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75892B - 一种空中加油软管接口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中加油软管接口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75892B
CN115675892B CN202211703162.2A CN202211703162A CN115675892B CN 115675892 B CN115675892 B CN 115675892B CN 202211703162 A CN202211703162 A CN 202211703162A CN 115675892 B CN115675892 B CN 11567589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ap
hose
edge
aerial
sl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70316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675892A (zh
Inventor
任远春
吕鹏飞
蒋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VIC First Aircraft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AVIC First Aircraft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VIC First Aircraft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AVIC First Aircraft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21170316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75892B/zh
Publication of CN1156758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758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6758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758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50/00Aeronautics or air transport
    • Y02T50/40Weight reduction

Landscapes

  • Loading And Unloading Of Fuel Tanks Or Ship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飞行器空中加油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中加油软管接口装置。该装置包括机上固定结构(1)、内侧口盖(2)、外侧口盖(3)、加油软管(4)及锥套(5),所述机上固定结构(1)具有朝向所述开口的安装边,所述内侧口盖(2)的第一侧边铰接在所述机上固定结构(1)的安装边处,其第二侧边铰接外侧口盖(3)的第一侧边,外侧口盖(3)的的第二侧边具有适配加油软管(4)穿过的软管穿孔,所述软管穿孔处安装有用于开合的封堵口盖(330),所述内侧口盖(2)及外侧口盖(3)具有封堵所述开口的第一状态,以及敞口所述开口的第二状态。本申请提供了软管及锥套的释放通道,并能够对通道内的结构进行有效遮挡。

Description

一种空中加油软管接口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飞行器空中加油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中加油软管接口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根据“插头-锥套”式空中加油装置在加油机上的安装位置,可分为机翼吊舱式和机身中心线平台式两大类。机翼吊舱在尾端设置内凹锥形锥套收纳接口,机身中心线平台在对应锥套收纳位置或采取内凹或设置外凸整流罩,以形成锥套收纳接口。上述方案在锥套位于释放状态或位于收纳位置时,因锥套收纳接口外露式凹腔形成空中加油机后向强烈雷达散射源,难以满足高隐身要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申请设计了一种空中加油软管接口装置,以提供高隐身空中加油平台上加油锥套的释放和回收的安全通道。
本申请提供的空中加油软管接口装置,主要包括机上固定结构、内侧口盖、外侧口盖、加油软管及锥套,其中,加油软管通过收放系统连接于空中加油机,锥套设置在加油软管的末端,并能够通过机上的开口伸出机体外,锥套的横截面大于加油软管的横截面,所述机上固定结构固定在飞机上,其具有朝向所述开口的安装边,所述内侧口盖具有第一板面,外侧口盖具有第二板面,所述第一板面的第一侧边铰接在所述机上固定结构的安装边处,所述第一板面的第二侧边铰接所述第二板面的第一侧边,所述第二板面的第二侧边通过连杆铰接在机上固定结构上,且所述外侧口盖的第二板面的第二侧边具有适配加油软管穿过的软管穿孔,所述软管穿孔处安装有用于开合的封堵口盖,机上固定结构具有内外侧口盖作动模块,内外侧口盖作动模块用于驱动所述内侧口盖绕所述安装边上的固定旋转副接口转动,以使所述内侧口盖及外侧口盖具有封堵所述开口的第一状态,以及敞口所述开口的第二状态;
在所述第一状态下,当所述加油软管及锥套位于机体内时,通过封堵口盖封堵所述软管穿孔,当所述锥套位于机体外时,通过打开封堵口盖以使所述加油软管穿过,并通过所述外侧口盖的第二板面对所述加油软管进行支撑,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加油软管及锥套用于被驱动伸出机体外或者收回机体内。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板面具有相对于其第一侧边或者第二侧边的内侧口盖前缘及内侧口盖后缘,所述第二板面具有相对于其第一侧边或者第二侧边的外侧口盖前缘及外侧口盖后缘,当所述空中加油软管接口装置位于飞机左侧时,所述内侧口盖前缘以及所述外侧口盖后缘均平行飞机左侧的机翼前缘,所述内侧口盖后缘及所述外侧口盖前缘均平行于飞机右侧的机翼前缘,反之,当所述空中加油软管接口装置位于飞机右侧时,所述内侧口盖前缘以及所述外侧口盖后缘均平行飞机右侧的机翼前缘,所述内侧口盖后缘及所述外侧口盖前缘均平行于飞机左侧的机翼前缘,以使得每一侧的空中加油软管接口装置的所述第一板面与所述第二板面在所述第一状态下呈六边形的组合形状。
优选的是,所述机上固定结构的安装边处设置有固定旋转副接口,对应的所述内侧口盖的第一侧边具有第一悬挂接头,所述第一悬挂接头与所述固定旋转副接口配合连接,以使所述内侧口盖铰接于所述机上固定结构的安装边上,所述机上固定结构上还具有连杆转动副接口,用于铰接连杆。
优选的是,所述内外侧口盖作动模块为转轴式驱动器,其平行设置于所述机上固定结构的安装边上,其转动边固接所述内侧口盖,通过驱动源驱动内外侧口盖作动模块转动,以带动所述内侧口盖绕所述固定旋转副接口转动。
优选的是,所述内侧口盖的第二侧边具有第二悬挂接头,对应的所述外侧口盖的第一侧边具有第三悬挂接头,所述第二悬挂接头与所述第三悬挂接头配合连接,以使所述内侧口盖在其第二侧边处铰接所述外侧口盖。
优选的是,所述内侧口盖的第一板面上具有口盖对接锁,对应的所述外侧口盖的第二板面上具有对接锁环,所述口盖对接锁与所述对接锁环配合,用于在所述第二状态下,将所述内侧口盖与所述外侧口盖进行锁止。
优选的是,所述口盖对接锁具有固定在内侧口盖的板面上的锁壳,锁壳上具有摇臂,摇臂的端部铰接有锁钩,锁钩通过设置在锁壳上的作动器驱动,通过作动器带动所述锁钩的钩子挂载在所述外侧口盖的对接锁环上,或者自所述外侧口盖的对接锁环上卸载。
优选的是,所述外侧口盖上具有控制封堵口盖打开或者关闭软管穿孔的移动组件以及收纳所述封堵口盖的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壁板、移动组件,第一侧壁位于软管穿孔一侧,第二侧壁位于软管穿孔的另一侧,壁板盖合在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上方,用于与所述第二板面围合成所述容纳空间,所述移动组件包括支撑板、运动模块,支撑板的上端面通过接头连接封堵口盖,支撑板的侧端连接运动模块,所述第一侧壁及所述第二侧壁具有引导所述运动模块运动的第一开槽。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开槽具有沿所述第一侧壁或者第二侧壁水平方向X及垂直方向Y的开槽,其中,在第一侧壁或者第二侧壁中的每一个上,垂直方向Y的开槽具有两个,运动模块及运动模块分别在这两个垂直方向Y的开槽内运动,在运动到垂直方向最顶端时,再沿同一水平方向X的开槽向右移动,位于右侧的垂直方向Y的开槽顶端还设置有第二开槽,第二开槽内设置有滑块组件,当其中一个运动模块在右侧的垂直方向Y的开槽顶端向右沿水平方向X的开槽运动一段距离,且另一个运动模块未运动到右侧的垂直方向Y的开槽顶端时,所述滑块组件自上向下移动至所述右侧的垂直方向Y的开槽内,以防止在另一个运动模块运动到右侧的垂直方向Y的开槽顶端时,自该右侧的垂直方向Y的开槽处掉落。
优选的是,所述第二板面在软管穿孔处设置有柔性密封,用于在所述第一状态下,用于密封所述封堵口盖与所述第二板面。
本申请可提供现有软式空中加油系统软管-锥套的释放通道,并在空中加油过程中对通道内部进行有效遮挡,避免通道内部及开口产生的雷达散射击,降低空中加油机被雷达探测的概率,进而满足高隐身约束条件下空中加油平台与软式空中加油装置的适配性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空中加油软管接口装置的一优选实施方式的装置轴测图。
图2为本申请图1所示实施例的空中加油软管接口装置关闭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I处结构的详视图。
图4为本申请一优选实施方式的内侧口盖结构俯视图。
图5为图4所示实施例的B-B剖视图。
图6为图5中II处结构的详视图。
图7本本申请一优选实施方式的外侧口盖结构俯视图。
图8为图7所示实施例的C-C剖视图。
图9为图8中III处结构详视图。
图10为图7中IV处结构详视图。
图11为图3所示实施例的A-A剖视图。
其中,1-机上固定结构,2-内侧口盖,3-外侧口盖,4-加油软管,5-锥套;
100-固定板面,101-固定旋转副接口,102-固定旋转副接口,103-连杆转动副接口,104-连杆转动副接口,105-内外侧口盖作动模块;
200-第一板面,201-第一悬挂接头,202-第一悬挂接头,203-第二悬挂接头,204-第二悬挂接头,210-口盖对接锁,211-锁壳,212-限位销,213-摇臂连接转动副接口,214-作动器连接转动副接口,221-摇臂,231-锁钩,241-作动器;
300-第二板面,301-第三悬挂接头,302-第三悬挂接头,303-第四悬挂接头,304-第四悬挂接头,305-第一侧壁,306-第二侧壁,307-壁板,309-第一开槽,310-第二开槽,311-连杆,312-连杆转动副接口,321-对接锁环,330-封堵口盖,332-接头,333-接头,340-移动组件,341-支撑板,346-运动模块,347-运动模块,351-滑块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空中加油软管接口装置,包括呈对开门设置的两半部分,每一半部分如图1-图11所示,主要包括机上固定结构1、内侧口盖2、外侧口盖3、加油软管4及锥套5,其中,加油软管通过收放系统连接于空中加油机,锥套5设置在加油软管4的末端,并能够通过机上的开口伸出机体外,锥套5的横截面大于加油软管4的横截面,所述机上固定结构1固定在飞机上,其具有朝向所述开口的安装边,所述内侧口盖2具有第一板面200,外侧口盖3具有第二板面300,所述第一板面200的第一侧边铰接在所述机上固定结构1的安装边处,所述第一板面200的第二侧边铰接所述第二板面300的第一侧边,所述第二板面300的第二侧边通过连杆311铰接在机上固定结构1上,且所述外侧口盖3的第二板面300的第二侧边具有适配加油软管4穿过的软管穿孔,所述软管穿孔处安装有用于开合的封堵口盖330,机上固定结构1具有内外侧口盖作动模块105,内外侧口盖作动模块105用于驱动所述内侧口盖2绕所述安装边上的固定旋转副接口转动,以使所述内侧口盖2及外侧口盖3具有封堵所述开口的第一状态,以及敞口所述开口的第二状态;
在所述第一状态下,当所述加油软管4及锥套5位于机体内时,通过封堵口盖330封堵所述软管穿孔,当所述锥套5位于机体外时,如图2所示,通过打开封堵口盖330以使所述加油软管4穿过,并通过所述外侧口盖3的第二板面300对所述加油软管4进行支撑,在所述第二状态下,如图1所示,所述加油软管4及锥套5用于被驱动伸出机体外或者收回机体内。
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参考图2或者图3,所述第一板面200具有相对于其第一侧边或者第二侧边的内侧口盖前缘及内侧口盖后缘,所述第二板面300具有相对于其第一侧边或者第二侧边的外侧口盖前缘及外侧口盖后缘,图1给出的实施例中,加油软管4位于飞机腹部正中央,加油软管4左侧具有位于飞机腹部左侧的空中加油软管接口装置,加油软管4右侧具有位于飞机腹部右侧的另一对称的空中加油软管接口装置,当所述空中加油软管接口装置位于飞机左侧时,所述内侧口盖前缘以及所述外侧口盖后缘均平行飞机左侧的机翼前缘,所述内侧口盖后缘及所述外侧口盖前缘均平行于飞机右侧的机翼前缘,反之,当所述空中加油软管接口装置位于飞机右侧时,所述内侧口盖前缘以及所述外侧口盖后缘均平行飞机右侧的机翼前缘,所述内侧口盖后缘及所述外侧口盖前缘均平行于飞机左侧的机翼前缘,以使得每一侧的空中加油软管接口装置的所述第一板面200与所述第二板面300在所述第一状态下呈六边形的组合形状。
根据上述实施例,能够确定第一板面200的第一侧边或者第二侧边,第二板面300的第一侧边或者第二侧边,以及机上固定结构1的安装边与航向平行,参考图11,机上固定结构1的安装边具有一定角度a_1,优选的为15度。
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机上固定结构1的安装边处设置有固定旋转副接口101,102,对应的所述内侧口盖2的第一侧边具有第一悬挂接头201,202,所述第一悬挂接头201,202与所述固定旋转副接口101,102配合连接,以使所述内侧口盖2铰接于所述机上固定结构1的安装边上,所述机上固定结构1上还具有连杆转动副接口103,104,用于铰接连杆311。
参考图3及图4,内侧口盖2通过平行于空中加油机航向的转轴组合与周边固定结构1连接,通过平行于空中加油机航向的转轴组合和外侧口盖3连接,参考图3,虽然连杆转动副接口103,104并没有给出具体的固定端,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周边固定结构1作为与飞机机体固定的结构,其可以表示飞机机体上的其它游离的多个结构,目的在于固定或者连接内侧口盖2及外侧口盖3,这些结构并非需要在结构上相互连接为一个整体。
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所述内外侧口盖作动模块105为转轴式驱动器,其平行设置于所述机上固定结构1的安装边上,其转动边固接所述内侧口盖2,通过驱动源驱动内外侧口盖作动模块105转动,以带动所述内侧口盖2绕所述固定旋转副接口101,102转动。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内外侧口盖作动模块105还可以包括角度测量子系统和位置保持子系统,角度测量子系统用于测量内外侧口盖作动模块105的转动角度,位置保持子系统用于保持内外侧口盖作动模块105转动至设定角度停止,以使所述内侧口盖2及外侧口盖3具有封堵所述开口的第一状态,以及敞口所述开口的第二状态。
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参考图4及图7,所述内侧口盖2的第二侧边具有第二悬挂接头203,204,对应的所述外侧口盖3的第一侧边具有第三悬挂接头301,302,所述第二悬挂接头203,204与所述第三悬挂接头301,302配合连接,以使所述内侧口盖2在其第二侧边处铰接所述外侧口盖3。
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内侧口盖2的第一板面200上具有口盖对接锁210,对应的所述外侧口盖3的第二板面300上具有对接锁环321,所述口盖对接锁210与所述对接锁环321配合,用于在所述第二状态下,将所述内侧口盖2与所述外侧口盖3进行锁止。
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的第一板面200靠近第一悬挂接头201,202的一侧对缝处边缘具有一定角度a_2,优选的为60度,图4中,位于左侧的所述的第一悬挂接头201和第二悬挂接头203可承受航向载荷,且对称面重合,位于右侧的所述的第一悬挂接头202和第二悬挂接头204不承受航向载荷,且对称面重合,口盖对接锁210具有两组,一组位于沿航向的前端,另一组位于沿航向的后端,所述第一悬挂接头201,202为弯曲鹅颈型,满足内侧口盖2打开角度要求,所述第一悬挂接头201,202及第二悬挂接头203,204和两组口盖对接锁210均固定连接于第一板面200的内表面。与其对应的,第二板面300如图7所示,其位于左侧的所述的第三悬挂接头301和第四悬挂接头303可承受航向载荷,且对称面重合,位于右侧的所述的第三悬挂接头302和第四悬挂接头304不承受航向载荷,且对称面重合。对接锁环321具有两组,一组位于沿航向的前端,另一组位于沿航向的后端,分别与口盖对接锁210配合连接。
参考图6,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口盖对接锁210具有固定在内侧口盖2的板面上的锁壳211,锁壳211上具有摇臂221,摇臂221的端部铰接有锁钩231,锁钩231通过设置在锁壳211上的作动器241驱动,通过作动器241带动所述锁钩231的钩子挂载在所述外侧口盖3的对接锁环321上,或者自所述外侧口盖3的对接锁环321上卸载。
该实施例中,锁壳211具有限位销212,用于对锁壳211进行限位,锁壳211上设置有摇臂连接转动副接口213及作动器连接转动副接口214,分别连接摇臂221及作动器241,作动器241驱动锁钩231绕锁钩231与摇臂221的铰接点转动,从而能够连接或释放对接锁环321,连接对接锁环321时,内侧口盖2和外侧口盖3的结构状态如图1所示。
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参考图8-图10,所述外侧口盖3上具有控制封堵口盖330打开或者关闭软管穿孔的移动组件340以及收纳所述封堵口盖330的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包括第一侧壁305、第二侧壁306、壁板307、移动组件340,第一侧壁305位于软管穿孔一侧,第二侧壁306位于软管穿孔的另一侧,壁板307盖合在第一侧壁305与第二侧壁306上方,用于与所述第二板面300围合成所述容纳空间,所述移动组件340包括支撑板341、运动模块346,347,支撑板341的上端面通过接头连接封堵口盖330,支撑板341的侧端连接运动模块346,347,所述第一侧壁305及所述第二侧壁306具有引导所述运动模块346,347运动的第一开槽309。
本申请的封堵口盖330及与其对应的软管穿孔为椭圆形,图1、图2或图7示给出了其中半个椭圆部分,封堵口盖330通过左右侧的运动模块垂直提升并水平移动,图9-图10给出了一侧的两个运动模块346,347,应当理解的是,图7中对应于封堵口盖330的右侧,同样具有两个运动模块。
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开槽309具有沿所述第一侧壁305或者第二侧壁306水平方向X及垂直方向Y的开槽,其中,在第一侧壁305或者第二侧壁306中的每一个上,垂直方向Y的开槽具有两个,运动模块346及运动模块347分别在这两个垂直方向Y的开槽内运动,在运动到垂直方向最顶端时,再沿同一水平方向X的开槽向右移动,位于右侧的垂直方向Y的开槽顶端还设置有第二开槽310,第二开槽310内设置有滑块组件351,当其中一个运动模块347在右侧的垂直方向Y的开槽顶端向右沿水平方向X的开槽运动一段距离,且另一个运动模块346未运动到右侧的垂直方向Y的开槽顶端时,所述滑块组件351自上向下移动至所述右侧的垂直方向Y的开槽内,以防止在另一个运动模块346运动到右侧的垂直方向Y的开槽顶端时,自该右侧的垂直方向Y的开槽处掉落。
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板面300在软管穿孔处设置有柔性密封308,用于在所述第一状态下,用于密封所述封堵口盖330与所述第二板面300。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的周边固定结构1、内侧口盖2和外侧口盖3中相关外露部分,例如固定板面100、第一板面200、第二板面300、柔性密封308和封堵口盖330采用隐身结构或外涂吸波材料涂层结构形成。
本申请的使用流程如下:
1)释放过程:
步骤1:空中加油机抵达任务区域,此时内侧口盖2由周边固定结构1上的内外侧口盖作动模块105保持在关闭位置,对应外侧口盖3由内侧口盖2上的第二悬挂接头203,204和周边固定结构1上的连杆转动副接口103,104保持在关闭位置,所述的封堵口盖330位于外侧口盖3的椭圆形开口中;
步骤2:根据释放指令,内外侧口盖作动模块105由锁止状态转为开启状态,带动并锁止内侧口盖2和外侧口盖3至打开位置,形成锥套5的释放通路;
步骤3:口盖对接锁210中的锁钩231在作动器241作用下由开启状态推动至锁止位置,与外侧口盖3上的对接锁环321配合,内侧口盖2和外侧口盖3可靠锁止;
步骤4:加油软管4和锥套5组合在重力和收放系统作用下由收纳位置向空中加油机机体以外运动;
步骤5:根据收放系统信息,待软管释放长度达5米后,移动组件340带动封堵口盖330沿第一侧壁305和第二侧壁306上的第一开槽309垂直向上移动,从而使得封堵口盖330自椭圆形开口中移出;
步骤6:根据移动组件340位移反馈,待移动组件340沿第一侧壁305和第一侧壁306的第一开槽309由垂向移动转为水平移动后一定时刻,滑块组件351沿第一侧壁305上第二开槽310,及第二侧壁306的第二开槽310由垂向最高位置移动并锁止于至垂向最低位置,封堵第一侧壁305上的垂直方向上的第一开槽和第二侧壁306上的垂直方向上的第一开槽,形成运动模块346的水平移动通道,可以理解的是,这里主要是为了保证运动模块346在移动到图9所述的右侧的垂直方向Y的开槽处掉入该开槽而影响运动模块346的移动;
步骤7:根据位移反馈,移动组件340将封堵口盖330锁止于第一侧壁305上的第一开槽309和第二侧壁306上的第一开槽309的水平最后端;
步骤8:口盖对接锁210中的锁钩231在作动器241作用下自外侧口盖3上的对接锁环321上脱离;
步骤9:内外侧口盖作动模块105由开启状态转为关闭状态,带动并锁止内侧口盖2和外侧口盖3至关闭位置;
步骤10:收放系统继续释放加油软管4和锥套5组合至工作位置,并开展后续加油作业。
2)回收过程
步骤1:空中加油机通过收放系统将加油软管4和锥套5由工作位置向收纳位置移动至外露长度约5米;
步骤2:内外侧口盖作动模块105由关闭状态转为开启状态,带动并锁止内侧口盖2和外侧口盖3至开启位置,形成锥套5向空中加油机机体内移动通路;
步骤3:口盖对接锁210中的锁钩231在作动器241作用下由开启状态推动至锁止位置,与外侧口盖3上的对接锁环321配合,内侧口盖2和外侧口盖3可靠锁止;
步骤4:空中加油机通过收放系统将加油软管4和锥套5继续收上至收纳位置;
步骤5:根据位移反馈,移动组件340将封堵口盖330由第一开槽309的水平最后端向椭圆形开口位置的上方水平移动;
步骤6:根据移动组件340水平移动一定时刻后,滑块组件351沿第一侧壁305或第二侧壁306上的第二开槽310由垂向最低位置移动并锁止于至垂向最高位置,形成运动模块347的垂直移动通道;
步骤7:由移动组件340由水平转垂直移动并锁止于垂直最低端,即封堵口盖330封堵至椭圆形开口中;
步骤8:口盖对接锁210中的锁钩231在作动器241作用下自外侧口盖3上的对接锁环321上脱离;
步骤9:内外侧口盖作动模块105由开启状态转为关闭状态,带动并锁止内侧口盖2和外侧口盖3至关闭位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空中加油软管接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上固定结构(1)、内侧口盖(2)、外侧口盖(3)、加油软管(4)及锥套(5),其中,加油软管通过收放系统连接于空中加油机,锥套(5)设置在加油软管(4)的末端,并能够通过机上的开口伸出机体外,锥套(5)的横截面大于加油软管(4)的横截面,所述机上固定结构(1)固定在飞机上,其具有朝向所述开口的安装边,所述内侧口盖(2)具有第一板面(200),外侧口盖(3)具有第二板面(300),所述第一板面(200)的第一侧边铰接在所述机上固定结构(1)的安装边处,所述第一板面(200)的第二侧边铰接所述第二板面(300)的第一侧边,所述第二板面(300)的第二侧边通过连杆(311)铰接在机上固定结构(1)上,且所述外侧口盖(3)的第二板面(300)的第二侧边具有适配加油软管(4)穿过的软管穿孔,所述软管穿孔处安装有用于开合的封堵口盖(330),机上固定结构(1)具有内外侧口盖作动模块(105),内外侧口盖作动模块(105)用于驱动所述内侧口盖(2)绕所述安装边上的固定旋转副接口转动,以使所述内侧口盖(2)及外侧口盖(3)具有封堵所述开口的第一状态,以及敞口所述开口的第二状态;
在所述第一状态下,当所述加油软管(4)及锥套(5)位于机体内时,通过封堵口盖(330)封堵所述软管穿孔,当所述锥套(5)位于机体外时,通过打开封堵口盖(330)以使所述加油软管(4)穿过,并通过所述外侧口盖(3)的第二板面(300)对所述加油软管(4)进行支撑,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加油软管(4)及锥套(5)用于被驱动伸出机体外或者收回机体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中加油软管接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面(200)具有相对于其第一侧边或者第二侧边的内侧口盖前缘及内侧口盖后缘,所述第二板面(300)具有相对于其第一侧边或者第二侧边的外侧口盖前缘及外侧口盖后缘,当所述空中加油软管接口装置位于飞机左侧时,所述内侧口盖前缘以及所述外侧口盖后缘均平行飞机左侧的机翼前缘,所述内侧口盖后缘及所述外侧口盖前缘均平行于飞机右侧的机翼前缘,反之,当所述空中加油软管接口装置位于飞机右侧时,所述内侧口盖前缘以及所述外侧口盖后缘均平行飞机右侧的机翼前缘,所述内侧口盖后缘及所述外侧口盖前缘均平行于飞机左侧的机翼前缘,以使得每一侧的空中加油软管接口装置的所述第一板面(200)与所述第二板面(300)在所述第一状态下呈六边形的组合形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中加油软管接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上固定结构(1)的安装边处设置有固定旋转副接口(101,102),对应的所述内侧口盖(2)的第一侧边具有第一悬挂接头(201,202),所述第一悬挂接头(201,202)与所述固定旋转副接口(101,102)配合连接,以使所述内侧口盖(2)铰接于所述机上固定结构(1)的安装边上,所述机上固定结构(1)上还具有连杆转动副接口(103,104),用于铰接连杆(311)。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中加油软管接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外侧口盖作动模块(105)为转轴式驱动器,其平行设置于所述机上固定结构(1)的安装边上,其转动边固接所述内侧口盖(2),通过驱动源驱动内外侧口盖作动模块(105)转动,以带动所述内侧口盖(2)绕所述固定旋转副接口(101,102)转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中加油软管接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口盖(2)的第二侧边具有第二悬挂接头(203,204),对应的所述外侧口盖(3)的第一侧边具有第三悬挂接头(301,302),所述第二悬挂接头(203,204)与所述第三悬挂接头(301,302)配合连接,以使所述内侧口盖(2)在其第二侧边处铰接所述外侧口盖(3)。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中加油软管接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口盖(2)的第一板面(200)上具有口盖对接锁(210),对应的所述外侧口盖(3)的第二板面(300)上具有对接锁环(321),所述口盖对接锁(210)与所述对接锁环(321)配合,用于在所述第二状态下,将所述内侧口盖(2)与所述外侧口盖(3)进行锁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中加油软管接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口盖对接锁(210)具有固定在内侧口盖(2)的板面上的锁壳(211),锁壳(211)上具有摇臂(221),摇臂(221)的端部铰接有锁钩(231),锁钩(231)通过设置在锁壳(211)上的作动器(241)驱动,通过作动器(241)带动所述锁钩(231)的钩子挂载在所述外侧口盖(3)的对接锁环(321)上,或者自所述外侧口盖(3)的对接锁环(321)上卸载。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中加油软管接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口盖(3)上具有控制封堵口盖(330)打开或者关闭软管穿孔的移动组件(340)以及收纳所述封堵口盖(330)的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包括第一侧壁(305)、第二侧壁(306)、壁板(307)、移动组件(340),第一侧壁(305)位于软管穿孔一侧,第二侧壁(306)位于软管穿孔的另一侧,壁板(307)盖合在第一侧壁(305)与第二侧壁(306)上方,用于与所述第二板面(300)围合成所述容纳空间,所述移动组件(340)包括支撑板(341)、运动模块(346,347),支撑板(341)的上端面通过接头连接封堵口盖(330),支撑板(341)的侧端连接运动模块(346,347),所述第一侧壁(305)及所述第二侧壁(306)具有引导所述运动模块(346,347)运动的第一开槽(309)。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中加油软管接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槽(309)具有沿所述第一侧壁(305)或者第二侧壁(306)水平方向X及垂直方向Y的开槽,其中,在第一侧壁(305)或者第二侧壁(306)中的每一个上,垂直方向Y的开槽具有两个,运动模块(346)及运动模块(347)分别在这两个垂直方向Y的开槽内运动,在运动到垂直方向最顶端时,再沿同一水平方向X的开槽向右移动,位于右侧的垂直方向Y的开槽顶端还设置有第二开槽(310),第二开槽(310)内设置有滑块组件(351),当其中一个运动模块(347)在右侧的垂直方向Y的开槽顶端向右沿水平方向X的开槽运动一段距离,且另一个运动模块(346)未运动到右侧的垂直方向Y的开槽顶端时,所述滑块组件(351)自上向下移动至所述右侧的垂直方向Y的开槽内,以防止在另一个运动模块(346)运动到右侧的垂直方向Y的开槽顶端时,自该右侧的垂直方向Y的开槽处掉落。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中加油软管接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面(300)在软管穿孔处设置有柔性密封(308),用于在所述第一状态下,用于密封所述封堵口盖(330)与所述第二板面(300)。
CN202211703162.2A 2022-12-29 2022-12-29 一种空中加油软管接口装置 Active CN1156758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703162.2A CN115675892B (zh) 2022-12-29 2022-12-29 一种空中加油软管接口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703162.2A CN115675892B (zh) 2022-12-29 2022-12-29 一种空中加油软管接口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75892A CN115675892A (zh) 2023-02-03
CN115675892B true CN115675892B (zh) 2023-04-18

Family

ID=850556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703162.2A Active CN115675892B (zh) 2022-12-29 2022-12-29 一种空中加油软管接口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75892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71849A (zh) * 2022-04-15 2022-07-22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一种主动控制软管空中加油系统及具有其的飞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72283A (en) * 1976-12-17 1978-02-07 The Boeing Company Aerial refueling boom articulation
GB8820920D0 (en) * 1988-09-06 1988-10-05 British Aerospace Deployment arrangement
US7185854B2 (en) * 2004-06-18 2007-03-06 The Boeing Company In-flight refuel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extending and retracting an in-flight refueling device
WO2009149180A1 (en) * 2008-06-04 2009-12-10 West Coast Netting, Inc. Passive variable speed drogue
US10676207B2 (en) * 2016-03-28 2020-06-09 The Boeing Company Apparatus to store a drogue hose on an aircraft
CN114379798B (zh) * 2020-10-16 2024-04-09 中航西飞民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隐藏式飞机受油系统
CN112896533A (zh) * 2021-03-12 2021-06-04 中航西飞民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飞机加油杆系统及加油方法
CN114180511A (zh) * 2021-12-27 2022-03-15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一种输油软管旋转回收装置
CN114715418A (zh) * 2022-04-12 2022-07-08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一种受油机受油接头结构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71849A (zh) * 2022-04-15 2022-07-22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一种主动控制软管空中加油系统及具有其的飞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75892A (zh) 2023-0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89347B2 (en) Device for articulating a door of a nacelle of an aircraft and nacelle provided with said articulation device
US9242683B2 (en) Rear spoiler system for a vehicle
US6220546B1 (en) Aircraft engine and associated aircraft engine cowl
US7240958B2 (en) Apparatus for reducing drag on unpowered vehicles
US9327776B2 (en) Rear spoiler system for a vehicle
CN207048530U (zh) 舱门开闭防差错机构
BRPI0609927A2 (pt) aeronave e porta para fechar uma abertura de acesso de um helicóptero
US10077111B2 (en) Hinge for enlarging the volume of an aircraft storage bin
US20160068200A1 (en) Rear Spoiler Device for a Vehicle
CN102140873B (zh) 锁定装置、设有该装置的飞行器及该装置执行的抽出方法
US2178908A (en) Hinge mounting for doors, panels, hatchways, or the like
US20160280383A1 (en) Fan cowl balking latch
BRPI0610884A2 (pt) sistema de abertura e de fechamento de alçapão para compartimento de trem de pouso de uma aeronave
CN115675892B (zh) 一种空中加油软管接口装置
CN102958803A (zh) 涡轮喷气发动机舱
US10597135B2 (en) Aircraft cell comprising a door opening in rectilinear translation
CN203358815U (zh) 伸缩式拉杆机构
CN109306827A (zh) 舱门开闭防差错机构
CN107264772A (zh) 一种飞机货运舱门定位及导向结构
CN106628196B (zh) 一种带组合式后盖的飞机阻力伞舱
CN213807294U (zh) 一种具有锁脱功能的自动悬窗
CN212658146U (zh) 一种吊耳折叠机构
CN105501244B (zh) 一种用于列尾的悬挂装置
CN216277416U (zh) 一种异型方舱门的连杆锁
CN209023529U (zh) 一种柔性水罐锁紧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