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97121A - 具有用于向前动量的鞋底夹层突起和弧形轮廓的鞋底结构 - Google Patents

具有用于向前动量的鞋底夹层突起和弧形轮廓的鞋底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97121A
CN115697121A CN202180041022.0A CN202180041022A CN115697121A CN 115697121 A CN115697121 A CN 115697121A CN 202180041022 A CN202180041022 A CN 202180041022A CN 115697121 A CN115697121 A CN 1156971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dsole
sole structure
outsole
region
midfo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4102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菲登西奥·坎波斯二世
卡伦·S·丁莫夫
德里克·A·菲奇特
艾米莉·哈林顿
约瑟夫·L·赫尔塞斯
奥利弗·克劳克兰
科林·朗克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ke Innovate CV USA
Original Assignee
Nike Innovate CV US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ke Innovate CV USA filed Critical Nike Innovate CV USA
Publication of CN1156971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9712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3/00Footw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r the use
    • A43B3/0036Footw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r the use characterised by a special shape or design
    • A43B3/0042Footw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r the use characterised by a special shape or design with circular or circle shaped par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13/00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 A43B13/02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A43B13/12Soles with several layers of different materials
    • A43B13/125Soles with several layers of different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midsole or middle lay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13/00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 A43B13/14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ve form
    • A43B13/143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ve form provided with wedged, concave or convex end portions, e.g. for improving roll-off of the foot
    • A43B13/145Convex portions, e.g. with a bump or projection, e.g. 'Masai' type sho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13/00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 A43B13/14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ve form
    • A43B13/18Resilient soles
    • A43B13/181Resiliency achieved by the structure of the sole
    • A43B13/184Resiliency achieved by the structure of the sole the structure protruding from the outsol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13/00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 A43B13/14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ve form
    • A43B13/18Resilient soles
    • A43B13/181Resiliency achieved by the structure of the sole
    • A43B13/186Differential cushioning region, e.g. cushioning located under the ball of the foot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13/00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 A43B13/14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ve form
    • A43B13/18Resilient soles
    • A43B13/20Pneumatic soles filled with a compressible fluid, e.g. air, gas
    • A43B13/206Pneumatic soles filled with a compressible fluid, e.g. air, gas provided with tubes or pipes or tubular shaped cushioning memb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13/00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 A43B13/14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ve form
    • A43B13/22Soles made slip-preventing or wear-resisting, e.g. by impregnation or spreading a wear-resisting layer
    • A43B13/223Profiled so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3/00Footw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r the use
    • A43B3/0036Footw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r the use characterised by a special shape or design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Footwear And Its Accessory,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鞋类鞋底结构包括鞋底夹层,该鞋底夹层具有面向地面的表面,该面向地面的表面具有鞋前部区域、鞋中部区域和鞋跟区域。鞋底夹层在面向地面的表面处限定向下延伸的突起,该向下延伸的突起分布在鞋中部区域和鞋跟区域上,每个向下延伸的突起具有凸形的外表面。鞋底夹层的高度在鞋中部区域处最大。鞋底结构还可以包括覆盖鞋底夹层的面向地面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的鞋外底,并且鞋底结构的高度可以在鞋中部区域处最大。

Description

具有用于向前动量的鞋底夹层突起和弧形轮廓的鞋底结构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20年7月13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第63/051,110号的优先权的权益,该美国临时申请据此通过引用以其整体并入。
技术领域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一种用于鞋类物品的鞋底结构,该鞋底结构包括具有向下延伸的突起的鞋底夹层。
背景
鞋类通常包括鞋底组件,该鞋底组件被构造成位于穿着者的足部下面,以将足部与地面间隔开。运动鞋类中的鞋底组件被构造成提供所需的缓冲、运动控制和回弹性,并且通常由不同材料的多个部件构成,以便满足耐用性、稳定性和缓冲目标。例如,一些部件在压缩加载下可能具有高的能量返回和弹性回弹,而其他部件可能具有较小的弹性回弹但具有较大的耐磨性。鞋类制造商努力设计和组装各种部件,以使每个部件都能够实现其功能。
附图简述
本文所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说明的目的、本质上是示意性的并且意图是示例性的而不是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图1是包括鞋底夹层和鞋外底的用于鞋类物品的鞋底结构的仰视图。
图2是没有鞋外底的鞋底夹层的透视仰视图和外侧面(lateral side)视图。
图3是鞋底结构的外侧面视图。
图4是鞋底结构的内侧面(medial side)视图。
图5是在图15中的线5-5处截取的鞋底结构的横截面视图。
图6是在图1中的线6-6处截取的鞋底结构的横截面视图。
图7是在鞋跟区域的地面接触期间(例如在向前跨步的鞋跟撞击期间)穿着在以虚线示出的足部上的鞋底结构的横截面视图的示意性图示。
图8是在向前跨步期间在鞋中部区域的地面接触期间图7的鞋底结构的示意性图示。
图9是在向前跨步期间在鞋前部区域的地面接触期间图7的鞋底结构的示意性图示。
图10是在图15中的线10-10处截取的鞋底结构的横截面图示。
图11是在图15中的线11-11处截取的鞋底结构的横截面图示。
图12是在图15中的线12-12处截取的鞋底结构的横截面图示。
图13是鞋底结构的前视图。
图14是鞋底结构的后视图。
图15是鞋底结构的俯视图。
图16是包括鞋底夹层和鞋外底的用于鞋类物品的鞋底结构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仰视图。
图17是图16的鞋底结构的透视图。
图18是图16的鞋底结构的鞋底夹层的透视图。
图19是图16的鞋底结构的鞋底夹层的仰视图。
图20是图16的鞋底结构的鞋外底的仰视图。
图21是图16的鞋底结构的鞋外底的透视图。
图22是图16的鞋底结构的鞋外底的俯视图。
图23是在图22中的线23-23处截取的图16的鞋外底的横截面视图。
图24是在图16中的线24-24处截取的图16的鞋底结构的横截面视图。
图25是图16的鞋底结构的俯视图。
图26是图16的鞋底结构的前视图。
图27是图16的鞋底结构的后视图。
图28是在图25中的线28-28处截取的图16的鞋底结构的横截面视图。
图29是在图25中的线29-29处截取的图16的鞋底结构的横截面视图。
图30是在图25中的线30-30处截取的图16的鞋底结构的横截面视图。
图31是在图25中的线31-31处截取的图16的鞋底结构的横截面视图。
图32是包括鞋底夹层和鞋外底的用于鞋类物品的鞋底结构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仰视图。
图33是图32的鞋底结构的内侧面视图。
图34是图32的鞋底结构的外侧面视图。
图35是在图32中的线35-35处截取的图32的鞋底结构的横截面视图。
图36是图32的鞋底结构的俯视图。
图37是图32的鞋底结构的前视图。
图38是图32的鞋底结构的后视图。
图39是在图36中的线39-39处截取的图32的鞋底结构的横截面视图。
图40是在图36中的线40-40处截取的图32的鞋底结构的横截面视图。
图41是在图36中的线41-41处截取的图32的鞋底结构的横截面视图。
图42是在图36中的线42-42处截取的图32的鞋底结构的横截面视图。
图43是包括鞋底夹层和鞋外底的用于鞋类物品的鞋底结构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仰视图。
图44是图43的鞋底结构的内侧面视图。
图45是图43的鞋底结构的外侧面视图。
图46是在图43中的线46-46处截取的图43的鞋底结构的横截面视图。
图47是图43的鞋底结构的俯视图。
图48是图43的鞋底结构的前视图。
图49是图43的鞋底结构的后视图。
图50是在图47中的线50-50处截取的图43的鞋底结构的横截面视图。
图51是在图47中的线51-51处截取的图43的鞋底结构的横截面视图。
图52是在图47中的线52-52处截取的图43的鞋底结构的横截面视图。
图53是在图46中的线53-53处截取的图43的鞋底结构的横截面视图。
描述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一种用于鞋类物品的鞋底结构,该鞋底结构具有对于包括行走、相对慢的跑步在内的各种向前步伐以及对于休闲穿着和/或这些活动的组合可能特别有利的特征。例如,鞋底结构可以包括鞋底夹层,该鞋底夹层有利于冲击时的软落地,并且通过从鞋跟冲击、穿过鞋中部区域到鞋前部区域处的支撑性的且相对硬挺的平台的鞋尖离地(toe-off)的向前跨步促进有效且相对均匀的向前动量。步行者和较慢的跑步者可能倾向于比表现较快的跑步者更频繁地落在鞋跟区域上,因此既减轻鞋跟冲击又促进从鞋跟到鞋尖的平滑有效过渡的设计对这些活动和步伐特别有益。
更具体地,用于鞋类物品的鞋底结构可以包括鞋底夹层,鞋底夹层具有面向地面的表面,该面向地面的表面具有鞋前部区域、鞋中部区域和鞋跟区域。鞋底夹层可以在面向地面的表面处限定分布在鞋中部区域和鞋跟区域上的向下延伸的突起。每个向下延伸的突起可以具有凸形的外表面。鞋底夹层的高度可以在鞋中部区域处最大。
此外,鞋底夹层的高度可以在鞋中部突起处大于在鞋跟突起处,并且在鞋中部突起处大于在鞋前部区域处。这样的实施例实现了鞋底夹层的“摇杆(rocker)”功能。例如,鞋底夹层的面向地面的表面可以从鞋中部区域向上弯曲到鞋底夹层的前部延伸部(extent),并且从鞋中部区域向上弯曲到鞋底夹层的后部延伸部,从而建立鞋底夹层的弧形轮廓。对于这样的全长的凸曲面,在向前跨步期间的任何时候,只有面向地面的表面的相对小的区域与水平地平面接触,并且例如与构造成使得在从鞋跟区域过渡到鞋中部区域时鞋中部区域的大部分非常突然地与地面接触的鞋底结构相比,鞋底夹层上向前过渡的速率相对恒定。这有助于避免被构造成使得在从鞋跟区域过渡到鞋中部区域时鞋中部区域的大部分非常突然地与地面接触的此类鞋底结构可能发生的“拍打(slapping)”现象和相关联的足部疲劳。
在实施方式中,鞋底夹层的面向地面的表面可以从鞋中部区域向上弯曲到鞋底夹层的前部延伸部,并且从鞋中部区域向上弯曲到鞋底夹层的后部延伸部,从而建立鞋底夹层的弧形轮廓。
与具有向下延伸的突起的鞋中部区域和鞋跟区域相反,在一个或更多个实施方式中,鞋前部区域的面向地面的表面可以相对平坦。为了提供稳定的平台以从鞋前部区域发生鞋尖离地,鞋前部区域的至少前半部可以不存在向下延伸的突起。
鞋底夹层可以包括后部侧壁,该后部侧壁在鞋跟区域的后部处从后部侧壁的上部延伸部向外扩张到后部侧壁的下部延伸部。这可能有助于在向前跨步的早期引导鞋底夹层进入向前摇摆运动。突起的可压缩性减轻了冲击以防止肌肉疲劳,而弧形轮廓促进了从鞋跟撞击到鞋尖离地的有效过渡。典型地,难以实现这两个目标,因为增加可压缩性经常降低向前运动的效率(例如,穿着者可能需要在没有弧形轮廓的高度可压缩的缓冲鞋底夹层中比在具有弧形轮廓的鞋底夹层中施加更多的能量来保持向前动量)。
在实施方式中,鞋底夹层可以包括外侧侧壁和内侧侧壁,外侧侧壁和内侧侧壁中的每一个具有上部延伸部和下部延伸部,并且外侧侧壁和内侧侧壁中的每一个在鞋前部区域中从上部延伸部向外扩张到下部延伸部。因此,鞋前部区域可以相对平坦且宽。鞋前部区域中的鞋底夹层的高度应该足以提供足够的缓冲,而泡沫的相对平坦度(没有向下延伸的突起)使得该区域与其他区域相比相对硬挺,以对有效的鞋尖离地提供支撑。
此外,向下延伸的突起可以包括最靠前突起,每个最靠前突起具有前半部和后半部,并且凸形的外表面可以在后半部处比在前半部处更陡。不太陡的前半部可以在最靠前突起的前方更渐进地延伸到面向地面的表面的相对平坦的鞋前部区域(例如,与鞋中部区域和鞋跟区域相比相对平坦)内。
考虑到向下延伸的突起的凸形形状,为了鞋中部区域中的稳定性,向下延伸的突起可以包括在鞋中部区域中的周边突起,该周边突起限定面向地面的表面的外侧面边缘和内侧面边缘。周边突起可以在外侧面边缘和内侧面边缘处被截断,使得周边突起的峰部沿着外侧面边缘和内侧面边缘设置。周边突起提供了与地平面的宽间距接触区域,增加了内侧-外侧稳定性。类似的截断的周边突起可以限定后边缘,该后边缘具有沿着后边缘设置的峰部,以实现在鞋跟冲击时的稳定。
鞋底夹层可以是一件式泡沫体。例如,向下延伸的突起中的每一个和向下延伸的突起从其延伸的基部可以是单个的整体一件式部件。例如,泡沫材料可以被注射模制、压缩模制或以其他方式制造为作为一件式部件的泡沫体。在一些实施例中,泡沫材料可以包括EVA泡沫,诸如,例如一种或多种EVA材料的共混物。
在实施方式中,鞋底结构可以包括覆盖鞋底夹层的面向地面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的鞋外底。鞋底结构的高度可以在鞋中部区域处最大。换句话说,鞋底结构的高度(包括鞋底夹层和鞋外底两者的高度)可以在鞋中部区域处最大。因此,像鞋底夹层一样,鞋底结构(包括鞋底夹层和鞋外底两者)也具有弧形轮廓。
在实施方式中,鞋底结构可以包括鞋外底,该鞋外底具有在鞋前部区域中固定到鞋底夹层的面向地面的表面的鞋外底元件。例如,鞋外底元件可以是第一鞋外底元件,并且鞋外底还可以包括在鞋跟区域中覆盖鞋底夹层的面向地面的表面的第二鞋外底元件。
在实施方式中,鞋外底还可以包括在鞋中部区域中覆盖鞋底夹层的面向地面的表面的第三鞋外底元件。第一鞋外底元件和第三鞋外底元件可以由从鞋底夹层的内侧边缘延伸到鞋底夹层的外侧边缘的第一间隙分开。鞋底夹层可包括延伸到第一间隙中并至少部分地填充第一间隙的第一脊状部(ridge)。类似地,第二鞋外底元件和第三鞋外底元件可以由从鞋底夹层的内侧边缘延伸到鞋底夹层的外侧边缘的第二间隙分开。鞋底夹层可包括第二脊状部,该第二脊状部延伸到第二鞋外底元件和第三鞋外底元件之间的第二间隙中并至少部分地填充第二鞋外底元件和第三鞋外底元件之间的第二间隙。在一些构型中,第一脊状部和第二脊状部可以是非线性的。
在实施方式中,诸如鞋外底包括彼此分开的分立鞋外底元件的实施方式中,与一件式鞋外底延伸跨过面向地面的表面的大部分或全部的实施例相比,鞋底夹层的柔性可以较少受到鞋外底的约束。
在实施方式中,鞋外底在向下延伸的突起的峰部处比在向下延伸的突起的相邻峰部之间的鞋底夹层的面向地面的表面处更厚。与鞋底夹层的材料相比,鞋外底可以是相对耐用的材料,并且峰部处的厚度有助于鞋底结构的耐用性,从而减缓磨损。鞋底夹层的材料可以比鞋外底的材料相对更可压缩,并且与峰部之间的较厚的鞋外底相比,峰部之间的鞋外底的相对薄因此可以实现向下延伸的突起在压缩期间的更大的移动和变形。换句话说,在峰部之间具有相对薄的区域的鞋外底可以比峰部之间的材料更厚的情况更少地约束鞋底夹层,从而允许更大的弹性变形和相关的缓冲。
在实施方式中,鞋底夹层可包括具有下部内侧面边缘的内侧侧壁和具有下部外侧面边缘的外侧侧壁。鞋外底可以延伸到内侧面边缘和外侧面边缘并位于内侧面边缘和外侧面边缘之下,终止于内侧面边缘和外侧面边缘而不延伸到内侧侧壁和外侧侧壁上。通过不延伸到内侧侧壁和外侧侧壁上,鞋底夹层较少受到鞋外底的约束,并且可以弹性变形到更大的程度,从而提供更大的缓冲。
在实施方式中,鞋外底可包括鞋前部鞋外底元件、鞋中部鞋外底元件和鞋跟鞋外底元件。鞋前部鞋外底元件、鞋中部鞋外底元件和鞋跟鞋外底元件中的每一个都可以从鞋底夹层的内侧侧壁延伸到鞋底夹层的外侧侧壁。鞋前部鞋外底元件的后边缘可以与鞋中部鞋外底元件的前边缘间隔开,从而在鞋前部鞋外底元件的后边缘和鞋中部鞋外底元件的前边缘之间限定第一间隙。鞋中部鞋外底元件的后边缘可以与鞋跟鞋外底元件的前边缘间隔开,从而在鞋中部鞋外底元件的后边缘和鞋跟鞋外底元件的前边缘之间限定第二间隙。因为鞋底夹层可以比鞋外底更柔韧,所以间隙允许鞋底夹层在背屈期间(例如与鞋外底沿着鞋底夹层的面向地面的表面从鞋底夹层的鞋跟区域延伸到鞋底夹层的鞋前部区域而没有间隙的情况相比)进行更大的移动。
此外,鞋前部鞋外底元件的后边缘可以具有不规则形状,并且鞋中部鞋外底元件的前边缘可以具有跟踪鞋前部鞋外底元件的后边缘的不规则形状的互补不规则形状。
类似地,鞋跟鞋外底元件的前边缘可以具有不规则形状,并且鞋中部鞋外底元件的后边缘可以具有跟踪鞋跟鞋外底元件的前边缘的不规则形状的互补不规则形状。
通过提供彼此互补且彼此跟踪的相邻鞋外底元件的边缘,可以实现以下竞争目标:用鞋外底覆盖鞋底夹层的面向地面的表面以增加耐用性,以及允许鞋底夹层的柔性和变形而不受鞋外底的过度约束。
在实施方式中,鞋底夹层可以包括延伸到第一间隙中并至少部分地填充第一间隙的第一脊状部,并且鞋底夹层还可以包括延伸到第二间隙中并至少部分地填充第二间隙的第二脊状部。因此,鞋底夹层的脊状部可以限定接合地面的表面的一部分。
在一个或更多个实施方式中,鞋外底元件可以仅在鞋前部区域中覆盖鞋底夹层的面向地面的表面。换句话说,鞋中部区域和鞋跟区域中的鞋底夹层的面向地面的表面可以与鞋前部区域中的鞋外底元件一起用作接合地面的表面。在一个这样的构型中,向下延伸的突起中的最靠前突起在鞋前部区域中的鞋底夹层的最宽部分的后方,并且鞋外底元件的大部分在鞋前部区域中的鞋底夹层的最宽部分的前方。在鞋前部区域中提供鞋外底元件可以实现鞋尖离地所需的增加的耐用性和附着摩擦力。在一些实施例中,仅鞋底夹层的材料可以提供足够的耐用性和附着摩擦力,使得不包括鞋外底元件。
在一种构型中,鞋底结构可包括鞋底夹层,该鞋底夹层具有面向地面的表面,该面向地面的表面具有鞋前部区域、鞋中部区域和鞋跟区域。鞋底夹层可以在面向地面的表面处限定向下延伸的突起,该向下延伸的突起分布在鞋中部区域和鞋跟区域上,并且不存在于鞋前部区域的至少前半部。每个向下延伸的突起可以具有凸形的外表面。向下延伸的突起可以包括鞋中部区域中的鞋中部突起,该鞋中部突起在鞋底夹层的横向方向上的宽度大于在鞋底夹层的纵向方向上的长度。向下延伸的突起还可以包括在鞋跟区域中的鞋跟突起,该鞋跟突起的宽长比(width-to-length ratio)小于鞋中部突起的宽长比。例如,鞋中部突起可以是相对长圆形的(oblong),并且鞋跟突起可以是相对圆形的。
为了在鞋跟撞击的情况下促进弹性变形并在冲击时产生柔软的感觉,鞋跟突起中的相邻的鞋跟突起之间的间距可以大于鞋中部突起中的相邻的鞋中部突起之间的间距。突起之间的更大的空间实现突起在压缩下的更大的“移动”或向外伸展,而不会受到相邻突起的干扰(例如,较低的压缩刚度)。鞋跟突起的相对较低的宽长比实现更大的变形,而与鞋跟撞击中初始地面接触的鞋跟区域中的精确冲击角度或位置无关。
当鞋底结构向前滚动使得鞋中部突起与水平地平面接触时,鞋中部突起的横向长形形状可使其向下压缩在其前半部上,在其峰部上滚动,从而当足部的压缩力向前移动到鞋前部区域时在减压的情况下随着鞋中部突起伸直而提供向前动量。这可称为纵向剪切。此外,鞋中部突起的横向长形形状使得它们在横向(内侧-外侧)加载下(例如,当鞋底结构在转弯期间穿在“外侧”足部上时)更能抵抗横向剪切。
在示例构型中,鞋底夹层可以是泡沫体并且鞋中部突起可以是泡沫体的接触地面的表面,例如当足部的重量集中在鞋中部区域上使得鞋中部突起与地面接触时如此。在同一或另一构型中,鞋跟突起可以是泡沫体的接触地面的表面,例如当足部的重量集中在鞋跟区域上时如此。换句话说,鞋底夹层的面向地面的表面可以是接触地面的表面,因此鞋底夹层还起到鞋外底的作用,其中面向地面的表面也是接触地面的表面。例如,在这样的构型中,没有鞋外底元件可以在鞋中部突起处和/或在鞋跟突起处固定到鞋底夹层的面向地面的表面。
在一种构型中,用于鞋类物品的鞋底结构可包括鞋底夹层,该鞋底夹层具有面向地面的表面,该面向地面的表面具有鞋前部区域、鞋中部区域和鞋跟区域。鞋底夹层可以限定分布在鞋中部区域和鞋跟区域上的向下延伸的突起,并且鞋前部区域可以相对平坦。向下延伸的突起可以具有凸形的外表面,并且可以在向前方向上从相对圆形过渡到相对长圆形并返回到相对圆形,每个相对长圆形的向下延伸的突起在鞋底夹层的横向方向上的宽度大于在鞋底夹层的纵向方向上的长度。相对长圆形的向下延伸的突起可以比相对圆形的向下延伸的突起高。鞋底夹层可以从鞋中部区域到鞋跟区域向上成弧形,并且从鞋中部区域到鞋前部区域向上成弧形。
当结合附图理解时,根据下面的实施本教导的模式的详细描述,本教导的以上特征和优点以及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明显。
参考附图,其中在全部视图中相同的参考数字指代相同的部件,图1示出了用于鞋类物品(诸如图7-图9的鞋类物品12)的鞋底结构10。图1是鞋底结构10的仰视图。鞋底结构10包括鞋底夹层14和鞋外底16,在所示实施例中,鞋外底16是固定到鞋底夹层14的单个鞋外底元件16。鞋底结构10可以包括额外的部件,例如覆盖鞋底夹层14的一个或更多个鞋底层(如图7所示)和/或保持气体的一个或更多个囊。例如,鞋跟囊可以放置在鞋底夹层14的面向足部的表面24上,或者在鞋底夹层14的鞋跟区域26处嵌套在鞋底夹层14内。图7示出了联接到鞋底结构10的鞋面18以及以虚线示出的足部20,该足部20接纳在由鞋面18和鞋底结构10限定的足部接纳腔22中,并放置在鞋底结构10的面向足部的表面24上。斯创贝尔(strobel,中底布)和/或鞋内底(insole)(未示出)可以覆盖鞋底夹层并设置在足部20和鞋底夹层14之间。然而,出于本文讨论的目的,面向足部的表面24是鞋底夹层14的顶表面,并且足部20示出在鞋底夹层14的面向足部的表面24上。面向足部的表面24被示出为大致将足部20的底部的形状形成为杯状(cup)。另外地或替代地,鞋底夹层14的泡沫可以成形为在面向足部的表面24处提供额外的几何形状。
如图1所示,鞋底结构10包括鞋跟区域26、鞋中部区域28和鞋前部区域30。鞋跟区域26通常包括鞋底结构10的当与鞋底结构10相对应的尺寸的人类足部被支撑在鞋底结构10上(如图7所示)时与人类足部的包括跟骨的后部部分相对应的部分。鞋底结构10的鞋前部区域30通常包括鞋底结构10的与脚趾和连接人类足部的跖骨与趾骨的关节(本文中可互换地称为“跖骨-趾骨关节”或“MPJ”关节)相对应的部分。鞋底结构10的鞋中部区域28设置在鞋跟区域26和鞋前部区域30之间,并且通常包括鞋底结构10的与人类足部的足弓区域(包括舟骨关节)相对应的部分。
此外,本文可以参考鞋类鞋底结构10的“纵向方向”和/或参照“纵向长度”来公开或解释鞋类12的各种示例性特征和方面。如图1所示,“纵向方向”被确定为从鞋底结构10的最靠后鞋跟位置(图1中的RH)延伸到最靠前鞋尖位置(图1中的FT)的线LM的方向。该线LM也可以被称为纵向中线。“纵向长度”L是从最靠后鞋跟位置RH到最靠前鞋尖位置FT测量的长度尺寸。当鞋底结构10在空载状态下(例如,除了鞋类物品12的鞋部件(诸如鞋面18)的重量之外,没有重量施加到鞋底结构10)定向在诸如图7所示的地平面G的水平支撑表面上时,可以通过确定相对于前平行竖直平面VP和后平行竖直平面VP的后鞋跟切点和前鞋尖切点来定位最靠后鞋跟位置RH和最靠前鞋尖位置FT。如果特定鞋底结构的最靠前位置和/或最靠后位置构成线段(而不是切点),那么最靠前鞋尖位置和/或最靠后鞋跟位置构成对应线段的中点。如果特定鞋底结构的最靠前位置和/或最靠后位置构成两个或更多个分开的点或线段,那么最靠前鞋尖位置和/或最靠后鞋跟位置构成连接线段的最远间隔且分开的点和/或最远间隔且分开的端点的线段的中点(不管中点本身是否位于鞋底结构10上)。如果最靠前位置和/或最靠后位置构成一个或更多个区域,那么最靠前鞋尖位置和/或最靠后鞋跟位置构成该区域或组合区域的地理中心(不管地理中心本身是否位于鞋底结构10上)。
一旦在鞋底结构10定向在水平地平面G上的情况下已经确定鞋底结构10的纵向方向,则平面可以垂直于该纵向方向定向(例如,平面进入和离开图1的页面)。这些垂直平面的位置可以基于它们沿着纵向长度L的位置来指定,其中垂直平面与最靠后鞋跟位置RH和最靠前鞋尖位置FT之间的纵向方向相交。在图1的该图示的示例中,最靠后鞋跟位置RH被认为是测量的原点(或“0L位置”),并且最靠前鞋尖位置FT被认为是该部件的纵向长度的端部(或“1.0L位置”)。在该示例中,可以基于沿着从最靠后鞋跟RH位置向前测量的纵向长度L(在0L和1.0L之间)的平面位置来指定平面位置。图1还示出了垂直于纵向方向(并且在横向方向上定向)并且沿着纵向长度L定位在位置0.3L和0.6L处(从最靠后鞋跟位置RH在向前方向上测量)的各种平面的位置。这些平面可以从图1所示的视图延伸进入和离开纸的页面,并且类似的垂直平面可以沿着纵向长度L定向在任何其他期望的位置处。虽然这些平面可以平行于用于确定最靠后鞋跟RH位置和最靠前鞋尖FT位置的平行竖直平面VP,但这不是必需的。而是,沿着纵向长度L的垂直平面的定向将取决于纵向方向的定向,在图1所示的布置/定向中,纵向方向可以平行于水平地平面G,也可以不平行于水平地平面G。
如图1所示,鞋底结构10的鞋跟区域26在本文被限定为位于鞋底结构10的0L和0.3L处的垂直平面之间,鞋底结构10的鞋中部区域28在本文被限定为位于0.3L和0.6L处的垂直平面之间,并且鞋底结构10的鞋前部区域30在本文被限定为位于0.6L和1.0L处的垂直平面之间。
鞋底结构10具有内侧面32(也在图4中示出)和外侧面34(也在图3中示出),内侧面32和外侧面34两者都从鞋跟区域26延伸到鞋前部区域30,并且通常在鞋底结构10的纵向中线LM的相对两侧上。本文描述的鞋底结构10的内侧面32、外侧面34和后部36对应于鞋底结构10的单独的部件(诸如鞋底夹层14)的内侧面、外侧面和后部并且还可以用于指示鞋底结构10的单独的部件(诸如鞋底夹层14)的内侧面、外侧面和后部。
鞋底夹层14具有面向地面的表面40,该面向地面的表面40的部分落在鞋前部区域30、鞋中部区域28和鞋跟区域26内,如图1和图2所示。在图2中,鞋外底元件16被移除。鞋底夹层14具有在鞋前部区域30上设置在面向地面的表面40中的轻微唇部(lip)42。当鞋外底元件16例如通过粘合剂和/或热结合在鞋前部区域30中固定到面向地面的表面40时,鞋外底元件16的后部延伸部邻接唇部42。鞋前部区域30具有前半部(例如,从竖直平面0.8L到最靠前鞋尖位置FT处的竖直平面VP)和后半部(例如,从0.6L处的竖直平面到0.8L处的竖直平面)。在所示的实施例中,鞋外底元件16在鞋前部区域30的前半部中覆盖面向地面的表面40的大部分,并且后半部的大部分未被覆盖。在其他构型中,鞋外底元件可以覆盖更多或更少的鞋前部区域30和/或一个以上的鞋外底元件可以固定到面向地面的表面40。
鞋底夹层14在面向地面的表面40处限定向下延伸的突起44,向下延伸的突起44分布在鞋中部区域28和鞋跟区域26上,并且在鞋前部区域30的面向地面的表面40的至少前半部(例如,从0.8L处的竖直平面到最靠前鞋尖位置FT处(1.0L处)的竖直平面VP)中没有向下延伸的突起44。例如,鞋外底元件16仅在鞋前部区域30的一部分中覆盖鞋底夹层14的面向地面的表面40,并且向下延伸的突起44的最靠前突起44C在鞋前部区域30中在鞋底夹层14的最宽部分47的后方。鞋外底元件16的大部分在鞋前部区域30中位于鞋底夹层14的最宽部分47的前方。在鞋前部区域30中提供鞋外底元件16可实现鞋尖离地所需的增加的耐用性和附着摩擦力(如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仅鞋底夹层14的材料可以不仅在鞋中部区域28和鞋跟区域26中而且还在鞋前部区域30中提供足够的耐用性和附着摩擦力,使得鞋底结构10中不包括鞋外底元件。
每个向下延伸的突起44具有凸形的外表面45,如图2中最佳所示。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凸形的外表面45中的仅一些在图2中被标记。向下延伸的突起44包括鞋中部区域28中的鞋中部突起44B,该鞋中部突起44B在鞋底夹层14的横向方向上的宽度大于在鞋底夹层14的纵向方向上的长度。
向下延伸的突起44还包括鞋跟区域26中的鞋跟突起44A,该鞋跟突起44A的宽长比小于鞋中部突起44B的宽长比。例如,鞋中部突起44B可以是相对长圆形的,并且鞋跟突起44A可以是相对圆形的。在确定突起44的宽度时,垂直于纵向中线LM进行测量,并且在横向方向上彼此间隔最远并落在突起44的外周界OP上的点之间进行测量(例如,其中外周界OP沿着突起44开始从鞋底夹层14的重叠基部部分14B向下延伸的曲率变化的轮廓下降)。外周界OP的一些在图1中标记,并且每个外周界OP呈现为包围突起44的闭合曲线。基部部分14B可以被视为图1中的面向地面的表面40处的突起44之间的空间。在确定突起44的长度时,平行于纵向中线LM进行测量,并且在纵向方向上彼此间隔最远并落在面向地面的表面40处的突起44的外周界OP上的点之间进行测量。在将突起44称为大致长圆形或大致圆形时,该引用参考的是突起的外周界OP的形状。
应当注意,并不是鞋中部区域28中的所有的向下延伸的突起44需要具有大于长度的宽度和/或需要在横向方向上大致为长圆形,以便落入本公开的范围内并实现本文所讨论的鞋底结构10的优点。此外,并不是鞋跟区域26中的所有的向下延伸的突起44A需要具有小于鞋中部突起44B的宽长比的宽长比,以便落入本公开的范围内并实现本文所讨论的鞋底结构10的优点。然而,如在图1中可以看到的,在鞋跟区域26中更多的向下延伸的突起44A大致是圆形的,并且具有小于鞋中部突起44B的宽长比的宽长比,其中更多的鞋中部突起大致是长圆形的。
一个示例性大致长圆形的鞋中部突起44B1在图1中被指示为具有宽度W1和长度L1。一个示例性大致圆形的鞋跟突起44A1在图1中被指示为具有宽度W2和长度L2。可以看出,鞋跟突起44A1的宽度W2与长度L2之比小于鞋中部突起44B1的宽度W1与长度L1之比。鞋跟突起44A包括但不限于如本文所讨论的在鞋底夹层14的边缘处未被截断的那些突起,这些突起是最靠后突起44A1和44A2。鞋中部突起44B包括但不限于在鞋底夹层14的边缘处未被截断的那些突起44B1、44B2和44B3。此外,向下延伸的突起44包括最靠前突起44C,该最靠前突起44C可以落在鞋前部区域30的后半部内和/或可以在鞋中部区域28的前部部分处。特别是从在鞋底夹层14的边缘处未被截断的最靠后突起(例如,突起44A1和44A2)到在鞋底夹层14的边缘处未被截断的最靠前突起44C观察突起44,沿着纵向中线LM下落的向下延伸的突起44通常在向前方向上从相对圆形过渡到相对长圆形并返回到相对圆形,同时高度增加并且然后高度降低。较短的突起在作为第一接触点的鞋跟区域26中的确切位置方面更中性,以减少侧向移动的可能性和鞋跟撞击时的失去平衡感。
鞋底夹层14可以是诸如发泡的聚合物材料的泡沫体。在一些实施例中,鞋底夹层14可以至少部分地是聚氨酯(PU)泡沫、聚氨酯乙烯醋酸乙烯酯(EVA)泡沫,并且可以包括热膨胀的且模制的EVA泡沫颗粒。在一些实施例中,泡沫材料可以包括例如一种或多种EVA材料的共混物。鞋底夹层14可以包括
Figure BDA0003985450790000151
热塑性弹性体泡沫,并且可以由耐克公司(Nike,Inc.)以商品名ZoomX出售。鞋外底元件16可以包括橡胶材料,该橡胶材料可以是天然橡胶或合成橡胶或两者的组合。橡胶类型的示例包括丁二烯橡胶、苯乙烯-丁二烯(SBR)橡胶、丁基橡胶、异戊橡胶、氨基甲酸乙酯橡胶、丁腈橡胶、氯丁橡胶、乙烯丙烯二烯单体(EPDM)橡胶、乙丙橡胶、氨基甲酸乙酯橡胶、聚降冰片烯橡胶、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MBS)橡胶、苯乙烯乙烯丁烯(SEBS)橡胶、硅橡胶及其混合物。橡胶化合物可以是原始材料、再研磨材料及其混合物。
由于在所示实施例中鞋外底元件16仅设置在鞋前部区域30中,所以鞋中部突起44B、鞋跟突起44A和最靠前突起44C的凸形的外表面45用作鞋底结构10的接触地面的表面。例如,鞋跟区域26中的鞋跟突起44A以及截断的周边突起44D的凸形的外表面45中的一些或全部是鞋底结构10的接触地面的表面,例如在鞋跟撞击期间和/或当足部20的重量集中在鞋跟区域26上并且鞋跟突起44A与水平地平面G接触时,如图7所示。类似地,鞋中部区域28中的鞋中部突起44B和截断的周边突起44D的凸形的外表面45中的一些或全部是鞋底结构10的接触地面的表面,例如当足部20的重量集中在鞋中部区域28上使得鞋中部突起44B与地平面G接触时,如图8所示。换句话说,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由于鞋中部突起44B和鞋跟突起44A以及截断的周边突起44D的凸形的外表面45被暴露(例如,未被覆盖),鞋底夹层14还至少在鞋跟区域26和鞋中部区域28中起到鞋外底的作用,而没有鞋外底元件固定到鞋底夹层14。可替代地,在一些构型中,一个或更多个鞋外底元件可以在鞋中部区域28和/或鞋跟区域26中固定到面向地面的表面40和/或一些或所有的向下延伸的突起44的凸形的外表面45。
鞋底夹层14示出为一件式泡沫体。例如,向下延伸的突起44中的每一个和向下延伸的突起44从其延伸的基部部分14B是整体的一件式(例如,单个)部件。例如,泡沫材料可以被注射模制、压缩模制或以其他方式制造为作为一件式部件的鞋底夹层14。在替代实施例中,具有在本文示出和描述的形状(包括在本文示出和描述的形状和尺寸的突起)的鞋底夹层14可以是限定内腔并构造成将流体保持在内腔中的流体填充囊(fluid-filledbladder)。例如,聚合物片可以在周边凸缘处彼此固定以封闭内腔并将流体保持在内腔中,或者单个聚合物片可以折叠在自身上以限定密封的周边凸缘,或者呈不是片的预成型件的聚合物材料可以被吹塑模制(blow-mold)以限定囊。如本文所使用的,填充内腔的“流体”可以是气体,诸如空气、氮气、另一种气体或其组合。聚合物材料在形成和膨胀时可以限定突起44。
如图1所示并在图6的特写视图中最佳示出的,最靠前突起44C各自具有前半部46和后半部48,并且凸形的外表面45(例如,面向地面的表面40的在突起44C处的部分)在后半部48处比在前半部46处更陡。不太陡的前半部46在面向地面的表面的鞋前部区域30中更渐进地向前延伸。鞋前部区域30中的面向地面的表面40在最靠前突起44C前方没有向下延伸的突起,并且与鞋中部区域28和鞋跟区域26中的面向地面的表面40相比相对平坦。
如图2中最佳所示,向下延伸的突起44在宽度和长度上从基部部分14B到峰部50渐缩。图1和图2中仅标记了一些峰部50。当突起44接触水平地平面G时,峰部50首先与水平地平面G接触,并且突起44被压缩,使得随着加载的进行,突起的更多表面区域(例如,更多的凸形的外表面45)与水平地平面G接触。由于峰部50处的相对小的表面区域,压力通过初始载荷集中在峰部50处,并且随着表面区域随突起44的压缩而变宽,压力减小。载荷在增加的表面区域上的分布和由此产生的压力减小导致突起44的偏转率随时间减小。换句话说,由于突起44的形状从相对窄的峰部50变宽,突起44最初压缩得更快并且偏转率逐渐减小。这与具有最初与水平地平面G接触的较平坦区域的鞋底结构所经历的相对低的偏转率形成对比。
如图2-图6所示,鞋中部区域28的相对长圆形的向下延伸的突起44B比鞋跟区域26的相对圆形的向下延伸的突起44A高。即,如图6中最佳所示,鞋中部突起44B从延伸穿过其外周界OP(外周界在图1中指示)的平面的高度H1大于鞋跟突起44A从延伸穿过其外周界OP的平面的高度H2。较高的鞋中部突起44B能够在向前跨步期间“倾斜”,如关于图8所讨论的。
如图3-图5所示,鞋底夹层14从鞋中部区域28到鞋跟区域26向上成弧形,并且从鞋中部区域28到鞋前部区域30向上成弧形。参考图5,在垂直于纵向中线LM的任何给定横向横截面处,与突起44的峰部50相切并与鞋外底元件16的下表面相切的表面S大致保持水平,并且从鞋底夹层14的最靠后延伸部(例如,在最靠后鞋跟位置RH处)到鞋底夹层14的前部延伸部(靠近最靠前鞋尖位置FT)成弧形,从而建立鞋底夹层的弧形轮廓,其中鞋中部区域28低于鞋跟区域26和鞋前部区域30,并且因此在鞋底结构10未加载时与地平面G接触。如关于图7-图9所讨论的,这种构型有助于在向前跨步期间保持比没有这种弧形曲率的鞋底结构更恒定的向前角动量(由箭头AM指示)。这样的实施例实现了鞋底夹层14的“摇杆”功能。对于这样的全长的凸曲面,在跨步期间的任何时间,只有面向地面的表面40的相对小的区域与地平面G接触。例如,这有助于避免被构造成使得在从鞋跟区域过渡到鞋中部区域时鞋中部区域的大面积突然地与地平面接触的鞋底结构可能发生的“拍打”现象和相关联的足部疲劳。
图2、图3和图14也最佳地示出了鞋底夹层14包括后部侧壁52,该后部侧壁52在鞋跟区域26的后部36处从后部侧壁52的上部延伸部52A向外扩张到后部侧壁52的下部延伸部52B。与后部侧壁52更垂直于水平地平面G的情况相比,这种扩张使下部延伸部52B更向后延伸。这可有助于在向前跨步的鞋跟撞击早期引导鞋底夹层14进入向前摇摆运动。
类似地,如图12-图15中最佳示出的,鞋底夹层14包括外侧侧壁58和内侧侧壁56,外侧侧壁58和内侧侧壁56中的每一个具有上部延伸部和下部延伸部,并且外侧侧壁58和内侧侧壁56中的每一个在鞋前部区域30(参见图13和图15)和鞋跟区域26(参见图14和图15)两者中从上部延伸部向外扩张到下部延伸部。具体地,如图15所示,内侧侧壁56从上部延伸部56A向外扩张到下部延伸部56B。内侧侧壁58从上部延伸部58A向外扩张到下部延伸部58B。如在图1和图15中明显的,鞋底夹层14在鞋前部区域30中通常正好在最靠前突起44C的前方并且大约在鞋外底元件16的后边缘16A固定到鞋底夹层14的地方最宽。鞋跟区域26通常正好在图1中标记的最靠后(非截断的)鞋跟突起44A1的前方也相对宽。相对宽且平坦的鞋前部区域30为鞋尖离地提供了稳定的平台。鞋前部区域30中的鞋底夹层14的高度足以提供足够的缓冲,而鞋前部区域30中的鞋底夹层14的相对平坦度(例如,由于较短的向下延伸的突起44和鞋前部区域30的前部部分中没有向下延伸的突起而相对于鞋中部区域28和鞋跟区域26的相对平坦度)使得该区域与其他区域28、30相比相对硬挺,从而为有效的鞋尖离地提供支撑。
如图1-图4所示,向下延伸的突起44包括鞋中部区域28和鞋跟区域26中的截断的周边突起44D,该截断的周边突起44D限定鞋底夹层14的面向地面的表面40的外侧面边缘34A和内侧面边缘32A。类似的截断的周边突起44D限定后边缘36A。周边突起44D被截断,因为与鞋中部突起44B和鞋跟突起44A相比,周边突起44D各自仅具有凸形的外表面45的大约一半,这是因为截断的周边突起44D的峰部50沿着外侧面边缘34A、内侧面边缘32A和后边缘36A设置。沿着边缘32A和34A提供峰部50扩大了在向前跨步期间与地平面G接触的两个最远峰部50之间的宽度,从而增加了内侧-外侧稳定性。沿着后边缘36A和边缘32A、34A提供峰部50有助于限制可能发生的内侧-外侧倾斜的程度,而不管初始冲击是否在非截断的完全凸形的突起44A或44B上。
为了在鞋跟撞击的情况下促进弹性变形并在冲击时产生柔软的感觉,鞋跟突起44A中的相邻的鞋跟突起之间的间距可以大于鞋中部突起44B中的相邻的鞋中部突起之间的间距。例如,图1平均示出了设置在鞋跟突起44A的外周界OP之间的面向地面的表面40(例如,间距S1)多于鞋中部突起44B的外周界OP之间的面向地面的表面40(例如,间距S2)。鞋跟突起44A之间的更大空间实现鞋跟突起44A在压缩力F的压缩下的更大的“移动”或向外伸展,而不会受到相邻突起的干扰(例如,更低的压缩刚度)。鞋跟突起44A的较低宽长比实现更大的变形,而不管在鞋跟撞击中初始地面接触的精确冲击角度或在鞋跟区域26中的位置,如图7所示。
图7-图9示出了鞋底结构10向前滚动的三个不同阶段期间的三个时间瞬间,其中弯曲箭头AM指示鞋底结构10的角动量。如图7所示,由于本文讨论的鞋底结构10的弧形轮廓,因此在最初的鞋跟撞击期间,只有鞋跟区域26与地平面G接触。
随着向前移动的进行,鞋底结构10向前滚动,使得鞋中部突起44B与水平地平面G接触。由于鞋底结构10的弧形轮廓,因此鞋跟区域26和鞋前部区域30不与地平面G接触。横向长形的鞋中部突起44B的相对高的高度可导致它们在其前侧上向下压缩,如图8所示在其峰部50上滚动(例如,倾斜或弯曲到其前侧上),从而当足部20的压缩力F向前移动到鞋前部区域30时在减压的情况下,横向长形的鞋中部突起44B在其伸直时各自提供向前动量。倾斜或弯曲移动可称为纵向剪切。鞋中部突起44B的相对高的高度促进并实现在纵向方向上的这种剪切。然而,鞋中部突起44B的横向长形形状使它们更能抵抗横向加载下的横向剪切,横向加载下的横向剪切可能发生在加载鞋底结构10的同时转向方向时(例如,当鞋底结构10在转弯期间穿在“外侧”足部20上时)。
图9描绘了在进一步向前滚动期间当鞋前部区域30的面向地面的表面40在向前跨步期间成为接触地面的表面时的鞋底结构10。由于鞋底结构10的弧形轮廓,鞋跟区域26和鞋中部区域28不再与地面G接触。在鞋前部区域30的至少前半部中没有向下延伸的突起44产生了相对硬挺的鞋前部,因为在横向方向上的更多表面区域在向前动滚中沿着鞋底结构10的长度的任何点处与地平面G接触。因为与突起44相比,鞋前部区域30中的鞋底夹层14的整个宽度相对平坦,所以与突起44的凸形的外表面45的仅部分相比,鞋前部区域30的更多表面区域可以与水平地平面G接触,使得鞋前部区域30促成支撑性平台,以便于鞋尖离地。为了平滑地过渡到鞋前部区域30的相对平坦部分的更稳定的平台,突起44的形状从相对椭圆形返回到相对圆形(例如,在突起44C处),并且最靠前突起44C的高度逐渐减小到零(例如,其中最靠前突起44C的前半部46没有后半部48那么陡)。
因此,突起44的可压缩性减轻了冲击,而鞋底结构10的弧形轮廓促进了从鞋跟撞击到鞋尖离地的有效过渡。典型地,难以实现这两个目标,因为增加可压缩性经常降低向前运动的效率(例如,穿着者必须相对更努力地动作以在没有从鞋跟区域26到鞋前部区域30的弧形轮廓的高度可压缩的缓冲鞋底夹层中保持向前动量)。与更典型的鞋底结构轮廓(例如,没有从鞋中部区域28向上延伸到鞋跟区域26的后部的弧形的鞋底结构)可能发生的角动量的突然增加相比,弧形轮廓有助于从图7的鞋跟撞击位置到图8的鞋中部位置保持更恒定的角动量。
图10是在图15中的线10-10处截取的鞋底结构10的横截面图示。示出了在鞋中部区域28的前部部分处的相对短的突起44C,其中横截面在峰部50的前方截取,使得整个高度不明显。图11是在图15中的线11-11处截取的鞋底结构10的横截面图示。与图10的更向前的突起44C相比,突起44B3的相对高的高度以及扩张的侧壁56和截断的周边突起44D是明显的。
图12是在图15中的线12-12处截取的鞋底结构的横截面图示。示出了相对更圆且更短的突起44A1,并且横截面在突起44A2的峰部的后方截取,并且示出了部分截断的周边突起44D。由于在图3中明显的弧形轮廓,最靠后的截断的周边突起44D设置得比突起44A1高,这些在截取的横截面中是不可见的。
图13是鞋底结构10的前视图,示出了向外扩张的外侧侧壁58和向外扩张的内侧侧壁56。所示的鞋外底元件16具有大致在鞋底夹层14的最宽部分47处的后部延伸部。在图13中所示的鞋前部区域30中,从上部延伸部向外扩张到下部延伸部的内侧侧壁56和外侧侧壁58是明显的。
图14是鞋底结构10的后视图,示出了在横向方向上提供宽阔平台以避免内侧-外侧运动的截断的周边突起44D。图15是鞋底结构10的俯视图,指示了鞋跟区域26中的扩张的内侧侧壁56和外侧侧壁58以及后部侧壁52。
图16示出了鞋底结构110的另一个实施例,该鞋底结构110可以代替鞋底结构10用在图7的鞋类物品12中。鞋底结构110具有许多与关于鞋底结构10所描述的相同的特征,并且这些特征用相同的参考数字表示。像鞋底结构10一样,鞋底结构110包括鞋底夹层114,鞋底夹层114具有减轻冲击的多个向下延伸的突起44(例如,参见图17-图19和图24),并且具有弧形轮廓以促进从鞋跟撞击到鞋尖离地的有效过渡。如本文进一步讨论的,鞋底结构110还包括覆盖鞋底夹层114的面向地面的表面40的至少一部分的鞋外底116。在所示的实施例中,鞋外底116具有第一鞋外底元件116A、第二鞋外底元件116B和第三鞋外底元件116C。
第一鞋外底元件116A在鞋前部区域30中固定到鞋底夹层114的面向地面的表面40的至少一部分并且在鞋前部区域30中覆盖鞋底夹层114的面向地面的表面40的至少一部分。第一鞋外底元件116A也被称为鞋前部鞋外底元件116A。第二鞋外底元件116B在鞋跟区域26中固定到鞋底夹层114的面向地面的表面40的至少一部分并在鞋跟区域26中覆盖鞋底夹层114的面向地面的表面40的至少一部分。第二鞋外底元件116B也被称为鞋跟鞋外底元件116B。第三鞋外底元件116C在鞋中部区域28中固定到鞋底夹层114的面向地面的表面40的至少一部分并且在鞋中部区域28中覆盖鞋底夹层114的面向地面的表面40的至少一部分。第三鞋外底元件116C也被称为鞋中部鞋外底元件116C。如图28-图31中最佳所示,鞋前部鞋外底元件116A、鞋中部鞋外底元件116C和鞋跟鞋外底元件116B中的每一个从鞋底夹层114的内侧侧壁56延伸到鞋底夹层114的外侧侧壁58。
如图16所示,第一鞋外底元件116A和第三鞋外底元件116C由从鞋底夹层114的内侧边缘132A延伸到鞋底夹层114的外侧边缘134A的第一间隙151分开。内侧边缘132A也被称为面向地面的表面40的内侧面边缘,并且外侧边缘134A也被称为面向地面的表面40的外侧面边缘。图20、图21和图22也描绘了第一间隙151。换句话说,第一鞋外底元件116A(例如,鞋前部鞋外底元件)的后边缘153与第三鞋外底元件116C(例如,鞋中部鞋外底元件)的前边缘155间隔开,从而限定后边缘153和前边缘155之间的第一间隙151。
第一鞋外底元件116A的后边缘153具有不规则形状。如本文所使用的,不规则形状是非线性形状。第三鞋外底元件116C的前边缘155具有跟踪第一鞋外底元件116A的后边缘153的不规则形状的互补的不规则形状。如本文所使用的,边缘具有互补的不规则形状,在边缘可以彼此间隔开大体上恒定宽度的间隙时,该互补的不规则形状跟踪另一边缘的不规则形状。例如,大体上恒定宽度的间隙可以是宽度沿间隙的长度变化不超过20%的间隙。如图16、图20、图21和图22所示,第一间隙151具有大体上恒定的宽度。
类似地,第二鞋外底元件116B和第三鞋外底元件116C由从鞋底夹层114的内侧边缘132A延伸到鞋底夹层114的外侧边缘134A的第二间隙157分开。换句话说,第三鞋外底元件116C(例如,鞋中部鞋外底元件)的后边缘159与第二鞋外底元件116B(例如,鞋跟鞋外底元件)的前边缘161间隔开,从而限定后边缘159和前边缘161之间的第二间隙157。
第二鞋外底元件116B的前边缘161具有不规则形状,并且第三鞋外底元件116C的后边缘159具有跟踪鞋跟鞋外底元件的前边缘161的不规则形状的互补的不规则形状。因此,第二间隙157具有大体上恒定的宽度。
如图18、图19和图24所示,鞋底夹层114包括第一脊状部170和第二脊状部172。第一脊状部170和第二脊状部172向下突出并形成面向地面的表面40的一部分。第一脊状部170和第二脊状部172分别从带轮廓的向下延伸的突起44向下延伸一定量H3、H4,该量可以沿着脊状部170、172中的每一个变化。换句话说,脊状部170、172在竖直方向上遵循向下延伸的突起44的轮廓,同时在水平方向上也分别遵循间隙151、157的轮廓。
如图16、图17和图24所示,第一脊状部170延伸到第一间隙151中并且至少部分地填充第一间隙151。类似地,第二脊状部172延伸到第二间隙157中并且至少部分地填充第二间隙157。
具有彼此分开的两个或更多个分立的鞋外底元件(例如鞋外底元件116A、116B和116C中的任两个或全部)的鞋外底116的构型对鞋底夹层114的约束小于其中一件式鞋外底延伸跨过鞋底夹层114的大部分或全部的面向地面的表面40的实施例的情况。以一件式泡沫体示出的鞋底夹层114可以是关于鞋底夹层14所描述的任何材料。鞋外底116可以是关于鞋外底16所描述的任何材料。因此,鞋底夹层114可以具有比鞋外底116更具可压缩性和柔性的材料。例如,与鞋外底116沿着面向地面的表面40从鞋跟区域26的后部延伸部(例如,最靠后鞋跟位置RH)延伸到鞋前部区域30的前部延伸部(例如,最靠前鞋尖位置FT)而没有间隙的情况相比,间隙151、157允许鞋底夹层114在压缩和背屈期间进行更大的移动。通过提供彼此互补且彼此跟踪的相邻鞋外底元件的边缘,可以实现以下竞争目标:用鞋外底116覆盖鞋底夹层114的面向地面的表面40的大部分以增加耐用性,以及允许鞋底夹层114的突起44的柔性和变形而不受鞋外底116的过度约束。
参照图24,鞋底夹层114的高度H5在鞋中部区域28处最大。鞋底夹层114的高度由于波状突起44而变化,但是鞋底夹层114的高度在鞋中部区域28中的突起44的峰部50处始终比在鞋跟区域26中的突起44的峰部50处大。鞋底夹层114在任何位置处的高度是从面向足部的表面到面向地面的表面40测量的。鞋底夹层114的高度在鞋中部区域28中的突起44的峰部50处也比在鞋前部区域30中的突起44的峰部50处大。鞋外底116被构造成使得鞋底结构110的高度H6在鞋中部区域28处也是最大的。换句话说,鞋底结构110的高度(包括鞋底夹层114和鞋外底116两者的高度)在鞋中部区域28处最大。因此,与鞋底夹层114一样,鞋底结构110(包括鞋底夹层114和鞋外底116两者)也具有弧形轮廓。
这样的实施例实现了鞋底夹层114的“摇杆”功能。例如,鞋底夹层114的面向地面的表面40从鞋中部区域28向上弯曲到鞋底夹层114的前部延伸部,并从鞋中部区域28向上弯曲到鞋底夹层114的后部延伸部,从而建立鞋底夹层114的弧形轮廓。如关于鞋底夹层14所讨论的,对于这种全长的凸曲面,在跨步期间的任何时候,只有鞋外底116的面向地面的表面的相对小的区域与水平地平面接触,并且例如与构造成使得在从鞋跟区域26过渡到鞋中部区域28时鞋中部区域28的大部分非常突然地与地面接触的鞋底结构相比,在鞋底结构110上向前过渡的速率相对恒定。全长的凸曲面有助于避免“拍打”现象和相关的足部疲劳。
参照图19和图24,与具有向下延伸的突起44的鞋中部区域28和鞋跟区域26相比,鞋前部区域30的面向地面的表面40相对平坦。为了对从鞋前部区域30的鞋尖离地提供稳定平台,鞋前部区域30的至少前半部中可以不存在向下延伸的突起44。
再次参照图19和图24,向下延伸的突起44分布在鞋中部区域28和鞋跟区域26上。像鞋底夹层14一样,每个向下延伸的突起44具有凸形的外表面45和峰部50。在图19和图24中,只有凸形的外表面45和峰部50中的一些用参考数字指示。然而,与鞋底夹层14相反,鞋底夹层114的鞋中部区域28中的向下延伸的突起44具有与鞋前部区域30和鞋跟区域26中的向下延伸的突起的宽长比类似的宽长比。换句话说,与鞋前部区域30和鞋跟区域26中的突起一样,鞋中部区域28中的突起44(例如,鞋中部突起44B)是相对圆形的,而不是长形的。鞋中部区域28中的突起44在鞋底夹层114的横向方向上具有与鞋底夹层114的纵向方向上的长度大致相同或可以与鞋底夹层114的纵向方向上的长度相等的宽度,并且鞋跟区域26中的突起44(例如鞋跟突起44A)具有与鞋中部区域28中的突起44的宽长比相对相同的宽长比。
参照图19,与鞋底夹层14一样,鞋前部区域30中的向下延伸的突起44包括各自具有前半部46和后半部48的最靠前突起44C,并且凸形的外表面45在后半部48处比在前半部46处陡,使得足部的向前滚动能够从波状鞋中部区域28平滑地过渡到相对平坦的鞋前部区域30。
如图24中最佳所示,鞋外底116在其与向下延伸的突起44的峰部50对准并固定到向下延伸的突起44的峰部50的位置比在相邻峰部50之间的鞋底夹层114的面向地面的表面40处厚。例如,在区域A和B处(在峰部50处)的鞋外底116比在区域C和D处(在相邻峰部50之间)的鞋外底厚。与鞋底夹层114的材料相比,鞋外底116的材料可以相对耐用,并且峰部50处的厚度有助于鞋底结构110的耐用性,从而减缓磨损。鞋底夹层114的材料可以比鞋外底116相对更可压缩,并且与峰部50之间的较厚的鞋外底相比,峰部50之间的鞋外底116的相对薄因此可以实现向下延伸的突起44在压缩期间的更大的移动和变形。换句话说,与在峰部50之间材料较厚的情况相比,在峰部50之间具有相对薄的区域的鞋外底116对鞋底夹层114的约束更小,从而允许更大的弹性变形和相关的缓冲。如在图21和图22中明显的,鞋外底116预成形为具有这些相对厚和薄的区域并且具有波状内表面或顶表面74(例如,面向足部的表面74),该波状内表面或顶表面74具有凹部75,当鞋外底116组装到鞋底夹层114的面向地面的表面40时,凹部75与突起44对准并使突起44形成杯状。图21-图22中仅标记了一些凹部75。因为鞋外底116预成形为具有这种三维波状形状,而不是模制到鞋底夹层114上以获得波状形状的平坦件,所以在鞋外底116附接到鞋底夹层114期间,突起44被鞋外底116压缩或以其他方式变形的趋势可能较小,因此允许鞋底夹层114在使用期间根据其预期形状起作用。
像鞋底夹层14一样,鞋底夹层114包括外侧侧壁58和内侧侧壁56,外侧侧壁58和内侧侧壁56中的每一个具有上部延伸部和下部延伸部,并且外侧侧壁58和内侧侧壁56中的每一个在鞋前部区域30(例如,参见图25、图26和图28)和鞋跟区域26(例如,参见图25、图27和图31)两者中从上部延伸部向外扩张到下部延伸部。具体地,内侧侧壁56从上部延伸部56A向外扩张到下部延伸部56B,并且外侧侧壁58从上部延伸部58A向外扩张到下部延伸部58B。因此,鞋前部区域30是相对平坦的且是宽的以提供稳定性。鞋前部区域30中的鞋底夹层114的高度应该足以提供足够的缓冲,而泡沫的相对平坦度(没有向下延伸的突起44)使得该区域与其他区域相比相对硬挺,从而为有效的鞋尖离地提供支撑。类似地,鞋跟区域26向外扩张以在侧壁56、58的下部延伸部56B、58B处足够宽以提供稳定性。
再次参照图25-图27,内侧侧壁56在从鞋前部区域30延伸到鞋跟区域26的下部延伸部56B处具有下部内侧面边缘56C。外侧侧壁58在从鞋前部区域30延伸到鞋跟区域26的下部延伸部58B处具有下部外侧面边缘58C。鞋外底116(包括鞋外底元件116A、116B和116C)延伸到内侧面边缘56C和外侧面边缘58C并位于内侧面边缘56C和外侧面边缘58C之下,终止于内侧面边缘56C和外侧面边缘58C,而不延伸到内侧侧壁56和外侧侧壁58上。换句话说,鞋外底116不沿着侧壁56、58向上包裹。通过不延伸到内侧侧壁56和外侧侧壁58上,鞋底夹层114在侧壁56、58处较少受到鞋外底116的约束,并且可以弹性变形到更大的程度,潜在地提供更大的缓冲。
与鞋底夹层14一样,考虑到向下延伸的突起44的凸形的外表面45,为了鞋中部区域28中的稳定性,向下延伸的突起44包括在鞋中部区域28和鞋跟区域26中的截断的周边突起44D,截断的周边突起44D限定鞋底夹层114的面向地面的表面40的外侧面边缘34A和内侧面边缘32A,如图31所示。周边突起44D被截断,因为与未被截断的鞋中部突起44B和鞋跟突起44A相比,周边突起44D各自仅具有凸形的外表面45的大约一半,这是因为截断的周边突起44D的峰部50沿着外侧面边缘34A和内侧面边缘32A设置。沿着边缘32A和34A提供峰部50扩大了在向前跨步期间与地平面G接触的两个最远峰部50之间的宽度,从而增加了内侧-外侧稳定性。沿着边缘32A、34A提供峰部50有助于限制可能发生的内侧-外侧倾斜的程度,而不管初始冲击是否在非截断的完全凸形的突起44上。
图32示出了鞋底结构210的另一个实施例,该鞋底结构210可用于代替鞋类物品12中的鞋底结构10。鞋底结构210具有与关于鞋底结构10所描述的相同的鞋底夹层14,但是包括一件式鞋外底216,该一件式鞋外底216在鞋前部区域30、鞋中部区域28和鞋跟区域26中的每一个中覆盖鞋底夹层14的面向地面的表面40,并建立鞋底结构210的接合地面的表面。一件式鞋外底216可以完全覆盖这些区域中的每一个,使得鞋底夹层14的面向地面的表面40的任何部分都不是鞋底结构210的接合地面的表面。
图33和图34示出了截断的周边突起44D。图38和图42最佳地示出了由鞋跟区域26中的截断的突起44D提供的内侧-外侧稳定性。图35最佳地示出了鞋底结构210的弧形轮廓。图36-图42示出了扩张的侧壁56、58。图39还示出了分别从上部延伸部56A、58A向外扩张到下部延伸部56B、58B的内侧侧壁56和外侧侧壁58。图39示出了鞋外底216延伸到鞋底夹层14的内侧面边缘56C和外侧面边缘58C并位于鞋底夹层14的内侧面边缘56C和外侧面边缘58C之下,终止于内侧面边缘56C和外侧面边缘58C,而不延伸到内侧侧壁56和外侧侧壁58上。
图43示出了鞋底结构310的另一个实施例,该鞋底结构310可用于代替鞋类物品12中的鞋底结构10。鞋底结构310具有与关于鞋底结构10所描述的相同的鞋底夹层14,但是包括两件式鞋外底316。鞋外底316包括鞋前部鞋外底元件316A(也称为第一鞋外底元件)和鞋跟鞋外底元件316B(也称为第二鞋外底元件)。鞋前部鞋外底元件316A在鞋前部区域30中覆盖面向地面的表面40的大部分,并且具有非线性后边缘353。鞋跟鞋外底元件316B在鞋跟区域26中覆盖鞋底夹层14的面向地面的表面40的大部分,并且具有非线性前边缘361。鞋中部区域28中的许多向下延伸的突起44(其中只有一些被标记)没有被鞋外底316的任何部分覆盖,使得该区域中的面向地面的表面40也用作鞋底结构310的接合地面的表面。
图44和图45示出了截断的周边突起44D。图49和图53最佳地示出了由鞋跟区域26中的截断的突起44D提供的内侧-外侧稳定性。图46最佳地示出了鞋底结构310的弧形轮廓。图47-图50示出了扩张的侧壁56、58。
图48-图49示出了从上部延伸部56A、58A向外扩张到下部延伸部56B、58B的内侧侧壁56和外侧侧壁58。图50示出鞋外底316(鞋前部鞋外底元件316A)延伸到鞋底夹层14的内侧面边缘56C和外侧面边缘58C并位于鞋底夹层14的内侧面边缘56C和外侧面边缘58C之下,终止于内侧面边缘56C和外侧面边缘58C,而不延伸到内侧侧壁56和外侧侧壁58上。如图53所示,鞋跟鞋外底元件316B延伸到鞋底夹层14的内侧面边缘56C和外侧面边缘58C并位于鞋底夹层14的内侧面边缘56C和外侧面边缘58C之下,终止于内侧面边缘56C和外侧面边缘58C,而不延伸到内侧侧壁56和外侧侧壁58上。图51和图52示出在鞋中部区域28的一些部分中,鞋底夹层14的面向地面的表面40未被鞋外底16覆盖,并且因此也用作接触地面的表面。
下面的条款提供了本文公开的鞋类物品的示例构型。
条款1.一种用于鞋类物品的鞋底结构,所述鞋底结构包括:鞋底夹层,其具有面向地面的表面,所述面向地面的表面具有鞋前部区域、鞋中部区域和鞋跟区域,所述鞋底夹层在所述面向地面的表面处限定分布在所述鞋中部区域和所述鞋跟区域上的向下延伸的突起,所述向下延伸的突起中的每一个具有凸形的外表面;并且其中,所述鞋底夹层的高度在所述鞋中部区域处最大。
条款2.根据条款1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鞋底夹层的所述面向地面的表面从所述鞋中部区域向上弯曲到所述鞋底夹层的前部延伸部并且从所述鞋中部区域向上弯曲到所述鞋底夹层的后部延伸部,从而建立所述鞋底夹层的弧形轮廓。
条款3.根据条款1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鞋前部区域的所述面向地面的表面是相对平坦的。
条款4.根据条款1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鞋底夹层的特征为在所述鞋前部区域中没有向下延伸的突起。
条款5.根据条款1-4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鞋底夹层包括后部侧壁,所述后部侧壁在所述鞋跟区域的后部处从所述后部侧壁的上部延伸部向外扩张到所述后部侧壁的下部延伸部。
条款6.根据条款1-5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鞋底夹层包括外侧侧壁和内侧侧壁,所述外侧侧壁和所述内侧侧壁中的每一个具有上部延伸部和下部延伸部,并且所述外侧侧壁和所述内侧侧壁中的每一个在所述鞋前部区域中从所述上部延伸部向外扩张到所述下部延伸部。
条款7.根据条款1-6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向下延伸的突起包括最靠前突起,所述最靠前突起各自具有前半部和后半部,并且其中所述凸形的外表面在所述后半部处比在所述前半部处更陡。
条款8.根据条款1-7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向下延伸的突起包括所述鞋中部区域中的周边突起,所述周边突起限定所述面向地面的表面的外侧面边缘和内侧面边缘;并且所述周边突起在所述外侧面边缘和所述内侧面边缘处被截断,使得所述周边突起的峰部沿着所述外侧面边缘和所述内侧面边缘设置。
条款9.根据条款1-8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鞋底夹层是一件式泡沫体。
条款10.根据条款1-9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底结构,还包括:鞋外底,其包括在所述鞋前部区域中覆盖所述鞋底夹层的所述面向地面的表面的鞋外底元件。
条款11.根据条款10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鞋外底元件是第一鞋外底元件,并且所述鞋外底还包括第二鞋外底元件,所述第二鞋外底元件在所述鞋跟区域中覆盖所述鞋底夹层的所述面向地面的表面。
条款12.根据条款11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鞋外底还包括第三鞋外底元件,所述第三鞋外底元件在所述鞋中部区域中覆盖所述鞋底夹层的所述面向地面的表面;所述第一鞋外底元件和所述第三鞋外底元件由从所述鞋底夹层的内侧边缘延伸到所述鞋底夹层的外侧边缘的第一间隙分开;所述鞋底夹层包括第一脊状部,所述第一脊状部延伸到所述第一间隙中并且至少部分地填充所述第一间隙;所述第二鞋外底元件和所述第三鞋外底元件由从所述鞋底夹层的内侧边缘延伸到所述鞋底夹层的外侧边缘的第二间隙分开;并且所述鞋底夹层包括第二脊状部,所述第二脊状部延伸到所述第二间隙中并且至少部分地填充所述第二间隙。
条款13.根据条款12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第一脊状部和所述第二脊状部是非线性的。
条款14.根据条款1-9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底结构,还包括:覆盖所述鞋底夹层的所述面向地面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的鞋外底;并且其中,所述鞋底结构的高度在所述鞋中部区域处最大。
条款15.根据条款14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鞋外底在所述向下延伸的突起的峰部处比在所述向下延伸的突起的相邻峰部之间的所述鞋底夹层的所述面向地面的表面处厚。
条款16.根据条款14或15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鞋底夹层包括具有下部内侧面边缘的内侧侧壁和具有下部外侧面边缘的外侧侧壁;并且所述鞋外底延伸到所述内侧面边缘和所述外侧面边缘并位于所述内侧面边缘和所述外侧面边缘之下,终止于所述内侧面边缘和所述外侧面边缘,而不延伸到所述内侧侧壁和所述外侧侧壁上。
条款17.根据条款14-16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鞋外底包括鞋前部鞋外底元件、鞋中部鞋外底元件和鞋跟鞋外底元件,所述鞋前部鞋外底元件、所述鞋中部鞋外底元件和所述鞋跟鞋外底元件中的每一个从所述鞋底夹层的内侧侧壁延伸到所述鞋底夹层的外侧侧壁;所述鞋前部鞋外底元件的后边缘与所述鞋中部鞋外底元件的前边缘间隔开,从而在所述鞋前部鞋外底元件的所述后边缘与所述鞋中部鞋外底元件的所述前边缘之间限定第一间隙;并且所述鞋中部鞋外底元件的后边缘与所述鞋跟鞋外底元件的前边缘间隔开,从而在所述鞋中部鞋外底元件的所述后边缘和所述鞋跟鞋外底元件的所述前边缘之间限定第二间隙。
条款18.根据条款17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鞋前部鞋外底元件的所述后边缘具有不规则形状,并且所述鞋中部鞋外底元件的所述前边缘具有跟踪所述鞋前部鞋外底元件的所述后边缘的所述不规则形状的互补的不规则形状。
条款19.根据条款17或18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鞋跟鞋外底元件的所述前边缘具有不规则形状,并且所述鞋中部鞋外底元件的所述后边缘具有跟踪所述鞋跟鞋外底元件的所述前边缘的所述不规则形状的互补的不规则形状。
条款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鞋底夹层包括延伸到所述第一间隙中并且至少部分地填充所述第一间隙的第一脊状部,并且所述鞋底夹层包括延伸到所述第二间隙中并且至少部分地填充所述第二间隙的第二脊状部。
条款21.一种用于鞋类物品的鞋底结构,所述鞋底结构包括:鞋底夹层,其具有面向地面的表面,所述面向地面的表面具有鞋前部区域、鞋中部区域和鞋跟区域,所述鞋底夹层在所述面向地面的表面处限定向下延伸的突起,所述向下延伸的突起分布在所述鞋中部区域和所述鞋跟区域上并且在所述鞋前部区域的至少前半部中不存在,所述向下延伸的突起中的每一个具有凸形的外表面,所述向下延伸的突起包括:所述鞋中部区域中的鞋中部突起,所述鞋中部突起在所述鞋底夹层的横向方向上的宽度大于在所述鞋底夹层的纵向方向上的长度;以及所述鞋跟区域中的鞋跟突起,所述鞋跟突起的宽长比小于所述鞋中部突起的宽长比。
条款22.根据条款21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鞋底夹层的高度在所述鞋中部突起处比在所述鞋跟突起处大,并且在所述鞋中部突起处比在所述鞋前部区域处大。
条款23.根据条款22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鞋底夹层的所述面向地面的表面从所述鞋中部区域向上弯曲到所述鞋底夹层的前部延伸部并且从所述鞋中部区域向上弯曲到所述鞋底夹层的后部延伸部,从而建立所述鞋底夹层的弧形轮廓。
条款24.根据条款21-23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鞋底夹层包括后部侧壁,所述后部侧壁在所述鞋跟区域的后部处从所述后部侧壁的上部延伸部向外扩张到所述后部侧壁的下部延伸部。
条款25.根据条款21-23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鞋底夹层包括外侧侧壁和内侧侧壁,所述外侧侧壁和所述内侧侧壁中的每一个具有上部延伸部和下部延伸部,并且在所述鞋前部区域中从所述上部延伸部向外扩张到所述下部延伸部。
条款26.根据条款21-23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向下延伸的突起包括最靠前突起,所述最靠前突起各自具有前半部和后半部,并且其中所述凸形的外表面在所述后半部处比在所述前半部处更陡。
条款27.根据条款21-23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鞋底夹层是泡沫体,并且所述鞋中部突起是所述泡沫体的接触地面的表面。
条款28.根据条款12-23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鞋底夹层是泡沫体,并且所述鞋跟突起是所述泡沫体的接触地面的表面。
条款29.根据条款21-23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底结构,还包括:仅在所述鞋前部区域中覆盖所述鞋底夹层的所述面向地面的表面的鞋外底元件。
条款30.根据条款29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向下延伸的突起的最靠前突起在所述鞋前部区域中在所述鞋底夹层的最宽部分的后方,并且所述鞋外底元件的大部分在所述鞋前部区域中在所述鞋底夹层的最宽部分的前方。
条款31.根据条款21-23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鞋跟突起中的相邻鞋跟突起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鞋中部突起中的相邻鞋中部突起之间的间距。
条款32.根据条款21-23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向下延伸的突起包括所述鞋中部区域中的周边突起,所述周边突起限定所述面向地面的表面的外侧面边缘和内侧面边缘;并且所述周边突起在所述外侧面边缘和所述内侧面边缘处被截断,使得所述周边突起的峰部沿着所述外侧面边缘和所述内侧面边缘设置。
条款33.根据条款21-23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鞋底夹层是一件式泡沫体。
条款34.一种用于鞋类物品的鞋底结构,所述鞋底结构包括:鞋底夹层,其具有面向地面的表面,所述面向地面的表面具有鞋前部区域、鞋中部区域和鞋跟区域,所述鞋底夹层限定分布在所述鞋中部区域和所述鞋跟区域上的向下延伸的突起,并且所述鞋前部区域相对平坦;其中所述向下延伸的突起具有凸形的外表面,并且在向前方向上从相对圆形过渡到相对长圆形并返回到相对圆形,每个相对长圆形的向下延伸的突起在所述鞋底夹层的横向方向上的宽度大于在所述鞋底夹层的纵向方向上的长度,并且其中,相对长圆形的向下延伸的突起比所述相对圆形的向下延伸的突起高,并且所述鞋底夹层从鞋中部区域到所述鞋跟区域向上成弧形,并且从所述鞋中部区域到所述鞋前部区域向上成弧形。
条款35.根据条款34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向下延伸的突起是所述鞋底夹层的接触地面的表面。
条款36.根据条款35所述的鞋底结构,还包括:仅在所述鞋前部区域中覆盖所述鞋底夹层的所述面向地面的表面的鞋外底元件。
条款37.根据条款34-36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鞋底夹层包括后部侧壁,所述后部侧壁在所述鞋跟区域的后部处从所述后部侧壁的上部延伸部向外扩张到所述后部侧壁的下部延伸部。
条款38.根据条款34-36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鞋底夹层包括外侧侧壁和内侧侧壁,所述外侧侧壁和所述内侧侧壁中的每一个具有上部延伸部和下部延伸部,并且在所述鞋前部区域中从所述上部延伸部向外扩张到所述下部延伸部。
条款39.根据条款34-36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向下延伸的突起包括最靠前突起,所述最靠前突起各自具有前半部和后半部,并且其中所述凸形的外表面在所述后半部处比在所述前半部处更陡。
条款40.根据条款34-36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向下延伸的突起包括所述鞋中部区域中的周边突起,所述周边突起限定所述面向地面的表面的外侧面边缘和内侧面边缘;并且所述周边突起在所述外侧面边缘和所述内侧面边缘处被截断,使得所述周边突起的峰部沿着所述外侧面边缘和所述内侧面边缘设置。
为了帮助和阐明各个实施例的描述,在本文中定义了各个术语。除非另有指示,否则以下定义在整个本说明书(包括权利要求书)中适用。此外,所有提及的参考文献都以其整体并入本文。
“鞋类物品”、“鞋类制品”和“鞋类”可以被认为既是机器(machine)又是制造品。组装好的准备穿着的鞋类物品(例如鞋、凉鞋、靴子等)以及鞋类物品的分立部件(诸如中底、鞋外底、鞋面部件等)在最终组装成准备穿着的鞋类物品之前在本文中被认为且可选择地以单数或复数被称为“鞋类物品”。
“一个(a)”、“一个(an)”、“该(the)”、“至少一个”和“一个或更多个”可互换地使用,以指示存在项中的至少一个项。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示,否则可以存在多个这样的项。除非考虑到上下文另外明确或清楚地指示,否则在本说明书(包括所附权利要求书)中的参数(例如,量或条件)的所有数值应当被理解为在所有情况下由术语“大约”修饰,不管“大约”是否实际出现在该数值之前。“大约”指示所述的数值允许一些轻微的不精确性(有些接近该值的准确性;大约或适度地接近于该值;几乎)。如果由“大约”所提供的不精确性在本领域中没有以其他方式以这种普通含义被理解,那么如本文所使用的“大约”至少指示可能由测量和使用这些参数的普通方法引起的变化。另外,范围的公开应当被理解为具体公开了该范围内的所有值和进一步划分的范围。
术语“包括(comprising)”、“包含(including)”和“具有(having)”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定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或部件的存在,但是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元件或部件的存在或添加。步骤、过程和操作的顺序可以在可能的时候被改变,并且可以采用另外的或可选择的步骤。如在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或”包括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何一个和所有的组合。术语“任何”被理解为包括所引用项的任何可能组合,包括所引用项的“任何一个”。术语“任何”被理解为包括所附权利要求的所引用权利要求的任何可能组合,包括所引用权利要求的“任何一个”。
为了一致性和方便起见,在对应于图示的实施例的整个该详细描述中可以采用方向性形容词。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诸如“上方”、“下方”、“向上”、“向下”、“顶部”、“底部”等术语可以相对于附图描述性地被使用,而不代表对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范围的限制。
术语“纵向”是指沿部件的长度延伸的方向。例如,鞋的纵向方向在鞋的鞋前部区域和鞋跟区域之间延伸。术语“向前(forward)”或“前向(anterior)”用于指从鞋跟区域朝向鞋前部区域的大致方向,并且术语“向后(rearward)”或“后向(posterior)”用于指相反的方向,即从鞋前部区域朝向鞋跟区域的方向。在一些情况下,部件可以用纵向轴线以及沿着该轴线的向前纵向方向和向后纵向方向来识别。纵向方向或纵向轴线也可以称为前-后向方向或前-后向轴线。
术语“横向(transverse)”是指沿部件的宽度延伸的方向。例如,鞋的横向方向在鞋的外侧面和内侧面之间延伸。横向方向或横向轴线也可以被称为侧向方向或侧向轴线或者中侧方向或中侧轴线。
术语“竖直”是指大致垂直于侧向方向和纵向方向两者的方向。例如,在鞋底被平放在地表面上的情况下,竖直方向可以从地表面向上延伸。应理解的是,这些方向性形容词中的每一个可以应用于鞋底的各个部件。术语“向上(upward)”或“向上(upwards)”是指指向部件的顶部的竖直方向,该部件可以包括鞋面的鞋背、紧固区和/或鞋喉。术语“向下(downward)”或“向下(downwards)”是指与向上方向相反、指向部件的底部的竖直方向并且可以大致指向鞋类物品的鞋底结构的底部。
虽然已经描述了多个实施例,但是本描述意图是示例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并且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将明显的是,在实施例的范围内的更多的实施例和实施方式是可能的。任何实施例的任何特征可以与任何其它实施例中的任何其它特征或元件组合地使用或取代任何其它实施例中的任何其它特征或元件,除非特别限制。因此,除了根据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之外,实施例不受限制。而且,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做出多种修改和变化。
虽然已经详细描述了用于实施本教导的许多方面的数种模式,但是熟悉这些教导所涉及的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实施本教导的多种可选择的方面。意图是,在以上描述中所包含的或在附图中所示出的所有内容应被解释为普通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的可选择的实施例的整体范围的说明和示例,这些可选择的实施例如由所包含的内容暗示、在结构上和/或功能上等同于所包含的内容,或者基于所包含的内容以其他方式变得明显,并且不仅仅限于那些明确描绘和/或描述的实施例。

Claims (20)

1.一种用于鞋类物品的鞋底结构,所述鞋底结构包括:
鞋底夹层,其具有面向地面的表面,所述面向地面的表面具有鞋前部区域、鞋中部区域和鞋跟区域,所述鞋底夹层在所述面向地面的表面处限定分布在所述鞋中部区域和所述鞋跟区域上的向下延伸的突起,所述向下延伸的突起中的每一个具有凸形的外表面;并且
其中,所述鞋底夹层的高度在所述鞋中部区域处最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鞋底夹层的所述面向地面的表面从所述鞋中部区域向上弯曲到所述鞋底夹层的前部延伸部并且从所述鞋中部区域向上弯曲到所述鞋底夹层的后部延伸部,从而建立所述鞋底夹层的弧形轮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鞋前部区域的所述面向地面的表面是相对平坦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鞋底夹层的特征为在所述鞋前部区域中没有向下延伸的突起。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鞋底夹层包括后部侧壁,所述后部侧壁在所述鞋跟区域的后部处从所述后部侧壁的上部延伸部向外扩张到所述后部侧壁的下部延伸部。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鞋底夹层包括外侧侧壁和内侧侧壁,所述外侧侧壁和所述内侧侧壁中的每一个具有上部延伸部和下部延伸部,并且所述外侧侧壁和所述内侧侧壁中的每一个在所述鞋前部区域中从所述上部延伸部向外扩张到所述下部延伸部。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向下延伸的突起包括最靠前突起,所述最靠前突起各自具有前半部和后半部,并且其中所述凸形的外表面在所述后半部处比在所述前半部处更陡。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
所述向下延伸的突起包括所述鞋中部区域中的周边突起,所述周边突起限定所述面向地面的表面的外侧面边缘和内侧面边缘;并且
所述周边突起在所述外侧面边缘和所述内侧面边缘处被截断,使得所述周边突起的峰部沿着所述外侧面边缘和所述内侧面边缘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鞋底夹层是一件式泡沫体。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底结构,还包括:
鞋外底,其包括在所述鞋前部区域中覆盖所述鞋底夹层的所述面向地面的表面的鞋外底元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鞋外底元件是第一鞋外底元件,并且所述鞋外底还包括第二鞋外底元件,所述第二鞋外底元件在所述鞋跟区域中覆盖所述鞋底夹层的所述面向地面的表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
所述鞋外底还包括第三鞋外底元件,所述第三鞋外底元件在所述鞋中部区域中覆盖所述鞋底夹层的所述面向地面的表面;
所述第一鞋外底元件和所述第三鞋外底元件由从所述鞋底夹层的内侧边缘延伸到所述鞋底夹层的外侧边缘的第一间隙分开;
所述鞋底夹层包括第一脊状部,所述第一脊状部延伸到所述第一间隙中并且至少部分地填充所述第一间隙;
所述第二鞋外底元件和所述第三鞋外底元件由从所述鞋底夹层的内侧边缘延伸到所述鞋底夹层的外侧边缘的第二间隙分开;并且
所述鞋底夹层包括第二脊状部,所述第二脊状部延伸到所述第二间隙中并且至少部分地填充所述第二间隙。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第一脊状部和所述第二脊状部是非线性的。
14.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底结构,还包括:
鞋外底,其覆盖所述鞋底夹层的所述面向地面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并且
其中,所述鞋底结构的高度在所述鞋中部区域处最大。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鞋外底在所述向下延伸的突起的峰部处比在所述向下延伸的突起的相邻峰部之间的所述鞋底夹层的所述面向地面的表面处厚。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
所述鞋底夹层包括具有下部内侧面边缘的内侧侧壁和具有下部外侧面边缘的外侧侧壁;并且
所述鞋外底延伸到所述内侧面边缘和所述外侧面边缘并位于所述内侧面边缘和所述外侧面边缘之下,终止于所述内侧面边缘和所述外侧面边缘,而不延伸到所述内侧侧壁和所述外侧侧壁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4-16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
所述鞋外底包括鞋前部鞋外底元件、鞋中部鞋外底元件和鞋跟鞋外底元件,所述鞋前部鞋外底元件、所述鞋中部鞋外底元件和所述鞋跟鞋外底元件中的每一个从所述鞋底夹层的内侧侧壁延伸到所述鞋底夹层的外侧侧壁;
所述鞋前部鞋外底元件的后边缘与所述鞋中部鞋外底元件的前边缘间隔开,从而在所述鞋前部鞋外底元件的所述后边缘与所述鞋中部鞋外底元件的所述前边缘之间限定第一间隙;并且
所述鞋中部鞋外底元件的后边缘与所述鞋跟鞋外底元件的前边缘间隔开,从而在所述鞋中部鞋外底元件的所述后边缘和所述鞋跟鞋外底元件的所述前边缘之间限定第二间隙。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鞋前部鞋外底元件的所述后边缘具有不规则形状,并且所述鞋中部鞋外底元件的所述前边缘具有跟踪所述鞋前部鞋外底元件的所述后边缘的所述不规则形状的互补的不规则形状。
19.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鞋跟鞋外底元件的所述前边缘具有不规则形状,并且所述鞋中部鞋外底元件的所述后边缘具有跟踪所述鞋跟鞋外底元件的所述前边缘的所述不规则形状的互补的不规则形状。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所述鞋底夹层包括延伸到所述第一间隙中并且至少部分地填充所述第一间隙的第一脊状部,并且所述鞋底夹层包括延伸到所述第二间隙中并且至少部分地填充所述第二间隙的第二脊状部。
CN202180041022.0A 2020-07-13 2021-07-12 具有用于向前动量的鞋底夹层突起和弧形轮廓的鞋底结构 Pending CN11569712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063051110P 2020-07-13 2020-07-13
US63/051,110 2020-07-13
PCT/US2021/041217 WO2022015620A1 (en) 2020-07-13 2021-07-12 Sole structure with midsole protrusions and arced profile for forward momentum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97121A true CN115697121A (zh) 2023-02-03

Family

ID=772271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41022.0A Pending CN115697121A (zh) 2020-07-13 2021-07-12 具有用于向前动量的鞋底夹层突起和弧形轮廓的鞋底结构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11666119B2 (zh)
EP (1) EP4178393A1 (zh)
KR (1) KR20230022255A (zh)
CN (1) CN115697121A (zh)
WO (1) WO202201562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D993592S1 (en) * 2022-10-14 2023-08-01 Nike, Inc. Shoe
USD993593S1 (en) * 2022-10-14 2023-08-01 Nike, Inc. Shoe
USD1020208S1 (en) * 2023-07-14 2024-04-02 Nike, Inc. Shoe

Family Cites Families (3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72059A (en) * 1981-03-04 1983-02-08 Frank Ambrose Sole body for shoes with upwardly deformable arch-supporting segment
KR900005672B1 (ko) * 1987-02-20 1990-08-06 욘 마우 린 신발의 중창부
US4908962A (en) * 1987-02-20 1990-03-20 Autry Industries, Inc. Custom midsole for heeled shoes
WO1992014372A1 (en) * 1991-02-21 1992-09-03 Techboot Pty. Ltd. Protective foot capsule
US5222311A (en) * 1992-02-10 1993-06-29 Mark Lin Shoe with cushioning wedge
US5507106A (en) * 1993-06-18 1996-04-16 Fox; Marcus Exercise shoe with forward and rearward angled sections
USD448920S1 (en) 1998-08-06 2001-10-09 Reebok International Ltd. Portion of a shoe sole
AU776603B2 (en) 1999-08-28 2004-09-16 Masai International Pte Ltd Footwear for a dynamic, rolling walking-action
US7200955B2 (en) * 2004-06-04 2007-04-10 Nike, Inc. Article of footwear incorporating a sole structure with compressible inserts
US7313875B2 (en) * 2004-12-22 2008-01-01 Wolverine World Wide, Inc. Footwear outsole
US8938889B2 (en) 2007-03-06 2015-01-27 Deckers Outdoor Corporation Footwear
KR100927194B1 (ko) * 2009-03-05 2009-11-18 주식회사 엘림이지에프 신발
NZ580788A (en) * 2009-10-29 2010-12-24 David William Bain Footwear for postural training
US9119439B2 (en) 2009-12-03 2015-09-01 Nike, Inc. Fluid-filled structure
DE102011008664B4 (de) 2011-01-14 2012-02-23 Isa-Traesko Gmbh Schuh mit konvexer Sohle
US20120317835A1 (en) 2011-06-15 2012-12-20 Skechers U.S.A., Inc. Ii Shoe
USD651788S1 (en) 2011-07-11 2012-01-10 Skechers U.S.A., Inc. Ii Shoe bottom
US9609913B2 (en) 2011-12-29 2017-04-04 Reebok International Limited Sole and article of footwear having a pod assemby
KR101346338B1 (ko) * 2012-02-15 2014-02-07 주식회사 트렉스타 신발 밑창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US9609912B2 (en) * 2012-03-23 2017-04-04 Nike, Inc. Article of footwear having a sole structure with a fluid-filled chamber
US9981437B2 (en) * 2013-02-21 2018-05-29 Nike, Inc. Article of footwear with first and second outsole component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n article of footwear
EP3056104B1 (en) * 2013-10-10 2020-04-15 ASICS Corporation Shoe sole
USD798550S1 (en) * 2015-09-17 2017-10-03 Wolverine Outdoors, Inc. Footwear sole
US11019879B2 (en) * 2015-11-18 2021-06-01 Reebok International Limited Extruded components for articles of footwear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US10016014B2 (en) * 2016-03-04 2018-07-10 Nike, Inc. Article of footwear and sole structure with sensory node elements disposed along sole perimeter
US10687582B2 (en) * 2016-03-04 2020-06-23 Nike, Inc. Article of footwear and sole structure with sensory node elements disposed at discrete locations
DE212017000085U1 (de) * 2016-03-15 2018-10-26 Nike Innovate C.V. Fussbekleidungsartikel
WO2017160730A1 (en) * 2016-03-15 2017-09-21 Nike Innovate C.V. Article of footwear with first and second outsole component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n article of footwear
WO2018217560A1 (en) * 2017-05-23 2018-11-29 Nike, Inc. Midsole with graded response
CN114668221A (zh) * 2017-05-23 2022-06-28 耐克创新有限合伙公司 具有分阶段压缩刚度的圆顶状鞋底夹层
USD816965S1 (en) 2017-10-11 2018-05-08 Skechers U.S.A., Inc. Ii Shoe outsole bottom
TWI737945B (zh) * 2017-12-14 2021-09-01 荷蘭商耐克創新有限合夥公司 用於鞋類物品之鞋底結構(二)
TWI737946B (zh) 2017-12-14 2021-09-01 荷蘭商耐克創新有限合夥公司 用於鞋類物品之鞋底結構(三)
USD821715S1 (en) 2017-12-29 2018-07-03 Skechers U.S.A., Inc. Ii Shoe outsole bottom
US10716359B2 (en) * 2018-01-23 2020-07-21 Nike, Inc. Sole structure for article of footwear
US10492564B1 (en) * 2018-05-14 2019-12-03 Wolverine Outdoors, Inc. Footwear construction
USD834802S1 (en) 2018-05-16 2018-12-04 Skechers U.S.A., Inc. Ii Shoe outsole bottom
US10874169B2 (en) * 2019-02-28 2020-12-29 Nike, Inc. Footwear and sole structure assemblies with adhesive-free mechanical attachments between insoles and midsoles
WO2020243385A1 (en) * 2019-05-30 2020-12-03 Nike Innovate C.V. Sole structure for article of footwea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007787A1 (en) 2022-01-13
US20230255314A1 (en) 2023-08-17
WO2022015620A1 (en) 2022-01-20
KR20230022255A (ko) 2023-02-14
US11666119B2 (en) 2023-06-06
EP4178393A1 (en) 2023-05-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316722B1 (en) Footwear sole structure with nonlinear bending stiffness
CN109788824B (zh) 用于鞋类物品的具有第一和第二鞋中底本体的鞋底结构
CN115697121A (zh) 具有用于向前动量的鞋底夹层突起和弧形轮廓的鞋底结构
US9867428B2 (en) Article of footwear with elongated shock absorbing heel system
CN110141018B (zh) 具有抗磨损外底的用于鞋类物品的鞋底结构以及制造该鞋底结构的方法
EP3334305B1 (en) Sole structure including sipes
EP2124661B1 (en) Article of footwear having a sole structure with an articulated midsole and outsole
WO2015048148A1 (en) Sole structures for articles of footwear
WO2015048454A1 (en) Uppers structures for articles of footwear
CN115177071A (zh) 用于鞋类物品的鞋底结构
WO2007103476A2 (en) Footwear with independent suspension and protection
US11986046B2 (en) Footwear sole structure with nested foam core
US11517073B2 (en) Article of footwear with midfoot flexibility
JP7324892B2 (ja) ソール要素
CN115919029A (zh) 板材、鞋底及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