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77094A - 一种反渗透进水呈还原性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反渗透进水呈还原性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77094A
CN115677094A CN202211297256.4A CN202211297256A CN115677094A CN 115677094 A CN115677094 A CN 115677094A CN 202211297256 A CN202211297256 A CN 202211297256A CN 115677094 A CN115677094 A CN 1156770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verse osmosis
water
potassium permanganate
amount
oxygen consump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29725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佳慧
朱世铭
时德泰
王晓龙
王兴运
石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Rizhao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Rizhao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Rizhao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Rizhao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29725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77094A/zh
Publication of CN1156770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7709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24Water desalination
    • Y02A20/131Reverse-osmosi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Non-Biological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Chem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反渗透进水呈还原性的控制方法,生水注入高密度沉淀池加入氧化剂静置过滤,加入还原剂,得到反渗透进水;取部分反渗透进水稀释后,加入硫酸溶液,得到检测样品;在检测样品中滴加草酸溶液,待均匀混合后,滴定高锰酸钾溶液,直至检测样品稳定呈微红色,记录滴加高锰酸钾溶液的量;预设高锰酸钾化学的耗氧量阈值,根据记录的高锰酸钾溶液的量,计算高锰酸钾化学耗氧量,若超过耗氧量阈值,则增加还原剂的投入量,否则反渗透进水进入反渗透系统,进而能够消除反渗透进水中的氧化性,保护反渗透膜,从而提高反渗透膜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反渗透进水呈还原性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热工水处理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反渗透进水呈还原性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热工水处理系统中需要对生水进行处理,过滤和清除其中的杂质,而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反渗透技术,反渗透又称逆渗透,一种以压力差为推动力,从溶液中分离出溶剂的膜分离操作。因为它和自然渗透的方向相反,故称反渗透。根据各种物料的不同渗透压,就可以使用大于渗透压的反渗透压力,即反渗透法,达到分离、提取、纯化和浓缩的目的。
反渗透进水中复杂的氧化剂组成,在短时间的还原反应中并不能除去,副产物ClO一和C102一进入反渗透膜,在酸性条件下,一部分生成余氯类氧化物,从而造成反渗透膜被缓慢氧化;常规意义上的消除进水余氯,控制进水ORP的手段对水体进行检测,但是ORP的数值与生产设备、温度和pH等因素有关,且检测范围比较大,不能准确反映水体真实有机物含量,给反渗透进水检测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并且不能一定防止所有的氧化。
由于系统水源水质的特殊性,自身细菌、微生物、氨氮、COD等污染物成分含量较高,膜污染是不可避免的,因而无法保证系统的稳定运。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反渗透进水呈还原性的控制方法,能够提高热工水处理系统中反渗透膜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反渗透进水呈还原性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生水注入高密度沉淀池加入氧化剂静置过滤,加入还原剂,得到反渗透进水;
S2:取部分反渗透进水稀释后,加入硫酸溶液,得到检测样品;
S3:在检测样品中滴加草酸溶液,待均匀混合后,滴定高锰酸钾溶液,直至检测样品稳定呈微红色,记录滴加高锰酸钾溶液的量;
S4:预设高锰酸钾化学的耗氧量阈值,根据记录的高锰酸钾溶液的量,计算高锰酸钾化学耗氧量,若超过耗氧量阈值,则增加还原剂的投入量,否则反渗透进水进入反渗透系统。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中生水经加热后注入高密度沉淀池。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中的氧化剂采用次氯酸钠,同时还加入凝聚剂和助凝剂。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中过滤过程依次采用变孔隙滤池、清水池、自清洗过滤器、超滤装置和超滤水箱,在超滤水箱中加入还原剂。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中取非氧化性进水量为30-90ml,采用无还原性物质的水稀释至100ml。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中硫酸溶液为10ml,其含硫酸量为25%。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中草酸溶液的浓度c为(1/2H2C2O4)0.01mol/L,高锰酸钾溶液的浓度c为(1/5KMnO4)0.01mol/L。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中加入草酸溶液量为10ml。
进一步的,在步骤S3中,于白色背景下,用滴定管加入0.01mol/L高锰酸钾溶液,直至检测样品呈微红色且能够保持30秒。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中预设高锰酸钾化学的耗氧量阈值为1.24-1.34。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反渗透进水呈还原性的控制方法,生水注入高密度沉淀池加入氧化剂静置过滤,加入还原剂,得到反渗透进水;取部分反渗透进水稀释后,加入硫酸溶液,得到检测样品;在检测样品中滴加草酸溶液,待均匀混合后,滴定高锰酸钾溶液,直至检测样品稳定呈微红色,记录滴加高锰酸钾溶液的量;预设高锰酸钾化学的耗氧量阈值,根据记录的高锰酸钾溶液的量,计算高锰酸钾化学耗氧量,若超过耗氧量阈值,则增加还原剂的投入量,否则反渗透进水进入反渗透系统,进而能够消除反渗透进水中的氧化性,保护反渗透膜,从而提高反渗透膜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反渗透进水呈还原性的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2为反渗透设备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所述是对本发明的解释而不是限定。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本发明提供一种反渗透进水呈还原性的控制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S1:生水注入高密度沉淀池加入氧化剂静置过滤,加入还原剂,得到反渗透进水;
S2:取部分反渗透进水稀释后,加入硫酸溶液,得到检测样品;
S3:在检测样品中滴加草酸溶液,待均匀混合后,滴定高锰酸钾溶液,直至检测样品稳定呈微红色,记录滴加高锰酸钾溶液的量;
S4:预设高锰酸钾化学的耗氧量阈值,根据记录的高锰酸钾溶液的量,计算高锰酸钾化学耗氧量,若超过耗氧量阈值,则增加还原剂的投入量,否则反渗透进水进入反渗透系统;具体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将超出耗氧量阈值的反渗透进水返回高密度沉淀池内。
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生水经加热后注入高密度沉淀池,由于供热系统的开启常在天气较为寒冷的时候,因而生水温度较低,对生水进行加热能够提高生水中还原剂和氧化剂的反应速度。
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的氧化剂采用次氯酸钠,同时还加入凝聚剂和助凝剂,凝聚剂和助凝剂能够提高生水中杂质的团聚效果,从而提高过滤的效率。
优选的,如图2所示,所述步骤S1中过滤过程依次采用变孔隙滤池、清水池、自清洗过滤器、超滤装置和超滤水箱,在超滤水箱中提前加入还原剂。
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取非氧化性进水量为30-90ml,采用无还原性物质的水稀释至100ml。
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硫酸溶液为10ml,其含硫酸量为25%。
优选的,所述步骤S3中草酸溶液的浓度c为(1/2H2C2O4)0.01mol/L,高锰酸钾溶液的浓度c为(1/5KMnO4)0.01mol/L。
优选的,所述步骤S3中加入草酸溶液量为10ml。
优选的,在步骤S3中,于白色背景下,用滴定管加入0.01mol/L高锰酸钾溶液,直至检测样品是否呈微红色且能够保持30秒。
优选的,所述步骤S3中预设高锰酸钾化学的耗氧量阈值为1.24-1.34。
实施例1:
S1:将生水进行加热后注入高密度沉淀池并加入氧化剂静置过滤,加入还原剂,得到反渗透进水;
S2:取30ml反渗透进水稀释至100ml,加入含硫酸量为25%的10ml硫酸溶液,得到检测样品;
S3:在检测样品中滴加草酸溶液的浓度c为(1/2H2C2O4)0.01mol/L的10ml草酸溶液,待均匀混合后,于白色背景下,用滴定管加入滴定浓度c为(1/5KMnO4)0.01mol/L的高锰酸钾溶液1.5ml,检测样品稳定30s呈微红色;
S4:预设高锰酸钾化学的耗氧量阈值为1.24-1.34,根据记录的高锰酸钾溶液的量,计算高锰酸钾化学耗氧量,CODMn=c(V1-V0)×8×1000/V,式中,V0为高锰酸钾溶液溶于反渗透进水消耗的额定量,ml;V1为检测样品消耗的滴定(1/5KMnO4)0.01mol/L的高锰酸钾溶液量,ml;V为取得的反渗透进水量,ml;8为氧的摩尔质量,g/mol;1000为ml向L的转换系数;
则CODMn=c(1.5-1)×8×1000/30=1.34;判断在耗氧量阈值内,则反渗透进水进入反渗透系统。
实施例2:
S1:将生水进行加热后注入高密度沉淀池并加入氧化剂静置过滤,加入还原剂,得到反渗透进水;
S2:取60ml反渗透进水稀释至100ml,加入含硫酸量为25%的10ml硫酸溶液,得到检测样品;
S3:在检测样品中滴加草酸溶液的浓度c为(1/2H2C2O4)0.01mol/L的10ml草酸溶液,待均匀混合后,于白色背景下,用滴定管加入滴定浓度c为(1/5KMnO4)0.01mol/L的高锰酸钾溶液2.0ml,检测样品稳定30s呈微红色;
S4:预设高锰酸钾化学的耗氧量阈值为1.24-1.34,根据记录的高锰酸钾溶液的量,计算高锰酸钾化学耗氧量,CODMn=c(V1-V0)×8×1000/V,式中,V0为高锰酸钾溶液溶于反渗透进水消耗的额定量,ml;V1为检测样品消耗的滴定(1/5KMnO4)0.01mol/L的高锰酸钾溶液量,ml;V为取得的反渗透进水量,ml;8为氧的摩尔质量,g/mol;1000为ml向L的转换系数;
则CODMn=c(2.0-1)×8×1000/30=1.34;判断在耗氧量阈值内,则反渗透进水进入反渗透系统。
实施例3:
S1:将生水进行加热后注入高密度沉淀池并加入氧化剂静置过滤,加入还原剂,得到反渗透进水;
S2:取90ml反渗透进水稀释至100ml,加入含硫酸量为25%的10ml硫酸溶液,得到检测样品;
S3:在检测样品中滴加草酸溶液的浓度c为(1/2H2C2O4)0.01mol/L的10ml草酸溶液,待均匀混合后,于白色背景下,用滴定管加入滴定浓度c为(1/5KMnO4)0.01mol/L的高锰酸钾溶液2.4ml,检测样品稳定30s呈微红色;
S4:预设高锰酸钾化学的耗氧量阈值为1.24-1.34,根据记录的高锰酸钾溶液的量,计算高锰酸钾化学耗氧量,CODMn=c(V1-V0)×8×1000/V,式中,V0为高锰酸钾溶液溶于反渗透进水消耗的额定量,ml;V1为检测样品消耗的滴定(1/5KMnO4)0.01mol/L的高锰酸钾溶液量,ml;V为取得的反渗透进水量,ml;8为氧的摩尔质量,g/mol;1000为ml向L的转换系数;
则CODMn=c(2.4-1)×8×1000/30=1.24;判断在耗氧量阈值内,则反渗透进水进入反渗透系统。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反渗透进水呈还原性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生水注入高密度沉淀池加入氧化剂静置过滤,加入还原剂,得到反渗透进水;
S2:取部分反渗透进水稀释后,加入硫酸溶液,得到检测样品;
S3:在检测样品中滴加草酸溶液,待均匀混合后,滴定高锰酸钾溶液,直至检测样品稳定呈微红色,记录滴加高锰酸钾溶液的量;
S4:预设高锰酸钾化学的耗氧量阈值,根据记录的高锰酸钾溶液的量,计算高锰酸钾化学耗氧量,若超过耗氧量阈值,则增加还原剂的投入量,否则反渗透进水进入反渗透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反渗透进水呈还原性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生水经加热后注入高密度沉淀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反渗透进水呈还原性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的氧化剂采用次氯酸钠,同时还加入凝聚剂和助凝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反渗透进水呈还原性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过滤过程依次采用变孔隙滤池、清水池、自清洗过滤器、超滤装置和超滤水箱,在超滤水箱中加入还原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反渗透进水呈还原性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取非氧化性进水量为30-90ml,采用无还原性物质的水稀释至100ml。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反渗透进水呈还原性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硫酸溶液为10ml,其含硫酸量为2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反渗透进水呈还原性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草酸溶液的浓度c为(1/2H2C2O4)0.01mol/L,高锰酸钾溶液的浓度c为(1/5KMnO4)0.01mol/L。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反渗透进水呈还原性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加入草酸溶液量为10ml。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反渗透进水呈还原性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于白色背景下,用滴定管加入0.01mol/L高锰酸钾溶液,直至检测样品呈微红色且能够保持30秒。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反渗透进水呈还原性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预设高锰酸钾化学的耗氧量阈值为1.24-1.34。
CN202211297256.4A 2022-10-21 2022-10-21 一种反渗透进水呈还原性的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567709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97256.4A CN115677094A (zh) 2022-10-21 2022-10-21 一种反渗透进水呈还原性的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97256.4A CN115677094A (zh) 2022-10-21 2022-10-21 一种反渗透进水呈还原性的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77094A true CN115677094A (zh) 2023-02-03

Family

ID=850669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97256.4A Pending CN115677094A (zh) 2022-10-21 2022-10-21 一种反渗透进水呈还原性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7709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imura et al. Changes in characteristics of soluble microbial products in membrane bioreacto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olid retention times: Relation to membrane fouling
Kumar et al. Response surface-optimized Fenton’s pre-treatment for chemical precipitation of struvite and recycling of water through downstream nanofiltration
Dvořák et al. Nitrification performance in a membrane bioreactor treating industrial wastewater
CN110510778B (zh) 一种垃圾渗滤液预处理方法及装置
JP3871749B2 (ja) 排煙脱硫排水の処理方法
JP2009006209A (ja) 中空糸膜モジュールの洗浄方法
CN115677094A (zh) 一种反渗透进水呈还原性的控制方法
RU2222371C1 (ru) Усовершенствования, внесенные в фильтрацию на мембранах
JP4215381B2 (ja) 水処理方法とその装置
JP4911272B2 (ja) 溶解性マンガン含有水中のマンガンの膜分離方法
WO2016111370A1 (ja) 水処理方法
Mehmood et al. Molecular transformations of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during UV/O3-assisted membrane filtration of UASB-treated real textile wastewater
CN110240309A (zh) 一种高浓度含油废水的膜分离处理方法
Toran et al. Membrane-based processes to obtain high-quality water from brewery wastewater
CN110092498A (zh) 一种废水的芬顿氧化处理方法
CN104876397B (zh) 一种处理弱酸性蓝as染料生产废水的方法
CN111087122A (zh) 一种催化烟气脱硫脱硝废水资源化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5103820B (zh) 造水装置的控制方法和运转方法、造水装置的故障判定方法、造水装置和记录介质
JP4977651B2 (ja) 水処理システム
FR2772019A1 (fr) Procede de deferrisation des eaux minerales ferrugineuses riches en gaz carbonique
JPS6359396A (ja) 生物学的排水処理方法
JP2003039092A (ja) 生物脱窒処理方法
Matsuka et al. Reaction kinetics of sodium bisulfite and dissolved oxygen in seawater and their applications to seawater reverse osmosis
CN218811072U (zh) 一种电催化耦合反渗透膜分解偏二甲肼废水系统
CN206108987U (zh) 一种废酸专用膜浓缩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