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97831A - 液化气体储存罐及包括其的船舶 - Google Patents

液化气体储存罐及包括其的船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97831A
CN115697831A CN202180039027.XA CN202180039027A CN115697831A CN 115697831 A CN115697831 A CN 115697831A CN 202180039027 A CN202180039027 A CN 202180039027A CN 115697831 A CN115697831 A CN 1156978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primary
curved surface
liquefied gas
storage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3902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朴天珍
崔炳基
吴勋奎
林洪一
朴奎
李相沃
朴诚辅
金龙泰
许元硕
金东佑
安材爀
孙永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D Hyundai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yundai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20008433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2375114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20008920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2281934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Hyundai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yundai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6978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9783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7STORING OR DISTRIBUTING GASES OR LIQUIDS
    • F17CVESSELS FOR CONTAINING OR STORING COMPRESSED, LIQUEFIED OR SOLIDIFIED GASES; FIXED-CAPACITY GAS-HOLDERS; FILLING VESSELS WITH, OR DISCHARGING FROM VESSELS, COMPRESSED, LIQUEFIED, OR SOLIDIFIED GASES
    • F17C3/00Vessels not under pressure
    • F17C3/02Vessels not under pressure with provision for thermal insulation
    • F17C3/025Bulk storage in barges or on ships
    • F17C3/027Wallpanels for so-called membrane tan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25/00Load-accommodating arrangements, e.g. stowing, trimming; Vessels characterised thereby
    • B63B25/02Load-accommodating arrangements, e.g. stowing, trimming; Vessels characterised thereby for bulk goods
    • B63B25/08Load-accommodating arrangements, e.g. stowing, trimming; Vessels characterised thereby for bulk goods fluid
    • B63B25/12Load-accommodating arrangements, e.g. stowing, trimming; Vessels characterised thereby for bulk goods fluid closed
    • B63B25/16Load-accommodating arrangements, e.g. stowing, trimming; Vessels characterised thereby for bulk goods fluid closed heat-insulat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7STORING OR DISTRIBUTING GASES OR LIQUIDS
    • F17CVESSELS FOR CONTAINING OR STORING COMPRESSED, LIQUEFIED OR SOLIDIFIED GASES; FIXED-CAPACITY GAS-HOLDERS; FILLING VESSELS WITH, OR DISCHARGING FROM VESSELS, COMPRESSED, LIQUEFIED, OR SOLIDIFIED GASES
    • F17C2201/00Vessel construction, in particular geometry, arrangement or size
    • F17C2201/05Size
    • F17C2201/052Size large (>1000 m3)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7STORING OR DISTRIBUTING GASES OR LIQUIDS
    • F17CVESSELS FOR CONTAINING OR STORING COMPRESSED, LIQUEFIED OR SOLIDIFIED GASES; FIXED-CAPACITY GAS-HOLDERS; FILLING VESSELS WITH, OR DISCHARGING FROM VESSELS, COMPRESSED, LIQUEFIED, OR SOLIDIFIED GASES
    • F17C2203/00Vessel construction, in particular walls or details thereof
    • F17C2203/03Thermal insulations
    • F17C2203/0304Thermal insulations by solid means
    • F17C2203/0329Foam
    • F17C2203/0333Polyurethan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7STORING OR DISTRIBUTING GASES OR LIQUIDS
    • F17CVESSELS FOR CONTAINING OR STORING COMPRESSED, LIQUEFIED OR SOLIDIFIED GASES; FIXED-CAPACITY GAS-HOLDERS; FILLING VESSELS WITH, OR DISCHARGING FROM VESSELS, COMPRESSED, LIQUEFIED, OR SOLIDIFIED GASES
    • F17C2203/00Vessel construction, in particular walls or details thereof
    • F17C2203/06Materials for walls or layers thereof; Properties or structures of walls or their materials
    • F17C2203/0602Wall structures; Special features thereof
    • F17C2203/0612Wall structures
    • F17C2203/0626Multiple walls
    • F17C2203/0631Three or more wal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7STORING OR DISTRIBUTING GASES OR LIQUIDS
    • F17CVESSELS FOR CONTAINING OR STORING COMPRESSED, LIQUEFIED OR SOLIDIFIED GASES; FIXED-CAPACITY GAS-HOLDERS; FILLING VESSELS WITH, OR DISCHARGING FROM VESSELS, COMPRESSED, LIQUEFIED, OR SOLIDIFIED GASES
    • F17C2203/00Vessel construction, in particular walls or details thereof
    • F17C2203/06Materials for walls or layers thereof; Properties or structures of walls or their materials
    • F17C2203/0634Materials for walls or layers thereof
    • F17C2203/0636Metals
    • F17C2203/0646Aluminiu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7STORING OR DISTRIBUTING GASES OR LIQUIDS
    • F17CVESSELS FOR CONTAINING OR STORING COMPRESSED, LIQUEFIED OR SOLIDIFIED GASES; FIXED-CAPACITY GAS-HOLDERS; FILLING VESSELS WITH, OR DISCHARGING FROM VESSELS, COMPRESSED, LIQUEFIED, OR SOLIDIFIED GASES
    • F17C2209/00Vessel construction, in particular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 F17C2209/22Assembling processes
    • F17C2209/221Weld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7STORING OR DISTRIBUTING GASES OR LIQUIDS
    • F17CVESSELS FOR CONTAINING OR STORING COMPRESSED, LIQUEFIED OR SOLIDIFIED GASES; FIXED-CAPACITY GAS-HOLDERS; FILLING VESSELS WITH, OR DISCHARGING FROM VESSELS, COMPRESSED, LIQUEFIED, OR SOLIDIFIED GASES
    • F17C2209/00Vessel construction, in particular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 F17C2209/22Assembling processes
    • F17C2209/227Assembling processes by adhesive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7STORING OR DISTRIBUTING GASES OR LIQUIDS
    • F17CVESSELS FOR CONTAINING OR STORING COMPRESSED, LIQUEFIED OR SOLIDIFIED GASES; FIXED-CAPACITY GAS-HOLDERS; FILLING VESSELS WITH, OR DISCHARGING FROM VESSELS, COMPRESSED, LIQUEFIED, OR SOLIDIFIED GASES
    • F17C2221/00Handled fluid, in particular type of fluid
    • F17C2221/03Mixtures
    • F17C2221/032Hydrocarbons
    • F17C2221/033Methane, e.g. natural gas, CNG, LNG, GNL, GNC, PL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7STORING OR DISTRIBUTING GASES OR LIQUIDS
    • F17CVESSELS FOR CONTAINING OR STORING COMPRESSED, LIQUEFIED OR SOLIDIFIED GASES; FIXED-CAPACITY GAS-HOLDERS; FILLING VESSELS WITH, OR DISCHARGING FROM VESSELS, COMPRESSED, LIQUEFIED, OR SOLIDIFIED GASES
    • F17C2223/00Handled fluid before transfer, i.e. state of fluid when stored in the vessel or before transfer from the vessel
    • F17C2223/01Handled fluid before transfer, i.e. state of fluid when stored in the vessel or before transfer from the vessel characterised by the phase
    • F17C2223/0146Two-phase
    • F17C2223/0153Liquefied gas, e.g. LPG, GPL
    • F17C2223/0161Liquefied gas, e.g. LPG, GPL cryogenic, e.g. LNG, GNL, PL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7STORING OR DISTRIBUTING GASES OR LIQUIDS
    • F17CVESSELS FOR CONTAINING OR STORING COMPRESSED, LIQUEFIED OR SOLIDIFIED GASES; FIXED-CAPACITY GAS-HOLDERS; FILLING VESSELS WITH, OR DISCHARGING FROM VESSELS, COMPRESSED, LIQUEFIED, OR SOLIDIFIED GASES
    • F17C2223/00Handled fluid before transfer, i.e. state of fluid when stored in the vessel or before transfer from the vessel
    • F17C2223/03Handled fluid before transfer, i.e. state of fluid when stored in the vessel or before transfer from the vessel characterised by the pressure level
    • F17C2223/033Small pressure, e.g. for liquefied ga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7STORING OR DISTRIBUTING GASES OR LIQUIDS
    • F17CVESSELS FOR CONTAINING OR STORING COMPRESSED, LIQUEFIED OR SOLIDIFIED GASES; FIXED-CAPACITY GAS-HOLDERS; FILLING VESSELS WITH, OR DISCHARGING FROM VESSELS, COMPRESSED, LIQUEFIED, OR SOLIDIFIED GASES
    • F17C2260/00Purposes of gas storage and gas handling
    • F17C2260/01Improving mechanical properties or manufacturing
    • F17C2260/011Improving strength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7STORING OR DISTRIBUTING GASES OR LIQUIDS
    • F17CVESSELS FOR CONTAINING OR STORING COMPRESSED, LIQUEFIED OR SOLIDIFIED GASES; FIXED-CAPACITY GAS-HOLDERS; FILLING VESSELS WITH, OR DISCHARGING FROM VESSELS, COMPRESSED, LIQUEFIED, OR SOLIDIFIED GASES
    • F17C2260/00Purposes of gas storage and gas handling
    • F17C2260/01Improving mechanical properties or manufacturing
    • F17C2260/013Reducing manufacturing time or effor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7STORING OR DISTRIBUTING GASES OR LIQUIDS
    • F17CVESSELS FOR CONTAINING OR STORING COMPRESSED, LIQUEFIED OR SOLIDIFIED GASES; FIXED-CAPACITY GAS-HOLDERS; FILLING VESSELS WITH, OR DISCHARGING FROM VESSELS, COMPRESSED, LIQUEFIED, OR SOLIDIFIED GASES
    • F17C2260/00Purposes of gas storage and gas handling
    • F17C2260/01Improving mechanical properties or manufacturing
    • F17C2260/016Preventing slosh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7STORING OR DISTRIBUTING GASES OR LIQUIDS
    • F17CVESSELS FOR CONTAINING OR STORING COMPRESSED, LIQUEFIED OR SOLIDIFIED GASES; FIXED-CAPACITY GAS-HOLDERS; FILLING VESSELS WITH, OR DISCHARGING FROM VESSELS, COMPRESSED, LIQUEFIED, OR SOLIDIFIED GASES
    • F17C2270/00Applications
    • F17C2270/01Applications for fluid transport or storage
    • F17C2270/0102Applications for fluid transport or storage on or in the water
    • F17C2270/0105Ships
    • F17C2270/0107Wall pane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32Hydrogen stora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Filling Or Discharging Of Gas Storage Vess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液化气体储存罐及包括其的船舶,本发明的液化气体储存罐是储存极低温物质的液化气体储存罐,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次防护壁,形成容纳极低温物质的容纳空间,由金属材料制成;一次隔热壁,在所述一次防护壁的外侧依次配置有一次胶合板和一次隔热材料;二次防护壁,设置在所述一次隔热壁的外侧;以及二次隔热壁,在所述二次防护壁的外侧依次层叠配置有二次隔热材料和二次胶合板,所述二次防护壁由设置在构成单位要素的各个所述二次隔热壁的上部的主防护壁和使相邻的所述主防护壁相互连接的辅助防护壁构成,所述二次防护壁由金属和非金属的混合材料制成,所述一次隔热壁具有所述二次隔热壁的66%至166%的厚度,以减小低温负担。

Description

液化气体储存罐及包括其的船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化气体储存罐及包括其的船舶。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技术开发,代替汽油或柴油正在广泛使用液化天然气(LiquefiedNatural Gas;LNG)、液化石油气(Liquefied Petroleum Gas;LPG)等液化气体。
另外,在海上运输或储存LNG等液化气体的LNG运输船、LNG RV(RegasificationVessel,再气化船舶)、LNG FPSO(Floating,Production,Storage and Offloading,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LNG FSRU(Floating Storage and Regasification Unit,浮式储存和再气化装置)等船舶内设置有用于以极低温液体状态储存LNG的储存罐(被称作所谓“货物仓”)。
另外,液化气体储存罐可能因来自外部的热侵入而产生蒸发气体(Boil Off Gas;BOG),通过隔热设计降低作为蒸发气体的气化比率的自然气化率(Boil Off Rate;BOR)是液化气体储存罐设计的核心技术。另外,由于液化气体储存罐暴露在晃动(Sloshing)等各种荷重,因此确保隔热面板的机械强度也是必不可少的。
考虑到这一点,一次隔热壁和二次隔热壁的厚度范围可以与液化气体储存罐的机械强度有关。由此,正在积极地进行研究,以消除二次防护壁的低温负担,并且还能够保持二次隔热壁的机械强度。
与此同时,由于在一次防护壁的情况下,其直接暴露于极低温物质,因此,为了使由极低温引起的热应力(thermal stress)以及由晃动引起的压应力(pressure stress)负担最小化,正在积极地进行优化曲面部的截面形状的研究。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现有技术的问题而提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优化一次防护壁的曲面部的截面形状,能够使由低温引起的热应力(thermalstress)以及由晃动引起的压应力(pressure stress)负担最小化的液化气体储存罐及包括其的船舶。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在隔热壁的总厚度上使一次隔热壁的厚度与二次隔热壁相同或相似,能够将二次隔热壁的机械强度保持在预定水平并减小二次防护壁的低温负担和晃动负担的液化气体储存罐及包括其的船舶。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在隔热壁的总厚度上使一次隔热壁的厚度与二次隔热壁相同或相似,能够在不发生船体的脆性破坏的范围内减小二次防护壁的低温负担和晃动负担的液化气体储存罐及包括其的船舶。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改善二次防护壁的构成来提高隔热性能的液化气体储存罐及包括其的船舶。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改善使二次隔热壁固定到船体的固定构件的构成来提高隔热性能并减少工数的液化气体储存罐及包括其的船舶。
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式的液化气体储存罐是储存极低温物质的液化气体储存罐,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次防护壁,形成容纳极低温物质的容纳空间,由金属材料制成;一次隔热壁,在所述一次防护壁的外侧依次配置有一次胶合板和一次隔热材料;二次防护壁,设置在所述一次隔热壁的外侧;以及二次隔热壁,在所述二次防护壁的外侧依次层叠配置有二次隔热材料和二次胶合板,所述二次防护壁由设置在构成单位要素的各个所述二次隔热壁的上部的主防护壁和使相邻的所述主防护壁相互连接的辅助防护壁构成,所述二次防护壁由金属和非金属的混合材料制成,所述一次隔热壁具有所述二次隔热壁的66%至166%的厚度,以减小低温负担(thermal stress)。
具体而言,所述一次隔热壁可以包括连接隔热壁,在由所述二次隔热壁、所述二次防护壁、作为所述一次隔热壁的一部分的固定隔热壁层叠构成的单位要素相邻配置的状态下,所述连接隔热壁设置在相邻的所述固定隔热壁之间的空间部分。
具体而言,所述连接隔热壁可以具有所述二次隔热壁的67%至167%的厚度。
具体而言,在所述液化气体储存罐中以厚度方向为基准,所述二次防护壁可以配置在对应于总厚度的40%至60%的范围内的中心区域。
具体而言,所述一次隔热材料可以具有所述二次隔热材料的90%至110%的厚度。
具体而言,所述一次防护壁由与所述一次隔热壁的顶面接触的平面部、具有第一曲率半径的曲面部以及在所述平面部和所述曲面部之间形成为具有第二曲率半径的褶皱形状的分界部构成,所述第一曲率半径和所述第二曲率半径可以不同。
具体而言,所述褶皱形状的水平和垂直的褶皱尺寸可以相同。
具体而言,所述二次防护壁由第一构件/铝箔/第二构件层叠的结构的材料形成,所述第一构件和所述第二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可以是玻璃织物、玻璃-芳纶织物、玄武岩织物或玻璃织物/铝箔/玻璃织物。
具体而言,所述一次隔热材料可以由使用CO2作为发泡剂的增强聚氨酯泡沫形成,所述二次隔热材料可以由使用HFC-245fa作为发泡剂的增强聚氨酯泡沫形成。
具体而言,还包括直角拐角结构,形成于所述直角拐角结构的所述二次防护壁的曲率半径可以是所述一次隔热壁的厚度的25%至50%。
具体而言,还包括钝角拐角结构,形成于所述钝角拐角结构的所述二次防护壁的曲率半径可以是所述一次隔热壁的厚度的15%至35%。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式的液化气体储存罐是储存极低温物质的液化气体储存罐,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次防护壁,形成容纳极低温物质的容纳空间,由金属材料制成;一次隔热壁,在所述一次防护壁的外侧依次配置有一次胶合板和一次隔热材料;二次防护壁,设置在所述一次隔热壁的外侧;以及二次隔热壁,在所述二次防护壁的外侧依次配置有二次隔热材料和二次胶合板,所述二次防护壁由设置在构成单位要素的各个所述二次隔热壁的上部的主防护壁和使相邻的所述主防护壁相互连接的辅助防护壁构成,所述辅助防护壁具有未贴合部分,由所述极低温物质引起的所述辅助防护壁的低温应力上限值为50MPa以下。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式的液化气体储存罐由一次防护壁、一次隔热壁、二次防护壁以及二次隔热壁构成,所述一次防护壁形成容纳极低温物质的容纳空间且由金属材料制成,所述一次隔热壁设置在所述一次防护壁的外侧,所述二次防护壁设置在所述一次隔热壁的外侧并由主防护壁和辅助防护壁构成,所述二次隔热壁设置在所述二次防护壁的外侧,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防护壁由固定在所述一次隔热壁的顶面的复数个平面部,以及形成在复数个所述平面部之间向所述容纳空间侧形成曲面并包括横向曲面部和纵向曲面部的曲面部构成,所述曲面部包括:一对第一曲面部,分别与相邻的所述平面部连接,具有第一曲率半径r1;第二曲面部,形成所述曲面部的上部,至少具有大于所述第一曲率半径r1的第二曲率半径r2;以及一对第三曲面部,分别连接一对所述第一曲面部和所述第二曲面部,至少具有大于所述第二曲率半径r2的第三曲率半径r3,一对所述第三曲面部中的任意一个第三曲面部的第一曲率中心和另一个第三曲面部的第二曲率中心在所述曲面部的内侧位于沿水平方向错开的位置。
具体而言,所述横向曲面部和所述纵向曲面部可以形成为交叉,所述横向曲面部和所述纵向曲面部的高度和宽度可以相同。
具体而言,所述第三曲率半径的大小可以大于将所述第二曲率半径的大小和所述第一曲率半径的大小相加的值。
具体而言,所述曲面部的宽度W与高度H的比率W/H可以在2.0至3.0的范围内(2.0≤W/H≤3.0),并且可以基于所述一次防护壁的低温下的热应力和压应力来确定。
具体而言,一对所述第一曲面部分别是在与所述平面部连接的第一连接点和分别与一对所述第三曲面部连接的第二连接点之间具有所述第一曲率半径的曲面形状,所述第一连接点的位置和从所述容纳空间侧的曲率中心具有所述第一曲率半径的第一圆的曲线与所述第一圆的纵向中心线交叉的点的位置相同,所述第二连接点可以位于从第一圆的曲线与所述第一圆的横向中心线交叉的点向下30度角度以内的所述第一圆的曲线部分。
具体而言,所述一次防护壁还可以包括凸出结构物,所述凸出结构物位于距离所述横向曲面部与所述纵向曲面部交叉的交叉部的预定距离内,向所述容纳空间侧凸出形成于所述平面部。
具体而言,所述凸出结构物的大小可以小于所述横向曲面部和所述纵向曲面部,并且可以形成为凸圆形或弧形。
具体而言,一对所述第三曲面部的所述第一曲率中心和第二曲率中心可以比由所述平面部形成的假想的平面位于上部。
根据本发明又一方式的船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记载的液化气体储存罐。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液化气体储存罐及包括其的船舶通过优化一次防护壁的曲面部的截面形状,能够使由低温引起的热应力(thermal stress)以及由晃动引起的压应力(pressurestress)负担最小化。
另外,本发明的液化气体储存罐及包括其的船舶在包括连接隔热壁的一次隔热壁和二次隔热壁的总厚度中,使一次隔热壁的厚度构成为与二次隔热壁相同或相似,由此不仅能够将二次隔热壁的机械强度保持在预定水平,而且能够减小二次防护壁的低温负担和晃动负担,从而能够防止二次防护壁的损坏。
另外,本发明的液化气体储存罐及包括其的船舶在包括连接隔热壁的一次隔热壁和二次隔热壁的总厚度中,使一次隔热壁的厚度构成为与二次隔热壁相同或相似,由此能够防止船体的脆性破坏,并且能够减小二次防护壁的低温负担和晃动负担。
另外,本发明的液化气体储存罐及包括其的船舶通过在构成单位要素的相邻的一次隔热壁之间的空间设置的连接隔热壁的底面设置辅助隔热板,能够进一步提高构成单位要素的相邻的二次隔热壁的连接部分处的隔热性能。
另外,本发明的液化气体储存罐及包括其的船舶能够通过改善二次防护壁的构成来提高隔热性能。
另外,本发明的液化气体储存罐及包括其的船舶通过将未贴合弹性隔热材料用作二次隔热壁和船体之间的二次隔热壁的调平构件,即使不使用现有的胶粘剂和调平楔子,也能够调整船体的变形部位的水平,并且能够提高罐的隔热性能。
另外,本发明的液化气体储存罐及包括其的船舶通过利用在二次隔热壁的单位面板侧面下部向外部凸出设置的凸出部和固定于船体的双头螺栓的夹持(cleat)结构方式来固定相邻的二次隔热壁的单位面板,由此与在二次隔热壁钻孔并用双头螺栓固定单位面板的方式相比,能够减少工数。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液化气体储存罐的局部剖视图。
图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液化气体储存罐的局部立体图。
图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液化气体储存罐的一次防护壁的图。
图4的(a)和(b)是示出根据一次隔热壁和二次隔热壁的厚度变化的二次防护壁的拉力的图。
图5至图8是分别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为了导出液化气体储存罐的一次隔热壁和二次隔热壁的厚度,通过改变第一壳体的一次隔热壁和二次隔热壁的厚度来进行结构分析的结果的图。
图9至图12是分别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为了导出液化气体储存罐的一次隔热壁和二次隔热壁的厚度,通过改变第二壳体的一次隔热壁和二次隔热壁的厚度来进行结构分析的结果的图。
图13至图16是分别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为了导出液化气体储存罐的一次隔热壁和二次隔热壁的厚度,通过改变第三壳体的一次隔热壁和二次隔热壁的厚度来进行结构分析的结果的图。
图17至图20是分别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为了导出液化气体储存罐的一次隔热壁和二次隔热壁的厚度,通过改变第四壳体的一次隔热壁和二次隔热壁的厚度来进行结构分析的结果的图。
图21是示出根据一次隔热壁和二次隔热壁的厚度变化的二次防护壁的低温应力和船体的脆性破坏概率的曲线图。
图22、图23以及图24分别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液化气体储存罐的二次防护壁的各种构成的图。
图2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液化气体储存罐的直角拐角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26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液化气体储存罐的钝角拐角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2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液化气体储存罐的一次隔热材料和二次隔热材料的使用材料的热传导率的曲线图。
图28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液化气体储存罐的局部剖视图。
图29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液化气体储存罐的局部立体图。
图30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液化气体储存罐的局部剖视图。
图31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液化气体储存罐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3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第一、第二、第三实施例的液化气体储存罐的一次防护壁的另一实施例的图。
图33是用于说明一次防护壁的形状的图。
图34的(a)和(b)是用于说明设置于一次防护壁的凸出结构物的图。
图35是用于说明一次防护壁的单位防护壁的立体图。
图36是示出根据一次防护壁的曲面部宽度与曲面部高度的比率W/H的范式等效应力值(热应力和压应力)的分布的图。
图37是示出通过一次防护壁的截面形状优化模拟的根据一次防护壁的曲面部宽度与曲面部高度的比率W/H的曲率半径‘r3-r2-r1’值的范围的图。
图38的(a)、(b)以及(c)是示出流体流入到本发明的一次防护壁和比较对象的一次防护壁中的横向曲面部和纵向曲面部时,对晃动压力值进行结构分析的结果的图。
图39的(a)和(b)是用于说明向本发明的一次防护壁和比较对象的一次防护壁施加等分布荷重时的变形的图。
图40是示出根据钝角拐角结构中的二次防护壁与二次隔热壁未贴合的部分的长度的变化的二次防护壁的应力变化值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目的、特定优点以及新特征将通过与附图相关的以下详细说明和优选实施例变得更加明确。在本说明书中,对各个附图的构成要素附加标记时,应当注意的是,对于相同的构成要素,即使显示在不同的附图中,也尽可能使其具有相同的标记。另外,在说明本发明时,如果判断为对相关公知技术的具体说明可能不必要地模糊本发明的主旨,则将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
另外,附图仅用于使本说明书中公开的实施例易于理解,而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技术思想不受附图限制,应理解为包括本发明的思想和技术范围内的所有变更、均等物及替代物。
另外,第一、第二等包括序数的术语可以用于说明各种构成要素,但是这些构成要素不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构成要素与另一个构成要素进行区分。
以下,在本说明书中,液化气体可以用作涵盖通常以液体状态储存的所有气体燃料,例如LNG或LPG、乙烯、氨等的含义,方便起见,被加热或加压而不处于液体状态的情况等也可以表达为液化气体。这也同样适用于蒸发气体。另外,方便起见,LNG可以用作涵盖所有液体状态的NG(Natural Gas,天然气)以及超临界状态等的LNG的含义,蒸发气体可以用作不仅包含气体状态的蒸发气体,而且还包含液化的蒸发气体的含义。
以下,将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图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液化气体储存罐的局部剖视图,图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液化气体储存罐的局部立体图。图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液化气体储存罐的一次防护壁的图。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液化气体储存罐1可以设置于船舶,储存作为极低温(约-160℃至-170℃)物质的LNG等液化气体。
虽然未图示,但是应当了解,以下说明的设置有液化气体储存罐1的船舶是除了将货物从出发地运输到目的地的商船以外,还包括漂浮在海上的预定点执行特定的作业的海洋结构物的概念。另外,需要明确的是,本发明中的液化气体储存罐1包括用于储存液化气体的任何形态的罐。
液化气体储存罐1可以包括与液化气体接触的一次防护壁2、设置在一次防护壁2的外侧的一次隔热壁3、设置在一次隔热壁3的外侧的二次防护壁4以及配置在二次防护壁4的外侧的二次隔热壁5。液化气体储存罐1可以由设置在二次隔热壁5和船体7之间的胶粘剂6支撑于船体7。
液化气体储存罐1可能需要对一次隔热壁3和二次隔热壁5的厚度进行优化,以优化隔热性能和储存容量。例如,在将聚氨酯泡沫用作一次隔热壁3和二次隔热壁5的主要材料的情况下,一次隔热壁3的厚度和二次隔热壁5的厚度之和的总厚度可以在250mm至500mm的范围内。对此将在图4至图20中进行说明。
上述的液化气体储存罐1可以包括平面和拐角结构。例如,液化气体储存罐1的前后方向上的横壁、横壁之间的底面、竖壁以及天花板可以相当于平面结构。另外,例如,液化气体储存罐1的横壁、底面、竖壁、天花板相遇的结构可以相当于拐角结构。在此,拐角结构可以包括钝角拐角结构或直角拐角结构。在一次隔热壁3或二次隔热壁5的厚度变化的情况下,可能伴随钝角拐角结构或直角拐角结构的变化,对此将在图25至图26中进行说明。
参照图1和图2,一次防护壁2可以形成容纳作为极低温物质的液化气体的容纳空间,可以由金属材料制成。例如,金属材料可以是不锈钢材料,并不限于此。一次防护壁2可以与二次防护壁4一起防止液化气体向外部泄漏。
一次防护壁2可以设置成,通过锚杆(未图示)固定结合在一次隔热壁3的上部,与储存于液化气体储存罐1的作为极低温物质的液化气体直接接触。
参照图3,一次防护壁2可以分为与一次隔热壁3的顶面接触的平面部21、用于缓解因温度引起的收缩或膨胀应力(stress)的曲面部22以及平面部21和曲面部22之间的分界部23。例如,可以由厚度为1.0至1.5mm的不锈钢材料,优选由厚度为1.0至1.2mm的不锈钢材料制成的波纹膜片(corrugation membrane sheet)形成。即,一次防护壁可以形成为褶皱形状。
一次防护壁2可以形成为其褶皱形状具有第一曲率半径R1和第二曲率半径R2。即,本实施例的一次防护壁2可以形成为具有两种类型的曲率半径R1、R2,在平面部21和曲面部22之间的分界部23形成第一曲率半径R1,曲面部22形成第二曲率半径R2。例如,第一曲率半径R1可以形成为小于第二曲率半径R2。在具有曲率半径R1、R2的一次防护壁2中,上部形成平缓的曲线,因此易于焊接检查,另外,从侧面击打的流体直接流走,从而也能够灵活地应对晃动。对此将通过图32至图39更详细地说明。
另外,本实施例的一次防护壁2的整个区域中的水平和垂直的褶皱尺寸可以形成为相同,而不区分大波纹(Large corrugation)和小波纹(Small corrugation)。即,由于整个一次防护壁2的水平和垂直的褶皱尺寸相同,因此可以容易地制造一次防护壁。
参照图1,一次隔热壁3可以设计成,能够阻断来自外部的热侵入,并且能够承受来自外部的冲击或由内部的液化气体晃动引起的冲击,并且可以设置在一次防护壁2和二次防护壁4之间。
一次隔热壁3可以具有在一次防护壁2的外侧依次层叠一次胶合板31和一次隔热材料32的结构,并且其厚度可以对应于一次胶合板31的厚度和一次隔热材料32的厚度之和的厚度。一次隔热壁3可以形成为160mm至250mm的厚度。
一次胶合板31可以设置在一次防护壁2和一次隔热材料32之间。
一次胶合板31可以形成为6.5mm至15mm的厚度。
一次隔热材料32可以由隔热性能优异且机械强度优异的材料形成,以能够阻断来自外部的热侵入,并且能够承受来自外部的冲击或由内部的液化气体晃动引起的冲击。
一次隔热材料32可以由聚氨酯泡沫形成在一次胶合板31和二次防护壁4之间,并且可以对应于150mm至240mm的厚度范围。
参照图1,可以由一次隔热壁3的一部分、二次防护壁4以及二次隔热壁5层叠构成单位要素。在此,构成单位要素的一次隔热壁3的一部分可以定义为固定隔热壁3b,其宽度可以小于包括在单位要素中的二次隔热壁5的宽度。另外,固定隔热壁3b、二次防护壁4以及二次隔热壁5可以以预先固定的状态配置,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各自分离并配置在液化气体储存罐1内。因此,二次防护壁4的一部分可以向一次隔热壁3的两侧露出。单位要素可以相邻配置,此时在相邻的一次隔热壁3之间的空间部分,即二次防护壁4露出的空间部分可以设置有连接隔热壁3a。
二次防护壁4可以分为主防护壁41和辅助防护壁42,主防护壁41设置在单位要素中二次隔热壁5的上部,辅助防护壁42设置在露出的主防护壁41和连接隔热壁3a之间。此时,辅助防护壁42设置成使设置于彼此相邻的单位要素的主防护壁41相互连接。即,相邻配置的单位要素可以由层叠于主防护壁41的辅助防护壁42和连接隔热壁3a收尾。
设置有连接隔热壁3a的部分的层叠结构通过图2进行说明。连接隔热壁3a可以以与构成单位要素的一次隔热壁3中的说明相同或相似的层叠有连接胶合板31a和连接隔热材料32a的形态设置,在本说明书中,应当了解,一次隔热壁3可以包括连接隔热壁3a和固定隔热壁3b。
图2示出了图1的A-A'面的截面结构,连接隔热壁3a可以具有层叠有连接胶合板31a和连接隔热材料32a的结构。连接隔热壁3a的厚度可以对应于连接胶合板31a的厚度和连接隔热材料32a的厚度之和的厚度。
连接胶合板31a可以形成为6.5mm至15mm的厚度。
连接隔热材料32a可以由聚氨酯泡沫形成在连接胶合板31a和二次防护壁4的辅助防护壁42之间,并且可以对应于150mm至240mm的厚度范围。
如上所述,一次隔热壁3的一次隔热材料32和连接隔热壁3a的连接隔热材料32a的厚度可以相同。但是,在连接隔热壁3a的连接隔热材料32a的情况下,其下部比二次防护壁4的主防护壁41多层叠有辅助防护壁42,因此连接隔热壁3a的连接隔热材料32a可以具有比一次隔热壁3的一次隔热材料32的厚度小与辅助防护壁42的厚度对应的厚度。
上述的连接隔热壁3a设置成,在相邻配置单位要素时,与辅助防护壁42一起密封相邻的二次隔热壁5之间产生的空间部分,并执行阻断来自外部的热侵入的作用。
但是,由于连接隔热壁3a具有插入设置在构成单位要素的相邻的固定隔热壁3b之间的结构,因此在保护连接隔热壁3a下部的二次防护壁4免受极低温影响方面必然脆弱。由此,在主防护壁41和辅助防护壁42重叠的连接隔热壁3a下部的二次防护壁4产生问题的可能性高。对此将以连接隔热壁3a为中心进行说明。
二次防护壁4可以设置在包括隔热壁3a的一次隔热壁3和二次隔热壁5之间,并且可以与一次防护壁2一起防止液化气体泄漏到外部。
固定隔热壁3b下端的二次防护壁4可以包括主防护壁41作为单个防护壁,连接隔热壁3a下端的二次防护壁4可以包括相互连接单位要素的主防护壁41和设置在构成单位要素的二次隔热壁5上的辅助防护壁42。
主防护壁41可以设置在构成单位要素的二次隔热壁5上,形成为0.6mm至1.0mm的厚度,彼此相邻的主防护壁41可以通过层叠辅助防护壁42来实现气密。
辅助防护壁42是使单位要素相互连接的构成,其可以形成为0.6mm至1.0mm的厚度,并层叠在主防护壁41上。
另一方面,参照图1和图2,二次隔热壁5可以设计成,能够与固定隔热壁3b和连接隔热壁3a一起阻断来自外部的热入侵,并且能够承受来自外部的冲击或由内部的液化气体晃动引起的冲击。另外,二次隔热壁5可以设置在二次防护壁4和船体7之间,并且可以包括二次隔热材料51、二次胶合板52。
二次隔热壁5可以具有在二次防护壁4的外侧依次层叠二次隔热材料51和二次胶合板52的结构,二次隔热材料51的厚度和二次胶合板52的厚度之和的总厚度可以形成为150mm至240mm。
二次隔热材料51可以由隔热性能优异且机械强度优异的材料形成,以能够阻断来自外部的热入侵,并且能够承受来自外部的冲击或由内部的液化气体晃动引起的冲击。
二次隔热材料51可以由聚氨酯泡沫形成在二次防护壁4和二次胶合板52之间,并且可以形成为140mm至230mm的厚度。
二次胶合板52可以设置在二次隔热材料51和船体7之间。例如,二次隔热材料51可以设置为与二次胶合板52接触。二次胶合板52可以形成为6.5mm至25mm的厚度。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液化气体储存罐1可以构成为,通过使一次隔热壁3具有二次隔热壁5的66%至166%的厚度,使一次隔热壁3中包括的连接隔热壁3a具有二次隔热壁5的67%至167%的厚度,来使连接隔热壁3a的厚度与二次隔热壁5相同或相似。为了与这种构成相关,可以通过使连接隔热壁3a的连接隔热材料32a具有二次隔热材料51的90%至110%的厚度,来使连接隔热壁3a的连接隔热材料32a的厚度与二次隔热材料51相同或相似。在本实施例中,需要明确的是,只要包括连接隔热壁3a,即使没有详细提及构成单位要素的固定隔热壁3b部分,但在与二次隔热壁5的关系中,固定隔热壁3b也与连接隔热壁3a相同或相似。
当以这种厚度比率形成连接隔热壁3a和二次隔热壁5或者连接隔热壁3a的连接隔热材料32a和二次隔热材料51时,二次防护壁4的低温下的应力上限值可以在连接隔热壁3a下部对应于50MPa以下。另外,具体而言,二次防护壁4的低温下的应力值在连接隔热壁3a下部可以是40MPa至50MPa。该数值是根据后述的结构分析的结构获得的。
在本实施例中,构成为连接隔热壁3a和二次隔热壁5的厚度或一次隔热壁3的连接隔热材料32a和二次隔热材料51的厚度相同或相似,对此将通过图4至图20进行说明。
图4的(a)、(b)是示出根据一次隔热壁3中包括的连接隔热壁3a和二次隔热壁5的厚度变化的连接隔热壁3a的下部处的二次防护壁4的拉力的图。假设图4的(a)和(b)中将连接隔热壁3a、二次防护壁4、二次隔热壁5等相加的总厚度相同。
另一方面,二次防护壁4和二次隔热壁5根据所暴露的温度而在自身收缩量方面产生差异,在二次防护壁4和二次隔热壁5的情况下,连接隔热壁3a的厚度越薄,越容易受极低温的液化气体的冷热影响。另外,在该情况下,自身温度降低,收缩量本身增加,由此存在因低温下的应力增大而增加了二次防护壁4受损的风险的问题。这种问题尤其在连接隔热壁3a的下部通过粘合剂等将设置于彼此相邻的单位要素的主防护壁41相互连接的辅助防护壁42产生较多。这是因为,在连接隔热壁3a的下部,辅助防护壁42的两端与各个单位要素的主防护壁41连接,随着单位要素的二次隔热壁5收缩,辅助防护壁42的两端可能变形为相互远离或靠近。
参照图4的(a),示出了连接隔热壁3a形成为比二次隔热壁5相对较薄,二次防护壁4的高度以厚度方向为基准位于总厚度的中心的上方的情况。此时,为了减小因船体7的六自由度运动而船体在结构上变形时施加于二次防护壁4的机械应力,可以通过较大地确保二次隔热壁5的厚度来使二次隔热壁5的厚度与连接隔热壁3a相比相对较厚。
参照图4的(b),示出了连接隔热壁3a和二次隔热壁5的厚度形成为相似,二次防护壁4的高度以厚度方向为基准位于总厚度的中心区域的情况。在此,中心区域可以对应于总厚度的40%至60%的范围。在该情况下,与图4的(a)相比,收缩量本身减小,从而减小低温下的应力。另外,与图4的(a)相比,二次防护壁的受损风险相对降低。
在本发明中,导出了能够将二次隔热壁5的机械强度保持在预定水平,并且能够减小二次防护壁4的低温负担和晃动负担的液化气体储存罐1,以下,通过参照图5至图20说明来理解。
图5至图20是在上述的本实施例的液化气体储存罐1中为了导出包括连接隔热壁3a的一次隔热壁3和二次隔热壁5的厚度,通过按第一壳体(图5至图8)、第二壳体(图9至图12)、第三壳体(图13至图16)、第四壳体(图17至图20)改变连接隔热壁3a和二次隔热壁5的厚度来进行结构分析的结果的图。在本实施例中,虽然以连接隔热壁3a的厚度为主说明,但是应当了解,一次隔热壁3的厚度也与连接隔热壁3a相同或相似。
在对每个壳体进行结构分析时,分析条件如下。
第一、作为分析模型的第一壳体至第四壳体的连接隔热壁3a和二次隔热壁5的总厚度相同地应用了400mm。
第二、通过改变连接隔热壁3a和二次隔热壁5各自的厚度,仅改变二次防护壁4的位置。
第三、考虑到相同的线性温度分布条件,将一次防护壁2位置的温度设为液化气体的温度的-163℃,将船体7位置的温度设为常温的20℃。
第四、厚度比率为总厚度(400mm)中连接隔热壁3a的厚度所占的比率。
以如上所述的分析条件,对作为分析模型的第一壳体至第四壳体的结构进行了分析。
图5至图8分别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液化气体储存罐中为了导出一次隔热壁3中包括的连接隔热壁3a和二次隔热壁5的厚度,通过改变第一壳体的连接隔热壁3a和二次隔热壁5的厚度来进行结构分析的结果的图。
如图5所示,第一壳体是连接隔热壁3a的厚度为100mm,二次隔热壁5的厚度形成为300mm的壳体。即,在第一壳体中,连接隔热壁3a的厚度在连接隔热壁3a和二次隔热壁5的总厚度(400mm)中所占的比率为0.25,二次防护壁4位于从连接隔热壁3a和二次隔热壁5的厚度之和的总厚度的中心靠近上端的一次防护壁2侧的位置。
在这种第一壳体的情况下,如图6至图8所示,结构分析结果,在单位要素相邻配置的状态下,计算出相邻的二次隔热壁5之间对应的二次防护壁4的应力值为70.12MPa。
在第一壳体的情况下,由图4可知在二次防护壁4产生应力的原因。即,这是因为,随着连接隔热壁3a的厚度变薄,二次防护壁4受液化气体的冷热影响较大。
图9至图12分别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液化气体储存罐中为了导出一次隔热壁3中包括的连接隔热壁3a和二次隔热壁5的厚度,通过改变第二壳体的连接隔热壁3a和二次隔热壁5的厚度来进行结构分析的结果的图。
如图9所示,第二壳体是连接隔热壁3a的厚度为160mm,二次隔热壁5的厚度形成为240mm的壳体。即,在第二壳体中,连接隔热壁3a的厚度在连接隔热壁3a和二次隔热壁5的总厚度(400mm)中所占的比率为0.4,二次防护壁4位于从连接隔热壁3a和二次隔热壁5的厚度之和的总厚度的中心稍微偏向一次防护壁2侧的位置。
在这种第二壳体的情况下,如图10至图12所示,结构分析结果,在单位要素相邻配置的情况下,计算出相邻的二次隔热壁5之间对应的二次防护壁4的应力值为55.09MPa。
图13至图16分别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液化气体储存罐中为了导出一次隔热壁3中包括的连接隔热壁3a和二次隔热壁5的厚度,通过改变第三壳体的连接隔热壁3a和二次隔热壁5的厚度来进行结构分析的结果的图。
如图13所示,第三壳体是连接隔热壁3a的厚度和二次隔热壁5的厚度形成为相同或相似的壳体。即,在第三壳体中,连接隔热壁3a的厚度在连接隔热壁3a和二次隔热壁5的总厚度(400mm)中所占的比率约为0.5,二次防护壁4位于与连接隔热壁3a和二次隔热壁5的厚度之和的总厚度的中心相邻的位置。
在这种第三壳体的情况下,如图14至图16所示,结构分析结果,在单位要素相邻配置的状态下,计算出相邻的二次隔热壁5之间对应的二次防护壁4的应力值为47.63MPa。
图17至图20分别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液化气体储存罐中为了导出一次隔热壁3中包括的连接隔热壁3a和二次隔热壁5的厚度,通过改变第四壳体的连接隔热壁3a和二次隔热壁5的厚度来进行结构分析的结果的图。
如图17所示,第四壳体是连接隔热壁3a的厚度为240mm,二次隔热壁5的厚度形成为160mm的壳体。即,在第四壳体中,连接隔热壁3a的厚度在连接隔热壁3a和二次隔热壁5的总厚度(400mm)中所占的比率为0.6,二次防护壁4位于连接隔热壁3a和二次隔热壁5的厚度之和的总厚度的中心的下方侧。
在这种第四壳体的情况下,如图18至图20所示,结构分析结果,在单位要素相邻配置的状态下,计算出相邻的二次隔热壁5之间对应的二次防护壁4的应力值为41.21MPa。
如上所述,第一壳体至第四壳体各自的结构分析结果可知,连接隔热壁3a下部的二次防护壁4呈现出随着远离一次防护壁2而由热收缩引起的低温应力减小的倾向。参照图21进行说明。
图21是示出根据一次隔热壁和二次隔热壁的厚度变化的二次防护壁的低温应力和船体的脆性破坏概率的关系的图。
如图21中示出的曲线图,可以预测第一壳体至第四壳体以及连接隔热壁3a下部的二次防护壁4随着远离一次防护壁2而在低温下由热收缩引起的应力值减小。即,可知连接隔热壁3a下部的二次防护壁4随着远离一次防护壁2而其温度比靠近时相对升高,因此收缩变小而应力减小。在本实施例中以连接隔热壁3a下部的二次防护壁4为主进行说明,但是构成单位要素的固定隔热壁3b下部的二次防护壁4也随着远离一次防护壁2而应力减小是显而易见的。连接隔热壁3a下部的二次防护壁4是主防护壁41和辅助防护壁42层叠的状态,一次隔热壁3下部的二次防护壁4仅由主防护壁41构成。
如上所述导出的本实施例的液化气体储存罐1在连接隔热壁3a和二次隔热壁5的厚度之和的总厚度中,通过使连接隔热壁3a的厚度增加来使二次防护壁4所受的温度升高(减少从极低温液态气体的冷热的影响力)。由此,减少了二次防护壁4本身的由冷热引起的收缩,并且减小了由冷热引起的应力,从而能够防止由冷热引起二次防护壁4的损坏。这种原理当然也适用于定义为包括连接隔热壁3a的一次隔热壁3下部的二次防护壁4。
另外,二次防护壁4随着连接隔热壁3a和固定隔热壁3b的厚度增加(二次隔热壁5的厚度相对减小)而减小传递到二次防护壁4的晃动荷重和流体动荷重,并减小由晃动引起的应力,从而能够防止由晃动引起的损坏。另外,随着二次隔热壁5的厚度变薄(一次隔热壁3的厚度相对变厚),可以容易地调整二次防护壁4的水平(flatness)。
另外,随着连接隔热壁3a和固定隔热壁3b的厚度增加,二次隔热壁5的厚度相对减小,从一次防护壁2相对远离,因此二次隔热壁5的由冷热引起的收缩力也减小,并且随着二次隔热壁5的收缩力减小而二次防护壁4的拉力减小,从而能够防止二次防护壁4因二次隔热壁5的收缩力而受损。
考虑到这种二次防护壁4的低温应力时,在本发明中,可以配置成连接隔热壁3a对应于连接隔热壁3a和二次隔热壁5之和的厚度的40%以上。优选地,本发明的液化气体储存罐1可以配置成第二壳体至第四壳体的范围,即连接隔热壁3a对应于连接隔热壁3a和二次隔热壁5之和的厚度的40%至60%。更优选地,本发明的液化气体储存罐1可以配置成第三壳体的范围,即连接隔热壁3a对应于连接隔热壁3a和二次隔热壁5之和的厚度的47%至53%。
但是,如果增加连接隔热壁3a和一次隔热壁3的厚度,则二次隔热壁5的厚度相对减小,因此,二次隔热壁5不可避免地对由于船体7的六自由度运动而船体7在结构上变形时施加的机械应力脆弱,由此,通过二次隔热壁5传递到二次防护壁4的机械应力程度必然增大。
另外,在装载有液化气体的状态下,可能会发生一次防护壁2破裂等紧急情况(emergency condition)。在该情况下,一次防护壁2无法再防止液化气体的泄漏,因此液化气体可能与二次防护壁4接触。另外,如果二次防护壁4与极低温的液化气体接触,则船体(hull)的温度降低,而脆性破坏概率可能增加。另外,随着变为低温,相较于船体的材料强度增加,会发生脆性问题,因此脆性破坏概率可能增加。在此,脆性破坏(brittlefracture)可以对应于几乎没有塑性变形发生的突然破坏,也可以理解为脆性裂缝(brittle crack)。
与此相关地,参照图21,在紧急情况下,随着从第一壳体到第四壳体,极低温的液化气体接触的二次防护壁4逐渐靠近船体,因此脆性破坏概率增加。即,在图21中,船体的脆性破坏概率随着从第一壳体到第四壳体,即随着连接隔热壁的厚度比二次隔热壁5的厚度增大而增加。另外,在超过第四壳体而连接隔热壁3a的厚度进一步变大的情况下,脆性破坏概率接近1,船体可能裂缝(crack)或分裂。
因此,液化气体储存罐1的隔热系统不仅需要考虑上述的低温应力,而且还需要考虑船体的裂缝或破坏风险来配置。在本发明中,在将低温应力和船体裂缝方面都考虑在内时,适合的可以是二次防护壁4位于连接隔热壁3a和二次隔热壁5的厚度之和的总厚度的中心区域的第二壳体至第四壳体。优选地,在低温应力和船体裂缝的机械方面,可以视为第三壳体适合。
因此,在本发明中,通过确保连接隔热壁3a和一次隔热壁3的厚度来减小二次防护壁4的低温应力,通过适当地设置二次隔热壁4的厚度来确保船体7和二次防护壁4之间的间隔,从而能够减小从船体7传递的结构应力对二次防护壁4的负担的第二壳体至第四壳体可以是适合的实施例。另外,在将低温应力和机械强度方面都考虑在内时,其中的第三壳体可以相当于优选实施例。
在下述[表1]中示出了以与上述的第一壳体至第四壳体相似或相同的结构分析条件根据一次隔热壁3和二次隔热壁5的厚度变化的连接隔热壁3a下部的应力变化。在此,如上所述,连接隔热壁3a可以是一次隔热壁3中包括的隔热壁,因此,在下述[表1]中,一次隔热壁3的厚度可以是连接隔热壁3a的厚度。另外,连接隔热壁3a下部的应力变化可以是作为连接隔热壁3a的下部层的二次防护壁4的应力变化。
在下述中,需要明确的是,参照[表1]说明的实施例1至实施例5以及比较例1至比较例3即使使用与前述提及的示例(第一壳体至第四壳体)相同的数值,也不一定是指相同的示例。
[表1]
一次隔热壁 二次隔热壁 二次防护壁应力值(MPa)
实施例1 160 240 55.09
实施例2 180 220 51.08
实施例3 200 200 47.63
实施例4 220 180 44.13
实施例5 240 160 41.21
比较例1 100 300 70.12
比较例2 300 100 34.29
比较例3 140 260 59.52
如[表1]所示,在实施例1中,是一次隔热壁3的厚度为160mm,二次隔热壁5的厚度形成为240mm的情况,在这种实施例1的情况下,结构分析结果计算出作为连接隔热壁3a的下部层的二次防护壁4的应力值为55.09MPa。
在实施例2中,是一次隔热壁3的厚度为180mm,二次隔热壁5的厚度形成为220mm的情况,在这种实施例2的情况下,结构分析结果计算出作为连接隔热壁3a的下部层的二次防护壁4的应力值为51.08MPa。
在实施例3中,是一次隔热壁3的厚度为200mm,二次隔热壁5的厚度形成为200mm的情况,在这种实施例3的情况下,结构分析结果计算出作为连接隔热壁3a的下部层的二次防护壁4的应力值为47.63MPa。
在实施例4中,是一次隔热壁3的厚度为220mm,二次隔热壁5的厚度形成为180mm的情况,在这种实施例4的情况下,结构分析结果计算出作为连接隔热壁3a的下部层的二次防护壁4的应力值为44.13MPa。
在实施例5中,是一次隔热壁3的厚度为240mm,二次隔热壁5的厚度形成为160mm的情况,在这种实施例5的情况下,结构分析结果计算出作为连接隔热壁3a的下部层的二次防护壁4的应力值为41.21MPa。
在比较例1中,是一次隔热壁3的厚度为100mm,二次隔热壁5的厚度形成为300mm的情况,在这种比较例1的情况下,结构分析结果计算出作为连接隔热壁3a的下部层的二次防护壁4的应力值为70.12MPa。
在比较例2中,是一次隔热壁3的厚度为300mm,二次隔热壁5的厚度形成为100mm的情况,在这种比较例2的情况下,结构分析结果计算出作为连接隔热壁3a的下部层的二次防护壁4的应力值为34.29MPa。
在比较例3中,是一次隔热壁3的厚度为140mm,二次隔热壁5的厚度形成为260mm的情况,在这种比较例3的情况下,结构分析结果计算出作为连接隔热壁3a的下部层的二次防护壁4的应力值为59.52MPa。
在上述的实施例1至实施例5中,使一次隔热壁3的厚度从160mm增加至240mm,并相对地使二次隔热壁5的厚度从240mm减小至160mm,从而进行结构分析的结果,作为连接隔热壁3a的下部层的二次防护壁4的应力值从55.09MPa变化为41.21MPa,在将液化气体储存罐1的低温应力和船体7的裂缝方面都考虑在内时,在这种厚度范围和应力值下是合适的。
然而,在比较例1至比较例3的情况下,一次隔热壁3和二次隔热壁5的厚度偏向某一侧,由此在将液化气体储存罐1的低温应力和船体7的裂缝方面都考虑在内时,不优选作为液化气体储存罐1的隔热系统应用。
另一方面,二次防护壁4的材料可以多样地构成,对此将在图22至图24中进行说明。
图22、图23以及图24分别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液化气体储存罐的二次防护壁的各种构成的图。
如图22所示,二次防护壁4可以由玻璃织物(GC)/铝箔(AF)/玻璃-芳纶织物(GAC)层叠的三层结构的第一材料形成。
玻璃-芳纶织物(GAC)在玻璃织物(Glass Cloth)中使用芳纶(Aramid)材料,可以通过在每两条玻璃纤维(Glass fiber)混合一条芳纶来制造。
这种第一材料可以应用于二次防护壁4的辅助防护壁42,并且不限于此,当然也可以应用于二次防护壁4的主防护壁41。
如图23所示,二次防护壁4可以由玻璃织物(GC)/铝箔(AF)/玻璃织物(GC)/铝箔(AF)/玻璃织物(GC)层叠的五层结构的第二材料形成。
这种第二材料可以应用于二次防护壁4的主防护壁41,并且不限于此,当然也可以应用于二次防护壁4的辅助防护壁42。
如图24所示,二次防护壁4使用了提取自玄武岩的无机物系玄武岩(Basalt)织物,可以由玄武岩织物(BC)/铝箔(AF)/玄武岩织物(BC)层叠的三层结构的第三材料形成。
这种第三材料可以应用于二次防护壁4的主防护壁41,并且不限于此,当然也可以应用于二次防护壁4的辅助防护壁42。
如图22至图24中所述,本实施例的二次防护壁4可以由第一构件/铝箔(AF)/第二构件层叠的多层结构的各种材料形成。此时,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可以是玻璃织物(GC)、玻璃-芳纶织物(GAC)、玄武岩织物(BC)或玻璃织物(GC)/铝箔(AF)/玻璃织物(GC)。
另外,应用于二次防护壁4的各种材料当然也可以以各种组合应用于二次防护壁4的主防护壁41和辅助防护壁42。
图2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液化气体储存罐的直角拐角结构的局部剖视图,图26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液化气体储存罐的钝角拐角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在上述的图5至图20中,确认到在连接隔热壁3a或一次隔热壁3的厚度和二次隔热壁5的厚度形成在相同、相似范围内的情况下,具有更加稳定的隔热系统。例如,相同、相似范围可以表示二次防护壁4的位置位于连接隔热壁3a或一次隔热壁3和二次隔热壁5的厚度之和的总厚度的40%至60%的情况。如上所述的构成也可以同样应用于图25所示的液化气体储存罐1的直角拐角结构和图26所示的液化气体储存罐1的钝角拐角结构。
但是,在液化气体储存罐1的直角拐角结构和钝角拐角结构中,二次防护壁4只能形成为曲线,在形成为曲线的情况下,与直线部分相比,对周边环境的荷重脆弱,本实施例能够缓解由这种荷重引起的应力。另外,本实施例可以易于船体变形吸收。
参照图25,直角拐角结构中的二次防护壁4随着一次隔热壁3的厚度变得比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更厚,曲率半径占一次隔热壁3的厚度的25%以上,例如25%至50%。
另外,直角拐角结构中的二次防护壁4随着一次隔热壁3的厚度变得比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更厚,而与现有的较薄厚度的一次隔热壁相比向船体7侧移动。在该情况下,曲率半径增大,而随着曲率半径增大,二次防护壁4与二次隔热壁5未贴合的部分(secondaryBarrier scab part not glued)的长度L1也增大。这在直角拐角结构中是指二次防护壁4的柔性(flexibility)增加,由此,直角拐角结构中的二次防护壁4容易吸收周边部变形例如船体变形,并且低温应力也减小。例如,未贴合的部分的长度L1可以是100mm至200mm。
参照图26,钝角拐角结构中的二次防护壁4随着一次隔热壁3的厚度变得比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更厚,曲率半径占一次隔热壁3的厚度的15%以上,例如15%至35%。
另外,钝角拐角结构中的二次防护壁4随着一次隔热壁3的厚度变得比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更厚,而与现有的较薄厚度的一次隔热壁相比向船体7侧移动并增大曲率半径。在该情况下,随着二次防护壁4的曲率半径增大,二次防护壁4与二次隔热壁5未贴合的部分(secondary Barrier scab part not glued)的长度L2也增大。这在钝角拐角结构中是指二次防护壁4的柔性(flexibility)增加,由此,钝角拐角结构中的二次防护壁4容易吸收周边部变形例如船体变形,并且低温应力也减小。例如,本实施例中二次防护壁4与二次隔热壁5未贴合的部分的长度L2可以是50mm至100mm,优选为超过50mm且小于100mm。
将根据随着一次隔热壁3的厚度增加而变长的二次防护壁4的未贴合部分的长度L2变化的二次防护壁4的应力变化值示于下述[表2]和图40。
[表2]
未贴合部分的长度(L2) 应力值(MPa)
比较例4 50 34.47
实施例6 60 25.56
实施例7 70 19.71
实施例8 80 15.63
实施例9 90 12.84
实施例10 97.3 11.17
如[表2]和图40所示,可以看出随着未贴合部分的长度L2增加,二次防护壁4的应力变化值降低,这是指随着未贴合部分的长度L2增加,钝角拐角结构中的二次防护壁4的柔性(flexibility)增加。在本发明的情况下,通过将一次隔热壁3的厚度形成为与二次隔热壁5的厚度相同或相似的厚度,可以形成未贴合部分的长度L2较长的二次防护壁4,如比较例4以及实施例6至实施例10。
如上所述,与由相对较薄厚度形成的一次隔热壁的直角拐角结构和钝角拐角结构相比,本发明的直角拐角结构和钝角拐角结构中的二次防护壁4可以减小施加到现有的二次防护壁的低温下的应力。另外,由于未贴合部分增大,因此船体变形吸收也容易。
图27是示出根据液化气体储存罐的一次隔热材料和二次隔热材料的使用材料的热传导率的曲线图。
在上述的本发明实施例的液化气体储存罐1中,说明了连接隔热壁3a和一次隔热壁3的一次隔热材料32、32a以及二次隔热壁5的二次隔热材料51分别由材料都相同的聚氨酯泡沫形成,但是可以根据情况选择性地使用不同材料的聚氨酯泡沫。
具体而言,增强聚氨酯泡沫(RPUF)通过混合多元醇(Polyol)、异氰酸酯(isocyanate)、发泡剂(blowing agent)来制造,可以使用HFC-245fa或CO2作为发泡剂。与CO2相比,HFC-245fa可能相对昂贵。
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通过使用CO2作为发泡剂的增强聚氨酯泡沫来形成一次隔热材料32、32a,通过使用HFC-245fa作为发泡剂的增强聚氨酯泡沫来形成二次隔热材料51。
参照图27的曲线图观察发泡剂HFC-245fa和发泡剂CO2的热传导特性,与发泡剂CO2相比,发泡剂HFC-245fa在常温下的热传导值低,但是越到极低温,越呈现相同或相似的值。
即,发泡剂HFC-245fa和发泡剂CO2的热传导值,以-80℃为起点,在其以下的温度下呈现出相同或相似的值,而在其以上的温度下呈现出发泡剂HFC-245fa比发泡剂CO2低的值。
由此,在本实施例中,不在一次隔热材料32、32a和二次隔热材料51都使用相对昂贵的发泡剂HFC-245fa,并且考虑到经济方面,可以使相对靠近极低温的一次隔热材料32、32a由使用CO2作为发泡剂的增强聚氨酯泡沫形成,并且可以使二次隔热材料51由使用HFC-245fa作为发泡剂的增强聚氨酯泡沫形成。
图28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液化气体储存罐的局部剖视图,图29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液化气体储存罐的局部立体图。
如图28至图29所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液化气体储存罐1可以包括在内部与液化气体接触的一次防护壁2、设置在一次防护壁2的外侧的一次隔热壁3和连接隔热壁3a、设置在一次隔热壁3和连接隔热壁3a的外侧的二次防护壁4以及配置在二次防护壁4的外侧并固定于船体7的二次隔热壁5,与上述的第一实施例相比,连接隔热壁3a的构成不同,其他构成相同或相似,因此以下将仅对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以避免重复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与上述的第一实施例相比,连接隔热壁3a的构成可以不同。
具体而言,与上述的第一实施例相比,连接隔热壁3a还可以包括辅助隔热板33。
即,连接隔热壁3a可以形成为层叠连接胶合板31a、连接隔热材料32a、辅助隔热板33的结构。
辅助隔热板33可以具有5mm至10mm的厚度,由胶合板或高密度聚氨酯泡沫(HDPUF)、FRP(Fiber Reinforced Plastic,纤维强化塑胶)等制成,从而能够获得二次防护壁4的荷重分散效果。或者,辅助隔热板33可以由隔热特性优异的VIP(Vacuum InsulationPanel,真空绝热板)、LD PUF等组成,从而能够弥补形成有连接隔热壁3a的部分的隔热脆弱性。
连接隔热壁3a的连接隔热材料32a和构成单位要素的固定隔热壁3b的一次隔热材料32的厚度可以相同。但是,在连接隔热壁3a的情况下,除了二次防护壁4的主防护壁41以外,其下部还层叠辅助防护壁42,并且还包括辅助隔热板33,因此连接隔热壁3a的连接隔热材料32a的厚度可以是比一次隔热壁3的一次隔热材料32小对应于辅助防护壁42的厚度和辅助隔热板33的厚度的5mm至10mm的厚度。
当然,上述的辅助隔热板33不仅可以在连接隔热壁3a的连接隔热材料32a的下部设置,而且还可以在构成单位要素的一次隔热壁3的一次隔热材料32的下部设置。
图30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液化气体储存罐的局部剖视图,图31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液化气体储存罐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如图30至图31所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液化气体储存罐1可以包括在内部与液化气体接触的一次防护壁2、设置在一次防护壁2的外侧的一次隔热壁3和连接隔热壁3a、设置在一次隔热壁3和连接隔热壁3a的外侧的二次防护壁4、配置在二次防护壁4的外侧并固定于船体7的二次隔热壁5、设置在二次隔热壁5和船体7之间的调平构件8以及将二次隔热壁5固定到船体7的固定构件9,与上述的第一实施例相比,调平构件8和固定构件9不同,其他构成相同或相似,因此以下将仅对作为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构成要素的调平构件8和固定构件9以及由此改变的部分进行说明,以避免重复说明。
调平构件8可以设置在二次隔热壁5和船体7之间。
调平构件8可以调整船体7的变形部位的水平,是能够提高罐的隔热性能并支撑二次隔热壁5的未贴合弹性隔热材料,并且可以是EPS(Expanded Polystyrene,发泡聚苯乙烯)等。
在这种调平构件8中,因弹力而紧贴于二次隔热壁5的顶面平坦,紧贴于船体7的底面可以具有对应于船体7的变形的曲面。例如,船体7的变形可能在船体7的块间焊接时发生。
即,调平构件8即使不使用现有的胶粘剂和调平楔子,也可以调整船体的变形部位的水平。在此,当然可以选择性地使用调平楔子。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应用如上所述的调平构件8,与根据现有间隙(gap)的大小来以各种形式涂抹胶粘剂不同,可以用单个尺寸施工,并且不需要胶粘剂硬化时间,因此能够缩短作业时间,并且能够通过应用隔热材料来提高保温能力。
固定构件9可以由包括凸出部91和双头螺栓92的夹持(cleat)结构构成,以能够将二次隔热壁5固定到船体7。
凸出部91可以从二次隔热壁5的单位面板的两侧面下部向外部凸出设置,并且可以形成为胶合板。
凸出部91的一侧面可以搭在二次隔热壁5的二次胶合板52的侧面和从二次胶合板52到预定高度的二次隔热材料51的一部分侧面固定设置,其底面与二次胶合板52的底面形成同一水平。
凸出部91的宽幅可以是,在配置构成二次隔热壁5的复数个单位面板时,彼此相对的凸出部91之间能够插入双头螺栓92的程度。
双头螺栓92可以固定于船体7。
双头螺栓92可以以在配置构成二次隔热壁5的复数个单位面板时,与相邻的二次隔热壁5的单位面板之间的空间对应的方式,固定设置于船体7。
双头螺栓92可以在位于分别设置在相邻的二次隔热壁5的单位面板的侧面并相对的两个凸出部91之间的状态下,通过拧紧螺栓来使二次隔热壁5固定到船体7。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在包括连接隔热壁3a的一次隔热壁3和二次隔热壁5的总厚度中,通过使一次隔热壁3、3a的厚度构成为与二次隔热壁5相同或相似,不仅能够将二次隔热壁5的机械强度保持在预定水平,而且能够减小二次防护壁4的低温负担和晃动负担,从而能够防止二次防护壁4的损坏。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构成单位要素的相邻的一次隔热壁3之间的空间设置的连接隔热壁3a的底面设置辅助隔热板33,能够进一步提高构成单位要素的相邻的二次隔热壁5的连接部分的隔热性能。
另外,本实施例可以通过改善二次防护壁4的构成来提高隔热性能。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未贴合弹性隔热材料用作二次隔热壁5和船体7之间的二次隔热壁5的调平构件8,即使不使用现有的胶粘剂和调平楔子,也能够调整船体7的变形部位的水平,并且能够提高罐的隔热性能。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利用在二次隔热壁5的单位面板侧面下部向外部凸出设置的凸出部91和固定于船体7的双头螺栓92的夹持(cleat)结构方式来固定相邻的二次隔热壁5的单位面板,由此与在二次隔热壁5钻孔并用双头螺栓固定单位面板的方式相比,能够减少工数。
本发明不限于以上说明的实施例,作为又一实施例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组合或上述实施例中的至少任意一个和公知技术的组合。例如,图28至图29的实施例可以与图4至图27的实施例组合。另外,例如,图30至图31的实施例可以与图1和图2的隔热系统或图28和图29的隔热系统组合。
以下,将通过图32至图39对以上说明的液化气体储存罐的一次防护壁形状进行详细说明。
图3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一、第二、第三实施例的液化气体储存罐的一次防护壁的另一实施例的图,图33是用于说明一次防护壁的形状的图。
如图32至图33所示,与参照图3说明的形成为具有两种类型的曲率半径R1、R2的一次防护壁2相比,本发明的第一、第二、第三实施例的液化气体储存罐1的一次防护壁2的截面形状不同,以下将进行具体说明。
参照图32,一次防护壁2可以由与一次隔热壁3的顶面接触的复数个平面部21、用于缓解因温度引起的收缩或膨胀应力(stress)的复数个曲面部22构成。
本实施例的曲面部22具有相邻的平面部21之间的宽度W与从平面部21到曲面部22的上端的高度H的比率W/H在2.0至3.0的范围内(2.0≤W/H≤3.0)的截面形状,从而能够使由低温引起的热应力(thermal stress)以及由晃动引起的压应力(pressure stress)负担最小化。
此时,曲面部22的宽度W可以为50mm~105mm,优选为65mm~93mm,更优选为70mm~80mm,曲面部22的高度H可以为30mm~50mm,优选为30mm~45mm,更优选为33mm~40mm。
这种复数个曲面部22可以形成为在横向和纵向上交叉,横向曲面部22和纵向曲面部22的大小可以相同。即,整个一次防护壁2中的横向和纵向曲面部22的大小相同,因此能够容易地制造一次防护壁。
另外,复数个曲面部22中相邻的曲面部22之间的间隔可以比公知技术(在此,公知技术在以下可以用作术语“比较对象”)更宽,例如,可以达到350mm~400mm的间隔。在此,曲面部22之间的间隔可以对应于曲面部22的最上端点之间的间隔。另外,如图35所示,构成一次防护壁2的复数个单位防护壁2a的尺寸可以形成为大于公知技术的3:1比率,例如,可以形成为长度为3,150mm~3,600mm且宽度为1,050mm~1,200mm的尺寸。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的一次防护壁2中,增加曲面部22之间的间隔并增大单位防护壁2a的尺寸,可以通过上述的相邻的平面部21之间的宽度W与从平面部21到曲面部22的上端的高度H的比率W/H在2.0至3.0的范围内(2.0≤W/H≤3.0)的曲面部22的截面形状来实现,通过参照图36至图39在后述中进行说明来进一步理解。
另一方面,如图2所示,横向曲面部和纵向曲面部可以形成为交叉。此时,横向曲面部和纵向曲面部可以形成为高度和宽度分别相同。
另外,曲面部22可以形成为具有曲率半径不同的第一曲面部22a、第二曲面部22b、第三曲面部22c的截面形状。
第一曲面部22a分别与相邻的平面部21连接并形成为一对,具有第一曲率半径r1。第一曲率半径r1可以是4mm~12mm。
一对第一曲面部22a分别可以是,在与平面部21连接的第一连接点P1和分别与一对第三曲面部22c连接的第二连接点P2之间具有第一曲率半径r1的曲面形状。
在此,第一连接点P1可以是与容纳空间侧的从第一曲率中心C1具有第一曲率半径r1的第一圆A1的最下部曲线部分和第一圆A1的纵向中心线交叉的点相同的位置。第一曲面部22a的第一曲率中心C1可以比由平面部21形成的假想的平面位于更上部。
第二连接点P2可以位于从第一圆A1的曲线和第一圆A1的横向中心线交叉的点向下30度角度以内的第一圆A1的曲线部分。
第二曲面部22b形成曲面部22的上部,至少具有比第一曲率半径r1大的第二曲率半径r2。在此,第二曲率半径r2可以是7mm~15mm。
第二曲面部22b可以是,在与一对第三曲面部22c中的任意一个第三曲面部22c连接的第三连接点P3和与另一个第三曲面部22c连接的第四连接点P4之间具有第二曲率半径r2的曲面形状。
在此,第三连接点P3和第四连接点P4分别可以位于,以容纳空间相反侧的从第二曲率中心C2具有第二曲率半径r2的第二圆A2的纵向中心线为基准向两侧的预定角度,例如,3度至10度之间的第二圆A2的曲线部分。第二曲面部22b的第二曲率中心C2可以比由平面部21形成的假想的平面位于更上部。
第三曲面部22c形成为将一对第一曲面部22a分别与第二曲面部22b连接的一对,至少具有比第二曲率半径r2大的第三曲率半径r3。在此,第三曲率半径r3可以是25mm~45mm。
即,第一曲面部22a、第二曲面部22b、第三曲面部22c各自的第一曲率半径r1、第二曲率半径r2、第三曲率半径r3的大小可以是“第一曲率半径r1≤第二曲率半径r2<第三曲率半径r3”。此时,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曲率半径r3的大小可以大于第二曲率半径r2的大小和第一曲率半径r1的大小相加的值。
一对第三曲面部22c中的任意一个第三曲面部22c可以是,在连接有一对第一曲面部22a中的任意一个第一曲面部22a的第二连接点P2和连接有第二曲面部22b的一侧的第三连接点P3之间具有第三曲率半径r3的曲面形状。
任意一个第三曲面部22c可以设置在容纳空间相反侧的从第三曲率中心C3具有第三曲率半径r3的第三圆A3的曲线部分。
另外,一对第三曲面部22c中的另一个第三曲面部22c可以是,在连接有一对第一曲面部22a中的另一个第一曲面部22a的第二连接点P2和连接有第二曲面部22b的另一侧的第四连接点P4之间具有第三曲率半径r3的曲面形状。
另一个第三曲面部22c可以设置在容纳空间相反侧的从第四曲率中心C4具有第三曲率半径r3的第四圆A4的曲线部分。
在上述中,当以一对第三曲面部22c为基准观察第二连接点P2、第三连接点P3、第四连接点P4各自的位置时,第二连接点P2可以是,一对第一曲面部22a中的任意一个第一曲面部22a的第一圆A1的曲线与第三圆的曲线相交的点,或一对第一曲面部22a中的另一个第一曲面部22a的第一圆A1的曲线与第四圆A4的曲线相交的点。
另外,第三连接点P3可以是第二圆A2的曲线与第三圆A3的曲线相交的点。第三连接点P3可以是与第三圆A3的最上部的曲线部分和第三圆A3的纵向中心线交叉的点相同的位置。
第四连接点P4可以是第二圆A2的曲线与第四圆A4的曲线相交的点。第四连接点P4可以是与第四圆A4的最上部的曲线部分和第四圆A4的纵向中心线交叉的点相同的位置。
上述的一对第三曲面部22c可以具有相同大小的第三曲率半径r3,并且任意一个第三曲面部22c的第三曲率中心C3和另一个第三曲面部22c的第四曲率中心C4可以在水平方向上位于错开的位置。另外,本实施例的第三曲率中心C3、第四曲率中心C4位于曲面部22的内侧。因此,在用假想线连接相邻的平面部21之间时,第三曲率中心C3、第四曲率中心C4位于假想线的上侧的曲面部22的内侧。即,第三曲面部22c的第三曲率中心C3、第四曲率中心C4可以比由平面部21形成的假想的平面位于更上部。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曲面部22的所有曲率中心C1、C2、C3、C4都可以比由平面部21形成的假想的平面位于更上部。
图34的(a)和(b)是用于说明设置于一次防护壁的凸出结构物的图。
如图34的(a)和(b)所示,本实施例的一次防护壁2还可以在横向曲面部22和纵向曲面部22交叉的交叉部的周边平面部21设置凸出结构物24。例如,凸出结构物24可以设置在从交叉部的预定距离内。另外,预定距离可以对应于位于同一条线上的交叉部之间的距离的1/3范围,并不限于此。
凸出结构物24的大小小于横向曲面部22和纵向曲面部22,可以形成为如图34的(a)所示的凸圆形或如图34的(b)所示的弧形等各种形状。
这种凸出结构物24能够使在横向曲面部22和纵向曲面部22交叉的部分由晃动引起的压应力(pressure stress)负担进一步最小化。
图35是用于说明一次防护壁的单位防护壁的立体图。
本实施例的一次防护壁2可以使相邻的曲面部22之间的间隔达到比公知技术宽的350mm~400mm的间隔,由此,如图35所示,构成一次防护壁2的复数个单位防护壁2a各自的尺寸可以形成为大于公知技术的3:1比率,例如,可以形成为长度为3,150mm~3,600mm且宽度为1,050mm~1,200mm的尺寸。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增大单位防护壁2a的尺寸,与现有技术相比减少了单位防护壁2a的安装数量,从而能够减少一次防护壁2的安装工数。
另外,在图35所示的单位防护壁2a中,曲面部22的最上端部之间的宽度可以对应于350mm~400mm。在此,曲面部22的最上端部可以对应于图32的第二曲面部22b的最上端点。与比较对象的单位防护壁(公知的单位防护壁)相比,这增加了曲面部的最上端部之间的宽度,因此与比较对象的单位防护壁相比,在生产和安装时更容易。另外,本发明实施例的单位防护壁2a的横向曲面部22和纵向曲面部22的宽度和高度相同,由此与比较对象的单位防护壁相比,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图36是示出根据一次防护壁的曲面部宽度与曲面部高度的比率W/H的范式等效应力值(热应力和压应力)的分布的图,图37是示出通过一次防护壁的截面形状优化模拟的一次防护壁的曲面部宽度与曲面部高度的比率W/H的曲率半径‘r3-r2-r1’值的范围的图。
在本实施例的一次防护壁2中,如上所述,使曲面部22的截面形状形成为相邻的平面部21之间的宽度W与从平面部21到曲面部22的上端的高度H的比率W/H在2.0至3.0的范围内(2.0≤W/H≤3.0),并基于此,使第一曲面部22a、第二曲面部22b、第三曲面部22c各自的第一曲率半径r1、第二曲率半径r2、第三曲率半径r3不同,使第三曲率半径r3的大小大于第二曲率半径r2的大小和第一曲率半径r1的大小相加的值,以能够使由低温引起的热应力(thermal stress)以及由晃动引起的压应力(pressure stress)负担最小化,这种曲面部22的截面形状是通过以下图36至图39所示的实验数据获得的,基于此,将公知的一次防护壁作为比较对象进行了比较。
在此,与本发明的一次防护壁2不同,比较对象的一次防护壁具有大波纹(Largecorrugation)和小波纹(Small corrugation)。
如图36所示,将根据一次防护壁2的曲面部22的宽度W与曲面部22的高度H的比率W/H的范式等效应力(Von Mises Stress)中的热应力和压应力两者都考虑在内时,本发明的一次防护壁2的宽度与高度的比率W/H在2.0至3.0的范围内,热应力和压应力集中,而在比较对象的一次防护壁的情况下,大波纹或小波纹各自的宽度与高度的比率W/H为约1.5以下,热应力和压应力相差很大。即,可以看出,与宽度与高度的比率W/H为1.5以下的比较对象相比,宽度与高度的比率W/H具有2.0至3.0的范围的本发明的热应力和压应力都良好。
具体而言,在本发明中,热应力与一次防护壁2的宽度与高度的比率W/H的大小成正比而增大,压应力与一次防护壁2的宽度与高度的比率W/H的大小成反比而减小,在宽度与高度的比率W/H在2.0至3.0的范围内时,热应力和压应力的分布集中,此时,可以看出,本发明的一次防护壁2的热应力和压应力在110MPa至210MPa之间。
相反,在比较对象中,一次防护壁的宽度与高度的比率W/H为约1.5以下的大波纹的最大热应力为约73MPa,最大压应力为约310MPa,一次防护壁的宽度与高度的比率W/H为1.5以下的小波纹的最大热应力和最大压应力约为150MPa。
另外,如图37所示,在本发明中,一次防护壁2的宽度与高度的比率W/H在2.0至3.0的范围内,曲率半径‘r3-r2-r1’值在10mm~30mm的范围内,优选在15mm~27mm得到了一次防护壁2的截面形状优化结果。
相反,在比较对象中,一次防护壁的大波纹和小波纹的宽度与高度的比率W/H为约1.5以下时,大波纹的曲率半径‘r3-r2-r1’值为约48mm,小波纹的曲率半径‘r3-r2-r1’值为约21mm,由此可知,比较对象的一次防护壁与本发明的一次防护壁2的截面形状不同。
另一方面,本发明的一次防护壁2的屈服应力在常温下为170Mpa,在-170度的低温下为220Mpa左右,由于在常温下制造,因此需要不超过170Mpa至180MPa的范围。
由此,本实施例的一次防护壁2优选具有宽度与高度的比率W/H在2.0至3.0的范围内,以及满足170MPa以下的‘r3-r2-r1’值在15mm~27mm的范围内的形状,使得热应力(y=72.446e0.3522x)或压应力(y=255.95e-0.233x)不超过约170MPa并区别于比较对象。
下述[表3]是用图表示出图36所示的根据一次防护壁2的曲面部22的宽度W与曲面部22的高度H的比率W/H的范式等效应力(Von Mises Stress)中的热应力和压应力的分布。
[表3]
Figure BDA0003968950230000311
Figure BDA0003968950230000321
图38的(a)、(b)以及(c)是示出对流体流入到本发明的一次防护壁和比较对象的一次防护壁中的横向和纵向曲面部时的晃动压力值进行结构分析的结果的图,此时,流入到横向和纵向曲面部的流体的速度为5m/s。图38的(a)是流体流入到本发明的一次防护壁2中的横向或纵向曲面部22时的晃动压力值的结构分析,在曲面部22的第一点P1得到了最大晃动压力值305.29Pa。另外,图38的(b)是流体流入到比较对象的一次防护壁中的横向曲面部(大波纹)时的晃动压力值的结构分析,在横向曲面部(大波纹)的第二点P2得到了最大晃动压力值10,515Pa,图38的(c)是流体流入到比较对象的一次防护壁中的纵向曲面部(小波纹)时的晃动压力值的结构分析,在纵向曲面部(小波纹)的第三点P3得到了最大晃动压力值3577.6Pa。
在此,如上所述,本发明的一次防护壁2具有横向和纵向曲面部22的大小和高度相同的截面形状,但是比较对象的一次防护壁是由具有常规曲面部截面形状的大小较大的横向曲面部(大波纹)和大小较小的纵向曲面部(小波纹)交叉的,因此可以看出,与比较对象的一次防护壁相比,本发明的一次防护壁2的晃动压力值在横向曲面部优异,并且在纵向曲面部非常优异。
图39的(a)和(b)示出了在向本发明的一次防护壁和比较对象的一次防护壁施加等分布荷重时的变形(示出了根据晃动冲击压力的结构分析结果),此时,对整个一次防护壁施加10bar的冲击压力进行了塑弹性结构分析。这是为了掌握一次防护壁的截面形状中的动态行为和塑性变形量。图39的(a)所示的本发明的一次防护壁2的曲面部22的截面形状的倾斜比图39的(b)所示的比较对象的一次防护壁的曲面部(大波纹)的截面形状平缓,从而可以看出,在本发明的一次防护壁2几乎不发生变形,而在比较对象的一次防护壁发生了很多变形。如上所述,在比较对象的一次防护壁的情况下,为了防止变形,需要在曲面部的下端填充木楔或金属等保形物等的追加作业。
以上,通过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发明,但这仅用于具体说明本发明,本发明不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内进行变形或改良是显而易见的。
本发明的简单变形或变更都属于本发明的领域,本发明的具体保护范围可以通过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来明确。
附图标记
1:液化气体储存罐 2:一次防护壁
2a:单位防护壁 21:平面部
22:曲面部 22a:第一曲面部
22b:第二曲面部 22c:第三曲面部
23:分界部 24:凸出结构物
3:一次隔热壁 3b:固定隔热壁
31:一次胶合板 32:一次隔热材料
3a:连接隔热壁 31a:连接胶合板
32a:连接隔热材料 33:辅助隔热板
4:二次防护壁 41:主防护壁
42:辅助防护壁 GAC:玻璃-芳纶织物
AF:铝箔 GC:玻璃织物
BC:玄武岩织物 5:二次隔热壁
51:二次隔热材料 52:二次胶合板
6:胶粘剂 7:船体
8:调平构件 9:固定构件
91:凸出部 92:双头螺栓
A1:第一圆 A2:第二圆
A3:第三圆 A4:第四圆
C1:第一曲率中心 C2:第二曲率中心
C3:第三曲率中心 C4:第四曲率中心
P1:第一连接点 P2:第二连接点
P3:第三连接点 P4:第四连接点
r1:第一曲率半径 r2:第二曲率半径
r3:第三曲率半径

Claims (21)

1.一种液化气体储存罐,用于储存极低温物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次防护壁,形成容纳极低温物质的容纳空间,由金属材料制成;
一次隔热壁,在所述一次防护壁的外侧依次配置一次胶合板和一次隔热材料而成;
二次防护壁,设置在所述一次隔热壁的外侧;以及
二次隔热壁,在所述二次防护壁的外侧依次层叠配置二次隔热材料和二次胶合板而成,
所述二次防护壁由设置在构成单位要素的各个所述二次隔热壁的上部的主防护壁和使相邻的所述主防护壁相互连接的辅助防护壁构成,
所述二次防护壁由金属和非金属的混合材料制成,
所述一次隔热壁具有所述二次隔热壁的66%至166%的厚度,以减小低温负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化气体储存罐,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次隔热壁包括连接隔热壁,在由所述二次隔热壁、所述二次防护壁、作为所述一次隔热壁的一部分的固定隔热壁层叠构成的单位要素相邻配置的状态下,所述连接隔热壁设置在相邻的所述固定隔热壁之间的空间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化气体储存罐,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隔热壁具有所述二次隔热壁的67%至167%的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化气体储存罐,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液化气体储存罐中以厚度方向为基准,所述二次防护壁配置在对应于总厚度的40%至60%的范围的中心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化气体储存罐,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次隔热材料具有所述二次隔热材料的90%至110%的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化气体储存罐,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次防护壁由与所述一次隔热壁的顶面接触的平面部、具有第一曲率半径的曲面部以及在所述平面部和所述曲面部之间形成为具有第二曲率半径的褶皱形状的分界部构成,
所述第一曲率半径和所述第二曲率半径不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化气体储存罐,其特征在于,
所述褶皱形状的水平和垂直的褶皱尺寸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化气体储存罐,其特征在于,
所述二次防护壁由第一构件/铝箔/第二构件层叠的结构的材料形成,
所述第一构件和所述第二构件中的至少一个是玻璃织物、玻璃-芳纶织物、玄武岩织物或玻璃织物/铝箔/玻璃织物。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化气体储存罐,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次隔热材料由使用CO2作为发泡剂的增强聚氨酯泡沫形成,
所述二次隔热材料由使用HFC-245fa作为发泡剂的增强聚氨酯泡沫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化气体储存罐,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直角拐角结构,
形成于所述直角拐角结构的所述二次防护壁的曲率半径是所述一次隔热壁的厚度的25%至50%。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化气体储存罐,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钝角拐角结构,
形成于所述钝角拐角结构的所述二次防护壁的曲率半径是所述一次隔热壁的厚度的15%至35%。
12.一种液化气体储存罐,用于储存极低温物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次防护壁,形成容纳极低温物质的容纳空间,由金属材料制成;
一次隔热壁,在所述一次防护壁的外侧依次配置一次胶合板和一次隔热材料而成;
二次防护壁,设置在所述一次隔热壁的外侧;以及
二次隔热壁,在所述二次防护壁的外侧依次配置二次隔热材料和二次胶合板而成,
所述二次防护壁由设置在构成单位要素的各个所述二次隔热壁的上部的主防护壁和使相邻的所述主防护壁相互连接的辅助防护壁构成,
所述辅助防护壁具有未贴合部分,由所述极低温物质引起的所述辅助防护壁的低温应力上限值为50MPa以下。
13.一种液化气体储存罐,由一次防护壁、一次隔热壁、二次防护壁以及二次隔热壁构成,所述一次防护壁形成容纳极低温物质的容纳空间且由金属材料制成,所述一次隔热壁设置在所述一次防护壁的外侧,所述二次防护壁设置在所述一次隔热壁的外侧并由主防护壁和辅助防护壁构成,所述二次隔热壁设置在所述二次防护壁的外侧,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次防护壁由固定在所述一次隔热壁的顶面的复数个平面部,以及形成在复数个所述平面部之间向所述容纳空间侧形成曲面并包括横向曲面部和纵向曲面部的曲面部构成,
所述曲面部包括:
一对第一曲面部,分别与相邻的所述平面部连接,具有第一曲率半径r1;
第二曲面部,形成所述曲面部的上部,至少具有大于所述第一曲率半径r1的第二曲率半径r2;以及
一对第三曲面部,分别连接一对所述第一曲面部和所述第二曲面部,至少具有大于所述第二曲率半径r2的第三曲率半径r3,
一对所述第三曲面部中的任意一个第三曲面部的第一曲率中心和另一个第三曲面部的第二曲率中心在所述曲面部的内侧位于沿水平方向错开的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液化气体储存罐,其特征在于,
所述横向曲面部和所述纵向曲面部形成为交叉,所述横向曲面部和所述纵向曲面部的高度和宽度相同。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液化气体储存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曲率半径的大小大于将所述第二曲率半径的大小和所述第一曲率半径的大小相加的值。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液化气体储存罐,其特征在于,
所述曲面部的宽度W与高度H的比率W/H在2.0至3.0的范围,即2.0≤W/H≤3.0,且基于所述一次防护壁的低温下的热应力和压应力来确定。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液化气体储存罐,其特征在于,
一对所述第一曲面部分别是在与所述平面部连接的第一连接点和分别与一对所述第三曲面部连接的第二连接点之间具有所述第一曲率半径的曲面形状,
所述第一连接点的位置和从所述容纳空间侧的曲率中心具有所述第一曲率半径的第一圆的曲线与所述第一圆的纵向中心线交叉的点的位置相同,
所述第二连接点位于从第一圆的曲线与所述第一圆的横向中心线交叉的点向下30度角度以内的所述第一圆的曲线部分。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液化气体储存罐,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次防护壁还包括凸出结构物,所述凸出结构物位于距离所述横向曲面部与所述纵向曲面部交叉的交叉部的预定距离内,向所述容纳空间侧凸出形成于所述平面部。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液化气体储存罐,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出结构物的大小小于所述横向曲面部和所述纵向曲面部,并且形成为凸圆形或弧形。
20.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液化气体储存罐,其特征在于,
一对所述第三曲面部的所述第一曲率中心和所述第二曲率中心比由所述平面部形成的假想的平面位于上部。
21.一种船舶,其特征在于,
包括权利要求1至2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液化气体储存罐。
CN202180039027.XA 2020-07-08 2021-07-01 液化气体储存罐及包括其的船舶 Pending CN11569783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200084336A KR102375114B1 (ko) 2020-07-08 2020-07-08 액화가스 저장탱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선박
KR10-2020-0084336 2020-07-08
KR10-2020-0089200 2020-07-17
KR1020200089200A KR102281934B1 (ko) 2020-07-17 2020-07-17 액화가스 저장탱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선박
PCT/KR2021/008387 WO2022010184A1 (ko) 2020-07-08 2021-07-01 액화가스 저장탱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선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97831A true CN115697831A (zh) 2023-02-03

Family

ID=795526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39027.XA Pending CN115697831A (zh) 2020-07-08 2021-07-01 液化气体储存罐及包括其的船舶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28379A1 (zh)
EP (1) EP4180315A1 (zh)
JP (1) JP2023529123A (zh)
CN (1) CN115697831A (zh)
WO (1) WO2022010184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782737B1 (ko) * 2007-05-29 2007-12-05 현대중공업 주식회사 용접형 2차 방벽을 구비하는 액화천연가스 저장용기용단열시스템과 그 시공방법
KR101337642B1 (ko) * 2011-12-16 2013-12-05 삼성중공업 주식회사 액화천연가스 저장 탱크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KR20140041971A (ko) * 2012-09-25 2014-04-07 현대중공업 주식회사 액화천연가스 선박 내 화물창 구조물의 형성방법
KR101556259B1 (ko) * 2013-10-18 2015-09-30 삼성중공업 주식회사 액화가스 화물창의 멤브레인
KR101617036B1 (ko) * 2014-06-27 2016-05-02 삼성중공업 주식회사 화물창의 1차방벽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529123A (ja) 2023-07-07
WO2022010184A1 (ko) 2022-01-13
US20230228379A1 (en) 2023-07-20
EP4180315A1 (en) 2023-05-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337644B1 (ko) 단열 구조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천연 가스 저장 탱크
KR101177904B1 (ko) 액화천연가스 운반선의 화물창
KR101854748B1 (ko) 액화가스 화물창의 단열 구조
KR102614343B1 (ko) 복수의 영역을 갖는 밀폐 및 단열 탱크
KR20170050584A (ko) 액화가스 화물창의 단열 시스템
KR102535971B1 (ko) 멤브레인형 저장탱크의 단열시스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멤브레인형 저장탱크
CN115697831A (zh) 液化气体储存罐及包括其的船舶
KR102323472B1 (ko) 액화가스 저장탱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선박
KR102375114B1 (ko) 액화가스 저장탱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선박
KR102340145B1 (ko) 액화가스 저장탱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선박
KR102019273B1 (ko) 극저온 액화가스 운반선의 화물창의 멤브레인형 단열시스템, 및 그 멤브레인형 단열시스템을 구비하는 액화가스 운반선
KR101337641B1 (ko) 단열 보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화 천연 가스 저장 탱크
KR102142993B1 (ko) 액화가스 저장탱크의 단열시스템
KR20100134878A (ko) Lng선 멤브레인 단열박스
KR102488380B1 (ko) 액화가스 저장탱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선박
KR20110136431A (ko) Lng 저장탱크의 단열박스
KR102525949B1 (ko) 멤브레인형 저장탱크의 단열시스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멤브레인형 저장탱크
KR102630657B1 (ko) 액화 가스 저장 탱크와 이를 포함하는 선박 및 액화 가스 저장 탱크의 제조 방법
KR102469993B1 (ko) 단열 패널용 핸들링 장치
KR102519039B1 (ko) 액화가스 저장탱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선박
KR102588985B1 (ko) 액화 가스 저장 탱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선박
KR102608691B1 (ko) 액화천연가스 저장탱크의 단열시스템
CN116710356A (zh) 液化气体储存罐以及包括其的船舶
KR20200023749A (ko) 단열 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단열 시스템
KR20130142341A (ko) No 96형 lng 저장탱크의 단열박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