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88252B - Bim模型构建方法、系统、计算机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Bim模型构建方法、系统、计算机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88252B
CN115688252B CN202211705992.9A CN202211705992A CN115688252B CN 115688252 B CN115688252 B CN 115688252B CN 202211705992 A CN202211705992 A CN 202211705992A CN 115688252 B CN115688252 B CN 11568825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el
monitoring equipment
monitoring
file
bim mod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70599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688252A (zh
Inventor
谢天长
蔡铭锋
左华平
林郭敏
陶斌斌
杨木根
廖侃
杨帆
郭志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Tonghui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xi Tonghui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xi Tonghui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xi Tonghui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70599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88252B/zh
Publication of CN1156882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882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6882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882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Alarm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BIM模型构建方法、系统、计算机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建立一个初始化的建模场景;在所述建模场景内加载初始BIM模型文件与监测设备模型文件,以生成初始BIM模型与监测设备模型;获取所述初始BIM模型的结构树节点数据以及所述监测设备模型的监测设备节点数据;将所述结构树节点数据与所述监测设备节点数据对应,并传入对应的对象数组,以完成BIM模型的构建。本发明将初始BIM模型与监测设备模型进行关联对应,在获取监测数据的同时位移至指定的位置,展示动态数据的多变,从而大大提高监测数据的可读性、可视化,使监测系统信息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Description

BIM模型构建方法、系统、计算机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BIM模型构建的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BIM模型构建方法、系统、计算机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BIM模型是建设工程中数字化的体现,也是目前在物联网工程中主流发展的模块,用于高速公路、边坡、桥梁等重大工程的数字化建造管理。BIM可通过借助平台渲染出3D动态感的画面,依靠结构树上定位的标志对BIM上面的节点进行控制,将数据结构与BIM相结合,形成BIM数据依赖,达到数据动态的展现。
利用html5中Canvas绘图和svg画图的特性,将BIM的glb文件渲染在页面上,将不同结构层级下面的点(也就是点的id)、对应指定BIM上面的设备节点,从而达到聚焦的效果,返回数据信息,这相当于在绑定数据的同时,形成映射的关系,点对点会因数据的变化而产生对应数组中节点展示的位置,而这个点就相当于我们的标识一样,只要形成对应关系,我们就会切换移除相应的对象,然后移动到自己所需要看到dom节点位置,展示自己看到的对应数据。
但现有技术中的BIM模型在构建过程中,监测设备的节点无法定位到BIM模型节点上,导致在点击移动到BIM模型上时无效,在调用对应的监测设备及监测数据时,监测设备节点与监测数据无反应,使得在工程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无法获取BIM模型中的各种监测数据与信息,从而无法通过BIM模型了解结构当前的安全状况。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BIM模型构建方法、系统、计算机及存储介质,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监测设备的节点无法定位到BIM模型节点上,导致在点击移动到BIM模型上时无效,在调用对应的监测设备及监测数据时,监测设备节点与监测数据无反应,使得在工程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无法获取BIM模型中的各种监测数据与信息,从而无法通过BIM模型了解结构当前的安全状况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该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BIM模型构建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预览初始BIM模型文件与监测设备模型文件,并根据所述初始BIM模型文件与所述监测设备模型文件建立一个初始化的建模场景;
在所述建模场景内加载所述初始BIM模型文件与所述监测设备模型文件,以生成初始BIM模型与监测设备模型;
获取所述初始BIM模型的结构树节点数据以及所述监测设备模型的监测设备节点数据;
将所述结构树节点数据与所述监测设备节点数据对应,并传入对应的对象数组,以完成BIM模型的构建。
相比现有技术,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本申请通过将初始BIM模型与监测设备模型进行关联对应,在获取监测数据的同时位移至指定的位置,展示动态数据的多变,从而大大提高监测数据的可读性、可视化,使监测系统信息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同时本发明从结构全生命周期角度出发,将监测设备的信息与BIM三维模型进行交互,采取多源数据分析手段,构建结构性能评判、预测和健康管理的综合技术体系。
较佳的,所述预览初始BIM模型文件与监测设备模型文件,并根据所述初始BIM模型文件与所述监测设备模型文件建立一个初始化的建模场景的步骤包括:
建立一个初始化场景;
将环境光添加到所述初始化场景中,并根据所述初始BIM模型文件与所述监测设备模型文件,将聚光灯光源对应添加到所述初始化场景中;
获取所述初始BIM模型文件与所述监测设备模型文件的窗口长度与窗口宽度;
根据所述窗口长度与所述窗口宽度,设置相机的位置与方向并将所述相机添加到所述初始化场景中,以完成所述建模场景的构建。
较佳的,所述在所述建模场景内加载初始BIM模型文件与监测设备模型文件,以生成初始BIM模型与监测设备模型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建模场景内引入所述初始BIM模型文件的地址与所述监测设备模型文件的地址;
在所述建模场景中设定第一模型位置与第二模型位置,根据所述第一模型位置与所述第二模型位置,将所述初始BIM模型文件与所述监测设备模型文件分别按照所述第一模型位置与所述第二模型位置加载至所述建模场景中;
监听所述初始BIM模型文件与所述监测设备模型文件的加载进度;
若所述初始BIM模型文件与所述监测设备模型文件的加载进度不小于预设加载进度,则生成所述初始BIM模型与所述监测设备模型。
较佳的,所述获取所述初始BIM模型的结构树节点数据以及所述监测设备模型的监测设备节点数据的步骤包括:
从所述初始BIM模型中获取到待安装监测设备的第一安装位置及第一设备名称,以得到所述结构树节点数据;
从所述监测设备模型中获取到所述监测设备的第二安装位置及第二设备名称,以得到所述监测设备节点数据。
较佳的,在所述获取所述初始BIM模型的结构树节点数据以及所述监测设备模型的监测设备节点数据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监测设备模型中监测设备的监测数据文件,并将所述监测数据文件导入所述建模场景中;
通过所述监测设备的第二安装位置和所述第二设备名称将所述监测设备与对应的监测数据文件进行关联。
较佳的,所述将所述结构树节点数据与所述监测设备节点数据对应,并传入对应的对象数组,以完成BIM模型的构建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监测设备的第二设备名称与对应的所述待安装监测设备的第一设备名称进行绑定;
根据绑定之后的所述第二设备名称与所述第一设备名称,将所述监测设备从所述第二安装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一安装位置,以完成所述结构树节点数据与所述监测设备节点数据的对应;
将所述结构树节点数据、所述监测设备节点数据及所述监测数据文件传入对应的对象数组,并设定所述对象数组的位移中心,以完成所述BIM模型的构建。
第二方面,该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BIM模型构建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场景建立模块,用于预览初始BIM模型文件与监测设备模型文件,并根据所述初始BIM模型文件与所述监测设备模型文件建立一个初始化的建模场景;
模型加载模块,用于在所述建模场景内加载初始BIM模型文件与监测设备模型文件,以生成初始BIM模型与监测设备模型;
数据关联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初始BIM模型的结构树节点数据以及所述监测设备模型的监测设备节点数据;
模型构建模块,用于将所述结构树节点数据与所述监测设备节点数据对应,并传入对应的对象数组,以完成BIM模型的构建。
较佳的,所述系统还包括:
文件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监测设备模型中监测设备的监测数据文件,并将所述监测数据文件导入所述建模场景中;
文件关联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监测设备的第二安装位置和所述第二设备名称将所述监测设备与对应的监测数据文件进行关联。
第三方面,该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计算机,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的BIM模型构建方法。
第四方面,该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BIM模型构建方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BIM模型构建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BIM模型构建方法中步骤S1的详细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BIM模型构建方法中步骤S2的详细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BIM模型构建方法中步骤S3的详细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BIM模型构建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BIM模型构建方法中步骤S60的详细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BIM模型构建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8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实施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中,该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BIM模型构建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S1、预览初始BIM模型文件与监测设备模型文件,并根据所述初始BIM模型文件与所述监测设备模型文件建立一个初始化的建模场景;
具体的,在生成初始BIM模型文件与监测设备模型文件后,对其进行预览,可得知其窗口尺寸、模型位置等参数信息,在构建BIM模型之前,需在BIM构建设备或者软件中,提前提供一个可供BIM模型构建的环境,即本步骤中的建模场景,通过在可供BIM模型构建的环境中通过添加各种光源、相机等元素,并通过改变光源的位置、相机的位置及角度,以完成所述建模场景的构建。
如图2所示,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包括:
S11、建立一个初始化场景;
S12、将环境光添加到所述初始化场景中,并根据所述初始BIM模型文件与所述监测设备模型文件,将聚光灯光源对应添加到所述初始化场景中;
具体的,在此步骤中,聚光灯光源与环境光不一致,聚光灯光源用于提高整个BIM模型的显示亮度,而环境光用于凸显BIM模型周边的环境;
S13、获取所述初始BIM模型文件与所述监测设备模型文件的窗口长度与窗口宽度;
S14、根据所述窗口长度与所述窗口宽度,设置相机的位置与方向并将所述相机添加到所述初始化场景中,以完成所述建模场景的构建;
具体的,窗口长度与窗口宽度即指初始BIM模型文件与所述监测设备模型文件的显示窗口长度与显示窗口宽度,根据显示窗口长度与显示窗口宽度可确定的相机的中心点,即相机位置,同时也可确定相机的拍摄方向,即相机方向。
S2、在所述建模场景内加载所述初始BIM模型文件与所述监测设备模型文件,以生成初始BIM模型与监测设备模型;
具体的,在BIM模型至少包括初始BIM模型、监测设备模型及监测数据,其中,初始BIM模型具体为工程结构,例如桥梁、大坝、建筑等,监测设备模型具体为监测工程结构各种参数的传感设备,例如温湿度传感器、振动传感器、扰度传感器、裂缝传感器、应变传感器、索力传感器、GNSS监测系统、视频监控、风速风向传感器等,而监测数据即为上述传感设备对工程结构采集到的各种参数;
同时,初始BIM模型文件与监测设备模型文件均为glb文件,通过利用html5中Canvas绘图和svg画图的特性,将初始BIM模型与监测设备模型的glb文件渲染/加载在建模场景内,以输出初始BIM模型与监测设备模型;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步骤中,初始BIM模型文件与监测设备模型文件两者之间暂时还未关联,由于在实际的工程建设过程中,监测设备需安装在工程结构上,但在导出初始BIM模型文件与监测设备模型文件之后,并将初始BIM模型文件与监测设备模型文件加载在建模场景中,监测设备模型还未正式与初始BIM模型进行关联,即监测设备模型还未安装在初始BIM模型上。
如图3所示,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包括:
S21、在所述建模场景内引入所述初始BIM模型文件的地址与所述监测设备模型文件的地址;
具体的,在具体BIM建模软件中,通过引入所述初始BIM模型文件的地址与所述监测设备模型文件的地址,该BIM建模软件即可根据所述初始BIM模型文件的地址与所述监测设备模型文件的地址,将初始BIM模型文件、监测设备模型文件导入至建模场景中,以便于后续加载生成所述初始BIM模型与所述监测设备模型;
S22、在所述建模场景中设定第一模型位置与第二模型位置,根据所述第一模型位置与所述第二模型位置,将所述初始BIM模型文件与所述监测设备模型文件分别按照所述第一模型位置与所述第二模型位置加载至所述建模场景中;
具体的,根据建模场景的实际情况,在建模场景中设定用于放置初始BIM模型文件的第一模型位置及用于放置检监测设备模型的第二模型位置,通过BIM建模软件,可根据引入的所述初始BIM模型文件的地址与所述监测设备模型文件的地址,将所述初始BIM模型文件与所述监测设备模型文件分别按照所述第一模型位置与所述第二模型位置加载至所述建模场景中;
S23、监听所述初始BIM模型文件与所述监测设备模型文件的加载进度;
S24、若所述初始BIM模型文件与所述监测设备模型文件的加载进度不小于预设加载进度,则生成所述初始BIM模型与所述监测设备模型;
具体的,加载进度用百分比表示,其代表着所述初始BIM模型文件与所述监测设备模型文件加载至建模场景中的进度,而预设加载进度一般为100%,如果加载进度小于100%,则表示所述初始BIM模型文件与所述监测设备模型文件还未完全加载至建模场景中,如加载进度等于100%,则表示所述初始BIM模型文件与所述监测设备模型文件已经完全加载至建模场景中,一般在BIM建模软件中,系统会设置加载进度的上限,一般不会超出100%,因此加载进度不会出现大于预设加载进度的情况。
S3、获取所述初始BIM模型的结构树节点数据以及所述监测设备模型的监测设备节点数据;
具体的,初始BIM模型的结构树节点数据包括需要安装在初始BIM模型上的各个监测设备的设备名称或者设备ID,而监测设备节点数据包括监测设备的设备名称或者设备ID,以便于后续将结构树节点数据与监测设备节点数据进行关联。
如图4所示,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包括:
S31、从所述初始BIM模型中获取到待安装监测设备的第一安装位置及第一设备名称,以得到所述结构树节点数据;
具体的,第一安装位置即指在初始BIM模型上需要安装的监测设备的安装位置,第一设备名称即指在初始BIM模型上需要安装的监测设备的名称;
S32、从所述监测设备模型中获取到所述监测设备的第二安装位置及第二设备名称,以得到所述监测设备节点数据。
具体的,第一安装位置即指在监测设备模型上的监测设备的安装位置,第一设备名称即指在监测设备模型上的监测设备的名称,在后续的关联过程中,通过找出对应的第一设备名称与第二设备名称,并根据第一设备名称与第二设备名称,将与之对应的监测设备进行关联。
S4、将所述结构树节点数据与所述监测设备节点数据对应,并传入对应的对象数组,以完成BIM模型的构建;
具体的,将所述结构树节点数据与所述监测设备节点数据对应,即将监测设备关联绑定至初始BIM模型的对应位置上,同时将关联绑定之后的结构树节点数据与监测设备节点数据传输至与之对应的对象数组中,例如,如果监测设备为裂缝传感器,即将对应的所述结构树节点数据与所述监测设备节点数据传输至裂缝数组中,以便于后续工程人员在点击对应数组的过程中,能够显示对应的监测设备及在初始BIM模型上对应的位置,在完成该步骤之后,即可得出关联之后的初始BIM模型与监测设备模型结合的BIM模型;
因此,通过将初始BIM模型与监测设备模型进行关联对应,在获取监测数据的同时位移至指定的位置,展示动态数据的多变,从而大大提高监测数据的可读性、可视化,使监测系统信息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同时本发明从结构全生命周期角度出发,将监测设备的信息与BIM三维模型进行交互,采取多源数据分析手段,构建结构性能评判、预测和健康管理的综合技术体系。
实施例二
如图5所示,在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中,该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BIM模型构建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S10、建立一个初始化的建模场景;
S20、在所述建模场景内加载初始BIM模型文件与监测设备模型文件,以生成初始BIM模型与监测设备模型;
S30、获取所述初始BIM模型的结构树节点数据以及所述监测设备模型的监测设备节点数据;
S40、获取所述监测设备模型中监测设备的监测数据文件,并将所述监测数据文件导入所述建模场景中;
具体的,所述监测数据文件与初始BIM模型文件与监测设备模型文件类似,其表示监测设备对初始BIM模型的监测工程参数,其导入方法与初始BIM模型文件、监测设备模型文件导入建模场景中的方法相同;
S50、通过所述监测设备的第二安装位置和所述第二设备名称将所述监测设备与对应的监测数据文件进行关联;
具体的,在此步骤中,其目的为了将对应的工程参数与对应的监测设备进行绑定关联,以便在点击监测设备时,能够同时显示该监测设备的监测数据;
S60、将所述结构树节点数据与所述监测设备节点数据对应,并传入对应的对象数组,以完成BIM模型的构建;
上述步骤S10、S20、S30、S60与实施例一中的步骤S1、S2、S3、S4相同;
如图6所示,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60包括:
S61、将所述监测设备的第二设备名称与对应的所述待安装监测设备的第一设备名称进行绑定;
具体的,此步骤目的为了将监测设备与初始BIM模型进行关联,以便体现数据的联动性与高效性;
S62、根据绑定之后的所述第二设备名称与所述第一设备名称,将所述监测设备从所述第二安装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一安装位置,以完成所述结构树节点数据与所述监测设备节点数据的对应;
其中,由于在初始BIM模型与监测设备模型导入建模场景之后,两者之间位置不同,而将关联之后的监测设备移动至初始BIM模型上,以便于工程人员及时了解监测设备的位置、工作情况以及监测数据;
S63、将所述结构树节点数据、所述监测设备节点数据及所述监测数据文件传入对应的对象数组,并设定所述对象数组的位移中心,以完成所述BIM模型的构建;
具体的,在此步骤中,将所述结构树节点数据、所述监测设备节点数据及所述监测数据文件传入对应的对象数组,其对象数组根据监测设备的监测类型而定,如监测裂缝,则将对应的所述结构树节点数据、所述监测设备节点数据及所述监测数据文件传入对应的裂缝数组,如监测温湿度,则将对应的所述结构树节点数据、所述监测设备节点数据及所述监测数据文件传入对应的温湿度数组,并通过设定位移中心,使得在后续工程人员点击对应的BIM模型或者监测设备时,相机窗口能够根据该对象数组的位移中心进行移动,使得该对象数组能够跟随相机的移动而移动至窗口上。
同时,本实施例二相对于实施例一的好处在于:依托BIM平台强大的信息集成能力,解决海量监测数据繁冗和监测数据处理滞后的问题,大大提高监测设备的数据的可读性,使监测系统信息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同时简化了BIM的繁琐性,体现了数据联动性与高效性,且可自主配置监测设备与监测数据与其对应的初始BIM模型。
实施例三
如图7所示,在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BIM模型构建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场景建立模块1,用于预览初始BIM模型文件与监测设备模型文件,并根据所述初始BIM模型文件与所述监测设备模型文件建立一个初始化的建模场景;
模型加载模块2,用于在所述建模场景内加载初始BIM模型文件与监测设备模型文件,以生成初始BIM模型与监测设备模型;
数据关联模块3,用于获取所述初始BIM模型的结构树节点数据以及所述监测设备模型的监测设备节点数据;
文件获取模块4,用于获取所述监测设备模型中监测设备的监测数据文件,并将所述监测数据文件导入所述建模场景中;
文件关联模块5,用于通过所述监测设备的第二安装位置和所述第二设备名称将所述监测设备与对应的监测数据文件进行关联。
模型构建模块6,用于将所述结构树节点数据与所述监测设备节点数据对应,并传入对应的对象数组,以完成BIM模型的构建。
进一步的,所述场景建立模块1包括:
场景建立子模块,用于建立一个初始化场景;
光源添加子模块,用于将环境光添加到所述初始化场景中,并根据所述初始BIM模型与所述监测设备模型的位置,将聚光灯光源对应添加到所述初始化场景中;
窗口尺寸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初始BIM模型文件与所述监测设备模型文件的窗口长度与窗口宽度;
相机添加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窗口长度与所述窗口宽度,设置相机的位置与方向并将所述相机添加到所述初始化场景中,以完成所述建模场景的构建。
进一步的,所述模型加载模块2包括:
文件引入子模块,用于在所述建模场景内引入所述初始BIM模型文件的地址与所述监测设备模型文件的地址;
设定子模块,用于在所述建模场景中设定第一模型位置与第二模型位置,根据所述第一模型位置与所述第二模型位置,将所述初始BIM模型文件与所述监测设备模型文件分别按照所述第一模型位置与所述第二模型位置加载至所述建模场景中;
监听子模块,用于监听所述初始BIM模型文件与所述监测设备模型文件的加载进度;
判断子模块,用于若所述初始BIM模型文件与所述监测设备模型文件的加载进度不小于预设加载进度,则生成所述初始BIM模型与所述监测设备模型。
进一步的,所述数据关联模块3包括:
第一数据子模块,用于通过调取接口,从所述初始BIM模型中获取到待安装监测设备的第一安装位置及第一设备名称,以得到所述结构树节点数据;
第二数据子模块,用于通过调取接口,从所述监测设备模型中获取到所述监测设备的第二安装位置及第二设备名称,以得到所述监测设备节点数据。
进一步的,所述模型构建模块6包括:
绑定子模块,用于将所述监测设备的第二设备名称与对应的所述待安装监测设备的第一设备名称进行绑定;
移动子模块,用于根据绑定之后的所述第二设备名称与所述第一设备名称,将所述监测设备从所述第二安装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一安装位置,以完成所述结构树节点数据与所述监测设备节点数据的对应;
BIM构建子模块,用于将所述结构树节点数据、所述监测设备节点数据及所述监测数据文件传入对应的对象数组,并设定所述对象数组的位移中心,以完成所述BIM模型的构建。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计算机,包括存储器102、处理器101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102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101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101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所述的BIM模型构建方法。
具体的,上述处理器101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器(CPU),或者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为ASIC),或者可以被配置成实施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
其中,存储器102可以包括用于数据或指令的大容量存储器。举例来说而非限制,存储器102可包括硬盘驱动器(Hard Disk Drive,简称为HDD)、软盘驱动器、固态驱动器(Solid State Drive,简称为SSD)、闪存、光盘、磁光盘、磁带或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Serial Bus,简称为USB)驱动器或者两个或更多个以上这些的组合。在合适的情况下,存储器102可包括可移除或不可移除(或固定)的介质。在合适的情况下,存储器102可在数据处理装置的内部或外部。在特定实施例中,存储器102是非易失性(Non-Volatile)存储器。在特定实施例中,存储器102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为ROM)和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为RAM)。在合适的情况下,该ROM可以是掩模编程的ROM、可编程ROM(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简称为PROM)、可擦除PROM(Erasable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简称为EPROM)、电可擦除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简称为EEPROM)、电可改写ROM(ElectricallyAlterable Read-Only Memory,简称为EAROM)或闪存(FLASH)或者两个或更多个以上这些的组合。在合适的情况下,该RAM可以是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AccessMemory,简称为SRAM)或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为DRAM),其中,DRAM可以是快速页模式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Fast Page Mode Dynamic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为FPMDRAM)、扩展数据输出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xtendedDate Out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为EDO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内存(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Access Memory,简称SDRAM)等。
存储器102可以用来存储或者缓存需要处理和/或通信使用的各种数据文件,以及处理器101所执行的可能的计算机程序指令。
处理器101通过读取并执行存储器102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指令,以实现上述BIM模型构建方法。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还可包括通信接口103和总线100。其中,如图8所示,处理器101、存储器102、通信接口103通过总线100连接并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通信接口103用于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各模块、装置、单元和/或设备之间的通信。通信接口103还可以实现与其他部件例如:外接设备、图像/数据采集设备、数据库、外部存储以及图像/数据处理工作站等之间进行数据通信。
总线100包括硬件、软件或两者,将计算机设备的部件彼此耦接在一起。总线100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之一:数据总线(Data Bus)、地址总线(Address Bus)、控制总线(Control Bus)、扩展总线(Expansion Bus)、局部总线(Local Bus)。举例来说而非限制,总线100可包括图形加速接口(Accelerated Graphics Port,简称为AGP)或其他图形总线、增强工业标准架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简称为EISA)总线、前端总线(Front Side Bus,简称为FSB)、超传输(Hyper Transport,简称为HT)互连、工业标准架构(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简称为ISA)总线、无线带宽(InfiniBand)互连、低引脚数(Low Pin Count,简称为LPC)总线、存储器总线、微信道架构(Micro ChannelArchitecture,简称为MCA)总线、外围组件互连(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简称为PCI)总线、PCI-Express(PCI-X)总线、串行高级技术附件(Serial AdvancedTechnology Attachment,简称为SATA)总线、视频电子标准协会局部(Video ElectronicsStandards Association Local Bus,简称为VLB)总线或其他合适的总线或者两个或更多个以上这些的组合。在合适的情况下,总线10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总线。尽管本申请实施例描述和示出了特定的总线,但本申请考虑任何合适的总线或互连。
该计算机可以基于获取到BIM模型构建系统,执行本申请的BIM模型构建方法,从而实现BIM模型的构建。
在本发明的再一些实施例中,结合上述的BIM模型构建方法,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BIM模型构建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流程图中表示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逻辑和/或步骤,例如,可以被认为是用于实现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的定序列表,可以具体实现在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中,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如基于计算机的系统、包括处理器的系统或其他可以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取指令并执行指令的系统)使用,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就本说明书而言,“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任何可以包含、存储、通信、传播或传输程序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的装置。
可读介质的更具体的示例(非穷尽性列表)包括以下:具有一个或多个布线的电连接部(电子装置),便携式计算机盘盒(磁装置),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辑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速存储器),光纤装置,以及便携式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另外,计算机可读介质甚至可以是可在其上打印所述程序的纸或其他合适的介质,因为可以例如通过对纸或其他介质进行光学扫描,接着进行编辑、解译或必要时以其他合适方式进行处理来以电子方式获得所述程序,然后将其存储在计算机存储器中。
应当理解,本发明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系统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例如,如果用硬件来实现,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可用本领域公知的下列技术中的任一项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具有用于对数据信号实现逻辑功能的逻辑门电路的离散逻辑电路,具有合适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7)

1.一种BIM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预览初始BIM模型文件与监测设备模型文件,并根据所述初始BIM模型文件与所述监测设备模型文件建立一个初始化的建模场景;
在所述建模场景内加载所述初始BIM模型文件与所述监测设备模型文件,以生成初始BIM模型与监测设备模型;
获取所述初始BIM模型的结构树节点数据以及所述监测设备模型的监测设备节点数据;
获取所述监测设备模型中监测设备的监测数据文件,并将所述监测数据文件导入所述建模场景中;
通过所述监测设备的第二安装位置和第二设备名称将所述监测设备与对应的监测数据文件进行关联;
将所述结构树节点数据与所述监测设备节点数据对应,并传入对应的对象数组,以完成BIM模型的构建;
其中,所述获取所述初始BIM模型的结构树节点数据以及所述监测设备模型的监测设备节点数据的步骤包括:
从所述初始BIM模型中获取到待安装监测设备的第一安装位置及第一设备名称,以得到所述结构树节点数据;
从所述监测设备模型中获取到所述监测设备的第二安装位置及第二设备名称,以得到所述监测设备节点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BIM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览初始BIM模型文件与监测设备模型文件,并根据所述初始BIM模型文件与所述监测设备模型文件建立一个初始化的建模场景的步骤包括:
建立一个初始化场景;
将环境光添加到所述初始化场景中,并根据所述初始BIM模型文件与所述监测设备模型文件,将聚光灯光源对应添加到所述初始化场景中;
获取所述初始BIM模型文件与所述监测设备模型文件的窗口长度与窗口宽度;
根据所述窗口长度与所述窗口宽度,设置相机的位置与方向并将所述相机添加到所述初始化场景中,以完成所述建模场景的构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BIM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建模场景内加载所述初始BIM模型文件与所述监测设备模型文件,以生成初始BIM模型与监测设备模型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建模场景内引入所述初始BIM模型文件的地址与所述监测设备模型文件的地址;
在所述建模场景中设定第一模型位置与第二模型位置,根据所述第一模型位置与所述第二模型位置,将所述初始BIM模型文件与所述监测设备模型文件分别按照所述第一模型位置与所述第二模型位置加载至所述建模场景中;
监听所述初始BIM模型文件与所述监测设备模型文件的加载进度;
若所述初始BIM模型文件与所述监测设备模型文件的加载进度不小于预设加载进度,则生成所述初始BIM模型与所述监测设备模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BIM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结构树节点数据与所述监测设备节点数据对应,并传入对应的对象数组,以完成BIM模型的构建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监测设备的第二设备名称与对应的所述待安装监测设备的第一设备名称进行绑定;
根据绑定之后的所述第二设备名称与所述第一设备名称,将所述监测设备从所述第二安装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一安装位置,以完成所述结构树节点数据与所述监测设备节点数据的对应;
将所述结构树节点数据、所述监测设备节点数据及所述监测数据文件传入对应的对象数组,并设定所述对象数组的位移中心,以完成所述BIM模型的构建。
5.一种BIM模型构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场景建立模块,用于预览初始BIM模型文件与监测设备模型文件,并根据所述初始BIM模型文件与所述监测设备模型文件建立一个初始化的建模场景;
模型加载模块,用于在所述建模场景内加载初始BIM模型文件与监测设备模型文件,以生成初始BIM模型与监测设备模型;
数据关联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初始BIM模型的结构树节点数据以及所述监测设备模型的监测设备节点数据;
文件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监测设备模型中监测设备的监测数据文件,并将所述监测数据文件导入所述建模场景中;
文件关联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监测设备的第二安装位置和第二设备名称将所述监测设备与对应的监测数据文件进行关联;
模型构建模块,用于将所述结构树节点数据与所述监测设备节点数据对应,并传入对应的对象数组,以完成BIM模型的构建;
其中,所述数据关联模块包括:
第一数据子模块,用于从所述初始BIM模型中获取到待安装监测设备的第一安装位置及第一设备名称,以得到所述结构树节点数据;
第二数据子模块,用于从所述监测设备模型中获取到所述监测设备的第二安装位置及第二设备名称,以得到所述监测设备节点数据。
6.一种计算机,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BIM模型构建方法。
7.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BIM模型构建方法。
CN202211705992.9A 2022-12-29 2022-12-29 Bim模型构建方法、系统、计算机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568825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705992.9A CN115688252B (zh) 2022-12-29 2022-12-29 Bim模型构建方法、系统、计算机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705992.9A CN115688252B (zh) 2022-12-29 2022-12-29 Bim模型构建方法、系统、计算机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88252A CN115688252A (zh) 2023-02-03
CN115688252B true CN115688252B (zh) 2023-03-21

Family

ID=850555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705992.9A Active CN115688252B (zh) 2022-12-29 2022-12-29 Bim模型构建方法、系统、计算机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88252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019226217A1 (en) * 2019-05-03 2020-11-19 Willow IP Pty Ltd Configuration of a digital twin for a building or other facility via bim data extraction and asset register mapping
CN112084556A (zh) * 2020-08-25 2020-12-15 天津大学 一种海量数据bim模型的轻量化显示方法及系统
CN113034692A (zh) * 2021-04-29 2021-06-25 上海智大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im的地下管廊数据初始化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019226217A1 (en) * 2019-05-03 2020-11-19 Willow IP Pty Ltd Configuration of a digital twin for a building or other facility via bim data extraction and asset register mapping
CN112084556A (zh) * 2020-08-25 2020-12-15 天津大学 一种海量数据bim模型的轻量化显示方法及系统
CN113034692A (zh) * 2021-04-29 2021-06-25 上海智大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im的地下管廊数据初始化方法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徐强 ; 张繁荣 ; 李家宏 ; 朱桢华 ; .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监测管理系统应用研究.2020,(02),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88252A (zh) 2023-0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71893B (zh) 一种仿真点云数据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KR101171264B1 (ko) 증강현실기법을 이용한 건축 구조물 정보 제공 장치, 건축 구조물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건축 구조물 유지 보수 방법
US10990510B2 (en) Associating attribute seeds of regression test cases with breakpoint value-based fingerprints
CN110120091B (zh) 电力巡检图像样本制作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N110833693B (zh) 游戏运行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KR20210154781A (ko) 통행 상태를 취득하는 방법, 관련 장치, 노변 기기 및 클라우드 컨트롤 플랫폼
CN115688252B (zh) Bim模型构建方法、系统、计算机及存储介质
CN115984486A (zh) 一种融合激光雷达与深度相机的桥梁模型生成方法及装置
CN105224465A (zh) 网页调试方法及装置
CN113804100A (zh) 确定目标对象的空间坐标的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JPWO2019130391A1 (ja) 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画像処理装置
CN112528295A (zh) 工业控制系统的漏洞修复方法及装置
CN116938953A (zh) 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081389B (zh) 一种印刷电路板走线检查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CN116827811A (zh) 网络安全资产三维可视化管理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14219109A (zh) 一种会议室巡检记录管理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3204592B (zh) 物联网场景下的数据处理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1275812B (zh) 一种数据展示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4118440A (zh) 模型迭代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KR102078696B1 (ko) 3d 모델기반 시설물 관리 시스템, 방법, 및 상기 방법을 실행시키기 위한 컴퓨터 판독 가능한 프로그램을 기록한 기록 매체
CN109117379A (zh) 一种web端性能测试数据自动收集系统及方法
CN117437602B (zh) 一种双图层数据标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7240600B (zh) 一种工控系统的漏洞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7541738A (zh) 一种基于三维点云的输电线路隐患在线监测方法及装置
CN112001848A (zh) 大数据监控系统中的图像识别拼接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