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92000A - 一种功率电感元件制作方法、功率电感元件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功率电感元件制作方法、功率电感元件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92000A
CN115692000A CN202211371328.5A CN202211371328A CN115692000A CN 115692000 A CN115692000 A CN 115692000A CN 202211371328 A CN202211371328 A CN 202211371328A CN 115692000 A CN115692000 A CN 1156920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core
groove
secondary winding
size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7132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永权
赵家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Maji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Maji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Maji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Maji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37132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92000A/zh
Publication of CN1156920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9200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电感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功率电感元件制作方法、功率电感元件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在第一磁芯上开设第一凹槽以及第二凹槽;将次级绕组装配至所述第一凹槽中;在所述第一磁芯中沿所述第二凹槽覆盖绝缘层;将初级绕组装配至所述第二凹槽中;将所述第一磁芯与第二磁芯组合,得到功率电感元件。采用本方法能够降低两级绕组之间由于漆包线的磨损导致短路故障可能性。

Description

一种功率电感元件制作方法、功率电感元件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感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功率电感元件制作方法、功率电感元件及装置。
背景技术
交叉电感器稳压器(TLVR,Trans-inductor Voltage Regulator)是一种使用变压器绕组作为输出电感的稳压器。在多相交叉电感器稳压器电路中,变压器的一个绕组作为其中一相的输出电感,变压器的其他绕组串联耦接至参考地。由于这些串联耦接的绕组,负载电流的变化对每一相电路都能产生影响,从而使得交叉电感器稳压器与传统的电压调节电路相比,可以实现更快的瞬态响应,从而使得交叉电感器稳压器得以用作服务器、数据中心和存储系统中的电源处理器、存储器、FPGA和ASIC等。
目前,业界常见的交叉电感器稳压器通常采用立式双绕组的结构。在生产中,立式双绕组结构的交叉电感器稳压器的次级绕组多采用扁平漆包线,经折弯、电极处剥漆、电极镀锡成型,初级绕组是将铜材冲压出一定形状,再经过镀镍、镀锡而形成。
然而,目前的立式双绕组结构的电感器成品组装完成后,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贴合在一起,扁平漆包线在做折弯等处理或在产品组装的过程中,很容易对漆包层造成破坏,此时由于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的电极接近,当有电流经过时,容易造成两绕组之间产生短路的故障,导致产品性能不稳定。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降低两级绕组之间由于漆包线的磨损导致短路故障可能性的一种功率电感元件制作方法、功率电感元件及装置。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功率电感元件制作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第一磁芯上开设第一凹槽以及第二凹槽;
将次级绕组装配至所述第一凹槽中;
在所述第一磁芯中沿所述第二凹槽覆盖绝缘层;
将初级绕组装配至所述第二凹槽中;
将所述第一磁芯与第二磁芯组合,得到功率电感元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在第一磁芯上开设第一凹槽以及第二凹槽包括:
基于元件尺寸确定第一磁芯尺寸,基于所述第一磁芯尺寸确定第一凹槽尺寸以及第二凹槽尺寸,所述第二凹槽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宽度;
根据所述第一磁芯尺寸、所述第一凹槽尺寸以及所述第二凹槽尺寸制得第一磁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磁芯尺寸、所述第一凹槽尺寸以及所述第二凹槽尺寸制得第一磁芯包括:
将第一磁芯基材放入第一磁芯模具中;
将所述第一磁芯基材模压,并烧结成型为第一磁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将次级绕组装配至所述第一凹槽中之前,还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磁芯尺寸以及所述第一凹槽尺寸将所述次级绕组基材冲压成型为所述次级绕组;
在所述次级绕组上标记电极图形;
对所述次级绕组上所述电极图形区域附着电极层;
对所述次级绕组上所述电极图形以外的区域做绝缘处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对所述次级绕组上所述电极图形区域附着电极层包括:
对所述次级绕组上所述电极图形区域附着金属镍层;
对所述次级绕组上所述电极图形区域附着金属铜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对所述次级绕组上所述电极图形以外的区域做绝缘处理包括:
在所述次级绕组上所述电极图形区域覆盖隔离层;
在所述次级绕组表面附着绝缘膜;
去除所述电极图形区域覆盖的所述隔离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将次级绕组装配至所述第一凹槽中,包括:
在所述第一凹槽中附着第一粘合层;
将所述次级绕组放入所述第一凹槽中并与所述第一粘合层抵触粘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将初级绕组装配至所述第二凹槽中,包括:
在所述绝缘层上附着第二粘合层;
将所述初级绕组放入所述第二凹槽中并与所述第二粘合层抵触粘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第一磁芯与第二磁芯组合,得到功率电感元件包括:
在所述第一磁芯的顶部附着气隙粘合层;
将第二磁芯与所述第一磁芯通过所述气隙粘合层紧密组合;
将所述第一磁芯以及第二磁芯中的粘合部固化,得到功率电感元件。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功率电感元件,所述功率电感元件经由如第一方面任意一项所述的功率电感元件制作方法制备而成。
一种功率电感元件,包括:
第一磁芯,包括第一凹槽以及第二凹槽;
次级绕组,包括第一绝缘部,所述第一绝缘部的两端设有第一电极部,所述次级绕组设于所述第一凹槽中,所述次级绕组与所述第一磁芯限位连接;
初级绕组,包括第二绝缘部,所述第二绝缘部的两端设有第二电极部,所述初级绕组设于所述第二凹槽中,所述初级绕组与所述第一磁芯限位连接;
绝缘层,设于所述次级绕组以及所述初级绕组之间;
第二磁芯,所述第二磁芯与所述第一磁芯之间设有气隙粘合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次级绕组之间、所述绝缘层与所述初级绕组之间均设有粘合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粘合层以及所述气隙粘合层由热固性材料制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层的耐温等级高于所述粘合层以及所述气隙粘合层的固化温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隙粘合层至少由热固性粘合物以及相同粒径的球体混合而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绝缘部以及所述第二绝缘部上均设有绝缘涂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次级绕组和初级绕组为C字型绕组或几字型绕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次级绕组和初级绕组由导体材料一体成型制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芯以及第二磁芯由软磁金属粉末经模压烧结制备而成。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装置,所述装置装配有功率电感元件,所述功率电感元件经由如第一方面任意一项所述的功率电感元件制作方法制备而成。
上述一种功率电感元件制作方法以及功率电感元件,在实施中可以得到如下的有益效果:
在第一磁芯上开设第一凹槽以及第二凹槽,分别将次级绕组装配至第一凹槽,将初级绕组装配至第二凹槽,并在次级绕组和初级绕组之间设置绝缘层,通过在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中的装配位置,使得初级绕组与次级绕组之间得以保持相对位置的固定,有助于降低电感元件在使用的过程中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挤压摩擦,从而导致初级绕组以及次级绕组磨损的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在次级绕组以及次级绕组之间设置绝缘层,有助于通过绝缘层进一步地提高次级绕组与初级绕组之间的绝缘性能,从而有助于降低电感元件的故障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功率电感元件的制作方法的第一流程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功率电感元件的第一磁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功率电感元件的次级绕组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功率电感元件的绝缘层覆盖次级绕组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功率电感元件的初级绕组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功率电感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另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功率电感元件的制作方法的第二流程示意图;
图8为另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功率电感元件的制作方法的第三流程示意图;
图9为另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功率电感元件的制作方法的第四流程示意图;
图10为另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功率电感元件的制作方法的第五流程示意图;
图11为另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功率电感元件的制作方法的第六流程示意图;
图12为另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功率电感元件的制作方法的第七流程示意图;
图13为另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功率电感元件的制作方法的第八流程示意图;
图14为另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功率电感元件的制作方法的第九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公开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定本公开,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上”、“下”、“前”、“后”、“周向”以及类似的表述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公开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装配”、“安装”、“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成型;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提供了一种功率电感元件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2:在第一磁芯上开设第一凹槽以及第二凹槽。
其中,磁芯可以指为了增加电磁体的磁感应强度,在电感线圈的磁路中设置的导磁物质体。需要强调的,第一磁芯可以指功率电感元件中的多个磁芯中的一个,但并不特指方位上设置在元件下方的磁芯。
具体地,如图2所示,可以在第一磁芯上开设出第一凹槽以及第二凹槽,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宽度以及深度可以根据实际的参数需求确定。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可以在制得通用的第一磁芯后,通过机械加工方式去除第一凹槽以及第二凹槽中的余料,也可以在制得第一磁芯之前,通过定制的第一磁芯模具使得第一凹槽以及第二凹槽一体成型于第一磁芯上。
步骤104:将次级绕组装配至所述第一凹槽中。
其中,绕组可以指导体或线圈的组合,绕组中通以电流可以产生磁场,与绕组耦合的磁通发生变化,就能在绕组中感应出电动势,次级绕组可以不特指某一具体功能的绕组,可以指具有某一相对装配位置的绕组。
具体地,如图3所示,可以将次级绕组嵌入在第一磁芯上的第一凹槽中,并使得次级绕组在第一凹槽中固定。
步骤106:在所述第一磁芯中沿所述第二凹槽覆盖绝缘层。
其中,绝缘层可以指使用不导电的物质将带电体隔离或包裹起来以实现触电保护作用的间隔层。
具体地,如图4所示,当次级绕组装配完成后,第一磁芯中的第一凹槽得到了填充,此时可以沿第二凹槽覆盖绝缘层,绝缘层在覆盖第二凹槽的同时,也可以将第一凹槽中的次级绕组覆盖。
步骤108:将初级绕组装配至所述第二凹槽中。
其中,初级绕组可以指与次级绕组相配合的绕组。
具体地,如图5所示,可以将初级绕组嵌入在第一磁芯上的第二凹槽中,并使得初级绕组在第二凹槽中固定。此时,初级绕组固定在第二凹槽中,次级绕组固定在第一凹槽中,初级绕组与次级绕组之间通过绝缘层增强绝缘隔离的效率。
步骤1010:将所述第一磁芯与第二磁芯组合,得到功率电感元件。
其中,功率电感可以指贴片电感,还可以指表面贴装高功率电感。
具体地,如图6所示,初级磁芯和次级磁芯装配完成后可以,在第一磁芯上组合并固定与第一磁芯匹配的第二磁芯,最终获得功率电感元件。
上述一种功率电感元件制作方法中,实现中能够产生如下的有益效果:
在第一磁芯上开设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分别通过第一凹槽固定次级绕组,通过第二凹槽固定初级绕组,从而使得次级绕组与初级绕组在第一磁芯上的相对位置得到固定,有助于降低元件使用过程中次级绕组与初级绕组之间发生摩擦从而导致表面磨损的可能性,从而有助于降低次级绕组和初级绕组之间发生短路的可能性。在第二凹槽中覆盖绝缘层,通过绝缘层进一步隔绝次级绕组与初级绕组,从而使得次级绕组与初级绕组之间除了借助于自身的表面绝缘性能以外,还得以通过绝缘层进一步实现绝缘目的,此外绝缘层还有助于在增强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之间的绝缘性能的同时,缩小次级绕组与初级绕组之间的间隔距离,从而有助于实现功率电感元件的小型化设计,最终有助于扩大功率电感元件的应用范围。
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102还包括:
步骤702:基于元件尺寸确定第一磁芯尺寸,基于所述第一磁芯尺寸确定第一凹槽尺寸以及第二凹槽尺寸,所述第二凹槽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宽度。
具体地,可以根据功率电感元件的整体尺寸确定第一磁芯的尺寸,第一磁芯尺寸可以是与功率电感元件尺寸成预设比例的相对值。确定出第一磁芯尺寸后,可以根据第一磁芯尺寸来确定第一凹槽尺寸和第二凹槽尺寸。为了便于在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之间覆盖绝缘层,第一凹槽的宽度可以小于第二凹槽的宽度。这样,有助于使得绝缘层除了覆盖在第一凹槽中的次级绕组上,还得以向两侧延申,从而获得一定的余量,有助于进一步增强绝缘层的绝缘保护效果。
步骤704:根据所述第一磁芯尺寸、所述第一凹槽尺寸以及所述第二凹槽尺寸制得第一磁芯。
具体地,可以根据第一磁芯尺寸,按照预设的比例计算得出第一凹槽尺寸以及第二凹槽尺寸,第一凹槽尺寸包括第一凹槽宽度以及第二凹槽深度,第二凹槽尺寸包括第二凹槽宽度以及第二凹槽深度。随后,可以根据获取的上述尺寸制作第一磁芯模具,通过模压工序获取,也可以基于第一磁芯尺寸获取第一磁芯后在第一磁芯上削除第一凹槽以及第二凹槽中的废料,以获取开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第一磁芯。
本实施例中,第一凹槽尺寸以及第二凹槽尺寸与第一磁芯尺寸成比例,有助于保证功率电感元件的结构强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704包括:
步骤802:将第一磁芯基材放入第一磁芯模具中。
具体地,第一磁芯基材可以为锰锌铁氧体粉末等,可以将锰锌铁氧体放入步骤704中所述的第一磁芯模具中。
步骤804:将所述第一磁芯基材模压,并烧结成型为第一磁芯。
具体地,在第一磁芯模具中填充第一磁芯基材后,可以通过冷模压成密实的第一磁芯预成型品,然后将第一磁芯预成型品加热至第一磁芯基材结晶熔点以上的温度,从而烧结成型为第一磁芯。
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104包括:
步骤902:基于所述第一磁芯尺寸以及所述第一凹槽尺寸将所述次级绕组基材冲压成型为所述次级绕组。
具体地,次级绕组基材可以为铜材。
步骤904:在所述次级绕组上标记电极图形。
具体地,电极图形的形状可以由技术人员根据使用需求标记。
步骤906:对所述次级绕组上所述电极图形区域附着电极层。
步骤908:对所述次级绕组上所述电极图形以外的区域做绝缘处理。
具体地,可以通过喷涂聚酰亚胺或通过气相沉积法在次级绕组上附着绝缘层来实现次级绕组上电极图形以外的区域的绝缘处理。
本实施例中,次级绕组由次级绕组基材通过冲压成型获得,取代了传统的通过弯折漆包线获得次级绕组的方式,有助于降低由于漆包线受到磨损导致元件损坏的可能性,通过对次级绕组电极图形以外的区域进行的绝缘处理,使得次级绕组的绝缘性能由自身的绝缘表面提供,有助于进一步降低元件使用过程中故障的可能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906包括:
步骤1002:对所述次级绕组上所述电极图形区域附着金属镍层。
具体地,可以通过电解或化学方法在次级绕组上的电极图形区域附着金属镍层。
步骤1004:对所述次级绕组上所述电极图形区域附着金属铜层。
具体地,可以通过电解或化学方法在次级绕组上的电极图形区域附着金属铜层。
本实施例中,在次级绕组上的电极图形区域附着金属镍层以及金属铜层,通过金属铜层使得次级绕组的电极图形区域具有导电性,通过金属镍层增强次级绕组的电极图形区域的防腐蚀和防氧化的性能,有助于提高电感元件的使用寿命。
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908包括:
步骤1102:在所述次级绕组上所述电极图形区域覆盖隔离层。
具体地,可以在次级绕组上的电极图形区域覆盖临时使用的、可去除的隔离层。
步骤1104:在所述次级绕组表面附着绝缘膜。
具体地,可以通过喷涂聚酰亚胺或通过气相沉积法在次级绕组表面附着绝缘膜。
步骤1106:去除所述电极图形区域覆盖的所述隔离层。
具体地,在次级绕组表面附着绝缘膜后,可以通过物理方法,将次级绕组电极图形区域覆盖的隔离层去除,相应的,隔离层表面覆盖的部分绝缘膜也随着被去除,从而暴露出次级绕组的电极。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次级绕组全面进行绝缘处理,再揭示暴露出电极方式对次级绕组进行加工,有助于提高次级绕组的生产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104包括:
步骤1202:在所述第一凹槽中附着第一粘合层;
具体地,可以在第一凹槽中附着第一粘合层,第一粘合层可以为热固性粘合物,例如环氧树脂等。具体地,热固性粘合物可以指具有加热后固化并不可溶解、不融化特性的粘合材料,可以为环氧树脂。
步骤1204:将所述次级绕组放入所述第一凹槽中并与所述第一粘合层抵触粘合。
具体地,可以将次级绕组嵌入第一磁芯上的第一凹槽中并使次级绕组与第一粘合层粘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108包括:
步骤1302:在所述绝缘层上附着第二粘合层;
具体地,可以在绝缘层上附着第二粘合层,第二粘合层可以为热固性粘合物,例如环氧树脂等。
步骤1304:将所述初级绕组放入所述第二凹槽中并与所述第二粘合层抵触粘合。
具体地,可以将初级绕组放入所述第二凹槽中并与第二粘合层粘合。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在磁芯以及绕组之间的粘合层,有助于增强功率电感元件中各部件的组合强度,提高元件的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1010包括:
步骤1402:在所述第一磁芯的顶部附着气隙粘合层。
其中,气隙粘合层可以指具有粘合作用并能够在两个粘合对象之间产生气隙的物体,气隙粘合层可以在热固性粘合物,例如环氧树脂中掺入相同粒径的一定量的玻璃珠制得。
具体地,可以在第一磁芯的顶部附着气隙粘合层,第一磁芯的顶部可以为第一磁芯与第二磁芯粘合一侧的表面。
步骤1404:将第二磁芯与所述第一磁芯通过所述气隙粘合层紧密组合。
具体地,可以将第二磁芯与第一磁芯通过气隙粘合层组合在一起。
步骤1406:将所述第一磁芯以及第二磁芯中的粘合部固化,得到功率电感元件。
具体地,由于第一粘合层、第二粘合层以及气隙粘合层均可以采用热固性粘合物制得,因此为了增强粘合效果,可以将组合完成的第一磁芯以及第二磁芯放置到固化炉中,并将炉温加热至热固性粘合物的固化温度,使得粘合部固化,最终得到功率电感元件。
本实施例中,通过对组合完成的功率电感元件进行加热固化,有助于进一步增强功率电感元件的结构稳定性,有助于提高功率电感元件的质量。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如上所述的各实施例所涉及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如上所述的各实施例所涉及的流程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中的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功率电感元件,基于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制备而成。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功率电感元件,所述一种功率电感元件得制作方法如下:
首先将锰锌铁氧体粉末冷模压烧结成型为第一磁芯,在第一磁芯中的第一凹槽中点涂环氧树脂,随后将经过绝缘处理的次级绕组嵌入第一凹槽中并与环氧树脂粘合。随后在第一磁芯中的第二凹槽中覆盖绝缘层,绝缘层可以是PI麦拉片(聚酰亚胺薄膜),并在绝缘层表面点涂环氧树脂。将初级绕组嵌入第二凹槽并与绝缘层表面的环氧树脂粘合。随后,在第一磁芯远离初级绕组以及次级绕组电极的一侧点涂气隙胶,气隙胶可以由混入相同粒径的玻璃珠的环氧树脂制得。将第二磁芯通过气隙胶与第一磁芯粘合后,将组合好得第一磁芯与第二磁芯送入固化炉中加热至环氧树脂得固化温度,最后获得功率电感元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功率电感元件,包括:
第一磁芯,包括第一凹槽以及第二凹槽;
次级绕组,包括第一绝缘部,所述第一绝缘部的两端设有第一电极部,所述次级绕组设于所述第一凹槽中,所述次级绕组与所述第一磁芯限位连接;
初级绕组,包括第二绝缘部,所述第二绝缘部的两端设有第二电极部,所述初级绕组设于所述第二凹槽中,所述初级绕组与所述第一磁芯限位连接;
绝缘层,设于所述次级绕组以及所述初级绕组之间;
第二磁芯,所述第二磁芯与所述第一磁芯之间设有气隙粘合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次级绕组之间、所述绝缘层与所述初级绕组之间均设有粘合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粘合层以及所述气隙粘合层由热固性材料制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层可以为耐高温绝缘薄膜,所述绝缘层的耐温等级高于所述粘合层以及所述气隙粘合层的固化温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隙粘合层至少由热固性粘合物以及相同粒径的球体混合而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绝缘部以及所述第二绝缘部上均设有绝缘涂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次级绕组和初级绕组为C字型绕组或几字型绕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次级绕组和初级绕组由导体材料一体成型制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芯以及第二磁芯由软磁金属粉末经模压烧结制备而成。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装置,所述装置装配有功率电感元件,所述功率电感元件为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所述的功率电感元件。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功率电感元件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第一磁芯上开设第一凹槽以及第二凹槽;
将次级绕组装配至所述第一凹槽中;
在所述第一磁芯中沿所述第二凹槽覆盖绝缘层;
将初级绕组装配至所述第二凹槽中;
将所述第一磁芯与第二磁芯组合,得到功率电感元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第一磁芯上开设第一凹槽以及第二凹槽包括:
基于元件尺寸确定第一磁芯尺寸,基于所述第一磁芯尺寸确定第一凹槽尺寸以及第二凹槽尺寸,所述第二凹槽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宽度;
根据所述第一磁芯尺寸、所述第一凹槽尺寸以及所述第二凹槽尺寸制得第一磁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磁芯尺寸、所述第一凹槽尺寸以及所述第二凹槽尺寸制得第一磁芯包括:
将第一磁芯基材放入第一磁芯模具中;
将所述第一磁芯基材模压,并烧结成型为第一磁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次级绕组装配至所述第一凹槽中之前,还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磁芯尺寸以及所述第一凹槽尺寸将所述次级绕组基材冲压成型为所述次级绕组;
在所述次级绕组上标记电极图形;
对所述次级绕组上所述电极图形区域附着电极层;
对所述次级绕组上所述电极图形以外的区域做绝缘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次级绕组上所述电极图形区域附着电极层包括:
对所述次级绕组上所述电极图形区域附着金属镍层;
对所述次级绕组上所述电极图形区域附着金属铜层。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次级绕组上所述电极图形以外的区域做绝缘处理包括:
在所述次级绕组上所述电极图形区域覆盖隔离层;
在所述次级绕组表面附着绝缘膜;
去除所述电极图形区域覆盖的所述隔离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次级绕组装配至所述第一凹槽中,包括:
在所述第一凹槽中附着第一粘合层;
将所述次级绕组放入所述第一凹槽中并与所述第一粘合层抵触粘合;
所述将初级绕组装配至所述第二凹槽中,包括:
在所述绝缘层上附着第二粘合层;
将所述初级绕组放入所述第二凹槽中并与所述第二粘合层抵触粘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一磁芯与第二磁芯组合,得到功率电感元件包括:
在所述第一磁芯的顶部附着气隙粘合层;
将第二磁芯与所述第一磁芯通过所述气隙粘合层紧密组合;
将所述第一磁芯以及第二磁芯中的粘合部固化,得到功率电感元件。
9.一种功率电感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电感元件经由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8任意一项所述的功率电感元件制作方法制备而成。
10.一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装配有功率电感元件,所述功率电感元件经由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8任意一项所述的功率电感元件制作方法制备而成。
CN202211371328.5A 2022-11-03 2022-11-03 一种功率电感元件制作方法、功率电感元件及装置 Pending CN11569200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71328.5A CN115692000A (zh) 2022-11-03 2022-11-03 一种功率电感元件制作方法、功率电感元件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71328.5A CN115692000A (zh) 2022-11-03 2022-11-03 一种功率电感元件制作方法、功率电感元件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92000A true CN115692000A (zh) 2023-02-03

Family

ID=850490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71328.5A Pending CN115692000A (zh) 2022-11-03 2022-11-03 一种功率电感元件制作方法、功率电感元件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9200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86835B2 (en) Magnetic elemen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magnetic element
JP2022067040A (ja) 金属粉末コアからなる集積チップインダクタの製造方法
KR20130091642A (ko) 소형 파워 인덕터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10366819B2 (en) Coil componen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2013084767A (ja) リアクト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WO2004019352A1 (ja) マルチフェーズ用磁性素子とその製造方法
CN103714945A (zh) 一种电子元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2122563B (zh) 一种绕线电感及其制造方法
US9607752B2 (en) Wire-wound inducto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2097200A (zh) 一种绕线类贴装电子元件的芯柱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10114846B (zh) 磁芯、线圈组件以及包括线圈组件的电子组件
US20160055961A1 (en) Wire wound induct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218826625U (zh) 一种功率电感元件及装置
KR101792279B1 (ko) 인덕터 및 인덕터 제조 방법
JP6456729B2 (ja) インダクタ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6486763B1 (en) Inductive component and method for making same
CN115692000A (zh) 一种功率电感元件制作方法、功率电感元件及装置
CN114388246A (zh) 一种被动元件导电电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JP2015126200A (ja) 電子部品の製造方法、電子部品
CN113937914A (zh) 一种采用复合材料的径向磁通定子铁心
CN104078204B (zh) 电感器和用于制造其的方法
KR102558332B1 (ko) 인덕터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20140121809A (ko) 인덕터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220065390U (zh) 一种电感
JP2003282342A (ja) コイル封入圧粉磁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