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yoda Gose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7033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0339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ARRANGEMENT OF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3/00Arrangement of lighting devices for vehicle interiors;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interiors
    • B60Q3/60Arrangement of lighting devices for vehicle interiors;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interiors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aspects
    • B60Q3/62Arrangement of lighting devices for vehicle interiors;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interiors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aspects using light gui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ARRANGEMENT OF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3/00Arrangement of lighting devices for vehicle interiors;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interiors
    • B60Q3/70Arrangement of lighting devices for vehicle interiors;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interi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 B60Q3/78Arrangement of lighting devices for vehicle interiors;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interi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generating luminous strips, e.g. for marking trim component ed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ARRANGEMENT OF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3/00Arrangement of lighting devices for vehicle interiors;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interiors
    • B60Q3/10Arrangement of lighting devices for vehicle interiors;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interiors for dashboards
    • B60Q3/12Arrangement of lighting devices for vehicle interiors;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interiors for dashboards lighting onto the surface to be illuminat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ARRANGEMENT OF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3/00Arrangement of lighting devices for vehicle interiors;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interiors
    • B60Q3/20Arrangement of lighting devices for vehicle interiors;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interiors for lighting specific fittings of passenger or driving compartments; mounted on specific fittings of passenger or driving compartments
    • B60Q3/233Seats; Arm rests; Head res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ARRANGEMENT OF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3/00Arrangement of lighting devices for vehicle interiors;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interiors
    • B60Q3/60Arrangement of lighting devices for vehicle interiors;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interiors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aspects
    • B60Q3/62Arrangement of lighting devices for vehicle interiors;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interiors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aspects using light guides
    • B60Q3/64Arrangement of lighting devices for vehicle interiors;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interiors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aspects using light guides for a single lighting devi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ARRANGEMENT OF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9/00Arrangement or adaptation of signal devices not provided for in one of main groups B60Q1/00 - B60Q7/00, e.g. haptic signal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Arrangements Of Lighting Devices For Vehicle Interiors, Mounting And Supporting Thereof, Circuits Therefore (AREA)
  • Securing Globes, Refractors, Reflectors Or The Like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不使来自发光部的光大幅屈曲地向车室内侧射出。车内用发光装置在具有上面板及下面板的车辆内饰品的表面处发光。上面板具有在面板下部的车室内侧表面朝向斜下方的第一倾斜面。下面板具有在面板上部的车室内侧表面朝向斜上方的第二倾斜面。车辆内饰品具有:表面侧空间,其形成于上面板的面板下部与下面板的面板上部之间的车室内侧;以及狭缝,其形成于上面板的面板下部的车室外侧端与下面板的面板上部的车室外侧端之间,或者形成为将下面板的面板上部贯通。车内用发光具有如下发光部,即,配置为比面板的面板下部的车室外侧端以及下面板的面板上部的车室外侧端中的至少任一者更靠车室外侧,发出经由狭缝而向车室内侧的斜上方射出的光。

Description

车内用发光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内用发光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已知朝向车室内射出光的车内用发光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记载的车内用发光装置以如下方式构成,即,从作为车辆内饰品的仪表板的上面板和下面板的边界部分射出光。上面板在面板下部具有朝向车室内侧的斜下方倾斜的倾斜面。下面板在面板上部具有朝向车室内侧的斜上方倾斜的倾斜面。在上面板的面板下部与下面板的面板上部之间,形成有形成于车室内侧且在上下方向上对仪表板进行区分的表面侧空间。表面侧空间是在车宽方向上以柱状延伸的凹槽空间,与车室内空间连通。
上述车内用发光装置具有:发光部,其是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导光体;以及光源,其配置为比发光部的车宽方向端面更靠侧方。发光部从表面发出从光源射入至发光部的内部的光。在仪表板的上面板的面板下部的与下面板的边界附近形成有槽部。发光部配置于上面板的上述槽部,从上面板的面板下部朝向下面板的面板上部的表面发光。而且,照射至下面板的面板上部的表面的光在该面板上部的表面处反射而向车室内侧射出。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84668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如果从配置于仪表板的上面板的发光部发出的光在下面板的表面处反射而向车室内侧射出,则需要使光在暂时向下方射出之后向斜上方行进,因此需要使来自发光部的光大幅地反射的构造。因此,在决定发光部的构造、位置、发光方向、下面板的倾斜角等方面的限制增大。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不使来自发光部的光大幅屈曲地向车室内侧射出的车内用发光装置。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是在车辆内饰品的表面发光的车内用发光装置,该车辆内饰品具有:上面板;以及下面板,其配置于所述上面板的下方,其中,所述上面板在面板下部的车室内侧表面具有朝向斜下方的第一倾斜面,所述下面板在面板上部的车室内侧表面具有朝向斜上方的第二倾斜面,所述车辆内饰品具有:表面侧空间,其形成于所述上面板的面板下部与所述下面板的面板上部之间的车室内侧;以及狭缝,其形成于所述上面板的面板下部的车室外侧端与所述下面板的面板上部的车室外侧端之间,或者形成为将所述下面板的面板上部贯通,所述车内用发光装置具有如下发光部,即,配置为比所述上面板的面板下部的车室外侧端以及所述下面板的面板上部的车室外侧端中的至少任一者更靠车室外侧,经由所述狭缝而发出向车室内侧的斜上方射出的光。
根据该结构,发光部发出的光从车室外侧至车室内侧朝向狭缝且向斜上方行进,经由狭缝向车室内侧射出。因此,在使发光部发出的光从车辆内饰品的上面板与下面板的边界附近向车室内侧射出的方面,无需使发光部发出的光在上面板、下面板等的表面处反射,无需使来自发光部的光直至到达车室内为止而大幅地屈曲。因此,不会使来自发光部的光大幅地屈曲而能够向车室内侧射出。
附图说明
图1是供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内用发光装置安装的车辆内饰品的斜视图。
图2是实施方式的车内用发光装置的斜视图。
图3是实施方式的车内用发光装置的分解斜视图。
图4是实施方式的车辆内饰品以及车内用发光装置的剖面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车内用发光装置具有的棱镜在导光体的延伸方向上排列有多个的状态的斜视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车内用发光装置具有的每个棱镜的倾斜面所成的角度α、β的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车内用发光装置具有的每个棱镜的棱镜高度h的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车内用发光装置具有的每个棱镜的棱镜宽度w的图。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车内用发光装置具有的每个棱镜之间的间距p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所涉及的车内用发光装置的具体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1.车内用发光装置的结构
一个实施方式的车内用发光装置1是搭载于车辆,朝向车室内射出光的装置。车内用发光装置1主要为了向车辆驾驶者的通过视觉的唤起注意等的通知目的而发光。如图1所示,车内用发光装置1例如在设置于驾驶席、副驾席的车辆前方的仪表板10的表面发光。
仪表板10是设置有车辆测量仪器类、空调通风口等的车辆内饰品。仪表板10沿车宽方向延伸,从车宽方向一端侧直至车宽方向另一端侧形成为直线状或者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弯曲的曲线状。仪表板10在上下方向上区分形成。此外,仪表板10可以以在驾驶席侧和副驾席侧分离的方式分别设置,另外,可以分别具有独立的形状,在该情况下,各仪表板10分别在上下方向上区分。
仪表板10具有上面板20以及下面板30。上面板20构成仪表板10的上部。下面板30构成仪表板10的下部。下面板30配置于上面板20的下方。车内用发光装置1构成为,从上面板20与下面板30的边界部分射出光。
仪表板10具有在上下方向上对仪表板10进行区分的表面侧空间11。表面侧空间11在上面板20与下面板30的边界部分即上面板20的面板下部20L与下面板30的面板上部30H之间形成于车室内侧(即车辆后方侧)。表面侧空间11在车宽方向上以柱状延伸,与车室内的空间实现了一体化。
上面板20具有第一倾斜面21。第一倾斜面21设置于上面板20的面板下部20L的车室内侧表面。第一倾斜面21在面板下部20L的车室内侧表面朝向斜下方。面板下部20L包含第一倾斜面21在内,从车辆侧方观察而以平面状倾斜地形成或者以向下凸出的方式弯曲地形成。此外,面板下部20L的车室外侧端部可以从车室内侧直至车室外侧向下方倾斜或者大致水平地形成。
下面板30具有第二倾斜面31。第二倾斜面31设置于下面板30的面板上部30H的车室内侧表面。第二倾斜面31在面板上部30H的车室内侧表面朝向斜上方。面板上部30H包含第二倾斜面31在内,从车辆侧方观察以平面状倾斜地形成或者以向上凸出的方式弯曲地形成。此外,面板上部30H的车室外侧端部可以从车室内侧至车室外侧向上方倾斜或者大致水平地形成。
仪表板10具有狭缝12。狭缝12是在上面板20与下面板30的边界附近开设的孔。狭缝12形成于上面板20的面板下部20L的车室外侧端Le与下面板30的面板上部30H的车室外侧端He之间。如图1及图4所示,上面板20的面板下部20L的车室外侧端Le位于与下面板30的面板上部30H的车室外侧端He相比更靠车室外侧(即车辆前方侧)的位置,并且位于与该车室外侧端He相同的高度或者比该车室外侧端He更靠上方。
狭缝12设置于表面侧空间11的最内部(即车室外侧端部)。狭缝12从仪表板10的里侧至表面侧(即表面侧空间11)朝向上方或者车室内侧的斜上方。狭缝12在车宽方向上以带状而延伸。狭缝12例如具有2mm~3mm的宽度。狭缝12从车室内侧观察(具体而言,在车辆驾驶者以设想范围的目标高度观察时)设置于能够直接目视确认的位置。
如图1、图2及图3所示,车内用发光装置1具有发光部40、光源50、外透镜60以及保持器70。
发光部40是发光的部位。发光部40是在车宽方向上以棒状延伸的导光体。发光部40对来自光源50的光进行反射而发光。下面,将发光部40称为导光体40。导光体40形成为剖面近似为圆形。此外,导光体40可以与仪表板10的表面形状相应地在车宽方向(即,导光体40的延伸方向)的端部之间向车辆前后方向弯曲。
导光体40具有:来自光源50的光进入的入光面41;以及将进入入光面41的光射出的出光面42。入光面41形成于导光体40的延伸方向端面。出光面42形成于导光体40的周面。此外,出光面42可以限定为导光体40的周面的一部分。导光体40使来自光源50的光进入入光面41,并且使该进入的光沿导光体40的延伸方向行进,且将该行进的光向出光面42侧反射而从该出光面42射出。
光源50是发出可见光的LED等发光体。光源50收容于壳体内。此外,光源50例如可以是能够输出各种颜色的光。光源50与导光体40的延伸方向两端分别连接。各光源50与控制装置(未图示)电连接,由控制装置进行发光控制。导光体40使来自光源50的光分别进入延伸方向两端的入光面41,并且将上述进入的光向出光面42侧反射。从光源50进入导光体40的光从导光体40的出光面42遍及导光体40的延伸方向地大致均匀地射出。
如图5所示,导光体40具有棱镜43。棱镜43是用于使来自光源50的光反射或折射的镜面体。棱镜43形成为多棱柱状。棱镜43在导光体40的内部隔着导光体40的轴心而配置于与出光面42处于点对称位置的部位。在导光体40的内表面处配置棱镜43的部位形成为平面状。下面,棱镜43设为形成为三棱柱状。
棱镜43具有底面部43a、第一倾斜面部43b以及第二倾斜面部43c。底面部43a、第一倾斜面部43b以及第二倾斜面部43c成为三棱柱的三个面。底面部43a是沿延伸方向扩展的面部。第一倾斜面部43b以及第二倾斜面部43c分别是相对于延伸方向倾斜地扩展的面部。第一倾斜面部43b以及第二倾斜面部43c分别使来自光源50的光反射或折射。
底面部43a在导光体40的内部隔着导光体40的轴心而与处于与出光面42点对称的位置的部位的内表面接触。第一倾斜面部43b以及第二倾斜面部43c分别从底面部43a以不会妨碍导光体40的内部的光的行进的方式凸出。第一倾斜面部43b和第二倾斜面部43c通过凸出的端部彼此接触而彼此线接触。第一倾斜面部43b配置于延伸方向的驾驶席侧。第二倾斜面部43c配置于延伸方向的副驾席侧。
底面部43a和第一倾斜面部43b形成角度α。即,角度α是第一倾斜面部43b相对于从导光体40的延伸方向的驾驶席侧直至副驾席侧的方向所成的角度。另外,底面部43a和第二倾斜面部43c形成角度β。角度β是第二倾斜面部43c相对于从导光体40的延伸方向的副驾席侧直至驾驶席侧的方向所成的角度。角度α、β分别设定为规定光的行进方向。角度α设定为小于或等于角度β。角度α、β分别设定为例如小于或等于70°(优选小于或等于60°)。
棱镜43具有作为从底面部43a至第一倾斜面部43b以及第二倾斜面部43c相接触的凸出端为止的长度的棱镜高度h。棱镜高度h是第一倾斜面部43b或者第二倾斜面部43c的相对于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高度。棱镜43具有作为三棱柱状的柱长度的棱镜宽度w。棱镜高度h以及棱镜宽度w分别设定为确保车内用发光装置1的车宽方向上的亮度的均匀性或该亮度的平缓的强弱变化。棱镜高度h例如设定为0.8mm~1.5mm。棱镜宽度w例如设定为0.5mm~2mm。
棱镜43在导光体40的延伸方向上排列设置有多个(例如300个~400个)。棱镜43在延伸方向上以规定间距p而配置。规定间距p设定为确保车内用发光装置1的车宽方向上的亮度的均匀性或者该亮度的平缓的强弱变化。规定间距p例如设定为1.5mm~3.5mm。此外,从车辆驾驶者观察,为了使车内用发光装置1的发光遍及导光体40的延伸方向地大致均匀,如图9所示,优选规定间距p与棱镜43的延伸方向位置(具体而言,棱镜43与车辆驾驶席的相对位置关系)相应地变化。例如,规定间距p可以以与副驾席侧相比而车辆驾驶席侧更大的方式设定为两个等级。
另外,从车辆驾驶者观察,为了使车内用发光装置1的发光遍及导光体40的延伸方向地大致均匀,优选设定下面所示的条件。具体而言,如图6所示,上述角度α可以与棱镜43的延伸方向位置(具体而言,棱镜43与车辆驾驶席的相对位置关系)相应地变化。例如,角度α可以以与车辆驾驶席侧相比而副驾席侧的角度更大的方式设定为两个等级。此外,无论棱镜43的延伸方向位置如何,角度β都可以是大于或等于角度α的恒定值。
另外,如图7及图8所示,优选棱镜高度h以及棱镜宽度w分别根据棱镜43相对于光源50的距离而变化。例如,棱镜高度h可以设定为相对于光源50的距离越大则越大。另外,棱镜宽度w可以设定为相对于光源50的距离越大则越大。此外,相对于光源50的距离是相对于两个光源50中的较近的一侧的光源50的距离。
外透镜60是使从导光体40发出的光向车辆外侧射出的透镜。外透镜60沿导光体40的延伸方向延伸。外透镜60设置为将导光体40覆盖。具体而言,外透镜60具有形成对导光体40进行收容的收容空间80的收容部61。收容部61形成为剖面为U字状或剖面为半圆状。外透镜60以使得收容部61的开口朝向下方的方式从上方以及车辆前后方向将导光体40覆盖。此外,外透镜60可以与导光体40的弯曲相应地,在导光体40的延伸方向上向车辆前后方向弯曲。
外透镜60具有露出面62。露出面62是经由狭缝12而向车室内侧露出的外观面部。露出面62设置于收容部61的车室内侧的上侧角部附近,沿狭缝12延伸。露出面62形成为能够使得从导光体40发出的光透过的透过部。露出面62将来自导光体40的光向车室内侧射出。
另外,外透镜60具有压花部63。压花部63是由沿外透镜60的延伸方向延伸的多个凹凸构成的部位。压花部63设置于收容部61的露出面62背向的内表面。压花部63具有抑制导光体40发出的光进入外透镜60时的光的扩散而容易使光向车室内侧射出的功能。
此外,为了防止设置于外透镜60的内表面的压花部63的凹凸变为亮线而使得车辆乘员看到凸起,可以在露出面62形成皱纹、或者由含有扩散材料的透明树脂材料形成外透镜60。
另外,外透镜60的除了露出面62以外的部位可以具有用于防止光向外侧泄漏的非透过部。该非透过部例如以黑色而着色。该非透过部例如与露出面62一起进行双色成型、或者对使得露出面62和非透过部形成为一体的透明体的一部分表面或背面实施涂敷而形成。
保持器70是对导光体40进行保持的板状的保持体。保持器70沿导光体40的延伸方向延伸。保持器70还能够对与导光体40的延伸方向两端连接的光源50进行保持。外透镜60安装于保持器70。外透镜60向保持器70的安装通过爪嵌合等而进行。保持器70在安装有外透镜60的状态下将外透镜60的收容部61的开口封闭而形成收容空间80。保持器70在安装部71通过螺旋紧固等而安装固定于车身侧。
保持器70具有导光体保持部72。导光体保持部72是对导光体40进行保持的部位。导光体保持部72沿导光体40的延伸方向延伸,形成为剖面为U字状或剖面为半圆状。保持器70更多地经由出光面42而将导光体40的光朝向车辆乘员引导,因此包含导光体保持部72在内而整体形成为白色。
导光体保持部72具有倾斜面72a。倾斜面72a隔着导光体保持部72的导光体40的轴心而设置于处于与出光面42点对称的位置的面接触的内表面。具体而言,倾斜面72a是导光体40的棱镜43的底面部43a接触的平面部。导光体保持部72(特别是倾斜面72a)构成为将导光体40从相对于出光面42点对称的位置的面发出的光向其出光面42反射。
导光体保持部72的开口从开口里侧直至开口近前侧形成为开口宽度狭小。这是因为,将导光体40稳定地保持于导光体保持部72,在导光体40保持于导光体保持部72的状态下,剖面大致为圆形的导光体40在导光体保持部72内的旋转得到抑制。
外透镜60的露出面62以及保持器70的倾斜面72a(即,导光体40用于使光反射或折射的棱镜43的底面部43a)形成为使得两者的面例如成为0°~40°的角度。
保持器70具有透镜定位部73。透镜定位部73是对外透镜60进行定位的壁部位。透镜定位部73通过与位于外透镜60的收容部61的露出面62的相反侧(远离侧)的侧壁的内表面接触而对外透镜60进行定位。此外,透镜定位部73可以兼用作导光体保持部72的一部分。
在外透镜60安装于保持器70的状态下,保持器70与外透镜60形成上述收容空间80。导光体40在保持于保持器70的状态下收容于收容空间80。导光体40在收容空间80内位于作为车室外侧的车辆前侧、且比外透镜60的露出面62更靠车辆前侧的位置。
导光体40配置为比下面板30的面板上部30H的车室外侧端He更靠车室外侧(车辆前方侧),并且配置为比上面板20的面板下部20L的车室外侧端Le更靠车室外侧(车辆前方侧)。另外,导光体40配置为比在上面板20与下面板30的边界附近开设的狭缝12更靠下方。
2.车内用发光装置的组装以及动作
按照下面的次序对车内用发光装置1进行组装。首先,将导光体40安装保持于保持器70,将光源50与该导光体40的延伸方向两端连接,并且以将导光体40覆盖的方式将外透镜60安装于该保持器70。如果进行这样的组装,则导光体40收容于由保持器70和外透镜60形成的收容空间80。而且,导光体40在收容空间80内位于车室外侧。
接下来,如上所述,在进行了保持器70、导光体40、光源50以及外透镜60的组装之后,车内用发光装置1安装于仪表板10的里侧(即车辆前侧)。经由在上面板20与下面板30的边界附近开设的狭缝12使得外透镜60的露出面62向车室内侧露出,从而进行车内用发光装置1向仪表板10的安装。
如果进行车内用发光装置1向仪表板10的安装,则导光体40配置为比下面板30的面板上部30H的车室外侧端He以及上面板20的面板下部20L的车室外侧端Le这两者更靠车室外侧。另外,导光体40配置为比在下面板30的车室外侧端He与上面板20的车室外侧端Le之间形成的狭缝12更靠下方。
上述车内用发光装置1根据规定条件的成立而从光源50发出可见光。此外,规定条件是对车辆驾驶者进行唤起注意、进行警告的条件,例如,向本车辆的驾驶者通知在本车辆的前方存在的前方车辆从停车状态起步、向本车辆的驾驶者通知本车辆与在本车辆的前方存在的前方车辆的车间距离减小等。
如果光源50发出光,则该光进入导光体40的入光面41而在导光体40内沿延伸方向行进。在该导光体40内行进的光在棱镜43反射或折射,然后,如图4所示,在导光体40内从车室外侧直至车室内侧向斜上方行进而从出光面42射出。从导光体40的出光面42射出的光首先在收容空间80内从车室外侧直至车室内侧而向斜上方行进,然后,从背面侧进入外透镜60而从露出面62经由狭缝12向车室内侧(具体而言,从车室外侧直至车室内侧朝向斜上方)射出。
如上所述,在光经由狭缝12而射出的状态下,车辆驾驶者能够目视确认从仪表板10的上面板20与下面板30的边界附近的狭缝12射出的光。
3.车内用发光装置的效果
在上述车内用发光装置1中,导光体40发出的光在收容空间80内从车室外侧直至车室内侧向斜上方行进,并且,此后从外透镜60的露出面62经由狭缝12从车室外侧直至车室内侧而向斜上方行进,并向车室内侧射出。
根据上述结构,在使得导光体40发出的光从仪表板10的上面板20与下面板30的边界附近向车室内侧射出的方面,无需使导光体40发出的光在上面板20、下面板30等的表面处反射,无需直至到达车室内为止而使来自导光体40的光大幅屈曲。因此,不会使来自导光体40的光大幅屈曲而向车室内侧射出。因此,能够减小决定导光体40的构造、位置、发光方向、上面板20、下面板30的倾斜角等方面的限制。
另外,外透镜60具有经由狭缝12而向车室内侧露出的露出面62。狭缝12在上面板20的面板下部20L与下面板30的面板上部30H之间设置于在车室内侧形成的表面侧空间11的最内部,并形成于上面板20的面板下部20L的车室外侧端Le与下面板30的面板上部30H的车室外侧端He之间。
因此,外透镜60的露出面62配置于表面侧空间11的最内部并向车室内侧露出。因此,在车内用发光装置1未发光时,能够从车室内侧使外透镜60的露出面62变得不显眼,因此能够防止仪表板10的外观美观性受损。
另一方面,在车内用发光装置1发光时,能够使得在上面板20与下面板30的边界附近示出的发光面形成为带状或线状。特别地,即使在车室内明亮的白天等,表面侧空间11的最内部也由上面板20以及下面板30包围,因此位于露出面62的周围的上面板20以及下面板30的表面变暗。因此,能够提高上面板20与下面板30的边界附近的露出面62的亮度,由此,能够目视确认车辆驾驶者的目视确认性。
另外,保持器70和外透镜60形成对导光体40进行收容的收容空间80。导光体40在收容空间80内位于车室外侧。另一方面,外透镜60的露出面62设置于收容部61的车室内侧的上侧角部附近。根据该构造,与导光体40在收容空间80内位于车室内侧的构造相比,能够将导光体40与外透镜60的露出面62的距离确保得大,因此能够将光在外透镜60的折射抑制得较小。
另外,收容部61的露出面62的相反侧的侧壁与透镜定位部73接触而将外透镜60定位于保持器70。因此,能够简单且精度良好地对保持器70和外透镜60进行组装,能够提高其组装性。
另外,导光体40具有在延伸方向上排列的多个棱镜43。各棱镜43具有使来自光源50的光反射或折射的倾斜面部43b、43c。各棱镜43的棱镜高度h根据棱镜43相对于光源50的距离而变化,从光源50至该棱镜43的距离越大则越大。在这样的结构中,越是远离光源50的棱镜43,棱镜高度h越大,从而能够使得光在相对于导光体40的延伸方向的光源50较远的部位容易向出光面42反射。
因此,在导光体40的延伸方向上越是远离光源50的部位,即使到达的光量减少,也越容易将光向出光面42反射,因此能够使得从导光体40甚至外透镜60的露出面62射出的光遍及延伸方向地大致均匀。
另外,各棱镜43的棱镜宽度w根据棱镜43相对于光源50的距离而变化,从光源50至该棱镜43的距离越大则越大。在这样的结构中,越是远离光源50的棱镜43则棱镜宽度w越大,从而能够使得光在导光体40的延伸方向上的远离光源50的部位处容易向出光面42反射。因此,在导光体40的延伸方向上越是远离光源50的部位,即使到达的光量减少,也越容易使光向出光面42反射,因此能够使得从导光体40甚至外透镜60的露出面62射出的光遍及延伸方向地大致均匀。
另外,各棱镜43的第一倾斜面部43b的角度α小于或等于第二倾斜面部43c的角度β。第一倾斜面部43b配置于导光体40的延伸方向的驾驶席侧,第二倾斜面部43c配置于导光体40的延伸方向的副驾席侧。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将第一倾斜面部43b使得来自光源50的光反射的方向设为车室内侧,并且能够将第二倾斜面部43c使得来自光源50的光反射的方向设为车室内侧。因此,能够利用导光体40有效地将光向车室内侧引导。
另外,各棱镜43的第一倾斜面部43b的角度α根据棱镜43的延伸方向位置而变化,设定为驾驶席侧较小且副驾席侧较大。根据这样的结构,在利用棱镜43使从光源50发出的光反射的方面,在导光体40的延伸方向的副驾席侧的部位处也容易将光向驾驶席侧引导,对于驾驶者而言能够目视确认遍及导光体40的延伸方向的整个区域而均匀的光。因此,能够提高车辆驾驶者对光的目视确认性,不会因光的均匀性给车辆驾驶者带来烦恼而能够若无其事地对车辆驾驶者通知唤起注意等通知。
并且,棱镜43在延伸方向上以规定间距p而配置。该规定间距p与棱镜43的延伸方向位置相应地变化,设定为驾驶席侧较大且副驾席侧较小。根据这样的结构,在利用棱镜43使从光源50发出的光反射的方面,能够增加在导光体40的延伸方向的副驾席侧的部位处反射的光量。能够使到达驾驶者的光遍及导光体40的延伸方向的整个区域而变得均匀。因此,能够提高车辆驾驶者对光的目视确认性,不会因光的均匀性给车辆驾驶者带来烦恼而能够若无其事地对车辆驾驶者通知唤起注意等通知。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仪表板10相当于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车辆内饰品”,第一倾斜面部43b相当于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倾斜面部”,角度α相当于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第一角度”,角度β相当于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第二角度”。
但是,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车内用发光装置1发光的车辆内饰品而应用仪表板10。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如果是车辆内饰品,则也可以应用于除了仪表板以外的、车门面板、仪表盘、后面板等。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光源50分别对应设置于导光体40的延伸方向两端。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应用于光源50设置于导光体40的延伸方向的任一侧的结构。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导光体40配置为比上面板20的面板下部20L的车室外侧端Le以及下面板30的面板上部30H的车室外侧端He的二者更靠车室外侧。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导光体40也可以配置为至少比下面板30的面板上部30H的车室外侧端He更靠车室外侧。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狭缝12形成于上面板20的面板下部20L的车室外侧端Le与下面板30的面板上部30H的车室外侧端He之间,导光体40配置为比上面板20的面板下部20L的车室外侧端Le以及下面板30的面板上部30H的车室外侧端He这两者更靠车室外侧。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如下结构,即,狭缝12形成为将下面板30的面板上部30H(特别是该面板上部30H的车室外侧端He侧的部位)贯通,导光体40至少配置为比上面板20的面板下部20L的车室外侧端Le更靠车室外侧。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变形方式,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实施各种变更。
标号的说明
1:车内用发光装置、10:仪表板、11:表面侧空间、12:狭缝、20:上面板、20L:面板下部、21:第一倾斜面、30:下面板、30H:面板上部、31:第二倾斜面、40:发光部(导光体)、41:入光面、42:出光面、43:棱镜、43a:底面部、43b:第一倾斜面部、43c:第二倾斜面部、50:光源、60:外透镜、62:露出面、70:保持器、80:收容空间、He:(下面板的)车室外侧端、Le:(上面板的)车室外侧端。

Claims (6)

1.一种车内用发光装置,其在车辆内饰品的表面发光,该车辆内饰品具有:上面板;以及下面板,其配置于所述上面板的下方,其中,
所述上面板在面板下部的车室内侧表面具有朝向斜下方的第一倾斜面,
所述下面板在面板上部的车室内侧表面具有朝向斜上方的第二倾斜面,
所述车辆内饰品具有:
表面侧空间,其形成于所述上面板的面板下部与所述下面板的面板上部之间的车室内侧;以及
狭缝,其形成于所述上面板的面板下部的车室外侧端与所述下面板的面板上部的车室外侧端之间,或者形成为将所述下面板的面板上部贯通,
所述车内用发光装置具有如下发光部,即,配置为比所述上面板的面板下部的车室外侧端以及所述下面板的面板上部的车室外侧端中的至少任一者更靠车室外侧,经由所述狭缝而发出向车室内侧的斜上方射出的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内用发光装置,其中,
所述发光部是沿所述狭缝以棒状而延伸,对进入延伸方向的端部的来自光源的光进行反射的导光体,
所述车内用发光装置具有以将所述导光体覆盖的方式设置的外透镜,
所述外透镜具有经由所述狭缝而向车室内侧露出的露出面,
所述导光体反射的光从所述露出面向车室内侧射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内用发光装置,其中,
所述车内用发光装置具有保持器,该保持器对所述导光体进行保持,供所述外透镜安装,
所述保持器和所述外透镜形成对所述导光体进行收容的收容空间,
所述导光体在所述收容空间内位于车室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车内用发光装置,其中,
所述导光体具有在所述延伸方向上排列设置的多个棱镜,
各所述棱镜分别具有使来自所述光源的光反射或折射的倾斜面部,
所述多个所述棱镜形成为从所述光源至所述棱镜的距离越大,则所述倾斜面部的相对于所述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棱镜高度越大。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车内用发光装置,其中,
所述导光体具有在所述延伸方向上排列设置的多个棱镜,
各所述棱镜分别具有使来自所述光源的光反射或折射的倾斜面部,
所述多个所述棱镜形成为所述倾斜面部相对于所述延伸方向所成的角度相应于所述棱镜与驾驶席的相对位置关系而变化。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车内用发光装置,其中,
所述导光体具有在所述延伸方向上排列设置的多个棱镜,
各所述棱镜分别具有:
第一倾斜面部,其配置于所述延伸方向的驾驶席侧,使来自所述光源的光反射或折射;以及
第二倾斜面部,其配置于所述延伸方向的副驾席侧,使来自所述光源的光反射或折射,
各所述棱镜分别形成为,使得所述第一倾斜面部相对于从所述延伸方向的驾驶席侧直至副驾席侧的方向所成的第一角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倾斜面部相对于从所述延伸方向的副驾席侧直至驾驶席侧的方向所成的第二角度。
CN202210926057.9A 2021-08-03 2022-08-03 车内用发光装置 Pending CN11570339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27850 2021-08-03
JP2021127850A JP2023022779A (ja) 2021-08-03 2021-08-03 車内用発光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03399A true CN115703399A (zh) 2023-02-17

Family

ID=851530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26057.9A Pending CN115703399A (zh) 2021-08-03 2022-08-03 车内用发光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679715B2 (zh)
JP (1) JP2023022779A (zh)
CN (1) CN115703399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40003B (zh) 2004-08-13 2011-01-05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车室内的照明装置
EP1625971B1 (en) 2004-08-13 2013-04-17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Vehicle interior illumination structure
JP4645992B2 (ja) 2008-02-04 2011-03-09 株式会社ホンダアクセス カバーパネル
JP5652304B2 (ja) * 2011-04-07 2015-01-14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車両用照明装置
JP6003830B2 (ja) * 2013-06-28 2016-10-05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
US20160107566A1 (en) * 2014-10-20 2016-04-21 Nissan North America, Inc. Vehicle interior lighting structure
EP3838673B1 (en) * 2019-12-18 2023-08-02 Volvo Car Corporation An improved lighting system for providing transformable ligh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022779A (ja) 2023-02-15
US11679715B2 (en) 2023-06-20
US20230045310A1 (en) 2023-0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99511B2 (en) Door mirror with turn lamp
US9360183B2 (en) Mirror apparatus for a vehicle
US8845156B2 (en) Vehicle lamp
US8419246B2 (en) Illumination device for vehicle and light source unit
EP2479047B1 (en) Defroster outlet
KR101804311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US7946742B2 (en) In-vehicle illuminating device
CN108224351B (zh) 照明单元
EP3613635B1 (en) Vehicular interior lighting device and roof module
CN115703399A (zh) 车内用发光装置
CN110857053B (zh) 车辆用室内照明装置以及车顶模块
US20210188176A1 (en) Bsm unit
US11498480B2 (en) Illuminating device for vehicle ceiling lamp
JP7115103B2 (ja) Etcアンテナ
CN110857061B (zh) 车辆用显示装置和车顶模块
US11511670B2 (en) BSM unit
US20230099347A1 (en) Lighting device
JP2010100111A (ja) 車両用ベンチレータ
US20140355236A1 (en) Vehicular display apparatus
JP2024067309A (ja) 乗物用照明構造
CN115195579A (zh) 车灯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