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80419A - 冲压空气涡轮系统释放装置和冲压空气涡轮系统 - Google Patents

冲压空气涡轮系统释放装置和冲压空气涡轮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80419A
CN115680419A CN202211383413.3A CN202211383413A CN115680419A CN 115680419 A CN115680419 A CN 115680419A CN 202211383413 A CN202211383413 A CN 202211383413A CN 115680419 A CN115680419 A CN 1156804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turbine
ram air
link
door
turbine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8341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洪烨
杨溢炜
刘虔
浦程楠
周绚
马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mercial Aircraft Corp of China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mmercial Aircraft Corp of China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mercial Aircraft Corp of China Ltd filed Critical Commercial Aircraft Corp of China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38341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80419A/zh
Publication of CN1156804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8041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冲压空气涡轮系统释放装置,包括:冲压空气涡轮承载轴,冲压空气涡轮承载轴的第一端固定有冲压空气涡轮,而冲压空气涡轮承载轴的第二端枢转地附连到飞行器的机身,其中,冲压空气涡轮承载轴能够围绕枢轴枢转;以及第一连杆,第一连杆的第一端枢转地附连到冲压空气涡轮承载轴,而第一连杆的第二端枢转地附连到舱门,其中,第一连杆为可伸缩连杆,并且能够收缩以促进舱门闭合,并且能够伸展以促进舱门打开。该装置在增大对舱门的作用力和增大舱门的打开角度之间实现了很好的平衡。另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冲压空气涡轮系统。

Description

冲压空气涡轮系统释放装置和冲压空气涡轮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冲压空气涡轮系统释放装置。另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包括这种冲压空气涡轮系统释放装置的冲压空气涡轮系统。
背景技术
在民用飞机的冲压空气涡轮(RAT)系统设计过程中,RAT系统释放存在诸多影响因素,其中舱门连杆的连接位置是主要影响因素。舱门连杆作为中间枢纽将作动器的作动力(例如弹力)传递到舱门以将RAT推出,在应急工况下,RAT系统释放时间决定了飞机的所有发动机失效(即双发失效)和备用电源失效到应急发电系统重新供电的供电间隔。而RAT在释放到一定角度后开始起转,舱门连杆设计很大程度上决定了RAT释放时间和释放安全(RAT在运转时是否与邻近的部件存在干涉)。在前期设计过程中,如果各部分的结构与位置不确定,容易在后期造成RAT释放时间过长或存在干涉误差,导致系统频繁返工或裁剪叶片。系统的改动(例如叶片)会导致后期重心的变动由此引出强度问题,进而导致巨额的更改费用,并可能延迟飞机的交付。
从以往工程经验得出,RAT系统释放过程对飞机安全性有着较大的影响,舱门连杆设计与释放时间和释放安全距离(干涉)也都存在关联。
图1中示出了现有技术的冲压空气涡轮系统释放装置100的回收状态,图2中示出了冲压空气涡轮系统释放舱门运动力学分析。如图所示,F2a/F2b方向为舱门连杆方向。在现有技术的结构中,由于连杆30长度较大,而RAT在回收位置时,此时由于舱门300已经闭合,因此,舱门连杆30在RAT舱安装点位置与舱门300距离过短,导致RAT舱门连杆30轴向与RAT舱门300安装角度过大。夹角过大会导致RAT舱门在打开时有效受力过小,大部分的作用力用于舱门300在水平方向上与舱门边框的挤压,进而导致舱门300应力形变,没有用于舱门300打开,导致RAT舱门打开时间延长。
若直接沿图2中的F3示出的方向安装舱门连杆,此时,相对于上面描述的情况,RAT舱门连杆的轴向方向与RAT舱门300的法线方向的夹角减小,从而使得RAT舱门300的有效受力分量增大,更容易(且更快地)释放RAT。然而,这种结构在释放之后舱门300打开角度过小,容易导致RAT叶片起转后扫略面与舱门300干涉。
另外,在前期设计过程中,如果舱门连杆30的结构与位置不确定,容易在后期造成干涉误差或者释放时间过长,容易导致液压系统在严酷工况(极寒)下存在断压风险进而飞机失控,系统频繁返工,系统的改动(例如叶片)会导致后期重心的变动由此引出巨额的更改费用。当前没有很好的方法可以避免这个问题。
因此,迫切需要提供一种改进的冲压空气涡轮系统释放装置,该冲压空气涡轮系统释放装置能够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个或多个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应用于冲压空气涡轮(下文中简称RAT)系统的冲压空气涡轮系统释放装置,RAT系统释放速度与舱门打开速度相关,RAT舱门打开速度越快,释放到位时间越短。可以通过模型确定RAT系统干涉位置,从而降低RAT系统发生干涉概率,提高系统安全性。结合以上描述,本文提出了一种RAT释放装置,可适用于RAT系统释放时间优化并规避干涉问题,并且可提高民用飞机RAT系统的经济性及安全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冲压空气涡轮系统释放装置,该冲压空气涡轮系统释放装置可以包括:
冲压空气涡轮承载轴,冲压空气涡轮承载轴的第一端固定有冲压空气涡轮,而冲压空气涡轮承载轴的第二端枢转地附连到飞行器的机身,其中,冲压空气涡轮承载轴能够围绕枢轴枢转;以及
第一连杆,第一连杆的第一端枢转地附连到冲压空气涡轮承载轴,而第一连杆的第二端枢转地附连到舱门,使得冲压空气涡轮承载轴的枢转借助第一连杆打开或闭合舱门,
其中,第一连杆为可伸缩连杆,并且能够收缩以促进舱门闭合,并且能够伸展以促进舱门打开。
本发明的冲压空气涡轮系统释放装置主要通过对RAT释放过程中舱门连杆的改进来进一步减少RAT释放时间并增大舱门的打开角度,并且在增大对舱门的作用力和增大舱门的打开角度之间实现了很好的平衡。这种可伸缩连杆的设计使得释放时间更短,同时能够确保RAT舱舱门打开足够角度。
舱门连杆的可伸缩杆形式的设计及其可以通过缩回来实现更小安装角度的设计大约能够减少一定的RAT直接释放时间。在非严酷工况情况下,该方案能够增加RAT释放安全余度。在飞机包线严酷工况下(高空、低速、低温等工卡),在飞机双发及备用电源失效时,该技术方案能够更快地为飞机恢复供电和供压,保证飞机操作稳定性并且提高飞机安全性。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方面,较佳地,第一连杆与舱门之间的联接可以设置成在第一连杆完全伸展的状态下,保证舱门打开的角度足够,例如打开角度大于90度,并且较佳地大于110度(例如120度左右等),进而确保RAT叶片起转时不会与舱门产生干涉,确保RAT可以正常发电。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方面,较佳地,冲压空气涡轮系统释放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二连杆,第二连杆的第一端枢转地附连到冲压空气涡轮承载轴,而第二连杆的第二端枢转地附连到舱门。
这种双连杆模式能够增加机械故障时的安全余度,同时可伸缩连杆的设计使得释放时间更短。另外,通过合适地选择两个连杆的横截面形状和尺寸,可以确保不会显著增加系统的整体重量。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方面,较佳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和第二连杆的第二端可以在远离舱门的转轴的侧部处附连到舱门。
通过这种布置,能够进一步增大用于打开舱门的力矩,从而在相同的作动力的情况下,使得舱门的打开速度更快。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方面,较佳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和第二连杆的第二端可以彼此间隔开,而第一连杆的第一端和第二连杆的第一端彼此靠近。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方面,较佳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和第二连杆的第一端可以靠近冲压空气涡轮承载轴的远离枢轴的端部布置。
通过这种布置,使得能够借助冲压空气涡轮承载轴的长度和枢转使得舱门的打开角度更大。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方面,较佳地,在冲压空气涡轮承载轴和舱门的至少一个上可以设有至少一个枢转安装部,枢转安装部设有承窝,而第一连杆和/或第二连杆的相应端部设有球形接头,球形接头设置在承窝中自由旋转。例如,
通过枢转安装部,能够保证在一定空间角度内的旋转余度,并能够利用球体的可转动特性完成转动角度的需求。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方面,较佳地,第一连杆可以包括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第一杆体包括缸体,而第二杆体包括活塞和连接到活塞的活塞杆,其中,活塞可以在受力状态下移动,以实现第一连杆的收缩或伸展。
通过这种设置,能够可靠地实现第一连杆的收缩或伸展,并且能够实现自动化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方面,较佳地,冲压空气涡轮系统释放装置还可以包括作动机构,作动机构能够伸缩并且可以联接到冲压空气涡轮承载轴以用于释放或收回冲压空气涡轮。较佳地,作动机构例如可以包括作动筒、直线弹簧或锥形弹簧等。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冲压空气涡轮系统,冲压空气涡轮系统可以包括以上方面的冲压空气涡轮系统释放装置,以及冲压空气涡轮,冲压空气涡轮可以在冲压空气涡轮承载轴的远离枢轴的端部处固定到冲压空气涡轮承载轴,从而能够在应急工卡下,通过冲压空气涡轮发电,为飞机提供应急能源。
由此,通过本发明的冲压空气涡轮系统释放装置能够满足使用要求,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点并且实现了预定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进一步清楚地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冲压空气涡轮系统释放装置,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的冲压空气涡轮系统释放装置的回收状态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冲压空气涡轮系统释放舱门运动力学分析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非限制性实施例的冲压空气涡轮系统释放装置的示意图,其中冲压空气涡轮系统释放装置处于收回状态;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非限制性实施例的冲压空气涡轮系统释放装置的示意图,其中冲压空气涡轮系统释放装置处于释放状态;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非限制性实施例的冲压空气涡轮系统释放装置的第一连杆的示意图,其中第一连杆处于压缩状态;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非限制性实施例的冲压空气涡轮系统释放装置的第一连杆的示意图,其中第一连杆处于伸展状态;以及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非限制性实施例的枢转安装部在舱门上的安装示意图以及结构放大图。
上述附图仅仅是示意性的,未严格按照比例绘制。
图中的附图标记在附图和实施例中的列表:
100-冲压空气涡轮系统释放装置,包括:
10-冲压空气涡轮承载轴,包括:
10A-枢轴;
11-第一端;
12-第二端;
20-第一连杆,包括:
21-第一端;
22-第二端;
23-第一杆体;
23A-缸体;
24-第二杆体,包括:
24A-活塞;
24B-活塞杆;
30-第二连杆,包括:
31-第一端;
32-第二端;
40-枢转安装部,包括:
41-承窝;
42-球形接头;
50-作动机构;
200-冲压空气涡轮;
300-舱门,包括:
301-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除非明确地指出相反,否则本发明可以采用各种替代的取向和步骤顺序。还应当理解,附图中所示及说明书中描述的具体装置仅是本文公开和限定的发明构思的示例性实施例。因而,除非另有明确的声明,否则所公开的各种实施例涉及的具体取向、方向或其它物理特征不应被视为限制。
冲压空气涡轮系统(英语:Ram Air Turbine,缩写:RAT)是飞机在双发电机失效时使用的应急涡轮发电机组。它由飞机飞行时流场所产生的气动力驱动,为飞机重要负载供电。
RAT系统利用飞机的气动能工作,在应急工况下,从飞机上应急释放一个冲压空气涡轮,冲压空气涡轮利用急速的空气来流驱动涡轮叶片,涡轮经变速箱连接到发电机,进而为飞机重要负载供电。
RAT系统布置在非气密舱,为了得到较好的气动力载荷和释放角度,大型民用飞机的RAT系统通常布置于气动性能良好区域,其具体布置位置需要权衡叶片尺寸及布置空间等多种因素,最终得出最优方案。
冲压空气涡轮系统通常可以包括冲压空气涡轮系统释放装置和冲压空气涡轮、冲压空气涡轮发电机控制器,以及回收控制装置等。冲压空气涡轮系统释放装置用于在紧急状态下释放冲压空气涡轮,同时借助舱门连杆打开舱门,并且将RAT释放到气流中,以便在出现紧急情况时提供电能,保证飞机上重要负载的正常工作。冲压空气涡轮系统释放装置的关键性能指标涉及RAT的释放到位时间,以及RAT叶片旋转不会被干涉的舱门展开角度。
如本文所用的术语“舱门”是指用于将RAT封围在RAT舱(即RAT容纳舱)内的舱门。因此,在释放RAT时,需要首先打开该舱门,以使RAT从RAT舱内出来,而在收起RAT时,需要闭合舱门,以将RAT封围在RAT舱内,从而确保飞行安全并减少飞机的气动阻力。
图1中示出了现有技术的冲压空气涡轮系统释放装置100的回收状态的示意图。
如本申请的背景技术部分中所述,在现有技术的结构中,连杆30的设置无法平衡快速打开RAT舱门300和舱门300打开角度足够大这两种需求,以避免RAT叶片与舱门300干涉的问题。
图2中示出了冲压空气涡轮系统释放舱门运动力学分析,其中,为简化期间,在图2中同时示出了连杆30的两个不同安装位置。如图2所示,舱门300在打开期间,连杆30仅安装在舱门300的右侧的位置时的受力情况可以由以下等式表示:
Figure BDA0003929361290000071
其中,G为重力,作用方向与舱门面垂线方向夹角为μ,与舱门转动轴的距离为Ll,Ft为气动载荷,其他参数均与舱门连杆无关。与舱门连杆相关的力为F2a cos(β),F2a为RAT系统传递到舱门的力,β为舱门连杆方向与舱门垂向角度。舱门300受到的力矩为等式的左边部分,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β角度越小,舱门300收到的力矩越大,在Idoor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角加速度更大,进而舱门的打开速度越快。
另外,由于舱门300借助连杆30打开,因此,连杆30的长度越大,那么舱门300所能打开的角度也越大。
为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冲压空气涡轮系统释放装置100,该冲压空气涡轮系统释放装置100能够在满足舱门300的打开速度要求的同时,增大舱门300的打开角度。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非限制性实施例的冲压空气涡轮系统释放装置100的示意图,其中冲压空气涡轮系统释放装置100处于收回状态;而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非限制性实施例的冲压空气涡轮系统释放装置100的示意图,其中冲压空气涡轮系统释放装置100处于释放状态。
如图所示并且作为非限制性实施例,冲压空气涡轮系统释放装置100可以主要包括冲压空气涡轮承载轴10和第一连杆20。
冲压空气涡轮承载轴10可以具有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冲压空气涡轮承载轴的第一端11可以固定有冲压空气涡轮200,而冲压空气涡轮承载轴的第二端12可以枢转地附连到飞行器的机身。例如,冲压空气涡轮承载轴10的第二端12枢转地固定到机身,并且能够围绕枢轴10A枢转。
冲压空气涡轮承载轴10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是本领域已知的,因此本发明对此不再详细描述。
RAT系统释放速度与舱门打开速度相关,RAT舱门打开速度越快,释放到位时间越短。可以通过受力分析模型确定RAT系统干涉位置,从而降低RAT系统发生干涉概率,提高系统安全性。
结合以上描述,本发明的发明人对舱门300在打开期间连杆30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基于受力分析,发明人发现舱门连杆方向与舱门垂向角度β值越小则舱门打开速度越快,但RAT释放之后舱门300打开角度过小,容易导致RAT叶片起转后扫略面与舱门300干涉。因此,发明人设计了一种可伸缩的连杆机构,即附图中示出的第一连杆20,并在冲压空气涡轮系统释放装置100采用这种可伸缩连杆,以获得期望的性能。
通过图3和图4的对比可以看出,在舱门300闭合时第一连杆20处于缩回状态,而在舱门300打开时,第一连杆20处于伸展状态。此时,由于不可伸缩的第二连杆30的存在,导致舱门300打开时展开角度较大,并且可伸缩的第一连杆20可伸展以适应舱门300的打开或展开角度。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非限制性实施例的冲压空气涡轮系统释放装置100的第一连杆20的示意图,其中第一连杆20处于压缩状态;而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非限制性实施例的冲压空气涡轮系统释放装置100的第一连杆20的示意图,其中第一连杆20处于伸展状态。
如图3-6所示并且作为非限制性实施例,第一连杆20的第一端21可以枢转地附连到冲压空气涡轮承载轴10,而第一连杆20的第二端可以22枢转地附连到舱门300。
冲压空气涡轮系统释放装置100可以包括作动机构50(见图3中示出的),作动机构50联接到冲压空气涡轮承载轴10,例如枢转地连接在机身与冲压空气涡轮承载轴10之间,以用于释放(例如快速释放)或收回冲压空气涡轮200。该作动机构50例如可以包括能够伸缩的作动筒,例如液压缸/气动缸,一个或多个直线弹簧以及锥形弹簧(例如机械弹簧,气动弹簧等)等。作动机构50的结构及其与冲压空气涡轮承载轴10的连接关系是本领域已知的,因此本文不再详细描述。
作动机构50可以致动冲压空气涡轮承载轴10,以使其能够围绕枢轴10A枢转,如图3和4中示出的。在此过程中,第一连杆20也可以被冲压空气涡轮承载轴10推动移动,进而推动舱门300打开。
较佳地,可以调节第一连杆20在冲压空气涡轮承载轴10与舱门300上的安装位置,并且选择第一连杆20的长度,使得在第一连杆20完全伸展的状态下,舱门300打开的角度大于90度。即,从舱门300完全闭合到舱门300完全打开,舱门300围绕转轴301枢转的角度超过90度。并且更佳地,舱门300打开的角度大于120度,以确保RAT的叶片不会与相邻的结构部件干涉。在其他实施例中,舱门300可以打开更大或更小的角度。
如图5和6中详细示出的,第一连杆20是可伸缩杆的分段的形式,并且可以包括第一杆体23和第二杆体24。第一杆体23可以包括缸体23A,而第二杆体24可以包括活塞24A和连接到活塞的活塞杆24B。活塞24A可以配合在缸体23A中,以实现第一连杆20的收缩或伸展。较佳地,为了减少收缩或伸展过程中的阻力,活塞24A可以设有通气孔(未示出)。
返回参照图3和图4,如图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冲压空气涡轮系统释放装置100还可以包括第二连杆30。第二连杆30可以与现有技术中的连杆的结构和布置相同。例如,第二连杆30的第一端31可以枢转地附连到冲压空气涡轮承载轴10,而第二连杆30的第二端32可以枢转地附连到舱门300。
如已知的,舱门连杆(例如第一连杆20和第二连杆30)的横截面积决定连杆的强度。在本申请中,可以基于现有技术中采用的圆柱连杆横截面积对本申请的非限制性示例中的两连杆按受力比例分配,即、使得第一连杆20和第二连杆30的横截面积之和大致等于现有技术中的单个连杆的横截面积。因此,根据本发明的非限制性实施例的包括两个连杆的舱门连杆的总重量几乎没有增加。另外,较佳地,第二连杆30可以是实心连杆,例如具有圆形横截面的圆柱形的实心连杆。
如图所示,第一连杆20的第二端22和第二连杆的第二端32可以在远离舱门300的转轴301的侧部处附连到舱门300。
较佳地,第一连杆20的第二端22和第二连杆30的第二端32彼此间隔开,而第一连杆20的第一端21和第二连杆30的第一端31彼此靠近。在未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杆20的第一端21和第二连杆30的第一端31可以叠置在一起,例如,借助同一枢转轴枢转地联接到冲压空气涡轮承载轴10的端部。
作为较佳地实施例,第一连杆20的第一端21和第二连杆30的第一端31可以靠近冲压空气涡轮承载轴10的远离枢轴10A的端部布置,即,布置成靠近冲压空气涡轮承载轴10的第二端12。
在图3和4示出的示例中,在舱门300的释放开始阶段,第一连杆20承受了大部分RAT舱的推开压力,而第一连杆20的轴向方向与舱门300的法向方向之间的角度β角度更小,因此,相同的作动力输入的情况下,舱门300所获得的有效推力更大,进而舱门300打开速度更快。另外,包括第一连杆20和第二连杆30的双杆模式可以增加舱门连杆的安全余度,并且第二连杆30比较长的杆长的设计能够进一步保证RAT释放过程中舱门300打开的角度足够大。
在舱门300打开(第一连杆20处于压缩状态)阶段,第一连杆20承受大部分力,因此舱门300释放速度加快。在RAT释放接近结束时,在拉力的作用下,第一连杆20的第二杆体24远离第一杆体23移动,使得第一连杆20表现为伸展状态,连杆伸长以确保RAT舱舱门打开角度足够,从而保证RAT叶片起转时不会产生干涉。较佳地,第二杆体24的活塞24A的一端或两端可以设有缓冲垫,以减少伸展过程中的冲击作用。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非限制性实施例的枢转安装部40在舱门300上的安装示意图以及结构放大图,其中,图7中右侧的图示是左侧的图示中的虚线圆圈中的部分的放大视图。
如图所示,枢转安装部40可以设置在冲压空气涡轮承载轴10和舱门300的至少一个上,并且较佳地,第一连杆20和第二连杆30与冲压空气涡轮承载轴10和舱门300之间的所有联接部/安装点均设有这种枢转安装部40。
作为示例,枢转安装部40可以是允许空间角度旋转的机构,并且可以设有承窝41,而第一连杆20和/或第二连杆30的相应端部(例如其相应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可以设有球形接头42,球形接头42配合设置在承窝41中以实现大角度的自由旋转。这样,通过在一定空间角度内具有旋转余度的枢转安装部设计,并利用球体的可转动特性完成转动角度的需求。
如本文所用的表示方位或取向的术语“侧部”、“端部”以及用于表示顺序的用语“第一”、“第二”等仅仅是为了使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以较佳实施例形式示出的本发明的构思,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所有顺序、方位或取向仅用于区分一个元件/部件/结构与另一个元件/部件/结构的目的,并且除非另有说明,否则不表示任何特定顺序、操作顺序、方向或取向。例如,在替代实施例中,“第一连杆”可以是“第二连杆”,并且“第一杆体”可以替代地是指“第二杆体”。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主要通过对RAT释放过程中舱门连杆的改进进一步减少RAT释放时间,双杆模式可以在增加机械故障安全余度,同时可伸缩/可变动连杆的设计使得释放时间更短。该方法可以精简设计成本,简化试验或组装步骤,有效节约人力物力成本。
本申请的有益的技术效果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首先,舱门连杆的可伸缩杆或可滑动杆设计及其更小安装角度的设计进一步减少了RAT直接释放时间。
这个可以从图2中的舱门连杆受力分析可以得出。
其次,双连杆模式的存在进一步提高了舱门释放时的安全裕度或余度。
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单舱门连杆的设计相比,本申请的双杆构造,在系统裕度或余度方面存在一定的备份特性。该装置可提高民用飞机RAT系统的经济性及安全性。
综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冲压空气涡轮系统释放装置100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缺点,实现了预期的发明目的。
虽然以上结合了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冲压空气涡轮系统释放装置进行了说明,但是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上述示例仅是用来说明的,而不能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因此,可以在权利要求书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本发明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型,这些修改和变型都将落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所要求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冲压空气涡轮系统释放装置(100),所述冲压空气涡轮系统释放装置包括:
冲压空气涡轮承载轴(10),所述冲压空气涡轮承载轴的第一端(11)固定有冲压空气涡轮(200),而所述冲压空气涡轮承载轴的第二端(12)枢转地附连到飞行器的机身,其中,所述冲压空气涡轮承载轴(10)能够围绕枢轴(10A)枢转;以及
第一连杆(20),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21)枢转地附连到所述冲压空气涡轮承载轴(10),而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22)枢转地附连到舱门(300),
其中,所述第一连杆(20)为可伸缩连杆,并且能够收缩以促进所述舱门(300)闭合,并且能够伸展以促进所述舱门(300)打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压空气涡轮系统释放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20)与所述舱门(300)之间的联接设置成在所述第一连杆(20)完全伸展的状态下,所述舱门(300)打开的角度大于110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压空气涡轮系统释放装置(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连杆(30),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31)枢转地附连到所述冲压空气涡轮承载轴(10),而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32)枢转地附连到所述舱门(30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冲压空气涡轮系统释放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20)的第二端(22)和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32)在远离所述舱门(300)的转轴(301)的侧部处附连到所述舱门(30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冲压空气涡轮系统释放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20)的第二端(22)和所述第二连杆(30)的第二端(32)彼此间隔开,而所述第一连杆(20)的第一端(21)和所述第二连杆(30)的第一端(31)彼此靠近。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冲压空气涡轮系统释放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20)的第一端(21)和所述第二连杆(30)的第一端(31)靠近所述冲压空气涡轮承载轴(10)的远离所述枢轴(10A)的端部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冲压空气涡轮系统释放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冲压空气涡轮承载轴(10)和所述舱门(300)的至少一个上设有至少一个枢转安装部(40),所述枢转安装部设有承窝(41),而所述第一连杆(20)和/或所述第二连杆(30)的相应端部设有球形接头(42),所述球形接头(42)设置在所述承窝(41)中自由旋转。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冲压空气涡轮系统释放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20)包括第一杆体(23)和第二杆体(24),所述第一杆体包括缸体(23A),而所述第二杆体(22)包括活塞(24A)和连接到所述活塞的活塞杆(24B),以实现所述第一连杆(20)的收缩或伸展。
9.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冲压空气涡轮系统释放装置(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作动机构(50),所述作动机构能够伸缩并且联接到所述冲压空气涡轮承载轴(10),以用于释放或收回所述冲压空气涡轮(200)。
10.一种冲压空气涡轮系统,所述冲压空气涡轮系统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冲压空气涡轮系统释放装置(100),以及冲压空气涡轮(200),所述冲压空气涡轮在所述冲压空气涡轮承载轴(10)的远离所述枢轴(10A)的端部处固定到所述冲压空气涡轮承载轴(10)。
CN202211383413.3A 2022-11-07 2022-11-07 冲压空气涡轮系统释放装置和冲压空气涡轮系统 Pending CN11568041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83413.3A CN115680419A (zh) 2022-11-07 2022-11-07 冲压空气涡轮系统释放装置和冲压空气涡轮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83413.3A CN115680419A (zh) 2022-11-07 2022-11-07 冲压空气涡轮系统释放装置和冲压空气涡轮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80419A true CN115680419A (zh) 2023-02-03

Family

ID=850504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83413.3A Pending CN115680419A (zh) 2022-11-07 2022-11-07 冲压空气涡轮系统释放装置和冲压空气涡轮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8041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455283B1 (en) Hydraulic actuator for semi levered landing gear
US9533758B2 (en) Mechanisms for deploying and actuating airfoil-shaped bodies on 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US8448900B2 (en) Semi-levered landing gear and associated method
US8827205B2 (en) Pneumatic blow-down actuator
CN102239085B (zh) 具有双钩机构的起落架舱门
EP2644495A1 (en) Emergency opening system for an aircraft cabin door
US11014654B2 (en) Pitch trimmer
EP2259966A1 (en) Aerodynamic braking device for aircraft
EP3681796B1 (en) Folding landing gear
CN112158363B (zh) 一种运载器垂直回收着陆系统、运载器及展开方法
CN115680419A (zh) 冲压空气涡轮系统释放装置和冲压空气涡轮系统
CN112977800A (zh) 一种高超声速飞行器用折叠机翼
US11312474B2 (en) Flap actuation system with support catcher link
CN115406311B (zh) 一种栅格舵装置
US8646729B2 (en) Deployable aerodynamic devices with reduced actuator loads
EP3702288B1 (en) Motion limiter for ram air turbine (rat) door linkage
US20240190559A1 (en) Landing gear with retractable rocker arm provided with an electric motor and aircraft provided with at least one such landing gear
GB2583498A (en) Mechanism for use in moving a wing tip device
GB2585075A (en) Landing gear assembly
CN115973405A (zh) 一种小型飞机自动收起登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